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69026A - 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布线体的组装辅助部件及布线体组装物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布线体的组装辅助部件及布线体组装物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69026A
CN111869026A CN201880091392.3A CN201880091392A CN111869026A CN 111869026 A CN111869026 A CN 111869026A CN 201880091392 A CN201880091392 A CN 201880091392A CN 111869026 A CN111869026 A CN 1118690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wiring body
wiring
assembly auxiliary
auxiliary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139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69026B (zh
Inventor
西村哲也
水野芳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8690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90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690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690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06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stalling, maintaining, repairing or dismantling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for laying cables, e.g. laying apparatus on vehicl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2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using mounting clam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4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mounting or secu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 H01R43/26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line connectors or current collectors or for joining electric conductors for engaging or disengaging the two parts of a coupling devic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02Details
    • H02G3/06Joints for connecting lengths of protective tubing or channels, to each other or to casings, e.g. to distribution boxes; Ensuring electrical continuity in the joint
    • H02G3/0608Joints for connecting non cylindrical conduits, e.g. channe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3/00Installation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protective tubing therefor in or on buildings, equivalent structures or vehicles
    • H02G3/30Installations of cables or lines on walls, floors or ceilings
    • H02G3/305Mounting by adhes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9Cables with built-in connecting points or with predetermined areas for making devi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得能够将布线体沿着预定的路径容易地配设。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包括布线体和组装辅助部件。布线体包括布线部件(例如,电线)。布线体例如是线束。组装辅助部件将布线体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固定的路径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保持。

Description

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布线体的组装辅助部件及布线体 组装物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线束等布线体向车辆容易地组装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将线束的多个连接器连结而构成连接器列且将连接器列和各连接器间的电线组的松弛部分向引导壳体收纳而成的盒式线束。根据该盒式线束,能够利用机器人保持引导壳体,将收纳的多个连接器从开头起一个一个地送出,向对方组装。
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捆包体具备线束和卷绕该线束的绕线管。在绕线管以在周向上隔开适当的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连接器保持架,线束的电线组从一端侧向绕线管卷绕,并且线束的多个连接器一个一个地保持于连接器保持架。根据该捆包体,能够将该捆包体向机器人安装,将连接器依次向对方连接器组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447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449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线束自身由作为柔软物的电线等构成。另外,线束相对于车辆等沿着固定的路径配设并组装。
然而,在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线束自身未被限制路径,因此难以将线束沿着预定的路径配设。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得能够将布线体沿着预定的路径而容易地配设。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方案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具备:布线体,包括布线部件;及组装辅助部件,将所述布线体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固定的路径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保持。
第二方案根据第一方案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包括电线作为所述布线部件。
第三方案根据第一或第二方案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包括能够弯曲的带状的线缆作为所述布线部件。
第四方案根据第一~第三方案中任一个方案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所述布线体包括安装于所述布线部件且能够固定于组装对象部位的固定部件,所述组装辅助部件包括将所述固定部件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保持的固定部件保持部。
第五方案根据第四方案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所述固定部件保持部将所述固定部件以能够固定于组装对象部位的姿势进行保持。
第六方案根据第四或第五方案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在所述固定部件保持部形成有能够供作业用部件进行插拔的作业用孔,所述固定部件保持部以如下的位置及姿势保持所述固定部件:通过将所述作业用部件向所述作业用孔插入而按压所述固定部件,能够将所述固定部件从所述固定部件保持部拆卸并固定于组装对象部位。
第七方案根据第一~第六方案中任一个方案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所述组装辅助部件包括:细长板状的主板部;一对侧部,设置于所述主板部的两侧;及至少一个保持突部,从所述一对侧部的至少一方的前端部向内突出,将所述布线部件保持于由所述主板部和所述一对侧部包围的空间内。
第八方案根据第一~第七方案中任一个方案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包括多个所述组装辅助部件。
第九方案根据第八方案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所述多个组装辅助部件中的至少两个组装辅助部件能够相互分离及合体。
第十方案根据第八或第九方案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所述多个组装辅助部件中的至少两个组装辅助部件相互以能够弯曲的方式连结。
第十一方案的布线体的组装辅助部件将包括布线部件的布线体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固定的路径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保持。
第十二方案的布线体组装物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将包括布线部件的布线体的至少一部分以沿着固定的路径的状态保持于组装辅助部件;将所述布线体与所述组装辅助部件一起配设于组装对象部位;及将所述布线体从所述组装辅助部件拆卸并将所述布线体向所述组装对象部位组装。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方案,能够在利用组装辅助部件将布线体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固定的路径保持的状态下,将该布线体向组装对象部位配设,之后,将布线部件从组装辅助部件拆卸。由此,能够将布线体沿着预定的路径而容易地配设。
根据第二方案,能够将包括电线的布线体、例如捆扎多个电线而成的线束沿着预定的路径而容易地配设。
根据第三方案,能够将能够弯曲的带状的线缆、例如柔性扁平线缆等沿着预定的路径而容易地配设。
根据第四方案,由于组装辅助部件包括将固定部件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保持的固定部件保持部,所以能够在将布线体沿着预定的路径容易地配设的状态下,将固定部件容易地固定于组装对象部位。
根据第五方案,由于固定部件保持部将固定部件以能够固定于组装对象部位的姿势进行保持,所以能够在将布线构件沿着路径容易地配设的状态下,将固定部件容易地固定于组装对象部位。
根据第六方案,由于通过将作业用部件向作业用孔插入而按压固定部件,能够将固定部件固定于组装对象部位,所以能够在将布线部件沿着路径容易地配设的状态下,将固定部件容易地固定于组装对象部位。
根据第七方案,由于布线构件保持于由细长板状的主板部和一对侧部包围的空间内,所以布线构件难以从组装辅助部件脱落,容易保持沿着固定的路径的状态。
根据第八方案,能够利用多个组装辅助部件将布线体沿着多样的路径保持。
根据第九方案,由于多个组装辅助部件中的至少两个组装辅助部件能够相互分离及合体,所以能够沿着更长条的路径来保持布线体。
根据第十方案,多个组装辅助部件中的至少两个组装辅助部件相互以能够弯曲的方式连结,在保管、搬运时等容易将其弯曲而设为紧凑的形态。
根据第十一方案,能够在将布线体的至少一部分利用组装辅助部件沿着固定的路径保持的状态下,将该布线体配设于组装对象部位,之后,将布线部件从组装辅助部件拆卸。由此,能够将布线体沿着预定的路径而容易地配设。
根据第十二方案,由于将包括布线部件的布线体的至少一部分以沿着固定的路径的状态保持于组装辅助部件,将该布线体与组装辅助部件一起配设于组装对象部位,将布线体从组装辅助部件拆卸并将布线体向组装对象物组装,所以能够将布线体沿着预定的路径而容易地配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布线体组装物的一例的概略图。
图2是示出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的概略俯视图。
图3是图2的III-III线概略剖视图。
图4是图3的IV-IV线概略剖视图。
图5是示出第一变形例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的概略剖视图。
图6是示出第二变形例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的概略剖视图。
图7是示出第三变形例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的概略剖视图。
图8是示出布线体组装物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布线体组装物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10是示出布线体组装物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布线体组装物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布线体组装物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第四变形例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的概略剖视图。
图14是示出第五变形例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的概略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同上的变形例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的概略剖视图。
图16是示出同上的变形例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的概略剖视图。
图17是示出第六变形例的组装辅助部件的概略俯视图。
图18是示出同上的变形例的组装辅助部件的概略俯视图。
图19是示出第七变形例的组装辅助部件的局部概略俯视图。
图20是示出同上的变形例的组装辅助部件的局部概略俯视图。
图21是示出第八变形例的组装辅助部件的局部概略俯视图。
图22是示出第九变形例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的局部概略俯视图。
图23是图22的XXIII-XXIII线概略剖视图。
图24是示出布线体组装物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方式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布线体的组装辅助部件及布线体组装物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对布线体组装物20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布线体组装物20的一例的概略图。在此,说明布线体是线束30且组装物是车辆的车门22的例子。组装物无需是车辆的车门22,也可以是车辆的其他部位,例如地板、顶棚、仪表盘内、发动机室等。
车门22是将车辆的室内和室外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分隔的部分。在图1中,图示了车门22中的由金属板等构成的外板23及内板24。外板23是面向车辆的外侧的部分。内板24设置于外板23的内侧。在内板24的内侧安装树脂板等,但在图1中省略。
在内板24及其附近安装各种电气设备。作为电气设备,可认为是车窗的开闭用电动机、车门锁定用电动机、扬声器、各种开关。在内板24上连接与这些电气设备连接的线束30。线束30从车门22导向车辆主体侧,也连接于蓄电池、控制设备等。
线束30是包括布线部件的布线体的一例。
在此,线束30包括电线33作为布线部件(在图3中图示电线33的一部分)。更具体而言,线束30包括多个电线33。电线33是在由铜、铜合金、铝或铝合金等形成的芯线的周围形成有由树脂等形成的覆层的线状布线部件。通过多个电线33根据车门22中的布线路径及成为各电气设备的连接目的地的位置而被分支并捆扎,从而构成了线束30。在此,线束30包括干线部31和至少一个(在此是三个)支线部32。干线部31在中途弯曲。支线部32从干线部31的中途分支并向上方或下方延伸出。
在干线部31的两端部、支线部32的前端部设置有连接器36。在连接器36上连接有电线33的端部。
在线束30安装有固定部件。固定部件是能够将线束30固定于组装对象部位即车门22的内板24的部件。在此,以固定部件是带夹40的例子进行说明。带夹40具备夹主体部42和带部44(参照图3、图4及图10)。夹主体部42形成为能够向形成于组装对象物(在此是车门)的孔25h插入固定。例如,夹主体部42能够采用在柱状部42a的前端部形成有能够向孔25h插入且在插入状态下向孔25h的周缘部以防脱状态钩挂的卡定片42b的结构。带部44构成为能够向线束30卷绕固定。例如,带部44能够采用以使带状部分从夹主体部42的头部延伸出的方式形成并且在该头部形成有能够将带状部分向一方向插入固定成防脱状态的锁定部的结构。通过将带部44向线束30的长度方向的位置部分卷绕并固定,带夹40固定于线束30的长度方向中途部分。在该状态下,夹主体部42从线束30的中途部分的周向的一部分向外方向突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在干线部31设置有2处带夹40,在各支线部32分别设置有1处带夹40。带夹40的固定位置不限于该例子,能够设置于任意的位置。
安装于布线构件且能够固定于组装对象部位的固定部件的例子不限于上述例子。例如,固定部件也可以是以沿着线束的状态相对于该线束由粘着带等卷绕固定的袖夹。另外,例如,固定部件也可以是通过束带或粘着带等的卷绕而固定于线束且向立起设置于车辆的板状或棒状的构件(被称作托架、双头螺栓等的构件)外嵌固定的构件或通过与设置于车辆的被固定构件凹凸嵌合而固定的构件(被称作盒构造的构件等)。另外,例如,固定构件也可以是粘着于布线构件的双面胶带、丁基粘着带。另外,例如也可以是,固定构件是安装于布线构件的端部的连接器,通过该连接器与设置于车辆的对方侧连接器连接而固定。关于固定部件是连接器的情况、是双面胶带的情况,后面也会在变形例中说明。
通过作为上述固定部件的带夹40向车门22的孔25h插入固定,线束30相对于车门22以沿着预定的路径配设的状态固定。
在如上述那样将线束30向车门22组装时,需要将线束30沿着预定的路径而配设的作业。然而,由于线束30是柔软物,所以将该线束30沿着预定的路径配设的作业是困难的。另外,由于带夹40相对于线束30的外周突出的朝向不固定地确定,所以将该带夹40向孔25h插入的作业也是困难的。
于是,使用组装辅助部件来进行将线束30向车门22组装的作业。
图2是示出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50的概略俯视图,图3是图2的III-III线概略剖视图,图4是图3的IV-IV线概略剖视图。
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50具备作为布线体的一例的线束30和组装辅助部件60。
组装辅助部件60是由树脂或金属等形成的构件,将线束30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固定的路径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保持。
更具体而言,组装辅助部件60包括干线用组装辅助部62和支线用组装辅助部70。
干线用组装辅助部62将线束30的干线部31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固定的路径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保持。这里的固定的路径是沿着配设于车门22的干线部31的路径的固定的路径。在此,组装辅助部件60将线束30的干线部31沿着在中途弯曲的固定的路径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支承。
更具体而言,干线用组装辅助部62包括主板部63、一对侧部64及一对保持突部65。
主板部63形成为细长板状。在此,主板部63根据车门22中的干线部31的路径而在其中途在宽度方向上弯曲。
一对侧部64设置于主板部63的两侧,向该主板部63的一方主面侧突出。主板部63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与干线部31的直径相同或比其大,一对侧部64的突出尺寸被设定为与干线部31的直径相同或比其大。并且,能够在由主板部63和一对侧部64包围的空间内将干线部31沿着固定的路径收容。
一对保持突部65从一对侧部64的前端部向内突出,在由主板部63和一对侧部64包围的空间内保持干线部31。在此,一对保持突部65的前端部间的尺寸被设定为比干线部31的直径小。由此,收容于由主板部63和一对侧部64包围的空间内的干线部31以难以通过一对保持突部65之间而从干线用组装辅助部62向外脱出的方式被保持。另外,若从干线用组装辅助部62的主板部63侧将干线部31朝向一对保持突部65的前端部压靠,则通过一对侧部64及一对保持突部65的至少一个向外弹性变形和干线部31以减小宽度的方式弹性变形中的至少一个,干线部31从一对保持突部65之间脱出而被从干线用组装辅助部62拆卸。
在此,一对保持突部65设置于一对侧部64双方的前端部,但也可以仅在一方的侧部设置有保持突部。在该情况下,最好将设置于一方的保持突部的保持突部的前端部与另一方的保持突部的间隙的尺寸设定为比干线部31的直径小。
在此,遍及主板部63的延伸方向整体而设置有一对侧部64及一对保持突部65,但一对侧部及一对保持突部的至少一个也可以设置于主板部的延伸方向的局部的部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从一对侧部64的内侧的前端部朝向主板部63的靠中央的位置的一对引导片66。引导片66以朝向外侧凸出的方式弯曲。并且,在将线束30收纳于一对侧部64之间的状态下,线束30与一对引导片66抵接而被朝向一对侧部64的中央引导。引导片66也可以省略。
干线用组装辅助部62包括将作为固定部件的带夹40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保持的固定部件保持部67。在此,作为固定部件保持部67将作为固定部件的带夹40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保持的方案,包括固定部件保持部67直接保持带夹40的情况、将带夹40与干线部31一起保持的情况及经由干线部31而保持带夹40的情况。
在此,固定部件保持部67将带夹40与干线部31一起保持。即,在将干线部31保持于干线用组装辅助部62的状态下,干线用组装辅助部62中的带夹40所处的部分(在图2的例子中是2处部分)是固定部件保持部67,该部分将带夹40与干线部31一起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保持。
在上述保持状态下,固定部件保持部67将带夹40以能够固定于组装对象部位的姿势进行保持。即,在上述保持状态下,带夹40的夹主体部42通过一对保持突部65之间而向外突出。并且,若将干线部31及干线用组装辅助部62沿着车门22的预定的布线路径配设,则带夹40配设于与形成于车门22的孔25h(参照图8)对应的位置,并且成为夹主体部42朝向孔25h的姿势。
在固定部件保持部67形成有能够供作为作业用部件的作业用销80进行插拔的作业用孔69。在此,在干线用组装辅助部62的主板部63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中的保持带夹40的部分形成有作业用孔69。作业用孔69可以是圆孔,也可以是椭圆孔,还可以是四边形等多边形孔。
在固定部件保持部67处,安装于干线部31的带夹40通过一对保持突部65之间而朝向外方,因此作业用孔69形成于处于与夹主体部42相反一侧的位置的主板部63。因而,若将作业用销80向作业用孔69插入而按压干线部31及带夹40,则干线部31及带夹40被从固定部件保持部67拆卸。另外,带夹40的夹主体部42从一对保持突部65之间朝向外方移动,向车门22侧的孔25h插入固定(参照图10及图11)。即,固定部件保持部67以通过将作业用销80向作业用孔69插入并按压带夹40而能够将带夹40从固定部件保持部67拆卸并向组装对象部位固定的位置及姿势保持带夹40。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作业用部件的作业用销80向作业用孔69插入而按压作为固定部件的带夹40的情况包括作业用销80直接按压带夹40的情况及经由干线部31而按压带夹40的情况。例如,在固定部件是袖夹的情况下,作业用销80最好经由线束30的一部分而按压该袖夹。
为了能够将带夹40相对于固定部件保持部67尽量在固定位置处保持,也可以形成有能够从干线用组装辅助部62的延伸方向一侧或两侧与带夹40抵接的定位面。
在图5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中,在引导片66中的供带部44配设的部分形成在该带44的周向上延伸的局部的凹部,将该凹部的双面设为定位面66f。在该变形例中,通过成为定位面66f能够从干线用组装辅助部62的延伸方向两侧与带部44的两缘抵接的状态而进行带夹40的定位。
在图6所示的第二变形例中,在主板部63中的供带部44配设的部分隔开间隔而突出设置一对定位突部63p,将该一对定位突部的向内面设为定位面63f。在该变形例中,通过成为定位面63f能够从干线用组装辅助部62的延伸方向两侧与带部44的两缘抵接的状态而进行带夹40的定位。
另外,也可以如图7所示的第三变形例那样将上述一对引导片66的一端设为自由端。在图7中,将引导片66中的与侧部64相连的一侧设为与侧部64分离的状态而设为自由端66e。由此,一对引导片66容易根据线束30的干线部31的粗细而变形,能够将多样的粗细的干线部31向干线用组装辅助部62的宽度方向中央引导。
支线用组装辅助部70从干线用组装辅助部62的中途向侧方分支并朝向外方延伸出。各支线用组装辅助部70除了根据成为保持对象的支线部32的路径而弯曲这一点之外是与干线用组装辅助部62同样的结构,因此,关于与干线用组装辅助部62同样的构成部分,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干线用组装辅助部62及支线用组装辅助部70在宽度方向上弯曲的情况为中心进行了说明,但也可能有沿着主板部63的厚度方向弯曲的情况。
对布线体组装物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在此,设想本方法由机器人执行的情况来说明,但也可以由人进行。
首先,如图8所示,将线束30的干线部保持于干线用组装辅助部62,并且将支线部32保持于支线用组装辅助部70,准备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50。该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50例如在线束的制造工场等中制造后被运送到向车辆的线束组装向上等。
接着,机器人90的手92把持组装辅助部件60,使其朝向车门22的内板24移动。然后,如图9所示,将线束30与组装辅助部件60一起配设于组装对象部位即车门22的内板24的主面。由此,线束30与组装辅助部件60一起相对于车门22沿着固定的路径配设。另外,如图10所示,保持于固定部件保持部67的带夹40的夹主体部42以朝向车门22的孔25h的方式配设。
如图9所示,作为别的机器人94,准备有作为作业工具而在臂前端装配有作业用销80的机器人。在利用机器人90将组装辅助部件60保持于固定位置的状态下,机器人94将作业用销80向作业用孔69插入。
当将作业用销80向作业用孔69插入后,如图11所示,作业用销80将带夹40与线束30一起按压。于是,带夹40与线束30一起从一对保持突部65之间脱出而被从组装辅助部件60拆卸,夹主体部42被向对向的孔25h压入而防脱固定。由此,带夹40固定于车门22。
若将该作业对多个作业用孔69及带夹40依次进行,则多个带夹40相对于车门22固定,并且线束30被从组装辅助部件60拆卸,线束30向组装对象部位即车门22组装。
之后,如图12所示,在将线束30安装于车门22的状态下,机器人90使组装辅助部件60向离开车门22的场所移动。需要说明的是,组装辅助部件60被回收,能够用于下一线束30的组装作业。
这样,制造布线体组装物即带线束的车门。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连接器36的连接作业,可以是机器人进行把持该连接器36并与连接对象连接器连接的作业,也可以人工进行该连接作业。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在将线束30的一部分利用组装辅助部件60而沿着固定的路径保持的状态下,将线束30向组装对象部位即车门22配设,之后,将线束30从组装辅助部件60拆卸。由此,能够将线束30相对于组装对象部位即车门22以沿着预定的路径的方式容易地配设。
另外,布线体是包括电线33的线束30,能够将容易在各种方向上弯曲的线束30相对于组装对象部位即车门22以沿着预定的路径的方式容易地配设。
另外,由于组装辅助部件60包括将带夹40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保持的固定部件保持部67,所以在将线束30相对于组装对象部位即车门22以沿着预定的路径容易地配设的状态下,能够将带夹40向预定的固定部位即孔25h附近容易地配设,能够将该带夹40向组装对象部位即车门22容易地固定。
另外,由于固定部件保持部67将带夹40以能够向组装对象部位即车门22的孔25h固定的姿势保持,所以能够将带夹40向孔25h容易地插入固定。
更具体而言,由于在固定部件保持部67形成有作业用孔69,通过将作业用销80向作业用孔69插入而按压带夹40及线束30,能够将线束30从组装辅助部件60拆卸并将带夹40向孔25h插入固定,所以能够将线束30沿着预定的路径容易地配设,将带夹40向组装对象部位即车门22容易地固定。
另外,由于组装辅助部件60将线束30保持于由主板部63和一对侧部64包围的空间内,所以线束30难以从组装辅助部件60脱落,容易将线束30保持为沿着固定的路径的状态。
使用了上述组装辅助部件60的组装作业若例如设想利用机器人进行组装作业,则是有效的。即,这是因为,能够容易地进行将作为柔软物的线束30配设于固定路径的作业。另外,这是因为,在保管、搬运时等,不容易对线束30造弯,结果,能够尽可能消除为了消除线束30的弯劲而拉拽线束30的作业。另外,这是因为,由于作为固定部件的带夹40的朝向相对于组装辅助部件60是固定的,所以不需要该带夹40的朝向修正等。
以上述实施方式为前提,对各种变形例进行说明。
首先,对设想了固定部件是连接器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在线束30的端部安装的连接器36的连接对象连接器在组装对象部位处设置于固定位置的情况等下,能够将线束30相对于组装对象部位沿着固定的路径配设,并将该连接器36与连接对象连接器连接。
在图13所示的第四变形例中,相对于与组装辅助部件60对应的组装辅助部件160,在与一对保持突部65间对向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对象连接器136。
在该情况下,最好是,以连接器36的连接方向前端侧朝向一对保持突部65侧的姿势保持于主板部63与一对侧部64之间,由一对保持突部65保持为难以从它们之间脱出。
在该情况下,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同样,将线束30相对于组装对象部位沿着预定的路径配设,并且在使连接器36成为了与连接对象连接器136对向的姿势的状态下,将作业用销80向作业用孔69插入。于是,作业用销80按压连接器36,通过一对侧部64及一对保持突部65的弹性变形,连接器36从一对侧部64间从一对保持突部65间脱出,向连接对象连接器136插入固定。
在图14所示的第五变形例中,相对于与组装辅助部件60对应的组装辅助部件260,在与其端部开口对向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对象连接器236。
在该情况下,最好以连接器36的连接方向前端侧从组装辅助部件60的端部开口朝向外侧的姿势保持于由主板部63、一对侧部64及一对保持突部65包围的空间内。另外,以从组装辅助部件260的端部朝向里侧的方式形成有缝隙状的作业用孔269。
在该情况下,如图15所示,将线束30相对于组装对象部位而沿着预定的路径配设,并且在使组装辅助部件260的端部的连接器36成为了与连接对象连接器236对向的姿势的状态下,将作业用销80向作业用孔269的里侧插入。然后,如图16所示,若使作业用销80从作业用孔269的里侧朝向开口侧移动,则作业用销80将连接器36向组装辅助部件260的端部外侧推压。于是,连接器36在组装辅助部件260内从端部开口脱出,向连接对象连接器236插入固定。
在连接器的连接方向是沿着组装辅助部件的宽度方向的方向的情况下,将上述结构的朝向设为沿着该方向的结构,通过将连接器向组装辅助部件的宽度方向外侧推出,能够与上述同样地与对方连接器连接。
在这些情况下,连接器36是安装于布线部件即线束30且能够固定于组装对象部位的固定部件的一例。这样,能够将各种方向的作为固定部件的连接器36在各种方向上连接。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线束30由一个组装辅助部件60保持的例子,但线束也可以由多个组装辅助部件保持。
在图17所示的第六变形例中,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组装辅助部件60被分离成多个组装辅助部件360A、360B、360C、360D、360E、360F、360G。在此,在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干线用组装辅助部62作为组装辅助部件360A而成为一个部件,三个支线用组装辅助部70相对于干线用组装辅助部62分离,并且在各自的弯曲部分处进一步分离,成为多个组装辅助部件360B、360C、360D、360E、360F、360G。
根据该例子,由于利用多个组装辅助部件360A、360B、360C、360D、360E、360F、360G的各组装辅助部件来将线束30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固定的路径保持,所以能够以多样的形态保持线束30。另外,由于能够在多个组装辅助部件360A、360B、360C、360D、360E、360F、360G之间弯曲,所以如图18所示,在保管、搬运时等,能够设为比较紧凑的形态。
在该例子中,在进行线束30的组装作业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多个组装辅助部件360A、360B、360C、360D、360E、360F、360G依次利用机器人保持,进行组装作业。
这样,在线束30包括多个组装辅助部件360A、360B、360C、360D、360E、360F、360G的情况下,优选是多个组装辅助部件360A、360B、360C、360D、360E、360F、360G的全部将线束30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固定的路径保持的结构,但无需其全部具有固定部件保持部67、作业用孔69等。
在线束30由多个组装辅助部件保持的情况下,最好如图19及图20所示的第七变形例那样,多个组装辅助部件中的至少两个组装辅助部件能够相互分离及合体。在该例子中,示出了与组装辅助部件360A、360B、360C对应的组装辅助部件460A、460B、460C能够分离及合体的例子。
更具体而言,在组装辅助部件460A的一侧部及组装辅助部件460B的一端部的一方形成有凹部461,在另一方形成有突部462。另外,在组装辅助部件460B的另一端部及组装辅助部件460C的一端部的一方形成有凹部461,在另一方形成有突部462。在此,突部462形成为朝向前端侧而逐渐变宽的梯形状,凹部461形成为能够将该突部462嵌入的凹状。并且,通过将突部462向凹部461嵌入,组装辅助部件460B以能够分离的方式与组装辅助部件460A的一侧部连结,组装辅助部件460C以能够分离的方式与组装辅助部件460B连结。
根据该例子,在保管、搬运时等,能够使组装辅助部件460A、460B、460C成为分离的状态而设为比较紧凑的形态。并且,在进行线束30的组装作业时,通过使组装辅助部件460A、460B、460C合体,能够将它们作为一体而处理,另外,容易将线束30的比较长的区域沿着固定的路径配设。
另外,在线束30由多个组装辅助部件保持的情况下,也可以如图21所示的第八变形例那样,多个组装辅助部件中的至少两个组装辅助部件相互以能够弯曲的方式连结。在该例子中,示出了与组装辅助部件360D、360E对应的组装辅助部件560D、560E相互以能够弯曲的方式连结的例子。
更具体而言,在组装辅助部件560D的一端部形成有具有超过球的一半的大小的凹陷561的连结凹部562,在组装辅助部件560E的一端部形成有具有球部分563的连结突部564。并且,上述球部分563以防脱状态嵌入于凹陷561,在球部分563能够在凹陷561内旋转的范围内,组装辅助部件560D、560E相互以能够弯曲的方式连结。
根据该例子,在保管、搬运时等,通过将组装辅助部件560D、560E大幅弯曲等,能够使组装辅助部件560D、560E及由其保持的线束30成为比较紧凑的形态。并且,在进行线束30的组装作业时,通过将组装辅助部件560D、560E以与预定的路径对应的角度弯曲,容易将线束30的比较长的区域沿着固定的路径配设。需要说明的是,组装辅助部件560D、560E可以是通过球部分563与凹陷561的摩擦力而某种程度保持为固定的弯曲形态的结构,也可以是能够自由弯曲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组装辅助部件也可以经由薄的铰链等而以能够弯曲的方式连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布线体是包括电线33作为布线部件的线束3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如图22~图24所示的第九变形例那样,布线体630包括能够弯曲的带状的线缆作为布线构件。
即,本变形例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650具备布线体630和组装辅助部件660。
布线体630包括FFC(柔性扁平线缆)作为能够弯曲的带状的线缆。在布线体630的端部连接有连接器636。
FFC是将隔开间隔而配置成并列状态的多个线状导体631利用一对绝缘膜632夹住的布线体。作为能够弯曲的带状的线缆,除此之外,也能够采用将多个电线以并列状态连结而成的线缆、在多个线状导体的周围将树脂等绝缘覆层挤出包覆而成的线缆、在一方的绝缘膜利用铜箔等形成预定的电路图案且在其上覆盖另一方的绝缘膜而成的线缆等。
另外,在布线体630的延伸方向中间部的至少1处位置(在图22中是2处)作为固定部件而贴附有双面胶带640。双面胶带640是双面呈粘着性的构件,其一方主面贴附于布线体630的一方主面。双面胶带640的另一方侧的粘着面朝向布线体630的一方主面外方。在双面胶带640向组装对象部位贴附而固定前的状态下,也可以在双面胶带640的另一方侧的粘着面贴附有剥离纸。除此之外,固定部件也可以是丁基粘着带等。
也可以在布线体630的中途设置有将该布线体中包含的导体结合、分支等的接线盒。
组装辅助部件660是由树脂或金属等形成的构件,将布线体630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固定的路径(在此是直线的路径)以能够拆卸的方式保持。
更具体而言,组装辅助部件660包括主板部663、一对侧部664及一对保持突部665。
主板部663形成为细长板状。主板部663也可以根据布线体630的路径而在其中途在宽度方向或厚度方向上弯曲。
一对侧部664设置于主板部663的两侧,向该主板部663的一方主面侧突出。主板部663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与布线体630的宽度相同或比其大,一对侧部664的突出尺寸被设定为与布线体630的厚度相同或比其大。并且,能够在由主板部663和一对侧部664包围的空间内将布线体630沿着固定的路径收容。
一对保持突部665从一对侧部664的前端部向内突出,将布线体630保持于由主板部663和一对侧部664包围的空间内。在此,一对保持突部665的前端部间的尺寸被设定为比布线体630的宽度小。由此,收容于由主板部663和一对侧部664包围的空间内的布线体630以难以通过一对保持突部665之间而从组装辅助部件660向外脱出的方式被保持。
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那样,一对保持突部也可以仅在一方的侧部设置有保持突部。另外,一对侧部及一对保持突部的至少一个也可以设置于主板部的延伸方向的局部的部位。
组装辅助部件660包括将作为固定部件的双面胶带640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保持的固定部件保持部676。在此,固定部件保持部676将双面胶带640经由布线体630而保持。即,在将布线体630保持于组装辅助部件660的状态下,双面胶带640所处的部分(在图22的例子中是2处部分)是固定部件保持部676,该部分将布线体630中的贴附有双面胶带640的部位与该双面胶带640一起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保持。
在上述保持状态下,固定部件保持部676将双面胶带640以能够固定于组装对象部位的姿势进行保持。即,在上述保持状态下,双面胶带640的向外的粘着面通过一对保持突部665之间而面向外侧。并且,若将布线体630沿着组装对象部位的预定的布线路径配设,则双面胶带640被配设于组装对象部位中的与双面胶带640的贴附区域对应的位置。
在固定部件保持部676形成有能够供作为作业用部件的作业用销80进行插拔的作业用孔669。在此,在组装辅助部件660的主板部663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中的供双面胶带640配设的部分形成有作业用孔669。作业用孔669可以是圆孔,也可以是椭圆孔,还可以是四边形等多边形孔。
并且,以使双面胶带640朝向组装对象部位622的方式,将布线体630及组装辅助部件660相对于组装对象部位622而沿着预定的路径配设。在该状态下,若将作业用销80向作业用孔669插入而按压布线体630,则通过布线体630、一对侧部664及一对保持突部65的至少一个的弹性变形,布线体630及双面胶带640被从固定部件保持部676推出(参照图24)。于是,双面胶带640被向组装对象部位622按压而贴附,布线体630以沿着预定的路径配设的状态固定于组装对象部位622。也就是说,固定部件保持部676是以通过将作业用销80向作业用孔669插入并经由布线体630按压双面胶带640而能够将双面胶带640从固定部件保持部676拆卸并固定于组装对象部位622的位置及姿势保持双面胶带640的一例。
由此,能够将包括能够弯曲的带状的线缆的布线体630(例如,柔性扁平线缆等)沿着预定的路径容易地配设。
{变形例}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线束30、布线体630的周围安装有树脂片、波纹管、保护器等保护构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就能够适当组合。例如,布线体也可以是捆扎电线的部分和能够弯曲的带状的线缆的复合体。另外,也可以是,多个组装辅助部件中的一部分能够相互分离及合体,另外的一部分相互以能够弯曲的方式连结。
虽然如以上这样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上述的说明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理解为,未例示的无数的变形例能够以不从本发明的范围脱离的方式设想。
附图标记说明
20 布线体组装物
22 车门
25h 孔
30 线束
33 电线
36 连接器
40 带夹
42 夹主体部
44 带部
50、650 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
60、160、260、660 组装辅助部件
62 干线用组装辅助部
63、663 主板部
64、664 侧部
65、665 保持突部
67、676 固定部件保持部
69、269、669 作业用孔
70 支线用组装辅助部
80 作业用销
360A、360B、360C、360D、360E、360F、360G 组装辅助部件
460A、460B、460C 组装辅助部件
461 凹部
462 突部
560D、560E 组装辅助部件
562 连结凹部
564 连结突部
622 组装对象部位
630 布线体
640 双面胶带
权利要求书(按照条约第19条的修改)
1.一种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具备:
布线体,包括布线部件;及
组装辅助部件,将所述布线体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固定的路径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保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其中,
所述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包括电线作为所述布线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其中,
所述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包括能够弯曲的带状的线缆作为所述布线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其中,
所述布线体包括安装于所述布线部件且能够固定于组装对象部位的固定部件,
所述组装辅助部件包括将所述固定部件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保持的固定部件保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其中,
所述固定部件保持部将所述固定部件以能够固定于组装对象部位的姿势进行保持。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其中,
在所述固定部件保持部形成有能够供作业用部件进行插拔的作业用孔,
所述固定部件保持部以如下的位置及姿势保持所述固定部件:通过将所述作业用部件向所述作业用孔插入而按压所述固定部件,能够将所述固定部件从所述固定部件保持部拆卸并固定于组装对象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其中,
所述组装辅助部件包括:细长板状的主板部;一对侧部,设置于所述主板部的两侧;及至少一个保持突部,从所述一对侧部的至少一方的前端部向内突出,将所述布线部件保持于由所述主板部和所述一对侧部包围的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其中,
所述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包括多个所述组装辅助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其中,
所述多个组装辅助部件中的至少两个组装辅助部件能够相互分离及合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其中,
所述多个组装辅助部件中的至少两个组装辅助部件相互以能够弯曲的方式连结。
11.一种布线体的组装辅助部件,
将包括布线部件的布线体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固定的路径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保持。
12.一种布线体组装物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
将包括布线部件的布线体的至少一部分以沿着固定的路径的状态保持于组装辅助部件;
将所述布线体与所述组装辅助部件一起配设于组装对象部位;及
将所述布线体从所述组装辅助部件拆卸,并将所述布线体向所述组装对象部位组装。
13.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其中,
所述组装辅助部件包括:细长板状的主板部;及一对侧部,从所述主板部的两侧向所述主板部的一方主面侧突出地设置,
所述布线部件被收容于由所述主板部和所述一对侧部包围的空间内,所述布线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一对侧部从所述主板部的相反侧进行拆卸。

Claims (12)

1.一种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具备:
布线体,包括布线部件;及
组装辅助部件,将所述布线体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固定的路径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保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其中,
所述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包括电线作为所述布线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其中,
所述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包括能够弯曲的带状的线缆作为所述布线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其中,
所述布线体包括安装于所述布线部件且能够固定于组装对象部位的固定部件,
所述组装辅助部件包括将所述固定部件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保持的固定部件保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其中,
所述固定部件保持部将所述固定部件以能够固定于组装对象部位的姿势进行保持。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其中,
在所述固定部件保持部形成有能够供作业用部件进行插拔的作业用孔,
所述固定部件保持部以如下的位置及姿势保持所述固定部件:通过将所述作业用部件向所述作业用孔插入而按压所述固定部件,能够将所述固定部件从所述固定部件保持部拆卸并固定于组装对象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其中,
所述组装辅助部件包括:细长板状的主板部;一对侧部,设置于所述主板部的两侧;及至少一个保持突部,从所述一对侧部的至少一方的前端部向内突出,将所述布线部件保持于由所述主板部和所述一对侧部包围的空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其中,
所述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包括多个所述组装辅助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其中,
所述多个组装辅助部件中的至少两个组装辅助部件能够相互分离及合体。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其中,
所述多个组装辅助部件中的至少两个组装辅助部件相互以能够弯曲的方式连结。
11.一种布线体的组装辅助部件,
将包括布线部件的布线体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固定的路径以能够拆卸的方式进行保持。
12.一种布线体组装物的制造方法,具备以下工序:
将包括布线部件的布线体的至少一部分以沿着固定的路径的状态保持于组装辅助部件;
将所述布线体与所述组装辅助部件一起配设于组装对象部位;及
将所述布线体从所述组装辅助部件拆卸,并将所述布线体向所述组装对象部位组装。
CN201880091392.3A 2018-03-20 2018-12-28 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布线体的组装辅助部件及布线体组装物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18690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52775 2018-03-20
JP2018052775A JP6954197B2 (ja) 2018-03-20 2018-03-20 組付補助部品付配線体、配線体の組付補助部品及び配線体組付物の製造方法
PCT/JP2018/048437 WO2019181141A1 (ja) 2018-03-20 2018-12-28 組付補助部品付配線体、配線体の組付補助部品及び配線体組付物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69026A true CN111869026A (zh) 2020-10-30
CN111869026B CN111869026B (zh) 2022-03-15

Family

ID=679883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1392.3A Active CN111869026B (zh) 2018-03-20 2018-12-28 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布线体的组装辅助部件及布线体组装物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10006048A1 (zh)
JP (1) JP6954197B2 (zh)
CN (1) CN111869026B (zh)
DE (1) DE112018007316T5 (zh)
WO (1) WO201918114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6846A (zh) * 2022-02-28 2022-05-31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汽车复合型导线的生产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26604B2 (ja) * 2017-12-26 2023-02-21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ハーネスユニット
JP7276557B2 (ja) * 2018-06-13 2023-05-18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JP7176895B2 (ja) * 2018-09-06 2022-11-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固定方法
US11685322B2 (en) * 2020-09-04 2023-06-27 Caterpillar Inc. Wiring harness assembly having 3-dimensional sleeve guid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8639A (en) * 1987-11-27 1989-11-07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Mounting bracket for a conductor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JPH0629326U (ja) * 1991-05-10 1994-04-15 シャープタカヤ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線材押さえ付き配線用ダクト
JPH1084613A (ja) * 1996-07-15 1998-03-31 Yazaki Corp プロテクタ相互の接続構造
CN1190816A (zh) * 1996-12-25 1998-08-1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一种布线构造
CN102216121A (zh) * 2008-12-16 2011-10-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布设装置
JP2012235623A (ja) * 2011-05-02 2012-11-2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プロテクタ
JP2013099179A (ja) * 2011-11-04 2013-05-2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その経路規制部材
CN104184084A (zh) * 2013-05-27 2014-12-0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线保持结构
CN206099231U (zh) * 2016-10-31 2017-04-12 江苏亨鑫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组合式电缆卡件
JP2017158285A (ja) * 2016-03-01 2017-09-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8639A (en) * 1987-11-27 1989-11-07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Mounting bracket for a conductor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JPH0629326U (ja) * 1991-05-10 1994-04-15 シャープタカヤ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線材押さえ付き配線用ダクト
JPH1084613A (ja) * 1996-07-15 1998-03-31 Yazaki Corp プロテクタ相互の接続構造
CN1190816A (zh) * 1996-12-25 1998-08-19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一种布线构造
CN102216121A (zh) * 2008-12-16 2011-10-1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线束布设装置
JP2012235623A (ja) * 2011-05-02 2012-11-2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プロテクタ
JP2013099179A (ja) * 2011-11-04 2013-05-2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その経路規制部材
CN104184084A (zh) * 2013-05-27 2014-12-03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电线保持结构
JP2017158285A (ja) * 2016-03-01 2017-09-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06099231U (zh) * 2016-10-31 2017-04-12 江苏亨鑫无线技术有限公司 组合式电缆卡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6846A (zh) * 2022-02-28 2022-05-31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汽车复合型导线的生产工艺
CN114566846B (zh) * 2022-02-28 2023-08-29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汽车复合型导线的生产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54197B2 (ja) 2021-10-27
DE112018007316T5 (de) 2020-12-10
WO2019181141A1 (ja) 2019-09-26
JP2019162971A (ja) 2019-09-26
CN111869026B (zh) 2022-03-15
US20210006048A1 (en) 2021-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69026B (zh) 带组装辅助部件的布线体、布线体的组装辅助部件及布线体组装物的制造方法
WO2015033766A1 (ja) ワイヤハーネス用の外装材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EP3072748A1 (en) Protector, assembly of wire with protector, and assembling method therefor
JP2017204380A (ja) フラット電線の接続構造
US10666034B2 (en) Binding structure of wire routing material
CN109863658B (zh) 线束模块
WO2015060096A1 (ja) スリット付き熱収縮チューブ
WO2012070266A1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及び線状部材付保護筒部
CN112335147B (zh) 带支承构件的配线构件
CN113924703B (zh) 布线部件
WO2013076976A1 (en) Sub wiring harness with clip and main wiring harness having the same
US10150431B2 (en) Holding part and method for fastening electrical wires and a wiring arrangement in a vehicle
JP5678701B2 (ja) フラット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製造方法
JP2012235555A (ja) 電線保護具の装着方法および保護具付電線
JP2015231246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配索部材、ワイヤーハーネス配索部材モジュール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
JP2020198772A (ja) 偏平配線部材の位置決め構造
JPH09129307A (ja) コネクタへのケーブル接続方法及び接続構造並びに接続用補強部材
JP7265956B2 (ja) 配策材の結束構造
WO2020241221A1 (ja) 偏平配線部材の位置決め構造
JP2011229351A (ja) 車載用ワイヤハーネス
JP6217781B2 (ja) 電線保護部材及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モジュール
JP2010130812A (ja) テープ
JP2009266474A (ja) コネクタ
US20240136752A1 (en) Connector bracket and wire harness
JP2006262649A (ja) 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固定構造およびワイヤーハーネスの固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