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4011B - 用于车轮的附接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轮的附接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4011B
CN111094011B CN201880057153.6A CN201880057153A CN111094011B CN 111094011 B CN111094011 B CN 111094011B CN 201880057153 A CN201880057153 A CN 201880057153A CN 111094011 B CN111094011 B CN 1110940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ttachment
support means
rim
contact portion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71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94011A (zh
Inventor
K·齐贝里迪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V Engineering GmbH
Original Assignee
GV Engineering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V Engineering GmbH filed Critical GV Engineering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10940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40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940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40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5/00Wheels or wheel attachments designed for increasing traction
    • B60B15/26Auxiliary wheels or rings with traction-increasing surface attachable to the main wheel body
    • B60B15/263Traction increasing surface being located axially beside ti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1/00Units comprising multiple wheels arranged side by side; Wheels having more than one rim or capable of carrying more than one tyre
    • B60B11/10Emergency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5/00Wheels or wheel attachments designed for increasing traction
    • B60B15/26Auxiliary wheels or rings with traction-increasing surface attachable to the main wheel bod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9/00Whee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r having characteristics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subgroups of this group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310/00Manufacturing methods
    • B60B2310/30Manufacturing methods joining
    • B60B2310/306Manufacturing methods joining by clamping or wedging, e.g. by clamping inserts as join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310/00Manufacturing methods
    • B60B2310/30Manufacturing methods joining
    • B60B2310/307Manufacturing methods joining by removably mountable securing elements, e.g. circli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900/00Purpose of invention
    • B60B2900/70Adaptation for
    • B60B2900/731Use in cases of damage, failure or emergenc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轮(1)的附接件(14),所述附接件允许车辆在轮胎功能受限的情况下行驶。

Description

用于车轮的附接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轮的附接件,所述附接件允许在轮胎功能受限的情况下进行行驶操作。
背景技术
车轮是指机动车辆的车轮。在轮胎功能受限的情况下进行行驶操作在当前情况中是指轮胎不能以其在通常的道路状况下和通常的轮胎状况下所展示的特性来进行操作的行驶操作。这可以是指例如用瘪胎行驶或者还可以是指在结冰或下雪的状况下操作车辆。本发明的优选的应用领域是能够用瘪胎进行行驶。
在当前情况中,轴向是指车轮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径向是指与车轮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因此,当从车轮的轮辋观察时,车轮的轮胎径向向外布置。例如,车轮的或轮毂的具有中心开口的螺栓圆盘径向向内定位,车轮的螺栓圆盘在当前情况中是指用于将紧固螺钉引入包括中心开口的轮毂中的螺纹开口的布置。周缘方向是指沿着车轮的周缘的方向,也就是说,沿着车轮的踏面表面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轮的附接件,所述用于车轮的附接件可以简单且牢靠地安装,尤其所述附接件用以防止不正确的安装。
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是一种用于车轮的附接件,该附接件允许在轮胎功能受限的情况下进行行驶操作,该附接件具有基体、具有用于接触路面的踏面表面,并且具有至少一个支撑器件,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器件构造成利用钩部分接合在车轮的轮辋的一部分、尤其是轮辋凸缘之后,其中,所述附接件包括具有接触部分的支撑机构,所述接触部分被构造成当所述接触部分被致动、尤其是受到压力时,致动所述支撑器件并使所述钩部分接合在所述轮辋的所述部分、优选地轮辋凸缘之后。
借助于具有所述接触部分的所述支撑机构,所述支撑器件可以总是牢靠地被引导并且以可重现的方式接合在所述轮辋的所述部分或者轮辋凸缘之后。支撑器件的接合几乎自动发生的,并且因此总是可重现的。为此目的,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首先附接至车轮。这种附接可以例如经由张力带或者替代地还经由单独的附接装置进行,这将在下文中详细讨论。在此可将附接理解为所述附接件的一状态,在该状态中尽管将附接件固定至车轮,但是所述附接件仍未被紧固使得即使在高速下也可以安全地进行行驶操作。这种对于行驶操作安全的最终的紧固是通过将支撑器件接合在所述轮辋的所述部分或轮辋凸缘之后来实现的。接合在所述轮辋的所述部分或轮辋凸缘之后几乎自动地发生。例如,接触部分可以构造和布置为,使得接合在车轮的第一次旋转时发生。为此目的,所述接触部分例如构造为,所述接触部分突出超过附接件的踏面表面,使得当车轮在其第一周旋转中以所述接触部分来接触路面时,所述接触部分由于与路面接触而被压入附接件中,并且该力被传递到支撑器件,由此支撑器件被致动并由此朝向轮辋、尤其轮辋凸缘运动。当支撑器件朝向轮辋或轮辋凸缘运动时,使钩部分接合在所述轮辋的所述部分或轮辋凸缘之后。所述接触部分也可以布置在附接件的面向轮辋的一侧。如果所述附接件随后例如经由张力带或附接装置抵靠所述轮辋撑紧,则所述接触部分被致动并且因此所述支撑器件被致动,使得所述支撑器件接合在轮辋、尤其轮辋凸缘之后。
可选地,支撑机构可以被构造成在将所述附接件附接至车轮并且车轮在旋转时使路面与接触部分接触,并且由此致动所述接触部分、尤其是使接触部分受到压力,优选地,其中,尤其是在沿轴向看时所述接触部分在空间上布置在所述附接件的踏面表面中,并且优选地,其中,所述接触部分在疏开的状态中在周缘方向上延伸,与所述附接件的踏面表面齐平。借助于所述车轮或所述附接件的简单的第一周旋转,在该实施例中支撑器件接合在轮辋之后。有利地,接触部分构造和布置为,当接触部分处于其已被致动的位置或插入位置时,所述接触部分与位于其周围的踏面表面齐平地延伸。优选地,附接件包括止动件,该止动件被构造成防止所述接触部分更进一步径向向内运动至所述接触部分与踏面表面齐平的位置中。
可选地,支撑机构可以被构造成在将所述附接件附接至车轮时,使轮辋与所述接触部分接触,并且由此致动所述接触部分、尤其使所述接触部分受到压力,优选地,其中,接触部分布置在附接件面向轮辋的一侧。结果,所述附接件例如可以使用张力带而被附接至轮辋,并且当张力带张紧时,所述接触部分自动地被致动,并且支撑器件由于被接触部分致动而接合在轮辋之后。所述附接件也可以设计为,其例如通过附接装置被松弛地附接至车轮,并且随后可以手动地使附接件压靠所述车轮,使得所述接触部分接触轮辋或车轮并且由此被致动,且所述支撑器件随后接合在轮辋之后。
所述支撑机构可以以不同的方式设计。所述支撑机构可以在所述接触部分和所述支撑器件之间包括例如为力传递元件形式的机械耦合件。然而,所述支撑机构也可以构造为,当所述接触部分接触路面时,通过气动的方式致动所述支撑器件或使所述支撑器件运动。对于这样的实施例,附接件优选地包括压力介质储存器,经由该压力介质储存器可以将压力介质施加到支撑器件。还可以想到的是,当所述接触部分接触路面时,所述支撑器件通过电的方式或通过机电的方式运动。所述支撑器件的磁运动也是可以的。优选的是,当所述接触部分接触路面时,通过机械的方式致动所述支撑器件或使所述支撑器件运动,尤其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机构此构造为,使得所述接触部分在接触路面时径向向内的运动以机械耦合的方式传递至所述支撑器件。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机构集成在所述附接件中,使得当所述附接件被紧固至车轮时,所述支撑机构保持在所述附接件上。替代地,所述支撑机构也可以被构造为可移除的。为此目的,所述支撑机构可以布置在可移除的壳体中。
优选地,所述接触部分被集成到所述附接件的踏面表面中,也就是说,在空间上布置在所述附接件的踏面表面中。尤其优选的是,当在轴向上看时,所述接触部分布置在所述踏面表面内,也就是说,所述接触部分布置在所述踏面表面的轴向长度内。由此所述接触部分可以布置和构造为,使得在所述附接件第一周旋转之后所述接触部分几乎完全下降并集成在所述踏面表面中。
同样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机构包括飞轮装置,其中,所述飞轮装置构造成当所述钩部分接合在所述轮辋的所述部分、尤其轮辋凸缘之后时,允许接触部分自由运动、尤其是径向向内或在轴向上远离轮辋的自由运动。因此,所述接触部分的自由运动是指所述接触部分的运动独立于所述支撑器件的运动。因此,可以限制所述支撑器件或钩部分的运动,使得所述钩部分牢靠地接触并接合在所述轮辋的所述部分之后,并且所述接触部分随后可以独立于所述支撑器件径向向内运动。因此,确保了所述附接件总是牢靠地紧固至所述轮辋,并且所述接触部分依然总是能够完全运动至所述踏面表面中。因此,所述接触部分可独立于所述支撑器件运动。因此,可靠地确保了当所述支撑器件接合在所述轮辋凸缘之后时,该支撑器件不会以损坏所述轮辋凸缘的方式被压靠到所述轮辋凸缘上。在该实施例中,在所述接触部分布置在所述踏面表面中的情况下,当车轮行进并且所述接触部分与路面接触时,所述支撑器件因此仅朝向所述轮辋或所述轮辋凸缘运动,直至该支撑器件牢靠地与所述轮辋接合,或者所述支撑器件的钩部分接合在所述轮辋或所述轮辋凸缘之后。随后,例如抵靠所述轮辋凸缘的支撑器件为进一步的运动提供足够的阻力,使得所述飞轮装置被激活并且所述接触部分能够在所述支撑器件并未进一步朝向所述轮辋运动的情况下运动。这种飞轮装置可以例如由柔性元件提供,该柔性元件在超过特定的反作用力时例如弹性地弯曲并且/或者以压缩的方式和力传递的方式布置在所述支撑器件和所述接触部分之间。同样可以想到不是弹性的而是可塑性弯曲和/或可压缩的柔性元件。同样可以想到所述飞轮装置的一种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该飞轮装置包括压力缸,该压力缸以力传递的方式布置在所述支撑器件和所述接触部分之间,并且在超过阈值压力时缩回,也就是说,减小长度而未使所述支撑器件进一步朝向所述轮辋运动。还可以想到的是,通过例如相对于压力传递元件悬挂或弹簧式安装所述支撑器件来设计飞轮装置,这种悬挂装置或弹簧安装座由此可以采用这样的形式,即所述支撑器件可经由压力传递元件而运动,直至超过所述悬挂装置的极限力并且所述压力传递元件压缩所述悬挂装置或者压缩与所述悬挂装置相关联的弹簧,而未使所述支撑器件运动。
同样在本发明的意义范围内的是,所述支撑机构构造为,使得所述支撑器件朝向所述轮辋的所述部分被偏压、尤其是弹簧偏压并且通过保持元件来保持,该保持元件在所述接触部分接触路面时释放所述支撑器件,使得所述支撑器件由于偏压而朝向所述轮辋、尤其是所述轮辋的所述部分运动,尤其是所述钩部分接合在所述轮辋的所述部分之后。所述支撑器件的偏压确保了所述支撑器件总是能够以预定的力接触所述轮辋、或所述轮辋的所述部分,从而确保精确限定接合在所述轮辋的所述部分、或所述轮辋凸缘之后。
同样在本发明的意义范围内的是,所述支撑器件经由压力限制装置与所述支撑机构联接,所述压力限制装置被构造成将所述支撑器件被推向所述轮辋和/或所述支撑器件接触所述轮辋的压力限制于极限压力。例如,这种压力限制装置可以是弹簧的形式,当超过极限压力时,该弹簧防止所述支撑器件进一步运动,从而能够可靠防止由于支撑器件不合期望地用力按压而造成附接件的轮辋损坏。
可选地,同样可以的是,在疏开的状态下所述接触部分与所述附接件的踏面表面齐平地延伸。疏开的状态是指在所述接触部分已经与路面接触并且所述支撑器件在朝向轮辋的方向上运动之前的状态。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接触部分可以在所述附接件的踏面表面上形成例如凸起或某种凸出。例如,这可以这样实现,即形成所述踏面表面的踏面体通过柔性的弹簧钢板局部地升高,从而获得所述踏面体或所述踏面表面的齐平或连续的轮廓。如果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所述踏面体的升高部分的所述接触部分在路面上行进,则所述接触部分被径向向内推动。
可选地,同样可以的是,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保持机构,该保持机构被构造成当所述支撑器件以其钩部分接合在所述轮辋的所述部分、或所述轮辋凸缘之后时将所述支撑器件保持在其位置中。因此,优选的是,仅借助于工具才能够将所述保持机构从其保持状态中释放。因此总是确保所述支撑器件保持在其接合于轮辋或轮辋凸缘之后的位置中。
同样优选的是,所述支撑器件具有大于一英寸的最大行程。该最大行程是指所述支撑器件可以在径向上覆盖的最大距离。因此,该附接件可用于不同的轮辋尺寸,例如17英寸和19英寸的轮辋。有利地,经由所述接触部分发起的运动可以覆盖所述支撑器件的全部最大行程。
同样有利的是,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转换装置,该转换装置被构造成根据所述支撑器件的距离、优选较大的运动而将所述接触部分的运动转换成不同的运动。这可以使所述接触部分的小的运动可实现所述支撑器件足够大的运动。因此,所述接触部分可以可谓为构造成在所述附接件的所述踏面表面上的“小凸起”,并且仍足以在大的距离上致动支撑器件。
同样在本发明的意义范围内的是,所述支撑器件能够灵活地定位在至少两个偏移的、优选地径向偏移的尺寸位置中,其中,在每个偏移的尺寸位置中可经由所述接触部分来致动所述支撑器件或使所述支撑器件运动。由此,为此目的,可经由所述接触部分来致动所述支撑器件或使所述支撑器件运动至适应轮辋尺寸的不同的位置、尺寸位置中。
优选地,所述支撑器件接合在所述轮辋之后的运动是径向向内指向的平移运动或径向向内指向的枢转运动。
同样在本发明的意义范围内的是,所述附接件包括第一周缘区段和第二周缘区段,所述第一周缘区段优选地具有大于180°、尤其是大于190°的周缘长度,其中,所述第二周缘区段可拆卸地或可枢转地或可移位地连接至所述第一周缘区段。因此,所述附接件可以特别容易地附接至车轮。例如,如果两个区段可相对于彼此枢转,则当所述第一周缘区段附接至车轮时,所述第二周缘区段在安装期间起初可保持枢转在所述第一周缘区段上,由此可致动所述第一周缘区段上的接触部分,并且所述第一周缘区段的支撑器件可以接合在所述轮辋之后。例如,可以使车轮运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周缘区段以其踏面表面与路面接触,并且致动可选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周缘区段上的所述接触部分。然后,所述第二周缘区段可以简单地向上枢转并且优选地经由锁定机构锁定在用于操作的预定位置中。然后,车辆可以进一步运动,其中,具有紧固至其上的附接件的车轮转动,由此在所述第二周缘区段上的所述接触部分与路面接触并且致动相应的支撑器件,或者使相应的支撑器件朝向所述轮辋运动,并使相应的支撑器件接合在所述轮辋或所述轮辋的所述部分、尤其是所述轮辋凸缘之后。
所述第一周缘区段的大于180°或大于190°的周缘长度具有以下优点:所述第一周缘区段在周缘方向上形成所述附接件的主要部分,并且因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稳定且牢固地附接至车轮。尤其,所述第一周缘区段可以是弓形的并且优选地包括以弦杆的形式延伸的支杆。由此获得特别高的稳定性以及所述附接件至车轮的简单附接。具有第一周缘区段和第二周缘区段的这种附接件还可以包括面向轮辋布置的接触部分。
同样在本发明的意义范围内的是,所述基体包括踏面部分和在周缘方向上封闭的安装部分,其中,所述踏面部分在周缘方向上构造成具有间隙并且包括可以容纳在间隙中的插入部分,该插入部分可以容纳以所述踏面部分形成所述踏面表面的方式容纳在所述间隙中。优选地,所述支撑器件布置在所述安装部分的区域中,而所述踏面部分包括所述踏面表面。
由于所述踏面部分在周缘方向上具有间隙,因此可以将所述安装部分和所述踏面部分附接和/或紧固至车轮,而无需将车轮从车辆上去除或使用车辆千斤顶将车辆抬起。为此目的,将间隙仅朝向地面定向并进行安装。
当所述安装部分和所述踏面部分被附接或紧固至车轮时,车辆可以稍微运动。然后,由于车轮的转动,该间隙远离其朝向地面的定向地运动。例如,车辆可以向前运动车轮的半圈,然后间隙不再朝向地面定向而是指向上。随后所述插入部分可以插入或被容纳在所述间隙中。随后所述附接件具有圆形的踏面表面,该踏面表面在周缘方向上封闭。随后完成所述附接件的安装,并且车辆准备行驶。由于所述支撑机构和所属的支撑器件,几乎自动地确保了将所述附接件紧固至车轮。
有利的是,所述插入部分可从所述踏面部分拆卸并且/或者可枢转地或可移位地连接至所述踏面部分。因此,所述插入部分例如可被设计成可简单地去除或能够被可释放地连接至所述踏面部分。所述插入部分可以经由可释放或不可释放的枢轴接头连接或能够连接至所述踏面部分。或者,所述插入部分能够被构造或紧固成相对于所述踏面部分可移位(可释放或不可释放)。
有利地,所述间隙在所述踏面部分的至少1/8,优选地至少1/6,优选地至少1/4的周缘长度上延伸。因此,确保了有足够的自由空间来将所述附接件紧固至车轮,而不必去除车轮或使用车辆千斤顶来抬起车辆。
同样优选的是,所述间隙在所述踏面部分的最多一半,优选地最多1/3的周缘长度上延伸。结果,通过简单地转动车轮,所述间隙可以运动离开地面,使得所述插入部分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被容纳在所述踏面部分中或被插入、折叠入或推入所述踏面部分中。
同样优选的是,所述踏面部分与所述安装部分一体地形成。因此,整个附接件可特别稳固和简单地进行处理。
同样优选的是,所述踏面部分可从所述安装部分拆卸。因此,该附接件易于贮藏并且可以特别紧凑地存储。
同样优选的是,所述安装部分可以被拆除或折叠。因此,可以将所述附接件紧凑地存储在例如车辆的工具箱中。
同样优选的是,所述安装部分是刚性的并且不能被拆除。因此,所述附接件特别容易处理并且所述附接件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同样在本发明的意义范围内的是,所述附接件包括附接装置,该附接装置构造成以如下这样的方式将所述附接件定向并附接在车轮上,即所述附接件随后可通过车辆的运动借助于可经由所述接触部分致动的支撑器件来紧固至车轮。例如,上述以弦杆的形式延伸的支杆可包括螺纹开口,利用该螺纹开口可经由螺钉将所述支杆附接到车轮的螺栓圆盘上。也可以考虑在车轮的中心开口处进行附接。附接件还可以具有锁,该锁构造成接合在轮辋的轮辋辐条之后。例如,这种锁可以设置在上述支杆上,以允许简单地附接至车轮。
通常同样在本发明的意义范围内的是,所述附接装置构造成在车轮的螺栓圆盘的区域中附接所述附接件,优选地其中,所述附接装置包括接合元件,该接合元件构造成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合在中心开口的部分、优选凹槽之后,并且/或者所述附接装置包括构造为将所述附接件紧固至螺栓圆盘的螺纹连接,并且/或者所述附接装置包括用于接合在轮辋的辐条之后的装置。
可选地,所述附接装置(54)包括用于通过夹持和/或接合在其后来握持常规车轮螺栓的握持装置,优选地其中,所述握持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两个夹持臂的夹持盖并且包括夹持套筒,当所述夹持套筒被推到所述夹持盖上时,所述夹持套筒以如下这样的方式使夹持臂朝向彼此偏压,即,使得夹持臂可握住车轮螺栓的头部,并且所述握持装置包括螺栓,利用该螺栓可以使所述夹持套筒抵靠所述夹持盖夹紧。
同样优选的是,所述附接件包括优选地在周缘方向上分布的多个支撑器件,优选地其中,要么所述附接件包括多个接触部分,多个接触部分中的每个接触部分被构造成致动一个支撑器件,要么一个接触部分被构造成致动多个支撑器件。由此确保围绕所述附接件的整个周缘的牢靠紧固。
同样优选的是,当在轴向上看时,所述支撑器件的钩部分优选以直线或弯曲的方式径向向内倾斜,其中,所述支撑器件构造为,使得当所述支撑器件经由所述接触部分致动且所述支撑器件朝向轮辋、尤其朝向所述轮辋凸缘运动时,所述钩部分径向向内运动、尤其是移位,并且通过所述钩部分的运动,所述附接件在轴向上被推向轮辋。由此确保,当所述支撑器件接合在所述轮辋之后时,不仅所述支撑器件在径向上相对于轮辋固定地定位,而且在致动所述支撑器件时整个附接件被推向车轮,使得所述附接件抵靠车轮,这增加了紧固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支撑器件在钩部分的区域中具有弹性回弹的表面。由此能够可靠地避免对轮辋造成损坏。
优选地,所述附接件在设置用于接触所述轮辋的区域中具有弹性回弹的表面。由此能够可靠地避免对轮辋造成损坏。
优选地,踏面体设置在所述附接件的外周缘上并且优选地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尤其是经由形状配合的接合被保持。由此,所述踏面体能够以简单的方式容易且牢靠地紧固至所述附接件。
优选地,所述踏面体由弹性橡胶材料或聚合物材料形成。所述踏面体的形状配合的保持或形状配合的接合可以通过燕尾形的通道来实现,其中,所述踏面体具有与所述通道形状互补的相应的部分,并且所述相应的部分可以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容纳在所述通道中。
同样有利的是,所述踏面体被构造成减震的,优选地其中,踏面体由弹性回弹的材料形成并且/或者具有弹性回弹的结构,尤其是具有包括空腔和/或孔的结构。因此,所述踏面体能够有利地缓冲路面的不平坦。然而,也可以想到类似于轮胎的充气踏面体。可以想到由聚合物材料制成的踏面体,该踏面体具有基本在轴向上延伸的开口,这导致踏面体的弹性阻尼特性。然而,也可以想到导致回弹特性的踏面体的其他结构,在这一点上尤其可以想到在所述踏面体中能够闭合或开放的空腔。
有利的是,所述基体具有开口。一方面,这些开口可以用来减轻所述基体的重量,从而减轻所述附接件的重量。另一方面,这些开口可用于使附接件易于折叠或收缩。在折叠或收缩的状态下,优选地,从所述基体的表面突起的至少一个元件可以伸入这样的开口中。
可选地,所述附接件包括轮胎移位装置,该轮胎移位装置构造成在附接所述附接件时以及/或者在致动所述支撑器件时,在轴向上使轮胎远离轮辋凸缘移位,优选地,其中,一轮胎移位装置与多个支撑器件中的每一个支撑器件相关联。由于轮胎从轮辋凸缘上抬起,因此更易于实现所述支撑器件牢靠地接合在所述轮辋凸缘之后。
可选地,所述轮胎移位装置与所述支撑器件分开地形成。所述轮胎移位装置例如可以是在周缘方向上邻近所述支撑器件设置的突出部,由此,即使当所述轮胎移位装置抵靠所述轮胎并将所述轮胎推离所述轮辋凸缘时,所述支撑器件也保持自由运动。
可选地,所述轮胎移位装置包括突出部、优选地两个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轴向上从所述附接件的面向轮辋的一侧突起,并且尤其是杆状或弯曲的。这代表了一种简单的实施例变型,该实施例变型在抵靠所述轮辋撑紧时牢靠地将所述轮胎远离所述轮辋凸缘地移位或抬起。
可选地,所述突出部构造为,使得在所述支撑器件接合在所述轮辋的所述部分、优选地所述轮辋凸缘后面之时或之后,所述突出部远离轮胎运动。所述突出部例如可以与所述支撑器件耦合,使得一旦所述支撑器件接合在所述轮辋或所述轮辋凸缘之后,所述突出部就缩回,并且轮胎被释放,使得所述轮胎推动所述支撑器件抵靠所述轮辋凸缘。由此,所述支撑器件额外地固定在其接合中。
根据一个或多个上述实施例,同样在本发明的意义范围内的是一种附接件,其中,代替具有接触部分的支撑机构,设有致动装置用于所述支撑器件,利用该致动装置所述支撑器件可接合在所述轮辋的所述部分、优选所述轮辋凸缘之后。优选地,所述致动装置为杠杆机构的形式,该杠杆机构可以是例如手动操作的。
同样有利的是,所述支撑器件包括施加装置,经由该施加装置可将杠杆施加到所述支撑器件,从而使得所述支撑器件经由该杠杆可运动或枢转到所述轮辋的所述部分、优选地所述轮辋凸缘上。这样的杠杆可以形成刚才提到的致动装置。
同样在本发明的意义范围内的是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车辆轮辋和附接件,其中,车辆轮辋具有专门设置的接合位置,该接合位置构造成将所述附接件的支撑器件容纳在其接合位置中。
可选地,所述支撑器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传感器装置,该传感器装置检测所述支撑器件何时以期望的方式接合在所述轮辋凸缘或所述轮辋之后。所述传感器装置可以与信号装置耦接,该信号装置传递信号,车辆驾驶员经由该信号可识别出所述附接件在预定位置中紧固至车轮,也就是说,所述支撑器件以期望的方式接合在所述轮辋或所述轮辋凸缘之后。所述信号装置可以例如布置在乘客舱中。但是,所述信号装置也可以设置在所述附接件本身上。相应的信号可以例如通过视觉、听觉或触觉传递。
所述附接件还可以包括检测车轮何时旋转一整周以使布置在踏面表面中的所有接触部分都接触路面的装置。然后可以向车辆驾驶员指示所述支撑器件是否已经适当地接合在所述轮辋之后。
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与具有轮胎压力传感器的车辆结合。
典型顺序可以例如如下:通过轮胎压力传感器经由低压检测出损坏的轮胎。
一旦车辆已停止并且随后所述附接件或所述第一周缘区段或所述安装部分被附接,则记录下有问题的车轮的起始位置。
在运动时,为了定位所述第二周缘区段,车轮的半圈旋转优选地经由转速传感器来确定,并通过优选地视觉和/或声学的信号通信至车辆的驾驶员。然后,所述第一周缘区段的接触部分已经接触路面F,并且所述支撑器件接合在所述轮辋凸缘之后。
然后,可以通过将所述第二周缘区段置于其最终位置中并进一步使车辆运动来完成所述附接件的安装,以使所述第二周缘区段的接触部分也与路面接触。
经由传感器装置检测到所述支撑器件的正确接合,并且相应的信号被传递至车辆的驾驶员。
所述轮辋的在紧固时所述支撑器件接合在其后面的所述部分可以形成在所述轮辋的辐条中或辐条之间。
本发明的一部分还在于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根据本申请中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附接件和两个轮辋,其中,所述轮辋具有不同的尺寸,其中,在每个所述轮辋上均设置有构造成由所述附接件的支撑器件接合的部分,其中,在两个轮辋中,所述轮辋的所述部分相对于所述轮辋各自的旋转轴线具有相同的距离。因此,例如针对冬季和夏季轮胎,具有支撑器件的固定位置的附接件可以用于不同的轮辋。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可行的应用和优点将从以下参考附图解释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变得清楚,其中,这些特征无论是单独的还是采用不同的组合对于本发明都很重要,无需对此再次明确地提及。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沿轴向看的车轮;
图2是图1的车轮的轮辋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的第一实施例;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5示出了处于折叠状态中的图4的实施例;
图6以截面图示出了另一实施例的一部分;
图7以示意图示出了另外的实施例;
图8是支撑器件的致动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支撑器件和支撑机构的替代形式;
图10示出了支撑器件和支撑机构的另一替代形式;
图11示出了支撑器件和支撑机构的另一替代形式;
图12示出了支撑器件和支撑机构的另一替代形式;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15以截面图示出了图14的附接件的细节;
图16以截面图示出了图14的附接件在附接至车轮时的细节;
图17示出了支撑器件和支撑机构的另一替代形式;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19是将附接件紧固至车轮的流程图;
图20示出了用于通过夹紧来握持常规车轮螺栓的装置;
图21示出了用于通过夹紧来握持常规车轮螺栓的另一种装置;
图22示出了用于通过接合在车轮螺栓之后而夹持车轮螺栓的装置;
图23示出了用于通过接合在车轮螺栓之后而夹持车轮螺栓的另一种装置;
图24示出了具有支撑器件的支撑机构;
图25示出了具有可变定位的支撑器件的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26示出了借助于专用螺钉附接至车轮的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2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2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的另一实施例;以及
图29是除了轮辋凸缘之外、轮辋的构造成由支撑器件接合在其之后的部分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附图中,相应的组件和元件带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为了更清楚起见,并非所有附图标记都被复现于所有附图中。
图1以示意图示出了车轮1。车轮1包括轮辋2和附接至轮辋2的轮胎3。在没有轮胎3的情况下,轮辋2在图2中单独示出。周缘方向由带有附图标记U的箭头表示。轴向由带有附图标记A的箭头表示(图2)。径向由带有附图标记R的箭头表示。在径向内侧,轮辋2包括车轮1的螺栓圆盘4。在螺栓圆盘4的中心布置有围绕车轮1的沿轴向A延伸的旋转轴线5的所谓的中心开口6,该中心开口有时也称为轮毂孔或中心孔定心。在当前情况下,螺栓圆盘4包括五个螺纹孔7,其中两个螺纹孔设有附图标记。在该车轮1中,五个辐条8从螺栓孔节圆4的区域径向向外延伸。
轮辋2包括轮辋鞍边9和轮辋凸缘10,并且中心开口6具有凹入的周缘凹槽12。
如果车轮1的轮胎3具有孔,则轮胎中的空气逸出,并且车轮1的轮胎功能受到限制。为了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允许行驶操作,可以使用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14。
这种附接件的示例在图3中示出。附接件14构造有基体16和用于接触路面F的踏面表面18。
在图3中,示出了从在安装状态下远离车轮1的一侧看的附接件14。多个接触部分20设置在附接件14上,围绕附接件14或踏面表面18的周缘分布。接触部分20是支撑机构22的一部分,该支撑机构被构造成当将附接件14附接至车轮1并且车轮1正在旋转时,以所述接触部分20与路面F接触。
附接件14还包括带有相应的钩部分26的多个支撑器件24,所述钩部分在图3中不可见,所述多个支撑器件中每一个分别具有相关联的带有接触部分20的支撑机构22。
当附接有附接件14的车轮1行进时,接触部分20通过与路面F的接触被致动。在当前情况下,经由接触部分20与路面F的接触经由相应的支撑机构22,对相应的支撑器件24施加力。在当前情况下,相应的支撑器件24通过该力被致动,并由此朝向轮辋2、尤其是轮辋凸缘10运动,尤其是所述钩部分接合在表示轮辋的一部分11的轮辋凸缘10之后。然而,支撑器件24也可以接合在除了轮辋2的轮辋凸缘10之外的、轮辋2的的部分11之后。然而,支撑器件24的致动也可以在并未从接触部分20传递力至支撑器件的情况下进行。
在安装附接件14时,首先将附接件附接至车轮1上。这可以例如通过常规的张力带来实施。优选的是,附接件14包括附接装置54,这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讨论。在附接件14的该附接的情况中,所述附接件仍未以可靠地确保车辆操作的方式被紧固至车轮1。
如上所述,当附接件14已附接至车轮时,车轮1运动一周,并且各个接触部分20接触路面F。
在该第一次旋转期间,每个支撑器件24的相应的支撑机构22被致动。支撑机构22构造成,当附接件14附接至车轮1并且车轮1正在旋转时,以接触部分20接触路面F,由此其被致动、尤其是受到压力,并且通过与路面F的接触而,致动支撑器件24。在当前情况下,接触部分20与支撑器件24联接,使得接触部分20在支撑器件24上施加力以便于致动支撑器件24并使所述支撑器件朝向轮辋2、尤其是轮辋凸缘10运动。由于支撑器件24的这种运动使得它们各自的钩部分26接合在轮辋凸缘10之后。当车轮1已完成第一次旋转时,所有的接触部分20都已与路面F接触,并且所有的支撑器件24都已经由相应的接触部分20被致动。在致动后,支撑器件24接合在轮辋凸缘10之后。然后,附接件14牢靠地紧固至车轮1,并且可以继续车辆的行驶操作。
在图4和图5中图示出了附接件14的替代实施例。在图4和图5中示出的附接件14包括两部分的基体16。基体16包括第一周缘区段28和第二周缘区段30。第一周缘区段28具有大于180°的周缘长度。两个周缘区段经由铰接装置32连接在一起,并且在与铰接装置32相对的一侧,两个周缘区段经由燕尾形的接合部分连接。
在图4中,所述附接件4示出为处于所述附接件附接至车轮1的配置。
在图5中,所述附接件14示出为处于所述附接件易于贮藏并且可以通过简单地折叠而变成图4中所示的配置。附接件14可以以折叠的形式附接至车轮1,其中,具有周缘间隙的区域朝向路面F定向。然后,能够使车轮1运动,从而使得附接件的具有周缘间隙的区域被远离路面F定向。第二周缘区段30可以折叠至具有周缘间隙的区域中,并且能够使车轮运动,由此致动接触部分20进而又致动支撑器件24。
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6图示出了支撑器件24接合在轮辋凸缘10之后。图6的实施例包括具有飞轮装置36的压力传递装置34。飞轮装置36包括具有第一缸部分40和第二缸部分42的压力缸38。支撑器件24经由飞轮装置36与接触部分20通过机械的方式联接。在当前情况下,这意味着,通过接触部分20的运动,可以经由飞轮装置36将力传递至支撑器件24。当附接有附接件14的车轮1行进时,接触部分20由于与道路接触而径向向内运动。由此致动支撑器件24,或者在当前情况下,力被传递至支撑器件24。支撑器件24通过该力被压靠在轮辋2或轮辋凸缘10上。当被致动时,支撑器件24接合在轮辋凸缘10之后。当所有的支撑器件24接合在轮辋凸缘10之后时,附接件14被紧固至车轮。如果在上述力传递期间超过了支撑器件24压靠在轮辋凸缘10上的特定力或极限压力,则两个缸部分40和42滑入彼此。例如,如果接触部分20尚未到达其末端位置,但钩部分26已经完全接合在轮辋凸缘10之后并且靠在轮辋凸缘上,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接触部分20采用在周缘方向U上弯曲的弹簧片44的形式,该弹簧片径向向外推动踏面体46的一部分。因此,在未加载状态下,踏面体46的该部分不同于踏面体46的其余部分的环形形状,并且当车辆在路面F上方运动时被向内按压,其中,力经由压力传递装置34和飞轮装置36传递至支撑器件24。
在当前情况下,踏面体46包括布置在弹性材料50中的空腔48。因此,踏面体46是尤其回弹的和减震的。
具有飞轮装置36的压力传递装置34还包括保持机构47。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保持机构47构造为,使得当接触部分20已完全运动到踏面表面18中时,所述保持机构将两个缸部分40和42锁定在一起。可以想到其他形式的保持机构47。当接触部分20不再靠在路面F上时,保持机构47防止支撑器件24从在轮辋10的部分11或轮辋凸缘10之后的接合中脱开。优选地,保持机构47可以通过工具从其闩锁状态中释放。
图7a)示出了附接件14的另一实施例。图7a)中示出的附接件14包括附接装置54,附接装置被构造成使附接件14在车轮1上定向并且以这样的方式将附接件附接到车轮上,即所述附接件14随后可通过车辆的运动借助于可经由接触部分20致动的支撑器件24而紧固至车轮1。
附接装置54在当前情况下设置在以弦杆的形式延伸的支杆56上。附接装置54包括与螺栓孔节圆4的孔样式相对应的孔样式58。由此,附接件14可以通过例如去除车轮1的两个螺栓来附接。螺栓被去除并且使用两个较长的螺钉经由螺栓圆盘4将附接件14拧紧至车轮1。在此也可以想到,经由用于接合到中心开口6中、尤其是接合到中心开口6的凹槽12中的装置来进行附接。作为去除车轮1的螺栓的替代方案,所述附接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通过夹持和/或接合在其之后来握持常规的车轮螺栓的装置,这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讨论。
例如,首先可以附接第一周缘区段28。然后,车轮1可以旋转180°,使得第一周缘区段28与路面F接触。然后,第二周缘区段30可以向上折叠并且第二周缘区段的铰接装置32可以被锁定。然后,车轮1可以旋转一整周,并且所有的接触部分20接触路面F,由此所有的支撑器件24接合在轮辋凸缘10之后。然后,附接件14被紧固至准备好行驶的车轮1。
优选的是,接触部分20在疏开的状态下与附接件14的踏面表面18齐平地延伸。这种实施例在图7b)中示出。齐平意味着接触部分相对于踏面表面18并未形成突然的台阶。
在图7c)中再次示意性地示出了飞轮装置36的功能。在图7C的第一张图片中,接触部分20完全疏开。在与路面F接触时,接触部分20由于车辆重量的压力而首先缩回,直到支撑器件24与轮辋2接触,或者钩部分26接合在轮辋凸缘10之后。这种状态在图7c)中在第二张图片中示出。然后,飞轮装置36被致动。并且,接触部分20独立于支撑器件24的运动进一步径向向内运动,直至接触部分已完全运动到附接件的踏面表面18中为止。飞轮装置36还同时形成压力限制装置52,因为其将支撑器件24接触轮辋2或轮辋凸缘10的压力限制于一极限压力。
支撑器件24优选地具有大于一英寸的最大行程。因此,附接件14可以适应不同的轮辋尺寸,而车轮尺寸保持相同。这种适应性通过经由接触部分20来致动支撑器件24而自动发生。这通过示例且在图8中示意性地图示出。图8a)示意性地示出了将附接件附接到较小的轮辋2。图8a)的中间视图对应于在支撑器件24接合在轮辋凸缘10后面之前将附接件附接至车轮1。接触部分20突出超过踏面表面18。如果车轮1旋转,接触部分20径向向内运动,并且支撑器件24接合在轮辋凸缘10之后。这种状态在图8a的右侧视图中示出。这种配置对应于附接件14的紧固状态,其中附接件14安装在准备好行驶的车轮1上。
再次在图8b)的左侧视图中示出了接触部分20相对于在图8a)的右侧视图中所示的支撑器件24的配置。如果在车轮1的直径相同的情况下相应的附接件14被紧固至更大的轮辋2,则接触部分20被转换成图8b)的右侧视图中所示的配置。
支撑机构22的其他可能的形式在图9至图12中示出。图9示出了所述支撑器件24经由轴56连接至接触部分20的实施例,该轴形成力传递元件56。在轴56上设置有成角度的突出部58,弹性安装的闩锁机构60可接合到所述突出部中。闩锁机构60与突出部58一起形成保持机构47,当钩部分26抵靠轮辋凸缘10时,该保持机构使钩部分保持与轮辋凸缘接触。在图9中仅示意性地示出了保持机构47,例如,各个成角度的突出部58的间距可以比图9中示出的细小得多。
图10示出了另一支撑机构22。该实施例的保持机构47类似于图9的保持机构。图10的支撑机构22还包括飞轮装置36。飞轮装置36包括弹簧62,该弹簧布置在轴56中。借助于弹簧62,轴56在其从钩部分26到接触部分20的长度内可弹性压缩。因此,甚至当钩部分46已经抵靠轮辋凸缘10并且不再能够进一步径向向内运动时,接触部分20可以进一步径向向内或朝向轮辋凸缘10运动。飞轮装置36还同时形成压力限制装置52,因为其将支撑器件24接触轮辋2或轮辋凸缘10的压力限制于极限压力。一旦钩部分26抵靠轮辋凸缘10并且接触部分20进一步在径向向内的方向上施加压力,则弹簧62被压缩,使得支撑器件24抵靠轮辋凸缘10的压力被限制于压缩弹簧所必要的压力,也就是说,压力限制装置52的极限压力。
图11示出了支撑机构22包括偏压装置64的实施例变型,该偏压装置在朝向轮辋凸缘10的方向上偏压所述支撑器件24。支撑器件24的偏压在本情况下经由弹簧65,是基于弹簧的。然而,也可以想到借助压力介质存储器、例如气动偏压的实施例。因此,保持元件66设置为,其保持支撑器件24,直到接触部分20通过与路面F接触而径向向内运动,并且由此保持元件66也径向向内运动。如果保持元件66径向向内运动,则所述保持元件释放支撑器件24,因此由于支撑器件的偏压,支撑器件24也径向向内运动并与轮辋凸缘10接触。
图11的实施例具有压力限制装置52和飞轮装置36,所述压力限制装置和飞轮装置由在保持元件66和支撑器件24的轴56上的两个相互钩住的部分68形成。如果支撑器件24抵靠轮辋凸缘10,设置在保持元件66上的钩部分68可进一步径向向内运动,并从支撑器件24的轴56上的钩部分68抬起。然后,支撑器件24由于其弹性偏压而以精确限定的压力抵靠轮辋凸缘10。
图11中的支撑机构22的偏压装置64还与弹性安装的突出部70一起形成保持机构47,该保持机构被构造成当支撑器件24以其钩部分26接合在轮辋2的部分10、优选地轮辋凸缘10之后时将支撑器件保持在其位置中。
图12示出了类似于图10的实施例的实施例变型。然而,在图12的实施例中,图10的实施例的弹簧62由可塑性变形的元件72补充。因此,飞轮装置36的致动可以调整成比钩部分26与轮辋凸缘10接触的接触压力(由保持机构47的弹簧62指定)更大的压力。仅当通过接触部分20在朝向轮辋凸缘10的方向上施加在支撑器件24上的压力足够大以使可塑性变形的元件72发生塑性变形时,飞轮装置36才激活。另一方面,保持机构47利用弹簧62的力来起作用。
图13示出了附接件14的替代实施例。在图13的实施例中,基体16构造有踏面部分78和在周缘方向U上封闭的安装部分76。踏面部分78在周缘方向U上构造有间隙。踏面部分78包括可以容纳在间隙80中的插入部分82,该插入部分可以以踏面部分78形成踏面表面18的方式容纳在间隙80中。
图1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14的替代实施例,在其在安装状态中面向车轮1的一侧看。多个接触部分20设置在附接件14上,围绕附接件14或踏面表面18的周缘分布。所述接触部分20设置为,使得当按预期的方式附接至车轮1时,所述接触部分面向车轮,并且可以接触车轮1、尤其是轮辋2。
在图14中示出的附接件14和各个支撑机构22构造为,使得当附接件14被附接并且由此被致动时,接触部分20接触轮辋2。由于接触部分20的致动,与相应接触部分20相关联的支撑器件24经由相应的支撑机构22被致动并且接合在轮辋凸缘10之后。然而,支撑器件24也可以构造和布置为,使得支撑器件接合在轮辋2的除轮辋凸缘10外的部分之后。
在图14的实施例中,支撑器件24或支撑机构22构造为,使得支撑器件24在其被致动时以枢转的方式接合在轮辋凸缘10之后。支撑器件24在图15和图16中详细示出。
图14的附接件包括轮胎移位装置84,该轮胎移位装置构造成在附接所述附接件14时并且在致动所述支撑器件24时沿轴向A将轮胎3从轮辋凸缘10移开。轮胎移位装置84分别与一支撑器件24相关联,并且与支撑器件24分开地形成。然而,轮胎移位装置84也可以集成在支撑器件24中。
在本示例中,各个轮胎移位装置84均为两个突出部86的形式,所述两个突出部在周缘方向U上布置在其关联的相应的支撑器件24的两侧。突出部86从附接件14的面向轮辋2的一侧在轴向A上突出,并且在本情况下为杆的形式。
接触部分20经由相应的带齿的杆部分88与支撑器件24的齿连接系统90联接。这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讨论。
图14的附接件14的施加装置54类似于图7a)的实施例的施加装置54。施加装置54包括与螺栓圆盘4的孔样式相对应的孔样式58。由此,附接件14可以通过去除例如车轮1的两个螺栓来附接。去除所述螺栓被,并且使用两个较长的螺钉经由螺栓圆盘4将附接件14拧紧至车轮1。在此,也可以考虑经由用于接合到中心开口6中、尤其是接合到中心开口6的凹槽12中的装置进行附接。作为去除车轮1的螺栓的替代方案,所述附接装置还可以包括用于通过夹持和/或接合在其之后来握持常规车轮螺栓的装置,这将在下文中更详细地讨论。代替所示的附接装置54,附接件14也可以经由张力带紧固至车轮1。
如果附接件14经由附接装置54附接至车轮1上,则轮胎移位装置84的突出部86在围绕轮辋凸缘10的区域中接触轮胎3,如图16a)中所示。在附接所述附接件14时,附接件在轴向A上朝车轮1运动。由此轮胎移位装置84使轮胎3在轴向A上远离轮辋凸缘10移位。同时,接触部分20接触轮辋2并由此被致动。经由接触部分20的致动,支撑器件24被致动。接触部分20在轴向A上运动至附接件14中,并且在本情况下所述接触部分的运动经由带齿的杆部分88和齿连接系统90与支撑器件24的枢转运动相联接。支撑器件24以其接合在轮辋凸缘10之后的方式朝向轮辋2枢转。附接件14完全紧固至车轮1的状态在图16b)中示出。支撑器件24接合在轮辋凸缘10之后,并且附接件14被牢靠地紧固至车轮。接触部分20的致动和支撑器件24的致动的联接也可以以与经由带齿的杆部分88与齿连接系统90的联接不同的方式来实施。尤其,有利的是,支撑器件24的支撑机构22具有飞轮装置36。
同样,在接触部分20被构造和布置成经由与轮辋2的接触而被致动的情况下,可以想到的是,将支撑器件24分配给支撑机构22,该支撑机构22被构造成使得支撑器件24朝向轮辋2的部分11偏压、尤其是弹性偏压,并且由保持元件66保持,该保持元件66释放支撑器件24,使得所述支撑器件24由于偏压而朝向轮辋2、尤其是轮辋2的部分10运动,特别是当接触部分20被致动、尤其受到压力时,钩部分26接合在轮辋10的部分11之后。
在图17中示意性地图示了这样的实施例。如果在该实施例中接触部分20被致动,则所述接触部分释放弹簧65,并且接触部分径向向内运动并接合在轮辋凸缘10之后。该状态在图17b)中示出。在接合位置中,支撑器件24由保持机构47固定,该保持机构使钩部分26保持与轮辋凸缘10接触。保持机构47能构造成经由专门构造的工具单独释放,以便从车轮1上去除附接件14。
图18示出了处于其附接至车轮的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14的另一实施例。图18的附接件14可以经由铰接装置32在中间折叠。基体16的构造基本上对应于图14的附接件的构造。图18d)示出了沿着线d-d截取的车轮1的附接件14。在图18A中所示的状态下,接触部分20延伸出踏面表面18。如果车轮随后运动一整周,则所有的接触部分20都由路面F接触,并且它们运动至踏面表面18中,由此支撑器件24被致动并接合在轮辋2或轮辋凸缘10之后。
在图19中使用了图18的附接件14的示例示出了接触部分20一个接着另一个的这种运动和致动。图19a)示出了其中两个接触部分20已经接触路面F的状态。在图19b)中第三接触部分20以及在图19C中所有的接触部分20已经接触路面F并且已经被相应地致动。
图20示出了可以装配到车轮1的常规车轮螺栓94上的适配器92。适配器92表示用于通过夹紧来握持常规车轮螺栓94的装置93。车轮1的螺栓94具有带六角头的头部96。适配器92包括具有六个夹持臂100的夹持盖98,所述夹持臂根据头部96的六角头构造和布置。适配器92还包括夹持套筒102,当所述夹持套筒被推到夹持盖98上时,夹持套筒使夹持臂100朝向彼此偏压,使得夹持臂100夹住车轮螺栓94的头部96。适配器92还包括螺栓104,夹持套筒102利用该螺栓可以抵靠所述夹持盖98夹紧。在图20中在左侧示出了这种夹紧状态,而在右侧示出了其中适配器92的各个部件和车轮螺栓94每个都彼此分开示出的图示。螺栓104具有外螺纹106。经由螺栓104和外螺纹106,可以使用螺母将附接件14附接至车轮1。然而,也可以想到允许附接件14被附接的其他形式的螺栓104。例如,螺栓104可以带有内螺纹或具有带有钩部分的可弯曲臂,使得附接件14可以好像在臂上被推动,并且所述臂随后可以钩在附接件14之后。有利地是,螺栓104构造为,使得附接件14可以以这样的方式附接至车轮1,即该附接件借助于螺栓104以基于摩擦力的或形状配合的方式被保持。
夹持盖98具有内螺纹108,螺栓104的带有外螺纹112的延伸部110可以拧入该内螺纹中,从而使得夹持盖98被拉入夹持套筒102中,由此夹持臂100朝向彼此偏压。由此,车轮螺栓94的螺钉头部96可以以基于摩擦力的方式被夹住。
图21示出了适配器92的替代实施例。这与图20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夹持盖98包括带有外螺纹的延伸部114,并且螺栓104包括带有内螺纹的延伸部116。
螺栓104也可以包括钩部分116,该钩部分能够接合到专门适配的车轮螺栓94上的相应的凹口118中。在附接件的附接装置54的区域中也可以想到这种钩部分116,使得附接件14可以通过好像夹在专门适配的车轮螺栓94上而被附接。
因此,可以想到的是,如图22中所示,凹口118设置在螺钉头部96的外侧,或者还如图22中所示,凹口设置在内侧。
图24示出了支撑机构22和支撑器件24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构造成与图9的变型相类似,但是所述实施例还构造有轮胎移位装置84。在该变型中,接触部分20例如径向向外地设置在踏面表面18中,但是也可以想到与设置在附接件14的面向轮辋2的一侧上的接触部分20的联接。弹簧片120对包括钩臂122的保持机构47进行偏压。
优选地,支撑器件24中的至少一个具有传感器装置,该传感器装置检测支撑器件24何时以期望的方式接合在轮辋凸缘10或轮辋2之后。传感器装置可以与传递信号的信号装置联接,车辆驾驶员经由该信号可以识别附接件14在预定位置中被紧固至车轮1,也就是说,支撑器件24以期望的方式接合在轮辋2或轮辋凸缘10之后。信号装置例如可以设置在乘客舱中。但是,信号装置也可以设置在附接件14本身上。相应的信号可以例如通过视觉、听觉或触觉传递。
附接件还可以包括检测车轮1何时旋转一整周以使所有接触部分20都接触路面F的装置。然后可以向车辆驾驶员指示支撑器件已适当地接合在轮辋之后。
有利地,根据本发明的附接件14与具有轮胎压力传感器的车辆结合。
典型顺序例如可以如下:通过轮胎压力传感器经由低压检测出损坏的轮胎。
一旦车辆停止并且随后附接件14或第一周缘区段28被附接(例如,如图5中所示,处于折叠状态中),则记录下所讨论的车轮1的起始位置。
在运动时,为了定位第二周缘区段30,车轮的半周旋转优选地经由转速传感器来确定,并通过优选地视觉和/或听觉的信号通信给车辆的驾驶员。然后,第一周缘区段28的接触部分20接触路面F,并且支撑器件24接合在轮辋凸缘10之后。
然后,可以通过将第二周缘区段30置于其最终位置中并进一步使车辆运动来完成附接件的安装,以使第二周缘区段的接触部分20也与路面F接触。
经由传感器装置检测到支撑器件24的正确接合,并且相应的信号被传递至车辆的驾驶员。
还可以想到的是,支撑器件24可以在彼此偏移的、尤其在径向上彼此偏移的不同位置125中紧固至附接件14,使得附接件14可以适应于不同的轮辋尺寸。因此,附接件14优选地构造为,使得支撑器件24能够在其可以附接至附接件14的每个位置中与相应的接触部分20联接。这种附接件14在图25中示出。在图25中在左侧,通过附图标记125a至125d表征了在当前情况下可以附接所述支撑器件24的四个不同的相互径向偏移的位置。在图25的右侧视图中,支撑器件24分别附接在径向最外位置125a中。因此,附接件14优选地设计为,使得支撑器件24在被附接在位置125a至125d中时分别自动地与为其所相关联的接触部分20联接。
如图26中所示,还可以经由专用螺栓130将附接件14附接至车轮1,其中,专用螺栓130构造为,使得其替代了常规的车轮螺栓94并且足够长以使附接件14能够借助于相应的螺母132附接至车轮1。然后,支撑器件24可被构造成例如可单独致动的。
图27示出了附接件14的另一替代实施例,其中,接触部分20布置在附接件14的面向轮辋2的一侧上,并且经由带齿的车轮区段140与支撑器件20的齿连接系统90联接。
图28示出了附接件14的另一替代实施例,其中,代替具有接触部分20的支撑机构22,设有致动装置150用于相应的支撑器件24,利用致动装置可使所述支撑器件24接合在轮辋2的部分11、优选地轮辋凸缘10之后。致动装置150为在当前情况下具有杠杆臂154的杠杆机构152的形式,所述支撑器件24布置在杠杆臂上,支撑器件例如可经由手柄158手动操作,手柄158是致动装置150的部分。
同样有利地是,替代手柄158或除了手柄158之外,支撑器件24包括施加装置(未示出),经由该施加装置可以将该杠杆施加到支撑器件24上,使得支撑器件24可经由该杠杆运动或枢转到轮辋2的部分11、优选地轮辋凸缘10。这种杠杆可形成刚刚提到的致动装置150。
图29示意性地图示出了轮辋2的部分11,附接件的支撑器件可接合在其之后,其中,该部分11不同于轮辋凸缘10。部分11形成在轮辋2的辐条8中。

Claims (103)

1.一种用于车轮(1)的附接件(14),所述附接件允许在轮胎功能受限的情况下进行行驶操作,所述附接件包括基体(16)、用于接触路面(F)的踏面表面(18)和至少一个支撑器件(24),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器件构造成利用钩部分(26)接合在所述车轮(1)的轮辋(2)的一部分(10、11)之后,其中,所述附接件(14)包括具有接触部分(20)的支撑机构(22),所述接触部分被构造成当所述接触部分(20)被致动时,致动所述支撑器件(24)并使所述钩部分(26)接合在所述轮辋(2)的所述部分(10、11)之后,其中,所述支撑机构(22)被构造成在所述附接件(14)附接至所述车轮(1)并且所述车轮(1)正在旋转时,以所述接触部分(20)接触所述路面(F),并且由此致动所述接触部分(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器件构造成利用钩部分(26)接合在所述车轮(1)的轮辋凸缘之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接触部分(20)被构造成当所述接触部分(20)受到压力时,致动所述支撑器件(24)并使所述钩部分(26)接合在所述轮辋凸缘之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接触部分(20)被构造成当所述接触部分(20)受到压力时,致动所述支撑器件(24)并使所述钩部分(26)接合在所述轮辋(2)的所述部分(10、11)之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接触部分(20)被构造成当所述接触部分(20)被致动时,致动所述支撑器件(24)并使所述钩部分(26)接合在所述轮辋凸缘之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支撑机构(22)被构造成在所述附接件(14)附接至所述车轮(1)并且所述车轮(1)正在旋转时,以所述接触部分(20)接触所述路面(F),并且由此使所述接触部分(20)受到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接触部分(20)在空间上设置在所述附接件(14)的所述踏面表面(18)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在沿轴向看时所述接触部分(20)在空间上设置在所述附接件(14)的所述踏面表面(18)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接触部分(20)在疏开的状态中在周缘方向(U)上延伸,与所述附接件(14)的所述踏面表面(18)齐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支撑机构(22)包括飞轮装置(36),其中,所述飞轮装置(36)被构造为,当所述钩部分(26)接合在所述轮辋(2)的所述部分(10、11)之后时,允许所述接触部分(20)自由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飞轮装置(36)被构造为,当所述钩部分(26)接合在轮辋凸缘之后时,允许所述接触部分(20)自由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支撑机构(22)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支撑器件被朝向所述轮辋(2)的所述部分(10、11)偏压并且由保持元件(66)来保持,所述保持元件在所述接触部分(20)被致动时释放所述支撑器件(24),使得所述支撑器件(24)由于偏压而朝向所述轮辋(2)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支撑机构(22)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支撑器件被朝向所述轮辋(2)的所述部分(10、11)弹簧偏压并且由保持元件(66)来保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保持元件(66)在所述接触部分(20)受到压力时释放所述支撑器件(24)。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支撑器件(24)由于偏压而朝向所述轮辋(2)的所述部分(10、11)运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保持元件在所述接触部分(20)被致动时释放所述支撑器件(24),使得所述支撑器件(24)由于偏压而朝向所述轮辋(2)运动,所述钩部分(26)接合在所述轮辋(10)的所述部分(10、11)之后。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支撑器件(24)经由压力限制装置(52)与所述支撑机构(22)联接,所述压力限制装置将所述支撑器件(24)被推向所述轮辋(2)的压力和/或所述支撑器件(24)接触所述轮辋(2)的压力限制于极限压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支撑机构(22)包括保持机构(47),所述保持机构被构造成当所述支撑器件(24)以其钩部分(26)接合在所述轮辋(2)的所述部分(10,11)之后时将所述支撑器件(24)保持在其位置中。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保持机构(47)被构造成当所述支撑器件(24)以其钩部分(26)接合在所述轮辋凸缘之后时将所述支撑器件(24)保持在其位置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支撑器件(24)具有大于一英寸的最大可行行程。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件(14)包括第一周缘区段(28)和第二周缘区段(30),其中,所述第二周缘区段(30)以能拆卸的方式和/或以能枢转的方式和/或以能移位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一周缘区段(28)。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第一周缘区段具有大于180°的周缘长度。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第一周缘区段具有大于190°的周缘长度。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第二周缘区段(30)经由设置在所述第一周缘区段(28)的相对端部处的两个铰接装置(32)连接至所述第一周缘区段(28)。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基体(16)包括踏面部分(78)和在周缘方向(U)上封闭的安装部分(76),其中,所述踏面部分(78)在周缘方向(U)上构造成具有间隙(80)并且包括能够容纳在所述间隙(80)中的插入部分(82),所述插入部分能够以所述踏面部分(78)形成所述踏面表面(18)的方式容纳在所述间隙(80)中。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附接件(10),其中,所述插入部分(82)能够从所述踏面部分(78)拆卸并且/或者以能枢转的方式或以能移位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踏面部分(78)。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附接件(10),其中,所述踏面部分(78)除了所述插入部分(82)之外与所述安装部分(76)一体形成。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件(14)包括附接装置(54),所述附接装置构造成将所述附接件(14)附接至所述车轮(1)。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装置构造成以下述方式将所述附接件附接,即所述附接件(14)随后能够借助于能经由所述接触部分(20)致动的所述支撑器件(24)被紧固至所述车轮(1)。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装置构造成以下述方式将所述附接件附接,即所述附接件(14)随后能够借助于能经由所述接触部分(20)致动的所述支撑器件(24)通过车辆的运动被紧固至所述车轮(1)。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装置(54)构造成在所述车轮(1)的螺栓圆盘(4)的区域中附接所述附接件(14)。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装置(54)包括接合元件,所述接合元件构造成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合在中心开口(6)的一部分(12)之后,并且/或者所述附接装置包括构造成将所述附接件(14)附接至所述螺栓圆盘(4)的螺纹连接,并且/或者所述附接装置包括用于接合在所述轮辋(2)的辐条之后的装置。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装置(54)包括接合元件,所述接合元件构造成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合在中心开口(6)的凹槽之后。
34.根据权利要求28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装置(54)包括用于通过夹持和/或接合在其之后来握持车轮螺栓(94)的握持装置(93)。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装置(54)包括用于通过夹持和/或接合在其之后来握持常规的车轮螺栓的握持装置(93)。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握持装置(93)包括具有至少两个夹持臂(100)的夹持盖(98)并且包括夹持套筒(102),当所述夹持套筒被推到所述夹持盖(98)上时,所述夹持套筒使所述夹持臂(100)朝向彼此偏压,使得车轮螺栓(94)的头部(96)能够被所述夹持臂(100)握持,并且所述握持装置包括螺栓(104),利用所述螺栓所述夹持套筒(102)能够抵靠所述夹持盖(98)夹紧。
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件(14)包括多个支撑器件(24)。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件(14)包括在周缘方向(U)上分布的多个支撑器件(24)。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件(14)包括多个接触部分(20),每个接触部分被构造成致动一个支撑器件(24),或者一个接触部分(20)被构造成致动多个支撑器件(24)。
4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当在轴向(A)上看时,所述支撑器件(24)的钩部分(26)被构造成径向向内倾斜,其中,所述支撑器件(24)被构造成,当所述支撑器件(24)经由所述接触部分(20)致动且所述支撑器件(24)朝向所述轮辋(2)运动时所述钩部分(26)径向向内运动,并且其中,通过所述钩部分(26)的运动,所述附接件(14)沿轴向(A)被推向所述轮辋(2)。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当在轴向(A)上看时,所述支撑器件(24)的钩部分(26)被构造成以直线或弯曲的方式径向向内倾斜。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支撑器件(24)被构造成,当所述支撑器件(24)经由所述接触部分(20)致动且所述支撑器件(24)朝向所述轮辋凸缘运动时所述钩部分(26)径向向内运动。
4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支撑器件(24)被构造成,当所述支撑器件(24)经由所述接触部分(20)致动且所述支撑器件(24)朝向所述轮辋凸缘运动时所述钩部分(26)径向向内移位。
44.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支撑器件(24)被构造成,当所述支撑器件(24)经由所述接触部分(20)致动且所述支撑器件(24)朝向所述轮辋(2)运动时所述钩部分(26)径向向内移位。
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件(14)包括轮胎移位装置(84),所述轮胎移位装置被构造成在附接所述附接件(14)时和/或在致动所述支撑器件(24)时,在轴向(A)上使所述轮胎(3)远离所述轮辋凸缘移位。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轮胎移位装置(84)与一个支撑器件(24)相关联,或者一个轮胎移位装置(84)与多个支撑器件(24)中的每一个相关联。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轮胎移位装置(84)与所述支撑器件(24)分开地形成。
48.根据权利要求45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轮胎移位装置(84)包括突出部(86),所述突出部在轴向(A)上从所述附接件(14)的面向所述轮辋(2)的一侧突起。
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轮胎移位装置(84)包括两个突出部(86)。
50.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突出部在轴向(A)上从所述附接件(14)的面向所述轮辋(2)的一侧突起,并且是杆状或弯曲的。
51.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突出部(86)构造为,在所述支撑器件(24)接合在所述轮辋(2)的所述部分(10)之后时或以后,所述突出部远离所述轮胎(3)运动。
52.根据权利要求5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突出部(86)构造为,在所述支撑器件(24)接合在所述轮辋凸缘之后时或以后,所述突出部远离所述轮胎(3)运动。
53.一种用于车轮(1)的附接件(14),所述附接件允许在轮胎功能受限的情况下进行行驶操作,所述附接件包括基体(16)、用于接触路面(F)的踏面表面(18)和至少一个支撑器件(24),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器件构造成利用钩部分(26)接合在所述车轮(1)的轮辋(2)的一部分(10、11)之后,其中,所述附接件(14)包括具有接触部分(20)的支撑机构(22),所述接触部分被构造成当所述接触部分(20)被致动时,致动所述支撑器件(24)并使所述钩部分(26)接合在所述轮辋(2)的所述部分(10、11)之后,其中,所述支撑机构(22)被构造成在所述附接件附接至所述车轮(1)时,以所述接触部分(20)接触所述轮辋(2)并且由此致动所述接触部分(20)。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支撑器件(24)构造成利用钩部分(26)接合在所述车轮(1)的轮辋凸缘之后。
55.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接触部分被构造成当所述接触部分(20)受到压力时,致动所述支撑器件(24)并使所述钩部分(26)接合在所述轮辋(2)的所述部分(10、11)之后。
56.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接触部分被构造成当所述接触部分(20)受到压力时,致动所述支撑器件(24)并使所述钩部分(26)接合在所述轮辋凸缘之后。
57.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接触部分被构造成当所述接触部分(20)被致动时,致动所述支撑器件(24)并使所述钩部分(26)接合在所述轮辋凸缘之后。
58.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支撑机构(22)被构造成在所述附接件附接至所述车轮(1)时,以所述接触部分(20)接触所述轮辋(2)并且由此使所述接触部分受到压力。
59.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接触部分(20)设置在所述附接件(14)面向所述轮辋(2)的一侧。
60.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支撑机构(22)包括飞轮装置(36),其中,所述飞轮装置(36)被构造为,当所述钩部分(26)接合在所述轮辋(2)的所述部分(10、11)之后时,允许所述接触部分(20)自由运动。
61.根据权利要求60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飞轮装置(36)被构造为,当所述钩部分(26)接合在所述轮辋凸缘之后时,允许所述接触部分(20)自由运动。
62.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支撑机构(22)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支撑器件被朝向所述轮辋(2)的所述部分(10、11)偏压并且由保持元件(66)来保持,所述保持元件在所述接触部分(20)被致动时释放所述支撑器件(24),使得所述支撑器件(24)由于偏压而朝向所述轮辋(2)运动。
63.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支撑机构(22)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支撑器件被朝向所述轮辋(2)的所述部分(10、11)弹簧偏压并且由保持元件(66)来保持。
64.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保持元件在所述接触部分(20)受到压力时释放所述支撑器件(24)。
65.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支撑器件(24)由于偏压而朝向所述轮辋(2)的所述部分(10、11)运动。
66.根据权利要求62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钩部分(26)接合在所述轮辋(2)的所述部分(10、11)之后。
67.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支撑器件(24)经由压力限制装置(52)与所述支撑机构(22)联接,所述压力限制装置将所述支撑器件(24)被推向所述轮辋(2)的压力和/或所述支撑器件(24)接触所述轮辋(2)的压力限制于极限压力。
68.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支撑机构(22)包括保持机构(47),所述保持机构被构造成当所述支撑器件(24)以其钩部分(26)接合在所述轮辋(2)的所述部分(10,11)之后时将所述支撑器件(24)保持在其位置中。
69.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保持机构被构造成当所述支撑器件(24)以其钩部分(26)接合在所述轮辋凸缘之后时将所述支撑器件(24)保持在其位置中。
70.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支撑器件(24)具有大于一英寸的最大可行行程。
71.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件(14)包括第一周缘区段(28)和第二周缘区段(30),其中,所述第二周缘区段(30)以能拆卸的方式和/或以能枢转的方式和/或以能移位的方式连接至所述第一周缘区段(28)。
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第一周缘区段(28)具有大于180°的周缘长度。
7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第一周缘区段(28)具有大于190°的周缘长度。
74.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第二周缘区段(30)经由铰接装置(32)连接至所述第一周缘区段(28)。
75.根据权利要求74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铰接装置(32)设置在所述第一周缘区段(28)的相对端部处。
76.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基体(16)包括踏面部分(78)和在周缘方向(U)上封闭的安装部分(76),其中,所述踏面部分(78)在周缘方向(U)上构造成具有间隙(80)并且包括能够容纳在所述间隙(80)中的插入部分(82),所述插入部分能够以所述踏面部分(78)形成所述踏面表面(18)的方式容纳在所述间隙(80)中。
77.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的附接件(10),其中,所述插入部分(82)能够从所述踏面部分(78)拆卸并且/或者以能枢转的方式或以能移位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踏面部分(78)。
78.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附接件(10),其中,所述踏面部分(78)除了所述插入部分(82)之外与所述安装部分(76)一体形成。
79.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件(14)包括附接装置(54),所述附接装置构造成将所述附接件(14)附接至所述车轮(1)。
80.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装置(54)构造成以下述方式将所述附接件附接,即所述附接件(14)随后能够被紧固至所述车轮(1)。
81.根据权利要求80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装置(54)构造成以下述方式将所述附接件附接,即所述附接件(14)随后能够借助于能经由所述接触部分(20)致动的所述支撑器件(24)通过车辆的运动被紧固至所述车轮(1)。
82.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装置(54)构造成在所述车轮(1)的螺栓圆盘(4)的区域中附接所述附接件(14)。
83.根据权利要求82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装置(54)包括接合元件,所述接合元件构造成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合在中心开口(6)的一部分(12)之后,并且/或者所述附接装置包括构造成将所述附接件(14)附接至所述螺栓圆盘(4)的螺纹连接,并且/或者所述附接装置包括用于接合在所述轮辋(2)的辐条之后的装置。
84.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装置(54)包括接合元件,所述接合元件构造成以形状配合的方式接合在中心开口(6)的凹槽之后。
85.根据权利要求79至84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装置(54)包括用于通过夹持和/或接合在其之后来握持车轮螺栓(94)的握持装置(93)。
86.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装置(54)包括用于通过夹持和/或接合在其之后来握持常规的车轮螺栓的握持装置(93)。
87.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握持装置(93)包括具有至少两个夹持臂(100)的夹持盖(98)并且包括夹持套筒(102),当所述夹持套筒被推到所述夹持盖(98)上时,所述夹持套筒使所述夹持臂(100)朝向彼此偏压,使得车轮螺栓(94)的头部(96)能够被所述夹持臂(100)握持,并且所述握持装置包括螺栓(104),利用所述螺栓所述夹持套筒(102)能够抵靠所述夹持盖(98)夹紧。
88.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件(14)包括多个支撑器件(24)。
89.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件(14)包括在周缘方向(U)上分布的多个支撑器件(24)。
90.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件(14)包括多个接触部分(20),每个接触部分被构造成致动一个支撑器件(24),或者一个接触部分(20)被构造成致动多个支撑器件(24)。
91.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当在轴向(A)上看时,所述支撑器件(24)的钩部分(26)被构造成径向向内倾斜,其中,所述支撑器件(24)被构造成,当所述支撑器件(24)经由所述接触部分(20)致动且所述支撑器件(24)朝向所述轮辋(2)运动时所述钩部分(26)径向向内运动,并且其中,通过所述钩部分(26)的运动,所述附接件(14)沿轴向(A)被推向所述轮辋(2)。
92.根据权利要求9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当在轴向(A)上看时,所述支撑器件(24)的钩部分(26)被构造成以直线或弯曲的方式径向向内倾斜。
93.根据权利要求9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支撑器件(24)被构造成,当所述支撑器件(24)经由所述接触部分(20)致动且所述支撑器件(24)朝向所述轮辋凸缘运动时所述钩部分(26)径向向内运动。
94.根据权利要求9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支撑器件(24)被构造成,当所述支撑器件(24)经由所述接触部分(20)致动且所述支撑器件(24)朝向所述轮辋凸缘运动时所述钩部分(26)径向向内移位。
95.根据权利要求91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支撑器件(24)被构造成,当所述支撑器件(24)经由所述接触部分(20)致动且所述支撑器件(24)朝向所述轮辋(2)运动时所述钩部分(26)径向向内移位。
96.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附接件(14)包括轮胎移位装置(84),所述轮胎移位装置被构造成在附接所述附接件(14)时和/或在致动所述支撑器件(24)时,在轴向(A)上使所述轮胎(3)远离所述轮辋凸缘移位。
97.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轮胎移位装置(84)与一个支撑器件(24)相关联,或者一个轮胎移位装置(84)与多个支撑器件(24)中的每一个相关联。
98.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轮胎移位装置(84)与所述支撑器件(24)分开地形成。
99.根据权利要求96至98中任一项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轮胎移位装置(84)包括突出部(86),所述突出部在轴向(A)上从所述附接件(14)的面向所述轮辋(2)的一侧突起。
100.根据权利要求99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轮胎移位装置(84)包括两个突出部(86)。
101.根据权利要求99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突出部在轴向(A)上从所述附接件(14)的面向所述轮辋(2)的一侧突起,并且是杆状或弯曲的。
102.根据权利要求99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突出部(86)构造为,在所述支撑器件(24)接合在所述轮辋(2)的所述部分(10)之后时或以后,所述突出部远离所述轮胎(3)运动。
103.根据权利要求102所述的附接件(14),其中,所述突出部(86)构造为,在所述支撑器件(24)接合在所述轮辋凸缘之后时或以后,所述突出部远离所述轮胎(3)运动。
CN201880057153.6A 2017-07-06 2018-07-05 用于车轮的附接件 Active CN1110940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115184.2A DE102017115184A1 (de) 2017-07-06 2017-07-06 Notlaufrad mit Selbstverspannung
DE102017115184.2 2017-07-06
PCT/EP2018/068293 WO2019008113A1 (de) 2017-07-06 2018-07-05 Notlaufrad mit selbstverspann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4011A CN111094011A (zh) 2020-05-01
CN111094011B true CN111094011B (zh) 2021-02-09

Family

ID=62846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7153.6A Active CN111094011B (zh) 2017-07-06 2018-07-05 用于车轮的附接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712923B2 (zh)
EP (1) EP3648987B1 (zh)
CN (1) CN111094011B (zh)
DE (1) DE102017115184A1 (zh)
ES (1) ES2894025T3 (zh)
WO (1) WO201900811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01664A1 (de) * 2017-01-27 2018-08-02 Gv Engineering Gmbh Aufsatz für ein Fahrzeugrad
DE102017103101A1 (de) * 2017-02-15 2018-08-16 Gv Engineering Gmbh Notlaufaufsatz für ein Fahrzeugrad
DE102017105302A1 (de) * 2017-03-13 2018-09-13 Gv Engineering Gmbh Aufsatz für ein Fahrzeugrad
DE102017115182A1 (de) * 2017-07-06 2019-01-10 Gv Engineering Gmbh Notlaufrad mit Montageelement
DE102018111492A1 (de) * 2018-01-22 2019-07-25 Gv Engineering Gmbh Notlaufra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57897A (en) * 1958-04-26 1961-01-04 Porsche Ferdinand A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uxiliary supports for motor vehicles
EP0606946A1 (en) * 1993-01-12 1994-07-20 Rav-Car Industries Ltd. Automobile tyres accessory
EP2662222A1 (en) * 2011-01-06 2013-11-13 Lixin Zhou Auxiliary wheel, unassisted lifting jack and apparatus for unlocking and locking self-locking device of auxiliary wheel
CN205439806U (zh) * 2015-08-13 2016-08-10 上海林客蒎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形车轮
CN106627838A (zh) * 2015-10-29 2017-05-10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导向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5372A (en) 1909-05-17 1913-03-11 Alexander Turnbull Tire-armor.
US3567287A (en) * 1968-10-09 1971-03-02 Fayette A Nutter Wheel and tire assemblies
US3608970A (en) * 1968-11-18 1971-09-28 William P Strumbos Emergency wheels
US3815958A (en) * 1973-01-18 1974-06-11 Dietrich Mfg Inc Assembly for attaching auxiliary wheels to a tractor
US6068346A (en) * 1996-05-28 2000-05-30 Pender; David R. Add-on spare tire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US6217125B1 (en) * 1999-02-16 2001-04-17 Louis Raymond Tubetto Safety wheel assembly
US9744804B2 (en) * 2010-09-27 2017-08-29 Kendall W Pope Multi-diameter tire and wheel assembly for improved vehicle mileage with passive transfer between tire diameters
DE102017101664A1 (de) * 2017-01-27 2018-08-02 Gv Engineering Gmbh Aufsatz für ein Fahrzeugrad
DE102017103101A1 (de) * 2017-02-15 2018-08-16 Gv Engineering Gmbh Notlaufaufsatz für ein Fahrzeugrad
DE102017105302A1 (de) * 2017-03-13 2018-09-13 Gv Engineering Gmbh Aufsatz für ein Fahrzeugrad
DE102017115182A1 (de) * 2017-07-06 2019-01-10 Gv Engineering Gmbh Notlaufrad mit Montageelement
DE102017123513A1 (de) * 2017-10-10 2019-04-11 Gv Engineering Gmbh Notlaufrad
DE102018111492A1 (de) * 2018-01-22 2019-07-25 Gv Engineering Gmbh Notlaufrad
DE102018010081A1 (de) * 2018-12-20 2020-06-25 Juliane Tsiberidou Notra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57897A (en) * 1958-04-26 1961-01-04 Porsche Ferdinand A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auxiliary supports for motor vehicles
EP0606946A1 (en) * 1993-01-12 1994-07-20 Rav-Car Industries Ltd. Automobile tyres accessory
EP2662222A1 (en) * 2011-01-06 2013-11-13 Lixin Zhou Auxiliary wheel, unassisted lifting jack and apparatus for unlocking and locking self-locking device of auxiliary wheel
CN205439806U (zh) * 2015-08-13 2016-08-10 上海林客蒎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形车轮
CN106627838A (zh) * 2015-10-29 2017-05-10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导向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4011A (zh) 2020-05-01
ES2894025T3 (es) 2022-02-11
DE102017115184A1 (de) 2019-01-10
WO2019008113A1 (de) 2019-01-10
US20200223252A1 (en) 2020-07-16
EP3648987B1 (de) 2021-09-08
US11712923B2 (en) 2023-08-01
EP3648987A1 (de) 2020-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94011B (zh) 用于车轮的附接件
JP7351965B2 (ja) 車両ホイールの緊急操作用アタッチメント
US11794514B2 (en) Emergency wheel with mounting element
JP7105806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のアタッチメント
CN110621511B (zh) 用于车轮的附接件
RU2770715C2 (ru) Колесо аварийного хода
AU2018348662B2 (en) Emergency wheel
US4007968A (en) Vehicle wheel accessory mounting fixture and removable accessories therefor
JP4719467B2 (ja) 自動車のホイールのためのクイックフィット式アンチスキッドシステム及びそれをホイールに取り付けるための関連する装置
CA1048576A (en) Vehicle wheel accessory mounting fixture and removable accessories therefor
CA2508497C (en) Wheel attachment system
WO2008033277A2 (en) Mobile tire chang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