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32973A - 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32973A
CN111232973A CN202010149840.XA CN202010149840A CN111232973A CN 111232973 A CN111232973 A CN 111232973A CN 202010149840 A CN202010149840 A CN 202010149840A CN 111232973 A CN111232973 A CN 1112329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ous carbon
chloride
mixture
asphalt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14984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瑞伦
邱全山
王永林
吴宏杰
崔平
雷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Magang Chemic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HUT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Magang Chemic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H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Magang Chemic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HUT filed Critical Anhui Magang Chemical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14984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3297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329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329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30Active carbon
    • C01B32/312Preparation
    • C01B32/318Prepar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starting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30Active carbon
    • C01B32/312Preparation
    • C01B32/342Preparation characterised by non-gaseous activating agents
    • C01B32/348Metallic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属于活性多孔碳材料制备领域。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氯化盐混合物与沥青均匀混合后置于加热炉中,在保护气氛下经升温、保温处理,使沥青分子发生聚合,然后进行升温碳化和保温处理,降至室温后洗涤干燥得到氯化盐混合物熔融制备的多孔碳;S2、将步骤S1获得的多孔碳与氢氧化钠均匀混合置于加热炉中,在保护气氛下经升温活化和保温处理,降至室温后洗涤干燥,得到沥青基活性多孔碳。本发明的克服现有技术中煤沥青附加价值较低的问题,以煤沥青为原料制备高级碳材料,实现煤沥青附加值的有效提升,也为行业内煤沥青附加值的研发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Description

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 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多孔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煤沥青资源丰富,但深加工技术较为落后,产品附加值较低,所以现阶段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是要如何实现沥青的高附加值利用。煤沥青富含稠环芳烃是制备多孔碳材料的优良前驱体。煤沥青有必要成为当前重要资源的组成部分,对其合理开发与高效利用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开发煤沥青制备多孔碳材料的技术对有效利用褐煤资源具有重要且积极的意义。因此,以煤沥青为原料制备高级碳材料,对煤沥青附加值的增加无疑是一个最有效的途径。
以煤沥青为原料制备多孔碳材料有望成为煤沥青高附加值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煤沥青高附加值利用这一焦化行业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公开号为CN107902654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煤焦油沥青改性高比表面多孔碳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多孔碳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应用于燃料电池有利于氧气等物质的传递,极大减少了对贵金属Pt的依赖。公开号为CN109065861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沥青基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将球磨后得到的沥青与造孔剂的混合物进行煅烧,从而获得沥青基多孔碳材料。公开号为CN109399632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制备沥青基球状活性碳的方法,所制备的球状活性碳粒径均匀,球形度高达0.93以上,强度95%以上,比表面积高达1100~1700m2g-1。然而,尽管煤沥青制备多孔碳的方法较多,但行业内仍需要更为多样化的制备方式,对于煤沥青制备多孔碳的技术追求也从未停止。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煤沥青附加价值较低的问题,拟提供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以煤沥青为原料制备高级碳材料,实现煤沥青附加值的有效提升,也为行业内煤沥青附加值的研发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氯化盐混合物与沥青均匀混合后置于加热炉中,在保护气氛下经升温、保温处理,使沥青分子发生聚合,然后进行升温碳化和保温处理,降至室温后洗涤干燥得到氯化盐混合物熔融制备的多孔碳;
S2、将步骤S1获得的多孔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均匀混合置于加热炉中,在保护气氛下经升温活化和保温处理,降至室温后洗涤干燥,得到沥青基活性多孔碳。
更进一步地,步骤S1中氯化盐混合物为氯化钠、氯化钾和氯化锂中的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更进一步地,步骤S1中氯化盐混合物为氯化钠、氯化钾和氯化锂中两种的混合物,且两种氯化盐的质量比为1:(1~5)。
更进一步地,步骤S1中氯化盐混合物与沥青按照质量比(1-5):1进行均匀混合。
更进一步地,步骤S1中将氯化盐混合物与沥青均匀混合后置于加热炉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450-550℃,然后恒温4-6h,使沥青分子发生聚合,然后再升温至750-850℃进行碳化,保温2-3h,随后降至室温洗涤干燥。
更进一步地,步骤S1中将氯化盐混合物与沥青在氮气保护下以2-3℃/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50-550℃。
更进一步地,步骤S1中以4-6℃/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50-850℃进行碳化。
更进一步地,步骤S2中将获得的多孔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按照质量比(3-4):1混合均匀。
更进一步地,步骤S2中将获得的多孔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混合均匀后至于加热炉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800-850℃进行活化,保温1-2h,随后降至室温洗涤干燥。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原料廉价易得,来源丰富,制备过程简单、工艺流程较短,且制备的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结构独特,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产物在显微镜扫描下的形态结构表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产物在红外光谱下的官能团结构表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发明的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氯化盐混合物与沥青均匀混合后置于加热炉中,在保护气氛下经升温、保温处理,使沥青分子发生聚合,然后进行升温碳化和保温处理,降至室温后洗涤干燥得到氯化盐混合物熔融制备的多孔碳;
具体地,氯化盐混合物采用氯化钠、氯化钾和氯化锂中的至少两种的混合物,且采用两种氯化盐混合物时,两种氯化盐的质量比为1:(1~5);氯化盐混合物与沥青按照质量比(1-5):1进行均匀混合并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下以2-3℃/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50-550℃,然后恒温4-6h,使沥青分子发生聚合,然后再以4-6℃/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50-850℃进行碳化,保温2-3h,随后降至室温洗涤干燥;
S2、将步骤S1获得的多孔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均匀混合置于加热炉中,在保护气氛下经升温活化和保温处理,降至室温后洗涤干燥,得到沥青基活性多孔碳;
具体地,将步骤S1获得的多孔碳与氢氧化钠或者氢氧化钾按照质量比(3-4):1混合均匀并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800-850℃进行活化,保温1-2h,随后降至室温洗涤干燥,即得沥青基活性多孔碳。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称取6.0g氯化锂和9.0g氯化钠至于研钵中,两种氯化盐的质量比为1:1.5,进行研磨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3.0g沥青,氯化盐混合物与沥青的质量比为5:1,继续搅拌至三者混合均匀,将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下以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50℃,恒温6h使沥青分子发生聚合,然后以4℃/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保温2h,降至室温后用去离子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氯化盐混合物熔融制备的多孔碳。
S2、将上述所制备的多孔碳与氢氧化钠按照质量比4:1混合均匀后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800℃进行活化,保温1h,降至室温后洗涤干燥,即得沥青基活性多孔碳。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产物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见图1。同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的官能团结构进行了表征,见图2。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原料廉价易得,来源丰富,制备过程简单、工艺流程较短,且制备的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结构独特,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称取6.0g氯化钾和6.0g氯化钠至于研钵中,两种氯化盐的质量比为1:1,进行研磨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2.5g沥青,氯化盐混合物与沥青的质量比为4.8:1,继续搅拌至三者混合均匀,将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下以3℃/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50℃,恒温4h使沥青分子发生聚合,然后以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50℃,保温3h,降至室温后用去离子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氯化盐混合物熔融制备的多孔碳。
S2、将上述所制备的多孔碳与氢氧化钾按照质量比3:1混合均匀后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850℃进行活化,保温2h,降至室温后洗涤干燥,即得沥青基活性多孔碳。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称取4.0g氯化钾和8.0g氯化锂至于研钵中,两种氯化盐的质量比为1:2,进行研磨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3g沥青,氯化盐混合物与沥青的质量比为4:1,继续搅拌至三者混合均匀,将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下以2.5℃/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00℃,恒温5h使沥青分子发生聚合,然后以6℃/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50℃,保温2.5h,降至室温后用去离子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氯化盐混合物熔融制备的多孔碳。
S2、将上述所制备的多孔碳与氢氧化钠按照质量比3.5:1混合均匀后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820℃进行活化,保温2h,降至室温后洗涤干燥,即得沥青基活性多孔碳。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称取3.0g氯化钾和9.0g氯化钠至于研钵中,两种氯化盐的质量比为1:3,进行研磨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12g沥青,氯化盐混合物与沥青的质量比为1:1,继续搅拌至三者混合均匀,将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下以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50℃,恒温4h使沥青分子发生聚合,然后以4℃/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50℃,保温2h,降至室温后用去离子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氯化盐混合物熔融制备的多孔碳。
S2、将上述所制备的多孔碳与氢氧化钾按照质量比4:1混合均匀后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800℃进行活化,保温2h,降至室温后洗涤干燥,即得沥青基活性多孔碳。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称取2.0g氯化锂和10.0g氯化钠至于研钵中,两种氯化盐的质量比为1:5,进行研磨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6g沥青,氯化盐混合物与沥青的质量比为2:1,继续搅拌至三者混合均匀,将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下以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00℃,恒温4h使沥青分子发生聚合,然后以4℃/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保温2h,降至室温后用去离子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氯化盐混合物熔融制备的多孔碳。
S2、将上述所制备的多孔碳与氢氧化钠按照质量比3:1混合均匀后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820℃进行活化,保温2h,降至室温后洗涤干燥,即得沥青基活性多孔碳。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称取6.0g氯化钾和6.0g氯化钠和6.0g氯化锂至于研钵中,进行研磨搅拌,混合均匀后加入6g沥青,氯化盐混合物与沥青的质量比为3:1,继续搅拌至三者混合均匀,将混合物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下以2℃/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00℃,恒温4h使沥青分子发生聚合,然后以4℃/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800℃,保温2h,降至室温后用去离子水洗涤,真空干燥,得到氯化盐混合物熔融制备的多孔碳。
S2、将上述所制备的多孔碳与氢氧化钠按照质量比4:1混合均匀后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820℃进行活化,保温2h,降至室温后洗涤干燥,即得沥青基活性多孔碳。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氯化盐混合物与沥青均匀混合后置于加热炉中,在保护气氛下经升温、保温处理,使沥青分子发生聚合,然后进行升温碳化和保温处理,降至室温后洗涤干燥得到氯化盐混合物熔融制备的多孔碳;
S2、将步骤S1获得的多孔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均匀混合置于加热炉中,在保护气氛下经升温活化和保温处理,降至室温后洗涤干燥,得到沥青基活性多孔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氯化盐混合物为氯化钠、氯化钾和氯化锂中的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氯化盐混合物为氯化钠、氯化钾和氯化锂中两种的混合物,且两种氯化盐的质量比为1:(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氯化盐混合物与沥青按照质量比(1-5):1进行均匀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将氯化盐混合物与沥青均匀混合后置于加热炉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450-550℃,然后恒温4-6h,使沥青分子发生聚合,然后再升温至750-850℃进行碳化,保温2-3h,随后降至室温洗涤干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将氯化盐混合物与沥青在氮气保护下以2-3℃/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450-55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以4-6℃/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50-850℃进行碳化。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将获得的多孔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按照质量比(3-4):1混合均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将获得的多孔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混合均匀后至于加热炉中,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800-850℃进行活化,保温1-2h,随后降至室温洗涤干燥。
CN202010149840.XA 2020-03-06 2020-03-06 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 Pending CN1112329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9840.XA CN111232973A (zh) 2020-03-06 2020-03-06 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149840.XA CN111232973A (zh) 2020-03-06 2020-03-06 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32973A true CN111232973A (zh) 2020-06-05

Family

ID=70869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149840.XA Pending CN111232973A (zh) 2020-03-06 2020-03-06 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3297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94162A (zh) * 2022-09-07 2023-01-13 长安大学(Cn) 一种多孔碳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872403A (zh) * 2022-12-13 2023-03-31 溧阳紫宸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63427A (zh) * 2014-07-21 2014-11-2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熔融盐活化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CN104709905A (zh) * 2013-12-16 2015-06-17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利用混合熔盐为活化剂制备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的方法
CN105384170A (zh) * 2015-10-28 2016-03-09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在熔盐介质中利用废旧纺织纤维材料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CN106185926A (zh) * 2016-07-15 2016-12-07 宋玉琴 含稀土的矿物质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08975331A (zh) * 2018-09-20 2018-12-11 湖南大学 一种沥青基多孔炭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09905A (zh) * 2013-12-16 2015-06-17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一种利用混合熔盐为活化剂制备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的方法
CN104163427A (zh) * 2014-07-21 2014-11-2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利用熔融盐活化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CN105384170A (zh) * 2015-10-28 2016-03-09 武汉纺织大学 一种在熔盐介质中利用废旧纺织纤维材料制备活性炭的方法
CN106185926A (zh) * 2016-07-15 2016-12-07 宋玉琴 含稀土的矿物质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08975331A (zh) * 2018-09-20 2018-12-11 湖南大学 一种沥青基多孔炭纳米片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董志文: "三种煤沥青基多孔炭的制备及其电容性能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594162A (zh) * 2022-09-07 2023-01-13 长安大学(Cn) 一种多孔碳吸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872403A (zh) * 2022-12-13 2023-03-31 溧阳紫宸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孔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23541B (zh) 杂原子掺杂的多孔碳空心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12722B (zh) 一种以Ce-MOF为前驱体的二氧化铈/氮化钛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233267A (zh) 酞菁钴/酞菁铜/沥青焦活性炭催化材料及用该催化材料制备锂亚硫酰氯电池正极片的方法
CN103641100B (zh) 一种木薯淀粉基分级孔炭微球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927996B (zh) 一种沥青基泡沫炭的制备方法
CN111232973A (zh) 通过氯化盐混合物熔融与碱活化制备煤沥青基活性多孔碳的方法
CN103276477A (zh) 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制备工艺
CN108832078B (zh) 一种Fe3O4/Fe-煤沥青基复合球形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10668418B (zh) 一种高比电容量硬碳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13620272B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3508437A (zh) 一种酚醛树脂基玻璃碳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5870425A (zh) 一种钠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32318B (zh) 一种片状含氮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21390A (zh) 杂原子掺杂碳空心微球的制备方法
CN109110759A (zh) 一种氮、硼共掺杂多孔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755033A (zh) 一种碳纤维负载钴氧化物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516547B (zh) 炭黑-煤沥青复合球形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09192524A (zh) 一种活性炭-石墨烯复合多孔材料制备方法
CN103708440A (zh) 利用生物质碳源材料制备轻质亚微米级碳微球的方法
CN109279605A (zh) 一种碳化铪制备方法
CN101891193A (zh) 一种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碳化钒
CN115354181A (zh) 一种碳纳米管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122866A (zh) 一种氮掺杂钼、钨碳化物纳米材料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CN104826629A (zh) 一种多孔石墨烯复合催化剂的合成方法与应用
CN114232024A (zh) 一种电解水析氧用单分散镍铁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5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