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52590B - 介质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传送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介质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传送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52590B
CN111252590B CN201911204869.7A CN201911204869A CN111252590B CN 111252590 B CN111252590 B CN 111252590B CN 201911204869 A CN201911204869 A CN 201911204869A CN 111252590 B CN111252590 B CN 1112525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conveyance
dimensional sensor
unit
doc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0486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52590A (zh
Inventor
潮田尚之
江口圣次
增田英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252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52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52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525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02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 B65H7/14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by feelers or detectors by photoelectric feelers or de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665Details specific to handling of web-shaped media, e.g. paper or film rolls
    • H04N1/00676Cut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684Object of the detection
    • H04N1/00702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681Detecting the presence, position or size of a sheet or correcting its position before scanning
    • H04N1/00763Action taken as a result of detection
    • H04N1/00774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04N1/00777Inhibiting, e.g. an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795Reading arrangements
    • H04N1/00798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 H04N1/00801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thereof, e.g. using a programmed control device or according to a measured quantity acco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 H04N1/00809Orient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3/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 B41J13/0009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 B41J13/0018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ort lengths, e.g. sheets control of the transport of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sheet input section of automatic paper handl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ling Sheets Or Web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介质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传送控制方法。在介质的输送时,有时并不是卡纸等传送异常而是发生暂时性传送混乱,在使用运动传感器判断介质的传送异常时,有可能会将所述传送混乱误判定为发生传送异常。介质传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输送单元,夹持介质并向传送方向进行输送;传感器,与向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的介质的面相对配置,检测介质的动作;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传感器接收的检测值而停止介质的传送,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介质的前端被所述输送单元夹持的时机的期间,不论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

Description

介质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传送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送介质的介质传送装置以及具备该介质传送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此外,本发明涉及介质传送装置中的传送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图像读取装置、记录装置中,以往就已采用检测介质的歪斜并进行规定的控制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喷墨打印机,其构成为,使用运动传感器检测纸张的偏斜,根据该偏斜量来变更滑架的往复移动范围,不向纸张以外的地方喷出墨水。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205654号公报
运动传感器具有像素纵横排列而成的二维半导体图像传感器,例如由20×20像素构成,该二维半导体图像传感器接收来自纸张的反射光,以获取图像。此外,运动传感器分析获取到的图像,计算纸张在传送方向上被传送的传送量(以下称为“纵向移动量”)和在与传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移动的量(以下称为“横向移动量”),并作为检测值输出。
在此,当纸张的传送发生异常时,与正常传送时相比,纵向移动量和横向移动量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检测该变化,从而能够判定为纸张的传送发生了异常,并停止纸张的传送。然而,在纸张的传送时,有时也会发生不是卡纸等传送异常而是暂时性传送混乱,有可能将该传送混乱误判定为发生了卡纸等传送异常。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单元,夹持介质并向传送方向进行输送;传感器,与向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的介质的面相对配置,检测介质的动作;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传感器接收的检测值而停止介质的传送,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介质的前端被所述输送单元夹持的时机的期间,不论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单元,夹持介质并向传送方向进行输送;传感器,与向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的介质的面相对配置,检测介质的动作;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传感器接收的检测值而停止介质的传送,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介质的后端从所述输送单元的夹持中被释放的时机的期间,不论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单元,夹持介质并向传送方向进行输送;传感器,与向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的介质的面相对配置,检测介质的动作;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传感器接收的检测值而停止介质的传送,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介质的输送速度发生变化的时机的期间,不论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介质载置部,供介质进行载置;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介质;传感器,与向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的介质的面相对配置,检测介质的动作;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传感器接收的检测值而停止介质的传送,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进给过程中的介质的后端脱离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位置之后直到开始下一介质的进给为止的期间,不论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单元,夹持介质并向传送方向进行输送;传感器,与向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的介质的面相对配置,检测介质的动作;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传感器接收的检测值而停止介质的传送,所述控制单元在进行介质的传送停止的判断时能够应用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使介质的传送停止的判断相比使用该第一阈值时更宽松,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介质的前端被所述输送单元夹持的时机以及介质的后端从所述输送单元的夹持中被释放的时机中至少任一时机的期间应用所述第二阈值,在所述期间以外的期间应用所述第一阈值。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读取单元,读取介质;以及上述介质传送装置,向所述读取单元传送介质。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本发明的传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在介质传送装置中,所述介质传送装置具备:输送单元,向传送方向输送介质;以及传感器,与向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的介质的面相对配置,检测介质的动作,所述传送控制方法包括:在包含介质的前端被所述输送单元夹持的时机以及介质的后端从所述输送单元的夹持中被释放的时机中任一时机的期间,不论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扫描仪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扫描仪中的原稿传送路径的侧剖视图。
图3是表示扫描仪中的原稿传送路径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扫描仪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5是表示二维传感器的第一轴和第二轴的检测速度的一例的图表。
图6是表示原稿扫描时的异常判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7是原稿扫描时的电机以及传感器类的时间图例子。
图8是表示原稿扫描时的原稿位置的原稿传送路径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原稿扫描时的原稿位置的原稿传送路径的侧视图。
图10是原稿扫描时的电机以及传感器类的时间图例子。
图11是表示原稿扫描时的卡纸判定处理的流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扫描仪(图像读取装置);1B介质传送装置;2装置主体;3下部单元;4上部单元;5排纸托盘;6进给口;7操作面板;8第一纸托架;9第二纸托架;11原稿载置部;12A、12B导边器;14进给辊;15分离辊;16传送辊对;16a传送驱动辊;16b传送从动辊;17排出辊对;17a排出驱动辊;17b排出从动辊;18排出口;20读取部;20a上部读取传感器;20b下部读取传感器;30重叠输送检测部;30a超声波发送部;30b超声波接收部;31第一原稿检测部;31a发光部;31b受光部;32第二原稿检测部;35载置检测部;36二维传感器;36a控制器;36b光源;36c透镜;36d图像传感器;40控制部;41CPU;42快闪ROM;44程序;45进给电机;46传送电机;90外部计算机;P原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简要说明。
第一方面涉及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单元,夹持介质并向传送方向进行输送;传感器,与向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的介质的面相对配置,检测介质的动作;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传感器接收的检测值而停止介质的传送,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介质的前端被所述输送单元夹持的时机的期间,不论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
在介质的前端被所述输送单元夹持的时机,容易发生暂时性传送混乱,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容易发生暂时性变化。
因此,本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介质的前端被所述输送单元夹持的时机的期间,不论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从而能够避免基于暂时性传送混乱的误判定。
需要指出,在上述期间中也有可能实际上介质的传送发生异常,但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大多数情况下在经过上述期间之后也显示出异常值,由此能够检测出介质的传送异常。
第二方面涉及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单元,夹持介质并向传送方向进行输送;传感器,与向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的介质的面相对配置,检测介质的动作;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传感器接收的检测值而停止介质的传送,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介质的后端从所述输送单元的夹持中被释放的时机的期间,不论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
在介质的后端从所述输送单元的夹持中被释放的时机,容易发生暂时性传送混乱,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容易发生暂时性变化。
因此,本方面中,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介质的后端从所述输送单元的夹持中被释放的时机的期间,不论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从而能够避免基于暂时性传送混乱的误判定。
需要指出,在上述期间中也有可能实际上介质的传送发生异常,但由于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大多数情况下在经过上述期间之后也显示出异常值,由此能够检测出介质的传送异常。
第三方面在第二方面中,其特征在于,具备载置进给前的介质的介质载置部,所述输送单元构成为具备进给辊和分离辊,所述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介质,所述分离辊在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夹持介质并进行介质的分离。
在介质的后端从所述进给辊与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中被释放的时机,特别容易发生暂时性传送混乱,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容易发生暂时性变化。
根据本方面,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介质的后端从所述进给辊与所述分离辊的夹持中被释放的时机的期间,不论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因此能够避免基于暂时性传送混乱的误判定。
第四方面涉及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单元,夹持介质并向传送方向进行输送;传感器,与向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的介质的面相对配置,检测介质的动作;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传感器接收的检测值而停止介质的传送,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介质的输送速度发生变化的时机的期间,不论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
在介质的输送速度发生变化的时机,容易发生暂时性传送混乱,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容易发生暂时性变化。
根据本方面,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介质的输送速度发生变化的时机的期间,不论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因此能够避免基于暂时性传送混乱的误判定。
需要指出,在包含介质的输送速度发生变化的时机的期间,也有可能实际上介质的传送发生异常,但由于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大多数情况下在经过上述期间之后也显示出异常值,由此能够检测出介质的传送异常。
第五方面涉及的介质传送装置在第四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介质的输送速度从零或恒速状态切换为加速状态的时机的期间,不论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
在介质的输送速度从零或恒速状态切换为加速状态的时机,特别容易发生暂时性传送混乱。根据本方面,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介质的输送速度从零或恒速状态切换为加速状态的时机的期间,不论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避免基于暂时性传送混乱的误判定。
第六方面涉及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介质载置部,供介质进行载置;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介质;传感器,与向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的介质的面相对配置,检测介质的动作;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传感器接收的检测值而停止介质的传送,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进给过程中的介质的后端脱离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位置之后直到开始下一介质的进给为止的期间,不论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
在进给过程中的介质的后端脱离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位置之后直到开始下一介质的进给为止,所述传感器与正在等待进给的下一介质相对,但该正在等待进给的下一介质与进给过程中的介质接触,有时会发生姿势变化,因此有可能将其误判定为进给过程中的介质的传送异常。
根据本方面,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进给过程中的介质的后端脱离所述传感器的检测位置之后直到开始下一介质的进给为止的期间,不论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从而能够避免上述误判定。
第七方面涉及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输送单元,夹持介质并向传送方向进行输送;传感器,与向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的介质的面相对配置,检测介质的动作;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传感器接收的检测值而停止介质的传送,所述控制单元在进行介质的传送停止的判断时能够应用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使介质的传送停止的判断相比使用该第一阈值时更宽松,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介质的前端被所述输送单元夹持的时机以及介质的后端从所述输送单元的夹持中被释放的时机中至少任一时机的期间应用所述第二阈值,在所述期间以外的期间应用所述第一阈值。
根据本方面,所述控制单元在进行介质的传送停止的判断时能够应用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使介质的传送停止的判断相比使用该第一阈值时更宽松,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介质的前端被所述输送单元夹持的时机以及介质的后端从所述输送单元的夹持中被释放的时机中至少任一时机的期间应用所述第二阈值,在所述期间以外的期间应用所述第一阈值,因此能够抑制基于暂时性传送混乱的误判定。
第八方面在第一至第七任一方面中,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是对包含第一轴和第二轴的二维坐标系中的介质的动作进行检测的二维传感器。
根据本方面,在所述传感器是对包含第一轴和第二轴的二维坐标系中的介质的动作进行检测的二维传感器的结构中,可得到上述第一至第七任一方面的作用效果。
第九方面涉及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读取单元,读取介质;以及第一至第八任一方面涉及的介质传送装置,向所述读取单元传送介质。
根据本方面,在图像读取装置中,可得到上述第一至第八任一方面的作用效果。
第十方面涉及的传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在介质传送装置中,所述介质传送装置具备:输送单元,向传送方向输送介质;以及传感器,与向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的介质的面相对配置,检测介质的动作,所述传送控制方法包括:在包含介质的前端被所述输送单元夹持的时机以及介质的后端从所述输送单元的夹持中被释放的时机中任一时机的期间,不论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
在介质的前端由所述输送单元夹持的时机、介质的后端从所述输送单元的夹持中被释放的时机,容易发生暂时性传送混乱,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容易发生暂时性变化。
因此,本方面中,在包含介质的前端被所述输送单元夹持的时机以及介质的后端从所述输送单元的夹持中被释放的时机中任一时机的期间,不论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因此能够避免基于暂时性传送混乱的误判定。
需要指出,在上述期间中也有可能实际上介质的传送发生异常,但由于所述传感器的检测值大多数情况下在经过上述期间之后也显示出异常值,由此能够检测出介质的传送异常。
以下,对本发明具体地进行说明。
以下,基于附图对图像读取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列举能够读取原稿P的表面及背面中至少一面的文件扫描仪(以下简称为扫描仪1A)为例。
需要指出,在各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中,X方向是装置宽度方向,此外,是作为与原稿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原稿宽度方向。此外,Y方向是原稿传送方向。Z方向是与Y方向交叉的方向,大致表示与被传送的原稿P的面正交的方向。此外,将+Y方向设为从装置背面朝向正面的方向,将-Y方向设为从装置正面朝向背面的方向。此外,将从装置正面观察时的左方设为+X方向,右方设为-X方向。此外,将+Z方向设为装置上方,将-Z方向设为装置下方。此外,将输送原稿P的方向(+Y方向)叫作“下游”,将与之相反的方向(-Y方向)叫作“上游”。
图1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扫描仪1A的外观立体图。
扫描仪1A具备装置主体2,该装置主体2在内部具备读取原稿P的图像的读取部20(图2)。
装置主体2构成为具备下部单元3以及上部单元4。上部单元4设置成能够以原稿传送方向下游为转动支点相对于下部单元3进行开闭,并构成为能够向装置正面方向转动上部单元4而将其打开,使原稿P的输送路径露出而容易地进行原稿P的卡纸处理。
在装置主体2的靠装置背面处设置有具有载置被进给的原稿P的载置面11a的原稿载置部11。原稿载置部11设置为相对于装置主体2能够进行拆装。
此外,在原稿载置部11上设置有对与原稿传送方向(Y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X方向)的侧缘进行引导的一对导边器,具体为第一导边器12A以及第二导边器12B。第一导边器12A以及第二导边器12B分别具备引导原稿P的侧缘的引导面G1、G2。
原稿载置部11具备第一纸托架8以及第二纸托架9。第一纸托架8以及第二纸托架9能够收纳于原稿载置部11的内部,且如图1所示构成为能够从原稿载置部11拉出,能够调节载置面11a的长度。
装置主体2在上部单元4的装置正面具备操作面板7,该操作面板7进行各种读取设定、读取执行的操作,或者实现示出读取设定内容等的用户界面(UI)。操作面板7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可进行显示和输入双方的所谓的触摸面板,兼用作用于进行各种操作的操作部和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显示部。
在上部单元4的上部设置有与装置主体2内部相连的进给口6,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原稿P从进给口6朝向设置于装置主体2内部的读取部20输送。
此外,在下部单元3的装置正面侧设置有接收被排出的原稿P的排纸托盘5。
接下来,主要参照图2以及图3对扫描仪1A中的原稿输送路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扫描仪1A中的原稿输送路径的侧剖视图,图3是其俯视图。
扫描仪1A具备介质传送装置1B(图2)。介质传送装置1B能够视作从扫描仪1A省去了原稿读取相关的功能、具体地省去了后述的读取部20的装置。然而,即使具备读取部20,若着眼于原稿传送的角度,则扫描仪1A本身也能够视为是介质传送装置。
在图2中符号T指示的实线表示原稿输送路径,换言之,表示原稿P的通过轨迹。原稿输送路径T是被夹在下部单元3和上部单元4之间的空间。
在原稿输送路径T的最上游侧设置有原稿载置部11,在原稿载置部11的下游侧设置有将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载置面11a的原稿P朝向读取部20输送的进给辊14和与进给辊14之间夹持原稿P并进行分离的分离辊15。
进给辊14和分离辊15的对为将原稿P向下游输送的输送单元的一例。
进给辊14与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载置面11a的原稿P中的最下层的原稿相接触。因此,在扫描仪1A中将多张原稿P放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情况下,从载置面11a侧的原稿P起依次朝向下游侧进给。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以相对于原稿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CL呈对称的方式配置有两个进给辊14。在图3中,分别用符号14A表示在中心位置CL的左侧的进给辊14,用符号14B表示在中心位置CL的右侧的进给辊。同样地,在图3中虽然省略图示,但也以相对于中心位置CL呈对称的方式配置有两个分离辊15。
需要指出,在图3中,虚线S1表示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原稿P在进给开始前的前端位置。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原稿P的前端通过未图示的限制部件将前端位置限制在位置S1。当进给动作开始时,该限制部件向避让位置移动。
通过进给电机45(图4)使进给辊14旋转驱动。从进给电机45得到旋转扭矩,进给辊14在图2中向逆时针方向旋转。
经由单向离合器49向进给辊14传递进给电机45的驱动力。进给辊14通过从进给电机45得到旋转扭矩,在图2中向逆时针方向、即正转方向旋转,从而将原稿P朝下游进给。
由于在进给辊14与进给电机45(图4)之间的驱动力传递路径中设置有单向离合器49,因此即使进给电机45反转,进给辊14也不会反转。此外,在进给电机45停止的状态下,进给辊14与被传送的原稿P接触,能够向正转方向从动旋转。
例如,当由配置于传送辊对16的下游的第二原稿检测部32检测到原稿P的前端时,控制部40停止进给电机45的驱动,而仅驱动传送电机46。由此,原稿P被传送辊对16传送,于是,进给辊14与被传送的原稿P接触而向正转方向从动旋转。
接下来,从传送电机46(图4)经由扭矩限制器50向分离辊15传递旋转扭矩。在原稿P的进给动作过程中,从传送电机46(图4)向分离辊15传递使分离辊15向反转方向(在图2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的驱动扭矩。
在原稿P未介入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之间的情况下、或者仅有一张介入的情况下,欲使分离辊15向正转方向(在图2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旋转扭矩超过扭矩限制器50的限制扭矩,由此在扭矩限制器50中发生打滑,从而不论从传送电机46(图4)接收的旋转扭矩如何,分离辊15都向正转方向从动旋转。
与此相对,当除了要进给的原稿P之外还有第二张及以后的原稿P进入到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之间时,在原稿间发生打滑,从而分离辊15因从传送电机46(图4)接收的驱动扭矩而反转。由此,使欲被重叠输送的第二张及以后的原稿P返回到上游,即防止重叠输送。
需要指出,进给辊14以及分离辊15的外周面由弹性体等弹性材料形成,当将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之间的摩擦系数设为μ1、将原稿间的摩擦系数设为μ2、将进给辊14与原稿P之间的摩擦系数设为μ3、将分离辊15与原稿P之间的摩擦系数设为μ4时,μ1>μ2的关系成立。此外,μ1>μ3、μ4的关系成立。此外,μ2<μ3、μ4的关系成立。此外,μ4>μ3的关系成立。
接下来,在进给辊14的下游侧设置有作为输送单元的传送辊对16、读取图像的读取部20和排出辊对17。传送辊对16具备由作为传送电机的传送电机46(图4)旋转驱动的传送驱动辊16a和从动旋转的传送从动辊16b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以相对于中心位置CL呈对称位置的方式配置有两个传送驱动辊16a。在图3中虽然省略图示,但同样地也以相对于中心位置CL呈对称位置的方式配置有两个传送从动辊16b。
由进给辊14以及分离辊15夹持并向下游侧进给的原稿P被传送辊对16夹持,并向位于传送辊对16的下游侧的读取部20传送。即,传送辊对16为将原稿P向下游输送的输送单元的一例。
读取部20具备设置于上部单元4侧的上部读取传感器20a和设置于下部单元3侧的下部读取传感器20b。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上部读取传感器20a以及下部读取传感器20b构成为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模块(CISM)。
在读取部20中读取了原稿P的表面及背面中至少一面的图像之后,原稿P被位于读取部20的下游侧的排出辊对17夹持,从设置于下部单元3的装置正面侧的排出口18排出。
排出辊对17具备由传送电机46(图4)旋转驱动的排出驱动辊17a和从动旋转的排出从动辊17b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以相对于中心位置CL呈对称位置的方式配置有两个排出驱动辊17a。同样地,在图3中虽然省略图示,但也以相对于中心位置CL呈对称位置的方式配置有两个排出从动辊17b。
排出辊对17为将原稿P向下游输送的输送单元的一例。
以下,参照图4对扫描仪1A中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发明涉及的扫描仪1A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在图4中,作为控制单元的控制部40进行包括原稿P的进给、传送、排出控制以及读取控制在内的扫描仪1A的各种控制。向控制部40输入来自操作面板7的信号,此外,将用于实现操作面板7的显示、特别是实现用户界面(UI)的信号从控制部40发送到操作面板7。
控制部40控制进给电机45和传送电机46。如上所述,进给电机45是图2所示的进给辊14的驱动源,传送电机46是图2所示的分离辊15、传送辊对16、排出辊对17它们的驱动源。进给电机45和传送电机46在本实施方式中均是DC电机。
向控制部40输入来自读取部20的读取数据,此外,将用于控制读取部20的信号从控制部40发送到读取部20。
也向控制部40输入来自后述的载置检测部35、二维传感器36、重叠输送检测部30、第一原稿检测部31、第二原稿检测部32这些检测单元的信号。
此外,也向控制部40输入对进给电机45的旋转量进行检测的编码器、对传送驱动辊16a以及排出驱动辊17a的旋转量进行检测的编码器的检测值,由此,控制部40能够检测各辊对原稿的传送量。
控制部40具备CPU41、快闪ROM42。CPU41按照存储于快闪ROM42的程序44进行各种运算处理,控制扫描仪1A整体的动作。需要指出,作为存储部的一例的快闪ROM是能够进行读出以及写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其还存储后述的异常判定所需的数据等。在本说明书中没有特别记载的情况下,后述的异常判定所需的数据、控制所需的参数等全部存储于快闪ROM42,此外,根据需要由控制部40更新其值。此外,也将用户经由操作面板7输入的各种设定信息存储于快闪ROM42。
存储于快闪ROM42的程序44并不一定意指一个程序,可由多个程序构成,其中包含用于对原稿输送路径T中的异常进行判定的程序、变更后述的阈值的程序、控制显示于操作面板7的UI的程序、原稿P的传送以及读取所需的各种控制程序等。
此外,扫描仪1A构成为能够与外部计算机90连接,从外部计算机90向控制部40输入信息。外部计算机90具备未图示的显示部。通过存储于外部计算机90所具备的未图示的存储单元的控制程序而在显示部上实现用户界面(UI)。
接着,对设置于原稿输送路径T的各检测单元进行说明。
首先,在原稿载置部11上设置有二维传感器36。二维传感器36与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原稿P中最下层的原稿相对。
二维传感器36是基于与计算机用鼠标所使用的能够检测二维(平面)坐标系中的检测对象的移动的传感器相同或者类似的原理的传感器,具备控制器36a、光源36b、透镜36c、图像传感器36d。
光源36b是用于经由透镜36c向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原稿P照射光的光源,能够采用例如红色LED、红外线LED、激光器、蓝色LED等光源,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激光。
透镜36c朝向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原稿P引导、照射从光源36b发出的光。
图像传感器36d是接收来自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原稿P的反射光的传感器,能够使用CMOS、CCD等图像传感器。图像传感器36d由像素沿第一轴Ax方向和与其正交的第二轴Ay方向排列而成。
需要指出,在本说明书中,“第一轴Ax方向”并非仅意指+Ax方向和-Ax方向中任一方,而是包含双方的意思。同样地,“第二轴Ay方向”并非仅意指+Ay方向和-Ay方向中任一方,而是包含双方的意思。
控制器36a分析由图像传感器36d获取到的图像,将图像在第一轴Ax方向的移动距离Wx和在第二轴Ay方向的移动距离Wy作为检测值(输出值)输出。控制器36a的图像分析方法能够使用计算机用鼠标所采用的公知的方法。
然后,详情如后所述,从二维传感器36获取第一轴Ax方向以及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的控制部40使用获取到的检测值判断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原稿P中最下层的、正在进给的原稿P的传送状态。需要指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二维传感器36将第一轴Ax方向以及第二轴Ay方向各自的移动距离Wx、Wy向控制部40输出,根据来自控制部40的初始化指示使其输出值复零。
需要指出,作为一例,说明了光学式的二维传感器36,但也可以是机械式,更具体地是具备轨迹球、检测第一轴Ax方向的轨迹球的旋转的旋转编码器和检测第二轴Ay方向的轨迹球的旋转的旋转编码器的传感器。
接下来,在二维传感器36的下游侧设置有用于检测在原稿载置部11上是否存在原稿P的载置检测部35。载置检测部35由光源和接收从光源发出的光的反射光分量的传感器构成,控制部40根据在原稿载置部11上有原稿P时和没有原稿P时的反射光强度的差异,而能够检测原稿载置部11上有无原稿P。
在进给辊14的下游侧设置有第一原稿检测部31。作为一例,第一原稿检测部31构成为光学式传感器,如图2所示,具备隔着原稿输送路径T而相对配置的发光部31a和受光部31b而构成,受光部31b向控制部40(图4)发送表示检测光的强度的电信号。由于被传送的原稿P遮挡从发光部31a发出的检测光,从而表示上述检测光的强度的电信号会发生变化,由此,控制部40能够检测原稿P的前端或者后端的通过。
在第一原稿检测部31的下游侧配置有检测原稿P的重叠输送的重叠输送检测部30。如图2所示,重叠输送检测部30具备隔着原稿输送路径T而相对配置的超声波发送部30a和接收超声波的超声波接收部30b而构成,超声波接收部30b向控制部40发送与检测出的超声波的强度相应的输出值。当发生原稿P的重叠输送时,表示上述超声波的强度的电信号会发生变化,由此,控制部40能够检测原稿P的重叠输送。
在重叠输送检测部30的下游侧设置有第二原稿检测部32。第二原稿检测部32构成为具有杆的接触式传感器,当随着原稿P的前端或者后端的通过,杆进行了转动时,从第二原稿检测部32向控制部40发送的电信号会发生变化,由此,控制部40能够检测原稿P的前端或者后端的通过。
控制部40能够通过上述的第一原稿检测部31及第二原稿检测部32掌握原稿输送路径T中的原稿P的位置。
接着,参照图11对使用第一原稿检测部31以及第二原稿检测部32的卡纸判定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扫描动作开始执行时,控制部40进行图11所示的卡纸判定,此外,并行地使用后述的二维传感器36进行与原稿P的传送相关的异常判定。在此,首先对基于卡纸判定的传送停止控制进行说明。
当开始原稿扫描动作时,控制部40判断在第一原稿检测部31检测到原稿前端之前进给电机45的驱动量是否达到规定值(步骤S401),在第一原稿检测部31检测到原稿前端之前进给电机45的驱动量达到了规定值的情况下(在步骤S401中为是),控制部40认为发生了卡纸并停止原稿P的传送(步骤S404),发出意思为产生传送异常的警告(步骤S405)。
需要指出,步骤S401中的进给电机45的驱动量的规定值是对将原稿P从图3的位置S1输送至第一原稿检测部31时的进给电机45的驱动量设置有某种程度的富余量的值。
接下来,在步骤S401中为否的情况下、即在进给电机45的驱动量达到规定值之前由第一原稿检测部31检测出原稿前端的情况下,控制部40判断在第二原稿检测部32检测到原稿前端之前进给电机45的驱动量是否达到规定值(步骤S402)。
在第二原稿检测部32检测到原稿前端之前进给电机45的驱动量达到规定值的情况下(在步骤S402中为是),认为发生了卡纸并停止原稿P的传送(步骤S404),发出意思为产生传送异常的警告(步骤S405)。
需要指出,步骤S402中的进给电机45的驱动量的规定值是对将原稿P从第一原稿检测部31输送至第二原稿检测部32时的进给电机45的驱动量设置有某种程度的富余量的值。
接下来,在进给电机45的驱动量达到规定值之前由第二原稿检测部32检测出原稿前端的情况下(在步骤S402中为是),控制部40判断在由读取部20检测到原稿前端之前传送电机46的驱动量是否达到规定值(步骤S403)。
在由读取部20检测到原稿前端之前传送电机46的驱动量达到规定值的情况下(在步骤S403中为是),认为发生了卡纸并停止原稿P的传送(步骤S404),发出意思为产生传送异常的警告(步骤S405)。
需要指出,步骤S403中的传送电机46的驱动量的规定值是对将原稿P从第二原稿检测部32输送至读取部20的读取行时的传送电机46的驱动量设置有某种程度的富余量的值。
接着,对使用二维传感器36的原稿P的传送相关的异常判定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扫描仪1A基于二维传感器36的检测值进行原稿P的传送相关的异常判定,并在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认为发生异常,并停止原稿P的传送。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地是停止进给电机45(图4)以及传送电机46(图4)。
如上所述,该二维传感器36具备像素沿第一轴Ax方向和与其正交的第二轴Ay方向排列而成的图像传感器36d,如图3所示,第一轴Ax设置为朝向X方向,此外第二轴Ay设置为朝向Y方向。
图5的图表表示基于第一轴Ax方向以及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不过,二维传感器36的安装角度因安装误差而伴有少许偏离,图5所示的图表以此为前提。
图5所示的图表示出了从原稿P停止的状态起开始进给并在中途发生了偏斜时的第一轴Ax方向和第二轴Ay方向的速度变化,从时间t=0至t1为加速区间,之后是恒速区间,示出了在该恒速区间中的时间t2开始偏斜。此时的原稿P的偏斜以原稿P在二维传感器36的位置上向+X方向移动那样的偏斜为一例。
当由于原稿P的偏斜而在原稿P的移动方向中产生了X方向的分量时,第一轴Ax方向的速度变化直接对其进行了反映。需要指出,即使原稿P偏斜而产生X方向的移动分量,第二轴Ay方向的速度也基本上不发生变化,或者即使发生变化,与第一轴Ax方向的速度变化相比,变化的程度也是微小的。
正如上面所说明的,从而控制部40能够基于二维传感器36的检测值,特别是本实施方式中基于二维传感器36的第一轴Ax方向的检测值判定传送异常,在判定为传送异常的情况下,停止原稿P的传送。更具体地是停止进给电机45(图4)以及传送电机46(图4)。
然而,在原稿P的传送时,有时也会发生不是卡纸等传送异常而是暂时性传送混乱,有可能将该传送混乱误判定为发生了卡纸等传送异常。
因此,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控制部40设置包含有可能发生那样的传送混乱的时机的期间,在该期间中,不论二维传感器36的第一轴Ax方向的检测值如何都使原稿P继续进行传送。以下,将包含有可能发生传送混乱的时机的期间、即不论二维传感器36的第一轴Ax方向的检测值如何都使原稿P继续进行传送的期间称为“屏蔽(mask)期间”。
需要指出,“不论二维传感器36的第一轴Ax方向的检测值如何都使原稿P继续进行传送”并不限于在屏蔽期间中即使获取二维传感器36的第一轴Ax方向的检测值也不利用它们或者即便在某处理中加以利用也不基于其停止原稿P的传送的方式,其在意思上也可以指在屏蔽期间中不获取二维传感器36的第一轴Ax方向的检测值的方式。
此外,在屏蔽期间中,有时可能因为二维传感器36的检测值以外的因素而停止原稿P的传送。
如图6所示,在用户执行原稿扫描时,控制部40将二维传感器36的第一轴Ax方向的移动距离初始化(步骤S101)。接下来,判断当前是否是屏蔽期间(步骤S102),如果是屏蔽期间(在步骤S102中为是),则反复执行步骤S101的处理而不进行在此之外的格外的处理,直到该屏蔽期间经过为止。
在不是屏蔽期间的情况下或者在经过了屏蔽期间的情况下(在步骤S102中为否),进行规定时间的等待(例如10ms)(步骤S103),获取移动距离Wx(步骤S104)。由于每次进行规定时间的等待(步骤S103)、即每次获取移动距离Wx,都将移动距离Wx初始化,因此在步骤S104中获取到的移动距离Wx为每规定时间的等待的移动速度。
然后,将获取到的移动距离Wx、换言之将每规定时间的等待的原稿移动速度各自与阈值对照(步骤S105)。具体地,判断移动距离Wx是否超过阈值Sx。在移动距离Wx超过阈值Sx的情况下,认为是原稿P的歪斜。
其结果,如果满足条件(在步骤S105中为是),则判断为传送异常,停止原稿P的传送(步骤S107),发出意思为产生传送异常的警告(步骤S108)。
在步骤S105中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反复执行以上的处理直到原稿前端到达规定位置(例如,排出辊对17的下游)为止(步骤S106)。
接着,对屏蔽期间进行说明。需要指出,以下对作为屏蔽期间的第一~第四屏蔽期间进行说明,但作为实际应用的屏蔽期间,既可以是第一~第四屏蔽期间中任一期间,也可以将多个进行组合。
首先,对第一屏蔽期间进行说明。第一屏蔽期间是原稿P的后端从作为输送单元的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的夹持中被释放的时机。
以下,参照图7对原稿扫描时各电机的动作和传感器的检测状态进行说明。
时机T1表示在将原稿P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之后开始进给动作之前的时机。该状态与图8的最上方的图对应。需要指出,在图8、图9中,位置36s表示二维传感器36的原稿检测位置。同样地,位置35s表示原稿载置部11的原稿检测位置,位置31s表示第一原稿检测部31的原稿检测位置,位置32s表示第二原稿检测部32的原稿检测位置。
当从将原稿P载置于了原稿载置部11的状态起开始扫描动作时,进给电机45开始旋转,由此,二维传感器36的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Wy发生变化。当原稿前端到达第一原稿检测部31时,控制部40开始传送电机46的旋转。以上的情况在图7的时间图中进行了示出。
图8的从上数第二个图与图7的时机T2对应。
接下来,原稿前端到达第二原稿检测部32。于是,控制部40将进给电机45断开(off)。图8的最下方的图与图7的时机T3对应。
当通过第二原稿检测部32检测到原稿前端时,控制部40开始读取动作。之后,由于原稿P的后端通过二维传感器36的位置,因此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Wy变为零。接下来,从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的夹持位置穿过(图7的时机Q1)。
图9的最上方的图与图7的时机Q1对应。
第一屏蔽期间M1是包含时机Q1的期间,该第一屏蔽期间M1的开始时期例如能够设定为二维传感器36的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Wy从规定值变化为零之后、也就是说原稿后端通过二维传感器36之后将原稿P传送了规定的传送量的时机或者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时机。
或者,也能够如下所述进行设定。在原稿后端从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的夹持位置穿过时,下一原稿P向下游侧稍微前进,之后分离辊15反转而使前进的原稿P返回到上游侧,因此二维传感器36的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Wy显示从几乎为零的状态到负的值。因此,也能够将第一屏蔽期间M1的开始时期设定为这样的时机。
接下来,原稿后端通过第一原稿检测部31(时机T4)。图9的从上数第二个图与图7的时机T4对应。当原稿后端通过第一原稿检测部31时,控制部40为了开始下一原稿P的进给而开始进给电机45的驱动。
此外,控制部40在读取过程中的原稿P的后端通过第二原稿检测部32之后将原稿P传送了规定的传送量的时机或者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时机,判断为原稿P的排出完成,并停止传送电机46。上述规定的传送量能够根据第二原稿检测部32与排出辊对17的距离而求出,此外,上述规定时间能够根据第二原稿检测部32与排出辊对17的距离和原稿P的输送速度的关系而求出。
一旦第一张原稿P的排纸完成,则之后进行第二张、第三张的同样的读取动作。在图7中,时机Q2是第二张原稿P的后端从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的夹持位置穿过的时机,针对该时机Q2设定第一屏蔽期间M2。
不过,在载置检测部35的检测信号切断、即如图9的最下方的图所示进给原稿载置部11上的最后的原稿P(以下称为“最终原稿PL”)的情况下,既可以将包含该最终原稿PL的后端从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的夹持位置穿过的时机(图7的时机QL)的期间ML设为第一屏蔽期间,也可以不设为第一屏蔽期间。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在包含容易发生暂时性传送混乱的时机、即原稿后端从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的夹持位置穿过的时机的第一屏蔽期间中,不论二维传感器36的第一轴Ax方向的检测值Wx以及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Wy如何都使原稿P继续进行传送,因此能够避免基于暂时性传送混乱的误判定。
需要指出,在上述实施例中,将第一屏蔽期间设为包含原稿后端从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的夹持位置穿过的时机的期间,但也可以设为包含原稿后端从传送辊对16穿过的时机的期间,还可以设为包含原稿后端从排出辊对17穿过的时机的期间。
原稿后端从传送辊对16穿过的时机能够以通过第一原稿检测部31检测出原稿后端的时机为基准而确定。此外,原稿后端从排出辊对17穿过的时机能够以通过第一原稿检测部31检测出原稿后端的时机或者通过第二原稿检测部32检测出原稿后端的时机为基准并考虑原稿输送量进行确定。
如上所述,在考虑多个第一屏蔽期间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多个第一屏蔽期间适当组合加以应用。
需要指出,关于原稿P的传送方向长度,在前端到达读取部20的读取区域时后端位于进给辊14与分离辊15的夹持位置的上游那样的情况下,能够通过读取部20读取原稿前端并确认歪斜状态。因此,也可以仅在传送过程中的原稿P的歪斜超出规定程度的情况下设置第一屏蔽期间。
此外,作为屏蔽期间,也可以采用如下那样的第二屏蔽期间。第二屏蔽期间是包含原稿前端被输送辊对夹持的时机的期间。具体地,第二屏蔽期间既可以设为包含原稿前端被进给辊14和分离辊15夹持的时机的期间,也可以设为包含原稿前端被传送辊对16夹持的时机的期间,还可以设为包含原稿前端被排出辊对17夹持的时机的期间。在图7中,作为一例,由符号K1、K2所示的期间表示包含原稿前端被传送辊对16夹持的时机的期间。
需要指出,原稿前端被进给辊14和分离辊15夹持的时机能够以进给电机45的驱动开始时机为基准而确定。此外,原稿前端被传送辊对16夹持的时机能够以通过第一原稿检测部31检测出原稿前端的时机为基准而确定。此外,原稿前端被排出辊对17夹持的时机能够以通过第一原稿检测部31检测出原稿前端的时机或者通过第二原稿检测部32检测出原稿前端的时机为基准并考虑原稿输送量进行确定。
如上所述,在考虑多个第二屏蔽期间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多个第二屏蔽期间适当组合加以应用。
此外,作为屏蔽期间,也可以采用如下那样的第三屏蔽期间。第三屏蔽期间是原稿后端脱离二维传感器36的检测位置之后直到开始下一原稿P的进给为止的期间,在图7中由符号N1、N2示出一个例子。
即,在进给过程中的原稿后端脱离二维传感器36的检测位置之后直到开始下一原稿P的进给为止,二维传感器36与正在等待进给的下一原稿P相对,但该正在等待进给的下一原稿P与进给过程中的原稿P接触而有时会发生姿势变化,因此有可能将其误判定为传送过程中的原稿P的传送异常。因此,在第三屏蔽期间,不论二维传感器36的第一轴Ax方向的检测值Wx以及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Wy如何都使原稿P继续进行传送,从而能够避免上述误判定。
需要指出,原稿后端是否脱离二维传感器36的检测位置能够基于二维传感器36的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Wy进行判断,但检测值Wy从规定值变为零的情况也包括发生传送异常而停止原稿P的情况。原稿后端脱离二维传感器36的检测位置的情况与发生了传送异常的情况能够基于与原稿P的传送长度相关的信息进行区分。原稿P的传送长度例如能够基于用户经由操作面板7(图1、图4)输入的原稿尺寸信息而获得,或者也能够检测在先扫描的原稿P的长度并对其进行利用。需要指出,在没有在先页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第三屏蔽期间。
此外,作为屏蔽期间,也可以采用如下那样的第四屏蔽期间。第四屏蔽期间是包含原稿P的输送速度发生变化的时机的期间,作为一例,在图10中由符号J1、J2、J3、J4表示。需要指出,在图10中进给电机45的时间图的纵轴表示旋转速度。在原稿P的前端到达传送辊对16之前的状态下,如果进给电机45的旋转速度发生变化,则原稿输送速度也发生变化。
第四屏蔽期间J1、J3是进给电机45开始驱动之后的规定期间,第四屏蔽期间J2、J4是进给电机45从恒速驱动状态变化为加速驱动状态之后的规定期间。
即,在原稿输送速度发生变化的时机容易发生暂时性传送混乱,二维传感器36的第一轴Ax方向的检测值Wx以及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Wy容易发生暂时性变化,因此容易导致传送异常的误判定。因此,在第四屏蔽期间中,不论二维传感器36的第一轴Ax方向的检测值Wx以及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Wy如何都使原稿P继续进行传送,从而能够避免上述误判定。
特别是,在原稿输送速度切换为加速状态的时机,特别容易发生暂时性传送混乱。因此,图10中,在由第四屏蔽期间J1、J2、J3、J4所示那样的包含原稿输送速度切换为加速状态的时机的期间,不论二维传感器36的第一轴Ax方向的检测值Wx以及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Wy如何都使原稿P继续进行传送,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避免基于暂时性传送混乱的误判定。
需要指出,当然也可以将第四屏蔽期间设为包含原稿输送速度从恒速状态切换为减速状态的时机的期间。
在以上所说明的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第一屏蔽期间~第四屏蔽期间的各屏蔽期间中,不论二维传感器36的第一轴Ax方向的检测值Wx以及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Wy如何都使原稿P继续进行传送。但是,也可以代替此而在原稿P的传送停止的判断时使用第一阈值和使原稿P的传送停止的判断相比使用该第一阈值时更宽松的第二阈值,在屏蔽期间应用第二阈值,在其它期间应用第一阈值。这样一来,能够抑制基于暂时性传送混乱的误判定。
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也能够如下所述进行变形。
(1)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二维传感器36应用于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的扫描仪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能够应用于以打印机为代表的、具备对介质进行记录的记录头的记录装置。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二维传感器36配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根据屏蔽期间的设定而设置于进给辊14下游的任意位置。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二维传感器36的传送异常的判定能够根据用户设定切换执行的状态和不执行的状态。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二维传感器36具有控制器36a(图4),该控制器36a分析由图像传感器36d获取到的图像,并将图像的第一轴Ax方向的移动量和第二轴Ay方向的移动量作为检测值(输出值)向控制部40输出,但控制部40也可以构成为承担控制器36a的功能。
(5)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二维传感器36作为检测原稿P的动作的传感器,但并不限于此,在仅利用第一轴Ax方向的检测值进行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仅获取第一轴Ax方向的检测值的一维传感器,在仅利用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进行控制的情况下,也可以是仅获取第二轴Ay方向的检测值的一维传感器。
(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给辊14及二维传感器36是与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原稿P中最下层的原稿P相对的结构,但也可以构成为与载置于原稿载置部11的原稿P中最上层的原稿P相对。

Claims (9)

1.一种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单元,夹持介质并向传送方向进行输送;
二维传感器,与向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的介质的面相对配置,检测包含第一轴和第二轴的二维坐标系中的介质的动作;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二维传感器接收的检测值而停止介质的传送,
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介质的前端被所述输送单元夹持的时机的期间,不论所述二维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
2.一种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单元,夹持介质并向传送方向进行输送;
二维传感器,与向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的介质的面相对配置,检测包含第一轴和第二轴的二维坐标系中的介质的动作;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二维传感器接收的检测值而停止介质的传送,
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介质的后端从所述输送单元的夹持中被释放的时机的期间,不论所述二维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质传送装置具备载置进给前的介质的介质载置部,
所述输送单元构成为具备进给辊和分离辊,所述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介质,所述分离辊在与所述进给辊之间夹持介质并进行介质的分离。
4.一种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单元,夹持介质并向传送方向进行输送;
二维传感器,与向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的介质的面相对配置,检测包含第一轴和第二轴的二维坐标系中的介质的动作;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二维传感器接收的检测值而停止介质的传送,
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介质的输送速度发生变化的时机的期间,不论所述二维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介质的输送速度从零或恒速状态切换为加速状态的时机的期间,不论所述二维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
6.一种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介质载置部,供介质进行载置;
进给辊,从所述介质载置部进给介质;
二维传感器,与向传送方向传送的介质的面相对配置,检测包含第一轴和第二轴的二维坐标系中的介质的动作;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二维传感器接收的检测值而停止介质的传送,
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进给过程中的介质的后端脱离所述二维传感器的检测位置之后直到开始下一介质的进给为止的期间,不论所述二维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
7.一种介质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输送单元,夹持介质并向传送方向进行输送;
二维传感器,与向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的介质的面相对配置,检测包含第一轴和第二轴的二维坐标系中的介质的动作;以及
控制单元,基于从所述二维传感器接收的检测值而停止介质的传送,
所述控制单元在进行介质的传送停止的判断时能够应用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所述第二阈值使介质的传送停止的判断相比使用该第一阈值时更宽松,
所述控制单元在包含介质的前端被所述输送单元夹持的时机以及介质的后端从所述输送单元的夹持中被释放的时机中至少任一时机的期间应用所述第二阈值,在所述期间以外的期间应用所述第一阈值。
8.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读取单元,读取介质;以及
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传送装置,向所述读取单元传送介质。
9.一种传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在介质传送装置中,所述介质传送装置具备:输送单元,向传送方向输送介质;以及二维传感器,与向所述传送方向传送的介质的面相对配置,检测包含第一轴和第二轴的二维坐标系中的介质的动作,所述传送控制方法包括:
在包含介质的前端被所述输送单元夹持的时机以及介质的后端从所述输送单元的夹持中被释放的时机中任一时机的期间,不论所述二维传感器的检测值如何都使介质继续进行传送。
CN201911204869.7A 2018-11-30 2019-11-29 介质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传送控制方法 Active CN1112525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5012 2018-11-30
JP2018225012A JP7148866B2 (ja) 2018-11-30 2018-11-30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52590A CN111252590A (zh) 2020-06-09
CN111252590B true CN111252590B (zh) 2021-10-01

Family

ID=70849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04869.7A Active CN111252590B (zh) 2018-11-30 2019-11-29 介质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传送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940706B2 (zh)
JP (1) JP7148866B2 (zh)
CN (1) CN11125259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10948B2 (ja) * 2018-11-30 2022-08-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22090334A (ja) * 2020-12-07 2022-06-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媒体給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05654A (ja) 2002-01-11 2003-07-22 Brother Ind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7336404B2 (en) * 2003-08-04 2008-02-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anning irregular shaped document
JP4537213B2 (ja) 2005-01-14 2010-09-01 株式会社Pfu シート給送装置
JP2007276982A (ja) 2006-04-10 2007-10-2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シート材搬送装置、及びシート材搬送方法
JP5072439B2 (ja) * 2006-06-08 2012-11-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41467A (ja) * 2008-12-10 2010-06-24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読取プログラム、画像読取方法
JP2013082539A (ja) 2011-10-11 2013-05-09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給紙装置、原稿搬送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974279B2 (ja) 2012-06-11 2016-08-23 株式会社デュプロ 重送検知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具備する紙折り機
JP5404876B1 (ja) 2012-08-24 2014-02-05 株式会社Pfu 用紙搬送装置、ジャム判定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9592980B2 (en) * 2013-12-13 2017-03-14 Pfu Limited Paper conveying apparatus, jam detect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non-transitory medium
US9300829B2 (en) * 2014-04-04 2016-03-29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correction method thereof
JP5928532B2 (ja) * 2014-06-19 2016-06-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700577B2 (ja) 2015-10-15 2020-05-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710997B2 (ja) * 2016-02-09 2020-06-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6728989B2 (ja) * 2016-05-30 2020-07-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補正方法
JP6790737B2 (ja) 2016-11-07 2020-11-2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用紙厚さ検知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89843A (ja) * 2016-12-02 2018-06-1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JP6940803B2 (ja) * 2016-12-28 2021-09-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給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記録装置
JP6826317B2 (ja) * 2017-01-31 2021-02-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
JP6966251B2 (ja) 2017-07-28 2021-11-10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7067008B2 (ja) * 2017-09-29 2022-05-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7187952B2 (ja) * 2018-10-02 2022-12-13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重送検出装置、用紙搬送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7139916B2 (ja) * 2018-11-30 2022-09-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搬送制御方法
JP7148865B2 (ja) * 2018-11-30 2022-10-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搬送制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940706B2 (en) 2021-03-09
US20200171856A1 (en) 2020-06-04
JP2020083620A (ja) 2020-06-04
CN111252590A (zh) 2020-06-09
JP7148866B2 (ja)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39916B2 (ja)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搬送制御方法
CN111252585B (zh) 介质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输送控制方法
CN111252589B (zh) 介质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输送控制方法
JP7359251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CN111252590B (zh) 介质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传送控制方法
CN114671268B (zh) 介质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介质进给方法
CN114590618B (zh) 介质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介质进给方法
CN114655748B (zh) 介质进给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介质进给方法
WO2020110412A1 (ja) 媒体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搬送制御方法
US12006182B2 (en) Medium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JP2019142687A (ja) シート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2019116346A (ja) 媒体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