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2215B - 电抗器 - Google Patents

电抗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02215B
CN111602215B CN201980007650.XA CN201980007650A CN111602215B CN 111602215 B CN111602215 B CN 111602215B CN 201980007650 A CN201980007650 A CN 201980007650A CN 111602215 B CN111602215 B CN 1116022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pair
hole
portions
re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076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02215A (zh
Inventor
铃木浩太郎
植草易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mu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mu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mura Corp filed Critical Tamur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6022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22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02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022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01F27/022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7/00Fixed inductance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7/00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206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cores by mechanical means
    • H01F41/0246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circuits by moulding or by pressing powd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8Cooling; Ventilating
    • H01F27/22Cooling by heat conduction through solid or powdered fil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ousings And Mounting Of Transformers (AREA)
  • Insulating Of Coils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抑制部分芯间的间隙中树脂材料发生变形的电抗器。电抗器包括:芯(10),所述芯(10)包含介隔间隙(G)而配置的至少一对部分芯即T字形芯(12a、12b);线圈(20),安装于T字形芯(12a、12b)的一部分;以及芯壳体(62),所述芯壳体(62)由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且是覆盖T字形芯(12a、12b)的芯模部(6),芯壳体(62)具有在与间隙(G)对应的位置介于T字形芯(12a、12b)之间的连结部(621),连结部(621)包括贯通孔(622)以及一对连接部(624),所述一对连接部(624)夹隔贯通孔(622)而相向,并将T字形芯(12a、12b)间连接。

Description

电抗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抗器。
背景技术
电抗器用于各种电气设备,包括具有芯及卷绕于芯周围的线圈的电抗器本体、以及收容电抗器本体的壳体。芯在多数情况下是组合多个部分芯而构成,所述情况下,有时在部分芯彼此之间设置磁间隙。所述间隙有时是由空隙来形成,有时是介入间隔件等树脂材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667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确保与线圈绝缘,通过模压成型来将芯的全部或一部分埋设于树脂材料的内部。所述情况下,部分芯间的磁间隙中,内部不存在芯而为全部被树脂材料填充的实心,因此树脂材料为厚壁。但是,此种间隙的实心部分附近的树脂材料容易因所谓的缩痕而变形。即,若对与所述实心部分邻接的芯的突起部分周围加以覆盖的树脂材料由于从有流动性的高温状态变为硬化的低温时的收缩而成为薄壁,则产生弯曲或凹陷,从而发生部分芯彼此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等变化。
另一方面,若使间隙的树脂材料为薄壁,则此部位的强度变弱,因而容易变形,部分芯彼此的位置不稳定。若部分芯的位置改变,则芯与线圈、线圈彼此的距离改变,出现产生彼此的接触而无法确保绝缘的情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部分芯间的间隙中树脂材料发生变形的电抗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电抗器包括:芯,所述芯包含介隔间隙而配置的至少一对部分芯;线圈,安装于所述芯的一部分;以及芯模部,所述芯模部由树脂材料形成,且覆盖所述一对部分芯,所述芯模部具有在与所述间隙对应的位置介于所述一对部分芯之间的连结部,所述连结部包括贯通孔以及一对连接部,所述一对连接部夹隔所述贯通孔而相向,并将所述一对部分芯间连接。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抑制部分芯间的间隙中树脂材料发生变形的电抗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平面图。
图2是实施方式的电抗器的正面侧立体图。
图3是表示电抗器本体及壳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电抗器本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埋入了T字形芯的芯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平面图。
图7是沿着图5及图6的箭头B-B'的剖面图。
图8是沿着图1的箭头A-A'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具有厚壁的连结部的芯壳体的例子的平面图。
图10是表示具有薄壁的连结部的芯壳体的例子的平面图。
图11是表示连结部的另一形态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连结部的又一形态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芯的另一构成例的平面图。
图14是表示贯通孔的一端部扩大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贯通孔的一端部扩大的例子的图14的箭头B-B'的剖面图(A)、表示贯通孔的两端部扩大的例子的剖面图(B)、表示贯通孔的内表面倾斜的例子的剖面图(C)。
图16是表示在芯模部设置限制部的例子的立体图。
图17是图16的侧视图。
图18是表示在连结部形成有连通口的例子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抗器
1:电抗器本体
10:芯
11a、11b:I字形芯
12a、12b:T字形芯
13a、13b:C字形芯
15:安装部
16:安装孔
Pa、Pb:中央突起部
20:线圈
21、22:连结线圈
21a、21b、22a、22b:部分线圈
21c、21d、22c、22d:端部
3:壳体
31:支撑体
31a:固定孔
32:壁
32a、32b:安装孔眼
32c:销孔眼
321、322、323、324:侧壁
33:开口
4、41、42、43:母线
411、413、421、431:连接部
412、422、432:端子
412a、422a、432a:端子孔
5、5A、5B:端子台
51A、51B:台座部
51a:端子孔
51b:安装孔
52A、52B:延伸部
521:安装孔
6:芯模部
61a、61b、62:芯壳体
621:连结部
622:贯通孔
623、624:连接部
623a、623b:相向连接部
625:开口
626:壁部
626a、626b:板状体
627:倾斜部
627a、627b:倾斜面
628:扩大部
628a:倾斜面
629:限制部
629a、629b:突出部
630:连通口
R:填充成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进行说明。此外,本说明书中,将沿着图1所示的z轴的一方向设为“上”侧,将其反方向设为“下”侧。为了说明各构件的构成,“下”也称为“底”。沿着z轴的方向是电抗器的“高度方向”。另外,将沿着图1所示的x轴的一方向及其反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将沿着y轴的一方向及其反方向设为“深度方向”。将“宽度方向”、“深度方向”形成的平面设为“水平方向”。这些方向是用于描述电抗器的各构成的位置关系的表述,并不限定将电抗器设置于设置对象时的位置关系或方向。
[构成]
如图1的平面图、图2的正面侧立体图所示,电抗器100包括电抗器本体1、壳体3、母线4、端子台5。
[电抗器本体]
如图1的平面图及图3的分解立体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抗器本体1俯视时整体呈具有一对长边与一对短边的大致圆角长方形。圆角长方形是角圆滑的长方形。如图4的分解立体图所示,电抗器本体1具有芯10及线圈20。
[芯]
芯10为压粉磁芯、铁氧体磁芯或层叠钢板等磁性体,其内部成为由后述的线圈20产生的磁通的通道而形成磁路。本实施方式的芯10包含介隔间隙而配置的至少一对部分芯。更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芯10具有两个I字形芯11a、11b及两个T字形芯12a、12b作为部分芯。I字形芯11a、11b为大致长方体形状。T字形芯12a、12b通过在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部分的相向侧面形成中央突起部Pa、Pb而呈大致T字形状。芯10通过使I字形芯11a、11b的一表面与T字形芯12a、12b的两端部经由未图示的粘合剂对接粘合而形成环状芯。更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中,中央突起部Pa、Pb位于环状的内侧,因此整体形成大致θ状。
此外,I字形芯11a、11b的一表面与T字形芯12a、12b的两端部也可不使用粘合剂而直接接触来对接,也可设置磁间隙。磁间隙可通过介入间隔件而形成,也可由空隙形成。
进而,本实施方式具有由树脂材料形成且覆盖部分芯的芯模部6。芯模部6具有芯壳体61a、61b、62。芯壳体61a是在内部收容I字形芯11a的绝缘性的树脂成型品。芯壳体61b是在内部收容I字形芯11b的绝缘性的树脂成型品。芯壳体62是在内部收容T字形芯12a、12b的绝缘性的树脂成型品。芯壳体61a、61b、62介于芯10与线圈20之间来确保绝缘。
芯壳体61a通过在将I字形芯11a安置于模具内的状态下注入树脂材料并固化,而一体地形成。芯壳体61b通过在将I字形芯11b安置于模具内的状态下注入树脂材料并固化,而一体地形成。芯壳体62通过在将T字形芯12a、12b安置于模具内的状态下注入树脂材料并固化,而一体地形成。所谓一体地形成,是指在树脂材料中埋设有部分芯。此外,一体地形成既包含在独立地形成多个将部分芯埋设于树脂材料中而成者后使其合体的情况,也包含以将多个部分芯统一埋设于树脂材料中的方式无接缝而连续地形成的情况。
其中,覆盖I字形芯11a、11b的芯壳体61a、61b在相当于I字形芯11a、11b与T字形芯12a、12b的接合面的部分设置有开口。覆盖T字形芯12a、12b的芯壳体62在相当于T字形芯12a、12b与I字形芯11a、11b的接合面的部分设置有开口。在这些芯壳体61a、61b、62的开口,当将芯10组合为大致θ形状时,形成有互相嵌合的嵌合部。
如图3及图4所示,在芯壳体61a、61b的外侧面形成有用于固定于壳体3的安装部15。安装部15是向外方突出的板状的舌片,形成有插入螺栓B的安装孔16。螺栓B是具有螺纹的紧固件。安装部15在芯壳体61a的I字形的两端形成有两个,在芯壳体61b的I字形的中央形成有一个。这些安装部15是与芯壳体61a、61b的成型加工一同形成。
作为部分芯的一对T字形芯12a与T字形芯12b是介隔间隙G而配置。即,T字形芯12a的中央突起部Pa的端面、与T字形芯12b的中央突起部Pb的端面介隔空隙即磁间隙G而相向。作为覆盖T字形芯12a、12b的芯模部6的芯壳体62具有连结部621,所述连结部621在与间隙G对应的位置介于T字形芯12a、12b之间。由此,芯壳体62俯视时整体呈大致H形状。并且,连结部621配置在环状的芯10的内周侧。
如图5的立体图、图6的平面图所示,连结部621具有贯通孔622、连接部623、624。贯通孔622是与T字形芯12a、12b的长边方向、即线圈20的卷轴方向平行地贯通的孔。贯通孔622是剖面在高度方向上长的矩形。
连接部623、624夹隔贯通孔622而相向,将T字形芯12a与T字形芯12b之间连接。本实施方式中,将沿着x轴的方向、即与I字形芯11a、11b的长边方向平行的方向、与T字形芯12a、12b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连接方向。连接部623、624的相反的边缘部的间隔、即连接部623的上边缘与连接部624的下边缘之间的高度方向上的长度优选为T字形芯12a、12b的高度方向上的厚度以上。连接部623架设在T字形芯12a、T字形芯12b的上部之间。连接部623具有开口625。开口625是连通于贯通孔622的孔。本实施方式的开口625为矩形。如此,通过具有连通于贯通孔622的开口625,连接部623具有在与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即沿着y轴的方向上隔开间隔相向的一对相向连接部623a、623b。相向连接部623a、623b为板状,其平面方向为高度方向(沿着z轴的方向)。即,连接部623具有相向的板状部分。
连接部624架设在T字形芯12a、T字形芯12b的下部之间。连接部624具有板状部分。所述板状部分的平面方向为水平方向。即,连接部623与连接部624具有方向彼此正交的板状部分。连接部624以开口625的宽度以下形成在与开口625相向的位置。即,连接部624在相向连接部623a、623b之间配置在相向的位置,且以相向连接部623a、623b的间隔以下的宽度形成。此处的宽度是T字形芯12a、12b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与电抗器100及电抗器本体1的宽度方向不同。本实施方式中,如沿着图5及图6的箭头B-B'的剖面图即图7所示,位于相向连接部623a、623b之间的开口625与连接部624夹隔贯通孔622而在上下方向上相向,开口625的宽度h1与连接部624的宽度h2大致相同。由此,可不使用滑动件,而利用上下的模具M1、M2来形成连结部621的开口625、贯通孔622及连接部624。
芯壳体62还具有壁部626、倾斜部627。壁部626是竖立设置于夹隔开口625而相向的位置的一对壁。更具体来说,壁626是一对板状体626a、626b,且在与T字形芯12a、12b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彼此平行地设置。
倾斜部627是通过树脂材料的厚度朝向开口625变薄而形成。更具体来说,倾斜部627离开口625越远则树脂材料越厚,离开口625越近则树脂材料越薄,由此成为相对于水平方向而倾斜的面。倾斜部627设置在板状体626a、626b之间,T字形芯12a侧为表面平坦的倾斜面627a,T字形芯12b侧为表面平坦的倾斜面627b。此外,板状体626a、626b的一部分与相向连接部623a、623b连续。倾斜面627a、627b如沿着图1的箭头A-A'的剖面图即图8所示,其纵剖面形成大致V字形。
[线圈]
线圈20是安装于芯10的导电性构件。如图4的分解立体图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线圈20是具有绝缘被覆的扁平线的沿边线圈(edgewise coil)。但是,线圈20的线材或卷绕方式并无特别限定,也可为其他形态。
线圈20具有连结线圈21、22。连结线圈21使用一根导体来形成一对部分线圈21a、21b。连结线圈22使用一根导体来形成一对部分线圈22a、22b。
部分线圈21a、21b安装于T字形芯12a、12b的一端侧。即,部分线圈21a、21b较中央突起部Pa、Pb更靠I字形芯11a侧配置。部分线圈22a、22b安装于T字形芯12a、12b的另一端侧。即,部分线圈22a、22b较中央突起部Pa、Pb更靠I字形芯11b侧配置。
连结线圈21的自卷绕部分引出的卷绕起点与卷绕终点的端部21c、21d、连结线圈22的自卷绕部分引出的卷绕起点与卷绕终点的端部22c、22d分别被引出至电抗器本体1的外方。更具体来说,端部21c、21d沿电抗器本体1的长边方向延伸,自其中一短边侧突出。端部22c、22d沿电抗器本体1的长边方向延伸,自另一短边侧突出。
连结线圈21、连结线圈22是以各自所产生的磁通成为彼此相向的方向的方式来卷绕。所谓以直流磁通成为彼此相向的方向的方式进行卷绕,包含使卷绕方向相反并通电同一方向的电流的情况,还包含使卷绕方向相同并通电反方向的电流的情况。
[壳体]
如图3的分解立体图所示,壳体3是收容电抗器本体1并且一部分具有开口33的收容体。壳体3优选的是由导热性高、可获得磁屏蔽效果的材料形成。例如,可使用铝或镁或它们的合金等金属。另外,壳体3未必需要为金属,还能够使用导热性优异的树脂,或在树脂的一部分埋设有金属制散热板者。进而,还可为壳体3的整体或一部分使用磁性体。与铝等金属相比,磁性体的磁遮蔽效果更高。
壳体3具有支撑体31、壁32。支撑体31是支撑于未图示的设置面的构件。本实施方式中,支撑体31是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构件。在支撑体31的供收容电抗器本体1一侧的面,形成有沿电抗器本体1的凹凸。但是,电抗器本体1是以在与支撑体31之间设置间隙的方式收容。并且,在支撑体31的四角及长边的中央附近形成有用于固定于设置面的固定孔31a。
壁32是竖立设置于支撑体31,覆盖电抗器本体1的周围的构件。壁32的与支撑体31相反的一侧成为开放的开口33。更具体来说,壁32包括电抗器本体1的长边方向的一对侧壁321、322及短边方向的一对侧壁323、324。由支撑体31及壁32的朝向电抗器本体1的面所围成的空间成为电抗器本体1的收容空间。
开口33是形成在壁32的与支撑体31相反一侧的开放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壳体3的上部通过开口33而开放,电抗器本体1的一部分自壳体3突出。即,壁32的上边缘低于芯10的高度,因此在收容电抗器本体1的状态下,线圈20、芯壳体61a、61b、62的上部自开口33突出。本实施方式中,电抗器本体1的上半部分比开口33的边缘部更靠上地露出。
壁32中,在与芯壳体61a、61b的安装孔16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三个安装孔眼32a。在这些安装孔眼32a内贯穿有螺纹槽。在电抗器本体1与壳体3的支撑体31之间,如上所述形成间隙。另外,为了安装端子台5,在壳体3上设置有安装孔眼32b及销孔眼32c。在安装孔眼32b内贯穿有螺纹槽。
[母线]
母线4是电性连接于线圈20的导电性构件。母线4介于线圈20与外部电源等未图示的外部设备之间,将两者电性连接。母线4是细长的带状构件,作为其材料,例如可使用铜或铝等。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2所示,使用了三个母线41、42、43。母线41、43具有壳体3的开口33的边缘部、即沿着侧壁321、322的上边缘的带状的主体部41a、43a。母线41的一端为连接部411,所述连接部411通过焊接等而连接于剥离了连结线圈21的端部21c的绝缘被覆的部分。母线41的另一端有两个分支。其中一个分支端是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端子412。在端子412形成有端子孔412a。另一个分支端为连接部413,所述连接部413通过焊接等而连接于剥离了连结线圈22的端部22c的绝缘被覆的部分。由此,端子412构成连结线圈21、22共用的输入端子。
母线42的一端为连接部421,所述连接部421通过焊接等而连接于剥离了连结线圈22的端部22d的绝缘被覆的部分。母线42的另一端为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端子422。在端子422形成有端子孔422a。
母线43的一端为连接部431,所述连接部431通过焊接等而连接于剥离了连结线圈21的端部21d的绝缘被覆的部分。母线43的另一端为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端子432。在端子432形成有端子孔432a。
[端子台]
如图1所示,端子台5是支撑母线4与外部的电性连接部分的构件。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壳体3的相向的侧面对应地、独立设置的端子台5A、端子台5B。
端子台5A、端子台5B整体由树脂材料形成。端子台5A、端子台5B具有台座部51A、51B、延伸部52A、52B。即,端子台5A包含台座部51A、延伸部52A且由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端子台5B包含台座部51B、延伸部52B且由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所谓一体地形成,包含独立地形成两者后使其合体的情况,也包含无接缝而连续地形成的情况。
作为形成端子台5A、端子台5B的树脂材料,使用具有绝缘性的材料。例如可应用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PPS)、不饱和聚酯系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环氧树脂、团状模塑料(bulk molding compound,BMC)、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olybutyleneterephathalate,PBT)等作为树脂材料。
台座部51A、51B是支撑母线41、42、43的端子412、422、432的台。在台座部51A、51B形成有与端子412、422、432的端子孔412a、422a、432a对应的端子孔51a。此外,虽未图示,但在端子孔51a的下部,与端子孔51a同轴地埋入有螺母。另外,台座部51B中,在与壳体3的安装孔眼32b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安装孔51b。进而,与母线42的连接部421、端子422之间埋入于台座部51B。
延伸部52A、52B是将母线41、43的主体部41a、43a的一部分埋入,且沿着开口33的边缘部设置的构件。本实施方式的延伸部52A、52B以向壁32的上方延长的方式搭载于壁32的与支撑体31相反的一侧。延伸部52A自壳体3的其中一个短边侧的侧壁324起,沿着侧壁321的上边缘延伸。延伸部52B自壳体3的其中一个短边侧的侧壁324起,沿着侧壁322的上边缘延伸。如上所述的延伸部52A、52B中,在与壳体3的多个安装孔眼32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安装孔521。
[电抗器本体在壳体中的收容及填充材的填充]
电抗器本体1通过将芯10与线圈20组合而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将埋设于芯壳体62的T字形芯12a、12b插入至预先卷绕的连结线圈21、22,利用粘合剂将T字形芯12a、12b的接合面与埋设于芯壳体61a、61b的I字形芯11a、11b的接合面粘合。并且,使芯壳体61a、61b、62的嵌合部相互嵌合。
此种电抗器本体1通过将芯壳体61a、61b的各安装孔16对准壳体3的各安装孔眼32a,且插入螺栓B并旋入而固定于壳体3。关于收容在壳体3内的电抗器本体1的线圈20,其卷绕部分的卷轴方向与壳体3的开口33的边缘部、即壁32平行地配置。本实施方式中,与电抗器本体1的长边方向的侧壁321、322平行地配置。
端子台5A、5B以安装孔51b、安装孔521对准壳体3的安装孔眼32b的方式搭载于壳体3上。并且,通过将螺栓B插入安装孔51b、521并旋入,从而将端子台5A、5B固定于壳体3。此外,端子台5B以未图示的销插入壳体3的销孔眼32c的方式搭载于壳体3上。进而,将母线42的连接部421连接于连结线圈22的端部22d,将母线42的连接部431连接于连结线圈21的端部21d。
在壳体3内的电抗器本体1的收容空间填充填充材并加以固化。即,如沿着图1的箭头A-A'的剖面图即图8所示,在壳体3与电抗器本体1的间隙设置有将填充材固化而成的填充成形部R。作为填充材,为确保电抗器本体1的散热性能及减轻自电抗器本体1向壳体3的振动传递,适合为较柔软且导热性高的树脂。
如图8的白箭头所示,通过滴加至芯壳体62的连接部623上设置的开口625,而使填充材流入壳体3内。此时,通过壁部626来防止填充材流出至线圈20的上部。进而,通过倾斜部627,填充材因自身重量而流向开口625。进而,自开口625流下的填充材通过贯通孔622而流出至壳体3的底部,并扩展至线圈20及芯壳体62、甚至芯壳体61a、61b的下部。
[作用效果]
(1)包括:芯10,所述芯10包含介隔间隙G而配置的至少一对部分芯即T字形芯12a、12b;线圈20,安装于芯10的一部分;以及芯壳体62,所述芯壳体62由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且是覆盖T字形芯12a、12b的芯模部6,芯壳体62具有在与间隙G对应的位置介于T字形芯12a、12b之间的连结部621,连结部621包括贯通孔622以及一对连接部624,所述一对连接部624夹隔贯通孔622而相向,并将T字形芯12a、12b间连接。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统一成型T字形芯12a、12b,而构成为一个零件,因此组装工作量削减。并且,由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的芯壳体62由于在T字形芯12a、12b的间隙G的部分因贯通孔622而形成有空壁,因此并非厚壁,难以产生由自高温变为低温时的收缩所导致的缩痕,可防止T字形芯12a、12b的位置发生位移。与单一且壁薄的连接部分相比,通过夹隔贯通孔622的一对连接部624,强度变高,可防止变形。
例如,如图9所示,若利用树脂材料来使芯壳体C1的连结部L1为实心且为厚壁,则容易因缩痕而变形。另外,如图10所示,若使芯壳体C2的连结部L2为薄壁,则强度变弱,因而容易变形。如此,若连结部L1、L2发生变形,则埋入芯壳体C1、C2的芯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产生卷绕于此的芯彼此的接触、或芯与壳体的接触等,由此而出现无法确保绝缘的情况。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可防止连结部621的变形,因此可确保绝缘。
(2)芯10为环状,且连结部621配置在环状的芯10的内周侧。因此,由连结部621的变形所导致的芯10及线圈20的位置变化的影响虽波及整体,但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可抑制变形,因此可防止对周围的影响。例如,所述形态中,覆盖I字形芯11a、11b、T字形芯12a、12b的芯模部6整体为环状,且为其中央设置有连结部621的大致θ形状。因此,由连结部621的变形所导致的芯10及线圈20的位置变化的影响波及多方面,故对其加以抑制是有效的。例如,因连结部621的变形,I字形芯11a、11b与T字形芯12a、12b未以面接合而发生粘合力不足。另外,通过以倾斜方向粘合,而产生无意的间隙,由此磁等特性恶化。本实施方式中,可防止此种粘合力不足或特性的恶化。
(3)包括芯壳体3及填充成形部R,所述壳体3收容具有芯10、线圈20及芯模部6的电抗器本体1,所述填充成形部R包含介于电抗器本体1与壳体3之间的填充材,一对连接部624的其中一者具有连通于贯通孔622的开口625。因此,若自开口625导入填充材,则填充材经由贯通孔622而遍布壳体3的内部,可实现均匀的填充或无间隙的填充。此外,填充材的导入位置并不限于开口625。还可自壳体3的内周壁与电抗器本体1的周围之间导入。但是,若仅自电抗器本体1的周围导入,则难以返至中央,因此有效的是还进行自开口625的导入。
(4)芯壳体62具有竖立设置于夹隔开口625相向的位置的壁部626。因此,可防止填充材流出至线圈20的上部。
(5)芯壳体62具有通过树脂材料的厚度朝向开口625变薄而形成的倾斜部627。因此,填充材容易流向开口625。
(6)一对连接部623的其中一者具有在与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相向的一对相向连接部623a、623b。因此,通过一对相向连接部623a、623b、另一连接部623,而具有至少三处连接部分,因此可实现牢固的固定。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沿着y轴的方向、沿着z轴的方向上牢固地固定。
(7)一对连接部623的另一者在相向连接部623a、623b之间配置在相向的位置,且以相向连接部623a、623b的间隔以下的宽度形成。因此,可不使用滑动件,而利用上下的模具M1、M2(参照图7)来形成芯壳体62,故可减少制造的工作量或成本。
(8)一对连接部623具有方向彼此正交的板状部分。因此,防止多方向的变形,可实现更牢固的固定。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还包含以下所示的其他实施方式。另外,本发明还包含将所述实施方式及下述其他实施方式的全部或任意一个组合而成的形态。进而,对于这些实施方式,可在不脱离发明范围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其变形也包含在本发明中。
(1)形成于连结部621的贯通孔622的形态并不限定于所述形态。例如,如图11所示,也可为贯通T字形芯12a、12b的长边方向、即与线圈20的卷轴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孔。所述情况下,可自连结部621的上部的开口流入填充材。进而,贯通孔622也可为多个。
(2)也可不设置开口625。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仅形成贯通T字形芯12a、12b的长边方向、即线圈20的卷轴方向的贯通孔622,且设置夹隔贯通孔622相向的连接部623、624。
(3)关于电抗器本体1的芯10、线圈20的形状、数量等,也不限定于所述形态。只要在构成芯10的部分芯间具有间隙G,且有至少一个线圈20即可。构成芯10的部分芯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所述形态。例如,如图13的(A)所示,也可在一对C字形芯13a、13b之间夹隔一对I字形芯11a、11b,在I字形芯11a、11b之间形成间隙G。另外,如图13的(B)所示,也可在一对C字形芯13a、13b之间夹隔一对T字形芯12a、12b,在T字形芯12a、12b的中央突起部Pa、Pb之间形成间隙G。即,作为部分线圈,可组合I字形芯11a、11b、T字形芯12a、12b、C字形芯13a、13b的任一者,只要构成具有将任一部分芯间的间隙G连结的连结部的芯模构件即可。另外,关于线圈20的构成,也可由卷绕方法简单的一对线圈21、22来构成。进而,也可由单卷的一个线圈来构成线圈20。
(4)在如上所述的贯通孔的其中一个端部可设置扩大了贯通孔的剖面形状的剖面积的扩大部。例如,如下电抗器也为实施方式的一形态,所述电抗器包括:芯,所述芯包含介隔间隙而配置的至少一对部分芯;线圈,安装于芯的一部分;以及芯模部,所述芯模部由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且覆盖一对部分芯,芯模部具有在与间隙对应的位置介于一对部分芯之间的连结部,连结部包括:贯通孔;以及一对连接部,所述一对连接部夹隔贯通孔而相向,并将一对部分芯间连接,并且所述电抗器包括:收容体,收容具有芯、线圈及芯模部的电抗器本体;以及填充成形部,包含介于电抗器本体与收容体之间的填充材,且在贯通孔的其中一个端部设置有扩大了贯通孔的剖面形状的剖面积的扩大部。所述形态中,一对连接部的其中一者可具有连通于贯通孔的开口。另外,芯模部可具有壁部,所述壁部竖立设置于夹隔开口而相向的位置。另外,芯模部可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是通过树脂材料的厚度朝向开口变薄而形成。另外,一对连接部的其中一者可具有一对相向连接部,所述一对相向连接部在与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而相向。一对连接部的另一者可在相向连接部之间配置在相向的位置,且是以相向连接部的间隔以下的宽度形成。一对连接部可具有方向彼此正交的板状部分。
即,如图14及图14的箭头B-B'的剖面图、即图15的(A)所示,在贯通孔622中,以与平行于卷轴方向的轴正交的剖面积随着从连结部621的内部侧朝向其中一个端部扩大的方式,设置有扩大部628。更具体来说,扩大部628包括倾斜面628a,所述倾斜面628a连接到与贯通孔622的轴平行的内表面,且相对于贯通孔622的轴倾斜。所述倾斜面628a设置在贯通孔622的其中一个端部的整个周。由此,如图15的(A)的虚线箭头所示,从贯通孔622的两个端部中的另一个端部流入的填充材容易经由其中一个较宽的端部流出。此外,贯通孔622的端部是与连接部621的相反的两个侧面对应的端部,且是朝向由连接部621划分的两个区域的端部。
此处,在收容有电抗器本体的壳体中填充有填充材,来自电抗器本体的热经由填充材传递到壳体,由此提高散热效果。为了获得所述散热效果,优选为在电抗器本体与壳体之间均等地遍布填充材。于是,在与部分芯间的磁间隙对应地介入树脂材料的情况下,部分芯间的区域被树脂材料划分成多个区域,因此必须向多个区域的各区域中滴加填充材。但是,在线圈的导体、其他构件的配置位置覆盖任意区域的情况下,无法向所述区域直接滴加填充材。另外,在向多个区域的各区域中滴加填充材的情况下,需要增加填充机的喷嘴数或者增加使共用的喷嘴移动的步骤。为了应对所述情况,也可以考虑在树脂材料上设置贯通孔,使填充材能够在多个区域间流通,但所述情况下,也会出现填充材的流通不充分,在各区域间填充材变得不均等的情况。
更具体来说,在一对部分芯即T字形芯12a、12b之间的区域存在连结部621,因此在使填充材遍布的情况下,需要向由连结部621划分的两个区域滴加填充材。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所述两个区域中的其中一个区域设为第一区域α,将另一个区域设为第二区域β。但是,由于线圈20的导体、其他构件的配置位置与第一区域α、第二区域β的任一者重叠,因此有时只能从一个区域滴加填充材。另外,根据构件的配置位置,有时也难以在连结部621设置使填充材流入的开口625。进而,即使在没有所述滴加位置的制约的情况下,也需要准备多个喷嘴,或者使一个喷嘴移动到多个滴加位置。
本形态如上所述可解决难以使填充材遍布多个区域的课题。即,本形态中,一对部分芯之间的区域被连结部621划分为第一区域α、第二区域β,在与其中的第一区域α对应的贯通孔622中设置有扩大部628。因此,从第二区域β滴加的填充材经由贯通孔622从第二区域β流入第一区域α,但由于在第一区域α侧的贯通孔622设置有扩大部628,开口的剖面变宽,因此填充材容易流出至第二区域β。因此,不仅在夹隔连结部621的其中一个区域中可遍布填充材,而且在另一个区域中也可遍布填充材。另外,可抑制两个区域中的填充成形部R的高度的偏差,因此可防止散热性的降低。进而,通过扩大部628,使连结部621与填充材的接触面积增加,因此散热效果进一步提高。另外,可利用来自其中一个区域的填充使填充材遍布,因此可实现用于从另一个区域填充的填充机的喷嘴数的减少或喷嘴的移动工作量的削减,生产性提高。
另外,在如上所述的贯通孔的两个端部可设置扩大了贯通孔的剖面形状的剖面积的扩大部。例如,如下电抗器也为实施方式的一形态,所述电抗器包括:芯,所述芯包含介隔间隙而配置的至少一对部分芯;线圈,安装于芯的一部分;以及芯模部,所述芯模部由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且覆盖一对部分芯,芯模部具有在与间隙对应的位置介于一对部分芯之间的连结部,连结部包括:贯通孔;以及一对连接部,所述一对连接部夹隔贯通孔而相向,并将一对部分芯间连接,并且所述电抗器包括:收容体,收容具有芯、线圈及芯模部的电抗器本体;以及填充成形部,包含介于电抗器本体与收容体之间的填充材,且在贯通孔的两个端部设置有扩大了贯通孔的剖面形状的剖面积的扩大部。所谓在两个端部设置扩大部,是指不仅在所述形态中设置有扩大部的其中一个端部,而且在另一个端部也设置扩大部。所述形态中,一对连接部的其中一者可具有连通于贯通孔的开口。另外,芯模部可具有壁部,所述壁部竖立设置于夹隔开口而相向的位置。另外,芯模部可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是通过树脂材料的厚度朝向开口变薄而形成。另外,一对连接部的其中一者可具有一对相向连接部,所述一对相向连接部在与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而相向。一对连接部的另一者可在相向连接部之间配置在相向的位置,且是以相向连接部的间隔以下的宽度形成。一对连接部可具有方向彼此正交的板状部分。
即,如图15的(B)的剖面图所示,在贯通孔622中,以与平行于卷轴方向的轴正交的剖面积随着从连结部621的内部侧朝向两个端部扩大的方式,设置有扩大部628。更具体来说,扩大部628包括倾斜面628a,所述倾斜面628a连接到与贯通孔622的轴平行的内表面,且相对于贯通孔622的轴倾斜。所述倾斜面628a设置在贯通孔622的两个端部的各自的整个周。由此,如图15的(B)的虚线箭头所示,填充材容易从贯通孔622的另一个端部流入,因此填充材变得更容易遍布两个区域。因此,本形态中,可解决与在贯通孔622的其中一个端部设置有扩大部628的所述形态相同的课题,且可获得更优异的效果。
此外,所述形态的倾斜面628a可设置在贯通孔622的端部的一部分中。在贯通孔622的剖面形状为矩形的情况下,倾斜面628a可仅设置在贯通孔622的端部的任一边上,也可仅设置在沿着z轴的两边,还可以仅设置在沿着x轴的两边。在填充填充材时,若考虑到将作为收容体的壳体3设为重力作用的下方,则优选为倾斜面628a至少设置在底边、即设置在作为收容体的壳体3侧的水平的一边。进而,优选为除了壳体3侧的一边之外,在与所述一边正交的两边也形成有倾斜面628a。另外,贯通孔622的剖面形状在本形态中为矩形,但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贯通孔622的至少一个内表面可相对于贯通孔622的轴倾斜,以使贯通孔622的剖面形状的剖面积朝向扩大部628扩展。贯通孔622的整个内表面可倾斜,也可仅贯通孔622的任一个内表面倾斜,也可仅沿着z轴的两个内表面倾斜,也可仅沿着x轴的两个内表面倾斜。在填充填充材时,若考虑到将作为收容体的壳体3设为重力作用的下方,则优选为至少内底面、即作为收容体的壳体3侧的水平的内表面倾斜。进而,优选为除了壳体3侧的一个内表面之外,与所述内表面正交的两个内表面也倾斜。通过所述倾斜可进一步促进填充材的流动。此处,相对于贯通孔622的轴的倾斜角度与相对于构成扩大部628的倾斜面628a的轴的倾斜角度可不同也可共用。在两个倾斜角度共用的情况下,例如,如图15的(C)所示,贯通孔622的内表面与倾斜面628a连接,所述情况下,可将贯通孔622的端部及其附近的区域理解为相当于扩大部628的倾斜面628a。若设为所述构成,则可简化模具的构成。此外,可在所述开口625的端部、内表面等设置用于促进填充材的流动的倾斜面,从而进一步提高填充材在贯通孔622及多个区域中的流动性。
(5)在如上所述的芯模部可设置限制部分线圈的间隔的限制部。例如,如下电抗器也为实施方式的一形态,所述电抗器包括:芯,所述芯包含介隔间隙而配置的至少一对部分芯;线圈,安装于芯的一部分;以及芯模部,所述芯模部由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且覆盖一对部分芯,芯模部具有在与间隙对应的位置介于一对部分芯之间的连结部,连结部包括:贯通孔;以及一对连接部,所述一对连接部夹隔贯通孔而相向,并将一对部分芯间连接,并且所述电抗器包括:收容体,收容具有芯、线圈及芯模部的电抗器本体;以及填充成形部,包含介于电抗器本体与收容体之间的填充材,且线圈具有夹隔连结部而安装的一对部分线圈,芯模部设置有限制一对部分线圈的间隔的限制部。所述形态中,一对连接部的其中一者可具有连通于贯通孔的开口。另外,芯模部可具有壁部,所述壁部竖立设置于夹隔开口而相向的位置。另外,芯模部可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是通过树脂材料的厚度朝向开口变薄而形成。另外,一对连接部的其中一者可具有一对相向连接部,所述一对相向连接部在与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而相向。一对连接部的另一者可在相向连接部之间配置在相向的位置,且是以相向连接部的间隔以下的宽度形成。一对连接部可具有方向彼此正交的板状部分。
如图16所示,限制部629包括设置于芯模部6的一对突出部629a、629b。突出部629a、629b以从外周面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夹隔连结部621而安装的一对部分线圈21a、22a之间。更具体来说,突出部629a隆起为在芯模部6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的C字形状。如图17所示,突出部629a设置在接近部分线圈21a、21b的端面的位置,突出部629b设置在接近部分线圈22a、22b的端面的位置。突出部629a与突出部629b之间成为滴加并填充有填充材的区域。此外,在一对部分线圈21b、22b之间也同样地设置有突出部629a、629b。突出部629a设置在接近部分线圈21a、21b的端面的位置,突出部629b设置在接近部分线圈22a、22b的端面的位置。突出部629a与突出部629b之间成为滴加并填充有填充材的区域。
此处,在收容有电抗器本体的壳体中填充有填充材,来自电抗器本体的热经由填充材传递到壳体,由此提高散热效果。为了获得所述散热效果,优选为在电抗器本体与壳体之间均等地遍布填充材。但是,构成线圈的导体在安装到部分芯上之后也容易变形。在发生所述变形的情况下,部分芯之间的填充填充材的区域会变窄,填充材有可能无法充分遍布。
更具体来说,构成线圈20的导体即使在安装到芯模部6之后,也容易以相对于卷轴的倾斜角度扩大的方式倾倒。若发生所述导体的倾倒,则一对部分线圈21a、22a之间的填充填充材的区域变窄。本形态如上所述可解决一对部分线圈之间的填充填充材的区域变窄的课题。即,本形态中,如图17所示,即使一对部分线圈21a、22a的导体发生倾倒,限制部629也防止导体的倾倒扩大,限制部分线圈21a、22a的间隔,因此可确保填充填充材的区域。所述限制部629的功能对于一对部分线圈21b、22b也相同。
(6)在如上所述的连结部可设置连通口,所述连通口连通于贯通孔,且芯从芯模部露出。例如,如下电抗器也为实施方式的一形态,所述电抗器包括:芯,所述芯包含介隔间隙而配置的至少一对部分芯;线圈,安装于芯的一部分;以及芯模部,所述芯模部由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且覆盖一对部分芯,芯模部具有在与间隙对应的位置介于一对部分芯之间的连结部,连结部包括:贯通孔;以及一对连接部,所述一对连接部夹隔贯通孔而相向,并将一对部分芯间连接,并且所述电抗器包括:收容体,收容具有芯、线圈及芯模部的电抗器本体;以及填充成形部,包含介于电抗器本体与收容体之间的填充材,且在连结部设置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连通于贯通孔,且芯从芯模部露出。所述形态中,一对连接部的其中一者可具有连通于贯通孔的开口。另外,芯模部可具有壁部,所述壁部竖立设置于夹隔开口而相向的位置。另外,芯模部可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是通过树脂材料的厚度朝向开口变薄而形成。另外,一对连接部的其中一者可具有一对相向连接部,所述一对相向连接部在与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而相向。一对连接部的另一者可在相向连接部之间配置在相向的位置,且是以相向连接部的间隔以下的宽度形成。一对连接部可具有方向彼此正交的板状部分。
即,如图18的(A)、(B)所示,在连结部621的贯通孔622的相向的内侧面,形成部分芯即T字形芯12a、12b分别露出的连通口630。在图18的例子中,T字形芯12a、12b的中央突起部Pa、Pb的端面露出。在填充填充材的情况下,流入到贯通孔622的填充材在贯通孔622的内部经由连通口630与T字形芯12a、12b接触,而构成填充成形部R。
此处,在收容有电抗器本体的壳体中填充有填充材,来自电抗器本体的热经由填充材传递到壳体,由此提高散热效果。但是,在与部分芯间的磁间隙对应地介入树脂材料的情况下,出现无法将树脂材料部分中的部分芯的热效率良好地传递到填充材的情况。
更具体来说,线圈20与填充成形部R直接接触,因此容易经由填充成形部R传递到作为收容体的壳体3,但由于一对部分芯即T字形芯12a、12b也包含间隙部分在内由树脂材料的芯模部6覆盖,因此热难以传递到填充成形部R。本形态如上所述可解决无法将来自芯的热效率良好地传递到填充材的课题。即,本形态中,由于填充成形部R经由连通口630而与部分芯直接接触,因此可将来自芯10的热效率良好地传递到填充材,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Claims (12)

1.一种电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芯,所述芯包含介隔间隙而配置有中央突起部的至少一对部分芯即T字形芯;
线圈,安装于所述芯的一部分;
芯模部,所述芯模部由树脂材料一体地形成,且覆盖所述T字形芯;
收容体,收容具有所述芯、所述线圈及所述芯模部的电抗器本体;以及
填充成形部,包含介于所述电抗器本体与所述收容体之间的填充材,且
所述芯模部在其中央具有在与所述间隙对应的位置介于一对所述T字形芯之间的连结部,
所述连结部包括:
贯通孔,其中在形成所述填充成形部的过程中,所述填充材通过所述贯通孔;以及
一对连接部,所述一对连接部夹隔所述贯通孔而相向,并将一对所述T字形芯间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为环状,
所述连结部配置于环状的所述芯的内周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连接部的其中一者具有连通于所述贯通孔的开口,在形成所述填充成形部的过程中,所述填充材通过所述开口流向所述贯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模部具有壁部,所述壁部竖立设置于夹隔所述开口而相向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模部具有倾斜部,所述倾斜部是通过树脂材料的厚度朝向所述开口变薄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连接部的其中一者具有一对相向连接部,所述一对相向连接部在与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隔开间隔而相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连接部的另一者在所述相向连接部之间配置在相向的位置,且是以所述相向连接部的间隔以下的宽度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连接部具有方向彼此正交的板状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容体,收容具有所述芯、所述线圈及所述芯模部的电抗器本体;以及
填充成形部,包含介于所述电抗器本体与所述收容体之间的填充材,且
在所述贯通孔的其中一个端部设置有扩大了所述贯通孔的剖面形状的剖面积的扩大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容体,收容具有所述芯、所述线圈及所述芯模部的电抗器本体;以及
填充成形部,包含介于所述电抗器本体与所述收容体之间的填充材,且
在所述贯通孔的两个端部设置有扩大了所述贯通孔的剖面形状的剖面积的扩大部。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具有夹隔所述连结部而安装的一对部分线圈,所述芯模部设置有限制一对所述部分线圈的间隔的限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抗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结部设置有连通口,所述连通口连通于所述贯通孔,且所述芯从所述芯模部露出。
CN201980007650.XA 2018-01-17 2019-01-16 电抗器 Active CN1116022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05989 2018-01-17
JP2018-005989 2018-01-17
PCT/JP2019/001154 WO2019142838A1 (ja) 2018-01-17 2019-01-16 リアクト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02215A CN111602215A (zh) 2020-08-28
CN111602215B true CN111602215B (zh) 2022-10-14

Family

ID=67302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07650.XA Active CN111602215B (zh) 2018-01-17 2019-01-16 电抗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842836B2 (zh)
JP (1) JP7133569B2 (zh)
CN (1) CN111602215B (zh)
WO (1) WO20191428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69691B2 (ja) 2020-02-14 2022-11-11 株式会社サンコー パッド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70571A1 (ja) * 2014-05-07 2015-11-1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
CN106169354A (zh) * 2015-05-20 2016-11-30 阿尔卑斯绿色器件株式会社 电抗器装置以及电气电子设备
CN107210118A (zh) * 2015-02-18 2017-09-2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抗器
CN107430931A (zh) * 2015-04-14 2017-12-0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抗器及电抗器的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02540B2 (ja) * 2005-04-11 2011-10-2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コア、リアクトル及びコア製造方法
JP2006351959A (ja) * 2005-06-17 2006-12-28 Toyota Motor Corp リアクトル
JP4788376B2 (ja) * 2006-02-10 2011-10-05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面実装型トランス
JP4539730B2 (ja) * 2008-02-18 2010-09-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のコア
JP5365305B2 (ja) * 2009-03-30 2013-12-1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樹脂モールドコア及びリアクトル
JP4650755B1 (ja) * 2009-08-31 2011-03-1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
JP5240246B2 (ja) * 2010-06-23 2013-07-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
JP5502672B2 (ja) * 2010-09-16 2014-05-28 株式会社豊田中央研究所 複数相コンバータ用リアクトル
EP2669911B1 (en) * 2011-01-26 2017-01-04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Reactor and reactor apparatus
CN102959652B (zh) * 2011-06-27 2015-10-14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电抗器及其制造方法
JP5697707B2 (ja) * 2013-03-28 2015-04-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
JP6489399B2 (ja) * 2014-06-19 2019-03-27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樹脂製サンドイッチパネル
US10304606B2 (en) * 2014-07-04 2019-05-28 Autonetworks Technologies, Ltd. Coil assembly, structure for attaching coil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JP6585888B2 (ja) * 2014-09-25 2019-10-0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リアクトル
JP6106646B2 (ja) * 2014-09-25 2017-04-05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リアクトル
JP6660800B2 (ja) * 2015-08-27 2020-03-11 株式会社タムラ製作所 リアクトル
CN109196608B (zh) * 2016-01-29 2020-08-25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抗器
IL246466A0 (en) * 2016-06-22 2016-11-30 U T T Unique Transf Technologies Ltd Innovative three-phase transformer
JP6683957B2 (ja) 2017-03-07 2020-04-2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170571A1 (ja) * 2014-05-07 2015-11-12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リアクトル
CN107210118A (zh) * 2015-02-18 2017-09-26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抗器
CN107430931A (zh) * 2015-04-14 2017-12-01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电抗器及电抗器的制造方法
CN106169354A (zh) * 2015-05-20 2016-11-30 阿尔卑斯绿色器件株式会社 电抗器装置以及电气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42836B2 (en) 2023-12-12
JPWO2019142838A1 (ja) 2021-01-07
CN111602215A (zh) 2020-08-28
US20200357558A1 (en) 2020-11-12
WO2019142838A1 (ja) 2019-07-25
JP7133569B2 (ja) 2022-09-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33311B2 (ja) リアクトル
US9147521B2 (en) Reactor
US8013710B2 (en) Magnetic element module
CN111602215B (zh) 电抗器
JP2019110232A (ja) リアクトル
JP6774726B2 (ja) リアクトル
JP2023179644A (ja) フェライト磁心、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コイル部品及び電子部品
JP6294854B2 (ja) コアアセンブリ、このコアアセンブリを用いたリアクトル、及びコアアセンブリの製造方法
US11145449B2 (en) Reactor
JP7022577B2 (ja) リアクトル
JP6851257B2 (ja) リアクトル
JP2022159066A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用プラグ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339141B2 (ja) リアクトル、及びコンバータ
CN112805797B (zh) 电抗器
US11081869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JP7490332B2 (ja) リアクトル
JP2017112349A (ja) コイル組立体および回路構成体
JP7377249B2 (ja) リアクトル
JP7148376B2 (ja) リアクトル
KR102601486B1 (ko) 보빈과 이를 포함하는 변압 장치
JP2018182082A (ja) コアユニット及びリアクトル
JP7245943B2 (ja)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用プラグコネクタおよびこれを含むコネクタ組立体
JP7490375B2 (ja) リアクトル
JP6553126B2 (ja) リアクトル及び複合リアクトル
CN117879219A (zh) 一种三相接线板及其成型方法和应用、以及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