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12934B - 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卸下外壳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卸下外壳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12934B
CN111612934B CN202010109032.0A CN202010109032A CN111612934B CN 111612934 B CN111612934 B CN 111612934B CN 202010109032 A CN202010109032 A CN 202010109032A CN 111612934 B CN111612934 B CN 11161293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case
power supply
sub
state h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090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12934A (zh
Inventor
冲田洋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nu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nu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nuc Corp filed Critical Fanu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129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29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129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129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22Printed circuit boards receptacles, e.g. stacked structures, electronic circuit modules or box like frames
    • H05K7/1427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62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for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PLC] for automation or industrial process control
    • H05K7/1481User interface, e.g. status displays; Programming interface, e.g. connector for computer programming; Monitoring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3/00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r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or other apparatus, other than vehicles
    • G07C3/14Quality control system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18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 G05B19/408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characterised by data handling or data format, e.g. reading, buffering or conversion of data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3/00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condition or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or other apparatus, other than vehicles
    • G07C3/14Quality control systems
    • G07C3/143Finished product quality control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658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passive electrical keys
    • G07C9/00706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passive electrical keys with conductive components, e.g. pins, wires, metallic strip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0017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 G07C9/00658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passive electrical keys
    • G07C9/00714Electronically operated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Non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e.g. passive or active electrical keys or other data carriers without mechanical keys operated by passive electrical keys with passive electrical components, e.g. resistor, capacitor, inductor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9/0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 G07C9/30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 G07C9/38Individual registration on entry or exit not involving the use of a pass with central registratio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08Interlock mechanisms; Means for avoiding unauthorised use or function, e.g. tamperproof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18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 G05B19/406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characterised by monitoring or safety
    • G05B19/4063Monitoring general control system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42Servomotor, servo controller kind till VSS
    • G05B2219/42301Detect correct connection of servomotor to powersupp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 Numerical Control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卸下外壳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及系统。记录在具有设置了电气电路的电路基板和可收容电路基板的外壳的机器装置中是否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外壳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具备:电流路径,其设置在外壳上;辅助电源,其设置在电路基板和外壳的任意一个上,与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不同;状态保持部,其在接收到的电压发生了变化时,切换所保持的状态信号;以及连接部,其在电路基板被收容在外壳中时,使辅助电源和状态保持部之间经由电流路径电连接,并且在电路基板没有被收容在外壳中时,使辅助电源和状态保持部之间电切断。

Description

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卸下外壳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卸下外壳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以及外壳开封记录系统。
背景技术
在对机床的数值控制装置和电动机提供驱动电力的放大器(伺服放大器)等(以下有时简单称为“机器装置”)中,一般在电路基板上设置有构成控制部的电气电路。作为确保电气电路的保护和美观等目的,该电路基板被外壳覆盖。
在对机床的数值控制装置和电动机提供驱动电力的放大器等机器装置中,设置了电气电路的电路基板被外壳覆盖,所以在以维护等为目的而要接触电路基板时,需要从电路基板卸下外壳。例如通过机器装置的生产厂家的维护部门所属的作业人员或使用机器装置的顾客运营所所属的职员中具有维护权限的作业人员等这样具有数值控制装置和放大器等机器装置的专业知识并且充分学习了维护步骤的维护作业人员来进行机器装置的维护。由充分接受了教育的维护作业人员进行机器装置的维护,由此能够防止机器装置的故障,削减由机器装置生产的不良产品的产生,或者能够确保使用机器装置的顾客运营所所属的职员的安全。
例如如日本特开2010-151741号公报所记载那样,已知在电检测出切断了来自外部的电力供给的状态的机器装置的振动的振动检测装置中,具备:电源单元,其由电容器或二次电池组成;振动检测单元,其在将预定振动等级以上的振动附加给上述机器装置时,经由MEMS开关来检测该振动;振动履历存储单元,其将通过上述振动检测单元检测出的振动的有无作为振动履历经由电气电路进行存储;振动履历判定单元,其在从外部对上述机器装置提供电力的状态下,根据存储在上述振动履历存储单元中的振动履历的有无来判定振动产生;以及启动停止单元,其在通过上述振动履历判定单元判定为上述振动产生时,禁止上述机器装置的启动。
例如,在日本特许第5766762号公报的控制具有多个可动轴的机床的数值控制装置中,具备:动作模式存储单元,其预先存储多组由上述可动轴的快进速度的倍率的设定、切削进给速度的倍率的设定、主轴转速的倍率的设定、上述可动轴的移动有效/无效设定、M/S/T功能的有效/无效设定组成的设定值的组;以及动作模式选择单元,其根据上述机床以及与该机床连接的外部设备的至少一方的输入信号,从上述动作模式存储单元中存储的多组设定值中选择上述动作模式,该数值控制装置根据通过上述动作模式选择单元选择出的设定值来控制上述机床。
发明内容
例如,如果维护作业人员以外的人不小心地对电路基板进行了维护,则机器装置可能会产生故障。另外,例如维护作业人员以外的人或者与使用机器装置的顾客运营所完全没有关系的第三方有可能会恶意地对电路基板施加改造或破坏电路基板。另外,例如由于维护作业人员的维护作业的错误,机器装置有可能会产生故障。在要接触电路基板时,需要从电路基板卸下外壳,但是在从电路基板拆除外壳并对电路基板进行了任意作业后,如果再次使外壳覆盖电路基板,则在该一系列作业的前后,机器装置的外观(更详细地是机器装置外壳的外观)中不会出现任何变化。因此,进行机器装置修理的维护作业人员不能够区别机器装置的故障是由于在机器装置制造后后发进行的作业(包括维护作业人员进行的正式的维护作业以及维护作业人员以外的人或第三方进行的针对电路基板的任意一个作业这两者)的原因,还是简单地在机器装置的制造时间点已经产生的初始错误的原因。
另外,将防止收容在机器装置的外壳内的电路基板的改造和保持秘密作为目的,在机器装置的生产厂家和使用机器装置的顾客运营所之间会缔结顾客运营所不会从电路基板卸下外壳的合同。但是,如果在从电路基板拆除外壳并对电路基板进行了任意的作业后,再次使电路基板覆盖外壳,则在该一系列作业的前后,机器装置的外观中不会出现任何变化,所以有可能漏掉违反合同而从电路基板卸下外壳的情形。
因此,期待一种技术,能够确认在具有设置了电气电路的电路基板和可收容电路基板的外壳的机器装置中是否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外壳。
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记录在具有设置了电气电路的电路基板和可收容电路基板的外壳的机器装置中是否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外壳,该外壳开封记录装置具备:电流路径,其设置在外壳上;辅助电源,其设置在电路基板和外壳的任意一个上,与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不同;状态保持部,其在接收到的电压发生了变化时,切换所保持的状态信号;以及连接部,其在电路基板被收容在外壳中时,使辅助电源和状态保持部之间经由电流路径电连接,并且在电路基板没有被收容在外壳中时,使辅助电源和状态保持部之间电切断。
另外,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系统具备:与多个机器机器装置对应地设置有多个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通信网络,其使外壳开封记录装置分别可通信地连接;以及上位控制装置,其与通信网络可通信连接,控制多个机器装置各自的动作,上位控制装置具有:汇总记录部,其在与多个机器装置分别对应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状态保持部保持了与通过连接部使辅助电源和状态保持部之间经由电流路径电连接时所保持的状态信号不同的状态信号时,记录表示在该机器装置中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外壳的信息。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以下的附图能够更明确地理解本发明。
图1A是表示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表示外壳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情况。
图1B是表示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表示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外壳的情况。
图2A是表示电路基板与外壳之间的关系的立体图,表示使外壳覆盖电路基板的类型。
图2B是表示电路基板与外壳之间的关系的立体图,表示槽型电路基板被收容在外壳中的类型。
图3是表示成为备份电源的电池被设置在外壳侧的现有例的机器装置的概略图。
图4A是表示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表示外壳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情况。
图4B是表示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表示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外壳的情况。
图5是表示成为备份电源的电池被设置在电路基板侧的现有例的机器装置的概略图。
图6A是表示本公开第三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表示外壳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情况。
图6B是表示本公开第三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表示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外壳的情况。
图7是表示成为备份电源的电池被设置在电路基板侧的现有例的机器装置的概略图。
图8A是表示本公开第四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表示外壳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情况。
图8B是表示本公开第四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表示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外壳的情况。
图9是表示没有设置成为备份电源的电池的现有例的机器装置的概略图。
图10A是表示本公开第五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表示外壳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情况。
图10B是表示本公开第五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表示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外壳的情况。
图11是表示本公开第六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
图12是表示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系统的结构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外壳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以及外壳开封记录系统。为了容易理解,这些附图适当变更比例尺。附图所示的方式是用于实施的一个例子,不限于图示的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具备:电流路径,其设置在外壳上;辅助电源,其设置在电路基板和外壳的任意一个上,与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不同;状态保持部,其在接收到的电压发生了变化时,切换所保持的状态信号;以及连接部,其在电路基板被收容在外壳中时,经由电流路径使辅助电源和状态保持部之间电连接,并且在电路基板没有被收容在外壳中时,使辅助电源和状态保持部之间电切断。机器装置中包括机床的数值控制装置或将驱动电力提供给电动机的放大器。以下,关于实施方式列举几个。
首先,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作为与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不同的辅助电源,在主驱动电源切断时成为设置在电路基板上的电气电路的备份电源的电池被设置在外壳上。
图1A是表示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表示外壳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情况。另外,图1B是表示本公开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表示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外壳的情况。另外,图2A是表示电路基板与外壳之间的关系的立体图,表示使外壳覆盖电路基板的类型。另外,图2B是表示电路基板与外壳之间的关系的立体图,表示槽型电路基板被收容在外壳中的类型。
如图2A所示,在使设置了电气电路21的电路基板2覆盖外壳3的类型的机器装置中,如果使外壳3覆盖电路基板2则电气电路21被与外部空间阻断,如果从电路基板2卸下外壳3则露出电气电路21。如图2B所示,在槽型电路基板被收容于外壳的类型的机器装置中,如果将槽型电路基板2插入外壳3则电气电路21被与外部空间切断,如果从槽型电路基板2拔出外壳3则电气电路21露出。这里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后述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装置1可适用于图2A以及图2B所示的任意类型的机器装置。
如图1A以及图1B所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装置1具备设置在外壳3上的电路路径11、设置在外壳3上的辅助电源12即电池12-1、状态保持部13、连接部14以及记录部15。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辅助电源12是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成为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的电气电路21的备份电源的电池12-1。电气电路21中包括例如SRAM(Static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用参照标记21-1表示)等存储装置、实时时钟(RTC)21-2等。有备于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而在电气电路21的输入级设置二极管以及电容器。作为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从电池12-1接受备份电力的供给的电气电路21的一例,这里表示了SRAM21-1以及实时时钟21-2,但是可以是这以外的电子部件。SRAM21-1是如果没有电力供给则失去存储内容的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所以为了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也能够保持该存储内容需要从电池12-1接受电力的供给。另外,关于实时时钟21-2,如果没有电力供给则停止时钟动作,所以为了即使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也能够使时钟前行,需要从电池12-1接受电力的供给。如图1A所示,在电路基板2上安装有外壳3期间,包括SRAM21-1以及实时时钟21-2的电气电路21经由电流路径11以及连接部14从电池12-1接受电力的供给作为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的备份电力。如图1B所示,如果从电路基板2卸下外壳3,则包括SRAM21-1以及实时时钟21-2的电气电路21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没有从电池12-1接受电力的供给,所以SRAM21-1的存储内容被消除,实时时钟21-2停止时钟动作。
在电路基板2上,状态保持部13设置在连接部14和电气电路21之间。状态保持部13由在接收到的电压发生了变化时切换所保持的状态信号的锁存电路30构成。锁存电路30通过Vcc端子(电源输入用端子)接受从电池12-1供给的驱动电力而动作,保持(锁存)与施加给D输入端子的电压(即连接部14和电气电路21之间的电压)对应的状态信号。由锁存电路30构成的状态保持部13的动作与接下来的连接部14以及记录部15的动作一起进行说明。
连接部14在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时将使作为辅助电源12的电池12-1和作为状态保持部13的锁存电路30以及电气电路21之间经由电流路径11电连接,在电路基板2没有被收容在外壳3上时使作为辅助电源12的电池12-1和作为状态保持部13的锁存电路30以及电气电路21之间电切断。连接部14由公知的正极连接器端子以及负极连接器端子(接地端子)构成,该正极连接器端子以及负极连接器端子与外壳3和电路基板2之间的物理连接连动地使设置在外壳3上的电池12-1和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的电气电路21以及状态保持部13电连接。连接部14例如由公母形状的连接器端子构成,特别在是槽型电路基板2的情况下,例如由销式(pin)连接器端子构成。
如图1A所示,在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时,连接部14使作为辅助电源12的电池12-1和作为状态保持部13的锁存电路30以及电气电路21之间经由电流路径11电连接。当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时,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电气电路21以及锁存电路30经由电流路径11以及连接部14从电池12接受电力的供给。
另外,如图1B所示,在电路基板2没有被收容在外壳3上时(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时),连接部14使作为辅助电源12的电池12-1和作为状态保持部13的锁存电路30以及电气电路21之间电切断。这样,电气电路21以及锁存电路30不能经由电流路径11以及连接部14从电池12接受电力的供给。如果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则施加给锁存电路30的D输入端子的电压(即连接部14和电气电路21之间的电压)变化为“低(LOW)”,所以锁存电路30保持(锁存)与通过连接部14使电池12-1和锁存电路30之间经由电流路径11电连接时(即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时)所保持的状态信号不同的状态信号。即,表示在锁存电路30保持经由电流路径11使电池12-1和锁存电路30之间电连接时(即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时),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
记录部15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记录部15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从切断被切换为接通时,记录作为状态保持部13的锁存电路30所保持的状态信号。记录部15最好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也保持存储内容,所以由EEPROM等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构成。
如图1A所示,当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时,电池12-1和作为状态保持部13的锁存电路30以及电气电路21之间经由电流路径11以及连接部14电连接,所以即使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锁存电路30以及电气电路21也从电池12-1接受电力的供给。因此,如图1所示,在电路基板12被收容在外壳3中期间,锁存电路30保持与施加给D输入端子的电压(即连接部14和电气电路21之间的电压)即“高(HIGH)”对应的第一状态信号。
如图1B所示,如果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则施加给锁存电路30的D输入端子的电压(即连接部14和电气电路21之间的电压)从“高(HIGH)”变化为“低(LOW)”,所以锁存电路30保持(锁存)与通过连接部14使电池12-1和锁存电路30之间经由电流路径11电连接时(即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时)所保持的第一状态信号不同的第二状态信号。
这样,如图1A所示,当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的期间(即没有从电路基板2卸下外壳3的期间),锁存电路30保持第一状态信号,如图1B所示,如果从电路基板2卸下一次外壳3,则锁存电路30保存第二状态信号。记录部15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从切断被切换为接通时,记录作为状态保持部30的锁存电路30所保持的状态信号,所以判别记录在记录部15中的状态信号是第一状态信号还是第二状态信号,由此能够判别是否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即,在记录部15中记录第一状态信号时,表示没有从电路基板2卸下外壳3,在记录部15中记录第二状态信号时,表示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这样,根据外壳开封记录装置1,能够在具有设置了电气电路21的电路基板2和可收容电路基板2的外壳3的机器装置中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记录在记录部15中的结果还可以显示在例如显示器(未图示)中,或者也可以是通过有无亮灯(未图示)显示。例如能够使附属于机器装置的显示器或独立于机器装置的设备的显示器显示“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外壳”或“没有从电路基板卸下外壳”。另外,例如能够使亮灯对应“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外壳”,能够使灭灯对应“没有从电路基板卸下外壳”。另外,记录在记录部15中的信息还可以作为日志留在上位记录装置(未图示)中。
另外,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从切断被切换为接通时,除了进行上述记录部15的记录处理,最好也进行锁存电路30的重置处理。通过进行锁存电路30的重置处理,外壳开封记录装置1能够再次执行上次的处理,能够继续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
另外,即使由于电池12-1的电压下降施加给锁存电路30的D输入端子的电压也下降,但是例如能够另外对电池12-1的电压进行测量,所以可以区别锁存电路30保持了第二状态信号(记录部15记录了第二状态信号)的原因是由于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还是由于电池12-1的电压下降。
图3是表示成为备份电源的电池被设置在外壳侧的现有例的机器装置的概略图。如图3所示,在外壳103设置电池112,且在电路基板102上设置包括SRAM121-1以及实时时钟(RTC)121-2的电气电路121的现有例的机器装置中,不设置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1-2卸下了外壳103的结构,而在卸下外壳103的前后机器装置的外观没有出现任何变化,所以不能够确认是否从电路基板102卸下了外壳103。与此相对,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1,能够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102卸下了外壳103。
接着,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与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不同的辅助电源,在主驱动电源切断时成为设置在电路基板上的电气电路的备份电源的电池被设置在电路基板上。
图4A是表示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表示外壳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情况。另外,图4B是表示本公开第二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表示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外壳的情况。
如图4A以及图4B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1具备设置在外壳3上的电流路径11、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的辅助电源12即电池12-1、状态保持部13、连接部14以及记录部15。
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成为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的电气电路21的备份电源的电池12-1被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这点与实施方式1不同。关于设置电池12-1的理由以及通过电池12-1提供备份电力的电气电路21的例子,如第一方式所说明的那样。
状态保持部13在电路基板2上设置在连接部14与电气电路21之间。通过锁存电路30构成的状态保持部13的动作如第一方式所说明的那样。
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时,使电池12-1和锁存电路30以及电气电路21之间经由电流路径11电连接,电路基板2没有被收容在外壳3中时使电池12-1和锁存电路30以及电气电路21之间电切断。这里,参照图5说明用于比较的现有例。图5是表示成为备份电源的电池被设置在电路基板侧的现有例的机器装置的概略图。如图5所示,在现有例中,不管外壳103是否被卸下,从设置在电路基板102上的电池112输出的电力都被直接输入给包括SRAM121-1以及实时时钟(RTC)121-2的电气电路121。与此相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上的期间,从电池12-1输出的电力经由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的连接部14、设置在外壳3上的电流路径11、设置在外壳3上的连接部14以及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的连接部14被输入给包括SRAM21-1以及实时时钟(RTC)21-2的电气电路21。即,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电池12-1的电力只要不经由设置在外壳3上的电流路径11就不会被输入给电气电路21。这样为了在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上时使电池12-1的电力经由设置在外壳3上的电流路径11,连接部14具有电流从电池12-1流过电流路径11的正极连接器端子、电流从电流路径11流过电气电路12的正极连接器端子、公共的负极连接器端子(接地端子)。
如图4A所示,在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的期间,电池12-1和锁存电路30以及电气电路21之间经由电流路径11以及连接部14电连接,所以即使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锁存电路30以及电气电路21也从电池12-1接受电力的供给。因此,如图4A所示,锁存电路30在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的期间,保持与施加给D输入端子的电压(即连接部14和电气电路12之间的电压)即“高(HIGH)”对应的第一状态信号。
如图4B所示,如果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则电池12-1在电气电路12以及锁存电路30之间被电切断,施加给锁存电路30的D输入端子的电压(即连接部14和电气电路21之间的电压)从“高(HIGH)”变化为“低(LOW)”,所以锁存电路30保持(锁存)与通过连接部14使电池12-1和锁存电路30之间经由电流路径11电连接时(即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时)所保持的第一状态信号不同的第二状态信号。
这样,即使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如图4A所示,当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期间(即没有从电路基板2卸下外壳3的期间),锁存电路30保持第一状态信号,如图4B所示,即使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一次外壳3,锁存电路30也保持第二状态信号。记录部15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从切断被切换为接通时,记录作为状态保持部30的锁存电路30所保持的状态信号,所以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判别记录在记录部15中的状态信号是第一状态信号还是第二状态信号,由此能够判别是否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关于记录部15的结构以及动作还有记录在记录部15中的状态信号的读出相关的实施例如第一方式说明的那样。
在图5所示的电池112被设置在电路基板102侧的现有例的机器装置中,不设置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102卸下了外壳103的结构,而在卸下外壳103的前后,机器装置的外观没有出现任何变化,所以不能够确认是否从电路基板102卸下了外壳103。与此相对,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1,能够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102卸下了外壳103。
接着,说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与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不同的辅助电源,在主驱动电源切断时成为设置在电路基板上的电气电路的备份电源的电池被设置在电路基板上。第三实施方式是第二实施方式进一步发展后的方式,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外壳,并且在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外壳的期间也会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切断时将备份电力提供给电气电路。
图6A是表示本公开第三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表示外壳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情况。另外,图6B是表示本公开第三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表示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外壳的情况。
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1具备设置在外壳3上的电流路径11、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的辅助电源12即电池12、状态保持部13、连接部14以及记录部15。
关于设置电池12-1的理由以及通过电池12-1提供备份电力的电气电路21的例子,如第一方式所说明的那样。
状态保持部13在电路基板2上设置于连接部14与电气电路21之间。通过锁存电路30构成的状态保持部13的动作如第一方式所说明的那样。但是,为了在锁存电路30的D输入端子施加从电池12-1输出的电压,在锁存电路30的D输入端子连接有经由了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的连接部14、设置在外壳3上的电流路径11、设置在外壳3上的连接部14以及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的连接部14的配线。
连接部14在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上中时经由电流路径11使电池12-1和锁存电路30之间电连接,并且在电路基板2没有被收容在外壳3上时使电池12-1和锁存电路30之间电切断。另一方面,为了在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期间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也将备份电力提供给电气电路21,不管是否卸下了外壳3,从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的电池12-1输出的电力都被直接输入给包括SRAM21-1以及实时时钟(RTC)21-2的电气电路21。
关于第三实施方式,关于上述以外的各个要素的结构以及动作等,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图7是表示成为备份电源的电池被设置在电路基板侧的现有例的机器装置的概略图。在图7所示的电池112被设置于电路基板102侧的现有例的机器装置中,不设置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102卸下了外壳103的结构,而在卸下外壳103的前后,机器装置的外观没有出现任何变化,所以不能够确认是否从电路基板102卸下了外壳103。与此相对,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1,能够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102卸下了外壳103,并且在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期间也会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将备份电力提供给电气电路21。
接着,说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
第四实施方式是在电路基板2和外壳3中都没有设置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切断时成为设置在电路基板上的电气电路的备份电源的电池的机器装置中,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的方式。
图8A是表示本公开第四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表示外壳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情况。另外,图8B是表示本公开第四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表示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外壳的情况。
如图8A以及图8B所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1具备设置在外壳3上的电流路径11、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的辅助电源12即电池12-2、状态保持部13、连接部14以及记录部15。
这里,参照图9说明用于比较的现有例。图9是表示没有设置成为备份电源的电池的现有例的机器装置的概略图。如图9所示,以往在设置在电路基板102上的电气电路121不包括需要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切断时接受备份电力的供给的电子部件时,没有设置用于备份电源的电池。第四实施方式,在没有设置用于备份电源的电池的机器装置中设置容量比较大的电容器12-2,使用被蓄积在电容器12-2中的电力使构成状态保持部13的锁存电路30动作,由此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
如上所述,有备于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在电气电路21的输入级设置二极管以及电容器,但是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将该电容器兼做辅助电源12。作为辅助电源12的电容器12-2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接通时由主驱动电源Vcc进行充电。另外,当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不管是否卸下了外壳3,电容器12-2都被慢慢放电,所以为了确保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的锁存电路30的动作,电容器12-2的容量越大越好。当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的期间达到例如几天、几周、几个月或者几年的程度时,根据预想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的期间的长度来决定电容器12-2的容量即可。
状态保持部13在电路基板2上设置于连接部14与电气电路21之间。通过锁存电路30构成的状态保持部13的动作如第一方式所说明的那样。但是,为了在锁存电路30的D输入端子施加从电池12-1输出的电压,在锁存电路30的D输入端子连接有经由了电容器12-2、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的连接部14、设置在外壳3上的电流路径11、设置在外壳3上的连接部14以及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的连接部14的配线。另外,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接通时,将该主驱动电源Vcc的电力提供给锁存电路30的Vcc端子(电源输入用端子),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接通时将累积在电容器12-2中的电力提供给锁存电路30的Vcc端子(电源输入用端子)。这样,锁存电路30能够不管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的接通切断而进行动作。
连接部14在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上时使电容器12-2和锁存电路30的D输入端子之间经由电流路径11电连接,并且在电路基板2没有被收容在外壳3中时使电容器12-2和锁存电路30的D输入端子之间电切断。即,在第四实施方式中,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的电容器12-2的电力只要不经由设置在外壳3上的电流路径11,不会被输入给锁存电路30的D输入端子。这样为了在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时使电容器12-2的电力经由设置在外壳3上的电流路径11,连接部14具有电流从电容器12-2流过电流路径11的正极连接器端子、电流从电流路径11流向锁存电路30的D输入端子的正极连接器端子、公共的负极连接器端子(接地端子)。
如图8A所示,在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的期间,电容器12-2和锁存电路30的D输入端子之间经由电流路径11以及连接部14电连接,所以即使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锁存电路30也从电容器12-2接受电力的供给。因此,如图8A所示,锁存电路30在电路基板2被收容于外壳3的期间,保持与施加给D输入端子的电压(即电容器12-2的正侧电位)即“高(HIGH)”对应的第一状态信号。
如图8B所示,如果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则电容器12-2和锁存电路30的D输入端子之间电切断,施加给锁存电路30的D输入端子的电压(即电容器12-2的正侧电位)从“高(HIGH)”变化为“低(LOW)”,所以锁存电路30保持(锁存)与通过连接部14使电容器12-2和锁存电路30之间经由电流路径11电连接时(即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时)所保持的第一状态信号不同的第二状态信号。
这样,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如图8A所示,当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的期间(即没有从电路基板2卸下外壳3的期间),锁存电路30保持第一状态信号,如图8B所示,即使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一次外壳3,锁存电路30也保存第二状态信号。记录部15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从切断被切换为接通时,记录作为状态保持部30的锁存电路30所保持的状态信号,所以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判别记录在记录部15中的状态信号是第一状态信号还是第二状态信号,由此能够判别是否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关于记录部15的结构以及动作还有记录在记录部15中的状态信号的读出相关的实施例如第一方式说明的那样。
在图9所示的成为备份电源的电池没有被设置在电路基板102也没有被设置在外壳3中的现有例的机器装置中,不设置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102卸下了外壳103的结构,而在卸下外壳103的前后机器装置的外观没有出现任何变化,所以不能够确认是否从电路基板102卸下了外壳103。对此,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1,能够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102卸下了外壳103。
接着,说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作为与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不同的辅助电源,在主驱动电源切断时成为设置在电路基板上的电气电路的备份电源的电池被设置在外壳上。第五实施方式是第一实施方式进一步发展后的方式,分别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外壳和记录是否从外壳卸下了电池。
图10A是表示本公开第五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表示外壳被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情况。另外,图10B是表示本公开第五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表示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外壳的情况。
如图10A以及图10B所示,第五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1具备设置在外壳3上的第一子电流路径11-1以及第二子电流路径11-2、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的电池12-1、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的电容器12-2、第一子状态保持部13-1以及第二子状态保持部13-2、第一连接部14-1以及第二子连接部14-2、记录部15。
第一子电流路径11-1以及第二子电流路径11-2在外壳3上相互独立设置。如后述那样,在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时,为了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将电池12-1的电力提供给包括SRAM12-1以及实时时钟12-2的电器电路21而设置第一子电流路径11-1。另外,在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上时为了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使锁存电路30动作而设置第二子电流路径11-2。
电池12-1可卸下地设置在外壳3上。当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时,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电池12将电力提供给包括SRAM21-1以及实时时钟21-2的电气电路21。
电容器12-2被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接通时由主驱动电源Vcc进行充电。另外,当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不管外壳3是否被卸下,电容器12-2都被慢慢放电,所以为了确保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的锁存电路30的动作,电容器12-2的容量越大越好。关于电容器12-2的容量决定方法与第四实施方式相同。另外,电容器12-2也可以兼做有备于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而与二极管一起设置在电器电路21的输入级的电容器。
第一子状态保持部13-1在电路基板2上被设置于第一子连接部14-1和电气电路21之间。由锁存电路30-1构成的第一子状态保持部13-1的动作如与由第一实施方式的锁存电路30构成的状态保持部13的动作关联所说明的那样。但是,为了在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的期间在锁存电路30的D输入端子施加从电池12-1输出的电压,而在锁存电路30的D输入端子连接经由了电池12-1、设置在外壳3上的第一子电流路径11-1、设置在外壳3上的第一子连接部14-1以及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的第一子连接部14-1的配线。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接通时,将该主驱动电源Vcc的电力提供给锁存电路30-1的Vcc端子(电源输入用端子),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接通时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的期间,将从电池12-1输出的电力提供给锁存电路30-1的Vcc端子(电源输入用端子)。
第二子状态保持部13-2在电路基板2上设置于第二子连接部14-2和电气电路21之间。通过锁存电路30-2构成的第二子状态保持部13-2的动作如第四方式所说明的那样。但是,为了在锁存电路30的D输入端子施加从电容器12-2输出的电压,在锁存电路30的D输入端子连接经由了电容器12-2、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的第二子连接部14-2、设置在外壳3上的第二在子电流路径11-2、设置在外壳3上的第二子连接部14-2以及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的第二子连接部14的配线。另外,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接通时将该主驱动电源Vcc的电力提供给锁存电路30-2的Vcc端子(电源输入用端子),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接通时将蓄积在电容器12-2中的电力提供给锁存电路30的Vcc端子(电源输入用端子)。这样,锁存电路30-2能够不管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的接通切断而进行动作。
如图10A所示,第一子连接部14-1在基板电路2被收容在外壳3中且电池12-1被安装在外壳3上时,使电池12-1和第一子状态保持部13-1以及电气电路21之间经由第一子电流路径11-1电连接。另外,如图10B所示,第一子连接部14-1在基板电路2没有被收容在外壳3中时,使电池12-1和第一子状态保持部13-1以及电气电路21之间电切断。第一子连接部14-1由正极连接器端子以及负极连接器端子(接地端子)构成,该正极连接器端子以及负极连接器端子与外壳3和电路基板2之间的物理连接连动地连接设置在外壳3上的电池12-1和设置在电路基板2上的电气电路21以及第一子状态保持部13-1电连接。另外,即使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当然也在从外壳3卸下了电池12-1时,不给第一子保持状态部13-1的锁存电路30-1的D输入端子以及电气电路21施加电压。
如图10A所示,第二子连接部14-2在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时,使电容器12-2和锁存电路30-2的D输入端子之间经由第二子电流路径11-2电连接,在电路基板2没有被收容在外壳3时使电容器12-2和锁存电路30-2的D输入端子之间电切断。即,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的电容器12-2的电力只要不经由设置在外壳3上的第二子电流路径11-2,就不会被输入给锁存电路30-2的D输入端子。这样在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时为了使电容器12-2的电力经由设置在外壳3上的第二子电流路径11-2,第二子连接部14-2具有电流从电容器12-2流过第二子电流路径11-2的正极连接器端子、电流从第二子电流路径11-2流过锁存电路30-2的D输入端子的正极连接器端子、公共的负极连接器端子(接地端子)。
如图10A所示,在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且电池12-1被安装在外壳3上的期间,电池12-1和第一子状态保持部13-1的锁存电路30-1以及电气电路21之间经由电流路径11以及连接部14电连接,所以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锁存电路30-1以及电气电路21也从电池12-1接受电力的供给。因此,如图10A所示,锁存电路30-1在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且电池12-1被安装在外壳3上的期间,保持与施加给D输入端子的电压(即连接部14和电气电路21之间的电压)即“高(HIGH)”对应的第一状态信号。另外,电容器12-2和第二子状态保持部13-2的锁存电路30-2的D输入端子之间经由第二子电流路径11-2以及第二子连接部14-2电连接,所以即使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时,锁存电路30-2也从电容器12-2接受电力的供给。因此,如图10A所示,锁存电路30-2在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且电池12-1被安装在外壳3上的期间,保持与施加给D输入端子的电压(即电容器12-2的正侧电位)即“高(HIGH)”对应的第一状态信号。
如图10B所示,如果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则电池12-1与电气电路2以及锁存电路30-1之间电切断,施加给锁存电路30的D输入端子的电压(即连接部14和电气电路21之间的电压)从“高(HIGH)”变化为“低(LOW)”,所以第一子状态保持部13-1的锁存电路30-1保持(锁存)与通过第一子连接部14-1使电池12-1和锁存电路30-1之间经由第一子电流路径11-1电连接时(即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时)所保持的第一状态信号不同的第二状态信号。另外,电容器12-2和第二子状态保护部13-2的锁存电路30-2的D输入端子之间被电切断,施加给锁存电路30-2的D输入端子的电压(即电容器12-2的正侧电位)从“高(HIGH)”变化为“低(LOW)”,所以第二子状态保持部13-2的锁存电路30-2保持(锁存)与通过第二子连接部14-2使电容器12-2和锁存电路30-2之间经由第二子电流路径11-2电连接时(即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时)所保持的第一状态信号不同的第二状态信号。
在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而从外壳3卸下电池12-1时,不对第一子保持状态部13-1的锁存电路30-1的D输入端子以及电气电路21施加电压。施加给锁存电路30-1的D输入端子的电压(即连接部14和电气电路21之间的电压)从“高(HIGH)”变化为“低(LOW)”,所以第一子状态保持部13-1的锁存电路30-1保持(锁存)与通过第一子连接部14-1使电容器12-1和锁存电路30-1之间经由第一子电流路径11-1电连接时(即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时)所保持的第一状态信号不同的第二状态信号。另一方面,在即使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上也从外壳3卸下电池12-1时,施加给第二子状态保持部13-2的锁存电路30-2的D输入端子的电压维持为“高(HIGH)”,所以锁存电路30-2保持第一状态信号。
这样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在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且电池12-1被安装在外壳3的期间,第一子状态保持部13-1的锁存电路30-1以及第二子状态保持部13-2的锁存电路30-2都保持第一状态信号。即使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一次外壳3,第一子状态保持部13-1的锁存电路30-1以及第二子状态保持部13-2的锁存电路30-2都保持第二状态信号。在即使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也从外壳3卸下了电池12-1时,第一子状态保持部13-1的锁存电路30-1保持第二状态信号,第二子状态保持部13-2的锁存电路30-2保持第一状态信号。记录部15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从切断被切换为接通时,记录作为第一子状态保持部13-1的锁存电路30-1所保持的状态信号以及作为保持第二子状态保持部13-2的锁存电路30-2所保持的状态信号。针对锁存电路30-1以及锁存电路30-2,判别记录在记录部15中的状态信号都是第一状态信号还是第二状态信号,由此能够判别是否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另外,记录在记录部15中的状态信号,对于锁存电路30-1是第二状态信号,对于锁存电路30-2是第一状态信号时,在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而从外壳3卸下电池12-1时,获知虽然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但是只有电池12-1被从外壳3卸下。关于记录部15的结构以及动作和记录在记录部15中的状态信号的读出的实施例如第一实施方式所说明的那样。
接着,说明第六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记录第一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中从电路基板卸下外壳后的经过时间。这里,作为一例,说明记录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从电路基板卸下外壳后的经过时间的例子。
图11是表示本公开第六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结构的概略图。如图11所示,将计时部16与作为参照图1A以及图1B所说明的状态保持部13的锁存电路30的输出连接。计时部16由实时时钟构成。锁存电路30的输出端子与作为计时部16的实时时钟的使能(EN)端子连接。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的接通时将该主驱动电源Vcc的电力提供给作为计时部16的实时时钟的Vcc端子(电源输入用端子)。作为计时部16的实时时钟和电气电路21中包括的实时时钟21-2被设定相同的时间作为初始状态。只要没有从电路基板2卸下外壳3,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接通时作为计时部16的实时时钟以及电气电路21中包括的实时时钟21-2被提供驱动电力,所以都以相同的进度来使时钟前行。同样,只要没有从电路基板2卸下外壳3,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的切断时作为计时部16的实时时钟以及电气电路21中包括的实时时钟21-2没有被提供驱动电力,所以都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切断的定时使时钟停止。因此,只要没有从电路基板2卸下外壳3,作为计时部16的实时时钟以及电气电路21中包括的实时时钟21-2共同计时相同的时间。另一方面,如果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则如参照图1A以及图1B所说明那样,施加给状态保持部13的锁存电路30的D输入端子的电压从“高(HIGH)”变化为“低(LOW)”,所以锁存电路30保持(锁存)与通过连接部14使电池12-1和锁存电路30之间经由电流路径11电连接时(即电路基板2被收容在外壳3中时)所保持的第一状态信号不同的第二状态信号。如果来自锁存电路30的信号被明确,则作为计时部16的实时时钟停止该计时。因此当电气电路21中包括的实时时钟21-2所计时的时钟值和作为计时部16的实时时钟所计时的时钟值之间产生差时,该时钟值的差与从电路基板2卸下外壳3后的经过时间对应。在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Vcc从切断被切换为接通时,作为计时部16的实时时钟的输出被记录在记录部15中。例如通过设置在电气电路21中的运算处理装置(未图示)来计算记录在记录部15中的作为计时部16的实时时钟的时钟值与电气电路21中包括的实时时钟21-2所计时的时钟值之间的差,由此能够取得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后的经过时间。
关于上述第六实施方式,说明了第一实施方式中记录从电路基板2卸下外壳3后的经过时间的例子,但是在第二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中也能够记录从电路基板2卸下外壳3后的经过时间。特别在第五实施方式中,能够记录从电路基板2卸下外壳3后的经过时间。无论哪种情况下,都将作为计时部16的实时时钟的使能(EN)端子与第二实施方式~第五实施方式各自的状态保持部的锁存电路的输出端子连接,并且适当地将驱动电力提供给作为计时部16的实时时钟的Vcc端子(电源输入用端子)即可。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可以适当组合来执行。
另外,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1被设置在多个机器装置中,这些多个外壳开封记录装置1与通信网络连接,并且能够从上位控制装置确认是否卸下了外壳3以及是否从上位控制装置卸下了电池12-1。
图12是表示本公开一个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系统的结构的概略图。这里,作为一例说明机器装置为机床200的数值控制装置300的情况,但是即使机器装置是驱动电动机的放大器(伺服放大器)也同样能够适用。
外壳开封记录系统1000具备与多个机器装置即机床200的数值控制装置300对应地设置多个的第一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任意一个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1、将多个外壳开封记录装置1分别可通信连接的通信网络4、与通信网络4可通信连接且控制多个机床200的数值控制装置300的各自动作的上位控制装置5。
外壳开封记录装置1例如被设置在数值控制装置300内。关于第一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所说明的记录外壳开封记录装置1中的锁存电路30、30-1以及30-2的输出和作为计时部16的实时时钟的输出的记录部15经由通信接口(未图示)与通信网络4连接。上位控制装置5读取经由通信网络4接收到的各个外壳开封记录装置1中的记录部15中记录的状态信号和经过时间相关的信息。上位控制装置具有记录各个外壳开封记录装置1中的记录部15所记录的这些信息的汇总记录部18。在例如多个机床200的数值控制装置300所分别对应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1的状态保持部保持与通过连接部使辅助电源12和状态保持部之间经由电流路径电连接时(即电路基板2被安装在外壳3上时)所保持的第一状态信号不同的第二状态信息时,汇总记录部18记录表示在该数值控制装置300中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的信息。
汇总记录部18中记录的信息例如能够使附属于上位控制装置的显示器(未图示)显示“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哪个数值控制装置的外壳”。另外,在具备第五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1的外壳开封记录系统1000的情况下,能够显示“从电池卸下了哪个数值控制装置的外壳”。另外,在具备第六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1的外壳开封记录系统1000的情况下,能够显示“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哪个数值控制装置的外壳”以及“从电路基板卸下外壳后的经过时间”。另外,汇总记录部18中记录的信息可以被留作日志。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第六实施方式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1以及外壳开封记录系统1000,能够将是否从电路基板2卸下了外壳3作为电子数据来记录,所以能够进一步活用被记录的电子数据。另外,作为现有例,为了确认是否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外壳,有时通过纸状或塑料薄膜状的封条来密封外壳和电路基板。但是,封条进行的密封容易伪造,另外也不是能够通过电子数据确认开封的密封,所以没有发展性。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式,能够实现记录在具有设置了电气电路的电路基板和可收容电路基板的外壳的机器装置中是否从电路基板卸下了外壳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以及外壳开封记录系统。

Claims (11)

1.一种外壳开封记录装置,记录在具有设置了电气电路的电路基板和可收容上述电路基板的外壳的机器装置中是否从上述电路基板卸下了上述外壳,其特征在于,
该外壳开封记录装置具备:
电流路径,其设置在上述外壳上;
辅助电源,其设置在上述电路基板和上述外壳的任意一个上,与上述机器装置的主驱动电源不同;
状态保持部,其在接收到的电压发生了变化时,切换所保持的状态信号;以及
连接部,其在上述电路基板被收容在上述外壳中时,使上述辅助电源和上述状态保持部之间经由上述电流路径电连接,并且在上述电路基板没有被收容在上述外壳中时,使上述辅助电源和上述状态保持部之间电切断,
在上述状态保持部保持了与通过上述连接部将上述辅助电源和上述状态保持部之间经由上述电流路径电连接时所保持的状态信号不同的状态信号时,该外壳开封记录装置记录从上述电路基板卸下了上述外壳,
上述电流路径具有相互独立的第一子电流路径以及第二子电流路径,
上述状态保持部具有第一子状态保持部以及第二子状态保持部,
上述连接部具备:第一子连接部,其经由上述第一子电流路径将上述辅助电源连接到上述第一子状态保持部或从上述第一子状态保持部断开,以切换在上述状态保持部中保持的状态信号;以及第二子连接部,其经由第二子电流路径将上述辅助电源电连接到上述第二子状态保持部或从上述第二子状态保持部断开,以切换在上述状态保持部中保持的状态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外壳开封记录装置还具备:记录部,其记录在上述主驱动电源从切断被切换为接通时由上述状态保持部保持的状态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电源是在上述主驱动电源切断时成为设置在上述电路基板上的上述电气电路的备份电源的电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电源具有:电池,其可卸下地设置在上述外壳上,在上述主驱动电源切断时成为设置在上述电路基板上的电气电路的备份电源;以及电容器,其设置在上述电路基板上,在上述主驱动电源接通时由上述主驱动电源进行充电,
上述第一子连接部在上述电路基板被收容在上述外壳中且上述电池被安装在上述外壳上时,使上述电池和上述第一子状态保持部之间经由上述第一子电流路径电连接,在上述电路基板没有被收容在上述外壳中时,使上述电池和上述第一子状态保持部之间电切断,
上述第二子连接部在上述电路基板被收容在上述外壳中时,使上述电容器和上述第二子状态保持部之间经由上述第二子电流路径电连接,在上述电路基板没有被收容在上述外壳中时,使上述电容器和上述第二子状态保持部之间电切断。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气电路包括存储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气电路包括实时时钟。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电源是设置在上述电路基板上的电容器,
上述电容器在上述主驱动电源接通时由上述主驱动电源进行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外壳开封记录装置还具备:计时部,其计时时间,该时间是上述状态保持部保持与通过上述连接部使上述辅助电源和上述状态保持部之间经由上述电流路径电连接时所保持的状态信号不同的状态信号的时间。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机器装置包括机床的数值控制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机器装置是将驱动电力提供给电动机的放大器。
11.一种外壳开封记录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外壳开封记录系统具备:
与多个上述机器机器装置对应地设置的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个外壳开封记录装置;
通信网络,其使上述外壳开封记录装置分别可通信地连接;以及
上位控制装置,其与上述通信网络可通信连接,控制多个上述机器装置各自的动作,
上述上位控制装置具有:汇总记录部,其在与多个上述机器装置分别对应的上述外壳开封记录装置的上述状态保持部保持了与通过上述连接部使上述辅助电源和上述状态保持部之间经由上述电流路径电连接时所保持的状态信号不同的状态信号时,记录表示在该机器装置中从上述电路基板卸下了上述外壳的信息。
CN202010109032.0A 2019-02-26 2020-02-21 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卸下外壳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116129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33031A JP7010864B2 (ja) 2019-02-26 2019-02-26 ケースが回路基板から取り外されたか否かを記録するケース開封記録装置及びケース開封記録システム
JP2019-033031 2019-0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12934A CN111612934A (zh) 2020-09-01
CN111612934B true CN111612934B (zh) 2023-08-29

Family

ID=72139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09032.0A Active CN111612934B (zh) 2019-02-26 2020-02-21 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卸下外壳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564323B2 (zh)
JP (1) JP7010864B2 (zh)
CN (1) CN111612934B (zh)
DE (1) DE102020104294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6137A (zh) * 2004-12-24 2006-07-05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存放容器、液体供给系统、记录装置及电路板
JP2007050604A (ja) * 2005-08-18 2007-03-01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2010134580A (ja) * 2008-12-03 2010-06-17 Seiko Epson Corp フィスカルプリンタ
CN102063390A (zh) * 2009-11-11 2011-05-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3430409A (zh) * 2012-03-15 2013-12-04 株式会社日立系统 使用了ic标签的控制机器用的操作状态检测装置、旋转开关机构以及检测适配器
CN104076511A (zh) * 2013-03-27 2014-10-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状态控制方法
JP2014213400A (ja) * 2013-04-24 2014-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ロボット装置及びロボット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4175721A (zh) * 2013-05-22 2014-12-03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墨盒芯片短路检测方法、芯片、墨盒和记录设备
CN104663017A (zh) * 2012-09-20 2015-05-27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电子电路元件安装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22359A (en) * 1977-04-27 1978-10-24 Honeywell Inc. Memory protection arrangement
US5880523A (en) * 1997-02-24 1999-03-09 General Instrument Corporation Anti-tamper integrated circuit
JPH10295916A (ja) * 1997-04-28 1998-11-10 Okumura Yuki Kk パチンコ遊技機の状態監視システム
US5945915A (en) * 1997-11-06 1999-08-3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mputer system for sending an alert signal over a network when a cover of said system has been opened
JPH11167404A (ja) * 1997-12-04 1999-06-22 Yaskawa Electric Corp 数値制御装置
US6067027A (en) * 1998-06-29 2000-05-23 Vsli Technology, Inc. Low power plug-in card removal detection
JP2004194890A (ja) * 2002-12-18 2004-07-15 Noritz Corp 浴槽
JP2007024558A (ja) * 2005-07-13 2007-02-01 Seiko Epson Corp エンコーダおよび駆動装置
FR2916560B1 (fr) * 2007-05-21 2009-08-07 Sagem Monetel Soc Par Actions Cryptoprocesseur a protection de donnees amelioree
US7782198B2 (en) * 2007-12-03 2010-08-2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ampering of a printer compartment
JP2010151741A (ja) 2008-12-26 2010-07-08 Brother Ind Ltd 振動検出装置及び振動検出方法
JP2011005853A (ja) * 2009-05-28 2011-01-13 Seiko Epson Corp 不正防止装置、不正防止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適用したフィスカルプリンター
JP5421679B2 (ja) * 2009-07-09 2014-02-19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不正行為を検知する検知方法
BRPI1005607B1 (pt) * 2009-12-17 2021-02-23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aparelho eletrônico e método para controlar aparelho eletrônico
JP5766762B2 (ja) 2013-10-15 2015-08-19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動作設定画面を備えた数値制御装置
US10371737B2 (en) * 2016-06-17 2019-08-06 Thin Film Electronics Asa Wireless mechanism for detecting an open or closed container,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6137A (zh) * 2004-12-24 2006-07-05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存放容器、液体供给系统、记录装置及电路板
JP2007050604A (ja) * 2005-08-18 2007-03-01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2010134580A (ja) * 2008-12-03 2010-06-17 Seiko Epson Corp フィスカルプリンタ
CN102063390A (zh) * 2009-11-11 2011-05-18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电子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N103430409A (zh) * 2012-03-15 2013-12-04 株式会社日立系统 使用了ic标签的控制机器用的操作状态检测装置、旋转开关机构以及检测适配器
CN104663017A (zh) * 2012-09-20 2015-05-27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电子电路元件安装机
CN104076511A (zh) * 2013-03-27 2014-10-0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和状态控制方法
JP2014213400A (ja) * 2013-04-24 2014-11-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ロボット装置及びロボット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4175721A (zh) * 2013-05-22 2014-12-03 珠海艾派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墨盒芯片短路检测方法、芯片、墨盒和记录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0104294A1 (de) 2020-08-27
CN111612934A (zh) 2020-09-01
US20200275573A1 (en) 2020-08-27
JP7010864B2 (ja) 2022-02-10
US11564323B2 (en) 2023-01-24
JP2020139741A (ja) 2020-09-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10986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cording operating information of an electronically commutated motor
EP2077481B1 (en) Industrial automation controller module and method
EP0845144B1 (en) Fail-safe non-volatile memory programming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CN102016868B (zh) 电子设备装置的不正当拆卸检测方法
CN1953278A (zh) 电插头和用于分散保存传感器参数的方法
CN111612934B (zh) 记录是否从电路基板卸下外壳的外壳开封记录装置及系统
JP2666363B2 (ja) 電気機器
JP2006195560A (ja) 電子機器
EP1020796A2 (en) Computer device with switchable main and backup drive unit
US20220011515A1 (en) Fusion splicing device
US20070108299A1 (en) Electrical device with stored data
JPH0870415A (ja) 電子機器
JP3629929B2 (ja) メモリデータ制御装置
JP4244905B2 (ja) メモリデータ制御装置
JP4879234B2 (ja) 情報端末装置
KR100940039B1 (ko) Plc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자가 진단 방법
JP6044228B2 (ja) 収納ユニット、ブレードサーバ挿抜記録システム、およびブレードサーバの挿抜記録方法
JP3495439B2 (ja) 動作経歴データ記憶装置
JP3087650B2 (ja) 自動復電方式
JP2000029545A (ja) 直流電圧パワ―パック
EP0293223A1 (en)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domestic appliances
JP2000267716A (ja) 生産設備用コンピュータ装置及び生産設備の復旧方法
JP2017142075A (ja) 電子機器
JP2000295789A (ja) 電源回路、電子装置および電源バックアップ方法
JPS62111313A (ja) 情報の設定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