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52646A - 格栅开闭器 - Google Patents

格栅开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52646A
CN111152646A CN201910988457.0A CN201910988457A CN111152646A CN 111152646 A CN111152646 A CN 111152646A CN 201910988457 A CN201910988457 A CN 201910988457A CN 111152646 A CN111152646 A CN 1111526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vehicle
cover portion
grille shutter
f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8845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52646B (zh
Inventor
户塚骏
坪井一树
小松原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Aisi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Seiki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Seiki Co Ltd,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Aisin Se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52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2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526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526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52Radiator or grille guards ; Radiator gril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8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8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 B60K11/085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with adjustable shutters or bli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02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 B60R19/18Bumpers, i.e. impact receiving or absorbing members for protecting vehicles or fending off blows from other vehicles or obje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cross-section; Means within the bumper to absorb impact
    • B60R2019/1806Structural beams therefor, e.g. shock-absorb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9/00Wheel guards; Radiator guards, e.g. grilles; Obstruction removers; Fittings damping bouncing force in collisions
    • B60R19/52Radiator or grille guards ; Radiator grilles
    • B60R2019/525Radiator gril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格栅开闭器。在纵框架的一部分设有脆弱部。因此,当来自车辆下方向的冲击载荷施加于格栅开闭器时,脆弱部产生塑性变形(包括破损),从而能吸收至少一部分冲击。由此,施加于脆弱部以外的纵框架部分的冲击得到缓和,能抑制翅片从框架脱离。此外,由于仅通过在纵框架的一部分设置脆弱部就能抑制翅片从框架脱离,因此能以紧凑的构造来抑制翅片从框架脱离。

Description

格栅开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格栅开闭器(grill shutter)。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07-1503公开了一种在具有框架和翅片的格栅开闭器与前保险杠之间设置波纹形状的柔软结合部的技术。而且,在车辆碰撞时,通过柔软结合部吸收前保险杠的变形,抑制格栅开闭器破损。
但是,在上述公报公开的格栅开闭器中,存在以下的问题点。(i)波纹形状的柔软结合部是假定车辆的前表面碰撞而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的。因此,对于在恶劣道路行驶时等恐怕会产生的来自车辆下方向的冲击载荷,可能无法通过柔软结合部充分地吸收冲击。其结果是,恐怕格栅开闭器会因来自车辆下方向的冲击载荷而破损,翅片会从支承翅片的框架脱离。此外,(ii)由于柔软结合部为波纹形状,因此用于吸收冲击的构造比较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格栅开闭器,该格栅开闭器能以紧凑的构造来抑制在施加了来自车辆下方向的冲击载荷时翅片从框架脱离。
本发明的方案的格栅开闭器具备框架和翅片。所述框架具有在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纵框架。在此,在所述纵框架的一部分设有脆弱部。所述翅片可动地支承于所述纵框架。
根据上述方案的格栅开闭器,能得到以下的效果。由于在纵框架的一部分设有脆弱部,因此在恶劣道路行驶时等来自车辆下方向的冲击载荷施加于格栅开闭器时,脆弱部产生塑性变形(包括破损),从而能吸收至少一部分冲击。由此,施加于脆弱部以外的纵框架部分的冲击得到缓和,能抑制该纵框架部分破损。因此,通过利用脆弱部以外的纵框架部分来支承翅片,能抑制翅片从框架脱离。此外,仅通过在纵框架的一部分设置脆弱部就能抑制翅片从框架脱离,因此能以紧凑的构造来抑制翅片从框架的脱离。
在上述方案的格栅开闭器中,可以是,所述翅片具有轴部。可以是,所述纵框架具有:框架主体,具有凹部;以及框架罩,与该框架主体分体地设置,并装配于该框架主体。可以是,在所述轴部插入所述框架主体的凹部的状态下将所述框架罩装配于所述框架主体,由此所述翅片可动地支承于所述纵框架。并且,可以是,所述脆弱部设于所述框架罩。
根据上述方案的格栅开闭器,能得到以下的效果。纵框架具有框架主体和框架罩,脆弱部设于框架罩,因此在从车辆下方向施加于格栅开闭器的冲击载荷比较小,框架主体未产生塑性变形,仅框架罩产生塑性变形的情况下,仅更换框架罩即可,能减少需要更换的零件个数。
在上述方案的格栅开闭器中,可以是,所述翅片具有至少一个上侧翅片和至少一个下侧翅片。可以是,所述框架罩具有:上侧罩部,从所述脆弱部向车辆高度方向的上侧延伸,罩住所述上侧翅片的轴部;以及下侧罩部,从所述脆弱部向车辆高度方向的下侧延伸,罩住所述下侧翅片的轴部。并且,可以是,所述上侧罩部和所述下侧罩部经由所述脆弱部相连。在此,可以是所述脆弱部与所述上侧罩部一体地设置,或者,也可以是所述脆弱部与所述下侧罩部一体地设置。
根据上述方案的格栅开闭器,能得到以下的效果。框架罩具有:上侧罩部,罩住上侧翅片的轴部;以及下侧罩部,罩住下侧翅片的轴部,上侧罩部和下侧罩部经由脆弱部相连,因此,能通过一个框架罩来罩住上侧翅片和下侧翅片双方,在削减零件个数方面是有利的。
在上述方案的格栅开闭器中,可以是,所述框架罩通过所述上侧罩部和所述下侧罩部双方装配于所述框架主体。
根据上述方案的格栅开闭器,能得到以下的效果。框架罩通过上侧罩部和下侧罩部双方装配于框架主体,因此,即使在脆弱部产生塑性变形的情况下,也能维持上侧罩部和下侧罩部双方装配于框架主体的状态。因此,即使在脆弱部产生塑性变形的情况下也能抑制框架罩从框架主体脱离,能抑制翅片从框架脱离。
在上述方案的格栅开闭器中,可以是,所述脆弱部的厚度比所述上侧罩部和所述下侧罩部的厚度薄。
根据上述方案的格栅开闭器,能得到以下的效果。脆弱部的厚度比上侧罩部和下侧罩部的厚度薄,因此能以简单的构成来设置脆弱部。
在上述方案的格栅开闭器中,可以是,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所述上侧罩部的下端部的位置与所述下侧罩部的上端部的位置互不相同。
根据上述方案的格栅开闭器,能得到以下的效果。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上侧罩部的下端部的位置与下侧罩部的上端部的位置互不相同,因此,当来自车辆下方向的冲击载荷施加于格栅开闭器而脆弱部产生塑性变形时,能抑制上侧罩部和下侧罩部在车辆上下方向相互抵接而妨碍脆弱部的塑性变形的情况。
在上述方案的格栅开闭器中,可以是,所述框架罩从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装配于所述框架主体。可以是,所述下侧罩部的上端部的位置比所述上侧罩部的下端部的位置靠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
根据上述方案的格栅开闭器,能得到以下的效果。下侧罩部的上端部的位置比上侧罩部的下端部的位置靠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因此在脆弱部产生塑性变形而下侧罩部向车辆高度方向的上侧移动时,下侧罩部上升至上侧罩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因此,能通过下侧罩部来抑制上侧罩部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移动。由此,能有效地抑制上侧罩部从框架主体脱离,能有效地抑制上侧翅片从框架脱离。
在上述方案的格栅开闭器中,可以是,所述脆弱部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根据上述方案的格栅开闭器,能得到以下的效果。脆弱部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因此,即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上侧罩部的下端部的位置与下侧罩部的上端部的位置互不相同,也能通过脆弱部使上侧罩部与下侧罩部相连。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进行说明,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格栅开闭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A是图1的III-III线部位的放大剖视图,表示冲击载荷未施加于所述格栅开闭器的情况。
图3B是图1的III-III线部位的放大剖视图,表示冲击载荷施加于所述格栅开闭器而脆弱部产生塑性变形的情况。
图3C是图1的III-III线部位的放大剖视图,表示冲击载荷施加于所述格栅开闭器而下侧罩部移动至上侧罩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的情况。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所述实施方式的所述格栅开闭器的、将框架罩装配于框架主体的卡扣(clip)部的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所述实施方式的所述格栅开闭器与第二横梁的位置关系的示意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格栅开闭器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中,FR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UP表示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侧。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所述实施方式的格栅开闭器10及其周围。在格栅开闭器1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配置有用于冷却发动机冷却水的散热器110。散热器110支承于金属制的车辆主体100。车辆主体100具有在散热器110的车辆左右方向两外侧沿车辆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散热器支承纵梁101。
在格栅开闭器1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配置有在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前格栅120。前格栅120例如是树脂制的。前格栅120的车辆左右方向的中央部121与车辆左右方向的两端部122相比位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俯视观察时中央部121为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凸出的大致圆弧形状。在前格栅120设有能供车辆前方的外侧空间S1的空气通过的省略图示的格栅开口部。已穿过格栅开口部的空气穿过格栅开闭器10而流向散热器110。
在格栅开闭器10的车辆高度方向的上侧配置有在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保险杠加强件(省略图示)。此外,在格栅开闭器10的车辆高度方向的下侧配置有在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横梁(也可以称作下保险杠加强件)140。第二横梁140是金属制的。与前格栅120同样,第二横梁140的车辆左右方向的中央部141与车辆左右方向的两端部142相比位于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俯视观察时中央部141为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凸出的大致圆弧形状。
格栅开闭器10能控制穿过前格栅120的格栅开口部而流至散热器110的空气的量。格栅开闭器10在车辆左右方向呈直线状或大致直线状延伸设置。如图1所示,格栅开闭器10具有框架20、支承于框架20的翅片30以及托架40。
框架20例如是树脂制的。在从车辆前侧观察时,框架20为以车辆左右方向为长尺寸方向而延伸的框状。框架20具有:包括上框架21a和下框架21b的横框架21;以及包括右框架22a和左框架22b以及中央框架22c的纵框架22。
上框架21a在车辆左右方向延伸地设于框架20的上端部。在上框架21a与位于其上侧的省略图示的保险杠加强件之间设有作为密封材料的海绵23。下框架21b在车辆左右方向延伸地设于上框架21a的下侧。在下框架21b与位于其下侧的第二横梁140之间设有作为密封材料的海绵24。右框架22a在车辆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使上框架21a与下框架21b的车辆右侧端部彼此相连。左框架22b在车辆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使上框架21a与下框架21b的车辆左侧端部彼此相连。中央框架22c在车辆上下方向延伸设置,使上框架21a与下框架21b的车辆左右方向中央部彼此相连。
如图3A~3C所示,包括右框架22a、左框架22b以及中央框架22c的纵框架22分别具有:框架主体25,具有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开放的凹部25d;以及框架罩26,与框架主体25分体地设置,从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装配于框架主体25。
如图4所示,对于框架罩26,例如使设于框架罩26的卡扣部26c插入设于框架主体25的卡扣接受部25c而与卡扣接受部25c的周缘部卡合,由此,框架罩26被装配于框架主体25。卡扣部26c与框架罩26一体地设置,从框架罩26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突出设置,并能在与突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产生弹性变形。
参照图1,翅片30例如是树脂制的。翅片30为板状,配置于框架20的内侧。翅片30在车辆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具有轴部33,轴部33可转动地支承于纵框架22,由此被设为能相对于纵框架22绕在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转动轴心转动。详细而言,如图3A~图3C所示,在轴部33插入设于框架主体25的凹部25d的状态下,将框架罩26装配于框架主体25,由此,翅片30可转动地支承于纵框架22。
如图1所示,翅片30具有:包括右上翅片31a和左上翅片31b的上侧翅片31;以及包括右下翅片32a和左下翅片32b的下侧翅片32。右上翅片31a、左上翅片31b、右下翅片32a以及左下翅片32b分别可以仅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
右上翅片31a在车辆左右方向上位于右框架22a与中央框架22c之间,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位于比框架20的上下方向中央靠上侧的位置。左上翅片31b在车辆左右方向上位于左框架22b与中央框架22c之间,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位于比框架20的上下方向中央靠上侧的位置。右下翅片32a在车辆左右方向上位于右框架22a与中央框架22c之间,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位于比框架20的上下方向中央靠下侧的位置。左下翅片32b在车辆左右方向上位于左框架22b与中央框架22c之间,在车辆上下方向上位于比框架20的上下方向中央靠下侧的位置。
右上翅片31a、左上翅片31b、右下翅片32a以及左下翅片32b被设为能通过设于框架20的右框架22a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等的省略图示的致动器的动力而相对于框架20转动。这些翅片通过设于框架20的中央框架22c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等的省略图示的连杆而同步地运动。因此,当使右上翅片31a、左上翅片31b、右下翅片32a以及左下翅片32b全部转动成大致水平时,格栅开闭器10成为打开状态,能使空气穿过格栅开闭器10而流至散热器110。另一方面,当使右上翅片31a、左上翅片31b、右下翅片32a以及左下翅片32b全部转动成大致竖直时,格栅开闭器10成为关闭状态,穿过格栅开闭器10的向散热器110的空气流被截断。需要说明的是,在图中,附图标记150表示与省略图示的致动器相连的线束。
托架40设于框架20的车辆左右方向的两侧(两外侧)。托架40例如是树脂制的。托架40可以与框架20分体地设置,并固定地装配于框架20,但为了削减零件个数,理想的是托架40一体地设于框架20。
托架40从框架20的车辆左右方向的两侧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延伸设置,使用省略图示的螺栓等接合(紧固)于车辆主体100。
托架40具有接合于车辆主体100的接合部43。接合部43设于托架40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端部40b。接合部43具有上侧接合部43a以及位于比上侧接合部43a靠车辆高度方向的下侧的下侧接合部43b。
在此,如图5所示,格栅开闭器10的车辆左右方向的中央部10a位于比第二横梁140的车辆左右方向的中央部141靠车辆前后方向的后侧的位置,在车辆上下方向不与中央部141重叠。另一方面,格栅开闭器10的车辆左右方向的两端部10b的至少车辆前侧端部与第二横梁140的车辆左右方向的两端部142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在车辆上下方向重叠。因此,如图3B和图3C的箭头Y所示,在恶劣道路行驶时等第二横梁140与路面等发生干扰而向车辆高度方向的上侧产生了变形时,来自第二横梁140的载荷(来自车辆下方向的冲击载荷)有时会施加于格栅开闭器10的车辆左右方向的两端部10b。因此,格栅开闭器10还具有以下的构成。
如图1所示,在位于格栅开闭器10的两端部10b或者其附近的纵框架22即右框架22a和左框架22b各自的一部分设有脆弱部50。具体而言,在框架罩26中设于右框架22a和左框架22b的第一框架罩26A设有脆弱部50。脆弱部50设于第一框架罩26A的车辆上下方向的中间部。需要说明的是,在框架罩26中设于中央框架22c的第二框架罩26B未设有脆弱部50。不过,也可以与第一框架罩26A同样地,在第二框架罩26B设有脆弱部50。
如图3A所示,第一框架罩26A具有:上侧罩部26a,从脆弱部50向车辆高度方向的上侧延伸,罩住上侧翅片31的轴部33;以及下侧罩部26b,从脆弱部50向车辆高度方向的下侧延伸,罩住下侧翅片32的轴部33。上侧罩部26a与下侧罩部26b经由脆弱部50相连。
第一框架罩26A通过上侧罩部26a和下侧罩部26b双方装配于框架主体25。即,卡扣部26c设于上侧罩部26a和下侧罩部26b双方。
上侧罩部26a的下端部26a1的位置与下侧罩部26b的上端部26b1的位置在车辆前后方向互不相同,下侧罩部26b的上端部26b1的位置比上侧罩部26a的下端部26a1的位置靠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因此,当从车辆左右方向观察时,脆弱部50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脆弱部50使上侧罩部26a的下端部26a1与下侧罩部26b的上端部26b1相连。脆弱部50的厚度被设定得比上侧罩部26a和下侧罩部26b薄。脆弱部50是第一框架罩26A中最薄壁化(削弱化)的部分,在冲击载荷施加于第一框架罩26A时,脆弱部50产生塑性变形(包括破损)来吸收冲击。
当来自车辆下方向的冲击载荷施加于格栅开闭器10时,在第一框架罩26A的各部分产生的应力的大小如下:脆弱部50>上侧罩部26a和下侧罩部26b>卡扣部26c。因此,如图3B所示,当来自第二横梁140的载荷(来自车辆下方向的冲击载荷)施加于格栅开闭器10时,与上侧罩部26a、下侧罩部26b以及卡扣部26c相比,在脆弱部50产生更高的应力。由此,在卡扣部26c卡合于框架主体25的状态下,脆弱部50产生塑性变形。
当脆弱部50产生塑性变形后,来自第二横梁140的载荷进一步施加于格栅开闭器10时,如图3C所示,下侧罩部26b上升至上侧罩部26a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由下侧罩部26b产生将上侧罩部26a按压于框架主体25的力。为了能顺利且可靠地产生该力,理想的是:在上侧罩部26a的至少下端部26a1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表面26a2和下侧罩部26b的至少上端部26b1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表面26b2中的至少任一方设有向车辆高度方向的上侧且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倾斜的倾斜面28。需要说明的是,在图示的例子中,示出了在上侧罩部26a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表面26a2和下侧罩部26b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后表面26b2双方设有倾斜面28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框架主体25恐怕会阻碍下侧罩部26b向车辆高度方向的上侧的移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装配有上侧罩部26a的上侧框架主体25a与装配有下侧罩部26b的下侧框架主体25b之间设有间隙S。
接着,对本发明的所述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说明。
(i)由于在纵框架22的一部分设有脆弱部50,因此在恶劣道路行驶时等来自车辆下方向的冲击载荷施加于格栅开闭器10时,脆弱部50会产生塑性变形(包括破损),从而能吸收至少一部分冲击。由此,施加于脆弱部50以外的纵框架22部分的冲击得到缓和,能抑制该纵框架22部分破损。因此,通过利用脆弱部50以外的纵框架22部分来支承翅片30,能抑制翅片30从框架20脱离。
(ii)仅通过在纵框架22的一部分设置脆弱部50就能抑制翅片30从框架20脱离,因此能以紧凑的构造来抑制翅片30从框架20的脱离。
(iii)纵框架22具有框架主体25和框架罩26,脆弱部50设于框架罩26,因此在从车辆下方向施加于格栅开闭器10的冲击载荷比较小,框架主体25未产生塑性变形,仅框架罩26产生塑性变形的情况下,仅更换框架罩26即可,能减少需要更换的零件个数。
(iv)框架罩26(第一框架罩26A)具有:上侧罩部26a,罩住上侧翅片31的轴部33;以及下侧罩部26b,罩住下侧翅片32的轴部33,上侧罩部26a和下侧罩部26b经由脆弱部50相连,因此,能通过一个框架罩26来罩住上侧翅片31和下侧翅片32双方,在削减零件个数方面是有利的。
(v)框架罩26(第一框架罩26A)通过上侧罩部26a和下侧罩部26b双方装配于框架主体25,因此,即使在脆弱部50产生塑性变形的情况下,也能维持上侧罩部26a和下侧罩部26b双方装配于框架主体25的状态。因此,即使在脆弱部50产生塑性变形的情况下也能抑制框架罩26(第一框架罩26A)从框架主体25脱离,能抑制翅片30从框架20脱离。
(vi)脆弱部50的厚度比上侧罩部26a和下侧罩部26b的厚度薄,因此能以简单的构成来设置脆弱部50。
(vii)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上侧罩部26a的下端部26a1的位置与下侧罩部26b的上端部26b1的位置互不相同,因此,当来自车辆下方向的冲击载荷施加于格栅开闭器10而脆弱部50产生塑性变形时,能抑制上侧罩部26a和下侧罩部26b在车辆上下方向相互抵接而妨碍脆弱部50的塑性变形的情况。
(viii)下侧罩部26b的上端部26b1的位置比上侧罩部26a的下端部26a1的位置靠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因此,在脆弱部50产生塑性变形而下侧罩部26b向车辆高度方向的上侧移动时,下侧罩部26b上升至上侧罩部26a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因此,能通过下侧罩部26b来抑制上侧罩部26a向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移动。由此,能有效地抑制上侧罩部26a从框架主体25脱离,能有效地抑制上侧翅片31从框架20脱离。
(ix)脆弱部50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因此,即使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上侧罩部26a的下端部26a1的位置与下侧罩部26b的上端部26b1的位置互不相同,也能通过脆弱部50使上侧罩部26a与下侧罩部26b相连。
(x)当从车辆左右方向观察时,上侧罩部26a和下侧罩部26b在车辆上下方向延伸,上侧罩部26a和下侧罩部26b以及脆弱部50成为台阶形状,因此,当来自车辆下方向的冲击载荷施加于格栅开闭器10时,能在脆弱部50产生比较高的应力。由此,能高效地使脆弱部50产生塑性变形。
(xi)将一体地设置在框架罩26的可弹性变形的卡扣部26c插入设于框架主体25的卡扣接受部25c,由此,框架罩26被装配于框架主体25,因此,与使用螺栓等其他零件来将框架罩26装配于框架主体25的情况相比,能削减零件个数。此外,能将框架罩26简单地装配于框架主体25。

Claims (10)

1.一种格栅开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具有在车辆的上下方向延伸的纵框架,在所述纵框架的一部分设有脆弱部;以及
翅片,可动地支承于所述纵框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格栅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具有轴部,
所述纵框架具有:框架主体,具有凹部;以及框架罩,与该框架主体分体地设置,并装配于该框架主体,
在所述轴部插入所述框架主体的凹部的状态下将所述框架罩装配于所述框架主体,由此所述翅片可动地支承于所述纵框架,
并且,所述脆弱部设于所述框架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格栅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具有至少一个上侧翅片和至少一个下侧翅片,
所述框架罩具有:上侧罩部,从所述脆弱部向车辆高度方向的上侧延伸,罩住所述上侧翅片的轴部;以及下侧罩部,从所述脆弱部向车辆高度方向的下侧延伸,罩住所述下侧翅片的轴部,
并且,所述上侧罩部和所述下侧罩部经由所述脆弱部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格栅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脆弱部与所述上侧罩部一体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格栅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脆弱部与所述下侧罩部一体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格栅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罩通过所述上侧罩部和所述下侧罩部双方装配于所述框架主体。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格栅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脆弱部的厚度比所述上侧罩部和所述下侧罩部的厚度薄。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格栅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所述上侧罩部的下端部的位置与所述下侧罩部的上端部的位置互不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格栅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罩从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装配于所述框架主体,
并且,所述下侧罩部的上端部的位置比所述上侧罩部的下端部的位置靠车辆前后方向的前侧。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格栅开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脆弱部在车辆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CN201910988457.0A 2018-11-08 2019-10-17 格栅开闭器 Active CN1111526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10133 2018-11-08
JP2018210133A JP7068141B2 (ja) 2018-11-08 2018-11-08 グリルシャッ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52646A true CN111152646A (zh) 2020-05-15
CN111152646B CN111152646B (zh) 2023-06-13

Family

ID=70551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88457.0A Active CN111152646B (zh) 2018-11-08 2019-10-17 格栅开闭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8406B2 (zh)
JP (1) JP7068141B2 (zh)
CN (1) CN1111526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46823B2 (en) * 2018-01-30 2021-03-16 Magna Exteriors, Inc Linkage for improved diagnostics and kinematic assembly
USD971093S1 (en) 2021-02-22 2022-11-29 Human Horizon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Bumper
CN113043979B (zh) * 2021-04-19 2022-10-04 恒大恒驰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进气格栅及车辆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3870A (zh) * 2001-09-14 2004-12-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前格栅碰撞缓冲结构
CN101934708A (zh) * 2009-06-26 2011-01-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形状记忆合金主动舱门通气
CN102862610A (zh) * 2011-07-06 2013-01-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CN203142381U (zh) * 2011-11-22 2013-08-21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格栅风门装置
US20140132033A1 (en) * 2012-11-12 2014-05-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ront fascia or grill support structure and aerodynamic shutter assembly
DE202013007805U1 (de) * 2013-09-03 2014-12-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Kühlerjalousiegehäus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20150321547A1 (en) * 2014-05-07 2015-11-12 Audi Ag Vehicle with a front air duc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air flow, in particular cooling air flow
US20170248066A1 (en) * 2016-02-29 2017-08-31 Montaplast of North America, Inc. Active grille shutter and shutter subassembly for use with active grill shutters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35403A (ja) * 2003-07-15 2005-02-10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の耐衝撃構造
JP4678498B2 (ja) 2005-06-27 2011-04-2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可動グリルシャッタ装置
JP5911346B2 (ja) 2012-03-27 2016-04-27 株式会社ファルテック 車両用グリルシャッタ及び車両用グリルシャッタ用フラップ
US9430599B2 (en) 2014-02-18 2016-08-30 Optima Design Automation Ltd Determining soft error infliction probability
JP6565291B2 (ja) 2015-04-13 2019-08-28 日本製鉄株式会社 衝撃吸収部材、車体および衝撃吸収方法
JP2017171089A (ja) 2016-03-23 2017-09-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可変ダクト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3870A (zh) * 2001-09-14 2004-12-08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用于车辆的前格栅碰撞缓冲结构
CN101934708A (zh) * 2009-06-26 2011-01-05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 形状记忆合金主动舱门通气
CN102862610A (zh) * 2011-07-06 2013-01-09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身前部构造
CN203142381U (zh) * 2011-11-22 2013-08-21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格栅风门装置
US20140132033A1 (en) * 2012-11-12 2014-05-1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ront fascia or grill support structure and aerodynamic shutter assembly
DE202013007805U1 (de) * 2013-09-03 2014-12-05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n. d. Gesetzen des Staates Delaware) Kühlerjalousiegehäus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US20150321547A1 (en) * 2014-05-07 2015-11-12 Audi Ag Vehicle with a front air duc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air flow, in particular cooling air flow
US20170248066A1 (en) * 2016-02-29 2017-08-31 Montaplast of North America, Inc. Active grille shutter and shutter subassembly for use with active grill shutt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75618A (ja) 2020-05-21
CN111152646B (zh) 2023-06-13
JP7068141B2 (ja) 2022-05-16
US20200148147A1 (en) 2020-05-14
US11198406B2 (en) 2021-12-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52646B (zh) 格栅开闭器
JP5034639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EP1975042B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7392584B2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保護構造
JP6452044B2 (ja) 自動車の後部車体構造
JP2007320464A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JP7067334B2 (ja) 車両後部構造
WO2020196409A1 (ja) クロスメンバ及び車体フレーム
US10676132B2 (en) Suspension member
JP6288032B2 (ja) 車両骨格構造
JP6308149B2 (ja) バンパアブソーバ構造
JP6810622B2 (ja) 自動車の駆動用バッテリ保護構造
JP4092712B1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US20200156574A1 (en) Bumper reinforcement and front vehicle body structure
JP4341558B2 (ja) 車体構造
JP5347613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JP5966895B2 (ja) 自動車の脚払い構造
JP7456302B2 (ja) 車両のバッテリ保護構造
JP4888701B2 (ja) 車両用衝撃吸収体
CN111196239B (zh) 格栅百叶窗
CN112298085B (zh) 格栅开闭器装配构造
JP6996371B2 (ja) 電池パック取付け構造
CN112677923B (zh) 车辆的前部结构
JP7027761B2 (ja) 車両におけるラッチ機構の取り付け構造
JP5687471B2 (ja) 自動車の車体前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