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232505A - 连接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232505A
CN108232505A CN201711276619.5A CN201711276619A CN108232505A CN 108232505 A CN108232505 A CN 108232505A CN 201711276619 A CN201711276619 A CN 201711276619A CN 108232505 A CN108232505 A CN 1082325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ctuator
shaped member
plate
insulatio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766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武本政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 Pex Inc
Original Assignee
Dai Ichi Se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i Ichi Se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i Ichi Seik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2325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2325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82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 H01R12/85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88Coupling devices connected with low or zero insertion force contact pressure producing means, contacts activated after insertion of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acting manually by rotating or pivoting connector housing par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2Printed circuits being in the same plan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8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33Comprising exclusively pivoting lev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71Details
    • H01R12/774Re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2983Linear camming means or pivoting lever for connectors for flexible or rigi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flat or ribbon cables
    • H01R13/62994Lever acting on a connector mounted onto the flexible or rigid printed circuit boards, flat or ribbon cabl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能够难以产生因致动器产生挠曲而从多个触头脱离的问题,并且即便在致动器产生“翘曲”等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致动器在转动操作上的不良情况。该连接器装置具备致动器(30),所述致动器(30)在从第1静止位置转移至第2静止位置时,使插入至绝缘壳体(13)的配线板状部件与第1触头以及第2触头按压接触,在第1触头设置有卡合至致动器(30)的被卡合部并支承致动器的卡合支承部,在第2触头(21)设置有防脱部(27a),在没有配线板状部件并且致动器处于第1静止位置或者其附近的位置而产生挠曲时,所述防脱部(27a)卡合至致动器的突起部(34)并阻止该突起部在特定方向上的位移。

Description

连接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记载的发明涉及连接器装置,所述连接器装置用于将柔性印刷配线基板(FPC)或柔性平板状电缆(FFC)等的配线板状部件所设置的接触端子部与作为其他的电气零件即固体配线基板等配线基板的配线部电气地连结。
背景技术
将安装在各种电子设备上的比较小型的柔性印刷配线基板或柔性平板状电缆等配线板状部件向安装有各种各样的电气零件的配线基板安装时,多采用与该配线基板电气地连接而固定的连接器装置来进行。在将配线板状部件向配线基板安装时所用的这种连接器装置具有导电性触头,所述导电性触头在与配线基板的配线部连接的基础上再与设置于配线板状部件的接触端子部接触连接,经由该触头而将配线板状部件所设的接触端子部与配线基板的配线部电气地连结。
以往提出一种例如用于将作成柔性印刷配线基板的配线板状部件向配线基板安装的连接器装置,例如具有由绝缘材料形成的绝缘壳体,设置有板状部件插入部并配置在配线基板上,所述板状部件插入部供由柔性印刷配线基板构成的配线板状部件插入其中。而且,在该连接器装置中,具备:多个触头,排列配置地设置于绝缘壳体,在配线板状部件被插入至绝缘壳体的板状部件插入部时,分别与该配线板状部件所设置的多个接触端子部相对应;致动器,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绝缘壳体转动,在绝缘壳体的板状部件插入部插入有配线板状部件的基础上而转动时,朝向排列配置的多个触头挤压该配线板状部件,使多个触头分别处于与配线板状部件所设置的多个接触端子部按压抵接的状态。
致动器例如其整体呈沿着多个接头的排列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设置有:被支承部,卡合于多个接头之中的至少一部分,并由该多个接头之中的至少一部分支承;板状部件按压部,与配线板状部件抵接并按压该配线板状部件,通过相对于绝缘壳体转动致动器而选择性地处于相对于绝缘壳体成为立起位置的第1静止位置与相对于绝缘壳体成为倒伏位置的第2静止位置。
多个触头各自由导电性的弹性材料形成,在配置有绝缘壳体的配线基板中的配线部设置有例如通过焊接连接的连接端子部以及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处于与被插入至绝缘壳体的配线板状部件所设置的接触端子部抵接的状态。此外,多个触头之中的至少一部分设置有卡合支承部,所述卡合支承部卡合于致动器的被支承部并支承该致动器。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通过排列配置的多个触头支承致动器的基础上,能够相对于绝缘壳体转动致动器。
在该连接器装置中,在配线基板所配置的绝缘壳体的板状部件插入部插入有配线板状部件的基础上,致动器在规定的方向上从第1静止位置向第2静止位置转动时,该致动器使其上所设置的板状部件按压部抵接于被插入至板状部件插入部的配线板状部件,朝向分别设置于多个接头的多个接触部按压该配线板状部件,得到使多个接触部分别按压抵接于配线板状部件的多个接触端子部的状态。由此,致动器的第2静止位置构成按压动作位置。此外,在多个接触部处于分别抵接于配线板状部件的多个接触端子部的状态的基础上,致动器在与所述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从第2静止位置向第1静止位置转动时,该致动器使其上设置的板状部件按压部从插入至板状部件插入部的配线板状部件离开并解除相对于该配线板状部件的按压,使分别设置于多个接头的多个接触部从分别按压抵接于配线板状部件的多个接触端子部的状态释放。由此,致动器的第1静止位置构成按压动作解除位置。
在这样的以往的连接器装置中,在配线板状部件未被插入至绝缘壳体的板状部件插入部的情况下,虽然还能够从构成致动器的按压动作解除位置的第1静止位置向构成按压动作位置的第2静止位置转动(以下称为“空闭”),但在该情况下,例如进行致动器的“空闭”之后,将配线板状部件插入至绝缘壳体的板状部件插入部,而进行致动器从第2静止位置向第1静止位置的转动,则产生致动器所设置的板状部件按压部不抵接于配线板状部件的问题,致动器产生挠曲,致动器的被支承部解除与设置于多个触头之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卡合支承部的卡合,从受到该卡合支承部的支承状态脱离,致动器失去排列配置的多个触头的适当的支承,从而可能会从多个触头脱离。特别是,在排列配置于绝缘壳体的多个触头的数量较多、致动器的在多个触头的排列方向上的尺寸较大的情况下,由于“空闭”以及之后的从第2静止位置向第1静止位置的转动,变得容易产生致动器失去排列配置的多个触头的适当的支承而从多个触头脱离的问题。
因此,作为改善的连接器装置而在以往提出有上述那样的连接器装置,所述连接器装置具有绝缘壳体,并且具备:多个触头,排列配置于绝缘壳体;致动器,由多个触头支承并能够相对于绝缘壳体转动,即便进行致动器的“空闭”,或者之后进行从第2静止位置向第1静止位置的转动时,也难以产生致动器失去排列配置的多个触头的适当的支承而从多个触头脱离的问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接器装置(柔性印刷基板用电气连接器)中,在绝缘壳体(壳体1)上交替地排列配置种类不同的多个第1触头(端子10)与多个第2触头(端子20),此外,还具备能够相对于绝缘壳体转动的致动器(加压部件30)。致动器沿着多个第1触头(10)以及多个第2触头(20)的排列方向延伸,选择性地处于第1静止位置(打开位置)与第2静止位置(关闭位置),从第1静止位置向第2静止位置转动或者从第2静止位置向第1静止位置转动。
多个第1触头(10)分别具有上臂部(11)与下臂部(12),上臂部(11)设置有与致动器(30)卡合的指状部(11A),下臂部(12)设置有与接触端子部(连接电路部)抵接的接触部(12B),所述接触端子部被设置在插入至绝缘壳体(1)的配线板状部件(柔性基板P)。此外,多个第2触头(20)分别具有上臂部(21)与下臂部(22),上臂部(21)设置有与致动器(30)卡合的倾斜部(21A),下臂部(22)设置有与接触端子部抵接的接触部(22A),所述接触端子部被设置在插入至绝缘壳体(1)的配线板状部件(P)。而且,第1触头(10)的上臂部(11)所设置的指状部(11A),从上方(图1中的上方)卡合至设置于致动器(30)的第一被引导部(31A),此外,第2触头(20)的上臂部(21)所设置的倾斜部(21A)从下方(图1中的下方)卡合至设置于致动器(30)的第二被引导部(32A)。
由此,在致动器(30)由指状部(11A)与倾斜部(21A)支承的基础上,从第1静止位置向第2静止位置转动或者从第2静止位置向第1静止位置转动,所述指状部(11A)设置于第1触头(10)的上臂部(11)并从上方卡合至致动器(30)的第一被引导部(31A),所述倾斜部(21A)设置于第2触头(20)的上臂部(21)并从下方卡合至致动器(30)的第二被引导部(32A)。因此,致动器(30)的第一被引导部(31A)与第二被引导部(32A)形成致动器(30)的被支承部,第1触头(10)的上臂部(11)所设置的指状部(11A)与第2触头(20)的上臂部(21)所设置的倾斜部(21A)形成对致动器(30)的被支承部进行支承的卡合支承部。
而且,在配线板状部件(P)被插入至绝缘壳体(1)的基础上,在致动器(30)从第1静止位置向第2静止位置转动时,通过致动器(30)所设置的板状部件按压部(加压部33)向下方按压配线板状部件(P),第1触头(10)的下臂部(12)所设置的接触部(12B)以及第2触头(20)的下臂部(22)所设置的接触部(22A)处于与配线板状部件(P)所设置的接触端子部按压抵接的状态,此外,在致动器(30)从第2静止位置向第1静止位置转动时,解除通过致动器(30)所设置的板状部件按压部(33)相对于配线板状部件(P)向下方的按压,第1触头(10)的下臂部(12)所设置的接触部(12B)以及第2触头(20)的下臂部(22)所设置的接触部(22A)从按压抵接于配线板状部件(P)所设置的接触端子部的状态释放。
在这样的、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连接器装置中具备绝缘壳体,在所述绝缘壳体交替地排列配置有不同种类的多个第1触头(10)与多个第2触头(20),致动器(30)由多个第1触头(10)分别具有的上臂部(11)与多个第2触头(20)分别具有的上臂部(21)上下地夹持并支承,由此即便进行致动器(30)的“空闭”或者之后进行从第2静止位置向第1静止位置的转动时,也难以产生如下的问题:致动器(30)失去交替地排列配置的多个第1触头(10)与多个第2触头(20)的适当的支承而从多个第1触头(10)与多个第2触头(20)脱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078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在以往提出的改善后的连接器装置中,在绝缘壳体交替地排列配置有不同种类的多个第1触头与多个第2触头的基础上,致动器由多个第1触头分别具有的上臂部与多个第2触头分别具有的上臂部上下地夹持并支承,由此难以产生致动器失去交替地排列配置的多个第1触头与多个第2触头适当的支承的问题,但存在以下这样的与致动器的操作有关的问题。
即,在上述那样的改善后的连接器装置中,在绝缘壳体交替地排列配置有不同种类的多个第1触头与多个第2触头的情况下,致动器由多个第1触头分别具有的上臂部与多个第2触头分别具有的上臂部上下地夹持并支承,由此在致动器产生在多个第1触头以及第2触头的排列方向上的“翘曲”等变形的情况下,会导致如下的不良状况:因承受多个第1触头以及多个第2触头的上臂部所带来的阻力,而非常难以进行或者无法准确地进行使致动器从第1静止位置向第2静止位置转动的转动操作、或者使从第2静止位置向第1静止位置转动的转动操作。
上述那样的致动器产生在多个第1触头以及第2触头的排列方向上的“翘曲”等变形的问题是因为排列配置于绝缘壳体的多个第1触头以及第2触头的数量较多,与之相对应地沿着多个第1触头以及第2触头的排列方向延伸的致动器在该排列方向上的尺寸较大,所以容易产生上述问题。因此,在多个第1触头以及第2触头的排列方向上的致动器的尺寸较大的情况下,特别容易导致上述致动器在转动操作上的不良状况。
鉴于上述问题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提供一种连接器装置,所述连接器装置在绝缘壳体排列配置地设置有多个触头,并且设置有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由多个触头支承,能够相对于绝缘壳体从第1静止位置向第2静止位置转动以及从第2静止位置向第1静止位置转动,将配线板状部件向绝缘壳体插入后,通过使致动器从第1静止位置向第2静止位置转动,使多个触头分别处于相对于配线板状部件所设置的多个接触端子部中对应的接触端子部的按压接触状态,即便在进行致动器的“空闭”或者之后进行从第2静止位置向第1静止位置的转动时,也能够难以产生致动器从排列配置的多个触头脱离的问题,并且即便致动器在多个触头的排列方向上产生“翘曲”等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因致动器在转动操作上的不良情况而导致的问题。
用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7的任一项所述的发明(以下称为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绝缘壳体,配线板状部件沿着规定的插入方向插入所述绝缘壳体;多个第1触头以及多个第2触头,以规定的配置方案排列配置于绝缘壳体并安装于所述绝缘壳体,所述多个第1触头以及多个第2触头分别具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处于与被插入至绝缘壳体的配线板状部件的多个接触端子部中对应的接触端子部抵接的状态;致动器,具有将被插入至绝缘壳体的配线板状部件朝向第1触头以及第2触头的接触部按压的板状部件按压部,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绝缘壳体转动,在配线板状部件被插入至绝缘壳体并且所述致动器从第1静止位置转动而转移至第2静止位置时,通过板状部件按压部按压配线板状部件,使多个第1触头以及第2触头的接触部处于按压抵接于配线板状部件的多个接触端子部中对应的接触端子部的状态,致动器设置有与第1触头卡合的被卡合部以及与第2触头对置的突起部,第1触头设置有卡合于致动器的被卡合部并支承该致动器的卡合支承部,第2触头设置有防脱部,该防脱部在致动器处于第1静止位置而产生挠曲时,处于与致动器的突起部卡合而阻止该突起部在与配线板状部件的插入方向相反方向上位移的状态。
在上述那样地构成的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中,多个第1触头以及第2触头排列配置地设置于绝缘壳体,并且设置有能够相对于绝缘壳体转动的致动器,在配线板状部件被插入至绝缘壳体的基础上,在致动器从第1静止位置转动而转移至第2静止位置时,通过致动器所设置的板状部件按压部按压配线板状部件,使多个第1触头以及第2触头各自的接触部处于按压抵接于配线板状部件的多个接触端子部中对应的接触端子部的状态。此时,多个第1触头分别设置的卡合支承部卡合至致动器所设置的被卡合部,致动器被该卡合支承部支承,由此致动器由多个第1触头可转动地支承。
而且,致动器设置有与多个第2触头分别对置的突起部,多个第2触头分别设置有防脱部,该防脱部在致动器处于第1静止位置而产生挠曲时,处于卡合至致动器所设置的突起部并阻止该突起部在与配线板状部件的插入方向相反方向上位移的状态。
在此基础上,在绝缘壳体的多个第1触头以及第2触头的排列中,相应于第1触头的规定数量而配置第2触头,其中包括例如交替地配置第1触头与第2触头的方案。而且,致动器所设置的被卡合部例如呈轴状部,并且设置于第1触头的卡合支承部例如呈钩状部。此外,设置于致动器的突起部设置有倾斜面部,在致动器处于第1静止位置或者第1静止位置附近的位置时,所述倾斜面部与设置于第2触头的防脱部对置。
进而,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例中致动器的长度方向沿着排列配置于绝缘壳体的多个第1触头以及第2触头的排列方向,致动器围绕在其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假想旋转轴转动,进行从第1静止位置向第2静止位置的转移以及从第2静止位置向第1静止位置的转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在配线板状部件被插入至绝缘壳体的基础上,通过致动器所设置的板状部件按压部按压配线板状部件,使多个第1触头以及第2触头各自的接触部处于按压抵接于与配线板状部件的多个接触端子部中对应的接触端子部的状态,在使致动器从第1静止位置向第2静止位置转动转移时,致动器并非处于例如由多个第1触头与多个第2触头夹持并支承的状态,而是多个第1触头分别设置的卡合支承部卡合至致动器所设置的被卡合部,致动器处于由该卡合支承部可转动地支承的状态,因此即便致动器在多个第1触头以及第2触头的排列方向上产生“翘曲”等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因致动器在转动操作上的不良情况而导致的问题。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致动器设置有与多个第2触头分别对置的突起部,并且多个第2触头分别设置有防脱部,在致动器处于第1静止位置而产生挠曲时,该防脱部处于与设置在致动器的突起部卡合而阻止该突起部在与配线板状部件相对于绝缘壳体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位移的状态,因此即便进行致动器的“空闭”,或者之后进行从第2静止位置向第1静止位置的转动时,而致动器产生挠曲的情况下,由此也能够难以产生如下的问题:致动器在与相对于绝缘壳体的配线板状部件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位移而从多个第1触头以及第2触头脱离。
此外,在绝缘壳体的多个第1触头以及第2触头的排列中,相应于第1触头的规定数量而配置第2触头,其中包括例如交替地配置第1触头与第2触头的方案,在该情况下,遍及多个第1触头以及第2触头的排列配置的整体而平衡良好地实现第1触头对致动器的支承以及阻止突起部在与配线板状部件相对于绝缘壳体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位移,所述致动器的支承是由第1触头所设置的卡合支承部卡合至致动器所设置的被卡合部而实现的,所述阻止是通过在致动器处于第1静止位置而产生挠曲时、第2触头所设置的防脱部卡合至致动器所设置的突起部而实现的。而且,设置于致动器的被卡合部呈轴状部,并且设置于第1触头所的卡合支承部呈钩状部,在该情况下,通过设置于第1触头的卡合支承部卡合至设置于致动器的被卡合部,更可靠地进行第1触头对致动器的支承。此外,在致动器处于第1静止位置或者第1静止位置附近的位置时,设置于致动器的突起部设置有与设置于第2触头的防脱部对置的倾斜面部,在该情况下,在致动器处于第1静止位置而产生挠曲时,防脱部抵接于设置于突起部的倾斜面部,由此更可靠并且顺畅地取得如下的状态:防脱部卡合至突起部,阻止该突起部在与配线板状部件相对于绝缘壳体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位移。
附图说明
图1是将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例与安装有该连接器装置的配线基板以及插入至其绝缘壳体的柔性印刷配线基板一同地示出的立体图。
图2是将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例与插入至其绝缘壳体的柔性印刷配线基板一同地示出的俯视图。
图3是将图1中的双点划线框A内放大地示出的部分放大图。
图4是示出图2中的IV-IV线截面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2中的V-V线截面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在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例被安装于配线基板而致动器处于第1静止位置的基础上、柔性印刷配线基板被插入至绝缘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在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例被安装于配线基板而致动器处于第1静止位置的基础上、柔性印刷配线基板被插入至绝缘壳体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在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例被安装于配线基板而致动器处于第1静止位置的基础上、柔性印刷配线基板被插入至绝缘壳体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在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例被安装于配线基板而致动器处于第1静止位置的基础上、柔性印刷配线基板被插入至绝缘壳体之后,致动器处于第2静止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例在致动器处于第1静止位置的基础上,柔性印刷配线基板被插入至绝缘壳体之后、致动器处于第2静止位置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图10中的XI-XI线截面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图10中的XII-XII线截面的剖视图。
图13是示出在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例的绝缘壳体未插入有柔性印刷配线基板的基础上,在致动器处于第2静止位置后,在处于第1静止位置的中途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示出在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例的绝缘壳体未插入有柔性印刷配线基板的基础上,在致动器处于第2静止位置后,在处于第1静止位置的中途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将图14中的双点划线框B内放大地示出的部分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申请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
图1(立体图)以及图2(俯视图)将构成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例的连接器装置10与安装有该连接器装置10的配线基板11(图2中省略了配线基板11)以及装配于连接器装置10且成为配线板状部件的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一同地示出。
在图1以及图2中,连接器装置10具备绝缘壳体13,该绝缘壳体13由合成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被配置于电子设备等的配线基板11并供配线板状部件插入。在配线基板11设置有基板切口部14,基板切口部14是切取配线基板11的一部分而形成的,绝缘壳体13落入配线基板11中的基板切口部14。绝缘壳体13具备被固定于其上的一对安装配件15,这些一对安装配件15各自的一部分例如被焊接固定在设置于配线基板11的连接器安装部16。由此,落入配线基板11的基板切口部14的绝缘壳体13由一对安装配件15支撑并配置于配线基板11。
绝缘壳体13例如设置有:板状部件插入部17,插入有作为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的配线板状部件;板状部件面对部18,与被插入至板状部件插入部17的配线板状部件相面对。如将图1中的双点划线框A内放大地表示的图3所示,在板状部件面对部18设置有多个槽部19,所述多个槽部19各自沿着配线板状部件相对于板状部件插入部17的插入方向或者拔脱方向延伸,形成为沿着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排列配置。
此外,如图3所示,绝缘壳体13安装有多个第1触头20以及多个第2触头21,该多个第1触头20以及多个第2触头21沿着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排列配置,多个第1触头20以及多个第2触头21各自的一部分被配置在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面对部18所设置的槽部19内。由此,多个第1触头20以及多个第2触头21的排列方向(以下称为触头排列方向)与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一致。
在图1、图2、图3所示的连接器装置10中,在多个第1触头20以及多个第2触头21的排列配置中,每配置2个第1触头20而对应配置有1个第2触头21,因此第2触头21被一对第1触头21夹持。另外,多个第1触头20以及多个第2触头21的配置方案,并不限于如上所述地每配置2个第1触头20而对应配置有1个第2触头21的方案,还包括交替地配置第1触头20与第2触头21的方案,只要是相应于第1触头20的规定数量来配置第2触头21的方案即可。
多个第1触头20分别是以具有弹性的导电性材料形成的板状部件,如示出图2中的IV-IV线截面的图4所示,具有被固定于绝缘壳体13的固定部22与从固定部22延伸的一对臂状部23以及24。臂状部23相对于绝缘壳体13被固定,设置有卡合至后述的致动器的呈钩状部的卡合支承部23a,此外,臂状部24为能够相对于绝缘壳体13弹性位移的工作部并设置有接触部24a,臂状部24的设置有接触部24a的部分被配置在设置于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面对部18的槽部19内,所述接触部24a与被插入至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7的配线板状部件抵接。在此基础上,臂状部24所设置的接触部24a的一部分从槽部19向板状部件面对部18外突出。进而,多个第1触头20分别具有的固定部22设置有连接端子部25,连接端子部25向绝缘壳体13外部延伸,例如通过焊接被连接于配置有绝缘壳体13的配线基板11所设置的配线部(在图中未显示)。
此外,多个第2触头21也分别是以具有弹性的导电性材料形成的板状部件,如示出图2中的V-V线截面的图5所示,具有被固定于绝缘壳体13的固定部26与从固定部26延伸的一对臂状部27以及28。臂状部27相对于绝缘壳体13被固定,设置有防脱部27a,所述防脱部27a构成相对于后述的致动器起到防脱功能的曲面凸部,此外,臂状部28为相对于绝缘壳体13可弹性位移的工作部并设置有接触部28a,臂状部28的设置有接触部28a的部分被配置在设置于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面对部18的槽部19内,所述接触部28a与被插入至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7的配线板状部件抵接。在此基础上,臂状部28所设置的接触部28a的一部分从槽部19向板状部件面对部18外突出。进而,多个第2触头21分别具有的固定部26设置有连接端子部29,连接端子部29向绝缘壳体13外部延伸,例如通过焊接被连接于配置有绝缘壳体13的配线基板11所设置的配线部(在图中未显示)。
进而,在连接器装置10中,具备能够相对于绝缘壳体13转动的致动器30。致动器30是长度方向为触头排列方向即沿着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的细长板状体,选择性地处于第1静止位置与第2静止位置,所述第1静止位置为如图1以及图2所示的、成为相对于绝缘壳体13立起的位置,所述第2静止位置为如图9以及图10所示的、成为相对于绝缘壳体13倒伏的位置。
在该致动器30处于第2静止位置时,致动器30的与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面对部18对置的部分,沿着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即触头排列方向排列配置地形成有多个板状部件按压部31。像这样地沿着触头排列方向排列配置的多个板状部件按压部31,在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7插入有配线板状部件并且致动器30处于第2静止位置时,朝向接触部24a以及接触部28a按压被插入至板状部件插入部17的配线板状部件,所述接触部24a被设置在多个第1触头20的各臂状部24,其一部分从槽部19向板状部件面对部18外突出,所述接触部28a被设置在多个第2触头21的各臂状部28,其一部分从槽部19向板状部件面对部18外突出,多个第1触头20的各臂状部24以及多个第2触头21各臂状部28分别被配置于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面对部18所设置的多个槽部19。
而且,致动器30所形成的多个板状部件按压部31在致动器30位于第2静止位置时,位于与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面对部18所设置的多个槽部19分别对置的位置。由此,在配线板状部件被插入至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7并且致动器30位于第2静止位置时,在与接触部24a以及接触部28a的任一个隔着配线板状部件而对置的位置,多个板状部件按压部31分别朝向接触部24a以及接触部28a按压该配线板状部件,所述接触部24a被设置在多个第1触头20的臂状部24,所述接触部28a被设置在多个第2触头21的臂状部28,多个第1触头20的臂状部24(设置有接触部24a的部分)以及多个第2触头21的臂状部28(设置有接触部28a的部分)分别被配置于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面对部18所设置的多个槽部19。其结果是,形成于致动器30的多个板状部件按压部31使插入至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7适当并且可靠地按压抵接于接触部24a以及接触部28a,所述接触部24a被设置在多个第1触头20的各臂状部24,其一部分从槽部19向板状部件面对部18外突出,所述接触部28a被设置在多个第2触头21的各臂状部28,其一部分从槽部19向板状部件面对部18外突出,多个第1触头20的臂状部24以及多个第2触头21的臂状部28分别被配置于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面对部18所设置的多个槽部19。
如图4所示,这样的致动器30设置有呈轴状部的的被卡合部33,所述被卡合部33卡合于呈钩状部的卡合支承部23a,所述卡合支承部23a设置于多个第1触头20的各臂状部23。因此,致动器30所设置的被卡合部33其上卡合有第1触头20。分别设置于多个第1触头20的臂状部23的卡合支承部23a卡合至被卡合部33,由此,致动器30由卡合支承部23a支承,在此基础上,围绕在致动器3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假想旋转轴能够相对于绝缘壳体13转动,从而选择性地处于第1静止位置与第2静止位置,所述第1静止位置为相对于绝缘壳体13立起的位置,所述第2静止位置为相对于绝缘壳体13倒伏的位置。
像这样地,分别设置于多个第1触头20的臂状部23的卡合支承部23a卡合至被设置于致动器30的被卡合部33,由此,致动器30由卡合支承部23a支承,在此基础上能够相对于绝缘壳体13转动,因此,即便在多个第1触头20以及第2触头21的排列方向上产生“翘曲”等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因从第1静止位置向第2静止位置的转动操作上的不良状况、或者从第2静止位置向第1静止位置在转动操作上的不良状况而导致的问题。
而且,在配线板状部件被插入至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7的基础上,在从第1静止位置转动而转移至第2静止位置时,分别通过致动器30中的多个板状部件按压部31,在接触部24a以及接触部28a分别隔着配线板状部件而对置的位置,致动器30分别朝向接触部24a以及接触部28a按压该配线板状部件,所述接触部24a被设置在多个第1触头20的臂状部24,所述接触部28a被设置在多个第2触头21的臂状部28,多个第1触头20的臂状部24以及多个第2触头21的臂状部28分别被配置于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面对部18所设置的多个槽部19。
此外,如图5所示,致动器30设置有突起部34,所述突起部34在多个第2触头21各自的臂状部27所设置的防脱部27a附近与之对置。突起部34设置有倾斜面部34a,所述倾斜面部34a在致动器30处于第1静止位置或者处于第1静止位置附近的位置时,与第2触头21的臂状部27所设置的防脱部27a对置。
致动器30在处于第1静止位置或者处于第1静止位置附近的位置的情况下,产生挠曲而朝向第1触头20的臂状部24以及第2触头21的臂状部28部分地位移时,致动器30中的设置有倾斜面部34a的突起部34所设置的倾斜面部34a抵接于设置于第2触头21的臂状部27且呈曲面凸部状的防脱部27a,由此,从防脱部27a在沿着配线板状部件相对于绝缘壳体13插入方向的方向上位移。
进而,致动器30设置有一对卡合卡止部35,所述一对卡合卡止部35在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即触头排列方向上夹持排列配置地形成的多个板状部件按压部31。在配线板状部件被插入至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7的基础上,致动器30从第1静止位置转动而转移至第2静止位置时,这些一对卡合卡止部35分别卡合至一对被卡合卡止部而对配线板状部件部件进行卡止,维持该配线板状部件插入至板状部件插入部17的插入状态,所述一对被卡合卡止部被设置于插入至板状部件插入部17的配线板状部件。
构成配线板状部件的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在其主体平板状部40的一端部设置有端子板部41,所述端子板部41被插入至板状部件插入部17而处于与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面对部18相面对的状态,所述配线板状部件被插入至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7。在与端子板部41中的图1以及图2所表示的面(为了方便说明,称为上表面)42对置的面(为了方便说明,称为下表面)43上,在与端子板部41相对于板状部件插入部17的插入或者拔脱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多个接触端子部44(在图4以及图5等示出)。此外,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的端子板部41分别设置有切口部45,所述切口部45在端子板部41中的多个接触端子部44的排列方向的两端部构成被卡合卡止部。在端子板部41相对于板状部件插入部17的插入结束并且致动器30处于第2静止位置时,致动器30所设置的卡合卡止部35卡合至这些切口部45,由此,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通过致动器30所设置的卡合卡止部35被卡止,从而维持被插入至板状部件插入部17的状态。
在上述的连接器装置10中,在致动器30位于第1静止位置的状态下,作为处于图1以及图2所示状态的配线板状部件的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以使该端子板部41插入至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7的状态,沿着与绝缘壳体13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向内的方向被插入至该板状部件插入部17。而且,在结束了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相对于板状部件插入部17的插入、即结束端子板部41相对于板状部件插入部17的插入时,如图6、图7以及图8所示,被插入至板状部件插入部17的端子板部41覆盖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面对部18,板状部件面对部18处于与该端子板部41的下表面相面对的状态。
像这样地,在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的端子板部41被插入至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7的基础上,接触部24a以及接触部28a处于与排列配置于端子板部41的下表面43的多个接触端子部44中对应的接触端子部相对应的位置,所述接触部24a以及接触部28a分别被设置于多个第1触头20的各臂状部24以及多个第2触头21的各臂状部28,并且它们的一部分从槽部19朝向板状部件面对部18外突出,所述多个第1触头20的各臂状部24以及多个第2触头21的各臂状部28被分别配置于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面对部18所设置的多个槽部19。而且,如图7以及图8所示,多个接触部24a以及多个接触部28a分别处于与多个接触端子部44a中对应的接触端子部抵接的状态。
接着,围绕相对于绝缘壳体13在致动器30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假想旋转轴,使致动器30从第1静止位置向第2静止位置转动,如图9以及图10所示,若致动器30处于第2静止位置,则如表示图10中的XI-XI线截面的图11以及表示图10中的XII-XII线截面的图12所示,排列配置于致动器30的多个板状部件按压部31朝向多个第1触头20的接触部24a以及多个第2触头21的接触部28a按压被插入至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7的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的端子板部41,接触部24a以及接触部28a的一部分分别从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面对部18所设置的多个槽部19朝向板状部件面对部18外突出。由此,多个接触部24a以及多个接触部28a分别按压抵接于多个接触端子部44,各自具有接触部24a的多个第1触头20以及各自具有接触部28a的多个第2触头21处于与多个接触端子部44电连接的状态,所述多个接触部24a分别设置于多个第1触头20的臂状部24,所述多个接触部28a分别设置于多个第2触头21的臂状部28,所述多个接触端子部44被排列配置于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的端子板部41的下表面43。
此时,在与多个第1触头20的臂状部24所设置的接触部24a以及多个第2触头21的臂状部28所设置的接触部28a的任一个隔着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的端子板部41而对置的位置,排列配置于致动器30的多个板状部件按压部31分别朝向接触部24a以及接触部28a按压该端子板部41,所述多个第1触头20的臂状部24以及多个第2触头21的臂状部28分别被配置于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面对部18所设置的多个槽部19,因此多个板状部件按压部31将排列配置于端子板部41的下表面43一侧的多个接触端子部44适当并且可靠地按压抵接于多个接触部24a以及多个接触部28a,所述多个接触部24a被设置于多个第1触头20的臂状部24,并且各自的一部分从槽部19朝向板状部件面对部18外突出,所述多个接触部28a被设置于多个第2触头21的臂状部28,并且各自的一部分从槽部19朝向板状部件面对部18外突出。
此外,此时致动器30所设置的一对卡合卡止部35分别卡合至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的端子板部41所设置的一对切口部45,对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进行卡止,由此维持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被插入至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7的状态。
之后,如上所述,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的端子板部41被插入至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7,致动器30处于第2静止位置,在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通过致动器30所设置的一对卡合卡止部35被卡止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致动器30相对于绝缘壳体13从第2静止位置向第1静止位置转动,解除致动器30所设置的一对卡合卡止部35对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的卡止,并且解除插入至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7的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的端子板部41被排列配置于致动器30的多个板状部件按压部31按压的状态。由此,能够使端子板部41被插入至板状部件插入部17的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从绝缘壳体13脱离。
在这样的连接器装置10中,若作为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等的配线板状部件未被插入至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7,而致动器30又相对于绝缘壳体13从第1静止位置向第2静止位置转动而处于第2静止位置,即进行所谓的“空闭”,则排列配置于致动器30的多个板状部件按压部31不经由配线板状部件而直接与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面对部18相面对。在此基础上,排列配置于致动器30的多个板状部件按压部31不抵接于作为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等的配线板状部件,因此致动器30例如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可能会朝向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面对部18位移而产生挠曲。
而且,在致动器30产生上述那样的挠曲的情况下,在此状态下,产生挠曲的致动器30从第2静止位置转动而向第1静止位置转移而成为能够将作为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等的配线板状部件插入至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插入部17的状态时,例如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致动器30以相对于绝缘壳体13大致垂直立起的姿势而处于第1静止位置的附近位置时或者处于第1静止位置时,致动器30其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分朝向绝缘壳体13中的板状部件面对部18位移而产生挠曲,由此被设置于致动器30且呈轴状部的被卡合部33解除与卡合支承部23a的卡合并从卡合支承部23a脱落,会导致致动器30从多个第1触头20以及多个第2触头21脱离,所述卡合支承部23a被分别设置于多个第1触头20的臂状部23且呈钩状部。但是,实际上,根据如下的技术方案,难以产生致动器30从多个第1触头20以及多个第2触头21脱离的问题。
如将图14中的双点划线框B内放大地示出的图15所示,致动器30相对于绝缘壳体13以大致垂直地立起的姿势处于第1静止位置的附近位置时或者处于第1静止位置时,致动器30中设置有倾斜面部34a的突起部34使其倾斜面部34a与第2触头21的臂状部27所设置的防脱部27a对置。在此基础上,若致动器30通过其产生的挠曲而朝向第1触头20的臂状部24以及第2触头21的臂状部28部分地位移,则突起部34所设置的倾斜面部34a抵接于构成第2触头21的臂状部27所设置的呈曲面凸部状的防脱部27a,由此突起部34通过抵接于防脱部27a的倾斜面部34a的作用,从防脱部27a在沿着配线板状部件相对于绝缘壳体13的插入方向的方向上位移(图15中的箭头L的方向)。其结果是,即便在致动器30处于第1静止位置或者第1静止位置的附近位置、朝向第1触头20的臂状部24以及第2触头21的臂状部28部分地位移而产生挠曲时,阻止致动器30所设置的突起部34在与配线板状部件相对于绝缘壳体13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的位移,与此同时,难以产生致动器30从第1触头20以及第2触头21的脱离。
在上述的构成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的一例的连接器装置10中,在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被插入至绝缘壳体13的基础上,通过致动器30所设置的板状部件按压部31按压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多个第1触头20各自的接触部24a以及多个第2触头21各自的接触部28a处于与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的多个接触端子部44中的对应的接触端子部按压抵接的状态,在将致动器30从第1静止位置向第2静止位置转动转移时,致动器30例如未处于被多个第1触头20与多个第2触头21夹持而支承的状态,而是多个第1触头20分别设置的卡合支承部23a卡合至致动器30所设置的被卡合部33,处于通过该卡合支承部23a可转动地支承的状态。因此,根据连接器装置10,即便在致动器30产生多个第1触头20与多个第2触头21的排列方向中的“翘曲”等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因致动器30在转动操作上的不良状况而导致的问题。
此外,根据连接器装置10,致动器30设置有分别与多个第2触头21对置的突起部34,并且多个第2触头21分别设置有防脱部27a,所述防脱部27a在致动器30处于第1静止位置而产生挠曲时,卡合至致动器30所设置的突起部34,并阻止该突起部34在与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相对于绝缘壳体13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位移,因此,即便在进行致动器30进行“空闭”时,或者之后进行从致动器30的第2静止位置向第1静止位置的转动时,在致动器30产生挠曲的情况下,由此难以产生致动器30在与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相对于绝缘壳体13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位移而从排列配置于绝缘壳体13的多个第1触头以及第2触头21脱离的问题。
此外,因为在绝缘壳体13中的多个第1触头20以及第2触头21的排列中,相应于第1触头20的规定数量配置第2触头21,其中包括交替地配置第1触头20与第2触头21的方案,所以能够遍及多个第1触头20以及多个第2触头21的排列配置整体而平衡良好地实现第1触头20对致动器30的支承以及阻止该突起部34在与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相对于绝缘壳体13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位移,所述致动器30的支承是由第1触头20所设置的卡合支承部23a卡合至设置于致动器30的被卡合部33而实现的,所述阻止是通过在致动器30处于第1静止位置而产生挠曲时,第2触头所设置的防脱部27a卡合至致动器30所设置的突起部34而实现的。而且,设置于致动器30的被卡合部33呈轴状部,并且第1触头20所设置的卡合支承部23a呈钩状部,因此更可靠地进行第1触头20对致动器30的支承,所述支承是通过致动器30所设置的被卡合部33卡合至第1触头20所设置的卡合支承部23a而实现的。此外,致动器所设置的突起部34设置有倾斜面部34a,在致动器30处于第1静止位置或者第1静止位置附近的位置时,所述倾斜面部34a与设置于第2触头21的防脱部27a对置,因此在致动器30处于第1静止位置而产生挠曲时,防脱部27a抵接于突起部34所设置的倾斜面部34a,防脱部27a卡合至突起部34而更可靠并且顺畅地进行阻止该突起部34在与柔性印刷配线基板12相对于绝缘壳体13的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位移的状态。
工业实用性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连接器装置是如下的连接器装置:在绝缘壳体排列配置地设置有多个触头,并且设置有由多个触头支承的致动器,所述致动器相对于绝缘壳体可以从第1静止位置向第2静止位置转动以及动第2静止位置向第1静止位置转动,在配线板状部件向绝缘壳体插入的基础上,致动器从第1静止位置向第2静止位置转动,由此使多个触头分别处于相对于配线板状部件所设置的多个接触端子部中对应的接触端子部的按压接触状态,即便在进行致动器的“空闭”,或者之后进行从第2静止位置向第1静止位置的转动时,也能够难以产生致动器从排列配置的多个触头脱离的问题,并且即便在致动器产生在多个触头的排列方向上的“翘曲”等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因致动器在转动操作上的不良状况而导致的问题,从而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各样的电子设备等。
附图标记说明
10 连接器装置
11 配线基板
12 柔性印刷配线基板
13 绝缘壳体
14 基板切口部
15 安装配件
16 连接器安装部
17 板状部件插入部
18 板状部件面对部
19 槽部
20 第1触头
21 第2触头
22、26 固定部
23、24、27、28 臂状部
23a 卡合支承部
24a、28a 接触部
25、29 连接端子部
27a 防脱部
30 致动器
31 板状部件按压部
33 被卡合部
34 突起部
34a 倾斜面部
35 卡合卡止部
40 主体平板状部
41 端子板部
44 接触端子部
45 切口部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绝缘壳体,配线板状部件沿着规定的插入方向插入所述绝缘壳体;
多个第1触头以及多个第2触头,以规定的配置方案排列配置并安装于所述绝缘壳体,所述多个第1触头以及多个第2触头分别具有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处于与被插入至所述绝缘壳体的配线板状部件的多个接触端子部中对应的接触端子部抵接的状态;
致动器,具有将被插入至所述绝缘壳体的配线板状部件朝向所述接触部按压的板状部件按压部,并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绝缘壳体转动,在所述配线板状部件被插入至所述绝缘壳体并且所述致动器从第1静止位置转动而转移至第2静止位置时,通过所述板状部件按压部按压所述配线板状部件,使所述接触部处于按压抵接于所述多个接触端子部中对应的接触端子部的状态,
所述致动器设置有与所述第1触头卡合的被卡合部以及与所述第2触头对置的突起部,
所述第1触头设置有卡合于设置在所述致动器的所述被卡合部并支承该致动器的卡合支承部,并且所述第2触头设置有防脱部,在所述致动器处于第1静止位置而产生挠曲时,所述防脱部处于与设置在所述致动器的所述突起部卡合而阻止该突起部在与所述插入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位移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壳体中的所述多个第1触头以及第2触头的排列中,所述第2触头相应于所述第1触头的规定数量而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绝缘壳体中的所述多个第1触头以及第2触头的排列中,所述第1触头与所述第2触头交替地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分别设置于所述第1触头以及第2触头的多个接触部被配置于所述绝缘壳体中与所述致动器的板状部件按压部对置的部分。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器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多个第1触头以及第2触头的排列方向,所述致动器围绕在该致动器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假想旋转轴转动,进行从所述第1静止位置向第2静止位置的转移以及从所述第2静止位置向第1静止位置的转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致动器的被卡合部呈轴状部,设置于所述第1触头的卡合支承部呈钩状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于所述致动器的突起部设置有倾斜面部,在所述致动器处于所述第1静止位置或者所述第1静止位置附近的位置时,所述倾斜面部与设置于所述第2触头的防脱部对置。
CN201711276619.5A 2016-12-09 2017-12-06 连接器装置 Pending CN1082325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239687A JP2018097979A (ja) 2016-12-09 2016-12-09 コネクタ装置
JP2016-239687 2016-12-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232505A true CN108232505A (zh) 2018-06-29

Family

ID=60627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276619.5A Pending CN108232505A (zh) 2016-12-09 2017-12-06 连接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205260B2 (zh)
EP (1) EP3333985A1 (zh)
JP (1) JP2018097979A (zh)
KR (1) KR20180066822A (zh)
CN (1) CN108232505A (zh)
TW (1) TW20183433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3961A (zh) * 2018-12-27 2020-07-10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CN111600146A (zh) * 2019-02-20 2020-08-2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US11038296B2 (en) 2019-02-20 2021-06-15 I-Pex Inc.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rotatably mounted cover member
US11114789B2 (en) 2019-02-20 2021-09-07 I-Pex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otationally restricted cover memb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82565B2 (ja) * 2014-09-22 2018-02-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6486477B2 (ja) * 2015-08-26 2019-03-20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1585292S (zh) * 2017-02-02 2017-09-04
JP1585293S (zh) * 2017-02-02 2017-09-04
JP6976230B2 (ja) * 2018-07-27 2021-12-08 京セラ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KR102646909B1 (ko) 2019-01-24 2024-03-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DE102019102153B4 (de) * 2019-01-29 2022-02-03 Bjb Gmbh & Co. Kg Anschlusselement
CN110365106B (zh) * 2019-05-28 2023-05-23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变电站保护硬压板投退状态监视装置
US11742606B2 (en) * 2021-06-18 2023-08-29 Lear Corporation Electrical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structures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849A (zh) * 1996-09-04 1998-04-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与基板一起使用的连接器
CN1714477A (zh) * 2002-11-26 2005-12-28 Fci亚洲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挠性扁平电缆的电连接器
CN101471505A (zh) * 2007-12-28 2009-07-01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器用连接端子
JP4755539B2 (ja) * 2006-06-23 2011-08-24 京セラエル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2255185A (zh) * 2010-04-08 2011-11-23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
KR20120028355A (ko) * 2012-02-27 2012-03-22 한국몰렉스 주식회사 가요성 회로케이블용 커넥터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31897B1 (en) * 1999-10-06 2002-08-13 Japan Aviation Electronci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having a rotary actuator engaged with a contact in a direction parallel to a sheet-like object connected to the connector
JP3754869B2 (ja) * 2000-04-17 2006-03-15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4168986B2 (ja) * 2004-07-06 2008-10-22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Fpc用コネクタ
JP4492631B2 (ja) * 2007-03-27 2010-06-30 パナソニック電工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5801094B2 (ja) * 2011-04-28 2015-10-2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849A (zh) * 1996-09-04 1998-04-0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与基板一起使用的连接器
CN1714477A (zh) * 2002-11-26 2005-12-28 Fci亚洲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挠性扁平电缆的电连接器
JP4755539B2 (ja) * 2006-06-23 2011-08-24 京セラエル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N101471505A (zh) * 2007-12-28 2009-07-01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器用连接端子
CN102255185A (zh) * 2010-04-08 2011-11-23 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连接器
KR20120028355A (ko) * 2012-02-27 2012-03-22 한국몰렉스 주식회사 가요성 회로케이블용 커넥터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3961A (zh) * 2018-12-27 2020-07-10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US11025009B2 (en) 2018-12-27 2021-06-01 Molex, Llc Circuit substrate mounted cable connector
CN111403961B (zh) * 2018-12-27 2021-08-13 莫列斯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CN111600146A (zh) * 2019-02-20 2020-08-2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US10992072B2 (en) 2019-02-20 2021-04-27 I-Pex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otatably mounted cover member
US11038296B2 (en) 2019-02-20 2021-06-15 I-Pex Inc.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rotatably mounted cover member
US11114789B2 (en) 2019-02-20 2021-09-07 I-Pex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otationally restricted cover member
CN111600146B (zh) * 2019-02-20 2021-10-29 爱沛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80166816A1 (en) 2018-06-14
TW201834331A (zh) 2018-09-16
JP2018097979A (ja) 2018-06-21
US10205260B2 (en) 2019-02-12
EP3333985A1 (en) 2018-06-13
KR20180066822A (ko) 2018-06-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232505A (zh) 连接器装置
TWI446647B (zh) 連接器裝置
EP2030286B1 (en) Cable connector
TWI307980B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238032B2 (en) Connector arrangement between a flat flex cable and a component
CN102403589A (zh) 连接器装置
TWI547024B (zh) Connector device
TW201101614A (en) Connector apparatus
EP0926778A3 (en) Connectors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7367838B2 (en) Intermediate connector
CN108631101B (zh) 连接器
CN102751624A (zh) 连接器装置
JP2006505106A (ja) 可撓性リボンケーブルと素子との間のコネクター配置構成
EP0632542A2 (en) Latching device and a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such a latching device
JP2001307805A5 (zh)
JP3619822B2 (ja) 平形柔軟ケーブル用電気コネクタ
CN104425918B (zh) 电连接器
TWM380605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374585B (en) Connector
US20100068919A1 (en) Cable connector
KR101279594B1 (ko) 가요성 회로케이블용 커넥터
JP2007287420A (ja) ケーブル接続用コネクタ
US9590335B1 (en) Connector
JP2002298958A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及び、基板接続用コネクタ
TWI474564B (zh) Connector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2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