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0146A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00146A CN111600146A CN202010102272.8A CN202010102272A CN111600146A CN 111600146 A CN111600146 A CN 111600146A CN 202010102272 A CN202010102272 A CN 202010102272A CN 111600146 A CN111600146 A CN 11160014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xis
- main body
- state
- electrical connector
- wall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5—Ground or shield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电连接器具备:导电性的多个接点,与连接对象的多个信号传输部件各自对应地在一方向排列;主体,包含保持多个接点的绝缘性的罩体;及盖部件,设置有贯通自身的轴孔。主体包含:侧壁部;辅助壁部,以与侧壁部相对的方式从侧壁部延伸;开口部,设置在侧壁部与辅助壁部中的一个;及旋动轴,从侧壁部与辅助壁部中的另一个一体地延伸,通过插通到轴孔且与开口部卡合而将盖部件相对于主体能够旋转地加以保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具备:罩体(housing),以在特定的方向排列的方式在内部配置有多个接点;固定外壳(shell),覆盖罩体;及盖部件。设置在盖部件的旋动中心轴能够旋动地嵌入到设置在固定外壳的旋动中心孔。因此,盖部件安装成相对于固定外壳能够旋动。
[背景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8-1925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根据专利文献1的电连接器,通过金属板的切割弯曲,能够容易地形成旋动中心轴。然而,旋动中心轴仅嵌入到对应的旋动中心孔。因此,例如,在盖部件相对于固定外壳旋动的过程中外力会作用于旋动中心轴,从而担心旋动中心轴脱离旋动中心孔,盖部件从主体分离。
因此,本发明说明一种能够抑制盖部件从主体的脱落的电连接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例1.本发明的一例的电连接器具备:导电性的多个接点,与连接对象的多个信号传输部件各自对应地在一方向排列;主体,包含保持多个接点的绝缘性的罩体;及盖部件,设置有贯通自身的轴孔。主体包含:侧壁部;辅助壁部,以与侧壁部相对的方式从侧壁部延伸;开口部,设置在侧壁部与辅助壁部中的一个;及旋动轴,从侧壁部与辅助壁部中的另一个一体地延伸,通过插通到轴孔且与开口部卡合而将盖部件相对于主体能够旋转地加以保持。该情况下,作为主体的一部分的旋动轴卡合于设置在主体的开口部。因此,即使外力作用于旋动轴,旋动轴也卡在开口部,因此旋动轴不易脱离开口部。因此,能够抑制盖部件从主体的脱落。
例2.在例1的电连接器中,开口部包含贯通孔,旋动轴的前端部分可穿透贯通孔。该情况下,即使当负载在相对于旋动轴交叉的方向作用于旋动轴时,旋动轴的前端部分也确实地卡在开口部,因此旋动轴更不易脱离开口部。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盖部件从主体的脱落。
例3.在例1或例2的电连接器中,辅助壁部可作为固定于其他部件的固定部发挥功能。该情况下,辅助壁部通过固定在其他部件,而不易向离开侧壁部的一侧倾倒。因此,即使外力作用于旋动轴,也可保持旋动轴的前端部分位于开口部的状态。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抑制盖部件从主体的脱落。
例4.在例1~例3中的任一个电连接器中,旋动轴可通过将呈挂钩状的其前端部分钩在开口部,而固定于开口部。该情况下,在电连接器完成后,即使外力作用于旋动轴,也可确实保持旋动轴固定于开口部的状态。因此,能够再进一步地抑制盖部件从主体的脱落。
例5.在例1~例4中的任一个电连接器中,辅助壁部包含从侧壁部弯曲延伸的弯曲部,旋动轴包含朝向辅助壁部的弯曲部的相反侧的侧缘部,侧缘部可以随着朝向旋动轴的前端部分而接近弯曲部的方式倾斜。该情况下,当将盖部件安装到主体时,在盖部件的形成有轴孔的部分抵接于侧缘部的状态下,朝向辅助壁部的弯曲部压入盖部件,由此,因形成有该轴孔的部分而辅助壁部自然地延展。然后,当旋动轴重叠于轴孔时,利用辅助壁部的弹簧性,旋动轴自然地进入轴孔。因此,能够极其容易地将盖部件安装到主体。
例6.在例1~例5中的任一个电连接器中,在罩体设置有供连接对象插入的插入口,盖部件包含:第1卡止部;及第2卡止部,位于比第1卡止部更靠旋动轴附近处,主体可包含供第1及第2卡止部分别卡止的第1及第2被卡止部。该情况下,如果当盖部件成为以相对于主体重叠的方式关闭的状态时,盖部件在从第1被卡止部朝向第2被卡止部的第1方向相对于主体移动,则第1卡止部抵接于第1被卡止部。因此,利用第1卡止部及第1被卡止部,限制了盖部件向第1方向的移动。另一方面,如果当盖部件成为以相对于主体重叠的方式关闭的状态时,盖部件在从第2被卡止部朝向第1被卡止部的第2方向相对于主体移动,则第2卡止部抵接于第2被卡止部。因此,利用第2卡止部及第2被卡止部,限制了盖部件向第2方向的移动。这样,因限制了盖部件的前后的移动,所以轴孔不易接触旋动轴。因此,能够抑制盖部件的前后的晃动,并抑制作用于旋动轴的负载。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电连接器,能够抑制盖部件从主体的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电连接器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电连接器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电连接器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图2的IV-IV线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2的V-V线剖视图。
图6是表示主体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主体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8是从上方观察盖部件的一例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9是从下方观察盖部件的一例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在主体安装盖部件的程序的图。
图11A、B是用于说明在主体安装盖部件的程序的图。
图12是从背面侧观察盖部件相对于主体打开的状态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盖部件相对于主体打开的状态下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将信号传输部件连接到电连接器的程序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将信号传输部件连接到电连接器的程序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将电连接器的另一例与图5同样地切断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更详细地进行说明。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要素或具有相同功能的要素使用相同标记,且省略重复的说明。在由X轴、Y轴及Z轴规定的正交坐标系示于附图的情况下,有时将Z轴正方向设为“上”,Z轴负方向设为“下”。
[电连接器的构成]
参照图1~图5对电连接器1的概要进行说明。电连接器1包含主体100及盖部件200。如图1~图3所示,电连接器1可装配在电路衬底2。电连接器1可构成为能够供信号传输介质3(连接对象)插拔。在信号传输介质3安装在电连接器1的状态下,经由电连接器1在信号传输介质3与电路衬底2之间传输电信号。
电路衬底2构成为能够搭载电子电路。电路衬底2可以是例如印刷配线衬底、柔性印刷衬底等。电路衬底2在其主面上利用焊料连接等装配电连接器1。例如图3所示,电路衬底2可配置于设置有开口部4a的壳体4内。
如图1~图3所示,信号传输介质3构成为能够传输电信号且呈平板状。信号传输介质3可以是例如柔性扁平电缆(FFC,Flexible Flat Cable)、柔性印刷衬底(FPC)等。信号传输介质3包含绝缘基材3a及多个信号线3b(信号传输部件)。在绝缘基材3a的前端附近的各侧缘分别设置有一对切口部3c(凹部)。多个信号线3b以在绝缘基材3a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相邻且在绝缘基材3a的长度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于绝缘基材3a的上表面。
[主体的构成]
然后,参照图1~图7对主体100的构成进行更详细说明。主体100包含罩体110、多个接点120及外壳130。
罩体110是具有绝缘性的部件,且呈长方体形状。罩体110例如可由树脂成形构成。尤其如图4所示,在罩体110内设置有能够承收信号传输介质3的收容空间111。因此,信号传输介质3的插入口112以与收容空间111连通的方式设置在罩体110的前部。
插入口112是由罩体110的底壁部113、顶壁部114、后壁部115及一对侧壁部116所包围的呈狭缝状的开口。插入口112沿着罩体11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顶壁部114在插入口112与后壁部115之间延伸。在顶壁部114设置有以连通外部与收容空间111的方式贯通顶壁部114而延伸的一对贯通孔117。
多个接点120具有导电性,构成在信号传输介质3与电路衬底2之间传输电信号的信号传输线路。多个接点120可以是例如通过弯折加工而形成的金属部件。多个接点120由罩体110保持。
多个接点120可例如压入到罩体110,也可与罩体110一体成形(嵌入成形)。多个接点120以在罩体11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相邻的方式配置。因此,多个接点120分别以与信号传输介质3的多个信号线3b对应的方式排列。
尤其如图4所示,接点120的前端部121位于罩体110的收容空间111内。当向收容空间111内插入信号传输介质3时,前端部121与信号线3b物理地且电气地连接。接点120的基端部122贯通位于插入口112的相反侧的后壁部115而延伸到后壁部115的外侧。在电连接器1搭载于电路衬底2的状态下,基端部122通过例如焊接而与电路衬底2的信号电极(未图示)电气地且物理地连接。
外壳130构成为具有导电性,抑制电磁波从接点120向电连接器1的外部的泄漏,并且抑制由于来自电连接器1的外部的电磁波而噪声混入到接点120传输的电信号。即,外壳130作为噪声屏蔽部件发挥功能。外壳130可以是例如利用弯折加工形成的金属部件。
尤其如图4所示,外壳130以覆盖罩体110的方式安装在罩体110。如图1~图7所示,外壳130包含顶板131、底板132、后板133及一对侧板134(侧壁部)。
顶板131覆盖罩体110的顶壁部114。如图1、图2、图4、图6及图7所示,在顶板131的前缘部设置有一对弯曲部131a(第1被卡止部)及多个接地端子131b。在顶板131设置有一对突出片131c(止挡部)及一对贯通孔131d(第2被卡止部)。
尤其如图6及图7所示,一对弯曲部131a分别从顶板13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两端附近弯曲且朝向底板132延伸。一对弯曲部131a以不与罩体110的插入口112重叠的程度覆盖罩体110的前缘部(覆盖插入口112开口的端面110a的至少一部分)。
多个接地端子131b以在顶板13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相邻的方式配置于一对弯曲部131a之间。尤其如图4所示,多个接地端子131b沿着罩体110的前缘部弯曲到插入口112内为止。当向收容空间111内插入信号传输介质3时,多个接地端子131b与信号传输介质3的接地传输路(未图示)物理地且电气地连接。
尤其如图1及图6所示,一对突出片131c是例如将顶板131的一部分切割弯曲加工而成的金属片。详细情况将稍后叙述,一对突出片131c作为限制盖部件200的旋动范围的止挡发挥功能。例如,可构成为当盖部件200的仰角为特定的大小时,盖部件200与一对突出片131c抵接,由此一对突出片131c阻碍盖部件200的旋动。
一对突出片131c在顶板13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排列。一对突出片131c可在顶板13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位于顶板131的中央部分。这里,在将顶板131的宽度设为A时,“中央部分”在顶板13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处于距顶板131的一侧缘(例如,图2及图7的左端缘)为0.2A~0.8A的范围内。
一对突出片131c中的一个突出片131c在顶板13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处于距顶板131的一侧缘(例如,图2及图7的左端缘)为0.2A~0.4A的范围内。一对突出片131c中的另一突出片131c在顶板13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处于距顶板131的一侧缘(例如,图2及图7的左端缘)为0.6A~0.8A的范围内。
如图1、图2、图6及图7所示,一对贯通孔131d在顶板13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排列。一对贯通孔131d分别与设置在罩体110的顶壁部114的贯通孔117对应。因此,尤其如图4所示,一对贯通孔131d分别与对应的贯通孔117连通。
尤其如图4所示,底板132在主体100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以与顶板131相对的方式配置。底板132经由一对连结部135而与顶板131一体地连接。
尤其如图4所示,底板132的主部132a以沿着罩体110的底壁部113延伸的方式位于收容空间111内。当向收容空间111内插入信号传输介质3时,底板132的主部132a与信号传输介质3的接地传输路(未图示)物理地且电气地连接。
在主部132a的前端缘设置有多个弯曲片132b。多个弯曲片132b沿着主体100的深度方向(X方向)朝向外侧突出且朝向离开顶板131的一侧弯曲。多个弯曲片132b构成作为其他部件的电路衬底2的固定部FP。例如,在电连接器1搭载于电路衬底2的状态下,多个弯曲片132b分别例如利用焊接而与电路衬底2的接地电极(未图示)电气地且物理地连接。
尤其如图4所示,后板133在离开罩体110的后壁部115位置处覆盖后壁部115。因此,接点120的基端部122位于后板133与后壁部115之间的空间。
如图1~图3及图5~图7所示,一对侧板134分别覆盖罩体110的侧壁部116。一对侧板134彼此大致为镜面对称的关系,因此,以下仅对一个侧板134的构成进行说明,并省略另一个侧板134的说明。
尤其如图6所示,在侧板134的前端部附近设置有朝向内侧凹陷的凹部134a(第1嵌合部、第3嵌合部、状态维持部)。凹部134a构成为能够收容后述的突出部222a。凹部134a可例如呈矩形状、圆形状、椭圆形状等。另外,也可代替凹部134a,而将贯通侧板134的贯通孔设置在侧板134。
尤其如图5及图6所示,在侧板134设置有贯通孔134b(轴承孔、开口部)。贯通孔134b可呈在主体100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延伸的矩形状。贯通孔134b可位于主体100的深度方向(X轴方向)的侧板134的中央部分,也可位于比主体100的深度方向(X轴方向)的侧板134的中央更靠插入口112附近处。
在侧板134的下端缘设置有多个弯曲片134c。多个弯曲片134c也构成作为其他部件的电路衬底2的固定部FP。多个弯曲片134c以沿着主体100的宽度方向(Y方向)朝向外侧突出的方式从侧板134弯曲。
在侧板134的下端缘设置有从该下端缘弯曲延伸的辅助板134d(辅助壁部)。即,辅助板134d经由弯曲部134e而与侧板134一体地连接。辅助板134d在主体10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与侧板134相对。弯曲部134e也可构成所述电路衬底2的固定部FP。例如,在电连接器1搭载于电路衬底2的状态下,辅助板134d及弯曲部134e例如可利用焊接而与电路衬底2的接地电极(未图示)电气地且物理地连接。因此,辅助板134d及弯曲部134e可作为固定于作为其他部件的电路衬底2的固定部发挥功能。
在辅助板134d的侧缘设置有旋动轴134f。旋动轴134f是将辅助板134d的一部分弯曲加工而成的弯曲片,从辅助板134d朝向侧板134而在主体10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旋动轴134f的前端插通到贯通孔134b内。即,旋动轴134f的前端与贯通孔134b卡合。
尤其如图5所示,旋动轴134f的前端能够以接近罩体110的方式穿透贯通孔134b。因此,旋动轴134f与贯通孔134b同样地,可位于主体100的深度方向(X轴方向)的侧板134的中央部分,也可位于比主体100的深度方向(X轴方向)的侧板134的中央部分更靠插入口112附近处。
尤其如图5所示,旋动轴134f包含倾斜部134g(侧缘部)。倾斜部134g是旋动轴134f的周缘中朝向弯曲部134e的相反侧的部分(朝向顶板131侧的部分)。倾斜部134g以随着朝向旋动轴134f的前端部分而接近弯曲部134e的方式倾斜。即,旋动轴134f呈前端变细形状。
[盖部件的构成]
然后,参照图1~图5、图8及图9,对盖部件200的构成进行更详细说明。盖部件200以能够绕穿过主体100的第1轴线Ax1旋动的方式安装在主体100。例如,沿着第1轴线Ax1的方向的盖部件200的两端部(一对侧板220)以绕第1轴线Ax1旋动的方式安装在主体100。插入口112在离开第1轴线Ax1的位置处,朝向离开第1轴线Ax1的方向OD1开口。多个接点120以沿着第1轴线Ax1排列的方式保持于主体100。信号传输介质3的多个信号线3b在收容空间111中沿着第1轴线Ax1排列。多个接点120在收容空间111中分别连接于多个信号线3b。插入口112沿着第1轴线Ax1呈狭缝状延伸。主体100具有与第1轴线Ax1在交叉部130z交叉(例如正交)的侧面134y(侧板134的外表面),且在侧面134y设置有凹部134a。主体100具有朝向插入口112的开口方向OD1的相反方向的背面133a(后板133的外表面),第1轴线Ax1与插入口112之间的距离D1可以是第1轴线Ax1与背面133a之间的距离D4以下。盖部件200包含主板210、一对侧板220(盖部件200的两端部)、弯曲部230(第1卡止部)、一对限制部件240(第2卡止部)及解除操作部250。盖部件200可以是例如利用弯折加工形成的金属部件。
主板210从沿着第1轴线Ax1的基端线210b向插入口112的开口方向OD1突出,在后述的第1状态下与主体100重叠,在后述的第2状态下离开主体100。基端线210b位于第1轴线Ax1与主板210的前端线之间。第1状态下,基端线210b位于第1轴线Ax1与插入口112之间。主板210的基端线210b在第2状态下与一对突出片131c相接。由此,限制了主板210向离开主体100的方向的位移。一对突出片131c在沿着第1轴线Ax1的方向,位于盖部件200的两端部220之间。如图1及图2所示,主板210在盖部件20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在盖部件200与顶板131重叠的状态(相对于主体100关闭的状态)下,主板210覆盖顶板131中的比突出片131c更靠插入口112附近的区域。
如图1、图3、图8及图9所示,一对侧板220分别从主板210的两侧缘弯曲且朝向主体100延伸。在侧板220的后端部(后板133侧的端部)设置有作为贯通侧板220的贯通孔的轴孔221。尤其如图1及图3所示,轴孔221中插通旋动轴134f。因此,盖部件200安装成相对于主体100(外壳130)能够绕旋动轴134f旋动。旋动轴134f经由轴孔221进入贯通孔134b。旋动轴134f可经由轴孔221及贯通孔134b进入罩体110内(例如形成于罩体110的侧面110b的凹部110c内)。旋动轴134f包含朝向弯曲部134e的第1缘部134x、及朝向弯曲部134e的相反方向的第2缘部(所述倾斜部134g)。第1缘部134x可与第1轴线Ax1平行。第2缘部134g能够以随着朝向旋动轴134f的前端而接近第1缘部134x的方式,相对于后述的第1轴线Ax1倾斜。
尤其如图8及图9所示,在侧板220的前端部222的附近设置有从侧板220的内壁面朝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222a(第2嵌合部、第4嵌合部、状态维持部)。突出部222a在第1状态下嵌合于凹部134a。已嵌合于凹部134a的突出部222a抵抗主板210从第1状态的位置向第2状态的位置的位移。尤其如图1及图3所示,在盖部件200与顶板131重叠的状态(相对于主体100关闭的状态)下,突出部222a通过收容于凹部134a内而与凹部134a卡合。突出部222a可以是例如将侧板220压纹加工而成。突出部222a的突出高度可以是侧板220的板厚的1/2以下,也可以小于凹部134a的深度。
尤其如图8及图9所示,一对弯曲部230分别从盖部件20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的两端附近弯曲且朝向主体100延伸。在盖部件200与顶板131重叠的状态(相对于主体100关闭的状态)下,一对弯曲部230以不与罩体110的插入口112重叠的程度覆盖弯曲部131a的表面。即,该状态下,一对弯曲部230分别卡止于对应的弯曲部131a。
限制部件240伴随盖部件200绕第1轴线Ax1的旋动,来切换限制收容空间111的信号传输介质3的拔除的第1状态与解放收容空间111的信号传输介质3的第2状态。限制部件240设置在主板210,主体100包含使限制部件240穿过收容空间111内的贯通孔(贯通孔117、131d)。限制部件240的端部240a在第1状态下向收容空间111内突出。限制部件240的端部在第1状态下位于切口部3c内,在第2状态下位于切口部3c外。一对限制部件240分别位于沿着第1轴线Ax1隔着多个接点120的两个部位。尤其如图8及图9所示,一对限制部件240是例如将主板210的一部分切割弯曲加工而成的金属片。一对限制部件240为了限制信号传输介质3从罩体110的拔除,构成为能够供插入到插入口112的状态的信号传输介质3卡止(详细情况将稍后叙述)。
一对限制部件240在主板21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排列。尤其如图1、图2及图4所示,在盖部件200与顶板131重叠的状态(相对于主体100关闭的状态)下,一对限制部件240分别插入到对应的贯通孔117、131d。即,该状态下,一对限制部件240分别卡止于对应的贯通孔117、131d。此时,限制部件240的前端部位于收容空间111内。
解除操作部250被用于使盖部件200绕第1轴线Ax1旋动的操作中。解除操作部250构成为可进行解除信号传输介质3与限制部件240之间的卡止(详细情况将稍后叙述)的操作。解除操作部250在主板210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延伸。一对突出片131c各自与基端线210b相接的位置和解除操作部250延伸的范围在沿着第1轴线Ax1的方向重叠。在沿着第1轴线Ax1的方向,解除操作部250的中心位置250a位于一对突出片131c之间。解除操作部250与插入口112之间的距离D2小于第1轴线Ax1与插入口112之间的距离D1。例如解除操作部250设置在主板210的前端线。即,在盖部件200与顶板131重叠的状态(相对于主体100关闭的状态)下,解除操作部250位于比旋动轴134f更靠插入口112附近处。解除操作部250形成为在第1状态下,随着朝向插入口112的开口方向OD1而离开主体100。例如,解除操作部250与主体100之间的距离D3朝向开口方向OD1逐渐增大。由此,作业人员等的握住变得容易。
[盖部件向主体的安装方法]
然后,参照图10及图11对将盖部件200安装到主体100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0所示,以随着朝向辅助板134d的前端而辅助板134d离开侧板134的方式,辅助板134d成为相对于弯曲部134e倾斜的状态。因此,旋动轴134f位于贯通孔134b的外侧。此时,旋动轴134f的前端与侧板134的直线距离可设定得比侧板220的板厚小。
如图11A所示,当使盖部件200从顶板131周边接近主体100时,侧板220与旋动轴134f的倾斜部134g抵接,并将辅助板134d向外侧推开。当使盖部件200进一步接近主体100,旋动轴134f的前端与侧板220的轴孔221重叠时,如图11B所示,因辅助板134d的弹簧性,辅助板134d及旋动轴134f回到图10的姿势,因此旋动轴134f的前端自然地插入到轴孔221内。
然后,如图5所示,通过将旋动轴134f压入贯通孔134b内,成为旋动轴134f插通到轴孔221且与贯通孔134b卡合的状态。由此,盖部件200以能够绕旋动轴134f旋动的方式安装到主体100。这样,电连接器1完成。
[信号传输介质对电连接器的安装方法]
然后,参照图12~图15对将信号传输介质3安装到电连接器1的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2及图13所示,作业人员握住解除操作部250并将盖部件200相对于主体100上拉。此时,如果盖部件200被上拉到特定的仰角,则主板210的基端线210b抵接于突出片131c,妨碍盖部件200的旋动。即,因突出片131c的存在,将盖部件200的旋动范围限制在该特定的仰角的范围内。此时,限制部件240的前端从收容空间111退避而位于贯通孔117、131d内。
接下来,如图14所示,将信号传输介质3从插入口112插入到收容空间111内。由此,多个信号线3b分别与对应的接点120物理地且电气地连接。而且,信号传输介质3的接地传输路(未图示)与接地端子131b或底板132的主部132a物理地且电气地连接。此时,从电连接器1的高度方向(Z轴方向)观察,信号传输介质3的切口部3c与贯通孔117、131d重叠。
接下来,如图15所示,使盖部件200接近主体100而使盖部件200重叠于外壳130。由此,限制部件240的前端位于信号传输介质3的切口部3c内。因此,利用限制部件240的前端,来限制信号传输介质3从电连接器1的拔除。
此时,侧板220的前端部222稍微发生变形且盖部件200接近主体100(参照图11),突出部222a在与凹部134a重叠时进入凹部134a内并卡止于凹部134a。因此,即使一些外力作用于盖部件200,利用凹部134a及突出部222a,也可维持盖部件200以相对于主体100重叠的方式关闭的状态。
另外,通过经过与所述相反的程序,能够将信号传输介质3从电连接器1卸下。
[作用]
此外,如图3所例示那样,即使电连接器1设置在狭窄的壳体4内,也可在插入口112侧确保对于信号传输介质3通过而言充足的空间。因此,即使在罩体110的后壁部115侧没有充足的空间时,也如所述例那样,当在盖部件200与顶板131重叠的状态(相对于主体100关闭的状态)下,解除操作部250位于比旋动轴134f更靠插入口112附近处时,作业人员等能够捏取位于插入口112附近的解除操作部250,并操作盖部件200。因此,根据所述例示的电连接器1,能够提升盖部件200的操作性。
所述例中,旋动轴134f可在主体100的深度方向(X轴方向),位于侧板134的中央部分或比侧板134的中央部分更靠插入口112附近处。因此,当将盖部件200开闭时,盖部件200不通过后壁部115周边。因此,即使电连接器1设置在狭窄的区域,也能够抑制盖部件200对其他部件(壳体4等)的干涉。
所述例中,旋动轴134f可在主体100的深度方向(X轴方向),位于侧板134的中央部分或比侧板134的中央部分更靠插入口112附近处。因此,与旋动轴134f位于后壁部115附近的形态相比,当提拉盖部件200的解除操作部250直到盖部件200的仰角为特定的大小时,解除操作部250被上拉得更高。因此,根据所述例示的电连接器1,以相对小的盖部件的操作,便能够解除限制部件对连接对象的卡止。
所述例中,作为限制盖部件200的旋动范围的止挡发挥功能的突出片131c设置在顶板131(外壳130)。因此,盖部件200的旋动范围由突出片131c而限制在必要且充足的范围内。因此,即使电连接器1设置在狭窄的区域,也可确保盖部件200的可动空间。由此,根据所述例示的电连接器1,也能够设置在狭窄的区域。
所述例中,当盖部件200的仰角为特定的大小时,盖部件200与突出片131c接触。因此,以极为简单的结构便能够构成止挡。
所述例中,突出片131c可在顶板13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位于顶板131的中央部分。该情况下,即使进行盖部件200相对于主体100大幅打开这样的过度操作,负载也容易经由突出片131c作用到主体100。因此,在盖部件200的过度操作时,能够抑制可能作用于旋动轴134f的负载。
所述例中,在将顶板131的宽度设为A时,在顶板131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一突出片131c可位于0.2A~0.4A的范围内,另一突出片131c可位于0.6A~0.8A的范围内。该情况下,在盖部件200的过度操作时,应力更容易分散于盖部件200及主体100。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可能作用于旋动轴134f的负载。
所述例中,在盖部件200与顶板131重叠的状态(相对于主体100关闭的状态)下,突出部222a卡止于凹部134a。因此,即使外力意外地作用于盖部件200,也能够抑制盖部件200的打开。
所述例中,外壳130的顶板131覆盖整个顶壁部114。因此,即使插入到插入口112的信号传输介质3上下地位移(也称为“浮动”。),也能够因外壳130的存在而阻碍信号传输介质3的浮动。因此,能够抑制盖部件200被信号传输介质3上拉。
所述例中,在盖部件200与顶板131重叠的状态(相对于主体100关闭的状态)下,一对弯曲部230分别卡止于对应的弯曲部131a,一对限制部件240分别卡止于对应的贯通孔117、131d。因此,在该关闭状态下,当在从弯曲部131a朝向贯通孔117、131d的第1方向,盖部件200相对于主体100移动时,弯曲部230抵接于弯曲部131a。因此,利用弯曲部131a及弯曲部230限制了盖部件200向该第1方向的移动。另一方面,在该关闭的状态下,当在从贯通孔117、131d朝向弯曲部131a的第2方向,盖部件200相对于主体100移动时,限制部件240抵接于贯通孔117、131d。因此,利用贯通孔117、131d及限制部件240,限制盖部件200向该第2方向的移动。这样,因限制了盖部件200的前后的移动,所以轴孔221不易与旋动轴134f接触。由此,能够抑制盖部件200的前后的晃动,并抑制作用于旋动轴134f的负载。
所述例中,作为主体100(外壳130)的一部分的旋动轴134f卡合于设置在主体100(外壳130)的贯通孔134b。即,旋动轴134f的前端部分由自身保持。因此,即使外力作用于旋动轴134f,旋动轴134f的前端部分也卡在贯通孔134b,因此旋动轴134f不易从贯通孔134b脱离。因此,能够抑制盖部件200从主体100的脱落。
所述例中,旋动轴134f的前端部分可以接近罩体110的方式穿透贯通孔134b。该情况下,即使当负载在相对于旋动轴134f交叉的方向(X轴方向)作用于旋动轴134f时,因旋动轴134f的前端部分被确实地卡在贯通孔134b,所以旋动轴134f更不易从贯通孔134b脱离。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盖部件200从主体100的脱落。
所述例中,辅助板134d及弯曲部134e可作为固定于作为其他部件的电路衬底2的固定部发挥功能。该情况下,辅助板134d及弯曲部134e固定于其他部件,由此不易向离开侧板134的方向倾倒。因此,即使外力作用于旋动轴134f,也保持旋动轴134f的前端部分位于贯通孔134b的状态。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盖部件200从主体100的脱落。
所述例中,辅助板134d及弯曲部134e可作为固定于作为其他部件的电路衬底2的固定部发挥功能。该情况下,外壳130与电路衬底2之间产生的间隙减小。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电磁波向电连接器1的外部的泄漏、及噪声向接点120传输的电信号的混入。
所述例中,旋动轴134f包含以随着朝向其前端部分而接近弯曲部134e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部134g。该情况下,在将盖部件200安装到主体100时,在盖部件200的形成有轴孔221的部分抵接于倾斜部134g的状态下,朝向弯曲部134e压入盖部件200,由此利用形成有该轴孔221的部分将辅助板134d自然地延展。然后,当旋动轴134f重叠于轴孔221时,利用辅助板134d的弹簧性,旋动轴134f自然地进入轴孔221。因此,能够极其容易地将盖部件200安装到主体100。
[变化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了说明,但在不脱离权利要求及其主旨的范围内可将各种变化添加到所述实施方式。
(1)可在顶板131设置有至少一个突出片131c作为止挡。作为止挡发挥功能的部件可设置在盖部件200或主体100中的至少一个。突出片131c以外的其他形态的部件也可作为止挡发挥功能。例如,盖部件200的主板210的基端线210b也可作为止挡发挥功能。
(2)用于维持盖部件200维持以相对于主体100重叠的方式关闭的状态的状态维持部的形态不限于所述例。例如,也可利用设置在前端部222的突出部、及以与该突出部对应的方式设置在侧板134的凹部,来维持盖部件200以相对于主体100重叠的方式关闭的状态。
(3)旋动轴134f可与设置在侧板134的贯通孔134b以外的开口部(例如,凹部、槽部等)卡合。
(4)旋动轴134f可设置在侧板134,与旋动轴134f卡合的开口部可设置在辅助板134d。
(5)辅助板134d及弯曲部134e可不作为固定于其他部件的固定部发挥功能。
(6)外壳130的顶板131可覆盖顶壁部114中至少形成插入口112的部分。
(7)电连接器1可不具备外壳130。此时,与外壳130的部件(例如,突出片131c、贯通孔134b、旋动轴134f等)对应的部件可包含罩体110。
(8)旋动轴134f可位于主体100的深度方向(X轴方向)的比侧板134的中央更靠后板133附近处。
(9)如图16所示,旋动轴134f的前端部分可呈挂钩状。该情况下,在将盖部件200安装到主体100时,当将旋动轴134f压入到贯通孔134b内时,旋动轴134f的前端部分钩在贯通孔134b。因此,在电连接器1完成后,即使外力作用于旋动轴134f,也可确实地保持旋动轴134f固定于贯通孔134b的状态。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盖部件200从主体100的脱落。
[符号说明]
1 电连接器
2 电路衬底
3 信号传输介质(连接对象)
3b 信号线(信号传输部件)
100 主体
110 罩体
111 收容空间
112 插入口
114 顶壁部
115 后壁部
116 侧壁部
120 接点
130 外壳
131 顶板
131a 弯曲部(第1被卡止部)
131c 突出片(止挡部)
131d 贯通孔(第2被卡止部)
134 侧板(侧壁部)
134a 凹部(状态维持部)
134b 贯通孔(开口部)
134c 弯曲片
134d 辅助板(辅助壁部)
134e 弯曲部
134f 旋动轴
134g 倾斜部(侧缘部)
200 盖部件
220 侧板
221 轴孔
222 前端部
222a 突出部(状态维持部)
230 弯曲部(第1卡止部)
240 限制部件(第2卡止部)
250 解除操作部
Claims (20)
1.一种电连接器,包含:
主体,包含供连接对象插入的插入口、及收容插入到所述插入口的所述连接对象的收容空间;
导电性的接点,以在所述收容空间中与所述连接对象连接的方式保持于所述主体;及
盖部件,以能够绕穿过所述主体的第1轴线旋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体,
所述盖部件包含沿着所述第1轴线的轴孔,
所述主体包含:
侧面,与第一轴线交叉;
辅助壁部,与所述侧面相对;
开口部,形成于所述第1轴线与所述侧面的交叉部;及
旋动轴,沿着所述第1轴线从所述辅助壁部朝向所述侧面突出,且经由所述轴孔进入所述开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主体包含:
绝缘性的罩体,包含所述插入口与所述收容空间;及
导电性的外壳,覆盖所述罩体,
所述外壳包含构成所述侧面的侧壁部、以形成所述开口部的方式贯通所述侧壁部的轴承孔、所述辅助壁部及所述旋动轴,
所述旋动轴经由所述轴孔与所述轴承孔进入所述罩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主体包含相对于其他部件的固定部,
所述外壳还包含弯曲部,所述弯曲部将所述侧壁部与所述辅助壁部连接且构成所述固定部的至少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旋动轴包含朝向所述弯曲部的第1缘部、及朝向所述弯曲部的相反方向的第2缘部,
所述第2缘部以随着朝向所述旋动轴的前端而接近所述第1缘部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第1轴线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弯曲部在所述固定部未固定于其他部件的状态下,能够变形以使所述辅助壁部位移直到所述旋动轴从所述轴孔中出来为止。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盖部件包含限制部件,所述限制部件伴随所述盖部件绕所述第1轴线的旋动,来切换限制所述收容空间的所述连接对象的拔除的第1状态与解放所述收容空间的所述连接对象的第2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盖部件还包含主板,所述主板从沿着所述第1轴线的基端线突出,在所述第1状态下与所述主体重叠,在所述第2状态下离开所述主体,
所述限制部件设置在所述主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主体包含使所述限制部件穿过所述收容空间内的贯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限制部件的端部在所述第1状态下向所述收容空间内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连接对象包含凹部,所述限制部件的端部在所述第1状态下位于所述凹部内,在所述第2状态下位于所述凹部外。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盖部件包含在沿着所述第1轴线的方向隔着所述主板的第1端部及第2端部,
所述第1端部及所述第2端部双方以绕所述第1轴线旋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体,
所述第1端部包含所述轴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第2端部包含沿着所述第1轴线的第2轴孔,
所述主体还包含:
第2侧面,面向所述侧面的相反方向且与所述第1轴线交叉;
第2辅助壁部,与所述第2侧面相对;
第2开口部,形成于所述第1轴线与所述第2侧面的交叉部;及
第2旋动轴,沿着所述第1轴线从所述第2辅助壁部朝向所述第2侧面突出,且经由所述第2轴孔进入所述第2开口部。
13.根据权利要求7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主体在所述侧面包含第1嵌合部,
所述盖部件包含在所述第1状态下嵌合于所述第1嵌合部的第2嵌合部,
嵌合于所述第1嵌合部的所述第2嵌合部抵抗所述主板从所述第1状态的位置向所述第2状态的位置的位移。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主体在所述侧面包含第1嵌合部,在所述第2侧面包含第3嵌合部,
所述盖部件包含在所述第1状态下嵌合于所述第1嵌合部的第2嵌合部、及在所述第1状态下嵌合于所述第3嵌合部的第4嵌合部,
嵌合于所述第1嵌合部的所述第2嵌合部与嵌合于所述第3嵌合部的所述第4嵌合部抵抗所述主板从所述第1状态的位置向所述第2状态的位置的位移。
15.根据权利要求7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主体包含面向远离所述第1轴线的第1方向的端面,
所述主板在所述第1状态下,从所述基端线向所述第1方向突出而与所述主体重叠,
所述盖部件还包含卡止部,所述卡止部以在所述第1状态下与所述端面重叠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主板的前端线。
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主体包含面向与所述第1轴线垂直的第1方向的端面,
所述主板在所述第1状态下,从所述基端线向所述第1方向突出而与所述主体重叠,
所述盖部件还包含:
解除操作部,设置在所述主板的前端线,且用于使所述主板从所述第1状态的位置向所述第2状态的位置位移的操作;及
卡止部,以在所述第1状态下与所述端面重叠的方式,在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解除操作部之间和所述第2端部与所述解除操作部之间的两个部位,设置在所述主板的前端线。
17.根据权利要求7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具备包含所述接点的导电性的多个接点,
所述多个接点以沿着所述第1轴线排列的方式保持于所述主体,
所述连接对象包含在所述收容空间中沿着所述第1轴线排列的多个信号传输部件,
所述多个接点在所述收容空间中分别与所述多个信号传输部件连接,
所述盖部件包含两个限制部件,所述两个限制部件包含所述限制部件,
所述两个限制部件各自在所述第1状态下限制所述收容空间的所述连接对象的拔除,在所述第2状态下解放所述收容空间的所述连接对象,
所述两个限制部件分别位于沿着所述第1轴线而隔着所述多个接点的两个部位。
18.根据权利要求2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在所述旋动轴的前端部,形成有从所述罩体侧钩在所述轴承孔的周围的挂钩。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
所述盖部件包含:
主板,从沿着所述第1轴线的基端线向第1方向突出而与所述主体重叠;及
两个卡止部,以在所述第1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主板,
所述两个卡止部在所述主板与所述主体重叠的状态下卡止于所述主体。
20.一种电连接器,包含:
主体,包含供连接对象插入的插入口、及收容插入到所述插入口的所述连接对象的收容空间;
导电性的接点,以在所述收容空间中与所述连接对象连接的方式保持于所述主体;及
盖部件,以能够绕穿过所述主体的第1轴线旋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主体,
所述盖部件包含沿着所述第1轴线的轴孔;
所述主体包含:
侧面,与第一轴线交叉;
辅助壁部,与所述侧面相对;
开口部,形成于所述第1轴线与所述辅助壁部的交叉部;及
旋动轴,沿着所述第1轴线从所述侧面朝向所述辅助壁部突出,经由所述轴孔进入所述开口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28553A JP6841290B2 (ja) | 2019-02-20 | 2019-02-20 | 電気コネクタ |
JP2019-028553 | 2019-02-20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00146A true CN111600146A (zh) | 2020-08-28 |
CN111600146B CN111600146B (zh) | 2021-10-29 |
Family
ID=720404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02272.8A Active CN111600146B (zh) | 2019-02-20 | 2020-02-19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92072B2 (zh) |
JP (1) | JP6841290B2 (zh) |
CN (1) | CN11160014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05623B (zh) * | 2019-07-03 | 2020-09-21 | 禾昌興業股份有限公司 | 連接器 |
US20230110836A1 (en) * | 2021-10-07 | 2023-04-13 | TE Connectivity Services Gmbh | Connector Shield With Integrated Ground Piercing Contact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53904A (zh) * | 2002-04-22 | 2003-11-05 | Smk株式会社 | 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 |
CN101242043A (zh) * | 2007-02-08 | 2008-08-13 | Smk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US7727006B1 (en) * | 2009-07-23 | 2010-06-01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Connector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
CN102255186A (zh) * | 2010-04-08 | 2011-11-23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US20120077366A1 (en) * | 2010-09-27 | 2012-03-29 | Kyocera Elco Corporation | Connector |
TWM430716U (en) * | 2010-06-07 | 2012-06-01 |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 Electrical card-edge connector |
CN203150821U (zh) * | 2012-07-17 | 2013-08-21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薄膜扁平电缆插座连接器组件 |
CN203553406U (zh) * | 2013-11-25 | 2014-04-16 | 吕强 | 柔性扁平电缆连接器 |
CN205828727U (zh) * | 2016-07-11 | 2016-12-21 | 翊腾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固定压盖结构的fpc连接器 |
CN108232505A (zh) * | 2016-12-09 | 2018-06-29 | 第精工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65966B2 (ja) | 2003-06-06 | 2008-03-26 | 大宏電機株式会社 | 薄型コネクタ |
JP4273964B2 (ja) | 2003-12-26 | 2009-06-03 | 大宏電機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20060121776A1 (en) | 2004-12-08 | 2006-06-08 | Unicorn Electronics Components Co., Ltd. | Electric connector |
TWM288981U (en) | 2005-06-28 | 2006-03-21 | Compal Electronics Inc | Connector |
CN2821903Y (zh) | 2005-07-20 | 2006-09-27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JP4783081B2 (ja) | 2005-07-21 | 2011-09-28 |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 電気コネクタ |
TWI307980B (en) | 2005-08-31 | 2009-03-21 | I Pex Co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JP4725996B2 (ja) | 2005-09-27 | 2011-07-13 | 株式会社アイペックス | コネクタ装置 |
ATE542268T1 (de) | 2007-11-29 | 2012-02-15 |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 Fcp-verbinder mit einem rotierenden aktor |
CN101764314B (zh) | 2008-12-23 | 2012-10-31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JP5327461B2 (ja) | 2009-05-13 | 2013-10-30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4568791B1 (ja) | 2009-12-16 | 2010-10-27 | イリソ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182384B2 (ja) | 2010-02-05 | 2013-04-17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KR101786074B1 (ko) | 2010-12-02 | 2017-11-1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JP5207004B2 (ja) | 2011-02-22 | 2013-06-12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JP5344059B2 (ja) | 2011-03-18 | 2013-11-20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2012221752A (ja) | 2011-04-08 | 2012-11-12 | Hosiden Corp | コネクタ |
JP5488839B2 (ja) | 2011-05-12 | 2014-05-14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装置 |
WO2013018193A1 (ja) | 2011-08-02 | 2013-02-07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799679B2 (ja) | 2011-09-02 | 2015-10-28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645312B2 (ja) | 2012-03-01 | 2014-12-24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601347B2 (ja) | 2012-05-16 | 2014-10-08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5905776B2 (ja) | 2012-05-18 | 2016-04-20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896562B2 (ja) * | 2012-06-29 | 2016-03-30 | モレッ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ネクタ |
SG196703A1 (en) | 2012-08-03 | 2014-02-13 | Fci Connectors Singapore Pte | Shielded flexible circuit connector |
JP5697724B2 (ja) | 2013-09-05 | 2015-04-08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該配線板を接続するコネクタ |
JP6282565B2 (ja) | 2014-09-22 | 2018-02-21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
JP6452393B2 (ja) | 2014-11-13 | 2019-01-16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5901733B1 (ja) | 2014-12-09 | 2016-04-13 | 京セラコネクタプロダクツ株式会社 |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
JP6407070B2 (ja) | 2015-03-13 | 2018-10-17 |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 平型導体用電気コネクタ |
JP6592995B2 (ja) | 2015-07-08 | 2019-10-23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6308197B2 (ja) | 2015-11-10 | 2018-04-11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US10305209B2 (en) | 2016-02-26 | 2019-05-28 | Amphenol Fci Asia Pte Ltd |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
JP6540674B2 (ja) | 2016-12-09 | 2019-07-10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6807028B2 (ja) | 2017-12-20 | 2021-01-06 | I−Pex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
JP6741036B2 (ja) | 2018-03-29 | 2020-08-19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CN208256948U (zh) | 2018-06-25 | 2018-12-18 | 翊腾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柔性扁平电缆连接器 |
JP6729640B2 (ja) | 2018-06-28 | 2020-07-22 |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
2019
- 2019-02-20 JP JP2019028553A patent/JP6841290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2-19 CN CN202010102272.8A patent/CN111600146B/zh active Active
- 2020-02-19 US US16/794,252 patent/US1099207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53904A (zh) * | 2002-04-22 | 2003-11-05 | Smk株式会社 | 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 |
CN101242043A (zh) * | 2007-02-08 | 2008-08-13 | Smk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US7727006B1 (en) * | 2009-07-23 | 2010-06-01 |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 Connector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
CN102255186A (zh) * | 2010-04-08 | 2011-11-23 |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TWM430716U (en) * | 2010-06-07 | 2012-06-01 |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 Electrical card-edge connector |
US20120077366A1 (en) * | 2010-09-27 | 2012-03-29 | Kyocera Elco Corporation | Connector |
CN203150821U (zh) * | 2012-07-17 | 2013-08-21 |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薄膜扁平电缆插座连接器组件 |
CN203553406U (zh) * | 2013-11-25 | 2014-04-16 | 吕强 | 柔性扁平电缆连接器 |
CN205828727U (zh) * | 2016-07-11 | 2016-12-21 | 翊腾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固定压盖结构的fpc连接器 |
CN108232505A (zh) * | 2016-12-09 | 2018-06-29 | 第精工株式会社 | 连接器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992072B2 (en) | 2021-04-27 |
JP2020136089A (ja) | 2020-08-31 |
US20200266565A1 (en) | 2020-08-20 |
CN111600146B (zh) | 2021-10-29 |
JP6841290B2 (ja) | 2021-03-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00157B (zh) | 电连接器 | |
EP2367240B1 (en) | Connector,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sensor using the same | |
EP2330688B1 (en) | FPC connector | |
EP2287976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JP4398908B2 (ja) | 基板用コネクタ | |
KR101735944B1 (ko) | 플러그 커넥터 | |
CN111600146B (zh) | 电连接器 | |
JP4750811B2 (ja) |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 |
JP2007180008A (ja) | コネクタプラグ | |
JP2007184231A (ja) | コネクタプラグ | |
CN111600149B (zh) | 电连接器 | |
CN213753270U (zh) | 连接器、对象侧连接器和连接器装置 | |
GB2441878A (en) | Connector with locking lever | |
TW202121771A (zh) | 連接器組合件 | |
JP7342533B2 (ja) | コネクタ | |
JP4748674B2 (ja) | コネクタ | |
KR101537417B1 (ko) | 소켓 커넥터 | |
JP7000866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WO2007041575A1 (en) | Electric connector | |
JP3846826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118249129A (zh) | 电连接器 | |
TWI474565B (zh) | Connector device | |
GB2292264A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Kyoto, Japan Applicant after: Aipei Co.,Ltd. Address before: Kyot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DAI-ICHI SEIKO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