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7454B - 感应加热烹调器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烹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37454B
CN111837454B CN201880091106.3A CN201880091106A CN111837454B CN 111837454 B CN111837454 B CN 111837454B CN 201880091106 A CN201880091106 A CN 201880091106A CN 111837454 B CN111837454 B CN 1118374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ing coils
heating coil
coils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110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37454A (zh
Inventor
菅郁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837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74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374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374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06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 H05B6/062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for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 H05B6/065Control, e.g. of temperature, of power for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using coordinated control of multiple induction coil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53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7/537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e.g. single switched pulse i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6/00Heating by electric, magnetic or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H05B6/02Induction heating
    • H05B6/10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other than furna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5B6/12Cooking devices
    • H05B6/1209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 H05B6/1245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with special coil arrangements
    • H05B6/1272Cooking devices induction cooking plates or the like and devices to be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m with special coil arrangements with more than one coil or coil segment per heating zon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2213/00Aspects relating both to resistive heating and to induction heating, covered by H05B3/00 and H05B6/00
    • H05B2213/05Heating plates with pan detection mea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Abstract

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在同一平面上配置成一列的多个加热线圈和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在多个加热线圈中的相邻的2个以上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的情况下,向相邻的2个以上加热线圈中的一部分加热线圈供给电力,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供给电力的加热线圈。

Description

感应加热烹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多个加热线圈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以往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主体,该主体具有载置被加热物的顶板;以及对载置于顶板的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的加热线圈部。加热线圈部将至少4个加热线圈在同一平面上排成一列地配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2072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感应加热烹调器,在将液状的烹调物容纳于锅等被加热物中并进行加热时,希望通过进行促进液状烹调物的对流的加热动作来抑制烹调物的温度不均匀和烹调物的烧糊。
但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却并未进行任何使被加热物内的烹调物产生对流的控制。因此,在将液状的烹调物容纳于被加热物中并进行加热时,存在产生烹调物的温度不均匀和烹调物的烧糊这样的问题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得到能够促进容纳于被加热物的液状烹调物的对流、能够抑制烹调物的温度不均匀和烹调物的烧糊的感应加热烹调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具有在同一平面上配置成一列的多个加热线圈、向所述多个加热线圈分别供给高频电力的多个逆变电路(日文:インバータ回路)、判定载置于所述多个加热线圈各自的上方的被加热物的有无的负荷判定部、以及基于所述负荷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来控制所述多个逆变电路的驱动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在所述多个加热线圈中相邻的2个以上的所述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所述被加热物的情况下,向相邻的2个以上的所述加热线圈中的一部分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电力,并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供给电力的所述加热线圈。
发明效果
本发明向相邻的2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中的一部分的加热线圈供给电力,并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供给电力的加热线圈。因此,能够促进容纳于被加热物的液状烹调物的对流,能够抑制烹调物的温度不均匀和烹调物的烧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俯视图。
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驱动电路的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图1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17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图2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图2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图24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25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2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图28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29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3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图3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图3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3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3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图35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图3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37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38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图39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图40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4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4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43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图44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图45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图46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47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48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图49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图50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和被加热物的立体图。
图51是说明实施方式4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加热动作的图。
图52是说明实施方式4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加热动作的图。
图5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5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立体图。
图54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55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驱动电路的图。
图56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驱动频率和向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57是示意性地表示变型例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俯视图。
图58是表示变型例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结构)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俯视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感应加热烹调器100在上部具有载置锅等被加热物的顶板4。顶板4整体由耐热强化玻璃或结晶玻璃等透过红外线的材料构成。
感应加热烹调器100具有在同一平面上配置成一列的多个加热线圈。多个加热线圈配置于顶板4的下方。在图2所示的例子中示出:感应加热烹调器100具有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这4个加热线圈。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例如在顶板4的横向上配置成一列。
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通过卷绕由被绝缘覆膜的金属构成的导线而构成。作为导线,例如能够采用铜或铝等任意的金属。另外,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分别独立地卷绕导线。
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例如形成为俯视呈椭圆状。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分别为同一形状和同一大小。在此,同一形状和同一大小并不严格地限于同一形状和大小的情况,也允许包括因制造误差等而产生的误差而大致同一形状和大致同一大小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的形状不限于椭圆状。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的形状也可以是例如四边形状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统称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而称为各加热线圈。
在顶板4的面前侧,作为用于设定用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加热被加热物时的接入电力和烹调菜单等的输入装置,设有操作部40。烹调菜单包括例如烧水模式、炸食模式、对流模式等。对流模式是指在炖或煮面等烹调中使容纳于被加热物的液状烹调物产生对流的烹调菜单。详细情况后述。
另外,在操作部40的附近,作为通知机构,设有显示各加热线圈的动作状态、来自操作部40的输入和操作内容等的显示部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1中,按各感应加热手段划分显示部41而作为显示部41a、显示部41b和显示部41c。
需要说明的是,操作部40由例如按键开关和触觉开关等机械性的开关、通过电极的静电容量的变化来探测输入操作的触摸开关等构成。另外,显示部41由例如LCD和LED等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操作部40和显示部41也可以作为将它们一体构成的操作显示部43。操作显示部43由例如在LCD的上面配置了触摸开关的触摸面板等构成。
需要说明的是,LCD是Liquid Crystal Device(液晶器件)的简称。另外,LED是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简称。
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内部,设有向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供给高频电力的驱动电路50。另外,在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内部,设有用于控制包括驱动电路50在内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整体的动作的控制部45。
由驱动电路50向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供给高频电力,从而从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产生高频磁场。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路50按各加热线圈设置,其电路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按各加热线圈来改变。驱动电路50的详细结构后述。
图3是说明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配置的俯视图。
如图3所示,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的椭圆形状的短轴配置于直线CL上。也就是说,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以椭圆形状的长轴LA与直线CL正交的方式配置成一列。另外,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配置成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的间隔L2比加热线圈的短轴的长度L1的一半短。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4所示,驱动电路50具有驱动电路50a、驱动电路50b、驱动电路50c和驱动电路50d。第1加热线圈1a由驱动电路50a进行驱动控制。第2加热线圈1b由驱动电路50b进行驱动控制。第3加热线圈1c由驱动电路50c进行驱动控制。第4加热线圈1d由驱动电路50d进行驱动控制。
从驱动电路50a向第1加热线圈1a供给高频电流,从而从第1加热线圈1a产生高频磁场。从驱动电路50b向第2加热线圈1b供给高频电流,从而从第2加热线圈1b产生高频磁场。从驱动电路50c向第3加热线圈1c供给高频电流,从而从第3加热线圈1c产生高频磁场。从驱动电路50d向第4加热线圈1d供给高频电流,从而从第4加热线圈1d产生高频磁场。
控制部45由专用的硬件或运行保存于存储器48的程序的CPU构成。另外,控制部45具有负荷判定部46,该负荷判定部46用于判定载置于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各自的上方的被加热物的有无。
需要说明的是,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的简称。另外,CPU也称为中央处理装置、处理装置或运算装置。
在控制部45为专用的硬件的情况下,控制部45相当于例如单一电路、复合电路、ASIC、FPGA或它们的组合。控制部45实现的各功能部分别可以由单独的硬件来实现,也可以由一个硬件来实现各功能部。
需要说明的是,ASIC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的简称。另外,FPGA是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简称。
在控制部45为CPU的情况下,控制部45执行的各功能由软件、固件、或者软件和固件的组合来实现。软件和固件作为程序而被记述并保存于存储器48。CPU通过读出并运行保存于存储器48的程序来实现控制部45的各功能。在此,存储器48是例如RAM、ROM、闪存、EPROM或EEPROM等、非易失性或易失性的半导体存储器。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控制部45的功能的一部分由专用的硬件来实现而一部分由软件或固件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RAM是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简称。另外,ROM是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的简称。另外,EPROM是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的简称。另外,EEPROM是Electrically 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子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的简称。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驱动电路的图。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路50a~驱动电路50d的电路结构可以是相同,也可以按各加热线圈来改变。在图5中,图示出驱动第1加热线圈1a的驱动电路50a。
如图5所示,驱动电路50a具有直流电源电路22、逆变电路23和共振电容器24a。
直流电源电路22具有二极管电桥22a、电抗器22b和平滑电容器22c,将从交流电源21输入的交流电压转换成直流电压后向逆变电路23输出。需要说明的是,直流电源电路22也可以为各驱动电路50a~驱动电路50d所共用。
逆变电路23中作为开关元件的IGBT23a和IGBT23b与直流电源电路22的输出串联连接。逆变电路23中作为续流二极管的二极管23c和二极管23d分别与IGBT23a和IGBT23b并联连接。逆变电路23是所谓的半桥型的逆变器(日文:インバータ)。
IGBT23a和IGBT23b由从控制部45输出的驱动信号进行通断驱动。控制部45在使IGBT23a接通的期间使IGBT23b为断开状态,在使IGBT23a断开的期间使IGBT23b为接通状态,从而输出交替通断的驱动信号。由此,逆变电路23将从直流电源电路22输出的直流电力转换成20kHz~100kHz左右的高频的交流电力,然后向由第1加热线圈1a和共振电容器24a构成的共振电路供给电力。
共振电容器24a与第1加热线圈1a串联连接。由第1加热线圈1a和共振电容器24a构成的共振电路具有与第1加热线圈1a的电感和共振电容器24a的容量相应的共振频率。需要说明的是,第1加热线圈1a的电感在作为金属负荷的被加热物磁耦合时根据金属负荷的特性而变化,使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根据该电感的变化而变化。
在向第1加热线圈1a供给高频电流时,通过由流向第1加热线圈1a的高频电流所产生的高频磁通,对载置于第1加热线圈1a的正上的顶板4上的被加热物进行感应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开关元件的IGBT23a和IGBT23b由半导体而构成,该半导体例如由硅系构成,但也可以是采用了碳化硅、或氮化镓系材料等的宽带隙半导体的结构。
通过开关元件采用宽带隙半导体,能够减少开关元件的通电损失。另外,即使驱动频率为高频、即高速进行开关,由于驱动电路50a的散热也良好,所以,能够使驱动电路50的散热片小型,从而能够实现驱动电路50a的小型化和低成本化。
而且,驱动电路50a具有输入电流检测机构25a和线圈电流检测机构25b。输入电流检测机构25a由例如电流传感器构成,检测从交流电源21向直流电源电路22输入的电流,并将与输入电流值相当的电压信号向控制部45输出。线圈电流检测机构25b由例如电流传感器构成,检测流向第1加热线圈1a的电流,并将与线圈电流值相当的电压信号向控制部45输出。
(动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1中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使用者将被加热物载置于顶板4并对操作部40进行加热开始的指示时,控制部45的负荷判定部46进行负荷判定处理。
在负荷判定处理中,负荷判定部46例如基于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各自的线圈电流和输入电流的关系来判定在各加热线圈的上方是否载置着被加热物。具体地说,负荷判定部46对驱动电路50a~驱动电路50d分别用负荷判定用的特定的驱动信号来驱动逆变电路23。控制部45根据输入电流检测机构25a的输出信号来检测输入电流。同时,控制部45根据线圈电流检测机构25b的输出信号来检测线圈电流。负荷判定部46根据检测出的线圈电流和输入电流、以及预先存储于存储器48的负荷判定表格来判定载置于各加热线圈的上方的被加热物的有无。
需要说明的是,负荷判定的方法不限于此。负荷判定部46只要是判定载置于各加热线圈的上方的被加热物的有无的结构即可。例如,负荷判定部46也可以用光学的方法来判定被加热物的有无。具体地说,负荷判定部46也可以从顶板4的下方朝向上方照射光并检测来自被加热物的反射光,从而判定被加热物的有无。
接下来,控制部45根据负荷判定处理的结果来控制驱动电路50a~驱动电路50d,进行供给根据感应加热的火力和烹调菜单的高频电力的加热动作。
以下,按照将载置于顶板4的被加热物的大小分为小径、中径和大径的情况,对通过来自操作部40的输入而选择对流模式作为烹调菜单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此,将载置于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2个加热线圈的上方的被加热物5a的大小称为小径。另外,将载置于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3个加热线圈的上方的被加热物5b的大小称为中径。另外,将载置于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4个加热线圈的上方的被加热物5c的大小称为大径。另外,在不区分被加热物5a、被加热物5b和被加热物5c的情况下,称为被加热物5。
(小径)
图6和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8和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6和图7中,用实线表示配置于顶板4的下方的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用虚线表示载置于顶板4上的被加热物5a。
另外,在图8和图9中,示意性地示出被加热物5a载置于顶板4上的状态的纵剖面。另外,在图8和图9中,用箭头表示在容纳于被加热物5a的液状烹调物产生的对流的朝向。
如图6和图7所示,在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a的情况下,控制部45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交替切换向第2加热线圈1b的电力供给和向第3加热线圈1c的电力供给。
即,在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a的情况下,控制部45向2个加热线圈中的1个加热线圈供给电力,并随着时间的经过依次改变供给电力的加热线圈。
另外,控制部45使向第2加热线圈1b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与向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相同。也就是说,控制部45使向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分别相同。在此,电能相同并不严格地限于同一值,也允许包括因控制误差等而产生的误差而为大致相同的电能的情况。在以下的说明中也是同样的。
如图6所示,在向第2加热线圈1b供给电力并停止向第3加热线圈1c的电力供给时,产生图8所示那样的对流。也就是说,容纳于被加热物5a的液状烹调物中的第2加热线圈1b上方的部分被加热,从而产生从被加热物5a的下部朝向上方后朝向第3加热线圈1c侧即纸面右侧的对流。
如图7所示,在向第2加热线圈1b的电力供给停止并向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电力时,产生图9所示那样的对流。也就是说,容纳于被加热物5a的液状烹调物中的第3加热线圈1c上方的部分被加热,从而产生从被加热物5a的下部朝向上方后朝向第2加热线圈1b侧即纸面左侧的对流。
这样,通过对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交替通电,在容纳于被加热物5a的汤汁等液状烹调物产生对流,能够使液状烹调物扩散。
(中径)
图10~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13~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0~图12中,用实线表示配置于顶板4的下方的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用虚线表示载置于顶板4上的被加热物5b。
另外,在图13~图15中,示意性地示出被加热物5b载置于顶板4上的状态的纵剖面。另外,在图13~图15中,用箭头表示在容纳于被加热物5b的液状烹调物产生的对流的朝向。
如图10~图12所示,在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b的情况下,控制部45进行如下的动作。控制部45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依次改变向第1加热线圈1a的电力供给、向第2加热线圈1b的电力供给、以及向第3加热线圈1c的电力供给。
也就是说,在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相邻的3个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b的情况下,控制部45向3个加热线圈中的1个加热线圈供给电力,并随着时间的经过依次改变供给电力的加热线圈。
另外,控制部45使向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都相同。也就是说,控制部45使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相邻的3个加热线圈分别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都相同。
如图10所示,在向第1加热线圈1a供给电力并停止向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的电力供给时,产生图13所示那样的对流。也就是说,容纳于被加热物5b的液状烹调物中的第1加热线圈1a上方的部分被加热,从而产生从被加热物5b的下部朝向上方后朝向第2加热线圈1b侧即纸面右侧的对流。
如图11所示,在向第2加热线圈1b供给电力并停止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3加热线圈1c的电力供给时,产生图14所示那样的对流。也就是说,容纳于被加热物5b的液状烹调物中的第2加热线圈1b上方的部分被加热,从而产生从被加热物5b的下部朝向上方后分别朝向第1加热线圈1a侧即纸面左侧和第3加热线圈1c侧即纸面右侧的对流。
如图12所示,在向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电力并停止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的电力供给时,产生图15所示那样的对流。也就是说,容纳于被加热物5b的液状烹调物中的第3加热线圈1c上方的部分被加热,从而产生从被加热物5b的下部朝向上方后朝向第2加热线圈1b侧即纸面左侧的对流。
这样,通过依次改变向相邻的3个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在容纳于被加热物5b的汤汁等液状烹调物产生对流,能够使液状的烹调物扩散。
需要说明的是,向相邻的3个加热线圈供给电力的顺序不限于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这样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顺序。
(大径)
图16~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20~图23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6~图19中,用实线表示配置于顶板4的下方的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用虚线表示载置于顶板4上的被加热物5c。
另外,在图20~图23中,示意性地示出被加热物5c载置于顶板4上的状态的纵剖面。另外,在图20~图23中,用箭头表示在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液状的烹调物产生的对流的朝向。
如图16~图19所示,在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c的情况下,控制部45进行如下的动作。控制部45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依次改变向第1加热线圈1a的电力供给、向第2加热线圈1b的电力供给、向第3加热线圈1c的电力供给、以及向第4加热线圈1d的电力供给。
也就是说,在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相邻的4个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c的情况下,控制部45向4个加热线圈中的1个加热线圈供给电力,随着时间的经过依次改变供给电力的加热线圈。
另外,控制部45使向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都相同。也就是说,控制部45使向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都相同。
如图16所示,在向第1加热线圈1a供给电力并停止向第2加热线圈1b~第4加热线圈1d的电力供给时,产生图20所示那样的对流。也就是说,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液状烹调物中第1加热线圈1a上方的部分被加热,从而产生从被加热物5c的下部朝向上方后朝向第2加热线圈1b侧即纸面右侧的对流。
如图17所示,在向第2加热线圈1b供给电力并停止向第1加热线圈1a、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的电力供给时,产生图21所示那样的对流。也就是说,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液状烹调物中的第2加热线圈1b上方的部分被加热,从而产生从被加热物5c的下部朝向上方后分别朝向第1加热线圈1a侧即纸面左侧和第3加热线圈1c侧即纸面右侧的对流。
如图18所示,在向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电力并停止向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和第4加热线圈1d的电力供给时,产生图22所示那样的对流。也就是说,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液状烹调物中的第3加热线圈1c上方的部分被加热,从而产生从被加热物5c的下部朝向上方后分别朝向第2加热线圈1b侧即纸面左侧和第4加热线圈1d侧即纸面右侧的对流。
如图19所示,在向第4加热线圈1d供给电力并停止向第1加热线圈1a~第3加热线圈1c的电力供给时,产生图23所示那样的对流。也就是说,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液状烹调物中的第4加热线圈1d上方的部分被加热,从而产生从被加热物5c的下部朝向上方后朝向第3加热线圈1c侧即纸面左侧的对流。
这样,通过依次改变向相邻的4个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在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汤汁等液状烹调物产生对流,能够使液状的烹调物扩散。
需要说明的是,向相邻的4个加热线圈供给电力的顺序不限于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这样的顺序,可以是任意的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小径、中径和大径的任意的加热动作中,向在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的2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中的一部分加热线圈供给电力并停止向其它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控制部45也可以使向相邻的2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中的一部分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比向其它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大并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增大供给的电力的加热线圈。
(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1中,控制部45在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相邻的2个以上的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的情况下,向相邻的2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中的一部分加热线圈供给电力,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供给电力的加热线圈。
因此,能够促进容纳于被加热物5的液状烹调物的对流,从而能够抑制烹调物的温度不均匀和烹调物的烧糊。也就是说,在煮物等的烹调中得到使汤汁扩散、消除味道不均而改善入味的效果。
另外,由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的在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的加热线圈来进行加热烹调,所以,能够与小径至大径的大小的被加热物5相对应,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向在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的2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中的1个加热线圈供给电力,随着时间的经过依次改变供给电力的加热线圈。
因此,被加热物5的加热部分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所以,能对容纳于被加热物5的液状烹调物抑制烧糊地进行加热或保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控制部45使向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的相邻的2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都相同。
因此,能够抑制被加热物5的加热温度不均匀,能够抑制烹调物的温度不均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都为同一形状和同一大小。
因此,各加热线圈在俯视下的面积相同,能够抑制被加热物5的加热温度不均匀。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配置成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的间隔L2比加热线圈的短轴的长度L1的一半短。
因此,能够抑制被加热物5的温度在2个加热线圈之间降低,从而能够抑制加热温度的不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说明中,对使容纳于被加热物5的液状烹调物产生对流的对流模式的动作进行了说明,但在对载置着固体状的烹调物的煎锅或铁板等被加热物5进行加热的烹调模式下,也可以适用上述的加热动作。
煎锅或铁板等被加热物5的加热部分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所以,能对载置于被加热物5的固体状烹调物抑制烧糊地进行加热或保温。
(变型例)
在上述的说明中,对控制部45使向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相邻的3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都相同的动作进行了说明。在被加热物5的外周部,散热量比中央部大。因此,有时被加热物5的外周部的温度易于比中央部的温度降低。因此,可以进行以下的动作来代替上述的动作。
在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相邻的3个以上的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的情况下,控制部45进行如下的动作。控制部45使向相邻的3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中的靠外配置的2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比向靠中央配置的1个或2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大。
例如,在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的上方载置着中径的被加热物5b的情况下,控制部45进行如下的动作。控制部45使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比向第2加热线圈1b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大。
另外,例如,在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的上方载置着大径的被加热物5c的情况下,控制部45进行如下的动作。控制部45使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4加热线圈1d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比向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大。
通过这样的动作,能够使被加热物5的外周部的发热量比中央部多,从而能够抑制被加热物5的加热温度不均匀。由此,能够抑制烹调物的温度不均匀和烹调物的烧糊。
实施方式2.
以下,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为中心,对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动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动作)
在使用者将被加热物5载置于顶板4并对操作部40进行加热开始的指示时,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控制部45的负荷判定部46进行负荷判定处理。控制部45根据负荷判定处理的结果来控制驱动电路50a~驱动电路50d,进行根据感应加热的火力和烹调菜单的加热动作。
以下,按照将载置于顶板4的被加热物的大小分为中径和大径的情况,对通过来自操作部40的输入而选择对流模式作为烹调菜单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中径)
图24和图25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26和图2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4和图25中,用实线表示配置于顶板4的下方的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用虚线表示载置于顶板4上的被加热物5b。
另外,在图26和图27中,示意性地示出被加热物5b载置于顶板4上的状态的纵剖面。另外,在图26和图27中,用箭头表示在容纳于被加热物5b的液状烹调物产生的对流的朝向。
如图24和图25所示,在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b的情况下,控制部45进行如下的动作。控制部45交替切换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3加热线圈1c的电力供给、以及向第2加热线圈1b的电力供给。
也就是说,在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的相邻的3个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b的情况下,控制部45交替切换向3个加热线圈中的靠中央配置的1个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以及向靠外配置的2个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
另外,控制部45使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的电力的合计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与向第2加热线圈1b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相同。
如图24所示,在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电力并停止向第2加热线圈1b的电力供给时,产生图26所示那样的对流。也就是说,容纳于被加热物5b的液状烹调物中的第1加热线圈1a上方的部分被加热,从而产生从被加热物5b的下部朝向上方后朝向第2加热线圈1b侧即纸面右侧的对流。同时,容纳于被加热物5b的液状烹调物中的第3加热线圈1c上方的部分被加热,从而产生从被加热物5b的下部朝向上方后朝向第2加热线圈1b侧即纸面左侧的对流。并且,容纳于被加热物5b的液状烹调物在被加热物5b的中央部产生朝向下方的对流。
如图25所示,在向第2加热线圈1b供给电力并停止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3加热线圈1c的电力供给时,产生图27所示那样的对流。也就是说,容纳于被加热物5b的液状烹调物中的第2加热线圈1b上方的部分被加热,从而产生从被加热物5b的下部朝向上方后分别朝向第1加热线圈1a侧即纸面左侧和第3加热线圈1c侧即纸面右侧的对流。
这样,通过交替切换向相邻的3个加热线圈中的靠中央配置的1个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以及向靠外配置的2个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在容纳于被加热物5b的汤汁等液状烹调物产生对流,能够使液状的烹调物扩散。
(大径)
图28和图29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30和图31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8和图29中,用实线表示配置于顶板4的下方的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用虚线表示载置于顶板4上的被加热物5c。
另外,在图30和图31中,示意性地示出被加热物5c载置于顶板4上的状态的纵剖面。另外,在图30和图31中,用箭头表示在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液状烹调物产生的对流的朝向。
如图28和图29所示,在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c的情况下,控制部45进行如下的动作。控制部45交替切换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4加热线圈1d的电力供给、以及向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的电力供给。
也就是说,在相邻的4个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c的情况下,控制部45交替切换向4个加热线圈中的靠中央配置的2个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以及向靠外配置的2个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
另外,控制部45使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4加热线圈1d供给的电力的合计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与向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的电力的合计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相同。
如图28所示,在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4加热线圈1d供给电力并停止向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的电力供给时,产生图30所示那样的对流。也就是说,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液状烹调物中的第1加热线圈1a上方的部分被加热,从而产生从被加热物5c的下部朝向上方后朝向第2加热线圈1b侧即纸面右侧的对流。同时,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液状的烹调物中的第4加热线圈1d上方的部分被加热,从而产生从被加热物5c的下部朝向上方后朝向第3加热线圈1c侧即纸面左侧的对流。并且,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液状的烹调物在被加热物5c的中央部产生朝向下方的对流。
如图28所示,在向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电力并停止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4加热线圈1d的电力供给时,产生图31所示那样的对流。也就是说,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液状的烹调物中的第2加热线圈1b上方的部分被加热,从而产生从被加热物5c的下部朝向上方后朝向第1加热线圈1a侧即纸面左侧的对流。同时,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液状的烹调物中的第3加热线圈1c上方的部分被加热,从而产生从被加热物5c的下部朝向上方后朝向第4加热线圈1d侧即纸面右侧的对流。
这样,通过交替切换向相邻的4个加热线圈中的靠中央配置的2个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以及向靠外配置的2个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在容纳于被加热物5b的汤汁等液状的烹调物产生对流,能够使液状的烹调物扩散。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中径和大径的任意加热动作中都向在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的3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中的一部分加热线圈供给电力并停止向其它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控制部45也可以使向相邻的3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中的一部分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比向其它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大。
(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2中,控制部45在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相邻的3个以上的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的情况下,交替切换向相邻的3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中的靠中央配置的1个或2个以上的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以及向靠外配置的2个以上的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
因此,能够交替产生从被加热物5的外周部朝向中央部的对流、以及从中央部朝向外周部的对流,从而在煮物等的烹调中得到使汤汁扩散、消除味道的不均而改善入味的效果。另外,被加热物5的加热部分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所以,能对容纳于被加热物5的液状的烹调物抑制烧糊地加热或保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控制部45使向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相邻的3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都相同。因此,能够抑制被加热物5的加热温度不均匀,能够抑制烹调物的温度不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说明中,对使容纳于被加热物5的液状的烹调物产生对流的对流模式的动作进行了说明,但在对载置着固体状的烹调物的煎锅或铁板等被加热物5进行加热的烹调模式下,也可以适用上述的加热动作。
煎锅或铁板等被加热物5的加热部分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所以,能对载置于被加热物5的固体状的烹调物抑制烧糊地进行加热或保温。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组合本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加热动作和上述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加热动作。例如,控制部45也可以交替进行实施方式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加热动作、以及实施方式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加热动作。
(变型例)
在上述的说明中,对控制部45使向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相邻的3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都相同的动作进行了说明。在被加热物5的外周部,散热量比中央部大。因此,有时被加热物5的外周部的温度易于比中央部的温度降低。因此,可以进行以下的动作来代替上述的动作。
在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相邻的3个以上的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的情况下,控制部45进行如下的动作。控制部45使向相邻的3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中靠外配置的2个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的合计和通电时间之积,比向靠中央配置的1个或2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的合计和通电时间之积大。
例如,在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的上方载置着中径的被加热物5b的情况下,控制部45进行以下的动作。控制部45使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的电力的合计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比向第2加热线圈1b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大。
另外,例如,在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的上方载置着大径的被加热物5c的情况下,控制部45进行如下的动作。控制部45使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4加热线圈1d供给的电力的合计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比向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的电力的合计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大。
通过这样的动作,能够使被加热物5的外周部的发热量比中央部多,从而能够抑制被加热物5的加热温度的不均匀。由此,能够抑制烹调物的温度不均匀和烹调物的烧糊。
实施方式3.
以下,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和2的不同点为中心,对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动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动作)
在使用者将被加热物5载置于顶板4并对操作部40进行加热开始的指示时,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控制部45的负荷判定部46进行负荷判定处理。控制部45根据负荷判定处理的结果来控制驱动电路50a~驱动电路50d,进行根据感应加热的火力和烹调菜单的加热动作。
以下,按照将载置于顶板4的被加热物的大小分为中径和大径的情况,对通过来自操作部40的输入而选择对流模式作为烹调菜单时的动作进行说明。
(中径)
图32和图3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34和图35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2和图33中,用实线表示配置于顶板4的下方的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用虚线表示载置于顶板4上的被加热物5b。
另外,在图34和图35中,示意性地示出被加热物5b载置于顶板4上的状态的纵剖面。另外,在图34和图35中,用箭头表示在容纳于被加热物5b的液状的烹调物产生的对流的朝向。
如图32和图33所示,在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b的情况下,控制部45进行如下的动作。控制部45交替切换向由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构成的组的电力供给、以及向由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构成的组的电力供给。
也就是说,在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相邻的3个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b的情况下,控制部45向由作为相邻的3个加热线圈中的一部分的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供给电力,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由2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
另外,控制部45使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供给的电力的合计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与向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的电力的合计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相同。
如图32所示,在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的组供给电力并停止向第3加热线圈1c的电力供给时,产生图34所示那样的对流。也就是说,容纳于被加热物5b的液状的烹调物中的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上方的部分被加热,分别产生从被加热物5b的下部朝向上方后朝向第3加热线圈1c侧即纸面右侧的对流。
如图33所示,在向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的组供给电力并停止向第1加热线圈1a的电力供给时,产生图35所示那样的对流。也就是说,容纳于被加热物5b的液状的烹调物中的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上方的部分被加热,分别产生从被加热物5b的下部朝向上方后朝向第1加热线圈1a侧即纸面左侧的对流。
这样,通过向由相邻的3个加热线圈中的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供给电力、并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由2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在容纳于被加热物5b的汤汁等液状的烹调物产生对流,能够使液状的烹调物扩散。
(大径)
图36和图37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38和图39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6和图37中,用实线表示配置于顶板4的下方的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用虚线表示载置于顶板4上的被加热物5c。
另外,在图38和图39中,示意性地示出被加热物5c载置于顶板4上的状态的纵剖面。另外,在图38和图39中,用箭头表示在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液状的烹调物产生的对流的朝向。
如图36和图37所示,在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c的情况下,控制部45进行如下的动作。控制部45交替切换向由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构成的组的电力供给、以及向由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构成的组的电力供给。
也就是说,在相邻的4个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c的情况下,控制部45向由作为相邻的4个加热线圈中的一部分的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供给电力,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由2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
另外,控制部45使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供给的电力的合计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与向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供给的电力的合计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相同。
如图36所示,在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的组供给电力并停止向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的组的电力供给时,产生图38所示那样的对流。也就是说,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液状的烹调物中的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上方的部分被加热,从而分别产生从被加热物5c的下部朝向上方后朝向第3加热线圈1c侧即纸面右侧的对流。
如图37所示,在向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的组供给电力并停止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的电力供给时,产生图39所示那样的对流。也就是说,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液状的烹调物中的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的上方部分被加热,从而分别产生从被加热物5c的下部朝向上方后朝向第2加热线圈1b侧即纸面左侧的对流。
这样,通过向相邻的4个加热线圈中的由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供给电力、并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由2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在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汤汁等液状的烹调物产生对流,能够使液状的烹调物扩散。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中径和大径的任意的加热动作中都向在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的3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中的一部分加热线圈供给电力并停止向其它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控制部45也可以使向相邻的3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中的一部分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比向其它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大。
(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3中,控制部45在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相邻的3个以上的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的情况下,向作为相邻的3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中的一部分的、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的组供给电力,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2个加热线圈的组。
因此,产生从多个加热线圈的排列中的一方端部朝向另一方端部的对流,能够交替切换其方向,在煮物等的烹调中得到使汤汁扩散、消除味道的不均而改善入味的效果。另外,被加热物5的加热部分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所以,能对容纳于被加热物5的液状的烹调物抑制烧糊地加热或保温。
另外,由于向由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供给电力,所以,与向1个加热线圈或不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供给电力的情况相比,能够加大容纳于被加热物5的液状的烹调物的对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控制部45使向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都相同。因此,能够抑制被加热物5的加热温度不均匀,能够抑制烹调物的温度的不均匀。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说明中,对使容纳于被加热物5的液状的烹调物产生对流的对流模式的动作进行了说明,但在对载置着固体状的烹调物的煎锅或铁板等被加热物5进行加热的烹调模式下,也可以适用上述的加热动作。
煎锅或铁板等被加热物5的加热部分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所以,能对载置于被加热物5的固体状的烹调物抑制烧糊地进行加热或保温。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组合本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加热动作、以及上述实施方式1和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加热动作。例如,控制部45也可以依次进行实施方式1~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加热动作。
(变型例1)
在上述的说明中,对在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的上方载置着大径的被加热物5c的情况下交替切换2个组的动作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依次改变向由相邻的4个加热线圈中的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的电力供给。以下,对具体例进行说明。
(大径)
图40~图42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43~图45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0~图42中,用实线表示配置于顶板4的下方的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用虚线表示载置于顶板4上的被加热物5c。
另外,在图43~图45中,示意性地示出被加热物5c载置于顶板4上的状态的纵剖面。另外,在图43~图45中,用箭头表示在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液状的烹调物产生的对流的朝向。
如图40~图42所示,在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c的情况下,控制部45进行如下的动作。控制部45依次改变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的组的电力供给、向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的组的电力供给、以及向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的组的电力供给。
也就是说,在相邻的4个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c的情况下,控制部45向由作为相邻的4个加热线圈中的一部分的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供给电力,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由2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
另外,控制部45使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供给的电力的合计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向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的电力的合计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以及向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供给的电力的合计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都相同。
如图40所示,在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的组供给电力并停止向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的组的电力供给时,产生图43所示那样的对流。也就是说,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液状的烹调物中的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上方的部分被加热,分别产生从被加热物5c的下部朝向上方后朝向第3加热线圈1c侧即纸面右侧的对流。
如图41所示,在向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的组供给电力并停止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4加热线圈1d的电力供给时,产生图44所示那样的对流。也就是说,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液状的烹调物中的第2加热线圈1b上方的部分被加热,产生从被加热物5c的下部朝向上方后朝向第1加热线圈1a侧即纸面左侧的对流。同时,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液状的烹调物中的第3加热线圈1c上方的部分被加热,产生从被加热物5c的下部朝向上方后朝向第4加热线圈1d侧即纸面右侧的对流。
如图42所示,在向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的组供给电力并停止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的电力供给时,产生图45所示那样的对流。也就是说,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液状的烹调物中的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上方的部分被加热,分别产生从被加热物5c的下部朝向上方后朝向第2加热线圈1b侧即纸面左侧的对流。
这样,通过向由相邻的4个加热线圈中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供给电力、并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依次改变由2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在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汤汁等液状的烹调物产生对流,能够使液状的烹调物扩散。
另外,与交替切换2个组的动作相比,被加热物5的加热位置随着时间的经过分散,所以,能对容纳于被加热物5的液状的烹调物抑制烧糊地进行加热或保温。
(变型例2)
在上述的说明中,对向由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的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供给电力的动作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向由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的相邻的3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供给电力、并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依次改变向由3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的电力供给。以下,对具体例进行说明。
(大径)
图46和图47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俯视图。
图48和图49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和被加热物的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6和图47中,用实线表示配置于顶板4的下方的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用虚线表示载置于顶板4上的被加热物5c。
另外,在图48和图49中,示意性地示出被加热物5c载置于顶板4上的状态的纵剖面。另外,在图48和图49中用箭头表示在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液状的烹调物产生的对流的朝向。
如图46和图47所示,在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c的情况下,控制部45进行如下的动作。控制部45依次改变向由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构成的组的电力供给、以及向由第2加热线圈1b、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构成的组的电力供给。
也就是说,在相邻的4个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c的情况下,控制部45向由作为相邻的4个加热线圈中的一部分的相邻的3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供给电力,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由3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
另外,控制部45使向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的电力的合计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以及向第2加热线圈1b、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供给的电力的合计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都相同。
如图46所示,在向由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构成的组供给电力并停止向第4加热线圈1d的电力供给时,产生图48所示的对流。也就是说,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液状的烹调物中的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上方的部分被加热,从而分别产生从被加热物5c的下部朝向上方后朝向第4加热线圈1d侧即纸面右侧的对流。
如图47所示,在向第2加热线圈1b、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的组供给电力并停止向第1加热线圈1a的电力供给时,产生图49所示那样的对流。也就是说,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液状的烹调物中的第2加热线圈1b、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上方的部分被加热,分别产生从被加热物5c的下部朝向上方后朝向第1加热线圈1a侧即纸面左侧的对流。
这样,通过向由相邻的4个加热线圈中的相邻的3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供给电力、并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依次改变3个加热线圈的组,在容纳于被加热物5c的汤汁等液状的烹调物产生对流,能够使液状的烹调物扩散。另外,与向由2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供给电力的动作相比,能够加大容纳于被加热物5的液状的烹调物的对流。
(变型例3)
在上述说明中,对控制部45使向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的相邻的3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都相同的动作进行了说明。在被加热物5的外周部,散热量比中央部大。因此,有时被加热物5的外周部的温度易于比中央部的温度降低。因此,可以进行以下的动作来代替上述的动作。
在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的相邻的3个以上的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被加热物5的情况下,控制部45进行如下的动作。控制部45使相邻的3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中的靠外配置的2个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的合计和通电时间之积,比向靠中央配置的1个或2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的合计和通电时间之积大。
例如,在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的上方载置着中径的被加热物5b的情况下,控制部45进行如下的动作。控制部45使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的电力的合计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比向第2加热线圈1b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大。
另外,例如,在第1加热线圈1a、第2加热线圈1b、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的上方载置着大径的被加热物5c的情况下,控制部45进行如下的动作。控制部45使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4加热线圈1d供给的电力的合计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比向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的电力的合计和通电时间之积即电能大。
通过这样的动作,能够使被加热物5的外周部的发热量比中央部多,能够抑制被加热物5的加热温度不均匀。由此,能够抑制烹调物的温度不均匀和烹调物的烧糊。
实施方式4.
以下,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3的不同点为中心,对实施方式4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动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4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动作)
图50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和被加热物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0中,省略顶板4下方的结构的图示。
如图50所示,在使用者将小径的被加热物5a1载置于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的上方并将小径的被加热物5a2载置于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的上方的情况下,控制部45进行以下的动作。当对操作部40进行加热开始的指示时,控制部45的负荷判定部46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地进行负荷判定处理。控制部45根据负荷判定处理的结果来控制驱动电路50a~驱动电路50d,进行根据感应加热的火力和烹调菜单的加热动作。
在通过来自操作部40的输入而选择在对流模式下同时对2个被加热物5a1和5a2进行加热烹调的烹调菜单时,控制部45同时进行使容纳于被加热物5a1的液状的烹调物产生对流的加热动作和使容纳于被加热物5a2的液状的烹调物产生对流的加热动作。具体地说,控制部45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交替切换向第1加热线圈1a的电力供给和向第2加热线圈1b的电力供给。同时,控制部45随着时间的经过而交替切换向第3加热线圈1c的电力供给和向第4加热线圈1d的电力供给。
也就是说,在由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的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的上方载置被加热物5a且由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构成的组相邻地设有2组的情况下,分别对2个组交替切换向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
这样,通过对2个组各自的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交替通电,在容纳于被加热物5a1和被加热物5a2的汤汁等液状的烹调物分别产生对流,能够使液状的烹调物扩散。另外,能够在对流模式下同时加热2个被加热物5a1和5a1,从而能够提高使用者的便利性。
在此,在对各加热线圈通有高频电流时,由于构成加热线圈的绕组的电阻而产生焦耳热。在同时进行向彼此相邻的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的电力供给时,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的温度易于因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各自的发热而上升。于是,本实施方式4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控制部45进行以下的动作。
控制部45使同时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4加热线圈1d供给电力的时间,比同时向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电力的时间短。也就是说,控制部45使同时向多个加热线圈中靠外配置的2个加热线圈供给电力的时间,比同时向靠中央配置的2个加热线圈供给电力的时间短。采用图51和图52,对具体例进行说明。
图51是说明实施方式4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加热动作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1中,将向加热线圈供给电力的状态表示为接通,将停止电力供给的状态表示为断开。
如图51所示,控制部45将向各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的切换周期T1设定为相同。另外,控制部45在时间T1a接通第1加热线圈1a和第3加热线圈1c并断开第2加热线圈1b和第4加热线圈1d。另外,在时间T1b,断开第1加热线圈1a和第3加热线圈1c并接通第2加热线圈1b和第4加热线圈1d。需要说明的是,时间T1a和时间T1b是相同的时间。
通过这样的动作,同时向靠外配置的第1加热线圈1a和第4加热线圈1d供给电力的时间为零。另外,同时向靠中央配置的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电力的时间为零。
因此,能够抑制靠中央配置的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的温度上升。另外,在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的一方的停止中能够散热,具有易于冷却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的效果。
图52是说明实施方式4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加热动作的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2中,将向加热线圈供给电力的状态表示为接通,将停止电力供给的状态表示为断开。
如图52所示,控制部45将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供给的电力的切换周期设定为T1。控制部45在时间T1a接通第1加热线圈1a并断开第2加热线圈1b。另外,在时间T1b,断开第1加热线圈1a并接通第2加热线圈1b。需要说明的是,时间T1a和时间T1b是相同的时间。
另外,控制部45将向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供给的电力的切换周期设定为比T1长的T2。控制部45在时间T2a断开第3加热线圈1c并接通第4加热线圈1d。另外,在时间T2b,接通第3加热线圈1c并断开第4加热线圈1d。需要说明的是,时间T2a和时间T2b是相同的时间。
通过这样的动作,同时向靠外配置的第1加热线圈1a和第4加热线圈1d供给电力的时间Tout,比同时向靠中央配置的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电力的时间Tin长。
因此,能够抑制靠中央配置的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的温度上升。另外,具有易于冷却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4中,对在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这4个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2个被加热物5a1和5a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加热线圈的数量和被加热物5a的数量并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将6个加热线圈配置成一列,载置3个被加热物5a,分别由2个加热线圈在对流模式下进行加热。
实施方式5.
以下,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4的不同点为中心,对实施方式5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动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5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动作)
实施方式5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控制部45除了与上述实施方式1~4的任一个相同的动作之外,还进行如下的动作。
控制部45在向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中的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供给电力时,使流向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相向的部分的电流彼此同向。
例如,由图53对除了上述实施方式4的动作还应用使流向相邻的2个加热线圈相向的部分的电流彼此同向的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图53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5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通电状态的立体图。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3中,用实线表示配置于顶板4的下方的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用虚线表示载置于顶板4上的被加热物5a1和被加热物5a2。另外,在图53中,用箭头表示在同时向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电力的状态下对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通电的高频电流的某瞬间的电流的方向。
如图53所示,控制部45分别驱动驱动电路50b和驱动电路50c的逆变电路23,以使得在向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供给电力时,流向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相向的部分的电流彼此同向。
(效果)
通过这样的动作,在第2加热线圈1b和第3加热线圈1c相向的部分,从第2加热线圈1b产生的磁场的朝向和从第3加热线圈1c产生的磁场的朝向相同,能够加强磁场。因此,能够增加载置于该相向的部分的上方的被加热物5的发热量。具有增强该相向的部分的上方的对流的效果。
实施方式6.
以下,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5的不同点为中心,对实施方式6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结构)
图54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54所示,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由驱动电路50e进行驱动控制。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由驱动电路50f进行驱动控制。从驱动电路50e向第1加热线圈1a供给高频电流,从而从第1加热线圈1a产生高频磁场。从驱动电路50e向第2加热线圈1b供给高频电流,从而从第2加热线圈1b产生高频磁场。从驱动电路50f向第3加热线圈1c供给高频电流,从而从第3加热线圈1c产生高频磁场。从驱动电路50f向第4加热线圈1d供给高频电流,从而从第4加热线圈1d产生高频磁场。
图55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驱动电路的图。
在图55中,图示出驱动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的驱动电路50e。
如图55所示,驱动电路50e具有直流电源电路22、逆变电路23、共振电容器24a、共振电容器24b、共振电容器24c和开关26。直流电源电路22和逆变电路23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
共振电容器24a与第1加热线圈1a串联连接。共振电容器24b与第2加热线圈1b串联连接。另外,共振电容器24c经由开关26而与共振电容器24b并联连接。
由第1加热线圈1a和共振电容器24a构成的第1共振电路与由第2加热线圈1b、共振电容器24b和共振电容器24c构成的第2共振电路并联连接。
第1共振电路具有与第1加热线圈1a的电感和共振电容器24a的容量相应的共振频率。
第2共振电路具有与第2加热线圈1b的电感、共振电容器24b和共振电容器24c的容量相应的共振频率。
开关26由控制部45进行通断切换。在开关26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共振电容器24c与共振电容器24b并联连接。开关26由例如电力用半导体或继电器等构成。
在开关26为接通状态的情况下,第2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为第1共振频率f1,该第1共振频率f1与共振电容器24b和共振电容器24c的合成容量、以及第2加热线圈1b的电感相应。
另外,在开关26为断开状态的情况下,第2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为第2共振频率f2,该第2共振频率f2与仅共振电容器24b的容量和第2加热线圈1b的电感相应。也就是说,开关26为断开状态时的第2共振频率f2,比开关26为接通状态时的第1共振频率f1高。
第1加热线圈1a的电感和第2加热线圈1b的电感构成为大致相同的值。共振电容器24a的容量、以及共振电容器24b和共振电容器24b的合成容量构成为大致相同的值。也就是说,第1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为与第2共振电路中开关26为接通状态时的第1共振频率f1大致相同的值。
线圈电流检测机构25b检测流向第1加热线圈1a的电流,并将与线圈电流值相当的电压信号向控制部45输出。另外,线圈电流检测机构25c检测流向第2加热线圈1b的电流,将与线圈电流值相当的电压信号向控制部45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5中,对驱动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的驱动电路50e进行了说明,但驱动第3加热线圈1c和第4加热线圈1d的驱动电路50f也能够应用同样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5中,对由1个驱动电路50e驱动2个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加热线圈的数量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由1个驱动电路50e向2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供给高频电力,具有与2个以上的加热线圈分别形成共振电路的多个共振电容器,多个共振电容器的至少一个的容量可变。
(动作)
实施方式6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控制部45进行如下的动作:通过改变第2共振电路的共振电容器的容量和逆变电路23的驱动频率来改变向2个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供给的电力的大小。
以下,如图50所示,对使用者将小径的被加热物5a1载置于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的上方时的控制部45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对操作部40进行加热开始的指示时,控制部45的负荷判定部46进行负荷判定处理。负荷判定部46根据输入电流检测机构25a的输出信号来检测输入电流。同时,控制部45根据线圈电流检测机构25b和线圈电流检测机构25c的输出信号来检测线圈电流。负荷判定部46根据检测出的线圈电流和输入电流、以及预先存储于存储器48的负荷判定表格来判定载置于各加热线圈的上方的被加热物的有无。控制部45根据负荷判定处理的结果来控制驱动电路50e和驱动电路50f,进行根据感应加热的火力和烹调菜单的加热动作。
在通过来自操作部40的输入而选择在对流模式下对被加热物5a1进行加热烹调的烹调菜单时,控制部45进行使容纳于被加热物5a1的液状的烹调物产生对流的加热动作。
具体地说,控制部45在选择对流模式的烹调菜单时使驱动电路50e的开关26为断开状态。由此,第2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从第1共振频率f1向第2共振频率f2改变。控制部45通过改变驱动电路50e的逆变电路23的驱动频率来改变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供给的电力的大小。
在此,对向各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和共振频率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56是表示实施方式6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驱动频率和向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的关系的示意图。
在图56中,第1共振电路和开关26为接通状态下的第2共振电路如电力特性60所示那样具有以第1共振频率f1为峰值的特性。另外,开关26为断开状态下的第2共振电路如电力特性61所示那样具有以第2共振频率f2为峰值的特性。
控制部45将第1共振频率f1以上且电力特性60中的电力比电力特性61大的频率的范围预先设定作为动作区域A。另外,控制部45将第2共振频率f2以上的频率的范围预先设定作为动作区域B。需要说明的是,动作区域B的上限的频率被设定为驱动电路50e的动作范围的上限值、例如100kHz。
在驱动电路50e在动作区域A的范围内的驱动频率下驱动时,向第1共振电路和开关26为接通状态下的第2共振电路供给的电力,比向开关26为断开状态下的第2共振电路供给的电力大。
另外,在驱动电路50e在动作区域B的范围内的驱动频率下驱动时,向第1共振电路和开关26为接通状态下的第2共振电路供给的电力,比向开关26为断开状态下的第2共振电路供给的电力小。
由以上可知,控制部45在选择对流模式并使开关26为断开状态后,将驱动电路50e的逆变电路23的驱动频率交替切换为动作区域A的范围内的驱动频率和动作区域B的范围内的驱动频率。
由此,交替切换使向第1加热线圈1a供给的电力比向第2加热线圈1b供给的电力大的动作、以及使向第2加热线圈1b供给的电力比向第1加热线圈1a供给的电力大的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部45在选择通常加热模式等烹调菜单而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供给相同的电力的情况下,使开关26为接通状态并将第2共振电路的共振频率向第1共振频率f1改变。由此,向第1加热线圈1a和第2加热线圈1b供给相同的电力。
(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6中,能够由1个驱动电路50e驱动2个加热线圈,所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5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相比,能够使驱动电路50的结构简化。
另外,能够通过改变驱动电路50的驱动频率和第2共振电路的容量来改变向2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的大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6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0的结构和动作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1~5的任一个组合。例如,采用由1个驱动电路50驱动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的结构并使与各加热线圈分别形成共振电路的共振电容器的容量可变。并且,控制部45能够通过改变共振电容器的容量和驱动电路50的驱动频率来任意地改变向2个以上的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的大小。
(变型例1)
图57是示意性地表示变型例1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多个加热线圈的俯视图。
如图57所示,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可以例如在顶板4的纵向配置成一列。在该结构,也能够进行与上述实施方式1~6同样的动作,能够起到同样的效果。
(变型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1~6中,对感应加热烹调器100具有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这4个加热线圈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也可以是设置多个加热口并针对其中之一将多个加热线圈排成一列的结构。
图58是表示变型例2的感应加热烹调器的分解立体图。
例如图58所示可以是,在具有第1加热口1、第2加热口2和第3加热口3的感应加热烹调器101中,在第1加热口1的下方将第1加热线圈1a~第4加热线圈1d配置成一列。需要说明的是,配置于第2加热口2的下方的加热线圈12、以及配置于第3加热口3的下方的加热线圈13由例如圆形的线圈构成。
在该结构中,针对第1加热口1也能够应用与上述实施方式1~6相同的动作。
附图标记的说明
1a第1加热线圈、1b第2加热线圈、1c第3加热线圈、1d第4加热线圈、4顶板、5被加热物、5a被加热物、5a1被加热物、5a2被加热物、5b被加热物、5c被加热物、21交流电源、22直流电源电路、22a二极管电桥、22b电抗器、22c平滑电容器、23逆变电路、23a IGBT、23b IGBT、23c二极管、23d二极管、24a~24c共振电容器、25a输入电流检测机构、25b线圈电流检测机构、25c线圈电流检测机构、26开关、40操作部、41显示部、41a~41c显示部、43操作显示部、45控制部、46负荷判定部、48存储器、50驱动电路、50a~50f驱动电路、60电力特性、61电力特性、100感应加热烹调器、101感应加热烹调器。

Claims (13)

1.一种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在同一平面上配置成一列的多个加热线圈;
向所述多个加热线圈分别供给高频电力的多个逆变电路;
判定载置于所述多个加热线圈各自的上方的被加热物的有无的负荷判定部;以及
基于所述负荷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来控制所述多个逆变电路的驱动的控制装置;
所述多个加热线圈形成为俯视呈椭圆状,配置成一列的所述多个加热线圈的短轴配置于同一直线上,
在所述多个加热线圈中的相邻的2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所述被加热物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向相邻的2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中的一部分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电力,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作为供给电力的对象的所述加热线圈,
在所述多个加热线圈中的相邻的2个所述加热线圈形成的组的上方载置着所述被加热物且相邻的2个所述加热线圈形成的组相邻地设有2组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分别对2个组交替切换向靠外配置的所述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和向靠中央配置的所述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
所述控制装置使同时向靠外配置的2个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电力的时间,比同时向靠中央配置的2个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电力的时间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加热线圈中的相邻的2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所述被加热物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使向相邻的2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中的一部分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比向其它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大,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作为增大供给的电力的对象的所述加热线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加热线圈中的相邻的2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所述被加热物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向2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中的1个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电力,随着时间的经过依次改变作为供给电力的对象的所述加热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加热线圈中的相邻的3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所述被加热物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交替切换向相邻的3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中的靠中央配置的1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以及向靠外配置的2个以上加热线圈的电力供给。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加热线圈中的相邻的3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所述被加热物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向由作为相邻的3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中的一部分的相邻的2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形成的组供给电力,随着时间的经过而改变2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形成的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加热线圈中的相邻的3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所述被加热物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使向相邻的3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中的靠外配置的2个以上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比向靠中央配置的1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加热线圈中的相邻的3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所述被加热物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使向相邻的3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中的靠外配置的2个以上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比向靠中央配置的1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加热线圈中的相邻的2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的上方载置着所述被加热物的情况下,所述控制装置使向相邻的2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和通电时间之积都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使同时向靠中央配置的2个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电力的时间为零。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在向所述多个加热线圈中的相邻的2个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电力时,使流向相邻的2个所述加热线圈相向的部分的电流彼此同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逆变电路的至少一个构成为向2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供给高频电力,具有与2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分别形成共振电路的多个共振电容器;
所述多个共振电容器的至少一个构成为容量可变;
所述控制装置通过改变所述共振电容器的容量和所述逆变电路的驱动频率来改变向2个以上所述加热线圈供给的电力的大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加热线圈分别为同一形状和同一大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加热线圈配置成相邻的2个所述加热线圈的间隔比所述加热线圈的短轴的长度的一半短。
CN201880091106.3A 2018-03-16 2018-03-16 感应加热烹调器 Active CN1118374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8/010610 WO2019176110A1 (ja) 2018-03-16 2018-03-16 誘導加熱調理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37454A CN111837454A (zh) 2020-10-27
CN111837454B true CN111837454B (zh) 2022-08-09

Family

ID=67907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1106.3A Active CN111837454B (zh) 2018-03-16 2018-03-16 感应加热烹调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659632B2 (zh)
EP (1) EP3768043A4 (zh)
JP (1) JP6991309B2 (zh)
CN (1) CN111837454B (zh)
WO (1) WO20191761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910509B2 (en) * 2021-03-02 2024-02-20 Whirlpool Corporat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accuracy in load curves acquisition on an induction cooktop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58225A (ja) * 2007-12-26 2009-07-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2047755A (zh) * 2009-02-06 2011-05-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磁烹调器
CN102342177A (zh) * 2009-03-06 2012-02-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JP2012079581A (ja) * 2010-10-04 2012-04-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KR20120111671A (ko) * 2011-04-01 2012-10-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도가열조리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103202098A (zh) * 2010-09-03 2013-07-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JP2013201141A (ja) * 2013-06-24 2013-10-03 Panasonic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EP2846607A1 (en) * 2013-09-05 2015-03-11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An induction cooking hob including a cooking area with three or more induction coils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ooking area
CN204377176U (zh) * 2014-10-24 2015-06-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EP3291642A1 (en) * 2016-09-02 2018-03-07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Induction cooking hob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ooking zo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10062A (en) 1971-04-06 1973-01-09 Environment One Corp Metal base cookware induction heating apparatus having improved power supply and gating control circuit using infra-red temperature sensor and improved induction heating coil arrangement
US3786222A (en) * 1972-04-19 1974-01-15 Gen Electric Metallic foil induction cooking
JP2978069B2 (ja) * 1994-09-06 1999-11-15 島田理化工業株式会社 電磁調理器
DE19945297A1 (de) * 1999-09-22 2001-03-29 Diehl Ako Stiftung Gmbh & Co Topferkennung
JP4915278B2 (ja) * 2007-05-15 2012-04-1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US9055615B2 (en) * 2008-12-26 2015-06-09 Panasonic Corporation Induction heating cooker
JP2013109889A (ja) 2011-11-18 2013-06-06 Panasonic Corp 誘導加熱装置
JP5943683B2 (ja) * 2012-04-11 2016-07-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装置
ES2639495T3 (es) 2013-04-25 2017-10-2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cina de calentamiento por inducción
JP5674896B2 (ja) 2013-10-29 2015-02-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6528119B2 (ja) 2015-04-15 2019-06-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加熱調理器
JP6817510B2 (ja) * 2015-05-14 2021-01-20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6960568B2 (ja) 2015-11-13 2021-11-0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6395890B2 (ja) 2017-03-28 2018-09-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58225A (ja) * 2007-12-26 2009-07-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102047755A (zh) * 2009-02-06 2011-05-0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电磁烹调器
CN102342177A (zh) * 2009-03-06 2012-02-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CN103202098A (zh) * 2010-09-03 2013-07-10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JP2012079581A (ja) * 2010-10-04 2012-04-1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KR20120111671A (ko) * 2011-04-01 2012-10-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도가열조리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2013201141A (ja) * 2013-06-24 2013-10-03 Panasonic Corp 誘導加熱調理器
EP2846607A1 (en) * 2013-09-05 2015-03-11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An induction cooking hob including a cooking area with three or more induction coils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ooking area
CN204377176U (zh) * 2014-10-24 2015-06-0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烹调器
EP3291642A1 (en) * 2016-09-02 2018-03-07 Electrolux Appliances Aktiebolag Induction cooking hob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cooking zo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307124A1 (en) 2021-09-30
JPWO2019176110A1 (ja) 2020-12-17
JP6991309B2 (ja) 2022-01-12
US11659632B2 (en) 2023-05-23
CN111837454A (zh) 2020-10-27
EP3768043A4 (en) 2021-03-17
WO2019176110A1 (ja) 2019-09-19
EP3768043A1 (en) 2021-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13094B2 (ja) 誘導加熱装置
JP5279620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3062173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WO2013137287A1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7154321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944023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US11805577B2 (en) Induction cooker
CN111837454B (zh) 感应加热烹调器
JP6143815B2 (ja) 電力変換装置、及び誘導加熱調理器
WO2015159353A1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606585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2017199460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5523410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US11818824B2 (en)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apparatus
JP5642271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JP5625296B2 (ja) 誘導加熱装置
JP2014017273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JP4854268B2 (ja) 加熱調理器
JP2011249197A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