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489005A - 图像形成装置及定影温度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及定影温度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489005A
CN1489005A CNA031561233A CN03156123A CN1489005A CN 1489005 A CN1489005 A CN 1489005A CN A031561233 A CNA031561233 A CN A031561233A CN 03156123 A CN03156123 A CN 03156123A CN 1489005 A CN1489005 A CN 14890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cording materials
transfer
transfer printing
photographic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031561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289974C (zh
Inventor
加藤明
־
杉田壮志
和田厚志
ʷ
水野达史
西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4890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890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289974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289974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6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 G03G15/16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 G03G15/167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by introducing the second base in the nip formed by the recording member and at least one transfer member, e.g. in combination with bias or heat at least one of the recording member or the transfer member being rotatable during the transfer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bias applied in the transfer nip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717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 G03G2215/00734Detection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heet siz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充分的定影性及装载性,同时不会引起卡纸和图像不良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定影温度控制方法。包括为了将在感光体1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材料P上,而控制外加在转印装置5上的转印电压,以使流过一定电流的恒定电流控制步骤S111;检测外加在转印装置5上的转印电压的转印电压检测步骤S112;检测记录材料P的尺寸的记录材料尺寸检测步骤S113;以及基于转印电压和尺寸,控制定影装置11的温度的定影温度控制步骤S116。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及定影温度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定影温度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摄影打印机和转印机等采用电摄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辊转印方式。所谓辊转印方式,是一种将在感光鼓等像载置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在纸等薄片状的记录材料上的方式。在辊转印方式中,使具有导电性及弹性的转印辊以约5~20N的总压力压接像载置体,在像载置体和转印辊之间形成转印夹持部。在转印夹持部中夹持输送记录材料,利用外加在转印辊上的转印电压(转印偏压)的作用,将形成在像载置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材料上。
另外,作为使转印在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像(未定影图像)加热定影在记录材料表面上的定影装置,采用热辊方式、薄膜加热方式等。热辊方式包含维持预定的温度的加热辊(定影辊),以及具有弹性层、压紧在加热辊上形成定影夹持部的加压辊。通过将记录材料导入定影夹持部,使其夹持输送,利用加热辊的热使调色剂像加热定影在记录材料上。
所谓薄膜加热方式,包含加热体、与加热体滑动的薄膜(以下记作定影薄膜)、以及通过定影薄膜与加热体形成定影夹持部的加压构件(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平4-44075号公报)。用定影夹持部夹持输送载置着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利用经定影薄膜从加热体供给的热,使调色剂像加热定影在记录材料上。加热体采用陶瓷加热器等低热容、升温快的材料。定影薄膜采用热容小的薄膜。这样,通过只加热定影夹持部,就缩短从开始加热至达到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的温度所需要的时间,同时实现节能化。
在采用薄膜加热方式的定影装置中,当将吸湿度高的记录材料导入定影夹持部,用高温加热时,记录材料中所含有的水分就会蒸发。存在当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时,则在记录材料和定影薄膜之间或记录材料和加压构件之间,引起滑动的问题。另外,由于定影所必要的压力和高温,使得在记录材料上发生的卷曲量增大。存在由于卷曲量的增大,装载于排纸托盘上的记录材料的张数减少,有时不能装载在排纸托盘上而掉下的问题。
于是,众所周知在将转印电压外加在转印辊上时检测到的电流值为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要将定影装置的温度设定修正成比当初低(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2001-290316号公报)。一般说来当记录材料的吸湿程度增高时,就存在伴随于此表面电阻降低的倾向。由于如果在施加转印电压时记录材料的吸湿度增高,则流过转印辊的电流值就增大,所以在吸湿度高的记录材料通过时,就使定影装置的温度设定降低。这样,就可抑制伴随急剧温度上升的水蒸气的产生,并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
可是,如果依照记录材料的吸湿度一律地控制定影装置的温度设定,则由于转印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的特性不同,有时未必为所希望的温度设定。
例如,明信片或信封等小尺寸的记录材料一般说来比普通纸要厚、热容要大。为了充分地在小尺寸的记录材料上进行定影,需要施加比普通纸还要大的热量。可是,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即使是小尺寸的记录材料,对吸湿度高的记录材料,定影装置的温度也被设定得低,存在不能确保充分的定影性的可能性。
另外,所转印的调色剂像的印刷率高的记录材料,记录材料中所含有的水分由定影夹持部的非图像面放出,有可能在记录材料和定影薄膜之间或记录材料和加压构件之间滑动。即使是吸湿度高的记录材料,对印刷率高的记录材料,由于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量多、电阻高,所以流过转印辊上的电流值也小。即,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由于判断为记录材料的电阻高,所以定影装置的温度设定仍然设定得高。为此,记录材料中所含有的水分就蒸发,由于滑动记录材料就不能适当地进行输送,存在图像不良和卡纸之类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充分的定影性及装载性,同时不会引起卡纸和图像不良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定影温度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形式,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将在像载置体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材料上的转印部;将电压外加在转印部上的转印电压外加部;检测流过转印部的转印电流的转印电流检测部;用预定温度使由转印部在记录材料上所转印的调色剂像在定影位置上进行定影的定影部;以及检测记录材料的尺寸的尺寸检测部。转印电压外加部,外加预定的转印电压,以使在记录材料通过转印位置时转印电流检测部检测的转印电流为预定的一定电流。定影部,在预定的转印电压为预定的阈值电压以下,且记录材料的尺寸为预定尺寸以上的情况下,用比预定温度低的温度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
转印电压外加部,能够在记录材料的前端到达定影位置之前,将预定的转印电压外加在转印部上。
转印电压外加部,还能够从记录材料的前端到达转印位置开始经过预定时间为止,外加一定的转印电压。
转印电压外加部,能够外加第1转印电压,以使在记录材料通过转印位置之前转印电流检测部检测的转印电流为第1一定电流;转印电压外加部,外加第2转印电压,以使在记录材料通过转印位置时转印电流检测部检测的转印电流为第2一定电流。定影部,在第1转印电压为第1阈值电压以下、第2转印电压为第2阈值电压以下、且记录材料的尺寸为预定尺寸以上的情况下,用比预定温度低的温度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
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形式,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存储图像形成结束时定影部使调色剂像进行了定影的温度的存储部;以及检测自图像形成结束后的经过时间的经过时间检测部。定影部,在开始图像形成时经过时间检测部检测的经过时间为一定时间以内的情况下,用在存储部中所存储的温度使调色剂像进行定影。
定影部,在预定的转印电压为预定的阈值电压以下、且记录材料的尺寸为预定尺寸以上的情况下,对紧跟由尺寸检测部检测了尺寸的记录材料之后所输送的记录材料,用比预定温度低的温度使调色剂像进行定影。
另外,尺寸检测部,还能够通过检测记录材料的前端及后端,来检测记录材料的尺寸。
另外,尺寸检测部,还能够检测与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直交的方向的宽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激光打印机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过纸时的记录材料、感光鼓、以及转印辊的等效电路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ATVC控制时在转印辊上产生的电压的图。
图5是表示记录材料的尺寸和转印电压的关系曲线图。
图6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式的激光打印机中的定影装置11的温度设定控制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温度设定控制的设定温度的例子的图。
图8A-C是表示由记录材料的状态和定影温度决定的装载性及定影性的图。
图9是表示记录材料的宽度和转印电压V的关系曲线图。
图10是表示记录材料的印刷率和转印电压的关系曲线图。
图11是表示H/H放置纸的印刷率和转印电压V的关系曲线图。
图12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定影控制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四实施形式的激光打印机中的定影装置11的温度设定控制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五实施形式的激光打印机中的定影装置11的温度设定控制的流程图。
图15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七实施形式的激光打印机中的定影装置11的温度设定控制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涉及本发明的第八实施形式的激光打印机中的定影装置11的温度设定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使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形式详细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形式)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激光打印机的简略结构图。作为像载置体的转鼓式的电摄影感光体(以下称感光鼓1)由装置主体M旋转自如地支撑着。另外,感光鼓1由未图示的电机等驱动单元,沿着箭头R1的方向,以预定的处理速度旋转驱动。在感光鼓1的周围沿着旋转方向R1以旋转方向依次配置有带电辊(带电装置)2、曝光装置3、显影装置4、转印辊(转印装置)5、以及清洁装置6。
给纸盒7设置在装置主体M的下部,收容纸等薄片状的记录材料P。符号R表示记录材料P的输送路径。沿输送路径R从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开始,依次配置有给纸辊15、输送辊8、顶端传感器9、输送金属板10、输送辊12、以及排纸辊13。此外,转印辊5配置在顶端传感器9和输送金属板10之间,定影装置11配置在输送金属板10和输送辊12之间。
直流高压发生部18发生外加在转印辊5上的转印电压。转印电压控制部19控制直流高压发生部18。定影温度控制部23基于输入的目标温度和热敏电阻(温度检测元件21)检测的温度,控制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24,控制对于作为加热体的加热器20的通电,在定影夹持部N中控制给予记录材料P的温度。转印电压控制部19能够对定影温度控制部23设定目标温度。
另外,转印电流检测部31在转印电压控制部19控制直流高压发生部将转印电压外加在转印辊5上时,检测流过转印辊5的转印电流,将与检测到的转印电流值相应的信号输出给转印电压控制部19。
另外,为将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材料P上而施加预定的转印偏压的转印辊5,由Fe、SUS等金属芯5a、以及设置在该金属芯上的导电性橡胶或导电性海绵等弹性体层5b构成。转印辊5的弹性体层5b调节碳等导电性填充物的含量,将电阻值设定成106~1010Ω。从而,虽然弹性体层5b有电子导电性,但由于外加的电压越大越容易产生分散在弹性体层5b中的导电性填充物之间的集中电场,就存在电阻值变小的倾向。
通过调节弹性体层5b中所含有的碳等导电性填充物的含量,就能根据环境来设定弹性体层5b的特性以使电阻值变化大。例如,能对弹性体层5b的特性进行设定,以便在高温/高湿(H/H)环境(33℃/80%)中,呈现2.5×107Ω~8×107Ω的电阻值,在常温/常湿(N/N)环境(23℃/60%)中,呈现1×108Ω~3×108Ω的电阻值,在低温/低湿(L/L)环境(15℃/10%)中,呈现4×108Ω~1.2×108Ω。可是,即使是这样进行了设定的转印辊5,则由于因打印引起的机内温度的上升、电气噪声等,各环境中的电阻值就未必包括在上述的范围内。
打印机中使用的记录材料是多种多样的。例如,使用有体积电阻率分布于108Ω·cm~1017Ω·cm这样的宽范围的记录材料。由于记录材料受空气中的水分的影响很大,依照记录材料所放置的环境,记录材料的电阻值也变化很大。具体来讲,从气温为15℃、湿度为10%的低温低湿环境转移到气温为33℃、湿度为80%的高温高湿环境中,就会有5位以上的电阻值变动。
接着,说明转印电压控制部19进行控制的基本动作。图2中示出过纸时的记录材料P、感光鼓1、以及转印辊5的等效电路。记录材料P通过感光鼓1和转印辊5的旋转而被输送。为了将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T转印在记录材料P上,转印辊5外加转印偏压。通过由转印电压控制部19控制由直流高压发生部18发生的转印电压,转印偏压被外加在转印辊5上。作为适当地将调色剂转印在记录材料上用的转印偏压控制方式,有恒定电流控制方式。
所谓恒定电流控制方式,是在转印过程中进行控制以使流向记录材料P的电流为一定大小的方式。最初,将未图示的电流检测部所检测到的电流值输入到转印电压控制部19中。接着,转印电压控制部19根据设为目标的电流值和电流检测部所检测到的电流值的差分,修正直流高压发生部18向转印辊5外加的电压值。向记录材料P的转印效率,一般说来依赖于流向记录材料P的电流值。从而,通过不依赖于记录材料的电阻值等地将电流值保持成一定,就能够形成图像质量稳定的图像。
此外,在记录材料P冲入转印夹持部时,感光鼓1及转印辊5的接触电阻(RII)就急剧增大。这时如果进行响应性差的恒定电流控制,则向转印辊5外加的电流值就急剧下降,产生因转印电流不足而引起转印不良。于是,在接触电阻(RII)急剧增大的记录材料P冲入转印夹持部的前后,作为转印偏压控制方式采用恒定电压控制方式。所谓恒定电压控制方式,例如,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特开平2-123385号公报中所公开那样,为一种预测转印辊的电阻值以适当地控制转印电压的ATVC(Active Transfer Voltage Control)方式。
ATVC控制方式,是在将感光鼓1的表面带电成预定电位用的前旋转动作中,控制直流高压发生电路18外加的电压值,以使预定的恒定电流从转印辊5流到感光鼓1的方式。ATVC控制方式根据这时的施加电压值,预测转印辊5的电阻值(RI)。在将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材料P上时,直流高压发生电路18将与所预测的转印辊5的电阻值(RI)相应的适当的转印电压外加在转印辊5上。一边使转印辊5接触在记录材料P上一边转印调色剂像的接触转印方式有以下特征:(1)根据转印辊5的电阻值(RI),改变应外加在记录材料前端的最佳电压值;(2)转印辊5的电阻值(RI)的差异大;(3)从高湿环境到低湿环境中转印材料特性剧烈变化。因此,进行ATVC控制,区别H/H环境和L/L环境,使在环境变动中利用转印辊5的转印性不变。这样,通过进行ATVC控制,就能够根据与环境相应的转印电压值进行恒定电压控制。
图3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装置。图3是用沿记录材料P的输送方向(箭头K方向)的垂直面,切断了定影装置的纵剖面图。定影装置11将以下部分作为主要构成构件:作为加热调色剂的加热体的陶瓷加热器20、将该加热器20包括在内的定影薄膜(定影旋转体)25、接触于定影薄膜25的作为另一个定影旋转体的加压辊26、控制加热器20的温度的温度控制部27、以及控制记录材料P的输送的旋转控制部28。
加热器20由安装在装置主体M上的导向构件22(以下称“加热器支架”)支撑着。加热器支架22是用耐热树脂呈半圆状形成的构件,是对定影薄膜25的旋转进行导向的导向构件。
将聚酰亚胺等耐热树脂呈圆筒状形成的定影薄膜25,包着加热器20及加热器支架22。定影薄膜25由后面所述的加压辊26按压在加热器20上,定影薄膜25的背面接触在加热器20的下面。定影薄膜25,通过加压辊26沿箭头R26方向的旋转,伴随记录材料P沿箭头K方向被输送,而沿箭头R25方向旋转。定影薄膜25的左右两端部构成为,由加热器支架22的导向部(未图示)加以限制,以不会在加热器20的纵向上偏移。
加压辊26在金属制的金属芯26a的外周面上设置着硅橡胶等具有弹性的耐热性的脱模层26b。加压辊26利用脱模层26b的外周面,将定影薄膜25按压在加热器20上,与定影薄膜25之间构成定影夹持部N。
旋转控制部28具有旋转驱动加压辊26的电机29、以及控制电机29的旋转的CPU30。作为电机29,例如可使用步进电机等。电机29除了能使加压辊26沿箭头R26方向连续地旋转外,还能使加压辊26每隔预定的角度断续地旋转。就是说,还能够一边反复进行加压辊26的旋转和停止,一边步进式地输送记录材料P。
温度控制部27具有安装在加热器20的背面上的热敏电阻(温度检测元件)21,以及基于热敏电阻21检测的温度信息,控制三端双向可控硅开关元件24并控制对于加热器20的通电的定影温度控制部23。
定影装置11,通过加压辊26沿箭头R26方向的旋转,使记录材料P在定影夹持部N中夹持输送,用加热器20对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进行加热。这时,通过用旋转控制部28控制加压辊26的旋转,来适当地控制记录材料P的输送。另外,用温度控制部27控制加热器20的发热量,来适当地控制定影夹持部的温度。
接着,对图1所示的激光打印机中的图像形成时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从主计算机等输入了图像信号的激光打印机开始图像形成动作。最初,用驱动单元(未图示)沿箭头R1方向旋转驱动感光鼓1,同时用带电辊2使感光鼓1的表面均匀带电成预定的极性、预定的电位。由具有激光光学系统的曝光装置3,基于图像信息用曝光光L使所带电的感光鼓1的表面曝光。感光鼓1的曝光部分的电荷被除去,形成基于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
接着,用显影装置4使形成在感光鼓1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在感光鼓上形成调色剂像。显影装置4通过将显影偏压外加在显影辊4a上,使调色剂附着在感光鼓1上的静电潜像上,作为调色剂像进行显影(显影化)。
另一方面,与向感光鼓1的表面的调色剂像形成动作并列进行,被收容在给纸盒7中的记录材料P通过给纸辊15和输送辊8进行给纸输送。记录材料P在通过了顶端传感器9之后,被输送给感光鼓1和转印辊5之间的夹持部(以下称转印夹持部)。用顶端传感器9检测记录材料P的前端,并与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像取得同步后,进行曝光和显影。从而,当记录材料P被输送给转印夹持部时,则利用外加在转印辊5上的转印偏压,将感光鼓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材料P上的预定的位置。
这样在表面上载置了未定影的调色剂像的记录材料P,沿着输送金属板10被输送给定影装置11。记录材料P被输送给由加热辊11a(定影薄膜25)、和压紧在加热辊11a上的加压辊11b(加压辊26)构成的定影夹持部。记录材料P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像,由定影装置11被加热及加压后被定影在记录材料P表面上。调色剂像被定影后的记录材料P,由输送辊12进行输送,并由排纸辊13排出到设置在装置主体M上面的排纸托盘14上。
转印了调色剂像之后的感光鼓1由清洁装置6的清洁板6a,将残留在表面上的转印剩余调色剂除去。通过反复进行以上的动作,就能够将对涉及多页的图像在记录材料P上进行图像形成。
在以上进行了说明的激光打印机中,为了依照记录材料的特性适当地控制定影装置的温度设定,在温度及湿度不同的多个环境中,用吸湿度不同的多种记录材料进行了实验。图4中示出ATVC控制时在转印辊5上产生的电压。横轴V0是前旋转时的恒定电流控制时在转印辊5上产生的电压,纵轴V是转印时的恒定电流控制时在转印辊5上产生的电压。
实验中使用5种记录材料。记录材料P0是刚从包装状态到开封后的记录材料。记录材料P1是在H/H环境中放置了12小时以上的记录材料。记录材料P2是在N/H环境中放置了12小时以上的记录材料。记录材料P3是在L/H环境中放置了12小时以上的记录材料。记录材料P4是在N/N环境中放置了12小时以上的记录材料。之所以在4个不同的环境中放置12小时以上的时间,是考虑了直到包含在记录材料中的水分含量稳定为止的时间。
图4表示V0和V的关系,对各种记录材料P0~P4示出上限和下限,并且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场所各自的环境(H/H、N/H、L/H及N/N)中的范围。这里,各环境的温度为H=33℃,N=23℃,L=15℃,湿度为H=80%,N=60%,L=10%,对它们进行了组合。所谓H/H环境,是温度为33度、湿度为80%的高温高湿环境,所谓L/H环境,是15度、80%的低温高湿环境。此外,记录材料的尺寸统一为A4。
在图4中,随着图像形成装置的设置场所的环境按N/N、L/H、N/H、H/H进行变化,对于同一条件的放置纸的V0值就变小。这是因为随着湿度增高,转印辊5和感光鼓1的水分含量增加,电阻值减少,所以即使外加在转印辊5上的电压低也能够流过同一电流值。这里未表示的环境、例如H/N环境,由于转印辊5的水分含量与N/H大致相同,所以V0也显示大致相同的值。
V的值因记录材料的放置状态而异。记录材料也与转印辊的水分含量同样,随着环境按N/N、L/H、N/H、H/H进行变化,V就减少。即,判定水分含量增多。例如,在使H/H环境下的记录材料P1在H/H环境中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的情况下,就在区域A中进行转印控制,在使L/H环境小的记录材料P3在H/H环境中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的情况下,就在区域B中进行转印控制。这样的各个区域的范围,在横向,由于转印辊5的电阻、直流高压发生部的差异而发生,在纵向由于记录材料P的种类和打印图像的不同而产生差异。
在区域A(在H/H环境下使记录材料P1通过时)中,由于记录材料中的水分含量极端地多,所以被排出到排纸托盘14中的记录材料卷曲量大,装载性极端恶化。在区域B(在H/H环境中使记录材料P3通过时)中,由于记录材料P的温度低,为15℃(吸湿度不如记录材料P1高),定影需要通常的定影温度。
图5中示出记录材料的尺寸和在转印辊5上产生的电压V0、V的关系。在这里,所有尺寸的记录材料都使用记录材料P0。所谓记录材料P0,是指刚刚从包装中取出记录材料后的纸,水分含量为5%左右。如果将记录材料从包装中取出进行放置,则水分含量在高湿环境中上升,在低湿环境中下降。从而,为了使条件一定,记录材料P0总是被装入袋中等,必须设成与刚从包装中取出后相同的条件。尺寸采用明信片·信封·A5·B5·A4。
如图5所示那样,随着尺寸变小,过纸中的电压即V就变小。使用图2说明该现象。这是因为如果记录材料P变小,则在转印辊5和感光鼓1接触的转印夹持部中,不夹持记录材料的地方的接触电阻(RII)就变小。从而,即使是记录材料P0,由于在小尺寸的纸中转印电压V变小,所以即使在明信片·信封中,也在区域A中进行控制。
在图6中示出涉及本发明的第一实施形式的激光打印机中的定影装置11的温度设定控制。在步骤S101中,从主计算机等外部装置接收打印信号。在步骤S102中,判断打印信号是否是正常模式。此外,是否是正常模式从表示用户所指定的记录材料的种类等的信息来进行判断。在粗糙纸、光滑纸、OHT、小尺寸纸等被作为要进行打印的记录材料进行指定的情况下,判定为否,依照各自的种类转移到预先所设定的控制模式。
在步骤S102中,在正常模式的情况下(在判定为用户未进行记录材料的指定的情况下),开始用于使激光打印机的带电装置、曝光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定影装置等各部分向可形成图像的准备状态进行转移的前旋转动作(步骤S103)。
在步骤S104中,开始进行定影温度正常控制。定影温度正常控制是用温度检测元件21检测定影装置11的温度,设定与该检测温度相应的目标温度,控制向加热体20的通电。例如,在具有多个控制温度的情况下,例如,如果温度检测元件21检测到的检测温度为45℃以下,则设定215℃作为目标温度,如果检测温度大于45℃且在80℃以下,则设定210℃作为目标温度,如果检测温度大于80℃且在120℃以下,则设定205℃作为目标温度,如果检测温度大于120℃,则设定200℃作为目标温度。
在步骤S105中,利用一定的电流值I(在本实施形式中为4μA)对转印辊5开始恒定电流控制。在步骤S106中,检测在恒定电流控制中转印辊5上产生的电压V0,将V0的值存储在转印电压控制部19所具有的存储介质(未图示)中。电流值I是利用外加在转印辊5的金属芯5a上的电压,从金属芯5a、弹性体层5b、转印夹持部通过感光鼓1流入大地的电流。由转印电压控制部19控制来自直流高压发生部18的输出,以成为一定的电流(在本实施形式中为4μA),使将要发生的电压为上述的V0。此外,也可以根据以预定的取样间隔所多次取得的V0,将其平均化来算出V0的值。另外,在步骤S105中所开始的恒定电流控制,在检测到电压V0后使其停止。
在步骤S107中,将在步骤S106中检测到的电压V0与预定的电压(在本实施形式中为0.55kV)进行比较。另外,0.55kV的电压是图4中的实验例中所获得的值,是判断激光打印机所处的环境是否是H/H环境。如果检测到的电压V0为0.55kV以下,则进入步骤S108。
在步骤S108中,为了将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材料上,算出外加在转印辊上的转印电压Vt。另外,为了防止在记录材料前端,爆发图像等由于转印电流不足而引起的现象,根据通过前旋转所求得的V0来计算Vt。在本实施形式中,为Vt=2.5V0+0.5。这是由使用的转印辊和高压电路等所采用最佳的控制式。
在步骤S109中,当顶端传感器9检测到记录材料P的前端时,则顶端传感器9的检测信号就被输入转印电压控制部19中。转印电压控制部19以来自顶端传感器9的检测信号为基准,判断记录材料前端是否已冲入转印夹持部。此外,转印电压控制部19在记录材料前端冲入转印夹持部之前,对直流高压发生部18进行控制,以便转印电压Vt上升。
在步骤S110中,转印电压Vt从直流高压发生部18外加在转印辊5上。转印电压Vt,在通常环境中(转印辊5的电阻为106~1010Ω),取2.5kV~5kV的范围内的值。在步骤S111中,在输出转印电压Vt,数百毫秒后(在本实施形式中为150msec后)开始恒定电流控制。在步骤S112中,直流高压发生部18在恒定电流控制中开始向转印辊外加的转印电压V的检测。在步骤S113中,检测在步骤S109中已检测到前端的记录材料P的后端。
在步骤S114中,将在步骤S112中已开始检测的转印电压V和阈值进行比较。使用由作为上述的实验例的图4所决定的控制式,计算出阈值电压(在本实施形式中为1.5V0+0.2)。此外,转印电压V必须在已通过转印夹持部的记录材料的前端冲入定影装置11的定影夹持部之前进行检测。为在冲入定影夹持部之前准确地把握记录材料的状态这一点是重要的。另外,这是因为随着记录材料的输送位置的不同转印电压V有很大变化,所以把进行检测的位置设为所限定的位置。
例如,在将偏压-600V外加在定影装置11上的情况下,当电阻低的记录材料冲入定影装置11的定影夹持部时,转印电流就通过记录材料流入到定影装置11。为此与冲入定影夹持部同时,转印电压急剧地进行变化。这是因为当记录材料P的前端冲入定影装置11的定影夹持部时,就产生从转印辊通过记录材料流到感光鼓1的转印电流的一部分,通过记录材料P流入定影装置11中的漏电流。这是因为当记录材料P冲入定影夹持部时,图2中的电阻RIV就变小。
在本实施形式中,由于对转印偏压进行恒定电流控制,故控制就成为当记录材料P的前端冲入定影夹持部时,则减小转印电压的输出。当然,如果以恒定电压输出转印偏压,则当记录材料P的前端冲入定影夹持部时,转印电流就增大。
在本实施形式中,从转印夹持部到定影夹持部的距离为70mm,处理速度被设定成100mm/sec。为此,在从施加转印电压开始经过约700msec后,记录材料P就冲入定影夹持部中。在记录材料前端,转印电流的变化剧烈,转印电压的输出变得不稳定。从而,在本实施形式中,在施加转印电压开始后从300msec至700msec之间检测输出电压V。
在本实施形式中,虽然从电压Vt的外加开始经过150msec后进行恒定电流控制,但例如也能够通过对转印电流进行监视,并与预定的电流进行比较每隔数十毫秒进行一次转印电压V的修正。当然,也能够进行适当的恒定电压控制后,进行利用电流值的比较。
在步骤S114中,在判断为转印电压V在阈值电压以下的情况下(V≤1.5V0+0.2),由于作为在H/H环境中所放置的吸湿度高的记录材料P1,是吸湿度高的H/H放置纸,所以进入步骤S115。在步骤S115中判定纸尺寸是否为预定尺寸以上。此外,在本实施形式中虽然使用顶端传感器9进行纸尺寸的检测,但也可以根据记录材料通过顶端传感器9的时间,来判定记录材料的大小(例如,是A4还是B4)。另外,也可以沿着与记录材料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多个传感器,直接检测记录材料宽度。另外,还可以沿着与定影装置11的记录材料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设置多个温度检测元件21,通过检测伴随记录材料的通过的温度变化,来检测记录材料的尺寸。
在步骤S115中,在检测到纸的尺寸为A4以上的情况下(是),就向步骤S116移动,进行从通常的定影温度变更定影温度的处理。从而,由于仅在作为纸尺寸检测到A4以上的情况下,才变更定影温度,所以在明信片或信封等小尺寸的记录材料通过的情况下(否),不会对定影温度进行变更。
在步骤S116中,对通常设定温度一律使定影温度降低到25℃以下。此外,在本实施形式中,最好在检测了尺寸的记录材料的定影处理已结束后,变更定影温度。在本实施形式的结构中,在用顶端传感器9对记录材料P的后端进行了检测后,才能够识别记录材料尺寸。因为在该时刻,记录材料P的前端位于定影夹持部附近,无法为变更定影温度来使其稳定而确保充分的时间。另外,这是因为当记录材料P的前端冲入定影夹持部,在过纸途中变更定影温度时,就会由记录材料尺寸不同而使记录材料P上的图像的图像质量受到影响。
图7中示出温度设定控制的设定温度的例子。在通常控制中,定影器的定影加热器的温度控制,是设定几种适当温度,根据需要,或者按照预定的时序,区分使用适当的温度。例如,当在激光打印机未接通电源被放置了一定时间以上后,开始图像形成时(例如,在温度检测元件21检测到45℃以下的温度的情况,以下称为冷启动),通常设定温度为215℃。在此状态下,当在步骤S115中判定为是A4尺寸以上的用纸,对定影温度进行变更的情况下(步骤S116),就设定成190℃。即,在装载性的等级差的高湿环境中,当通过含有许多水分的记录材料(A4以上)的情况下,在下一记录材料通过时,将比通常设定温度低25℃的190℃设为设定温度。
此外,当从结束图像形成开始在一定时间内使图像形成开始的情况下(例如,在温度检测元件21检测到比45℃高的温度的情况下,以下称为热启动),或者在过纸了一定张数以上的情况下,通常设定温度被设定成210℃、205℃、200℃等。这时,在定影温度的变更处理中,由于从通常温度降低25℃,所以分别成为185℃、180℃、175℃。
在图6所示的步骤S119中,激光打印机结束打印处理。但是,当从步骤S119开始在预定时间内(在本实施形式中为30秒以内)接收到新的打印信号的情况下,将定影装置11的设定温度设为比通常温度低25℃的温度,再次进行图像形成。
当在步骤S107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在判定为不是高温高湿环境的情况下),以及在步骤S114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在判定为记录材料不是H/H放置纸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20。
对在上述的定影温度的变更处理中,使设定温度比通常温度低25℃的理由进行说明。图8中示出由记录材料的状态和定影温度决定的装载性及定影性。图8A中示出将图像形成装置放置在H/H环境中时,定影温度控制的不同设定温度的记录材料P1的卷曲量和装载性。示出采用将定影温度从通常定影温度逐渐减少的温度,纸种类1及纸种类2的卷曲量、以及定影过的记录材料从排纸托盘落下发生张数的测定结果。此外,所谓纸种类1和纸种类2,例如厚度和面积等记录材料特性不同。所谓落下发生张数,表示从激光打印机排出的记录材料连续地装载,从可装载状态到产生不能装载的状态为止的张数。卷曲量越大装载性就越差,存在落下发生张数下降的倾向。
印刷率越低(接近白图像)的图像,卷曲量越大。所谓印刷率,表示每一页上打印的图像的点数。在本实验中,从冷启动开始使具有印刷率为3%(一般说来使其进行打印的最接近白图像的印刷率)的打印结果的记录材料P输出20张。卷曲量是将所输出的记录材料在平板上放置1分钟,并测定了用纸的四个角离开板面的距离。已定影的记录材料的卷曲量,存在越降低定影温度就变得越小的倾向。从而,通过根据纸种类的不同,设成通常的定影温度-20℃(195℃~180℃)以下的温度,就几乎没有卷曲。即使是卷曲量大的纸种类,通过设成通常的定影温度-25℃(190℃~175℃)以下的温度,就能够向排纸托盘装载100张。
图8B中示出H/H放置纸的浓度下降率和定影性,图8C中示出L/H放置纸的浓度下降率和定影性。示出采用将定影温度从通常定影温度逐渐减少的温度,纸种类1及纸种类3的浓度下降率、以及定影性的测定结果。此外,所谓纸种类1和纸种3,例如记录材料的表面性不同。定性地说,半色调图像的定影性最不好。因此,在本实验中,从冷启动开始使在记录材料的9个点上具有打印了半色调的打印结果的记录材料输出5张。根据摩擦前的浓度和摩擦后的浓度,算出浓度下降率。在定影性差的纸种类中,由于在H/H放置状态下,在通常的定影温度-30℃(185℃~170℃)下出现NG(浓度下降率平均为10%以上),所以判定为必须是通常的定影温度-25℃(190℃~175℃)以上的定影温度。
进而,如图8C所示那样,在L/H放置纸中,即使是通常的定影温度-25℃的温度调节,也成为NG。从而,只要是H/H放置纸,通过进行通常温度-25℃的温度控制,就能够进行满足装载性的定影控制。进而,在L/H放置纸中,由于能进行通常控制,所以不会使定影性下降。
根据本实施形式,依照记录材料的尺寸适当地控制定影装置的温度设定,就能够不使通常时的规格(spec)降低地提高高湿环境中的装载性。
(第二实施形式)
第二实施形式通过使用直接检测记录材料的宽度尺寸的传感器,进行与记录材料P的宽度尺寸相应的适当的定影温度的变更。在激光打印机中,打印信号中包含关于记录材料P的信息。基于该信息,进行例如,将与OHT薄片、小尺寸纸(明信片和信封等)等的记录材料特性相应的模式设置在转印控制和定影控制中的处理。
可是,在打印信号中不包含关于记录材料P的信息的情况下,特别是在通过厚而小的小尺寸纸的情况下,转印电压降低。这是因为转印辊5和感光鼓1不夹持记录材料P而进行接触的面积增大,图2所示的电阻RII减小所致。由于纸厚热容大,从而就存在定影性恶化的倾向。
在第一实施形式中,通过检测A4以上的记录材料,将转印电压V和基于电压V0所算出的阈值进行比较,使关于记录材料P1的定影温度降低来提高记录材料P的装载性。在第二实施形式中,用宽度传感器直接检测记录材料P的宽度方向尺寸,就获得与第一实施形式同样的效果。考虑检测到的记录材料P的尺寸,计算出阈值,进行已算出的阈值和转印电压V的比较,并变更定影温度。
在第二实施形式中,在记录材料P的过纸区域中,除了顶端传感器9以外,在与输送方向直交的方向上设置多个记录材料P的宽度传感器9’。就能够基于多个宽度传感器9’的接通和断开状态,检测记录材料的宽度。另外,即使没有宽度传感器,通过在定影装置11中在与输送方向直交的方向上设置多个温度检测元件,监视伴随记录材料的通过的温度上升,也能够判断记录材料的尺寸。
例如,在记录材料P的通过区域的中央部、信封通过区域且明信片不通过区域、A5通过区域且信封不通过区域、B5通过区域且A5不通过区域、以及A4通过区域且B5不通过区域中,分别设置温度检测元件21(共计5个)。定影温度控制部23通过在记录材料P通过定影夹持部时,监视多个温度检测元件21的温度上升,就能够检测纸宽。此外,在不能设置多个温度检测元件21的情况下,将温度检测元件21设置在记录材料通过路径的中央和端部,根据端部的温度上升率也能够预测纸宽。
图9中示出记录材料的纸宽和转印电压V的关系。将转印电压V绘制在横轴上,将纸宽绘制在纵轴上。拿H/H放置纸来看,则转印电压VV0+纸宽×V0/400成立,拿记录材料P0来看,则转印电压VV0+纸宽×V0/50成立。在第一实施形式中,虽然设阈值为1.5V0+0.2,但在第二实施形式中,依照纸宽,采用
阈值=1.5V0+0.2-V0×(200-纸宽(mm))/100当然,需要根据纸尺寸的检测方法和转印辊5的特性、或高压电路的性能,使上述的公式最优化。
进而,打印结束时也存储好定影控制温度。关于30秒以内供给的记录材料,通过采用上述定影温度控制,即使在间歇地进行输出的情况下也能满足装载性。在30秒以内的过纸中,由于定影器呈热状态(定影装置11的温度在45℃以上),所以即使加热器温度低定影性也不会下降。
根据第二实施形式,则即使在明信片或信封这样的小尺寸纸中,也不会引起定影不良,可实现满足高湿环境中的装载性的适合于普通纸和小尺寸纸的最优的定影控制。
(第三实施形式)
第三实施形式依照记录材料P的印刷率适当地控制定影装置的温度设定。在第一及第二实施形式中已说明过的转印电压V,在打印图像包含印刷率高的黑图像的情况下,由于记录材料P上的调色剂的电阻,与印刷率低的图像相比存在记录材料P的电阻值(RII)增高的倾向。
图10中示出记录材料P的印刷率和转印电压V的关系。在吸湿度不同的各记录材料P1~P3中,区域内印刷率高的记录材料P位于各区域内的上部。反之印刷率低的白图像,由于仅为记录材料P的电阻故位于各区域内的下部。从而,即使记录材料P的放置环境(记录材料P的吸湿度)不同,但取决于将要打印的图像的印刷率,有时也成为相同的转印电压V。即使在图4所示的H/H区域A中,在印刷率为80%以上(容易产生滑动现象)的图像的情况下,以接近上限的形式存在(图10中的区域C)。进而,可知在印刷率低的(定影性差的半色调等)图像的情况下,接近下限地作为区域D存在。这是因为图2所示的调色剂的电阻影响到转印电压V所致。
图11中示出记录材料P1的印刷率和转印电压V的关系。如果印刷率高,则转印电压V增大,如果印刷率低,则转印电压V降低。如果用公式表示转印电压V,则为VV0×印刷率(%)/100+V0。此外,该式中的V0是在H/H环境中使用了A4尺寸的记录材料P1的情况下所测定的值。
印刷率能够从记录材料P的尺寸、以及所打印的点数求得。这里所打印的点数能够如下求得。例如,在图像上设黑图形为图像信号Y的1时,白图形为0。在图像信号Y为1时,同步于基准时钟信号曝光装置3内的激光二极管被导通。从而,图像信号Y成为1的期间的基准时钟信号的计数值,就等于从激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信号的点数。通过计数基准时钟信号,换句话说通过累积进行了潜像形成的点数,就能够求出所打印的总点数。
图12中示出涉及本发明的第三实施形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转印、定影控制。由于从步骤S201至步骤S212的动作与图6所示的从步骤S101至步骤S112的动作相同,所以省略说明。但是,在第一实施形式中,作为在打印信号中不包含关于印刷率和记录材料尺寸的信息的例子进行了说明。在第三实施形式中,以在打印信号中包含关于印刷率、纸尺寸信息为前提。通过在记录材料进入定影夹持部之前,还结合上述信息来变更定影温度控制,就可既确保定影性又提高滑动的容限。
在第三实施形式中,在步骤S213中,设
阈值=1.5V0+0.2-V0×(200-纸宽(mm))/100+0.4V0×印刷率(%)/100
并计算出判断是否变更定影温度的阈值。利用该阈值计算公式,在不利于滑动的印刷率高的黑图像中,通过扩大定影温度下降区域,即使在定影性不好的记录材料P3的半色调图像中也能够使定影性得以满足。
在步骤S214中,将在步骤S212中开始了检测的转印电压V与上述的阈值进行比较。在判断为转印电压V在阈值电压以下的情况下,进入下一步骤S215,进行定影温度的计算。在第一及第二实施形式中,如果检测到在阈值电压以下,则进行将定影温度设定得比通常设定温度低25℃的定影温度调节控制。在第三实施形式中分阶段地变更定影温度。在第三实施形式中,在0.5kV≥阈值-转印电压V≥0的条件下(在第三实施形式中,由于对转印电压V设置下限故不会在V0以下),设定成目标温度=通常温度-50×(阈值-转印电压V)。在记录材料进入定影夹持部之前在步骤S216中对该计算出的温度进行变更。
在第一实施形式中,在用顶端传感器9对纸后端进行了检测后,才能够识别记录材料尺寸。可是,在该时刻,记录材料P的前端位于定影夹持部附近,未能确保充分的时间来变更定影温度并使其稳定。由于这样的理由,与其变更成为检测尺寸的对象的记录材料的定影温度,不如在成为检测尺寸的对象的记录材料的定影处理结束后,变更定影温度。
可是,在第三实施形式中,由于将在打印信号中包含印刷率、纸尺寸信息作为前提,所以虽然记录材料P的前端冲入定影夹持部,也能够持有充分的余裕来变更定影温度。从而,最好对成为检测尺寸的对象的记录材料,变更定影温度。
在步骤S217中,冲入定影夹持部,在步骤S218中结束打印。此外,当在步骤S207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在判定为不是H/H环境的情况下)、在步骤S214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在判定为记录材料不是H/H放置纸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219。
通过如上进行构成,就能够依照记录材料的印刷率适当地控制定影装置的温度设定,并能够提供不会引起卡纸和图像不良的图像形成装置。
(第四实施形式)
图13中示出涉及本发明的第四实施形式的激光打印机中的定影装置11的温度设定控制。在第三实施形式中所说明的定影温度控制,通过由记录材料的特性(尺寸、印刷率等)计算出阈值并将记录材料的转印中的转印电压与阈值进行比较,来控制是否变更定影温度。定影温度的变更为使其从通常温度降低的控制的例子。第四实施形式,由于在低湿环境(低温环境)中定影性极端恶化,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低湿环境中的定影性,依照环境进行使定影温度上升或下降的控制。
从步骤S301至步骤S319的动作与图12所示的第三实施形式的控制流程中的从步骤S201至步骤S219的动作相同。但是,在使定影温度降低时,设为下降幅度比第三实施形式的最高25℃小的15℃这一点不同。此外,下面以表示第四实施形式的特征性动作的步骤S320至步骤S328为中心进行说明。
步骤S307根据转印电压V0的值来判断是否是高湿环境。在不是高湿环境的情况下,即在通常环境或低湿环境的情况下,如第三实施形式那样不转移到通常控制,而进入步骤S320。步骤S320根据转印电压V0的值来判断是通常环境还是低湿环境。即,在转印电压V0为1.0kV以上的情况下,判断为低湿环境进入步骤S321。此外,在转印电压V0为0.55kV至1.0kV之间的情况下,判定为通常环境并向步骤S319的通常控制转移。
虽然从步骤S321至步骤326的动作,与步骤S308至步骤313的动作相同,但阈值计算所用的公式不同。在步骤S327中,判定转印电压V是否在阈值B以上,如果在阈值B以上,则判定为是低湿环境。
步骤S328,根据在步骤S327中判定为是低湿环境的情况,使定影温度比通常上升10℃。在步骤S329中,记录材料P的前端向定影夹持部冲入,在步骤S317中结束打印。另外,在第四实施形式中,虽然将定影温度的上升/下降幅度一律设定成上升10℃/下降15℃,但也可以如第三实施形式所示那样,根据阈值和转印电压V的差按比例地使温度升降。
通过如上进行构成,就能够依照记录材料的特性,适当地控制定影装置的温度设定,并能够提供不会引起卡纸和图像不良的图像形成装置。
此外,在以上的说明中,虽然作为第三实施形式的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不言而喻也能够将如第四实施形式那样使定影温度上升/下降的控制应用于第一及第二实施形式的控制中。例如,在应用于第一实施形式的情况下,在检测到的转印电压V为预定的阈值以上、进而检测到的记录材料尺寸为预定的尺寸(例如B5尺寸)以下的情况下,通过使定影温度上升就能够实现与第四实施形式同样的控制。
(第五实施形式)
第一至第四实施形式中的定影温度控制部23,在将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材料P时,依照直流电压发生部18外加的转印电压V,来判断记录材料P是否是吸湿度高的纸。与此相对,第五实施形式中的定影温度控制部23,依照转印电流检测部31检测的转印电流I,来判断记录材料P是否是吸湿度高的纸。
第一至第四实施形式中的转印电压控制部19,控制直流电压发生部18外加的转印电压V,以使转印电流检测部31检测一定的电流。第五实施形式中的转印电压控制部19使直流电压发生部18外加一定的转印电压Vt。
图14中示出涉及本发明的第五实施形式的激光打印机的定影装置11的温度设定控制。从步骤S401至步骤S410与图6中的步骤S101至步骤S110相同。
在步骤S411中,转印电压控制部19开始转印恒定电压控制,以使直流电压发生部18将一定的转印电压Vt外加在转印辊5上。在步骤S412中,转印电压控制部19为了检测一定的转印电压Vt被外加在转印辊5上时的转印电流I,而存储转印电流检测部31的检测结果。
在步骤S413中用顶端传感器9检测到记录材料P的前端后,在步骤S414中,转印电压控制部19,判断在步骤S412中检测到的转印电流I是否为预定的阈值以上。这里,预定的阈值是判断记录材料P的吸湿度是否高的值,将在步骤S405中流到转印辊5的转印电流值取为Io(=4μA)而设为1.2Io。如果在步骤S412中检测到的转印电流I比预定的阈值1.2Io大,则认为是吸湿度高的记录材料,进入步骤S415中。
关于步骤S415至步骤S420,由于与图6中的步骤S115至步骤S120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如上所说明那样,能够进行适当的定影装置的温度控制。
(第六实施形式)
第二实施形式使用多个宽度传感器9’检测记录材料P的宽度,并依照检测到的记录材料P的宽度来判断记录材料P的吸湿度是否高。在第六实施形式中,在将感光鼓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材料P上时,转印电压控制部19使直流高压发生部18外加一定的转印电压Vt。进而,将阈值设为1.2Io+Io×(200-纸宽(mm))/100。
根据第六实施形式,则即使在明信片或信封这样的小尺寸纸中,也不会引起定影不良,就可实现满足高温环境中的装载性的适合于普通纸和小尺寸纸的最优的定影控制。
(第七实施形式)
图15中示出涉及本发明的第七实施形式的激光打印机的定影装置11的温度设定控制。在图15中从步骤S501至步骤S510与图12中的步骤S201至步骤S210相同。
在步骤S511中,转印电压控制部19开始转印恒定电压控制,以使直流电压发生部18将一定的转印电压Vt外加在转印辊5上。在步骤S512中,转印电压控制部19为了检测一定的转印电压Vt被外加在转印辊5上时的转印电流I,而存储转印电流检测部31的检测结果。
在步骤S513中,转印电压控制部19,设
阈值=1.2Io+Io×(200-纸宽(mm))/100-0.2Io×印刷率(%)/100,
并计算出判断是否变更定影温度的阈值。
在步骤S514中,转印电压控制部19将在步骤S512中检测到的转印电流I与上述的阈值进行比较。如果在步骤S512中检测到的转印电流I为阈值以上,则转印电压控制部19判断为记录材料P是吸湿度高的记录材料,进入步骤S515。
从步骤S515至步骤S519与图12中的步骤S215至步骤S219相同。通过如上进行构成,就能够依照记录材料的印刷率适当地控制定影装置的温度设定,并能够提供不会引起卡纸和图像不良的图像形成装置。
(第八实施形式)
图16中示出涉及本发明的第八实施形式的激光打印机的定影装置11的温度设定控制。在图16中从步骤S601至步骤S610与图13中的步骤S301至步骤S310相同。
在步骤S611中,转印电压控制部19开始转印恒定电压控制,以使直流电压发生部18将一定的转印电压Vt外加在转印辊5上。在步骤S612中,转印电压控制部19为了检测一定的转印电压Vt被外加在转印辊5上时的转印电流I,而存储转印电流检测部31的检测结果。
在步骤S613中,转印电压控制部19,设
阈值C=1.2Io+Io×(200-纸宽(mm))/100-0.2Io×印刷率(%)/100,
并计算出判断是否变更定影温度的阈值C。
在步骤S614中,转印电压控制部19将在步骤S612中检测到的转印电流I与上述的阈值C进行比较。如果转印电流I为阈值C以上,则转印电压控制部19判断为记录材料P是吸湿度高的记录材料,进入步骤S615。
从步骤S615至步骤S619与图13中的步骤S315至步骤S319相同。从步骤S620至步骤S623与图13中的步骤S320至步骤S323相同。
在步骤S624中,转印电压控制部19开始转印恒定电压控制,以使直流电压发生部18将一定的转印电压Vt外加在转印辊5上。在步骤S625中,转印电压控制部19为了检测一定的转印电压Vt被外加在转印辊5上时的转印电流I,而存储转印电流检测部31的检测结果。
在步骤S626中,转印电压控制部19计算出判断是否变更定影温度的阈值D。在步骤S627中,转印电压控制部19将在步骤S625中检测到的转印电流I与上述的阈值D进行比较。如果转印电流I为阈值以下,则转印电压控制部19判断为记录材料P是吸湿度低的记录材料,进入步骤S628。
步骤S629与图12中的步骤S329相同。通过如上进行构成,就能够依照记录材料的印刷率适当地控制定影装置的温度设定,并能够提供不会引起卡纸和图像不良的图像形成装置。

Claims (23)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在像载置体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材料上的转印部;
将电压外加在该转印部上的转印电压外加部;
检测流过上述转印部的转印电流的转印电流检测部;
用预定温度使由上述转印部在上述记录材料上所转印的上述调色剂像在定影位置上进行定影的定影部;以及
检测上述记录材料的尺寸的尺寸检测部;
上述转印电压外加部,外加预定的转印电压,以使在上述记录材料通过上述转印位置时上述转印电流检测部检测的上述转印电流为预定的一定电流;
上述定影部,在上述预定的转印电压为预定的阈值电压以下,且上述记录材料的尺寸为预定尺寸以上的情况下,用比上述预定温度低的温度使上述调色剂像定影在上述记录材料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电压外加部,在上述记录材料的前端到达上述定影位置之前,将上述预定的转印电压外加在上述转印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电压外加部,从上述记录材料的前端到达上述转印位置时开始经过预定时间为止,外加一定的转印电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电压外加部,外加第1转印电压,以使在上述记录材料通过上述转印位置之前上述转印电流检测部检测的上述转印电流为第1一定电流;
上述转印电压外加部,外加第2转印电压,以使在上述记录材料通过上述转印位置时上述转印电流检测部检测的上述转印电流为第2一定电流;
上述定影部,在上述第1转印电压为第1阈值电压以下、上述第2转印电压为第2阈值电压以下、且上述记录材料的尺寸为预定尺寸以上的情况下,用比上述预定温度低的温度使上述调色剂像定影在上述记录材料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存储图像形成结束时上述定影部使调色剂像进行了定影的温度的存储部;以及
检测自上述图像形成结束后的经过时间的经过时间检测部;
上述定影部,在开始图像形成时上述经过时间检测部检测的上述经过时间为一定时间以内的情况下,用在上述存储部中所存储的温度使上述调色剂像进行定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影部,在上述预定的转印电压为预定的阈值电压以下、且上述记录材料的尺寸为预定尺寸以上的情况下,对在由上述尺寸检测部检测了尺寸的上述记录材料之后所输送的记录材料,用比上述预定温度低的温度使调色剂像进行定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尺寸检测部,通过检测记录材料的前端及后端,来检测上述记录材料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尺寸检测部,检测与记录材料的输送方向直交的方向的宽度。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在像载置体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材料上的转印部;
将电压外加在该转印部上的转印电压外加部;
检测流过上述转印部的转印电流的转印电流检测部;
用预定温度使由上述转印部在上述记录材料上所转印的上述调色剂像在定影位置上进行定影的定影部;
检测上述记录材料的尺寸的尺寸检测部;以及
接收从外部装置发送给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数据的接收部;
上述转印电压外加部,外加预定的转印电压,以使在上述记录材料通过上述转印位置时上述转印电流检测部检测的上述转印电流为预定的一定电流;
上述定影部,在上述预定的转印电压为基于上述尺寸及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印刷率的预定的阈值电压以下的情况下,用比上述预定温度低的温度使上述调色剂像定影在上述记录材料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电压外加部,在上述记录材料的前端到达上述定影位置之前,将上述预定的转印电压外加在上述转印部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电压外加部,从上述记录材料的前端到达上述转印位置时开始经过预定时间为止,外加一定的转印电压。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电压外加部,外加第1转印电压,以使在上述记录材料通过上述转印位置之前上述转印电流检测部检测的上述转印电流为第1一定电流;
上述转印电压外加部,外加第2转印电压,以使在上述记录材料通过上述转印位置时上述转印电流检测部检测的上述转印电流为第2一定电流;
上述定影部,在上述第1转印电压为第1阈值电压以下、且上述第2转印电压为基于上述尺寸及上述印刷率的第2阈值电压以下的情况下,用比上述预定温度低的温度使上述调色剂像定影在上述记录材料上。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存储图像形成结束时上述定影部使调色剂像进行了定影的温度的存储部;以及
检测自上述图像形成结束后的经过时间的经过时间检测部;
上述定影部,在开始图像形成时上述经过时间检测部检测的上述经过时间为一定时间以内的情况下,用在上述存储部中所存储的温度使上述调色剂像进行定影。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影部,在上述预定的转印电压为基于上述尺寸及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印刷率的预定的阈值电压以下的情况下,对在由上述尺寸检测部检测了尺寸的上述记录材料之后所输送的记录材料,用比上述预定温度低的温度使调色剂像进行定影。
1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在像载置体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材料上的转印部;
将电压外加在该转印部上的转印电压外加部;
检测流过上述转印部的转印电流的转印电流检测部;
用预定温度使由上述转印部在上述记录材料上所转印的上述调色剂像在定影位置上进行定影的定影部;
检测上述记录材料的尺寸的尺寸检测部;以及
接收从外部装置发送给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数据的接收部;
上述转印电压外加部,外加预定的转印电压,以使在上述记录材料通过上述转印位置时上述转印电流检测部检测的上述转印电流为预定的一定电流;
上述定影部,在上述预定的转印电压为基于上述尺寸及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印刷率的预定的阈值电压以上的情况下,用比上述预定温度高的温度使上述调色剂像定影在上述记录材料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电压外加部,在上述记录材料的前端到达上述定影位置之前,将上述预定的转印电压外加在上述转印部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电压外加部,从上述记录材料的前端到达上述转印位置时开始经过预定时间为止,外加一定的转印电压。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印电压外加部,外加第1转印电压,以使在上述记录材料通过上述转印位置之前上述转印电流检测部检测的上述转印电流为第1一定电流;
上述转印电压外加部,外加第2转印电压,以使在上述记录材料通过上述转印位置时上述转印电流检测部检测的上述转印电流为第2一定电流;
上述定影部,在上述第1转印电压为第1阈值电压以上、且上述第2转印电压为基于上述尺寸及上述印刷率的第2阈值电压以上的情况下,用比上述预定温度高的温度使上述调色剂像定影在上述记录材料上。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存储图像形成结束时上述定影部使调色剂像进行了定影的温度的存储部;以及
检测自上述图像形成结束后的经过时间的经过时间检测部;
上述定影部,在开始图像形成时上述经过时间检测部检测的上述经过时间为一定时间以内的情况下,用在上述存储部中所存储的温度使上述调色剂像进行定影。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定影部,在上述预定的转印电压为基于上述尺寸及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印刷率的预定的阈值电压以上的情况下,对在由上述尺寸检测部检测了尺寸的上述记录材料之后所输送的记录材料,用比上述预定温度高的温度使调色剂像进行定影。
2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在像载置体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材料上的转印部;
将电压外加在该转印部上的转印电压外加部;
检测流过上述转印部的转印电流的转印电流检测部;
用预定温度使由上述转印部在上述记录材料上所转印的上述调色剂像在定影位置上进行定影的定影部;以及
检测上述记录材料的尺寸的尺寸检测部;
上述转印电流检测部,检测在上述记录材料通过上述转印位置时上述转印电压外加部外加了一定的转印电压时的转印电流;
上述定影部,在上述转印电流为预定的阈值电流以上、且上述记录材料的尺寸为预定尺寸以上的情况下,用比上述预定温度低的温度使上述调色剂像定影在上述记录材料上。
22.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在像载置体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材料上的转印部;
将电压外加在该转印部上的转印电压外加部;
检测流过上述转印部的转印电流的转印电流检测部;
用预定温度使由上述转印部在上述记录材料上所转印的上述调色剂像在定影位置上进行定影的定影部;
检测上述记录材料的尺寸的尺寸检测部;以及
接收从外部装置发送给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数据的接收部;
上述转印电流检测部,检测在上述记录材料通过上述转印位置时上述转印电压外加部外加了一定的转印电压时的转印电流;
上述定影部,在上述转印电流为基于上述尺寸及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印刷率的预定的阈值电流以上的情况下,用比上述预定温度低的温度使上述调色剂像定影在上述记录材料上。
2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在像载置体上所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在记录材料上的转印部;
将电压外加在该转印部上的转印电压外加部;
检测流过上述转印部的转印电流的转印电流检测部;
用预定温度使由上述转印部在上述记录材料上所转印的上述调色剂像在定影位置上进行定影的定影部;
检测上述记录材料的尺寸的尺寸检测部;以及
接收从外部装置发送给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数据的接收部;
上述转印电流检测部,检测在上述记录材料通过上述转印位置时上述转印电压外加部外加了一定的转印电压时的转印电流;
上述定影部,在上述转印电流为基于上述尺寸及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印刷率的预定的阈值电流以下的情况下,用比上述预定温度高的温度使上述调色剂像定影在上述记录材料上。
CN03156123.3A 2002-08-29 2003-08-29 图像形成装置及定影温度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9974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51991/2002 2002-08-29
JP2002251991 2002-08-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89005A true CN1489005A (zh) 2004-04-14
CN1289974C CN1289974C (zh) 2006-12-13

Family

ID=31986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0315612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289974C (zh) 2002-08-29 2003-08-29 图像形成装置及定影温度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6947679B2 (zh)
CN (1) CN1289974C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2168C (zh) * 2004-11-02 2008-12-10 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1101462B (zh) * 2006-07-07 2010-04-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与建议替换、清洁及控制图像形成的方法
CN102621858A (zh) * 2011-01-28 2012-08-01 株式会社理光 一种定影温度控制方法、定影装置以及电子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88533B (zh) * 2009-12-04 2012-08-29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可根据电力输入改变扫描模式的馈纸式双面文件扫描仪
CN102063042B (zh) * 2006-04-03 2013-02-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定影单元的温度的系统和方法
CN106842870A (zh) * 2017-03-09 2017-06-13 上海富士施乐有限公司 图像成形设备及定影温度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93095B2 (en) 2002-06-06 2010-09-07 Hardt Dick C Distributed hierarchical identity management
JP2005070119A (ja) * 2003-08-27 2005-03-17 Oki Da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7021751B2 (en) * 2003-12-30 2006-04-04 Fuji Xerox Co., Ltd. Robust gasket seal for an inkjet printhead
BRPI0506976B8 (pt) * 2004-01-20 2016-09-13 Burcon Nutrascience Mb Corp processos para o preparo de um isolado de proteína de canola.
JP4599176B2 (ja) 2004-01-23 2010-1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ヒータ
US8527752B2 (en) 2004-06-16 2013-09-03 Dormarke Assets Limited Liability Graduated authentication in an identity management system
US7283145B2 (en) * 2004-06-21 2007-10-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and heater therefor
JP4804038B2 (ja) * 2004-06-21 2011-10-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及びこの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ヒータ
US7702249B2 (en) * 2004-09-07 2010-04-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variable temperature treating modes
US20070025749A1 (en) * 2005-05-19 2007-02-01 Masato Kubota Transfer control unit of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254351B2 (en) * 2005-06-02 2007-08-0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sheet material curl induced in a fusing operation
US8731420B2 (en) * 2006-10-12 2014-05-20 Ricoh Company, Limite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setting transfer current and forming image
JP2010128054A (ja) * 2008-11-26 2010-06-10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361435B2 (ja) * 2009-02-19 2013-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409104B2 (ja) * 2009-04-30 2014-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822571B2 (ja) 2011-07-07 2015-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51089B2 (ja) 2011-08-18 2015-07-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687989B2 (en) * 2011-11-29 2014-04-01 Eastman Kodak Company Transfer unit with compensation for variation
JP6000599B2 (ja) 2012-03-29 2016-09-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給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44025B2 (ja) * 2012-09-26 2017-06-07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US9637336B2 (en) 2014-01-31 2017-05-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541396B2 (ja) * 2014-05-29 2019-07-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59766A (ja) * 2017-03-22 2018-10-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1798128B2 (en) * 2020-01-02 2023-10-24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Robust frame size error detection and recovery mechanism to minimize frame loss for camera input sub-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99075A (ja) * 1987-10-12 1989-04-17 Tokyo Electric Co Ltd 乾式電子写真装置
US5138392A (en) * 1990-04-25 1992-08-11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fixing device capable of fixing a transparent member
JP2884714B2 (ja) 1990-06-11 1999-04-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像加熱装置
DE69117806T2 (de) 1990-06-11 1996-08-22 Canon Kk Heizgerät mit Endlosfilm
JP3124375B2 (ja) 1992-06-16 2001-01-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
US5404214A (en) 1992-07-31 1995-04-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a grounded film
JP3275408B2 (ja) 1992-12-02 2002-04-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加熱体及び像加熱装置
DE69317884T2 (de) 1993-01-18 1998-08-20 Canon Kk Bildaufnahmevorrichtung
US5532806A (en) 1993-04-28 1996-07-0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ixing apparatus having means for preventing temperature unevenness
JP3148089B2 (ja) * 1995-03-06 2001-03-1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3324911B2 (ja) * 1995-08-28 2002-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接触式転写手段の清掃方法
JP3270857B2 (ja) * 1997-04-23 2002-04-02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電子写真式印刷装置
US6094559A (en) 1997-07-14 2000-07-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Fixing apparatus having cleaning mode and storage medium storing program therefor
JPH1165324A (ja) * 1997-08-13 1999-03-05 Oki Data:Kk 電子写真式プリンタ
US6175699B1 (en) 1998-05-29 2001-01-1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ixing device with heater control
JP3445175B2 (ja) 1998-12-22 2003-09-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185381B1 (en) 1998-12-22 2001-02-06 Canon Kabushi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1290316A (ja) 2000-04-06 2001-10-19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3005576A (ja) * 2001-06-26 2003-01-08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5054868B2 (ja) 2001-07-03 2012-10-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186321A (ja) 2001-10-09 2003-07-04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42168C (zh) * 2004-11-02 2008-12-10 佳能精技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063042B (zh) * 2006-04-03 2013-02-20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控制定影单元的温度的系统和方法
CN101101462B (zh) * 2006-07-07 2010-04-2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与建议替换、清洁及控制图像形成的方法
CN102088533B (zh) * 2009-12-04 2012-08-29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可根据电力输入改变扫描模式的馈纸式双面文件扫描仪
CN102621858A (zh) * 2011-01-28 2012-08-01 株式会社理光 一种定影温度控制方法、定影装置以及电子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21858B (zh) * 2011-01-28 2015-07-01 株式会社理光 一种定影温度控制方法、定影装置以及电子图像形成装置
CN106842870A (zh) * 2017-03-09 2017-06-13 上海富士施乐有限公司 图像成形设备及定影温度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40047641A1 (en) 2004-03-11
US6947679B2 (en) 2005-09-20
CN1289974C (zh) 2006-12-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289974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定影温度控制方法
US9146508B2 (en)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method
JP20062597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定着装置
CN1497391A (zh) 成像设备以及定影设备
CN101034275A (zh)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的控制方法
CN1645265A (zh) 成像装置
US904279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311310C (zh) 成像装置
EP2515181B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740033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emperature detection
JP20151028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871226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static elimination
JP200613337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9516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92609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9205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497369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390502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196640A1 (en) Transfer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540906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10976691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945460A (zh) 定影装置
JP20211893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KR200144674Y1 (ko) 현상롤러의 토너층 두께 규제장치
JP200403760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61213

Termination date: 201908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