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9326A - 直动引导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直动引导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9326A
CN111699326A CN201880088427.8A CN201880088427A CN111699326A CN 111699326 A CN111699326 A CN 111699326A CN 201880088427 A CN201880088427 A CN 201880088427A CN 111699326 A CN111699326 A CN 1116993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guide rail
seal
lip
seal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842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99326B (zh
Inventor
中川匠
徐伟
森山瞬
工藤铁也
松本淳
五十岚丰
中野健太
和田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3435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22703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723435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93040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21834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2466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99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93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993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93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33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 F16C29/0652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at least partly defined by separate parts, e.g. covers attached to the legs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 F16C29/066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return paths are at least partly defined by separate parts, e.g. covers attached to the legs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with 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16C29/06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 F16C29/0633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 F16C29/0669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is an assembly of at least three major parts, e.g. an assembly of a top plate with two separate legs attached thereto in the form of bearing shoes
    • F16C29/0673Ball or roller bearings in which the rolling bodies circulate partly without carrying load with a bearing body defining a U-shaped carriage, i.e. surrounding a guide rail or track on three sides whereby the main body of the U-shaped carriage is an assembly of at least three major parts, e.g. an assembly of a top plate with two separate legs attached thereto in the form of bearing shoes with rol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8Arrangements for covering or protecting the ways
    • F16C29/084Arrangements for covering or protecting the ways fixed to the carriage or bearing body movable along the guide rail or track
    • F16C29/086Seals being essentially U-shaped, e.g. for a U-shaped carria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8Arrangements for covering or protecting the ways
    • F16C29/084Arrangements for covering or protecting the ways fixed to the carriage or bearing body movable along the guide rail or track
    • F16C29/088Seals extending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f the carriage or bearing bod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33/00Parts of bearings; Special methods for making bearings or parts thereof
    • F16C33/72Sealings
    • F16C33/76Sealings of ball or roller 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直动引导装置的滑动体(2)具备:滑动体主体(2A);滑动体端面部件,其安装在滑动体主体(2A)的移动方向端部;以及下密封件(30),其封闭导轨(1)与滑动体(2)之间的间隙。下密封件(30)具有密封部件(31),该密封部件(31)具备与导轨(1)接触的主唇(31g)。密封部件(31)具有主体侧唇部(31e),该主体侧唇部(31e)向滑动体主体(2A)的下表面(6c)突出,且沿着滑动体(2)的移动方向延伸。主体侧唇部(31e)与滑动体主体(2A)的下表面(6c)及滑动体端面部件的下表面这两者抵接。由此,能够维持滑动体主体及滑动体端面部件的下表面与下密封件之间的高防尘性和防水性。

Description

直动引导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动引导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尤其涉及在机床、汽车制造设备、输送装置等中使用的直动引导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机床等中使用的直动引导装置一般具备:导轨,其在左右的侧面具有导轨侧轨道面;滑动体,其在内侧面具有与该导轨的导轨侧轨道面分别对置的滑动体侧轨道面;以及多个滚动体,其能够在导轨及滑动体的两轨道面间形成的直线状的滚动体滚动路中滚动。而且,滚动体在滚动体滚动路中滚动,从而滑动体相对于导轨沿轴向相对移动。在滚动体滚动路中滚动的滚动体在装配于滑动体的轴向两端部的端盖内进行方向转换后,通过形成于滑动体内的滚动体返回通道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另外,在直动引导装置中,若灰尘等异物从导轨的侧面与滑动体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隙进入滚动体滚动路,则滚动体的滚动运动受到损害,成为使滑动体的滑动性能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对此,提出了设置有密封件的直动引导装置,该密封件防止灰尘等异物从导轨的侧面与滑动体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隙进入滚动体滚动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6)。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直动引导装置中,密封部件具有向导轨侧突出的唇部件和将该唇部件固定的按压部件,且利用插通于按压部件的螺钉而安装于滑动体。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引导装置中,通过将异物进入防止板主体的一侧边端部插入异物进入防止板容纳盒的凹状槽并利用粘接剂进行粘接而形成异物进入防止板。并且,将螺钉插入异物进入防止板容纳盒的长圆状的螺纹孔,并向轨道导轨侧按压,从而异物进入防止板被安装于移动块体。
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滚珠滑道中,底面密封件是在铁板上粘贴合成橡胶而构成的,铁板部分与设置有下部引导部的台阶的下端面抵接,并被螺栓紧固固定。
另外,在直动引导装置中,使用侧密封件、内密封件、下密封件这样的对滑动体进行保护的接触密封件,其唇部形状存在较多的提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7~10)。在专利文献7、专利文献8所示的形状中,在一个密封件的接触面上形成有多个唇部。已知通常在异物从外部侵入的情况下,利用多个唇部来防止的方法比利用一个唇部来防止的方法优异,因此经常重叠使用多个密封件。在专利文献7、专利文献8中,即使是一个密封件也具有多个唇,能够期待与重叠多个密封件相同的效果。而且,在专利文献9中,通过将唇部相对于芯骨对称地配置,不管滑动方向如何都确保了一定的密封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6-152123号公报(图9)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14034号公报(图9、图10)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3-7762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21902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5-291341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实开平7-12626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10-84811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平11-287245号公报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2002-266858号公报
专利文献10:日本特开2014-1634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直动引导装置中,没有将唇部件固定于按压部件的具体的记载。因此,例如,在用螺钉夹着唇部件而固定于按压部件的情况下,约束力较弱,担心唇部件的位置偏移。
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引导装置中,异物进入防止板主体通过粘接剂接合于异物进入防止板容纳盒体,但担心制造变得繁杂,成本上升。
另外,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滚珠滑道中,由于在铁板部分粘贴合成橡胶,因此制造繁杂,另外,铁板部分与下部引导部的设置有台阶的下端面抵接,因此密封性存在问题。
另外,在这些密封形状中,密封性提高,另一方面,存在密封摩擦力变大的倾向。如专利文献7、专利文献9那样,当使n个同一形状的唇部接触时,密封摩擦变为n倍。如专利文献8那样,即使改变各个唇形状,基本上密封摩擦力也是增加的趋势。另外,由于将各个唇部并列配置,因此唇部整体的宽度尺寸与标准的单唇相比变大。
因此,专利文献7、专利文献8、专利文献9所示的密封件虽然密封性提高,但密封摩擦大,唇宽度尺寸也大,因此有时根据使用条件会成为问题。
专利文献10所示的密封件不会用最外部的唇和内部的唇同时与对方部件接触,在仅用最外部接触的情况下,密封摩擦力小。但是,若增大过盈量而使多个唇部接触,则在密封摩擦变大的基础上,多个唇部成为一体而接触,因此无法期望如专利文献7、专利文献9那样的多重唇的效果。另外,由于是层叠密封件,因此存在密封件整体的宽度尺寸变大,根据密封件的应用位置而有时应用变得困难。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能够低成本且高精度地组装的下密封件的直动引导装置及其组装方法。另外,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动引导装置,能够实现与用途对应的接触状态的区分使用,能够以与单唇式密封同等的宽度尺寸提升密封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结构实现。
(1)一种直动引导装置,具备:
导轨,所述导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导轨侧轨道面;
滑动体,所述滑动体以跨该导轨的方式安装,且具有与该导轨侧轨道面对置的滑动体侧轨道面,并且所述滑动体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导轨在轴向相对移动;
多个滚动体,所述多个滚动体滚动自如地被配置于在所述导轨侧轨道面与所述滑动体侧轨道面之间形成的滚动体滚动路内;以及
下密封件,所述下密封件以将在所述导轨的侧面和所述滑动体的内侧面之间产生的间隙密封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滑动体,
所述直动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下密封件具有:
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具备:密封部件主体,其沿着所述滑动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和具有主唇的唇部,所述主唇在从所述密封部件主体向所述导轨延伸的方向的前端形成并与所述导轨接触,在所述密封部件主体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嵌合孔;以及
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具备形成有开口的嵌合凸部,并保持所述密封部件,
在所述嵌合凸部与所述嵌合孔嵌合,所述嵌合凸部与所述滑动体的固定面抵接的状态下,通过将贯通所述开口的紧固部件紧固于所述滑动体,从而将所述下密封件安装于所述滑动体。
(2)一种直动引导装置,具备:
导轨,所述导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导轨侧轨道面;
滑动体,所述滑动体以跨该导轨的方式安装,且具有与该导轨侧轨道面对置的滑动体侧轨道面,并且所述滑动体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导轨在轴向相对移动;
多个滚动体,所述多个滚动体滚动自如地被配置于在所述导轨侧轨道面与所述滑动体侧轨道面之间形成的滚动体滚动路内;以及
下密封件,所述下密封件以将在所述导轨的侧面和所述滑动体的内侧面之间产生的间隙密封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滑动体,
所述直动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下密封件具有:
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具备:密封部件主体,其沿所述滑动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和具有主唇的唇部,所述主唇在从所述密封部件主体向所述导轨延伸的方向的前端形成并与所述导轨接触;以及
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保持所述密封部件,
在所述唇部中,到与所述密封部件主体连接的连接部之间,在与所述导轨接触的一侧的面还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辅助唇。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1)的结构,在密封盖的嵌合凸部嵌合于密封主体的嵌合孔,且嵌合凸部与滑动体的固定面抵接的状态下,通过将贯通开口的紧固部件紧固于滑动体,能够适当地定位下密封件。由此,能够提供具备能够以低成本且高精度地组装的下密封件的直动引导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2)的结构,在唇部中,在与连接于密封部件主体的连接部之间,在与导轨接触的一侧的面上还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辅助唇,因此能够根据用途分开使用接触状态,能够以与单唇式密封同等的宽度尺寸提高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直动引导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安装有下密封件的滑动体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从滑动体取下了下密封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直动引导装置的剖视图。
图5的(a)是密封部件的主视图,(b)是密封部件的侧视图,(c)是(a)的V-V剖视图。
图6的(a)是按压部件的主视图,(b)是按压部件的侧视图,(c)是(a)的VI-VI剖视图。
图7的(a)是表示将密封部件组装于按压部件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表示将密封部件组装于按压部件之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图4的VIII-VIII剖视图。
图9是从箭头IX方向观察图4的图。
图10是直动引导装置的与图4不同的轴线正交剖视图。
图11是从滑动体侧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下密封件的图。
图12的(a)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密封部件的主视图,(b)是(a)的XII-XII剖视图。
图13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密封部件的立体图。
图14是安装有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下密封件的滑动体的剖视图。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与导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导轨及滑动体的剖视图。
图16的(a)是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部件的主视图,(b)是(a)的XVI-XVI剖视图。
图17的(a)、(b)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密封件的与图7同样的剖视图。
图18的(a)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部件的主视图,(b)是密封部件的侧视图,(c)是(a)的XVIII-XVIII剖视图。
图19的(a)是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封盖的主视图,(b)是密封盖的侧视图,(c)是(a)的XIX-XIX剖视图。
图20的(a)是表示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将密封部件组装于密封盖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b)是表示将密封部件组装于密封盖之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21的(a)是同时示出将第五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密封件组装于滑动体时使用的工具与滑动体的剖视图,(b)是其局部放大图。
图22的(a)是同时示出将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下密封件组装于滑动体时所使用的其他工具与滑动体的剖视图,(b)是其局部放大图。
图23的(a)、(b)是从滑动体侧观察第五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下密封件的图。
图24是表示在本发明的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直动引导装置中,导轨及滑动体的与导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概略剖视图。
图25是图24所示的滑动体的局部分解立体图。
图26是表示下密封件向滑动体主体安装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27是下密封件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放大剖视图。
图28的(a)是在低摩擦用途中使用时的下密封件的主要部分放大图,(b)是在高防尘用途中使用时的下密封件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29是表示辅助唇的圆弧半径与突出量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30是表示辅助唇的半径比与截面积比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31是表示圆弧半径不足突出量的等倍的辅助唇的参考图。
图32是与导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内密封件的剖视图。
图33的(a)是侧密封件的主视图,(b)是(a)的XXXIII-XXXIII线截面。
图34的(a)是具备直动引导装置的输送装置的省略了工作台的俯视图,(b)是包含工作台的(a)的主视图,(c)是(b)的放大图。
符号说明
1 导轨
1a 侧面
1b 上表面
2 滑动体
2A 滑动体主体
2B 端盖(滑动体端面部件)
3 圆柱滚子(滚动体)
6b 螺纹孔
6c 下表面
6d 面
6e 内侧面
7 侧密封件(滑动体端面部件、密封部件)
8 保持架
8a 安装槽
10 导轨侧轨道面
11 滑动体侧轨道面
13 滚动体滚动路
16 滚动体返回孔
18 管状部件
19 安装板(滑动体端面部件)
20a 开口侧内密封件(密封部件)
20b 开口反向侧内密封件(密封部件)
21 润滑单元(滑动体端面部件)
30、130、230、330、430、630 下密封件(密封部件)
31、131、231、331、531、631 密封部件
31a、731a、831a 密封部件主体
31b、731b、831b 唇部
31c 嵌合孔
31d、31d1 内侧锥面
31e 主体侧唇部
31f 端部唇部
31g 主唇
31h 辅助唇
31i 连接部
32、132、232、332、432、532、632、832、932 密封盖
32a 底壁部
32b 侧壁部
32c 端壁部
32d 嵌合凸部
32e 开口
32f、32f1 外侧锥面
33 螺钉
40、40A 工具
41 侧面
42 凹槽
43 基座
44 调整部
45 螺钉
46 侧面
71 输送装置(机械装置)
r 圆弧半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34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直动引导装置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直动引导装置具备沿轴向延伸的导轨1和以跨越导轨1且能够沿导轨1的轴向相对移动的方式组装的滑动体2。
在导轨1的左右两侧面1a、1a,沿着导轨1的轴向形成有上下两个导轨侧轨道面10。
如图1及图2所示,滑动体2具备滑动体主体2A和可拆装地安装于其轴向两端部的滑动体端面部件。作为滑动体端面部件,能够列举端盖2B、润滑单元21、侧密封件7、安装板19等。作为其他的滑动体端面部件,可以列举各种防尘部件等。
滑动体主体2A具备沿着导轨1的上表面1b的上部5和从上部5的左右两侧分别向下方延伸的两个腿部6,形成为大致コ字状的截面形状。端盖2B、2B也与滑动体主体2A同样地,以横跨导轨1的方式具有大致コ字状的截面形状。
另外,在端盖2B的轴向外端面安装有形成为与端盖2B相同的截面形状的侧密封件7、7。侧密封件7、7与导轨1的上表面1b及左右两侧面1a、1a滑动接触,将导轨1与滑动体2之间的间隙的开口中的、滑动体2的轴向端面侧的该间隙密封。
进而,润滑单元21由使润滑油包含在多个气泡内的合成树脂构成,且设置在端盖2B与侧密封件7之间,能够长期地向导轨侧轨道面10供给润滑油。
另外,侧密封件7、润滑单元21、端盖2B经由安装板19利用螺钉25等紧固固定于滑动体主体2A。
并且,侧密封件7、润滑单元21也以横跨导轨1的方式具有大致コ字状的截面形状。即,在滑动体主体2A、端盖2B、润滑单元21、侧密封件7形成有收容导轨1的凹部。后述的图24示出滑动体主体2A的凹部60A,图2示出端盖2B的凹部60B、润滑单元21的凹部60C、侧密封件的凹部60D。
如图4所示,在滑动体主体2A的腿部6的内侧面形成有分别与两个导轨侧轨道面10对置的两个滑动体侧轨道面11(图4中仅图示一个)。
并且,在导轨1的导轨侧轨道面10与滑动体2的滑动体侧轨道面11之间分别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截面形状为大致矩形的滚动体滚动路13。在该滚动体滚动路13内,滚动体即多个圆柱滚子3被保持架8保持且滚动自如地装填,滑动体2经由圆柱滚子3的滚动沿着导轨1在轴向上移动。
另外,在多个圆柱滚子3之间夹装有间隔件(未图示),圆柱滚子3被间隔件引导而在滚动体滚动路13中滚动。
而且,在滑动体主体2A的左右两腿部6形成有与滚动体滚动路13平行且沿轴向贯通的滚动体返回孔16。在滚动体返回孔16中插入有具有与圆柱滚子3的形状对应的剖面形状的内表面的管状部件18,构成使在滚动体滚动路13中滚动的多个圆柱滚子3返回的滚动体返回通道14。另外,在滚动体为滚珠的情况下,在滚动体返回孔16中插入具有大致圆形的截面形状的管状部件即可。
在端盖2B形成有将滚动体滚动路13与滚动体返回通道14连接的弯曲的方向转换路,与滚动体滚动路13和滚动体返回通道14一起构成无限循环路。
由此,若组装于导轨1的滑动体2沿着导轨1在轴向上移动,则圆柱滚子3在滚动体滚动路13内滚动并相对于导轨1向与滑动体2相同的方向移动,在无限循环路内循环。
如图4所示,在保持架8的下端形成有安装内密封件20的安装槽8a。内密封件20对导轨1的侧面1a与保持架8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需要说明的是,内密封件20除了具备图4所示的开口侧内密封件的之外,如后述的图24所示,还具备开口反向侧内密封件20b。
另外,为了在腿部6的前端侧对导轨1的侧面1a与滑动体2的内侧面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设置有在滑动体2的固定面、即滑动体主体2A的下表面6c安装的下密封件30。下密封件30对在导轨1与滑动体2、润滑单元21、侧密封件7之间产生的间隙进行密封。以下,对下密封件30进行说明。
如图3~图6的(c)所示,下密封件30具备密封部件31和用于将密封部件31安装于腿部6的密封盖32。密封盖32从腿部6的下表面6c向导轨1侧突出。
在图5中,由橡胶、树脂等软质材料构成的密封部件31具有:细长的矩形板状的密封部件主体31a,其沿滑动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和唇部31b,其在从密封部件主体31a向导轨1延伸的方向的前端形成,且具有与导轨1接触的刮板状的主唇31g。在密封部件主体31a上,以规定间隔沿厚度方向贯通地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圆形状的嵌合孔31c。另外,密封部件31具有朝向滑动体主体2A的下表面6c以及滑动体端部部件的下表面突出并沿着滑动体2的移动方向延伸的主体侧唇部31e。
另外,为了提高密封性能以及寿命,构成密封部件31的材料优选为比较富有弹性且具有耐磨损性的材料。作为密封部件31的一个例子,优选丁腈橡胶、氟橡胶等具有耐油性的橡胶材料,或者热塑性的聚酯弹性体等。虽然也能够使用软钢,但由于担心接触部的磨损,因此需要使唇厚度本身尽量薄,从而能够得到弹性。
在图6中,由硬质塑料、金属(钢)等构成的密封盖32具有:细长的矩形板状的底壁部32a;沿着底壁部32a的一边缘从该底壁部32a弯折而连接的侧壁部32b;在底壁部32a的长度方向两端从底壁部32a弯折而连接的端壁部32c。在底壁部32a,在从侧壁部32b和端壁部32c离开的位置,以与嵌合孔31c相等的间距向侧壁部32b、端壁部32c弯折的一侧突出地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嵌合凸部32d。在嵌合凸部32d的顶壁形成有圆形的开口32e。底壁部32a成为除了嵌合凸部32d以外没有台阶的平面。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盖32由同样的板厚的金属板材构成,侧壁部32b及端壁部32c通过从底壁部32a折弯而分别形成。因此,如图6所示,侧壁部32b的厚度t1与端壁部32c的厚度t2大致相等。
而且,如图7的(a)所示,密封部件31的嵌合孔31c的内周面成为锥形状(圆锥台形状)的内侧锥面31d,另外,密封盖32的嵌合凸部32d的外周面成为随着远离底壁部32a而直径变小的锥形状(圆锥台形状)的外侧锥面32f。
因此,如图7的(b)所示,在将密封部件31组装于密封盖32时,内侧锥面31d与外侧锥面32f接触,嵌合孔31c与嵌合凸部32d相互嵌合,相对地定位。由此,相对于插通螺钉33(图4)的开口32e确定唇部31b的位置。另外,即使将密封部件31的上下相反地组装,嵌合孔31c与嵌合凸部32d也不能嵌合。因此,通过嵌合孔31c与嵌合凸部32d的适当的嵌合,能够将唇部31b设置为规定的朝向即向下,由此能够防止误组装。另外,通过抑制密封部件31相对于密封盖32的偏移,密封的约束力也提高。
并且,密封部件31与密封盖32成为一体而形成的下密封件30被使用螺钉(紧固部件)33安装于腿部6的下表面6c。具体而言,相对于腿部6的下表面6c,以利用密封盖32夹持密封部件31的形式配置下密封件30,使螺钉33穿过嵌合凸部32d的开口32e及嵌合孔31c后插通,与在腿部6的下表面6c形成的螺纹孔6b螺合。由此,密封部件31能够经由密封盖32而被固定于腿部6的下表面6c。
另外,参照图8和图10,侧壁部32b的高度方向的厚度A1被设计成与端壁部32c的高度方向的厚度A2大致相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密封盖32由螺钉33固定,但也可以使用铆钉等其他紧固部件进行固定。
此时,如上所述,由于唇部31b相对于开口32e的位置确定,因此能够以适当的接触余量使主唇31g抵接于导轨1的侧面1a。另外,由于嵌合凸部32d的上端与下表面6c直接抵接,因此能够进行可靠的紧固,并且抑制密封部件31的过度压缩,从而能够抑制密封部件31的变形、破损。螺钉33的头部容纳于嵌合凸部32d内的空间SP,从而不会比密封盖32更向下方突出,能够抑制与其他部件的干涉。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朝向导轨1倾斜的密封部件31的唇部31b遍及密封部件31的长度方向(与导轨1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的全长而形成。唇部31b的主唇31g与导轨1的侧面1a抵接,在滑动体2与导轨1相对移动时,与导轨1的侧面1a滑动接触。直动引导装置利用该唇部31b防止异物从导轨1的侧面1a与滑动体2之间侵入。
另外,主体侧唇部31e在与滑动体主体2A的下表面6c及滑动体端面部件的下表面对置的面上沿着滑动体2的移动方向延伸,并与滑动体主体2A的下表面6c和滑动体端面部件的下表面这两者抵接。一对主体侧唇部31e在与导轨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密封部件31的宽度方向)上分离,相互平行地设置。直动引导装置通过该主体侧唇部31e防止异物从滑动体主体2A的下表面6c与下密封件30的抵接面侵入。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主体侧唇部31e分别形成为顶角侧与滑动体主体2A的下表面6c接触的截面三角形状。
由此,下密封件30与滑动体主体2A的下表面6c和滑动体端面部件的下表面(图8所示的端盖2B的下表面26、润滑单元21的下表面27、侧密封件7的下表面28、安装板19的下表面29)这两者抵接。并且,下密封件30遍及滑动体2的移动方向的大致全长地覆盖滑动体主体2A的下表面6c以及滑动体端面部件的下表面。
因此,即使滑动体主体2A的下表面6c、滑动体端面部件的下表面6c具有台阶,主体侧唇部31e也会变形而与各下表面6c抵接。因此,不会在滑动体2及滑动体端面部件的下表面与主体侧唇部31e之间产生间隙,能够维持高防尘性和防水性。
另外,一对主体侧唇部31e彼此平行地夹着嵌合孔31c而线对称地配置。即,通过将多个主体侧唇部31e配置在距嵌合孔31c的中心的对称位置,能够对两侧的主体侧唇部31e均等地进行加压。由此,能够得到可靠的密封性,能够维持高防尘性、防水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用密封盖32的底壁部32a包括嵌合孔31c的周围将密封部件31夹持并固定,能够进行稳定的安装。
特别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与密封部件31的厚度相当的高度的侧壁部32b及端壁部32c设于密封盖32,因此,能够通过覆盖密封部件31的侧面及端面,从而保护它们。另外,在组装时,具有与导轨1的侧面1a抵接的主唇31g的唇部31b被密封盖32的底壁部32a保护。因此,即使在由于不小心的操作等而其他部件与下密封件30接触那样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护密封部件31。同时,通过设置侧壁部32b和端壁部32c,密封盖32的刚性提高,因此能够在使用轻量的部件的同时可靠地将下密封件30安装于腿部6。
若弯折金属板材形成密封盖32的侧壁部32b及端壁部32c,则即使为了轻量化而使用薄壁的板材,与整体变形相对的力也变大,通过螺钉33的紧固而对密封部件31施加均等且较大的力。另外,由于密封部件31遍及滑动体2的全长而连续,并且嵌合孔31c周围也连续,因此能够通过螺钉33的紧固而与腿部6的下表面6c紧密接触。因此,密封部件31与滑动体2间的密封性变得良好,能够防止液体或细小的粉尘等异物从该处侵入。需要说明的是,密封盖32的唇部31b侧的侧面为了避免与唇部31b的干涉而不折弯,但由于侧面1a与密封盖32的间隙微小,因此唇部31b不易损伤。
另外,通过将金属板材在密封长度方向端侧弯折而形成端壁部32c,由此也能够保护密封部件31的行进方向,即使与大的异物或坚硬的异物接触也不容易变形,能够减小密封部件31被损伤而密封性变差的可能性。
进而,由于密封盖32覆盖密封部件31的侧面和端面,因此具有密封部件31不会暴露于空气或异物环境,经时劣化也被抑制的优点。由此,即使密封部件31与大的异物或坚硬的异物接触也不容易变形,能够减轻被损伤而密封性变差的可能性。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备下密封件的直动引导装置,即使在粉尘、液体等异物环境下也能够实现长寿命驱动,因此在大型机械、汽车等用途中,能够实现直动引导装置的多环境长寿命化。
另外,侧壁部32b的高度方向的厚度A1与端壁部32c的高度方向的厚度A2大致相等。因此,对于侧壁部32b和端壁部32c,能够相等地覆盖相同厚度的密封部件31,能够确保高防尘性能。
并且,如图6所示,侧壁部32b的厚度t1与端壁部32c的厚度t2大致相等。因此,能够由一定厚度的板材弯折端壁部32c和侧壁部32b而形成密封盖32,因此制造性良好。
另外,在图6所示的密封盖32中,使端壁部32c的端面边缘与侧壁部32b的端面边缘相互接触,在端壁部32c的端面与侧壁部32b的端面之间形成有空间C。因此,能够使端壁部32c和侧壁部32b独立地弯折,弯折时的制造难度降低从而成本降低。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可以如图11所示的下密封件130那样,使密封盖132的端壁部32c的端面与侧壁部32b的侧面抵接。
接着,参照图4,对腿部6的形状进行说明。如上所述,在滑动体2的腿部6形成有供在导轨侧轨道面10与滑动体侧轨道面11之间滚动的圆柱滚子3返回的滚动体返回孔16和使螺钉33螺合的螺纹孔6b。
在此,在图4中,螺纹孔6b的中心在滑动体2的宽度方向上配置于滚动体返回孔16与滑动体侧轨道面11之间。在将从螺纹孔6b的中心到下密封件30的从导轨1离开的外侧面为止的距离设为W3,将从螺纹孔6b的中心到滚动体返回孔16的中心为止的距离设为W4时,W3≥W4。
将下密封件30固定的腿部6的下表面(固定面)6c由不存在台阶的同一平面构成,且W3≥W4,因此设置足够的左右方向宽度的下表面6c。因此,能够将下密封件30可靠地紧贴固定于腿部6的下表面6c,能够确保可靠的防尘性以及防水性。
而且,在图4中,将从与滑动体2中的腿部6的下表面6c连续且与下表面6c交叉的导轨1侧的面6d到螺纹孔6b的中心为止的距离设为W1,将从滚动体返回孔16中的导轨1侧的最接近的部分到螺纹孔6b的中心为止的距离设为W2时,W1≥W2。
即,通过在腿部6的下方端设置相对于从导轨1在左右方向上最远离的腿部6的内侧面6e而向导轨1侧突出的固定面扩大部6f,从而延长下表面6c,增大距离面6d的距离W1。由此,能够将下密封件30可靠地安装于下表面6c。另外,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充分确保从螺纹孔6b到面6d的壁厚。因此,能够防止热处理时的变形、过热等,制造性良好。
另外,在将从滑动体2的与导轨1在左右方向上最远离的内侧面6e到螺纹孔6b的中心为止的最小距离设为T1时,W1>T1。
这样,通过以成为W1>T1的方式在腿部6的下方端设置固定面扩大部6f,能够进一步扩大下表面6c。由此,能够将下密封件30可靠地紧贴固定于下表面6c。
从防止热处理时的变形、过热等的观点出发,优选T1≥1mm。另外,优选T1与W2大致相等,更优选W2=T1。由此,能够使腿部6从螺纹孔6b向宽度方向的壁厚大致均等,能够抑制热处理时的变形、过热。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尺寸W1、W2、W3、W4、T1均为滑动体2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一对主体侧唇部31e形成为在密封部件31的宽度方向尺寸的制约的基础上穿过嵌合孔31c。然而,也可以如图12所示的变形例那样,密封部件131的一对主体侧唇部31e在密封部件131的宽度方向上不穿过嵌合孔31c,而是在嵌合孔31c的外侧沿着滑动体2的移动方向形成。因此,即使液体从嵌合孔31c侵入,本实施方式的主体侧唇部31e也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液体向滑动体2的内侧侵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密封部件31设置有一对主体侧唇部31e,但并不限定于此,主体侧唇部31e能够设为一根以上的任意的根数。另外,在设为一根主体侧唇部31e的情况下,从防尘性以及防水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仅配置于导轨1的侧面1a侧。
并且,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的变形例那样,下密封件230也可以在密封部件231具有一对端部唇部31f(在图中,仅图示一方),其在与导轨1正交的方向(密封部件231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且与主体侧唇部31e的延伸方向的端部连接。
一对端部唇部31f分别与一对主体侧唇部31e的延伸方向两端连接。因此,一对主体侧唇部31e和一对端部唇部31f形成由棱线从四方包围的空间。嵌合孔31c配置在该空间内。该空间通过下密封件230与滑动体主体2A的下表面6c抵接而成为封闭空间69。因此,即使液体从嵌合孔31c侵入,液体也留在该封闭空间69内,从而抑制了液体向滑动体2的内侧侵入。
在该变形例所涉及的下密封件230中,端部唇部31f与滑动体端面部件的下表面(安装板19的下表面29、侧密封件7的下表面28)抵接。通过该端部唇部31f,防止异物从滑动体端面部件的下表面与下密封件230的抵接面侵入。
另外,在螺钉33被紧固而嵌合凸部32d的上端与滑动体主体2A的下表面6c抵接时,一对主体侧唇部31e以及端部唇部31f弹性变形,密封部件主体31a的上表面也与下表面6c接触,因此成为看不到封闭空间69的状态,但在图14中,为了便于说明,图示了封闭空间69。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15以及图16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密封件330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密封盖32通过对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但本实施方式的密封盖332如图15所示,通过树脂注塑成形而形成。
另外,在该密封盖332中,嵌合凸部32d不具有收容螺钉33的头部的空间SP,螺钉33的头部从密封盖32的底壁部32a向下方突出。在该情况下,形成于嵌合凸部32d的开口32e在下密封件30的厚度方向上由相同内径的贯通孔构成,嵌合凸部32d的外周面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成为锥形状。
如图16所示,在密封部件331,配合密封盖332的形状,以与嵌合凸部32d嵌合的方式形成有锥形状的嵌合孔31c。
其他结构及作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7的(a)及图17的(b)对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密封件430进行说明。如图17的(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密封盖432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的密封盖32去除了侧壁部32b及端壁部32c。由此,能够抑制密封盖432的制造成本。密封部件31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密封部件31组装于密封盖432时,通过内侧锥面31d与外侧锥面32f接触,嵌合孔31c与嵌合凸部32d相互嵌合而相对地定位。
其他结构及作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8的(a)~图20的(b)对第四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密封件530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下密封件530包括密封部件531和用于将密封部件531安装于腿部6的密封盖532。
如图18的(a)~图18的(c)所示,密封部件531以规定间隔具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矩形状的嵌合孔31c。如图20的(a)所示,嵌合孔31c的一侧面成为内侧锥面31d1。另一方面,如图19的(a)~图19的(c)所示,密封盖532在底壁部32a具有与嵌合孔31c等间距且呈矩形截面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嵌合凸部32d。在嵌合凸部32d的顶壁形成有圆形的开口32e。如图20的(a)所示,嵌合凸部32d的一侧面成为外侧锥面32f1。即,本实施方式的嵌合凸部32d通过将板材的一部分切成矩形状并抬起而形成,嵌合孔31c配合该形状而形成。
因此,如图20的(b)所示,在将密封部件531组装于密封盖532时,内侧锥面31d1与外侧锥面32f1接触,嵌合孔31c与嵌合凸部32d相互嵌合,相对地定位。由此,相对于插通螺钉33(图4)的开口32e,唇部31b的位置确定。
其他结构及作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第五实施方式)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下密封件30,对直动引导装置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图21是同时示出将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下密封件30组装于滑动体2时使用的工具40以及滑动体2的剖视图。工具40的截面形状与导轨1类似,但不同点在于,与腿部6对置的侧面(对置面)41沿轴向设置有凹槽42,而且侧面41与导轨1的侧面1a相比更向腿部6侧突出。
以下,对使用工具40将下密封件30组装于滑动体2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如图21所示,将工具40配置在滑动体2内。接着,在使下密封件30的密封盖32的内侧缘抵接于工具40的侧面41的状态下,以密封部件31的唇部31b被容纳在凹槽42内的方式,使用螺钉33将下密封件30安装于腿部6(调整步骤)。通过以密封盖32的内侧缘与侧面41抵接的方式将下密封件30固定于腿部6,从而密封部件31的唇部31b的主唇31g的接触余量变得适当。
然后,卸下工具40,组装导轨1(组装步骤)。如上所述,由于密封部件31相对于密封盖32被高精度地定位,因此通过使密封盖32与侧面41抵接,从而在组装导轨1时,能够高精度地确保主唇31g的接触余量。在组装了导轨1的状态下,密封盖32与导轨1的侧面1a不接触(参照图4),因此不会损伤导轨1。
图22是同时示出将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将下密封件30组装于滑动体2时使用的另一工具40A以及滑动体2的剖视图。工具40A具有相对于滑动体2配置的基座43和能够相对于基座43进行位置调整的块状的调整部44。基座43具有与导轨1类似的形状,另外,与调整部44的上表面一起构成凹槽42。调整部44能够通过螺钉45以能够调整位置的方式紧固于基座43。
以下,对使用工具40A将下密封件30组装于滑动体2的组装方法进行说明。作为前工序,预先进行位置调整,以使调整部44的侧面46与下密封件30的密封盖32的内侧缘在适当的位置抵接,一边维持这样的状态,一边利用螺钉45将调整部44紧固于基座43。
接着,如图22所示,将工具40A配置在滑动体2内,在使下密封件30的密封盖32的内侧缘与调整部44的侧面46抵接的状态下,使密封部件31的唇部31b被容纳于基座43的凹槽42内,并使用螺钉33将下密封件30安装于腿部6。
然后,取下工具40,组装导轨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能够微调密封盖32的内侧缘所抵接的调整部44的侧面46的位置,因此能够紧密地调整唇部31b的主唇31g的接触余量。
其他结构及作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另外,优选在使用工具40或40A将下密封件30组装于滑动体2时,能够进行位置调整,以使密封盖32能够适当地与侧面41或侧面46抵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如图23的(a)所示的密封盖832那样,相对于螺钉33的外径增大开口32e的内径φ2。
或者,也可以如作为变形例示出的图23的(b)所示的密封盖932那样,将开口32e设为以与导轨1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为长度方向的长孔。由此,在开口32e与螺钉33之间,至少在与导轨1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有间隙,能够使密封盖832、932相对于侧面41或侧面46适当地抵接。
另外,在使用图23的(a)及(b)所示的密封盖832、932的情况下,密封部件的嵌合孔31c形成为与嵌合凸部32d的形状对应。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24~图31对第六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直动引导装置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在包含下密封件的密封部件的结构上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
如图24~图2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下密封件630具备:密封部件631,其形成为一方的长边朝向导轨1的侧面延伸设置的板状;以及密封盖632,其用于保持密封部件631并将密封部件631安装于腿部6。在密封部件631和密封盖632分别形成通孔31j、32g。
如图26所示,在通孔31j、32g插通螺钉33,与形成于滑动体主体2A的螺纹孔6b螺合。由此,下密封件630通过螺钉33紧固固定于滑动体主体2A。
在此,通孔31j、32g的内径与螺钉33的外径之间的尺寸差被用作进行密封过盈的调整量。在上述尺寸差作为进行密封过盈的调整量不充分的情况下,也可以将通孔31j、32g设为长孔。
图27是与下密封件630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放大剖视图。
下密封件630具有:密封部件主体31a,其沿滑动体2的长度方向延伸;和唇部31b,其形成于从密封部件主体31a向导轨1(参照图26)延伸的方向的前端且具有与导轨1接触的主唇31g。
密封部件主体31a是板状的部件,唇部631b从成为密封部件主体31a的板厚方向的一端的连接部31i侧朝向板厚方向的另一端延伸。唇部31b在从密封部件主体31a的板厚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能够以连接部31i为中心通过弹性变形而旋转。
在唇部31b,在从主唇31g至与密封部件主体31a连接的连接部31i之间,在与导轨1接触的一侧的面上形成有辅助唇31h。即,辅助唇31h配置在成为与接触对方侧的接触开始点的主唇31g与主唇31g的旋转中心(连接部31i)之间。辅助唇31h的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并向外侧(接触对方侧)突出而形成。主唇31g在无负荷状态下从与密封部件主体31a的连接部31i离开距离L。距离L根据密封部件的材料、用途等适当设定。
图28的(a)是在低摩擦用途中使用时的下密封件630的主要部分放大图,图28的(b)是在高防尘用途中使用时的下密封件630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辅助唇31h配置在主唇31g与成为唇部31b的旋转中心的连接部31i之间,从而能够容易地与上述过盈所引起的唇部31b的变形对应地进行与接触对方侧的接触状态的调整、向非接触的调整。
即,图28的(a)所示的状态是仅主唇31g与接触对方即导轨1接触的单唇式密封的状态,成为低摩擦力的密封件。另一方面,图28的(b)所示的状态是主唇31g和辅助唇31h都与导轨1接触的双唇式密封的状态,密封性被强化。这样,通过下密封件630向接触对方侧的按压状态,能够选择性地设定仅主唇31g与导轨接触的状态以及主唇31g和辅助唇31h这两者与导轨接触的状态。即,能够选择性地设定单唇状态和双唇状态,能够根据使用目的将密封性和滑动阻力调整为适当的关系。另外,由于下密封件630的辅助唇31h为圆弧形状,因此即使在任意的点与对方部件(导轨1的侧面)接触,也能够确保稳定的接触状态。
另外,图27所示的唇部31b的板厚方向的宽度tr比密封部件主体31a的板厚t小。由此,能够使密封件自身的宽度尺寸与标准的单唇式密封件相同,能够实现紧凑的结构。
图29是表示辅助唇31h的圆弧半径与突出量的关系的说明图。
辅助唇31h的上述导轨1的长度方向的垂直截面上的表面形成为圆弧状。辅助唇31h的与接触对方侧的接触点根据唇部31b(参照图27)的变形状态而不同。假设在辅助唇31h是多边形的唇的情况下,接触状态会根据该接触点的位置而变化,其结果是,存在密封摩擦/密封性大幅变化的可能。为了尽可能避免该变化,辅助唇31h优选为圆弧状。辅助唇31h通过使上述截面形状为圆弧状,从而即使由于唇部31b的变形而与接触对方侧的接触点发生变化,也能够确保一定的接触状态。
而且,由圆弧半径r的圆弧和从唇部31b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高度即突出量a决定的辅助唇31h的截面积S尽可能小,能够减小与接触对方的接触面积,减小密封摩擦。辅助唇31h的截面积S作为圆弧半径r、突出量a的函数由式(1)求出。
[数学式1]
需要说明的是,截面积S是将图29所示的扇形ABO与三角形BCO的差分乘以2而得到的,由式(2)表示。
[数学式2]
另外,根据三角形BCO,圆弧半径r、距离x、突出量a的关系由式(3)表示。
[数学式3]
上述式(1)通过将式(3)代入式(2)而导出。
图30是表示辅助唇31h的半径比(r/a)与截面积S的面积比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30所示的曲线是以突出量a为常数,使圆弧半径r变化来计算截面积S,绘制了截面积S相对于r=a时的截面积S0的比的结果。若圆弧半径r为突出量a的5倍以下,则减少量变得陡峭,能够显著减少截面积。
图31是表示圆弧半径不足突出量的等倍的辅助唇31h的参考图。
若圆弧半径r小于突出量a的1倍,则在辅助唇31h与唇部31b的接合部产生缩颈。因此,在密封部件的强度方面产生问题。辅助唇31h的适当的圆弧半径r优选为突出量a的1~5倍。
若圆弧半径r为突出量a的5倍以下,则能够显著减少截面积S。另一方面,若辅助唇31h的圆弧半径小于突出量a的等倍,则在唇部31b与密封部件主体31a的接合部产生缩颈,在强度方面产生问题。因此,若在从唇部31b的表面突出的突出量的1~5倍的范围内设定圆弧半径,则辅助唇31h对于摩擦的抑制以及强度的提高能够得到特别显著的效果。
接着,对上述密封部件631的结构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直动引导装置中,密封部件631的唇部31b在与导轨1接触的前端部具备主唇31g,在比该主唇31g靠基端侧的位置具备辅助唇31h。根据主唇31g与辅助唇31h的相对位置关系,辅助唇31h能够根据主唇31g的变形而调整与接触对方侧的接触状态或向非接触状态调整。
当密封部件631与接触对方侧的过盈量较小时,首先,主唇31g与接触对方侧接触。当增大过盈量时,主唇31g和辅助唇31h都与接触对方侧接触。因此,密封部件631能够根据使用目的而作为单唇式密封、双唇式密封发挥功能,能够选择性地得到高滑动性、高密封性。另外,辅助唇31h的与导轨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成为圆弧状,因此不管接触点的变化如何,始终容易确保稳定的接触状态。
例如,在高防尘用途的密封部件中,增大接触对方侧与主唇31g的过盈量,使辅助唇31h与接触对方侧接触。另一方面,在低摩擦用途的密封部件中,减小接触对方侧与主唇31g的过盈量,形成单唇接触。在该情况下,主唇31g和辅助唇31h不会同时与对方部件接触。
这样,在密封部件631中,通过调整密封过盈,能够区分使用与用途相应的接触状态,而且,能够以与单唇式密封同等的宽度尺寸提高密封性。
另外,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辅助唇31h的结构也能够应用于密封部件即开口侧内密封件20a、开口反向侧内密封件20b。
如图24所示,开口侧内密封件20a和开口反向侧内密封件20b以将被导轨侧轨道面10和滑动体侧轨道面11包围的空间密封的方式安装于保持架8。开口侧内密封件20a和开口反向侧内密封件20b使相同形状的密封件上下翻转而成,设置于比轨道面更靠近凹部60A的开口侧的密封件为开口侧内密封件20a,设置于与开口侧相反的一侧的密封件为开口反向侧内密封件20b。
图32是与导轨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开口侧内密封件20a(开口反向侧内密封件20b)的剖视图。
开口侧内密封件20a和开口反向侧内密封件20b具有:密封部件主体731a,其沿导轨的长度方向延伸;和唇部731b,其从密封部件主体731a朝向导轨延伸,并在延伸方向的前端的主唇31g处与导轨接触。在唇部131b,在从主唇31g至与密封部件主体731a连接的连接部31i之间,在与导轨接触的一侧的面上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辅助唇31h。开口侧内密封件20a、开口反向侧内密封件20b在导轨1的长度方向上较长,密封摩擦容易变大。因此,为了尽可能地抑制密封摩擦,唇部131b形成为薄壁形状。在该辅助唇31h中,为了尽可能地抑制密封摩擦,也将圆弧半径r设为突出量a(突起高度)等倍。
另外,说明将具有本实施方式的辅助唇31h的结构应用于密封部件即侧密封件7的例子。
图33的(a)是侧密封件7的主视图,图33的(b)是图33的(a)的XXXIII-XXXIII线剖视图。
如图33的(a)所示,侧密封件7从正面观察形成为大致U字状,呈与导轨1的两侧面及上表面嵌合的形状。如图33的(b)所示,侧密封件7具有:钢板65,其从侧方观察时作为芯骨配置在滑动体主体侧;和密封部件主体831a,其形成为将钢板65的滑动体主体侧的面以外的部分覆盖。在侧密封件7形成有利用槽68而成为薄壁的唇部831b。在唇部831b的前端部形成有与导轨接触的主唇31g,在唇部831b的与密封部件主体831a的连接部31i侧之间形成有朝向接触对方侧突出的辅助唇31h。
该侧密封件7是要求高防尘性的密封件,唇部231b的主唇31g形成为厚壁且高刚性的结构。另外,辅助唇31h与上述同样地将圆弧半径r设为突出量a的5倍。
<向直动引导装置应用的例子>
图34的(a)是具备直动引导装置的输送装置71的将工作台73省略的俯视图,(b)是包含工作台73的(a)的主视图,(c)是(b)的放大图。
具备下密封件30的直动引导装置能够组装到如图34的(a)~(c)所示的机械装置即输送装置71中。即,本实施方式的直动引导装置是如下结构:滑动体2与输送装置71的被安装部即基座75的上表面平行地各固定有两个,在工作台73的下表面安装有一对导轨1,工作台73相对于基座75进行直线运动。在该输送装置71中,相对于重力方向(用箭头表示),工作台73配置于上方,基座75配置于下方。另外,导轨1以与设置于工作台73的台阶即肩77抵接的方式高精度地安装于工作台73。
在此,在使用输送装置71时,存在垃圾等异物从上方落下的可能性。因此,如图34的(c)所示,对于并行设置在基座75上的滑动体2,下密封件30也可以仅安装在外侧。
这是因为,由于在直动引导装置中肩77所在的一侧被工作台73覆盖上方,因此防尘性能的必要性不高,因此在肩77所在的一侧未安装下密封件。
通过这样结构,能够较大地确保从滑动体2的下表面6c到导轨底面为止的高度尺寸(d1)。因此,滑动体2不容易与工作台73的肩77干涉,因此输送装置71的设计的自由度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肩77的一侧没有被工作台73覆盖,因此具有防尘的必要性,在各滑动体2的没有肩77的一侧安装有下密封件30。在各滑动体2的宽度方向(图34的(c)的左右方向)的外侧,从导轨1的底面部到滑动体2的下表面6c的高度方向的尺寸(d2)变小,但在这里没有肩77,因此不会对输送装置71的设计造成制约。
这样,即使在将本实施方式的直动引导装置应用于输送装置71的情况下,也能够单独地固定内密封件20(参照图4)和下密封件30(参照图4),因此能够仅拆卸宽度方向的左右单侧的下密封件30。即,安装板19能够构成为直接仅拆下单侧的下密封件30。因此,能够获得能够根据周围的环境来调整防尘性能的输送装置71。在该输送装置71中,也能够仅省略不需要的部位的下密封,因此不会不必要地增大成本。
并且,根据应用了本实施方式的直动引导装置的输送装置71,即使在垃圾、切屑、粉尘、液体等相对于在导轨1与滑动体2之间形成的间隙飞散的环境中使用,也能够抑制异物向滑动体内部侵入,具备高防尘性能。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直动引导装置,能够维持滑动体2以及滑动体端面部件的下表面与下密封件30之间的高防尘性。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将实施方式的各个结构互相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说明书的描述和公知技术进行变更或应用的情况仍是本发明预期内并且包括在本发明要保护的范围内。
例如,在第一~第五实施方式中,具备:密封部件,其具有主体侧唇部并且具备具有嵌合孔的密封部件主体;和密封盖,其具备形成开口的嵌合凸部,该嵌合凸部被嵌合于该密封部件的嵌合孔,从而将下密封部件安装于滑动体。
但是,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具备:密封部件,其具备具有嵌合孔的密封部件主体;和密封盖,其具备嵌合凸部,密封盖的嵌合凸部嵌合于密封部件的嵌合孔,下密封件安装于滑动体,而密封部件的密封部件主体不具有主体侧唇部。
另外,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的上述结构以外,第六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的唇部还具备辅助唇。
另外,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密封部件的唇部还具备辅助唇。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第六实施方式的上述结构也可以与密封部件主体具有主体侧唇部的结构组合。
或者,本发明也可以使第六实施方式的上述结构与如下结构组合,即具备:密封部件,其具备具有嵌合孔的密封部件主体;和密封盖,其具备嵌合凸部,密封盖的嵌合凸部与密封部件的嵌合孔嵌合,从而将下密封件安装于滑动体。例如,在该情况下,更优选为在密封盖的开口与紧固部件之间,如第五实施方式所说明的那样,至少在与导轨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有间隙。
另外,在上述的结构例中,以机械装置为输送装置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机械装置此外例如也可以是车床、钻床、镗床、铣床、切齿机、磨床等各种设备。
如上所述,本说明书中公开了以下内容。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结构来实现。
(1)一种直动引导装置,具备:
导轨,所述导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导轨侧轨道面;
滑动体,所述滑动体以跨该导轨的方式安装,且具有与该导轨侧轨道面对置的滑动体侧轨道面,并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导轨在轴向相对移动;
多个滚动体,所述多个滚动体滚动自如地配置于在所述导轨侧轨道面与所述滑动体侧轨道面之间形成的滚动体滚动路内;以及
下密封件,所述下密封件以将在所述导轨的侧面和所述滑动体的内侧面之间产生的间隙密封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滑动体,
所述直动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下密封件具有:
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具备:密封部件主体,其沿着所述滑动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和具有主唇的唇部,所述主唇在从所述密封部件主体向所述导轨延伸的方向的前端形成,并与所述导轨接触,在所述密封部件主体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嵌合孔;以及
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具备形成有开口的嵌合凸部,并保持所述密封部件,
在所述嵌合凸部与所述嵌合孔嵌合,所述嵌合凸部与所述滑动体的固定面抵接的状态下,通过将贯通所述开口的紧固部件紧固于所述滑动体,从而将所述下密封件安装于所述滑动体。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在密封盖的嵌合凸部与密封主体的嵌合孔嵌合,且嵌合凸部与滑动体的固定面抵接的状态下,通过将贯通开口的紧固部件紧固于滑动体,能够适当地定位下密封件。由此,能够提供具备能够以低成本且高精度地组装的下密封件的直动引导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2)根据(1)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凸部具有外侧锥面,所述嵌合孔具有内侧锥面,通过使所述外侧锥面与所述内侧锥面接触,从而所述嵌合凸部与所述嵌合孔嵌合。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能够防止密封部件与密封盖的误组装。
(3)根据(1)或(2)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具有:底壁部,其支承所述密封部件主体的下表面;侧壁部,其从该底壁部弯折,将所述密封部件主体的外侧面覆盖;以及一对端壁部,其从该底壁部弯折,将所述密封部件主体的两端面覆盖。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能够覆盖密封部件的侧面以及端面,另外,能够得到刚性高且轻型的密封盖。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动体形成有:滚动体返回孔,其供在所述导轨侧轨道面和所述滑动体侧轨道面之间滚动的所述多个滚动体返回;以及螺纹孔,其与所述紧固部件螺合,
从所述导轨的轴向观察,所述螺纹孔的中心配置在比所述滚动体返回孔的中心离所述导轨更近的一侧,而且当从所述螺纹孔的中心到所述下密封件的从所述导轨离开的外侧面为止的距离为W3,从所述螺纹孔的中心到所述滚动体返回孔的中心为止的距离为W4时,W3≥W4。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能够设置充分的左右方向宽度的腿部的下表面,将下密封件可靠地紧贴固定于腿部的下表面,确保可靠的防尘性以及防水性。
(5)根据(4)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导轨的轴向观察,从所述滑动体中的与所述固定面交叉的所述导轨侧的面到所述螺纹孔的中心为止的距离为W1,从所述滚动体返回孔中的所述导轨侧的最接近部到所述螺纹孔的中心为止的距离为W2时,W1≥W2。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能够可靠地将下密封件安装于腿部6的下表面,另外,能够充分地确保从螺纹孔到导轨侧的面的壁厚。因此,能够防止热处理时的变形、过热等,制造性良好。
(6)根据(4)或(5)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导轨的轴向观察,从所述滑动体中的与所述固定面交叉的所述导轨侧的面到所述螺纹孔的中心为止的距离为W1,从所述滑动体的朝向所述导轨的内侧面到所述螺纹孔的中心为止的最小距离为T1时,W1>T1。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能够进一步扩大腿部的下表面,能够将下密封件可靠地紧贴固定于下表面。
(7)根据(4)~(6)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当从所述导轨的轴向观察,从所述滚动体返回孔中的所述导轨侧的一端到所述螺纹孔的中心为止的距离为W2,从所述滑动体中朝向所述导轨的内侧面到所述螺纹孔的中心为止的最小距离为T1时,W2=T1。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能够使腿部从螺纹孔向宽度方向的壁厚大致均等,能够抑制热处理时的变形、过热。
(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调整步骤,在组装所述导轨之前,将具有凹槽的工具配置在所述滑动体,在使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工具的对置面抵接的状态下,使所述密封部件主体的一部分容纳于所述凹槽,而使所述下密封件安装于所述滑动体;以及
安装步骤,取下所述工具,安装所述导轨。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的组装方法,在组装了导轨时,能够高精度地确保主唇的接触余量。
(9)根据(8)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工具具有:基座,所述基座相对于所述滑动体配置;和调整部,所述调整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调整位置,在所述调整步骤中,在使所述密封盖与所述调整部的对置面抵接的状态下,将所述下密封件安装于所述滑动体。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的组装方法,能够对密封盖的内侧缘所抵接的调整部的侧面的位置进行微调,因此能够细微地调整唇部的主唇的接触余量。
(10)根据(8)或(9)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已组装所述导轨的状态下,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导轨不接触。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的组装方法,能够防止由密封盖引起的导轨的损伤。
(11)根据(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口与所述紧固部件之间,至少在与所述导轨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有间隙。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的组装方法,在将下密封件组装于滑动体时,密封盖能够在与导轨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进行位置调整。
(12)一种直动引导装置,具备:
导轨,所述导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导轨侧轨道面;
滑动体,所述滑动体以跨该导轨的方式安装,且具有与该导轨侧轨道面对置的滑动体侧轨道面,并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导轨在轴向相对移动;
多个滚动体,所述多个滚动体滚动自如地配置于在所述导轨侧轨道面与所述滑动体侧轨道面之间形成的滚动体滚动路内;以及
下密封件,所述下密封件以将在所述导轨的侧面和所述滑动体的内侧面之间产生的间隙密封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滑动体,
所述直动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下密封件具有:
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具备:密封部件主体,其沿所述滑动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和具有主唇的唇部,所述主唇在从所述密封部件主体向所述导轨延伸的方向的前端形成并与所述导轨接触,在所述密封部件主体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嵌合孔;以及
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具备形成有开口的嵌合凸部,且保持所述密封部件,
在所述嵌合凸部与所述嵌合孔嵌合,所述嵌合凸部与所述滑动体的固定面抵接的状态下,通过将贯通所述开口的紧固部件紧固于所述滑动体,从而将所述下密封件安装于所述滑动体,
所述密封部件还具有主体侧唇部,所述主体侧唇部向所述滑动体的固定面突出,且沿着所述滑动体的移动方向延伸。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利用具有嵌合凸部的密封盖,能够适当地定位下密封件,并且即使滑动体的固定面存在阶梯差,主体侧唇部也会变形而与滑动体的固定面抵接。因此,在滑动体的固定面与主体侧唇部之间不会产生间隙,能够维持高防尘性和防水性。
(13)根据(12)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体具备:滑动体主体,其具有所述滑动体侧轨道面;和滑动体端面部件,其安装于所述滑动体主体的移动方向端部,
所述主体侧唇部与所述滑动体主体的下表面及所述滑动体端面部件的下表面这两者抵接。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即使在滑动体主体的下表面、滑动体端面部件的下表面存在阶梯差,主体侧唇部也会变形而与各下表面抵接。因此,在滑动体主体和滑动体端面部件的下表面与主体侧唇部之间不会产生间隙,能够维持高防尘性和防水性。
(14)根据(12)或(13)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侧唇部在与所述主体侧唇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夹住所述嵌合孔,且距所述嵌合孔的中心对称地配置。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通过将主体侧唇部从嵌合孔的中心配置在对称位置,能够对两侧的主体侧唇部均等地进行加压。由此,能够得到可靠的密封性,能够维持高防尘性和防水性。
(15)根据(14)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侧唇部配置在所述密封部件的两处以上。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能够沿长度方向可靠地密封滑动体主体的底面。
(16)根据(14)或(15)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密封件具有一对端部唇部,所述一对端部唇部在所述密封部件的所述延伸方向的两端部沿与所述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一对所述端部唇部与所述主体侧唇部的所述延伸方向的端部分别连接。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端部辅助唇部与滑动体端面部件(侧密封件、安装板)的下表面抵接。通过该端部辅助唇部防止异物从滑动体端面部件的下表面与下密封件的抵接面侵入。
(17)一种机械装置,其构成为包含(12)~(16)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
根据该机械装置,即使在切屑、粉尘、液体等飞散的环境下使用,也能够抑制异物向滑动体内部的侵入,具备高的防尘性能以及防水性能。
(18)一种直动引导装置,具备:
导轨,所述导轨沿长度方向延伸;
滑动体,所述滑动体沿所述导轨移动;以及
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将所述导轨和所述滑动体之间的间隙封闭,
所述密封部件具备:密封部件主体,其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和唇部,所述唇部从所述密封部件主体向所述导轨延伸,并利用延伸方向的前端的主唇与所述导轨接触,
在所述唇部中,在从所述主唇到与所述密封部件主体连接的连接部之间,在与所述导轨接触的一侧的面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辅助唇。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由于密封部件除了主唇之外还具有辅助唇,因此能够根据唇部的变形容易地调整与导轨的接触状态、容易地调整为非接触。若密封部件与导轨的过盈量较小,则仅主唇与导轨接触。若增大过盈量,则除了主唇之外,辅助唇也与导轨接触。在该情况下,密封件能够得到与多重唇同样的高密封性。因此,在高防尘用途的密封部件中,将唇部的过盈量设定得较大,使主唇和辅助唇都与导轨接触。另一方面,在低摩擦用途的密封部件中,将唇部的过盈量设定得较小,形成单唇接触。这样,通过调整密封过盈量,能够区分使用与用途相应的接触状态,而且,能够以与单唇式密封同等的宽度尺寸提高密封性。
(19)根据(18)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件能够选择性地设定仅所述主唇与所述导轨接触的状态及所述主唇和所述辅助唇这两者与所述导轨接触的状态。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能够在单一的密封部件的同时选择性地设定单唇状态和双唇状态,能够根据使用目的将密封性和滑动阻力调整为适当的关系。
(20)根据(18)或(19)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唇的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辅助唇根据唇部的变形状态而与导轨的接触点会发生变化,但通过将截面形状形成为圆弧状,能够确保稳定的接触状态。
(21)根据(20)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唇的圆弧半径为所述辅助唇从所述唇部的表面突出的高度的1~5倍。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通过将辅助唇的圆弧半径设为辅助唇的突出高度的5倍以下,能够显著地减少辅助唇的截面积。另一方面,若辅助唇的圆弧半径不足突出高度的等倍,则在与唇部的接合部产生缩颈,辅助唇的强度降低。因此,若在上述范围内设定圆弧半径,则能够在抑制摩擦的同时防止辅助唇的强度的降低。
(22)根据(18)~(21)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主体是板状的部件,所述唇部从所述密封部件主体的板厚方向的一端延伸出,
所述唇部的所述板厚方向的宽度比所述密封部件主体的板厚小。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通过使唇部的板厚方向的宽度比密封部件主体的板厚小,能够确保与标准的单唇式密封件同等的尺寸。
(23)根据(18)~(22)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动体的底面形成有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凹部,所述导轨被收容在该凹部,
所述密封部件是固定于所述滑动体的底面且朝向所述导轨的侧面延伸设置的下密封件。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能够利用作为下密封件而设置的密封部件来封闭滑动体的底面与导轨的侧面之间的间隙。
(24)根据(18)~(22)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动体的底面形成有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凹部,所述导轨被收容在该凹部,
在所述导轨的侧面和与所述侧面对置的所述滑动体的所述凹部的内侧面,分别设有滚动体轨道面,滚动体滚动自如地配置于所述滚动体轨道面,
所述密封部件是在比所述滚动体轨道面更靠近所述凹部的开口侧配置的开口侧内密封件或者在与所述凹部的开口侧相反的一侧配置的开口反向侧内密封件。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能够利用开口侧内密封件将在凹部的开口侧形成的滑动体侧的滚动体轨道面与导轨侧的滚动体轨道面之间的间隙封闭。另外,能够利用开口反向侧内密封件将在凹部的开口侧的相反侧形成的滑动体侧的滚动体轨道面与导轨侧的滚动体轨道面之间的间隙封闭。
(25)根据(18)~(22)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动体的底面形成有沿着所述长度方向的凹部,所述导轨被收容在该凹部,
在所述滑动体的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配置有端盖,
所述密封部件是固定于所述端盖并朝向所述导轨延伸设置的侧密封件。
根据该直动引导装置,能够通过设置于端盖的侧密封件将导轨的外表面与端盖的内表面之间的间隙封闭。
(26)一种机械装置,其包含(18)~(25)中任一项的直动引导装置而构成。
根据该机械装置,能够抑制垃圾、粉尘、切粉、切屑等异物进入在导轨与滑动体之间形成的间隙,能够长期使滚动体顺畅地滚动。
此外,本申请基于2017年12月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7-234350)、2017年12月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7-234351)以及2018年11月2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8-218340),其内容作为参照而引用在本申请中。

Claims (25)

1.一种直动引导装置,具备:
导轨,所述导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导轨侧轨道面;
滑动体,所述滑动体以跨该导轨的方式安装,且具有与该导轨侧轨道面对置的滑动体侧轨道面,并且所述滑动体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导轨在轴向相对移动;
多个滚动体,所述多个滚动体滚动自如地被配置于在所述导轨侧轨道面与所述滑动体侧轨道面之间形成的滚动体滚动路内;以及
下密封件,所述下密封件以将在所述导轨的侧面和所述滑动体的内侧面之间产生的间隙密封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滑动体,
所述直动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下密封件具有:
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具备:密封部件主体,其沿着所述滑动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和具有主唇的唇部,所述主唇在从所述密封部件主体向所述导轨延伸的方向的前端形成并与所述导轨接触,在所述密封部件主体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嵌合孔;以及
密封盖,所述密封盖具备形成有开口的嵌合凸部,并保持所述密封部件,
在所述嵌合凸部与所述嵌合孔嵌合,且所述嵌合凸部与所述滑动体的固定面抵接的状态下,通过将贯通所述开口的紧固部件紧固于所述滑动体,从而将所述下密封件安装于所述滑动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凸部具有外侧锥面,所述嵌合孔具有内侧锥面,通过使所述外侧锥面与所述内侧锥面接触,从而所述嵌合凸部与所述嵌合孔嵌合。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盖具有:底壁部,其支承所述密封部件主体的下表面;侧壁部,其从该底壁部弯折,将所述密封部件主体的外侧面覆盖;以及一对端壁部,其从该底壁部弯折,将所述密封部件主体的两端面覆盖。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滑动体形成有:滚动体返回孔,其供在所述导轨侧轨道面和所述滑动体侧轨道面之间滚动的所述多个滚动体返回;以及螺纹孔,其与所述紧固部件螺合,
从所述导轨的轴向观察,所述螺纹孔的中心被配置在比所述滚动体返回孔的中心离所述导轨更近的一侧,而且当从所述螺纹孔的中心到所述下密封件的从所述导轨离开的外侧面为止的距离为W3,从所述螺纹孔的中心到所述滚动体返回孔的中心为止的距离为W4时,W3≥W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从所述导轨的轴向观察,从所述滑动体中的与所述固定面交叉的所述导轨一侧的面到所述螺纹孔的中心为止的距离为W1,从所述滚动体返回孔中的所述导轨一侧的最接近部到所述螺纹孔的中心为止的距离为W2时,W1≥W2。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从所述导轨的轴向观察,从所述滑动体中的与所述固定面交叉的所述导轨一侧的面到所述螺纹孔的中心为止的距离为W1,从所述滑动体的距所述导轨最远的内侧面到所述螺纹孔的中心为止的最小距离为T1时,W1>T1。
7.如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从所述导轨的轴向观察,从所述滚动体返回孔中的所述导轨一侧的一端到所述螺纹孔的中心为止的距离为W2,从所述滑动体中朝向所述导轨的内侧面到所述螺纹孔的中心为止的最小距离为T1时,W2=T1。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还具有主体侧唇部,所述主体侧唇部向所述滑动体的固定面突出,且沿着所述滑动体的移动方向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动体具备:滑动体主体,其具有所述滑动体侧轨道面;和滑动体端面部件,其安装于所述滑动体主体的移动方向端部,
所述主体侧唇部与所述滑动体主体的下表面及所述滑动体端面部件的下表面这两者抵接。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侧唇部在与所述主体侧唇部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夹住所述嵌合孔,且距所述嵌合孔的中心对称地配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侧唇部被配置在所述密封部件的两个部位以上。
12.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密封件具有一对端部唇部,所述端部唇部在所述密封部件的所述延伸方向的两端部沿与所述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
一对所述端部唇部与所述主体侧唇部的所述延伸方向的端部分别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唇部中,在到与所述密封部件主体连接的连接部之间,在与所述导轨接触的一侧的面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辅助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唇的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唇的圆弧半径为所述辅助唇从所述唇部的表面突出的高度的1~5倍。
16.如权利要求13~15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主体是板状的部件,所述唇部从所述密封部件主体的板厚方向的一端延伸出,
所述唇部的所述板厚方向的宽度比所述密封部件主体的板厚小。
17.如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口与所述紧固部件之间,至少在与所述导轨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有间隙。
18.一种直动引导装置的组装方法,是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的组装方法,所述组装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
调整步骤,在所述调整步骤中,在组装所述导轨之前,将具有凹槽的工具配置在所述滑动体,在使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工具的对置面抵接的状态下,使所述密封部件主体的一部分容纳于所述凹槽,而使所述下密封件安装于所述滑动体;以及
安装步骤,在所述安装步骤中,取下所述工具,以安装所述导轨。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具具有:基座,所述基座相对于所述滑动体配置;和调整部,所述调整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调整位置,在所述调整步骤中,在使所述密封盖与所述调整部的对置面抵接的状态下,将所述下密封件安装于所述滑动体。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已组装所述导轨的状态下,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导轨不接触。
21.如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开口与所述紧固部件之间,至少在与所述导轨的轴线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有间隙。
22.一种直动引导装置,具备:
导轨,所述导轨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导轨侧轨道面;
滑动体,所述滑动体以跨该导轨的方式安装,且具有与该导轨侧轨道面对置的滑动体侧轨道面,并且所述滑动体被配置为相对于所述导轨在轴向相对移动;
多个滚动体,所述多个滚动体滚动自如地被配置于在所述导轨侧轨道面与所述滑动体侧轨道面之间形成的滚动体滚动路内;以及
下密封件,所述下密封件以将在所述导轨的侧面和所述滑动体的内侧面之间产生的间隙密封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滑动体,
所述直动引导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下密封件具有:
密封部件,所述密封部件具备:密封部件主体,其沿所述滑动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和具有主唇的唇部,所述主唇在从所述密封部件主体向所述导轨延伸的方向的前端形成并与所述导轨接触;以及
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保持所述密封部件,
在所述唇部中,到与所述密封部件主体连接的连接部之间,在与所述导轨接触的一侧的面还形成有向外侧突出的辅助唇。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唇的与所述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圆弧状。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唇的圆弧半径为所述辅助唇从所述唇部的表面突出的高度的1~5倍。
25.如权利要求22~24中任一项所述的直动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主体是板状的部件,所述唇部从所述密封部件主体的板厚方向的一端延伸出,
所述唇部的所述板厚方向的宽度比所述密封部件主体的板厚小。
CN201880088427.8A 2017-12-06 2018-12-06 直动引导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Active CN1116993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34350A JP6922703B2 (ja) 2017-12-06 2017-12-06 直動案内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2017-234351 2017-12-06
JP2017-234350 2017-12-06
JP2017234351A JP6930406B2 (ja) 2017-12-06 2017-12-06 直動案内装置及び機械装置
JP2018-218340 2018-11-21
JP2018218340A JP7124667B2 (ja) 2018-11-21 2018-11-21 直動案内装置及び機械装置
PCT/JP2018/044992 WO2019112021A1 (ja) 2017-12-06 2018-12-06 直動案内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9326A true CN111699326A (zh) 2020-09-22
CN111699326B CN111699326B (zh) 2022-05-10

Family

ID=667516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8427.8A Active CN111699326B (zh) 2017-12-06 2018-12-06 直动引导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722630B1 (zh)
CN (1) CN111699326B (zh)
TW (1) TW201925637A (zh)
WO (1) WO201911202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4317A (zh) * 2021-02-05 2021-06-18 浙江得利亚自动化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高速低噪音hr线性滑块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24328U (ja) * 1991-04-26 1992-11-1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のアンダーシール装置
JPH0620923U (ja) * 1992-08-20 1994-03-18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
CN1120858A (zh) * 1993-04-08 1996-04-17 德国明星有限公司 直线运动导向装置
DE69217871D1 (de) * 1991-12-18 1997-04-10 Nippon Thompson Co Ltd Wälzlager für Linearbewegungen
CN1269474A (zh) * 1999-04-07 2000-10-11 直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性运动轴承
US20020113376A1 (en) * 2000-12-15 2002-08-22 Nsk Ltd. Sealing device
JP2002266858A (ja) * 2001-03-09 2002-09-18 Nsk Ltd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のサイドシール構造
JP2005114034A (ja) * 2003-10-07 2005-04-28 Thk Co Ltd 案内装置
US20050238266A1 (en) * 2004-03-31 2005-10-27 Nsk Ltd. Linear guide and under seal
CN102132053A (zh) * 2008-08-28 2011-07-20 Thk株式会社 运动引导装置的密封板
CN202132387U (zh) * 2011-06-24 2012-02-01 常州富丽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精密滚动导轨副
WO2014178302A1 (ja) * 2013-05-02 2014-11-06 Thk株式会社 運動案内装置
CN107407328A (zh) * 2015-03-24 2017-11-2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直线运动引导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77622A (ja) 1986-09-19 1988-04-07 Sabun Kogyosho:Kk ボ−ルスライドウエイ
JP2565426Y2 (ja) * 1992-10-22 1998-03-18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
JPH0712626A (ja) 1993-04-01 1995-01-17 Showa Boeki Kk 柔軟な線状物の自動計量装置及び方法
JPH11287245A (ja) 1998-04-02 1999-10-19 Nippon Seiko Kk リニアガイド用シール装置
JP2010084811A (ja) 2008-09-30 2010-04-15 Thk Co Ltd 運動案内装置
JP2014163482A (ja) 2013-02-27 2014-09-08 Nsk Ltd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24328U (ja) * 1991-04-26 1992-11-1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のアンダーシール装置
DE69217871D1 (de) * 1991-12-18 1997-04-10 Nippon Thompson Co Ltd Wälzlager für Linearbewegungen
JPH0620923U (ja) * 1992-08-20 1994-03-18 日本トムソン株式会社 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
CN1120858A (zh) * 1993-04-08 1996-04-17 德国明星有限公司 直线运动导向装置
CN1269474A (zh) * 1999-04-07 2000-10-11 直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性运动轴承
US20020113376A1 (en) * 2000-12-15 2002-08-22 Nsk Ltd. Sealing device
JP2002266858A (ja) * 2001-03-09 2002-09-18 Nsk Ltd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のサイドシール構造
JP2005114034A (ja) * 2003-10-07 2005-04-28 Thk Co Ltd 案内装置
CN1864010A (zh) * 2003-10-07 2006-11-15 Thk株式会社 引导装置
US20050238266A1 (en) * 2004-03-31 2005-10-27 Nsk Ltd. Linear guide and under seal
CN102132053A (zh) * 2008-08-28 2011-07-20 Thk株式会社 运动引导装置的密封板
CN202132387U (zh) * 2011-06-24 2012-02-01 常州富丽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精密滚动导轨副
WO2014178302A1 (ja) * 2013-05-02 2014-11-06 Thk株式会社 運動案内装置
CN107407328A (zh) * 2015-03-24 2017-11-2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直线运动引导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拉尔夫·默斯伯格: "模块化免维护的直线导轨系统", 《机械工人.冷加工》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4317A (zh) * 2021-02-05 2021-06-18 浙江得利亚自动化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防尘高速低噪音hr线性滑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722630A4 (en) 2021-03-24
EP3722630B1 (en) 2022-04-06
CN111699326B (zh) 2022-05-10
EP3722630A1 (en) 2020-10-14
TW201925637A (zh) 2019-07-01
WO2019112021A1 (ja) 2019-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60271A (en) Under seal device for a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US20120073396A1 (en) Motion guide device and screw device
CN109690098B (zh) 线性导轨
TWI667421B (zh) 直動式引導裝置
JP5880639B2 (ja)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及びそれに用いられるシール部材
JP6171391B2 (ja) 直動案内装置
JP5316700B2 (ja)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CN111699326B (zh) 直动引导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JP5358652B2 (ja) 運動案内装置
JP4944704B2 (ja) 取付板を備えた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JP2005291341A (ja)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及びアンダーシール
JP2575896Y2 (ja) 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
KR20220031673A (ko) 운동 안내 장치 및 운동 안내 장치에서 사용되는 윤활 경로 구성요소
JP7124667B2 (ja) 直動案内装置及び機械装置
JP2008133938A (ja) リニアガイド装置
JP6930406B2 (ja) 直動案内装置及び機械装置
JP2022150830A (ja) リニアガイド
JPH11287245A (ja) リニアガイド用シール装置
JP6922703B2 (ja) 直動案内装置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JP2007333204A (ja) 直動案内装置
JP2006307924A (ja) 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JP2006170418A (ja)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