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92447A - 电容器 - Google Patents

电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92447A
CN111492447A CN201880081874.0A CN201880081874A CN111492447A CN 111492447 A CN111492447 A CN 111492447A CN 201880081874 A CN201880081874 A CN 201880081874A CN 111492447 A CN111492447 A CN 1114924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ortion
connection terminal
hole
sealing member
wal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8187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川宽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4924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924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10Housing; Encapsulation
    • H01G2/103Sealings, e.g. for lead-in wires; Cov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8Terminals
    • H01G4/236Terminals leading through the housing, i.e. lead-throug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02Mountings
    • H01G2/04Mount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ounting on a chassi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2/00Details of capacitor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1G4/00-H01G11/00
    • H01G2/10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002Details
    • H01G4/224Housing;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2Woun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GCAPACITORS; CAPACITORS, RECTIFIERS, DETECTORS, SWITCHING DEVICES, LIGHT-SENSITIVE OR TEMPERATURE-SENSITIVE DEVICES OF THE ELECTROLYTIC TYPE
    • H01G4/00Fixed capacitors; Processes of their manufacture
    • H01G4/38Multiple capacitors, i.e.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fixed capaci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5/00Installations of bus-bars
    • H02G5/02Open install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 Or The Like (AREA)
  • Fixed Capacitors And Capacitor Manufactur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薄膜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母线,与电容器元件的端面电极连接;壳体,收容有电容器元件;填充树脂,填充在壳体内;贯通孔,设置在壳体的底面;连接端子部,设置于母线,从贯通孔导出到外部,能够与外部端子连接;以及环状的密封构件,包围连接端子部的周围使得与连接端子部紧贴,与壳体的内侧的贯通孔的周围的壁面抵接,并从壳体的内侧堵塞连接端子部所通过的贯通孔。

Description

电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容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结构的树脂密封电气部件,即,在壳体内收纳电容器元件等电气元件,使与该电气元件连接的外部连接用的端子贯通壳体的侧面而导出到外部,并在壳体内填充环氧树脂等填充树脂。填充树脂以熔融状态填充到壳体内,填充后,在壳体内固化。
在专利文献1的树脂密封电气部件中,熔融状态下的填充树脂有可能从端子和端子所贯通的贯通孔之间的微小的间隙漏出。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树脂密封电气部件中,在壳体的侧面(壳体侧壁构件)上,在贯通孔的左右两侧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一对第一突出部,并沿着贯通孔的下端形成有第一树脂接纳部以使得将一对第一突出部的两下端部相连。若从壳体内侧的端子的上表面和贯通孔的内周面的抵接部附近注入间隙封闭用树脂,则注入的间隙封闭用树脂由于毛细管现象而浸入存在于端子和贯通孔的内周面之间的微小的间隙内,该间隙被间隙封闭用树脂堵塞。在间隙封闭用树脂固化之后,将填充树脂填充到壳体内。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930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树脂密封电气部件中,在制造时,在向壳体内注入填充树脂,使注入的填充树脂的温度上升并固化这一工序之前,需要向壳体内注入间隙封闭用树脂,使注入的间隙封闭用树脂的温度上升并固化这一工序,由于工时增加,因此制造容易变得困难。
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防止树脂从母线的连接端子部所通过的壳体的贯通孔泄漏的电容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母线,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电极连接;壳体,对所述母线连接到所述电极的所述电容器元件进行收容;填充树脂,填充在收容有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壳体内;贯通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面;连接端子部,设置于所述母线,从所述贯通孔导出到外部,能够与外部端子连接;以及环状的密封构件,包围所述连接端子部的周围使得与所述连接端子部紧贴,与所述壳体的内侧的所述贯通孔的周围的壁面抵接,并从所述壳体的内侧堵塞所述连接端子部所通过的所述贯通孔。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电容器具备:电容器元件;母线,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电极连接;壳体,对所述母线连接到所述电极的所述电容器元件进行收容;填充树脂,填充在收容有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壳体内;贯通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面;连接端子部,设置于所述母线,从所述贯通孔导出到外部,能够与外部端子连接;环状的第一密封构件,包围所述连接端子部的周围使得与所述连接端子部紧贴,与所述壳体的内侧的所述贯通孔的周围的壁面抵接,并从所述壳体的内侧堵塞所述连接端子部所通过的所述贯通孔;以及环状的第二密封构件,包围所述连接端子部的周围使得与所述连接端子部紧贴,与所述壳体的外侧的所述贯通孔的周围的壁面抵接,并从所述壳体的外侧堵塞所述连接端子部所通过的所述贯通孔。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容易地防止树脂从母线的连接端子部所通过的壳体的贯通孔的泄漏。
本发明的效果乃至意义通过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说明而更加明确。但是,以下所示的实施方式只是将本发明进行实施化时的一个例示,本发明完全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上方观察的薄膜电容器的立体图,图1的(b)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下方观察的薄膜电容器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上方观察的薄膜电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上方观察的电容器元件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下方观察的、卸下了密封构件的第一母线的立体图,图4的(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下方观察的、卸下了密封构件的第二母线的立体图。
图5的(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的俯视图,图5的(b)是图5的(a)的A-A′剖视图。
图6的(a)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将收容有电容器元件单元的壳体的下部在水平方向上切断的剖视图,图6的(b)是图6的(a)的B-B′剖视图。
图7的(a)是变更例1所涉及的、壳体的底面朝向前方的状态下的薄膜电容器的立体图,图7的(b)是变更例1所涉及的、底面朝向前方的状态下的壳体以及装配于壳体的密封构件的立体图。
图8是其他变更例所涉及的、用于对薄膜电容器1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电容器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薄膜电容器1进行说明。为了方便,在各图中适当地标注了前后、左右以及上下的方向。另外,图示的方向只是示出薄膜电容器1的相对方向,而不是示出绝对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薄膜电容器1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电容器”。此外,第一贯通孔230以及第二贯通孔24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贯通孔”。进而,第一端面电极410以及第二端面电极42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电极”。进而,第一母线500以及第二母线60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母线”。进而,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连接端子部”。进而,密封构件70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一密封构件”。进而,包围壁面252、254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一包围壁面”。
但是,上述记载的目的仅在于将权利要求书的结构和实施方式的结构建立对应,而完全不是通过上述对应建立来将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发明限于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1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上方观察的薄膜电容器1的立体图,图1的(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下方观察的薄膜电容器1的立体图。
如图1的(a)以及(b)所示,薄膜电容器1具备:电容器元件单元100、收容有电容器元件单元100的壳体200、以及填充在壳体200内的填充树脂300。
填充树脂300是环氧树脂等热固化性树脂,以熔融状态注入到收容有电容器元件单元100的壳体200内,之后,通过对壳体200内进行加热而固化。保护电容器元件单元100的埋没在填充树脂300中的大部分受到保护而免于湿气、冲击。
电容器元件单元100中的三个第一上连接端子部540和三个第二上连接端子部640从壳体200的上表面的开口200a向外部导出。第一上连接端子部540和第二上连接端子部640以相邻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排列。此外,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分别通过壳体200的底面的第一贯通孔230以及第二贯通孔240而导出到外部。
图2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上方观察的薄膜电容器1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上方观察的电容器元件单元100的分解立体图。图4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下方观察的、卸下了密封构件700的第一母线500的立体图,图4的(b)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从前方下方观察的、卸下了密封构件700的第二母线600的立体图。
参照图2至图4的(b),电容器元件单元100包括三个电容器元件400、第一母线500、第二母线600、两个密封构件700以及绝缘片800。
电容器元件400通过将在电介质薄膜上蒸镀铝而得到的两片金属化薄膜重叠,将重叠的金属化薄膜卷绕或者层叠,并按压成扁平状而形成。在电容器元件400中,在一个端面上,通过锌等金属的喷涂来形成第一端面电极410,在另一个端面上,同样通过锌等金属的喷涂来形成第二端面电极420。三个电容器元件400排列为相互的周面对置,在该状态下,第一母线500以及第二母线600与这些电容器元件400连接。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电容器元件400由在电介质薄膜上蒸镀铝而得到的金属化薄膜形成,但除此之外,也可以由蒸镀锌、镁等其他金属而得到的金属化薄膜形成。或者,电容器元件400既可以由蒸镀这些金属当中的多种金属而得到的金属化薄膜形成,也可以由蒸镀这些金属彼此的合金而得到的金属化薄膜形成。
第一母线500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铜板形成,包括第一电极端子部510、第一上中继部520、第一重合部530、第一上连接端子部540、第一下中继部550以及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第一母线500例如通过适当地切割并弯曲一片铜板而形成,这些第一电极端子部510、第一上中继部520、第一重合部530、第一上连接端子部540、第一下中继部550以及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成为一体。
第一电极端子部510具有大致长方形的板状,覆盖各电容器元件400的第一端面电极410。在第一电极端子部510,六个开口部511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上排列。两个开口部511对应一个电容器元件400。在各开口部511的上缘,形成有电极引脚512。
第一上中继部520在第一电极端子部510和第一重合部530之间中继。第一上中继部520具有大致细长的长方形的板状,从第一电极端子部510的上端缘向后方延伸。在第一上中继部52,形成有用于使填充树脂300流通的长圆形的两个孔521。第一重合部530具有大致细长的长方形的板状,从第一上中继部520的后端缘向上方延伸。
三个第一上连接端子部540隔开给定的间隔形成在第一重合部530的上缘部。各第一上连接端子部540从第一重合部530的上端缘向上方稍微延伸后,折弯并向后方稍微延伸,再次折弯并向上方延伸。在第一上连接端子部540的前端部,形成有圆形的安装孔541。
第一下中继部550在第一电极端子部510和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之间中继。第一下中继部550从第一电极端子部510的下端缘向后方延伸,前侧具有与第一电极端子部510相同的宽度的大致细长的长方形的板状,后侧具有与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相同的宽度的大致长方形的板状。
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从第一下中继部550的后端缘向下方延伸。在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的前端部,形成有圆形的安装孔561。此外,在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的基端部,在左缘部以及右缘部,分别形成有向左方以及右方突出的突起562。
第二母线600由导电性材料例如铜板形成,包括第二电极端子部610、第二上中继部620、第二重合部630、第二上连接端子部640、第二下中继部650、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第二母线600例如通过适当地切割并弯曲一片铜板而形成,这些第二电极端子部610、第二上中继部620、第二重合部630、第二上连接端子部640、第二下中继部650、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成为一体。
第二母线600除了第二上连接端子部640与第一上连接端子部540不同,向正上方延伸这一点之外,具有与第一母线500相同的方式。在第二电极端子部610,形成有六个开口部611,在各开口部611的上缘,形成有电极引脚612。此外,在第二上中继部620,形成有用于使填充树脂300流通的两个孔621。进而,在各第二上连接端子部640的前端部,形成有安装孔641。进而,在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前端部,形成有安装孔661,在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基端部,在左缘部以及右缘部,形成有突起662。
两个密封构件700由弹性模量比壳体200的材料低、且具有比填充树脂300的固化温度高的耐热性的材料,例如,三元乙丙橡胶(EPDM)、氟橡胶(FKM)等橡胶材料形成,具有圆形的环状。各密封构件700的径向的剖面具有方形,两个端面701、外周面702以及内周面703成为平坦的面。如图4的(a)所示,一个密封构件700向左右拉伸为与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的宽度对应,直到与突起562抵接的位置,嵌入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包围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的周围。此外,如图4的(b)所示,另一个密封构件700向左右拉伸为与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宽度对应,直到与突起662抵接的位置,嵌入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包围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周围。各密封构件700收缩,由此其内周面703分别与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周面紧贴。
绝缘片800由绝缘纸、丙烯酸、硅等具有电绝缘性的树脂材料形成。绝缘片800与第一重合部530以及第二重合部630同样,形成为大致细长的长方形,其尺寸比第一重合部530以及第二重合部630稍大。
第一母线500的第一电极端子部510的各电极引脚512通过焊接等接合方法与各电容器元件400的第一端面电极410接合,由此第一母线500与第一端面电极410电连接。此外,第二母线600的第二电极端子部610的各电极引脚612通过焊接等接合方法与各电容器元件400的第二端面电极420接合,由此第二母线600与第二端面电极420电连接。三个电容器元件400、第一母线500以及第二母线600通过焊接等结合,从而成为电容器元件单元100被组装的状态(参照图2)。
在电容器元件单元100被组装的状态下,第一母线500的第一重合部530和第二母线600的第二重合部630在前后方向上重叠。通过这些第一重合部530和第二重合部630的重叠,期待电容器元件单元100中的ESL(等价串联电感)的减少。在第一重合部530和第二重合部630之间夹有绝缘片800,它们之间通过绝缘片800而电绝缘。
图5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壳体200的俯视图,图5的(b)是图5的(a)的A-A′剖视图。
参照图1的(a)、(b)、图2以及图5的(a)、(b),壳体200是树脂制的,例如,由作为热可塑性树脂的聚苯硫醚(PPS)形成。壳体200具有大致长方体的箱状,上表面开口。在壳体200的左表面以及右表面上,在外壁面的上后端部和下后端部设有安装凸片210。在各安装凸片210上,形成有插通孔211。为了增加孔的强度,金属制的套环220嵌入插通孔211。当薄膜电容器1设置于外部装置等设置部时,这些安装凸片210通过螺钉等固定于设置部。
在壳体200的底面,在中央部,狭缝状的第一贯通孔230以及第二贯通孔240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第一贯通孔230具有比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的水平方向的剖面尺寸稍大的孔尺寸,第二贯通孔240具有比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水平方向的剖面尺寸稍大的孔尺寸。此外,在壳体200的底面,在内壁面,形成有包围第一贯通孔230以及第二贯通孔240的包围肋250。包围肋250具有从第一贯通孔230的周围的壁面251立起并包围第一贯通孔230的周围的内周壁作为包围壁面252,并且具有从第二贯通孔240的周围的壁面253立起并包围第二贯通孔240的周围的内周壁作为包围壁面254。
图6的(a)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将收容有电容器元件单元100的壳体200的下部在水平方向上切断的剖视图,图6的(b)是图6的(a)的B-B′剖视图。
电容器元件单元100从壳体200的上表面的开口200a收容在壳体200内。此时,如图6的(a)以及(b)所示,第一母线500的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通过第一贯通孔230而导出到外部。此外,装配在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的密封构件700被压入包围肋250的包围壁面252的内侧。密封构件700的下侧的端面701与第一贯通孔230的周围的壁面251抵接,从壳体200的内侧堵塞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所通过的第一贯通孔230。密封构件700的外周面702整体与包围壁面252抵接,被按压到包围壁面252,从而密封构件700的内周面703与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的周面牢固地紧贴。
同样地,第二母线600的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通过第二贯通孔240而导出到外部。此外,装配在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密封构件700被压入包围肋250的包围壁面254的内侧。密封构件700的下侧的端面701与第二贯通孔240的周围的壁面253抵接,从壳体200的内侧堵塞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所通过的第二贯通孔240。密封构件700的外周面702整体与包围壁面254抵接,被按压到包围壁面254,从而密封构件700的内周面703与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周面牢固地紧贴。
在收容有电容器元件单元100的壳体200内,注入液状的填充树脂300并储存。此时,利用装配在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的密封构件700从壳体200的内侧堵塞第一贯通孔230,利用装配在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密封构件700从壳体200的内侧堵塞第二贯通孔240。由此,防止液状的填充树脂300从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和第一贯通孔230的间隙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和第二贯通孔240的间隙向壳体200的外部泄漏。
此外,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的周面与密封构件700的内周面703牢固地紧贴,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周面与密封构件700的内周面703牢固地紧贴。由此,防止液状的填充树脂300通过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和密封构件700之间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和密封构件700之间而到达第一贯通孔230以及第二贯通孔240,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填充树脂300向壳体200的外部的泄漏。
进而,装配在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的密封构件700的外周面702在整周上与包围壁面252抵接,装配在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密封构件700的外周面702在整周上与包围壁面254抵接。由此,液状的填充树脂300难以通过密封构件700的外周面702和包围壁面252、254之间而侵入至密封构件700的下侧的端面701和壁面251、253的抵接部分,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填充树脂300向壳体200的外部的泄漏。
为了使储存在壳体200内的填充树脂300固化,壳体200内被加热。此时,由于树脂制的壳体200和金属制的第一母线500以及第二母线600之间的热膨胀率的差异,可以对各密封构件700施加应力,但通过密封构件700自身发生弹性变形,能够吸收该应力。因此,防止了因应力而导致的密封构件700的破损,也难以产生因密封构件700的破损而导致的填充树脂300从第一贯通孔230以及第二贯通孔240的泄漏。
若储存在壳体200内的填充树脂300固化,则完成薄膜电容器1。
薄膜电容器1搭载于外部装置等。设置在外部装置等中的与这些连接端子部540、640对应的一对外部端子(未图示)分别与第一上连接端子部540和第二上连接端子部640连接。此外,设置在外部装置等中的与这些连接端子部560、660对应的一对外部端子(未图示)与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和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连接。
在薄膜电容器1中,当对各电容器元件400进行通电时,各电容器元件400可以振动。此时,各电容器元件400的振动向第一母线500以及第二母线600传播,由此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也可以振动。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经由弹性模量低的密封构件700与壳体200接触,因此能够通过密封构件700吸收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振动,抑制振动向壳体200的传播。
<实施方式的效果>
以上,根据本实施方式,起到以下的效果。
通过装配在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的密封构件700与第一贯通孔230的周围的壁面251抵接,从而从壳体200的内侧堵塞第一贯通孔230,通过装配在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密封构件700与第二贯通孔240的周围的壁面253抵接,从而从壳体200的内侧堵塞第二贯通孔240。由此,能够防止液状的填充树脂300从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和第一贯通孔230的间隙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和第二贯通孔240的间隙向壳体200的外部泄漏。此外,只要使密封构件700与壁面251、253抵接即可,密封作业能够容易进行。进而,当由于壳体200和第一母线500以及第二母线600之间的热膨胀率的差异而对各密封构件700施加了应力时,能够通过密封构件700发生弹性变形来吸收该应力,防止因应力而导致的密封构件700的破损。进而,即使在通电时电容器元件400振动,该振动传播从而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振动,也能够通过密封构件700吸收该振动,抑制振动向壳体200的传播。
特别是,在第一贯通孔230以及第二贯通孔240设置于壳体200的底面的情况下,与设置于壳体200的前后左右的侧面的情况相比,填充树脂300更容易泄漏。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构成为在壳体200的底面设置第一贯通孔230以及第二贯通孔240并使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从壳体200的底面导出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密封构件700防止填充树脂300的泄漏,因此能够扩大将连接端子部从壳体200引出到外部的方向的自由度。
此外,通过装配在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的密封构件700的外周面702在整周上与包围壁面252抵接,从而密封构件700的内周面703与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的周面牢固地紧贴,通过装配在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密封构件700的外周面702在整周上与包围壁面254抵接,从而密封构件700的内周面703与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周面牢固地紧贴。由此,防止了液状的填充树脂300通过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和密封构件700之间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和密封构件700之间而到达第一贯通孔230以及第二贯通孔240,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填充树脂300向壳体200的外部的泄漏。
进而,由于通过设置在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突起562、662,以不向远离第一贯通孔230以及第二贯通孔240的周围的壁面251、253的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密封构件700,因此能够使密封构件700紧密地与壁面251、253抵接,从而能够进一步防止填充树脂300向壳体200的外部的泄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此外,本发明的适用例也可以在上述实施方式之外进行各种变更。
<变更例1>
图7的(a)是变更例1所涉及的、壳体200的底面朝向前方的状态下的薄膜电容器1的立体图,图7的(b)是变更例1所涉及的、底面朝向前方的状态下的壳体200以及装配于壳体200的密封构件700的立体图。
另外,在本变更例中,密封构件900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二密封构件”。此外,包围壁面262、264对应于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第二包围壁面”。
在本变更例的薄膜电容器1中,除了壳体200的内侧的包围肋250之外,包围第一贯通孔230以及第二贯通孔240的包围肋260设置在壳体200的底面的外壁面上。此外,在本变更例的薄膜电容器1中,在壳体200的内侧,除了装配在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两个密封构件700之外,还具有两个密封构件900。
包围肋260具有从第一贯通孔230的周围的壁面261立起并包围第一贯通孔230的周围的内周壁作为包围壁面262,并且具有从第二贯通孔240的周围的壁面263立起并包围第二贯通孔240的周围的内周壁作为包围壁面264。
两个密封构件900与密封构件700同样,例如由三元乙丙橡胶(EPDM)、氟橡胶(FKM)等橡胶材料形成,具有圆形的环状。各密封构件900的径向的剖面具有方形,两个端面901、外周面902以及内周面903成为平坦的面。
如图7的(b)所示,一个密封构件900向左右拉伸为与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的宽度对应,并嵌入从第一贯通孔230向外部突出的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如图7的(a)所示,被压入包围肋260的包围壁面262的内侧。密封构件900的上侧的端面901与第一贯通孔230的周围的壁面261抵接,从壳体200的外侧堵塞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所通过的第一贯通孔230。密封构件900的外周面902在整周上与包围壁面262抵接,被按压到包围壁面262,从而密封构件900的内周面903与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的周面牢固地紧贴。
同样地,如图7的(b)所示,另一个密封构件900向左右拉伸为与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宽度对应,并嵌入从第二贯通孔240向外部突出的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如图7的(a)所示,被压入包围肋260的包围壁面264的内侧。密封构件900的上侧的端面901与第二贯通孔240的周围的壁面263抵接,从壳体200的外侧堵塞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所通过的第二贯通孔240。密封构件900的外周面902在整周上与包围壁面264抵接,被按压到包围壁面264,从而密封构件900的内周面903与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周面牢固地紧贴。
在本变更例中,利用装配在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的密封构件700从壳体200的外侧堵塞第一贯通孔230,利用装配在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密封构件700从壳体200的内侧堵塞第二贯通孔240。由此,在壳体200的外侧,能够防止液状的填充树脂300从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和第一贯通孔230的间隙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和第二贯通孔240的间隙的泄漏。
此外,在本变更例中,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的周面与密封构件900的内周面903牢固地紧贴,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周面与密封构件900的内周面903牢固地紧贴。由此,由于液状的填充树脂300难以通过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和密封构件900之间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和密封构件900之间,因此,在壳体200的外侧,能够进一步防止填充树脂300向壳体200的外部的泄漏。
进而,在本变更例中,装配在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的密封构件900的外周面902在整周上与包围壁面262抵接,装配在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密封构件900的外周面902在整周上与包围壁面264抵接。由此,由于液状的填充树脂300难以通过密封构件700的外周面702和包围壁面252、254之间,因此在壳体200的外侧,能够更进一步防止填充树脂300向壳体200的外部的泄漏。
<其他变更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装配在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的密封构件700的外周面702在整周上与包围壁面252抵接,装配在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密封构件700的外周面702在整周上与包围壁面254抵接。
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的尺寸远大于在厚度方向(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因此,在宽度方向上,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周面和密封构件700的内周面703容易紧贴,因此在它们之间难以产生间隙,但是在厚度方向上,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周面和密封构件700的内周面703难以紧贴,因此在它们之间容易产生间隙。
因此,如图8所示,在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中,可以采用密封构件700的外周面702在厚度方向上与包围壁面252抵接,在宽度方向上与包围壁面252不抵接的结构,在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中,可以采用密封构件700的外周面702在厚度方向上与包围壁面254抵接,在宽度方向上不与包围壁面254抵接的结构。
若设为这种结构,则在厚度方向上,能够使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周面和密封构件700的内周面703紧密地紧贴。并且,在宽度方向上,在密封构件700的外周面702和包围壁面252、254之间能够形成间隙,因此容易将密封构件700向包围壁面252、254的内侧压入。
同样地,在上述变更例1的结构中,在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中,也可以采用密封构件900的外周面902在厚度方向上与包围壁面262抵接,在宽度方向上不与包围壁面262抵接的结构,在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中,也可以采用密封构件900的外周面902在厚度方向上与包围壁面264抵接,在宽度方向上不与包围壁面264抵接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壳体200的底面设有第一贯通孔230以及第二贯通孔240,但也可以在壳体200的前表面、后表面、左表面以及右表面中的任一面上设置第一贯通孔230以及第二贯通孔240。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在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突起562、662,以不向远离第一贯通孔230以及第二贯通孔240的周围的壁面251、253的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密封构件700。然而,密封构件700也可以通过给定的固定方法固定于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例如,也可以设为密封构件700的内周面703和第一下连接端子部560以及第二下连接端子部660的周面之间通过双面胶带粘结。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密封构件700由橡胶材料形成。此外,在上述变更例1中,密封构件900也由橡胶材料形成。然而,作为密封构件700、900的材料,最优选橡胶材料,但作为密封构件700、900的材料,也可以使用弹性模量比壳体200的材料低、且具有比填充树脂300的固化温度高的耐热性的树脂材料。例如,在壳体200的材料是PPS的情况下,也能够由聚丙烯(PP)、尼龙66(PA66)、聚四氟乙烯(PTFE)等形成密封构件700、900。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密封构件700通过使径向的剖面为方形,从而形成为端面701、外周面702以及内周面703成为平坦的面。然而,密封构件700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密封构件700也可以形成为径向的剖面成为圆形。在该情况下,密封构件700不具有成为平坦的面的端面701、外周面702以及内周面703。同样地,密封构件900也可以形成为径向的剖面成为圆形。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电容器元件单元100中包括三个电容器元件400。然而,电容器元件400的个数也包括个数是一个的情况,能够适当变更。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容器元件400是通过将在电介质薄膜上蒸镀铝而得到的两片金属化薄膜重叠,并将重叠的金属化薄膜卷绕或者层叠而形成的,除此以外,也可以通过将在电介质薄膜的两面上蒸镀铝而得到的金属化薄膜和绝缘薄膜重叠,并将其卷绕或层叠,来形成这些电容器元件400。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电容器的一个例子,列举了薄膜电容器1。然而,本发明也能够适用于薄膜电容器1以外的电容器。
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能够适当进行各种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上方”“下方”等表示方向的用语表示仅依赖构成构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相对方向,而不表示铅垂方向、水平方向等绝对方向。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对于在各种电子设备、电气设备、产业设备、车辆的电装等中使用的电容器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 薄膜电容器(电容器)
200 壳体
230 第一贯通孔(贯通孔)
240 第二贯通孔(贯通孔)
251 壁面
252 包围壁面(第一包围壁面)
253 壁面
254 包围壁面(第一包围壁面)
261 壁面
262 包围壁面(第二包围壁面)
263 壁面
264 包围壁面(第二包围壁面)
300 填充树脂
400 电容器元件
410 第一端面电极(电极)
420 第二端面电极(电极)
500 第一母线(母线)
560 第一下连接端子部(连接端子部)
562 突起
600 第二母线(母线)
660 第二下连接端子部(连接端子部)
662 突起
700 密封构件
702 外周面
900 密封构件
902 外周面。

Claims (5)

1.一种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电容器元件;
母线,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电极连接;
壳体,对所述母线连接到所述电极的所述电容器元件进行收容;
填充树脂,填充在收容有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壳体内;
贯通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面;
连接端子部,设置于所述母线,从所述贯通孔导出到外部,能够与外部端子连接;以及
环状的密封构件,包围所述连接端子部的周围使得与所述连接端子部紧贴,与所述壳体的内侧的所述贯通孔的周围的壁面抵接,并从所述壳体的内侧堵塞所述连接端子部所通过的所述贯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子部具有板状,
所述壳体具有从所述贯通孔的周围的壁面立起并包围所述密封构件的包围壁面,
所述包围壁面至少在所述连接端子部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密封构件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容器还具备突起,所述突起从所述连接端子部突出,在所述密封构件与所述贯通孔的周围的壁面抵接的方向上支撑所述密封构件。
4.一种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具备:
电容器元件;
母线,与所述电容器元件的电极连接;
壳体,对所述母线连接到所述电极的所述电容器元件进行收容;
填充树脂,填充在收容有所述电容器元件的所述壳体内;
贯通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一面;
连接端子部,设置于所述母线,从所述贯通孔导出到外部,能够与外部端子连接;
环状的第一密封构件,包围所述连接端子部的周围使得与所述连接端子部紧贴,与所述壳体的内侧的所述贯通孔的周围的壁面抵接,并从所述壳体的内侧堵塞所述连接端子部所通过的所述贯通孔;以及
环状的第二密封构件,包围所述连接端子部的周围使得与所述连接端子部紧贴,与所述壳体的外侧的所述贯通孔的周围的壁面抵接,并从所述壳体的外侧堵塞所述连接端子部所通过的所述贯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端子部具有板状,
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包围壁面,从所述贯通孔的周围的壁面立起,并包围所述第一密封构件;和第二包围壁面,从所述贯通孔的周围的壁面立起,并包围所述第二密封构件,
所述第一包围壁面至少在所述连接端子部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密封构件抵接,
所述第二包围壁面至少在所述连接端子部的厚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密封构件抵接。
CN201880081874.0A 2017-12-28 2018-12-14 电容器 Pending CN1114924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54808 2017-12-28
JP2017254808 2017-12-28
PCT/JP2018/045998 WO2019131192A1 (ja) 2017-12-28 2018-12-14 コンデン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92447A true CN111492447A (zh) 2020-08-04

Family

ID=670664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81874.0A Pending CN111492447A (zh) 2017-12-28 2018-12-14 电容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32905B2 (zh)
JP (1) JP7270123B2 (zh)
CN (1) CN111492447A (zh)
WO (1) WO201913119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0000A (zh) * 2020-10-19 2021-03-12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母线电容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24321A1 (ja) * 2019-08-02 2021-02-11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WO2022009680A1 (zh) * 2020-07-07 2022-01-13
JP2024031095A (ja) * 2022-08-25 2024-03-07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コンデンサ、および、コンデンサの製造方法
WO2024190303A1 (ja) * 2023-03-14 2024-09-19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ンデンサ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3654A (zh) * 2007-07-20 2010-06-16 英耐时有限公司 蓄电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12064A (zh) * 2010-09-25 2012-04-11 周旺龙 一种大型铝电解电容器的密封端子盖板和封口方法
CN103227295A (zh) * 2012-01-27 2013-07-31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元件、金属零件以及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
JP2016058688A (ja) * 2014-09-12 2016-04-2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コンデンサ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コンデンサ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05081C2 (de) * 1994-02-17 1999-11-25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Hochspannungskondensator und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JPH08148376A (ja) * 1994-11-18 1996-06-07 Murata Mfg Co Ltd 高圧コンデンサ
JP5212811B2 (ja) 2008-10-08 2013-06-19 株式会社指月電機製作所 樹脂封止電気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08228B2 (ja) * 2011-02-15 2013-06-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KR20140078506A (ko) * 2012-12-17 2014-06-25 엘에스산전 주식회사 Dc 링크 커패시터 어셈블리
JP6031996B2 (ja) * 2012-12-21 2016-11-24 Tdk株式会社 高圧コンデンサ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43654A (zh) * 2007-07-20 2010-06-16 英耐时有限公司 蓄电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02412064A (zh) * 2010-09-25 2012-04-11 周旺龙 一种大型铝电解电容器的密封端子盖板和封口方法
CN103227295A (zh) * 2012-01-27 2013-07-31 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蓄电元件、金属零件以及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
JP2016058688A (ja) * 2014-09-12 2016-04-2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コンデンサ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コンデンサ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0000A (zh) * 2020-10-19 2021-03-12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母线电容器
CN112490000B (zh) * 2020-10-19 2022-06-24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薄膜母线电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32905B2 (en) 2022-01-25
WO2019131192A1 (ja) 2019-07-04
US20200279690A1 (en) 2020-09-03
JPWO2019131192A1 (ja) 2020-12-24
JP7270123B2 (ja) 2023-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92447A (zh) 电容器
EP2802024B1 (en) Battery cell interconnector and voltage sensing assembl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assembly
US10079098B2 (en) Case-mold-type capacitor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KR100452541B1 (ko) 전지 커버 유닛
CN110809809B (zh) 电容器
CN111902961B (zh) 蓄电模块
CN110581471B (zh) 电路单元、电气接线箱和电路单元的制造方法
JP6740836B2 (ja) 蓄電装置
US20220013298A1 (en) Capacitor
JP2020031117A (ja) コンデンサ
JP6145691B2 (ja)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
JP4778699B2 (ja) 電池パック
CN114072889B (zh) 电容器
CN105407664A (zh) 具有两个彼此相连接的电路板和切屑保护件的电路板装置
JPWO2019225187A1 (ja) コンデンサ
CN108885939B (zh) 电容器以及电容器的制造方法
CN112531379B (zh) 电路单元、电气接线箱及电路单元的制造方法
JP6145690B2 (ja) ケースモールド型コンデンサ
CN115552558A (zh) 电容器
JP6514097B2 (ja) 端子ボックスおよびその取付方法
CN115605971A (zh) 电容器
WO2024157693A1 (ja) コンデンサ
WO2021085107A1 (ja) コンデンサ
JP7570036B2 (ja) コンデンサ
JP2014220925A (ja) リレー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80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