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82350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82350A
CN111682350A CN202010161477.3A CN202010161477A CN111682350A CN 111682350 A CN111682350 A CN 111682350A CN 202010161477 A CN202010161477 A CN 202010161477A CN 111682350 A CN111682350 A CN 1116823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rotrusion
gasket
cylindrical portion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6147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82350B (zh
Inventor
南野祐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823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23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82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823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19Sealing means between coupling parts, e.g. interfacial se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2Dustproof, splashproof, drip-proof, waterproof, or flameproof cases
    • H01R13/5202Sealing means between parts of housing or between housing part and a wall, e.g. sealing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201/00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R2201/26Connectors or connections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for vehicl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Gasket Sea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衬垫的位置偏移、衬垫的脱落的连接器。连接器(1)包括:衬垫(4),具有环状的密封部(41)和从密封部突出并且具有贯通孔(45)的片部(42);以及嵌合部(2),保持端子(6)并且供衬垫安装,该嵌合部(2)以与嵌合对象之间被衬垫密封的方式与嵌合对象嵌合。嵌合部包括:第一部件(7),具有筒状部(72)并且在筒状部的外侧面安装密封部;第二部件(8),安装在筒状部;突起部(76),设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一个部件(7),该突起部(76)插通在贯通孔且前端从贯通孔突出;以及开口部,该开口部设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8)并且供前端插入。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具有衬垫的连接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连接器的技术,该连接器具有在第一物品与第二物品之间设置并且将这些物品之间保持为水密的衬垫。专利文献1的衬垫具有:突出片,从将衬垫主体的厚度一分为二的位置突出;以及固定部,设置在突出片并且被固定在第一物品。根据专利文献1的衬垫,实现能够小型化并且能够将物品间可靠地防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32716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对于抑制衬垫的位置偏移、脱落,存在进一步改善的余地。例如,优选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在力作用于衬垫的情况下的位置偏移、脱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衬垫的位置偏移、衬垫的脱落的连接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衬垫,所述衬垫具有:环状的密封部;和片部,所述片部从所述密封部突出并且具有贯通孔;以及嵌合部,所述嵌合部保持端子且供所述衬垫安装,并且所述嵌合部以与所述嵌合对象之间被所述衬垫密封的方式与所述嵌合对象嵌合,所述嵌合部具有: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具有筒状部并且在所述筒状部的外侧面安装所述密封部;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被安装在所述筒状部;突起部,所述突起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个部件,所述突起部插通在所述贯通孔并且前端从所述贯通孔突出;以及开口部,所述开口部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并且供所述前端插入。
发明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包括:衬垫,具有:环状的密封部;和片部,从密封部突出并且具有贯通孔;以及嵌合部,保持端子且安装衬垫,并且以与嵌合对象之间被衬垫密封的方式与嵌合对象嵌合。嵌合部具有:第一部件,具有筒状部并且在筒状部的外侧面安装密封部;第二部件,被安装在筒状部;突起部,被设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一个部件,并且插通在贯通孔并且前端从贯通孔突出;以及开口部,设置在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并且供突起部的前端插入。
根据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在一个部件中设置的突起部被插入到衬垫的贯通孔中,并且突起部的前端被插入到一个部件的开口部。因此,利用突起部来抑制衬垫的位置偏移。另外,由于突起部的前端被插入到另一个部件的开口部中,因此衬垫的片部不容易从突起部脱落。因此,本发明涉及的连接器起到能够更可靠地抑制衬垫的脱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以及阳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的侧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衬垫的侧视图。
图5是针对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衬垫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组装有第一衬垫和前保持架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7是组装有第一衬垫和前保持架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8是对实施方式的阳连接器与连接器的嵌合进行说明的图。
符号说明
1 连接器
2 第一嵌合部
3 第二嵌合部
4 第一衬垫
5 第二衬垫
6 阴端子
7 壳体
8 前保持架
9 后保持架
41 密封部
41a 第一侧面
42 片部
43 基部
44 前端部
45 贯通孔
51 密封部
52 片部
53 基部
54 前端部
55 贯通孔
71 主体部
71a:外壳部、71b:壁部
72 第一筒状部
72a:缘部、72b:切口
73 第二筒状部
73a:缘部、73b:切口
74 端子罩
75 安装部
76、77 突起部
76a、77a 前端
81 主体部
81a:筒状部、81b:切口
82 柱状部
83 卡合部
83a 孔
84 第二贯通孔
84a 开口部
91 主体部
92 筒状部
93 第二贯通孔
100 阳连接器
101 壳体
102 筒状部
F1 力
X 第一方向
Y 第二方向
Z 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另外,在下述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要素或者实质上相同的要素。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8,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连接器。图1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以及阳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涉及的壳体的侧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涉及的第一衬垫的侧视图,图5是对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衬垫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的图,图6是组装有第一衬垫和前保持架的连接器的俯视图,图7是组装有第一衬垫和前保持架的连接器的剖视图,图8是对实施方式的阳连接器与连接器的嵌合进行说明的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是具有阴端子6的阴连接器。连接器1与作为嵌合对象的阳连接器100嵌合。通过连接器1与阳连接器100嵌合,从而阴端子6与阳连接器100的阳端子电连接。在本说明书中,将连接器1和阳连接器100进行嵌合的方向称为“第一方向X”。
如图1及图2所示,连接器1具有:第一嵌合部2、第二嵌合部3、第一衬垫4、第二衬垫5以及阴端子6。第一嵌合部2是与阳连接器100的壳体101进行嵌合的嵌合部。第二嵌合部3是与逆变器等设备的框体进行嵌合的嵌合部。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作为连接器1的固定对象的设备简称为“固定对象设备”。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与固定对象设备的框体嵌合,相对于该框体而被固定。阳连接器100相对于被固定在固定对象设备的连接器1连接。阳连接器100例如与电源连接。这种情况下,从电源输出的电力经由阳连接器100及连接器1而向固定对象设备供给。
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嵌合部2包括壳体7和前保持架8。壳体7和前保持架8例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形。壳体7具有:主体部71、第一筒状部72、第二筒状部73、端子罩74以及安装部75。主体部71具有:筒形状的外壳部71a和壁部71b。外壳部71a的轴向与第一方向X一致。壁部71b与外壳部71a一体地形成。壁部71b是对外壳部71a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的隔壁状的结构部。
第一筒状部72是筒状的结构部。第一筒状部72从主体部71沿着第一方向X突出。第一筒状部72的截面形状是大致矩形。更具体而言,第一筒状部72的截面形状是将矩形的各边向外侧弯曲并且使矩形的四角成为圆弧状而成的形状。
第一筒状部72具有突起部76。突起部76是在第一筒状部72的前端的缘部72a设置的凸状的结构部。与缘部72a中相邻的部分相比,突起部76沿着第一方向X突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筒状部72具有2个突起部76。突起部76配置在第一筒状部72的长边部。更具体而言,突起部76配置在第一筒状部72的长边部的中央部。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第一筒状部72的长边方向称为“第二方向Y”,将第一筒状部72的短边方向称为“第三方向Z”。第二方向Y与第三方向Z互相正交,并且分别与第一方向X正交。需要说明的是,后述的第二筒状部73的长边方向是第二方向Y,第二筒状部73的短边方向是第三方向Z。
2个突起部76在第三方向Z上互相对置。在缘部72a上,与突起部76的两侧邻接地设置有切口72b。如图3所示,相比于缘部72a中的突起部76以外的部分,突起部76的前端76a沿着第一方向X突出。本实施方式的突起部76的形状为板状。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截面上的突起部76的截面形状是大致矩形,朝向第三方向Z的外侧稍微弯曲。突起部76的前端76a是平面。
第二筒状部73是筒状的结构部。第二筒状部73从主体部71沿着第一方向X突出。第二筒状部73的突出方向与第一筒状部72的突出方向是相反方向。第二筒状部73的截面形状是与第一筒状部72的截面形状相同的形状。
第二筒状部73具有突起部77。突起部77是在第二筒状部73的前端的缘部73a设置的凸状的结构部。第二筒状部73具有2个突起部77。突起部77配置在第二筒状部73的长边。更具体而言,突起部77配置在第二筒状部73的长边的中央部。
2个突起部77在第三方向Z上互相对置。在缘部73a上,在突起部77的两侧设置有切口73b(参照图5)。如图3所示,相比于缘部73a的突起部77以外的部分,突起部77的前端77a沿着第一方向X突出。
端子罩74从主体部71的壁部71b沿着第一方向X突出。端子罩74的突出方向与第一筒状部72的突出方向相同。端子罩74覆盖阴端子6,防止操作者的手指、工具误接触阴端子6。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具有2个端子罩74。2个端子罩74沿着第二方向Y排列。
安装部75是相对于固定对象设备被固定的部分。安装部75朝向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方向从外壳部71a突出。本实施方式的壳体7具有4个安装部75。安装部75在外壳部71a的四角逐一地配置。安装部75具有插装螺丝等紧固部件的孔75a。利用插装在孔75a的紧固部件,安装部75被固定在固定对象设备的框体。
前保持架8是在壳体7的第一筒状部72安装的部件。如图2所示,前保持架8具有:主体部81、柱状部82以及卡合部83。主体部81、柱状部82以及卡合部83被一体地形成。主体部81是环状的结构部。从第一方向X观察时,主体部81的形状与第一筒状部72的截面形状对应。主体部81的外缘的形状是使矩形的各边朝向外侧弯曲并且使矩形的四角成为圆弧状而成的形状。主体部81的外缘部与第一筒状部72的缘部72a抵接。
主体部81具有与第一筒状部72嵌合的筒状部81a。筒状部81a配置在主体部81的外缘部,沿着第一方向X突出。筒状部81a的截面形状是与第一筒状部72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筒状部81a以筒状部81a的外周面与第一筒状部72的内周面对置的方式与第一筒状部72嵌合。柱状部82是沿着第三方向Z延伸的棒状或板状的结构部。柱状部82将主体部81的长边彼此连接。
卡合部83通过与在壳体7设置的卡合部卡合,从而将前保持架8固定在壳体7。卡合部83从主体部81的对置面沿着第一方向X突出。主体部81的对置面是与第一筒状部72的缘部72a对置的面。卡合部83在主体部81的各长边部和各短边部逐一地配置。卡合部83具有孔83a。孔83a与在壳体7的内表面设置的突起卡合,利用该突起而卡定。
主体部81具有2个第二贯通孔84。第二贯通孔84在主体部81的各长边部逐一地配置。第二贯通孔84沿着第一方向X将主体部81贯通。第二贯通孔84配置在与壳体7的突起部76对应的位置。在从第一方向X观察时,第二贯通孔84的形状是第二方向Y为长边方向的大致矩形的形状。第二贯通孔84的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和第三方向Z上的宽度分别比突起部76的宽度和厚度稍大。也就是说,第二贯通孔84被形成为在将突起部76插入在第二贯通孔84时,与突起部76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
第一衬垫4是利用橡胶等树脂成形得到的防水部件。第一衬垫4具有密封部41以及片部42。密封部41以及片部42一体地形成。密封部41被形成为环状,被安装在第一筒状部72的外侧的表面。在从第一方向X观察时,密封部41的形状是与第一筒状部72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密封部41将阳连接器100的壳体101与第一筒状部72之间密封。
片部42从密封部41突出,并且具有贯通孔45。本实施方式的第一衬垫4具有2个片部42。片部42在密封部41的长边部逐一地配置。更具体而言,片部42配置在密封部41的长边部的中央部。2个片部42在第三方向Z上互相对置。
片部42具有基部43以及前端部44。基部43沿着第一方向X从密封部41突出。基部43被形成为板状。基部43的突出方向是朝向作为嵌合对象的阳连接器100的方向。基部43从密封部41的第一侧面41a突出。第一侧面41a是密封部41所具有的2个侧面中的朝向阳连接器100侧的侧面。换言之,第一侧面41a是密封部41所具有的2个侧面中的与前保持架8的主体部81对置的侧面。
前端部44从基部43的前端朝向密封部41的中心侧地沿着第三方向Z突出。换言之,前端部44从基部43朝向由密封部41围成的空间部突出。前端部44被形成为板状。本实施方式的前端部44朝向与基部43正交的方向地突出。因此,2个前端部44以前端部44的前端面彼此在第三方向Z上对置的方式突出。
贯通孔45将片部42贯通。本实施方式的贯通孔45将基部43以及前端部44贯通。也就是说,在片部42上形成有从基部43到前端部44连续的贯通孔45。贯通孔45中的在前端部44形成的部分的形状是与突起部76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在从第一方向X观察时,贯通孔45的形状是第二方向Y成为长边方向的大致矩形的形状。贯通孔45被形成为在将突起部76插入到贯通孔45时在与突起部76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
后保持架9是在壳体7的第二筒状部73安装的部件。后保持架9例如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成形。第二嵌合部3包含壳体7以及后保持架9。如图2所示,后保持架9具有主体部91以及筒状部92。主体部91以及筒状部92一体地形成。主体部91是环状的结构部。在从第一方向X观察时,主体部91的形状与第二筒状部73的截面形状对应。主体部91的外缘的形状是使矩形的各边朝向外侧弯曲并且使矩形的四角成为圆弧状而成的形状。主体部91与第二筒状部73的缘部73a抵接。
筒状部92从主体部91的外缘部沿着第一方向X突出。筒状部92是筒状的结构部,与壳体7的第二筒状部73嵌合。筒状部92的截面形状是与第二筒状部73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筒状部92以筒状部92的内周面与第二筒状部73的外周面对置的方式与第二筒状部73嵌合。也就是说,筒状部92将第二筒状部73的前端部从外侧覆盖。
主体部91具有2个第二贯通孔93。第二贯通孔93在主体部91的各长边部逐一地配置。第二贯通孔93沿着第一方向X将主体部91贯通。第二贯通孔93被配置在与壳体7的突起部77对应的位置。在从第一方向X观察时,第二贯通孔93的形状是第二方向Y成为长边方向的大致矩形的形状。第二贯通孔93的第二方向Y上的宽度以及第三方向Z上的宽度分别比突起部77的宽度和厚度稍大。也就是说,第二贯通孔93被形成为在突起部77被插入在第二贯通孔93时在第二贯通孔93与突起部77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
第二衬垫5是由橡胶等树脂成形的防水部件。第二衬垫5具有密封部51以及片部52。密封部51以及片部52一体地形成。密封部51被形成为环状,安装在第二筒状部73的外侧面。在从第一方向X观察时,密封部51的形状是与第二筒状部73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密封部51将固定对象设备的框体与第二筒状部73之间密封。
片部52从密封部51突出,并且具有贯通孔55。本实施方式的第二衬垫5具有2个片部52。片部52在密封部51的长边部逐一地配置。更具体而言,片部52配置在密封部51的长边部的中央部。2个片部52在第三方向Z上互相对置。
片部52具有基部53以及前端部54。基部53沿着第一方向X从密封部51突出。基部53的突出方向是朝向嵌合对象设备的框体的方向。基部53从密封部51的第一侧面51a突出。第一侧面51a是密封部51所具有的2个侧面中的朝向嵌合对象设备的框体的侧面。换言之,第一侧面51a是密封部51所具有的2个侧面中的与后保持架9的主体部91对置的侧面。
前端部54从基部53的前端朝向密封部51的中心侧地沿着第三方向Z突出。换言之,前端部54从基部53朝向由密封部51围成的空间部突出。本实施方式的前端部54朝向与基部53正交的方向突出。因此,2个前端部54以前端部54的前端面彼此在第三方向Z上对置的方式突出。
贯通孔55将片部52贯通。本实施方式的贯通孔55将前端部54贯通。贯通孔55的形状是与突起部77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在从第一方向X观察时,贯通孔55的形状是第二方向Y成为长边方向的大致矩形的形状。贯通孔55被形成为在突起部77插入在贯通孔55时在贯通孔55与突起部77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
参照图5及图6,针对实施方式的第一衬垫4的组装顺序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首先,将第一衬垫4安装在壳体7。第一衬垫4的密封部41被安装在第一筒状部72的外周面。第一衬垫4以使片部42朝向壳体7的主体部71相反侧的姿势安装在第一筒状部72。因此,对于在第一筒状部72安装的第一衬垫4,片部42从密封部41朝向第一筒状部72的前端侧地突出。
第一筒状部72的突起部76被插通在片部42的贯通孔45,从贯通孔45沿着第一方向X突出。从主体部71观察时,突起部76的前端76a位于第一方向X上的比片部42远的位置。片部42的前端部44进入第一筒状部72的切口72b,并容纳在切口72b。切口72b的进深的深度比前端部44的厚度大。因此,片部42不容易与其他部件发生干扰,因此能够抑制片部42的损坏。
在第二方向Y上,在突起部76与片部42之间,也可以产生微小的间隙。该间隙的大小例如是由于突起部76、贯通孔45的尺寸公差而产生的程度。因此,突起部76能够在第二方向Y上将第一衬垫4精确定位。另外,在第一衬垫4将要相对于第一筒状部72相对旋转时,突起部76以及切口72b将片部42卡定。因此,突起部76以及切口72b能够限制第一衬垫4相对于第一筒状部72的相对旋转。
在第一衬垫4安装于第一筒状部72之后,前保持架8安装在壳体7。前保持架8以将卡合部83朝向壳体7的姿势安装于壳体7。如果前保持架8相对于第一筒状部72插入到深处,则前保持架8的卡合部83被壳体7卡定。基于此,前保持架8相对于壳体7被固定。另外,在前保持架8被插入到第一筒状部72时,第一筒状部72的突起76被插入到前保持架8的第二贯通孔84。
如图5所示,第二贯通孔84具有开口部84a。开口部84a是第二贯通孔84所具有的2个开口部中的朝向筒状部81a突出方向开口的开口部。突起76被从开口部84a插入第二贯通孔84。在前保持架8相对于壳体7固定的状态下,突起部76的前端76a可以位于第二贯通孔84的内部,也可以从第二贯通孔84突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以突起部76的前端76a从第二贯通孔84突出的方式构成。
第二贯通孔84对突起部76中的被插入到第二贯通孔84的部分进行保持。第二贯通孔84与突起部76的间隙的大小被设定为第一衬垫4的片部42无法穿过该间隙。因此,突起部76被插入到第二贯通孔84,从而限制片部42从突起部76脱落。
如图5所示,前保持架8的筒状部81a具有切口81b。切口81b形成在筒状部81a中的与片部42对应的位置。在第二方向Y上,切口81b的宽度Wdz比片部42的宽度Wd1稍大。筒状部81a的突出高度在切口81b的部分实质上为0。即,筒状部81a被切口81b分割为两个。
如图6所示,如果前保持架8相对于壳体7被固定,则片部42的一部分被容纳在切口81b。切口81b在第二方向Y上与片部42的侧面对置。前保持架8的主体81覆盖片部42,保护片部42。例如,主体81保护片部42,使得在连接器1与阳连接器100嵌合时片部42不会与阳连接器100发生干扰。
在图7中示出图6的VII-VII截面。壳体7的突起部76被插通在第一衬垫4的贯通孔45,并进一步地插通在前保持架8的第二贯通孔84。突起部76的前端76a从贯通孔45突出,从而突起部76相对于片部42的钩挂量变大。因此,片部42不容易从突起部76脱落。进一步地,突起部76被插入到第二贯通孔84的开口部84a,从而有效地抑制片部42从突起部76脱落。
另外,前保持架8的主体部81在第一方向X上与片部42接近。更具体而言,主体部81在第一方向X上位于片部42的前端部44的附近,并且与前端部44对置。因此,主体部81限制第一衬垫4相对于第一筒状部72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移动。主体部81限制第一衬垫4的位置偏移,抑制由第一衬垫4实现的止水性能的下降。
另外,壳体7以及前保持架8如下所述地,能够抑制第一衬垫4的翘起、挤出。图8示出被嵌合在连接器1的阳连接器100。阳连接器100的壳体101一边相对于连接器1沿着第一方向X相对移动一边与连接器1嵌合。壳体101具有与连接器1的第一筒状部72嵌合的筒状部102。筒状部102的截面形状是与第一筒状部72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筒状部102一边将第一筒状部72容纳在内部一边与第一筒状部72嵌合。第一衬垫4的密封部41被夹在第一筒状部72的外侧面与筒状部102的内侧面之间而将两者之间密封。
在筒状部102与第一筒状部72嵌合时,图8所示的力F1作用在密封部41。力F1是将密封部41从第一筒状部72的外侧面拉开的方向的力。在力F1作用于密封部41的情况下,突起部76将第一衬垫4的前端部44卡定而抑制密封部41的挤出、翘起。本实施方式的片部42从密封部41朝向第一方向X的阳连接器100侧突出。因此,当力F1作用时,片部42要朝向箭头Y1所示的方向移动。突起部76限制片部42朝向箭头Y1的移动,其结果,抑制密封部41的挤出、翘起。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抑制第一衬垫4相对于第一筒状部72的相对旋转以及密封部41的挤出、翘起。因此,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能够抑制由第一衬垫4实现的止水性能的下降。
第二衬垫5的组装顺序与第一衬垫4的组装顺序相同。即,将第二衬垫5安装在壳体7的第二筒状部73,然后将后保持架9安装在第二筒状部73。如图2所示,第二衬垫5的密封部51以将片部52朝向壳体7的主体部71的相反侧的姿势安装在第二筒状部73。此时,第二筒状部73的突起部77被插通在片部52的贯通孔55。
如果后保持架9被安装在第二筒状部73,则突起部77被插入到后保持架9的第二贯通孔93。后保持架9可以直接固定在壳体7,也可以经由其他部件而固定在壳体7。突起部77以及后保持架9能够限制第二衬垫5相对于第二筒状部73的相对旋转,并且能够抑制密封部51的挤出、翘起。
如上所述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连接器1具有:衬垫(第一衬垫4和第二衬垫5)以及嵌合部(第一嵌合部2和第二嵌合部3)。以基于第一衬垫4和第一嵌合部2的组合的止水结构为例,对细节进行说明。第一衬垫4具有:环状的密封部41、从密封部41突出并且具有贯通孔45的片部42。第一嵌合部2在内部保持阴端子6并且安装有第一衬垫4。第一嵌合部2以与阳连接器100之间被第一衬垫4密封的方式与阳连接器100嵌合。
第一嵌合部2具有:作为第一部件的壳体7、作为第二部件的前保持架8、突起部76和开口部84a。壳体7具有第一筒状部72,在第一筒状部72的外侧面安装有密封部41。前保持架8是安装在第一筒状部72的部件。突起部76被设置在壳体7,并插通在贯通孔45,并且前端76a从贯通孔45突出。开口部84a被设置在前保持架8,并且插入有突起部76的前端76a。
根据以上连接器1的结构,突起部76的前端76a从贯通孔45突出,并且插入在开口部84a,从而能够抑制片部42从突起部76脱落。因此,抑制第一衬垫4从第一筒状部72脱落。另外,突起部76被插入在贯通孔45,从而抑制第一衬垫4相对于第一筒状部72的位置偏移。例如,抑制第一衬垫4相对于第一筒状部72的相对旋转。
在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1中,在第一嵌合部2与阳连接器100进行嵌合的第一方向X上,贯通孔45相比于密封部41位于阳连接器100的近处。因此,第一嵌合部2与阳连接器100嵌合时密封部41的翘起、脱落被恰当地抑制。
本实施方式的片部42具有:基部43和前端部44。基部43沿着第一方向X从密封部41突出。前端部44从基部43朝向密封部41的中心侧突出。贯通孔45被形成在前端部44。因此,在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方向的力作用于第一衬垫4的情况下,突起部76能够支承片部42而限制密封部41的翘起、脱落。
本实施方式的前保持架8具有第二贯通孔84。第二贯通孔84沿着第一方向X将前保持架8贯通,并且第二贯通孔84的一端为开口部84a。突起部76的侧面被第二贯通孔84覆盖,从而恰当地抑制第一衬垫4从突起部76脱落。另外,从开口部84a插入后的突起部76能够从第二贯通孔84的相反侧的开口部突出。这种情况下,更可靠地抑制第一衬垫4从突起部76脱落。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
针对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衬垫4中,片部42设置在密封部41的长边部,但是除此之外,或者取而代之,片部42也可以设置在密封部41的短边部。片部42例如配置在短边部的中央。对于第二衬垫5也是同样的,片部52也可以设置在密封部51的短边部。
前保持架8中的供突起部76插入的部分也可以不贯通前保持架8。即,供突起部76插入的部分也可以是凹部,以代替第二贯通孔84。凹部的一端在开口部84a朝向壳体7地开放。凹部的另一端被封闭或者窄到突起部76无法穿过。对于后保持架9也是同样的,也可以代替第二贯通孔93而设置供突起部77插入的凹部。
突起部76、77的形状不限于示例的形状。突起部76、77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是棒状、筒状。在突起部76、77设定为棒状的情况下,突起部76、77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是多边形、圆形。在前保持架8、后保持架9设置的开口部的形状优选设定为与突起部76、77的截面形状对应的形状。例如,在突起部76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情况下,优选开口部84a的形状也设定为圆形。
在突起部76也可以设置锁定结构。例如,也可以在前保持架8设置卡合突起,并在突起部76设置与卡合突起卡合的卡合凹部。相反地,也可以在突起部76设置卡合突起,并在前保持架8设置卡合凹部。通过在突起部76设置锁定结构,从而能够将部件简化。例如,在前保持架8中,能够省略卡合部83。
片部42、52的形状、配置不限于示例的形状、配置。例如,片部42、52的突出方向也可以与示例的方向相反。即,片部42、52也可以朝向壳体7的主体部71地从密封部41、51突出。
第一衬垫4的密封部41也可以安装在前保持架8以代替安装在第一筒状部72。这种情况下,在前保持架8设置能够安装密封部41的筒状部。第一衬垫4也可以预先固定在前保持架8。作为一例,第一衬垫4也可以利用双色成形形成在前保持架8。第二衬垫5的密封部51也可以安装在后保持架9以代替安装在第二筒状部73。这种情况下,在后保持架9设置能够安装密封部51的筒状部。第二衬垫5也可以预先利用双色成形等固定在后保持架9。
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反地,也可以在前保持架8设置突起部,在壳体7设置开口部。这种情况下,前保持架8的突起部被插通在第一衬垫4的贯通孔45,突起部的前端被插入到壳体7的开口部。壳体7的开口部可以是沿着第一方向X延伸的凹部的一端,也可以是沿着第一方向X将壳体7贯通的贯通孔的一端。
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公开的内容可以适当组合地实施。

Claims (5)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包括:
衬垫,所述衬垫具有:环状的密封部;和片部,所述片部从所述密封部突出并且具有贯通孔;以及
嵌合部,所述嵌合部保持端子且供所述衬垫安装,并且所述嵌合部以与所述嵌合对象之间被所述衬垫密封的方式与所述嵌合对象嵌合,
所述嵌合部具有:
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具有筒状部并且在所述筒状部的外侧面安装所述密封部;
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被安装在所述筒状部;
突起部,所述突起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一个部件,所述突起部插通在所述贯通孔并且前端从所述贯通孔突出;以及
开口部,所述开口部被设置在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中的另一个部件并且供所述前端插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嵌合部与所述嵌合对象进行嵌合的方向上,所述贯通孔位于比所述密封部更靠近所述嵌合对象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片部具有:基部,所述基部沿着所述嵌合部与所述嵌合对象嵌合的方向从所述密封部突出;和前端部,所述前端部从所述基部朝向所述密封部的中心侧突出,
所述贯通孔被形成在所述前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另一个部件具有第二贯通孔,所述第二贯通孔沿着所述嵌合部与所述嵌合对象进行嵌合的方向将所述另一个部件贯通,并且所述第二贯通孔的一端是所述开口部,
所述突起部被插通在所述第二贯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一部件是保持所述端子的壳体,
所述第二部件是与所述筒状部嵌合的保持架。
CN202010161477.3A 2019-03-11 2020-03-10 连接器 Active CN1116823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43287 2019-03-11
JP2019043287A JP6894934B2 (ja) 2019-03-11 2019-03-11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82350A true CN111682350A (zh) 2020-09-18
CN111682350B CN111682350B (zh) 2022-03-29

Family

ID=69784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61477.3A Active CN111682350B (zh) 2019-03-11 2020-03-10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0185B2 (zh)
EP (1) EP3709451B1 (zh)
JP (1) JP6894934B2 (zh)
CN (1) CN1116823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74028B2 (ja) * 2020-11-18 2022-11-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488012B2 (ja) * 2021-12-14 2024-05-2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7898A (en) * 1991-06-28 1993-03-30 Amp Incorporated Multi-contact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one-piece seal
WO2011096590A1 (en) * 2010-02-04 2011-08-11 Yazaki Corporation Waterproof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33649Y2 (ja) * 1990-04-02 1997-04-23 住友電装 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のシール構造
JPH11126647A (ja) * 1997-10-21 1999-05-11 Yazaki Corp 環状パッキン及び環状パッキンの取付構造
DE10354286B4 (de) * 2002-11-21 2012-04-12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Steckverbinder
JP2004327169A (ja) * 2003-04-23 2004-11-18 Yazaki Corp パッキンとパッキン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ITBO20030563A1 (it) * 2003-09-30 2005-04-01 Spal Srl Motore elettrico per elettroventilatore e metodo di assemblaggio dello stesso
US6998739B2 (en) * 2004-01-26 2006-02-14 Mccain Van D Alternator cover shield
JP4559369B2 (ja) * 2006-02-03 2010-10-06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パッキンの取付構造
JP5390998B2 (ja) * 2009-09-01 2014-01-15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531935B2 (ja) * 2010-12-03 2014-06-25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751875B2 (ja) * 2011-03-22 2015-07-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5917013B2 (ja) * 2011-04-19 2016-05-1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5743740B2 (ja) * 2011-06-23 2015-07-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864239B2 (ja) * 2011-12-08 2016-02-1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13235761A (ja) * 2012-05-10 2013-11-21 Yazaki Corp パッキンの取付構造およびパッキン
JP2014086350A (ja) * 2012-10-25 2014-05-12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6085144B2 (ja) * 2012-11-13 2017-02-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JP6036653B2 (ja) * 2013-11-12 2016-11-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JP6076505B2 (ja) * 2014-01-20 2017-02-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活電部保護構造及びコネクタ
US9130298B1 (en) * 2014-02-19 2015-09-08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Grommet assembly for vehicle body panel
JP6443081B2 (ja) * 2015-01-28 2018-12-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JP6319633B2 (ja) * 2015-01-28 2018-05-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機器用コネクタ
JP6545529B2 (ja) * 2015-05-26 2019-07-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防水コネクタ
US9608360B1 (en) * 2015-11-10 2017-03-28 Yazaki North America, Inc. Anti-rotation seal for connector assembly
JP6550095B2 (ja) * 2017-06-14 2019-07-24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樹脂入りパッキン及び防水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97898A (en) * 1991-06-28 1993-03-30 Amp Incorporated Multi-contact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one-piece seal
WO2011096590A1 (en) * 2010-02-04 2011-08-11 Yazaki Corporation Waterproof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894934B2 (ja) 2021-06-30
EP3709451A1 (en) 2020-09-16
CN111682350B (zh) 2022-03-29
JP2020149766A (ja) 2020-09-17
US20200295504A1 (en) 2020-09-17
EP3709451B1 (en) 2021-04-28
US11050185B2 (en) 202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682350B (zh) 连接器
US8045337B2 (en) Lock for a housing
US11081829B2 (en) Connector
JP2010073375A (ja) コネクタ
US9728890B2 (en) Electric wire holder having a hole with an internal diameter smaller than an external diameter of an accommodated electric wire
JP2013038080A (ja) シール可能な電気コネクタ
JP4941744B2 (ja) 防水コネクタ
US10944201B2 (en) Connector having waterproof structure capable of preventing unintentional detachment of a packing
JP2010519678A5 (zh)
JP2004071200A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7488012B2 (ja) コネクタ
JP2021077555A (ja) コネクタ構造
JP2013171620A (ja) コネクタの防水構造
JPH0794234A (ja) 防水コネクタ
JP2014103021A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US11805614B2 (en) Contact protection cover held in a locked position by a circuit breaker
WO2022249558A1 (ja) 自動車用制御装置
JP7444739B2 (ja) コネクタ
US20230142085A1 (en) Connector
EP3896797A1 (en) Connector
JP2020170666A (ja) コネクタ構造
JP2022042299A (ja) 端子カバー
CN111952768A (zh) 在抵接面设置有密封构件的连接器
JP2023171078A (ja) 端子台
CN115224538A (zh) 第1连接器、第2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