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86140A - 紧急轮 - Google Patents

紧急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6140A
CN111886140A CN201980020832.0A CN201980020832A CN111886140A CN 111886140 A CN111886140 A CN 111886140A CN 201980020832 A CN201980020832 A CN 201980020832A CN 111886140 A CN111886140 A CN 111886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attachment
designed
wheel
t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208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6140B (zh
Inventor
K·齐贝里迪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V Engineering GmbH
Original Assignee
GV Engineering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V Engineering GmbH filed Critical GV Engineering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1886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61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61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61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1/00Units comprising multiple wheels arranged side by side; Wheels having more than one rim or capable of carrying more than one tyre
    • B60B11/10Emergency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5/00Wheels or wheel attachments designed for increasing traction
    • B60B15/26Auxiliary wheels or rings with traction-increasing surface attachable to the main wheel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5/00Wheels or wheel attachments designed for increasing traction
    • B60B15/26Auxiliary wheels or rings with traction-increasing surface attachable to the main wheel body
    • B60B15/263Traction increasing surface being located axially beside ti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9/00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having characteristics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subgroups of this gro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310/00Manufacturing methods
    • B60B2310/30Manufacturing methods joining
    • B60B2310/305Manufacturing methods joining by screw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310/00Manufacturing methods
    • B60B2310/30Manufacturing methods joining
    • B60B2310/306Manufacturing methods joining by clamping or wedging, e.g. by clamping inserts as joi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310/00Manufacturing methods
    • B60B2310/30Manufacturing methods joining
    • B60B2310/307Manufacturing methods joining by removably mountable securing elements, e.g. circl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900/00Purpose of invention
    • B60B2900/70Adaptation for
    • B60B2900/731Use in cases of damage, failure or emerg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 Measuring Fluid Pressure (AREA)
  • Refinement Of Pig-Iron, Manufacture Of Cast Iron, And Steel Manufacture Other Than In Revolving Furnaces (AREA)
  • Liquid Develope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mpositions Of Oxide Ceramics (AREA)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 Safety Valves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轮(1)的、用于能够在轮胎功能受限的情况下实现行驶操作的附接件(14)以及一种包括附接件(14)和车轮(1)的轮辋(2)的系统。

Description

紧急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车轮的的附接件,用于在轮胎功能受限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行驶操作。
本发明还独立于此地涉及一种包括附接件和车轮的轮辋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本文情况下,车轮是指机动车辆的车轮。轮胎功能受限情况下的行驶操作在这里是指这样的行驶操作,在该行驶操作中,轮胎在正常道路状况和正常轮胎状态下不能以其给定的特性进行操作。例如,由此可以指瘪胎的情况下的行驶或者也可以指车辆在冰和压实积雪上的操作。本发明的优选应用是在瘪胎情况下实现行驶。
在将附接件附着到车轮的情况下,轴向方向在此是指车轮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径向方向是指与车轮的此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因此,从车轮的轮辋看,车轮的轮胎径向地布置在外侧。例如,轮辋的螺栓阵列(bolt pattern)径向地位于内侧,具有车轮的中心开口,在此,车轮的螺栓阵列是指轮辋中被设置用于接纳轮螺栓或拉杆螺栓的孔以及中心开口的布置。
周向方向是指沿着车轮周缘、因此沿着其轮胎胎面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轮的附接件,该附接件可以容易、快速且牢固地组装。特别地,附接件应防止错误组装。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附接件和轮辋的系统,该系统允许附接件以简单且牢固的方式组装在轮辋上。
此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附接件来实现。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是用于车轮的附接件,车轮包括轮辋,附接件用于在轮胎功能受限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行驶操作,其中,附接件具有胎面区段,胎面区段包括附接件的胎面,并且其中,附接件包括至少一个夹持装置,夹持装置被设计成接合在轮辋的一区段、优选地轮辋凸缘的后面,其中,附接件包括初始安装区段,其中,胎面区段的至少一部分设计为与初始安装区段分开并且能够可拆卸地连接到该初始安装区段,或被设计为相对于此初始安装区段可运动,并且其中,初始安装区段被布置为当附接件被紧固到车轮上时从胎面径向地朝内。
优选地,附接件被设计成使得初始安装区段和胎面区段、因此附接件的包括附接件的胎面的部分被设计成相对彼此分开并且完全可拆卸。胎面区段优选地进一步包括至少两个周向部段,这些周向部段相对彼此可分离并且可以放在一起以使得它们形成圆形胎面。
优选地,夹持装置被设计成与根据DIN 7817标准化的轮辋凸缘的轮廓互补。在机动车上,夹持装置通常是DIN 7817的J形式。
附接件优选地具有胎面区段,该胎面区段正好具有两个周向部段,特别是两个周向部段都具有180°的周向延伸部,特别是结构基本上相同,优选地包括相同的基础元件,基础元件形成为铸件。分别设计为可枢转的钩形元件的、正好两个夹持装置优选地布置在这两个周向部段的每个上。每个钩形元件优选地具有至少30mm、优选40mm、尤其50mm的周向方向上的延伸部。
夹持装置优选地被设计为预制件,预制件被拧到周向部段的基础元件上。
如果如上所述的胎面区段包括若干周向部段,例如前述的第一周向部段和第二周向部段,则有利的是将连接装置布置在它们彼此的接触表面上,以便优选地将周向部段彼此连接,使得它们不能在轴向方向上相对彼此移动。连接装置例如可以通过元件来实现,该元件通过弹簧被预加载并且布置在周向部段之一中并且在周向方向上通过弹簧加载而从接触表面突出。在另一周向部段上布置有对应的凹部,弹性预加载的元件可以接合在该凹部中。
在第一周向部段已经附接到初始安装区段之后,第二周向部段可以例如在轴向方向上被推动。当两个接触表面在彼此上滑动时,弹性预加载的元件沿周向方向被推入第一周向部段,然后,当第二周向部段在轴向方向上被完全推动到所提供的位置时,弹性预加载的元件接合在第二周向部段上的凹部中。连接装置固定胎面区段的两个周向部段,以防止两个部段在轴向方向上相对彼此移动。
连接装置优选地具有通常一个、特别是预加载的元件,该元件可运动地支撑布置在一个周向部段中,并且在附接件紧固到车轮上时延伸到另一个周向部段中。
夹持装置的钩形元件优选地具有弹性涂层。
初始安装区段可以被设计成例如支柱的形式,例如三个支柱,这些支柱彼此连接并径向向外延伸,优选在周向方向上均匀分布。
初始安装区段还可以被设计成例如具有圆形或盘形的中央区段。径向向外延伸的支柱优选地从此中央区段延伸出。
初始安装区段是附接件的一部分,该部分被设计成在胎面区段之前紧固到车轮上。在这种情况下,胎面区段已经可以连接到初始安装区段上。在固定附接件时,首先将初始安装区段紧固到车轮上,然后将胎面区段紧固或带到其最终位置并紧固。因此,通过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可以首先紧固初始安装区段。初始安装区段优选地被设计成在螺栓阵列的区域中紧固到轮辋上。如将在下面进一步详细解释的,胎面区段可以被设计为是可从初始安装区段拆卸的。附接件优选地被设计成使得首先可以在没有胎面区段的情况下将初始安装区段紧固到车轮上,并且在将初始安装区段紧固到车轮上之后,将胎面区段通过初始安装区段施加到车轮上并紧固到车轮上。胎面区段也可以特别是不可拆卸地连接到并且可运动地和/或可枢转地连接到初始安装区段上。在第一步骤中,可以通过初始安装区段将附接件紧固到车轮的轮辋上。然后,如果需要,附接件、特别是胎面区段可以附加地紧固,优选地紧固到初始安区段和车轮或车轮的轮辋上。
初始安装区段和/或胎面区段的紧固优选地可以通过布置在相应区段上的夹持装置来实现。特别地,夹持装置可以布置在胎面区段上。由此,胎面区段可以特别牢固地紧固到车轮上。夹持装置特别地可以布置在初始安装区段上。由此可以将初始安装区段特别牢固地紧固到车轮上。前述类型的夹持装置也可以布置在胎面区段和初始安装区段二者上。因此,胎面区段和初始安装区段可以具有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被设计成接合在轮辋的该区段、优选地轮辋凸缘的后面。
布置在初始安装区段上的这种夹持装置优选地被实现为其沿径向方向可运动地布置在初始安装区段上。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讨论夹持装置。
如上面已经提到的,优选的是,在周向方向上观看时,胎面区段具有至少两个部段,每个部段包括胎面的圆周的一部分。这些部段优选地彼此可拆卸和/或相对彼此可枢转和/或可移动。由此,附接件可以特别容易地组装在车轮上。首先,初始安装部段可以紧固到车轮上,其中,即使在瘪胎的情况下初始安装区段也能由于其径向延伸部小于胎面区段的径向部延伸而容易地安装在车轮上。之后,可以将胎面区段的第一部段紧固到车轮上或初始安装区段以及车轮上。然后,可以旋转其上具有初始安装区段的车轮以及胎面区段的第一部段,使得胎面区段的已经位于车轮上的部段接触道路。然后,可以将胎面区段的另一段施加到车轮和初始安装区段上并紧固。然后将附接件完全组装,无需汽车千斤顶或升降平台并且在车轮附接在车辆上的情况下,就可以容易地组装。
特别有利的是,第一周向部段的周向延伸部大于180°、特别是大于190°。第一周向部段的周向延伸部大于180°或大于190°具有以下优点:第一周向部段在周向方向上形成附接件的主要部分,并且因此可以容易地稳定且牢固地附着到车轮上。特别地,第一周向部段可以被设计成圆弧形并且包括优选地以弦的方式延伸的支柱。由此提供了特别高的稳定性并且将附接件简单地附着到车轮上。具有第一周向部段和第二周向部段的这种附接件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面对轮辋布置的接触区段。
在本发明的意义上也可能的是,胎面区段包括两个具有180°的周向延伸部的周向部段,由此周向部段可以被实施为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构造并且可以非常有成本效益地制造。
在端部位置,夹持装置优选地与后抓持区段完全补全地形状配合地搁置在轮辋凸缘的内侧上。由于夹持装置在面对轮辋凸缘的一侧上的可选涂层(例如橡胶涂层),因此可以在夹持装置与轮辋凸缘之间实现按压(涂层被压紧)。由此可以特别好地吸收由加速度和制动操作引起的周向力。因此可以尤其有效地避免备用轮与车辆轮辋之间的相对运动。
优选地,夹持装置通常具有用于接触轮辋凸缘的增强摩擦和/或可压缩接触表面,该接触表面特别是具有涂层。
附接件通常优选地包括接触区段,接触区段被设计成当接触区段被致动、特别是受到力作用时致动夹持装置并使夹持装置接合在轮辋的区段、优选地轮辋凸缘的后面,当将附接件紧固到车轮上时,接触区段优选地布置在附接件的面向车轮的一侧。由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实现附接件的牢固紧固。特别地,当将接触区段布置在附接件的面向车轮的一侧时,例如当附接件附着至车轮上并且可以因此在接触区段上施加力时,接触区段可以几乎自动地与轮辋接触,由此使夹持装置接合在轮辋的区段、优选地轮辋凸缘的后面。接触区段优选地被布置和设计成使得用于致动的力至少部分地、优选地主要沿轴向方向被引导。接触区段优选地布置在附接件的包括一个或多个夹持装置的部分上。胎面区段至少优选地包括用于接合在轮辋凸缘后面的一个或多个夹持装置、以及一个或多个接触区段。附加地或替代地,初始安装区段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夹持装置,如果适用的话,还包括一个或多个接触区段。
接触区段优选地布置在胎面区段上,并且被设计和布置成使得当将胎面区段附着到车轮上时,车轮、特别是车轮的轮辋或初始安装区段被接触并通过此接触被致动。同样在本发明的意义上,接触区段布置在初始安装区段上并且设计成使得当初始安装区段附着到车轮上时,车轮、特别是车轮的轮辋被接触并通过此接触被致动。当将初始安装区段和胎面区段或胎面区段的一部分附着到车轮上时,实际上由此可以将区段的相应部分自动夹持紧固在轮辋凸缘上。因此,对应的组件被非常简单且可靠地配置。
夹持装置优选地由具有后抓持区段的枢转的钩形元件形成,后抓持区段被设计成使得当夹持装置接合在轮辋凸缘后面时,该后抓持区段接合在轮辋的轮辋凸缘后面。优选地,在钩形元件上布置有致动区段,该致动区段刚性地连接至后抓持区段,并且优选地与后抓持区段一体地设计。致动区段优选地相对于钩形元件的枢转轴线径向向内布置。用于接合在轮辋凸缘后面的后抓持区段可以相对于钩形元件的枢转轴线径向向外布置。还可以想到,用于接合在轮辋凸缘后面的后抓持区段相对于钩形元件的枢转轴线径向向内布置。枢转的钩形元件代表了夹持装置的特别稳健且易于制造的实施例,这使得对应的附接件的生产特别经济并且特别不容易发生故障。钩形元件优选地例如通过弹簧被预加载到一个位置。
致动区段优选地布置在钩形元件上,并且被设计成使得在第二径向方向上看到的其表面距枢转轴线的距离在绕枢转轴线的第二周向方向上连续减小。致动区段优选地被设计和布置成使得,在钩形元件不接合在轮辋凸缘的后面的钩形元件的第一枢转位置,致动区段的第一区段(指向将在后面讨论的接触对象,例如轮辋或接触元件)形成致动区段的离枢转轴线最远的部分。其中,在钩形元件通过后抓持区段接合在轮辋凸缘的后面的钩形元件的第二枢转位置,致动区段的第二区段(指向接触对象,例如轮辋或接触元件)形成致动区段的最靠近枢转轴线的部分。
附接件优选地具有接触元件,接触区段布置在接触元件上,接触元件与夹持装置分开设计并且在轴向方向上可移动或可枢转地布置在附接件上、特别是胎面区段上。由此,接触元件例如可以在轴向方向上可移动地设计,由此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了轮辋的损坏,同时夹持装置或钩形元件可枢转。钩形元件和接触元件优选地被布置成使得当附接件附着到轮辋上时,接触元件使轮辋与接触区段接触,由此,接触元件相对于附接件在轴向方向上移动并接触钩形元件的致动区段,由此钩形元件枢转并且使其后抓持区段接合在轮辋的轮辋凸缘的后面。接触元件优选地被设计成使得在钩形元件通过后抓持区段已经接合在轮辋凸缘的后面的状态下,钩形元件锁定以防止从此接合位置枢转出。还可以想到,钩形元件具有延伸部形式的致动区段,该致动区段接合在接触元件上的凹部中,或者接触元件具有接合在钩形元件上的凹部中的延伸部。
接触元件和钩形元件优选地彼此分开地设计。
接触元件和钩形元件优选地被设计成没有齿,并且优选地通过彼此直接接触而相互作用。没有齿意味着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元件没有在齿轮或齿条情况下那样的齿合。接触元件和钩形元件由此特别稳健地相互作用并且可以以简单的方式组装。
接触元件和钩形元件优选地被设计、相对彼此布置并且彼此联接,使得接触元件的平移运动(平移运动是在附接件附着到车轮上时由于与轮辋接触引起的)引起钩形元件的枢转运动。
附接件优选地包括锁定机构,该锁定机构被设计和布置成当其接合在轮辋凸缘的后面时锁定夹持装置、特别是夹持装置的枢转的钩形元件,优选地,其中,锁定机构包括优选地预加载的、特别是弹性预加载的闩锁元件。优选地,当锁定机构锁定夹持装置时,闩锁元件以闩锁方式接合在钩形元件中,或者钩形元件以闩锁方式接合在闩锁元件中。由此,附接件尤其牢固地紧固在轮辋上。特别地,闩锁元件可以以螺栓的形式实现,该螺栓特别是通过弹性预加载的,其中,枢转的钩形元件可以具有例如凹部,当钩形元件枢转到轮辋后面的接合位置时,预加载的螺栓接合在该凹部中并锁定于此。为此,此凹部有利地被布置成使得其枢转到闩锁元件上进入接合位置,使得闩锁元件可以进入该凹部。
锁定机构优选地被设计成当附接件附着到车轮上并且车轮旋转并由此致动固定区段、特别是以径向向内指向的力作用在固定区段上时,锁定机构通过固定区段与道路接触,其中,锁定机构被设计成使得在致动固定区段时固定元件运动到固定位置,在固定位置,固定元件被形状配合地固持,并且优选地只能通过工具从固定位置释放,其中,在固定位置,固定元件形状配合地将夹持装置锁定在轮辋凸缘后面的接合位置。由此实际上自动地确保了在车轮运动时夹持装置被锁定。
夹持装置优选地包括壳体,并且特别地被设计为预制部件,其中,锁定机构优选地也被布置在壳体中。锁定机构和夹持装置、以及优选地接触元件因此可以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壳体中,该壳体形成用于这些部件的一种外壳。优选的是,此壳体或此外壳可以与位于其中的部件一起单独组装,然后可以将已经预组装的单元作为预制件安装在附接件上、特别是安装在胎面区段上。
锁定机构优选地包括闩锁元件,该闩锁元件被实现为使得在闩锁元件锁定夹持装置的钩形元件的状态下,闩锁元件完全进入锁定机构的壳体中。闩锁元件优选地被布置和设计成使得,当钩形元件不在其接合在轮辋凸缘后面并且钩形元件未被闩锁元件锁定的位置时,闩锁元件的一区段从壳体突出。闩锁元件优选地被设计成杆的形式,并且当杆状闩锁元件没有锁定钩形元件时,一端锁定钩形元件,同时如果适用的话,其相反端从壳体突出。突出区段优选地被实现为具有信号颜色(例如红色)。当沿轴向方向A看时,优选地从附接件的背朝车轮的一侧能看见从壳体突出的区段。因此,附接件包括目视检查夹持装置是否已经完全枢转成接合在轮辋凸缘的后面。
初始安装区段优选地包括至少一个、优选为销状的、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导向突起,并且胎面区段包括至少一个导向开口,至少一个导向开口被设计成与导向突起互补,从而使得当初始安装区段已经附着到车轮上时,胎面区段或胎面区段的一部分可以放置到初始安装区段上,使得导向突起接合在导向开口中,并且胎面区段相对于初始安装区段和车轮的轴向组装运动通过导向突起接合在导向开口中而被引导。当初始安装区段已经被紧固在车轮上时,胎面区段由此可以以特别简单和有效的方式附接到车轮上。还可以想到,初始安装区段具有一个或多个导向开口,而胎面区段具有被设计成与导向开口互补的对应销状导向突起。由于导向开口和导向突起的互补设计以及它们在轴向方向上的延伸部,可以将胎面区段以简单的方式在轴向方向上放置在已经紧固在车轮上的初始安装区段上。由此,实际上预先确定了胎面区段的正确取向和正确组装位置两者。
初始安装区段优选地包括径向向外延伸的若干支柱,每个支柱具有至少一个导向突起。由此可能的是,导向突起布置在用于附接胎面区段的特别合适的位置处。还可以想到,支柱具有导向开口而不是导向突起,以用于接纳胎面区段上的导向突起。
胎面区段优选地可通过紧固装置、特别是可拆卸地紧固在初始安装区段上,优选地,其中,紧固装置被设计成使得胎面区段在紧固到初始安装区段上时沿轴向方向朝向轮辋运动,优选地,其中,紧固装置包括螺纹连接,在拧紧螺纹连接时,胎面区段沿轴向方向朝向初始安装区段运动,优选地,其中,紧固装置至少以电驱动和/或气动驱动方式和/或通过预加载、特别是弹性预加载来支撑胎面区段沿轴向方向的运动。由此,胎面区段可以以精确限定的方式附着在初始安装区段上。组装尤其简单,特别是通过胎面区段的上述支撑运动。
如上所述,可选的是胎面区段与初始安装区段可拆卸地设计。然后可以将初始安装区段紧固在车轮的轮辋上,然后将胎面区段紧固在初始安装区段上。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胎面区段具有连接区段,当胎面区段被紧固在初始安装区段上时,连接区段优选地在螺栓阵列的区域上延伸,并且连接区段被设计成当沿轴向方向观看时与初始安装区段重叠,使得胎面区段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例如通过螺栓连接到初始安装区段上。
紧固装置优选地被设计成使得当胎面区段被紧固在初始安装区段上时沿轴向方向朝向轮辋运动。例如,紧固装置可以设计成网状支柱和螺纹件的形式,其中,支柱设置在胎面区段上并且具有用于接纳例如螺纹件的开口,螺纹件可以拧入初始安装区段中。因此,可以将胎面区段拧到初始安装区段上,其中,在拧紧螺纹件时,胎面区段朝着轮辋运动。
可以在附接件上设置可以被设计为电动马达的驱动件。驱动件可以包括可以被实现为电池的能量源。驱动件可以不可拆卸地集成在初始安装区段中,也可以可移除地实现。除能量源之外或代替能量源,驱动件还可以包括与外部电源(例如车辆的点烟器)的连接。
驱动件用于致动紧固装置。在致动紧固装置时,胎面区段在被紧固在初始安装区段上时沿轴向方向朝向轮辋运动。
可以设置例如齿轮马达,齿轮马达可插拔或以另一种方式用于若干螺纹件或紧固装置,或者可以为每个螺纹件或紧固装置提供一体的齿轮马达。
附接件优选地具有两个驱动件,每个驱动件可以致动紧固装置,借助驱动件,胎面区段的每个周向部段可沿轴向方向朝向初始安装区段运动。驱动件优选具有工具附接点,在没有能量供应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扳手通过该工具附接点手动操作驱动件。
紧固装置还可以包括扭矩限制器。通常有利的是,紧固装置设计为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具有限定的拧紧扭矩。
紧固装置中的集成驱动件还可以通过驱动件的强的自锁提供额外的安全性,以防止螺纹连接松动。
可以例如通过车辆(例如,点烟器)或还通过合适的外部电流源(例如,外部电池)来提供电压供应。
胎面区段优选地包括若干轮辐状支柱,轮辐状支柱优选地沿径向方向延伸并且间隔开间隙,优选地,其中,间隙具有至少相对于半径绕车轮的旋转轴线的周向延伸部,周向延伸部大于支柱的周向延伸部、优选是其至少三倍大。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因此特别轻,并且可以以节省材料的方式被制造。
初始安装区段优选地被设计成通过抓持装置的形状配合的后部抓持和/或通过抓持装置的摩擦接合被紧固到车轮上,在轮辋中具有布置在螺栓阵列的区域中的优选地圆形开口,其中,开口布置成在轮辋中与孔间隔一定距离,这些孔被设置用于将车轮螺栓或拉杆螺栓接纳在轮辋中,优选地,其中,开口是轮毂的中心开口或者与轮辋的旋转轴线间隔开,优选地,其中,抓持装置的至少一部分不可拆卸地连接到初始安装区段上。由此可以特别简单地将初始安装区段固定在车轮上。特别有利的是,螺栓阵列的区域中的开口是所谓的多控制孔。可以将适当设计的附接件的初始安装区段准插入这些开口中,然后可以将胎面区段附着到初始安装区段上。
初始安装区段可以包括抓持装置,该抓持装置被设计用于摩擦接合在轮辋中的优选圆形的开口中,该开口布置在螺栓阵列的区域中并且优选地是多控制孔。例如,抓持装置可以包括直径可扩张的销状元件。销状元件可以特别地被设计成使得在完全插入的状态下,销状元件终止于多控制孔的内部,因此不能完全延伸穿过这个孔。
抓持装置优选地包括可扩张区段,可扩张区段优选地被设计成接合在螺栓阵列的区域中的开口的后面,和/或抓持装置包括可压缩区段,可压缩区段被设计成在压缩状态下被引导穿过螺栓阵列的区域中的开口,并当可压缩区段被引导穿过开口时扩张为未压缩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可扩张区段例如可以是套筒,套筒可以通过引入张开元件而张开。这种抓持装置例如可以布置在初始安装区段上。当附着初始安装区段时,例如可以将呈可张开套筒形式的抓持装置插入到多控制孔中,然后可以将张开元件插入可张开套筒中以使该可张开套筒张开,使得可张开套筒接合在多控制孔的后面。还可以想到,如上所述的抓持装置包括可压缩区段。可压缩区段在被引入多控制孔中时被压缩,然后在穿过多控制孔时自动扩张,然后接合在此多控制孔后面。刚刚描述的变型使得可以简单地放置初始安装区段以进行紧固。附接件的组装得以简化。
“布置在螺栓阵列的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还至少意味着开口不同于轮辋的轮辐之间的间隙。这种开口特别可以是所谓的多控制孔。
抓持装置例如可以设计为开槽套筒的形式,尤其是当其设计成接合在轮辋的中央开口中时。具有变化的径向延伸部的元件、特别是圆锥形元件,可以布置在开槽套筒的内部,并且可相对于开槽套筒沿轴向方向运动。由于该元件的轴向运动,开槽套筒可以张开,从而其摩擦接合在开口或中心开口中。该元件可以例如通过螺纹件相对于开槽套筒沿轴向方向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开槽套筒也可以指多个可张开的臂。
夹持装置可选地被设计为初始安装区段的一部分。换句话说,抓持装置可以不可拆卸地连接到初始安装区段上。
抓持装置可以被设计为特别是杆状的延伸部,其可以包括钩形区域,其中该延伸部被设计成插入开口中。钩形区域例如可以设计成可扩张或可张开的,使得当钩形区域被引导穿过开口时,钩形区域可以形状配合地接合在轮辋后面。
钩形区域也可以设计成可压缩的。然后,钩形区域在被引导穿过该开口时其直径可以减小,而在被引导穿过这些开口时可以自动地扩张,使得其可以实际上自动地接合在轮辋后面。为此,钩形区域可以被设计成例如可逆压缩的、弹性的和/或弹簧安装的。
在一种实施例中,抓持装置包括可扩张区段,该可扩张区段被设计成接合在螺栓阵列的区域中的开口的后面。这种可扩张区段例如可以由钩形区域形成,该钩形区域被设计为可张开的。例如,抓持装置可以包括两个钩形臂,这些钩形臂可以例如通过旋入张开元件(例如螺纹件)而彼此远离地运动,并且因此可以张开。
抓持装置特别也可以被设计成空心销的方式,其中,抓持装置可以在内侧包括张开元件,特别是扩张销,该张开元件通过沿轴向方向的运动来使可扩张区段变宽。优选地,在初始安装区段上布置若干抓持装置。如果抓持装置例如以刚刚描述的空心销的方式设计,则可能存在的扩张销或张开元件可以彼此连接,并且优选地例如可通过被设计为螺纹件的致动单元沿轴向方向共同运动,以使可扩张区段变宽。
初始安装区段可以特别地被设计成使得其在其直径上包括可压缩插入元件,该可压缩插入元件可插入到轮辋的前述开口、特别是多控制孔中,其中,可压缩插入元件在插入时直径可减小。插入元件可以被设计成接合在开口的后面或摩擦接合在这个开口中。初始安装区段优选地具有张开元件,该张开元件在插入到插入元件中时使得插入元件张开和/或防止插入元件直径被压缩。后一种变型是有意义的,特别是当插入元件被设计成在插入多控制孔中时直径减小并且在完全插入状态下变宽并接合在多控制孔或开口的后面。
优选地,将张开元件附着到初始安装区段上,使得初始安装区段可以整体地附着在车轮上,并且插入元件可以插入到轮辋的开口、特别是多个控制孔中,其中,张开元件尚未插入或尚未完全插入到插入元件中。张开元件优选地在初始安装区段中锁定在此未完全插入的位置。在解除锁定时,优选地,可以通过在初始安装区段上的进一步压力,优选地沿轴向方向运动初始安装区段的一部分,从而将解锁的张开元件完全插入到插入元件中以通过形状配合的后部接合或摩擦接合将插入元件牢固地固定在开口中。
初始安装区段可以特别地被设计成使得其在其直径上包括可压缩插入元件作为抓持装置,可压缩插入元件可插入到轮辋的前述开口、特别是多控制孔中,其中,在插入时可压缩插入元件直径可减小。插入元件可以被设计成接合在开口的后面或摩擦接合在这个开口中。初始安装区段优选地具有张开元件,该张开元件在插入到插入元件中时使得插入元件张开和/或防止插入元件直径被压缩。后一种变型是有意义的,特别是当插入元件被设计成在插入多控制孔中时直径减小并且在完全插入状态下变宽并接合在多控制孔或开口的后面。
优选地,将张开元件附着到初始安装区段上,使得初始安装区段可以整体地安装在车轮上,并且插入元件可以插入到轮辋的开口、特别是多个控制孔中,其中,张开元件尚未插入或尚未完全插入到插入元件中。张开元件优选在初始安装区段中锁定在此未完全插入的位置,例如通过锁定装置被锁定。在通过锁定装置解除锁定时,优选地,可以特别地通过在初始安装区段上的进一步压力,优选地沿轴向方向运动初始安装区段的一部分,从而将解锁的张开元件完全插入到插入元件中以通过形状配合的后部接合或摩擦接合将插入元件牢固地固定在开口中。
初始安装区段优选地具有第一轴向部分和第二轴向部分。优选地,插入元件布置在第一轴向部分上,而张开元件布置在第二轴向部分上。两个轴向部分首先彼此间隔开,并通过锁定装置锁定在此间隔开的位置。然后可以将具有两个轴向部分的初始安装区段附接到车轮上,其中,将插入元件插入到开口中。然后,锁定装置被解锁,并且通过进一步按压初始安装区段,第二轴向部分朝着第一轴向部分运动,并且张开元件进入插入元件,以便通过形状配合的后部接合或摩擦接合将插入元件牢固地固定在开口中。然而,张开元件的插入也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实现。第一轴向部分优选地沿轴向方向布置在车轮与第二轴向部分之间。
初始安装区段优选地被设计成使得具有插入元件和张开元件的初始安装区段可以附着到车轮上,其中,将插入元件插入到开口中,并且在第二步骤中,张开元件通过合适的致动机构被致动并且可以插入到插入元件中,以便通过形状配合的后部接合或摩擦接合将插入元件牢固地固定在开口中。
替代于或附加于刚刚描述的插入元件和张开元件之外,初始安装区段还可以通过夹持装置紧固在轮辋上,这些夹持装置被设计成接合在轮辋凸缘后面。在这种情况下,夹持装置优选地由钩形元件形成,这些钩形元件容易地可枢转地布置在滑动元件上。然而,钩形元件也可以刚性地布置在滑动元件上。滑动元件优选地具有销状突起,钩形元件以枢转的方式附着在销状突起上。滑动元件本身可以附着到初始安装区段的交叉结构上,从而可以沿径向方向平移地运动。交叉结构可以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若干支柱,优选三个这样的支柱。滑动元件或滑动元件中的至少一个可以通过被设计为例如螺纹件的固定器件相对于交叉结构或支柱固定在位。一旦初始安装区段已经紧固到车轮上,则胎面区段或周向部段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紧固到初始安装区段上。在此例如可以想到各种类型的紧固,例如通过上述紧固装置进行的紧固。
滑动元件的运动可以优选地通过角度驱动件或通过夹持杆或通过另一牵引装置来实现。
通过将滑动元件停在不同的位置,可以使初始安装区段适应不同的轮辋直径。
在刚刚描述的初始安装区段的情况下,可以想到,胎面区段不具有其自己的夹持装置。然而,胎面区段也可以具有自己的附加夹持装置。在这种变型中,首先可以例如通过位于下方的夹持装置将初始安装区段钩接在轮辋凸缘的后面。位于下方的夹持装置已经相对于支柱停止在位。然后,例如将指向上的初始安装区段的支柱同样放置在轮辋上,以便上夹持装置可以通过牵引装置以简单的方式连同与其紧固的对应的滑动元件一起朝向轮辋凸缘运动,从而上夹持装置可以接合在轮辋凸缘的后面。然后,通过固定器件使滑动元件或夹持装置相对于对应的支柱停止。
然后,胎面区段的第一周向部段首先被紧固到初始安装区段上。然后使车轮旋转,使得胎面区段的第一周向部段接触道路。并且在最后步骤中,胎面区段的第二周向部段附着到初始安装区段上。
在如上所述的初始安装区段的情况下,也可以首先将初始安装区段紧固在车轮上。然后可以在下一步骤中在车轮损坏的情况下行驶到小的楔形坡道上,从而将瘪胎的车轮从道路上升起。当车辆已经停留在坡道上时,初始安装区段也可以紧固在车轮上。然后,甚至可以以非常简单的方式将沿周向方向一体设计的胎面区段放置在支撑在车轮或轮辋上的初始安装区段上。
胎面区段可以可选地包括沿周向方向连续设计的内区段,该内区段被布置成径向地位于外区段的内部,其中,外区段在周向方向上设计有间隙,并且其中,外区段进一步包括插入区段,当附接件在车轮上处于组装状态时,插入区段被接纳在间隙中,使得外区段具有闭合的圆形胎面。由于外区段在周向方向上具有间隙,因此可以在没有插入区段的情况下将初始安装区段和胎面区段附着在车轮上,而无需将车轮从车辆上移除或使用千斤顶将车辆升起。为此,初始安装区段可以例如以上述方式之一紧固在车轮上。然后,胎面区段的外区段中的间隙朝向地面并且胎面区段紧固到初始安装区段上。当初始安装区段和胎面区段附接到车轮上时,车辆可以稍微运动。然后,间隙由于车轮的旋转而背离朝向地面的取向运动。例如,可以通过使车轮旋转半圈来向前运动车辆,然后该间隙不再朝向道路定向,而是指向上方。现在可以将插入区段插入到间隙中并收起。附接件然后在周向方向上具有闭合的圆形胎面。然后可以完成附接件的组装,或者可以通过附加器件(例如夹持装置)将附接件进一步紧固在车轮上。
胎面区段优选地包括环形部分,该环形部分优选地布置在径向外区域中。环形部分可以沿周向方向被设计成多个部分。优选地,环形部分沿周向方向对应于可能存在的胎面区段的周向部段被设计成多个部分。环形部分优选地可以在轴向方向上附接到胎面区段的主要部分上,使得形成附接件的胎面的胎面涂层被摩擦和/或形状配合地保持在胎面区段的主要部分与环形部分之间。为此目的,环形部分可以例如通过螺纹连接附着在主要部分上。
胎面区段优选地被实现为具有由可铸聚合物制成的铸造胎面。因此,胎面优选地铸造到胎面区段上。
胎面还可以被夹持附接到胎面区段上。夹持优选地属于如下类型:在正常的行驶操作中在胎面与胎面区段的其余部分之间不发生相对运动。然而,优选地,可以调节夹持,使得在极限加速或极限制动操作中,在胎面与胎面区段的其余部分之间发生相对运动。
可选的是,附接件包括轮胎移动装置,轮胎移动装置被设计成在附着附接件时和/或在将胎面区段紧固到初始安装区段上时和/或在致动夹持装置时,使轮胎沿轴向方向背离轮辋凸缘运动。由此,夹持装置可以自由触及到轮辋凸缘。
可选的是,轮胎移动装置与夹持装置分开设计。还可以想到,轮胎移动装置由夹持装置或夹持装置的一区段形成或包括夹持装置或夹持装置的一区段。
可选的是,锁定机构被设计成使得固定元件在运动到固定位置时额外地将夹持装置的后抓持区段支撑靠在轮辋的区段上,该夹持装置接合在轮辋的区段的后面。
优选的是,固定元件具有可运动的夹持表面,该夹持表面被设计和布置成接合在夹持装置的一区段的后面并将力作用在该区段上,使得在锁定机构转移到固定位置时夹持装置的后抓持区段被推入到车轮轮辋的区段后面的接合位置并被支撑处于此后部接合,该区段优选地以突起、特别是销状突起的方式设计。
独立的发明也是一种附接件,该附接件具有带有胎面的基体,其中,基体可以对应于上述胎面区段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优选地,其中,该附接件附加地包括前述夹持装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及优选地包括锁定机构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因此,这种附接件不必一定包括前述实施例的初始安装区段。
本发明的一独立方面是一种附接件和车轮轮辋的系统,其中,该附接件可以具有上述和下述特征,或者可以是根据上述和下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设计的,且轮辋具有至少一个开口、优选地若干开口,开口被布置在轮辋中的螺栓阵列的区域中,并且其中,开口优选地被布置成与所设置的用于接纳车轮螺栓或拉杆螺栓的孔隔开一定距离,并且优选地与轮辋的中心开口隔开一定距离。所描述的开口可以是多控制孔,但是也可以是专门设置用于紧固附接件的其他开口。
开口的中心点优选地被布置成与圆间隔开一定距离、优选地径向向外间隔开一定距离,该圆延伸穿过被设置用于接纳车轮螺栓或拉杆螺栓的孔的中心点,和/或开口的中心点被布置成与圆间隔开一定距离、优选地径向向内间隔开一定距离,该圆形成与被设置用于接纳车轮螺栓或拉杆螺栓的所有孔外接的最小圆。
本发明的一部分还是根据前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一组附接件和驶上元件(drive-on element)。驶上元件优选地以坡道(特别是具有高地区段)的形式设计,使得车辆行驶员可以在瘪胎情况下行驶到此驶上元件上,然后到达高地区段,在高地区段上他可以安全地停下车辆。然后,他可以将这组附接件简单地附接到车轮上。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应用选项和优点由以下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得出,参照附图说明这些实施例,其中,特征无论是单独地还是以不同的组合形式都对本发明而言是重要的,而在此不再明确提及。附图示出了:
图1是沿轴向方向观察的车轮;
图2是图1的车轮的轮辋的截面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的第一实施例;
图4是图3的实施例的其他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8是图3的附接件的初始安装区段;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的替选的初始安装区段;
图10是胎面区段的两个周向部段之间的接触表面周围的区域;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12是图11的附接件的各种截面视图;
图13是抓持装置;
图14是另一抓持装置;
图15是被设计为预制件的夹持装置;
图16是图15中的夹持装置处于其接合在轮辋凸缘后面的位置,其中未示出轮辋凸缘;以及
图17是具有驱动件的附接件,该驱动件用于使胎面区段朝向初始安装区段运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附图中,对应的部件和元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为了更清楚起见,并非在所有附图中都重复所有附图标记。
图1示出了车轮1的示意图。车轮1包括轮辋2和安装在轮辋2上的轮胎3。图2中单独示出了没有轮胎3时的轮辋2。
周向方向U用带有附图标记U的箭头描绘。轴向方向A用带有附图标记A的箭头描绘(图2)。径向方向R用带有附图标记R的箭头描绘。
在径向内部,轮辋2包括车轮1的螺栓阵列4。所谓的中心开口6围绕车轮1的沿轴向方向A延伸的旋转轴线5布置在螺栓阵列4的中心,在一些情况下,中心开口又被称为居中的轮毂孔或中心孔。
在此,螺栓阵列4包括五个螺纹件孔7,其中两个设有附图标记。在本车轮1中,五个轮辐8从螺栓阵列4的区域径向向外延伸。
轮辋2包括轮辋槽9和轮辋凸缘10,并且中心开口6具有凹陷的周向凹槽12。
轮辋2具有若干开口13,这些开口被布置在螺栓阵列4的区域中。开口13在轮辋2中被布置为与螺纹件孔7间隔一定距离,从而与轮辋2的中心开口6间隔一定距离,因此设置了孔7用于接纳车轮螺栓或拉杆螺栓。
开口13可以被实施为多控制孔,例如可以经由这些多控制孔测量车轮1的车桥的车桥游隙。
如果车轮1的轮胎3具有孔,则轮胎中的空气逸出并且车轮1的轮胎功能受到限制。为了使得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继续行驶操作,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14。
图3中示出了这种附接件的示例。附接件14被设计成具有胎面区段16和初始安装区段20,胎面区段包括附接件14的胎面18,初始安装区段在组装附接件14时径向布置在胎面18内侧。
在本情况下,胎面区段16设计为与初始安装区段20分开且可拆卸。
初始安装区段20被设计成在车轮1的轮辋2的螺栓阵列4的区域中紧固至车轮1上、特别是通过在轮辋2的螺栓阵列4的区域中的形状配合的后部接合和/或摩擦连接来进行紧固。
在本示例中,形状配合的后部接合通过一个或多个抓持装置22实现。在本示例中,抓持装置22包括可扩张区段24。在本示例中,抓持装置22以螺栓的形式或可张开套筒26的形式设计。被设计为可张开套筒的抓持装置22被设计和布置成插入到车轮1的轮辋2上的开口13中。
在此,胎面区段16沿周向方向U被设计成多个部分,在此,胎面区段16优选地包括第一周向部段32和第二周向部段34。附接件14进一步包括夹持装置38,该夹持装置被设计成接合在轮辋2的一区段(优选轮辋凸缘10)的后面(图4b至图4d)。在本示例中,夹持装置38布置在胎面区段16上。
初始安装区段20具有第一轴向部分40和第二轴向部分42。在此,抓持装置22优选牢固地紧固到第一轴向部分40上,而销状延伸部43附着在第二轴向部分42上,当初始安装区段20的两个轴向部分被推入到彼此中或上时,销状延伸部插入到可张开套筒26中。
为了将附接件14紧固至车轮1上,首先将第一轴向部分40和可张开套筒26插入开口13中。在下一步骤中,将第二轴向部分42放置到第一轴向部分40上,使得销状延伸部43被引入已经位于开口13中的可张开套筒26中。由此,可张开套筒26被张开并且形状配合地接合在开口13的后面。当抓持装置22接合在车轮的多控制孔的后面时,初始安装区段20通过形状配合的后部接合而紧固在车轮上。
接下来,将第一周向部段32施加到初始安装区段20。在此,夹持装置38分别由枢转的钩形元件44形成,该钩形元件被支撑在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钩形元件不接合在轮辋凸缘10的后面,如图4b所示。
钩形元件44具有后抓持区段46,该后抓持区段设计成实现与轮辋凸缘10的后部接合。钩形元件44还包括致动区段48,该致动区段刚性地连接至后抓持区段46。后抓持区段46相对于枢转轴线50布置在径向外部。致动区段48相对于枢转轴线50布置在径向内部。
附接件14包括形成为板的接触元件52,这些接触元件可枢转地布置在胎面区段16上。在此,形成为板的接触元件52的枢转能力通过其弹性变形性来提供。接触元件52还可以在其沿轴向方向A面对车轮1的一侧上具有橡胶涂层,以保护轮辋2。
接触元件52被设计和布置成在将附接件14组装在车轮1上时接触车轮1的轮辋2。接触元件还被设计成当接触轮辋2后接触钩形元件44的致动区段48。
因此,每个接触元件52具有接触区段54,该接触区段被设计和布置成使得当将胎面区段16附接到车轮上时,车轮1、特别是车轮1的轮辋2被接触并由于该接触致动,并且在轴向上在接触区段上施加力。由于接触区段的致动,钩形元件上的致动区段继而被致动,并且钩形元件44绕枢转轴线50枢转,使得后抓持区段46接合在轮辋2的轮辋凸缘10的后面。
附接件14进一步包括锁定机构56。锁定机构56包括闩锁元件58。在本示例中,闩锁元件58被实施为弹性预加载的螺栓59。如果夹持装置或其钩形元件44处于后抓持区段46接合在轮辋凸缘后面的位置,则闩锁元件58接合在钩形元件44上的对应凹部60中。在图4d中同样清楚地图示了钩形元件44接合在轮辋凸缘10的后面。
钩形元件44被单独示出并且在图4e中被放大。图4e示出了钩形元件44处于图4d的底部图示中的位置。更详细地说明致动区段48。致动区段48优选地布置在本钩形元件44上并且被设计成使得其表面在第二径向方向R2上看距枢转轴线50的距离绕枢转轴线50沿第二周向方向U2连续减小。
如图4所描绘的版本,致动区段48优选地被设计和布置成使得在钩形元件44的第一枢转位置S1(图4d的顶部)中,致动区段48的指向接触对象的第一区段62形成致动区段的离枢转轴线50最远的部分。在钩形元件44的第一摆动位置S1,钩形元件44并不通过后抓持区段46接合在轮辋凸缘10的后面。
在图4的示例中,接触对象是接触元件52,因此是弹性设计的板。然而,接触对象也可以是例如轮辋,或者是不同配置的接触元件52。
在钩形元件44的第二枢转位置S2(图4d的底部),钩形元件44通过后抓持区段46接合在轮辋凸缘10的后面。在此位置,致动区段48的指向接触对象的第二区段64形成在此位置致动区段48最靠近枢转轴线50的部分。
致动区段48从第一区段62延伸到第二区段64,并且表示钩形元件44上面向接触对象的面,或者在由于与接触对象(例如接触元件52或轮辋2)接触而枢转时与此接触对象接触的面。从第一区段62到第二区段64,致动区段的表面到枢转轴线50的距离连续减小。由于此距离的连续减小,接触元件52在轴向方向A上的运动可以转换成钩元形件44的枢转运动。
在图4的示例中,后抓持区段46从枢转轴线50径向向外布置,其中致动区段48从枢转轴线50径向向内布置。
图5示出了一种变型,其中致动区段48和后抓持区段46均从枢转轴线50径向向内布置。在这种情况下,此视图涉及第二枢转位置S2,在该位置,后抓持区段46与轮辋凸缘10处于后部接合。
图5的附接件14还包括锁定机构56。锁定机构56包括如结合图4已经说明的闩锁元件58。
图5的锁定机构56还被设计成在将附接件14附着至车轮1上并且车轮1旋转并由此致动固定区段66、特别是用径向向内指的力作用在其上时,通过固定区段66与道路接触。在此,固定区段66布置在胎面18中。
锁定机构56被设计成使得在致动固定区段66时将固定元件68运动到图5b所示的固定位置SP,在该固定位置,固定元件被形状配合地保持,这在图5中在本情况下是通过带肋表面70实现的,该带肋表面由具有适当实现的开口74的板72引导。带肋表面70在此被实施为具有非对称设计的布置,使得带肋表面可以沿径向向内指的方向而不是沿径向向外指的方向被按压穿过开口74。优选地,固定元件68只能借助工具从固定位置SP拆卸。在固定位置SP,固定元件68将夹持装置38与轮辋凸缘10形状配合地锁定在后抓持位置。
在图6中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14的另一个实施例。图6的实施例包括以滑块方式设计的接触元件52。
接触元件52与夹持装置38分开地设计并且在轴向方向A上可移动或可枢转地布置在附接件14上、特别是在胎面区段16上。
在此实施例中,钩形元件44包括呈延伸部76形式的致动区段48。延伸部76接合在接触元件52上的凹部78中。接触元件52在轴向方向A上的平移运动可以由此转换成钩形元件44绕枢转轴线50的枢转运动。
图6的附接件14还包括锁定机构56。锁定机构56继而如结合图4已经说明的包括闩锁元件58,区别在于,闩锁元件58仅与夹持装置38相互作用并且间接地锁定该夹持装置。发生锁定的原因在于,闩锁元件58以阻挡方式锁定接触元件52,接触元件继而锁定夹持装置38的延伸部76。
接触元件52具有接触保护部80,在此,该接触保护部被实现为橡胶涂层82。这样的接触保护部还可以直接设置在夹持装置38上,例如当夹持装置38本身包括接触区段54时。
在图7中描绘了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14的另一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接触元件52具有带刻度的联接表面82,该联接表面与钩形元件44的致动区段48相互作用。由此,接触元件52沿轴向方向A指向的平移运动可以转换成钩形元件44绕枢转轴线50的枢转运动。如在图6的示例中那样,闩锁元件58在图7的示例中同样仅间接地锁定夹持装置38。
图7d清楚地示出了在车轮1和轮辋2上处于附接状态的附接件14。
在图8中,详细描绘了图1的初始安装区段20。初始安装区段20具有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若干优选地销状的导向突起84。
胎面区段16具有与每个导向突起84对应的导向开口86。相应的导向开口86被设计成与导向突起84互补,从而当初始安装区段20附着到车轮1上时,胎面区段16或胎面区段16的一部分或段32、34可以被放置在初始安装区段20上,使得相应的导向突起84接合在导向开口86中,并且胎面区段16相对于初始安装区段20和车轮1的轴向组装运动通过导向突起84接合在导向开口86中而被引导。
初始安装区段20具有若干径向向外延伸的支柱88,每个支柱具有至少一个导向突起84。
在图4的示例中,清楚地图示了胎面区段16通过紧固装置90可拆卸地紧固到初始安装区段20上。紧固装置90优选被设计成使得胎面区段16在被紧固到初始安装区段20上时在轴向方向A上朝向轮辋2运动。在图4的示例中,紧固装置90被设计为螺纹连接件92。在拧紧螺纹连接件时,胎面区段16在轴向方向A上朝着初始安装区段20运动,该初始安装区段已经通过抓持装置22紧固到车轮上。紧固装置90也可以至少以电驱动和/或气动驱动方式和/或通过预加载、特别是弹性预加载来支撑胎面区段16在轴向方向A上的运动。例如,可以设置可插拔或以另一种方式用于多个螺纹件或紧固装置90的齿轮马达或者设置用于每个螺纹件或紧固装置90的一体式齿轮马达。
在图17中,示出了包括驱动件150的实施例,该驱动件在本示例中被设计为电动马达。驱动件150包括被实施为电池的能量源152。驱动件150可以不可拆卸地集成到初始安装区段20中或者可移除地实施。附加于或替代于能量源152,驱动件还包括用于外部电源的连接件154,该外部电源例如是车辆的点烟器。
驱动件150用于致动紧固装置90。在致动紧固装置90时,胎面区段16在紧固到初始固定区段20上时沿轴向方向A朝轮辋2运动。
附接件14优选地具有两个驱动件150,每个驱动件可以致动紧固装置90,借助驱动件,胎面区段16的每个周向部段32、34可沿轴向方向A朝向初始安装区段20运动。驱动件150具有工具施加点156,在没有能量供应的情况下,驱动件可以例如使用扳手通过该工具施加点手动操作。
如图7所图示的,胎面区段16可以包括若干轮辐状支柱96,这些支柱优选地沿径向方向R延伸并且间隔开间隙94,间隙94优选地具有至少相对于半径98的周向延伸部100,该周向延伸部大于支柱96的周向延伸部102、优选地是其至少三倍大。
图9a)图示了初始安装区段20的一种变型。图9的初始安装区段20可以通过夹持装置38紧固在轮辋2上,这些夹持装置被设计成接合在轮辋凸缘10的后面。在本情况下,夹持装置38由钩形元件44形成,这些钩形元件被布置成可容易地在滑动元件104上枢转。然而,钩形元件44还可以刚性地布置在滑动元件104上。滑动元件104具有销状突起106,钩形元件44以枢转的方式附着在销状突起上。滑动元件104本身附着在初始安装区段20的交叉结构108上,从而可沿径向方向R以平移的方式移动。交叉结构108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三个支柱109。滑动元件104可以通过被设计为螺纹件的固定器件110相对于交叉结构108和支柱109固定在位。当初始安装区段20已经紧固到车轮1上时,胎面区段16或周向部段32和34可以以不同的方式紧固到初始安装区段20上。在此可想到各种类型的紧固,例如通过前述的紧固装置90。
滑动元件104的运动可以优选地通过角度驱动件或通过夹持杆或通过另一牵引装置160来实现。
通过将滑动元件104停在不同的位置,图9的初始安装区段20可以适于不同的轮辋直径。
在图9b)中,描绘了图9a)的初始安装区段20,其中,胎面区段16尤其与此初始安装区段20配合。在此,胎面区段16不具有自己的夹持装置38,但是其也可以具有自己的附加夹持装置38。在所示的变型中,可以首先将初始安装区段20通过图9b)下面的夹持装置38钩接在轮辋凸缘10的后面。位于下面的两个夹持装置38已经在此相对于支柱109停止在位。然后,将在图9b中向上指的初始安装区段20的支柱109同样放置在轮辋2上,从而通过被设计为刚性延伸部的轮胎移动装置165将轮胎从轮辋凸缘10升起,使得紧固有滑动元件104的上夹持装置38可以通过牵引装置160容易地朝着轮辋凸缘10运动,使得可以接合在轮辋凸缘的后面。然后,通过螺纹件170使滑动元件104和夹持装置38相对于对应的支柱109停止,该螺纹件是固定器件110。
然后,胎面区段16的第一周向部段32首先被紧固到初始安装区段20上。然后使车轮旋转,使得胎面区段的第一周向部段32接触道路。并且在最后步骤中,胎面区段16的第二周向部段34附着到初始安装区段20上。
在比如图9所示的初始安装区段20的情况下,也可以首先将初始安装区段20紧固在车轮上。然后可以在下一步骤中在车轮1损坏的情况下行驶到小的楔形坡道上,以将瘪胎3的车轮1从道路上升起。然后可以非常简单地将同样沿周向方向U一体设计的胎面区段16放置在支撑在车轮1或轮辋2上的初始安装区段20上。
如果胎面区段16具有若干周向部段,例如第一周向部段32和第二周向部段34,则有利的是,连接装置114布置在它们彼此相对的接触面112上。在图10至图12中图示了这一点。连接装置114例如可以通过经由弹簧115预加载的元件116来实现,该元件布置在周向部段之一中并且沿周向方向从接触面112被弹性加载。在另一周向部段中布置有对应的凹部118,弹性预加载的元件116可以接合到该凹部中。
在第一周向部段32已经紧固到初始安装区段20之后,第二周向部段34可以在轴向方向A上被推动。当两个接触面112在彼此上滑动时,弹性预加载元件116被沿周向方向U推动进入第一周向部段32中,其中,当第二周向部段34已完全沿轴向方向A被推入设置的位置时,弹性预加载元件116接合在第二周向部段34上的凹部118中。
附接件14的一种有利变型在图11和图12中示出。
附接件14优选地具有胎面区段16,该胎面区段具有恰好两个周向部段32、34,特别是两个周向部段都具有180°的周向延伸部。周向部段32、34优选地具有基本上相同的构造。两个周向部段32、34优选具有相同的基础元件120。
基础元件120优选地被设计为铸件122。优选地,在这两个周向部段的每个上恰好布置有分别被设计为可枢转的钩形元件44的两个夹持装置38。
夹持装置38优选地被设计为预制件123,该预制件被旋拧到周向部段32、34的基础元件120上。在图15和图16中清楚地示出了这一点。接触元件52优选地布置在预制件123上并且可以与其装配在基础元件120上。
每个钩形元件优选地在周向方向上具有至少30mm、优选40mm、尤其50mm的延伸部124。
在图11c)中详细示出了锁定机构56。锁定机构56包括闩锁元件58,该闩锁元件被实施为使得在图11c)所示的其锁定钩形元件44的状态下,该闩锁元件已经完全进入壳体126中(图16)。在钩形元件44处于其接合在轮辋凸缘10的后面的位置之前,闩锁元件58尚未锁定钩形元件44,并以其后部区段128从壳体126突出(图15)。后部区段128优选地被实现为具有信号颜色(例如红色)。当沿轴向方向A看时,优选地从附接件的背朝车轮1的一侧能看见从壳体126突出的后部区段128。附接件14因此包括目视检查是夹持装置38或钩形元件是否完全枢转为与轮辋凸缘10的后部接合。在图15中也清楚示出了这一点。
图12同样以各种截面视图示出了图11的附接件。
初始安装区段20可以特别地被设计成使得其在其直径上包括可压缩插入元件130作为抓持装置22,可压缩插入元件可插入到轮辋2的前述开口13、特别是多控制孔中,其中,在插入时可压缩插入元件直径可减小。插入元件130可以被设计成接合在开口13的后面或者摩擦接合在此开口中(在图11和图12中描绘了形状配合地后部接合的方式)。初始安装区段20优选地具有张开元件132,该张开元件使插入元件张开和/或在在其插入到插件元件中时防止插入元件的直径被压缩。如果插入元件被设计成在插入多控制孔中时直径减小并且在完全插入状态下变宽并接合在多控制孔或开口的后面,则后一种变型特别有意义。
张开元件132优选地附着到初始安装区段20上,使得初始安装区段20整体地附着到车轮1上,并且插入元件132可以被引入到轮辋2的开口13、特别是多孔控制孔中,其中,张开元件132尚未插入或尚未完全插入到插入元件130中。优选地,例如通过锁定装置134将张开元件132锁定在此未完全引入到初始安装区段20中的位置。在通过锁定装置134解除锁定之后,特别是通过初始安装区段20上的进一步压力,可以使初始安装区段20的部分138优选地沿轴向方向A运动,从而将解锁的张开元件132完全引入到插入元件130中,以通过形状配合的后部接合或摩擦接合将插入元件130牢固地固定在开口13中。
初始安装区段20优选地具有第一轴向部分140和第二轴向部分142。插入元件130优选地布置在第一轴向部分140上,并且张开元件132布置在第二轴向部分142上。两个轴向部分140、142首先彼此间隔一定距离,并且通过锁定装置134锁定在此间隔位置中。然后可以将具有两个轴向部分140、142的初始安装区段20附着在车轮上,其中,将插入元件130引入到开口13中。然后,锁定装置134被解锁,并且通过进一步按压初始安装区段20,第二轴向部分142朝向第一轴向部分140运动,并且张开元件132进入插入元件130以通过形状配合的后部接合(图14)或摩擦接合(图13)将插入元件130牢固地固定在开口13中。然而,张开元件132的插入也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现。
初始安装区段20优选地被设计成使得初始安装区段20可以通过插入元件130和张开元件132附接到车轮1上,其中,插入元件130被引入开口13中并且在第二步骤,通过对应的致动机构来致动张开元件132,该致动机构布置在初始安装区段20上,并且例如可以设计为致动杆,并且可以插入到插入元件130中,以便通过形状配合的后部接合或摩擦接合将插入元件130牢固地固定在开口13中。

Claims (22)

1.一种用于车轮(1)的附接件(14),所述车轮包括轮辋(2),所述附接件用于能够在轮胎功能受限的情况下实现行驶操作,其中,所述附接件具有胎面区段(16),所述胎面区段包括所述附接件(14)的胎面(18),并且其中,所述附接件(14)包括至少一个夹持装置(38),所述夹持装置被设计成接合在所述轮辋(2)的一区段、优选轮辋凸缘(10)后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接件(14)包括初始安装区段(20),其中,所述胎面区段(16)的至少一部分设计为与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分开并且能够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连接到所述初始安装区段,或被设计为能够运动地连接到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并且其中,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被设计用于当所述附接件(14)被紧固在所述车轮(1)上时从所述胎面(18)径向地位于内部的布置。
2.根据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附接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38)布置在所述胎面区段(16)上。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附接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38)布置在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上。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件(14),其特征在于,在沿周向方向(U)观察,所述胎面区段具有至少两个部段(32,34),所述至少两个部段各自包括所述胎面(18)的圆周的一部分,并且所述至少两个部段能够相对彼此拆卸或能够相对彼此枢转或移动。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接件(14)包括接触区段(54),所述接触区段被设计成当所述接触区段(54)被致动、特别是受到力的作用时致动所述夹持装置(38)并使所述夹持装置与所述轮辋(2)的区段(10,11)、优选所述轮辋凸缘(10)进入后部接合,优选其中,当所述附接件(14)被紧固在所述车轮(1)上时,所述接触区段(54)布置在所述附接件(14)的面向所述车轮(1)的侧上。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区段(16)被设计为具有恰好两个周向部段(32,34),所述两个周向部段尤其都具有180°的周向延伸部,优选其中,所述周向部段(32,34)被设计成在构造上基本上相同,优选其中,所述两个周向部段(32,34)具有相同的基础元件(120),优选其中,所述基础元件(12)被设计为铸件(122),其中优选,在所述两个周向部段(32,34)中的每一个上布置恰好两个夹持装置(38),所述夹持装置各自包括能够枢转的钩形元件(44)。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38)被设计为预制件(123),优选其中,所述预制件(123)附着、优选旋拧到所述周向部段(32,34)的基础元件(120)上,优选其中,所述接触元件(52)布置在所述预制件(123)上,优选被螺栓连接到所述预制件上,并通过所述预制件(123)仅间接地连接到所述基础元件(120)上,优选其中,所述锁定机构(56)布置在所述预制件中,优选其中,所述锁定机构(56)包括闩锁元件(58),所述闩锁元件优选被实施为使得在所述闩锁元件锁定所述夹持装置(38)、特别是所述夹持装置的钩形元件(44)的状态下,所述闩锁元件完全插入到壳体(126)中,并且其中,当所述闩锁元件(58)没有锁定所述钩形元件(44)时,所述闩锁元件(58)以区段(128)从所述壳体(126)突出,优选其中,当沿轴向方向(A)观察时,从所述附接件(14)的背朝所述车轮(1)的侧能看见所述闩锁元件(58)的从所述壳体(126)突出的区段(128),优选其中,所述区段(128)被实施为具有信号颜色。
8.根据前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附接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件(123)包括所述接触区段(54),优选其中,所述预制件(123)包括设计为与所述钩形元件分开的接触元件(52)。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区段(54)布置在所述胎面区段(16)上并且被设计和布置成使得当所述胎面区段(16)附着在所述车轮(1)上时,所述接触区段接触所述车轮(1)、特别是所述车轮(1)的轮辋(2)或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并通过所述接触被致动,或者所述接触区段(54)布置在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上并且被设计和布置成使得当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附着在所述车轮(1)上时,所述接触区段接触所述车轮(1)、特别是所述车轮(1)的轮辋(2)并通过所述接触被致动。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38)由具有后抓持区段(46)的枢转的钩形元件(44)形成,其中,当所述夹持装置(38)与所述轮辋凸缘(10)处于后部接合时,所述后抓持区段(46)接合在所述轮辋(2)的轮辋凸缘(10)后面,优选其中,在所述钩形元件(44)上布置有致动区段(48),所述致动区段刚性地连接至所述后抓持区段(46)上、优选与所述后抓持区段一体地形成,优选其中,所述致动区段(48)相对于所述钩形元件(44)的枢转轴线(50)径向向内布置,尤其其中,用于接合在所述轮辋凸缘(10)后面的所述后抓持区段(46)相对于所述钩形元件(44)的枢转轴线(50)径向向外地布置。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接件(14)具有接触元件(52),在所述接触元件上布置有所述接触区段(54),其中,所述接触元件(52)被设计为与所述夹持装置(38)分开,并且能够沿轴向方向(A)移动或枢转地布置在所述附接件(14)上、特别是布置在所述胎面区段(16)上。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附接件(14)包括锁定机构(56),所述锁定机构被设计和布置成当所述夹持装置与所述轮辋凸缘(10)处于后部接合时锁定所述夹持装置(38)、特别是所述夹持装置的枢转的钩形元件(44),优选其中,所述锁定机构(56)包括优选预加载、特别是弹性预加载的闩锁元件(58),所述闩锁元件优选被设计和布置成通过接合在所述钩形元件上的凹部中来锁定所述钩形元件。
13.根据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附接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机构(56)被设计成当所述附接件(14)附着到所述车轮(1)上并且所述车轮(1)旋转并由此致动所述固定区段(66)、特别是用径向向内的力作用在所述固定区段上时,所述锁定机构通过所述固定区段(66)接触道路,其中,所述锁定机构(56)被设计成使得在致动所述固定区段(66)时使固定元件(68)运动到固定位置(SP),在所述固定位置中,所述固定元件被形状配合地保持,并且优选只能通过工具从所述固定位置被释放,其中,在所述固定位置(SP),所述固定元件(68)将所述夹持装置(38)形状配合地锁定在与所述轮辋凸缘(10)接合的后部接合位置。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包括至少一个、优选销状的、在轴向方向(A)上延伸的导向突起(84),并且所述胎面区段(16)包括至少一个导向开口(86),所述至少一个导向开口被设计成与所述导向突起(84)互补,使得当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已经附着到所述车轮(1)时,所述胎面区段(16)或所述胎面区段(16)的一部分能够放置到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上,使得所述导向突起(84)接合在所述导向开口(86)中,并且所述胎面区段(16)相对于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和所述车轮(1)的轴向组装运动通过所述导向突起(84)接合在所述导向开口(86)中而被引导。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包括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支柱(88),所述多个支柱各自具有至少一个导向突起(84)。
16.根据前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附接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区段(16)能够通过紧固装置(90)特别是能够拆卸地紧固在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上,优选其中,所述紧固装置(90)被设计成使得所述胎面区段(16)在被紧固到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上时沿轴向方向(A)朝向所述轮辋(2)运动,优选其中,所述紧固装置(90)包括螺纹连接,在拧紧所述螺纹连接时,所述胎面区段(16)沿所述轴向方向(A)朝向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运动,优选其中,所述紧固装置(90)至少以电驱动和/或气动驱动方式和/或通过预加载、特别是弹性预加载来支撑所述胎面区段(16)在轴向方向(A)上的运动。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胎面区段(16)包括多个轮辐状支柱(96),所述多个轮辐状支柱优选沿径向方向(R)延伸并且间隔开间隙(94),优选其中,所述间隙(94)具有至少相对于半径(98)的周向延伸部(100),所述周向延伸部大于所述支柱(96)的周向延伸部(102)、优选是所述周向延伸部至少三倍大。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被设计成通过抓持装置(22)的形状配合的后部接合和/或所述抓持装置(22)的摩擦接合被紧固到所述车轮上,在所述轮辋(2)中具有布置在所述螺栓阵列(4)的区域中的、优选圆形的开口(13),其中,所述开口(13)被布置成在所述轮辋(2)中与孔(7)间隔一定距离,所述孔被设置用于将轮螺栓或拉杆螺栓接纳在所述轮辋(2)中,优选其中,所述开口是所述轮辋(2)的中心开口(6)或者与所述轮辋(2)的旋转轴线(5)间隔一定距离,优选其中,所述抓持装置(22)的至少一部分不能拆卸地连接到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上。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抓持装置(22)包括可扩张区段(24),所述可扩张区段优选被设计成接合在所述螺栓阵列(4)的区域中的所述开口(13)后面,和/或所述抓持装置(22)包括可压缩区段,所述可压缩区段被设计成在压缩状态下被引导穿过所述螺栓阵列(4)的区域中的所述开口(13),并且当所述可压缩区段被引导穿过所述开口(13)时扩张至未压缩状态。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被设计成使得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能够通过插入元件(130)和张开元件(132)附着到所述车轮(1),其中,所述插入元件(130)被引入到所述开口(13)中,并且在第二步骤中,所述张开元件(132)能够通过对应的致动机构被致动,所述致动机构布置在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上并且能够插入到所述插入元件(130)中,以便通过形状配合的后部接合或摩擦接合将所述插入元件(130)牢固地固定在所述开口(13)中。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具有多个夹持装置(38),所述多个夹持装置优选沿周向方向(U)均匀地分布,优选其中,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具有交叉结构(108),所述交叉结构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支柱(109),优选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夹持装置(38)沿径向方向(R)能够运动、优选能够沿径向方向(R)滑动地布置在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上。
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件(14),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能够在所述附接件上、特别是在所述胎面区段(16)上或在所述初始安装区段(20)上被固定在彼此径向间隔开一定距离的不同位置级,所述位置级与不同的轮辋直径相配,尤其其中,至少一个夹持装置(38)能够在径向方向(R)上运动、优选能够滑动到所述位置级中,但是能够在径向方向(R)上运动、优选能够滑动到的所述位置级相比于彼此径向间隔一定距离沿径向方向(R)彼此间隔开一定距离的位置级更小。
CN201980020832.0A 2018-01-22 2019-01-18 紧急轮 Active CN1118861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101355 2018-01-22
DE102018101355.8 2018-01-22
PCT/EP2019/051264 WO2019141816A1 (de) 2018-01-22 2019-01-18 Notlaufra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6140A true CN111886140A (zh) 2020-11-03
CN111886140B CN111886140B (zh) 2021-08-10

Family

ID=654090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0832.0A Active CN111886140B (zh) 2018-01-22 2019-01-18 紧急轮
CN201980021254.2A Active CN111918777B (zh) 2018-01-22 2019-01-18 紧急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21254.2A Active CN111918777B (zh) 2018-01-22 2019-01-18 紧急轮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2) US12005732B2 (zh)
EP (2) EP3743291B1 (zh)
JP (2) JP7282102B2 (zh)
KR (1) KR102640313B1 (zh)
CN (2) CN111886140B (zh)
AU (1) AU2019209624B2 (zh)
BR (1) BR112020014615B1 (zh)
CA (1) CA3088230A1 (zh)
DE (1) DE102018111492A1 (zh)
ES (2) ES2954471T3 (zh)
MX (2) MX2020007747A (zh)
RU (1) RU2770715C2 (zh)
WO (2) WO2019141816A1 (zh)
ZA (1) ZA2020044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15182A1 (de) * 2017-07-06 2019-01-10 Gv Engineering Gmbh Notlaufrad mit Montageelement
DE102017115184A1 (de) * 2017-07-06 2019-01-10 Gv Engineering Gmbh Notlaufrad mit Selbstverspannung
DE102017123513A1 (de) * 2017-10-10 2019-04-11 Gv Engineering Gmbh Notlaufrad
DE102018111492A1 (de) * 2018-01-22 2019-07-25 Gv Engineering Gmbh Notlaufrad
DE102018010081A1 (de) * 2018-12-20 2020-06-25 Juliane Tsiberidou Notrad
DE112020005934A5 (de) 2019-12-03 2022-10-20 Helmut Schlitz Notlaufrad für ein fahrzeugrad
DE102020001324A1 (de) * 2020-02-28 2021-09-02 Gv Engineering Gmbh Notradaufsatz für ein Fahrzeugrad
DE102020110141A1 (de) 2020-04-14 2021-10-14 Helmut Schlitz Notlaufrad für ein Fahrzeugrad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89347A (en) * 1958-04-26 1961-06-20 Porsche Kg Auxiliary vehicle supporting device
US3112784A (en) * 1960-09-19 1963-12-03 Montenare Anthony Demountable traction device for automobile wheels
EP0606946A1 (en) * 1993-01-12 1994-07-20 Rav-Car Industries Ltd. Automobile tyres accessory
US6068346A (en) * 1996-05-28 2000-05-30 Pender; David R. Add-on spare tir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WO2001038106A1 (de) * 1999-11-24 2001-05-31 Ats Plus Janus Gbr Notlauf-system mit aufrollprofil für kraftfahrzeuge
CN2846178Y (zh) * 2005-12-14 2006-12-13 毛登科 汽车爆胎后能维持其临时继续使用的车轮辅助装置
CN200942681Y (zh) * 2006-06-12 2007-09-05 何荣森 应急辅助轮装置
EP2048003A1 (en) * 2007-10-10 2009-04-15 Khaled M. Al-Rasheed A supplementary and/or backup wheel system for an automobile and method of lifting an automobile in the area of a wheel
CN102555665A (zh) * 2012-02-16 2012-07-11 杜增辉 汽车冬季行车防滑方法及所用充气式外置防滑车轮
CN103129309A (zh) * 2013-03-11 2013-06-05 陇东学院 防汽车爆胎冰雪路行车安全助理
CN103153643A (zh) * 2010-10-05 2013-06-12 T·格兰斯特伦咨询有限公司 防止具有车轮的车辆打滑的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5372A (en) 1909-05-17 1913-03-11 Alexander Turnbull Tire-armor.
GB219909A (en) * 1924-04-10 1924-08-07 Herbert Cromarty Banks Wight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detachable treads for the wheels of agricultural tractors
US2454923A (en) 1946-02-20 1948-11-30 Jr Alleyne C Howell Emergency wheel
FR1043038A (fr) 1951-05-30 1953-11-05 Roue de dépannage immédiat, sans cric, pour automobiles
GB857897A (en) 1958-04-26 1961-01-04 Porsche Ferdinand A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uxiliary supports for motor vehicles
US3112138A (en) * 1962-05-10 1963-11-26 Kauer John Anti-skid attachment for a vehicle wheel
DE1240430B (de) 1962-11-16 1967-05-11 Continental Gummi Werke Ag Notlaufrad
US3679267A (en) * 1970-08-14 1972-07-25 Octave B Zachmann Spare wheel for automobile
GB1535272A (en) * 1976-01-10 1978-12-13 Nielsen K Coupling device for twin wheels
US4666216A (en) * 1985-08-16 1987-05-19 Irving Smith Emergency wheel mountable on vehicle wheel and method of use
JPS62216806A (ja) * 1986-03-17 1987-09-24 Miyoki Ara ワンタツチタイヤ防滑器
JP2521067B2 (ja) * 1986-11-27 1996-07-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車の応急用タイヤ
US6217125B1 (en) 1999-02-16 2001-04-17 Louis Raymond Tubetto Safety wheel assembly
JP2001071722A (ja) * 1999-09-03 2001-03-21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用外輪
GB0213667D0 (en) * 2002-06-14 2002-07-24 Metcalfe Richard A Trim for a wheel rim
FR2885844B1 (fr) 2005-05-17 2007-07-27 Philippe Biesse Jante anti-enlisement
US7731299B2 (en) * 2008-04-28 2010-06-08 Torek Thompkins Spare tire assembly
EP2662222A1 (en) * 2011-01-06 2013-11-13 Lixin Zhou Auxiliary wheel, unassisted lifting jack and apparatus for unlocking and locking self-locking device of auxiliary wheel
FR3053633A3 (fr) * 2016-07-08 2018-01-12 Michelin & Cie Enjoliveur flexible pour roue de vehicule a siege flottant, et roue a siege flottant equipee d'un enjoliveur flexible
DE102017101664A1 (de) * 2017-01-27 2018-08-02 Gv Engineering Gmbh Aufsatz für ein Fahrzeugrad
DE102017103101A1 (de) * 2017-02-15 2018-08-16 Gv Engineering Gmbh Notlaufaufsatz für ein Fahrzeugrad
DE102017115182A1 (de) * 2017-07-06 2019-01-10 Gv Engineering Gmbh Notlaufrad mit Montageelement
DE102017115184A1 (de) * 2017-07-06 2019-01-10 Gv Engineering Gmbh Notlaufrad mit Selbstverspannung
DE102017123513A1 (de) * 2017-10-10 2019-04-11 Gv Engineering Gmbh Notlaufrad
DE102018111492A1 (de) * 2018-01-22 2019-07-25 Gv Engineering Gmbh Notlaufrad
DE102018010081A1 (de) * 2018-12-20 2020-06-25 Juliane Tsiberidou Notrad
DE102020001324A1 (de) * 2020-02-28 2021-09-02 Gv Engineering Gmbh Notradaufsatz für ein Fahrzeugrad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989347A (en) * 1958-04-26 1961-06-20 Porsche Kg Auxiliary vehicle supporting device
US3112784A (en) * 1960-09-19 1963-12-03 Montenare Anthony Demountable traction device for automobile wheels
EP0606946A1 (en) * 1993-01-12 1994-07-20 Rav-Car Industries Ltd. Automobile tyres accessory
US6068346A (en) * 1996-05-28 2000-05-30 Pender; David R. Add-on spare tir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WO2001038106A1 (de) * 1999-11-24 2001-05-31 Ats Plus Janus Gbr Notlauf-system mit aufrollprofil für kraftfahrzeuge
CN2846178Y (zh) * 2005-12-14 2006-12-13 毛登科 汽车爆胎后能维持其临时继续使用的车轮辅助装置
CN200942681Y (zh) * 2006-06-12 2007-09-05 何荣森 应急辅助轮装置
EP2048003A1 (en) * 2007-10-10 2009-04-15 Khaled M. Al-Rasheed A supplementary and/or backup wheel system for an automobile and method of lifting an automobile in the area of a wheel
CN103153643A (zh) * 2010-10-05 2013-06-12 T·格兰斯特伦咨询有限公司 防止具有车轮的车辆打滑的设备
CN102555665A (zh) * 2012-02-16 2012-07-11 杜增辉 汽车冬季行车防滑方法及所用充气式外置防滑车轮
CN103129309A (zh) * 2013-03-11 2013-06-05 陇东学院 防汽车爆胎冰雪路行车安全助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A3088230A1 (en) 2019-07-25
RU2020126303A3 (zh) 2022-02-28
ES2954471T3 (es) 2023-11-22
US20210053391A1 (en) 2021-02-25
BR112020014736A2 (pt) 2020-12-08
WO2019141816A1 (de) 2019-07-25
EP3743291A1 (de) 2020-12-02
CN111918777B (zh) 2021-11-23
KR102640313B1 (ko) 2024-02-23
US12005732B2 (en) 2024-06-11
JP2021512015A (ja) 2021-05-13
JP2021512016A (ja) 2021-05-13
CN111886140B (zh) 2021-08-10
AU2019209624A1 (en) 2020-07-30
ZA202004498B (en) 2021-07-28
MX2020007749A (es) 2020-12-07
ES2918424T3 (es) 2022-07-15
EP3743291B1 (de) 2022-05-04
JP7245264B2 (ja) 2023-03-23
WO2019141817A1 (de) 2019-07-25
EP3743289A1 (de) 2020-12-02
RU2020126303A (ru) 2022-02-24
EP3743289B1 (de) 2023-06-21
JP7282102B2 (ja) 2023-05-26
AU2019209624B2 (en) 2024-04-11
MX2020007747A (es) 2020-09-25
US20220348038A1 (en) 2022-11-03
RU2770715C2 (ru) 2022-04-21
BR112020014615A2 (pt) 2020-12-08
US11878550B2 (en) 2024-01-23
DE102018111492A1 (de) 2019-07-25
BR112020014615B1 (pt) 2023-11-21
KR20200111750A (ko) 2020-09-29
CN111918777A (zh) 202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86140B (zh) 紧急轮
AU2021364482A1 (en) Vehicle tire bead retention systems, devices, and methods
US11794514B2 (en) Emergency wheel with mounting element
CN110494299B (zh) 用于车轮的附接件
CN111094011B (zh) 用于车轮的附接件
US20200086683A1 (en) Emergency operation attachment for a vehicle wheel
AU2018348662B2 (en) Emergency wheel
CN110621511B (zh) 用于车轮的附接件
EP3976398B1 (en) Anti-skid device with external mounting to the hub of a wheel particularly for wheels with alloy rims
CN118215582A (zh) 中央锁止车轮拆卸工具
KR101551379B1 (ko) 자동차용 휠너트 변조장치
RU2107633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овышения сцепления колеса автомобиля с поверхностью дороги
WO2023076364A1 (en) Universal spinner wheel
JP2537684Y2 (ja) タイヤ滑止具の取付装置
JPH03204318A (ja) タイヤ滑止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