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23991B - 旋转式托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式托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23991B
CN111823991B CN202010170430.3A CN202010170430A CN111823991B CN 111823991 B CN111823991 B CN 111823991B CN 202010170430 A CN202010170430 A CN 202010170430A CN 111823991 B CN111823991 B CN 11182399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bracket
bottom wall
rotating body
rot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704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23991A (zh
Inventor
福井直行
榊原将训
小泽悦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8239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39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239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239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60N3/101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fix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60N3/105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for receptables of different size or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 B60R11/024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telepho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60R2011/0007Mid-conso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4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for non integrated articles
    • B60R2011/0064Connection with the article
    • B60R2011/0071Connection with the article using latches, clips, clamps, strap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4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for non integrated articles
    • B60R2011/0064Connection with the article
    • B60R2011/0075Connection with the article using a containment or docking sp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8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 B60R2011/0085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with adjustment by rotation in their operational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Passenger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稳定地保持饮料容器以及便携终端这两者的基础上实现省空间化的旋转式托架装置。旋转式托架装置具有:车辆内装部件,其在上表面形成有规定形状的开口部;以及旋转体,其以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水平轴为中心可旋转地安装于车辆内装部件。旋转体具有在相互不同的旋转角度位置设置的第一托架部以及第二托架部。第一托架部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一底壁,该第一开口形成为与规定形状对应的形状,该第一底壁在相对于第一开口的水平轴侧的位置与第一开口相对。第二托架部具有第二开口和第二底壁,该第二开口形成为矩形形状,该第二底壁在相对于第二开口的水平轴侧的位置与第二开口相对。

Description

旋转式托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例如罐、塑料瓶等饮料容器以及智能手机、便携电话等便携终端进行保持的旋转式托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搭载于车辆等而对罐、塑料瓶等饮料容器进行保持的旋转式托架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旋转式托架装置具有车辆的仪表板、中央控制台等车辆内装部件,和相对于车辆内装部件可旋转的旋转体。车辆内装部件具有开口部。旋转体以水平轴为中心可旋转地安装于车辆内装部件。旋转体具有托架开口,该托架开口形成为与车辆内装部件的开口部对应的大小,该旋转体具有由底壁和侧壁构成的筒状的托架部。托架部的底壁在托架开口经由车辆内装部件的开口部而开放的情况下,作为供饮料容器的底面抵接的保持壁起作用,并且在以水平轴为中心进行了旋转操作的情况下,通过其背面经由车辆内装部件的开口部露出至外部,从而作为将该开口部闭塞的盖体部起作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99430号公报
但是,在应保持于托架装置的对象中,除了罐、塑料瓶等饮料容器以外,近年来,还有智能手机、便携电话等便携终端。通常,没有用于放置便携终端的专用空间,便携终端立于饮料容器用的上述托架部。然而,如果便携终端专用的托架部相对于饮料容器用的托架部在水平方向上并列配置于车辆内装部件的上面板部上,则托架部在该上板部上所占的面积过大。另外,如果便携终端立于饮料容器用的托架部,则该便携终端的保持会变得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稳定地对饮料容器以及便携终端这两者进行保持的基础上实现省空间化的旋转式托架装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一种旋转式托架装置,其具有:车辆内装部件,其在上表面形成有规定形状的开口部;以及旋转体,其以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水平轴为中心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车辆内装部件,其中,所述旋转体具有在相互不同的旋转角度位置设置的第一托架部以及第二托架部,所述第一托架部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一底壁,该第一开口形成为与所述规定形状对应的形状,该第一底壁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水平轴侧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所述第二托架部具有第二开口和第二底壁,该第二开口形成为矩形形状,该第二底壁在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的所述水平轴侧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
根据该结构,通过使旋转体旋转,能够选择性地切换使第一托架部的第一开口经由车辆内装部件的开口部开放的托架状态和使第二托架部的矩形形状的第二开口经由车辆内装部件的开口部开放的托架状态。因此,能够在稳定地对分别作为托架对象物的饮料容器以及便携终端这两者进行保持的基础上实现省空间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旋转式托架装置的终端托架状态下的斜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旋转式托架装置的终端托架状态与杯托架状态之间的中间状态下的斜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旋转式托架装置的杯托架状态下的斜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的旋转式托架装置的分解斜视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旋转式托架装置的终端托架状态下的车辆内装部件、旋转体、开放装置与限制装置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旋转式托架装置的杯托架状态下的车辆内装部件、旋转体、开放装置与限制装置的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旋转式托架装置的终端托架状态下的车辆内装部件与旋转体的关系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旋转式托架装置的杯托架状态下的车辆内装部件与旋转体的关系的图。
图9是表示一个变形方式涉及的旋转式托架装置的终端托架状态下的车辆内装部件与旋转体的关系的图。
图10是表示其他变形方式涉及的旋转式托架装置的旋转体的主要部分构造的图。
标号的说明
1:旋转式托架装置,10:车辆内装部件,11:露出部件,12、13:侧壁部件,14:开口部,30:旋转体,32:第一托架部,32a:第一开口,32b:第一底壁,32c:第一侧壁,33:第二托架部,33a:第二开口,33b:第二底壁,33c:第二侧壁(侧面支撑壁),33d:限制部,38:切换用按钮,39:按压机构,39a:摆动部件,39b:第一预紧部件,40:开放装置,41:第二预紧部件,70:供电器,C:水平轴。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附图说明本发明涉及的旋转式托架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
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式托架装置1是对搭载于车辆的例如罐、塑料瓶等饮料容器进行保持,并且对智能手机、便携电话等便携终端进行保持的保持装置。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旋转式托架装置1具有车辆内装部件10、旋转体30、开放装置40和限制装置50。
车辆内装部件10固定于车身侧。车辆内装部件10具有露出部件11和侧壁部件12、13。露出部件11是露出于车室内的部件,构成中央控制台的上面板的一部分。露出部件11形成为板状且大致四边形状。在露出部件11的上表面形成有开口部14。开口部14形成为圆形,具有与托架对象物即饮料容器的外径相匹配的直径。
侧壁部件12、13是与旋转体30的外表面相对的壁部,是保护旋转体30的部件。侧壁部件12、13分别在露出部件11的下方配置于旋转体30的外侧。侧壁部件12、13分别与旋转体30的外表面相匹配地形成为半球状。侧壁部件12、13分别具有上部被水平地切割的形状,上端以与露出部件11的背面相接的方式配置。
如图5以及图6所示,侧壁部件12和侧壁部件13以夹着旋转体30而形成将其外表面包围的中空的球形空间15的方式相互组装。如果侧壁部件12与侧壁部件13相互组装,则在两个侧壁部件12、13的上端形成与露出部件11的开口部14相匹配的、具有比该开口部14稍大的直径的开口16,并且形成将旋转体30包围的中空的球形空间15。侧壁部件12、13分别通过凸缘状的安装部17并利用螺栓紧固等固定于露出部件11。
侧壁部件12、13分别具有梳齿部18。梳齿部18是沿着侧壁部件12、13的半球状的内表面形成的凹凸。梳齿部18具有在水平方向X上交替排列的凹部18a以及凸部18b。梳齿部18的凹部18a以及凸部18b分别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具有供旋转体30的后述的梳齿部始终啮合的长度。凹部18a以及凸部18b分别以具有与成为后述的捞起对象的落下物的大小相匹配的规定宽度的方式形成。下面,将侧壁部件12称为第一侧壁部件12,将侧壁部件13称为第二侧壁部件13。
在第一侧壁部件12的外表面形成有爪部12a。爪部12a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部件12的在水平方向X上延伸的水平轴C的轴向两端侧,凸出至轴向外侧。在第二侧壁部件13的外表面形成有孔部13a。孔部13a设置于凸出部并且是在水平轴C的轴向上贯通的贯通孔,该凸出部分别设置于第二侧壁部件13的水平轴C的轴向两端侧并且在水平方向Y上向第一侧壁部件12侧凸出。第一侧壁部件12和第二侧壁部件13通过水平轴C的轴向两侧部的爪部12a分别与孔部13a卡合而相互组装。
旋转体30是相对于车辆内装部件10可旋转的旋转部件。旋转体30以水平轴C为中心可旋转地安装于车辆内装部件10。旋转体30整体形成为球状。在旋转体30的外表面设置有延伸至轴向外侧的轴部31。轴部31分别设置于旋转体30的水平轴C的轴向两端侧。在第一侧壁部件12设置有在水平轴C的轴向上贯通的轴孔20。轴孔20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壁部件12的水平轴C的轴向两端部。旋转体30的轴部31被将第一侧壁部件12的轴孔20贯通的螺钉60支撑,由此,旋转体30被第一侧壁部件12以及车辆内装部件10轴支撑。
旋转体30具有第一托架部32和第二托架部33。第一托架部32和第二托架部33设置于旋转体30整体的以水平轴C为中心的旋转方向上的相互不同的旋转角度位置。设置有第一托架部32的旋转角度位置与设置有第二托架部33的旋转角度位置例如相差约90°。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该角度差(下面,称为配置角度差α)以水平轴C为中心小于或等于90°,例如大于或等于70°。如果旋转体30从第一托架部32位于上部的状态(下面,将该状态称为杯托架状态,图8所示的状态)以水平轴C为中心旋转上述配置角度差α的量,则旋转体30转换成第二托架部33位于上部的状态(下面,将该状态称为终端托架状态,图7所示的状态)。
第一托架部32是形成保持空间32s的部位,该保持空间32s在杯托架状态下对作为托架对象物的饮料容器进行保持。第一托架部32的保持空间32s只要具有至少包含仿照托架对象物的饮料容器的外形的圆柱形状的形状即可。第一托架部32具有第一开口32a、第一底壁32b和第一侧壁32c。
第一开口32a是与保持空间32s相连的出入口。第一开口32a仿照露出部件11的开口部14而形成为圆形。第一开口32a具有与该开口部14相仿的大小,具体而言,具有与该开口部14的直径对应的直径。车辆内装部件10以及旋转体30在第一开口32a经由开口部14开放的状态(即,杯托架状态)下,以在车辆内装部件10的露出部件11的开口部14的周缘与旋转体30之间形成的径向间隙小于规定距离的方式形成。
即,在杯托架状态下,在车辆内装部件10的露出部件11的开口部14的周缘与旋转体30(具体而言,第一托架部32的上端部等)之间形成径向间隙。该径向间隙小于规定距离。
上述规定距离是例如在欧洲、日本等规定的车辆内装品的内部凸出涉及的安全基准所使用的球的直径,例如为165mm。但是,上述径向间隙是人的手指不能进入的距离(例如,小于2.5mm),在确保安全性方面是优选的。另外,该径向间隙需要设定为如下的距离,即,在确保旋转体30相对于车辆内装部件10的顺畅的旋转的基础上,车辆内装部件10与旋转体30抵接而不妨碍其旋转。
第一托架部32的第一开口32a的周缘在整周上带圆角地形成。具体地,该第一托架部32的第一开口32a的周缘形成为满足用于上述安全基准的内凸要件的形状。该内凸要件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2.5mm或者大于或等于3.2mm。
第一底壁32b是通过供饮料容器的底面抵接而对该饮料容器进行支撑的支撑壁。第一底壁32b以供饮料容器抵接的面呈平面的方式形成,以该面在杯托架状态下水平地扩展的方式形成。第一底壁32b在相对于第一开口32a的水平轴C侧的位置与第一开口32a相对。
第一侧壁32c是沿饮料容器的侧面扩展的能够对该饮料容器进行支撑的支撑壁。第一侧壁32c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第一侧壁32c从第一开口32a的周缘向第一底壁32b侧延伸。第一侧壁32c以与第一底壁32b一体地相连的方式形成,但第一侧壁32c的周向一部分以与第一底壁32b分离的方式形成。
第二托架部33是形成保持空间33s的部位,该保持空间33s在终端托架状态下对作为托架对象物的便携终端进行保持。第二托架部33的保持空间33s与第一托架部32的保持空间32s连通,并且与第一托架部32的保持空间32s的一部分共用。第二托架部33的保持空间33s只要具有如下形状即可,即,至少包含与托架对象物的便携终端被立起的状态下的便携终端的外形相仿的薄壁的长方体形状的形状。第二托架部33具有第二开口33a、第二底壁33b、第二侧壁33c和限制部33d。
第二开口33a是与保持空间33s相连的出入口。第二开口33a形成为矩形形状。第二开口33a具有比托架对象物的便携终端的最大厚度大的开口宽度。第二开口33a设置于在旋转体30的主体部件30a安装的盖部件30b。在旋转体30的主体部件30a,与第一托架部32的第一开口32a分开地设置有圆形的开口34。盖部件30b与主体部件30a的开口34相匹配地形成为圆形且平面状。盖部件30b以闭塞主体部件30a的开口34的方式配置,第二开口33a以与该开口34相连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件30a。盖部件30b以在闭塞开口34而配置时与露出部件11的表面成为同一平面的方式形成。另外,第二开口33a设置于与旋转体30的主体部件30a分体的盖部件30b,但也可以与形成有第一开口32a的旋转体30一体地形成。
第二托架部33的第二开口33a的周缘在整周上带圆角地形成。具体地,第二托架部33的第二开口33a的周缘形成为满足用于上述安全基准的内凸要件的形状。该内凸要件的曲率半径大于或等于2.5mm或者大于或等于3.2mm。
在盖部件30b的表面设置有操作记号部35。操作记号部35是表示在如后所述从终端托架状态向杯托架状态的打开操作时驾驶员等乘员应接触的部位的记号。操作记号部35从第二托架部33的盖部件30b的表面凸出至外侧。操作记号部35设置于盖部件30b的圆形表面中的与第二开口33a相比更靠近第一托架部32的一侧的部位(即,后述的旋转方向θ2侧的部位)。
另外,操作记号部35在实现小的操作力下的打开操作方面,优选配置于更靠近该第一托架部32的端部。另外,操作记号部35也可以取代从盖部件30b的表面凸出至外侧的凸出部,而是例如在盖部件30b的表面凹陷的部位、或实施了与盖部件30b的其他表面对照的色彩的标记等。
车辆内装部件10以及旋转体30以如下方式形成,即,在盖部件30b配置于将开口部14闭塞的位置而使得第二开口33a经由开口部14开放的状态(即,终端托架状态)下,在车辆内装部件10的露出部件11的开口部14的周缘与盖部件30b的周缘之间形成的径向间隙小于规定距离。即,在终端托架状态下,在车辆内装部件10的开口部14的周缘与盖部件30b的周缘之间形成有小于规定距离的径向间隙。
如上所述,上述规定距离是例如在欧洲、日本等规定的车辆内装品的内部凸起涉及的安全基准所使用的球的直径,例如为165mm。但是,上述径向间隙是人的手指不能进入的距离(例如,小于2.5mm),在确保安全性方面是优选的。另外,该径向间隙被设定为在旋转体30相对于车辆内装部件10旋转时不会使得两者抵接而妨碍其旋转的距离。
第二底壁33b是通过供便携终端的底面抵接而对该便携终端进行支撑的支撑壁。第二底壁33b以使得供便携终端抵接的面呈平面的方式形成,以使得该面在终端托架状态下水平地扩展的方式形成。第二底壁33b具有比托架对象物的便携终端的最大厚度更大的宽度。第二底壁33b在相对于第二开口33a的水平轴C侧的位置与第二开口33a相对。第二底壁33b设置于第一托架部32的第一侧壁32c的周向一部分与第一底壁32b分离的部位。第二底壁33b相对于第一托架部32的保持空间32s的中心位于比第一侧壁32c更靠径向外侧。第二托架部33的保持空间33s包含将第一侧壁32c切口而从第一托架部32的保持空间32s扩展至径向外侧的空间。
第二侧壁33c是沿着便携终端的至少背面扩展的对该便携终端进行支撑的支撑壁。另外,第二侧壁33c只要设置于将包含便携终端的表面以及背面在内的四面包围的面中的至少与背面或者表面相对的面即可,例如也可以以使得成为包含与便携终端的侧面相对的面在内的剖面为U字状的方式设置于三面。第二侧壁33c从第二开口33a的周缘向第二底壁33b侧延伸。
第二侧壁33c是与第一托架部32的第一底壁32b共享的壁。即,第一底壁32b是在杯托架状态下对第一托架部32所保持的饮料容器的底面进行支撑的支撑壁,并且在终端托架状态下作为第二侧壁33c,成为对第二托架部33所保持的便携终端的背面或者表面进行支撑的支撑壁。第二侧壁33c以供便携终端的背面或者表面抵接的面呈平面的方式形成,以该面在终端托架状态下相对于水平方向呈小于或等于90°的角度倾斜的方式形成。第二侧壁33c与第二底壁33b一体地相连。
在第二侧壁33c即第一底壁32b安装有供电器70。供电器70是向第二托架部33所保持的便携终端进行无线供电的设备,主要具有供电线圈。供电器70配置于第一底壁32b的与供饮料容器的底部相接的表面侧相反的背面侧(即,第二侧壁33c的与供便携终端的背面或者表面相接的表面侧相反的背面侧)。供电器70经由配线(未图示)与电源(未图示)连接。
限制部33d是对第二托架部33所保持的便携终端的底部相对于第二底壁33b的滑动移动进行限制的部位。限制部33d是以将第二底壁33b与第一侧壁32c连接的方式形成的壁部,以与第二侧壁33c面对的方式从第二底壁33b竖立设置而形成。限制部33d防止便携终端的底部在第二底壁33b上超过规定量而滑动。
旋转体30以对第一托架部32的第一开口32a经由露出部件11的开口部14开放的状态(杯托架状态)、和第二托架部33的第二开口33a经由开口部14开放的状态(终端托架状态)进行切换的方式以水平轴C为中心旋转。在杯托架状态与终端托架状态之间,旋转体30以水平轴C为中心旋转的角度(即,配置角度差)α小于或等于90°(具体地说,85°等)。
开放装置40是旋转式托架装置1即旋转体30处于终端托架状态时,使旋转体30旋转至杯托架状态,使第一开口32a经由开口部14开放的装置。开放装置40具有第二预紧部件41。第二预紧部件41例如是扭簧。在旋转体30的水平轴C的轴向一端侧(图1-图4中的跟前侧)的外表面设置有凸出至轴向外侧的卡止部36。另外,在第一侧壁部件12的水平轴C的轴向一端侧的内表面设置有凸出至轴向内侧的卡止部21。第二预紧部件4以一端部卡止于第一侧壁部件12的卡止部21且另一端部卡止于旋转体30的卡止部36的方式安装。第二预紧部件41产生预紧力,该预紧力对旋转体30向从终端托架状态侧向杯托架状态侧的旋转方向θ1预紧。
开放装置40具有阻尼装置42。阻尼装置42是使旋转体30被第二预紧部件41向从终端托架状态侧向杯托架状态侧的旋转方向θ1预紧时的速度得以缓和的单向离合阻尼器。阻尼装置42具有圆盘齿轮部件43。圆盘齿轮部件43是具有在外周面形成有在径向上延伸的凹凸的齿轮的圆盘状的部件。圆盘齿轮部件43可旋转地支撑于保持部件44。保持部件44安装固定于在第一侧壁部件12设置的安装部22。
阻尼装置42具有圆弧齿轮部45。圆弧齿轮部45在旋转体30的水平轴C的轴向一端部绕水平轴C圆弧状地延伸,具有形成了在径向上延伸的凹凸的齿轮。圆盘齿轮部件43的齿轮与圆弧齿轮部45的齿轮相互啮合。旋转体30以水平轴C为中心的旋转在圆盘齿轮部件43的齿轮与圆弧齿轮部45的齿轮相互啮合的状态下一边使旋转体30减速一边行进。
如图6所示,限制装置50是将旋转体30锁定于终端托架状态并且解除该锁定的装置。限制装置50具有带状地延伸的臂部件51。臂部件51可摆动地安装于在第二侧壁部件13设置的安装部23。臂部件51的一端被支撑于安装部23。在臂部件51的另一端设置有在水平轴C的轴向上延伸的凸出部52。凸出部52形成为圆柱状或者圆筒状。在第二侧壁部件13设置有在水平轴C的轴向上贯通的孔部24。凸出部52以从第二侧壁部件13的外侧经由孔部24向第二侧壁部件13的内侧延伸的方式配置。
限制装置50具有第一切换用倾斜部53、止动部54、第二切换用倾斜部55、引导部56、57。第一切换用倾斜部53、止动部54、第二切换用倾斜部55以及引导部56、57分别设置于旋转体30的水平轴C的轴向一端侧的外表面,向轴向外侧突出。第一切换用倾斜部53、止动部54、第二切换用倾斜部55以及引导部56、57分别以在必要的时机与臂部件51的凸出部52抵接的方式配置形成。
第一切换用倾斜部53是如下部位,即,在旋转体30以水平轴C为中心从杯托架状态向终端托架状态侧的旋转方向θ2旋转的中途,与凸出部52抵接,由此使臂部件51以一端侧为中心向摆动方向ω1摆动。止动部54是如下部位,即,在旋转体30到达终端托架状态后,与凸出部52抵接,由此限制该旋转体30以水平轴C为中心向旋转方向θ1回转。第二切换用倾斜部55是如下部位,即,在旋转体30到达终端托架状态后,在该旋转体30进一步向从杯托架状态侧向终端托架状态侧的旋转方向θ2旋转时,与凸出部52抵接,由此使臂部件51以一端侧为中心向与上述摆动方向ω1相反的一侧即摆动方向ω2摆动。
引导部56是从凸出部52与第一切换用倾斜部53抵接起至与止动部54抵接为止对该凸出部52进行引导的部位。引导部57是从凸出部52与第二切换用倾斜部55抵接起至到达杯托架状态为止对该凸出部52进行引导的部位。另外,第二切换用倾斜部55以及引导部57以如下方式形成,即,在旋转体30从杯托架状态向旋转方向θ2旋转而到达终端托架状态后,进一步向旋转方向θ2旋转了超过规定量时,与凸出部52抵接,限制该旋转体30的进一步旋转。
在旋转体30的外表面设置有梳齿部37。梳齿部37与侧壁部件12、13的梳齿部18对应地设置于两个位置。具体而言,梳齿部37设置于旋转体30的相对于第一托架部32的旋转方向θ2侧的第一开口32a的周缘,并且设置于旋转体30的相对于第二托架部33的旋转方向θ1侧的周缘。梳齿部37是包含从旋转体30的外表面向外侧凸出的凸部在内的凹凸。梳齿部37与梳齿部18啮合。梳齿部37的凸部37a和凹部37b与侧壁部件12、13的梳齿部18的凹部18a和凸部18b配合而在水平方向上交替排列。凸部37a以及凹部37b分别以具有与作为后述的捞起对象的落下物的大小相匹配的规定宽度的方式形成。
旋转体30具有切换用按钮38。切换用按钮38安装于旋转体30的主体部件30a。切换用按钮38是在第一开口32a经由开口部14开放的杯托架状态下辅助乘员进行的使旋转体30向终端托架状态侧的旋转方向θ2旋转的操作的操作辅助部。切换用按钮38形成为翼状,以使得旋转体30向旋转方向θ2的旋转操作变得容易。
切换用按钮38以向外侧凸出的方式设置于旋转体30的第一托架部32与第二托架部33的边界附近、即相对于第一托架部32的旋转方向θ1侧的第一开口32a的周缘。切换用按钮38在第二托架部33的第二开口33a经由开口部14而开放的终端托架状态下收容于与开口部14相比位于下方的球形空间15内,并且在第一托架部32的第一开口32a经由开口部14而开放的杯托架状态下比开口部14更向上方凸出。
切换用按钮38以与水平轴C平行的轴为中心可摆动地安装于旋转体30。切换用按钮38以与水平轴C平行的轴为中心被向闭塞第一开口32a的中心侧即第一开口32a的方向预紧。根据该构造,切换用按钮38能够以与插入至第一托架部32的饮料容器的外径相应地变更向第一开口32a的中心侧的凸出量的方式进退。即,切换用按钮38与插入至第一托架部32的饮料容器配合,其前端部与该饮料容器的外表面抵接,由此对该饮料容器赋予向与该切换用按钮38隔着第一开口32a的周向相反侧按压的力。另外,在将尺寸较小的饮料容器作为第一托架部32的托架对象物时,增大切换用按钮38的尺寸(具体而言,向外侧凸出的量)是有效的。
旋转体30具有按压机构39。按压机构39是将插入至第二开口33a的便携终端向第一底壁32b即第二侧壁33c的表面侧按压的机构。按压机构39具有摆动部件39a和第一预紧部件39b。摆动部件39a能够以与水平轴C平行的轴为中心摆动。摆动部件39a安装于旋转体30的盖部件30b的背面侧。摆动部件39a配置于能够使第二开口33a开闭的位置,以使第二开口33a开闭的方式摆动。摆动部件39a与第二开口33a的大小对应地形成为板状。
第一预紧部件39b产生向闭塞第二开口33a的方向对摆动部件39a预紧而使其摆动的预紧力。摆动部件39a能够通过第一预紧部件39b的预紧力,以与第二托架部33所保持的便携终端的宽度相应地变更向第二侧壁33c侧的凸出量的方式进退。即,摆动部件39a通过第一预紧部件39b的预紧力,与第二托架部33所保持的便携终端配合,使其前端部与便携终端的表面或者背面抵接,由此对该便携终端赋予向第二侧壁33c侧按压的力。
下面,说明旋转式托架装置1的动作。
在旋转式托架装置1中,如图5所示,在旋转体30的第二托架部33的第二开口33a经由车辆内装部件10的开口部14而开放的终端托架状态下,在车辆内装部件10的第二侧壁部件13安装的臂部件51的凸出部52与旋转体30的止动部54抵接,由此限制该旋转体30以水平轴C为中心向杯托架状态侧的旋转方向θ1回转。因此,在终端托架状态下,即使例如发生车辆振动等,也能够维持该终端托架状态。此外,在该终端托架状态下,允许旋转体30以水平轴C为中心向旋转方向θ2稍微旋转。
另外,在上述终端托架状态下,在车辆内装部件10的露出部件11的开口部14的周缘与旋转体30的盖部件30b之间形成有小于规定距离的径向间隙。如上所述,该规定距离是例如在欧洲、日本等规定的车辆内装品的内部凸起涉及的安全基准所使用的球的直径。因此,能够不需要将露出部件11的开口部14的周缘形成为满足内凸要件的形状,因此能够防止旋转式托架装置1的终端托架状态下的设计性受到阻碍,能够实现旋转式托架装置1的终端托架状态下的表面的平坦感。
驾驶员等乘员在从旋转式托架装置1的上述终端托架状态向旋转体30的第一托架部32的第一开口32a经由开口部14开放的杯托架状态进行切换的情况下,将第二托架部33向下方进行按压操作。具体而言,与第二托架部33的表面的操作记号部35接触,将该操作记号部35向下方进行按压操作。如果在终端托架状态下将第二托架部33向下方进行按压操作,则旋转体30以水平轴C为中心向旋转方向θ2旋转。
如果在终端托架状态下旋转体30向旋转方向θ2旋转,则在其中途臂部件51的凸出部52与旋转体30的第二切换用倾斜部55抵接,由此该臂部件51以一端侧为中心向摆动方向ω2摆动。如果在该臂部件51完成了向摆动方向ω2的摆动的状态下解除第二托架部33的向下方的按压操作,则旋转体30由于第二预紧部件41的预紧力被向旋转方向θ1预紧而旋转。该旋转体30的旋转是一边通过阻尼装置42进行速度缓和一边进行的。而且,如果旋转体30以水平轴C为中心旋转约90°,则如图6所示,旋转式托架装置1成为第一托架部32的第一开口32a经由开口部14开放的杯托架状态。
在上述杯托架状态下,能够将罐、塑料瓶等托架对象物的饮料容器保持于旋转体30的第一托架部32内。另外,在上述杯托架状态下,在车辆内装部件10的露出部件11的开口部14的周缘与旋转体30之间形成有小于规定距离的径向间隙。因此,由于不需要将露出部件11的开口部14的周缘形成为满足内凸要件的形状,所以能够防止旋转式托架装置1在杯托架状态下的设计性受到阻碍。
另外,第一开口32a具有比露出部件11的开口部14的直径小的直径。而且,该第一开口32a的周缘在整周上带有圆角地形成,具体而言,形成为满足车辆内装部件的内部凸起涉及的安全基准所使用的曲率半径为大于或等于2.5mm或者大于或等于3.2mm的内凸要件的形状。因此,在上述杯托架状态下,能够确保车辆内装品在碰撞时等的安全性。
驾驶员等乘员在进行旋转式托架装置1的从上述杯托架状态向终端托架状态的切换的情况下,向旋转方向θ2对切换用按钮38进行按压操作。如果向旋转方向θ2对切换用按钮38进行按压操作,则旋转体30以水平轴C为中心向旋转方向θ2旋转。如果该旋转体30向旋转方向θ2旋转,则在其中途臂部件51的凸出部52与旋转体30的第一切换用倾斜部53抵接,由此该臂部件51以一端侧为中心向摆动方向ω1摆动,然后,凸出部52被引导部56引导,由此该凸出部52与止动部54抵接。如果凸出部52与止动部54抵接,则旋转式托架装置1成为第二托架部33的第二开口33a经由车辆内装部件10的开口部14而开放的终端托架状态。在该情况下,切换用按钮38收容于球形空间15内,并且限制旋转体30向杯托架状态侧的旋转方向θ1回转。
在上述终端托架状态下,第一开口32a隐藏于球形空间15内,第一开口32a的周缘不会露出至外部,因此即使该第一开口32a的周缘形状是满足内凸要件的形状,也能够防止旋转式托架装置1的终端托架状态下的设计性受到阻碍。另外,第一托架部32的保持空间32s的底面以及侧面是与被托架的饮料容器接触的设计面且因该接触而容易损伤的部位。在上述终端托架状态下,第一托架部32收容于球形空间15内,该第一托架部32的保持空间32s的设计面不会露出至外部,因此,能够不需要针对该第一托架部32的保持空间32s的设计面实施损伤对策,能够提高该设计面的结构自由度。
这样,在旋转式托架装置1中,旋转体30具有在相互不同的旋转角度位置设置的第一托架部32以及第二托架部33。第一托架部32形成对作为托架对象物的饮料容器进行保持的保持空间32s。第二托架部33形成对作为托架对象物的便携终端进行保持的保持空间33s。而且,通过使旋转体30旋转,从而选择性地切换杯托架状态和终端托架状态,该杯托架状态使第一托架部32的圆形的第一开口32a经由开口部14开放而能够对饮料容器进行保持,该终端托架状态使第二托架部33的矩形的第二开口33a经由开口部14开放而能够对便携终端进行保持。
根据该构造,不需要在设置旋转式托架装置1的上面板上将饮料容器用的第一托架部32和便携终端用的第二托架部33相互在水平方向上排列配置,能够抑制在该上面板上这两者的托架部所占的面积过大。
第一托架部32具有仿照作为托架对象物的饮料容器的外形的形状。因此,能够将饮料容器插入至第一托架部32的第一开口32a而保持于保持空间32s。另外,第二托架部33具有仿照作为托架对象物的便携终端的外形的形状。因此,能够将便携终端插入至第二托架部33的第二开口33a而保持于保持空间33s,并且能够使该保持更加美观,由此,能够不需要将便携终端插入至饮料容器用的第一托架部32而立起,能够使便携终端的保持稳定化。
因此,根据旋转式托架装置1,能够分别适当地保持饮料容器以及便携终端这两种托架对象物,能够提高便利性,并且能够在分别稳定地保持作为托架对象物的饮料容器以及便携终端这两者的基础上实现省空间化。
另外,第二托架部33具有限制部33d,该限制部33d限制插入至第二开口33a而与第二底壁33b抵接的便携终端的底部相对于第二底壁33b滑动。因此,在第二托架部33所保持的便携终端立起的状态下,能够防止便携终端的底部在水平方向上过大地滑动,由此能够防止第二托架部33所保持的便携终端的背面或者表面与第二侧壁33c大幅地分离,能够始终有效地从供电器70向该便携终端供电。
另外,第一托架部32的第一底壁32b与第二托架部33的第二侧壁33c是共享壁。即,第一底壁32b在终端托架状态下作为第二侧壁33c,成为对第二托架部33所保持的便携终端的背面或者表面进行支撑的支撑壁。因此,能够在分别保持饮料容器以及便携终端这两种托架对象物的基础上实现构造的简化。
另外,分别在旋转体30设置的第一托架部32与第二托架部33的配置角度差α以水平轴C为中心而小于或等于90°。因此,在将供电器70配置于第一底壁32b的与供饮料容器的底部相接的表面侧相反的背面侧时,在终端托架状态下,能够防止该供电器70露出至第二侧壁33c的供便携终端的背面或者表面相接的表面侧,能够适当地保持饮料容器以及便携终端这两者。
另外,在第二托架部33的第二侧壁33c的与供便携终端的背面或者表面相接的表面侧相反的背面侧配置有供电器70。供电器70向第二托架部33所保持的便携终端进行无线供电。因此,能够使用供电器70对第二托架部33所保持的便携终端进行充电。
另外,旋转体30具有:摆动部件39a,其以使第二开口33a开闭的方式进行摆动,以及第一预紧部件39b,其产生对该摆动部件39a向塞住第二开口33a的方向预紧的预紧力。在该构造中,与插入至第二开口33a的便携终端的宽度相应地使摆动部件39a进退,由此对该便携终端赋予向第二侧壁33c侧按压的力。因此,能够将第二托架部33所保持的便携终端夹持于第二侧壁33c与摆动部件39a之间,由此,能够防止第二托架部33所保持的便携终端的背面或者表面与第二侧壁33c分离,能够始终高效地从供电器70向该便携终端供电。
并且,在上述构造中,第二开口33a在常态下通过第一预紧部件39b的预紧力而被摆动部件39a塞住。因此,在杯托架状态下,能够防止第二开口33a维持于开放状态,能够防止形成从第一托架部32的保持空间32s向侧壁部件12与旋转体30之间的球形空间15穿出的间隙,因此,能够抑制保持空间32s内的物体穿过第二开口33a向该球形空间15落下。
另外,在旋转式托架装置1中,开放装置40具有第二预紧部件41,该第二预紧部件41产生将旋转体30向从终端托架状态侧向杯托架状态侧的旋转方向θ1预紧的预紧力。如果在第二托架部33的第二开口33a经由开口部14而开放的终端托架状态下乘员对第二托架部33的表面(具体而言,操作记号部35)向下方进行按压操作,则通过第二预紧部件41的预紧力使旋转体30相对于车辆内装部件10向旋转方向θ1旋转,从而成为第一托架部32经由开口部14而开放的杯托架状态。因此,在将旋转式托架装置1从终端托架状态切换为杯托架状态时,只要在终端托架状态下将旋转体30的盖部件30b向下方进行按压操作即可,因此,乘员能够通过单手的简单操作使旋转式托架装置1成为杯托架状态。
另外,在旋转式托架装置1中,在旋转体30安装有切换用按钮38,该切换用按钮38辅助使旋转体30从杯托架状态向终端托架状态侧的旋转方向θ2旋转的操作。切换用按钮38以向外侧凸出的方式设置于相对于第一托架部32的旋转方向θ1侧的第一开口32a的周缘,在终端托架状态下收容于位于开口部14下方的球形空间15内,并且在杯托架状态下比开口部14更向上方凸出。根据该构造,在将旋转式托架装置1从杯托架状态切换为终端托架状态时,只要将切换用按钮38向旋转方向θ2进行按压操作即可,因此,由于切换用按钮38的存在,乘员能够通过单手的简单操作,使旋转式托架装置1成为终端托架状态。
另外,上述切换用按钮38以与水平轴C平行的轴为中心可摆动地安装于旋转体30,并且,在第一开口32a的中心侧被向塞住第一开口32a的一部分的方向预紧。在该构造中,对在第一托架部32的保持空间32s插入的饮料容器赋予从该切换用按钮38的前端侧向隔着第一开口32a的周向相反侧按压的力。在该情况下,插入至第一托架部32的饮料容器被夹持于切换用按钮38与第一托架部32的保持空间32s的第一侧壁32c之间。因此,能够使第一托架部32所保持的饮料容器与该保持空间32s的第一侧壁32c抵接,能够维持该抵接状态,因此能够限制第一托架部32所保持的饮料容器在该保持空间32s内在径向上移动而进行支撑,能够抑制该饮料容器的晃动。
另外,在旋转式托架装置1中,在车辆内装部件10的侧壁部件12、13各自的内表面设置有梳齿部18,并且在旋转体30的外表面,与侧壁部件12、13的梳齿部18对应地设置有梳齿部37。侧壁部件12、13的梳齿部18与旋转体30的梳齿部37在旋转体30相对于车辆内装部件10旋转时一边啮合一边相对移动。梳齿部18的凹部18a以及凸部18b和梳齿部37的凸部37a以及凹部37b分别具有与成为捞起对象的落下物的大小相匹配的规定宽度。
在该构造中,在物体从车辆内装部件10的露出部件11的开口部14向侧壁部件12、13与旋转体30之间的球形空间15落下的情况下,如果该落下物具有超过其规定宽度的大小,则该落下物会卡挂在车辆内装部件10侧的梳齿部18与旋转体30的梳齿部37之间。因此,能够抑制从开口部14向上述球形空间15落下的落下物从车辆内装部件10的内表面与旋转体30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进一步向下方落下,在接下来的旋转体30的旋转时,能够将该卡挂的落下物捞起,从而能够实现乘员通过开口部14将该落下物拿起。
但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有第二开口33a的盖部件30b形成为平面状。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如图9所示,盖部件30b也可以以向上成为凸状的方式形成。特别是,第二侧壁33c也可以延伸至与车辆内装部件10的露出部件11相比更靠上方。
根据该变形方式,能够使第二侧壁33c支撑至作为托架对象物的便携终端的背面或表面的更上部。因此,能够提高便携终端的保持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将供电器70配置于更高的位置,能够不降低第二底壁33b的位置地使用供电器70对例如充电部位于上部的高度高的便携终端进行供电,能够抑制在对该高度高的便携终端进行供电时旋转式托架装置1在下方大型化。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托架部33的第二底壁33b以其壁面在终端托架状态下水平地扩展的方式形成。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如图10所示,第二底壁33b也可以以其壁面在终端托架状态下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的方式形成。该倾斜以使得与第二底壁33b抵接的便携终端的底部由于重力作用而向第二侧壁33c侧移动的方式形成。根据该变形方式,能够防止第二托架部33所保持的带终端的背面或者表面与第二侧壁33c分离,能够始终高效地从供电器70向该便携终端供电。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旋转体30具有限制部33d,该限制部33d限制第二托架部33所保持的便携终端的底部相对于第二底壁33b滑动移动,该限制部33d是形成于第二底壁33b与第一侧壁32c之间的台阶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限制部33d也可以是在第二底壁33b的表面固定的防滑部件。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旋转式托架装置1的终端托架状态下,通过将旋转体30的盖部件30b向下方按压的一个操作,旋转体30由于开放装置40所具有的第二预紧部件41的预紧力而旋转,成为第一托架部32的第一开口32a经由开口部14而开放的杯托架状态。
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旋转式托架装置1的杯托架状态下,通过将旋转体30向旋转方向θ2按压的一个操作,通过规定的闭塞装置所具有的预紧部件的预紧力使旋转体30旋转,成为第二托架部33的第二开口33a经由开口部14开放的终端托架状态。另外,也可以使用反转弹簧(turn over spring)通过一个操作分别进行以下切换,即,从第二托架部33的第二开口33a经由开口部14开放的终端托架状态向第一托架部32的第一开口32a经由开口部14开放的杯托架状态的切换、以及从该杯托架状态向该终端托架状态的切换。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变形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实施各种变更。
另外,本申请主张基于2019年4月15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19-077431号的优先权,引用该日本申请所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Claims (8)

1.一种旋转式托架装置,其具有:
车辆内装部件,其在上表面形成有规定形状的开口部;以及
旋转体,其以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水平轴为中心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车辆内装部件,
其中,
所述旋转体具有在相互不同的旋转角度位置设置的第一托架部以及第二托架部,
所述第一托架部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底壁和第一侧壁,该第一开口形成为与所述规定形状对应的形状,该第一底壁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水平轴侧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开口相对,该第一侧壁从所述第一开口的周缘向所述第一底壁侧延伸,
所述第二托架部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底壁和第二侧壁,该第二开口形成为矩形形状,该第二底壁在相对于所述第二开口的所述水平轴侧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开口相对,该第二侧壁从所述第二开口的周缘向所述第二底壁侧延伸,
所述第二托架部具有限制部,该限制部限制插入至所述第二开口而与所述第二底壁抵接的托架对象物的底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底壁移动,
所述第二底壁与所述第一侧壁不在同一平面,即,所述第二底壁比所述第一侧壁低一个台阶或所述第二底壁相对于所述第一侧壁倾斜,该倾斜以使得与所述第二底壁抵接的托架对象物的底部由于重力作用而向所述第二侧壁侧移动的方式形成,
所述第一底壁是在所述第二开口经由所述开口部开放的状态下,对插入至所述第二开口而与所述第二底壁抵接的托架对象物的背面或者表面进行支撑的侧面支撑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托架装置,其中,
在所述旋转体分别设置的所述第一托架部与所述第二托架部之间的配置角度差小于或等于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托架装置,其中,
具有供电器,该供电器配置于所述第一底壁的与供所述托架对象物的背面或者表面相接的表面侧相反的背面侧,对所述托架对象物进行无线供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托架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体具有按压机构,该按压机构将插入至所述第二开口的所述托架对象物向所述第一底壁的表面侧按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转式托架装置,其中,
所述按压机构具有摆动部件和第一预紧部件,该摆动部件以使所述第二开口开闭的方式摆动,该第一预紧部件产生对所述摆动部件向闭塞所述第二开口的方向预紧的预紧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托架装置,其中,
具有开放装置,该开放装置在所述第二开口经由所述开口部开放的状态下,将所述旋转体的比所述第二开口更靠旋转方向一侧的端部向下方进行按压操作,由此使所述旋转体向旋转方向另一侧旋转而使所述第一开口经由所述开口部开放。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转式托架装置,其中,
所述开放装置具有第二预紧部件,该第二预紧部件的一端部被卡止于所述车辆内装部件并且另一端部被卡止于所述旋转体,该第二预紧部件产生将所述旋转体向旋转方向另一侧预紧的预紧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托架装置,其中,
具有切换用按钮,该切换用按钮以向外侧凸出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旋转方向另一侧的周缘,在所述第一开口经由所述开口部开放的状态下辅助使所述旋转体向旋转方向一侧旋转的操作。
CN202010170430.3A 2019-04-15 2020-03-12 旋转式托架装置 Active CN1118239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77431A JP7159961B2 (ja) 2019-04-15 2019-04-15 回転式ホルダ装置
JP2019-077431 2019-04-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23991A CN111823991A (zh) 2020-10-27
CN111823991B true CN111823991B (zh) 2022-08-02

Family

ID=727486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70430.3A Active CN111823991B (zh) 2019-04-15 2020-03-12 旋转式托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17506B2 (zh)
JP (1) JP7159961B2 (zh)
CN (1) CN11182399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39310B1 (ko) * 2018-07-20 2021-04-13 주식회사 아모센스 무선 충전이 가능한 차량용 컵홀더
KR20200010002A (ko) 2018-07-20 2020-01-30 주식회사 아모센스 무선 전력 전송 모듈을 구비한 컵 홀더
US11731550B2 (en) * 2020-04-01 2023-08-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Cup holder assembly bracket
JP2022014276A (ja) * 2020-07-06 2022-01-19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保持装置
CN112758025B (zh) * 2021-02-03 2022-08-16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汽车安全行驶实时监测装置
US11918416B2 (en) * 2021-03-29 2024-03-05 GE Precision Healthcare LLC Ultrasound probe hanger and method for suspending a wireless ultrasound transducer within a chamber of an ultrasound transducer high-level disinfection (HLD) system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8117A (en) * 1984-09-27 1986-02-0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torage turntable for vehicle
JP2002178819A (ja) * 2000-12-15 2002-06-26 Nifco Inc 物品類の保持装置
KR20070031002A (ko) * 2005-09-14 2007-03-19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자기기 안치대 겸용 차량 시트 백의 컵 홀더
DE102008024694A1 (de) * 2008-05-21 2009-11-26 Daimler Ag Haltevorrichtung mit drehbarer Aufnahmeeinrichtung
CN205468698U (zh) * 2015-02-05 2016-08-17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组合式杯架和存储箱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35272A1 (de) * 2000-07-20 2002-01-31 Fischer Artur Werke Gmbh Halter für einen Getränkebehälter
JP2004299430A (ja) 2003-03-28 2004-10-28 Calsonic Kansei Corp カップホルダ
JP2005112009A (ja) 2003-10-02 2005-04-28 Inoac Corp センタコンソールにおける小物の支持装置
US7111883B1 (en) * 2006-02-10 2006-09-26 Visteon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Pivotable and interchangeable console
US8541974B2 (en) 2009-09-17 2013-09-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ovable magnetically resonant antenna for wireless charging
JP5466666B2 (ja) 2011-05-12 2014-04-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ト構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68117A (en) * 1984-09-27 1986-02-04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Storage turntable for vehicle
JP2002178819A (ja) * 2000-12-15 2002-06-26 Nifco Inc 物品類の保持装置
KR20070031002A (ko) * 2005-09-14 2007-03-19 기아자동차주식회사 전자기기 안치대 겸용 차량 시트 백의 컵 홀더
DE102008024694A1 (de) * 2008-05-21 2009-11-26 Daimler Ag Haltevorrichtung mit drehbarer Aufnahmeeinrichtung
CN205468698U (zh) * 2015-02-05 2016-08-17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组合式杯架和存储箱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59961B2 (ja) 2022-10-25
US11117506B2 (en) 2021-09-14
CN111823991A (zh) 2020-10-27
US20200324680A1 (en) 2020-10-15
JP2020175703A (ja) 2020-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23991B (zh) 旋转式托架装置
JP5577146B2 (ja) カップホルダ
US20060037984A1 (en) Container holding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20110315730A1 (en) Cup holder for vehicle
US20050001127A1 (en) Holder for a beverage container
JP3778032B2 (ja) 収容具
US7296664B2 (en) Rotary damper
KR102110321B1 (ko) 자동차용 컵 홀더
JP3584425B2 (ja) カップホルダ
KR101393285B1 (ko) 자동차용 도어 체커 장치
JP5120686B2 (ja) 車両用収容物保持装置
WO2011155167A1 (ja) カップホルダ
JP2003175759A (ja) 車両用収納装置
JP2019119241A (ja) 車両用収容装置
KR20090040175A (ko) 컵 홀더
KR101876691B1 (ko) 축지지 구조 및 축지지 구조를 구비하는 컵 홀더
JP7261531B2 (ja) 車両用カップホルダ
JP2023177707A (ja) 車載収容装置
JPH1067268A (ja) カップホルダ
JP5991057B2 (ja) カップホルダ
KR101637766B1 (ko) 챠량의 컵 홀더
JP2006500265A (ja) 自動車用の飲料容器を収容する装置
US20120111880A1 (en) Container-supporting apparatus
JP2001322474A (ja) 車両用収納体
KR100373118B1 (ko) 자동차의 핸드폰 수납용 트레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