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65973B -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65973B
CN111465973B CN201780097470.6A CN201780097470A CN111465973B CN 111465973 B CN111465973 B CN 111465973B CN 201780097470 A CN201780097470 A CN 201780097470A CN 111465973 B CN111465973 B CN 1114659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terminal group
support member
display devic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747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65973A (zh
Inventor
岸本克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 filed Critical Sakai Display Product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465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59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659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6597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017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with operator interface un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 B60R11/022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displays, e.g. cathodic tubes
    • B60R11/0235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displays, e.g. cathodic tubes of flat type, e.g. LC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1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associated with surface mounted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60R2011/0026Windows, e.g. windscree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8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189Printed circuit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non-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a flexible or folded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007Types of components
    • H05K2201/10128Displa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431Details of mounted components
    • H05K2201/10606Permanent holder for component or auxiliary PCB mounted on a PCB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08Treatments involving gases
    • H05K2203/082Suction, e.g. for holding solder balls or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0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 H05K3/32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 H05K3/321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by conductive adhesives
    • H05K3/323Assembling printed circuit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e.g. with resist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res to printed circuits by conductive adhesives by applying an anisotropic conductive adhesive layer over an array of pa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具备驱动像素的多个驱动元件以及与驱动元件电连接的第一端子组;支承部件,其具有用于放置显示面板的表面,且在该表面上具备多条配线以及与该多条配线连接的第二端子组;以及保持部件,其使用直线状或弯曲的形状的棒状材料并沿着显示面板的缘部设置,并将显示面板保持在支承部件的表面上的规定的位置,第一端子组设置在显示面板中的要朝向支承部件的表面上,显示面板放置在支承部件的表面上,且构成第一端子组的每个端子与构成第二端子组的每个端子连接。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有机EL显示装置以及液晶显示装置等平面型显示装置中,为了满足薄型化的需求,使用了以树脂膜或薄玻璃板作为基材而形成的显示面板。在大多显示装置中,为提供适合其用途的保形性或机械强度,使用以树脂膜等极薄的材料为基材的薄型显示面板粘接在任意支承体的表面上。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数字标牌,其具有粘接到玻璃板上的图像显示面板。在专利文献1中,图像显示面板的显示面通过包含光固化树脂的层几乎整面地粘接到窗玻璃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976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专利文献1那样地,对于使用由光固化树脂、热固性树脂等制成的粘接剂将显示面或相反面几乎整面地与支承体贴合的显示面板而言,从支承体拆下是极其困难的。因此认为:例如在显示面板和支承体中的任一个产生缺陷的情况下,难以继续使用保持正常功能的另一个或重新使用其他装置。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粘接方法中,难以将显示面板准确地粘接至玻璃板上的规定位置。而且,需要另外准备将图像信号等传输至显示面板的传输元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在该显示装置或其他显示装置中再利用显示面板或其支承体,并且具备对显示面板进行传输而不损害显示装置的美观的信号传输元件的显示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利用该方法能够容易制造这样的显示装置:容易再利用这种构成要素且将显示面板设置在适当位置,并且具备对显示面板进行传输而不损害显示装置的美观的信号传输元件。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具备驱动像素的多个驱动元件以及与上述驱动元件电连接的第一端子组;支承部件,其具有用于放置上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且在上述表面上具备多条配线以及与上述多条配线连接的第二端子组;以及保持部件,其使用直线状或弯曲的形状的棒状材料并沿着上述显示面板的缘部设置,并将上述显示面板保持在上述支承部件的上述表面上的规定的位置,上述第一端子组设置在上述显示面板中的要朝向上述支承部件的表面上,上述显示面板放置在上述支承部件的上述表面上,且构成上述第一端子组的每个端子与构成上述第二端子组的每个端子连接。
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形成包含像素和驱动上述像素的多个驱动元件以及与上述多个驱动元件电连接的第一端子组的显示面板;在支承部件所具有的上述表面上,形成多条配线以及与上述多条配线连接的第二端子组,其中,上述表面用于放置上述显示面板;通过将直线状或弯曲的形状的棒状材料粘接至上述支承部件的上述表面上,设置将上述显示面板保持在上述表面上的保持部件;使上述显示面板的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棒状材料抵接;以及将上述显示面板放置在上述支承部件的上述表面上,在将上述显示面板放置在上述支承部件的上述表面上的放置工序中,使上述第一端子组朝向上述表面地将上述显示面板放置在上述表面上,并将构成上述第一端子组的每个端子与构成上述第二端子组的每个端子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在该显示装置或其他显示装置中再利用显示面板或支承部件,并且能够设置对显示面板进行传输而不损害显示装置的美观的信号传输元件。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制造这样的显示装置:容易再利用构成要素且将显示面板设置在适当位置,并且具备对显示面板进行传输而不损害显示装置的美观的信号传输元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主视图。
图2是沿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A是图2的IIIA部的放大图。
图3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保持部件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图4是沿着图1的IV-IV线的剖面的一部分的放大图。
图5A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显示面板设置的中继配线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5B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中继配线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在与支承部件分开的基材中形成的配线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A是示出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用树脂等覆盖显示面板和保持部件与支承部件之间的例子的图。
图7B是沿图7A的VIIB-VIIB线的剖面的放大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保持部件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其他例子的剖视图。
图10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的支承部件由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构成的例子的图。
图11是将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使用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的一个例子放大并示意性示出的剖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3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的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的连接工序的一个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重复大量研究了如下结构:在具有固定到支承体的表面上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中,当在一部分构成要素中产生缺陷的情况等时,可以再利用无缺陷的显示面板或支承体。并发现:通过使用经由能够将显示面板保持在支承体的规定位置的部件而使显示面板固定到支承体上的结构,可以将显示面板适当地固定到支承体的表面上,并且,根据需求可以容易地将显示面板从支承体拆下。即,显示面板与保持部件卡合,且该保持部件与支承体粘接,而不使用粘接剂等将显示面板整面地与支承体粘接,其中,所述保持部件形成为将显示面板保持在支承体上。由于保持部件限制了显示面板相对于支承体的相对移动,因此显示面板被固定在支承体的表面上的规定位置。并且,当将显示面板从支承体拆下时,通过分离彼此不粘接而仅彼此卡合的保持部件与显示面板,可以容易地将显示面板从支承体拆下。
此外,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将向保持在支承体上的显示面板传输驱动信号等的配线设置在支承体上,可以增加显示装置的美观。即,以往,作为这样的配线,主要使用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印刷电路)等,而本发明人发现了防止这种FPC等的配线引起的显示装置的美观受到损害的课题及解决该课题的技术方案。在以往的显示装置中,在构成该配线的FPC等中,其端部与显示面板或产生驱动信号的驱动器等连接。然而,FPC等在其中间部分不固定而漂浮在空气中的状态下并且在以不施加张力的方式主要向观看显示装置的人弯曲的状态下使用。在以往的电视接收机、智能电话等中,由于这种FPC等的配线被壳体等覆盖,由此使观看显示装置的人无法看到。然而,在考虑到从支承体中的拆下的容易性等原因而未设置壳体等的情况下,具有大量悬空在显示面板的周围或并排配置的配线的FPC容易被观看显示装置的人发现,因此可能损害显示装置的美观。例如,在施加振动时等,晃动的配线很碍眼。尤其,当显示装置配置在车厢内等的相对狭窄的空间中并且从其附近观看显示画面时,这种会晃动的配线可能降低显示装置在外观上的品质。
相对于此,通过使用如下结构:在支承体上设置配线并且连接该配线与显示面板,可以将不会晃动的配线整齐地设置在从观看显示装置的人的角度看时比显示画面更靠里的位置。其结果是,可以给用户带来整洁的印象,并且在以往由于显示面板的周围的配线而可能被降低的显示装置的美观能够得以提高。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此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各构成要素的材料、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等仅仅是示例。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不应理解为限定于此。
[显示装置]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的主视图,并在图2中示出了沿着图1的II-II线的显示装置1的剖视图。另外,在图3A中示出了图2的IIIA部的放大图。显示装置1包括:显示面板3,其具备驱动像素3a的多个驱动元件39以及与驱动元件39电连接的第一端子组31;支承部件5,其具有用于放置显示面板3的表面5a,且在表面5a上具备多条配线51以及与多条配线51连接的第二端子组52;以及保持部件4,其使用弯曲的形状的棒状材料并沿着显示面板3的缘部设置,并被粘接至支承部件5的表面5a上。保持部件4将显示面板3保持在支承部件5的表面5a上的规定的位置。在图1的例子中,保持部件4是在其一边具有不连续部的框体,该框体使用弯曲成“コ(日文字)”形的棒状材料形成。第一端子组31设置在显示面板3中的要朝向支承部件5的表面(以下,也称为第一表面3f)上。显示面板3放置在支承部件5的表面5a上,且构成第一端子组31的每个端子与构成第二端子组52的每个端子连接。
此外,在参照图2和以下说明的每个剖视图中,在显示面板3的厚度方向上适当地强调每个构成要素地绘制,以便于容易观察第一端子组31和第二端子组52等。因此,在图2、图7B和图8等中,在显示面板3与支承部件5之间产生了空间。但是,如后所述,由于每个端子组的实际厚度可以为几μm左右,因此也可以不需要这样的空间。即,显示面板3与支承部件5也可以在显示面板3的第一表面3f的大部分上彼此接触。另外,显示面板3与支承部件5之间的空间也可以填充有任意层状物。例如,在显示面板3与支承部件5之间也可以设置使用粘性材料制成的弱粘接层(未图示)。通过设置这样的弱粘接层,能够使显示面板3与支承部件5无间隙地紧密接触,另外,当将显示面板3从支承部件5拆下时,由于弱粘着层仅仅是紧密接触,所以能够容易地将显示面板3从表面5a上剥离。这样的弱压敏粘接层例如由丙烯酸系、硅酮系或氨基甲酸酯系的树脂单独地或多个组合作为主要成分的压敏粘接剂制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3在其缘部处与保持部件4卡合,并且通过保持部件4保持在支承部件5的表面5a上的规定位置。然而,显示面板3自身在第一表面3f上的除了第一端子组31及其周边以外的部分、即第一表面3f的大部分中,不粘接支承部件5。因此,仅通过使仅设置在第一端子组31及其周围的极其有限的区域中的、在第一端子组31与第二端子组52之间的连接元件失去作用,就可以容易地将显示面板3从支承部件5拆下。因此,当在支承部件5中发生缺陷时,通过拆下显示面板3使其与其他支承部件组合,可以容易地再利用显示面板3。此外,当显示面板3损坏时,通过拆下显示面板3并安装其他显示面板,可以再利用支承部件5。
另外,连接到显示面板3的驱动元件39的第一端子组31连接到第二端子组52,并且第二端子组52连接到配线51。因此,通过将与驱动器(未图示)等连接的导线(未图示)连接至配线51,可以将驱动信号等施加至驱动元件39。即,不需要以悬空的状态配置由FPC等构成的以往的配线。未图示的驱动器等的导线与配线51之间的连接可以在配线51中的任意位置进行,并且也可以在与显示面板3相隔的位置(例如,配线51相对于显示面板3的远端)进行。因此,可以防止由于从显示面板3朝向驱动器等延伸的FPC等的配线而损害显示装置1的美观。
显示面板3在图1至图3B的例子中具有矩形的正面形状,并且在与第一表面3f相反的第二表面3s上具有像素形成区域3c。在像素形成区域3c中,以矩阵状的配置形成有多个像素3a。像素3a包括驱动元件39,并且驱动元件39经由形成在第二表面3s上的配线3b连接到构成第一端子组31的每个端子。此外,在图1中仅示意性地绘制了多个像素3a,并且可以根据显示面板3的画面尺寸和分辨率,形成远多于图1的像素3a。此外,每个像素3a可以具有多个驱动元件39。作为显示面板3,示例出了有机EL显示面板或液晶显示面板。此外,在图2等的剖视图中,以显示面板3是有机EL显示面板的情况为例,示出了像素形成区域3c从显示面板3的表面(例如,图2中的第二表面3s)突出。然而,当显示面板3是液晶显示面板的情况下,像素形成区域3c也可以不必比显示面板3的表面上的周围的部分突出。
显示面板3在第二表面3s上具有未被像素形成区域3c占据的空白部分。在图1的例子中,显示面板3在矩形正面形状的一边(图1中的右边)的附近具有空白部分,该空白部分具有沿上述一边的长边形状,且在第一表面3f上,沿着与该空白部分相对的部分的长边方向排列有构成第一端子组31的多个端子。形成第一端子组31的每个端子在其排列方向上具有例如大约50μm以上且300μm以下的宽度,并且可以以大约100μm以上且600μm以下的间距排列。另外,构成第一端子组31的每个端子的厚度例如可以为5μm以上且30μm以下。然而,构成第一端子组31的每个端子的宽度、排列间距和厚度不限于此。如图2和图3A所示,构成第一端子组31的每个端子和形成在第二表面3s上的配线3b经由贯通孔导体3d连接。此外,在图3A中,由双点划线包围并且标记上附图标记7的区域表示后述的密封部件。
配线3b可以使用铜或镍等的遮光金属,或者,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氧化锌(IZO)等的透明导电材料制成。另外,构成第一端子组31的每个端子优选由与配线3b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在由这些材料制成的导体图案上还具有由镀金膜形成的涂层。这是因为即使没有自然氧化膜的形成,并且伴随支承部件5的更换等,在与第二端子组52之间进行拆卸安装,也能够保持良好的电连接。此外,贯通孔导体3d可以通过在构成显示面板3的基板3e上形成的贯通孔中填充铜或镍等而形成。
支承部件5只要能够适当地支承显示面板3即可,其形状和材料没有特别限定。支承部件5优选使用能够构成表面5a的材料制成,该表面5a能够以足够的紧密接触强度直接形成配线51。然而,如后所述,配线51也可以在单独的基材50中(参照图6)形成之后粘接到表面5a上。因此,支承部件5也不一定必须能够在表面5a上直接形成配线51。支承部件5可以使用玻璃、金属和合成树脂等的任意的材料制成。此外,支承部件5也可以是各种设备的壳体、房屋的窗户、橱窗、陈列柜等所使用的玻璃板。另外,支承部件5也可以由交通工具,例如汽车或列车等的车辆的窗玻璃构成,并且在这种情况下,表面5a例如是汽车的前挡风玻璃等的朝向车厢的表面。另外,表面5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以任意曲率弯曲的曲面。
当支承部件5为汽车的前挡风玻璃的情况下,在向垂直于汽车的前后方向的平面投影的前挡风玻璃的投影影像中,配线51优选设置在上部20%以内的区域中。此外,当配线51由后述的铜等的遮光金属材料制成时,优选在多条配线51中的每一条之间不存在遮光部件,即在多条配线51中的每一条之间露出了前挡风玻璃。这样,可以充分确保驾驶时的前方的视野,这有助于安全驾驶。另外,“露出了前挡风玻璃”是指前挡风玻璃处于可被车厢内的人视觉辨认的状态,其结果意味着对于车厢内的人而言处于可以通过前挡风玻璃看到前方的状态。因此,除了完全没有物理覆盖前挡风玻璃的状态之外,例如,在配线51之间(或与配线51一起)前挡风玻璃由透明树脂覆盖的状态也包含在“露出了前挡风玻璃”内。如上所述,通过在配线51之间用树脂覆盖前挡风玻璃,防止了水分从配线51与前挡风玻璃之间的界面渗入,并且保护了前挡风玻璃免受来自外部的机械应力。此外,可以减少由于配线51引起的前挡风玻璃的表面上的凹凸。
作为配线51和第二端子组52的材料,示例出包含银等的导电膏、铜、钛、铝、ITO或IZO等。与上述第一端子组31同样地,第二端子组52优选在由这些材料制成的导体图案上还具有由镀金膜形成的涂层。这是因为即使伴随显示面板3的更换等,在与第一端子组31之间进行拆卸安装,也能够保持良好的电连接。当支承部件5由玻璃等的透明材料制成时,优选地,至少配线51由ITO和IZO等的能够透射光的材料制成,使得不妨碍光的透射。配线51和第二端子组52例如形成为大约1μm以上且300μm以下的厚度,但是配线51和第二端子组52的厚度不限于此范围。
当显示面板3配置在表面5a上的规定位置时,第二端子组52形成在与第一端子组31相对的位置。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构成第二端子组52的多个端子以与构成第一端子组31的每个端子的排列间距相同的间距排成一排。
多条配线51中的每一条彼此平行并且从第二端子组52向支承部件5的缘部延伸。在图1的例子中,配线51在与第二端子组52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从第二端子组52朝向显示面板3的外部延伸,并经过大致直角的弯曲部,向支承部件5中与第二端子组52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的缘部延伸。虽未图示,但配线51也可以优选地在相对于第二端子组52的远端具有与导线之间的连接部,该导线与未图示的驱动器连接。从这样的连接部远离显示面板3以使观看显示面板3的人难以看到的观点来看,配线51优选从第二端子组52向支承部件5的缘部延伸,尤其是向支承部件5中的远离显示面板3的缘部延伸。另一方面,当配线51的导体电阻较高时,配线51有时优选向支承部件5中的显示面板3附近的缘部延伸。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3优选放置在支承部件5的缘部上,并且当支承部件5在表面5a上具有矩形形状时,显示面板3优选放置在支承部件5的表面5a上的角部。在不显示图像时,显示面板3本身难以被人眼察觉的观点出发,也优选将显示面板3放置在支承部件5的角部上。此外,多条配线51中的每一条的路径不限于图1的例子。另外,配线51也可以覆盖由聚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制成的保护膜。
保持部件4与显示面板3的缘部卡合,并且使用粘接剂81粘接至支承部件5的表面5a上。保持部件4设置在显示面板3的缘部的一部分或整个缘部上。在图1的例子中,保持部件4沿着具有正面形状为矩形的显示面板3的三条边设置,并且具有“コ(日文字)”形的正面形状。如图2中所示,保持部件4的“コ(日文字)”形的各边具有大致L形的剖面形状,并且保持部件4的属于朝向L形的剖面的内侧的两条边的两个面分别与第二表面3s和显示面板3的侧面抵接。
通过保持部件4来限制显示面板3在图1中的X方向(显示面板3的长边方向)的正负两个方向、Y方向(显示面板3的短边方向)中的-Y方向以及远离支承部件5的方向(+Z方向)上的动作。因此,显示面板3通过保持部件4保持在支承部件5的表面5a上的规定位置。此外,在使用时,通过使-Y方向朝向重力方向,可以通过重力限制显示面板3在+Y方向上的移动。
与图1的例子不同,保持部件4也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3的整个周长上,并且具有不包括不连续部的框状正面形状。此外,保持部件4也可以仅设置在具有矩形形状的显示面板3的一边或两边的缘部上,因此可以由直线状的棒状材料形成。保持部件4只要限制在支承部件5的表面5a上的显示面板3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的移动即可。此外,具有正面形状为框状或“コ(日文字)”形的保持部件4在其一边的剖面中也可不必具有L形的形状,也可以具有在面向显示面板3的内侧的壁面上具有槽的“コ(日文字)”形的剖面形状。可以在该槽中插入显示面板3的缘部。或者,保持部件4中的面向显示面板3的内侧的壁面可以是没有凹凸的平面,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3也可以通过显示面板3与该壁面之间的摩擦力来限制远离支承部件5的移动。
在图1的例子中,在显示面板3中的第一端子组31附近的缘部设有保持部件4,“コ(日文字)”字形的保持部件4的一边在配线51上重叠。然而,例如如图1所示,当保持部件4具有不连续部时,该不连续部也可以与显示面板3中的第一端子组31附近的缘部相对。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以短路径向保持部件4的外侧拉出配线51,而不将保持部件4重叠在配线51之上。因此,可以消除保持部件4对配线51的应力。
此外,当如图1所示那样显示面板3具有矩形的正面形状并且保持部件4是在矩形的整个形状中的一部分中具有不连续部的框体时,如图3B的示例所示,该不连续部也可以与显示面板3中面向第一端子组31附近的缘部相对。即,构成第一端子组31的每个端子沿着显示面板3的任意一边(在图3B的例子中为右边即第一边3h)排列,并且在作为矩形框体的保持部件4中,要成为与显示面板3的第一边3h抵接的边41的对边的部分成为不连续部。通过如图3B的例子所示那样设置不连续部,如后所述,当显示面板3经由该不连续部插入至已粘接到支承部件5的框状的保持部件4的内部时,可以防止在第一端子组31和第二端子组52中彼此不连接的端子之间不必要的摩擦。因此,即使将显示面板3反复地安装在保持部件4上或从保持部件4拆下,也能够抑制第一端子组31和第二端子组52中的每个端子的磨损,能够保持适当的连接状态。
保持部件4由能够保持显示面板3的任意材料制成。作为保持部件4的材料,例如,可以例举出环氧树脂或通用塑料等的合成树脂、天然橡胶等的天然树脂以及橡胶海绵等。保持部件4优选由具有可弯曲性和/或适当弹性的材料制成。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3可以容易地与显示面板3卡合,或者可以将显示面板3不卷入气泡地放置在支承部件5上。此外,保持部件4优选由透明材料制成,因为优选使观看显示面板3的人难以看到。从这些方面来看,保持部件4尤其优选由透明硅橡胶制成。
粘接剂81没有特别限制,只要能够体现出将保持部件4稳定地粘接至支承部件5的粘接强度即可。可以使用粘接剂任意环氧系粘接剂或丙烯酸系粘接剂,或者,被称为光学透明粘接剂(OCA)或光学透明树脂(OCR)等的、膜状或膏状的丙烯酸系、硅系或聚氨酯系等的粘接剂。
第一端子组31和第二端子组52可以使用任意导电材料连接。例如,可以使用环氧系的导电性粘接剂,或者焊料等。然而,如前所述,构成第一端子组31和第二端子组52中的任一个的每个端子以几十μm的间距设置。因此,如图3A和图4所示,各向异性导电膜(ACF)优选被用于连接第一端子组31和第二端子组52的连接元件82。此外,在图4中,将沿图1所示的IV-IV线的剖面的一部分放大地示出。
ACF包括由例如环氧树脂或者透明的丙烯酸树脂或硅树脂等制成的热固性树脂部82a,以及混合在热固性树脂部82a中的导电粒子82b。通过加热和加压,热固性树脂部82a在被临时软化后进行正式硬化,与导电粒子82b一起构成连接元件82。尽管未图示,但是导电粒子82b包括由镍和金等构成导电粒子82b的中心部的金属层和覆盖该金属层绝缘层。通过以夹在第一端子组31和第二端子组52之间的状态下加热和加压ACF,由此,在导电粒子82b中,绝缘层损坏,金属层彼此接触或者金属层与每个端子之间接触,并在第一端子组31和第二端子组52之间形成图4中的Z方向上的导电路径。另一方面,由于对不与构成这些端子组的每个端子对置的热固性树脂部82a中的导电性粒子82b未施加足够的压力,因此保持了该绝缘层,并保持了图4中的Y方向上的每个端子之间的绝缘性。其结果是,以窄间距形成的第一端子组31的端子和第二端子组52的每个端子被适当地电连接。
再次参照图2,在显示面板3中的要面向支承部件5的表面(第一表面3f)上形成针对光的传播具有规定功能的光学功能层61。作为光学功能层61,示例出紫外线吸收层和红外线反射层。在显示面板3的第一表面3f上,也可以形成有紫外线吸收层以及红外线反射层中的任一个或双方。如上所述,支承部件5也可以是汽车等的前挡风玻璃,在这种情况下,透射过透射过支承部件5的阳光照射在显示面板3的第一表面3f上。但是,通过例如在第一表面3f上设置红外线反射层,可以抑制由于阳光的照射而导致的显示面板3的温度上升,因此可以防止显示面板3的劣化。当光学功能层61包含有红外线反射层时,光学功能层61也可以包括由具有互不相同的折射率的材料交替层叠而成的多层体。以使各层界面中的红外线区域的反射光之间相互增强的厚度形成由具有不同折射率的材料例如分别由氧化钛(TiO2)和二氧化硅(SiO2),或者硫化锌(ZnS)和氟化镁(MgF2)等制成。
此外,当显示面板3是有机EL显示面板时,显示面板3中的有机元件(未图示)可能由于阳光中所包含的紫外线而受到应力。然而,通过设置紫外线吸收层作为光学功能层61,可以减轻由于紫外线产生的对有机元件的应力。紫外线吸收层由添加有紫外线吸收剂的树脂制成,例如聚碳酸酯树脂或丙烯酸树脂等。作为紫外线吸收剂,示例出二苯甲酮衍生物、水杨酸酯衍生物、三唑衍生物或丙烯酸衍生物等。
如图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也可以在支承部件5的与表面5a相反的表面上设置包括红外线反射层和/或紫外线吸收层的光学功能层61a。当光学功能层61a设置在支承部件5上时,即使在发生缺陷等并更换显示面板3的情况下,光学功能层61a也可以继续使用。另一方面,在光学功能层61的功能劣化与显示面板3的经时劣化一起进行的情况下,当光学功能层61设置在显示面板3上时,则通过更换显示面板3来可以更换光学功能层61。此外,显示面板3和支承部件5也可以分别设置有光学功能层61和61a。
并且,在图2的例子中,在显示面板3的像素形成区域3c的表面、即显示面板3的显示面上形成有抗机械应力的保护膜62。像素形成区域3c的表面暴露于观看显示装置1的人等的方向上,因此,容易受到由于异物碰撞或擦拭污损时的操作等而造成的机械应力。保护膜62保护显示面板3免受这种这种机械应力,尤其是保护像素形成区域3c内的像素免受这种机械应力。作为保护膜62,示例出例如无机膜、SiO2膜或氟膜等有机膜,以及由聚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制成的有机树脂膜。
在图1至图4的例子中,如图2和图3A所示,显示面板3的驱动元件39经由贯通孔导体3d连接到构成第一端子组31的每个端子。但是,如图5A所示,多个驱动元件39也可以通过经由显示面板3的侧面的多条中继配线3g与第一端子组31电连接。这样,可以省略贯通孔导体3d的形成。此外,图5A示出了相当于在与沿图1中的II-II线的剖面的剖面中的显示面板3和中继配线3g。多条中继配线3g从要朝向显示面板3中的支承部件5的表面(第一表面3f)经过显示面板3的侧面,并沿着第一表面3f的相反面(第二表面3s)延伸。如上所述,显示面板3也可以包括多条中继配线3g,该多条中继配线3g平行排列并且使用导电材料与显示面板3分开地形成并且粘接至显示面板3上。
中继配线3g可以由铜、铝或镍等的任意金属材料制成。使用环氧系粘接剂等的任意粘接剂将中继配线3g粘接至显示面板3上。此外,在图5A的例子中,中继配线3g的在显示面板3的第一表面3f侧的端部也构成了构成第一端子组31的每个端子。通过这种方式将第一端子组31与中继配线3g一体地形成,可以省略在显示面板3的第一表面3f上设置某种导体的工序本身。然而,与图5A的例子不同,构成在第一表面3f上直接形成的第一端子组31的每个端子和中继配线3g也可以在第一表面3f中连接。
在图5B中示出了多条中继配线3g的一个例子。在图5B的例子中,多条中继配线3g中的每一条通过绝缘部分3g1连结以构成配线板3g0。配线板3g0沿着图5B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两条弯曲线L弯曲,并粘接在显示面板3上。中继配线3g与显示面板3的配线3b(参照图5A)和第一端子组31的每个端子之间的连接可以使用焊料或导电性粘接剂等,也可以使用上述ACF。绝缘部3g1可以由例如聚酰亚胺树脂或环氧树脂等制成。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形成图5B所示的配线板3g0。首先,准备多条中继配线3g,其中多条中继配线3g在用拉杆(TieBar)等连结成并行的状态下通过蚀刻铜箔等形成。B阶段的环氧树脂被涂布或层叠在上述并行状态的多条中继配线3g上。之后,通过抛光等去除已被热固化的环氧树脂的不需要的部分以露出中继配线3g,可以形成配线板3g0。或者,也可以通过在聚酰亚胺膜等的表面上设置适当的开口并覆盖掩膜,并通过化学镀等在该开口中形成镀膜来形成配线板3g0。
在上述参照的图1至图4的例子中,配线51和第二端子组52直接形成在支承部件5的表面5a上。然而,如上所述,支承部件5有时由汽车的窗玻璃等相对于显示面板3而言非常大的部件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不容易在这样的大型的支承部件5上形成配线51。因此,如图6所示,配线51以及第二端子组52也可以形成在与支承部件5分开的基材50中,且基材50与支承部件5的表面5a粘接。这样,与在支承部件5上形成配线51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容易地形成配线51等。配线51和第二端子组52例如通过利用蚀刻等对层叠在基材50上且由铜等制成的金属箔进行图案化而形成。配线51等也可以通过在基材50上覆盖适当的掩膜后,进行化学镀、溅射或蒸镀等来形成。
基材50也可以是使用任意的绝缘材料形成的板状体或膜状体等,例如是主要由环氧树脂形成的基板或聚酰亚胺膜等。当支承部件5是汽车的前挡风玻璃的玻璃板时,基材50优选是透明的聚酰亚胺膜,以保持透明。基材50例如使用粘接剂粘接在支承部件5上。作为上述粘接剂,可以使用任意粘接剂,但当支承部件5和基材50具有透光性时,优选使用上述OCA等作为上述粘接剂。
构成显示面板3的显示元件,尤其是在有机EL显示面板中形成发光层的有机元件由于与水分接触而容易进行劣化。此外,当第一端子组31和第二端子组52之间的连接部暴露于湿气中时,可能会由于相邻端子之间的离子迁移等发生短路故障。因此,优选如在上述参照的图3A和7A所示,显示面板3和保持部件4之间的界面被密封部件7覆盖,以免水分进入包围显示面板3的保持部件4的内部。这样,显示面板3和保持部件4之间的间隙被密封部件7覆盖,其结果是,防止了水分从显示面板3和保持部件4之间的界面渗入。密封部件7例如是通过涂布等被供给到显示面板3与保持部件4之间的界面中的、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或硅树脂等的固化物。此外,密封部件7也可以是使用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或硅树脂形成的有机膜,或者是使用铝或氮化硅形成的无机膜。
在图7A的例子中,保持部件4具有与图1的例子相同的不连续部,因此保持部件4与显示面板3的缘部部分抵接。因此,即使在保持部件4与显示面板3之间的界面被密封部件7覆盖的情况下,显示面板3与支承部件5之间水分也可以从与保持部件4不抵接的显示面板3的缘部渗入。因此,优选如图7A和图7B所示,显示面板3的缘部中的未与保持部件4抵接的部分与支承部件之间的间隙用密封部件7覆盖。图7B是沿图7A的VIIB-VIIB线的剖面的放大图。如图7A所示,密封部件7沿着显示面板3的缘部并在显示面板3的整个周长上形成为框状。其结果是,显示面板3与支承部件5之间的空间几乎被密封。覆盖显示面板3中的与保持部件4不抵接的部分与支承部件5之间的间隙的密封部件7也可以是上述的涂布而成的环氧树脂等的固化物、使用环氧树脂等形成的有机膜或使用氮化硅等形成无机膜等。此外,利用诸如使用适当的溶剂溶解仅设置在显示面板3的周缘部的方法,可以根据需要将显示面板3从支承部件5拆下。至少,与显示面板3被整面地粘接到支承部件5的情况相比,可以容易地将显示面板3从支承部件5拆下。
如图7A所示,显示面板3与支承部件5之间的空间几乎被保持部件4和密封部件7密封,因此能够大概率地防止水分从显示装置1的外部渗入。然而,为了防止在设置密封部件7之前显示面板3的第一表面3f被暴露在存在于显示面板3与支承部件5之间的空气中的水分中,优选排出显示面板3与支承部件5之间的空间中的空气。在图8中,以与上述参照的图3A相当的剖视图示出了适于排放这种空气的显示装置1的例子。即,在保持部件4中设置从显示装置1的外部连通显示面板3与支承部件5之间的空间S的贯通孔4a,并将堵塞贯通孔4a的堵塞部件4b设置在贯通孔4a中。贯通孔4a的内径例如为0.5mm以上且1.0mm以下。在图8所示的显示装置1中,在形成密封部件7之后,空间S内的空气通过贯通孔4a被吸出,从而使空间S成为大致真空状态,或者至少减少了空间S内的水分。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因空间S内内的水分的影响导致显示面板3的劣化。此外,可以防止气泡卷至显示面板3与支承部件5的表面5a之间的界面中。
在图8的例子中,贯通孔4a在保持部件4的上表面(与面向支承部件5的表面的相反面)和保持部件4的内壁面中具有开口,并且具有L形的剖面形状。保持部件4在贯通孔4a中的保持部件4的上表面附近设置有堵塞部件4b。另外,贯通孔4a也可以在保持部件4的外壁面和内壁面之间贯通保持部件4。另外,在图8所示的L形贯通孔的横向孔部分也可以是设置在保持部件4中的面向支承部件5的表面中的槽。
在图8的例子中,堵塞部件4b是具有贯穿堵塞部件4b的通气路径4c的弹性体,并被压入到贯通孔4a的内部。堵塞部件4b可以由例如天然橡胶、丁二烯橡胶等的合成橡胶或硅橡胶等制成。通气路径4c通常而言通过在贯通孔4a内压入堵塞部件4b,被周围的堵塞部件4b堵塞。当排出空间S的内部的空气时,空心针等细长的管材(未图示)推开周围的堵塞部件4b的内壁,同时插入通气路径4c中。并且,使用未图示的泵等,空间S的内部的空气通过插入到通气路径4c中的管材排出。此外,图8所示的堵塞部件4b仅是一个例子,并且堵塞部件4b也可以具有与图8所示的例子不同的结构。例如,堵塞部件4b也可以是准备成相对于贯通孔4a的开口能够安装和拆卸的盖部件。另外,堵塞部件4b也可以是止回阀,其配置在贯通孔4a的内部,并且当被负压状态下的空间S牵引时,通过与设置在贯通孔4a的内壁上的台阶部分抵接,从而堵塞贯通孔4a。
在上述参照的各附图所示的例子中,显示面板3在第二表面3s、即,面向观看显示装置1的人的表面上具有像素形成区域3c。即,在显示面板3为有机EL显示装置的情况下,各附图中示例出的显示面板3为顶部发光型的有机EL显示面板。然而,显示面板3也可以是底部发光型的有机EL显示面板,并且在图9中示出了其中一个例子。
如图9所示,显示面板3中,在朝向支承部件5的表面(第一表面3f)上,具有像素形成区域3c。并且,作为在第一表面3f(具体而言是像素形成区域3c的表面)上形成的光学功能层61,即作为图9所示的光学功能层61,与参照图2所述的光学功能层61同样地,例如,也可以形成紫外线吸收层和红外线反射层中的任一个或双方。在图9的例子中,像素形成区域3c面向支承部件5。因此,当支承部件5是汽车的前挡风玻璃等时,与图2的例子不同,像素形成区域3c内的有机元件(未图示)不通过构成显示面板3的基板3e而被包含红外线在内的阳光照射。因此,对于图9的例子而言,在显示面板3的第一表面3f上设置光学功能层61特别有用。此外,如图9的例子所示,即使当显示面板3是底部发光型有机EL显示面板时,在显示面板3的第一表面3f上设置有的光学功能层61的基础上,或者代替光学功能层61,也可以在支承部件5上形成光学功能层61a。另外,虽未图示,但也可以在显示面板3的第二表面3s上形成有抗机械应力的保护膜。
在图9的例子中,显示面板3中,在要朝向支承部件5的表面(第一表面3f)上,具有由像素形成区域3c产生的台阶。在图9的例子中,具有与台阶的高度对应的厚度的辅助部件9设置在支承部件5与显示面板3之间且在像素形成区域3c的周围。显示面板3通过辅助部件9被稳定地保持在支承部件5的表面5a上。此外,使从显示面板3发射光的第二表面3s位于大致平行于支承部件5的表面5a的位置处。
辅助部件9可以连续地设置在像素形成区域3c的周围的整个周长上,或者也可以分别沿着具有矩形正面形状的像素形成区域3c的每一边的条状不连续地设置。或者,具有柱状形状的任意数量的辅助部件9也可以在像素形成区域3c的周围规则地或随机地散布。辅助部件9的厚度可以大致等于由像素形成区域3c形成的台阶的高度,或者辅助部件9的厚度也可以比对应于台阶的厚度厚。此外,辅助部件9可以由任意材料形成,但是优选地,辅助部件9由与形成保持部件4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至少由具有几乎相同的热膨胀系数的材料形成。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小当周围温度改变时能施加到显示面板3的应力。
在图10中,示出了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部件5是汽车的前挡风玻璃的例子。即,显示面板3由保持部件4保持在作为支承部件5的前挡风玻璃的面向车厢的表面上。显示面板3上显示有导航系统的图像。此外,显示面板3可被保持在支承部件5即前挡风玻璃上的任意位置。具有例如与前挡风玻璃的整个宽度相当的横向宽度的显示面板3也可以被保持在整个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前挡风玻璃的上缘部附近或下缘部附近。显示面板3在上缘部附近的情况下,优选如上述那样被保持在向垂直于汽车的前后方向的平面投影的前挡风玻璃的投影影像中的上部20%以内的范围内,显示面板3在下缘部附近的情况下,优选被保持在距下端150mm以内的范围内。这样,可以充分确保前方的视野,并且可以有助于安全行驶。
在图10的例子中,形成在前挡风玻璃(支承部件5)上的配线51朝向前挡风玻璃的上缘部延伸。在车厢顶棚内饰与车顶板之间配置有生成驱动信号的驱动器D,并且配线51在前挡风玻璃的上缘中,与连接至驱动器D的导线W连接。当以这种方式将显示装置1设置在汽车的车厢内时,能够以不因汽车的振动而晃动的状态,且沿着前挡风玻璃的表面配置连接显示面板3和驱动器D的配线51。认为可以给车厢内的人留下整洁的印象。
在图11示出了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显示面板3而使用的顶部发光型有机EL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的一个例子。如图11所示,显示面板3包括基板3e和形成在基板3e上的多个显示元件30。基板3e是例如使用聚酰亚胺树脂形成的树脂膜、优选使用透明的聚酰亚胺树脂形成的树脂膜或玻璃板等。每个显示元件30具有:作为上述驱动元件39发挥作用的薄膜晶体管(TFT)、连接至TFT的第一电极33、由沉积在第一电极33上的有机材料形成并发光的有机层34以及形成在有机层34上的第二电极35。每个显示元件30通过使用SiO2等形成的堤36隔开。第一电极33和堤36形成在覆盖TFT的平坦化膜32上。TFT、第一电极33、第二电极35、有机层34,堤36和平坦化膜32可具有关于这些的一般结构和材料,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显示面板3包括在显示元件30和基板3e之间的第一阻隔膜37,以及在显示元件30上的第二阻隔膜38。第一阻隔膜37和第二阻隔膜38使用非透湿材料形成,并且其水蒸气透过率例如为1×10-4g/m2/天以下。在图11的例子中,第一阻隔膜37是包括两个氮化硅膜37a和夹在两个氮化硅膜37a之间的氧化硅膜37b在内的多层膜。另外,第二阻隔膜38具有包含两个氮化硅膜38a、两个氧化硅膜38b和有机膜38c在内的五层结构。有机膜38c例如使用环氧树脂等形成。也可不必形成氧化硅膜38b和有机膜38c,并且也可以设置成膜速度快的氧氮化硅膜来代替氮化硅膜38a。第一阻隔膜37和第二阻隔膜38都可以是单层膜,也可以是具有除图11所示的例子的层数以外的层数的多层膜,或者也可以使用除氧化硅和氧化硅以外的材料形成。
尽管未图示,但是显示面板3可以是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在显示装置1中用作显示面板3的液晶显示面板可以具有包含像素电极和对置电极、取向膜、偏光板以及液晶层等的一般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和材料,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在图12中,以上述说明中参照的图1至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1为例,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概要。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形成显示面板3,该显示面板3包含像素3a(参照图1)和驱动像素3a的多个驱动元件39(参照图1)以及与多个驱动元件39电连接的第一端子组31;以及在具有表面5a的支承部件5的表面5a上形成多条配线51和与多条配线51连接的第二端子组52,该表面5a用于放置显示面板3。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包含如下工序:通过将直线状或弯曲形状(在图12的例子中为弯曲形状)的棒状材料40粘接至支承部件5的表面5a上,来设置将显示面板3保持在表面5a上的保持部件4,并使显示面板3的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构成保持部件4的棒状材料抵接,并且将显示面板3放置在支承部件5的表面5a上。并包含如下工序:在将显示面板3放置在支承部件5的表面5a上的放置工序中,使第一端子组31朝向表面5a地将显示面板3放置在表面5a上,并将构成第一端子组31的每个端子与构成第二端子组52的每个端子连接。下面,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11和图12来说明显示装置3的形成。作为显示面板3,形成有机EL显示面板或液晶显示面板等。当有机EL显示面板被形成为显示面板3时,例如,准备由聚酰亚胺膜或玻璃板等制成的基板3e,并且在面向支承部件5的表面(第一表面3f)上形成第一端子组31。另外,在与第一表面3f相反的表面(第二表面3s)上形成有电连接驱动元件39与第一端子组31的配线3b,并且形成连接配线3b与第一端子组31的贯通孔导体3d。
第一端子组31和配线3b例如在第一表面3f和第二表面3s上形成了具有适当开口的掩模层的基础上,使用铜或镍等的材料并利用溅射法、蒸镀法或镀覆法等形成。优选地,在第一端子组31的表面上还形成通过镀覆等形成的金的涂层。贯通孔导体3d通过使用溅射法、蒸镀法或镀覆法等并以铜或镍等填充贯通孔而形成,该贯通孔通过与光刻相结合的蚀刻、CO2激光或YAG激光的照射等,形成在基板3e上。贯通孔导体3d优选与第一端子组31的基底层和配线3b中的任一个或双方同时形成。此外,当使用上述中继配线3g时,也可不必形成贯通孔导体3d和第一端子组31。另外,在上述参照的图9所示的底部发光型有机EL显示面板形成为显示面板3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形成贯通孔导体3d。此外,中继配线3g的形成方法的例子已经参照图5B进行了说明,因此省略其重复说明。
在基板3e上还形成包含作为驱动元件39发挥作用的多个TFT和有机层34等在内的有机EL显示元件(显示元件30)。TFT以至少其栅极端子电连接到构成第一端子组31的任一个端子的方式形成。有机层34形成在被堤36包围的第一电极33上。此外,通过在有机层34上形成第二电极35,来形成多个像素3a。另外,优选在基板3e与显示元件30之间使用非透湿性的材料形成第一阻隔膜37(在图11的例子中,氧化硅膜37b和在氧化硅膜37b的上下两侧的每个氮化硅膜37a)。氮化硅膜37a和氧化硅膜37b例如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法或溅射法等形成。
在形成显示元件30之后,优选使用非透湿性的材料在显示元件30上形成第二阻隔膜38。在图11的例子中,在显示元件30上依次形成氮化硅膜38a、氧化硅膜38b和有机膜38c,并且再次形成氧化硅膜38b和氮化硅膜38a。氮化硅膜38a和氧化硅膜38b例如通过PECVD法或溅射法等形成。有机膜38c例如通过使用喷墨打印印刷丙烯酸树脂或环氧树脂而形成。
可以通过包含已知方法的任意方法来形成构成驱动元件39的TFT、第一电极33、第二电极35以及有机层34,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此外,当液晶显示面板被形成为显示面板3时,可以通过包括已知方法的任意方法来形成构成液晶显示元件的每个电极、取向膜、偏振片和液晶层。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此外,显示面板3的形成工序可以在由玻璃板等制成的虚设板(未图示)上进行,显示面板3也可以在其完成之后与虚设板分离。并且,也可以将由铜箔、PET膜等制成的补强膜(未图示)粘接到显示板3中的从虚设板剥离的表面上。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在粘接该补强膜之前形成上述参照的图2中的光学功能层61。
作为光学功能层61,例如,准备具有红外线反射功能或紫外线吸收功能的光学功能膜,并且该膜也可以使用上述OCA等光学透明粘接剂被粘接至显示面板3上。然而,光学功能层61也可以直接形成在显示面板3上。例如,使用溅射法、真空蒸镀法或PECVD法等。优选通过使用这些方法中的任意一种形成如上所述的包含氟化镁等的多层膜等,来形成光学功能层61。此外,上述参照的图9的例子中所示的光学功能层61可以在显示面板3被放置在支承部件5的表面5a上之前的任意工序中,使用溅射法、真空蒸镀法或PECVD法等形成。
另外,图2的例子中所示的保护膜62在形成显示元件30之后的任意时间形成,优选在显示面板3被放置在支承部件5上之前形成。保护膜62的形成例如通过涂覆氟树脂或通过PECVD、涂布或溅射等形成包含SiO2的膜来进行。保护膜62也可以通过贴附分开形成的膜来形成。
准备具有用于放置显示面板3的表面5a的支承部件5,并且在表面5a上形成配线51和第二端子组52。玻璃、金属和合成树脂等的任意的材料可以用于支承部件5。支承部件5可以通过用任意方法加工这些材料来形成,也可以准备现有的物品作为支承部件5。如上所述,例如,可以准备各种设备的壳体、用于房屋的窗户或陈列柜等的玻璃板,或汽车的前挡风玻璃等作为支承部件5。
配线51和第二端子组52例如通过使用包含银等的导电膏进行的丝网印刷以及在其之后,在大约100℃至200℃的气氛中烘烤并干燥大约5至15分钟左右而形成,或者,使用铜、钛、铝、ITO或IZO等进行的溅射或蒸镀等而形成。优选地,配线51和第二端子组52的基底层同时形成且形成为一体,并且在第二端子组52的基底层上(表面上)形成镀覆金的涂层。此外,可以在上述参照的图6所示的分开的基材50上,通过金属箔的蚀刻或化学镀等形成配线51,并且基材50优选使用OCA等粘接到支承部件5上。
尽管在图12中未图示,但是上述参照的图2中的双点划线示出的光学功能层61a可以在支承部件5的准备工序中形成,也可以在配线51等的形成工序之后形成,也可以在将显示面板3放置在支承部件5上的工序之后形成。光学功能层61a例如可以通过与上述说明的光学功能层61的形成方法相同的方法形成。
通过适当地加工合成树脂或天然树脂等的材料来形成棒状材料40,并且通过将棒状材料40粘接到支承部件5的表面5a上来设置保持部件4。棒状材料40通过使用适当制造而成的模具的成型加工、压制加工或切割加工等来形成具有直线状或弯曲形状。在图12的例子中,保持部件4具有在框状的平面形状中的一边上具有不连续部的、所谓的“コ(日文字)”形,但是保持部件4也可以是不具有不连续部的框体。此外,上述贯通孔4a(参照图8)也可以形成在棒状材料40中。通过适当地制造用于形成棒状材料40的模具,可以形成具有期望的任意形状且具有贯通孔4a的保持部件4。当形成贯通孔4a时,通过将由任意橡胶等制成的塞子压入贯通孔4a内或在贯通孔4a内设置止回阀等来设置堵塞部件4b。
“コ(日文字)”形的保持部件4被配置在包围显示面板3的适当的放置位置的位置处。尽管未图示,但是在棒状材40中的面向支承部件5的表面设置有一个突起或凹陷,优选设置有两个以上的突起或凹陷,并且也可以在与支承部件5的表面5a中的与该突起或凹陷相对应的位置处形成凹陷或突起。并且,可以通过使一对、优选为两对以上的突起和凹陷结合进行保持部件4的位置确定。在图12中,使用粘接剂81将保持部件4粘接至支承部件5的表面5a上。在需要时,进行加热处理以固化粘接剂81。粘接剂81可以涂布到保持部件4的粘接表面和表面5a中的任一个或双方上,也可以如图12所示,在以框状的片材的方式成型之后,放置在保持部件4和支承部件5之间。
显示面板3的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保持部件4卡合。在图12的例子中,具有矩形的平面形状的显示面板3的三条边与保持部件4卡合。此外,在图12的例子中,显示面板3从“コ(日文字)”形的保持部件4的不连续部分移动到“コ(日文字)”形的保持部件4的内部,与此同时,显示面板3的三条边与保持部件4中的面向“コ(日文字)”形的内侧的壁面抵接并与之卡合。
显示面板3以使第一端子组31朝向支承部件5的表面5a地放置在表面5a上。显示面板放置在构成第一端子组31的每个端子与构成形成在支承部件5的表面5a上的第二端子组52的每个端子对置的位置处。而且,构成第一端子组31的每个端子和构成第二端子组52的每个端子使用上述的ACF等连接。
在图12中,显示面板3通过插入到粘接在支承部件5的表面5a上的保持部件4的“コ(日文字)”形的内部而与保持部件4卡合,并且当插入完成时,显示面板3放置在表面5a上的规定位置。然而,显示面板3可以在保持部件4(棒状材料40)粘接到支承部件5之前与保持部件4(棒状材料40)卡合,也可以与棒状材料40一起放置在支承部件5上。例如,在不具有不连续部的框状的保持部件4中,在将保持部件4粘接于支承部件5之后,难以将显示面板3嵌入框状的保持部件4的内部。因此,在将保持部件粘接到支承部件5之前,显示面板3和保持部件4以使双方在显示面板3的厚度方向上彼此重合的方式卡合。此外,也可以在将保持部件4粘接到支承部件5之前,显示面板3被放置在支承部件5上,并在之后,使保持部件4粘接到支承部件5上并与显示面板3卡合。
在图13中,示出了使用ACF的、与构成第一端子组31的每个端子与构成第二端子组52的每个端子的连接工序的一个例子。这两个端子组中的每个端子的连接不限于如图13所示的使用ACF的方法。然而,从在抑制短路不良的同时,可以将以窄间距配置的每个端子适当地连接至对置的端子组的每个端子的方面来看,优选使用ACF的方法。如图13所示,ACF配置在第一端子组31和第二端子组52之间,并作为两者的连接元件82。第一端子组31和第二端子组52以夹着ACF的状态下面向彼此地加压同时加热。例如,在约2MPa至4MPa的压力和约170℃至200℃的温度下进行加压和加热约5秒至15秒。
在图13中,显示面板3通过加热块H被压向放置在未图示的台上的支承部件5。加热块H优选具有比第一端子组31和第二端子组52中的每个端子在排列方向上的整个长度更长的宽度(在与第一端子组31和第二端子组52中的每个端子的排列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加热块H的长度)Wh。ACF通过在显示面板3与支承部件5之间被加压,使得在ACF的厚度方向上,相邻的导电粒子82b彼此接触或者导电粒子82b与每个端子接触。其结果是,在第一端子组31和第二端子组52中彼此对置的端子之间电连接。另一方面,在每个端子的排列方向上相邻的端子之间不连接。
此外,热固性树脂部82a一旦被加热而软化,则沿每个端子的排列方向进入相邻的端子之间,并在之后固化。保持彼此对置的端子之间的电连接状态,同时在每个端子之间的排列方向上相邻的端子之间被可靠地绝缘。此外,也可以使用带有加热的压力辊(未图示)代替加热块H,并且构成第一端子组31和第二端子组52的每个端子在每个端子组的端子排列方向上依次加压和加热。经过以上工序,完成了图1至图4所示的显示装置1。显示面板3和支承部件5仅粘接至第一端子组31、第二端子组52及其周围。因此,通过使用溶剂等溶解或机械破坏ACF等的连接元件82,可以相对容易地将显示面板3从支承部件5拆下。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含如下工序:如上述参照的图2和图7A所示,通过向显示面板3与保持部件4之间的间隙供给树脂,或者覆盖有机膜或无机膜,来覆盖显示面板3与保持部件4之间的间隙。并且,如图7A和图7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含如下工序:显示面板3的缘部中的未与保持部件4抵接的部分与支承部件5之间的间隙用密封部件7覆盖。密封部件7可以通过任何方法设置,例如,通过向该间隙供给树脂,或者使该间隙被有机膜或无机膜覆盖,来设置密封部件7。
图12中示出了具有框状形状的膜状部件71,其可以是图7A等中所示的密封部件7。在图12的例子中,通过膜状部件71覆盖显示面板3与保持部件4之间的间隙,并且覆盖显示面板3的缘部中的不与保持部件4抵接的部分与支承部件5之间的间隙,并且设置覆盖这些间隙的密封部件7。即,在图12的例子中,显示面板3与保持部件4之间的间隙,以及显示面板3的缘部中的不与保持部件4抵接的部分与支承部件5之间的间隙几乎同时被覆盖。
作为膜状部件71,示例出使用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或硅树脂形成的有机膜,以及通过铝的蒸镀或氮化硅的溅射等形成的无机膜等。由这些有机膜或无机膜制成的膜状部件71以覆盖显示面板3与保持部件4和支承部件5之间的间隙的方式配置,并且通过加热与显示面板3、保持部件4和支承部件5紧密接触。其结果是,显示面板3与保持部件4和支承部件5之间的间隙被由有机膜或无机膜等制成的密封部件7密封。密封部件7也可以以如下方式设置:
使用点胶机等将处于未固化状态的环氧树脂或硅树脂等供给至显示面板3与保持部件4和支承部件5之间的间隙,并通过热或紫外线等固化这些树脂。通过密封部件7,可以抑制到达第一端子组31和第二端子组52之间的连接部的水分的渗入。此外,显示面板3与保持部件4之间的间隙以及显示面板3与支承部件5之间的间隙也可以分别被覆盖。
如此,通过使用密封部件7来覆盖显示面板3与保持部件4和支承部件5之间的间隙,使显示面板3与支承部件5之间的空间几乎被保持部件4以及密封部件7密封。并且,当在保持部件4中形成有上述贯通孔4a(参照图8)时,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包括空间S的空气通过贯通孔4a吸出的工序。这样,可以使空间S成为大致真空状态,或者至少可以减少空间S内的水分,并且可以抑制由于空间S内的水分的影响而导致的显示面板3的劣化。此外,可以防止气泡卷至显示面板3与支承部件5的表面5a之间的界面中。此外,例如使用抽吸泵等的任意抽吸装置将空间S中的空气吸出。通过堵塞部件4b防止空气再次流入抽吸后的空间S(参照图8)。
[总结]
(1)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具备驱动像素的多个驱动元件以及与上述驱动元件电连接的第一端子组;支承部件,其具有用于放置上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且在上述表面上具备多条配线以及与上述多条配线连接的第二端子组;以及保持部件,其使用直线状或弯曲的形状的棒状材料并沿着上述显示面板的缘部设置,并将上述显示面板保持在上述支承部件的上述表面上的规定的位置,上述第一端子组设置在上述显示面板中的要朝向上述支承部件的表面上,上述显示面板放置在上述支承部件的上述表面上,且构成上述第一端子组的每个端子与构成上述第二端子组的每个端子连接。
根据(1)的构成,能够容易在该显示装置或其他显示装置中再利用显示面板或支承部件,并且能够设置如配线那样的对显示面板进行传输而不损害显示装置的美观的信号传输元件。
(2)也可以是在上述(1)的显示装置中,上述支承部件由车窗玻璃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提供一种具备即使相对于车辆的振动也难以发生晃动从而不易碍眼的配线的显示装置。
(3)也可以是在上述(2)的显示装置中,上述支承部件由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构成,在向垂直于上述汽车的前后方向的平面投影的上述前挡风玻璃的投影影像中,上述多条配线设置在上部20%以内的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在可以充分确保驾驶时的前方的视野,这有助于安全驾驶。
(4)也可以是在上述(3)的显示装置中,在上述多条配线的每一条之间露出上述前挡风玻璃。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多条配线由遮光材料形成,也可以穿过这些配线之间视觉辨认前方的状况。
(5)也可以是在上述(1)至(4)中的任一个的显示装置中,上述配线以及上述第二端子组形成在与上述支承部件分开的基材中,上述基材与上述支承部件的上述表面粘接。在这种情况下,与在支承部件上形成配线和第二端子组相比,可以更容易地形成配线和第二端子组。
(6)也可以是在上述(1)至(5)中的任一个的显示装置中,上述显示面板与上述保持部件之间的间隙被树脂固化物覆盖、或者被有机膜或无机膜覆盖。这样,可以防止水分渗透到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之间的连接部以及显示面板与支承部件之间的界面。
(7)也可以是在上述(1)至(6)中的任一个的显示装置中,上述保持部件与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缘部部分抵接,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缘部中的未与上述保持部件抵接的部分与上述支承部件之间的间隙用密封部件覆盖,上述密封部件由树脂固化物构成、或者由有机膜或无机膜构成。这样,可以防止水分从与保持部件不抵接的显示面板的缘部渗入。
(8)也可以是在上述(7)的显示装置中,上述显示面板与上述支承部件之间的空间几乎被上述保持部件以及上述密封部件密封,连通上述空间的贯通孔设置在上述保持部件中,堵塞上述贯通孔的堵塞部件设置在上述贯通孔中。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该贯通孔,可以将显示面板与支承部件之间的空间中的空气从外部抽吸,并且可以抑制由于该空间内的水分的影响而导致的显示面板的劣化。
(9)也可以是在上述(1)至(8)中的任一个的显示装置中,在上述显示面板中的要朝向上述支承部件的表面上,形成有紫外线吸收层以及红外线反射层中的任一个或双方。在这种情况下,抑制了由热和/或紫外线引起的显示面板的劣化。
(10)也可以是在上述(1)至(9)中的任一个的显示装置中,上述显示面板中,在要朝向上述支承部件的表面上,具有由像素形成区域产生的台阶,具有与上述台阶的高度对应的厚度的辅助部件设置在上述支承部件与上述显示面板之间且在上述像素形成区域的周围。在这种情况下,显示面板被稳定地保持在支承部件上。
(11)也可以是在上述(1)至(10)中的任一个的显示装置中,在上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形成有抗机械应力的保护膜。这样,可以保护显示面板免受机械应力。
(12)也可以是在上述(1)至(11)中的任一个的显示装置中,上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中继配线,上述多条中继配线从要朝向上述支承部件的表面经过上述显示面板的侧面,并沿着要朝向上述支承部件的表面的相反面延伸,上述多个驱动元件通过上述多条中继配线与上述第一端子组电连接。这样,可以简化显示面板本身的结构并简化其制造。
(13)也可以是在上述(1)至(12)中的任一个的显示装置中,上述显示面板具有矩形的正面形状,构成上述第一端子组的每个端子沿着上述显示面板的一边排列,上述保持部件是在整个矩形形状的一部分具有不连续部的框体,在上述保持部件中,要成为与上述显示面板的上述一边抵接的边的对边的部分是上述不连续部。这样,即使将显示面板反复地安装在保持部件上或从保持部件4拆下,也能够抑制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中的每个端子的磨损,能够保持适当的连接状态。
(14)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形成包含像素和驱动上述像素的多个驱动元件以及与上述多个驱动元件电连接的第一端子组的显示面板;在支承部件所具有的表面上,形成多条配线以及与上述多条配线连接的第二端子组,其中,上述表面用于放置上述显示面板;通过将直线状或弯曲的形状的棒状材料粘接至上述支承部件的上述表面上,设置将上述显示面板保持在上述表面上的保持部件;使上述显示面板的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棒状材料抵接;以及将上述显示面板放置在上述支承部件的上述表面上,在将上述显示面板放置在上述支承部件的上述表面上的放置工序中,使上述第一端子组朝向上述表面地将上述显示面板放置在上述表面上,并将构成上述第一端子组的每个端子与构成上述第二端子组的每个端子连接。
根据上述(14)的构成,能够容易制造这样的显示装置:容易再利用构成要素且将显示面板设置在适当位置,并且具备对显示面板进行传输而不损害显示装置的美观的信号传输元件。
(15)也可以是在上述(14)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还包含如下工序:通过向上述显示面板与上述保持部件之间的间隙供给树脂,或者覆盖有机膜或无机膜,来覆盖上述显示面板与上述保持部件之间的间隙。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抑制到达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之间的连接部的水分的渗入。
(16)也可以是在上述(14)或(15)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还包含如下工序:通过向上述显示面板的缘部中的未与上述保持部件抵接的部分和上述支承部件之间的间隙供给树脂,或者使上述间隙被有机膜或无机膜覆盖,来设置覆盖上述间隙的密封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抑制到达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之间的连接部的水分的侵入。
(17)也可以是在上述(16)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中,还包含如下工序:在上述棒状材料中形成贯通孔,并通过上述保持部件以及上述密封部件使上述显示面板和上述支承部件之间的空间几乎密封,且通过上述贯通孔吸出上述空间的空气。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抑制因空间内的水分的影响导致显示面板的劣化。
附图标记说明
1 显示装置
3 显示面板
3a 像素
3c 像素形成区域
3g 中继配线
31 第一端子组
33 第一电极
39 驱动元件(TFT)
4 保持部件
40 棒状材料
4a 贯通孔
4b 堵塞部件
5 支承部件
50 基材
51 配线
52 第二端子组
5a 表面
61、61a 光学功能层
62 保护膜
7 密封部件
82 连接元件(ACF)
9 辅助部件

Claims (23)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其具备驱动像素的多个驱动元件以及与所述驱动元件电连接的第一端子组;
支承部件,其具有用于放置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且在所述表面上具备多条配线以及与所述多条配线连接的第二端子组;以及
保持部件,其使用直线状或弯曲的形状的棒状材料并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缘部设置,并将所述显示面板保持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上的规定的位置,
所述第一端子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中的要朝向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上,
所述显示面板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上,且构成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每个端子与构成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每个端子连接,
所述支承部件由车窗玻璃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由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构成,
在向垂直于所述汽车的前后方向的平面投影的所述前挡风玻璃的投影影像中,所述多条配线设置在上部20%以内的区域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条配线的每一条之间露出所述前挡风玻璃。
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其具备驱动像素的多个驱动元件以及与所述驱动元件电连接的第一端子组;
支承部件,其具有用于放置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且在所述表面上具备多条配线以及与所述多条配线连接的第二端子组;以及
保持部件,其使用直线状或弯曲的形状的棒状材料并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缘部设置,并将所述显示面板保持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上的规定的位置,
所述第一端子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中的要朝向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上,
所述显示面板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上,且构成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每个端子与构成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每个端子连接,
所述配线以及所述第二端子组形成在与所述支承部件分开的基材中,
所述基材是具有透光性的板状体或具有透光性的膜状体,且所述基材与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粘接。
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其具备驱动像素的多个驱动元件以及与所述驱动元件电连接的第一端子组;
支承部件,其具有用于放置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且在所述表面上具备多条配线以及与所述多条配线连接的第二端子组;以及
保持部件,其使用直线状或弯曲的形状的棒状材料并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缘部设置,并将所述显示面板保持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上的规定的位置,
所述第一端子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中的要朝向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上,
所述显示面板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上,且构成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每个端子与构成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每个端子连接,
所述多个驱动元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中的与要朝向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相反的表面上,
所述第一端子组经由形成于所述显示面板中的贯通孔导体与所述多个驱动元件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缘部部分抵接,
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缘部中的未与所述保持部件抵接的部分与所述支承部件之间的间隙用密封部件覆盖,所述密封部件由树脂固化物构成、或者由有机膜或无机膜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支承部件之间的空间几乎被所述保持部件以及所述密封部件密封,
连通所述空间的贯通孔设置在所述保持部件中,
堵塞所述贯通孔的堵塞部件设置在所述贯通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整个周长上形成为框状。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其具备驱动像素的多个驱动元件以及与所述驱动元件电连接的第一端子组;
支承部件,其具有用于放置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且在所述表面上具备多条配线以及与所述多条配线连接的第二端子组;以及
保持部件,其使用直线状或弯曲的形状的棒状材料并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缘部设置,并将所述显示面板保持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上的规定的位置,
所述第一端子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中的要朝向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上,
所述显示面板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上,且构成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每个端子与构成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每个端子连接,
所述支承部件以及所述配线使用透明的材料形成。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其具备驱动像素的多个驱动元件以及与所述驱动元件电连接的第一端子组;
支承部件,其具有用于放置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且在所述表面上具备多条配线以及与所述多条配线连接的第二端子组;以及
保持部件,其使用直线状或弯曲的形状的棒状材料并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缘部设置,并将所述显示面板保持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上的规定的位置,
所述第一端子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中的要朝向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上,
所述显示面板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上,且构成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每个端子与构成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每个端子连接,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中继配线,所述多条中继配线从要朝向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经过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并沿着要朝向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的相反面延伸,
所述多个驱动元件经由所述多条中继配线与所述第一端子组电连接。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其具备驱动像素的多个驱动元件以及与所述驱动元件电连接的第一端子组;
支承部件,其具有用于放置所述显示面板的表面,且在所述表面上具备多条配线以及与所述多条配线连接的第二端子组;以及
保持部件,其使用直线状或弯曲的形状的棒状材料并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缘部设置,并将所述显示面板保持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上的规定的位置,
所述第一端子组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中的要朝向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上,
所述显示面板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上,且构成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每个端子与构成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每个端子连接,
所述保持部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缘部部分抵接,
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缘部中的未与所述保持部件抵接的部分与所述支承部件之间的间隙用密封部件覆盖,所述密封部件由树脂固化物构成、或者由有机膜或无机膜构成,
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支承部件之间的空间几乎被所述保持部件以及所述密封部件密封,
连通所述空间的贯通孔设置在所述保持部件中,
堵塞所述贯通孔的堵塞部件设置在所述贯通孔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2、3、5、9、10、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以及所述第二端子组形成在与所述支承部件分开的基材中,所述基材与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粘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3、4、5、9、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条中继配线,所述多条中继配线从要朝向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经过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并沿着要朝向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的相反面延伸,
多个所述驱动元件经由所述多条中继配线与所述第一端子组电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3、4、5、9、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保持部件之间的间隙被树脂固化物覆盖、或者被有机膜或无机膜覆盖。
15.根据权利要求1、2、3、4、5、9、10、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示面板中的要朝向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上,形成有紫外线吸收层以及红外线反射层中的任一个或双方。
16.根据权利要求1、2、3、4、5、9、10、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中,在要朝向所述支承部件的表面上,具有由像素形成区域产生的台阶,
具有与所述台阶的高度对应的厚度的辅助部件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且在所述像素形成区域的周围。
17.根据权利要求1、2、3、4、5、9、10、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形成有抗机械应力的保护膜。
18.根据权利要求1、2、3、4、5、9、10、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矩形的正面形状,
构成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每个端子沿着所述显示面板的一边排列,
所述保持部件是在整个矩形形状的一部分具有不连续部的框体,
在所述保持部件中,要成为与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一边抵接的边的对边的部分是所述不连续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2、3、4、5、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承部件以及所述配线使用透明的材料形成。
20.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
形成包含像素和驱动所述像素的多个驱动元件以及与所述多个驱动元件电连接的第一端子组的显示面板;
在支承部件所具有的表面上,形成多条配线以及与所述多条配线连接的第二端子组,其中,所述表面用于放置所述显示面板;
通过将直线状或弯曲的形状的棒状材料粘接至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上,设置将所述显示面板保持在所述表面上的保持部件;
使所述显示面板的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棒状材料抵接;以及
将所述显示面板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上,
在将所述显示面板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上的放置工序中,使所述第一端子组朝向所述表面地将所述显示面板放置在所述表面上,并将构成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每个端子与构成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每个端子连接,
所述制造方法还包括如下工序:
通过向所述显示面板的缘部中的未与所述保持部件抵接的部分和所述支承部件之间的间隙供给树脂,或者使所述间隙被有机膜或无机膜覆盖,来设置覆盖所述间隙的密封部件;以及
在所述棒状材料中形成贯通孔,并通过所述保持部件以及所述密封部件使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支承部件之间的空间几乎密封,且通过所述贯通孔吸出所述空间的空气。
21.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
形成包含像素和驱动所述像素的多个驱动元件以及与所述多个驱动元件电连接的第一端子组的显示面板;
在支承部件所具有的表面上设置多条配线以及与所述多条配线连接的第二端子组,其中,所述表面用于放置所述显示面板;
通过将直线状或弯曲的形状的棒状材料粘接至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上,设置将所述显示面板保持在所述表面上的保持部件;
使所述显示面板的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棒状材料抵接;以及
将所述显示面板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上,
在将所述显示面板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上的放置工序中,使所述第一端子组朝向所述表面地将所述显示面板放置在所述表面上,并将构成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每个端子与构成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每个端子连接,
在所述表面上设置所述多条配线以及所述第二端子组的工序包括如下工序:
在与所述支承部件分开的基材即具有透光性的板状体或具有透光性的膜状体中形成所述多条配线以及所述第二端子组;以及
将所述基材粘接至所述表面上。
22.一种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
形成包含像素和驱动所述像素的多个驱动元件以及与所述多个驱动元件电连接的第一端子组的显示面板;
在支承部件所具有的表面上,形成多条配线以及与所述多条配线连接的第二端子组,其中,所述表面用于放置所述显示面板;
通过将直线状或弯曲的形状的棒状材料粘接至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上,设置将所述显示面板保持在所述表面上的保持部件;
使所述显示面板的缘部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棒状材料抵接;以及
将所述显示面板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上,
在将所述显示面板放置在所述支承部件的所述表面上的放置工序中,使所述第一端子组朝向所述表面地将所述显示面板放置在所述表面上,并将构成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每个端子与构成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每个端子连接,
形成所述显示面板的工序包括如下工序:
在所述显示面板内形成电连接所述多个驱动元件与所述第一端子组的贯通孔导体,或者,
经由与所述显示面板分开地形成的中继配线来电连接所述多个驱动元件与所述第一端子组。
23.根据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工序:
通过向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保持部件之间的间隙供给树脂中,或者覆盖有机膜或无机膜来覆盖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保持部件之间的间隙。
CN201780097470.6A 2017-12-22 2017-12-22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4659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46186 WO2019123644A1 (ja) 2017-12-22 2017-12-22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5973A CN111465973A (zh) 2020-07-28
CN111465973B true CN111465973B (zh) 2021-09-17

Family

ID=64560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747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465973B (zh) 2017-12-22 2017-12-22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0694626B2 (zh)
JP (1) JP6433629B1 (zh)
CN (1) CN111465973B (zh)
WO (1) WO201912364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77501A (zh) * 2018-07-02 2018-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DE102018124213A1 (de) * 2018-10-01 2020-04-02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Bamberg Türbaugruppe mit Sender- und Empfängereinheit zur drahtlosen Übertragung von Energie und/oder Daten
US10850711B2 (en) * 2019-05-03 2020-12-0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and methods for exterior vehicle display and panel exciters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502471A (ja) * 1996-10-07 2000-02-29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ネムローゼ フェンノートシャップ 表示装置及びこのような表示装置を有する電話機
JP2001265251A (ja) * 2000-03-17 2001-09-28 Minolta Co Ltd 表示素子及び積層型表示素子
CN101147297A (zh) * 2005-03-24 2008-03-19 旭硝子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的电线连接结构以及具有电线连接结构的夹层玻璃
JP2008083378A (ja) * 2006-09-27 2008-04-10 Fujimori Kogyo Co Ltd 近赤外線遮蔽用フィルム及びpdp用光学フィルター
CN101535872A (zh) * 2006-11-10 2009-09-16 旭硝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10014764A (ja) * 2008-07-01 2010-01-21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1107321A (ja) * 2009-11-16 2011-06-0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用赤外線遮蔽フィル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CN202121888U (zh) * 2011-06-20 2012-01-18 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信息终端装置
JP2012156913A (ja) * 2011-01-28 2012-08-16 Funai Electric Co Ltd 薄型テレビ
CN103988582A (zh) * 2011-12-09 2014-08-13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04331202U (zh) * 2014-12-01 2015-05-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5301774A (zh) * 2015-10-10 2016-02-03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抬头显示终端和控制其显示亮度的方法
CN105467695A (zh) * 2014-09-26 2016-04-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液晶面板、具备它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5501136A (zh) * 2014-10-13 2016-04-20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车辆图像显示
CN205247832U (zh) * 2015-12-02 2016-05-18 深圳市艾兰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专用led电子显示屏
CN105991758A (zh) * 2015-03-19 2016-10-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与相邻车辆共享信息的车辆及方法
CN205722707U (zh) * 2016-04-21 2016-11-23 北京智联弘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橱窗发布系统
CN106662941A (zh) * 2014-07-03 2017-05-10 夏普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基板
CN107065331A (zh) * 2016-12-30 2017-08-18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N107204172A (zh) * 2017-06-02 2017-09-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CN107380063A (zh) * 2017-05-24 2017-11-24 戴姆勒股份公司 车内化妆镜系统
CN107452767A (zh) * 2016-05-31 2017-12-08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79564B2 (ja) 1988-09-19 1999-04-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ビデオカメラ
JPH0281575U (zh) 1988-12-13 1990-06-22
JPH1069980A (ja) * 1996-08-27 1998-03-10 Casio Comput Co Ltd 板状部品の保持構造
JP3503798B2 (ja) 1997-05-31 2004-03-08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表示パネル検査装置
TW588478B (en) * 1999-09-16 2004-05-21 Shinetsu Polymer Co Method for electrically connecting two sets of electrode terminals in array on electronic board units
JP2002082772A (ja) * 2000-06-28 2002-03-22 Hitachi Ltd タッチパネル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このタッチパネルを用いた画面入力型表示装置
JP4038969B2 (ja) * 2000-07-31 2008-01-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晶装置およびその接続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02258318A (ja) 2001-03-05 2002-09-11 Seiko Epson Corp 電子機器
JP4417027B2 (ja) * 2003-05-21 2010-02-17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
JP4472272B2 (ja) * 2003-05-30 2010-06-02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システム
US7314785B2 (en) * 2003-10-24 2008-01-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0719540B1 (ko) 2004-11-18 2007-05-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평판표시패널용 지지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평판표시장치
JP2006171601A (ja) 2004-12-20 2006-06-29 Seiko Epson Corp 実装構造体、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並びに電子機器
TWI384300B (zh) 2006-10-11 2013-02-01 Tpo Displays Corp 顯示面板模組
JP4722108B2 (ja) 2007-10-31 2011-07-13 リズム時計工業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搭載基板用ケース
JP2012209133A (ja) 2011-03-30 2012-10-25 Canon Inc 気密容器、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5658072B2 (ja) 2011-03-31 2015-01-21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N104246352B (zh) * 2012-10-30 2016-02-03 堺显示器制品株式会社 光源单元以及显示装置
KR102218029B1 (ko) * 2014-01-20 2021-0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6375564B2 (ja) 2014-11-26 2018-08-22 Agc株式会社 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16134548A (ja) 2015-01-21 2016-07-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WO2016194323A1 (ja) 2015-05-29 2016-12-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502471A (ja) * 1996-10-07 2000-02-29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ネムローゼ フェンノートシャップ 表示装置及びこのような表示装置を有する電話機
JP2001265251A (ja) * 2000-03-17 2001-09-28 Minolta Co Ltd 表示素子及び積層型表示素子
CN101147297A (zh) * 2005-03-24 2008-03-19 旭硝子株式会社 夹层玻璃的电线连接结构以及具有电线连接结构的夹层玻璃
JP2008083378A (ja) * 2006-09-27 2008-04-10 Fujimori Kogyo Co Ltd 近赤外線遮蔽用フィルム及びpdp用光学フィルター
CN101535872A (zh) * 2006-11-10 2009-09-16 旭硝子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10014764A (ja) * 2008-07-01 2010-01-21 Seiko Epson Corp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1107321A (ja) * 2009-11-16 2011-06-0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用赤外線遮蔽フィルタ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JP2012156913A (ja) * 2011-01-28 2012-08-16 Funai Electric Co Ltd 薄型テレビ
CN202121888U (zh) * 2011-06-20 2012-01-18 上海博泰悦臻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信息终端装置
CN103988582A (zh) * 2011-12-09 2014-08-13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6662941A (zh) * 2014-07-03 2017-05-10 夏普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基板
CN105467695A (zh) * 2014-09-26 2016-04-0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液晶面板、具备它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5501136A (zh) * 2014-10-13 2016-04-20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车辆图像显示
CN204331202U (zh) * 2014-12-01 2015-05-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5991758A (zh) * 2015-03-19 2016-10-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与相邻车辆共享信息的车辆及方法
CN105301774A (zh) * 2015-10-10 2016-02-03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抬头显示终端和控制其显示亮度的方法
CN205247832U (zh) * 2015-12-02 2016-05-18 深圳市艾兰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专用led电子显示屏
CN205722707U (zh) * 2016-04-21 2016-11-23 北京智联弘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橱窗发布系统
CN107452767A (zh) * 2016-05-31 2017-12-08 株式会社日本显示器 显示装置
CN107065331A (zh) * 2016-12-30 2017-08-18 南京中电熊猫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面板
CN107380063A (zh) * 2017-05-24 2017-11-24 戴姆勒股份公司 车内化妆镜系统
CN107204172A (zh) * 2017-06-02 2017-09-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像素电路及其驱动方法、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65973A (zh) 2020-07-28
JPWO2019123644A1 (ja) 2019-12-26
US20200068724A1 (en) 2020-02-27
US10694626B2 (en) 2020-06-23
WO2019123644A1 (ja) 2019-06-27
US20200275559A1 (en) 2020-08-27
US11096292B2 (en) 2021-08-17
JP6433629B1 (ja) 2018-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65974B (zh)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11052208B (zh) 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US11096292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apparatus
US10788696B2 (en) Method for attaching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apparatus
JP6313915B1 (ja) 表示装置
US10347864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220250359A1 (en) Laminated glass
JP6718936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8185935A (ja) 表示装置
US1102483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apparatus
JP6574883B2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534469B2 (ja)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560781B2 (ja) 表示装置
CN111527534A (zh) 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安装方法
JP2019085092A (ja) 表示パネルの取付方法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588133B2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パネルの取付方法
JP2019086758A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17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