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47441B - 一锅法制备磷、氮共掺杂的石墨化多孔碳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锅法制备磷、氮共掺杂的石墨化多孔碳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47441B CN111847441B CN202010656429.1A CN202010656429A CN111847441B CN 111847441 B CN111847441 B CN 111847441B CN 202010656429 A CN202010656429 A CN 202010656429A CN 111847441 B CN111847441 B CN 1118474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duct
- stirring
- solution
- nitrogen
- phosphor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20—Graphite
- C01B32/205—Prepar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锅法制备磷、氮共掺杂的石墨化多孔碳的方法,本发明采用简单的溶液共混、冻干辅助高温焙烧的方法,一锅法制备磷、氮共掺的石墨化多孔碳材料。利用磷酸铁铵作为活化剂,同时实现碳材料的磷、氮杂原子共掺杂、石墨化以及造孔。该多功能碳材料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石墨化程度以及高的磷、氮杂原子掺杂量,可以作为锂硫电池正极载体材料,超级电容器的负极材料,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可显著提高这些电源器件的电化学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锅法制备磷、氮共掺杂的石墨化多孔碳的方法,属于化学电源电极材料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不可再生能源的日趋枯竭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研究开发新能源和提高现有电池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广泛应用的电极材料为碳材料,具有导电性好、价格便宜、稳定性好等优点,应用于储能器械时既能充当活性材料,也能充当碳骨架搭载其他活性物质。现在市面上已有的碳材料是利用秸秆、沥青为碳源,高温裂解制备,这种方法得到的碳材料比表面积小,相对利用率较低。应用于储能器件时,容量不高。目前对碳材料的改性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造孔,提高比表面积;二是对碳材料进行石墨化,提高其导电性,降低内部缺陷;三是进行杂原子掺杂,不仅能增强碳的n-型导电性,同时也能通过改善表面结构来 增强碳材料的亲水性和表面活性,提高储能的位点。对碳材料进行多功能的改性,通常需要多步骤结合的方式,制备工艺相对复杂,不利于碳材料的应用。所以采用更加简便的方法来对碳材料进行多功能改性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锅法制备磷、氮共掺杂的石墨化多孔碳的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一锅法制备磷、氮共掺杂的石墨化多孔碳的方法,采用一锅法同时实现碳材料的磷、氮杂原子共掺杂、石墨化以及造孔,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碳源溶液、磷酸铵溶液搅拌混合,加入硫酸亚铁溶液继续搅拌混合,冻干得到产物一(磷酸铁铵/碳源混合物);
第二步,将产物一研磨粉碎之后,置于氩气氛围中焙烧活化,得到产物二(铁碳复合物);
第三步,将产物二置于酸溶液之中,加热搅拌酸洗24 h,清洗、抽滤、冻干得到磷、氮共掺杂的石墨化多孔碳。
较佳的,第一步中,碳源为含碳、氢、氧的有机物,包含葡萄糖、蔗糖、淀粉等。
较佳的,第一步中,碳源和磷酸铵的质量比为1:1-1:10;磷酸铵和硫酸亚铁的摩尔比为1:1。
较佳的,第一步中,将碳源溶液、磷酸铵溶液搅拌混合,加入硫酸亚铁溶液继续搅拌混合,搅拌30 min,冻干得到产物一。
较佳的,第二步中,焙烧温度为800-1500 ℃,保温时间为1-10 h,升温和降温速率为5 ℃/min,焙烧时气氛为惰性气体,如氮气、氩气。
较佳的,第三步中,酸溶液为盐酸、硫酸或者两者的混合酸溶液,酸溶液的PH值在2-3之间。
较佳的,第三步中,于60-90 ℃下加热搅拌酸洗24 h。
较佳的,第三步中,所述的清洗是指超声清洗5分钟,重复多次。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1)一锅法同时实现碳材料的磷、氮杂原子共掺杂、石墨化以及造孔,合成步骤简单,操作简便,便于工业化。(2)生产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成本低;(3)产物比表面积大,导电性好,且掺杂有N、P等原子,可以提高储能器件的电化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铁碳复合物的扫描电镜图。
图2为实施例1中磷、氮共掺杂的石墨化多孔碳材料的扫描电镜图。
图3为实施例1中磷、氮共掺杂的石墨化多孔碳材料的EDS和mapping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磷、氮共掺杂的石墨化多孔碳材料作为锂硫电池正极载体材料时,0.2 C(1 C=1675 mA/g)下的比容量循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案例仅仅是发明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案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案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案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锅法制备磷、氮共掺杂的石墨化多孔碳的方法及其应用,可以简化碳材料的合成工艺,得到具有大比表面积、导电性好、高杂原子掺杂的碳材料。用于各种储能器件时可以提高电子和离子的迁移速率,增加活性位点,从而提高储能器件的电化学性能。
实施案例1
第一步,将葡萄糖和磷酸铵按照质量比1:2的比例称量,磷酸铵和硫酸亚铁按照1:1的摩尔比称量。
第二步,将葡萄糖和磷酸铵混合之后,用50 ml 去离子水搅拌溶解,或者,将葡萄糖水溶液和磷酸铵水溶液混合之后,再把硫酸亚铁水溶液逐滴滴加到上述混合溶液中,搅拌30 min,然后将混合之后的溶液放入冻干机冻干,冻干得到产物一(磷酸铁铵/碳源混合物)。
第三步,将产物一研磨均匀后,活化温度为800 ℃,活化时间2 h,程序升温为5℃/min,得到产物二(铁碳复合物)。如图1所示,超薄的多孔碳包裹着纳米的铁颗粒。
第四步,将产物二研磨均匀后,放于稀盐酸溶液(浓盐酸和去离子水按照体积比1:1混合,pH=2)中,水浴60 ℃,24 h,期间不断搅拌。
第五步,酸洗后的样品,加入去离子水,超声清洗5分钟,重复多次。然后抽滤冻干,得到磷、氮共掺杂的石墨化多孔碳材料。如图2所示,经过酸洗,铁颗粒已全部去除,只剩下超薄的多孔碳材料。图3中,元素C、O、P、N均匀的分布着材料表面,说明杂原子掺杂的比较均匀,根据EDS图显示,杂原子掺杂量达到3.1 wt%。经过测试,碳材料比表面积达到1500 m2/g,电导率达到15 S/cm,将该材料用于锂硫电池正极载体材料,0.2 C时比容量达到1000mAh/g。
实施案例2
第一步,将蔗糖和磷酸铵按照质量比1:4的比例称量,磷酸铵和硫酸亚铁按照1:1的摩尔比称量。
第二步,将蔗糖和磷酸铵混合之后,用50 ml 去离子水搅拌溶解,或者,将葡萄糖水溶液和磷酸铵水溶液混合之后,再把硫酸亚铁水溶液逐滴滴加到上述混合溶液中,搅拌30 min,然后将混合之后的溶液放入冻干机冻干,冻干得到产物一(磷酸铁铵/碳源混合物)。
第三步,将产物一研磨均匀后,活化温度为900 ℃,活化时间2 h,程序升温为5℃/min,得到产物二(铁碳复合物)。
第四步,将产物二研磨均匀后,放于稀盐酸溶液(浓盐酸和去离子水按照体积比1:1混合,pH=2)中,水浴60 ℃,24 h,期间不断搅拌。
第五步,酸洗后的样品,加入去离子水,超声清洗5分钟,重复多次。然后抽滤冻干,得到磷、氮共掺杂的石墨化多孔碳材料。
经过测试,得到的碳材料比表面积达到1600 m2/g,电导率达到20 S/cm,杂原子掺杂量达到2.8 wt%。将该材料用于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达到500 mAh/g。
实施案例3
第一步,将淀粉和磷酸铵按照质量比1:2的比例称量,磷酸铵和硫酸亚铁按照1:1的摩尔比称量。
第二步,将淀粉和磷酸铵混合之后,用50 ml 去离子水搅拌溶解,或者,将葡萄糖水溶液和磷酸铵水溶液混合之后,再把硫酸亚铁水溶液逐滴滴加到上述混合溶液中,搅拌30 min,然后将混合之后的溶液放入冻干机冻干,冻干得到产物一(磷酸铁铵/碳源混合物)。
第三步,将产物一研磨均匀后,活化温度为1000 ℃,活化时间2 h,程序升温为5℃/min,得到产物二(铁碳复合物)。
第四步,将产物二研磨均匀后,放于稀盐酸溶液(浓盐酸和去离子水按照体积比1:1混合,pH=2)中,水浴60 ℃,24 h,期间不断搅拌。
第五步,酸洗后的样品,加入去离子水,超声清洗5分钟,重复多次。然后抽滤冻干,得到磷、氮共掺杂的石墨化多孔碳材料。
经过测试,得到的碳材料比表面积达到1200 m2/g,电导率达到12 S/cm,杂原子掺杂量达到3.4 wt%。将该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比容量达到800 mAh/g。
实施案例4
第一步,将葡萄糖和磷酸铵按照质量比1:4的比例称量,磷酸铵和硫酸亚铁按照1:1的摩尔比称量。
第二步,将葡萄糖和磷酸铵混合之后,用50 ml 去离子水搅拌溶解,或者,将葡萄糖水溶液和磷酸铵水溶液混合之后,再把硫酸亚铁水溶液逐滴滴加到上述混合溶液中,搅拌30 min,然后将混合之后的溶液放入冻干机冻干,冻干得到产物一(磷酸铁铵/碳源混合物)。
第三步,将产物一研磨均匀后,活化温度为900 ℃,活化时间2 h,程序升温为5℃/min,得到产物二(铁碳复合物)。
第四步,将产物二研磨均匀后,放于稀盐酸溶液(浓盐酸和去离子水按照体积比1:1混合,pH=2)中,水浴70 ℃,24 h,期间不断搅拌。
第五步,酸洗后的样品,加入去离子水,超声清洗5分钟,重复多次。然后抽滤冻干,得到磷、氮共掺杂的石墨化多孔碳材料。
经过测试,得到的碳材料比表面积达到1800 m2/g,电导率达到10 S/cm,杂原子掺杂量达到3.1 wt%。将该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负极材料,比容量达到800 F/g。
以上所述均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色,这些改进和润色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锅法制备磷、氮共掺杂的石墨化多孔碳的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将碳源溶液、磷酸铵溶液搅拌混合,加入硫酸亚铁溶液继续搅拌混合,冻干得到产物一;
第二步,将产物一研磨粉碎之后,置于氩气氛围中焙烧活化,得到产物二;
第三步,将产物二置于酸溶液之中,加热搅拌酸洗24 h,清洗、抽滤、冻干得到磷、氮共掺杂的石墨化多孔碳;
其中,第一步中,碳源和磷酸铵的质量比为1:1-1:10;磷酸铵和硫酸亚铁的摩尔比为1:1;
第二步中,焙烧温度为800-1500 ℃,保温时间为1-10 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碳源为含碳、氢、氧的有机物,包含葡萄糖、蔗糖或淀粉。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将碳源溶液、磷酸铵溶液搅拌混合,加入硫酸亚铁溶液继续搅拌混合,搅拌30 min,冻干得到产物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升温和降温速率为5℃/min。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酸溶液为盐酸、硫酸或者两者的混合酸溶液,酸溶液的pH值在2-3之间。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于60-90 ℃下加热搅拌酸洗24h。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所述的清洗是指超声清洗5分钟,重复多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56429.1A CN111847441B (zh) | 2020-07-09 | 2020-07-09 | 一锅法制备磷、氮共掺杂的石墨化多孔碳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56429.1A CN111847441B (zh) | 2020-07-09 | 2020-07-09 | 一锅法制备磷、氮共掺杂的石墨化多孔碳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47441A CN111847441A (zh) | 2020-10-30 |
CN111847441B true CN111847441B (zh) | 2023-08-22 |
Family
ID=73152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56429.1A Active CN111847441B (zh) | 2020-07-09 | 2020-07-09 | 一锅法制备磷、氮共掺杂的石墨化多孔碳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84744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97714A (zh) * | 2020-11-17 | 2021-02-23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一种磷氮共掺杂纳米多孔碳颗粒的制备方法 |
CN112607733B (zh) * | 2020-12-16 | 2023-11-21 | 合肥霏润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聚合物基氮、磷掺杂石墨化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CN114105149B (zh) * | 2021-10-12 | 2023-09-22 | 湖南金硅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碳包覆氮磷双掺杂氧化亚硅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
CN113816372B (zh) * | 2021-10-20 | 2023-03-21 | 温州大学 | 一种杂原子掺杂含氮杂环配体衍生碳材料及其应用 |
CN114380289A (zh) * | 2021-12-13 | 2022-04-22 | 北方奥钛纳米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碳化颗粒材料及活性碳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97912A (ja) * | 1997-02-26 | 1998-11-10 | Kanebo Ltd | メソポアカーボ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3303912A (zh) * | 2013-07-05 | 2013-09-18 | 黑龙江大学 | 一种高比表面积多孔氮掺杂石墨化纳米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5692580A (zh) * | 2014-11-28 | 2016-06-22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
CN106058183A (zh) * | 2016-07-11 | 2016-10-26 | 上海纳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容量储能器件用参杂非晶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9019554A (zh) * | 2018-07-31 | 2018-12-18 | 湖南理工学院 | 一种氮磷共掺杂多孔生物质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
CN111377444A (zh) * | 2018-12-29 | 2020-07-0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石油焦基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
-
2020
- 2020-07-09 CN CN202010656429.1A patent/CN11184744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297912A (ja) * | 1997-02-26 | 1998-11-10 | Kanebo Ltd | メソポアカーボン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3303912A (zh) * | 2013-07-05 | 2013-09-18 | 黑龙江大学 | 一种高比表面积多孔氮掺杂石墨化纳米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5692580A (zh) * | 2014-11-28 | 2016-06-22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一种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
CN106058183A (zh) * | 2016-07-11 | 2016-10-26 | 上海纳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容量储能器件用参杂非晶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09019554A (zh) * | 2018-07-31 | 2018-12-18 | 湖南理工学院 | 一种氮磷共掺杂多孔生物质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
CN111377444A (zh) * | 2018-12-29 | 2020-07-07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石油焦基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Chunlei Wang et al..Sustainable synthesis of phosphorus- and nitrogen-co-doped porous carbons with tunable surface properties for supercapacitors.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13,第239卷第81-88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47441A (zh) | 2020-10-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847441B (zh) | 一锅法制备磷、氮共掺杂的石墨化多孔碳的方法 | |
CN108923030B (zh) | 一种硫/氮化钴/多孔碳片/碳布自支撑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方法 | |
CN110492081B (zh) | 一种硒化钴/硒化锌@氮掺杂多孔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5591077B (zh) | 一种用于钠离子电池的碳化钼/氮硫共掺杂海绵石墨烯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8389728A (zh) | 一种氮/磷/氧异质元素共掺杂碳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12133895A (zh) | 一种柔性自支撑钒基异质结/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LU500866B1 (en) | CATHODE MATERIAL Mo-VS4/N-GNTS OF MAGNESIUM-ION BATTERY AND USE THEREOF | |
CN106981671A (zh) | 一种三维多孔氮掺杂石墨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3942995B (zh) | 杂原子掺杂多孔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3948681B (zh) | 一种生物质基硬碳化合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10085849B (zh) | 一种具有网状结构的碳包覆磷酸焦磷酸锰钠@swcnt复合材料及其制备及应用 | |
CN111313034A (zh) | 一种高性能氮掺杂生物质氧还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9167077A (zh) | 一种磷掺杂多孔碳氧还原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1628188B (zh) | 一种硼掺杂气凝胶构建的全钒液流电池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11704171A (zh) | 一种铁酸锰@氮化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9524245B (zh) | 一种高性能镍-钴硒化物/三维石墨烯/泡沫镍无粘结剂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
CN105070889A (zh) | 一种负载二氧化钛纳米薄膜和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碳纤维材料的制备方法、产品及应用 | |
CN113381034B (zh) | 一种聚吡咯凝胶负载铜磷原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07732209B (zh) | 一种以混合菌渣废料制备锂离子碳负极材料的方法 | |
CN112007680B (zh) | 一种二维纳米片结构过渡金属-n-c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锂硫电池上的应用 | |
CN110767960B (zh) | 微生物燃料电池与混合型超级电容器集成的柔性器件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2299389A (zh) | 一种用氮掺杂多孔生物质碳制备钠离子碳负极材料的方法 | |
CN108682856A (zh) | 香蒲碳负载的磷酸钒钠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8666151B (zh) | 一种二硫化钴纳米晶/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以及制备方法 | |
CN111554925B (zh) | 一种石墨烯掺杂蚯蚓粪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