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910904A - 监视摄像机 - Google Patents

监视摄像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910904A
CN1910904A CNA2005800020254A CN200580002025A CN1910904A CN 1910904 A CN1910904 A CN 1910904A CN A2005800020254 A CNA2005800020254 A CN A2005800020254A CN 200580002025 A CN200580002025 A CN 200580002025A CN 1910904 A CN1910904 A CN 19109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humidifying
electrode
buckling parts
camera device
camera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5800020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910904B (zh
Inventor
先川原正幸
高桥昌己
带刀寿和
和田穣二
佐藤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pro Jap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9109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09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9109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9109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 H04N7/183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for receiving images from a single remote sour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2Elements optimising image sensor operation, e.g.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protection or temperature control by heat transfer or cooling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2257/00Components to be removed
    • B01D2257/80Water

Abstract

监视摄像机装置(10)包括摄像机壳体(12)和除湿调整体(14)。除湿调整体(14)包括除湿元件(42)、电极和与摄像机壳体(12)的被扣合部扣合的扣合部。电极的一端侧构成为向除湿元件(42)提供电源,电极的另一端侧贯通除湿调整体(14)的扣合部。除湿调整体(14)通过除湿调整体(14)的扣合部和摄像机壳体(12)的被扣合部可相对摄像机壳体(12)自由装卸。既可提供除湿调整功能,又可实现监视摄像机装置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监视摄像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除湿功能的监视摄像机。
背景技术
以往,将设有除湿元件的除湿调整体安装于各种物品的保管仓库,对内部空间除湿的除湿调整装置是公知的。这样的除湿调整装置公开于特开2000-202231号公报(第2页,图6)。这样的除湿调整装置,为了从保管仓库内部侧向除湿调整体提供电力,具有将除湿调整体安装于保管仓库的内侧的结构。
另外,作为现有技术的监视摄像机装置,一般具有利用加热器或风扇除湿的功能的摄像机是公知的。这样的摄像机公开于日本实用新型第3075351号公报(第2页,图2)。
但是,现有技术的监视摄像机装置中的加热器或风扇占用空间。因此,监视摄像机装置自身变大。
另外,不同于现有技术中使用除湿调整体的保管仓库这样的大壳体,监视摄像机装置的壳体小。因此,即使要将除湿调整体安装于监视摄像机装置,摄像机壳体也不适于具有从内侧安装的结构的现有技术的除湿调整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在上述背景下开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具有除湿功能且可实现小型化的监视摄像机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的监视摄像机装置,包括:摄像机壳体,具有被扣合部;和除湿调整体,包括除湿元件、电极和与摄像机壳体的被扣合部扣合的扣合部,电极的一端侧构成为向除湿元件提供电源,电极的另一端侧贯通除湿调整体的扣合部,除湿调整体通过除湿调整体的扣合部和摄像机壳体的被扣合部可相对摄像机壳体自由装卸。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的监视摄像机装置,包括:摄像机壳体,设有螺孔;和除湿调整体,包括除湿元件、电极和调整体主体,调整体主体具有螺钉形状,而且,调整体主体内置有除湿元件和电极,调整体主体安装于摄像机壳体的螺孔中。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除湿调整体,该除湿调整体包括除湿元件;与摄像机壳体的被扣合部扣合的扣合部;和一端侧构成为向除湿元件提供电源,另一端侧贯通扣合部的电极,除湿调整体通过除湿调整体的扣合部和摄像机壳体的被扣合部可相对摄像机壳体自由装卸。
如下说明,本发明存在其他的技术方案。因此,本发明内容旨在提供本发明的一部分的技术方案,而不是限制在此所述并申请的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的除湿调整体部分的剖视图。
图2是从下方看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的外观图。
图3是从前方看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的外观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的除湿调整体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的除湿调整体的侧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的除湿调整体的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的除湿调整体的透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的除湿调整体的透视图。
图11A是O型环形状不同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1B是O型环的剖视图。
图12是螺钉头部形状不同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设有防水膜及保护片的除湿调整体的透视图。
标号说明
10            监视摄像机装置
12            摄像机壳体
14            除湿调整体
16            壳体主体
18            镜头部壳体
20            安装孔
22            盖
24,26        导线
28            连接器
30            基板
40            调整体主体
42            除湿元件
44,46        电极端片
50            螺纹部
52            螺钉头部
54            外螺纹
56            内螺纹
58            O型环
60            工具槽
62            开口部
70,74        接触部
72,76        端子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是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并不限定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添附的权利要求规定。
本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包括:摄像机壳体,具有被扣合部;和除湿调整体,包括除湿元件、电极和与摄像机壳体的被扣合部扣合的扣合部,电极的一端侧构成为向除湿元件提供电源,电极的另一端侧贯通除湿调整体的扣合部,除湿调整体通过除湿调整体的扣合部和摄像机壳体的被扣合部可相对摄像机壳体自由装卸。
通过该构成,因为电极的一端侧向除湿元件提供电源,另一端侧贯通除湿调整体的扣合部,所以可通过扣合部从壳体内部向扣合于摄像机壳体上的除湿调整体提供电源。这样,只使用摄像机壳体的很小的空间安装除湿调整体,所以既可提供除湿调整功能又可实现监视摄像机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该监视摄像机装置中的扣合部是外周设有外螺纹的螺纹部。通过该结构,可实现扣合部结构的小型化,并可进一步实现小型化。
另外,上述螺纹部内置有除湿元件和电极。通过该结构可使除湿调整体小型化,并进一步实现监视摄像机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除湿元件设有两面被电极膜夹持的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除湿元件设置为一面朝向摄像机壳体外部,另一面朝向摄像机壳体内部。通过该结构,可使除湿调整体小型化,并可进一步实现监视摄像机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电极由电极端片构成,电极端片包括与电极膜接触的接触部和在扣合部内从接触部向摄像机壳体内部延伸的端子部。根据该结构,通过将除湿调整体安装于摄像机壳体且使电源与电极端片连接,可获得除湿功能。可以小空间设置除湿调整体,可进一步实现监视摄像机装置的小型化。
上述电极端片的接触部沿除湿元件的边缘设置,端子部从接触部的预定部位突出,在除湿元件的一面和另一面上朝向相反方向设置一对电极端片。根据该结构,通过将一对电极端片设置为朝向相反的方向,两极的端子部夹着除湿元件位于相反的位置。因此,易于确保电极的绝缘。由此,可实现除湿调整体的小型化以及与之相应的监视摄像机装置的进一步小型化。
在另一观点中,本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包括:摄像机壳体,设有螺孔;和除湿调整体,包括除湿元件、电极和调整体主体,调整体主体具有螺钉形状,而且,调整体主体内置有除湿元件和电极,调整体主体安装于摄像机壳体的螺孔中。
通过该结构,由螺钉形状的调整体主体构成除湿调整体,调整体主体设有除湿元件和电极,调整体主体与摄像机壳体的螺孔结合。由于调整体主体自身是螺钉形状的部件,所以能以小空间设置除湿调整体。因此,即可提供除湿调整功能又可实现监视摄像机装置的小型化。
上述除湿元件设有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配置为,阻塞设置于调整体主体且连接壳体内外的开口部。通过该结构,可使除湿调整体小型化,可进一步实现监视摄像机装置的小型化。
在另一观点中,本发明提供了除湿调整体。该除湿调整体包括除湿元件;与摄像机壳体的被扣合部扣合的扣合部;和一端侧构成为向除湿元件提供电源,另一端侧贯通扣合部的电极,除湿调整体通过除湿调整体的扣合部和摄像机壳体的被扣合部可相对摄像机壳体自由装卸。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可以向监视摄像机装置提供除湿调整功能,同时可实现监视摄像机装置的小型化。除湿调整功能是进行如下所述调整的功能:通过除湿元件的动作降低壳体内的湿度。除湿调整体用于实现这种功能。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本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用于户外。
图1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的与除湿有关的结构的主要部分,图2至图5表示监视摄像机装置的整体构成。首先,参照图2至图5说明监视摄像机装置的概要。
图2及图3是从下方和前方看到的监视摄像机装置10的外观图。另外,图4及图5分别是沿线AA、线BB将监视摄像机装置10切断后的剖视图。
在图2至图5中,监视摄像机装置10设有摄像机壳体12和除湿调整体14。摄像机壳体12具有筒形壳体主体16及镜头部壳体(镜筒)18,镜头部壳体18安装于壳体主体16的前方。另外,虽未图示,但壳体主体16的后部也被盖覆盖。
除湿调整体14安装于比壳体主体16的中央靠前的安装孔20中。摄像机壳体12的内部空间从除湿调整体14的安装部位持续到镜头部壳体18的前端。因此,通过使除湿调整体14发挥功能,可进行前端的透明盖22部分的除湿。
除湿调整体14上安装有向摄像机壳体12的内部延伸的导线24、26。导线24、26的前端安装有连接器28,连接器28安装于保持在摄像机壳体12内的基板30上。从监视摄像机装置10整体的电源装置经由基板30,通过连接器28和导线24、26向除湿调整体14提供电力。
虽图2至图5省略了图示,但在摄像机壳体12中收容有构成摄像机的其他的各种结构。其他的结构是指镜头、CCD、电源装置等和基板30以外的主基板等的基板。
下面,图1是除湿调整体14部分的剖视图,如上所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除湿机构的主要部分。另外,图6及图7分别是除湿调整体14的俯视图和侧视图,图8是沿图6的线CC将除湿调整体14切断后的剖视图。进而,图9及图10是从头部侧和其相反侧看到的除湿调整体14的透视图。参照这些附图,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除湿机构。
如图1等所示,除湿调整体14设有调整体主体40、除湿元件42、电极端片44、46,除湿元件42及电极端片44、46内置于调整体主体40内。
调整体主体40为树脂制,具有螺钉形状,由螺纹部50与螺钉头部52构成。螺纹部50的外周设有外螺纹54。另一方面,摄像机壳体12的安装孔20的内周面设有内螺纹56。而且,螺纹部50拧紧于安装孔20中。在此,本实施方式中,螺纹部50相当于除湿调整体14的扣合部分,安装孔20相当于摄像机壳体12的被扣合部,由此两者,除湿调整体14可相对摄像机壳体12自由装卸。
螺钉头部52具有法兰形状。螺钉头部52与摄像机壳体12之间夹持有O型环58,由O型环58可确保防水性。另外,螺钉头部52上设有向4个方向成放射状的工具槽60。工具槽60中插入用于将除湿调整体14拧紧于摄像机壳体12上的工具。
另外,调整体主体40的中央部分设有连接壳体内外的开口部62。如下所述,除湿元件42设置为阻塞该开口部62。
除湿元件42由圆形膜构成,而且相对于螺钉方向(轴方向)垂直地设置在调整体主体40的中央。除湿元件42的直径大于开口部62。因此,除湿元件42在整个圆周上,通过边缘部的一定宽度的部分保持在开口部62的周围部分上,由此除湿元件42阻塞开口部62。而且,由此设置,除湿元件42的一面朝向壳体外部,另一面朝向壳体内部。
除湿元件42具有3层结构,该3层结构具有两侧被电极膜夹持的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向两侧的电极膜施加电压时,阳极侧的电极膜电解空气中的水分子生成氧和氢。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发挥氢离子交换膜的作用,在阳极侧的电极膜生成的氢移动到阴极侧的电极膜。另外,电子从阳极侧的电极膜通过电源向阴极侧的电极膜移动。而且,阴极侧的电极膜通过电解反应的逆反应由氢和氧生成水分子。这样,除湿元件42可以使阳极侧的空间的水分移动到阴极侧的空间,可以发挥除湿元件的作用。
由这样的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构成的除湿元件例如公开于特开2000-202231号公报及特开平6-63343号公报中。
以下说明用于将除湿元件42连接于电源的结构。为了利用上述除湿元件42的特性,除湿元件42与电源连接,使壳体内侧为阳极,壳体外侧为阴极。
如图1所示,除湿元件42由金属制薄板状的电极端片44、46夹持,电极端片44从壳体内部侧与除湿元件42相接,电极端片46从壳体外部侧与除湿元件42相接。
电极端片44包括与除湿元件42的电极膜接触的接触部70和从接触部70延伸的端子部72。接触部70为圆形的环状,接触部70的外径略微小于除湿元件42的外径,另外,接触部70的内径略微大于调整体主体40的开口部62的直径。因此,接触部70在调整体主体40内,沿除湿元件42的边缘部在整个圆周上设置,而且在整个圆周上与除湿元件42的边缘部接触。
另外,电极端片44的端子部72具有带状的形状,从接触部70的一处突出。而且,端子部72在半径方向上稍微延伸,弯折成直角且在螺钉轴方向(即除湿调整体14的扣合方向)上延伸。如图所示,端子部72设置于螺纹部50的外周的外螺纹54略内侧。端子部72贯通螺纹部50,从调整体主体40的壳体内部侧的端面突出。
另一个电极端片46具有与上述电极端片44同样的结构,即,电极端片46也具有环状的接触部74和带状的端子部76连接的结构。
但是,电极端片46的接触部74从壳体外部侧与除湿元件42接触。所以,接触部74夹着除湿元件42处于与电极端片44的接触部70相反的位置。
另外,电极端片46设置成与电极端片相反的朝向。在此,电极端片44、46的朝向是与螺钉轴方向(扣合方向)垂直的面上的端子部72、76的位置方向。通过该相反朝向的设置,端子部72和76夹着除湿元件42而位于相反的位置。端子部76也与端子部72相同,贯通螺纹部54,从调整体主体40的壳体内部侧的端面突出。而且,在两个端子部72和76的前端用焊锡焊接导线24、26。
如上所述,电极端片44、46在由接触部与端子部构成这一点上相同,但各部分的尺寸等可以适当不同。
另外,上述的电极端片44、46还从两侧被圆环状的保持件80、82所夹持。保持件80、82为树脂制,在除湿调整体42的制造时,具有将电极端片44、46及除湿元件42保持于金属模具中的作用。另外,调整体主体40在壳体内部侧的端面具有4个孔84,在壳体外部侧的端面也具有4个孔86。孔84、86用于在制造时对保持件80、82进行定位。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10的制造方法。首先,作为除湿调整体42的制造方法,在树脂成形用的金属模具内配置保持件80、电极端片44、除湿元件42、电极端片46及保持件82。如图1和图8所示,这些部件按照上述的顺序放置成垒积状态,通过金属模具而相互挤压。另外,对于保持件80和保持件82,在孔84、86的位置嵌入金属模具的销,由此保持件80、82被定位。另外,电极端片44、46的方向也由金属模具决定。如图1所示,两电极端片44、46朝向相反的方向。
而且,在金属模具关闭的状态下进行树脂成形。由此,形成调整体主体40,得到除湿调整体40。保持件80、82铸入调整体主体40,与调整体主体40实现一体化,成为其一部分。
在如上所述制造的除湿调整体14中,电极端片44、46的端子部72、76从螺纹部50的端面突出。导线24、26通过焊锡焊接在该端子部72、76上。导线24、26的前端通过焊锡焊接在连接器28上。
而且,除湿调整体14的螺纹部50上嵌有O型环58,除湿调整体14从壳体外部侧安装于摄像机壳体12的安装孔20。在此,在工具槽60中嵌入工具。通过转动工具,将除湿调整体14拧紧在螺孔即安装孔20中,螺纹部50的外周的外螺纹54与安装孔20的内螺纹56扣合。此时,O型环58夹持于除湿调整体14的螺钉头部52与壳体主体16的安装底座部之间而挤压变形。
安装除湿调整体14后,连接器28安装于由摄像机壳体12支撑的基板30的连接器上。连接器28连接为,使除湿调整体14的电极端片44成为阳极侧,电极端片46成为阴极侧。由此,完成监视摄像机装置10。
以上说明了除湿机构的组装,省略了对镜头、CCD和基板等的各种摄像机部件组装的说明。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10的除湿动作。从基板30通过连接器28、导线24、26、电极端片44、46对除湿调整体44的除湿元件42施加电压。
如上所述,除湿元件42被保持于开口部62内,阳极侧的面朝向壳体内部空间,阴极侧的面朝向壳体外部空间。因此,通过施加电压,除湿元件42发挥作用,使壳体内部空间的水分子通过除湿元件42向壳体外部空间移动。更具体地说,壳体内部空间的水分子被除湿元件42的电极膜电解而产生氧和氢。氢通过除湿元件42向相反侧的电极膜移动。另外,伴随着电解,电子经过电源,即通过导线24、26等向相反侧的电极膜移动。而且,在相反侧的电极膜通过电解反应的逆反应由氢和氧生成水分子。水分子从开口部62向外部空间释放。
除湿调整体14的安装部位的内部空间一直连通到摄像机壳体12的最前部的透明盖22的内部空间。因此,通过除湿调整体14的除湿功能可进行监视摄像机装置10的最前部的除湿,从而可获得良好的图像。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10。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10,除湿调整体14具有除湿元件42和电极,电极的一端侧向除湿元件42提供电源,同时电极的另一端侧贯通除湿调整体14的扣合部。可以通过可自由装卸的除湿调整体14的扣合部从壳体内部向除湿元件42提供电力。因此,只占用很小的空间就可将除湿调整体14安装于摄像机壳体12。由此,可在提供除湿调整功能的同时,实现监视摄像机装置10的小型化。
另外,即使监视摄像机装置10的尺寸是同等的,也可以不必为了安装除湿调整体14而使装置变大,由此可以实现监视摄像机装置10的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10,除湿调整体14的扣合部为螺纹部50,所以可将扣合部的构成小型化。所以可进一步实现监视摄像机装置10的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10,螺纹部50中内置有除湿元件42和电极,所以可实现除湿调整体14的小型化。所以可进一步实现监视摄像机装置10的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10,除湿元件42具有两面被电极膜夹持的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而且,除湿元件42设置为其一面朝向摄像机壳体12的外部,另一面朝向摄像机壳体12的内部。通过该结构,可实现除湿调整体14的小型化,可进一步实现监视摄像机装置10的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10,电极由电极端片44、46构成,电极端片44、46的端子部72、76朝向摄像机壳体内部在扣合部内延伸。通过该结构,将除湿调整体14安装于摄像机壳体12,将电源连接到向摄像机壳体内延伸的电极端片44、46就可以获得除湿功能。因此,可以以很小的空间安装除湿调整体14,可进一步实现监视摄像机装置10的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10,电极端片44、46的接触部70和74沿除湿元件42的边缘设置,端子部从接触部70、74突出。而且,在除湿元件42的一面和另一面朝向相反方向设置一对电极端片44、46。由此,两电极的端子部夹着除湿元件42位于相反的位置。易于确保电极的绝缘。而且,可以实现除湿调整体14的小型化及与之相应的监视摄像机装置10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装置10,通过螺钉形状的调整体主体40构成除湿调整体14,将除湿元件42及电极设置于调整体主体40,调整体主体40与摄像机壳体12的螺孔结合。通过将调整体主体40自身做成螺钉形状部件,可以小空间设置除湿调整体14。因此,既可提供除湿调整功能,又可实现监视摄像机装置10的小型化。而且,如上所述,除湿元件42具有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设置为阻塞开口部62,该开口部62连接设置于调整体主体40的壳体内外。由此,可实现除湿调整体42的小型化,可进一步实现监视摄像机装置10的小型化。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调整体14可实现小型化的结构。由此,有利于设有除湿调整体14的监视摄像机装置10等的设备的小型化。
图11A是上述图1的结构的变形例。如下所述,图1和图11A在O型环的截面形状和壳体主体的安装孔的结构上不同。
图1中,O型环58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与此相对,在图11A的监视摄像机装置10中,O型环59的截面形状为四方形(图11B)。这样,O型环的截面形状不限定于圆形。
另外,O型环59具有凸部591。凸部591设置成与螺钉头部52紧贴的部分。具体地说,凸部591由与螺钉头部52接触的面上中央的小突起构成。
通过设置凸部591,O型环59与螺钉头部52更确实地紧贴。因此,密封性提高。另外,通过设置凸部591可降低组装时作用于O型环59的摩擦力,而且可防止O型环59的扭转。因此,可确实保证O型环59的防水功能。
另外,图11A中,壳体主体17在O型环59的外侧部分具有与螺钉头部52相接的台阶部分171。如下所述,该结构有利于确保除湿调整体14与壳体主体17的防水性。
以下详细说明有关台阶部分171的结构。壳体主体17具有收容螺钉头部52的凹部172。凹部底面173与螺钉头部52之间夹有O型环59。而且,台阶部分171设置于凹部172的边角,台阶部分171包围O型环59的周围。
在除湿调整体14安装的状态下,台阶部分171与螺钉头部52接触。台阶部分171作为螺纹连接的接合面发挥作用。即,通过台阶部分171可以获得螺钉与接合面的接触状态。
台阶部分171决定O型环59用的空间的高度(凹部底面173与螺钉头部52之间的距离)。即,变形状态的下O型环59的高度尺寸也由台阶部分171决定。台阶部分171的高度设定为O型环59变形而发挥防水性的适当高度。
通过该结构可减少组装时的O型环59的松弛量的偏差,可确保必要且适当的松弛量。而且,可减少密封状态的偏差,确保密封性。因此,可确保作为除湿元件所必要的防水性。
图12表示其他的变形例。图11A中壳体主体的形状被改变。而图12中调整体主体40的形状被改变。
图12中,螺钉头部52的外周部分设有凸缘521。凸缘521朝向壳体主体16的凹部底面突出。而且,凸缘521的前端面与凹部底面接触。通过凸缘521可获得螺钉与接合面的接触状态。而且,凸缘521的高度决定O型环58变形后的高度。因此,与图11A的结构相同,O型环58松弛量变得适当,可确保良好的防水性。
另外,图13表示防水膜90安装状态下的除湿调整体14。在实际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除湿调整体14时,如图13所示设置防水膜90非常适合。
在图13中,除湿调整体14具有与图1和图9等所示的上述构成相同的结构。防水膜90为圆形,贴于调整体主体40的浅凹部的底面。防水膜90阻塞设有除湿元件42的开口部62。由此,防水膜90使除湿元件42防水。这样的防水膜也应用于其他商品。防水膜90为多孔质膜。作为防水膜,四氟化乙烯树脂多孔质膜是公知的。
本实施方式的监视摄像机为户外设备,所以最好设置在户外环境下保护防水膜90的结构。因此,在防水膜90的外侧设置保护片91。保护片91的外径与调整体主体40的外径大致相等。保护片91在中央具有圆形孔911。由此,防水膜90的边缘部被保护片91所覆盖,防水膜90(边缘部以外的部分)露出。
保护片91同时贴于防水膜90和调整体主体40的上面。外侧部分贴于调整体主体40上,内侧部分贴于防水膜90上。通过这样的保护片91可起到防止防水膜90脱落的作用。
另外,在保护片91的外周部设有露出工具槽60的缝隙912。由此,可以在防水膜90和保护片91已经贴好的状态下,将除湿调整体14组装于监视摄像机。这样就不需要在组装后进行贴片等的防水作业。这样,可以得到除湿调整体14能够单独确保除湿元件42的防水性的效果,组装作业简易化。
以上说明了现在所考虑到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可存在多种变形。而且,权利要求包括本发明的真实本质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工业应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监视摄像机装置不仅提供除湿调整功能,而且可实现小型化。本发明对于户外用的监视摄像机等有用。

Claims (9)

1.一种监视摄像机装置,包括:
摄像机壳体,具有被扣合部;和
除湿调整体,包括除湿元件、电极和与所述摄像机壳体的所述被扣合部扣合的扣合部,所述电极的一端侧构成为向所述除湿元件提供电源,所述电极的另一端侧贯通所述除湿调整体的所述扣合部,所述除湿调整体通过所述除湿调整体的所述扣合部和所述摄像机壳体的所述被扣合部可相对所述摄像机壳体自由装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视摄像机装置,其中,
所述扣合部是外周设有外螺纹的螺纹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视摄像机装置,其中,
所述螺纹部内置有所述除湿元件和所述电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视摄像机装置,其中,
所述除湿元件设有两面被电极膜夹持的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所述除湿元件设置为一面朝向所述摄像机壳体外部,另一面朝向所述摄像机壳体内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监视摄像机装置,其中,
所述电极由电极端片构成,所述电极端片包括与所述电极膜接触的接触部、和在所述扣合部内从所述接触部向摄像机壳体内部延伸的端子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监视摄像机装置,其中,
所述电极端片的所述接触部沿所述除湿元件的边缘设置,所述端子部从所述接触部突出,在所述除湿元件的一面和另一面朝向相反方向设置一对所述电极端片。
7.一种监视摄像机装置,包括:
摄像机壳体,设有螺孔;和
除湿调整体,包括除湿元件、电极和调整体主体,所述调整体主体具有螺钉形状,而且,所述调整体主体内置有所述除湿元件和所述电极,
所述调整体主体安装于所述摄像机壳体的所述螺孔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监视摄像机装置,其中,
所述除湿元件设有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所述固体高分子电解质膜配置为,阻塞设置于所述调整体主体且连接壳体内外的开口部。
9.一种除湿调整体,包括:
除湿元件;
与摄像机壳体的被扣合部扣合的扣合部;
和一端侧构成为向所述除湿元件提供电源,另一端侧贯通所述扣合部的电极,
所述除湿调整体通过所述除湿调整体的所述扣合部和所述摄像机壳体的所述被扣合部可相对所述摄像机壳体自由装卸。
CN2005800020254A 2004-02-10 2005-02-07 监视摄像机和除湿调整体 Active CN19109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33631/2004 2004-02-10
JP2004033631 2004-02-10
JP026493/2004 2005-02-02
JP026493/2005 2005-02-02
JP2005026493A JP4401975B2 (ja) 2004-02-10 2005-02-02 監視カメラ
PCT/JP2005/001767 WO2005076596A1 (ja) 2004-02-10 2005-02-07 監視カメ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0904A true CN1910904A (zh) 2007-02-07
CN1910904B CN1910904B (zh) 2010-12-15

Family

ID=34840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020254A Active CN1910904B (zh) 2004-02-10 2005-02-07 监视摄像机和除湿调整体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549808B2 (zh)
EP (1) EP1715676B1 (zh)
JP (1) JP4401975B2 (zh)
CN (1) CN1910904B (zh)
WO (1) WO2005076596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7368A (zh) * 2012-08-30 2014-03-2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防护结构及具有该防护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13301233A (zh) * 2021-05-21 2021-08-24 南阳格瑞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光谱成像系统
CN115174797A (zh) * 2022-08-31 2022-10-11 江苏华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救生舱用的监控控制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59091A (ja) * 2004-12-07 2006-06-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除湿素子および光学機器
JP4579858B2 (ja) 2006-03-31 2010-11-1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監視カメラ装置および除湿装置
JP2008083339A (ja) * 2006-09-27 2008-04-10 Alps Electric Co Ltd カメラ装置
US20100026874A1 (en) * 2008-07-31 2010-02-04 Hai-Chin Chang CCTV Camera Lens Adjustment Structure
EP2482128A1 (en) * 2011-01-28 2012-08-01 Chung-Ho Jim Lee Dehumidifier caps for cameras
CN102789115B (zh) * 2012-08-23 2015-09-09 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机除雾系统
US9451133B2 (en) 2014-04-24 2016-09-20 Avigilon Corporation Spring-loaded mounting housing for a camera
JP6828529B2 (ja) * 2017-03-14 2021-0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交換レンズまたはカメラボディに装着されるキャッ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14576A (en) * 1981-09-25 1983-11-08 Vicon Industries, Inc. Housing assembly for electrical apparatus
US4477139A (en) * 1982-07-12 1984-10-16 Mcgraw-Edison Company Shock proof fuseholder
JPS60181846A (ja) 1984-02-29 1985-09-17 Fujitsu Ltd 状態記録メモリ制御方式
JPS60181846U (ja) * 1984-05-15 1985-12-03 原 耕三郎 ヒユ−ズ管ホルダ−
CA1307037C (en) * 1987-06-08 1992-09-01 Shiro Yamauchi Humidity regulating apparatus
US5003041A (en) * 1988-12-23 1991-03-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Blends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and trans-4,4'-stilbenedicarboxylic acid polyesters
JPH0761414B2 (ja) * 1989-11-16 1995-07-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調方法
US5371427A (en) * 1991-03-12 1994-12-06 Nikon Corporation Driver for piezoelectric actuator and shutter control device utilizing piezoelectric device
JP2673477B2 (ja) * 1992-05-22 1997-11-05 都孝 溝部 除湿装置
JP3036248B2 (ja) 1992-08-18 2000-04-2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固体高分子電解質膜を用いた除湿素子
JPH0746559A (ja) 1993-07-29 1995-02-14 Canon Inc 端末装置
US5946404A (en) * 1995-06-01 1999-08-31 Silent Witness Enterprises Ltd. Audio/video surveillance and recording system
JP3681543B2 (ja) * 1998-07-09 2005-08-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監視カメラ装置
US6268882B1 (en) * 1998-12-31 2001-07-31 Elbex Video Ltd. Dome shaped camera with simplified construction and positioning
JP3984743B2 (ja) 1999-01-13 2007-10-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湿度調整器
DE10053681B4 (de) * 2000-10-28 2004-08-26 W.L. Gore & Associates Gmbh Gehäuse mit mindestens einem EMI abschirmender Kunststoffkörper bzw. Be- und Entlüftungselement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olchen Kunststoffkörpers
JP3568901B2 (ja) * 2001-01-22 2004-09-2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カメラ、カメラ内蔵型照明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監視装置
US20020140848A1 (en) * 2001-03-30 2002-10-03 Pelco Controllable sealed chamber for surveillance camera
JP2003143449A (ja) 2001-10-30 2003-05-16 Hamamatsu Photonics Kk 固体撮像装置及び固体撮像装置の運転方法
KR100633446B1 (ko) * 2005-02-24 2006-10-13 삼성광주전자 주식회사 가습기를 구비한 이동로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87368A (zh) * 2012-08-30 2014-03-26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防护结构及具有该防护结构的电子装置
CN113301233A (zh) * 2021-05-21 2021-08-24 南阳格瑞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光谱成像系统
CN113301233B (zh) * 2021-05-21 2023-02-03 南阳格瑞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光谱成像系统
CN115174797A (zh) * 2022-08-31 2022-10-11 江苏华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救生舱用的监控控制系统
CN115174797B (zh) * 2022-08-31 2022-11-29 江苏华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救生舱用的监控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910904B (zh) 2010-12-15
EP1715676A4 (en) 2008-10-01
EP1715676B1 (en) 2011-07-06
EP1715676A1 (en) 2006-10-25
US20080253760A1 (en) 2008-10-16
JP2005260923A (ja) 2005-09-22
WO2005076596A1 (ja) 2005-08-18
JP4401975B2 (ja) 2010-01-20
US7549808B2 (en) 2009-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10904A (zh) 监视摄像机
CN1092771C (zh) 车辆头灯
CN1207817C (zh) 平板天线及装有平板天线的电子装置
CN1314141C (zh) 电池组
CN1180196C (zh) 照明灯
CN1870371A (zh) 线束铠装板及其贴装方法
US8899796B2 (en) Lighting module and lighting apparatus comprising the same
CN1300899C (zh) 连接器
CN1942996A (zh) 冷阴极电子源及使用其的电子管
CN100350649C (zh) 充电电池
CN1819359A (zh) 带防尘设备的连接器及连接器的一套防尘罩
CN1595246A (zh) 显示装置
KR20150112959A (ko) 타이어 압력 센서용 버튼셀
CN104565956A (zh) 一种g40led光源灯具
JP2006033704A (ja) 監視カメラ装置
CN1867206A (zh) 包括内部通气系统的电容传声器
CN1773365A (zh) 防水型电子器件
CN217273754U (zh) 一种超薄型泛光灯
CN204420656U (zh) 一种g40led光源灯具
JP2019083365A (ja) 監視カメラ
CN214839459U (zh) 半球摄像机
CN1115430A (zh) 图象加热设备及其连接器
CN1367301A (zh) 合叶
JP2007207602A (ja) 電池切片コネクタおよび携帯電子機器
JPH1131537A (ja) 電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20

Address after: Fukuoka,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pro sensor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Fukuok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PRO sensor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PRO sensor solution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122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PRO sensor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Fukuo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PRO sensor solutions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Epro (Japan) Co.,Ltd.

Address before: Fukuoka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pro sensor solution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