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53904A - 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53904A
CN1453904A CN02147312A CN02147312A CN1453904A CN 1453904 A CN1453904 A CN 1453904A CN 02147312 A CN02147312 A CN 02147312A CN 02147312 A CN02147312 A CN 02147312A CN 1453904 A CN1453904 A CN 14539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late
flexible base
housing
slide block
wri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2147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63198C (zh
Inventor
浅井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M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K Corp filed Critical SM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453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53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6319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6319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要提供一种可挠性基板,即使对插入凹部(15)内的插入不完全,也可藉由滑块(4)的移动将可挠性基板(8)插入到插入凹部(15)内的预定位置,且插入后可防止可挠性基板(8)脱落。本发明是具备有:壳体(1)、接点(7~7)、及滑块(4),将藉由滑块(4)对壳体(1)的卡合让其按压片部(46)被插入到插入凹部(15)的可挠性基板(8)朝向接点(7~7)侧按压,使可挠性基板(8)的接触部接触到接点(7~7)的接触部(74~74)之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在滑块(4)的按压可挠性基板(8)侧的面部,形成有当滑块(4)对壳体(1)进行卡合时可与可挠性基板(8)的加强材料(82)卡合的台阶部(45、45)。

Description

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涉及用来将可挠性扁平电缆或可挠性印刷电路基板等的可挠性基板、与印刷电路基板等予以电气连接的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以往,在这种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中,像习知的zero insertionforce(ZIF)(无插入力)构造,在可挠性基板插入时不会受到来自于接点的接触压力而能够以低插入力插入,在可挠性基板插入之后会以预定的接触压力与接点接触而得到稳定的电路连接。
例如,当可挠性基板插入时,让滑块朝向伸出壳体的方向移动,而不会受到来自于接点的接触压力而以低插入力将可挠性基板插入到壳体内的预定位置,当可挠性基板插入之后,将滑块朝向进入到壳体的方向移动来以滑块的按压片部将可挠性基板朝向接点侧按压,而能够以规定的接触压力与接点接触。
可是在上述的习知例中,会有下述的问题,由于必须先将可挠性基板插入到壳体内的预定位置之后再移动滑块,所以当可挠性基板对壳体内的插入不完全时,就无法得到稳定的电路连接。
而即使在可挠性基板插入之后,由于只以滑块的按压片部将可挠性基板朝向接点侧按压,所以会有不容易防止可挠性基板脱落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其目的要提供一种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在插入时即使可挠性基板对壳体的插入不完全,也可藉由滑块将可挠性基板插入到壳体内的预定位置,且插入后可防止可挠性基板脱落。
第1项的发明的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是具备有:形成有插入凹部(15)的壳体(1)、组装在壳体(1)内的接点(7~7)、及具有可对插入凹部(15)进行插拔的按压片部(46)的滑块(4);藉由滑块(4)对壳体(1)的卡合,按压片部(46)将插入凹部(15)的可挠性基板(8)朝向接点(7~7)侧按压,使可挠性基板(8)的接触部接触到接点(7~7)的接触部(74~74)之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其特征为:在滑块(4)的按压可挠性基板(8)的侧边的面部,形成有与插入于插入凹部(15)的可挠性基板(8)的加强材料(82)卡合的台阶部(45、45)。
在上述的构造中,即使当可挠性基板(8)插入时可挠性基板(8)插入到插入凹部(15)内不完全时,在滑块(4)对壳体(1)卡合时,台阶部(45、45)会与可挠性基板(8)的加强材料(82)而可以使可挠性基板(8)移动到插入凹部(15)内的预定位置。而在插入之后,滑块(4)的台阶部(45、45)会与可挠性基板(8)的加强材料(82)卡合而能够有助于防止可挠性基板(8)脱离。
第2项的发明,是在第1项的发明中,为了让可挠性基板(8)更容易插入到插入凹部(15)内,且要容易确认插入状态,而在滑块(4)的对壳体(1)的卡合方向后侧部分,形成有切入到台阶部(45、45)附近的切口部(44)。
第3项的发明,是在第1或2项的发明中,在壳体(1)的两侧没有设置操作空间而为了要让滑块(4)的移动容易化,而具备有:可转动地被支承于壳体(1),且与该转动连动来使滑块(4)朝向壳体(1)侧移动的操作柄(6)。
第4项的发明,是在第3项的发明中,为了要既维持小型化且要以足够的强度来转动支承操作柄(6),具备有让安装片部(21、31)被固定在壳体(1)的两侧壁,而在与壳体(1)的侧壁之间用来导引滑块(4)的滑动腕部(42、42)的装配构件(2、3),在滑动腕部(42、42)的内壁面形成了可转动地收容操作柄(6)的转动腕部(62、62)的凹部(49、49),在转动腕部(62、62)的前端部是形成了可转动地被支承在安装片部(21、31)的枢支孔(24、34)的枢轴(63、63)。
第5项的发明,是在第4项的发明中,为了要让操作柄(6)的转动来使滑块(4)朝向壳体(1)侧移动锁定时产生卡嗒感,并且要防止锁定的操作柄(6)不会由于震动等的外力而容易转动,而在滑动腕部(42、42)的内壁面形成卡合段部(53、53),在转动腕部(62、62)则形成了当操作柄(6)转动时会以规定的按压力与卡合段部(53、53)抵接的卡合突起(67、67)。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的一实施型态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组装之后的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的显示图,(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
图3是图2(B)的右侧视图。
图4是图2(B)的A-A线剖面图。
图5是壳体1的显示图,(a)是局部剖面俯视图,(B)是局部剖面主视图,(c)是(B)的右侧面图,(d)是(B)的A-A线剖面图。
图6是装配构件2的显示图,(a)是背面图,(B)是俯视图,(c)是主视图,(d)是(B)的A-A线剖面图。
图7是装配构件3的显示图,(a)是背面图,(B)是俯视图,(c)是主视图,(d)是(B)的A-A线剖面图。
图8是滑块4的显示图,(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
图9是滑块4的显示图,(a)是图8(B)的底面图,(B)是图8(B)的左侧面图,(c)是图8(B)的A-A线剖面图,(d)是(c)的B-B线剖面图。
图10是操作柄6的显示图,(a)是俯视图,(B)是主视图。
图11是操作柄6的显示图,(a)是图10(B)的底面图,(B)是图10(B)的右侧面图,(c)是图10(B)的A-A线剖面图。
图12是藉由操作柄6的转动来让滑块4移动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13是将可挠性基板8插入连接到连接器的作用的说明图。
发明实施型态
以下用图面来说明本发明的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的一实施形态例子。
图1是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图4是组装之后的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的显示图,在这些图中,1是用绝缘性塑料树脂所成型的壳体,2、3是以金属板的弯折加工所形成的装配构件,4是以绝缘性塑料树脂所成型的滑块(兼作外壳),6是以绝缘性塑料树脂或金属所形成的操作柄,7是让具有弹性的铜合金等的导电性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所形成的接点,8是可挠性扁平电缆或可挠性印刷电路基板等的可挠性基板。
壳体1,如图5所示,是由:底板部11、侧板部12、12、顶板部13、及背板部14所构成,底板部11的前端部是从侧板部12、12及顶板部13朝前面侧突出形成,在内部是形成有将前面侧作成横长细缝状的开口部的插入凹部15。
在侧板部12、12的外壁面,形成有用来压入卡止装配构件2、3的安装片部21、31的卡止槽16、16。卡止槽16、16是将下部作成用来插入安装片部21、31的插入口,将上部封住,将外侧部作成较安装片部21、31更窄的开口。
顶板部13的内壁面,其背面侧是较前面侧更接近底板部11的内壁面而中介着段部17而形成为水俯视状。
在壳体1,沿着其长轴方向是以规定的间距形成有用来收容和保持接点7的接点收容部18。接点收容部18,是以:形成于底板部11的内壁面的收容槽18a、连通到该收容槽18a而形成于背板部14的收容孔18B、以及连通到该收容孔18B而从顶板部13的背面侧贯穿形成于前面侧的保持孔18c所形成。
装配构件2,如图6所示,其剖面形状是形成为朝上方开口的コ字型,コ字型的相对的壁部的其中一方成为了安装片部21,另一方则成为了外侧片部22。
在安装片部21上突起设置有卡止突起23、23,并且形成有可转动地支承操作柄6的枢轴63的枢支孔24,在外侧片部22上形成有用来松动嵌合滑块4的防脱落突起48的导引孔25。
藉由将装配构件2的安装片部21压入、卡止到壳体1的其中一侧(在图1中是前侧)的卡止槽16内,使壳体1的侧板部12与装配构件2的外侧片部22及底侧片部26形成了U字型的导引部27,该导引部27会导引滑块4的其中一方的滑动腕部42朝前后方向移动。
装配构件3,如图7所示,与装配构件2同样具有形成コ字型的安装片部31、外侧片部32及底侧片部36,在安装片部31上形成有卡止突起35、35及枢支孔34。
藉由将装配构件3的安装片部31压入、卡止到壳体1的另一侧(在图1中是内侧)的卡止槽16内,使壳体1的侧板部13与装配构件3的外侧片部32及底侧片部36形成了U字型的导引部37,该导引部37会导引滑块4的另一方的滑动腕部42朝前后方向移动。
滑块4,如图8及图9所示,是具备有:覆盖壳体1的前面侧的横长杆状的滑块主体41、以及从滑块主体41的两端一体地朝背面侧突起设置的滑动腕部42、42。
在滑块主体41上,形成有可将可挠性基板8插通在与壳体1的底板部11之间且将其插入到插入凹部15内的插通凹部43。
在滑块主体41的前面侧中央部,形成有连通到插通凹部43的宽度较宽的切口部44。
在面对于滑块主体41的插通凹部43的底侧壁面的切口部44之外的部分,形成有可卡合于所插入的可挠性基板8的加强材料82的前面侧(在图1中是前侧)端部的台阶部45、45。
朝向切口部44的前面侧的垂直面与朝向台阶部45、45的背面侧的垂直面,大致位于同一俯视上。
在滑块主体41的背面侧,突起设置有可将插入在插入凹部15内的可挠性基板8朝向接点7~7的接触片部71~71侧按压的按压片部46。
按压片部46的下侧壁面,如图9(c)所示,其前面侧是形成为与台阶部45的与水俯视大略相同的俯视,其背面侧是朝向上方倾斜而形成倾斜面。
按压片部46的上侧壁面,其前面侧处于背面侧上方而中介着段部47形成为水俯视状。
在滑动腕部42、42的外侧壁面,是突起设置有可松动嵌合于安装片部21、31的导引孔25、34的防脱落突起48、48。
在滑动腕部42、42的内侧壁面,是形成有可转动地收容操作柄6的转动腕部62、62的凹部49、49。
凹部49其上侧与内侧是开口着,在前后方向相对向的内壁面,各个上部是形成为突曲面状,位于前面侧的前方壁面是形成了前方随动面50,位于背面侧的后方壁面则形成了后方随动面51。凹部49的朝向内侧的内壁面52是形成大致垂直面状。
在滑动腕部42、42的内侧壁面,在邻接于凹部49、49的壁面形成了卡合段部53、53,藉由让该卡合段部53、53以规定的按压力抵接在形成于操作柄6的转动腕部62、62的基端部侧外壁面的卡合突起67、67上,而产生卡嗒感。
卡合段部53,是具备有上部垂直内壁面54、下部垂直内壁面55及倾斜内壁面56,上部垂直内壁面54的内壁面是形成为与凹部49的内壁面52大致平行且位于内壁面52的更内侧处,下部垂直内壁面55的内壁面则形成为与上部垂直内壁面54大略平行且位于稍外侧处,倾斜内壁面56则是形成为具有倾斜台阶而位于上部垂直内壁面54与下部垂直内壁面55之间。
在图9(d)中,孔部57是用来成形卡合段部53的倾斜内壁面56及下部垂直内壁面55的冲孔。
操作柄6,如图10与图11所示,是具备有:形成为横长杆状的操作部61、及从操作部61的两端一体地朝前面侧突起设置的转动腕部62、62。
在转动腕部62、62的前端,是形成有朝内侧方向突起设置而可转动地被支承在安装片部21、31的枢支孔24、34的枢轴63、63。
转动腕部62,是具备有其前面侧的上面部从前面侧朝向背面侧缓缓地立起的倾斜面状的前方凸轮面64,该前方凸轮面64,在组装之后滑块4朝前方移动时会抵接在滑块4的前方随动面50上。
转动腕部62,其外侧面在中间处是向外侧突出,在从该突出部的背面侧到底面的侧面是形成有1/4圆弧状的后方凸轮面65,该后方凸轮面65在组装后滑块4朝后方移动时会抵接在滑块4的后方随动面51上。
转动腕部62、62的基端部66、66,其背面侧的外壁面是形成为位于前面侧的外壁面的更内侧处,在基端部66、66的外壁面,是形成有能以规定的按压力抵接于滑块4的卡合段部53、53的上部垂直内壁面54、54及倾斜内壁面56、56的卡合突起67、67。
接点7,如图1所示,是形成为两股叉状的,是具备有:接触片部71、安装片部72及连接片部73。
在接触片部71的前端形成有接触部74,在安装片部72形成有卡止突起(省略图标)。
连接片部73是以焊锡等来连接在印刷电路基板(省略图标)。
可挠性基板8,如图1所示,是具备有:以聚酯薄膜等的基材所形成的基板主体81、形成于基板主体81的下面侧前端部的接触部及连接在该接触部的电路图案(省略图标)、以及以聚酯薄膜等形成在基板主体81的上面侧前端部的加强用的加强材料82。
接下来,用图1对组装方法加以说明。
(1)首先,藉由从背面侧将接点7~7插入到壳体1的接点收容部18~18来将接点7~7组装到壳体1内。此时,接点7的安装片部72,具备有卡止突起,而将其压入卡止于接点收容部18的保持孔18c内,接点7的接触片部71会以松动嵌合的状态被收容在接点收容部18的收容槽18a内,是可在收容槽18a内朝上下方向弹性变形。
(2)接着,藉由将装配构件2、3的安装片部21、31从下部侧压入卡止到形成于壳体1的侧板部12、12的卡止槽16、16内来将装配构件2、3组装到壳体1内。藉由该组装动作,会以壳体1的其中一方的侧板部12与装配构件2的外侧片部22及底侧片部26来形成U字型的导引部27,并且会以壳体1的另一方的侧板部12与装配构件3的外侧片部32及底侧片部36来形成U字型的导引部37。
(3)接着,藉由将滑块4的滑动腕部42、42从前面侧插入到在上述(2)所形成的导引部27、37来组装滑块4。此时,滑动腕部42、42的防止脱落的突起48、48会以松动嵌合的状态卡合在装配构件2、3的导引孔25、35上,会限制滑块4的移动范围,且能防止滑块4从壳体1脱落。
(4)然后,藉由将操作柄6的转动腕部62、62从上部侧插入到在上述(3)中组装到壳体1的滑块4的凹部49、49内来组装操作柄6。此时,将操作柄6的枢轴63、63插入到装配构件2、3的枢支孔24、34内,让操作柄6以枢轴63、63为中心转动。而当将组装好的操作柄6朝向背面侧转动大致90°时,操作柄6的卡止突起67、67会以规定的按压力抵接在滑块4的卡合段部53、53上。
接下来,合用图12及图13来说明前期实施形态的例子。
首先在以下的(A)中,来说明与操作柄6的转动连动让滑块4朝前后方向移动的作用,接着在以下的(B)中,是来说明,以较低的插入力将可挠性基板8插入到壳体1的插入凹部15内,以操作柄6的转动让滑块4移动来让按压片部46使可挠性基板8的接触部弹性接触到接点77~7的接触部74~74的作用。
(A):用操作柄6的转动来移动滑块4的作用
(1)图12(a)所示的初期状态(出厂状态),是相当于图2、图3及图4的状态。在该初期状态中,操作柄6的后方凸轮面65、65是抵接在滑块4的后方随动面51、51,操作柄6的卡合突起67、67是以规定的按压力抵接在滑块4的倾斜内壁面56、56上,操作柄6会被限制成不会由于震动等的外力而以点O为中心朝左边转动。
点O,是表示可转动地被支承于装配构件2、3的枢支孔24、34的枢轴63、63的中心。
(2)在图12(a)的状态,将操作柄6朝向箭头所示的向左转动的方向转动的话,上述凸轮面64、64会按压滑块4的前方随动面50、50使滑块4朝向箭头所示的左边移动,而成为同图(B)所示的状态。
(3)在图12(B)的状态中,会如箭头所示再将操作柄6向左边转动,当相对于上述(1)的初期状态转动规定角度(例如77.3°)时,前方凸轮面64、64会再按压前方随动面50、50而如箭头所示使滑块4向左移动,而成为同图(c)所示的状态。这是让滑块4的防脱落突起48、48抵接到装配构件2、3的导引孔25、移动停止35的端部来限制其移动范围。
(4)图12(c)的状态是相当于图13(B)的状态,是使滑块4的前面侧从水俯视H稍微朝上方移动而可用低插入力插入可挠性基板8。也就是说,如图12(c)所示滑块4向左移动的话,如图13(a)所示与顶板部13的前面侧内壁面卡合着的按压片部46的前面侧的外壁面会如同图(B)所示解除卡合状态而与按压片部46的背面侧的上侧壁面卡合,会使滑块4的前面侧从水俯视H稍微朝上方移动。
水俯视H,是表示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的另一方的连接对象也就是印刷电路基板等的表面。
(5)在图12(c)的状态,如箭头所示将操作柄6朝右转动的话,操作柄6的后方凸轮面65、65会按压滑块4的后方随动面51、51来使滑块4如箭头所示朝右移动而成为同图(d)所示的状态。
(6)在图12(d)的状态,如箭头所示再将操作柄6向右转动的话,后方凸轮面65、65会使后方随动面51、51如箭头所示向右移动,而会回到同图(e)所示的初期状态。
此时,操作柄6的卡合突起67、67,在与卡合段部53、53的卡合过程中,刚开始是以预定的按压力一直抵接在滑块4的上部垂直内壁面54、54上,可是操作柄6继续转动,在要回到初期状态之前是以较之前的按压力更小的按压力抵接在倾斜内壁面56、56上,所以会产生卡嗒感。
而藉由让操作柄6的卡合突起67、67与卡合段部53、53的倾斜内壁面56、56卡合,从而可限制操作柄6由于震动等外力而向左转动。
(B):可挠性基板8的插入连接作用
(1)在图13(a)所示的初期状态,将操作柄6向左转动的话,藉由在上述(A)(2)(3)所说明的作用,让滑块4向左移动并且使前面侧移动到水俯视H的上方。
因此,如图13(B)所示,确保在接点7~7的接触部74~74与滑块4的按压片部46之间确保有较可挠性基板8的厚度更宽的间隙,而可以用低插入力将可挠性基板8插入到插入凹部15内。
这种可挠性基板8对插入凹部15内的插入,通常会在可挠性基板8的前端部抵接到背板部14的内壁面的位置,或到达其附近的所谓的预定位置。
(2)在上述(1)可挠性基板8的对插入凹部15内的插入是在可用低插入力进行的状态,如图13(B)所示,即使在可挠性基板8对插入凹部15内的插入不完全而没有到达预定位置,只要可挠性基板8的加强材料82的前面侧端部被插入到可与滑块4的台阶部45、45卡合的位置,藉由操作柄6的向右转动而让滑块4向右移动,则如同图(c)所示,使可挠性基板8的前端部移动到插入凹部15内的预定位置,则可以使可挠性基板8的接触部以规定的弹性力接触到接点7~7的接触部74~74。
也就是说,能够防止可挠性基板8的不完全插入,能够确保可挠性基板8与印刷电路基板等的电路连接。
(3)在上述(2)中可挠性基板8的加强材料82的前面侧端部是否被插入到可卡合于滑块4的台阶部45、45的位置,可以经由滑块4的切口部44看见,所以可以容易地暂时将可挠性基板8插入到插入凹部15内,并且可以容易地确认可挠性基板8插入到插入凹部15内的状态。
(4)在从图13(B)的插入状态到同图(c)的锁定状态之前,会由于上述(A)(6)的作用而产生卡嗒感,所以可以容易确认锁定状态。在成为锁定状态之后,藉由上述(A)(6)的作用而会限制上述操作柄6的向左转动,所以能够防止由于震动等的外力解除锁定。
(5)在图13(c)的锁定状态中,滑块4的台阶部45、45会卡合在可挠性基板8的加强材料82的前面侧端部而能防止可挠性基板8脱落,所以可以强化可挠性基板8的防止脱落性。
在前期实施型态例中,是将前方凸轮面64、64及后方凸轮面65、65形成在操作柄6上,并且在滑块4的凹部49、49形成有前方随动面50、50与后方随动面51、51,是针对使用凸轮机构的情况作了说明,可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要使操作柄6的转动运动变换成滑块4的往复直线运动的话,也可以使用连杆机构等的其它机构。
在前期实施形态例中,为了要在锁定时会产生卡嗒感,并且要防止已锁定的操作柄6由于震动等的外力而容易转动,而在滑动腕部42、42的内壁面形成卡合段部53、53,在转动腕部62、62形成卡合突起67、67,虽然是针对这种情形来说明,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省略卡合段部53、53及卡合突起67、67。
在前期实施形态例中,为了要维持小型化且以足够的强度转动支承操作柄6,而针对设置有与壳体1不同个体的装配构件2、3的情况作了说明,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相当于装配构件2、3的导引部形成在壳体1的两侧,而省略装配构件2、3。
在前期实施型态例中,为了不在壳体1的两侧设置操作空间并容易进行滑块4的移动而具备有操作柄6,对以操作柄6的转动来使滑块4往复移动的构造作了说明,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省略操作柄6,以手动来使滑块4往复移动。
在前期实施型态例中,为了要让可挠性基板8容易插入到插入凹部15且要容易确认插入状态,而针对将切口44形成在滑块4上的情况作了说明,可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省略切口44的形成。
发明效果
第1项的发明,在滑块(4)的按压可挠性基板(8)的侧的面部形成有台阶部(45、45),在滑块(4)对壳体(1)卡合时,即使当可挠性基板(8)插入到插入凹部(15)内不完全,在滑块(4)朝向壳体(1)的移动使台阶部(45、45)与可挠性基板(8)的加强材料(82)卡合而可以使可挠性基板(8)移动到插入凹部(15)内的预定位置,所以可以防止不完全的插入。
而在可挠性基板(8)插入之后,滑块(4)的台阶部(45、45)会卡合在可挠性基板(8)的加强材料(82)上而能够有助于防止可挠性基板(8)脱离,所以可以强化可挠性基板(8)的防止脱落性。
第2项的发明,是在第1项的发明中,在滑块(4)对壳体(1)的卡合方向后侧部分形成了切口部(44),在可挠性基板(8)对插入凹部(15)插入时是将可挠性基板(8)的加强材料(82)侧的可目视的范围加宽,所以能够容易地将可挠性基板(8)插入到插入凹部(15)内,并且能够容易确认插入状态。
第3项的发明,是在第1或2项的发明中,是具备有可转动地被支承在壳体(1)的操作柄(6),以操作柄(6)的转动来使滑块(4)移动,就可以不在壳体(1)的两侧设置操作空间滑块(4)容易移动。
第4项的发明,是在第3项的发明中,让安装片部(21、31)被固定在壳体(1)的两侧壁,而在与壳体(1)的侧壁之间具备有用来导引滑块(4)的滑动腕部(42、42)的装配构件(2、3),在滑动腕部(42、42)的内壁面形成了可转动地收容操作柄(6)的转动腕部(62、62)的凹部(49、49),在转动腕部(62、62)的前端部是形成了可转动地被支承在安装片部(21、31)的枢支孔(24、34)的枢轴(63、63),所以既可以维持小型化又能够以足够的强度可转动地支承操作柄(6)。
第5项的发明,是在第4项的发明中,在滑动腕部(42、42)的内壁面形成卡合段部(53、53),在转动腕部(62、62)则形成了当操作柄(6)转动时会以规定的按压力与卡合段部(53、53)抵接的卡合突起(67、67),所以当用操作柄(6)的转动使滑块(4)朝向壳体(1)侧移动且将其锁定时能够产生卡嗒感,而能够防止已锁定的操作柄(6)由于震动等的外力而容易转动。

Claims (5)

1.一种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是具备有:形成有插入凹部(15)的壳体(1)、组装在壳体(1)内的接点(7~7)、及具有可对插入凹部(15)进行插拔的按压片部(46)的滑块(4);藉由滑块(4)对壳体(1)的卡合,按压片部(46)将插入凹部(15)可挠性基板(8)朝向接点(7~7)侧按压,使可挠性基板(8)的接触部接触到接点(7~7)的接触部(74~74)之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其特征为:
在滑块(4)的按压可挠性基板(8)侧的面部,形成有可与插入于插入凹部(15)的可挠性基板(8)的加强材料(82)卡合的台阶部(45、4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其特征为:在滑块(4)的对壳体(1)的卡合方向后侧部分,是形成有切入到台阶部(45、45)附近的切口部(44)。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其特征为:具备有:可转动地被支承于壳体(1),且与该转动连动来使滑块(4)朝向壳体(1)侧移动的操作柄(6)。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其特征为:是具备有让安装片部(21、31)被固定在壳体(1)的两侧壁,而在与壳体(1)的侧壁之间来导引滑块(4)的滑动腕部(42、42)的装配构件(2、3),在滑动腕部(42、42)的内壁面形成了可转动地收容操作柄(6)的转动腕部(62、62)的凹部(49、49),在转动腕部(62、62)的前端部是形成了可转动地被支承在安装片部(21、31)的枢支孔(24、34)的枢轴(63、6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其特征为:在滑动腕部(42、42)的内壁面形成了卡合段部(53、53),在转动腕部(62、62)则形成了当操作柄(6)转动时会以规定的按压力与卡合段部(53、53)抵接的卡合突起(67、67)。
CNB021473129A 2002-04-22 2002-10-15 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319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2118627 2002-04-22
JP2002118627A JP3709174B2 (ja) 2002-04-22 2002-04-22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53904A true CN1453904A (zh) 2003-11-05
CN1263198C CN1263198C (zh) 2006-07-05

Family

ID=29267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4731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63198C (zh) 2002-04-22 2002-10-15 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3709174B2 (zh)
CN (1) CN1263198C (zh)
HK (1) HK1059508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97716C (zh) * 2005-01-26 2008-06-25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0414781C (zh) * 2004-06-11 2008-08-27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0459299C (zh) * 2004-07-30 2009-02-04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1151944B (zh) * 2005-03-28 2010-12-08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金属芯板的加强结构和电连接箱
CN103178393A (zh) * 2011-12-22 2013-06-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连接器防松脱装置
CN111600146A (zh) * 2019-02-20 2020-08-2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US11038296B2 (en) 2019-02-20 2021-06-15 I-Pex Inc.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rotatably mounted cover member
US11114789B2 (en) 2019-02-20 2021-09-07 I-Pex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otationally restricted cover member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12570A (ja) 2004-06-25 2006-01-12 Smk Corp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コネクタ
TWI506871B (zh) * 2013-09-27 2015-11-01 P Two Ind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14781C (zh) * 2004-06-11 2008-08-27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0459299C (zh) * 2004-07-30 2009-02-04 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0397716C (zh) * 2005-01-26 2008-06-25 欧姆龙株式会社 连接器
CN101151944B (zh) * 2005-03-28 2010-12-08 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金属芯板的加强结构和电连接箱
CN103178393A (zh) * 2011-12-22 2013-06-26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连接器防松脱装置
CN111600146A (zh) * 2019-02-20 2020-08-28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电连接器
US10992072B2 (en) 2019-02-20 2021-04-27 I-Pex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otatably mounted cover member
US11038296B2 (en) 2019-02-20 2021-06-15 I-Pex Inc. Electric connector with rotatably mounted cover member
US11114789B2 (en) 2019-02-20 2021-09-07 I-Pex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rotationally restricted cover member
CN111600146B (zh) * 2019-02-20 2021-10-29 爱沛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709174B2 (ja) 2005-10-19
JP2003317838A (ja) 2003-11-07
HK1059508A1 (en) 2004-07-02
CN1263198C (zh) 2006-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74504A (zh) 连接器
CN1263198C (zh) 可挠性基板用连接器
CN1221063C (zh) 电连接器
CN1203591C (zh) 卡连接用适配器和带天线的ic卡
CN1815814A (zh) 电连接器
CN1845381A (zh) 电气连接器、电气配线及电气配线的配置方法
CN101052321A (zh) 带扣
CN1732723A (zh) 板固定装置
CN1918753A (zh) 卡连接器
CN1845560A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摆转铰链装置
CN1599539A (zh) 扁平电缆和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CN1722328A (zh) 旋转式输入装置
CN1819348A (zh) 连接器
CN1738114A (zh) Ic插座和ic插座组件
CN1221985C (zh) 多向输入装置
CN1856911A (zh) 连接器
CN1306630C (zh) 移动终端的电池和电池锁定装置
CN1221986C (zh) 多向输入装置
CN1638204A (zh) 一种连接器
CN1881695A (zh) 连接器
CN101047295A (zh) 连接器
CN1229832C (zh) 开关装置
CN1202541C (zh) 多向输入装置
CN1707867A (zh) 连接器
CN1238927C (zh) 挠性印刷线路板连接用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059508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0705

Termination date: 202110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