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94250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94250B
CN111694250B CN201910827522.1A CN201910827522A CN111694250B CN 111694250 B CN111694250 B CN 111694250B CN 201910827522 A CN201910827522 A CN 201910827522A CN 111694250 B CN111694250 B CN 1116942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image forming
forming apparatus
opening
develo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2752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94250A (zh
Inventor
石井一成
下永明男
川谷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942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42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942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942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55Handl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taking place in a specific part of the copy material feeding path
    • G03G15/657Feeding path after the transfer point and up to the fixing point, e.g. guides and feeding means f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carrying an unfused toner ima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64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the developing unit, e.g. cleanerless or multi-cycl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0005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 G03G21/0052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for removing solid developer or debris from th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dium using an air flow; Details thereof, e.g. nozzle struc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607Debris handl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其包括:转印单元,其将显影剂转印到介质上;定影单元,其使转印到所述介质上的显影剂定影;引导单元,其配置在所述转印单元和所述定影单元之间,对介质进行引导;开口,其形成于所述引导单元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部;以及抽吸单元,其经由所述开口抽吸显影剂。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关于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将对转印在介质上的显影剂进行定影时产生的微粒子去除的技术,已知以下的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技术。
在美国专利第9747803号公报(图2)中记载了利用相对于介质的输送方向位于定影装置的上游侧的附近的风扇(41)进行抽吸,用过滤器(43)吸附微粒子并进行排气的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7-120284号公报(图1)中记载了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从定影装置的下游侧用风扇(62)输送空气,由定影装置的上游侧的风扇(61)进行抽吸,从而回收来自显影剂的脱模剂的微粒子的技术。
在日本特开2017-125976号公报(图4、图5)中记载了在介质输送方向上,由定影装置的上游侧的风扇(61)进行抽吸,回收来自显影剂中所含的蜡(脱模剂)的微粒子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技术课题在于,与在转印区域与定影区域之间不设置排出显影剂的机构的情况相比,减少了因在转印区域的附近漂浮的显影剂而导致污染机内的情况。
根据本公开的第1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转印单元,其将显影剂转印到介质上;定影单元,其使转印到所述介质上的显影剂定影;引导单元,其配置在所述转印单元和所述定影单元之间,对介质进行引导;开口,其形成于所述引导单元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部;以及抽吸单元,其经由所述开口抽吸显影剂。
根据本公开的第2方案,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所述开口,所述开口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转印单元与所述定影单元的中间位置靠所述转印单元侧的位置。
根据本公开的第3方案,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抽吸抑制单元,该抽吸抑制单元在显影剂的抽吸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开口靠上游侧的位置,具有与所述开口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宽度对应的宽度,该抽吸抑制单元抑制抽吸到来自所述引导单元的下游部的气体的情况。
根据本公开的第4方案,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装卸的去除单元,该去除单元去除经由所述开口而抽吸到的显影剂,并供气体通过。
根据本公开的第5方案,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定位单元,其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上;以及被定位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去除单元上,在所述去除单元安装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与所述定位单元接触而被定位。
根据本公开的第6方案,所述开闭单元被支承为能够在开放位置和封闭位置之间开闭,所述开闭单元在该开放位置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开放,所述开闭单元在该封闭位置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被封闭,所述开闭单元支承所述去除单元,在所述开闭单元移动到所述开放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去除单元在所述显影剂的抽吸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面成为在重力方向上朝向上方的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第7方案,通过在所述去除单元的上游侧的面朝向上方的状态下使所述去除单元相对于所述开闭单元进行移动,将所述去除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装卸。
根据本公开的第8方案,流路形成单元在显影剂的抽吸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抽吸单元靠上游侧的位置,形成输送气体的流路,所述流路形成单元被固定支承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抽吸单元被夹持在所述流路形成单元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框体之间,从而被支承于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上述第1方案,与在转印区域与定影区域之间不设置排出显影剂的机构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因在转印区域的附近漂浮的显影剂导致污染机内的情况。
根据上述第2方案,与配置在比转印单元和定影单元的中间位置靠定影单元侧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抽吸到来自定影区域附近的漂浮物质的情况。
根据上述第3方案,与不具有抽吸抑制单元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抽吸到来自定影区域附近的漂浮物质的情况。
根据上述第4方案,能够在去除单元被污染的情况下进行更换,能够将去除单元的去除性能维持、恢复为规定的性能。
根据上述第5方案,能够将去除单元定位在规定的位置,能够使要回收的显影剂通过去除单元。
根据上述第6方案,与当开闭单元移动到开放位置时去除单元的上游侧的面朝向下方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显影剂从去除单元落下的情况。
根据上述第7方案,与在去除单元的上游侧的面朝向下方的状态下使去除单元相对于开闭单元移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更换去除单元时显影剂从去除单元落下的情况。
根据上述第8方案,与抽吸单元被固定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部件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说明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图像的记录部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3是实施例1的显影剂的回收机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4是从图3的箭头IV方向观察的图。
图5是实施例1的开闭罩的内侧的说明图。
图6是实施例1的风扇、管道和过滤器的说明图。
图7是实施例1的管道的说明图。
图8是从抽吸方向的下游侧观察实施例1的过滤器的立体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具体例(以下称为“实施例”),但是本公开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另外,为了容易理解以后的说明,在附图中,设前后方向为X轴方向,设左右方向为Y轴方向,设上下方向为Z轴方向,设箭头X、-X、Y、-Y、Z、-Z所表示的方向或所表示的一侧分别为前方、后方、右方、左方、上方、下方或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下侧。
另外,图中,“○”中记载了“·”的意思是从纸面里侧朝向纸面外侧的箭头,“○”中记载了“×”的意思是指从纸面外侧朝向纸面里侧的箭头。
另外,在使用了以下的附图的说明中,为了容易理解而适当省略了说明所需要的部件以外的图示。
[实施例1]
图1是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说明图。
在图1中,作为本公开的实施例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复印机U包括作为图像记录装置的一例的打印机部U1,该打印机部U1是记录部的一例。在打印机部U1的上部支承有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的扫描部U2,该扫描部U2是读取部的一例。在扫描部U2的上部支承有作为原稿的输送装置的一例的自动供纸器U3。
在自动供纸器U3的上部配置有作为介质的收纳单元的一例的原稿托盘TG1。在原稿托盘TG1上以能够使原稿重叠的方式收纳要进行复印的多个原稿Gi。在原稿托盘TG1的下方形成有作为原稿的排出部的一例的原稿的排纸托盘TG2。在原稿托盘TG1与原稿的排纸托盘TG2之间,沿着原稿的输送路径U3a配置有原稿的输送辊U3b。
在扫描部U2的上表面配置有作为透明的原稿台的一例的稿台玻璃PG。在实施例1的扫描部U2中,在稿台玻璃PG的下方配置有作为读取部的一例的读取单元U2a。实施例1的读取单元U2a被支承为,能够沿着稿台玻璃PG的下表面在作为副扫描方向的一例的左右方向上移动。读取单元U2a在通常时停止在图1的实线所示的初始位置。另外,读取单元U2a与图像处理部GS电连接。
图2是实施例1的图像的记录部的主要部分说明图。
图像处理部GS与打印机部U1的写入电路DL电连接。写入电路DL与作为潜像的形成单元的一例的曝光装置LHy、LHm、LHc、LHk电连接。
作为一例,实施例1的曝光装置LHy~LHk由LED头构成,该LED头由多个LED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而成。曝光装置LHy~LHk构成为能够根据从写入电路DL输入的信号输出与Y、M、C、K的各个颜色对应的写入光。
上述写入电路DL和电源电路E根据来自作为控制单元的一例的控制器C的控制信号控制写入时期和电源的供给时期。
在图1中,在曝光装置LHy~LHk的上方配置有作为像保持单元的一例的感光体PRy、PRm、PRc、PRk。在图1、图2中,通过各感光体PRy~PRk的被照射写入光的区域构成写入区域Q1y、Q1m、Q1c、Q1k。
在相对于各感光体PRy、PRm、PRc、PRk的旋转方向靠写入区域Q1y~Q1k的上游侧处配置有作为带电单元的一例的带电辊CRy、CRm、CRc、CRk。实施例1的带电辊CRy~CRk与感光体PRy~PRk接触并被支承为能够从动旋转。
在相对于感光体PRy~PRk的旋转方向靠写入区域Q1y~Q1k的下游侧处配置有作为显影单元的一例的显影装置Gy、Gm、Gc、Gk。通过各感光体PRy~PRk与各显影装置Gy~Gk对置的区域构成显影区域Q2y、Q2m、Q2c、Q2k。
在相对于感光体PRy~PRk的旋转方向靠显影装置Gy~Gk的下游侧处配置有作为一次转印单元的一例的一次转印辊T1y、T1m、T1c、T1k。通过各感光体PRy~PRk与各一次转印辊T1y~T1k对置的区域构成一次转印区域Q3y、Q3m、Q3c、Q3k。
在相对于感光体PRy~PRk的旋转方向靠一次转印辊T1y~T1k的下游侧处配置有作为清扫单元的一例的感光体清洁器CLy、CLm、CLc、CLk。
通过上述Y色的感光体PRy、带电辊CRy、曝光装置LHy、显影装置Gy、一次转印辊T1y、感光体清洁器CLy构成Y色的成像部Uy,该Y色的成像部Uy是形成Y色的调色剂像的实施例1中的Y色的可视像形成单元。类似地,通过各感光体PRm、PRc、PRk、带电辊CRm、CRc、CRk、曝光装置LHm、LHc、LHk、显影装置Gm、Gc、Gk、一次转印辊T1m、T1c、T1k、感光体清洁器CLm、CLc、CLk构成上述M、C、K色的成像部Um、Uc、Uk。
在上述感光体PRy~PRk的上方配置有作为中间转印装置的一例的带模块BM。带模块BM包括作为中间转印单元的一例的中间转印带B,该中间转印带B是像保持单元的一例。中间转印带B由无端带状部件构成。
实施例1的中间转印带B被如下部分支承为能够旋转:作为张紧架设单元的一例的张紧辊Rt、作为偏向的校正单元的一例的行走辊Rw、作为从动单元的一例的托辊Rf、作为二次转印区域的对置单元的一例的支承辊T2a、一次转印辊T1y、T1m、T1c、T1k、作为驱动部件的一例的驱动辊Rd。在实施例1中,当驱动力被传递到驱动辊Rd时,中间转印带B旋转。
在隔着所述中间转印带B而与支承辊T2a对置的位置配置有作为二次转印单元的一例的二次转印辊T2b。通过支承辊T2a、二次转印辊T2b等构成作为转印装置的一例的实施例1的二次转印器T2。通过二次转印辊T2b和中间转印带B接触的区域构成二次转印区域Q4。
在相对于中间转印带B的旋转方向靠二次转印区域Q4的下游侧处,配置有作为中间转印体的清扫装置的一例的带清洁器CLb。
通过所述一次转印辊T1y~T1k、中间转印带B、二次转印器T2等构成作为转印单元的一例的实施例1的转印装置T1+T2+B。另外,通过成像部Uy~Uk和转印装置T1+T2+B构成实施例1的图像记录部Uy~Uk+T1+T2+B。
在图1中,在成像部Uy~Uk的下方设有四段作为引导单元的一例的左右一对导轨GR。在各导轨GR上,以能够沿前后方向出入的方式支承有作为介质的收纳单元的一例的供纸托盘TR1~TR4。在供纸托盘TR1~TR4中收纳有作为介质的一例的记录片材S。
在供纸托盘TR1~TR4的左上方配置有作为取出单元的一例的拾取辊Rp。在记录片材S的输送方向上的拾取辊Rp的下游侧配置有作为整理单元的一例的整理辊Rs。在记录片材S的输送方向上的整理辊Rs的下游侧处,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供纸路径SH1作为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一例。在供纸路径SH1上配置有作为输送单元的一例的多个输送辊Ra。
在复印机U的左下部配置有作为介质的收纳单元的一例的手动托盘TR0。在手动托盘TR0的右上部配置有拾取辊Rp0,并延伸有手动供纸路径SH0。手动供纸路径SH0与供纸路径SH1汇合。
在供纸路径SH1上的二次转印区域Q4的上游侧配置有作为输送时期的调节单元的一例的调节辊Rr。输送路径SH2从调节辊Rr朝向二次转印区域Q4延伸。
在记录片材S的输送方向上的二次转印区域Q4的下游侧,配置有作为定影单元的一例的定影装置F。定影装置F包括作为加热用的定影部件的一例的加热辊Fh和作为加压用的定影部件的一例的加压辊Fp。通过加热辊Fh和加压辊Fp的接触区域构成定影区域Q5。
在打印机部U1的上表面形成有作为介质的排出部的一例的下段排纸托盘TRh。在定影装置F的上方,作为输送路径的一例的排纸路径SH3朝向下段排纸托盘TRh延伸。在排纸路径SH3的下游端配置有作为介质的输送单元的一例的排纸辊Rh。
在下段排纸托盘TRh的上方配置有作为介质的排出部的一例的上段排纸托盘TRh2。在定影装置F的上方形成有从排纸路径SH3分支并向上段排纸托盘TRh2延伸的上方输送路径SH4。
在上方输送路径SH4上配置有作为介质的输送单元的一例的能够正反旋转的反转辊Rb。在比排纸路径SH3和上方输送路径SH4的分支位置靠上方的位置,作为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一例的反转路径SH6从上方输送路径SH4向左下方分支。
以遍及排纸路径SH3和上方输送路径SH4的分支部分、以及上方输送路径SH4和反转路径SH6的分支部分的方式配置有作为切换单元的一例的门GT1。门GT1以能够在第1引导位置(第2位置)和第2引导位置(第1位置)之间进行切换的方式被支承,门GT1在该第1引导位置将来自定影装置F的记录片材S向下段排纸托盘TRh引导,并且将记录片材S从上方输送路径SH4引导至反转路径SH6,门GT1在该第2引导位置,将来自定影装置F的记录片材S引导至上方输送路径SH4。
在上述反转路径SH6上配置有作为介质的输送单元的一例的多个输送辊Ra。反转路径SH6的下游端在调节辊Rr的上游侧与供纸路径SH1汇合。
(图像形成动作的说明)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实施例1的复印机U中,在作业者用手将原稿Gi放置在稿台玻璃PG上进行复印的情况下,读取单元U2a从初始位置沿左右方向移动,稿台玻璃PG上的原稿Gi在被曝光的同时被扫描。另外,在使用上述自动供纸器U3自动输送原稿Gi进行复印的情况下,读取单元U2a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左侧的原稿读取位置并停止。然后,收纳在原稿托盘TG1中的多个原稿Gi被依次输送到稿台玻璃PG上的原稿的读取位置并通过,然后被排出到原稿的排纸托盘TG2。因此,依次通过稿台玻璃PG上的读取位置的各原稿Gi被停止的读取单元U2a曝光并扫描。另外,来自原稿Gi的反射光被读取单元U2a接受。上述读取单元U2a将接收到的原稿Gi的反射光转换为电信号。
图像处理部GS被输入有从读取单元U2a输出的电信号。图像处理部GS将读取单元U2a读取到的R、G、B颜色的图像的电信号转换为潜像形成用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的图像信息。图像处理部GS将转换后的图像信息输出到打印机部U1的写入电路DL。另外,图像处理部GS在图像为单色图像、即所谓的黑白的情况下,仅将黑色K的图像信息输出到写入电路DL。
写入电路DL将与输入的图像信息对应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曝光装置LHy~LHk。曝光装置LHy~LHk输出与控制信号对应的写入光。
各感光体PRy~PRk在图像形成开始时进行旋转驱动。从电源电路E向带电辊CRy~CRk施加带电电压。因此,感光体PRy~PRk的表面通过带电辊CRy~CRk而带电。带电的感光体PRy~PRk在写入区域Q1y~Q1k中,通过激光束Ly~Lk而在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感光体PRy~PRk的静电潜像在显影区域Q2y~Q2k中通过显影装置Gy、Gm、Gc、Gk而显影为作为可视像的一例的调色剂像。
显影后的调色剂像被输送到与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一例的中间转印带B接触的一次转印区域Q3y、Q3m、Q3c、Q3k。在一次转印区域Q3y、Q3m、Q3c、Q3k中,从电源电路E向一次转印辊T1y~T1k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一次转印电压。因此,各感光体PRy~PRk上的调色剂像通过一次转印辊T1y~T1k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另外,在多色的调色剂像的情况下,与在上游侧的一次转印区域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像重叠地转印下游侧的调色剂像。
一次转印后的感光体PRy~PRk的残留物、附着物被感光体清洁器CLy~CLk清扫。通过带电辊CRy~CRk使被清扫后的感光体PRy~PRk的表面再带电。
在一次转印区域Q3y~Q3k中,通过一次转印辊T1y~T1k转印到中间转印带B上的单色或多色的调色剂像被输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
记录有图像的记录片材S通过所使用的供纸托盘TR1~TR4的拾取辊Rp而被取出。在重叠取出多张记录片材S的情况下,由拾取辊Rp取出的记录片材S通过整理辊Rs而一张一张地分离。被整理辊Rs分离的记录片材S通过输送辊Ra在供纸路径SH1中输送。在供纸路径SH1中被输送的记录片材S被输送到调节辊Rr。堆叠在手动托盘TR0上的记录片材S也借助拾取辊Rp0而通过手动供纸路径SH0被输送到供纸路径SH1。
在形成在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像被输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的同时,调节辊Rr将记录片材S输送到二次转印区域Q4。通过电源电路E向二次转印辊T2b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为相反极性的二次转印电压。因此,中间转印带B上的调色剂像从中间转印带B转印到记录片材S上。
在二次转印后的上述中间转印带B的表面上附着的附着物等被带清洁器CLb清扫。
被二次转印了上述调色剂像的记录片材S在通过定影区域Q5时被加热定影。
在将定影有图像的记录片材S排出到下段排纸托盘TRh的情况下,门GT1移动到第1引导位置。因此,从定影装置F送出的记录片材S在排纸路径SH3中输送。在排纸路径SH3中被输送的记录片材S通过排纸辊Rh被排出到下段排纸托盘TRh。
在要将记录片材S向上段排纸托盘TRh2排出的情况下,使门GT1移动到第2引导位置,从而向上段排纸托盘TRh2排出。
在对记录片材S进行双面印刷的情况下,门GT1移动到第2引导位置。然后,当记录片材S的后端通过门GT1时,使门GT1移动到第1引导位置,并且使反转辊Rb反向旋转。因此,记录片材S被引导到门GT1,并被输送至反转路径SH6。
(显影剂的回收机构的说明)
图3是实施例1的显影剂的回收机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4是从图3的箭头IV方向观察到的图。
图5是实施例1的开闭罩的内侧的说明图。
在图3~图5中,在作为转印单元的一例的二次转印器T2和作为转印单元的一例的定影装置F之间配置有作为引导单元的一例的片材引导件1。实施例1的片材引导件1具有作为引导单元的主体的一例的引导件主体2。引导件主体2沿着记录片材S的宽度方向(X方向)隔开间隔地配置。引导件主体2彼此通过沿着记录片材S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连结部3而连结。在图3、图4中,在连结部3上,在片材引导件1的靠记录片材S的输送方向上的上游部形成有开口4。片材引导件1具有引导件主体2和连结部3,开口4是由引导件主体2和2个以上的连结部3形成的空间(开口)中的最靠近转印单元一侧的开口。如图3、图4所示,开口4配置在比二次转印器T2和定影装置F的中间位置更靠二次转印器T2侧的位置。
在图3中,连结部3沿着开口4的上下向左侧延伸,构成实施例1的抽吸抑制单元。因此,作为抽吸抑制单元的连结部3在显影剂的抽吸方向Ya上配置在比开口4靠上游侧(二次转印器T2侧)的位置,具有与开口4在记录片材S的输送方向上的宽度L1相同的宽度。
在图5中,片材引导件1被作为开闭单元的一例的开闭罩6支承。开闭罩6被支承为能够以复印机U的主体的下端的旋转中心为中心在内部开放的开放位置和内部封闭的封闭位置之间进行开闭。因此,当使开闭罩6移动到开放位置时,记录片材S的输送路径开放,成为能够去除堵塞的记录片材S的状态。
在开闭罩6的内侧支承有作为框体的一例的罩框架7。
图6是实施例1的风扇、管道和过滤器的说明图。
图7是实施例1的管道的说明图。
在图5~图7中,在罩框架7上支承有作为流路形成单元的一例的管道11。管道11形成为上部11a随着朝向上方而向记录片材S的宽度方向内侧倾斜的形状。在管道11的下部11b形成有吸气口12。吸气口12配置在片材引导件1的开口4的右侧。在图3中,通过由管道11的右侧和作为罩框架7的流路形成部的框架管道部7a包围而成的空间形成能够输送气体的流路。
在管道11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被固定部13。管道11经由被固定部13而被螺纹固定于罩框架7上。即,管道11借助开闭罩6而固定于复印机U。在被固定部13的下方形成有凹部14。在凹部14的上侧的缘形成有阶梯部14a。
另外,在管道11的下端部形成有一对作为定位单元的一例的过滤器定位孔16。另外,作为定位单元的一例,在管道11的上下方向及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过滤器定位槽17。
在图3、图6中,在管道11的右侧配置有作为抽吸单元的一例的风扇21。风扇21在工作时能够经由开口4将二次转印器T2附近的显影剂与气体一起抽吸。在图3中,风扇21通过被夹持在管道11和罩框架7之间而被支承于开闭罩6。因此,在实施例1中,采用了如下结构:风扇21未被螺钉等固定,如果卸下管道11,则风扇21也能够容易地卸下。
图8是从抽吸方向的下游侧观察实施例1的过滤器的立体说明图。
在图3、图6、图8中,在片材引导件1和管道11之间配置有作为去除单元的一例的过滤器单元26。过滤器单元26具有作为去除单元的框体的一例的过滤器框架27。过滤器框架27形成为在记录片材S的宽度方向上细长的形状。在过滤器框架27上形成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过滤器开口28。在过滤器框架27上以包围过滤器开口28的方式形成有向开口4侧延伸的缘部29。在图3中,缘部29的上下方向的宽度L2形成为与开口4的宽度L1对应的宽度L2。
在过滤器框架27的过滤器开口28的右面,作为去除单元的主体的一例的过滤器主体31以被粘贴的状态被支承。过滤器主体31可以使用能够捕捉、去除显影剂并且能够使气体通过的现有的公知的任意过滤器,可以根据显影剂的粒径、带电特性而适当地利用无纺布或聚氨酯海绵等。
在过滤器框架27的上部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作为固定部的一例而形成有向上方延伸的锁定爪32。在过滤器单元26安装于开闭罩6的状态下,锁定爪32成为嵌入凹部14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锁定爪32难以朝向被固定部13侧越过阶梯部14a。因此,过滤器单元26被保持成安装在管道11上的状态。
在锁定爪32的宽度方向的内侧形成有作为操作部的一例的手柄33。手柄33是作业者在将过滤器单元26从管道11卸下的情况下捏住而进行操作的部位。因此,当操作者捏住手柄33向上方(定影装置F侧)抬起时,锁定爪32弹性变形而越过阶梯部14a,从而能够卸下过滤器单元26。
在手柄33的内侧形成有作为被定位单元的一例的上定位肋34。在图8中,在过滤器框架27的下部,作为被定位单元的一例,形成有向下方延伸的一对下定位突起35。因此,在过滤器单元26安装于管道11的情况下,上定位肋34与过滤器定位槽17接触并贯通过滤器定位槽17,下定位突起35与过滤器定位孔16接触并贯通过滤器定位孔16,从而过滤器单元26以相对于管道11被定位在规定的位置的状态被安装。
另外,在实施例1中,在开闭罩6移动到开放位置的状态下,片材引导件1侧在重力方向上位于上侧,管道11在重力方向上位于下侧。因此,过滤器主体31的上游侧的面成为在重力方向上朝向上方的状态。并且,在操作手柄33而将过滤器单元26从管道11卸下的情况下,将过滤器单元26以在大致水平方向上拉出的方式将其卸下。
由标注了上述标号1~35的各部分构成实施例1的显影剂的回收机构。
(实施例1的作用)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实施例1的复印机U中,在图像形成动作时,风扇21工作。因此,能够抽吸并去除在二次转印器T2的附近漂浮的显影剂。
在二次转印器T2的附近,由于转印时施加的交变电压,显影剂在记录片材S和中间转印带B之间表现为振动,显影剂有时会漂浮。特别是,在进行无边距印刷的情况下,会形成比记录片材S的大小大的图像,但由于比记录片材S的外缘靠外侧的图像部分不会转印到记录片材S上,因此,容易漂浮。另外,在输送记录片材S时,有时也会因前端与片材引导件1接触时的振动导致显影剂漂浮。在没有设置抽吸机构的结构中,复印机U的内部因漂浮着的显影剂而污染,会成为下一次输送来的记录片材S被污染的原因。另外,在专利文献1-3所记载的技术中,抽吸的对象是受到定影时的热而挥发的微粒子等,与显影剂相比粒径较小。因此,是抽吸产生微粒子的定影装置的附近的气体的结构,并且过滤器也与去除显影剂的结构不同。与此相对,在实施例1中,是通过形成在片材引导件1的上游侧的开口4抽吸在二次转印器T2的附近漂浮的显影剂。因此,减少了复印机U的内部被显影剂污染的情况。
另外,在实施例1中,开口4配置在比二次转印器T2和定影装置F的中间靠上游侧的位置。因此,难以从定影装置F侧吸入气体。因此,抑制了抽吸到在定影装置F的附近(片材引导件1的下游侧)产生的漂浮物质的情况。因此,与抽吸到来自定影装置F的附近的漂浮物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过滤器主体31寿命较长。
并且,形成有相对于开口4向气体的抽吸方向Ya的上游侧延伸的连结部3。因此,连结部3使得难以抽吸来自定影装置F侧(片材引导件1的下游侧)的漂浮物质。因此,能够使过滤器主体31的寿命较长。
另外,过滤器主体31构成为能够装卸,在过滤器主体31被污染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更换。在更换过滤器主体31的情况下,使开闭罩6移动到开放位置来更换过滤器单元26,而且,在开放位置处,成为过滤器主体31的上游侧的面朝向上方的状态。当在开放位置处过滤器主体31的上游侧的面朝向下方时,附着在过滤器主体31上的显影剂有可能从过滤器主体31落下而污染复印机U的内部。与此相对,在实施例1中,在开放位置处过滤器主体31的上游侧的面朝向上方,显影剂不易从过滤器主体31脱落,从而不易污染到复印机U的内部。
另外,在过滤器单元26的更换作业时也同样,是在过滤器主体31的上游侧的面朝向上方的状态下将过滤器单元26沿水平方向拉出并更换的。因此,还减少了在更换作业中显影剂从过滤器主体31落下而污染复印机U或作业者的手或衣服的情况。
另外,过滤器单元26被上定位肋34和过滤器定位槽17、下定位突起35和过滤器定位孔16定位。因此,能够将过滤器主体31可靠地安装在规定的位置。因此,抑制了过滤器主体31的位置偏移的情况,减少了显影剂不通过过滤器主体31而被排出的情况。
另外,在实施例1中,风扇21以被管道11和罩框架7夹持的状态被固定。在用螺钉等固定风扇21的情况下,存在螺钉等部件数量增加的问题和安装工序增加的问题,但在实施例1中消除了这一问题。
(变更例)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下面例示本公开的变更例(H01)~(H05)。
(H01)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复印机U,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用于传真机、或具有传真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多个功能的复合机等。另外,不限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用于以喷墨记录方式或热敏头方式等为代表的平版印刷等的印刷机等任意的图像形成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另外,不限于多色显影的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由单色、即所谓的黑白图像形成装置构成。
(H02)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过滤器单元26为可装卸的结构,但也可以为不可装卸的结构。另外,优选当开闭罩6在开放位置时,过滤器主体31的上游侧的面朝向上方的结构,但也可以是朝向下方的结构。
(H03)在上述实施例中,过滤器单元26的定位结构不限于例示的结构,个数、位置、形状等可以根据设计、规格等进行变更。
(H04)在上述实施例中,例示了使连结部3向左方延伸的结构,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采用以向二次转印器T2侧倾斜的方式延伸的结构,也可以是不具有从开口4延伸的形状的方式。
(H05)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不利用螺钉等固定风扇21的结构,但也可以利用螺钉等固定风扇21。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
转印单元,其将显影剂转印到介质上;
定影单元,其使转印到所述介质上的显影剂定影;
引导单元,其配置在所述转印单元和所述定影单元之间,对介质进行引导;
开口,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所述开口形成于所述引导单元的上游部;以及
抽吸单元,其经由所述开口抽吸显影剂,
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装卸的去除单元,该去除单元去除经由所述开口而抽吸到的显影剂,并供气体通过,
开闭单元被支承为能够在开放位置和封闭位置之间开闭,所述开闭单元在该开放位置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开放,所述开闭单元在该封闭位置使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被封闭,所述开闭单元支承所述去除单元,在所述开闭单元移动到所述开放位置的情况下,所述去除单元在所述显影剂的抽吸方向上的上游侧的面成为在重力方向上朝向上方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该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所述开口,所述开口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转印单元与所述定影单元的中间位置靠所述转印单元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抽吸抑制单元,该抽吸抑制单元在显影剂的抽吸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开口靠上游侧的位置,具有与所述开口在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宽度对应的宽度,该抽吸抑制单元抑制抽吸来自所述引导单元的下游部的气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该图像形成装置还具有:
定位单元,其设置于图像形成装置;以及
被定位单元,其设置于所述去除单元,在所述去除单元安装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情况下与所述定位单元接触而被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通过在所述去除单元的上游侧的面朝向上方的状态下使所述去除单元相对于所述开闭单元进行移动,将所述去除单元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装卸。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流路形成单元在显影剂的抽吸方向上配置在比所述抽吸单元靠上游侧的位置,形成输送气体的流路,所述流路形成单元被固定支承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所述抽吸单元被夹持在所述流路形成单元和所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框体之间,从而被支承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
CN201910827522.1A 2019-03-14 2019-09-03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16942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6781 2019-03-14
JP2019046781A JP7293745B2 (ja) 2019-03-14 2019-03-14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4250A CN111694250A (zh) 2020-09-22
CN111694250B true CN111694250B (zh) 2024-03-08

Family

ID=72422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27522.1A Active CN111694250B (zh) 2019-03-14 2019-09-03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99060B2 (zh)
JP (1) JP7293745B2 (zh)
CN (1) CN111694250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7180A (en) * 1994-10-20 1995-11-14 Xerox Corporation High air flow low pressure prefuser transport
JP2000047483A (ja) * 1998-07-24 2000-02-18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200750A (zh) * 2010-03-26 2011-09-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回收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P2428848A2 (en) * 2010-09-10 2012-03-14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467066A (zh) * 2010-11-08 2012-05-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收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54747A (zh) * 2011-03-04 2012-09-0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09200A (zh) * 2012-03-14 2013-09-1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WO2019045119A1 (ja) * 2017-08-29 2019-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28959A (en) * 1988-12-22 1991-07-02 Xerox Corporation Vacuum collection system for dirt management
JPH0753330Y2 (ja) 1990-04-27 1995-12-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ファクシミリ装置
JP2575112Y2 (ja) * 1992-06-09 1998-06-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送風装置
JPH11184357A (ja) * 1997-12-24 1999-07-09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44462A (ja) * 2001-02-13 2002-08-3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8634751B2 (en) * 2010-10-07 2014-01-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4085556A (ja) * 2012-10-24 2014-05-1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トナー捕集用の分離装置
JP2015118242A (ja) * 2013-12-18 2015-06-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97807B2 (ja) * 2015-02-24 2017-09-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676371B2 (ja) * 2015-12-28 2020-04-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25976A (ja) 2016-01-14 2017-07-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7180A (en) * 1994-10-20 1995-11-14 Xerox Corporation High air flow low pressure prefuser transport
JP2000047483A (ja) * 1998-07-24 2000-02-18 Toshib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02200750A (zh) * 2010-03-26 2011-09-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回收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EP2428848A2 (en) * 2010-09-10 2012-03-14 Ricoh Company, Ltd. Powder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467066A (zh) * 2010-11-08 2012-05-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显影剂收集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54747A (zh) * 2011-03-04 2012-09-0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09200A (zh) * 2012-03-14 2013-09-18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WO2019045119A1 (ja) * 2017-08-29 2019-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94250A (zh) 2020-09-22
US11599060B2 (en) 2023-03-07
JP7293745B2 (ja) 2023-06-20
US20200292968A1 (en) 2020-09-17
JP2020148922A (ja) 2020-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7093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39498B2 (ja) 無端状部材駆動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16762B2 (ja) 廃トナー回収装置
JP62488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トナー捕集容器
JP2009086417A (ja)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CN11169425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6593054B2 (ja) 画像読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398874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76850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1027938B2 (en) Medium transpor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93974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reduces image quality deterioration caused by adhesion of paper powder and scattering of toner
US1169334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166268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inclined portions inclining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and cooled parts disposed between inclined portions
US20230054686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41196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55943A (ja) 電子機器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149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43001A (ja) 清掃装置、読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37723A (ja) クリーニングユニット、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1278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6239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737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
CN114074859A (zh) 后处理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11666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063005A (ja) 自動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Applicant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