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430A - 图象加热设备及其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图象加热设备及其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430A
CN1115430A CN95103099.XA CN95103099A CN1115430A CN 1115430 A CN1115430 A CN 1115430A CN 95103099 A CN95103099 A CN 95103099A CN 1115430 A CN1115430 A CN 11154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element
well heater
equipment
connector
n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510309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6270C (zh
Inventor
近藤浩史
宫本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15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627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627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象加热设备,它包括:具有一电极的加热器;与此加热器作滑动接触的薄膜,通过此薄膜用上述加热器的热量来加热一记录材料上的色粉像;连接在此加热器上的用来将电源与此加热器相连接的连接器;包括在此连接器中的与所说电极接触的导电接触件,此接触件包围着至少是所说的加热器。

Description

图象加热设备及其连接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复印机、激光打印机或类似机器的图象加热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上述加热设备的连接器。
为了在有关部件之间进行电连接,已提出了各种连接器。
一般地说,连接器包括一种导电金属构成的具有弹簧性质且具有所需构型的接触材料件以及一个用来支承此接触材料件并使它电绝缘的壳套。有一反抗此接触件的弹簧力而插入的待进行电连接的插入件,通过这一插入件,连接器的接触材料件与插入件的电极接头作压力接触,由此而形成电连接。换句话说,通过插入这一插入件,连接器的接触件便从自由状态作某种程度的弹性变形,而由此弹形变形所造成的载荷(反作用力)便施加到该插入件的电极上,使得此插入件与电极作压力接触而形成电连接。
至于对此连接器的接触件所要求的性能,在电性能方面例如有导电性(接触特性、抗损耗特性与机电侵蚀特性),在机械性能方面例如有弹簧特性、弹簧常数、应力松弛或类似性质。
至于对此连接器的壳套所要求的性能,在电性能方面例如有绝缘性、电压的稳定性,在机械性能方面例如有尺寸稳定性(热变形或热软化)、强度(破裂)或类似性质。
至于连接到连接器上的插入件,要求它在对应于接触件、IC、电路板、挠性基板、陶瓷基板、玻璃基板或类似部件的位置处,具有相似的电极。在某些情形下,基板或是用于支承此基板的部件是同时插入的。
参看图22—24,其中示明了这样一种连接结构与连接件的例子。所示明的例子是用来将电能供给于薄膜加热型加热器这种加热设备的连接器,这一加热设备则是用来加热熔融用于复印机、激光打印机或其它成像设备(美国专利5149941、5262834或5148226号)上的,记录材料承载的未定影色粉像。
图22是在两个相对端上各有一连接器的加热器的平面图。图23是它的透视图,而图24是这种连接器的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如图22与24所示的电能供应连接器50,它包括有导电的金属弯板形成的具有弹簧性质的接触件51、51(通常为磷铜型的弹簧电极),以及用来支承和绝缘上述接触件51、51的壳套52、52、接触件51与51是弯曲的并与W、W相连。
连接器50、50安装于加热器1和加热器支架7的相对端。
接触件51、51具有悬臂式结构,并具有弹簧性质。当把加热器1与加热器支架7插接到连接器50、50上时,施加有下述压力:
F=K×ε式中K是弹簧常数,“ε”是位移量。
由于这一压力,接触件51、51便同电极4,4接触,而得以在接触件51、51与电极接头4、4之间形成电接触。
为了确保有稳定的电接触,需要保持所需的压力F。
但当与加热器接触的前述薄膜由于高速作业的要求而高速运动时,此加热器便因此而振动,导致电极接头与接触件之间的接触不稳。
当把上述压力载荷施加一段长时间后,由于蠕变而可能发生塑性变形,使得上述位移量减小,当发生这种情形时,所加的压力载荷便会下降。在最坏的情形,此压力载荷为零,使得这种接触不再是电连接的。当环境温度很高,蠕变现象就会显著。于是,在设计连接器50、50时就应考虑到由于蠕变而造成的压力下降。为此便要加大接触件51、51的弹簧常数,或在插入插入件时增大接触件51、51的位移量。提高接触件51、51的弹簧常数的方法则涉及到插入件厚度变化而导致接触载荷压力变化的问题,而这从使连接稳定的观点考虑是不希望的。加大接触件51、51位移量的方法需用到很大的插入力,而电极4、4则可能在将插入件插入时被划伤,因而这也是不希望的。
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图象加热设备,其中在加热器的电极与连接器的接触件之间有稳定的电连接。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为加热器稳定地供应电能提供一连接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这样一种图象加热设备,其中一连接器的接触件包围着至少是上述的加热器。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环形结构的导电件的连接器。
本发明上述的和其它的目的、特点与优点,在考虑本发明结合附图对其最佳实施例所作的描述后,将会获得更清楚的认识。
图1是其中连接有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连接器的加热器的顶视平面图。
图2是一连接有上述连接器的加热器的透视图。
图3是上述连接器的部件分解平面图;
图4示明上述连接器的一个壳套;
图5示明此连接器的一个接触件;
图6示明此连接器的一个罩盖;
图7示明在插入此加热器前的连接器;
图8是图7所示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9示明在上述接触件弯曲之前同时在加热器插入之后的连接器;
图10示明在接触件已弯曲同时加热器已插入之后的连接器;
图11是图11所示连接器的左视图;
图12是图10中所示加热器的右视图;
图13示明一个六角螺母;
图14示明上述六角螺母的旋转偏差;
图16示明一个已装配的方形螺母;
图17示明对此方形螺母的支承;
图18示明对另一方形螺母的支承;
图19示明在此接触件与背侧上有一突起的加热器支架之间的接触;
图20示明此加热器与加热器支架之中的弯曲应力;
图2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象加热设备的部分剖面图;
图22是连接一传统的连接器的加热器的平面图;
图23是图22的加热器的透视图;而
图24是图23中的连接器的放大剖面图。
下面参看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首先参看图21,其中示明一图象加热设备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加热器1包括:(a)一块电绝缘、热稳定与低热容的细长基板2;(b)取直线形式的一种热发生件3,它大致是在此基板2一侧(前侧)的空间板的中心处沿此基板的整个长度延伸;(c)在此基板之上与热发生电阻体3的两端作电连接的电极接头(接头、电极)4、4;(d)金属或类似材料的电绝缘外套层5,用来在基板2上具有热发生电阻体的这一侧上保护加热器的表面;以及(e)设在基板2另一侧(后侧)上的热敏电阻之类的测温元件6。
基板2是Al2O3、AlN、SiC或类似材料的陶瓷板,例如长为240mm,厚1mm和宽10mm。
热发生电阻体3是取通过网板印刷Ag/Pd(银钯合金)、RuO2、Ta2N或类似化合物并在大气中烧结而形成的图案层。它具有例如10μm的厚度和1mm的宽度。
电极4、4是通过网板印刷Ag并于环境气氛中烧结而形成的图案层。它通常有约10μm的厚度。
加热器1的涂层5与前述膜层作滑动接触,而它的侧部是暴露的。加热器1用一设在加热器支座间的热绝缘加热器支架7固定在加热器支座之上。
热阻膜9具有例如约40μm的厚度,由聚酰胺树脂或类似材料构成,取循环带形或细长的薄片型。用一起到压力件作用的压辊10将薄膜9压向加热器1。
膜9在由一未示明的传动件或由压辊10所提供的转动力作用下,按预定速度沿箭头方向旋转或行进的同时,与加热器1的表面作紧密接触。加热器1在一个大致与膜9运动方向中垂直的方向中延伸。
在加热器1与加热器支架7的两个相对端上安装上电能供应连接器50、50,而连接器50与50的接触件51与51则同加热器1的热发生器3的电极接头4、4作压力接触。从电源S通过连接件50与50通电极接头4、4施加—AC(交流)电压,以使热发生器3产生热。
加热器1的温度由设在基板2背侧上的温度传感器6探测,它的输出反馈到一电源控制电路C,控制着从电源S供给热发生元件3的电路,而使加热器1的温度保持在一预定水平。
加热器1的温度传感器6设在基板2背侧上与热发生件3的最敏感热的位置(与热发生器3正好相对的后侧位置)相对应的位置上。
加热器1基本上位于用来控制定影表面的设备横剖面中的,热发生件3的定影辊隙N的宽度中心。
将电能供应给加热器1的热发生件3使加热器的温度提高到一预定水平,同时使膜9运动。在记录材料P上未定影的色粉像可在与膜9接触的方向上,将记录材料P引入到膜9与压辊10之间形成的定影的辊隙之间。这样,记录材料P便紧密地接触薄膜9的表面而通过定影的辊隙N。在此运动过程中,热能从加热器1通过膜9而施加到记录材料P上,使得未定影的色粉像t被加热而熔化到记录材料P上。这种热阻膜型的加热设备的优点在于,可使低热容的加热装置显示出高的升温速度和很薄的热阻膜,从而可以节省电能和减少等待时间(快速起动)。此外可以避免使成像设备主机中的温度升高。
下面描述用于采用电能的加热器的连接器与连接结构。
图1示明设在加热器1中的电能供应连接器11,同时图1还是一顶视平面图和一电路图,而图2是此加热器两相对端的透视图。连接器11与11具有相同的结构,它们设在此加热器的相对端上。如图3的部件分解平面图所示,每个连接器包括一壳套体(连接器壳套)12、待插入到壳套体12内的一个接触件13、用作接触件13的紧固件之一且插入到壳套体12内的一个六方螺母14、用在壳套体12背侧上密封此接触件与螺母用孔口的盖罩15、作为另一紧固装置用来把接触件13拧入到螺母14内的螺丝16(图1与图7)等这样一共五个部件。
下面详述每个上述部件。
(1)壳套体11
参看图4,(a)是此壳套体的平面图,(b)是它的后视图,而(c)与(d)分别是它的左视与右视图。
壳套体1采用电绝缘的材料如尼龙、PBT、PET或其它树脂材料,
前侧设有孔口12a用来装纳加热器1与加热器支架7的一端。
上侧设有一用来纳置—螺丝孔16的螺孔12d。壳套体12中设有一接点或接头容纳部12e以及螺母容纳部(螺母导承)12f。螺母容纳部12f支承一对六方螺母和其底部。
壳套体11的背侧设有一个沿着接触件插入方向延伸的导线箱12g。
(2)接触件13
参看图5,(a)是接触件13的顶视平面图,(b)是前视图,而(c)是左视图。
接触件(13)是由具有弹簧性质与导电性能的金属板制成。此接触件的结构能包围住至少是加热器1与加热器7的下述部分,即电极接头表面和由它所连接的表面以及与侧面相接触的背侧。这就是说,上述插入件1与7的插入部分的主表面是被连续地包围住的。要是此加热器本身具有足够的强度,则也可省除加热器支架,此时的接触件就只包围住加热器。
从开孔侧朝外延伸出薄片13a与13a,这些薄片上设有孔口13b与13b。
加热器1的电极接头4的接触部呈V形的突起形式,为同插入件1与7的连接提供了弹簧性质。接触件13的向下顶点部13e起到接触件13与加热器1之间的一个电连接部的作用。
在接触件13的背侧上设有一个绝缘的筒部13c和一个用来为连接电能供应导线W用的导线筒部13d。
(3)盖罩15
参看图6,(a)示明了盖罩15的外观,(b)是它的右视图,(c)是它的内视图,而(d)是它的平面图。
盖罩15是用与壳套体12相同的绝缘材料15,例如尼龙、PBT、PET或其他树脂材料制成,类似一种板状件,构型与壳套体12背侧的外部构型基本相同,内部设有一突起15a,用来支承一拟通过壳套体12的螺母插入孔12c而装配到螺母容纳部12f中的螺母。
下面描述连接器11的组装。连接器11按下述方式组装。将螺母14插过壳套体12背侧中的孔12c而进入到壳套体12中螺母容纳部12f内,得以充分地为此螺母容纳部所接收。在此,螺母14的螺纹孔便相对于壳套体12的螺丝孔12d正确地定位。
然后将接触件12插过接触件孔口12a直到尽头。在这样的充分插入后,接触件12的薄片13a与13b便定位于螺母14的上方,使得薄片13a与13a的孔13b与13b对应于螺母14的螺纹孔。接触件13设有一个矛状的竖立部,它当接触件12插过孔口12b进入接触件容纳部到一预定程度时,由于壳套体12的干扰便会阻止进一步的插入,同时由于受到壳套体12的干扰而能防止接触件脱开。
导线W连接到接触件12的绝缘筒部13c与导线筒部13d上,此导线的连接部相对于接触件12弯过90°,此导线的底部则置纳于壳套体12的导线箱12g中。壳套体背侧上的孔口12b与12c为盖罩15封闭。此壳套体是由盖罩按下述方式覆盖的。壳套体12设有卡爪12h,而盖罩15则设有与卡爪12h相对应的卡合孔15b,它们相互卡合。螺母16与接触件13插入壳套体12内的秩序可以相反。接触件12可在导线W连接到接触件13之后再插入到壳套体12内。可以用螺丝、粘结材料或其它安装装置来完成将盖罩15安装到壳套体12之上。
下面描述连接器11与插入件1和7之间的连接。在把螺丝16通过孔口13b与13b拧固到螺母14上之前,使接触件13的一侧暴露如图7与8所示。此时将加热器1的一端与加热器支架7的一端插过连接器11的前侧孔口12a。图9表明了这种状态。
插入时,由于上述这一侧是自由的,接触件13的上部便可运动而逃逸到上方,这样,插入力不强,可以减少对表面的伤害。
然后将螺丝16相对于螺母14固定,使得相互相通的薄片13a与13a反抗接触件13的弹簧性质而封关,如图10与11所示。这时,可把大的位移传递给在接触件12与加热器1的电极接头14之间起到电连接作用的向下顶点部13e(V形)。图12是当建立起上述电连接后的接触件容纳部的示意性纵剖面图。
连接器11的接触件12在与加热器1表面的电极终端或接头4于加热器1和加热器支架7(插入件)的终端处相对的部分,具有一V形剖面同时由它的槽形横剖面包围住此插件1、7。当插件1、7插入后,螺丝16并不拧入螺母14内,而且螺丝16还处于一种松弛状态,由此便形成了槽状形式的开放态(图7与8)。螺丝16在插入之后经转动而固定,使得孔口部13a、13a关闭(图10与11),由此,插入件1、7便为这种槽形的筒状所封闭。
此时,电极接头4便接收取决于具有V形横剖面的向下顶点部13e向下位移量的载荷,这一顶点部的顶点则是接触件12与加热器1的电极接头4之间的电连接点。
在上述方式下,接触件包围住加热件,因而可以抑制接触件与加热器之间的偏差,这样便可确保加热器的电极接头与接触件间有稳定的接触。
借助上述结构,只需用到小的插入力(图9),也不需要在插入时研磨电极,同时电极的表面也不受损害。通过用螺丝紧固(图10),就可提供大的位移,从而能提供大的压力载荷。于是可以实现高度稳定的连接。
下面描述螺母14的支承与定位。为了确保接触件13在固定螺母14过程中的位移,最好是使螺母14与接触件13接触。如果螺母14与接触件13不是紧密地接触而是互连成整体,则螺丝16的固定就不稳,使螺丝16松动,导致接触件13的位移量下降,从而减小了载荷压力。
要是把壳套体12与螺母14按照夹物模压的的方法形成为整体,由于在使螺母表面与接触件的薄片或凸缘13a、13a形成整体而在高度容限内形成有误差,就不能建立上述的紧密接触。因此,最好是不要把壳套体12与螺母14完全构成整体。
在把螺母单独分离开后,就需要用壳套体12来保持螺母的侧面,以防螺母14在安装螺丝时转动。应该看到,如图14所示,壳套体12的螺母容纳部12f的后壁仿随螺母14的侧表面形状而弯曲,而螺母14是通过把它充分地插过孔12c而保持的。这时,螺母14就只是通过它的一对侧边为壳套体所保持。此外,壳套体是由尼龙、PBT、PET或类似的树脂材料构成,此种壳套体的螺母支承面就会由于用来紧固螺丝时的转矩而变形。因而难以用大力来紧固住接触件13。这样就不能让接触件13发生显著位移。
在此实施例中,于盖罩15内侧上设有一突起15a,使得能保持住插入于螺母容纳部12f中的螺母14的至少一侧。说得更具体些,当螺母14与接触件13插入于壳套体12内后,盖罩15即安装到壳套体12的背侧上,并通过螺母插入孔12c使螺母支承突起15a与螺母容纳部12f相结合而使盖罩能密封于此背侧上。然后如图13所示,插入到壳套体12的螺母容纳部(螺母导承)12f的六角形螺母14,便由与之面对的突起15a的端部支承在三对侧边上。
这样,与图14中的只由一对侧边支承的情形相比,施加到壳套体12的螺母支承部上的力便被分散。这就能有效地抑制壳套体12的螺母支承部的变形,于是可以阻止螺母在螺丝16的紧固过程中转动。
如图8、11与13所示,六角螺母14通过盖罩14的突起15a而限制于壳套体12的背侧上。因此能够有效地阻止图14情形中发生的因螺母14转动而产生的反向运动(虚线),而得以防止螺母14在紧固螺丝16时发生转动。
由于盖罩15上设有一用来支承螺母的突起15a,使施加到此盖罩上的力得到分散,而得以防止由于螺母转动而发生逸脱现象。这样,在加热器基板与加热器支架插入到接触件13后,接触件13就能为螺丝16稳定地紧固。这样,便可产生持续地反抗高温蠕变的载荷压力,从而能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在图15与16中,待插入到壳套体12的螺母容纳部12f中的螺母是方形的。本例中由于螺母是方形的,可以加大螺母的支承面积,与六角螺母14(图14)的情形相比,能够加大直至施加到壳套体12的转矩作用点(螺母端)处的距离R。这样便可有效地在紧固用转矩相同的条件下来减少施加到此作用点上的力。于是能进一步抑制壳套体12的变形。
此外,要是方形螺母14a取矩形形式,即A边与B边的长度不同。这样,便可提高为使螺母转动而需要的壳套体12的变形。换句话说,当A<B(图16)时,螺母14A只当壳套体的两个螺母支承面大于SQR((A/2)2+(B/2)2-(A/2))或更大时,才能转动。要是壳套体12的变形小于上述数值,螺母14a便不会转动。
在图15与16所示的例子中,矩形或方形螺母有助于减少施加到壳套体上的力因而也就能减小它的变形,换种方式说,要使壳套体变形就要加大转动量,因而这样也就有效地防止了螺母的转动。于是,在上紧螺丝时可以不会让螺母转动而把大的变形传递给接触件13,这样就可在高温环境下实现可靠连接。
类似于六角螺母14的情形,如图17所示,通过设置一突起15a′来在盖罩14中支承矩形或方形螺母14a的一个侧面,也同样能有效地防止螺母14a转动和反向运动。
如图18所示,要是使方形或矩形螺母14a在插入方向的长度与螺母容纳部12f在螺母插入方向中的长度基本上相同,也能求得与上述类似的效果。
正如前面所述,在用来密封壳套体12的盖罩14中设置一用来支承螺母一侧的突起15a.或是采用方形或矩形螺母14a,这样就能在插入之后由螺丝16用很大的力来紧固接触件13,因而在插入接触件13后就能产生很大的变形。于是可以提供很高的连接载荷压力并能用在高温环境中。此外,可给加热器提供较大的电流而得以提高定影速度与可定影的尺寸。
下面描述减少插入件中的弯曲应力。要是使插入件1、7不位移(不作反抗载荷的运动),就能提供通过接触件13给插入件1、7的电极接头施加载荷。换句话说,插入件1、7在背侧上接收了施加给电极接头4的载荷的反作用。
要是此接触件13是一种连续的能接触上述插入件背侧的部件,则此接触件对电极接头4所产生的载荷就把同样载荷的反作用力施加到将被平衡的插入件了。于是,在高温环境下使用的连接器11就会在插入件背侧上接收到用来给接触部13e提供大的载荷时的大的反作用力。例如在极端情形下,当紧邻接部13e下的背侧不与连接器接触时,作用在插入件1、7上的两个力(电极接头4的载荷与背侧的反作用力)便不处在同一直线上而存在某种偏差。结果便在插入件1、7中产生了转矩与弯曲应力。
要是前述陶瓷基板是这种插入件,与在连接部下方只形成轻度接触的情形相比,这样的插入件(陶瓷基板)根据在背侧上的接触状态就容易损坏,这是因为此陶瓷(92%的氧化铝)基板的抗弯强度为2500kgf/mm2,远低于20000kgf/mm2的抗压强度。为此,应该考虑到施加到插入件上的反作用力。
即使是整个的上述背侧的表面都被接触到时,因接触件13的V形部变形而导致的反作用力F′、F″,也会在将螺丝16紧固到图20的连接器中时,通过接触件的侧部而施加到插入件的背侧上。力的作用部集中在接触件13与加热器支架7之间距离接触件13侧面最近的接触部分。换句话说,力是在朝上方向作用于加热器支架7的边缘上而有着使加热器支架7的背侧隆起的趋向。
于是,施加到插入件1、7上的力包括在中心处的向下力和在两相对端部处的向上力。这种力的作用方式即所谓三点式致弯的方式,结果给中央电极接头或薄片13a带来了很高的应力,甚至达到使此电极接头、陶瓷基板2或薄片13a破损的程度。
当插入件1、7因上述弯曲应力而变形,便会产生一侧向的力的分力,这样,由于接触的不稳定,当有小的外力作用时,接触部13e便可能滑动。
在此实施例中,如图5、7、9、10与12所示,接触件13在面向V形的可与插入件1、7接触的电极接头4的下端部的一个部分上设有一突起13f。
在确定突起13f的构型时,要考虑到接触件13在制造中的允差,以及当螺丝16按图12所示紧固上时(连接状态)此接触件13发生的变形。具体地说,此突起呈矩形(图10中的宽度为e),可膨展到能提供一克服其在相对两侧处位置偏差的边缘,而使得电连接部13e处在此突起13f的中央,同时上述的膨胀量要尽可能地小以减少弯曲应力的跨距,这在后面将会描述到。
如图10与12所示,当插入件1、7由螺丝16紧固到连接器1的接触件上时,电连接部13e便在接触件的V形部变形所提供的载荷下,相对于加热器的电极接头4受压而作电连接。此时,接触件13在此V形部的端部产生向下的力F,同时在此V形部的两相对端部上产生向上的力F′与F″(—F=F′+F″)。由于这些力平衡,连接器与插入件保持不动。
向上的力F′与F″通过接触件13的两个侧部而作用到与插入件1、7背侧接触的突起13f。这时,插入件1、7便在垂直方向上接收在电极表面与背侧上的很窄的宽度范围内。弯曲应力是与跨距成正比的。在此实施例中,突起13f距该支架的宽度E便是传统例子中的跨距,于是这种跨距宽度便减小到突起13f的宽度e,从而能够显著地减小应力。
突起13f的横剖面可以取作弧形或V形以减小这种跨距,这只要接触件的机加工精度足够高时便可作到。
如上所述,接触件13具有前述的突起13f,使得接触件13与插入件1、7能正好在相对于电极接头4的力的作用下接触,使得在连接作业中施加到插入件1、7上的垂直力变得接近于一直线,从而能够避免过大的弯曲应力。这样,即使在施加有高的载荷下也能形成稳定的连接。
如图19所示,可在加热器支架7(插入件1、7)的背侧上设置一与接触件13的突起13f均有相同作用的突起7a。此突起7a设在接触件13的电接触部13e与电极接头4相连接的区域的正下方。
考虑到插入件1、7插入时与接触件13的配合允差会在连接部件中引起偏差,故使突起7a取矩形结构。在插入件1、7与连接器11的接触件13相结合而螺丝16紧固上的状态下,接触件的反作用力F′与F″便在加热器支架7的背侧上作用于接触件13与突起7a之间的接触部上。
与图10与12类似,其中的接触件13设有突起13f而可防止发生过大的弯曲应力,从而能保持稳定的连接。突起7a的横剖面可取弧形或V形。此外,突起13f与7a可以设在接触件13与支架7之上。
如上所述,在接触件与插入件之间的接触部上只有两个部分被施加有载荷:在连接部上,载荷是在把接触件压向到电极的方向上,在背侧突起部上载荷处于力的延伸方向上。于是就可避免弯曲应力。此外,施加载荷的部分集中在连接部上,因而通过将一突起设在插入件的背侧或用来纳置此插入件背侧的接触件上,使得此插入件的中心与作用到电极上的力的力线处在同一直线上,就能实现稳定的连接,从而通过这种突起就在插入件的背侧与接触间形成稳定的连接,并由此可以在连接作业中减少作用到插入件上的弯曲应力。这样就可施加很高的连接载荷来避免由于高温条件下的蠕变所造成的不适当的连接。此外可以采用大的电流而将电能适当地供给于大功率的加热器,这样就能进行高速度的和对大尺寸的记录材料纸的定影。
尽管已对照这里所公开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不应限制于其中所陈述的细节,而本申请应理解为概括了在用作改进目的或在后附权利要求书范围内可能有的那些改型与变动。

Claims (16)

1.一种图象加热设备,它包括:具有一电极的加热器;与此加热器作滑动接触的薄膜,通过此薄膜用上述加热器的热量来加热一记录材料上的色粉像;连接在此加热器上的用来将电源与此加热器相连接的连接器;包括在此连接器中的与所说电极接触的导电接触件,此接触件包围着至少是所说的加热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用来紧固上述接触件的紧固装置,在此接触件安装到所说加热器上之后,此接触件便为该紧固装置紧固住,而把接触件固定于此加热器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特征在于:上述紧固装置包括一个螺丝与一个螺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特征在于:上述连接器设有一用来制止所说螺母运动的卡合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特征在于:上述接触件在对应于上述电极的位置处设有一突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特征在于:上述的凸起具有一个V形的横剖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特征在于:前述接触件在对应于所说电极的一个相对侧的位置处设有一凸起。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特征在于:前述接触件是一弹性件。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特征在于:前述连接器包括一个用来纳置所说接触件的电绝缘的壳套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特征在于:前述加热器是在一条基本上垂直于所说薄膜的运动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同时所说连接器则连接着此加热器的一个纵向端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特征在于:前述连接器是连接到所说加热器的各端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用来支承所说加热器的加热器支架,同时前述的接触件则包围住所说的加热器与加热器支架。
13.一种加热器连接件,它包括一个用来将电能供应给一加热器的导电件和一个用来纳置此导电件的电绝缘的壳套体;而所说的导电件有一种环形结构。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特征在于:上述加热器是插入到所说导电件的环形结构内。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特征在于:此设备还包括有用来紧固所说导电件的紧固装置。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特征在于:上述导电件是一个弹性件。
CN95103099.XA 1994-03-14 1995-03-14 图象加热设备及其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27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70010/1994 1994-03-14
JP07001094A JP3245785B2 (ja) 1994-03-14 1994-03-14 コネクターおよび接続構造
JP070010/94 1994-03-1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430A true CN1115430A (zh) 1996-01-24
CN1066270C CN1066270C (zh) 2001-05-23

Family

ID=13419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510309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6270C (zh) 1994-03-14 1995-03-14 图象加热设备及其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023047A (zh)
EP (1) EP0672968A3 (zh)
JP (1) JP3245785B2 (zh)
KR (1) KR100259891B1 (zh)
CN (1) CN1066270C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6275A (zh) * 2016-06-20 2017-12-29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加热器、加热装置
CN110119077A (zh) * 2018-04-26 2019-08-1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235761B1 (en) * 2006-02-17 2007-06-26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Heating apparatus with mechanical attachment
EP3599512A1 (en) * 2018-07-25 2020-01-29 Ricoh Company, Ltd. Heater, heating device,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214458B2 (ja) * 2018-12-12 2023-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88235A (en) * 1940-09-14 1942-06-30 Int Resistance Co Adjustable band resistor
US2773967A (en) * 1954-09-08 1956-12-11 Joseph J Cerny Electrical resistor and the like
US3105136A (en) * 1960-02-02 1963-09-24 Ashenfard Samuel Heat exchange system and heating element therefor
US4531047A (en) * 1982-07-28 1985-07-23 Casso-Solar Corporation Clip-mounted quartz tube electric heater
JPS6047932A (ja) * 1983-08-25 1985-03-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温度センサ
DE3854801T2 (de) * 1987-06-16 1996-06-13 Canon Kk Bildfixiergerät
JP2909908B2 (ja) * 1988-08-29 1999-06-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器
US5262834A (en) * 1988-12-06 1993-11-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ixing apparatus
JP2542080B2 (ja) * 1989-06-23 1996-10-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熱ロ―ラ定着装置
US5148226A (en) * 1990-06-11 1992-09-1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ing apparatus using endless film
US5210579A (en) * 1990-11-30 1993-05-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ixing apparatus having a parting resin layer for reducing frictional resistance of the film through which the image is heated
US5376773A (en) * 1991-12-26 1994-12-2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Heater having heat generating resistors
US5288973A (en) * 1991-12-28 1994-02-22 Rohm Co., Ltd. Heater for sheet material
JPH05341672A (ja) * 1992-06-05 1993-12-24 Hitachi Koki Co Ltd 熱定着装置
US5404214A (en) * 1992-07-31 1995-04-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a grounded film
JP2899180B2 (ja) * 1992-09-01 1999-06-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及び像加熱用ヒーター
JP3275408B2 (ja) * 1992-12-02 2002-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体及び像加熱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26275A (zh) * 2016-06-20 2017-12-29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加热器、加热装置
CN110119077A (zh) * 2018-04-26 2019-08-1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10119077B (zh) * 2018-04-26 2021-11-19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259891B1 (ko) 2000-06-15
JP3245785B2 (ja) 2002-01-15
US6023047A (en) 2000-02-08
JPH07254444A (ja) 1995-10-03
CN1066270C (zh) 2001-05-23
EP0672968A3 (en) 1996-07-10
EP0672968A2 (en) 1995-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9603C (zh) 加热器
CN1066270C (zh) 图象加热设备及其连接器
CN1539190A (zh) 电动机
CN1489005A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定影温度控制方法
CN1910904A (zh) 监视摄像机
CN1085851C (zh) 成像设备使用的薄膜加热定影装置
US677819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792761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該光走査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58719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KR20230087360A (ko) 히터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US11106166B2 (en) Heat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8300331A (ja) 基板用コネクタ
JP2004115002A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の電動モータ
CN1271466A (zh) 用于压电变压器装置的壳体
JP200910389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4075202B1 (en) Heat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31464C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2020187319A (ja) ヒータ、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219658008U (zh) 一种显影盒
JP2024016481A (ja) ヒータ、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H075493Y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加熱装置支持部材
JPH04316073A (ja) 熱ローラ定着装置及びヒータ
JPS6091376A (ja) 加熱定着装置
JP2000331772A (ja) 加熱装置
JP2002229352A (ja) トナー定着用ヒータ、トナー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