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4094B - 图像曝光装置、图像曝光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图像曝光装置、图像曝光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24094B
CN114424094B CN202080063133.7A CN202080063133A CN114424094B CN 114424094 B CN114424094 B CN 114424094B CN 202080063133 A CN202080063133 A CN 202080063133A CN 114424094 B CN114424094 B CN 1144240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isplay device
light
component
expo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31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24094A (zh
Inventor
吉泽宏俊
园田慎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44240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40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240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240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7/00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 G03B27/72Controlling or varying light intensity, spectral composition, or exposure time in 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 G03B27/73Controlling exposure by variation of spectral composition, e.g. multicolor prin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48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48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
    • G03B17/5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 with both developing and finishing apparatus
    • G03B17/52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 with both developing and finishing apparatus of the Land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7/00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 G03B27/02Exposure apparatus for contact printing
    • G03B27/04Copying apparatus without a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original and the light source during exposure, e.g. printing frame or printing box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7/00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 G03B27/02Exposure apparatus for contact printing
    • G03B27/14Details
    • G03B27/16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e.g. positioning of lamps, positioning of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7/00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 G03B27/32Projection printing apparatus, e.g. enlarger, copying camera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7/00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 G03B27/72Controlling or varying light intensity, spectral composition, or exposure time in 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7/00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 G03B27/72Controlling or varying light intensity, spectral composition, or exposure time in photographic printing apparatus
    • G03B27/725Optical projection devices wherein the contrast is controlled electrically (e.g. cathode ray tube mask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rojection-Type Copier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曝光装置、图像曝光方法及程序,所述图像曝光装置具备:图像显示装置;支撑部,使记录图像显示装置中所显示的图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与图像显示装置对置而支撑;百叶窗式薄膜,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与支撑部之间,并且限制从图像显示装置照射的光的角度;图像生成部,通过强调彩色的输入图像的高频分量的浓度差,生成使输入图像的画质劣化的显示图像;及控制部,从显示图像生成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并且使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各自以预先规定的顺序依次显示于图像显示装置,从而进行使感光性记录介质依次曝光的控制。

Description

图像曝光装置、图像曝光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曝光装置、图像曝光方法及程序。
背景技术
对于照片或光掩模等的曝光使用成像系统的光学系统即投影光学系统。然而,在投影光学系统的情况下,在由图像显示装置显示的显示图像与感光性记录介质等感光材料之间需要透镜等光学系统,并且需要大体积。在通过光掩模来使半导体等图案曝光的情况下,使掩模与感光材料密合或几乎密合。进行曝光时,在感光材料与掩模图案之间设置间隙或保护板并投射平行光,由此抑制经曝光的图像模糊。
并且,利用从光源射出的光中与感光材料平行地射出的光照射到感光材料并进行曝光,由此抑制经曝光的记录图像模糊。例如,在日本特开2009-37011号公报及美国专利第9126396号说明书中记载有如下技术,即,在感光材料与显示于电子显示器等的显示图像之间设置光纤阵列等图像显示装置,并且在从显示器向感光性材料照射的光中,选择(准直)从显示器朝向感光材料的平行的光,照射到感光材料。在日本特开2009-37011号公报及美国专利第9126396号说明书中记载的技术中,能够抑制经曝光的记录图像的渗色。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如上所述,在通过限制部件限制从图像显示装置照射的光来进行准直的情况下,有根据限制部件的结构导致透射限制部件的光扩散的情况。因此,在记录于感光性记录介质的记录图像中,有成为浓度差变小且图像的边缘部分的可见性降低的所谓的产生模糊的图像的情况。
在上述日本特开2009-37011号公报及美国专利第9126396号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技术中,有无法抑制因透射限制部件的光的扩散而产生的记录图像的模糊的情况。
尤其,在试图抑制在记录图像中产生所谓的灰度跳跃的情况下,颜色浓淡的变化降低,其结果,有导致记录图像变模糊的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记录图像的模糊且能够抑制灰度跳跃的图像曝光装置、图像曝光方法及程序。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第1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具备: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多个像素;支撑部,使记录图像显示装置中所显示的图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与图像显示装置对置而支撑感光性记录介质;限制部件,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与支撑部之间,并且限制从图像显示装置照射到感光性记录介质的光的角度;图像生成部,通过强调被输入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彩色的输入图像的高频分量的浓度差,生成使输入图像的画质劣化的显示图像;及控制部,从显示图像生成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并且使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各自以预先规定的顺序依次显示于图像显示装置,从而进行使感光性记录介顾依次曝光的控制。
并且,根据第1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本发明的第2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按照RGB的每个颜色规定用于使感光性记录介质曝光的总光量,控制部以与图像显示装置中所显示的RGB各自的颜色的光的最大光量和总光量相应的曝光时间,进行利用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的各个图像依次使感光性记录介质曝光的控制。
并且,根据第2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本发明的第3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总光量根据从图像显示装置照射的光的光谱特性和感光性记录介质的光谱灵敏度来规定。
并且,根据第1方式至第3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本发明的第4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多个像素各自包括分别与RGB对应的子像素。
并且,根据第1方式至第4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本发明的第5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限制部件可以为漫射光学系统的光学部件。
并且,根据第5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本发明的第6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光学部件为百叶窗式薄膜,所述百叶窗式薄膜为在与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的排列面平行的面上的第1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有透射光的第1透光部及遮蔽光的第1遮光部,并且在与第1方向不平行且面上的第2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有透射光的第2透光部及遮蔽光的第2遮光部。
并且,根据第5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本发明的第7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光学部件为百叶窗式薄膜,所述百叶窗式薄膜为在与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的排列面平行的面上的第1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有透射光的第1透光部及遮蔽光的第1遮光部,并且在与第1方向垂直且面上的第2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有透射光的第2透光部及遮蔽光的第2遮光部。
并且,根据第6方式或第7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本发明的第8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百叶窗式薄膜中层叠有第1层及第2层,所述第1层仅在第1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有第1透光部及第1遮光部,所述第2层仅在第2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有第2透光部及第2遮光部。
并且,根据第8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本发明的第9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第1层的第1遮光部具有沿第2方向隔开预先规定的间隔而配置的多个第1遮光部件,第2层的第2遮光部具有沿第1方向隔开预先规定的间隔而配置的多个第2遮光部件。
并且,根据第1方式至第9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本发明的第10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控制部通过钝化掩模处理来强调高频分量的浓度差。
并且,根据第10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本发明的第11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中,在将钝化掩模处理的权重设为y,并且将用于钝化掩模处理的二维高斯分布度标准偏差设为x的情况下,满足下述(1)式。
-0.1×x+0.50<y<-0.1×x+1.00……(1)
并且,根据第10方式或第11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本发明的第12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中,在将钝化掩模处理的权重设为y,将用于钝化掩模处理的二维高斯分布度标准偏差设为x,并且将图像显示装置的分辨率设为Xppi(pixel per inch,每英寸像素)的情况下,满足下述(2)式。
-0.1×x×(X÷325)+0.50<y<-0.1×x×(X÷325)+1.00……(2)
并且,根据第1方式至第12方式中的任一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本发明的第13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还具备:接受部,关于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接受进行如下之中的哪种曝光的指示,即,将显示图像的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一并显示于图像显示装置而对感光性记录介质进行曝光的一并曝光以及依次曝光,在接受部接受到用于进行一并曝光的指示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使感光性记录介质一并曝光的控制,并且在接受部接受到用于进行依次曝光的指示的情况下,控制部进行使感光性记录介质依次曝光的控制。
并且,根据第13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本发明的第14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图像生成部在进行依次曝光的情况下,生成比进行一并曝光的情况更强调了高频分量的浓度差的显示图像。
并且,本发明的第15方式的图像曝光方法,其为图像曝光装置的图像曝光方法,所述图像曝光装置具备: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多个像素;支撑部,使记录图像显示装置中所显示的图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与图像显示装置对置而支撑感光性记录介质;及限制部件,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与支撑部之间,并且限制从图像显示装置照射到感光性记录介质的光的角度,所述图像曝光方法包括如下处理:通过强调被输入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彩色的输入图像的高频分量的浓度差,生成使输入图像的画质劣化的显示图像,从显示图像生成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并且使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各自以预先规定的顺序依次显示于图像显示装置,从而进行使感光性记录介质依次曝光的控制。
并且,本发明的第16方式的程序使控制图像曝光装置的计算机执行如下处理:通过强调被输入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彩色的输入图像的高频分量的浓度差,生成使输入图像的画质劣化的显示图像,从显示图像生成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并且使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各自以预先规定的顺序依次显示于图像显示装置,从而进行使感光性记录介质依次曝光的控制,所述图像曝光装置具备: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多个像素;支撑部,使记录图像显示装置中所显示的图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与图像显示装置对置而支撑感光性记录介质;及限制部件,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与支撑部之间,并且限制从图像显示装置照射到感光性记录介质的光的角度。
并且,本发明的图像曝光装置具备: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多个像素;支撑部,使记录图像显示装置中所显示的图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与图像显示装置对置而支撑感光性记录介质;限制部件,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与支撑部之间,并且限制从图像显示装置照射到感光性记录介质的光的角度;存储器,存储用于使计算机执行的命令;及处理器,构成为执行所存储的命令,处理器执行如下处理:通过强调被输入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彩色的输入图像的高频分量的浓度差,生成使输入图像的画质劣化的显示图像,从显示图像生成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并且使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各自以预先规定的顺序依次显示于图像显示装置,从而进行使感光性记录介质依次曝光的控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记录图像的模糊并且抑制灰度跳跃。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像素的一例的图。
图4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块图。
图5是对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图6是用于对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中的光的行进方向进行说明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百叶窗式薄膜的一例的结构的图。
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百叶窗式薄膜的另一例的结构的图。
图9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百叶窗式薄膜的另一例的结构的图。
图9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百叶窗式薄膜的另一例的结构的图。
图10是表示任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光谱特性的一例的图表。
图11是表示用于优化任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中所记录的记录图像的色调而调整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光谱特性的一例的图表。
图12是表示用于优化曝光时间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在曝光时间的优化中所使用的光谱特性(亮度)的评价系统的一例的图。
图14是用于对透射百叶窗式薄膜的光的扩散进行说明的图。
图15是用于对显示图像与记录图像的差异进行说明的图。
图16是用于对优化曝光时间时记录图像中所产生的模糊进行说明的图。
图17是由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执行的图像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图18A是用于对图17所示的图像处理中的高频分量强调处理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图18B是用于对图17所示的图像处理中的高频分量强调处理的一例进行说明的续图18A的图。
图18C是用于对图17所示的图像处理中的高频分量强调处理的一例进行说明的续图18B的图。
图19是对由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控制部执行的钝化掩模处理的优选的范围进行说明的图表。
图20是用于对RGB依次曝光的一例进行说明的时序图。
图21是表示高频分量强调实验的实验结果的图表。
图22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块图。
图23是用于对RGB一并曝光的一例进行说明的时序图。
图24是由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执行的图像处理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5是用于对由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的控制部执行的、一并曝光模式中的钝化掩模处理的优选范围进行说明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图像曝光装置)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一例的分解立体图。并且,图2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的一例的剖视图。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10具备图像显示装置12、支撑部21及百叶窗式薄膜16。图像显示装置12具有多个像素13。支撑部21支撑记录与由图像显示装置12显示的显示图像对应的记录图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14。百叶窗式薄膜16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12与支撑部21之间,在支撑部21侧设置有保护层17。
[图像显示装置]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2,能够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装置(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阴极射线管显示装置(CRT:CathodeRay Tube(阴极射线管))、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等离子体显示装置等。
图像显示装置12作为用于显示显示图像的显示部32而具备多个像素13。另外,在图2中示出了一个像素13而作为显示部32的一例。像素13是构成图像显示面的颜色信息的最小单位。通过具有像素13,图像显示装置12能够显示显示图像。图3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像素13的一例。像素13包括3个子像素。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像素13中,与R(Red:红色)色相对应的子像素13R、与G(Green:绿色)色相对应的子像素13G、及与B(Blue:蓝色)色相对应的子像素13B配置成一排。在图像显示装置12的像素显示面中,多个像素13以二维排列。通过具有像素13,图像显示装置12能够显示彩色的显示图像。另外,像素13的配列中的二维是指沿图1中的X-Y方向延伸的状态。通过将相邻的像素13之间的距离(点距)设为200μm以下,能够对记录图像增强作为自然景象的印象。因此,像素13的点距优选为150μm以下,更优选为125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5μm以下。
从图像显示装置12照射光的面侧设置有用于保护像素13的玻璃窗26。为了缩短从像素13到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为止的距离,优选玻璃窗26的厚度较薄。
并且,图4中示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2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块图。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2具备图像生成部30、控制部31及显示部32。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图像生成部30通过强调输入图像的高频分量的浓度差,生成使输入图像的画质劣化的显示图像,并将表示所生成的显示图像的图像数据输出到控制部31。
控制部31将从图像生成部30输入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显示图像显示于显示部32。并且,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1从作为彩色图像的显示图像生成R(Red:红色)分量的图像、G(Green:绿色)分量的图像及B(Blue:蓝色)分量的图像。而且,控制部31使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以预先规定的顺序依次显示于显示部32。
显示部32具备上述像素13,并且照射与由像素13显示的显示图像对应的光。显示部32例如可以适用由背面光等灯照射光的液晶,并且例如也可以适用本身照射光的发光二极管。
通过使各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依次显示于显示部32,感光性记录介质14被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的各个图像依次曝光。以下,方便起见,将本曝光方法称为“RGB依次曝光”。另外,虽然称为“RGB依次曝光”,但曝光顺序是任意的,并不限定于RGB的顺序。
接着,参考图5,对图像显示装置12的硬件结构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图像显示装置12具有计算机,所述计算机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40、作为暂存区域的存储器42及非易失性存储部46。并且,图像显示装置12具备上述显示部32及输入部48。CPU40、存储器42、存储部46、输入部48及显示部32经由总线49连接。
存储部46由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及闪存等实现。在作为存储介质的存储部46中存储有图像处理程序50。CPU40从存储部46读出图像处理程序50,并且将所读出的图像处理程序50展开到存储器42而执行。CPU40执行图像处理程序50,由此CPU40作为图4所示的图像生成部30及控制部31而发挥功能。
输入部48中输入输入图像的图像数据、换言之与显示于显示部32的显示图像对应的图像数据。另外,输入图像的图像数据可以为从图像显示装置12或图像曝光装置10的外部输入的方式,在图像显示装置12或图像曝光装置10本身具有形成图像或拍摄图像的功能的情况下,也可以为输入由本身形成或拍摄的图像数据的方式。
[支撑部]
本实施方式的支撑部21以配置于与图像显示装置12的照射光的面对置的位置的状态支撑感光性记录介质14。另外,支撑部21可以直接支撑感光性记录介质14,也可以间接支撑,只要能够支撑感光性记录介质14则其结构并无特别限定。
[感光性记录介质]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14具有曝光面14A。作为感光性记录介质14,只要能够通过从图像显示装置12照射的光进行曝光,并且能够形成记录图像,则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使用安装于快速照相机(例如,Fujifilm Corporation制造,Instax(注册商标)(商品名:Checky))的胶片盒18等。
胶片盒18通过将感光性记录介质14安装到壳体20中而形成。在设置于壳体20内的多个感光性记录介质14之间设置有省略图示的遮光片,通过该遮光片,只有位于胶片盒18的最上表面的感光性记录介质14被曝光。另外,在适用安装于上述Instax(注册商标)的胶片盒18的情况下,薄膜内组装有感光性记录介质14及遮光薄片。作为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中使用的材料,例如可举出底片、反转片、相纸、单片或剥离(peel-apart)型快速摄影胶片等摄影感光材料。
如图2所示,多个感光性记录介质14容纳在具有遮光性的盒形壳体20中。壳体20上设置有曝光开口22,所述曝光开口22为了使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曝光面曝光而使从图像显示装置12照射的光通过。并且,在与曝光开口22相反的一侧设置有按压部件(省略图示),并且通过按压部件,感光性记录介质14向曝光开口22侧按压。由此,感光性记录介质14被压在曝光开口22的周围,与图像显示装置12之间的距离减小,并且能够将良好的图像记录到感光性记录介质14。
作为外壳20,能够使用照片感光材料、磁记录材料及光记录材料等各种记录材料中所使用的记录材料用树脂部件。作为记录材料用树脂部件,是指用于将上述记录材料进行收纳、包装、包覆、保护、运载、保管及形态支撑等的容器,盖子及附属于其的附属部件,或者装载上述记录材料而发挥功能的各种部件。
曝光后的感光性记录介质14通过展开辊(省略图示)之间,由此设置于感光性记录介质的舱(pod)部破裂。舱部内含有显影处理液,并且通过舱部破裂,显影处理液蔓延到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内部。在经过1分钟至几分钟之后,充分进行显影处理并且在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上形成记录图像。
[百叶窗式薄膜]
参考图6及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百叶窗式薄膜16的一例进行说明。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10的一例的示意性剖视图,是对来自像素13的光的行进方向进行说明的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百叶窗式薄膜16的一例的结构的图。符号16A表示百叶窗式薄膜16的平面16A,符号16B表示百叶窗式薄膜16的侧面16B。百叶窗式薄膜16在与图像显示装置12的像素13的排列面平行的面上的第1方向(图7的平面16A中的X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有透射光的透光部102及遮蔽光的遮光部104。本实施方式的在第1方向上配置的透光部102及遮光部104为本发明的第1透光部及第1遮光部的一例。
并且,百叶窗式薄膜16在与第1方向垂直且与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的排列面平行的面上的第2方向(图7的平面16A中的Y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有透光部102及遮光部104。本实施方式的在第2方向上配置的透光部102及遮光部104为本发明的第2透光部及第2遮光部的一例。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二维地配置透光部102,遮光部104形成为格子状。通过设为这种结构,如图6所示,限制从图像显示装置12的像素13照射到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曝光面14A的光的角度。本实施方式的百叶窗式薄膜16为本发明的限制部件的一例。
从图像显示装置12的像素13照射的光从图像显示面朝向180°的所有方向照射。所照射的光通过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12的玻璃窗26而入射到百叶窗式薄膜16。入射到百叶窗式薄膜16的光中与连接图像显示装置12及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直线平行的光通过百叶窗式薄膜16的透光部102。并且,相对于连接图像显示装置12及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直线倾斜照射的光被百叶窗式薄膜16内的遮光部104遮住了光。通过限制从图像显示装置12照射的光的角度,提高记录于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记录图像的画质。
透光部102只要能够使光通过即可,能够使用玻璃材料、透明的硅酮橡胶等。并且,还能够将透光部102的部分设为空腔,仅由遮光部104构成百叶窗式薄膜16。遮光部104可以作为吸收光的光吸收部件,也能够作为反射光的光反射部件。构成遮光部104的遮光部件106能够使用经着色的树脂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黑色硅酮橡胶等。并且,作为吸收光的材料,能够使用中性密度滤光片(ND(Neutral Density)滤光片)。ND滤光片是指中性光密度的滤光片,是在用于曝光的波长区域中不会对波长带来影响而能够均匀地吸收光(吸收率为50%以上且99.999%以下;透光率为0.001%以上且50%以下)的滤光片。
另外,百叶窗式薄膜16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在图8中示出百叶窗式薄膜16的另一例的结构。上述图7所示的百叶窗式薄膜16如侧面16B所示由1一个层形成,通过在该1个层上,在第1方向及第2方向上交替配置透光部102及遮光部104,构成二维排列的百叶窗式薄膜16。
另一方面,图8所示的百叶窗式薄膜16由第1层118及第2层119这两层构成。符号16B为百叶窗式薄膜16的侧面,符号118A为第1层118的平面,符号119A为第2层119的平面。如第1层118的平面118A所示,第1层118仅在第1方向(在图8的平面118A中的X方向)上交替配置透光部102及遮光部104。而且,对于第2层119,仅在与第1方向垂直的第2方向(在图8的平面119A中的Y方向)上交替配置透光部102及遮光部104。而且,通过层叠第1层118及第2层119,形成二维的百叶窗式薄膜16。如此,即使由多个层形成二维状百叶窗式薄膜16,也能够得到与由1个层形成的百叶窗式薄膜16相同的效果。
并且,如图9A所示,也可以为在百叶窗式薄膜16的表面设置用于防止百叶窗式薄膜16受损或破损的保护层117的方式。具体而言,百叶窗式薄膜16也可以为分别在第1层118中的与第2层119相邻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平面118A、及第2层119中的与第1层118相邻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平面119A上设置保护层117的方式。如图9A所示,在百叶窗式薄膜16的两面设置保护层17的情况下,能够使根据百叶窗式薄膜16的缺陷、或结构产生的图像的缺陷变得不明显。
作为保护层117,只要透明且能够使光通过,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保护层117,例如能够使用由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氯乙烯树脂等形成的塑料板。
此外,如图9B所示,各列及各行中的至少一个光遮蔽部104可以由具有间隔的多个遮光部件106构成。在图9B所示的例中,在第1层118上,沿着第1方向排列的光遮蔽部104的各列具有沿第2方向隔开预先规定的间隔而设置的多个遮光部件106。并且,在第2层119上,沿着第2方向排列的光遮蔽部104的各行具有沿第1方向隔开预先规定的间隔而设置的多个遮光部件106。
百叶窗式薄膜16的遮光部104的点距P优选为80μm以下,更优选为65μm以下。通过将遮光部104的点距P设为上述范围,能够遮蔽从像素13照射的光中斜侧照射的光,并且能够提高记录图像的画质。
并且,还可以使成为像素13的排列的基准的像素的XY轴与成为百叶窗式薄膜16的透光部102及遮光部104的排列的基准的百叶窗的XY轴之间形成角度差来配置遮光部104。配置成使像素13的XY轴与百叶窗的XY轴之间存在角度差,由此抑制记录图像的干涉波纹。该角度的差优选为1度~45度,更优选为5度~40度,更优选为10度~35度。
百叶窗式薄膜16的厚度t优选为1.5mm以上且4.0mm以下,更优选为2.0mm以上且4.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5mm以上且4.0mm以下。通过增加百叶窗式薄膜16的厚度t,能够遮蔽小于平行光的角度的倾斜光。并且,若增加百叶窗式薄膜16的厚度t,则记录图像容易变得模糊,因此优选将百叶窗式薄膜16的厚度t设为上述范围。如图7所示的百叶窗式薄膜16,由一层形成时,百叶窗式薄膜16的厚度t为一层的厚度,如图8及图9所示的百叶窗式薄膜16,由第1层118及第2层119这两层等多层形成时,多层的合计的厚度成为百叶窗式薄膜16的厚度。
[保护层]
如图1、图2及图6所示,保护层17设置于百叶窗式薄膜16的支撑部21侧。在进行曝光时,保护层17在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与百叶窗式薄膜16的接触中保护百叶窗式薄膜16。保护层17防止通过反覆进行将显示于图像显示装置12的显示图像曝光到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操作而破坏或破损百叶窗式薄膜16。
作为保护层17,只要透明且能够使光通过,则没有特别限定。作为保护层17,例如能够使用由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氯乙烯树脂等形成的塑料板。
保护层17的厚度优选设为0.1μm以上且500μm以下。通过将保护层17的厚度设为0.1μm以上,除了具有保护百叶窗式薄膜16的效果以外,还能够使干涉波纹变得不明显。并且,能够使基于百叶窗式薄膜16的缺陷或结构产生的图像的缺陷变得不明显。并且,通过将保护层17的厚度设为500μm以下,能够防止记录图像的模糊。
[控制部31的作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2的控制部31的作用进行说明。
有时从图像显示装置12照射到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光的光谱特性与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光谱灵敏度,具体而言与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感光材料的光谱灵敏度(光谱特性)不同。若图像显示装置12及感光性记录介质14各自的光谱特性不同,则有时图像显示装置12中所显示的显示图像的色调与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中所记录的记录图像,即与被显示图像曝光的记录图像的色调不同。例如,在图像显示装置12中,通常,针对人眼的光谱特性进行优化的图像被用作显示图像。如此,在通过针对人眼的光谱特性进行优化的显示图像对感光性记录介质14进行曝光的情况下,有时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中所记录的记录图像的色调与显示图像的色调不同。例如,在通过显示图像为绿(G)色的色调强的显示图像对感光性记录介质14进行曝光的情况下,可以得到色调偏向绿(G)色的记录图像。
若试图将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中所记录的记录图像的色调设为针对人眼的光谱特性进行优化的图像等所期望的色调的图像的情况下,为了对感光性记录介质14进行曝光,需要调整图像显示装置12中所显示的显示图像的色调。因此,例如,在如上所述得到色调偏向绿(G)色的记录图像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1以图像显示装置12中所显示的显示图像(曝光用的图像)中的绿色(G)的光量变少的方式进行调整。
作为用于将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中所记录的记录图像的色调设为所期望的色调的、图像显示装置12中的显示图像的色调调整方法的一例,有变更RGB各颜色的灰度的分配值的方法。显示图像为绿(G)色的色调强的情况是指,在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曝光中,绿色(G)的曝光量比其他颜色的曝光量多的情况。若图像显示装置12的灰度为256灰度,则控制部31例如在表示输入图像的图像数据中,将关于绿色(G)的像素值为200的灰度的分配值变更为150。即,若输入图像中关于绿(G)色的像素值为“200”,则控制部31将像素值调整为“150”。通过如此降低显示图像中的灰度的分配值,即像素值,绿色(G)的曝光量减少,能够得到色调不偏向绿(G)色的记录图像。
即,通过将色调强的颜色的灰度的分配值调整得较小,换言之,通过将色调强的颜色的像素值调整得较小,曝光量减少,因此能够抑制记录图像中的色调的偏差。
然而,采用该调整方法的情况下,会将原本0~255为止的灰度分配成比0~255还少的灰度。即,指记录图像中的灰度数成为少于255灰度。因此,有时会在记录图像中产生所谓的灰度跳跃或被称为色调跳变等的现象。
参考图10及图11,更具体地进行说明。图10中示出任意的图像显示装置12的光谱特性的一例。另一方面,图11中示出为了优化任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中所记录的记录图像的色调而调整的图像显示装置12的光谱特性的一例。在图11所示的例中示出,如上所述,由于记录图像中绿(G)色的色调较强,因此对绿(G)色的灰度的分配值进行了调整的情况。比较图10及图11可知,绿(G)色相对于蓝(B)色的亮度的比率不同,在图11所示的调整后的图像显示装置12中,绿(G)色相对于蓝(B)色的亮度的比率小。
关于图10所示的光谱特性中的各红(R)色、绿(G)色及蓝(B)色,对0~亮度的最大值分配有256灰度。在图11所示的调整后的光谱特性中,绿(G)色的亮度的最大值比调整前小,因此能够使用的灰度值为小于255的值。例如,若相对于图11所示的调整后的光谱特性中的绿(G)色的亮度的最大值的灰度的分配为230,则在调整后的图像显示装置12中,关于绿(G)色无法使用231~255的灰度。
如此,在图像显示装置12的光谱特性与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光谱灵敏度不同的情况下,用于对感光性记录介质14进行曝光的显示图像中的RGB各自的曝光量没有被优化,因此存在灰度数减少的情况。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1通过优化用于对感光性记录介质14进行曝光的显示图像中的RGB各自的曝光量,如上所述抑制灰度数减少。具体而言,控制部31通过优化显示图像中的RGB各自的曝光时间,并且使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以任意的顺序依次显示于图像显示装置12而设为显示图像,从而对RGB各自的曝光量进行优化。
(曝光时间的优化方法)
图12中示出表示用于优化曝光时间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例的流程图。并且,图13中示出在曝光时间的优化中所使用的光谱特性(亮度)的评价系统的一例。在图13所示的评价系统中,作为光谱辐射计200,使用TOPCON TECHNOHOUSE CORPORATION.制光谱辐射计“SR-3”,并将距离设为50cm、将测定角设为2度。
首先,作为预处理,在图12所示的步骤S100中,测定理想的图像显示装置的RGB各自的发光峰值。理想的图像显示装置是指,显示与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中所记录的记录图像的色调一致的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为显示图像被优化的状态的图像显示装置12。
具体而言,使R分量的图像,即像素值为(255,0,0)的红(R)色的图像显示于理想的图像显示装置,并通过图13所示的评价系统测定发光峰值。同样地,使G分量的图像,即像素值为(0,255,0)的绿(G)色的图像显示于理想的图像显示装置,并通过图13所示的评价系统测定发光峰值。并且,同样地,使B分量的图像,即像素值为(0,0,255)的蓝(B)色的图像显示于理想的图像显示装置,并通过图13所示的评价系统测定发光峰值。由此,得到红色(R)、绿色(G)及蓝色(B)各自的最佳亮度的最大值(最大光量)。
接着,作为后处理,在图12所示的步骤S102中,测定组装到图像曝光装置10之前的当前的图像显示装置12的RGB各自的发光峰值。作为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测定设置百叶窗式薄膜16之前的图像显示装置12中的RGB各自的发光峰值。测定方法与上述步骤S100同样地,使R分量(255,0,0)的图像、G分量(0,255,0)的图像及B分量(0,0,255)的图像各自依次显示于图像显示装置12,并通过光谱辐射计200测定各图像中的发光峰值。由此,可以得到红色(R)、绿色(G)及蓝色(B)各自在当前的图像曝光装置10中的亮度的最大值,即最大光量。
在曝光时间优化处理的最后,作为后处理,在图12所示的步骤S104中,导出RGB各分量的图像的曝光时间。在曝光中照射到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总光量为各RGB的各光量乘以曝光时间的量(光量×曝光时间)。作为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上述步骤S100中测定出的、以理想的图像显示装置中的亮度的最大值曝光了100msec的光量设为总光量。即,关于各RGB,在上述步骤S100中测定出的亮度的最大值(最大光量)乘以100msec的值为各RGB的总光量。接着,关于各RGB,通过各总光量除以在上述步骤S102中测定出的当前图像显示装置12中的亮度的最大值,即最大光量(总光量÷最大光量),得到各RGB的最佳曝光时间。作为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如此得到的各RGB的最佳曝光时间被预先存储于图像显示装置12的存储部46。
另外,针对各RGB优化曝光时间的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方法。例如,在当前图像曝光装置10上显示白色的图像(255,255,255)作为显示图像并且通过该显示图像对感光性记录介质14进行曝光的情况下,可以在成为优化的记录图像的状态下调整显示图像的色调,由此确定用于得到最佳记录图像的显示图像的亮度的最大值。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R、G及B各自的输入值的组合,使用参考R、G及B各自的输出值的3维LUT(LookUp table:查找表)来实施各灰度的颜色调整。
[图像生成部30的作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2中的图像生成部30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通过百叶窗式薄膜16限制从图像显示装置12照射的光的角度,并且与连接图像显示装置12及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直线平行的光通过百叶窗式薄膜16的透光部102。但是,实际上如图14所示,从显示部32的点光源15照射的光扩散。具体而言,根据遮光部104的高度H及透光部102的宽度Q透射规定角的光分量,即扩散。通过所扩散的光分量,如图15所示,在记录于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记录图像中,高频分量(边缘部)E的浓度差与显示图像相比减少。即,在记录图像中,浓度差变小,因此具有边缘部难以视觉辨认的倾向,其结果,记录图像成为模糊图像的可能性变高。
百叶窗式薄膜16的厚度t变得越大,从图像显示装置12到达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光量越减少,因此存在曝光时间非常长的问题。并且,如上述图8或图9所示的例子,在百叶窗式薄膜16由多个层形成的情况下,各层中产生光向未通过遮光部104遮蔽的方向扩散,因此容易在记录图像中产生模糊。并且,保护层17的厚度变得越厚,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与曝光面14A的距离越大,并且在保护层17内光的角度不受限制,因此容易在记录图像中产生模糊。
并且,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10中,控制部31通过以优化的曝光时间进行RGB依次曝光,从而不会减少显示图像的灰度数并减少灰度跳跃,因此显示图像成为平滑的图像。然而,通过减少灰度跳跃,颜色浓淡的变化降低,其结果,有记录图像成为模糊图像的情况。例如,如图16所示,与如上所述产生灰度跳跃的情况相比,在优化曝光时间的情况下,成为在图表中以白色圆圈表示的灰度增加的记录图像。然而,如图16所示,在曝光时间被优化的记录图像中,容易成为边缘部分的视觉辨认度降低的产生模糊的图像。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考虑到在记录图像中的浓度差比在显示图像中的浓度差减少的情况,图像显示装置12的图像生成部30进行用于预先增加(强调)显示图像的高频分量(边缘部)的图像处理。尤其,考虑到通过曝光时间的优化而成为模糊图像的情况,图像生成部30进行用于预先增加(强调)显示图像的高频分量(边缘部)的图像处理。
[图像处理]
接着,对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2执行的图像处理进行说明。图17中示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2执行的图像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7所示的图像处理通过CPU40执行图像处理程序50来执行。
在图17所示的步骤S150中,图像生成部30对被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用于强调输入图像的高频分量的浓度差的高频分量强调处理。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高频分量强调处理的一例,图像生成部30进行钝化掩模处理。
具体而言,首先,生成钝化掩模。在钝化掩模的生成时,例如适用以下(1)式所示的将f(x,y)设为滤光片系数、将分布度设为标准偏差σ的二维高斯分布。
[数式1]
另外,上述(1)式中的标准偏差σ为高斯分布、即模糊图像的模糊半径,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像素数(Number of pixels)来标记。
对于输入图像叠加由上述(1)式表示的钝化掩模,由此如图18A所示,从输入图像生成模糊图像。
另外,如图18B所示,图像生成部30从输入图像与模糊图像的差分生成高频分量图像。如图18B所示,在高频分量图像中,尤其在灰度差较大的区域中差分变大。
而且,如图18C所示,图像生成部30根据权重W将高频分量图像加法运算到输入图像,由此生成强调高频分量的显示图像。即,与输入图像相比,显示图像成为画质劣化的状态。
另外,在图像显示装置12的分辨率为325ppi(pixel per inch:每英寸像素)的情况下,在适用于输入图像的钝化掩模处理中,将标准偏差σ标记为x,将权重W标记为y的情况下,如图19所示,所适用的钝化掩模的范围优选为由下述(2)式表示的范围M1,更优选为由下述(3)式表示的范围M2,进一步优选为由下述(4)式表示的范围M3。
-0.1×x+0.40<y<-0.1×x+1.10……(2)
-0.1×x+0.50<y<-0.1×x+1.00……(3)
-0.1×x+0.60<y<-0.1×x+0.90……(4)
另外,在图像显示装置12的分辨率为Xppi的情况下,适用与上述(2)式~(4)式的标准偏差σ乘以将X除以325的数的范围对应的钝化掩模即可。具体而言,适用与由下述(5)式~(7)式的各式中表示的范围M1~M3对应的钝化掩模即可。
-0.1×x×(X÷325)+0.40<y<-0.1×x×(X÷325)+1.10……(5)
-0.1×x×(X÷325)+0.50<y<-0.1×x×(X÷325)+1.00……(6)
-0.1×x×(X÷325)+0.60<y<-0.1×x×(X÷325)+0.90……(7)
在下一个步骤S152中,控制部31从通过上述步骤S150的处理而进行了高频分量强调处理的显示图像中生成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作为一例,本实施方式的控制部31在使用了Python语言的NumPy的图像处理中,分离显示图像的颜色通道而生成了RGB各分量的图像(单色的图像)。另外,控制部31从显示图像中生成RGB各分量的图像的方法并不限定于本方法,能够适用公知的技术。
在下一个步骤S154中,控制部31从存储部46获取RGB各自的最佳的曝光时间。在下一个步骤S156中,如图20所示,控制部31根据最佳的曝光时间,进行显示各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的依次曝光,由此使显示图像显示于显示部32。在图20所示的例子中,控制部31在曝光开始时刻T0时,使B分量的图像显示(点灯)于显示部32,在时刻T1时,不显示(熄灭)B分量的图像。具体而言,控制部31在时刻T0~T1期间,点亮像素13的子像素13B,并通过B色的显示图像对感光性记录介质14进行曝光。并且,控制部31在时刻T1~时刻T2期间,将显示部32中所显示的图像从B分量的图像替换为G分量的图像,在时刻T2时,使G分量的图像显示(点亮)于显示部32,在时刻T3时,不显示(熄灭)G分量的图像。具体而言,控制部31在时刻T2~T3期间,点亮像素13的子像素13G,并通过G色的显示图像对感光性记录介质14进行曝光。而且,控制部31在时刻T3~时刻T4期间,将显示部32中所显示的图像从G分量的图像替换为R分量的图像,在时刻T4时,使R分量的图像显示(点亮)于显示部32,在时刻T5时,不显示(熄灭)R分量的图像。具体而言,控制部31在时刻T4~T5期间,点亮像素13的子像素13R,并通过R色的显示图像对感光性记录介质14进行曝光。在基于步骤S156的控制部31的RGB依次曝光结束时,本图像处理结束,并成为在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上记录了色调被优化的记录图像的状态。
[图像曝光装置的效果实验]
接着,示出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10的效果而进行的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作为图像显示装置12,使用了分辨率为271ppi的一般的显示器。并且,支撑部21为金属板,感光性记录介质14使用了Instax用薄膜。另外,百叶窗式薄膜16使用了层叠第1层118及第2层119而成的百叶窗式薄膜,所述第1层118仅在上述第1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有45μm的透光部102及15μm的遮光部104,所述第2层119仅在与第1方向垂直并且在上述第2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有45μm的透光部102及15μm的遮光部104。并且,百叶窗式薄膜16的各层的厚度设为1.15mm(厚度t=2.3mm)。而且,各面的保护层17的厚度设为0.2μm,使百叶窗式薄膜16相对于显示部32的像素配置(XY轴)旋转了30deg。
并且,显示图像使用了将风景或人物等作为被摄体的一般照片图像。并且,作为与本实施方式的记录图像的比较图像,使用了未强调(强调边缘部)高频分量的图像。另外,以下,有时为了区分比较图像,将适用本实施方式的高频强调图像的记录图像称为“强调图像”。
并且,关于高频分量强调(边缘强调)处理,将标准偏差σ及权重W如图21设为不同,进行了使用上述(1)所示的二维高斯分布的钝化掩模处理。并且,RGB依次曝光中的RGB各分量的图像的曝光时间设为通过上述曝光时间的优化方法而得到的最佳曝光时间,并以G分量的图像、R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的顺序进行了依次曝光。
关于画质的评价方法,设为由评价专家进行的感官评价,针对相对于比较图像强调图像的模糊感是否减少、可见性是否良好、是否成为优选的图像进行照片的分辨率评价。
在图21中示出评价结果。另外,在图21中,针对画质,进行了四个阶段的评价。图21所示的“◎”表示可见性最优异,“○”表示可见性良好,“△”表示图像的模糊得到改善,“×”表示可见性差,换言之显示图像模糊。
因此,如图21所示,并且,如上所述,可知钝化掩模的范围优选将标准偏差σ设为x、将权重W设为y的由上述(2)式表示的范围M1,更优选为由上述(3)式表示的范围M2,进一步优选为由上述(4)式表示的范围M3。
[第2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显示装置12对感光性记录介质14进行曝光的方法,对进行RGB依次曝光的方法进行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显示装置12对感光性记录介质14进行曝光的其他方法,对能够实现对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进行同时一并曝光的方法的图像显示装置12(图像曝光装置10)进行说明。
由于图像曝光装置10的整体结构、支撑部21、感光性记录介质14及百叶窗式薄膜16的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像显示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关于图像显示装置12,虽然硬件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图5参照)相同,但功能性结构不同,因此对图像显示装置12的功能性结构及作用进行说明。
图22中示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2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块图。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2还具备接受部34的观点考虑,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2(参考图4)不同。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2作为对感光性记录介质14进行曝光的模式,具有进行RGB依次曝光的依次曝光模式、以及如图23所示,进行对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同时进行曝光的一并曝光的一并曝光模式这2种模式。
在进行依次曝光模式的情况下,如上所述,能够将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中所记录的记录图像的色调设为所期望的色调,并且能够抑制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中所记录的记录图像中产生灰度跳跃。因此,在进行依次曝光模式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记录图像的画质。
另一方面,在一并曝光模式中,为了将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中所记录的记录图像的色调设为所期望的色调,作为图像显示装置12中的显示图像的色调调整方法的一例,采用变更上述RGB各颜色的灰度的分配值的方法。因此,如上所述,在感光性记录介质H中所记录的记录图像中有时会产生灰度跳跃。因此,存在与进行RGB依次曝光的情况相比,记录图像的画质降低的情况。
然而,依次曝光模式的情况下,对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进行依次曝光,因此直到RGB所有分量的图像的曝光完成为止,换言之,直到完成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曝光为止的曝光时间变长。另一方面,在RGB一并曝光中,如图23所示,对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同时进行曝光,因此曝光时间重叠,从而与进行RGB依次曝光的情况相比,直到完成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曝光为止的时间变短。因此,与进行RGB依次曝光的情况相比,进行RGB一并曝光的情况更能够抑制电力的损耗。
换言之,依次曝光模式是注重画质(高画质)模式,一并曝光模式是抑制耗电的节能模式。
作为一例,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2的接受部34经由省略图示的外部I/F(InterFace:界面)接受由使用者进行的关于进行依次曝光模式及一并曝光模式中的哪一种模式的指示。
在接受部34接收到依次曝光模式的指示的情况下,图像生成部30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生成进行了高频分量强调处理的显示图像。另一方面,在接受部34接收到一并曝光模式的指示的情况下,图像生成部30生成进行了与RGB依次曝光相比使强调高频分量的浓度差(边缘)的程度减弱的高频分量强调处理的显示图像。在RGB一并曝光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从显示部32的点光源15照射的光扩散(参考图14及图15),因此有可能成为产生了模糊的图像,因此图像生成部30对被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用于强调输入图像的高频分量的浓度差的高频分量强调处理。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在优化曝光时间而进行RGB依次曝光的情况下,从显示部32的点光源15照射的光扩散,并且抑制灰度跳跃的结果,容易成为边缘部分的视觉辨认度降低且产生了模糊的图像。因此,在RGB依次曝光中,通过图像生成部30对输入图像进行进一步强调边缘部分即浓度差的高频分量强调处理。换言之,在进行RGB依次曝光的情况下,图像生成部30进行与RGB一并曝光相比进一步强调了高频分量的浓度差(边缘)的高频分量强调处理。
在接受部34接收到依次曝光模式的指示的情况下,控制部31与第1实施方式同样地,进行RGB依次曝光,并在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上记录记录图像。另一方面,在接受部34接收到一并曝光模式的指示的情况下,如图23所示,控制部31进行RGB一并曝光,并在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上记录记录图像。
[图像处理]
接着,对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2执行的图像处理进行说明。图24中示出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2执行的图像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图24所示的图像处理与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参考图17)的不同之处在于,还具备步骤S149、S158及S160的处理。
若开始图24所示的图像处理,首先,在步骤S149中,接受部34判定所接受到的模式的指示是否为依次曝光模式。在接受到依次曝光模式的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49的判定成为肯定判定,转移到步骤S150。另一方面,在所接受到的模式的指示不是依次曝光模式的情况下,换言之,接受到一并曝光模式的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49的判定成为否定判定,转移到步骤S158。
在步骤S158中,图像生成部部30对被输入的图像数据进行用于强调输入图像的高频分量的浓度差的高频分量强调处理。作为一例,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步骤S150同样地,图像生成部30通过进行使用了由上述(1)式生成的钝化掩模的钝化掩模处理来进行高频分量强调处理。
另外,在图像显示装置12的分辨率为325ppi(pixel per inch,每英寸像素)的情况下,在适用于输入图像的钝化掩模处理中,将标准偏差σ标记为x,将权重W标记为y的情况下,如图25所示,所适用的钝化掩模的范围优选为由下述(8)式表示的范围M1,更优选为由下述(9)式表示的范围M2,进一步优选为由下述(10)式表示的范围M3。
-0.1×x+0.30<y<-0.1×x+1.00……(8)
-0.1×x+0.40<y<-0.1×x+0.90……(9)
-0.1×x+0.50<y<-0.1×x+0.80……(10)
另外,在图像显示装置12的分辨率为Xppi的情况下,适用与上述(8)式~(10)式的标准偏差σ乘以将X除以325的数的范围对应的钝化掩模即可。具体而言,适用与由下述(11)式~(13)式的各式表示的范围M1~M3对应的钝化掩模即可。
-0.1×x×(X÷325)+0.30<y<-0.1×x×(X÷325)+1.00……(11)
-0.1×x×(X÷325)+0.40<y<-0.1×x×(X÷325)+0.90……(12)
-0.1×x×(X÷325)+0.50<y<-0.1×x×(X÷325)+0.80……(13)
在下一个步骤S160中,控制部31通过上述步骤S158的处理,使进行了高频分量强调处理的显示图像通过RGB一并曝光而显示于显示部32。具体而言,如图23所示,控制部31在曝光开始时刻T0时,使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一并显示(点亮)于显示部32,在达到预先规定的曝光时间的时刻TX时,一并不显示(熄灭)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在感光性记录介质14被曝光且处于记录记录图像的状态时,步骤S160的处理结束,且本图像处理结束。
如上所述,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10具备:图像显示装置12,具有多个像素13;支撑部21,使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曝光面14A与图像显示装置12对置而支撑记录图像显示装置12中所显示的图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14;百叶窗式薄膜16,设置于图像显示装置12与支撑部21之间,并且限制从图像显示装置12照射到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光的角度。并且,图像曝光装置10具备:图像生成部30,通过强调被输入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彩色的输入图像的高频分量的浓度差,生成使输入图像的画质劣化的显示图像;及控制部31,从显示图像生成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并且使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各自以预先规定的顺序依次显示于图像显示装置12,从而进行使感光性记录介质14依次曝光的控制。
如此,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10中的图像显示装置12的控制部31使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各自以预先规定的顺序依次显示于图像显示装置12,从而进行使感光性记录介质14依次曝光的控制。由此,能够优化基于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各自的曝光时间,能够抑制感光性记录介质14中所记录的记录图像的灰度跳跃。并且,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图像显示装置12的图像生成部30通过强调被输入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彩色的输入图像的高频分量的浓度差,生成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曝光中所使用的显示图像来作为使输入图像的画质劣化的图像。通过透射百叶窗式薄膜16的光的扩散,记录于感光性记录介质14的记录图像成为比显示图像更模糊的图像,但是成为与输入图像同等的画质的图像。即,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10,即使显示图像的画质劣化,记录图像的画质也成为与输入图像同等的画质的图像。
因此,根据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图像曝光装置10,能够抑制记录图像的模糊,并且抑制灰度跳跃。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通过图像显示装置12的多个像素13各自具备子像素13R、13G、13B,对在图像显示装置12中显示彩色图像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用于显示彩色图像的图像显示装置12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本方式。例如,图像显示装置12可以为具备与各R分量、G分量及B分量对应的光源或滤光片的方式。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由图像生成部30进行的高频分量强调处理,对进行钝化掩模处理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例如可以适用卷积处理等。
并且,例如只要为不限定百叶窗式薄膜16的结构等,而且能够限制从图像显示装置12照射的光的角度的限制部件,则并无限定。例如,可以非周期性地配置有透光部102及遮光部104,也可以将随机形成有孔的毛细管板等用作限制部件。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图像显示装置12具备图像生成部30及控制部31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图像生成部30及控制部31各自可以作为与图像显示装置12不同的装置而构成。例如,还可以设为通过智能手机等CPU执行图像处理程序50,作为图像生成部30及控制部31发挥功能而进行图像处理,图像显示装置12从智能手机接收进行了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而将与图像数据对应的显示图像显示于显示部32的方式。并且,也可以设为图像生成部30及控制部31各自包括在不同的装置的方式。
并且,作为执行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的图像显示装置12的各功能部等的各种处理的处理部(processing unit)的硬件结构,能够使用以下示出的各种处理器(processor)。上述各种处理器中除了包括如上所述的执行软件(程序)来作为各种处理部发挥作用的通用的处理器即CPU以外,还包括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阵列))等在制造后能够变更电路结构的处理器即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专用集成电路)等具有为了执行特定的处理而以专用设计的电路结构的处理器即专用电路等。
一个处理部可以由这些各种处理器中的1个构成,也可以由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2个以上的处理器的组合(例如,多个FPGA的组合或CPU与FPGA的组合)构成。并且,也可以由1个处理器构成多个处理部。
作为由1个处理器构成多个处理部的例子,第1,如以用户端及服务器等计算机为代表那样,有如下方式:以1个以上的CPU与软件的组合构成1个处理器,且该处理器作为多个处理部发挥作用。第2,如以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等为代表,有如下方式:使用由1个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芯片来实现包括多个处理部的系统整体的功能的处理器。如此,各种处理部作为硬件结构使用上述各种处理器中的1个以上而构成。
另外,作为这些各种处理器的硬件结构,更具体而言,能够使用将半导体元件等电路元件组合而成的电路(circuitry)。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图像处理程序50预先存储(安装)于存储部46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图像处理程序50也可以以记录于CD-ROM(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DVD-ROM(Digital Versatile Disc Read OnlyMemory,数字通用盘只读存储器)及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存储器等记录介质的方式提供。并且,图像处理程序50可以为经由网络从外部装置下载的方式。
2019年9月27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177694号的发明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所有文献、专利申请及技术标准与具体地且分别地记载通过参考而被并入的各个文献、专利申请及技术标准的情况相同程度地,通过参考并入本说明书中。
符号说明
10-图像曝光装置,12-图像显示装置,13-像素,13R、13G、13B-子像素,14-感光性记录介质,14A-曝光面,15-点光源,16-百叶窗式薄膜,16A-百叶窗式薄膜的平面,16B-百叶窗式薄膜的侧面,17-保护层,18-胶片盒,20-壳体,21-支撑部,22-曝光开口,26-玻璃窗,30-图像生成部,31-控制部,32-显示部,34-接受部,40-CPU,42-存储器,46-存储部,48-输入部,49-总线,50-图像处理程序,102-透光部,104-遮光部,106-遮光部件,117-保护层,118-第1层,118A-第1层的平面,119-第2层,119A-第2层的平面,200-光谱辐射计,E-高频分量(边缘部),H-高度,M1~M3-范围,P-遮光部的点距,Q-宽度,t-百叶窗式薄膜的厚度,T0~T3、TX-时刻。

Claims (16)

1.一种图像曝光装置,其具备:
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多个像素;
支撑部,使记录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中所显示的图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对置而支撑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
限制部件,设置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并且限制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照射到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的光的角度;
图像生成部,通过强调被输入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彩色的输入图像的高频分量的浓度差,生成使所述输入图像的画质劣化的显示图像;及
控制部,从所述显示图像生成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并且使所述R分量的图像、所述G分量的图像及所述B分量的图像各自以预先规定的顺序依次显示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从而进行使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依次曝光的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按照RGB的每个颜色规定用于使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曝光的总光量,
所述控制部以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中所显示的RGB各自的颜色的光的最大光量和所述总光量相应的曝光时间,进行利用所述R分量的图像、所述G分量的图像及所述B分量的图像的各个图像依次使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曝光的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总光量根据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照射的光的光谱特性和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的光谱灵敏度来规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像素各自包括分别与RGB对应的子像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限制部件为漫射光学系统的光学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光学部件为百叶窗式薄膜,所述百叶窗式薄膜在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的排列面平行的面上的第1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有透射光的第1透光部及遮蔽光的第1遮光部,并且在与所述第1方向不平行且所述面上的第2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有透射光的第2透光部及遮蔽光的第2遮光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光学部件为百叶窗式薄膜,所述百叶窗式薄膜在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像素的排列面平行的面上的第1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有透射光的第1透光部及遮蔽光的第1遮光部,并且在与所述第1方向垂直且所述面上的第2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有透射光的第2透光部及遮蔽光的第2遮光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百叶窗式薄膜层叠有第1层及第2层,所述第1层仅在所述第1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有所述第1透光部及所述第1遮光部,所述第2层仅在所述第2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有所述第2透光部及所述第2遮光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第1层的所述第1遮光部具有沿所述第2方向隔开预先规定的间隔而配置的多个第1遮光部件,
所述第2层的所述第2遮光部具有沿所述第1方向隔开预先规定的间隔而配置的多个第2遮光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控制部通过钝化掩模处理来强调所述高频分量的浓度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在将所述钝化掩模处理的权重设为y,并且将所述钝化掩模处理中所使用的二维高斯分布度标准偏差设为x的情况下,满足下述(1)式,
-0.1×x+0.50<y<-0.1×x+1.00……(1)。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在将所述钝化掩模处理的权重设为y,将所述钝化掩模处理中所使用的二维高斯分布度标准偏差设为x,并且将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的分辨率设为Xppi的情况下,满足下述(2)式,其中,Xppi为每英寸像素,
-0.1×x×(X÷325)+0.50<y<-0.1×x×(X÷325)+1.00……(2)。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曝光装置还具备:
接受部,关于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接受进行如下之中的哪种曝光的指示,即,将所述显示图像的所述R分量的图像、所述G分量的图像及所述B分量的图像一并显示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而对感光性记录介质进行曝光的一并曝光以及所述依次曝光,
在所述接受部接受到用于进行所述一并曝光的指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使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一并曝光的控制,并且在所述接受部接受到用于进行所述依次曝光的指示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进行使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依次曝光的控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曝光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生成部在进行所述依次曝光的情况下,生成比进行所述一并曝光的情况更强调了所述高频分量的浓度差的所述显示图像。
15.一种图像曝光方法,其为图像曝光装置的图像曝光方法,所述图像曝光装置具备:
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多个像素;
支撑部,使记录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中所显示的图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对置而支撑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及
限制部件,设置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并且限制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照射到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的光的角度,
所述图像曝光方法包括如下处理:
通过强调被输入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彩色的输入图像的高频分量的浓度差,生成使所述输入图像的画质劣化的显示图像,
从所述显示图像生成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并且使所述R分量的图像、所述G分量的图像及所述B分量的图像各自以预先规定的顺序依次显示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从而进行使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依次曝光的控制。
16.一种存储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使控制图像曝光装置的计算机执行如下处理:
通过强调被输入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彩色的输入图像的高频分量的浓度差,生成使所述输入图像的画质劣化的显示图像,
从所述显示图像生成R分量的图像、G分量的图像及B分量的图像,并且使所述R分量的图像、所述G分量的图像及所述B分量的图像各自以预先规定的顺序依次显示于图像显示装置,从而进行使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依次曝光的控制,
所述图像曝光装置具备:
图像显示装置,具有多个像素;
支撑部,使记录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中所显示的图像的感光性记录介质的曝光面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对置而支撑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及
限制部件,设置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与所述支撑部之间,并且限制从所述图像显示装置照射到所述感光性记录介质的光的角度。
CN202080063133.7A 2019-09-27 2020-09-28 图像曝光装置、图像曝光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442409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77694 2019-09-27
JP2019-177694 2019-09-27
PCT/JP2020/036594 WO2021060555A1 (ja) 2019-09-27 2020-09-28 画像露光装置、画像露光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24094A CN114424094A (zh) 2022-04-29
CN114424094B true CN114424094B (zh) 2023-10-31

Family

ID=75165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3133.7A Active CN114424094B (zh) 2019-09-27 2020-09-28 图像曝光装置、图像曝光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71274A1 (zh)
EP (1) EP4036645A4 (zh)
JP (1) JP7200391B2 (zh)
CN (1) CN114424094B (zh)
WO (1) WO2021060555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250143A (ja) * 2004-03-04 2005-09-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読取用露光装置
US6999113B1 (en) * 1998-10-22 2006-02-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ortable printer and camera
CN1784312A (zh) * 2003-12-12 2006-06-07 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 曝光设备
CN102903081A (zh) * 2012-09-07 2013-01-3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rgb彩色模型的低光照图像增强方法
CN104853063A (zh) * 2015-06-05 2015-08-19 北京大恒图像视觉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se2指令集的图像锐化方法
JP2016224259A (ja) * 2015-05-29 2016-12-28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光透過方向制御シート、照明装置及び光センサー装置
WO2019059168A1 (ja) * 2017-09-22 2019-03-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露光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123034A (ja) * 1986-11-12 1988-05-26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カラ−プリンタ
JPS6477382A (en) * 1987-09-18 1989-03-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hotographic printing device
JP2001092016A (ja) * 1999-07-21 2001-04-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プリント機能付き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9037011A (ja) 2007-08-02 2009-02-19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表示撮影装置
JP4497185B2 (ja) * 2007-09-18 2010-07-0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EP2124189A1 (en) * 2008-05-19 2009-11-25 Mitsubishi Electr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entre Europe B.V. Image processing to enhance image sharpness
US9126396B2 (en) * 2013-11-21 2015-09-08 Pacific Opal LLC Instant film printer for light emitting display screen incorporating optical collimation layer
WO2019093027A1 (ja) * 2017-11-07 2019-05-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露光装置
DE112019001698T5 (de) * 2018-03-30 2020-12-17 Fujifilm Corporation Bildbelichtungsvorrichtung, bildbelichtungsverfahren und programm
JP2019177694A (ja) 2019-04-10 2019-10-17 三星ダイヤモンド工業株式会社 ブレーク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99113B1 (en) * 1998-10-22 2006-02-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Portable printer and camera
CN1784312A (zh) * 2003-12-12 2006-06-07 西铁城时计株式会社 曝光设备
JP2005250143A (ja) * 2004-03-04 2005-09-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読取用露光装置
CN102903081A (zh) * 2012-09-07 2013-01-3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rgb彩色模型的低光照图像增强方法
JP2016224259A (ja) * 2015-05-29 2016-12-28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光透過方向制御シート、照明装置及び光センサー装置
CN104853063A (zh) * 2015-06-05 2015-08-19 北京大恒图像视觉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se2指令集的图像锐化方法
WO2019059168A1 (ja) * 2017-09-22 2019-03-2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露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60555A1 (ja) 2021-04-01
JPWO2021060555A1 (zh) 2021-04-01
US20220171274A1 (en) 2022-06-02
EP4036645A1 (en) 2022-08-03
CN114424094A (zh) 2022-04-29
JP7200391B2 (ja) 2023-01-06
EP4036645A4 (en) 2022-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61412B2 (en) Image exposure device, image exposure method, and program
US20060082692A1 (en)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projector
CN11078339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1844258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108439B (zh) 图像曝光装置及图像曝光方法
CN114424094B (zh) 图像曝光装置、图像曝光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7378570B2 (ja) 画像露光装置、画像露光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4783289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95622B (zh) 图像曝光装置
JP2020088739A (ja) 表示装置、表示システム、画像表示方法
US20230185179A1 (en) Image exposure device, image exposure method, and program
CN111263916B (zh) 图像曝光装置及图像曝光方法
JP7321296B2 (ja) 情報処理方法
Pershan Digital Photography Explained
Wolf et al. Light, Optics, and Imaging
JP2023005156A (ja) 表示システム
KR20150096828A (ko) 프론트 프로젝션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반사형 스크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