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61102A - 一种粘模脱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粘模脱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61102A
CN111361102A CN202010195930.2A CN202010195930A CN111361102A CN 111361102 A CN111361102 A CN 111361102A CN 202010195930 A CN202010195930 A CN 202010195930A CN 111361102 A CN111361102 A CN 1113611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rame
limiting
bottom end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959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小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19593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3611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3611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6110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40Removing or ejecting moulded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7/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group B29C33/00 or B29C35/00
    • B29C37/0067Using separating agents during or after moulding; Applying separating agents on preforms or articles, e.g. to prevent sticking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72Heating or cooling
    • B29C45/73Heating or cooling of the moul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粘模脱离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粘模脱离装置。一种粘模脱离装置,包括外部框架,控制器开关,电机,转向夹持机构,穿片牵拉机构,局部微加热机构和第一传动轮;外部框架顶端左部与控制器开关进行螺栓连接;外部框架内右中部与电机进行螺栓连接;外部框架内中部设置有转向夹持机构;外部框架内顶端中部与穿片牵拉机构进行焊接。本发明达到了利用扩展模具与粘黏料之间的缝隙,注入脱模剂,加热粘黏料软化,使模具从精细的花纹中轻易脱出,从而脱离模具的效果,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模具的完好,同时可对粘黏料进行修复,避免再次开模的消耗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粘模脱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粘模脱离装置。
背景技术
注塑成形技术广泛运用于工业生产中,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于出现各种各样的异常问题,其中注塑件粘模便是生产中常见的一种异常问题,产生原因相对简单,但处理起来处理不当,特别费时;生产过程中出现粘模现象,不留意会造成批量不良,不仅影响生产进度,也造成很大浪费,脱模时易导致模具损坏,需重新开模的缺点。
目前需要研发一种利用扩展模具与粘黏料之间的缝隙,注入脱模剂,加热粘黏料软化,使模具从精细的花纹中轻易脱出,从而脱离模具的效果,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模具的完好,同时可对粘黏料进行修复,避免再次开模的消耗的粘模脱离装置,来克服现有技术中生产过程中出现粘模现象,不留意会造成批量不良,影响生产进度,也造成很大浪费,脱模时易导致模具损坏,需重新开模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生产过程中出现粘模现象,不留意会造成批量不良,影响生产进度,也造成很大浪费,脱模时易导致模具损坏,需重新开模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粘模脱离装置。
本发明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粘模脱离装置,包括外部框架,控制器开关,电机,转向夹持机构,穿片牵拉机构,局部微加热机构和第一传动轮;外部框架顶端左部与控制器开关进行螺栓连接;外部框架内右中部与电机进行螺栓连接;外部框架内中部设置有转向夹持机构;外部框架内顶端中部与穿片牵拉机构进行焊接,并且穿片牵拉机构底端右部与转向夹持机构相连接;外部框架内低端设置有局部微加热机构;控制器开关左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进行插接,并且第一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转向夹持机构相连接,而且第一传动轮底端通过皮带与局部微加热机构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转向夹持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传动轮,三角形凸轮,第一限位框,脱模剂喷管,第二限位框,第三限位框,T型限位杆,转动座,转动框,模具套槽和锁紧螺栓;第二传动轮左端中部通过圆杆与进行插接;第一锥齿轮左端前部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前端中部与第三传动轮进行插接;第三传动轮前端中部与三角形凸轮进行插接;三角形凸轮前端右部与第一限位框进行传动连接;三角形凸轮外表面与第二限位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限位框顶端与脱模剂喷管进行焊接;第二限位框左端和右端均与第三限位框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三限位框前端顶部与脱模剂喷管相连接;第三限位框前端左中部与T型限位杆进行螺栓连接;T型限位杆后端左部与转动座进行传动连接;转动座外表面与转动框进行转动连接;转动座后端与模具套槽进行螺栓连接;模具套槽左端顶部和左端底部均与锁紧螺栓进行旋接;第二传动轮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三传动轮顶端左部通过皮带与相连接;第三限位框顶端右部和右端顶部均与外部框架相连接;转动框顶端和底端均与外部框架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穿片牵拉机构包括第四传动轮,单向凸轮,第四限位框,第一光杆,第二光杆,第一安装架,第一直齿轮,第一齿杆,第一穿片尖头,第二齿杆,第一直线限位杆,第二直线限位杆,第三直线限位杆,第二安装架,第二直齿轮,第三齿杆,第二穿片尖头,第四齿杆,第四直线限位杆,第五直线限位杆和第六直线限位杆;第四传动轮前端中部与单向凸轮进行插接;单向凸轮顶端与第四限位框进行传动轮连接;第四限位框内右部与第一光杆进行滑动连接;第四限位框内左部与第二光杆进行滑动连接;第四限位框底端右部与第一安装架进行焊接;第四限位框底端左部与第二安装架进行焊接;第一安装架前端中底部与第一直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安装架底端中部与第一穿片尖头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直齿轮右端与第一齿杆进行啮合,并且第一直齿轮底端与第一穿片尖头相连接;第一直齿轮左端与第二齿杆进行啮合;第二齿杆底端与第一直线限位杆进行焊接;第一直线限位杆内右部与第二直线限位杆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直线限位杆底端与第一穿片尖头相连接;第一直线限位杆内左部与第三直线限位杆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三直线限位杆底端与第一穿片尖头相连接;第二安装架前端底中部与第二直齿轮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安装架底端中部与第二穿片尖头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直齿轮右端与第三齿杆进行啮合,并且第三齿杆底端与第二穿片尖头相连接;第二直齿轮左端与第四齿杆进行啮合;第四齿杆底端与第四直线限位杆进行焊接;第四直线限位杆内左部与第五直线限位杆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五直线限位杆底端与第二穿片尖头相连接;第四直线限位杆内右部与第六直线限位杆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六直线限位杆底端与第二穿片尖头相连接;第四传动轮底端右部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相连接;第一光杆顶端与外部框架相连接;第二光杆顶端与外部框架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局部微加热机构包括第五传动轮,第三直齿轮,第四直齿轮,长齿轮,第一滑杆,第一滑轨,第二滑杆,第二滑轨,第一电动推杆,第一丝杆,第一限位器,加热模组,第二限位器,第五直齿轮,第二丝杆,第一模具夹和第二模具架;第五传动轮左端中部与第三直齿轮进行插接;第三直齿轮底端与第四直齿轮进行啮合;第四直齿轮左端中部通过圆杆与长齿轮进行插接;长齿轮右端通过圆杆与第一滑杆进行转动连接;长齿轮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滑杆进行传动连接;长齿轮顶端右部与第五直齿轮进行啮合;第一滑杆底端与第一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杆底端与第二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杆左端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电动推杆通过嵌板与第一丝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右端与第一限位器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限位器右端与加热模组进行转动连接;加热模组右端与第二限位器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限位器右端中部与第五直齿轮相连接;第五直齿轮右端与第二丝杆进行焊接;第一丝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一模具夹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外表面中部与第二模具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相连接;第一滑轨底端与外部框架进行焊接;第二滑轨底端与外部框架进行焊接。
进一步优选地,T型限位杆内左部设置有圆角矩形的通槽,并且通槽与转动座前端的销扣合。
进一步优选地,T型限位杆进行一个周期转动后,脱模剂喷管配合完成一个周期的往复。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限位器和第二限位器设置为相对称的斜切圆柱体,加热模组设置为加热碗与双端斜切圆柱的组合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过程中出现粘模现象,不留意会造成批量不良,影响生产进度,也造成很大浪费,脱模时易导致模具损坏,需重新开模的问题,设计了转向夹持机构、穿片牵拉机构和局部微加热机构,通过转向夹持机构,将模具溢料的一侧旋转至顶端,然后使用穿片牵拉机构,对溢出料进行穿孔、牵拉,再使用通过转向夹持机构向模具和粘黏料的夹缝中洒入脱模剂,再使用局部微加热机构夹持粘黏料的两侧向后抽出,若模具的内部花纹结构与粘黏料依旧镶嵌,通过转向夹持机构和局部微加热机构调整加热部位,再使用局部微加热机构对花纹复杂镶嵌处进行加热,从而达到了利用扩展模具与粘黏料之间的缝隙,注入脱模剂,加热粘黏料软化,使模具从精细的花纹中轻易脱出,从而脱离模具的效果,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模具的完好,同时可对粘黏料进行修复,避免再次开模的消耗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转向夹持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穿片牵拉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局部微加热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X区放大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外部框架,2-控制器开关,3-电机,4-转向夹持机构,5-穿片牵拉机构,6-局部微加热机构,7-第一传动轮,401-第二传动轮,402-第一锥齿轮,403-第二锥齿轮,404-第三传动轮,405-三角形凸轮,406-第一限位框,407-脱模剂喷管,408-第二限位框,409-第三限位框,4010-T型限位杆,4011-转动座,4012-转动框,4013-模具套槽,4014-锁紧螺栓,501-第四传动轮,502-单向凸轮,503-第四限位框,504-第一光杆,505-第二光杆,506-第一安装架,507-第一直齿轮,508-第一齿杆,509-第一穿片尖头,5010-第二齿杆,5011-第一直线限位杆,5012-第二直线限位杆,5013-第三直线限位杆,5014-第二安装架,5015-第二直齿轮,5016-第三齿杆,5017-第二穿片尖头,5018-第四齿杆,5019-第四直线限位杆,5020-第五直线限位杆,5021-第六直线限位杆,601-第五传动轮,602-第三直齿轮,603-第四直齿轮,604-长齿轮,605-第一滑杆,606-第一滑轨,607-第二滑杆,608-第二滑轨,609-第一电动推杆,6010-第一丝杆,6011-第一限位器,6012-加热模组,6013-第二限位器,6014-第五直齿轮,6015-第二丝杆,6016-第一模具夹,6017-第二模具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粘模脱离装置,如图1-5所示,包括外部框架1,控制器开关2,电机3,转向夹持机构4,穿片牵拉机构5,局部微加热机构6和第一传动轮7;外部框架1顶端左部与控制器开关2进行螺栓连接;外部框架1内右中部与电机3进行螺栓连接;外部框架1内中部设置有转向夹持机构4;外部框架1内顶端中部与穿片牵拉机构5进行焊接,并且穿片牵拉机构5底端右部与转向夹持机构4相连接;外部框架1内低端设置有局部微加热机构6;控制器开关2左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7进行插接,并且第一传动轮7顶端通过皮带与转向夹持机构4相连接,而且第一传动轮7底端通过皮带与局部微加热机构6相连接。
工作原理:使用粘模脱离装置时,首先将外部框架1安装在车间的水平面上,并固定,然后通过控制器开关2启动电机3进行转动,再使用第一传动轮7带动各机构进行运转,首先使用转向夹持机构4,将模具溢料的一侧旋转至顶端,然后使用穿片牵拉机构5,对溢出料进行穿孔、牵拉,再使用通过转向夹持机构4向模具和粘黏料的夹缝中洒入脱模剂,再使用局部微加热机构6夹持粘黏料的两侧向后抽出,若模具的内部花纹结构与粘黏料依旧镶嵌,通过转向夹持机构4和局部微加热机构6调整加热部位,再使用局部微加热机构6对花纹复杂镶嵌处进行加热,达到了粘黏料软化,从而脱离模具的效果,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模具的完好,同时可对粘黏料进行修复,避免再次开模的消耗。
所述,转向夹持机构4包括第二传动轮401,第一锥齿轮402,第二锥齿轮403,第三传动轮404,三角形凸轮405,第一限位框406,脱模剂喷管407,第二限位框408,第三限位框409,T型限位杆4010,转动座4011,转动框4012,模具套槽4013和锁紧螺栓4014;第二传动轮401左端中部通过圆杆与进行插接;第一锥齿轮402左端前部与第二锥齿轮403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403前端中部与第三传动轮404进行插接;第三传动轮404前端中部与三角形凸轮405进行插接;三角形凸轮405前端右部与第一限位框406进行传动连接;三角形凸轮405外表面与第二限位框408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限位框406顶端与脱模剂喷管407进行焊接;第二限位框408左端和右端均与第三限位框409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三限位框409前端顶部与脱模剂喷管407相连接;第三限位框409前端左中部与T型限位杆4010进行螺栓连接;T型限位杆4010后端左部与转动座4011进行传动连接;转动座4011外表面与转动框4012进行转动连接;转动座4011后端与模具套槽4013进行螺栓连接;模具套槽4013左端顶部和左端底部均与锁紧螺栓4014进行旋接;第二传动轮401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7相连接;第三传动轮404顶端左部通过皮带与相连接;第三限位框409顶端右部和右端顶部均与外部框架1相连接;转动框4012顶端和底端均与外部框架1相连接。
使用时,首先使用锁紧螺栓4014将所需处理的模具锁紧在模具套槽4013内,再通过第二传动轮401的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402进行转动,然后传动第二锥齿轮403的转动,再由第三传动轮404传动三角形凸轮405进行转动,然后通过将第二限位框408的摆动,再配合第三限位框409的限制,达到了使T型限位杆4010的转动轨迹未正方形的效果,然后推动转动座4011进行转动,达到了调整溢出料的朝向,继而进行后续处理的效果,同时通过三角形凸轮405传动第一限位框406带动脱模剂喷管407的左右移动,然后利用模具与粘黏料之间的缝隙,从而达到快速脱模的效果。
所述,穿片牵拉机构5包括第四传动轮501,单向凸轮502,第四限位框503,第一光杆504,第二光杆505,第一安装架506,第一直齿轮507,第一齿杆508,第一穿片尖头509,第二齿杆5010,第一直线限位杆5011,第二直线限位杆5012,第三直线限位杆5013,第二安装架5014,第二直齿轮5015,第三齿杆5016,第二穿片尖头5017,第四齿杆5018,第四直线限位杆5019,第五直线限位杆5020和第六直线限位杆5021;第四传动轮501前端中部与单向凸轮502进行插接;单向凸轮502顶端与第四限位框503进行传动轮连接;第四限位框503内右部与第一光杆504进行滑动连接;第四限位框503内左部与第二光杆505进行滑动连接;第四限位框503底端右部与第一安装架506进行焊接;第四限位框503底端左部与第二安装架5014进行焊接;第一安装架506前端中底部与第一直齿轮5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安装架506底端中部与第一穿片尖头509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直齿轮507右端与第一齿杆508进行啮合,并且第一直齿轮507底端与第一穿片尖头509相连接;第一直齿轮507左端与第二齿杆5010进行啮合;第二齿杆5010底端与第一直线限位杆5011进行焊接;第一直线限位杆5011内右部与第二直线限位杆5012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直线限位杆5012底端与第一穿片尖头509相连接;第一直线限位杆5011内左部与第三直线限位杆5013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三直线限位杆5013底端与第一穿片尖头509相连接;第二安装架5014前端底中部与第二直齿轮5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安装架5014底端中部与第二穿片尖头5017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直齿轮5015右端与第三齿杆5016进行啮合,并且第三齿杆5016底端与第二穿片尖头5017相连接;第二直齿轮5015左端与第四齿杆5018进行啮合;第四齿杆5018底端与第四直线限位杆5019进行焊接;第四直线限位杆5019内左部与第五直线限位杆5020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五直线限位杆5020底端与第二穿片尖头5017相连接;第四直线限位杆5019内右部与第六直线限位杆5021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六直线限位杆5021底端与第二穿片尖头5017相连接;第四传动轮501底端右部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404相连接;第一光杆504顶端与外部框架1相连接;第二光杆505顶端与外部框架1相连接。
使用时,通过第四传动轮501的转动,再传动单向凸轮502的转动,当单向凸轮502向下时,通过将第四限位框503下压,利用第一安装架506下压后,将第一穿片尖头509压入溢出料的内部,然后与磨具接触时,无法继续下压,第一安装架506继续下压,然后使第一直齿轮507啮合第一齿杆508进行转动,再传动第二齿杆5010将第一直线限位杆5011下推,由于第二直线限位杆5012和第三直线限位杆5013向内倾斜的关系,第二直线限位杆5012和第三直线限位杆5013的底端向两侧扩展,然后穿入溢出料与模具的夹层,然后将溢出料与模具的夹层撑起,便于注入脱模剂,同时利用第二安装架5014下压后,将第二穿片尖头5017压入溢出料的内部,然后与磨具接触时,无法继续下压,第二安装架5014继续下压,然后使第二直齿轮5015啮合第三齿杆5016进行转动,再传动第四齿杆5018将第四直线限位杆5019下推,由于第五直线限位杆5020和第六直线限位杆5021向内倾斜的关系,第五直线限位杆5020和第六直线限位杆5021的底端向两侧扩展,然后穿入溢出料与模具的夹层,然后将溢出料与模具的夹层撑起,扩大模具和粘黏料的夹缝,便于脱模剂的注入,并且脱模的过程中与大量空气接触,防止回吸。
所述,局部微加热机构6包括第五传动轮601,第三直齿轮602,第四直齿轮603,长齿轮604,第一滑杆605,第一滑轨606,第二滑杆607,第二滑轨608,第一电动推杆609,第一丝杆6010,第一限位器6011,加热模组6012,第二限位器6013,第五直齿轮6014,第二丝杆6015,第一模具夹6016和第二模具架6017;第五传动轮601左端中部与第三直齿轮602进行插接;第三直齿轮602底端与第四直齿轮603进行啮合;第四直齿轮603左端中部通过圆杆与长齿轮604进行插接;长齿轮604右端通过圆杆与第一滑杆605进行转动连接;长齿轮604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滑杆607进行传动连接;长齿轮604顶端右部与第五直齿轮6014进行啮合;第一滑杆605底端与第一滑轨606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杆607底端与第二滑轨608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杆607左端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609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电动推杆609通过嵌板与第一丝杆6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6010右端与第一限位器6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限位器6011右端与加热模组6012进行转动连接;加热模组6012右端与第二限位器6013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限位器6013右端中部与第五直齿轮6014相连接;第五直齿轮6014右端与第二丝杆6015进行焊接;第一丝杆6010外表面中部与第一模具夹6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6015外表面中部与第二模具架6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601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7相连接;第一滑轨606底端与外部框架1进行焊接;第二滑轨608底端与外部框架1进行焊接。
使用时,通过第五传动轮601的转动,带动第三直齿轮602进行转动,然后啮合第四直齿轮603转动,再传动长齿轮604进行转动,然后啮合第五直齿轮6014的转动,再传动第一丝杆6010和第二丝杆6015的转动,利用第一限位器6011和第二限位器6013向中部靠拢,然后将加热模组6012转动升起,同时,对所需的加热部位进行加热,若需要调整加热部位的时候,通过第一电动推杆609的推动第一丝杆6010和第二丝杆6015的移动,然后调整加热模组6012的位置,然后再通过第一模具夹6016和第二模具架6017对处理后的粘黏料进行夹持,然后在通过第一滑杆605和第二滑杆607,同时在第一滑轨606和第二滑轨608上向后滑动,然后传动将粘黏料拉出,成功脱模,使花纹细腻的地方不因粘连和嵌入后的拉出,使花纹损毁,而需重新开模。
所述,T型限位杆4010内左部设置有圆角矩形的通槽,并且通槽与转动座4011前端的销扣合,利用通槽的带动转动座4011转动,使原本的正方形轨迹转为原型轨迹。
所述,T型限位杆4010进行一个周期转动后,脱模剂喷管407配合完成一个周期的往复,使其在缝隙打开后,配合脱模剂注入,提高脱模剂的利用率。
所述,第一限位器6011和第二限位器6013设置为相对称的斜切圆柱体,加热模组6012设置为加热碗与双端斜切圆柱的组合结构,利用斜切圆柱的挤压使加热模组6012转动,升起。
以上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这些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不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对本申请做出各种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粘模脱离装置,包括外部框架(1),控制器开关(2),电机(3)和第一传动轮(7),其特征在于转向夹持机构(4),穿片牵拉机构(5)和局部微加热机构(6);外部框架(1)顶端左部与控制器开关(2)进行螺栓连接;外部框架(1)内右中部与电机(3)进行螺栓连接;外部框架(1)内中部设置有转向夹持机构(4);外部框架(1)内顶端中部与穿片牵拉机构(5)进行焊接,并且穿片牵拉机构(5)底端右部与转向夹持机构(4)相连接;外部框架(1)内低端设置有局部微加热机构(6);控制器开关(2)左端中部与第一传动轮(7)进行插接,并且第一传动轮(7)顶端通过皮带与转向夹持机构(4)相连接,而且第一传动轮(7)底端通过皮带与局部微加热机构(6)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粘模脱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向夹持机构(4)包括第二传动轮(401),第一锥齿轮(402),第二锥齿轮(403),第三传动轮(404),三角形凸轮(405),第一限位框(406),脱模剂喷管(407),第二限位框(408),第三限位框(409),T型限位杆(4010),转动座(4011),转动框(4012),模具套槽(4013)和锁紧螺栓(4014);第二传动轮(401)左端中部通过圆杆与进行插接;第一锥齿轮(402)左端前部与第二锥齿轮(403)进行啮合;第二锥齿轮(403)前端中部与第三传动轮(404)进行插接;第三传动轮(404)前端中部与三角形凸轮(405)进行插接;三角形凸轮(405)前端右部与第一限位框(406)进行传动连接;三角形凸轮(405)外表面与第二限位框(408)进行传动连接;第一限位框(406)顶端与脱模剂喷管(407)进行焊接;第二限位框(408)左端和右端均与第三限位框(409)进行滑动连接,并且第三限位框(409)前端顶部与脱模剂喷管(407)相连接;第三限位框(409)前端左中部与T型限位杆(4010)进行螺栓连接;T型限位杆(4010)后端左部与转动座(4011)进行传动连接;转动座(4011)外表面与转动框(4012)进行转动连接;转动座(4011)后端与模具套槽(4013)进行螺栓连接;模具套槽(4013)左端顶部和左端底部均与锁紧螺栓(4014)进行旋接;第二传动轮(401)底端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7)相连接;第三传动轮(404)顶端左部通过皮带与相连接;第三限位框(409)顶端右部和右端顶部均与外部框架(1)相连接;转动框(4012)顶端和底端均与外部框架(1)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粘模脱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穿片牵拉机构(5)包括第四传动轮(501),单向凸轮(502),第四限位框(503),第一光杆(504),第二光杆(505),第一安装架(506),第一直齿轮(507),第一齿杆(508),第一穿片尖头(509),第二齿杆(5010),第一直线限位杆(5011),第二直线限位杆(5012),第三直线限位杆(5013),第二安装架(5014),第二直齿轮(5015),第三齿杆(5016),第二穿片尖头(5017),第四齿杆(5018),第四直线限位杆(5019),第五直线限位杆(5020)和第六直线限位杆(5021);第四传动轮(501)前端中部与单向凸轮(502)进行插接;单向凸轮(502)顶端与第四限位框(503)进行传动轮连接;第四限位框(503)内右部与第一光杆(504)进行滑动连接;第四限位框(503)内左部与第二光杆(505)进行滑动连接;第四限位框(503)底端右部与第一安装架(506)进行焊接;第四限位框(503)底端左部与第二安装架(5014)进行焊接;第一安装架(506)前端中底部与第一直齿轮(5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安装架(506)底端中部与第一穿片尖头(509)进行滑动连接;第一直齿轮(507)右端与第一齿杆(508)进行啮合,并且第一直齿轮(507)底端与第一穿片尖头(509)相连接;第一直齿轮(507)左端与第二齿杆(5010)进行啮合;第二齿杆(5010)底端与第一直线限位杆(5011)进行焊接;第一直线限位杆(5011)内右部与第二直线限位杆(5012)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二直线限位杆(5012)底端与第一穿片尖头(509)相连接;第一直线限位杆(5011)内左部与第三直线限位杆(5013)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三直线限位杆(5013)底端与第一穿片尖头(509)相连接;第二安装架(5014)前端底中部与第二直齿轮(501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安装架(5014)底端中部与第二穿片尖头(5017)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直齿轮(5015)右端与第三齿杆(5016)进行啮合,并且第三齿杆(5016)底端与第二穿片尖头(5017)相连接;第二直齿轮(5015)左端与第四齿杆(5018)进行啮合;第四齿杆(5018)底端与第四直线限位杆(5019)进行焊接;第四直线限位杆(5019)内左部与第五直线限位杆(5020)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五直线限位杆(5020)底端与第二穿片尖头(5017)相连接;第四直线限位杆(5019)内右部与第六直线限位杆(5021)进行传动连接,并且第六直线限位杆(5021)底端与第二穿片尖头(5017)相连接;第四传动轮(501)底端右部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404)相连接;第一光杆(504)顶端与外部框架(1)相连接;第二光杆(505)顶端与外部框架(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粘模脱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局部微加热机构(6)包括第五传动轮(601),第三直齿轮(602),第四直齿轮(603),长齿轮(604),
第一滑杆(605),第一滑轨(606),第二滑杆(607),第二滑轨(608),第一电动推杆(609),第一丝杆(6010),第一限位器(6011),加热模组(6012),第二限位器(6013),第五直齿轮(6014),第二丝杆(6015),第一模具夹(6016)和第二模具架(6017);第五传动轮(601)左端中部与第三直齿轮(602)进行插接;第三直齿轮(602)底端与第四直齿轮(603)进行啮合;
第四直齿轮(603)左端中部通过圆杆与长齿轮(604)进行插接;长齿轮(604)右端通过圆杆与第一滑杆(605)进行转动连接;长齿轮(604)左端通过皮带与第二滑杆(607)进行传动连接;长齿轮(604)顶端右部与第五直齿轮(6014)进行啮合;第一滑杆(605)底端与第一滑轨(606)进行滑动连接;
第二滑杆(607)底端与第二滑轨(608)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滑杆(607)左端中部与第一电动推杆(609)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电动推杆(609)通过嵌板与第一丝杆(6010)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丝杆(6010)右端与第一限位器(6011)进行转动连接;第一限位器(6011)右端与加热模组(6012)进行转动连接;加热模组(6012)右端与第二限位器(6013)进行转动连接,并且第二限位器(6013)右端中部与第五直齿轮(6014)相连接;第五直齿轮(6014)右端与第二丝杆(6015)进行焊接;第一丝杆(6010)外表面中部与第一模具夹(601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丝杆(6015)外表面中部与第二模具架(6017)进行转动连接;第五传动轮(601)顶端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7)相连接;第一滑轨(606)底端与外部框架(1)进行焊接;第二滑轨(608)底端与外部框架(1)进行焊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粘模脱离装置,其特征在于,T型限位杆(4010)内左部设置有圆角矩形的通槽,并且通槽与转动座(4011)前端的销扣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粘模脱离装置,其特征在于,T型限位杆(4010)进行一个周期转动后,脱模剂喷管(407)配合完成一个周期的往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粘模脱离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器(6011)和第二限位器(6013)设置为相对称的斜切圆柱体,加热模组(6012)设置为加热碗与双端斜切圆柱的组合结构。
CN202010195930.2A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粘模脱离装置 Withdrawn CN1113611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5930.2A CN111361102A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粘模脱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95930.2A CN111361102A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粘模脱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61102A true CN111361102A (zh) 2020-07-03

Family

ID=712025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95930.2A Withdrawn CN111361102A (zh) 2020-03-19 2020-03-19 一种粘模脱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361102A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999374A (zh) * 2006-01-12 2007-07-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脱模机构及脱模方法
JP2012158037A (ja) * 2011-01-31 2012-08-23 Inoac Corp 発泡成形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袋状体付き発泡型
DE102014210034A1 (de) * 2014-05-26 2015-11-26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Kunststoffteils sowie ein mit diesem Verfahren herstellbares Verblendungsteil für ein Fahrzeug
CN207327466U (zh) * 2017-05-22 2018-05-08 宁波众兴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热固性树脂注塑防粘模模具
CN208052502U (zh) * 2018-02-09 2018-11-06 东莞市慧润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脱模结构
CN110545984A (zh) * 2017-02-28 2019-12-06 转化器生产有限责任公司 形成的具有平滑边缘及可选地可剥离表面的热塑性制品
CN110588007A (zh) * 2019-09-23 2019-12-20 东莞广华汽车饰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胶膜脱模的处理工艺
CN110667062A (zh) * 2019-10-18 2020-01-10 荀玉杰 一种异口径连接管双向均冷防粘连脱模生产装置
CN110667081A (zh) * 2019-10-09 2020-01-10 王换军 一种注塑模具的烧瓶吹模溢料装置
CN210116159U (zh) * 2019-05-19 2020-02-28 范丽娟 一种自动切料的吹塑模具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999374A (zh) * 2006-01-12 2007-07-1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脱模机构及脱模方法
JP2012158037A (ja) * 2011-01-31 2012-08-23 Inoac Corp 発泡成形品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れに用いる袋状体付き発泡型
DE102014210034A1 (de) * 2014-05-26 2015-11-26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Kunststoffteils sowie ein mit diesem Verfahren herstellbares Verblendungsteil für ein Fahrzeug
CN110545984A (zh) * 2017-02-28 2019-12-06 转化器生产有限责任公司 形成的具有平滑边缘及可选地可剥离表面的热塑性制品
CN207327466U (zh) * 2017-05-22 2018-05-08 宁波众兴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热固性树脂注塑防粘模模具
CN208052502U (zh) * 2018-02-09 2018-11-06 东莞市慧润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模具脱模结构
CN210116159U (zh) * 2019-05-19 2020-02-28 范丽娟 一种自动切料的吹塑模具
CN110588007A (zh) * 2019-09-23 2019-12-20 东莞广华汽车饰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胶膜脱模的处理工艺
CN110667081A (zh) * 2019-10-09 2020-01-10 王换军 一种注塑模具的烧瓶吹模溢料装置
CN110667062A (zh) * 2019-10-18 2020-01-10 荀玉杰 一种异口径连接管双向均冷防粘连脱模生产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310620U (zh) 一种浇铸模具专用敲击式清洗装置
JP2512331B2 (ja) ゴム成形品の抜き落とし用ダイセット型プレス機械
CN111361102A (zh) 一种粘模脱离装置
CN113389968A (zh) 一种燃气管道自动夹紧和封堵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12426668U (zh) 一种公路养护用裂缝修补装置
CN102582049A (zh) 注塑成型机的拉杆锁定装置以及注塑成型机
CN211683430U (zh) 一种吹塑产品的去毛边装置
CN112788942B (zh) 一种计算机smt贴片用自紧固夹持去除贴纸的辅助设备
JP3691621B2 (ja) 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08327224B (zh) 一种不停料杯盖热成型设备
CN106113385A (zh) 一种包塑骨架一体机
US7033164B2 (en) Nozzle-contacting device of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CN206242430U (zh) 自动拔塞剪水口分料一体机
CN206967904U (zh) 连杆式合模机构的调模机构
CN218746578U (zh) 一种中空瓶的刮口处理结构
CN217144560U (zh) 一种塑胶模具上盖
CN210546912U (zh) 3d打印机样件清洗固定装置
CN116945437B (zh) 一种树脂工艺品浇注脱模装置及其方法
CN214645560U (zh) 一种汽车注塑件的料头裁切装置
CN111136862B (zh) 一种橡胶注塑零件嵌入装置
CN216503191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架加工用定位夹持装置
CN216267256U (zh) 一种适应料带宽度的注塑拉料机
CN215396320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模型
CN1951667B (zh) 拉链并链装置、拉链上/下止自动生产线及拉链上/下止制造方法
CN220761948U (zh) 一种罐体整形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703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