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49879A - 车门气密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门气密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49879A
CN111649879A CN202010520908.0A CN202010520908A CN111649879A CN 111649879 A CN111649879 A CN 111649879A CN 202010520908 A CN202010520908 A CN 202010520908A CN 111649879 A CN111649879 A CN 1116498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ightness
data
vehicle door
investigation ratio
consis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209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49879B (zh
Inventor
王一帆
郏超
原孝菊
王晓龙
蒯正龙
方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52090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498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1649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98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498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498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2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measuring rate of loss or gain of fluid, e.g. by pressure-responsive devices, by flow det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门气密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涉及车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车门在置于预设密闭空间时承受的空气压力值;在检测到空气压力值与预设压力阈值一致时,获取工装泄露工况下,车门的初始气密性数据和初始贡献量;获取车门基础状态泄漏工况下,车门的第二气密性数据和第二贡献量;判断初始气密性数据与第二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初始气密性数据和初始贡献量计算第一排查比值,并根据第二气密性数据和第二贡献量计算第二排查比值;将第一排查比值和第二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本发明通过计算第一排查比值和第二排查比值,从而提高车门气密性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车门气密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门气密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整车的振动噪声控制的开发中,气密性的控制是第一步。良好整车气密性能很好的隔绝空气声,从而保证整车的噪声水平。车门气密性在整车气密性中的比重很大,车门气密性的好坏,直接影响整车的噪声水平。
车门气密性泄露路径很多,现有技术中,气密性的测试方法只能做到利用气密性测试仪在整车基础上的每个车门的贡献量测试分析:先测试整车在固定压力下的气密性数据,然后单独用密封板把门框封起来测试此工况下的气密性数据,之后拿两个数据相相减的到单个门的气密性数据。无法对单个车门的气密性贡献量进行测试分析,单个车门气密性在整车占比较高,却缺乏有效的改进手段。因此,如何提供精准的测试数据为车门的改进提供参考,从而有效提升整车的气密性水平及振动噪声水平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气密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旨在解决如何提高车门气密性的可靠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气密性的检测方法,所述车门气密性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车门在置于预设密闭空间时承受的空气压力值;
在检测到所述空气压力值与预设压力阈值一致时,获取工装泄露工况下,所述车门的初始气密性数据和初始贡献量;
获取车门基础状态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二气密性数据和第二贡献量;
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二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根据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和所述初始贡献量计算第一排查比值,并根据所述第二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二贡献量计算第二排查比值;
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和第二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二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不一致,则获取车门漏水孔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三气密性数据和第三贡献量;
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三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三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三贡献量计算第三排查比值;
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和第三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三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不一致,则获取内饰板卡扣孔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四气密性数据和第四贡献量;
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四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四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四贡献量计算第四排查比值;
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及第四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四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不一致,则获取车门内板防水膜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五气密性数据和第五贡献量;
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五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五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五贡献量计算第五排查比值;
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及第五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五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不一致,则获取后视镜安装位置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六气密性数据和第六贡献量;
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六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六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六贡献量计算第六排查比值;
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及第六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六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不一致,则获取水切位置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七气密性数据和第七贡献量;
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七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七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七贡献量计算第七排查比值;
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第六排查比值及第七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七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不一致,则获取玻璃呢槽泄露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八气密性数据和第八贡献量;
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八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八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八贡献量计算第八排查比值;
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第六排查比值、第七排查比值及第八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八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不一致,则获取车门把手泄露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九气密性数据和第九贡献量;
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九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九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九贡献量计算第九排查比值;
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第六排查比值、第七排查比值、第八排查比值及第九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优选地,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九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不一致,则获取密封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十气密性数据和第十贡献量;
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十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十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十贡献量计算第十排查比值;
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第六排查比值、第七排查比值、第八排查比值、第九排查比值及第十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车门气密性的检测装置,所述车门气密性的检测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门在置于预设密闭空间时承受的空气压力值;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空气压力值与预设压力阈值一致时,获取工装泄露工况下,所述车门的初始气密性数据和初始贡献量;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车门基础状态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二气密性数据和第二贡献量;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二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
判定模块,用于若一致,则根据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和所述初始贡献量计算第一排查比值,并根据所述第二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二贡献量计算第二排查比值;
结果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和第二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本发明中,首先获取车门在置于预设密闭空间时承受的空气压力值,然后在检测到空气压力值与预设压力阈值一致时,获取工装泄露工况下,车门的初始气密性数据和初始贡献量,之后获取车门基础状态泄漏工况下,车门的第二气密性数据和第二贡献量,判断初始气密性数据与第二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初始气密性数据和初始贡献量计算第一排查比值,并根据第二气密性数据和第二贡献量计算第二排查比值,最后将第一排查比值和第二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通过上述方式,判断初始气密性数据与第二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在一致时,根据初始气密性数据和初始贡献量计算第一排查比值,并根据第二气密性数据和第二贡献量计算第二排查比值,最后将第一排查比值和第二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从而提高车门气密性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车门气密性的检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车门气密性的检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单个车门气密性测试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车门气密性的检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单个车门密封工装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车门气密性的检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车门密封贡献量百分比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车门气密性的检测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车门气密性的检测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提出本发明车门气密性的检测方法第一实施例。
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车门气密性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获取车门在置于预设密闭空间时承受的空气压力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是车门气密性的检测设备,其中,所述车门气密性的检测设备可获取空气压力值、气密性数据及贡献量,并将气密性数据进行判断的车门气密性的检测设备,也可为其他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本方案中是开发的单个车门的气密性测试系统,参考图2,所述图2为单个车门气密性测试系统示意图,其中该试验方法利用流量测试仪,和单独制作的车门工装一起组成一个新的测试系统,可以完成单个车门的气密性贡献量测试,并进行贡献量分析,然而核心改进部位为车门密封工装,参考图3,所述图3为单个车门密封工装示意图。该工装首先切割车身的门框及附近钣金,利用木板、水泥、吸音棉等材料将其外部封死。再用密封板和工装一起形成一个密封的内部空间,和气密性测试仪相连。
步骤S20:在检测到所述空气压力值与预设压力阈值一致时,获取工装泄露工况下,所述车门的初始气密性数据和初始贡献量。
所述空气压力值为用户将密闭的车门连接测试系统,调节至与预设压力阈值一致的空气压力值,并保持在预设时长内,所述空气压力值稳定,不发生变化,再开始获取气密性数据及贡献量。
所述预设压力阈值为用户自定义设置,可以为125pa,也可以为130pa等,本实施例并不加以限制。
步骤S30:获取车门基础状态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二气密性数据和第二贡献量。
根据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和所述初始贡献量计算第二气密性数据和第二贡献量。
步骤S40: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二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
步骤S50:若一致,则根据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和所述初始贡献量计算第一排查比值,并根据所述第二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二贡献量计算第二排查比值。
步骤S60: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和第二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包括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即第一气密性数据,所述初始贡献量包括开启车门贡献量即第一贡献量,所述目标气密性数据包括关闭车门气密性数据即第二气密性数据,所述目标贡献量还包括关闭车门贡献量即第二贡献量,之后根据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和所述开启车门贡献量计算所述关闭车门气密性数据,根据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关闭车门气密性数据确定所述关闭车门贡献量。
判断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关闭车门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在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关闭车门气密性数据不一致时,所述目标气密性数据还包括漏水孔气密性数据即第三气密性数据,所述目标贡献量还包括漏水孔贡献量即第三贡献量,根据所述关闭车门气密性数据和所述关闭车门贡献量计算所述漏水孔气密性数据,根据所述关闭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漏水孔气密性数据确定所述漏水孔贡献量。
判断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漏水孔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在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漏水孔气密性数据不一致时,所述目标气密性数据还包括内饰板卡扣孔气密性数据即第四气密性数据,所述目标贡献量还包括内饰板卡扣孔贡献量即第四贡献量,根据所述漏水孔气密性数据和所述漏水孔贡献量计算所述内饰板卡扣孔气密性数据,根据所述漏水孔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内饰板卡扣孔气密性数据确定所述内饰板卡扣孔贡献量。
判断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内饰板卡扣孔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在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内饰板卡扣孔气密性数据不一致时,所述目标气密性数据还包括内板防水膜气密性数据即第五气密性数据,所述目标贡献量还包括内板防水膜贡献量即第五贡献量,根据所述内饰板卡扣孔气密性数据和所述内饰板卡扣孔贡献量计算所述内板防水膜气密性数据,根据所述内饰板卡扣孔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内板防水膜气密性数据确定所述内板防水膜贡献量。
判断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内板防水膜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在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内板防水膜气密性数据不一致时,所述目标气密性数据还包括后视镜安装孔气密性数据即第六气密性数据,所述目标贡献量还包括后视镜安装孔贡献量即第六贡献量,根据所述内板防水膜气密性数据和所述内板防水膜贡献量计算所述后视镜安装孔气密性数据,根据所述内板防水膜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后视镜安装孔气密性数据确定所述后视镜安装孔贡献量。
判断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后视镜安装孔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在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后视镜安装孔气密性数据不一致时,所述目标气密性数据还包括水切位置气密性数据即第七气密性数据,所述目标贡献量还包括水切位置贡献量即第七贡献量,根据所述后视镜安装孔气密性数据和所述后视镜安装孔贡献量计算所述水切位置气密性数据,根据所述后视镜安装孔气密性数据与所述水切位置气密性数据确定所述水切位置贡献量。
判断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水切位置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在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水切位置气密性数据不一致时,所述目标气密性数据还包括玻璃呢槽气密性数据即第八气密性数据,所述目标贡献量还包括玻璃呢槽贡献量即第八贡献量,根据所述水切位置气密性数据和所述水切位置贡献量计算所述玻璃呢槽气密性数据,根据所述水切位置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玻璃呢槽气密性数据确定所述玻璃呢槽贡献量。
判断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玻璃呢槽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在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玻璃呢槽气密性数据不一致时,所述目标气密性数据还包括车门把手气密性数据即第九气密性数据,所述目标贡献量还包括车门把手贡献量即第九贡献量,根据所述玻璃呢槽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玻璃呢槽贡献量计算所述车门把手气密性数据,根据所述玻璃呢槽气密性数据与所述车门把手气密性数据确定所述车门把手贡献量。
判断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车门把手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在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车门把手气密性数据不一致时,所述目标气密性数据还包括胶条漏气孔气密性数据即第十气密性数据,所述目标贡献量还包括胶条漏气孔贡献量即第十贡献量,根据所述车门把手气密性数据和所述车门把手贡献量计算所述胶条漏气孔气密性数据,根据所述车门把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胶条漏气孔气密性数据确定所述胶条漏气孔贡献量。
判断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胶条漏气孔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在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胶条漏气孔气密性数据一致时,根据所述目标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目标贡献量计算贡献量排查比值,并将所述贡献量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其中,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二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若不一致,则获取车门漏水孔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三气密性数据和第三贡献量,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三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三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三贡献量计算第三排查比值,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和第三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三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若不一致,则获取内饰板卡扣孔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四气密性数据和第四贡献量,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四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四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四贡献量计算第四排查比值,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及第四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四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若不一致,则获取车门内板防水膜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五气密性数据和第五贡献量,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五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五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五贡献量计算第五排查比值,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及第五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五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若不一致,则获取后视镜安装位置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六气密性数据和第六贡献量,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六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六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六贡献量计算第六排查比值,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及第六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六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若不一致,则获取水切位置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七气密性数据和第七贡献量,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七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七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七贡献量计算第七排查比值,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第六排查比值及第七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七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若不一致,则获取玻璃呢槽泄露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八气密性数据和第八贡献量,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八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八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八贡献量计算第八排查比值,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第六排查比值、第七排查比值及第八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八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若不一致,则获取车门把手泄露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九气密性数据和第九贡献量,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九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九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九贡献量计算第九排查比值,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第六排查比值、第七排查比值、第八排查比值及第九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九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若不一致,则获取密封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十气密性数据和第十贡献量,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十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十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十贡献量计算第十排查比值,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第六排查比值、第七排查比值、第八排查比值、第九排查比值及第十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此外,为了便于理解,以下进行举例说明:
参考下表1,所述表1为测试工况表;
表1
Figure BDA0002531460450000111
Figure BDA0002531460450000121
由上可知,当封堵完最后一组进行测试后发现气密性数据与工装基础状态数据相同,说明单个门系统的贡献量已经完全被发现且无一遗漏。
之后计算气密性数据与贡献量的比值,参考图4,所述图4为车门密封贡献量百分比示意图,可知贡献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漏水孔、门把手、下劈水条、门胶条、呢槽、防水膜线束孔、后视镜、内饰板卡扣孔。
相关零部件设计部门可以根据测试分析数据便于进行提升和改进。车门系统气密性大幅提升会使整车的噪声水平变得更加优秀。
本实施例中,首先获取车门在置于预设密闭空间时承受的空气压力值,然后在检测到空气压力值与预设压力阈值一致时,获取工装泄露工况下,车门的初始气密性数据和初始贡献量,之后获取车门基础状态泄漏工况下,车门的第二气密性数据和第二贡献量,判断初始气密性数据与第二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初始气密性数据和初始贡献量计算第一排查比值,并根据第二气密性数据和第二贡献量计算第二排查比值,最后将第一排查比值和第二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通过上述方式,判断初始气密性数据与第二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在一致时,根据初始气密性数据和初始贡献量计算第一排查比值,并根据第二气密性数据和第二贡献量计算第二排查比值,最后将第一排查比值和第二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从而提高车门气密性的可靠性。
此外,参照图5,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车门气密性的检测装置,所述车门气密性的检测装置包括:获取模块5001,用于获取车门在置于预设密闭空间时承受的空气压力值;所述获取模块5001,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空气压力值与预设压力阈值一致时,获取工装泄露工况下,所述车门的初始气密性数据和初始贡献量;所述获取模块5001,还用于获取车门基础状态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二气密性数据和第二贡献量;判断模块5002,用于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二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判定模块5003,用于若一致,则根据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和所述初始贡献量计算第一排查比值,并根据所述第二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二贡献量计算第二排查比值;结果模块5004,用于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和第二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所述获取模块5001,用于获取车门在置于预设密闭空间时承受的空气压力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是所述车门气密性的检测设备,其中,所述车门气密性的检测设备可获取空气压力值、气密性数据及贡献量,并将气密性数据进行判断的车门气密性的检测设备,也可为其他设备,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其中,本方案中是开发的单个车门的气密性测试系统,参考图2,所述图2为单个车门气密性测试系统示意图,其中该试验方法利用流量测试仪,和单独制作的车门工装一起组成一个新的测试系统,可以完成单个车门的气密性贡献量测试,并进行贡献量分析,然而核心改进部位为车门密封工装,参考图3,所述图3为单个车门密封工装示意图。该工装首先切割车身的门框及附近钣金,利用木板、水泥、吸音棉等材料将其外部封死。再用密封板和工装一起形成一个密封的内部空间,和气密性测试仪相连。
所述获取模块5001,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空气压力值与预设压力阈值一致时,获取工装泄露工况下,所述车门的初始气密性数据和初始贡献量。
所述空气压力值为用户将密闭的车门连接测试系统,调节至与预设压力阈值一致的空气压力值,并保持在预设时长内,所述空气压力值稳定,不发生变化,再开始获取气密性数据及贡献量。
所述预设压力阈值为用户自定义设置,可以为125pa,也可以为130pa等,本实施例并不加以限制。
所述获取模块5001,还用于获取车门基础状态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二气密性数据和第二贡献量。
根据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和所述初始贡献量计算第二气密性数据和第二贡献量。
所述判断模块5002,用于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二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
所述判定模块5003,用于若一致,则根据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和所述初始贡献量计算第一排查比值,并根据所述第二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二贡献量计算第二排查比值。
所述结果模块5004,用于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和第二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包括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即第一气密性数据,所述初始贡献量包括开启车门贡献量即第一贡献量,所述目标气密性数据包括关闭车门气密性数据即第二气密性数据,所述目标贡献量还包括关闭车门贡献量即第二贡献量,之后根据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和所述开启车门贡献量计算所述关闭车门气密性数据,根据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关闭车门气密性数据确定所述关闭车门贡献量。
判断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关闭车门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在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关闭车门气密性数据不一致时,所述目标气密性数据还包括漏水孔气密性数据即第三气密性数据,所述目标贡献量还包括漏水孔贡献量即第三贡献量,根据所述关闭车门气密性数据和所述关闭车门贡献量计算所述漏水孔气密性数据,根据所述关闭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漏水孔气密性数据确定所述漏水孔贡献量。
判断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漏水孔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在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漏水孔气密性数据不一致时,所述目标气密性数据还包括内饰板卡扣孔气密性数据即第四气密性数据,所述目标贡献量还包括内饰板卡扣孔贡献量即第四贡献量,根据所述漏水孔气密性数据和所述漏水孔贡献量计算所述内饰板卡扣孔气密性数据,根据所述漏水孔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内饰板卡扣孔气密性数据确定所述内饰板卡扣孔贡献量。
判断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内饰板卡扣孔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在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内饰板卡扣孔气密性数据不一致时,所述目标气密性数据还包括内板防水膜气密性数据即第五气密性数据,所述目标贡献量还包括内板防水膜贡献量即第五贡献量,根据所述内饰板卡扣孔气密性数据和所述内饰板卡扣孔贡献量计算所述内板防水膜气密性数据,根据所述内饰板卡扣孔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内板防水膜气密性数据确定所述内板防水膜贡献量。
判断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内板防水膜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在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内板防水膜气密性数据不一致时,所述目标气密性数据还包括后视镜安装孔气密性数据即第六气密性数据,所述目标贡献量还包括后视镜安装孔贡献量即第六贡献量,根据所述内板防水膜气密性数据和所述内板防水膜贡献量计算所述后视镜安装孔气密性数据,根据所述内板防水膜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后视镜安装孔气密性数据确定所述后视镜安装孔贡献量。
判断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后视镜安装孔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在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后视镜安装孔气密性数据不一致时,所述目标气密性数据还包括水切位置气密性数据即第七气密性数据,所述目标贡献量还包括水切位置贡献量即第七贡献量,根据所述后视镜安装孔气密性数据和所述后视镜安装孔贡献量计算所述水切位置气密性数据,根据所述后视镜安装孔气密性数据与所述水切位置气密性数据确定所述水切位置贡献量。
判断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水切位置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在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水切位置气密性数据不一致时,所述目标气密性数据还包括玻璃呢槽气密性数据即第八气密性数据,所述目标贡献量还包括玻璃呢槽贡献量即第八贡献量,根据所述水切位置气密性数据和所述水切位置贡献量计算所述玻璃呢槽气密性数据,根据所述水切位置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玻璃呢槽气密性数据确定所述玻璃呢槽贡献量。
判断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玻璃呢槽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在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玻璃呢槽气密性数据不一致时,所述目标气密性数据还包括车门把手气密性数据即第九气密性数据,所述目标贡献量还包括车门把手贡献量即第九贡献量,根据所述玻璃呢槽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玻璃呢槽贡献量计算所述车门把手气密性数据,根据所述玻璃呢槽气密性数据与所述车门把手气密性数据确定所述车门把手贡献量。
判断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车门把手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在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车门把手气密性数据不一致时,所述目标气密性数据还包括胶条漏气孔气密性数据即第十气密性数据,所述目标贡献量还包括胶条漏气孔贡献量即第十贡献量,根据所述车门把手气密性数据和所述车门把手贡献量计算所述胶条漏气孔气密性数据,根据所述车门把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胶条漏气孔气密性数据确定所述胶条漏气孔贡献量。
判断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胶条漏气孔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在所述开启车门气密性数据与所述胶条漏气孔气密性数据一致时,根据所述目标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目标贡献量计算贡献量排查比值,并将所述贡献量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其中,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二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若不一致,则获取车门漏水孔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三气密性数据和第三贡献量,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三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三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三贡献量计算第三排查比值,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和第三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三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若不一致,则获取内饰板卡扣孔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四气密性数据和第四贡献量,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四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四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四贡献量计算第四排查比值,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及第四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四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若不一致,则获取车门内板防水膜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五气密性数据和第五贡献量,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五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五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五贡献量计算第五排查比值,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及第五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五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若不一致,则获取后视镜安装位置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六气密性数据和第六贡献量,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六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六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六贡献量计算第六排查比值,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及第六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六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若不一致,则获取水切位置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七气密性数据和第七贡献量,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七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七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七贡献量计算第七排查比值,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第六排查比值及第七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七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若不一致,则获取玻璃呢槽泄露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八气密性数据和第八贡献量,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八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八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八贡献量计算第八排查比值,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第六排查比值、第七排查比值及第八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八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若不一致,则获取车门把手泄露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九气密性数据和第九贡献量,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九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九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九贡献量计算第九排查比值,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第六排查比值、第七排查比值、第八排查比值及第九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九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若不一致,则获取密封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十气密性数据和第十贡献量,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十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十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十贡献量计算第十排查比值,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第六排查比值、第七排查比值、第八排查比值、第九排查比值及第十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此外,为了便于理解,以下进行举例说明:
参考下表1,所述表1为测试工况表;
表1
Figure BDA0002531460450000181
Figure BDA0002531460450000191
由上可知,当封堵完最后一组进行测试后发现气密性数据与工装基础状态数据相同,说明单个门系统的贡献量已经完全被发现且无一遗漏。
之后计算气密性数据与贡献量的比值,参考图4,所述图4为车门密封贡献量百分比示意图,可知贡献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漏水孔、门把手、下劈水条、门胶条、呢槽、防水膜线束孔、后视镜、内饰板卡扣孔。
相关零部件设计部门可以根据测试分析数据便于进行提升和改进。车门系统气密性大幅提升会使整车的噪声水平变得更加优秀。
本实施例中,首先获取车门在置于预设密闭空间时承受的空气压力值,然后在检测到空气压力值与预设压力阈值一致时,获取工装泄露工况下,车门的初始气密性数据和初始贡献量,之后获取车门基础状态泄漏工况下,车门的第二气密性数据和第二贡献量,判断初始气密性数据与第二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初始气密性数据和初始贡献量计算第一排查比值,并根据第二气密性数据和第二贡献量计算第二排查比值,最后将第一排查比值和第二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通过上述方式,判断初始气密性数据与第二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在一致时,根据初始气密性数据和初始贡献量计算第一排查比值,并根据第二气密性数据和第二贡献量计算第二排查比值,最后将第一排查比值和第二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从而提高车门气密性的可靠性。
本发明车门气密性的检测装置的其他实施例或具体实现方式可参照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单元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词语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词语解释为名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镜像(Read Only Memory image,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门气密性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气密性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车门在置于预设密闭空间时承受的空气压力值;
在检测到所述空气压力值与预设压力阈值一致时,获取工装泄露工况下,所述车门的初始气密性数据和初始贡献量;
获取车门基础状态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二气密性数据和第二贡献量;
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二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根据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和所述初始贡献量计算第一排查比值,并根据所述第二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二贡献量计算第二排查比值;
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和第二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二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不一致,则获取车门漏水孔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三气密性数据和第三贡献量;
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三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三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三贡献量计算第三排查比值;
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和第三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三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不一致,则获取内饰板卡扣孔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四气密性数据和第四贡献量;
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四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四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四贡献量计算第四排查比值;
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及第四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四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不一致,则获取车门内板防水膜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五气密性数据和第五贡献量;
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五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五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五贡献量计算第五排查比值;
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及第五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五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不一致,则获取后视镜安装位置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六气密性数据和第六贡献量;
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六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六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六贡献量计算第六排查比值;
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及第六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六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不一致,则获取水切位置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七气密性数据和第七贡献量;
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七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七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七贡献量计算第七排查比值;
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第六排查比值及第七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七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不一致,则获取玻璃呢槽泄露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八气密性数据和第八贡献量;
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八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八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八贡献量计算第八排查比值;
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第六排查比值、第七排查比值及第八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八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不一致,则获取车门把手泄露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九气密性数据和第九贡献量;
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九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九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九贡献量计算第九排查比值;
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第六排查比值、第七排查比值、第八排查比值及第九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九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不一致,则获取密封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十气密性数据和第十贡献量;
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十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根据所述第十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十贡献量计算第十排查比值;
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第二排查比值、第三排查比值、第四排查比值、第五排查比值、第六排查比值、第七排查比值、第八排查比值、第九排查比值及第十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10.一种车门气密性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气密性的检测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门在置于预设密闭空间时承受的空气压力值;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空气压力值与预设压力阈值一致时,获取工装泄露工况下,所述车门的初始气密性数据和初始贡献量;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车门基础状态泄漏工况下,所述车门的第二气密性数据和第二贡献量;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与所述第二气密性数据是否一致;
判定模块,用于若一致,则根据所述初始气密性数据和所述初始贡献量计算第一排查比值,并根据所述第二气密性数据和所述第二贡献量计算第二排查比值;
结果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一排查比值和第二排查比值作为车门气密性的检测结果。
CN202010520908.0A 2020-06-09 2020-06-09 车门气密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6498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0908.0A CN111649879B (zh) 2020-06-09 2020-06-09 车门气密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20908.0A CN111649879B (zh) 2020-06-09 2020-06-09 车门气密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9879A true CN111649879A (zh) 2020-09-11
CN111649879B CN111649879B (zh) 2021-07-13

Family

ID=72350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20908.0A Active CN111649879B (zh) 2020-06-09 2020-06-09 车门气密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649879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6108A (zh) * 2007-12-19 2008-09-0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厢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1266186A (zh) * 2007-03-16 2008-09-17 林庆元 气密性实验方法和设备
CN202793710U (zh) * 2012-08-31 2013-03-1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汽车整车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4792476A (zh) * 2015-05-13 2015-07-22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气密性的检测方法
CN106407595A (zh) * 2016-10-11 2017-02-15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下沉量贡献率的汽车车门的优化方法
CN206430922U (zh) * 2017-01-18 2017-08-22 上海汇煦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动车风挡、车门气密及压力实验装置工装夹具
WO2019168485A2 (en) * 2017-11-03 2019-09-06 Ford Otomotiv Sanayi A.S. An air leakage and wind-induced noise measurement system for vehicles
CN209878344U (zh) * 2019-06-27 2019-12-31 湖南联诚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试验工装
CN209910903U (zh) * 2019-06-28 2020-01-07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密封性试验工装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6186A (zh) * 2007-03-16 2008-09-17 林庆元 气密性实验方法和设备
CN101256108A (zh) * 2007-12-19 2008-09-0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车厢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2793710U (zh) * 2012-08-31 2013-03-13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一种汽车整车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04792476A (zh) * 2015-05-13 2015-07-22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整车气密性的检测方法
CN106407595A (zh) * 2016-10-11 2017-02-15 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下沉量贡献率的汽车车门的优化方法
CN206430922U (zh) * 2017-01-18 2017-08-22 上海汇煦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动车风挡、车门气密及压力实验装置工装夹具
WO2019168485A2 (en) * 2017-11-03 2019-09-06 Ford Otomotiv Sanayi A.S. An air leakage and wind-induced noise measurement system for vehicles
CN209878344U (zh) * 2019-06-27 2019-12-31 湖南联诚轨道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试验工装
CN209910903U (zh) * 2019-06-28 2020-01-07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车身密封性试验工装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R.D’AMBROSIO ALFANO: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air tightness in Mediterranean buildings using the fan pressurization method",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
姚宇: "车门系统的密封性能研究", 《汽车实用技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49879B (zh) 2021-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71123A (zh) 移动终端音腔密封性测试方法以及测试装置
US7998326B2 (en) Ion sensor, ion sensor module, and ion sensor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1649879B (zh) 车门气密性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2362747B (zh) 隔声性能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10806319A (zh) 车门关闭能量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654739A (zh) 一种气密性自动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CN112964436B (zh) 流体介质泄漏的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06226397A (zh) 一种汽车车门声学泄露性能测试方法
Maroto et al. Should non-significant bias be included in the uncertainty budget?
CN114942106A (zh) 电池包密封可靠性的验证方法
CN110057506B (zh) 测试电池密封性的方法和测试电池质量的方法
US10690783B2 (en) Radon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radon measurment tools
CN116465555A (zh) 电池密封性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693138B (zh) 电动尾门开启噪声检测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12964480A (zh) 一种车门密封条声泄露测试方法
US20200386640A1 (en) Testing device for detecting the contact pressure of a vehicle side window
CN217544782U (zh) 用于模拟电池包外壳密封性的模拟工装
CN112505096A (zh) 汽车内外饰件隔热、保温性能测试工装及测试方法
CN213658190U (zh) 密封性测试装置
CN112417605A (zh) 车门预变形分析方法、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7030148A (zh) 一种整车气密性系统贡献量排查方法
JP3977867B1 (ja) 自動車の修復歴検査システ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218066568U (zh) 一种水下无人平台的水声环境观测盒
CN218211787U (zh) 软包电池密封性检测用标定装置及具有其的检测装置
CN115219231A (zh) 一种汽车车门动态变形量测试与分析方法、系统、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