CN111886326B -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和金属加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和金属加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6326B
CN111886326B CN201980023071.4A CN201980023071A CN111886326B CN 111886326 B CN111886326 B CN 111886326B CN 201980023071 A CN201980023071 A CN 201980023071A CN 111886326 B CN111886326 B CN 11188632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cid
water
metal working
soluble meta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30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6326A (zh
Inventor
冈野知晃
谷野顺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demitsu Kos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demitsu Kos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demitsu Kos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demitsu Kosa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886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63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63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63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05/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material being a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
    • C10M105/08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material being a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 containing oxygen
    • C10M105/22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 C10M105/24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ving only one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an acyclic carbon atom, cycloaliphatic carbon atom or hydro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05/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material being a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
    • C10M105/08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material being a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 containing oxygen
    • C10M105/22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 C10M105/26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ving more than one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an acyclic carbon atom or cycloaliphatic carbon 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05/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material being a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
    • C10M105/56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material being a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 containing nitrogen
    • C10M105/58Amines, e.g. polyalkylene polyamines, quaternary amines
    • C10M105/60Amines, e.g. polyalkylene polyamines, quaternary amines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n acyclic or cycloaliphatic carbon atom
    • C10M105/62Amines, e.g. polyalkylene polyamines, quaternary amines having amino groups bound to an acyclic or cycloaliphatic carbon atom containing hydroxy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07/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material being a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 C10M107/2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base-material being a 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ntaining oxygen
    • C10M107/3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10M107/32Condensation polymers of aldehydes or ketones; Polyesters; Polyethers
    • C10M107/34Polyoxyalkyl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29/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ntaining oxygen
    • C10M129/02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ntaining oxygen having a carbon chain of less than 30 atoms
    • C10M129/04Hydroxy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33/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ntaining nitrogen
    • C10M133/02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ntaining nitrogen having a carbon chain of less than 30 atoms
    • C10M133/04Amines, e.g. polyalkylene polyamines; Quaternary am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37/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ntaining phosphorus
    • C10M137/02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 being an organic 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 containing phosphorus having no phosphorus-to-carbon bo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0PETROLEUM, GAS OR COKE INDUSTRIES; TECHNICAL GASES CONTAINING CARBON MONOXIDE; FUELS; LUBRICANTS; PEAT
    • C10M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USE OF CHEMICAL SUBSTANCES EITHER ALONE OR AS LUBRICATING INGREDIENTS IN A LUBRICATING COMPOSITION
    • C10M173/00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more than 10% water
    • C10M173/02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more than 10% water not containing mineral or fatty oi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以及包括使用该油剂对包含金属的被加工材料进行加工的金属加工方法。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的特征在于,其含有:(A)碳原子数8~18的羧酸;(B)选自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聚合脂肪酸和聚亚烷基二醇中的至少1种;(C)含有三烷醇胺和环己基二烷醇胺的胺化合物;和(D)水。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案,能够提供加工性、原液稳定性、防锈性、耐腐败性、抗金属变色性和湿润性等中的至少一者以上优异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和金属加工方法。

Description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和金属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及其制造方法、水溶性金属加工液和金属加工方法等。
背景技术
在对铝板、铜板等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加工时,要求高加工性。具体而言,能够按照制品设计以良好的尺寸精度进行加工,此外,为了提高生产率而能够以高速进行加工,加工时的金属形变不对加工后的制品性能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工具磨耗也少,能够长期使用工具是必要的。因此,在金属材料的塑性加工时大多使用润滑剂(金属加工油剂)。
以往,作为金属加工油剂而使用油系金属加工油剂,但从冷却性和浸润性优异、不存在由高温干燥导致的火灾危险、对环境造成的负担也低的方面出发,近年来大多使用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例如专利文献1和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92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4/157572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这些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具有优异的效果,但在加工性(低摩擦系数)方面尚有改良的余地。在这种状况下,期望提供加工性优异、进而原液稳定性、防锈性、耐腐败性、抗金属变色性和湿润性等优异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以下示出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及其制造方法、水溶性金属加工液和金属加工方法等。
[1]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含有:
(A)碳原子数8~18的羧酸;
(B)选自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聚合脂肪酸和聚亚烷基二醇中的至少1种;
(C)含有三烷醇胺和环己基二烷醇胺的胺化合物;和
(D)水。
[2] 根据[1]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相对于前述(A)成分的含量,前述(B)成分的总含量以质量比计为0.1~20。
[3] 根据[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相对于前述(A)成分的含量,前述(C)成分的总含量以质量比计为1~3。
[4] 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以前述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的总量为基准,前述(D)成分的含量为20~50质量%。
[5] 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前述(B)成分含有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聚合脂肪酸和聚亚烷基二醇。
[6] 根据[1]~[5]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进一步含有(E)选自酸性磷酸酯和亚磷酸酯中的至少1种。
[7] 根据[6]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相对于前述(A)成分的含量,前述(E)成分的总含量以质量比计为0.1~10。
[8] 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进一步含有(F)二醇类。
[9] 根据[8]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相对于前述(A)成分的含量,前述(F)成分的总含量以质量比计为0.01~10质量%。
[10] 根据[1]~[9]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进一步含有(G)耐腐蚀剂。
[11] 根据[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进一步含有(H)防腐剂。
[12] 根据[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用于铝的加工。
[13]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混合:
(A)碳原子数8~18的羧酸;
(B)选自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聚合脂肪酸和聚亚烷基二醇中的至少1种;
(C)含有三烷醇胺和环己基二烷醇胺的胺化合物;和
(D)水。
[14] 水溶性金属加工液,其含有:[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与相对于前述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以容量比计为2~300倍的水。
[15] 金属加工方法,其包括:使用[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对包含金属的被加工材料进行加工。
[16] 金属加工方法,其包括:使用[14]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液,对包含金属的被加工材料进行加工。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对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加工时使用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和将其稀释而成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液。
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和水溶性金属加工液的加工性优异,原液稳定性、防锈性、耐腐败性、抗金属变色性和湿润性中的任一者以上均优异,因此,可适用于金属材料的塑性加工。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和水溶性金属加工液可特别适合地用于铝翅片材料等铝的塑性加工。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1.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
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的特征在于,其含有:(A)碳原子数8~18的羧酸;(B)选自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聚合脂肪酸和聚亚烷基二醇中的至少1种;(C)含有三烷醇胺和环己基二烷醇胺的胺化合物;和(D)水。以下,针对各成分进行详细说明。
(A)碳原子数8~18的羧酸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碳原子数8~18的羧酸,优选为脂肪酸,可以为饱和脂肪酸,也可以为不饱和脂肪酸。此外,此处使用的脂肪酸不限定于直链结构的脂肪酸,还包括支链型异构体。通过使用碳原子数8~18的羧酸,能够提高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的水溶性和湿润性,此外,能够提高原液稳定性。
羧酸的羧基数量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单羧酸,也可以为多羧酸,从处理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6,更优选为1~4,进一步优选为1~2、即单羧酸或二羧酸。
本发明中具体使用的羧酸不限定于此,可列举出例如辛酸(辛烷酸)、2-乙基己酸、异辛酸、壬酸(壬烷酸)、异壬酸、癸酸(癸烷酸)、异癸酸、新癸酸、十一烷酸、异十一烷酸、十二烷酸(月桂酸)、异十二烷酸、十三烷酸、异十三烷酸、十四烷酸(肉豆蔻酸)、十六烷酸(棕榈酸)、十七酸(十七烷酸)、十八烷酸(硬脂酸)、异硬脂酸、10-十一碳烯酸、棕榈油酸、油酸、反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单羧酸;
壬二酸、十一烷二酸、癸二酸(皮脂酸)、十二烷二酸等二羧酸;
从油脂中提取的大豆油脂肪酸、椰油脂肪酸和妥尔油脂肪酸(C18)等。
这些之中,从将本油剂用水稀释并使用时的消泡性、防锈性和硬水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碳原子数8~16的羧酸,更优选为碳原子数8~14的羧酸,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10~12的羧酸。尤其是,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0~12的饱和脂肪酸,进一步优选为月桂酸、癸酸、新癸酸(辛酸、壬酸和癸酸的混合物)、十一烷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特别优选为月桂酸、新癸酸、癸二酸和十二烷二酸。
这些羧酸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中,从提高湿润性的观点出发,以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的总量为基准,(A)碳原子数8~18的羧酸的含量优选为1~30质量%的范围,更优选为2.5~2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5~20质量%。
(B)选自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聚合脂肪酸和聚亚烷基二醇中的至少1种
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含有选自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聚合脂肪酸和聚亚烷基二醇中的至少1种。通过使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含有这些成分,从而能够具有优异的加工性(低摩擦系数)。
(B-1)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只要对多元醇加成有环氧烷,就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多元醇,具体而言,可列举出乙二醇、丙二醇、甘油、二甘油、三甘油、三羟甲基烷烃(例如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三羟甲基丁烷)和它们的2~3聚物、季戊四醇、山梨糖醇、脱水山梨糖醇等。其中,优选1~6元、进一步优选2~5元、特别优选3~4元的多元醇,尤其是,优选为季戊四醇、三羟甲基丙烷,更优选为季戊四醇。
制造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时,上述多元醇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使用其中的一部分羟基与脂肪酸反应而得到的具有酯基的化合物。脂肪酸可以为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也可以为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的碳原子数优选为2~24,更优选为4~20。具体而言,可列举出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异硬脂酸等。
作为优选的环氧烷,可列举出环氧乙烷或环氧丙烷,特别优选为环氧乙烷。此外,环氧烷可以仅加成于一部分羟基,从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加成于全部羟基。
需要说明的是,环氧烷部分的加成形式可以为无规加成,也可以为嵌段加成。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优选为下述式(1)的化合物~下述式(4)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任一种。
[化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化2]
Figure 769818DEST_PATH_IMAGE002
[化3]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化4]
Figure 497078DEST_PATH_IMAGE004
上述式(1)中,R11、R12、R13和R14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5的亚烷基。e、f、g和h各自独立地为1~30的整数。
上述式(2)中,R4为碳原子数1~30的烷基。R21、R22和R23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5的亚烷基。i、j和k各自独立地为1~30的整数。
上述式(3)中,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30的烷基。R31和R32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5的亚烷基。l和m各自独立地为1~30的整数。
上述式(4)中,R7、R8和R9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30的烷基。R41为碳原子数1~5的亚烷基。n为1~30的整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式中,EO是指环氧乙烷单元。
这些之中,从提高耐磨耗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季戊四醇的EO加成物或三羟甲基丙烷的EO加成物。
(B-2)聚合脂肪酸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聚合脂肪酸,可列举出脂肪酸的多聚物、通过使羟基羧酸发生脱水缩聚而得到的缩聚脂肪酸(1)、以及通过使缩聚脂肪酸(1)的醇性羟基与一元羧酸发生脱水缩聚而得到的缩聚脂肪酸(2)等。
作为脂肪酸的多聚物,优选为成分(A)中例示出的脂肪酸的1~12聚物,更优选为2~10聚物,进一步优选为4~8聚物。
作为羟基羧酸的一例,可列举出十二羟油酸(蓖麻油酸)、12-羟基硬脂酸等。若将羟基羧酸在例如非活性气氛下加热至200℃左右,则开始脱水缩聚,得到缩聚脂肪酸(1)。例如,优选为羟基脂肪酸的1~12聚物,更优选为2~10聚物,进一步优选为4~8聚物。
羟基羧酸的缩聚度通过反应时间来调整。如果反应时间变长,则酸值和羟值降低,得到缩聚度高的脂肪酸。缩聚度高时,能够获得特性温度高的缩聚脂肪酸。
缩聚脂肪酸(2)通过向羟基羧酸的脱水缩聚体中进一步添加一元羧酸并进行脱水缩聚来获得。反应的进行通过羟值降低来确认。通过该反应,能够获得特性温度更高的缩聚脂肪酸。
作为该反应中使用的一元羧酸,可以为饱和羧酸,也可以为不饱和羧酸,在碳原子数小的羧酸以未反应物的形式残留时,有可能成为不适异味或金属腐蚀的原因,因此,优选为碳原子数4以上的羧酸。作为饱和羧酸,可列举出己酸、庚酸、辛酸、2-乙基己酸、壬酸、异壬酸、癸酸、新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山嵛酸和木蜡酸等。作为不饱和羧酸,可列举出十一碳烯酸、油酸、反油酸、芥酸、神经酸、亚油酸、γ-亚麻酸、花生四烯酸、α-亚麻酸、十八碳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等。
聚合脂肪酸的酸值没有特别限定,从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60mgKOH/g以下,更优选为50mgKOH/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mgKOH/g以下。
聚合脂肪酸的羟值没有特别限定,从加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50mgKOH/g以下,更优选为35mgKOH/g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gKOH/g以下。
此外,从加工性的观点出发,聚合脂肪酸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1000~3000,更优选为1500~2500,进一步优选为1600~2300,特别优选为1700~2200。
需要说明的是,聚合脂肪酸的酸值是基于JIS K2501:2003而测得的数值,羟值是基于JIS K0070:1992而测得的数值。
此外,本说明书中,重均分子量(Mw)是将聚苯乙烯作为标准曲线而得到的值,详细而言,通过下述条件进行测定。
装置:アジレント公司制的1260型HPLC
柱:ShodexLF404×2根
溶剂:氯仿 温度:35℃
样品浓度:0.05% 标准曲线:聚苯乙烯
检测器:差示折射检测器。
(B-3)聚亚烷基二醇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聚亚烷基二醇,只要是亚烷基二醇的聚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优选列举出下式(5)所示的聚亚烷基二醇中的至少1种。
R1O-(R'O)p-H (5)
式(5)中,R1是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30的烷基。烷基的碳原子数优选为1~20,更优选为1~10,进一步优选为1~5。若R1的碳原子数为该范围,则水溶性良好,故而优选。
R'O为选自PO和EO中的氧化物单元,可以混合使用。其中,从用水稀释时的消泡性的观点出发,R'O中的EO相对于PO的摩尔分数(EO/PO)优选小于1、更优选小于0.8、进一步优选小于0.6。从处理性的观点出发,p优选为1~200的整数,更优选为5~150的整数,进一步优选为10~100的整数,特别优选为30~60的整数。
聚亚烷基二醇的重均分子量优选为500~10000、更优选为1000~5000、进一步优选为1500~3000。若重均分子量为上述范围,则用水稀释时的湿润性良好。
聚亚烷基二醇可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此外,聚亚烷基二醇可以混合使用EO结构、PO结构的单元数等不同的各种结构的聚亚烷基二醇。
本发明中,作为(B)成分,使用选自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聚合脂肪酸和聚亚烷基二醇中的至少1种。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作为(B)成分,通过组合使用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聚合脂肪酸和聚亚烷基二醇,能够获得摩擦系数低、加工性更优异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
使用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B-1)时,相对于前述(A)成分的含量,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的含量以质量比计优选为0.01~20,更优选为0.5~10,进一步优选为0.1~3。
此外,使用聚合脂肪酸(B-2)时,相对于前述(A)成分的含量,聚合脂肪酸的含量以质量比计优选为0.01~20,更优选为0.5~10,进一步优选为0.1~3。
此外,使用聚亚烷基二醇(B-3)时,相对于前述(A)成分的含量,聚亚烷基二醇的含量以质量比计优选为0.01~20,更优选为0.5~10,进一步优选为0.1~3。
此外,相对于前述(A)成分的含量,前述(B)成分的总含量以质量比计优选为0.1~20,更优选为0.5~10,进一步优选为0.75~3。
通过以该范围进行使用,能够得到加工性优异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
(C)含有三烷醇胺和环己基二烷醇胺的胺化合物
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中,使用含有三烷醇胺和环己基二烷醇胺的胺化合物。
作为三烷醇胺,三个烷醇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从水溶性的观点出发,各自的碳原子数各自独立地优选为1~10、更优选为1~6、进一步优选为1~4。此外,从水溶性和降低异味的观点出发,三个烷醇基的总碳原子数优选为3~12、更优选为4~10、进一步优选为4~8。
作为这种烷醇胺,可列举出例如三乙醇胺、三正丙醇胺、三异丙醇胺和三正丁醇胺等。这些之中,从水溶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三乙醇胺。
需要说明的是,三烷醇胺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环己基二烷醇胺,没有特别限定,可优选列举出下式(6)所示的化合物。
[化5]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式中,R为亚烷基,q为1~10的整数。]
式(6)中,作为R所示的亚烷基,可优选列举出亚甲基、亚乙基、亚丙基、亚丁基、亚戊基、亚己基、亚庚基、亚辛基、亚壬基和亚癸基等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这些之中,从水溶性和湿润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亚乙基或亚丙基,特别优选为亚乙基。
式(6)中,q为1~10的整数,优选为1~7,更优选为1~3。
作为环己基二烷醇胺的具体例,可列举出N-环己基二乙醇胺、N-环己基二异丙醇胺等。其中,优选使用N-环己基二乙醇胺。
需要说明的是,环己基二烷醇胺可以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相对于前述(A)成分的含量,三烷醇胺的含量以质量比计优选为0.5~1.5,更优选为0.5~1,进一步优选为0.875~0.9。
相对于前述(A)成分的含量,环己基二烷醇胺的含量以质量比计优选为0.5~1.5,更优选为0.5~1,进一步优选为0.875~0.9。
此外,相对于前述(A)成分的含量,前述(C)成分的总含量以质量比计优选为1~3,更优选为1~2,进一步优选为1.75~1.80。
通过以该范围进行使用,能够得到湿润性和加工性优异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
(D)水
本发明中,(D)成分为用于制备该油剂(原液)的水。作为(D)成分,也可以使用自来水,优选使用蒸馏水或离子交换水。
(D)成分的含量为余量,以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的总量为基准,优选为20~50质量%,更优选为25~4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30~40质量%。
若(D)成分的比例为上述范围,则容易溶解(A)、(B)和(C)成分,容易制备原液。此外,能够抑制作为原液的保管量、运输量,操作性提高。
(E)酸性磷酸酯和亚磷酸酯
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中,从提高湿润性的观点出发,作为(E)成分,可以进一步含有选自酸性磷酸酯和亚磷酸酯中的至少1种。
作为酸性磷酸酯,可列举出酸性磷酸单烷基酯、酸性磷酸二烷基酯、酸性磷酸单烯基酯、酸性磷酸二烯基酯和它们的混合物等。作为这些酸性磷酸酯中的烷基、烯基,可以应用作为磷酸酯中的各种烷基、炔基而例示出的基团。
作为酸性磷酸酯的具体例,可列举出酸性磷酸2-乙基己酯、酸性磷酸乙酯、酸性磷酸丁酯、酸性磷酸油烯基酯、酸性磷酸二十四烷基酯、酸性磷酸异癸酯、酸性磷酸月桂酯、酸性磷酸十三烷基酯、酸性磷酸硬脂酯和酸性磷酸异硬脂酯等。
作为亚磷酸酯,可列举出例如亚磷酸三烷基酯、亚磷酸三烯基酯、亚磷酸三环烷基酯、亚磷酸三芳基酯、亚磷酸三芳烷基酯等。作为这些亚磷酸酯中的烷基、烯基、环烷基、芳基、芳烷基,可以应用作为磷酸酯中的各种烷基、烯基、环烷基、芳基、芳烷基而例示出的基团。
作为亚磷酸酯的具体例,可列举出亚磷酸三乙酯、亚磷酸三丁酯、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甲苯酯、亚磷酸三(壬基苯基)酯、亚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亚磷酸三癸酯、亚磷酸三月桂基酯、亚磷酸三异辛酯、亚磷酸二苯基异癸酯、亚磷酸三硬脂酯和亚磷酸三油烯基酯等。
这些酸性磷酸酯和亚磷酸酯可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者。
相对于(A)成分的含量,(E)成分的总含量以质量比计优选为0.1~10,更优选为0.2~1,进一步优选为0.50~0.55。
(F)二醇类
从提高湿润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可以进一步包含二醇类。
作为二醇类,除了例如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六亚甲基二醇、新戊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与聚丙二醇的共聚物、以及聚氧乙烯与聚氧丙烯的共聚物等二醇;三乙二醇单丁基醚、三乙二醇单甲基醚、二乙二醇单丁基醚和三丙二醇单甲基醚等二醇单烷基醚;聚氧乙烯与聚氧丙烯共聚物的单烷基醚等水溶性二醇类之外,可列举出乙炔二醇的环氧烷加成物。这些之中,从湿润性和消泡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乙炔二醇的环氧烷加成物。
乙炔二醇的环氧烷加成物作为所谓的非离子系表面活性剂而发挥功能,通过配合这种特定的表面活性剂,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的湿润性提高,该加工油剂容易浸透至作为被加工物的金属材料中。
作为乙炔二醇的环氧烷加成物,可适合地使用例如日本特开2011-12249号公报或日本特开2012-12504号公报中记载的乙炔二醇的环氧烷加成物。
具体而言,可列举出2,5,8,11-四甲基-6-十二碳炔-5,8-二醇、5,8-二甲基-6-十二碳炔-5,8-二醇、2,4,7,9-四甲基-5-十二碳炔-4,7-二醇、8-十六碳炔-7,10-二醇、7-十四碳炔-6,9-二醇、2,3,6,7-四甲基-4-辛炔-3,6-二醇、3,6-二乙基-4-辛炔-3,6-二醇、2,5-二甲基-3-己炔-2,5-二醇、2,4,7,9-四甲基-5-癸炔-4,7-二醇和3,6-二甲基-4-辛炔-3,6-二醇等环氧烷加成于乙炔二醇的加成物。作为环氧烷,可列举出环氧乙烷(EO)、环氧丙烷(PO)等。
从提高湿润性的观点出发,乙炔二醇的环氧烷加成物的HLB(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优选为4~12、更优选为4~9、进一步优选为4~8。若HLB为该范围,则在水中的溶解性提高。此外,该加工油剂的湿润性进一步提高,且难以发泡。此外,还能够获得抑制污染的效果。
此外,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乙炔二醇的环氧烷加成物优选包含HLB的差值为1以上的两种前述加成物。若该加工油剂含有HLB的差值为1以上的前述加成物,则对于水和金属材料两者的亲和性提高,因此,对于金属材料的湿润性进一步提高。因此,HLB的差值更优选为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以上。需要说明的是,“HLB值”是指通过格里芬法而算出的HLB(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的值。
二醇类可以为单独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相对于(A)成分的含量,二醇类的总含量以质量比计优选为0.01~10,更优选为0.1~1,进一步优选为0.55~0.60。若为该范围,则能够充分发挥出提高对于金属材料的湿润性的效果。
(G)耐腐蚀剂(金属钝化剂)
从提高耐腐蚀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可以进一步包含耐腐蚀剂。
作为耐腐蚀剂,可列举出例如苯并三唑、咪唑啉、嘧啶衍生物、噻二唑、噻二唑、磷酸酯等。
作为磷酸酯,可列举出磷酸三烷基酯、磷酸三烯基酯、磷酸三环烷基酯、磷酸三芳基酯、磷酸三环烷基酯、磷酸三芳烷基酯、烷基醚磷酸酯(例如聚氧乙烯烷基醚磷酸酯、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磷酸酯)等。
这些磷酸酯中,作为烷基,可列举出碳原子数为1~18、优选为1~12的直链状、支链状的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各种丁基、各种戊基、各种己基、各种庚基、各种辛基、各种壬基、各种癸基、各种十一烷基、各种十二烷基、各种十三烷基、各种十四烷基、各种十五烷基、各种十六烷基、各种十七烷基、各种十八烷基。
作为烯基,可列举出碳原子数优选为2~18、更优选为2~12的直链状、支链状的烯基,例如乙烯基、烯丙基、丙烯基、异丙烯基、各种丁烯基、各种戊烯基、各种己烯基、各种庚烯基、各种辛烯基、各种壬烯基、各种癸烯基、各种十一碳烯基、各种十二碳烯基、各种十三碳烯基、各种十四碳烯基、各种十五碳烯基、各种十六碳烯基、各种十七碳烯基、各种十八碳烯基。
作为环烷基,可列举出碳原子数优选为3~18、更优选为6~12的环烷基,例如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环己基、环庚基、环辛基、金刚烷基、双环己基、十氢萘基等。
作为芳基,可列举出碳原子数优选为6~18、更优选为6~12的苯基、萘基苯基、联苯基、三联苯基、亚联苯基、萘基、苯基萘基、苊基、蒽基、苯并蒽基、乙烯合蒽基、菲基、苯并菲基、苯烯基、芴基、二甲基芴基等。
作为芳烷基,可列举出碳原子数优选为7~18、更优选为7~12的芳烷基,例如苄基、甲苯基、乙基苯基、苯乙基、二甲基苯基、三甲基苯基、萘基甲基等。
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相对于(A)成分的含量,耐腐蚀剂的总含量以质量比计优选为0.01~0.3,更优选为0.05~0.2,进一步优选为0.08~0.17。若为该范围,则能够充分发挥出提高耐腐蚀性的效果。
(H)防腐剂(杀菌剂)
从提高防腐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可以进一步包含防腐剂。
作为防腐剂,可列举出例如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2-甲基-4-异噻唑啉-3-酮、2正辛基-4-异噻唑啉-3-酮、1,2-苯并异噻唑啉-酮等异噻唑酮系防腐剂;六氢-1,3,5-三(2-羟基乙基)-s-三嗪等三嗪系防腐剂;2-吡啶硫醇钠-1-氧化物(吡啶硫酮钠)、8-羟基喹啉等吡啶-喹啉系防腐剂;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等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系防腐剂;2,2-二溴-3-亚硝基丙酰胺、2-溴-2-硝基-1,3-丙二醇、2,2-二溴-2-硝基乙醇、1,2-二溴-2,4-二氰基丁烷等有机溴系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水杨酸、双(2-吡啶基二硫代-1-氧化物)锌和双(2-硫醚吡啶-1-氢氧基)铜等。
相对于(A)成分的含量,防腐剂的总含量以质量比计优选为0.001~1,更优选为0.005~0.1,进一步优选为0.01~0.05。若为该范围,则能充分发挥出提高防腐性的效果。
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进一步含有其它成分。可列举出例如极压剂、油性剂、消泡剂、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等。
作为极压剂,可列举出硫系极压剂、磷系极压剂、含有硫和金属的极压剂、含有磷和金属的极压剂。这些极压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作为极压剂,只要在分子中含有硫原子、磷原子,且能够发挥出耐载荷性、耐磨耗性即可。作为在分子中含有硫的极压剂,可列举出例如硫化油脂、硫化脂肪酸、硫化酯、硫化烯烃、二烃基多硫醚、噻二唑化合物、烷基硫代氨甲酰基化合物、三嗪化合物、硫代萜烯化合物、硫代二丙酸二烷基酯化合物等。从配合效果的观点出发,以最终的稀释液(冷却剂)为基准,以这些极压剂的配合量达到0.05质量%以上且0.5质量%以下左右的方式配合至作为原液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中。
作为油性剂,可列举出脂肪族醇和脂肪酸金属盐等脂肪族化合物、多元醇酯、脱水山梨糖醇酯和甘油酯等酯化合物。从配合效果的观点出发,以冷却剂为基准,以这些油性剂的配合量达到0.2质量%以上且2质量%以下左右的方式配合至作为原液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中。
作为消泡剂,可列举出甲基硅酮油、氟硅酮油、聚丙烯酸酯等。从配合效果的观点出发,以冷却剂为基准,以这些消泡剂的配合量达到0.004质量%以上且0.08质量%以下左右的方式配合至作为原液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中。
作为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出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等。作为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有烷基苯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等。作为阳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有烷基三甲基铵盐、二烷基二甲基铵盐、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盐等季铵盐等。作为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有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等醚;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等酯;脂肪酸烷醇酰胺之类的酰胺。作为两性表面活性剂,可列举出作为甜菜碱系的烷基甜菜碱等。从配合效果的观点出发,以冷却剂为基准,以这些表面活性剂的配合量达到5质量%~40质量%左右的方式配合至作为原液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中。
作为抗氧化剂,可列举出烷基化二苯基胺、苯基-α-萘基胺、烷基化苯基-α-萘基胺等胺系抗氧化剂;2,6-二叔丁基苯酚、4,4'-亚甲基双(2,6-二叔丁基苯酚)、异辛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烷基酯、2,6-二叔丁基对甲酚等酚系抗氧化剂;3,3'-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等硫系抗氧化剂;亚磷酸酯等磷系抗氧化剂;以及钼系抗氧化剂。从配合效果的观点出发,以冷却剂为基准,以这些抗氧化剂的配合量达到0.1质量%~1质量%左右的方式配合至作为原液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中。
这些成分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组合使用2种以上。
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原液)可根据其使用目的,以达到适当浓度的方式适当用水稀释而用作水溶性金属加工液(冷却剂)。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原液)通常用水稀释至2~300倍(容量比)、优选至5~200倍、更优选至10~100倍,并用作水溶性金属加工液。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的加工性(低摩擦系数)、耐腐败性、抗铝变色性、湿润性、抗铜变色性和湿润性优异,因此,可适用于金属材料、尤其是铝的塑性加工。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中,从容易获得期望加工性的方面出发,以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的总量为基准,成分(A)、(B)、(C)和(D)的总含量优选为60~100质量%、更优选为70~1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75~100质量%、特别优选为80~100质量%。
此外,以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的总量为基准,成分(A)、(B)、(C)、(D)、(E)、(F)、(G)和(H)的总含量优选为80~100质量%、更优选为85~1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90~100质量%、特别优选为95~100质量%。
2.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可通过混合下述成分来制造:
(A)碳原子数8~18的羧酸;
(B)选自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聚合脂肪酸和聚亚烷基二醇中的至少1种;
(C)含有三烷醇胺和环己基二烷醇胺的胺化合物;和
(D)水。
此外,可进一步任选混合:
(E)选自酸性磷酸酯和亚磷酸酯中的至少1种;
(F)二醇类;
(G)耐腐蚀剂;和
(H)防腐剂。
针对这些成分和含量,如前述“1.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中所述那样。此外,也可以进一步混合前述其它成分。
通过混合这些成分,能够制造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
3. 水溶性金属加工液
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液含有:前述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与相对于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以容量比计为2~300倍的水。相对于水溶性金属加工油,水的量以容量比计优选为5~200倍,更优选为10~100倍。
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液中,从提高湿润性的观点出发,以水溶性金属加工液的总量为基准,(A)碳原子数8~18的羧酸的含量优选为0.005~15质量%的范围,更优选为0.05~1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1~5质量%。
将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用水稀释而成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液可适当地利用于以冲切加工、切削加工、研削加工为首的研磨、拉拔、抽伸、轧制等各种金属加工领域。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液无论稀释浓度如何,湿润性均优异,因此,自不用说适合于铝翅片材料那样的柔软铝板,还适合于铜板、碳钢等坚硬铁板(S45C薄板等)。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特别适合于铝翅片材料等铝的加工。
4. 金属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金属加工方法是使用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原液)或者将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用水稀释而得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液,对包含金属的被加工材料进行加工的金属加工方法。
作为金属加工的种类,可列举出切削加工、研削加工、冲切加工、研磨、拉拔加工、抽伸加工、轧制加工等,可适合地用于各种金属加工领域。作为被加工材料的金属包括:包含单一金属元素的纯金属、以及包含多种金属元素或者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金属状材料。本发明的金属加工方法特别适合于铝翅片材料等铝的塑性加工。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使用表1所示的组成,制备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原液),进行下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
Figure 339132DEST_PATH_IMAGE006
表中的成分如下所示。
[(A)成分]
・碳原子数8~18的羧酸1:十二烷二酸
・碳原子数8~18的羧酸2:月桂酸
・碳原子数8~18的羧酸3:癸二酸(皮脂酸)
・碳原子数8~18的羧酸4:新癸酸。
[(B)成分]”
・(B-1)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1:季戊四醇聚氧乙烯醚、日本乳化剂性“PNT-40”
・(B-2)聚合脂肪酸1:蓖麻油酸六聚物(蓖麻油脂肪酸缩聚物):酸值为31.6、羟值为9.4mgKOH/g、重均分子量为2000。
需要说明的是,聚合脂肪酸的酸值是基于JIS K2501:2003而测得的数值,羟值是基于JIS K0070:1992而测得的数值。
・(B-3)聚亚烷基二醇1:MeO(PO)a((EO)b/(PO)c)(PO)dH,a/b/c/d=292/800/614/580、无规逆向型、EO/PO=35/65、重均分子量为2286。
[(C)成分]
・三烷醇胺1:三乙醇胺
・环己基二烷醇胺1:N-环己基二乙醇胺。
[(D)成分]
・水:自来水。
[(E)成分]”
・酸性磷酸酯1:酸性磷酸油烯酯、磷含量6.3%、酸值为188mgKOH/g。
[(F)成分]
・二醇类1:乙氧基化-2,4,7,9-四甲基-5-癸炔-4,7-二醇
・二醇类2:乙氧基化-2,4,7,9-四甲基-5-癸炔-4,7-二醇的EO加成物:将HLB4的的物质与HLB8的物质混合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HLB值”是指通过格里芬法而算出的HLB(Hydrophilic-Lipophilic Balance)的值。
[(G)成分]
・耐腐蚀剂1:1,2,3-苯并三唑
・耐腐蚀剂2:磷酸酯(聚氧乙烯烷基(12~15)醚磷酸酯、烷基部分的碳原子数为12~15)。
[(H)成分]
・防腐剂1:1,2-苯并异噻唑啉-3-酮
・防腐剂2:吡啶硫酮钠。
[其它成分]
・抗氧化剂1:2,6-二叔丁基对甲酚
・消泡剂1:硅酮系消泡剂(聚有机硅氧烷)。
利用下述方法,评价原液稳定性、防锈性、耐腐败性、铝变色性、湿润性、铜变色性和加工性。
(1)原液稳定性
向烧杯内投入原液的各成分,一边利用搅拌器进行搅拌一边混合,制成均匀的溶液。将溶液静置一晚后,目视观察烧杯中的溶液状况,按照下述判定基准来评价原液稳定性。
A:已溶解
B:已分散(存在浑浊)
C:已凝固。
(2)防锈性(DIN)
按照DIN51360-02A来进行防锈性试验(铸件切屑试验)。具体如下所示。
将铸件切屑(对FC-250进行干式切削而得到的铸铁切屑)2g以切屑彼此不重叠的方式盛装在表面皿上的φ70mm的滤纸(5种C)上,用评价稀释液2mL(用自来水稀释)浸渍并加盖。在室温下静置2小时,按照5个阶段的锈程度(0、1、2、3、4)来判断锈是否转印至滤纸。对评价稀释液的每种浓度进行该铸件切屑试验,如果稀释液的浓度变稀,则锈程度发生恶化,如果稀释液的浓度变浓,则锈程度变得良好。因而,针对稀释液的每种浓度进行上述试验,将不再生锈(锈程度=0)的最小浓度定义为防锈极限(质量%),作为表现试样防锈性的指标。即,由将原液用离子交换水稀释时的、原液相对于稀释液的比例来表示防锈极限。在表1中,“DIN×10”表示将原液用离子交换水稀释10倍时的防锈极限。同样地,“DIN×20”、[DIN×30]、[DIN×50]、[DIN×80]和[DIN×100]也表示将原液以各稀释率进行稀释时的防锈极限。
(3)耐腐败性
向将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用水稀释至2容量%而得的试样100ml中添加下述所示的腐败液A 5ml、腐败液B 0.5ml,以30℃、150rpm进行7天的振荡培养,测定活菌数。在第7天测定活菌数后,添加腐败液A 2.5ml、腐败液B 0.25ml,进一步进行7天的振荡培养,测定活菌数。腐败试验的条件、活菌数的测定方法如下述那样来进行。
<腐败试验条件>
培养条件:添加FC200干式切屑3g,以30℃、150rpm进行振荡。
腐败液A:向已腐败劣化的水溶性加工油剂中添加日本制药公司制的SCD培养基“ダイゴ”,鼓泡72小时而使其活化
腐败液B:向已腐败劣化的水溶性加工油剂中添加日本制药公司制的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ダイゴ”,鼓泡72小时而使其活化。
<活菌数的测定方法>
利用三爱石油公司制的“サンアイバイオチェッカー”来测定1ml中的菌数或者由菌导致的污染程度,基于下述活菌数的显示基准来进行显示。此外,针对经过14天后的活菌数,基于下述耐腐败性的评价基准,进行耐腐败性的评价。
<耐腐败性的评分>
A:一般细菌为未检出~103个/mL、霉菌・酵母・厌氧性菌为未检出
B:一般细菌为104个/mL以上、霉菌・酵母・厌氧性菌为未检出
C:一般细菌为104个/mL以上、检测出霉菌・酵母・厌氧性菌。
(4)铝变色性
准备以下示出的两种试件。
JIS A6061(铝合金):75×25×1mm
JIS ADC12(铝合金):81×19×11mm。
接着,将各试件的两面用砂纸(C320号)均匀研磨后,拭去所磨掉的试件粉末。接着,向烧杯中投入经研磨的试件,投入丙酮直至浸渍该试件左右为止,利用超声波清洗机[アズワン公司制、机种名称“USD-2R”]清洗10分钟后,以各试件不重叠的方式投入篮中,使其干燥。
接着,向100mL带盖样品瓶中投入试样液(将原液用离子交换水稀释至20倍而得的液体(5%稀释液)),以该清洗液浸渍经研磨的试件整体的方式用受试清洗液进行填充,加盖并在60℃的恒温槽中静置2小时。其后,取出试件,用自来水清洗后,拭去水分并使其干燥。
针对如此操作而得到的各试件,目视观察外观的变色程度,按照下述判定基准来评价铝变色性(抗变色性)。
A:浸渍面未变色
B:浸渍面的小于50%发生变色
C:浸渍面的50%以上发生变色。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评价结果,如AA、DD那样地并列示出基于A6061和ADC12的各种变色性。此外,针对浸渍试验后的水溶液的外观也进行目视观察,确认白浊、沉淀的有无。
(5)湿润性
使用协和界面科学公司制的“DM500”接触角计,测定铝翅片(裸材)表面的离子交换水的接触角。按照下述判定基准来评价湿润性。
A:接触角为40°以下
B:接触角为40~60°
C:接触角为60°以上。
(6)铜变色性(铜板腐蚀试验)
按照JIS K 2513:2000来进行铜板腐蚀试验,按照下述判定基准来评价耐腐败性。
A:未观察到铜板变色
C:观察到铜板变色。
(7)加工性(摩擦系数)
将原液用离子交换水稀释至50倍(容量比)后,涂布至试验片,通过下述所示的往返动摩擦试验来求出动摩擦系数(μ)。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参考例,还进行了仅使用离子交换水的试验。
<往返动摩擦试验>
试验机:往返动摩擦试验机(オリエンテック公司制)
试验片:换热器用预涂铝翅片材料。
(作为亲水性膜,在表面涂布聚乙二醇)
试验条件:
液温:70℃
载荷:3kgf(29N)
滑动速度:20mm/s
振幅:50mm。
在该条件下,读取第1次滑动的最高摩擦系数。需要说明的是,摩擦系数是实施例和比较例均分别针对3个试验片进行测定时的平均值。
将各评价结果示于表1。
如表1所示那样,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在原液稳定性、防锈性、耐腐败性、铝变色性、湿润性、铜变色性和加工性方面能够获得良好的结果(实施例1~7)。尤其是,作为(B)成分而使用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聚合脂肪酸和聚亚烷基二醇的组合时,加工性(低摩擦系数)、原液稳定性、防锈性、耐腐败性、铝变色性、湿润性和铜变色性优异(实施例3)。
另一方面,欠缺(C)成分的胺化合物的组合时,有时加工性降低,在防锈性、耐腐败性、铝变色性、湿润性和铜变色性方面得不到期望的效果(比较例1~4)。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和水溶性金属加工液可适合地用于金属材料、尤其是铝翅片材料等铝的塑性加工。

Claims (41)

1.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含有:
(A)碳原子数8~18的羧酸;
(B)选自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聚合脂肪酸和聚亚烷基二醇中的至少1种;
(C)含有三烷醇胺和环己基二烷醇胺的胺化合物;
(D)水,和
(E)选自酸性磷酸酯和亚磷酸酯中的至少1种,
所述(A)成分选自辛酸、2-乙基己酸、异辛酸、壬酸、异壬酸、癸酸、异癸酸、新癸酸、十一烷酸、异十一烷酸、月桂酸、异十二烷酸、十三烷酸、异十三烷酸、十四烷酸、十六烷酸、十七烷酸、十八烷酸、异硬脂酸、10-十一碳烯酸、棕榈油酸、油酸、反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壬二酸、十一烷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大豆油脂肪酸、椰油脂肪酸和妥尔油脂肪酸,
相对于所述(A)成分的含量,所述三烷醇胺的含量以质量比计为0.5~0,9,
相对于所述(A)成分的含量,所述环己基二烷醇胺的含量以质量比计为0.875~1.5,
相对于所述(A)成分的含量,所述(E)成分的总含量以质量比计为0.1~10,
所述(B)成分的所述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为下述式(1)的化合物~下述式(4)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任一种,
Figure QLYQS_1
上述式(1)中,R11、R12、R13和R14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5的亚烷基,e、f、g和h各自独立地为1~30的整数,EO是指环氧乙烷单元,
Figure QLYQS_2
上述式(2)中,R4为碳原子数1~30的烷基,R21、R22和R23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5的亚烷基,i、j和k各自独立地为1~30的整数,EO是指环氧乙烷单元,
Figure QLYQS_3
上述式(3)中,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30的烷基,R31和R32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5的亚烷基,l和m各自独立地为1~30的整数,EO是指环氧乙烷单元,
Figure QLYQS_4
上述式(4)中,R7、R8和R9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30的烷基,R41为碳原子数1~5的亚烷基,n为1~30的整数,EO是指环氧乙烷单元,
所述(B)成分的所述聚合脂肪酸选自脂肪酸的多聚物、通过使羟基羧酸发生脱水缩聚而得到的缩聚脂肪酸、以及通过使缩聚脂肪酸的醇性羟基与一元羧酸发生脱水缩聚而得到的缩聚脂肪酸,
所述(B)成分的所述聚亚烷基二醇选自下式(5)所示的聚亚烷基二醇中的至少1种,R1O-(R'O)p-H(5)
式(5)中,R1是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30的烷基,
R'O为选自环氧乙烷EO和环氧丙烷PO中的氧化物单元,可以混合使用,p为1~200的整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相对于所述(A)成分的含量,所述(B)成分的总含量以质量比计为0.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相对于所述(A)成分的含量,所述(C)成分的总含量以质量比计为1~3。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以所述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的总量为基准,所述(D)成分的含量为20~50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所述(B)成分含有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聚合脂肪酸和聚亚烷基二醇。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相对于所述(A)成分的含量,所述(E)成分的总含量以质量比计为0.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相对于所述(A)成分的含量,所述(E)成分的总含量以质量比计为0.50~0.5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进一步含有(F)二醇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相对于所述(A)成分的含量,所述(F)成分的总含量以质量比计为0.01~10质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进一步含有(G)耐腐蚀剂。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进一步含有(H)防腐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用于铝的加工。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以所述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的总量为基准,所述(A)成分的含量为2.5~25质量%。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以所述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的总量为基准,所述(A)成分的含量为5~20质量%。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所述(A)成分选自月桂酸、癸酸、新癸酸、十一烷酸、癸二酸和十二烷二酸。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所述(A)成分选自月桂酸、新癸酸、癸二酸和十二烷二酸。
1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以所述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的总量为基准,所述(A)成分的含量为1~30质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相对于所述(A)成分的含量,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的含量以质量比计为0.01~20。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相对于所述(A)成分的含量,聚合脂肪酸的含量以质量比计为0.01~20。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相对于所述(A)成分的含量,聚亚烷基二醇的含量以质量比计为0.01~20。
2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所述(B)成分含有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所述(B)成分含有聚合脂肪酸。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所述(B)成分含有聚亚烷基二醇。
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所述(B)成分含有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和聚合脂肪酸。
2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所述(B)成分含有聚合脂肪酸和聚亚烷基二醇。
2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所述(B)成分含有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和聚亚烷基二醇。
2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所述(C)成分为三乙醇胺和N-环己基二乙醇胺。
2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相对于所述(A)成分的含量,三烷醇胺的含量以质量比计为0.875~0.9。
2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相对于所述(A)成分的含量,环己基二烷醇胺的含量以质量比计为0.875~0.9。
3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进一步含有选自极压剂、油性剂、消泡剂、表面活性剂和抗氧化剂中的成分。
3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以所述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的总量为基准,成分(A)、(B)、(C)和(D)的总含量为60~100质量%。
3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以所述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的总量为基准,成分(A)、(B)、(C)和(D)的总含量为80~100质量%。
3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除成分(A)、(B)、(C)、(D)和(E)之外,还进一步含有(F)二醇类、(G)耐腐蚀剂、和(H)防腐剂。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其中,以所述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的总量为基准,成分(A)、(B)、(C)、(D)、(E)、(F)、(G)和(H)的总含量为95~100质量%。
35.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的制造方法,其包括,混合:
(A)碳原子数8~18的羧酸;
(B)选自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聚合脂肪酸和聚亚烷基二醇中的至少1种;
(C)含有三烷醇胺和环己基二烷醇胺的胺化合物;
(D)水,和
(E)选自酸性磷酸酯和亚磷酸酯中的至少1种,
所述(A)成分选自辛酸、2-乙基己酸、异辛酸、壬酸、异壬酸、癸酸、异癸酸、新癸酸、十一烷酸、异十一烷酸、月桂酸、异十二烷酸、十三烷酸、异十三烷酸、十四烷酸、十六烷酸、十七烷酸、十八烷酸、异硬脂酸、10-十一碳烯酸、棕榈油酸、油酸、反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壬二酸、十一烷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酸、大豆油脂肪酸、椰油脂肪酸和妥尔油脂肪酸,
相对于所述(A)成分的含量,所述三烷醇胺的含量以质量比计为0.5~0.9,相对于所述(A)成分的含量,所述环己基二烷醇胺的含量以质量比计为0.875~1.5,
相对于所述(A)成分的含量,所述(E)成分的总含量以质量比计为0.1~10,
所述(B)成分的所述多元醇的环氧烷加成物为下述式(1)的化合物~下述式(4)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任一种,
Figure QLYQS_5
上述式(1)中,R11、R12、R13和R14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5的亚烷基,e、f、g和h各自独立地为1~30的整数,EO是指环氧乙烷单元,
Figure QLYQS_6
上述式(2)中,R4为碳原子数1~30的烷基,R21、R22和R23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5的亚烷基,i、j和k各自独立地为1~30的整数,EO是指环氧乙烷单元,
Figure QLYQS_7
上述式(3)中,R5和R6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30的烷基,R31和R32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5的亚烷基,l和m各自独立地为1~30的整数,EO是指环氧乙烷单元,
Figure QLYQS_8
上述式(4)中,R7、R8和R9各自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30的烷基,R41为碳原子数1~5的亚烷基,n为1~30的整数,EO是指环氧乙烷单元,
所述(B)成分的所述聚合脂肪酸选自脂肪酸的多聚物、通过使羟基羧酸发生脱水缩聚而得到的缩聚脂肪酸、以及通过使缩聚脂肪酸的醇性羟基与一元羧酸发生脱水缩聚而得到的缩聚脂肪酸,
所述(B)成分的所述聚亚烷基二醇选自下式(5)所示的聚亚烷基二醇中的至少1种,R1O-(R'O)p-H(5)
式(5)中,R1是氢原子或碳原子数为1~30的烷基,
R'O为选自环氧乙烷EO和环氧丙烷PO中的氧化物单元,可以混合使用,p为1~200的整数。
36.水溶性金属加工液,其含有: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与相对于所述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以容量比计为2~300倍的水。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液,其中,以所述水溶性金属加工液的总量为基准,所述(A)成分的含量为0.005~15质量%。
38.金属加工方法,其包括:使用权利要求1~3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对包含金属的被加工材料进行加工。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金属加工方法,其中,所述金属为铝。
40.金属加工方法,其包括:使用权利要求36或37所述的水溶性金属加工液,对包含金属的被加工材料进行加工。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金属加工方法,其中,所述金属为铝。
CN201980023071.4A 2018-03-30 2019-03-26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和金属加工方法 Active CN1118863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67685 2018-03-30
JP2018067685 2018-03-30
PCT/JP2019/012808 WO2019189148A1 (ja) 2018-03-30 2019-03-26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剤および金属加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6326A CN111886326A (zh) 2020-11-03
CN111886326B true CN111886326B (zh) 2023-06-06

Family

ID=680618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3071.4A Active CN111886326B (zh) 2018-03-30 2019-03-26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和金属加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9189148A1 (zh)
CN (1) CN111886326B (zh)
WO (1) WO20191891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9769B (zh) * 2020-07-03 2022-10-28 浙江物得宝尔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水溶性润滑液及铝冷轧的加工方法
CN113444559B (zh) * 2021-07-30 2023-03-21 奎克化学(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箔轧制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9823A (zh) * 2014-03-28 2017-02-22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和金属加工用冷却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56771A (ja) * 2003-02-27 2004-09-16 Yushiro Chem Ind Co Ltd 水溶性切研削油剤組成物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JP2006176604A (ja) * 2004-12-21 2006-07-06 Yuka Sangyo Kk 水溶性金属加工剤組成物
JP5394691B2 (ja) * 2008-08-22 2014-01-2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剤および金属加工用クーラント
JP5576615B2 (ja) * 2009-03-11 2014-08-20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金属加工油剤
WO2010113594A1 (ja) * 2009-03-31 2010-10-07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水溶性加工油剤
JP5576153B2 (ja) * 2010-03-12 2014-08-20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水系組成物
JP6051026B2 (ja) * 2012-11-20 2016-12-21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剤、金属加工液、及び金属加工方法
WO2014157572A1 (ja) * 2013-03-29 2014-10-02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水性金属加工油剤
KR101622083B1 (ko) * 2014-02-03 2016-05-17 푸슈 페트롤러브 에스이 첨가제 조성물 및 산업적 공정 유체
JP6445247B2 (ja) * 2014-03-28 2018-12-26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および金属加工用クーラント
WO2017073553A1 (ja) * 2015-10-30 2017-05-04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組成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9823A (zh) * 2014-03-28 2017-02-22 出光兴产株式会社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和金属加工用冷却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6326A (zh) 2020-11-03
WO2019189148A1 (ja) 2019-10-03
JPWO2019189148A1 (ja) 2021-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051026B2 (ja)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剤、金属加工液、及び金属加工方法
JP6283552B2 (ja)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および金属加工用クーラント
JP6377179B2 (ja) 多金属の金属加工用の高性能水希釈性の潤滑添加剤
US11117854B2 (en) Ester compounds,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use thereof
CN111886326B (zh)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剂和金属加工方法
TWI485239B (zh) Metal processing oil
JP6827422B2 (ja)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組成物
CN109312253B (zh) 润滑油组合物
JP5354243B2 (ja) 金属加工用潤滑剤組成物
JPWO2017170868A1 (ja) さび止め油組成物
CA3001600A1 (en) Lubricating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 use thereof
JP5576153B2 (ja) 水系組成物
JP2004262960A (ja) 水溶性金属加工用潤滑剤
JP6445247B2 (ja)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および金属加工用クーラント
TW201736587A (zh) 水溶性金屬加工油組成物、金屬加工液及金屬加工方法
JP2014159529A (ja) 固定砥粒ワイヤソー用水溶性加工液及び切削加工方法
CN113574152B (zh)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组合物
JP4398673B2 (ja) 水溶性金属加工用潤滑剤
TW202146635A (zh) 水溶性金屬加工油組成物、水溶性金屬加工油組成物之製造方法、金屬加工液及金屬加工方法
JP7430492B2 (ja)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組成物、水溶性金属加工油組成物の製造方法、金属加工液及び金属加工方法
WO2021182605A1 (ja) 水溶性金属加工油組成物
WO2020262518A1 (ja) 金属加工油
JP2023141499A (ja) 金属加工油剤組成物
JP2014080623A (ja) 金属加工油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