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112740A - 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12740A
CN111112740A CN201911045679.5A CN201911045679A CN111112740A CN 111112740 A CN111112740 A CN 111112740A CN 201911045679 A CN201911045679 A CN 201911045679A CN 111112740 A CN111112740 A CN 111112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mounting surface
center line
gripping
rotation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56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桝家克幸
白水孝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itak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itak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itak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itak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112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127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45/0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or with friction saw discs
    • B23D45/1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or with friction saw discs with a plurality of circular saw blades
    • B23D45/105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or with friction saw discs with a plurality of circular saw blades operating within the same pl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45/0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or with friction saw discs
    • B23D45/1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or with friction saw discs with a plurality of circular saw bla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47/0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 B23D47/02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of frames; of guiding arrangements for work-table or saw-carri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47/0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 B23D47/04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of devices for feeding, positioning, clamping, or rotating work
    • B23D47/042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of devices for feeding, positioning, clamping, or rotating work for conveying work to, or discharging work from, the machi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47/0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 B23D47/12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of drives for circular saw bla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47/0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 B23D47/04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of devices for feeding, positioning, clamping, or rotating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47/00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 B23D47/08Sawing machines or sawing devices working with circular saw blades, characterised only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particular parts of devices for bringing the circular saw blade to the workpiece or removing same therefro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a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比两台棒材切断装置小的设置空间且能够确保基台的刚性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基台(12)具备载置第一切断头(H1)的第一载置面(60)、载置第二切断头(H2)的第二载置面(62)、以及在第一载置面(60)与第二载置面(62)之间形成得比第一载置面(60)及第二载置面(62)高并载置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的把持装置载置面(64),因此第一切断头(H1)和第二切断头(H2)将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夹在其间而对称地配置。由此,能够得到设置空间比两台棒材切断装置小且能够确保基台的刚性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10)。

Description

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将旋转的圆盘锯沿横切长条状的棒材的方向切入而将该棒材切断为所希望的长度的棒材切断机,特别是涉及节省空间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具备如下夹紧装置的棒材切断机:该夹紧装置,在通过一边使在外周部具有在周向上相连的多个外周刃的圆板状的圆盘锯旋转一边使其切入到轧制材(件)、拉拔材(件)等长条状的棒材中而将该棒材切断成预定的长度尺寸时,不仅具备在横向即水平方向上夹持供该圆盘锯切入的棒材的端部附近的横向虎钳,还具备在纵向即垂直方向上也夹持的纵向虎钳。例如,专利文献1至3中记载的棒材切断机就是这样的棒材切断机。根据这样的棒材切断机,与棒材剪断机(Billet shears,钢坯剪断机)相比,成为各种部件的原材料的被切断后的棒材片的端面在面精度、面粗糙度方面成为高品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404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3639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1363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在上述棒材切断机中,由于在使用圆盘锯的切断中需要预定的切断时间,因此存在与棒材剪断机相比切断效率低这样的缺点。因此,为了得到与棒材剪断机匹敌的切断效率,需要配置多台棒材切断机,因此在将多台棒材切断机独立地并列配置时,在配置于工厂内的情况下存在占有比棒材剪断机大的空间这样的缺点。
与此相对,为了减小设备的宽度尺寸W而缩小设置空间,例如,如图10所示,考虑构成如下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314:将具备第一切断机300及第一棒材把持装置302的第一棒材切断装置304以及具备第二切断机306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308的第二棒材切断装置310配置在共用的基台312上。
然而,如上所述,若将两台棒材切断装置304及310配置于共用的基台312上,则共用的基台312的宽度尺寸W方向的中央部的高度比其他部分低,其中央部的刚性会不足,因此存在搬运时和/或设置时基台变得不稳定这样的缺点。
本发明是以以上的情况为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比两台棒材切断装置小的设置空间且能够确保基台的刚性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第一发明的主旨在于,一种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所述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是将第一切断头及第一棒材把持装置和第二切断头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载置于共用的基台上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所述基台具备载置所述第一切断头的第一载置面、载置所述第二切断头的第二载置面、以及在所述第一载置面与所述第二载置面之间形成得比所述第一载置面及所述第二载置面高且载置所述第一棒材把持装置及所述第二棒材把持装置的把持装置载置面,所述第一切断头及所述第二切断头相对于通过所述基台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铅垂面对称地配置。
发明效果
根据第一发明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所述基台具备载置所述第一切断头的第一载置面、载置所述第二切断头的第二载置面、以及在所述第一载置面与所述第二载置面之间形成得比所述第一载置面及所述第二载置面高且载置所述第一棒材把持装置及所述第二棒材把持装置的把持装置载置面,所述第一切断头及所述第二切断头相对于通过所述基台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铅垂面对称地配置,因此第一切断头和第二切断头将第一棒材把持装置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夹在其间而对称地配置。由此,能够得到设置空间比两台棒材切断装置小且确保基台的刚性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
在此,优选的是,在所述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中,所述第一载置面比所述第二载置面低,所述第一棒材把持装置的一部分以处于所述第二棒材把持装置的下侧的方式在铅垂方向上重叠。由此,由于基台的宽度尺寸进一步减小,因此基台的设置空间进一步减少。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中,所述第一载置面具有与所述第二载置面相同的高度,所述第一棒材把持装置及所述第二棒材把持装置在所述把持装置载置面相对于通过所述把持装置载置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铅垂面对称地配置。由此,由于基台的形状是宽度方向中央高且相对于宽度方向的中央的铅垂面对称的形状,因此基台成为小型且高刚性。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中,(a)所述第一切断头具备:圆板状的第一圆盘锯,所述圆板状的第一圆盘锯被支承为能够绕第一旋转中心线旋转;第一电动机,所述第一电动机具有绕与所述第一旋转中心线平行的第二旋转中心线旋转的输出轴,并经由第一传动带驱动所述第一圆盘锯旋转;第一转动框架,所述第一转动框架支承所述第一圆盘锯及所述第一电动机,并设置成能够绕与所述第一旋转中心线及所述第二旋转中心线平行的第一转动中心线转动;以及第一转动致动器,所述第一转动致动器使所述第一转动框架转动而由第一圆盘锯切断第一棒材,(b)所述第一棒材把持装置具备第一固定把持虎钳、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把持虎钳接近离开的第一可动把持虎钳、以及对所述第一可动把持虎钳进行驱动的第一把持致动器,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在与所述第二旋转中心线相反的一侧,把持将要由所述第一圆盘锯切断的第一棒材,(c)所述第二切断头具备:圆板状的第二圆盘锯,所述圆板状的第二圆盘锯被支承为能够绕第三旋转中心线旋转;第二电动机,所述第二电动机具有绕与所述第三旋转中心线平行的第四旋转中心线旋转的输出轴,并经由第二传动带驱动所述第二圆盘锯旋转;第二转动框架,所述第二转动框架支承所述第二圆盘锯及所述第二电动机,并设置成能够绕与所述第三旋转中心线及所述第四旋转中心线平行的第二转动中心线转动;以及第二转动致动器,所述第二转动致动器使所述第二转动框架转动而由所述第二圆盘锯切断第二棒材,(d)所述第二棒材把持装置具备第二固定把持虎钳、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把持虎钳接近离开的第二可动把持虎钳、以及对所述第二可动把持虎钳进行驱动的第二把持致动器,相对于第二转动中心线,在与所述第四旋转中心线相反的一侧,把持将要由所述第二圆盘锯切断的第二棒材,(e)所述第一棒材把持装置及所述第二棒材把持装置在所述基台上配置在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之间,(f)切断所述第一棒材时的所述第一转动框架绕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的转动方向与切断所述第二棒材时的所述第二转动框架绕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的转动方向相反。由此,第一切断头和第二切断头将第一棒材把持装置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夹在其间而对称地配置。由此,能够得到设置空间比两台棒材切断装置小且能够确保基台的刚性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中,所述第一载置面及所述第二载置面是以彼此越接近则高度越低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设置于所述第一载置面与所述第二载置面之间并供所述第一棒材把持装置及所述第二棒材把持装置载置的所述把持装置载置面比所述第一载置面及所述第二载置面的最低高度位置高且设置成所述水平,所述第一棒材把持装置及所述第二棒材把持装置相对于通过所述把持装置载置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铅垂面对称地配置。由此,由于基台的形状是宽度方向中央高且相对于宽度方向的中央的铅垂面对称的形状,因此基台成为小型且高刚性。
另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中,在所述第一载置面设置有第一导轨,该第一导轨以使得切断已由所述把持装置载置面上的所述第一棒材把持装置把持的第一棒材的方式对所述第一切断头进行所述直线性的引导,在所述第二载置面设置有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以使得切断已由所述把持装置载置面上的所述第二棒材把持装置把持的第二棒材的方式对所述第二切断头进行所述直线性的引导。由此,具有如下优点:第一切断头及第二切断头在重力的作用下,按朝向下述方向的一定的按压力被进行施力,该方向是这些圆盘锯切断已分别由所述第一棒材把持装置及所述第二棒材把持装置把持的圆棒的方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的后视图。
图4是图1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的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的主视图,是相当于图1的图。
图6是图5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的俯视图,是相当于图2的图。
图7是图5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的后视图,是相当于图3的图。
图8是图5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的侧视图,是相当于图4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的主视图,是相当于图1的图。
图10是比较例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110、210: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
12、112、212:基台
14:第一切断机
16:第二切断机
17:第一圆盘锯
18:输出轴
20:第一传动带
22:第一减速器
24:第一电动机
26:第一转动框架
27:第一转动致动器
27a:托架
27b:马达
27c:螺旋轴
27d:螺母部件
28:第一棒材把持装置
29:第一固定横向把持虎钳(第一固定把持虎钳)
30:第一可动横向把持虎钳(第一可动把持虎钳)
31:第一横向把持致动器(第一把持致动器)
32:第一横向把持装置
33:第一固定纵向把持虎钳(第一固定把持虎钳)
34:第一可动纵向把持虎钳(第一可动把持虎钳)
35:第一纵向把持致动器(第一把持致动器)
36:第一纵向把持装置
37:第二圆盘锯
38:输出轴
40:第二传动带
42:第二减速器
44:第二电动机
46:第二转动框架
47:第二转动致动器
47a:托架
47b:马达
47c:螺旋轴
47d:螺母部件
48:第二棒材把持装置
49:第二横向把持装置
50:第二固定横向把持虎钳(第二固定把持虎钳)
52:第二可动横向把持虎钳(第二可动把持虎钳)
54:第二横向把持致动器(第二把持致动器)
55:第二固定纵向把持虎钳(第二固定把持虎钳)
56:第二可动纵向把持虎钳(第二可动把持虎钳)
57:第二纵向把持致动器(第二把持致动器)
58:第二纵向把持装置
60、160、260:第一载置面
62、162、262:第二载置面
64、164、264:把持装置载置面
70:第一材料定尺寸进给装置
72:第二材料定尺寸进给装置
74、75:滑槽(chute)
226:第一滑动框架
227:第一滑动致动器
246:第二滑动框架
247:第二滑动致动器
266:第一导轨
268:第二导轨
C1~C4:旋转中心线
CR1、CR2:转动中心线
W:基台的宽度方向尺寸
PP:铅垂面
FL:地板
BL1:第一棒材
BL2:第二棒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实施例中,附图适当地简化或变形,各部分的尺寸比及形状等未必准确地描绘。
实施例1
图1、图2、图3及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10的主视图、俯视图、后视图及从图1的左侧观察到的侧视图。在图1、图2、图3及图4中,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10具备:配置在水平的地板FL上的基台12;和载置在该基台12上的、将第一棒材BL1切断成预定尺寸的第一切断机14及将第二棒材BL2切断成预定尺寸的第二切断机16。即,在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10中,第一切断机14和第二切断机16载置在共用的基台12上。第一棒材BL1及第二棒材BL2例如由具有圆形、方形、L形等截面形状的碳钢等一般钢、合金钢、不锈钢、铝合金、铜合金等形成,在切断前为几m左右的金属制长条状的定尺寸棒材。
第一切断机14具备第一切断头H1和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第一切断头H1具有:圆板状的第一圆盘锯17,被支承为能够绕第一旋转中心线C1旋转;第一电动机24,具有绕与第一旋转中心线C1平行的第二旋转中心线C2旋转的输出轴18,并经由第一传动带20及第一减速器22驱动第一圆盘锯17旋转;第一转动框架26,支承第一圆盘锯17及第一电动机24,并设置成能够绕与第一旋转中心线C1及第二旋转中心线C2平行的第一转动中心线CR1转动;以及第一转动致动器27,使第一转动框架26转动而由第一圆盘锯17切断第一棒材BL1。
第一转动致动器27具备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从基台12突出的托架27a并由马达27b驱动得旋转的螺旋轴27c、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第一转动框架26并与螺旋轴27c螺纹接合的螺母部件27d。
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具备第一横向把持装置32和第一纵向把持装置36。第一横向把持装置32具有第一固定横向把持虎钳29、设置成能够相对于第一固定横向把持虎钳29接近离开的第一可动横向把持虎钳30、以及驱动第一可动横向把持虎钳30的液压缸等第一横向把持致动器31,相对于第一转动中心线CR1,在与第二旋转中心线C2相反的一侧,沿横向(水平)方向把持将要由第一圆盘锯17切断的第一棒材BL1。第一纵向把持装置36具有第一固定纵向把持虎钳33、设置成能够相对于第一固定纵向把持虎钳33接近离开的第一可动纵向把持虎钳34、以及驱动第一可动纵向把持虎钳34的液压缸等第一纵向把持致动器35,相对于第一转动中心线CR1,在与第二旋转中心线C2相反的一侧,沿纵向(垂直)方向把持将要由第一圆盘锯17切断的第一棒材BL1。
第二切断机16具备:第二切断头H2,是与第一切断头H1同样的构成,但相对于第一切断头H1在垂直方向上高出预定的高度h,并相对于通过基台12的宽度W方向的中央的铅垂面(相对于水平的地板FL而言的垂直面)PP,与第一切断头H1构成为线对称即左右对称;以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与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相同,但第二可动横向把持虎钳52的把持方向按与第一可动横向把持虎钳30相反的方向构成。
第二切断头H2具备:圆板状的第二圆盘锯37,被支承为能够绕第三旋转中心线C3旋转;第二电动机44,具有绕与第三旋转中心线C3平行的第四旋转中心线C4旋转的输出轴38,并经由第二传动带40及第二减速器42驱动第二圆盘锯37旋转;第二转动框架46,支承第二圆盘锯37及第二电动机44,并设置成能够绕与第三旋转中心线C3及第四旋转中心线C4平行的第二转动中心线CR2转动;以及第二转动致动器47,使第二转动框架46转动而由第二圆盘锯37切断第二棒材BL2。
第二转动致动器47具备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从基台12突出的托架47a并由马达47b驱动得旋转的螺旋轴47c、和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置于第二转动框架46并与螺旋轴47c螺纹接合的螺母部件47d。
另外,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具备第二横向把持装置49和第二纵向把持装置58。第二横向把持装置49具有第二固定横向把持虎钳50及设置成能够相对于第二固定横向把持虎钳50接近离开的第二可动横向把持虎钳52、和驱动第二可动横向把持虎钳52的液压缸等第二横向把持致动器54,相对于第二转动中心线CR2,在与第四旋转中心线C4相反的一侧,沿横向(水平)方向把持将要由第二圆盘锯37切断的第二棒材BL2。第二纵向把持装置58具有第二固定纵向把持虎钳55及设置成能够相对于第二固定纵向把持虎钳55接近离开的第二可动纵向把持虎钳56、和驱动第二可动纵向把持虎钳56的液压缸等第二纵向把持致动器57,相对于第二转动中心线CR2,在与第四旋转中心线C4相反的一侧,沿纵向(垂直)方向把持将要由第二圆盘锯37切断的第二棒材BL2。
基台12具备:供第一切断头H1载置的水平的第一载置面60;形成为比第一载置面60高出预定高度h并供第二切断头H2载置的水平的第二载置面62;以及,在基台12的宽度W方向(图1的左右方向)上在第一载置面60与第二载置面62之间形成得比这些第一载置面60及第二载置面62高、并供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载置的水平的把持装置载置面64。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在基台12的宽度W方向上配置于第一转动中心线CR1与第二转动中心线CR2之间。
由于载置于第一载置面60的第一切断头H1比载置于形成为比第一载置面60高的第二载置面62的第二切断头H2低,因此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的一部分即第一横向把持致动器31以处于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的一部分即第二横向把持致动器54的下侧的方式在铅垂方向上重叠。
在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10中,将第一棒材BL1切断时的第一转动框架26绕第一转动中心线CR1的转动方向(在图1中为顺时针旋转),与将第二棒材BL2切断时的第二转动框架46绕第二转动中心线CR2的转动方向(在图1中为逆时针旋转)相反。
在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10的背面侧,设置有第一材料定尺寸进给装置70及第二材料定尺寸进给装置72,第一材料定尺寸进给装置70及第二材料定尺寸进给装置72用于将从没有图示的材料供给装置供给了的第一棒材BL1及第二棒材BL2向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每当切断时,间歇地向长度方向每次按预先设定的预定尺寸地分别输送。另外,在第一切断机14及第二切断机16设置有:分别将由第一切断头H1及第二切断头H2切断后的第一棒材BL1及第二棒材BL2向未图示的收纳容器引导的滑槽74及75。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10中,第一切断头H1及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和第二切断头H2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载置在共用的基台12上,基台12具备载置第一切断头H1的第一载置面60、载置第二切断头H2的第二载置面62、以及在第一载置面60与第二载置面62之间形成得比第一载置面60及第二载置面62高并载置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的把持装置载置面64,第一切断头H1和第二切断头H2将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夹在其间而左右对称地配置。
由此,能够得到设置空间比两台棒材切断装置小且能够确保基台12的刚性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10。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自身的高度比包含第一圆盘锯17及第二圆盘锯37的第一切断机14及第二切断机16自身的高度低,能够相对于供第一切断机14及第二切断机16载置的基台12的第一载置面60及第二载置面62,将在这些第一载置面60与第二载置面62之间载置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的把持装置载置面64设置为比第一载置面60及第二载置面62高,因此能够提高基台12的宽度W方向的中央部的高度,能够提高基台12的刚性。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10,第一载置面60比第二载置面62低,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的一部分以处于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的下侧的方式在铅垂方向上重叠。由此,由于基台12的宽度尺寸进一步减小,因此基台12的设置空间进一步减少。
另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10,(a)第一切断头H1具备:圆板状的第一圆盘锯17,被支承为能够绕第一旋转中心线C1旋转;第一电动机24,具有绕与第一旋转中心线C1平行的第二旋转中心线C2旋转的输出轴18,并经由第一传动带20及第一减速器22驱动第一圆盘锯17旋转;第一转动框架26,支承第一圆盘锯17及第一电动机24,并设置成能够绕与第一旋转中心线C1及第二旋转中心线C2平行的第一转动中心线CR1转动;以及第一转动致动器27,使第一转动框架26转动而由第一圆盘锯17切断第一棒材BL1,(b)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具备第一固定把持虎钳(第一固定横向把持虎钳29、第一固定纵向把持虎钳33)、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把持虎钳接近离开的第一可动把持虎钳(第一可动横向把持虎钳30、第一可动纵向把持虎钳34)、以及驱动所述第一可动把持虎钳的第一把持致动器(第一横向把持致动器31、第一纵向把持致动器35),相对于第一转动中心线CR1,在与第二旋转中心线C2相反的一侧,把持将要由第一圆盘锯17切断的第一棒材BL1,(c)第二切断头H2具备:圆板状的第二圆盘锯37,被支承为能够绕第三旋转中心线C3旋转;第二电动机44,具有绕与第三旋转中心线C3平行的第四旋转中心线C4旋转的输出轴38,并经由第二传动带40及第二减速器42驱动第二圆盘锯37旋转;第二转动框架46,支承第二圆盘锯37及第二电动机44,并设置成能够绕与第三旋转中心线C3及第四旋转中心线C4平行的第二转动中心线CR2转动;以及第二转动致动器47,使第二转动框架46转动而由第二圆盘锯37切断第二棒材BL2,(d)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具备第二固定把持虎钳(第二固定横向把持虎钳50、第二固定纵向把持虎钳55)、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把持虎钳接近离开的第二可动把持虎钳(第二可动横向把持虎钳52、第二可动纵向把持虎钳56)、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可动把持虎钳的第二把持致动器(第二横向把持致动器54、第二纵向把持致动器57),相对于第二转动中心线CR2,在与第四旋转中心线C4相反的一侧,把持将要由第二圆盘锯37切断的第二棒材BL2,(e)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在基台12上配置于第一转动中心线CR1与第二转动中心线CR2之间,(f)切断第一棒材BL1时的第一转动框架26绕第一转动中心线CR1的转动方向与切断第二棒材BL2时的第二转动框架46绕第二转动中心线CR2的转动方向相反。由此,第一切断头H1和第二切断头H2将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夹在其间而左右对称地配置。因此,能够得到设置空间比两台棒材切断装置小且能够确保基台的刚性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10。
实施例2
接着,对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实施例相互共通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
图5、图6、图7及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110的主视图、俯视图、后视图及从图5的左侧观察的侧视图。在图5、图6、图7及图8中,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110相对于前述的实施例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10而言,基台112的构成不同,但其他同样地构成。
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110的基台112具备供第一切断头H1载置的水平的第一载置面160、供第二切断头H2载置且与第一载置面160相同高度的水平的第二载置面162、以及设置在这些第一载置面160与第二载置面162之间并供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对称地载置的水平的把持装置载置面164。在把持装置载置面164,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不像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10的情况那样在垂直方向上重叠,而是以相对于位于基台112的宽度W方向的中央即把持装置载置面164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铅垂面PP呈线对称的方式配置。其结果是,第一切断机14及第二切断机16在基台112上以相对于铅垂面PP呈线对称的方式配置。
根据本实施例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110,第一载置面160具有与第二载置面162相同的高度,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在把持装置载置面164相对于通过把持装置载置面164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铅垂面PP对称地配置。由此,基台112的形状是宽度方向中央高且相对于宽度方向的中央的铅垂面PP对称的形状,因此基台112成为小型且高刚性。
实施例3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210的主视图。本实施例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210与前述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110相比,在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相对于通过把持装置载置面264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铅垂面PP对称地配置这一点上是共通的,但在如下方面不同:基台212的第一载置面260及第二载置面262是以彼此越接近则高度越低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设置于第一载置面260及第二载置面262之间且供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载置的把持装置载置面264比第一载置面260及第二载置面262的最低高度位置高且设置成水平;以及,在第一载置面260及第二载置面262设置有第一导轨266及第二导轨268,第一导轨266及第二导轨268以使得已由把持装置载置面264上的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把持的第一棒材BL1及第二棒材BL2被第一圆盘锯17及第二圆盘锯37切断的方式直线性地引导第一切断头H1及第二切断头H2。
第一切断头H1具备:圆板状的第一圆盘锯17,被支承为能够绕第一旋转中心线C1旋转;第一电动机24,具有绕与第一旋转中心线C1平行的第二旋转中心线C2旋转的输出轴18,并经由第一传动带20及第一减速器22驱动第一圆盘锯17旋转;第一滑动框架226,支承第一圆盘锯17及第一电动机24,并由第一导轨266直线性地引导;以及第一滑动致动器227,使第一滑动框架226移动而由第一圆盘锯17切断第一棒材BL1。
同样地,第二切断头H2具备:圆板状的第二圆盘锯37,被支承为能够绕第三旋转中心线C3旋转;第二电动机44,具有绕与第三旋转中心线C3平行的第四旋转中心线C4旋转的输出轴38,并经由第二传动带40及第二减速器42驱动第二圆盘锯37旋转;第二滑动框架246,支承第二圆盘锯37及第二电动机44,并由第二导轨268直线性地引导;以及第二滑动致动器247,使第二滑动框架246移动而由第二圆盘锯37切断第二棒材BL2。
本实施例的第一切断头H1及第二切断头H2与前述的实施例同样地,相对于通过基台212的宽度W方向的中央的铅垂面PP即通过把持装置载置面264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铅垂面PP对称地配置。
根据本实施例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210,供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载置的把持装置载置面264设置于第一载置面260以及第二载置面262之间。由此,由于基台212的形状是宽度方向中央高且相对于宽度方向的中央的铅垂面PP对称的形状,因此基台212成为小型且高刚性。
另外,在第一载置面260设置有第一导轨266,该第一导轨266以使得切断已由把持装置载置面264上的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把持的第一棒材BL1的方式对第一切断头H1进行直线性的引导,在第二载置面262设置有第二导轨268,该第二导轨268以使得切断已分别由把持装置载置面264上的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把持的第二棒材BL2的方式对第二切断头H2进行直线性的引导。由此,具有如下优点:第一切断头H1及第二切断头H2在重力的作用下,按朝向这些第一圆盘锯17及第二圆盘锯37切断已分别由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把持的第一棒材BL1及第二棒材BL2的方向的一定的按压力被进行施力。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也能够以其他方式实施。
例如,在前述的第一圆盘锯17及第二圆盘锯37中,根据需要设置吹送雾化后的润滑油的装置。
此外,上述内容只不过是一个实施方式,其他实施方式虽然没有一一例示,但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基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而以施加了各种变更、改良的方式来实施。

Claims (6)

1.一种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10;110;210),所述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是将第一切断头(H1)及第一棒材把持装置(28)和第二切断头(H2)及第二棒材把持装置(48)载置于共用的基台(12;112;212)上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台具备载置所述第一切断头的第一载置面(60;160;260)、载置所述第二切断头的第二载置面(62;162;262)、以及在所述第一载置面与所述第二载置面之间形成得比所述第一载置面及所述第二载置面高且载置所述第一棒材把持装置及所述第二棒材把持装置的把持装置载置面(64;164;264),
所述第一切断头及所述第二切断头相对于通过所述基台的宽度(W)方向的中央的铅垂面(PP)对称地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载置面(60)比所述第二载置面(62)低,所述第一棒材把持装置的一部分以处于所述第二棒材把持装置的下侧的方式在铅垂方向上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110;2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载置面(160;260)具有与所述第二载置面(162;262)相同的高度,所述第一棒材把持装置及所述第二棒材把持装置在所述把持装置载置面相对于通过所述把持装置载置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铅垂面(PP)对称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10;1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切断头具备:圆板状的第一圆盘锯(17),所述圆板状的第一圆盘锯被支承为能够绕第一旋转中心线(C1)旋转;第一电动机(24),所述第一电动机具有绕与所述第一旋转中心线平行的第二旋转中心线(C2)旋转的输出轴(18),并经由第一传动带(20)驱动所述第一圆盘锯旋转;第一转动框架(26),所述第一转动框架支承所述第一圆盘锯及所述第一电动机,并设置成能够绕与所述第一旋转中心线及所述第二旋转中心线平行的第一转动中心线(CR1)转动;以及第一转动致动器(27),所述第一转动致动器使所述第一转动框架转动而由第一圆盘锯切断第一棒材(BL1),
所述第一棒材把持装置具备第一固定把持虎钳(29,33)、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把持虎钳接近离开的第一可动把持虎钳(30,34)、以及对所述第一可动把持虎钳进行驱动的第一把持致动器(31,35),所述第一棒材把持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在与所述第二旋转中心线相反的一侧,把持将要由所述第一圆盘锯切断的第一棒材,
所述第二切断头具备:圆板状的第二圆盘锯(37),所述圆板状的第二圆盘锯被支承为能够绕第三旋转中心线(C3)旋转;第二电动机(44),所述第二电动机具有绕与所述第三旋转中心线平行的第四旋转中心线(C4)旋转的输出轴(38),并经由第二传动带(40)驱动所述第二圆盘锯旋转;第二转动框架(46),所述第二转动框架支承所述第二圆盘锯及所述第二电动机,并设置成能够绕与所述第三旋转中心线及所述第四旋转中心线平行的第二转动中心线(CR2)转动;以及第二转动致动器(47),所述第二转动致动器使所述第二转动框架转动而由所述第二圆盘锯切断第二棒材(BL2),
所述第二棒材把持装置具备第二固定把持虎钳(50,55)、设置成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把持虎钳接近离开的第二可动把持虎钳(52,56)、以及对所述第二可动把持虎钳进行驱动的第二把持致动器(54,57),所述第二棒材把持装置相对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在与所述第四旋转中心线相反的一侧,把持将要由所述第二圆盘锯切断的第二棒材,
所述第一棒材把持装置及所述第二棒材把持装置在所述基台上配置在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之间,
切断所述第一棒材时的所述第一转动框架绕所述第一转动中心线的转动方向,与切断所述第二棒材时的所述第二转动框架绕所述第二转动中心线的转动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2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载置面(260)及所述第二载置面(262)是以彼此越接近则高度越低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设置于所述第一载置面与所述第二载置面之间并供所述第一棒材把持装置及所述第二棒材把持装置载置的所述把持装置载置面(264)比所述第一载置面及所述第二载置面的最低高度位置高且设置成所述水平,所述第一棒材把持装置及所述第二棒材把持装置相对于通过所述把持装置载置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的铅垂面(PP)对称地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21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载置面设置有第一导轨(266),该第一导轨以使得切断已由所述把持装置载置面上的所述第一棒材把持装置把持的第一棒材的方式对所述第一切断头进行所述直线性的引导,
在所述第二载置面设置有第二导轨(268),该第二导轨以使得切断已由所述把持装置载置面上的所述第二棒材把持装置把持的第二棒材的方式对所述第二切断头进行所述直线性的引导。
CN201911045679.5A 2018-10-31 2019-10-30 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 Pending CN1111127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6067A JP7252734B2 (ja) 2018-10-31 2018-10-31 ツインヘッド型棒材切断装置
JP2018-206067 2018-10-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12740A true CN111112740A (zh) 2020-05-08

Family

ID=70324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5679.5A Pending CN111112740A (zh) 2018-10-31 2019-10-30 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04781B2 (zh)
JP (1) JP7252734B2 (zh)
CN (1) CN11111274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69578B (zh) * 2021-05-24 2023-07-25 安徽美沃门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切割铝型材45度角的双头切割锯床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08934A (en) * 1979-03-20 1980-06-24 Wall Leslie W Miter saw machine
CN2281860Y (zh) * 1996-09-19 1998-05-20 赵连清 三头锯
CN2638950Y (zh) * 2003-09-02 2004-09-08 马炳强 双端截料锯
CN102554341A (zh) * 2012-01-12 2012-07-11 美道(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边垂直切管机
CN204504366U (zh) * 2015-03-12 2015-07-29 山东法因数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角钢锯切机床
CN204955016U (zh) * 2015-08-04 2016-01-13 天津市日月星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双端剪锯机
CN105458397A (zh) * 2015-12-21 2016-04-06 天津海茨科技有限公司 直线型双向切割平台
CN205496688U (zh) * 2016-04-13 2016-08-24 鹤山市极品五金电器有限公司 双头弯管切割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45924A (en) * 1926-12-16 1927-10-18 Jr Anthony Palmigiano Tree-felling saw
DE1502828A1 (de) * 1965-10-14 1970-02-26 Keuro Maschb Gmbh & Co Kg Kreissaegemaschine
US3379227A (en) * 1966-02-08 1968-04-23 Howard C. Mason Saw apparatus
US3578043A (en) * 1968-08-15 1971-05-11 Troy Steel Corp Lumber cutting apparatus
US3665982A (en) * 1970-02-13 1972-05-30 Kvalheim Machinery Co Adjustable trim saw apparatus for miter cuts and saw kerfs
JPS473037Y1 (zh) * 1971-04-21 1972-02-01
US3854360A (en) * 1973-02-16 1974-12-17 Mfg Approaches & Total Concept Self-gauging mitre saw
DE2602415A1 (de) * 1976-01-23 1977-07-28 Moeller Sidro Fab Verfahren und maschine zur fertigbearbeitung eines auf einer rohrbogenpresse hergestellten rohrbogen-rohlings
US4243082A (en) * 1978-07-18 1981-01-06 New England Log Homes, Inc. Rafter side slotter
DE3100538A1 (de) * 1981-01-10 1982-08-12 Beuck & Co, 4250 Bottrop Saegevorrichtung zum herstellen von rahmenschenkeln fuer fensterrahmen, tuerrahmen und dergleichen
JP2606017Y2 (ja) * 1993-10-16 2000-09-11 日本電炉株式会社 パイプ切断装置
CA2156649A1 (en) * 1994-08-22 1996-02-23 John A. Mckeegan Jr. Apparatus for cutting and assembling muntins
US6021701A (en) * 1994-08-22 2000-02-08 Mckeegan, Jr.; John System for cutting and finishing muntins
IT1299747B1 (it) * 1998-03-03 2000-04-04 Giuseppe Raffoni Gruppo di taglio per macchine troncatrici
JP4121826B2 (ja) 2002-10-17 2008-07-23 株式会社ノリタケ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ド 棒材切断機及び棒材切断方法
JP2004136399A (ja) 2002-10-17 2004-05-13 Noritake Co Ltd 棒材切断機及び棒材切断方法
US7028750B2 (en) * 2003-12-11 2006-04-18 Noveli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orizontal casting and cutting of metal billets
JP2006123144A (ja) * 2004-11-01 2006-05-18 Sanko:Kk 丸鋸切断装置
US7451757B2 (en) * 2006-03-07 2008-11-18 Ketterhagen Frederick A Concrete cutter
JP5389732B2 (ja) * 2010-05-20 2014-01-15 株式会社ノリタケ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ド 棒材切断機
JP6872783B2 (ja) * 2017-03-08 2021-05-19 千代田工業株式会社 パイプ切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08934A (en) * 1979-03-20 1980-06-24 Wall Leslie W Miter saw machine
CN2281860Y (zh) * 1996-09-19 1998-05-20 赵连清 三头锯
CN2638950Y (zh) * 2003-09-02 2004-09-08 马炳强 双端截料锯
CN102554341A (zh) * 2012-01-12 2012-07-11 美道(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边垂直切管机
CN204504366U (zh) * 2015-03-12 2015-07-29 山东法因数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角钢锯切机床
CN204955016U (zh) * 2015-08-04 2016-01-13 天津市日月星家具有限公司 一种双端剪锯机
CN105458397A (zh) * 2015-12-21 2016-04-06 天津海茨科技有限公司 直线型双向切割平台
CN205496688U (zh) * 2016-04-13 2016-08-24 鹤山市极品五金电器有限公司 双头弯管切割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04781B2 (en) 2022-11-22
JP7252734B2 (ja) 2023-04-05
JP2020069611A (ja) 2020-05-07
US20200130074A1 (en) 2020-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30925B1 (ko) 절단 장치 및 절단 방법
CN201070684Y (zh) 锁体打孔机
EP2275215B1 (en) Long-material conveying and positioning apparatus
JP4473783B2 (ja) 丸鋸切断機のワーク供給装置およびそのワーク供給方法
WO2014010468A1 (ja) ワイヤソー及びそのワイヤソーによるワーク加工方法
CN107598368B (zh) 激光切割机
CN206794911U (zh) 一种带锯床的上料装置
CN215146684U (zh) 锯铣加工中心
CN111112740A (zh) 双头式棒材切断装置
KR101514561B1 (ko) 금속판 절단장치
CN107414180B (zh) 一种t形轨道锯切机以及锯切方法
CN111975106B (zh) 一种自动切料装置
CN109248965A (zh) 一种三轴冲压送料机械手
CN214722189U (zh) 一种吊杆生产系统
JP5441725B2 (ja) 長尺丸パイプ・丸棒の切断機
JP6069668B1 (ja) 溝加工装置
KR101639896B1 (ko) 절단장치
CN114536428A (zh) 一种材料生产装置
CN113245850A (zh) 一种吊杆生产系统及加工工艺
KR101538849B1 (ko) 금속판 절단장치
KR101639913B1 (ko) 소재 이송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절단기
CN216729766U (zh) 铝柱裁切设备
CN109249034B (zh) 一种气门芯槽口切割装置
CN212191454U (zh) 用于切割钢板的剪板机
CN220259706U (zh) 一种剪板机送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