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9173A - 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溶液、聚合引发剂、聚合物的制造方法以及全氟酰氯 - Google Patents

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溶液、聚合引发剂、聚合物的制造方法以及全氟酰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9173A
CN111699173A CN201980012391.XA CN201980012391A CN111699173A CN 111699173 A CN111699173 A CN 111699173A CN 201980012391 A CN201980012391 A CN 201980012391A CN 111699173 A CN111699173 A CN 1116991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orine
polymerization
peroxide
perfluorodiacyl
mono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123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坂忠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ikin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ikin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kin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Daikin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6991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91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28Oxygen or compounds releasing free oxygen
    • C08F4/32Organic compounds
    • C08F4/34Per-compounds with one peroxy-radic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409/00Peroxy compounds
    • C07C409/32Peroxy compounds the —O—O— group being bound between two >C=O groups
    • C07C409/34Peroxy compounds the —O—O— group being bound between two >C=O groups both belonging to carboxyl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3/00Saturated compounds having only one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an acyclic carbon atom or hydrogen
    • C07C53/38Acyl halides
    • C07C53/46Acyl halides containing halogen outside the carbonyl halide group
    • C07C53/50Acyl halides containing halogen outside the carbonyl halide group of acid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carbo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4/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 C08F14/18Monomers containing fluorine
    • C08F14/26Tetrafluoro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04Polymerisation in solution
    • C08F2/06Organic solv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4/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 C08F214/18Monomers containing fluorine
    • C08F214/26Tetrafluoroethene
    • C08F214/262Tetrafluoroethene with fluorinated vinyl eth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4Peroxid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Polymerization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一种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式(1)所表示。(C5F11COO)2(1)。

Description

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溶液、聚合引发剂、聚合物的制造方法 以及全氟酰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溶液、聚合引发剂、聚合物的制造方法以及全氟酰氯。
背景技术
氟系的二酰基过氧化物作为聚合引发剂而为人所知。
例如,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在H2O2和NaOH的存在下由全氟酰卤合成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的技术。
另外,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使用全氟正丁酰氯来得到双(全氟正丁酰基)过氧化物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9-5964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Chemical reviews.,1996,vol.96,pp.1779-1808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还提供含有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的溶液和聚合引发剂、以及使用上述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来制造聚合物的方法。进一步提供新的全氟酰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式(1)所表示。
(C5F11COO)2 (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溶液,其特征在于,其含有上述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以及溶剂。
上述溶剂优选为含氟溶剂。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聚合引发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上述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使用上述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将自由基聚合性单体聚合的工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全氟酰氯,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式(2)所表示。
C5F11COCl (2)。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新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另外能够提供含有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的溶液和聚合引发剂、以及使用上述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来制造聚合物的方法。进一步能够提供一种新的全氟酰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由下述式(1)所表示。
(C5F11COO)2 (1)
上述式(1)所表示的本发明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可用作例如聚合引发剂、自由基引发剂、氟代烷基化剂、改性剂等。
上述式(1)中的C5F11-可以为支链状、也可以为直链状,通常为直链状。
本发明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的制造方法没有限定,例如可通过下述方法制造。
首先将全氟己酸与磷酰氯混合,进一步混合作为催化剂的N,N-二甲基甲酰胺,接着将所得到的混合液蒸馏,由此得到下述式(2)所表示的全氟酰氯。
C5F11COCl (2)
其后向烧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水、食盐和双氧水,在搅拌下加入全氟己烷,将所得到的反应溶剂冷却至4~-5℃,将上述得到的全氟酰氯与全氟己烷的混合溶液以4~-5℃的范围滴加至上述反应溶剂中,由此可以得到本发明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
上述式(2)所表示的全氟酰氯也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新化合物。式(2)所表示的全氟酰氯被用作用于制造本发明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的中间体。另外还可用作全氟酰基化剂。
可以使用本发明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来合成化合物。本发明还提供使用上述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合成出的化合物、使用了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的合成反应。
本发明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由于具有上述结构,因此作为聚合引发剂、特别是氟单体的聚合中使用的聚合引发剂特别合适。
式(1)所表示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中,与羰基键合的烷基为C5F11,由此,与以往已知的为C3F7的结构相比,容易发生自由基裂解,具有即使在更低温度下也容易聚合的优点。
另外,关于以往已知的为C7F15的结构,从环境负荷的方面出发,在原料获得、使用方面均不优选。
本发明的式(1)所表示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即使在低温下也可得到充分的反应性,并且保存时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处理性也优异,环境负荷也很少,是极为有用的化合物。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合引发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上述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上述聚合引发剂可以为单独的上述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也可以为后述的溶液形态,从安全性的方面出发,优选为溶液。
本发明的溶液含有上述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和溶剂。
本发明的溶液中,上述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的含量根据使用用途适宜地设定即可,例如相对于溶液整体可以为1~50质量%。
在聚合引发剂的用途中使用本发明的溶液的情况下,上述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的含量相对于溶液整体优选为3~30质量%、更优选为5~20质量%。
上述溶剂没有限定,只要能够溶解上述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即可,可以为非氟溶剂、也可以为含氟溶剂的任一种。
作为非氟溶剂,可以举出现有公知的溶剂,例如可以举出醇、醚、酮等非含氟有机溶剂。
从抑制基于链转移的副反应的方面出发,作为上述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的溶剂,优选含氟溶剂。
作为上述含氟溶剂,在分子中具有氟原子,尽管不特别限定,但沸点优选为25~100℃。上述含氟溶剂可以为芳香族、脂肪族中的任一种。
作为上述含氟溶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全氟碳、氢氯氟碳、氢氟碳、含氟醚、全氟全氟苯等。特别优选为选自由全氟碳、氢氯氟碳、氢氟碳和含氟醚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全氟碳、氢氟碳和含氟醚,进一步优选氢氟碳和含氟醚。
作为上述全氟碳,可以举出全氟己烷、全氟戊烷、全氟庚烷、全氟辛烷等。
作为上述含氟醚,不限于下述通式,例如可以举出下述通式(4)所表示的含氟醚:
Rf-O-R (4)
(式中,Rf表示碳原子数2~6的氟代烷基或烷基。R表示碳原子数1~4的氟代烷基或烷基。其中,Rf和R的碳原子数合计为8以下)。
上述通式(4)中的Rf优选为碳原子数2~5的氟代烷基或烷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3~4的氟代烷基,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4的氟代烷基。
另外,通式(4)中的R优选为碳原子数1~3的氟代烷基或烷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或2的烷基,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1的烷基。
并且,式(4)中的Rf和R的碳原子数合计优选为3~7、更优选为4~6、进一步优选为5。
上述含氟醚中,氟原子的总数相对于氢原子和氟原子的总数优选为50%以上。更优选为6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
作为上述含氟醚,优选为选自由下述式(5-1)所表示的含氟醚:
F(CF2)pO(CH2)qH (5-1)
(式中,p为2~6的整数。q为1~4的整数)、下述式(5-2)所表示的含氟醚:
H(CF2)pO(CF2)qF (5-2)
(式中,p为2~6的整数。q为1~4的整数)、下述式(5-3)所表示的含氟醚:
H(CF2)pO(CH2)qH (5-3)
(式中,p为2~6的整数。q为1~4的整数)、下述式(5-4)所表示的含氟醚:
X(CF2)pCH2O(CF2)qH (5-4)
(式中,X表示氟原子或氢原子。p为1~5的整数。q为1~4的整数)、(CF3)2CHOCH3、(CF3)2CFOCH3、CHF2CF2CH2OCF2CHF2、CF3CHFCF2OCH3以及CF3CHFCF2OCF3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更优选为C4F9OCH3、C4F9OC2H5、C3F7OCH3、(CF3)2CFOCH3,进一步优选为C4F9OCH3
上述含氟醚的沸点优选为-20~85℃、更优选为0~85℃、进一步优选为4~85℃。
本发明的溶液除了上述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和溶剂以外还可以含有其他添加剂。作为其他添加剂,可以举出C5F11COOH、HC6F12COOH等。
作为其他添加剂的含量,例如相对于溶液整体为0.1~30质量%。
本发明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使用上述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将自由基聚合性单体聚合的工序。
这样的聚合物的制造方法中,上述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起到作为聚合引发剂的作用。
上述聚合物可以为结晶性高分子、也可以为非晶性高分子。上述结晶性高分子是具有由结晶的熔解所致的熔点的高分子,非晶性高分子是不明确具有由结晶的熔解所致的熔点的高分子。
本发明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作为用于制造树脂的聚合引发剂在希望以低温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情况下等是合适的,另外从链转移性少的方面出发,作为用于制造树脂的聚合引发剂是合适的。
上述自由基聚合性单体没有限定,可以采用现有公知的单体。例如可以为乙烯、丙烯等非氟单体,也可以为四氟乙烯、六氟丙烯、烷基乙烯基醚等氟单体。
上述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与制造含氟聚合物时经常使用的含氟溶剂的亲和性良好,链转移性低,因此尤其是作为将氟单体聚合来制造含氟聚合物时的聚合引发剂是特别合适的。
上述聚合可以为溶液聚合、本体聚合、悬浮聚合、超临界聚合、乳液聚合等。
上述氟单体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含有选自由四氟乙烯[TFE]、六氟丙烯[HFP]、偏二氟乙烯[VdF]、三氟氯乙烯[CTFE]、全氟(甲基乙烯基醚)、全氟(乙基乙烯基醚)、全氟(丙基乙烯基醚)、三氟乙烯、氟乙烯、下述式(6-1)所表示的全氟(烷基乙烯基醚):
CF2=CFO(CF2CF(Y)O)m(CF2)nF (6-1)
(式中,Y表示氟原子或三氟甲基。m为0~2的整数。n为1~4的整数)、下述式(6-2)所表示的单体:
CH2=CF(CF2)nZ (6-2)
(式中,Z表示氟原子或氢原子。n为1~8的整数)、以及下述式(6-3)所表示的单体:
CH2=CH(CF2)nZ (6-3)
(式中,Z表示氟原子或氢原子。n为1~8的整数)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氟单体。
作为上述氟单体,还可以使用包含水解性官能团的含氟单体。
作为上述包含水解性官能团的含氟单体,优选为下述式(7)所表示的单体:
CR11R12=CR13(CR14R15)a-(O)b-R10-Z (7)
(式中,R11、R12、R13、R14和R15相同或不同,表示F或碳原子数1~3的全氟烷基,R10表示在主链可以具有氧原子的碳原子数1~8的直链或支链的全氟亚烷基,a表示0~6的整数,b表示0或1的整数,Z表示水解性的官能团)。
作为上述包含水解性官能团的含氟单体,进一步优选为具有下述(7-1)~(7-3)的结构的单体。
CF2=CF-(CF2)c-Z (7-1)
CF2=CF-(CF2C(CF3)F)d-Z (7-2)
CF2=CF(CF2)e-O-(CF2CFXO)f-(CF2)g-Z (7-3)
(各式中,X表示F或-CF3,c表示0~8的整数,d表示1~2的整数,e表示0~2的整数,f表示0~3的整数,g表示1~8的整数,Z表示水解性的官能团。)
作为上述Z,优选-SO2F、-SO2Cl、-COOA1、-PO3A2A3(式中,A1表示氟代烷基,A2和A3相同或不同,表示氟代烷基)。
作为上述包含水解性官能团的含氟单体,更优选下述式所表示的单体。
CF2=CF-SO2F
CF2=CFCF2-SO2F
CF2=CFOCF2CF2SO2F
CF2=CFOCF2CF2CF2CF2SO2F
CF2=CFCF2OCF2CF2SO2F
CF2=CFOCF2CF(CF3)OCF2CF2SO2F
CF2=CFOCF2CF2COOCH3
CF2=CFOCF2CF(CF3)OCF2CF2COOCH3
作为上述氟单体,可以使用具有环结构的单体或环化聚合性单体。
例如,作为具有环结构的单体,可以举出全氟(2,2-二甲基-1,3-间二氧杂环戊烯)、全氟(1,3-间二氧杂环戊烯)、全氟(2-亚甲基-4-甲基-1,3-二氧戊环)、2,2,4-三氟-5-三氟甲氧基-1,3-间二氧杂环戊烯等。
作为上述环化聚合性单体,可以举出全氟(3-丁烯基乙烯基醚)、全氟[(1-甲基-3-丁烯基)乙烯基醚]、全氟(烯丙基乙烯基醚)、1,1-[(二氟亚甲基)双(氧基)][1,2,2-三氟乙烯]等。
上述式(6-1)中的m优选为0或1的整数、更优选为0。另外,n优选为1~3的整数。
上述式(6-2)中的Z优选为氢原子。另外,n优选为1~6的整数、更优选为1~4的整数。
上述式(6-3)中的Z优选为氟原子。另外,n优选为1~6的整数、更优选为1~4的整数。
上述含氟聚合物优选为氟树脂。上述氟树脂只要具有基于含氟单体的聚合单元就没有特别限定。
上述含氟聚合物优选为具有基于选自由四氟乙烯[TFE]、六氟丙烯[HFP]、偏二氟乙烯[VdF]、三氟氯乙烯[CTFE]、(全氟甲基)乙烯基醚、(全氟乙基)乙烯基醚、(全氟丙基)乙烯基醚、三氟乙烯、氟乙烯、下述式(6-1)所表示的全氟(烷基乙烯基醚):
CF2=CFO(CF2CF(Y)O)m(CF2)nF (6-1)
(式中,Y表示氟原子或三氟甲基。m为0~2的整数。n为1~4的整数)、下述式(6-2)所表示的单体:
CH2=CF(CF2)nZ (6-2)
(式中,Z表示氟原子或氢原子。n为1~8的整数)、以及下述式(6-3)所表示的单体:
CH2=CH(CF2)nZ (6-3)
(式中,Z表示氟原子或氢原子。n为1~8的整数)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氟单体的聚合单元的含氟聚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基于单体(monomer)的聚合单元表示单体(monomer)分子中的碳-碳不饱和双键变成单键的形态。
上述含氟聚合物可以具有基于非氟单体的聚合单元。上述含氟聚合物具有基于选自由乙烯[Et]、丙烯、1-丁烯、2-丁烯、烷基乙烯基醚、氯乙烯、偏二氯乙烯和不饱和羧酸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非氟单体的聚合单元也是优选形态之一。
作为上述含氟聚合物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示例,可以举出聚四氟乙烯[PTFE]、TFE/HFP共聚物、TFE/HFP/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等的TFE/HFP系共聚物[FEP]、TFE/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Et/TFE共聚物[ETFE]、TFE/HFP/VdF共聚物[THV]、VdF/TFE共聚物[VT]、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三氟氯乙烯[PCTFE]以及CTFE/全氟(烷基乙烯基醚)/TFE共聚物[CPT]等。作为含氟聚合物,更优选能够熔融加工的含氟聚合物。
上述ETFE中,Et单元:TFE单元的摩尔比优选为20:80~80:20。更优选Et单元:TFE单元的摩尔比为35:65~55:45。ETFE是包含基于TFE的聚合单元、以及基于Et的聚合单元的共聚物,也可以具有基于其他氟单体或非氟单体的聚合单元。
作为上述其他氟单体或非氟单体,只要可与Et和TFE这两者加成就没有特别限定,容易使用碳原子数3~10的含氟乙烯基单体,例如可以举出六氟异丁烯、CH2=CFC3F6H、HFP等。其中,下述式(8):
CH2=CH-Rf4 (8)
(式中,Rf4表示碳原子数4~8的全氟烷基)所表示的含氟乙烯基单体也是优选形态之一。另外,作为非氟单体,可以为下述式(9):
CH2=CH-R4 (9)
(式中,R4的碳原子数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包含芳香环,也可以包含羰基、酯基、醚基、酰胺基、氰基、羟基或环氧基。R4不包含氟原子)所表示的乙烯基单体。
另外,ETFE为Et/TFE/HFP共聚物[EFEP]也是优选形态之一,也可以进一步具有基于其他氟单体(不包括HFP)或非氟单体的聚合单元。其他氟单体和非氟单体优选为聚合物整体的10摩尔%以下、更优选为5摩尔%以下。Et单元:TFE单元:基于其他氟单体和非氟单体的单体单元的摩尔比优选为31.5~54.7:40.5~64.7:0.5~10。
上述FEP中,HFP单元优选大于2质量%且为2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15质量%。
作为上述PFA中的全氟(烷基乙烯基醚),优选为具有碳原子数1~6的烷基的物质,更优选为全氟(甲基乙烯基醚)、全氟(乙基乙烯基醚)或全氟(丙基乙烯基醚)。上述PFA中,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单元优选大于2质量%且为1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5~8.0质量%。
上述FEP或PFA若分别具有上述组成,就可以进一步聚合其他单体。作为上述其他单体,例如为上述FEP的情况下可以举出全氟(烷基乙烯基醚),为上述PFA的情况下可以举出HFP。上述其他单体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
关于上述与FEP或PFA聚合的其他单体,尽管根据其种类而不同,但通常优选为所得到的含氟聚合物的2质量%以下。更优选的上限为1.5质量%。
上述共聚物的各单体单元的含量可以通过根据单体的种类将NMR、FT-IR、元素分析、荧光X射线分析适宜地组合而计算出。
上述聚合可以在聚合溶剂中进行。作为聚合溶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作为可用于本发明的溶液中的溶剂而例示出的非氟溶剂、也可以为含氟溶剂。从有效地制造含氟聚合物的方面出发,优选含氟溶剂。
作为上述聚合溶剂,优选上述的含氟溶剂,尤其是优选为选自由全氟碳、氢氯氟碳、氢氟碳和含氟醚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全氟碳、氢氟碳和含氟醚,进一步优选为氢氟碳、含氟醚。
上述聚合物的制造工序只要使用本发明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即可,通过该聚合工序,得到利用聚合溶剂等而处于湿润状态的湿润含氟聚合物。
即,通过上述聚合反应,得到包含含氟聚合物和溶剂的湿润含氟聚合物。
上述聚合工序例如可如下进行:向反应容器中投入聚合溶剂、氟单体和必要时的其他添加剂,对反应容器的内容物进行搅拌,之后将反应容器保持在规定的聚合温度,接着加入规定量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引发聚合反应,由此进行该聚合工序。也可以投入表面活性剂、链转移剂、自由基捕捉剂等。聚合可以为间歇式聚合、半间歇式聚合或连续式聚合。需要说明的是,聚合反应中使用的反应原料可以在聚合反应开始后断续地或连续地添加。
上述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可以溶解在聚合溶剂中而投入到反应容器中。
作为上述链转移剂,例如可以使用异戊烷、正戊烷、正己烷、环己烷等烃;甲醇、乙醇等醇;四氯化碳、氯仿、二氯甲烷、氯代甲烷等卤代烃;等等。
上述聚合反应中的聚合温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100℃,更优选为10~90℃。聚合压力也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0.1~10MPa、更优选为0.3~5MPa。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聚合温度为反应容器内的溶剂的温度,上述聚合压力为反应容器内的压力。
可以将本发明的式(1)所表示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作为原料来制造新化合物。例如可以通过日本特开平04-352769号公报、日本特开平05-001066号公报、日本专利第3269135号公报、日本特开平04-360891号公报、日本特开平04-159273号公报、日本特开平04-149192号公报、日本专利第3032781号公报、日本专利第2775913号公报、日本特开平03-123751号公报、日本特开平03-112951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方法使式(1)所表示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与其他化合物反应来制造新化合物。
另外,也可以将式(1)所表示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作为改性剂使用。例如可以用于日本特开平04-082860号公报、日本特开平04-02052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04-277586号公报、日本特开平03-244631号公报、日本特开平03-234706号公报、日本特开平02-300208号公报等中记载的反应中。
实施例
接着举出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并不仅限于该实施例。
(实施例1)
[全氟正己基氯的合成]
在具备机械搅拌装置、温度计、滴液漏斗、蒸馏用冷凝器和排气用管式管的500ml的烧瓶中加入全氟正己酸471g(1.50摩尔),一边进行搅拌一边在室温下用2分钟添加磷酰氯161g(1.05摩尔)。此时未观察到放热。添加后在5℃用5分钟滴加二甲基甲酰胺(DMF)55g(0.75摩尔)。此时几乎没有观察到白烟的发生和放热。滴加结束后,将用于加热烧瓶的加热浴的温度升高至110℃,通过桐山制作所制造的KIRIYAMA Pac蒸馏塔进行蒸馏。所得到的生成物为无色的液体,收量为449g(收率90%)。通过19F-NMR求出该生成物的纯度,结果为99%。另外,对于该生成物,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在1790cm-1确认到羰基的吸收。根据上述19F-NMR和红外吸收光谱和元素分析确认到所得到的生成物为全氟正己基氯。
(实施例2)
[双(全氟正己基)过氧化物的合成]
在具备机械搅拌装置、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500ml的烧瓶中加入氢氧化钠8.8g(0.22摩尔),加入水165.0g使其溶解,加入食盐8.2g。加入50%双氧水7.5g(0.11摩尔),在搅拌下加入全氟己烷142g后,将反应溶液冷却至-5℃。冷却后,在-2~-5℃的范围滴加由实施例1得到的纯度99%的全氟正己基氯43.16g(0.13摩尔)和全氟己烷36g的混合溶液。
进行60分钟熟化,分离、水洗后利用硫酸镁进行干燥。以收量195g、收率48%、纯度10.0wt%得到了双(全氟正己基)过氧化物。
过氧化物的分析法按照“新实验科学讲座15氧化和还原[I-2]11·3·3过氧化物的分析法:碘滴定法(新実験科学講座15酸化と還元[I-2]11·3·3過酸化物的分析法:ヨウ素滴定法)”来进行,计算出上述收率和纯度。
(实施例3)
向内容积4.1L的高压釜中投入蒸馏水1095g,充分进行氮气置换后,投入六氟丙烯(HFP)1133g,投入全氟(丙基乙烯基醚)(PPVE)12.3g,将体系内保持32℃、搅拌速度580rpm。其后投入四氟乙烯(TFE)120g,之后投入实施例2中合成的过氧化物溶液9.6g,引发聚合。每2小时追加投入实施例2中合成的过氧化物溶液9.6g,继续进行聚合。由于随着聚合的进行体系内压力降低,因此连续地供给四氟乙烯(TFE),将体系内压力保持在1.02MPa。之后,在加入总量171g的四氟乙烯(TFE)后,终止反应。反应时间为4.5小时。
聚合终止后,恢复至常压,放出体系内气体,进行氮气置换后,打开高压釜,取出白色的聚合物粉体,在150℃的电炉中干燥12小时。所得到的聚合物为193g。利用19F-NMR进行组成分析,结果是TFE为88.4wt%、HFP为10.3wt%、PPVE为1.3wt%的共聚物。
在372℃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为7.9g/10min。关于上述熔体流动速率,依据ASTMD-1238利用直径为2.1mm、长度为8mm的模头以372℃、5kg负荷进行测定。

Claims (6)

1.一种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式(1)所表示,
(C5F11COO)2(1)。
2.一种溶液,其特征在于,其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以及溶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溶液,其中,溶剂为含氟溶剂。
4.一种聚合引发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
5.一种聚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造方法包括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将自由基聚合性单体聚合的工序。
6.一种全氟酰氯,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式(2)所表示,
C5F11COCl(2)。
CN201980012391.XA 2018-02-16 2019-01-25 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溶液、聚合引发剂、聚合物的制造方法以及全氟酰氯 Pending CN11169917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26216 2018-02-16
JP2018026216 2018-02-16
PCT/JP2019/002470 WO2019159652A1 (ja) 2018-02-16 2019-01-25 パーフルオロジアシルパーオキサイド、溶液、重合開始剤、重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パーフルオロアシルクロリ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9173A true CN111699173A (zh) 2020-09-22

Family

ID=67618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12391.XA Pending CN111699173A (zh) 2018-02-16 2019-01-25 全氟二酰基过氧化物、溶液、聚合引发剂、聚合物的制造方法以及全氟酰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72343B2 (zh)
EP (1) EP3738950A4 (zh)
JP (1) JPWO2019159652A1 (zh)
CN (1) CN111699173A (zh)
WO (1) WO20191596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043205A (zh) * 2021-02-26 2023-11-10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含氟共聚物
WO2022181838A1 (ja) * 2021-02-26 2022-09-0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共重合体
JP7174310B2 (ja) * 2021-02-26 2022-11-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共重合体
JP7277843B2 (ja) * 2021-02-26 2023-05-19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共重合体
JP2022132231A (ja) * 2021-02-26 2022-09-0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共重合体
WO2022181831A1 (ja) * 2021-02-26 2022-09-0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共重合体
WO2022181836A1 (ja) * 2021-02-26 2022-09-0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共重合体
CN116888167A (zh) * 2021-02-26 2023-10-13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含氟共聚物
WO2023190902A1 (ja) * 2022-03-30 2023-10-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被覆電線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92423A (en) * 1951-05-17 1957-05-14 Union Carbide & Carbon Corp Production of bis (perfluoroacyl) peroxides
CN103265466A (zh) * 2013-06-05 2013-08-28 江苏梅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全氟烷酰基过氧化物引发剂的合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28675B1 (zh) * 1970-01-30 1974-07-29
JPS5321036B2 (zh) 1972-05-25 1978-06-30
US4411843A (en) 1980-12-15 1983-10-25 Allied Corporation Conversion of 1,1,1-trichloroperhaloalkanes into perhaloalkanoyl chlorides
JPS5959643A (ja) 1982-09-29 1984-04-05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ペルフルオロアシルクロリドの製造方法
JPH02300208A (ja) 1989-05-16 1990-12-12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低屈折性改質ポリスチレン樹脂
JP2775913B2 (ja) 1989-06-02 1998-07-16 日本油脂株式会社 フルオロアルキル基含有芳香族窒素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3112951A (ja) 1989-09-26 1991-05-14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フルオロアルキル基含有芳香族窒素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H03123751A (ja) 1989-10-06 1991-05-27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含フッ素アルデヒド誘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3234706A (ja) 1990-02-13 1991-10-18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表面がフルオロアルキル化された改質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法
JPH03244631A (ja) 1990-02-23 1991-10-31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表面がフルオロアルキル化された改質ヘテロ芳香族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420527A (ja) 1990-05-15 1992-01-24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改質ポリイミド樹脂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482860A (ja) 1990-07-26 1992-03-16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フルオロアルキル基含有スチレン誘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032781B2 (ja) 1990-09-06 2000-04-17 工業技術院長 フルオロアルキル基含有ピリミジン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JPH04352769A (ja) 1990-09-12 1992-12-07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フルオロアルキル基含有ウラシル誘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047077B2 (ja) 1990-10-15 2000-05-29 工業技術院長 フルオロアルキル基含有ウリジン誘導体の製造方法
JPH04159273A (ja) 1990-10-24 1992-06-02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フルオロアルキル基含有テトラヒドロフラン誘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4277586A (ja) 1991-03-06 1992-10-02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表面改質剤
JPH04360891A (ja) 1991-06-05 1992-12-14 Nippon Oil & Fats Co Ltd フルオロアルキル基含有有機ケイ素化合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086912B2 (ja) 1991-06-20 2000-09-11 工業技術院長 フルオロアルキル基含有プリン誘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269135B2 (ja) 1991-10-14 2002-03-25 日本油脂ビーエーエスエフコーテ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フルオロアルキル基含有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5831131A (en) * 1995-08-30 1998-11-03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cess for preparing peroxides
US5962746A (en) * 1996-08-26 1999-10-05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rocess for preparing peroxides
ITMI20010482A1 (it) * 2001-03-08 2002-09-08 Ausimont Spa Perfluorodiacilperossidi iniziatori di polimerizzazione
CN102675519A (zh) 2012-06-11 2012-09-19 江苏梅兰化工有限公司 用全氟酰基过氧化物类引发剂制备聚全氟乙丙烯的方法
CN104231228A (zh) 2014-08-14 2014-12-2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可uv固化水性含氟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JP2017020013A (ja) * 2015-07-14 2017-01-2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フルオロ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92423A (en) * 1951-05-17 1957-05-14 Union Carbide & Carbon Corp Production of bis (perfluoroacyl) peroxides
CN103265466A (zh) * 2013-06-05 2013-08-28 江苏梅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全氟烷酰基过氧化物引发剂的合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32201A1 (en) 2021-02-04
EP3738950A4 (en) 2021-11-17
JPWO2019159652A1 (ja) 2020-12-17
EP3738950A1 (en) 2020-11-18
US11572343B2 (en) 2023-02-07
WO2019159652A1 (ja) 2019-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2343B2 (en) Perfluoro diacyl peroxide as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 and polymer preparation method
RU2139866C1 (ru) Перфтордиоксолы, способ их получения (варианты), гомополимеры и сополимеры перфтордиоксолов, термоперерабатываемые сополимеры тетрафторэтилена
JP5986102B2 (ja) マイクロエマルジョン及びマイクロエマルジョンを用いて作製されたフルオロポリマー
US5494984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fluorinated polymer
JP2001354720A (ja) フルオロビニルエーテルおよびそれから得ることができるポリマー
JP2023175026A (ja) フルオロ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US9475744B2 (en) Method for recovering fluorine-containing ether
WO1999005179A1 (fr) Procede de production d'un polymere fluore
ITMI980291A1 (it) Nuovi perfluorodiossoli
JP4144463B2 (ja) 含フッ素共重合体及びその造粒物の製造方法
JP3993239B2 (ja) 部分フッ素化ポリマー
JP2008044863A (ja) ペルフルオロ有機過酸化物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US9834631B2 (en) Fluoropolymer production method
JP2012241128A (ja) フルオロ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US5310836A (en) Process for synthesizing fluoropolymers
JP5407643B2 (ja) 含フッ素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11042684A (ja) フルオロオレフィン重合用低温開始剤
WO2023189629A1 (ja) 含フッ素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JPH06157614A (ja) フッ素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US6700023B1 (en) Low temperature initiators for fluoroolefin polymerization
JPH06157612A (ja) 弗素系重合体の製造法
JPH06157616A (ja) フッ素系重合体の製造法
JP2022101515A (ja) フルオロポリマーの製造方法
JPH06157613A (ja) フッ素系重合体の製法
JPH06184204A (ja) 含弗素重合体の製造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