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6179A - 跨骑型电动车辆 - Google Patents

跨骑型电动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6179A
CN111886179A CN201880091440.9A CN201880091440A CN111886179A CN 111886179 A CN111886179 A CN 111886179A CN 201880091440 A CN201880091440 A CN 201880091440A CN 111886179 A CN111886179 A CN 1118861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type electric
electric vehicle
saddle
traveling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144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6179B (zh
Inventor
藤久保诚
佐藤胜彦
池田次男
久保田良
广濑雄大
石松尚也
田村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886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61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61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61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1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for propulsion
    • B62J43/16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for propulsion on motorcycle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1/00Suppor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stening specific devices to cycles, e.g. supports for attaching maps
    • B62J11/10Suppor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stening specific devices to cycles, e.g. supports for attaching maps for mechanical cables, hoses, pipes or electric wires, e.g. cable guides
    • B62J11/16Supporting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stening specific devices to cycles, e.g. supports for attaching maps for mechanical cables, hoses, pipes or electric wires, e.g. cable gui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ses or pipes, e.g. hydraulic, pneumatic, coolant or air filter h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10Ventilation or air guiding devices forming part of fai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50/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cycl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B62J1/00 - B62J45/00
    • B62J50/30Means for ventilation within devices provided on the cycle, e.g. ventilation means in a battery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1/00Motorcycles, engine-assisted cycles or motor scooters with one or two wheels
    • B62K11/02Frames
    • B62K11/04Frames characterised by the engine being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7/00Motorcycles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of motor or eng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10Road Vehicles
    • B60Y2200/12Motorcycles, Trikes; Quads; Scoo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204/00Adaptations for driving cycles by electric mo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左右一对主框架,它们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车座导轨,其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自的后方部朝向后方延伸设置;枢轴框架,其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自的后方部朝向下方延伸设置;摆臂,其支承于所述枢轴框架,并将后轮支承为能够摆动;电池,其配置于俯视视角下的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之间的空间;动力单元,其配置于俯视视角下的所述空间,并基于所述电池的电力产生动力;导风管道,其用于向所述空间引导行驶风;以及排气口,其用于将所述行驶风排出,所述排气口被设置为能够将所述导风管道内的所述行驶风向车身下方排出。

Description

跨骑型电动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跨骑型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使用行驶风来冷却电动机的跨骑型电动车辆(电动两轮车)的结构。根据专利文献1,使从车身前方的流入口流入的行驶风通过电动机壳体内后从车身后方的流出口流出,由此冷却电动机。此外,在电动机中,一般使用基于来自电池的电力而产生动力的电动马达(例如三相感应马达)等规定的动力单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66601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提高使用了行驶风的冷却性能,要求通过对上述动力单元等规定的冷却对象进行冷却来使携带了热量的空气不在车身内部滞留而适当地向车外排出。在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为了使上述那样的空气适当地排出而在构造上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跨骑型电动车辆的车身构造中提高基于行驶风的冷却性能。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左右一对主框架,它们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车座导轨,其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自的后方部朝向后方延伸设置;枢轴框架,其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自的后方部朝向下方延伸设置;摆臂,其支承于所述枢轴框架,并将后轮支承为能够摆动;电池,其配置于俯视视角下的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之间的空间;动力单元,其配置于俯视视角下的所述空间,并基于所述电池的电力产生动力;导风管道,其用于向所述空间引导行驶风;以及排气口,其用于将所述行驶风排出,所述排气口设置为能够将所述导风管道内的所述行驶风向车身下方排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跨骑型电动车辆的车身构造中提高基于行驶风的冷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跨骑型电动车辆(两轮车)的结构进行说明的左视图。
图2是用于对跨骑型电动车辆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的左视图。
图3是用于对跨骑型电动车辆的车身进行说明的主视图。
图4是用于对跨骑型电动车辆的车身进行说明的俯视图。
图5是用于对跨骑型电动车辆的车身进行说明的剖视图。
图6是用于对跨骑型电动车辆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的左视图。
图7是用于对形成排气口的车身下部构造进行说明的图。
图8A是用于对形成排气口的车身下部构造进行说明的图。
图8B是用于对形成排气口的车身下部构造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各图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构造或者结构的示意图,图示的各构件的尺寸不一定反映现实尺寸。另外,各图中对相同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本说明书中对重复的内容省略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跨骑型电动车辆1的左视图。另外,图2将跨骑型电动车辆1的内部构造与外形一起进行表示。在图中,为了容易进行构造的理解,示出彼此正交的X轴、Y轴以及Z轴(设为在后述的其他图中也相同。)。X方向对应车身前后方向,Y方向对应车宽方向或者车身左右方向,另外,Z方向对应车身上下方向。在本说明书中,前/后、左/右(侧方)、上/下等表述表示以车身为基准的相对位置关系。例如,“前”、“前方”等表述对应+X方向,“后”、“后方”等表述对应-X方向。同样地,车宽方向内侧(车内侧)/车宽方向外侧(车外侧)等表述也表示以车身为基准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跨骑型电动车辆1是骑乘者(驾驶员)能够跨骑在车身100上进行乘车的两轮摩托车,具备前轮101以及后轮102。在车身100上,设置有骑乘者能够落座的车座103。另外,跨骑型电动车辆1在车身100内还具备头管104、主框架105、下框架106、车座导轨107、枢轴框架108、以及摆臂109。由于图1以及图2为左视图而未进行示出,但主框架105、下框架106、车座导轨107、枢轴框架108、以及摆臂109分别设置有左右一对。此外,上述框架105~108可以统一表述为车身框架等。
头管104配置为在车身100前方将车把杆支承为能够转动,骑乘者能够通过使该车把杆转动而经由前叉改变前轮101的朝向来进行转向操作。
左右一对主框架105一边从头管104彼此左右分离一边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主框架105包括上侧框架部1051以及下侧框架部1052。在上侧框架部1051和下侧框架部1052之间可以架设有桁架框架等未图示的加强件,由此能够提高主框架105的强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框架106从下侧框架部1052的前方部朝向下后方延伸设置。
车座导轨107从主框架105的后方部朝向后方延伸设置,对施加于车座103的负载进行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车座导轨107包括上侧框架部1071以及下侧框架部1072。在上侧框架部1071和下侧框架部1072之间可以架设有桁架框架等未图示的加强件,由此能够提高车座导轨107的强度。
枢轴框架108从主框架105的后方部朝向下方延伸设置,摆臂109支承于该枢轴框架108并且将后轮102支承为能够摆动。
跨骑型电动车辆1还具备电池110、动力单元111、以及控制装置112。在电池110中使用能够充电的二次电池,作为其例子,可以列举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等。动力单元111基于电池110的电力而产生动力(旋转)。在动力单元111中,使用三相感应马达等电动马达。此外,动力单元111可以表述为马达单元等。
控制装置112具备将直流电压转换为交流电压的功能,从而也被称为PDU(动力驱动单元)等,或者还具备将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电压的功能、转换电压电平的功能等,从而也被称为PCU(动力控制单元)等。例如,控制装置112将电池110的电力转换为规定的形态并供给至动力单元111,并控制动力单元111。另外,控制装置112还能够使用通过动力单元111的再生制动产生的电力来对电池110进行充电。
电池110在俯视视角下(在-Z方向的视点下)配置于左右一对主框架105之间的空间,另外,配置为在侧视视角下(在±Y方向的视点下)与主框架105重叠。电池110直接或者间接地支承于主框架105,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左右一对主框架105之间,电池110在下框架106的下方部通过吊架(hanger)113固定。
动力单元111在俯视视角下配置于左右一对主框架105之间的空间,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身100下方经由规定的支架部114固定于枢轴框架108。由此,动力单元111固定于能够将动力适当地传递至后轮102的位置,该动力例如经由链条传递至后轮102。
控制装置112固定于车座导轨107,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下侧框架部1072和上侧框架部1071之间,由此,能够保护控制装置112免受外部冲击。另外,控制装置112位于电池110的后方且动力单元111的上方,因此能够使得用于将电池110的电力供给至动力单元111的配线部(线束)较短。
图3是关于车身100的一部分的主视图。另外,图4是关于车身100的一部分的俯视图。车身100的上表面设置有充电用端子部116,将充电用插头连接于该端子部116,由此能够对电池110进行充电。另外,跨骑型电动车辆1还具备左右一对吸气口117,车身100形成为以在头管104的两侧方形成该左右一对吸气口117的方式向前方延伸突出。行驶风通过该吸气口117被吸入至后述的导风管道118。在吸气口117可以设置有网片等以防止异物(例如雨水、飞石等)进入。
图5是图4的线d1-d1下的剖视图。跨骑型电动车辆1在车身100内还具备导风管道118。导风管道118将从吸气口117吸入的行驶风沿规定方向引导。在本实施方式中,吸气口117在俯视视角下设置于比主框架105靠车宽方向外侧处。由此,能够增大行驶风的吸入量。另外,导风管道118被设置为在俯视视角下从电池110的上方到比左右一对主框架105靠车宽方向外侧处。由此,能够增大电池110的车宽方向的尺寸而使电池110大容量化。但是,可以伴随车身100内的车辆构成部件的配置的变更,变更吸气口117以及导风管道118相对于主框架105的相对位置。此外,为了容易理解,在图中以箭头表示行驶风。
在此,形成导风管道118的内壁中的车宽方向内侧的部分(以下,内侧内壁)1181从吸气口117延伸设置至电池110的前方表面。在内侧内壁1181上设置有插通孔1181OP以供主框架105插通。在图中,在内侧内壁1181中,将比插通孔1181OP靠前方侧的部分设为内侧内壁前方部1181a,将比插通孔1181OP靠后方侧的部分设为内侧内壁后方部1181b。内侧内壁前方部1181a弯曲为以从主框架105分离的方式朝向车身外侧弯曲。内侧内壁后方部1181b弯曲为以从主框架105分离的方式朝向车身内侧弯曲。此外,可以通过组装两个以上的构件来形成内侧内壁1181。
图6是用于对导风管道118进行说明的跨骑型电动车辆1的左视图。导风管道118包括引导部1182,该引导部1182以将从吸气口117吸入并朝向车身后方流动的行驶风向车身下方引导的方式,朝向车身下方弯曲地延伸设置。根据这样的结构,行驶风在通过主框架105并通过电池110的上方或者侧方后,在电池110的后方被引导部1182引导至车身下方处。
导风管道118还包括从引导部1182朝向车身后方凹陷的凹陷部1183。凹陷部1183在侧视视角下设置于与车座导轨107(参照图2)重叠的位置,前述的控制装置112配置于该凹陷部1183。换言之,凹陷部1183由导风管道118的内壁朝向车身后方凹陷而成,以将行驶风的至少一部分向控制装置112引导。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控制装置112的上表面设置有散热用翅片112f,能够通过被引导至凹陷部1183的行驶风来对控制装置112进行冷却。在此虽未图示,但在控制装置112的下表面也可以设置其他散热用翅片,该翅片可以例如以接近后挡泥板的方式延伸突出至车身100外侧。
跨骑型电动车辆1还具备用于排出行驶风的排气口119。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口119设置于车身下部,并被设置为能够将行驶风在动力单元111和枢轴框架108之间向车身下方排出。即,如在图6中以单点划线的箭头所示,从吸气口117吸入的行驶风在被导入导风管道118而通过主框架105并通过电池110的上方或者侧方后,被上述引导部1182朝向车身下方引导,然后,从该排气口119排出。在跨骑型电动车辆1的行驶时,如在图6中以双点划线的箭头所示,在车身下方有其他行驶风通过,在道路等行驶面和车身100之间产生负压。因此,上述行驶风不会在导风管道118内滞留而被适当地向车身下方排出。
在此,在导风管道118中,在上述的凹陷部1183的下方,内壁(内壁后方部)1184以将行驶风向车身下方引导的方式朝向排气口119延伸设置。因此,凹陷部1183内的空气也不会在凹陷部1183内滞留而通过上述负压向车身下方适当地排出。此外,如图1所示,车身侧方部由侧罩130覆盖,上述行驶风不会从导风管道118泄漏而被向车身下方引导。
图7是对跨骑型电动车辆1的车身下部构造、主要是形成排气口119的构造进行表示的左视图。在左右一对枢轴框架108上,沿它们的后方缘部跨设有背面板108A,因此,左右一对枢轴框架108以及背面板108A形成为在俯视视角下的U形。排气口119形成为动力单元111位于其前方,枢轴框架108位于其侧方,并且背面板108A位于其后方,由此被它们包围。此外,背面板108A形成上述的内壁1184的下端部。通过这样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口119在跨骑型电动车辆1的车身下表面设置于与动力单元111大致相同的高度,从而能够将行驶风从车身下部向车身下方排出。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动力单元111的壳体本身形成排气口119的一部分。因此,上述排出的行驶风直接接触动力单元111,由此,能够对动力单元111的壳体进行冷却,并与之相伴地对动力单元111内部进行冷却。
再次参照图6,跨骑型电动车辆1还具备热交换器120。热交换器120例如固定或者设置于主框架105。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单元111构成为能够通过冷却介质在其内部循环而得到冷却,热交换器120经由形成冷却介质的流路的配管P1而与动力单元111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动力单元111的下部,设置有储存冷却介质的冷却介质储存部1111,热交换器120经由配管P1而与冷却介质储存部1111连接。
作为上述冷却介质而使用水、油等液体。在作为冷却介质而使用水的情况(所谓的水冷的情况)下,例如,作为热交换器120以及配管P1可以分别使用散热片(heat sink)以及热管。作为其他例子,可以作为热交换器120而使用水冷却器(radiator),且附带地进一步使用水泵、储水箱(reserver tank)等。在该情况下,配管P1也被称为水套等。另外,在作为冷却介质而使用油的情况(所谓的油冷的情况)下,可以对于热交换器120使用油冷却器,且附带地进一步使用油泵等。在该情况下,配管P1也被称为油路等,冷却介质储存部1111也被称为油盘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交换器120在导风管道118内位于内壁1184的前方且动力单元111的上方,在跨骑型电动车辆1的行驶时,热交换器120与被引导部1182以及内壁1184引导的行驶风接触。在动力单元111中携带热量的冷却介质在经由配管P1而到达热交换器120后,在该热交换器120中被上述行驶风冷却(热交换)后,返回至冷却介质储存部1111。由此,动力单元111被适当地冷却。
热交换器120至少配置于导风管道118内的行驶风的到达排气口119为止的路线上、尤其是在导风管道118内的风量比较大的位置即可。优选地,热交换器120可以位于以与内壁1184(或者背面板108A)的延伸设置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时与排气口119重叠的位置。由此,能够使行驶风与热交换器120接触来适当地对冷却介质进行冷却。
基于冷却介质的热交换的方式来决定热交换器120的固定姿态即可。例如在热交换器120为水冷却器或者油冷却器的情况下,可以将热交换器120固定为与内壁1184的延伸设置方向交叉的姿态,以使其面方向与行驶风的朝向交叉。另外,例如在热交换器120为散热片的情况下,可以将热交换器120固定为与内壁1184的延伸设置方向平行的姿态,以形成使行驶风容易通过的姿态。根据这些方式,能够提高热交换器120的热交换效率从而适当地对冷却介质进行冷却。
若再次参照图5,在本实施方式中,电池110被支承为行驶风与其上表面接触。而且,如图6所示,在电池110设置有热管P2,另外,在电池110的上表面设置有散热片110f。热管P2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设置并与电池11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于电池110内。散热片110f由多个翅片形成,各翅片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并且与热管P2连接。通过这样的结构,在行驶风通过电池110的上方时,能够对电池110进行冷却。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行驶风也通过电池110的侧方表面,因此也可以在该侧方表面附带地设置散热用翅片。通过电池110的上方以及侧方的行驶风在电池110的后方汇合,并被引导部1182向车身下方引导。
再次参照图3,跨骑型电动车辆1还具备左右一对送风用风扇121。送风用风扇121在车身100前方与吸气口117并排设置。在跨骑型电动车辆1的行驶时,行驶风被吸气口117吸入至导风管道118。另一方面,在非行驶时(例如因拥堵等而停车的期间)由于不产生行驶风,因此驱动送风用风扇121进行送风,由此使导风管道118内产生气流。由此,在非行驶时也能够适当地对电池110、动力单元111以及控制装置112进行冷却。
上述左右一对送风用风扇121分别设置于比头管104靠车宽方向外侧处。在此,送风用风扇121设置于比吸气口117靠车宽方向内侧处。行驶时的导风管道118内的风量有赖于来自吸气口117的行驶风的吸入量,与此相对地,非行驶时的送风量有赖于送风用风扇121的驱动力。因此,吸气口117可以设置于比送风用风扇121靠车宽方向外侧处。此外,送风用风扇121可以在行驶时以及非行驶时中的任一情况下驱动,由此还能够在行驶时减小空气阻力。
根据本实施方式,构成为通过导风管道118向在俯视视角下配置有电池110以及动力单元111的左右一对主框架105之间的空间中引导行驶风,将该行驶风从设置于车身下部的排气口119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排气口119设置为能够将行驶风在动力单元111和枢轴框架108之间向车身下方排出。如前所述,在跨骑型电动车辆1的行驶时,在道路等行驶面和车身100之间产生负压。因此,在导风管道118内携带热量的空气不会在导风管道118内滞留而适当地向车身下方排出,由此能够提高基于行驶风的冷却性能。
排气口119设置为能够将导风管道118内的行驶风从车身下部向车身下方排出即可,而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例子。例如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可以代替排气口119/在排气口119的基础上设置其他排气口。
图8A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在排气口119的基础上进一步设置其他排气口119’的车身下部构造的左视图。另外,图8B是该车身下部构造的主视图。排气口119’是通过在跨设于左右一对枢轴框架108的背面板108A(参照图7)中设置开口而形成的。
在跨骑型电动车辆1的行驶时,行驶面和车身100之间产生负压,并且在车身100后方也产生负压。因此,根据上述构造,通过导风管道118内的行驶风的一部分在与动力单元111接触的后,从排气口119’向车身下后方排出。因此,通过上述构造,也能够使在导风管道118内携带热量的空气不会在导风管道118内滞留而适当地向车身下方排出,从而提高基于行驶风的冷却性能。
以上举例示出了几个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例子,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可以对其一部分进行变更。另外,本说明书中记载的各个用语仅是出于对本发明进行说明的目的而使用的用语,本发明当然不限于该用语的严密的意思,还包括其等同物。
例如,跨骑型车辆是指驾驶员跨骑车身来进行乘车的类型的车辆,在该概念中,除了两轮摩托车(包括踏板(scooter)型车辆。)之外,也包括三轮(前方一个轮并且后方两个轮、或者前方两个轮并且后方一个轮的车辆)的车辆等。
将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特征总结如下:
第一方式涉及跨骑型电动车辆(例如1),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左右一对主框架(例如105),它们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车座导轨(例如107),其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自的后方部朝向后方延伸设置;枢轴框架(例如108),其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自的后方部朝向下方延伸设置;摆臂(例如109),其支承于所述枢轴框架,并将后轮(例如102)支承为能够摆动;电池(例如110),其配置于俯视视角下的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之间的空间;动力单元(例如111),其配置于俯视视角下的所述空间,并基于所述电池的电力产生动力;导风管道(例如118),其用于向所述空间引导行驶风;以及排气口(例如119),其用于将所述行驶风排出,所述排气口被设置为能够将所述导风管道内的所述行驶风从车身下部向车身下方排出。
根据第一方式,携带热量的空气不会在导风管道内滞留,而通过车身下方的负压被适当地排出,由此能够提高基于行驶风的冷却性能。
在第二方式中,所述动力单元支承于所述枢轴框架的前方,所述排气口设置于所述动力单元和所述枢轴框架之间。
根据第二方式,能够以相对简单的结构形成能够向车身下方进行排气的排气口。
在第三方式中,所述动力单元在俯视视角下的所述空间中固定于所述枢轴框架。
根据第三方式,能够将动力单元固定在能够向车轮适当地传递动力的位置。
在第四方式中,所述导风管道包括以将所述行驶风向车身下方引导的方式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引导部(例如1182)。
根据第四方式,能够将在车身上部吸入的行驶风向配置于车身下方的动力单元适当地引导。
在第五方式中,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还具备将所述电池的电力供给至所述动力单元并对所述动力单元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例如112),所述控制装置固定于所述车座导轨。
根据第五方式,能够将控制装置(PCU、PDU)配置在能够适当地保护其免受来自外部的冲击等的位置。
在第六方式中,所述导风管道包括向车身后方凹陷以将所述行驶风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控制装置引导的凹陷部(例如1183)。
根据第六方式,能够适当地对所述导风管控制装置进行冷却。
在第七方式中,所述动力单元构成为能够通过冷却介质在其内部循环而得到冷却,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还具备经由形成所述冷却介质的流路的配管(例如P1)而与所述动力单元连接的热交换器(例如120),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导风管道内的所述行驶风的到达所述排气口为止的路线上。
根据第七方式,能够使被导风管道引导的行驶风与热交换器接触,由此能够适当地对动力单元进行冷却。
在第八方式中,所述导风管道包括与所述排气口连接并且以将所述行驶风向车身下方引导的方式延伸设置的内壁(例如1184),所述热交换器位于在以与该内壁的延伸设置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时与所述排气口重叠的位置。
根据第八方式,能够适当地使行驶风与热交换器接触。
在第九方式中,所述热交换器是水冷却器,所述导风管道包括与所述排气口连接并且以将所述行驶风向车身下方引导的方式延伸设置的内壁(例如1184),所述热交换器被固定为与该内壁的延伸设置方向交叉的姿态。
根据第九方式,能够提高使用热交换器的散热效果。
在第十方式中,所述热交换器是油冷却器,所述导风管道包括与所述排气口连接并且以将所述行驶风向车身下方引导的方式延伸设置的内壁(例如1184),所述热交换器被固定为与该内壁的延伸设置方向交叉的姿态。
根据第十方式,能够提高使用热交换器的散热效果。
在第十一方式中,所述热交换器是散热片,所述导风管道包括与所述排气口连接并且以将所述行驶风向车身下方引导的方式延伸设置的内壁(例如1184),所述热交换器被固定为与该内壁的延伸设置方向平行的姿态。
根据第十一方式,能够提高使用热交换器的散热效果。
在第十二方式中,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还具备:第二热管(例如P2),其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电池连接;以及第二散热片(例如110f),其设置于所述电池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第二热管连接,所述导风管道设置为将所述行驶风向所述第二散热片引导。
根据第十二方式,能够适当地对电池进行冷却。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以及范围地进行各种变更以及变形。因此,为了公开本发明的范围,附上以下的权利要求。

Claims (12)

1.一种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具备:
左右一对主框架,它们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车座导轨,其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自的后方部朝向后方延伸设置;
枢轴框架,其从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的各自的后方部朝向下方延伸设置;
摆臂,其支承于所述枢轴框架,并将后轮支承为能够摆动;
电池,其配置于俯视视角下的所述左右一对主框架之间的空间;
动力单元,其配置于俯视视角下的所述空间,并基于所述电池的电力产生动力;
导风管道,其用于向所述空间引导行驶风;以及
排气口,其用于将所述行驶风排出,
所述排气口被设置为能够将所述导风管道内的所述行驶风从车身下部向车身下方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单元支承于所述枢轴框架的前方,
所述排气口设置于所述动力单元和所述枢轴框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单元在俯视视角下的所述空间中固定于所述枢轴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管道包括以将所述行驶风向车身下方引导的方式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引导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还具备将所述电池的电力供给至所述动力单元并对所述动力单元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固定于所述车座导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管道包括向车身后方凹陷以将所述行驶风的至少一部分向所述控制装置引导的凹陷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动力单元构成为能够通过冷却介质在其内部循环而得到冷却,
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还具备经由形成所述冷却介质的流路的配管而与所述动力单元连接的热交换器,
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导风管道内的所述行驶风的到达所述排气口为止的路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管道包括与所述排气口连接并且以将所述行驶风向车身下方引导的方式延伸设置的内壁,所述热交换器位于在以与该内壁的延伸设置方向平行的方向观察时与所述排气口重叠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是水冷却器,
所述导风管道包括与所述排气口连接并且以将所述行驶风向车身下方引导的方式延伸设置的内壁,所述热交换器被固定为与该内壁的延伸设置方向交叉的姿态。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是油冷却器,
所述导风管道包括与所述排气口连接并且以将所述行驶风向车身下方引导的方式延伸设置的内壁,所述热交换器被固定为与该内壁的延伸设置方向交叉的姿态。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是散热片,
所述导风管道包括与所述排气口连接并且以将所述行驶风向车身下方引导的方式延伸设置的内壁,所述热交换器被固定为与该内壁的延伸设置方向平行的姿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跨骑型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跨骑型电动车辆还具备:
第二热管,其沿车身上下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电池连接;以及
第二散热片,其设置于所述电池的上表面,并与所述第二热管连接,
所述导风管道设置为将所述行驶风向所述第二散热片引导。
CN201880091440.9A 2018-03-29 2018-03-29 跨骑型电动车辆 Active CN1118861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13421 WO2019186946A1 (ja) 2018-03-29 2018-03-29 鞍乗型電動車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6179A true CN111886179A (zh) 2020-11-03
CN111886179B CN111886179B (zh) 2022-04-29

Family

ID=680596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1440.9A Active CN111886179B (zh) 2018-03-29 2018-03-29 跨骑型电动车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820454B2 (zh)
JP (1) JP6971381B2 (zh)
CN (1) CN111886179B (zh)
DE (1) DE112018007187T5 (zh)
WO (1) WO201918694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7694A (zh) * 2020-11-10 2021-06-18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散热式的电动摩托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186946A1 (ja) 2018-03-29 2019-10-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CN115243965A (zh) * 2020-03-11 2022-10-25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对于电动车辆中发热部件的冷却
DE102022124951A1 (de) 2021-10-01 2023-04-06 Kawasaki Motors, Ltd. Fahrzeug mit einem Sattel
DE102022107493A1 (de) 2022-03-30 2023-10-05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Neigefahrzeug mit Fahrzeugverkleidung
DE102022126233A1 (de) 2022-10-11 2024-04-11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Kraftrad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0693A (zh) * 1999-12-17 2001-06-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散热器配置构造
EP1496241A2 (en) * 2003-07-07 2005-01-1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having a wind guide structure
CN100366496C (zh) * 2003-08-06 2008-02-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101797943A (zh) * 2009-01-14 2010-08-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摩托车的导风结构
CN102463883A (zh) * 2010-11-10 2012-05-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车辆
WO2012066601A1 (ja) * 2010-11-18 2012-05-2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CN102530149A (zh) * 2010-12-28 2012-07-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V形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风引入结构
CN102556239A (zh) * 2010-10-25 2012-07-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车辆
CN102762440A (zh) * 2010-02-23 2012-10-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车辆的车辆接近告知装置
CN103255381B (zh) * 2004-05-06 2016-08-10 卡伯特公司 溅射靶及通过旋转轴向锻造形成该溅射靶的方法
CN107284580A (zh) * 2016-03-31 2017-10-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23878A (ja) * 1994-05-31 1995-12-12 Suzuki Motor Corp 自動二輪車
JP2009212059A (ja) 2008-03-06 2009-09-17 Toshiba Corp 電動軽車両のバッテリ装置
JP4908490B2 (ja) * 2008-12-26 2012-04-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のバッテリ収納箱構造
CN103155381B (zh) 2010-11-12 2016-04-20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电动车辆的冷却结构
CN103189268B (zh) * 2010-11-18 2016-04-27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跨乘式车辆
US9242599B2 (en) 2011-02-28 2016-01-26 Honda Motor Co., Ltd Vehicle approach alert device for saddle-ridden electric vehicle
JP5785737B2 (ja) * 2011-02-28 2015-09-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電動車両の車両接近告知装置
DE102012211516B4 (de) * 2012-07-03 2023-02-02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Elektrisch angetriebenes Fahrzeug
US8899659B2 (en) * 2013-03-06 2014-12-02 Paccar Inc Recess steps for cab access
JP6194005B2 (ja) * 2013-10-02 2017-09-06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電動車両
ITMO20130281A1 (it) * 2013-10-07 2015-04-08 Crp Service S R L Gruppo di alimentazione
JP6276213B2 (ja) 2015-03-26 2018-02-0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
JP6304197B2 (ja) * 2015-10-30 2018-04-04 スズキ株式会社 電動式自動二輪車
DE112018007170T5 (de) * 2018-03-29 2020-11-05 Honda Motor Co., Ltd. Elektrisches Fahrzeug vom Grätschsitztyp
WO2019186946A1 (ja) 2018-03-29 2019-10-03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00693A (zh) * 1999-12-17 2001-06-27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散热器配置构造
CN1131811C (zh) * 1999-12-17 2003-12-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两轮车散热器配置构造
EP1496241A2 (en) * 2003-07-07 2005-01-12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Motorcycle having a wind guide structure
CN100366496C (zh) * 2003-08-06 2008-02-06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摩托车
CN103255381B (zh) * 2004-05-06 2016-08-10 卡伯特公司 溅射靶及通过旋转轴向锻造形成该溅射靶的方法
CN101797943A (zh) * 2009-01-14 2010-08-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二轮摩托车的导风结构
CN102762440A (zh) * 2010-02-23 2012-10-3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车辆的车辆接近告知装置
CN102556239A (zh) * 2010-10-25 2012-07-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车辆
CN102556239B (zh) * 2010-10-25 2015-09-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车辆
CN102463883B (zh) * 2010-11-10 2016-03-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车辆
CN102463883A (zh) * 2010-11-10 2012-05-2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跨骑型电动车辆
WO2012066601A1 (ja) * 2010-11-18 2012-05-24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電動車両
CN102530149A (zh) * 2010-12-28 2012-07-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V形皮带式无级变速器的冷却风引入结构
CN107284580A (zh) * 2016-03-31 2017-10-2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鞍乘型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7694A (zh) * 2020-11-10 2021-06-18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冷散热式的电动摩托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71381B2 (ja) 2021-11-24
WO2019186946A1 (ja) 2019-10-03
CN111886179B (zh) 2022-04-29
JPWO2019186946A1 (ja) 2021-03-11
US11820454B2 (en) 2023-11-21
US20210001947A1 (en) 2021-01-07
DE112018007187T5 (de) 2020-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86179B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
CN111836756B (zh) 跨骑型电动车辆
US8973697B2 (en) Saddle-type electric vehicle
US10011323B2 (en) Electric vehicle
US7481288B2 (en)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a fuel-cell vehicle
JP5595227B2 (ja) 電動二輪車
US7478698B2 (en) Arrangement of intake and exhaust system components in a fuel cell powered vehicle
JP4557738B2 (ja) 燃料電池車の冷却装置
WO2013098895A1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CN107284580B (zh) 鞍乘型车辆
JP5024353B2 (ja) 電気機器の冷却システム
JP2016088160A (ja) 燃料電池二輪車
EP3943376A1 (en) Serial hybrid motorcycle
JP2006076496A (ja) 車両
JP4296144B2 (ja) 燃料電池二輪車
WO2019186944A1 (ja) 鞍乗型電動車両
JP2012086689A (ja) 鞍乗り型電動車両
CN112874675B (zh) 跨乘型车辆
JP6898514B2 (ja) 電動ポンプおよび鞍乗型電動車両
JP4422579B2 (ja) 燃料電池車両
JP7028129B2 (ja) 燃料電池貨物車
JP6471427B2 (ja) 燃料電池二輪車
JPWO2020017032A1 (ja) 電動車両
JP2021084576A (ja) 鞍乗型車両
JPH01262277A (ja) 自動二,三輪車の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