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5622B - 图像曝光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曝光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95622B CN111295622B CN201880070845.4A CN201880070845A CN111295622B CN 111295622 B CN111295622 B CN 111295622B CN 201880070845 A CN201880070845 A CN 201880070845A CN 111295622 B CN111295622 B CN 1112956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device
- recording medium
- light
- image display
- photosensitive re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F—PRINTING MACHINES OR PRESSES
- B41F17/00—Printing apparatus or machines of special types or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20—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2051—Exposure without an original mask, e.g. using a programmed deflection of a point source, by scanning, by drawing with a light beam, using an addressed light or corpuscular sourc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9—Beam shaping, e.g. changing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2B27/0938—Using specific optical elements
- G02B27/0988—Diaphragms, spatial filters, masks for removing or filtering a part of the beam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30—Collimato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207/00—Coding scheme for general features or characteristics of optical elements and systems of subclass G02B, but not including elements and systems which would be classified in G02B6/00 and subgroups
- G02B2207/123—Optical louvre elements, e.g. for directional light block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记录良好的图像并且能够使装置小型化的图像曝光装置。本发明的图像曝光装置(10),具备:具有像素(13)的图像显示装置(12);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21),使记录图像显示装置(12)的图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曝光面(14A)与图像显示装置(12)对置而支撑感光性记录介质(14);百叶窗式薄膜(16),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12)与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21)之间,在第1方向上交替配置有透射光的透光部(102)及遮住光的遮光部(104),并且在第2方向上交替配置有透射光的透光部(102)及遮住光的遮光部(104);及保护层(17),设置于百叶窗式薄膜(16)的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21)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曝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选择从光源照射的光中朝向记录图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平行的光并利用该光进行曝光的图像曝光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照片或光掩模等的曝光使用成像系统的光学系统统即投影光学系统统。然而,在投影光学系统统的情况下,在图像和感光材料之间需要透镜等光学系统统,并且需要大体积。当通过光掩模曝光半导体等的图案时,使掩模与感光材料密合或几乎密合。此时,在感光材料和掩模图案之间设置间隙或保护板,并投射平行光而使图像不模糊。
并且,将从光源射出的光中与感光材料平行地射出的光照射到感光材料并进行曝光,从而使图像不模糊。例如,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在感光材料与电子显示屏等发光图像之间设置光纤陈列等,并且在从显示屏向感光性材料照射的光中,只选择从显示屏朝向感光材料平行的光(准直)并照射到感光材料,从而能够曝光感光材料而不使发光图像模糊。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9126396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印刷装置中,由于光学系统统较大,导致整个装置大型化,从而期望将装置小型化。
并且,由于光纤阵列具有捆绑薄光纤的结构,因此存在在显示器的像素间距与光纤的间距之间产生干涉波纹等问题。并且,很难减小开口数(NA:numerical aperture)。在光纤阵列板中,NA最小且为0.43,这是指透射±约25度的角度的光,并且还产生图像渗色。
并且,为了提高分辨率,缩小光纤间距,并且使光纤阵列密合于记录介质而进行曝光,但是若继续印相多个图像,则光纤阵列的一部分脱落而成为产生图像缺陷的原因。
另外,由于光纤阵列板的折射率的波长色散,因此透射率因波长而产生显著差异。例如,在蓝色与红色之间,透射率产生3倍以上的差异。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从图像显示装置朝向感光性记录介质仅使用平行的光而能够记录良好的图像并且能够使装置小型化的图像曝光装置。并且,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缩小从光源射出的光所透射的角度来防止图像渗色的产生并且防止准直装置的损坏还防止经曝光的图像的缺陷的图像曝光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图像曝光装置,其具备:具有像素的图像显示装置;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使记录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与图像显示装置对置而支撑感光性记录介质;百叶窗式薄膜,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与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之间,在与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的排列面平行的表面上的第1方向上交替配置有透射光的透光部及遮住光的遮光部,并且在与第1方向垂直且与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的排列面平行的表面上的第2方向上交替配置有透射光的透光部及遮住光的遮光部;及保护层,设置于百叶窗式薄膜的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侧。
根据本发明,通过使用在第1方向及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上交替配置有透光部及遮光部的百叶窗式薄膜,能够由遮光部遮住在从像素照射的光中与朝向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方向不平行的倾斜照射的光。因此,能够仅使从图像显示装置照射的光中与朝向感光性记录介质平行的方向的光照射到感光性记录介质。由于仅利用与朝向感光性记录介质平行的光便能够将图像记录到感光性记录介质,因此能够形成图像中没有模糊的良好的图像。并且,由百叶窗式薄膜仅形成平行的光,由此能够省略大的光学系统并且能够使装置小型化。
并且,通过在百叶窗式薄膜的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侧具有保护层来进行曝光时使保护层与感光性记录介质密合,由此能够防止破坏百叶窗式薄膜。
并且,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并非是指相对于第1方向为90°,而是只要是发挥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则也可以从90°偏移。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中,优选百叶窗式薄膜层叠第1层及第2层来形成,所述第1层仅在第1方向上交替配置有透光部及遮光部,所述第2层仅在第2方向上交替配置有透光部及遮光部。
该方式中,示出了在第1方向及第2方向上交替配置透光部及遮光部的结构,作为第1层与第2层的层叠结构,设为仅在第1方向上交替配置有透光部及遮光部的第1层及仅在第2方向上交替配置有透光部及遮光部的第2层。由此,作为百叶窗式薄膜整体,能够设为在第1方向及第2方向上交替配置有透光部及遮光部的百叶窗式薄膜。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中,优选第1层的遮光部构成为沿着第2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多个遮蔽部件,第2层的遮光部构成为沿着第1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多个遮蔽部件。
该方式中,示出了遮光部的方式,即使沿着第2方向隔开间隔配置第1层的遮光部的多个遮蔽部件,沿着第1方向隔开间隔配置第2层的光学遮蔽部的多个遮蔽部件,也能够由遮光部遮住从像素照射的倾斜光,仅设为朝向感光性记录介质的平行的光。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中,优选保护层的厚度为0.1μm以上且500μm以下。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中,优选保护层的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侧为非粘性。
另外,非粘性是指将感光性记录介质载置于保护层的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侧的表面,并且将保护层倾斜90度时感光性记录介质掉落。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中,优选百叶窗式薄膜的遮光部的间距为像素的间距的40%以上且95%以下或105%以上且195%以下。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中,优选百叶窗式薄膜的从像素射出的650nm的光的透射率相对于从像素射出的450nm的光的透射率为50%以上且200%以下的范围。
根据该方式,能够减小从像素射出的650nm的光与450nm的光的透射率之差。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中,优选为图像显示装置具有排列成二维状的像素,并且使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的二维状的全部区域同时曝光。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中,优选为图像显示装置具有排列成一维状的像素,并且图像曝光装置具备扫描单元,所述扫描单元沿着与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扫描图像显示装置和由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支撑的感光性记录介质中的至少任一个。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中,优选为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在比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的面积小的区域上排列成二维状的像素,并且图像曝光装置具备扫描单元,所述扫描单元沿着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的排列方向以及与像素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扫描图像显示装置和由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支撑的感光性记录介质中的至少任一个。
这些方式中,示出了将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曝光到感光性记录介质的装置的方式。作为曝光装置,可以一次曝光整个面,也可以使用面积比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的面积小的图像显示装置,通过扫描图像显示装置,能够将图像记录到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所有区域。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中,优选为在从像素射出的光在支撑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的位置上的曝光范围内,相邻的曝光范围部分重叠。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中,优选为在图像显示装置与百叶窗式薄膜之间具备将从像素射出的光转换为平行光的准直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式中,优选为准直部包括光纤板及毛细管板中的至少任一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曝光装置,能够通过在第1方向及第2方向上与透光部交替配置的遮光部,遮住从像素照射的倾斜光。因此,由于仅用朝向感光性记录介质的平行的光就能够印相图像,因此能够形成良好的图像。并且,在百叶窗式薄膜与感光性记录介质之间具有保护层,因此即使对感光性记录介质进行反覆曝光,也能够防止破坏百叶窗式薄膜,因此能够防止因百叶窗式薄膜而引起的损坏的图像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图像曝光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像曝光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对光的行进方向进行说明的图像曝光装置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表示百叶窗式薄膜的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百叶窗式薄膜的另一结构的图。
图6是表示百叶窗式薄膜又一结构的图。
图7是具有准直部的图像曝光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图10是又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又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变形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曝光装置进行说明。
(图像曝光装置)
利用图1及图2,对应用本发明的图像曝光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图像曝光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像曝光装置的剖视图。
该图中的图像曝光装置10具有:具有像素13的图像显示装置12;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21,支撑记录图像显示装置12的图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14;百叶窗式薄膜16,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12与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21之间;保护层17,设置于百叶窗式薄膜16的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21侧。
[图像显示装置]
作为图像显示装置12,能够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液晶显示装置(LCD:液晶显示器)、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阴极射线管)、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LED:发光二极管)、等离子显示装置等。图像显示装置12具备用于显示图像的多个像素13(图2中,作为一例,示出一个像素)。像素13是构成图像显示面的颜色信息的最小单位。通过具有像素13,图像显示装置12能够显示图像。
在从图像显示装置12照射光的面侧设置有玻璃窗26。为了保护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12内的像素13而设置玻璃窗26。玻璃窗26中,为了缩短从像素13到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距离,优选玻璃窗26的厚度较薄。
像素13只要具有能够从图像显示装置12照射一些光的功能即可,并且灯并不是必需的。图像显示装置12例如包括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代表的背光灯等由灯照射光的情况,以及以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为代表的由本身照射光的情况。
图1及图2中示出的图像显示装置12的像素显示面具有排列成二维状的像素13。二维是指沿X-Y方向延伸的状态。另外,图像显示装置也能够设为在图8及图9中示出的排列成一维状的像素13。
[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
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21以感光性记录介质14配置在与图像显示装置12的照射光的面相对的位置上的方式支撑感光性记录介质14。另外,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21可以直接支撑也可以间接支撑感光性记录介质14,只要能够支撑感光性记录介质14则其结构并没有特别限制。
[感光性记录介质]
感光性记录介质14具有曝光面14A。作为感光性记录介质14,只要能够通过从图像显示装置12照射的光进行曝光,并且能够形成图像,则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使用装在快速照相机(例如,Fujifilm Corporation制造,checky)的胶片盒18。
胶片盒18通过将感光性记录介质14安装到壳体20中而形成。在设置于壳体20内的多个感光性记录介质14之间设置有未图示的遮光片,通过该遮光片,仅有位于胶片盒18的最上表面的感光性记录介质14被曝光。作为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中使用的材料,例如可举出底片、反转片、相纸、单片或剥离(peel apart)型快速摄影胶片等摄影感光材料。
如图2所示,多个感光性记录介质14容纳在具有遮光性的盒形壳体20中。壳体20上设置有曝光开口22,为了曝光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曝光面14A,所述曝光开口22使从图像显示装置12照射的光通过。并且,曝光开口22的相反一侧设置有按压部件(未图示),并且通过按压部件,感光性记录介质14向曝光开口22侧按压。由此,感光性记录介质14被压在曝光开口22的周围,与图像显示装置12之间的距离减小,并且能够将良好的图像记录到感光性记录介质14。
作为壳体20,可使用摄影感光材料、磁记录材料和光记录材料等各种记录材料中使用的记录材料用树脂部件,记录材料用树脂部件是指用于将上述记录材料进行收纳、包装、包覆、保护、运载、保管、形态支撑等的容器,盖子及附属于其的附属部件,或者装载上述记录材料而发挥作用的各种部件。
曝光后的感光性记录介质14在展开辊(未图示)之间通过,由此设置于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舱(pod)部破裂。舱部内含有显影处理液,并且通过舱部破裂,显影处理液蔓延到感光性记录介质14内部。在经过1分钟至几分钟后,显影处理完成并且在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上形成图像。
[百叶窗式薄膜]
图3是图像曝光装置10的示意性剖视图,是对从像素13射出的光的行进方向进行说明的图。图4是表示百叶窗式薄膜16的结构的图。符号16A为百叶窗式薄膜16的平面16A,符号16B为百叶窗式薄膜16的侧面16B。关于百叶窗式薄膜16,在与图像显示装置12的像素13的排列面平行的表面上的第1方向(在图4的平面16A中为X方向)上交替配置有透射光的透光部102及遮住光的遮光部104,并且在与第1方向垂直且与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的排列面平行的表面上的第2方向(在图4的平面16A中为Y方向)上交替配置有透射光的透光部102及遮住光的遮光部104。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二维地配置透光部102,遮光部104形成为格子。通过设为这种结构,如图3所示,能够仅使从图像显示装置12的像素13照射的光中与朝向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平行的光到达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曝光面14A。
从图像显示装置12的像素13照射的光从图像显示面朝向180°的所有方向照射光。所照射的光通过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12的玻璃窗26而入射到百叶窗式薄膜16。能够仅使入射到百叶窗式薄膜16的光中与将图像显示装置12及感光性记录介质14连接而成的直线平行的光通过百叶窗式薄膜16的透光部102。并且,导致相对于将图像显示装置12及感光性记录介质14连接而成的直线倾斜照射的光被百叶窗式薄膜16内的遮光部104遮住了光。由此,能够仅使从图像显示装置12的像素13照射的光中与将图像显示装置12及感光性记录介质14连接而成的直线平行的光到达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曝光面14A。仅通过图像显示装置12射出的平行光将图像记录到记录感光性记录介质14,由此能够记录良好的图像。
透光部102能够使光通过即可,能够使用玻璃材料、透明的硅酮橡胶等。并且,将透光部102设为空腔,也能够仅通过遮光部104构成百叶窗式薄膜16。遮光部104可以作为吸收光的光吸收部件,也能够作为反射光的光反射部件。构成遮光部104的遮光部件106能够使用经着色的树脂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黑色硅酮橡胶等。并且,作为吸收光的材料,能够使用中性密度滤光片(ND(Neutral Density)滤光片)。ND滤光片是指中性光密度的滤光片,是在用于曝光的波长区域中不会对波长带来影响而能够均匀地吸收光(吸收率50%以上且99.999%以下;透光率0.001%以上且50%以下)的滤光片。
图5及图6是表示示出另一结构的百叶窗式薄膜的结构的图。图4所示的百叶窗式薄膜16如侧面16B所示由1一个层形成,在该1个层上通过在第1方向及第2方向上交替配置透光部102及遮光部104,构成二维排列的百叶窗式薄膜16。
图5所示的百叶窗式薄膜116由第1层118及第2层119这2层构成。符号116B为百叶窗式薄膜116的侧面,符号118A为第1层118的平面,符号119A为第2层119的平面。如第1层118的平面118A所示,第1层118仅在第1方向(在图5的平面118A中为X方向)上交替配置透光部102及遮光部104。而且,关于第2层119,仅在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在图5的平面119A中为Y方向)上交替配置透光部102及遮光部104。而且,能够通过层叠第1层118及第2层119,形成二维的百叶窗式薄膜116。
图6所示的百叶窗式薄膜216为图5所示的百叶窗式薄膜116的变形例。符号216B为百叶窗式薄膜216的侧面,符号218A为第1层218的平面,符号219A为第2层219的平面。沿着第1层218的第2方向(在图6的平面218A中为Y方向)设置的遮光部104构成为通过在第2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多个遮光部件106。同样地,关于第2层219,沿着第1方向(在图6的平面219A中为X方向)设置的遮光部104构成为通过在第1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配置多个遮光部件106。如此,即使隔开规定间隔配置遮光部件106,也能够通过层叠第1层218及第2层219,形成二维状百叶窗式薄膜216。由此,设置遮光部件106的间隔来形成遮光部104,由此能够轻松地制造。
如图5及图6所示的百叶窗式薄膜116及216,准备多个层,层叠在1个方向上交替配置透光部及遮光部的层,由此也能够形成二维状百叶窗式薄膜。即使由多个层形成二维状百叶窗式薄膜,也能够得到与由1个层形成的百叶窗式薄膜相同的效果。
百叶窗式薄膜的遮光部104的间距P、即透光部102的宽度优选设为图像显示装置12的像素13的间距的40%以上且95%以下或105%以上且195%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上且90%以下或110%以上且19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以上且80%以下或120%以上且180%以下。通过将遮光部104的间距P相对于像素13的间距设为上述范围内,能够遮住从像素13照射的光中倾斜照射的光,仅能够设为朝向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平行的光,因此能够形成良好的图像。尤其,通过将遮光部104的间距P与像素13的间距设为除了整数倍以外的倍率,能够抑制所形成的图像的干涉波纹的产生。具体而言,遮光部104的间距P优选设为1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上且1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另外,像素13的间距是指排列在图像显示装置12上的相邻的多个像素13之间的距离。并且,通过将像素13的间距设为200μm以下的间距,能够增强将所印相的图像作为自然景象的印象。像素13的间距优选为150μm以下,更优选为12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5μm以下。
并且,也可以使成为像素13的排列的基准的像素的XY轴与成为百叶窗式薄膜的透光部102及遮光部104的排列的基准的百叶窗的XY轴之间的角度存在差来配置遮光部104。配置成使像素13的XY轴与百叶窗的XY轴的角度存在差,由此干涉波纹得到抑制。该角度之差优选为1~45度。并且,该角度之差更优选成为5~40度,进一步优选成为10~30度。此时的百叶窗的间距以沿着像素的XY轴时的间距来计算,并且遮光部104配置成经计算的间距成为上述的遮光部104的间距P的优选的范围内。具体而言,像素的XY轴与百叶窗的XY轴的角度之差为30度时,若遮光部104的间距P沿着百叶窗的XY轴为100μm,则像素13的间距相对于像素的XY轴计算为100/cos(30度)=115μm。
百叶窗式薄膜的厚度t优选为0.1mm以上且4mm以下,更优选为0.5mm以上且3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mm以上且2mm以下。通过增加百叶窗式薄膜的厚度t,能够遮住小于平行光的角度的倾斜光。并且,若增加百叶窗式薄膜的厚度t,则所形成的图像容易变得模糊,因此优选将百叶窗式薄膜的厚度t设为上述范围。如图4所示,由1个层形成时,百叶窗式薄膜的厚度t为1个层的厚度,如图5及图6所示,由第1层及第2层这2个层等多层形成时,多层的合计的厚度成为百叶窗式薄膜的厚度t。
并且,通过控制根据百叶窗式薄膜的厚度t及遮光部104的间距P确定的纵横比(厚度t[μm]/间距P[μm]),能够控制从像素13照射的斜侧光的角度。通过将纵横比设为所期望的范围,能够形成良好的图像。纵横比优选为5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以上。例如,由图5及图6所示的2层构成百叶窗式薄膜时,能够将每个层的厚度设为1.5mm,将百叶窗式薄膜的厚度设为3mm,将间距设为60μm。
通过使用这种二维状百叶窗式薄膜,能够限制在光纤板(以下,也称为“FOP”)中无法限制的角度的光。因此,通过使用百叶窗式薄膜,能够仅使用更平行的光来进行图像的曝光。
并且,通过使用排列成二维状的百叶窗式薄膜,能够抑制折射率的波长色散,因此能够抑制基于波长的透射率之差。例如,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百叶窗式薄膜,能够将从像素13射出的650nm的光的透射率相对于从像素13射出的450nm的光的透射率设为50%以上且200%以下的范围。即,能够将650nm的光的透射率及450nm的光的透射率抑制为2倍以下。通过规定650nm的光的透射率与450nm的光的透射率之比,能够将450nm以上且650nm以下的光的透射率设为上述范围内。另外,FOP中,650nm的光的透射率与450nm的光的透射率相差3倍以上,但是通过设为二维状百叶窗式薄膜,能够抑制基于波长、即基于颜色不同的透射率之差,并且能够形成良好的图像。
[保护层]
返回到图1、2及3,在百叶窗式薄膜16的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21侧设置保护层17。在进行曝光时,保护层17在使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与百叶窗式薄膜16接触时保护百叶窗式薄膜16。通过反覆进行将显示于图像显示装置12的图像曝光到感光性记录介质14,有可能破坏百叶窗式薄膜16。通过设置保护层17,能够防止百叶窗式薄膜16的损坏。
作为保护层17,只要透明且能够使光通过,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使用由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氯乙烯树脂等形成的塑料板。
保护层17的厚度优选设为0.1μm以上且500μm以下。通过将保护层17的厚度设为0.1μm以上,除了具有保护百叶窗式薄膜16的效果以外,还能够使干涉波纹变得不明显。并且,能够使基于百叶窗式薄膜16的缺陷或结构产生的图像的缺陷变得不明显。并且,通过将保护层17的厚度设为500μm以下,能够防止印相图像的模糊。
保护层17的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21侧优选具有非粘性。将图像显示装置12的图像印相到感光性记录介质14时,使保护层17与感光性记录介质14密合而进行曝光。如上所述,曝光后的感光性记录介质14在展开辊之间通过,使囊部破裂,由此延展显影处理液,从而进行显影处理。因此,通过将保护层17的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21侧设为非粘性,使曝光后的感光性记录介质14在展开辊上滑移,并且能够从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21排出。保护层17通过粘结剂与百叶窗式薄膜16粘接,因此优选粘结剂不在保护层17的表面(感光性记录介质14侧)。通过将保护层17的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21侧设为非粘性,能够防止曝光后保护层17与感光性记录介质14难以剥离。
<准直部>
图7是表示另一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130的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图像显示装置12与百叶窗式薄膜16之间具备使从像素13射出的光转换为平行光的准直部140,这一点与图1至3所示的图像曝光装置10不同。通过设置准直部140,能够遮住与百叶窗式薄膜16不同角度的光。因此,能够仅将到达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光设为更平行的光,因此能够防止所印相的图像的模糊。
作为准直部140,能够举出光纤板及毛细管板,优选包括至少任一种。光纤板是一种板材,包括二维排列有多个且传输光的光纤,以及吸收从光纤泄漏的光的吸收体玻璃。毛细管板是由二维排列有多个且具有几十μm的直径的毛细管(Capillary)的集合体制成的板材。作为准直部140,使用光纤板及毛细管板,由此能够遮住从像素13照射的光中与百叶窗式薄膜16不同角度的光。因此,与仅为百叶窗式薄膜16的情况相比,仅能够由平行的光进行曝光,因此能够形成良好的图像。
在图1所示的图像曝光装置10中,在图像显示装置12上,像素13排列成沿X-Y方向延伸的二维状,图像显示装置12的图像显示面的尺寸大于百叶窗式薄膜16及胶片盒18的曝光开口22的尺寸。曝光开口22的尺寸为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曝光区域。因此,能够在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所有曝光面,同时曝光从图像显示装置12输出的图像。作为曝光图像的方法,首先将欲曝光的图像显示于图像显示装置12。从图像显示装置12的像素13射出的光通过百叶窗式薄膜16成为平行光。该平行光到达感光性记录介质14,并且能够同时曝光于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所有曝光面。将图像显示装置12的图像显示面设为与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曝光区域相同的尺寸以上,由此即使不具备后述的扫描单元,也能够曝光图像。并且,在将图像显示装置12安装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21时,能够使设置的位置精度具有余量。
图8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40的图。图像曝光装置40的图像显示装置42的像素13排列成一维状。一维是指沿X-Y方向上的一个方向延伸的状态。如图8所示,图像显示装置42配置在沿X方向延伸的位置,并且图像显示装置42的多个像素13也一维排列。
图像显示装置42具有与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X方向的长度大致相同的长度。另一方面,图像显示装置42的像素13的排列是一维的,因此图像显示装置42的Y方向的长度比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长度短。即,图像显示装置42小于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曝光面。
图8中示出的图像曝光装置40中,为了曝光感光性记录介质14,图像显示装置42沿着与像素13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进行扫描。
如图8所示,图像曝光装置40具备用于扫描图像显示装置42的扫描单元58。扫描单元58具备:支撑部件60,支撑图像显示装置42;支撑台64,支撑胶片盒18;以及驱动部(未图示),内置于支撑台64。支撑台64具备轨道62,驱动部能够使支撑部件60沿着轨道62在Y方向进行扫描。
扫描单元58朝Y方向对图像显示装置42进行扫描,由此图像显示装置42能够对感光性记录介质14依次进行曝光。从图像显示装置42的像素射出的光通过百叶窗式薄膜16成为平行光。该平行光到达感光性记录介质14,并且能够依次进行曝光。
图9是表示图8中示出的图像曝光装置40的变形例的图。在变形例的图像显示装置42中,百叶窗式薄膜16构成为与图像显示装置42的像素13相同地沿X方向延伸。
扫描单元58沿着与图像显示装置42的像素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即Y方向扫描图像显示装置42和百叶窗式薄膜16,由此图像显示装置42能够依次曝光于感光性记录介质14。从图像显示装置42的像素射出的光通过百叶窗式薄膜16成为平行光。该平行光到达感光性记录介质14,并且依次进行曝光。
另外,图8和图9中示出的图像曝光装置40对一边扫描图像显示装置42一边进行曝光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图像显示装置42和感光性记录介质14能够相对地进行扫描,则也可以一边扫描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一边进行曝光。
图10是表示又一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70的图。在图像曝光装置70中,图像显示装置72的像素13在比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曝光面14A的面积小的区域排列成二维状。图像曝光装置70具备扫描单元88,所述扫描单元88不仅朝Y方向对图像显示装置72进行扫描,而且也朝X方向进行扫描。
扫描单元88具备:滚珠丝杠96;以及移动部98,具有与滚珠丝杠96卡合的螺母。通过滚珠丝杠96的旋转运动,移动部98能够朝X方向移动。移动部98优选具有用于保持图像显示装置72的保持部(未图示)。并且,关于朝Y方向上的移动,能够通过与图像曝光装置40相同的方法进行。
扫描单元88朝X方向和Y方向扫描图像显示装置72,由此图像显示装置72能够对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曝光面14A依次进行曝光。从图像显示装置72的像素射出的光通过百叶窗式薄膜16成为平行光。该平行光到达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曝光面,并且能够依次进行曝光。
在图像曝光装置70中,能够有效地适用于曝光比图像显示装置72大的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情况。
图11是表示图10中示出的图像曝光装置70的变形例的图。关于变形例的图像曝光装置70,与排列有图像显示装置72的像素13的区域相同地,百叶窗式薄膜16的主表面成为具有面积比感光性记录介质14小的面积的二维状区域。
扫描单元88朝X方向及Y方向扫描图像显示装置72及百叶窗式薄膜16,由此图像显示装置72能够对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曝光面14A依次进行曝光。从图像显示装置72射出的光通过百叶窗式薄膜16成为平行光。该平行光到达感光性记录介质14,并且依次进行曝光。
图10和图11中示出的图像曝光装置70对一边扫描图像显示装置72一边进行曝光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只要图像显示装置72和感光性记录介质14能够相对地进行扫描,则也可以一边沿X方向和Y方向扫描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一边进行曝光。
另外,图像曝光装置40和图像曝光装置70中,图像显示装置小于感光性记录介质。在从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射出的光在支撑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的位置上的曝光范围内,相邻的曝光范围可以部分重叠。当曝光范围部分不重叠时,担心会在感光性记录介质上产生未曝光区域。优选避免因未曝光区域而引起的在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上未形成图像的状态。通过一边使相邻的曝光范围部分重叠一边进行曝光,能够防止在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上产生未曝光区域,并且避免未形成图像的状态。
符号说明
10、40、70、130-图像曝光装置,12、42、72-图像显示装置,13-像素,14-感光性记录介质,14A-曝光面,16、116、216-百叶窗式薄膜,16A-百叶窗式薄膜的平面,16B、116B、216B-百叶窗式薄膜的侧面,17-保护层,18-胶片盒,20-壳体,21-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22-曝光开口,26-玻璃窗,58、88-扫描单元,60-支撑部件,62-轨道,64-支撑台,96-滚珠丝杠,98-移动部,102-透光部,104-遮光部,106-遮光部件,118、218-第1层,118A、218A-第1层的平面,119、219-第2层,119A、219A-第2层的平面,140-准直部,P-遮光部的间距,t-百叶窗式薄膜的厚度。
Claims (12)
1.一种图像曝光装置,其具备:
具有像素的图像显示装置;
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使记录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对置而支撑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
百叶窗式薄膜,设置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与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之间,在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的排列面平行的表面上的第1方向上交替配置有透射光的透光部及遮住光的遮光部,并且在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且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的排列面平行的表面上的第2方向上交替配置有透射光的透光部及遮住光的遮光部;及
保护层,设置于所述百叶窗式薄膜的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侧,
层叠第1层及第2层来形成所述百叶窗式薄膜,所述第1层仅在所述第1方向上交替配置有所述透光部及所述遮光部,所述第2层仅在所述第2方向上交替配置有所述透光部及所述遮光部,
所述第1层及所述第2层的合计的厚度为0.1mm以上且4mm以下,
表示所述第1层及所述第2层的合计的厚度与所述百叶窗式薄膜的所述遮光部的间距之比的纵横比为5以上,
成为所述像素的排列的基准的坐标轴与成为所述百叶窗式薄膜的所述透光部及所述遮光部的排列的基准的坐标轴之间的角度存在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第1层的所述遮光部构成为沿着所述第2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多个遮蔽部件,所述第2层的所述遮光部构成为沿着所述第1方向隔开间隔配置多个遮蔽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0.1μm以上且500μ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保护层的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侧为非粘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百叶窗式薄膜的所述遮光部的间距为所述像素的间距的40%以上且95%以下或105%以上且195%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百叶窗式薄膜的从所述像素射出的650nm的光的透射率相对于从所述像素射出的450nm的光的透射率为50%以上且200%以下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具有排列成二维状的所述像素,
使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所述曝光面的二维状的全部区域同时曝光。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具有排列成一维状的所述像素,
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具备扫描单元,所述扫描单元沿着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所述像素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扫描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及由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支撑的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中的至少任一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在面积小于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所述曝光面的区域上具有排列成二维状的所述像素,
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具备扫描单元,所述扫描单元沿着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所述像素的排列方向及与所述像素的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扫描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及由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支撑部支撑的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中的至少任一个。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在从所述像素射出的光在支撑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所述曝光面的位置上的曝光范围内,相邻的所述曝光范围部分重叠。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在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与所述百叶窗式薄膜之间具备将从所述像素射出的光转换为平行光的准直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准直部包括光纤板及毛细管板中的至少任一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14563 | 2017-11-07 | ||
JP2017214563 | 2017-11-07 | ||
PCT/JP2018/037049 WO2019093027A1 (ja) | 2017-11-07 | 2018-10-03 | 画像露光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95622A CN111295622A (zh) | 2020-06-16 |
CN111295622B true CN111295622B (zh) | 2022-06-03 |
Family
ID=66438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70845.4A Active CN111295622B (zh) | 2017-11-07 | 2018-10-03 | 图像曝光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57783B2 (zh) |
JP (1) | JP6915080B2 (zh) |
CN (1) | CN111295622B (zh) |
DE (1) | DE112018005766B4 (zh) |
WO (1) | WO201909302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200391B2 (ja) * | 2019-09-27 | 2023-01-06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画像露光装置、画像露光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337335A (ja) * | 2002-03-14 | 2003-11-28 | Nitto Denko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4109615A (ja) * | 2002-09-19 | 2004-04-08 |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 アナログ表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287527A (ja) * | 1989-04-28 | 1990-11-27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ビデオプリンタ |
JP2001092016A (ja) * | 1999-07-21 | 2001-04-06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プリント機能付き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JP2001071564A (ja) * | 1999-09-01 | 2001-03-21 | Shinei Sangyo:Kk | 画像記録装置 |
DE60116221T2 (de) | 2000-10-10 | 2006-07-13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Minami-Ashigara | Übertragungsgerät |
EP1197340B1 (en) * | 2000-10-10 | 2004-04-07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Transfer apparatus |
US20050206804A1 (en) * | 2002-03-14 | 2005-09-22 | Kazutaka Har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
JP2004187111A (ja) * | 2002-12-05 | 2004-07-02 | Nec Viewtechnology Ltd | 資料提示装置 |
JP2012020549A (ja) * | 2010-07-16 | 2012-02-02 | Fuji Xerox Co Ltd | 露光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9126396B2 (en) * | 2013-11-21 | 2015-09-08 | Pacific Opal LLC | Instant film printer for light emitting display screen incorporating optical collimation layer |
WO2019059176A1 (ja) * | 2017-09-21 | 2019-03-28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画像露光装置、および画像露光方法 |
JP6937379B2 (ja) * | 2017-09-22 | 2021-09-2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画像露光装置 |
CN111263916B (zh) * | 2017-11-07 | 2021-09-03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图像曝光装置及图像曝光方法 |
DE112019001698T5 (de) * | 2018-03-30 | 2020-12-17 | Fujifilm Corporation | Bildbelichtungsvorrichtung, bildbelichtungsverfahren und programm |
JP2019202449A (ja) * | 2018-05-22 | 2019-11-28 | マイクロ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
2018
- 2018-10-03 CN CN201880070845.4A patent/CN111295622B/zh active Active
- 2018-10-03 JP JP2019552659A patent/JP6915080B2/ja active Active
- 2018-10-03 WO PCT/JP2018/037049 patent/WO201909302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8-10-03 DE DE112018005766.6T patent/DE112018005766B4/de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4-15 US US16/848,853 patent/US10857783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337335A (ja) * | 2002-03-14 | 2003-11-28 | Nitto Denko Corp | 液晶表示装置 |
JP2004109615A (ja) * | 2002-09-19 | 2004-04-08 | Three 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 アナログ表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915080B2 (ja) | 2021-08-04 |
US10857783B2 (en) | 2020-12-08 |
DE112018005766B4 (de) | 2021-10-07 |
US20200238684A1 (en) | 2020-07-30 |
DE112018005766T5 (de) | 2020-07-23 |
WO2019093027A1 (ja) | 2019-05-16 |
JPWO2019093027A1 (ja) | 2020-11-19 |
CN111295622A (zh) | 2020-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61412B2 (en) | Image exposure device, image exposure method, and program | |
CN111108000B (zh) | 图像曝光装置 | |
US20200201187A1 (en) | Image exposure device and image exposure method | |
JP2007094103A (ja) | 複眼撮像装置 | |
CN111295622B (zh) | 图像曝光装置 | |
JP6700402B2 (ja) | 指紋認証用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指紋認証装置 | |
JP2006323328A (ja) | 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及び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当該マイクロレンズアレイを搭載した液晶表示装置 | |
JP4029111B2 (ja) | マザーグレイスケールマ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レンズ付きマザーグレイスケール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 |
CN111263916B (zh) | 图像曝光装置及图像曝光方法 | |
JP2019202449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7321296B2 (ja) | 情報処理方法 | |
CN114424094B (zh) | 图像曝光装置、图像曝光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JP2003054025A (ja) | 画像伝達装置 | |
WO2011043096A1 (ja) | 表示装置 | |
JP2006184559A (ja) | 透過型スクリーンおよび背面投射型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