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98537B -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以及胎圈部件的收纳保持器 - Google Patents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以及胎圈部件的收纳保持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98537B
CN111098537B CN201910805196.4A CN201910805196A CN111098537B CN 111098537 B CN111098537 B CN 111098537B CN 201910805196 A CN201910805196 A CN 201910805196A CN 111098537 B CN111098537 B CN 1110985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d
bead filler
pneumatic tire
bead member
fi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051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98537A (zh
Inventor
儿玉纪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Tir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 Tir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Tire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 Tir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98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85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985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985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48Bead-rings or bead-cores; Treatment thereof prior to building the ty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22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choice of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3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extruded material at extrusion
    • B29C48/12Articles with an irregular circumference when viewed in cross-section, e.g. window profi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88Thermal treatment of the stream of extruded material, e.g. cooling
    • B29C48/911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016Handling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supplying, storing, conve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6Flipper strips, fillers, or chafing strips and reinforcing layer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016Handling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supplying, storing, conveying
    • B29D2030/0044Handling tyre beads, e.g., storing, transporting, transferring and supplying to the toroidal support or to the dru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30/00Producing 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 B29D30/06Pneumatic tyres or parts thereof (e.g. produced by casting, moulding, compression moulding, injection moulding, centrifugal casting)
    • B29D30/48Bead-rings or bead-cores; Treatment thereof prior to building the tyre
    • B29D2030/481Fillers or ape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Tyre Moul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能够抑制胎圈部件中的胎圈外护胶的卷起。包括以下工序:在被挤压成型的胎圈外护胶(18)的前端部(18A)与根基部(18B)之间的温度差为25℃以下、且前端部(18A)的温度为39℃以上的状态下,使该胎圈外护胶(18)与胎圈芯(16)进行一体化,来制作出胎圈部件(32)的工序;将胎圈部件(32)载放于对胎圈外护胶(18)的侧面(18D)进行支承的支承面(50)上,来进行冷却的工序;以及使用已冷却的胎圈部件(32),来成型生胎(34)的工序。

Description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以及胎圈部件的收纳保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另外,还涉及一种制造充气轮胎所使用的胎圈部件的收纳保持器。
背景技术
在充气轮胎的胎圈部埋设有:环状的胎圈芯和胎圈外护胶。在该充气轮胎的制造中,当要制作由胎圈芯和胎圈外护胶构成的胎圈部件时,使用被挤压成型的截面呈大致三角形状的胎圈外护胶,对其两端进行接合来成型成环状。此后,将胎圈外护胶的壁厚侧的根基部压接于胎圈芯的外周面,并且使胎圈外护胶的前端侧立起。据此,制作出:将具有越趋向前端其宽度越狭窄的截面形状的胎圈外护胶与胎圈芯的外周侧进行一体化而成的胎圈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使用上述胎圈部件的生胎的成型工序中,将胎圈部件设置在含有胎体帘布的护带体的外周,以包裹胎圈部件的方式将护带体的端部翻折起来。在进行该翻折之时,有时会产生:空气流入到粘贴在护带体侧的橡胶部件与胎圈外护胶之间的不良情形。为了抑制这种空气流入的不良情形,可以考虑:使胎圈外护胶侧来分担粘贴于护带体侧的橡胶部件的橡胶量,这就需要增大胎圈外护胶的高度。
然而,一旦增大胎圈外护胶的高度,则在胎圈部件的制作工序中,为了将胎圈外护胶与胎圈芯进行一体化而使胎圈外护胶的前端侧立起时的胎圈外护胶的前端部的扩展量就会变大。由此,在胎圈部件中的胎圈外护胶的前端部容易产生卷起(curl),这将成为此后的生胎成型工序中的不良根源。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了:能够将胎圈部件载放在水平的支承面上来进行收纳的收纳保持器。然而,并没有记载胎圈部件的制作工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05856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0430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的目的在于,能够抑制胎圈部件中的胎圈外护胶的卷起。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中,所述充气轮胎具备:埋设于胎圈部的胎圈芯、以及配置在所述胎圈芯外周侧且具有越趋向前端其宽度越狭窄的截面形状的胎圈外护胶。该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下述工序,即:在被挤压成型的胎圈外护胶的前端部与根基部之间的温度差为25℃以下且所述前端部的温度为39℃以上的状态下,使该胎圈外护胶与胎圈芯进行一体化,来制作胎圈部件的工序;将所述胎圈部件载放于对所述胎圈外护胶的侧面进行支承的支承面上,来进行冷却的工序;使用已冷却的所述胎圈部件,来成型生胎的工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胎圈部件的收纳保持器是用于收纳保持所述胎圈部件的收纳保持器,所述收纳保持器能够在收纳有胎圈部件的状态下进行上下层叠,所述胎圈部件由胎圈芯和与所述胎圈芯外周侧一体化的胎圈外护胶构成。该收纳保持器具备:圆板状的载置部,其具备能够对所述胎圈外护胶的侧面进行支承的支承面;多个凸部,其设置在所述载置部的内周侧与外周侧之中的至少一方的周向上,以及凹部,其设置在所述凸部的背面侧,且能够供在收纳保持器层叠时处于下层的收纳保持器的凸部嵌入。而且,以处于上层的收纳保持器的凸部、与处于下层的收纳保持器的凸部在周向上错开的方式,来对多个收纳保持器进行层叠,由此在上层与下层的收纳保持器的载置部之间形成出:能够对所述胎圈部件进行收纳的间隙,而且,以使处于上层的收纳保持器与处于下层的收纳保持器的凸部彼此一致而将凸部嵌入于凹部的状态,来对多个收纳保持器进行层叠,由此将上层与下层的收纳保持器的载置部之间的间隙形成得狭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由于以被挤压成型的胎圈外护胶的冷却前的前端部与根基部之间的温度差较小的状态而使所述胎圈外护胶与胎圈芯进行一体化,因此,能够抑制:刚刚制作出胎圈部件之后的胎圈外护胶的卷起。另外,由于在将制作后的胎圈部件载放于对胎圈外护胶的侧面进行支承的支承面上的状态下进行冷却,因此,也能够抑制:冷却时的卷起。由此,能够使用:胎圈外护胶的卷起已被抑制的胎圈部件,来成型生胎,从而能够抑制充气轮胎的成型不良。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半截面图。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胎圈外护胶的截面图。
图3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胎圈部件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胎圈部件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胎圈外护胶的粘贴前阶段的粘贴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胎圈外护胶的粘贴后阶段的粘贴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载置有胎圈部件的状态下的收纳保持器的立体图。
图8是在收纳有胎圈部件的状态下所层叠的收纳保持器的半截面图。
图9是没有收纳胎圈部件而层叠的收纳保持器的半截面图。
图10是表示生胎的成型工序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胎圈部、16…胎圈芯、18…胎圈外护胶、18A…前端部、18B…根基部、18D…侧面、32…胎圈部件、34…生胎、50…支承面、60…收纳保持器、62…载置部、64、66…凸部、68、68…凹部、84…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具备:一对胎圈部10、从胎圈部10朝向轮胎径向外侧延伸的一对胎侧部12、以及设置在一对胎侧部12之间的胎面部14。
在一对胎圈部10分别埋设有:环状的胎圈芯16、以及配置在胎圈芯16的外周侧的环状的胎圈外护胶18。胎圈芯16利用橡胶对钢线等收束体进行被覆,在该例子中,胎圈芯16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六边形。胎圈外护胶18由硬质橡胶构成,且是具有越趋向前端其宽度越狭窄的截面形状的橡胶部件。
在一对胎圈部10之间配设有环状的胎体帘布20。胎体帘布20形成为:从胎面部14经过胎侧部12且两端部卡止在胎圈部10,该胎体帘布20是至少由1个帘布构成的。胎体帘布20是利用橡胶将平行排列的多个胎体帘线进行被覆而成的。胎体帘布20的两端部是:在胎圈部10中,从胎圈芯16以及胎圈外护胶18的内侧向外侧折返而被卡止的。
在胎面部14上的胎体帘布20的外周侧设置有:由带束帘布构成的带束22,用于对胎面部14进行加强。在带束22的外周设置有:成为接地面的胎面胶24。在胎侧部12中的胎体帘布20的外侧设置有:胎侧胶26。另外,在胎圈部10中的与轮辋接触的部位设置有:橡胶制的垫带(rim strip)28。在胎体帘布20的内侧,且在轮胎内表面整体上设置有:用于保持空气压的内衬30。
接着,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的工序。
(1)在被挤压成型的胎圈外护胶18的前端部18A与根基部18B之间的温度差为25℃以下、且前端部18A的温度为39℃以上的状态下,使该胎圈外护胶18与胎圈芯16进行一体化,来制作出胎圈部件32的胎圈制作工序(参照图2~6);(2)将胎圈部件32载放于对胎圈外护胶18的侧面18D进行支承的支承面50上,来进行冷却的胎圈冷却工序(参照图7~9);以及(3)使用已冷却的胎圈部件32,来成型生胎34的生胎成型工序(参照图10)。
首先,说明胎圈制作工序。
图2是表示胎圈制作工序中所使用的胎圈外护胶18的一个例子的截面图。胎圈外护胶18是:其截面呈大致三角形状的橡胶部件,可以通过公知的挤压成型来制作,从挤压机以一定的截面形状被挤出成带状。另外,作为胎圈外护胶18,虽未图示,但也可以使用:由多个橡胶部分构成且作为整体而其截面为大致三角形状的胎圈外护胶。
在该例子中,胎圈外护胶18形成为:以底面18C沿着截面呈大致六边形的胎圈芯16的外周面16A(参照图4)的形状的方式形成为凹状,其中,底面18C亦即压接于胎圈芯16的压接面。
另外,胎圈外护胶18形成为:一个侧面18D为平坦的,而另一个侧面18E呈些许凹陷的形状,在该侧面18E粘贴有:橡胶制的加强胶带36。如图1所示,加强胶带36设置在胎体帘布20的折返端20A所接触的位置,能够防止:折返端20A的摩擦所引起的胎圈外护胶18的损伤。
被挤压成型的胎圈外护胶18的高度H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80mm以上。这样,通过使用高度较高的胎圈外护胶18,有利于抑制生胎的成型工序中的空气流入。高度H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120mm以下。优选为,在充气轮胎中,以胎圈外护胶18的前端(外周端)位于比轮胎最大宽度位置还靠向下方的位置的方式,来设定胎圈外护胶18的高度H。轮胎最大宽度位置为:在轮胎截面形状中,轮胎宽度方向尺寸为最大的位置。
在此,如图2所示,胎圈外护胶18的高度H为:从压接于胎圈芯16的根基侧至前端为止的距离,且是粘贴于胎圈芯16之前的阶段的带状橡胶的部品宽度。
被挤压成型的胎圈外护胶18的前端部18A的角度θ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16.0°以下。通过使用前端部18A的角度较小的胎圈外护胶18,能够抑制:在生胎成型工序中,胎圈外护胶18的前端部18A处的空气流入。
在此,前端部18A的角度θ是:图2所示的截面形状中的三角形的顶角的角度,即是:将侧面18D上的前端侧与根基侧连接起来的线段AB、与将侧面18E上的前端侧与根基侧连接起来的线段DC所成的角度。
在胎圈制作工序中,使从挤压机挤出来的未硫化的胎圈外护胶18粘贴于胎圈芯16的外周面16A而进行一体化。据此,可以获得图3以及图4所示的胎圈部件32。另外,图4中的符号38是表示:设置在构成胎圈芯16的钢线收束体周围的橡胶制的罩胶带。即,在该例子中,胎圈芯16由钢线收束体、和对该钢线收束体进行被覆的罩胶带38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胎圈外护胶18的前端部18A与根基部18B的温度差为25℃以下的状态下,来进行粘贴。并且,在该前端部18A的温度为39℃以上的状态下,来进行粘贴。
被挤压成型后的胎圈外护胶18虽然为高温,但会随着时间的经过而被冷却。此时,截面呈三角形状的胎圈外护胶18由于在前端部18A与根基部18B处的厚度是不同的,因此,温度的下降速度也就不同,在厚度较薄的前端部18A处,温度下降会较快。前端部18A与根基部18B之间的温度差一旦较大,则粘贴于胎圈芯16时,两者间的刚性差就会变大,刚性较高的前端部18A侧弯曲变形得像鞠躬那样,即,容易出现卷起。这是因为:关于未硫化橡胶,温度较高时柔软而容易延伸,与此相对,温度较低时变硬而不容易延伸。亦即,关于未硫化橡胶,在温度较高时,针对变形而想要恢复的力较小,与此相对,在温度较低时,针对变形而想要恢复的力较大。在未硫化的胎圈芯16中,前端部18A与根基部18B之间的温度差一旦较大,则在温度较低的前端部18A处,难以延伸而想要恢复的力就会较大,因此,在与温度较高的根基部18B之间,想要恢复的力之间的差值就会变大,从而容易发生卷起。因此,将还具有挤压成型后的热能的未硫化的胎圈外护胶18在其前端部18A与根基部18B的温度差较小的状态下直接粘贴于胎圈芯16。据此,能够抑制:刚刚制作胎圈部件32之后的胎圈外护胶18的卷起。
如上所述,对胎圈外护胶18进行粘贴时的前端部18A的温度为39℃以上,在前端部18A冷却到室温之前进行粘贴。据此,如上所述,与减小温度差的情形相辅相成,能够抑制:粘贴时的前端部18A与根基部18B之间的刚性差,从而能够抑制卷起。粘贴胎圈外护胶18时的前端部18A的温度更加优选为4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3~70℃。
图5是表示用于将胎圈外护胶18粘贴于胎圈芯16的粘贴装置52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粘贴装置52具备:圆筒状的旋转滚筒54、以及设置在旋转滚筒54的轴向一端侧的直径比旋转滚筒54小的支承环56。在旋转滚筒54的外周上配设有:倒伏状态的多个立起片58。
在胎圈外护胶18的粘贴时,如图5所示,将胎圈芯16载置于支承环56的外周上。另外,将被挤压成型的带状的胎圈外护胶18以躺倒的状态卷绕到旋转滚筒54的外周面上,并将胎圈外护胶1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彼此进行接合而做成圆筒状。此时,胎圈外护胶18以胎圈外护胶18的底面18C与胎圈芯16的侧面相对置的方式而成为躺倒的姿势。
此后,如图6所示,使立起片58立起,与此相伴,使圆筒状的胎圈外护胶18立起,并将胎圈外护胶18载放在胎圈芯16的外周面16A。据此,胎圈外护胶18的底面18C压接于胎圈芯16的外周面16A,从而能够将胎圈芯16与胎圈外护胶18进行一体化。
另外,如上所述地使用机械机构来对胎圈外护胶18进行粘贴,也可以取而代之地使用:具备橡胶袋状部件亦即气囊的旋转滚筒,通过使气囊膨胀,使圆筒状的胎圈外护胶立起并粘贴于胎圈芯的外周面。
接着,说明胎圈冷却工序。
在胎圈冷却工序中,对由上述得到的未硫化的胎圈部件32进行冷却。若将通过胎圈制作工序得到的具有热能的胎圈部件32就那样(例如,以使胎圈外护胶18立起的状态)放置冷却,则随着时间经过,胎圈外护胶18的前端部18A将因为收缩而卷起。由此,例如,如图8所示,在将胎圈外护胶18的侧面18D支承在支承面50上的状态下进行冷却,由此,能够抑制冷却时的卷起。
胎圈部件32的冷却可以通过吹风等主动性的冷却来进行,但也可以通过在室温下放置的放置冷却来进行。冷却时间只要是能够夺取胎圈部件32所具有的热能的时间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既可以为1小时以上,也可以为3小时以上。
上述支承面50为:在使胎圈部件32躺倒的状态下,对胎圈外护胶18的侧面18D进行支承的面。如图8所示,在胎圈外护胶18的侧面18D与水平的支承面50进行面接触的状态下,胎圈部件32被载置在支承面50上。
支承面50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金属制的,也可以为树脂制的。例如,也可以是具有水平的支承面的金属制的板面(pan),或者,也可以使用图7所示的树脂制的收纳保持器60。
为了抑制胎圈部件32的紧密接触以使得能够容易地从支承面50上剥离下来,也可以对支承面50实施:用于设置微小凹凸等的表面加工,另外,也可以在支承面50上开设出孔来减小接触面积。
另外,在如上所述那样将加强胶带36粘贴于胎圈外护胶18的侧面18E的情况下,优选为,以使没有加强胶带36的那一侧的侧面18D朝下的方式载置在支承面50上来进行冷却。
在此,说明收纳保持器60。收纳保持器60为:能够在收纳有胎圈部件32的状态下进行上下层叠的树脂制的器具。
如图7所示,收纳保持器60具有:圆板状的载置部62,该圆板状的载置部62具备能够对胎圈外护胶18的侧面18D进行支承的支承面50。载置部62的上表面为支承面50。在载置部62的中心部设置有:直径比胎圈部件32的内径还小的贯通孔63。由此,在该例子中,载置部62呈环板状,支承面50也形成为环状。
在载置部62的内周侧与外周侧,以在周向上隔开一定间隔的方式设置有多个凸部64、66。即,在载置部62的内周侧,且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凸部64。另外,在载置部62的外周侧,且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凸部66。另外,这些凸部64、66也可以只设置在载置部62的内周侧与外周侧中的任意一方。
另外,如图8所示,在各凸部64、66的背面侧分别设置有:凹部68、70。即,在各凸部64的背面侧设置有凹部68,在各凸部66的背面侧设置有凹部70。收纳保持器60整体上是以大致恒定的厚度来形成的,由此,凸部64、66的背面侧形成为凹状而成为凹部68、70。如图9所示,凹部68、70构成为:能够分别供将多个收纳保持器60层叠时处于下段的收纳保持器60的凸部64、66嵌入。
如图7所示,在载置部62的内周侧与外周侧,分别设置有:相对于载置部62而隆起少许的环状部72、74,在该环状部72、74设置有:上述多个凸部64、66。在环状部72、74且在多个凸部64、66之间的各区域中的周向中央设置有:第1定位突起76、78。另外,在各凸部64、66的上表面的周向中央设置有:第2定位突起80、82。即,在内周侧的环状部72设置有:多个凸部64,在该多个凸部64、64之间的各区域设置有:第1定位突起76,在各凸部64的上表面设置有:第2定位突起80。另外,在外周侧的环状部74设置有:多个凸部66,在该多个凸部66、66之间的各区域设置有:第1定位突起78,在各凸部66的上表面设置有:第2定位突起82。第1定位突起76、78为:放射状,亦即为在半径方向上延伸的凸条。第2定位突起80、82也为:放射状,亦即为在半径方向上延伸的凸条。
对多个收纳保持器60进行层叠时,如图8所示,通过以处于上层的收纳保持器60的凸部64、66、与处于下层的收纳保持器60的凸部64、66在周向上错开的方式,来对多个收纳保持器进行层叠,从而在上层与下层的收纳保持器60、60的载置部62、62之间形成出:能够对胎圈部件32进行收纳的间隙84。
此时,以处于上层的收纳保持器60的第1定位突起76、78与处于下层的收纳保持器60的第2定位突起80、82相一致的方式而将第2定位突起80、82嵌合于第1定位突起76、78的背面侧的凹处。即,使第2定位突起80嵌合于第1定位突起76,使第2定位突起82嵌合于第1定位突起78。据此,上层与下层的收纳保持器60、60以在周向上被定位的状态而进行层叠,形成出:与凸部64、66的高度相对应的上述间隙84。
如图8所示,间隙84被设定成:上层的收纳保持器60的载置部62不会抵接到被收纳在其下方的胎圈部件32的高度。据此,能够防止上层的载置部62向胎圈部件32紧密接触,能够防止胎圈部件32变形。
另一方面,构成为:在对多个收纳保持器60进行层叠时,如图9所示,通过使处于上层的收纳保持器60与处于下层的收纳保持器60的凸部64、64彼此相一致以及凸部66、66彼此相一致地进行层叠,从而成为:处于下层的收纳保持器60的凸部64、66分别嵌入到处于上层的收纳保持器60的凹部68、70的状态。据此,上层与下层的收纳保持器60、60的载置部62、62之间的间隙86就会变得狭窄到无法收纳胎圈部件32的程度。
使用该收纳保持器60而对胎圈部件32进行冷却时,反复进行下述2工序,即:以胎圈部件32躺倒在收纳保持器60的支承面50上的状态来载置胎圈部件32的工序;以及以如上所述那样使凸部64、66的相位错开的方式而将处于上层的收纳保持器60层叠到载置有胎圈部件32的收纳保持器60的上方的工序。据此,如图8所示,以各收纳保持器60收纳有胎圈部件32的状态来对多个收纳保持器60进行层叠。在该状态下,例如,通过放置于室温下,能够对胎圈部件32进行冷却。
另外,如果是这种收纳保持器60,在不用于胎圈部件32的冷却时,如图9所示,通过将上下的收纳保持器60、60的凸部64、64彼此相一致以及凸部66、66彼此相一致地进行层叠,能够缩小载置部62、62之间的间隙86。由此,在非使用时,能够节省空间地来保管收纳保持器60。
接着,说明生胎成型工序。
在生胎成型工序中,使用由上所述得到的冷却后的胎圈部件32,来成型生胎。作为生胎的成型方法,可以通过公知的方法来进行,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成型。
首先,如图10的(A)所示,将内衬30以及胎体帘布20卷绕于成型滚筒90的轴向中央部,另外,将胎侧胶26以及垫带28卷绕于轴向两端部。据此,形成:具备内衬30、胎体帘布20以及胎侧胶26等的护带体40。接下来,如图10的(B)所示,在护带体40的规定的2个位置处的外周向上来安装胎圈部件32。此后,如图10的(C)所示,在外径方向上成形护带体40的2个胎圈部件32之间的部分,与配置在其外径侧的带束22以及胎面胶24进行合体,此外,以使用气囊42而将胎圈部件32进行包裹起来的方式将护带体40的两端部翻折起来,由此来成型未硫化轮胎亦即生胎34。
在这样成型生胎34之后,进行硫化成型。在硫化成型中,将生胎34装入模具,以规定时间、规定温度来进行保持。然后,从模具脱模,来获得充气轮胎。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被挤压成型的胎圈外护胶18的前端部18A与根基部18B之间的温度差较小的状态下,将胎圈外护胶18与胎圈芯16进行一体化,来制作出胎圈部件32。另外,在将制作后的胎圈部件32放置于对胎圈外护胶18的侧面18D进行支承的支承面50上的状态下进行冷却。由此,能够抑制:刚刚制作胎圈部件32之后的胎圈外护胶18的卷起,而且还能够抑制冷却时的卷起。由于使用这种卷起已被抑制的胎圈部件32来成型生胎34,因此,能够抑制充气轮胎的成型不良。
另外,虽然在对胎圈外护胶18进行充分冷却之后再将胎圈外护胶18粘贴于胎圈芯16来形成胎圈部件32,也能够抑制卷起。然而,这种情况下,担心会出现:将挤出成带状的胎圈外护胶切断成一定尺寸之后,在冷却到室温时在两端部出现收缩而导致部件精度恶化的情形。此外,在制作胎圈部件之前还另外需要对胎圈外护胶进行冷却的时间。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将挤压成型后的胎圈外护胶18以冷却之前的高温状态粘贴于胎圈芯16,因此,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点。
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收纳保持器60,能够在收纳胎圈部件32的状态下进行上下层叠,能够抑制上层的载置部62向胎圈部件32紧密接触,能够抑制胎圈部件32变形,并且能够对多个胎圈部件32进行冷却。另外,在非使用时,能够节省空间地来保管收纳保持器60。
在本实施方式中,把充气轮胎作为制造对象,而作为该充气轮胎可以列举出:乘用车用轮胎、卡车、公交汽车、轻型卡车(例如,SUV车或皮卡车)等的重荷重用轮胎等各种车辆用的轮胎。作为一实施方式,最适合于胎圈外护胶的高度较高的重荷重用充气轮胎的制造。
【实施例】
以下说明:对本实施方式的效果进行具体化的实施例以及比较例。关于具有图4所示的截面形状的胎圈部件32,进行胎圈部件32的制作以及冷却,以评价有无卷起。
被挤压成型后的胎圈外护胶18的截面形状正如图2所示,胎圈外护胶18的高度H为90mm,前端部18A的角度θ为16°。
在胎圈制作工序中,粘贴胎圈外护胶18时的胎圈外护胶18的温度是:在将胎圈外护胶18粘贴于旋转滚筒54而准备将胎圈外护胶18掀起来之前(参照图5)测定得到的。测定方法是:通过接触式温度计来对内部温度进行测定。前端部18A的温度的测定位置是:距离前端10mm的位置(图2中的符号X1),根基部18B的温度的测定位置是:距离根基侧的那一端10mm的位置(图2中符号X2)。
在实施例1中,使用具有挤压成型后的热能的胎圈外护胶18,在前端部18A的温度=43℃、前端部18A与根基部18B之间的温度差=24℃的状态下,如图6所示,使胎圈外护胶18立起并粘贴于胎圈芯16。此后,使用图7所示的收纳保持器60,如图7以及图8所示,在使胎圈部件32躺倒的状态下(平放),在室温下放置3小时来进行冷却。在刚刚粘贴后以及冷却后,检查胎圈外护胶18有无卷起。
作为实施例2以及比较例1、2,前端部18A的温度以及前端部18A与根基部18B之间的温度差如下述表1所记载的那样,其他则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胎圈部件32的制作以及冷却。
根据比较例3,在胎圈部件32的制作后的冷却工序中,不是使用收纳保持器60,而是通过对胎圈芯16的内周面进行支承,以立起的状态(纵放)来对胎圈部件32进行冷却,其他则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实施。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比较例1 比较例2 比较例3
前端部的温度(℃) 43 39 23 25 43
前端部与根基部之间的温度差(℃) 24 25 30 14 24
冷却方法 平放 平放 平放 平放 竖放
刚粘贴后有无卷起
冷却后有无卷起
如表1所示,根据前端部与根基部之间的温度差较大的比较例1,在刚刚粘贴之后,胎圈外护胶18产生了卷起,即便在冷却之后,卷起依然存在。根据比较例2,虽然前端部与根基部之间的温度差较小,但是由于前端部被冷却到室温,所以在刚刚粘贴之后,胎圈外护胶18产生了卷起。根据比较例3,由于前端部与根基部之间的温度差较小,在刚刚粘贴之后,胎圈外护胶18没有产生卷起,但在粘贴之后没有对胎圈外护胶18的侧面18D进行支承而进行了冷却,因此,在冷却时产生了卷起。
与此相对,根据实施例1、2,前端部与根基部之间的温度差较小且前端部的温度较高,而且还利用平放来进行冷却,在该实施例1、2中,在刚刚粘贴之后,胎圈外护胶18没有产生卷起,而且,在冷却后也没有产生卷起。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其意图并非对发明的范围加以限定。这些实施方式也可以以其他各种方式而实施,在未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或主旨中,同样也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与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所述充气轮胎具备:埋设于胎圈部的胎圈芯、以及配置在所述胎圈芯外周侧且具有越趋向前端其宽度越狭窄的截面形状的胎圈外护胶,所述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下述工序:
在被挤压成型的胎圈外护胶的前端部与根基部之间的温度差为25℃以下且所述前端部的温度为39℃以上的状态下,使该胎圈外护胶与胎圈芯进行一体化,来制作胎圈部件的工序;
将所述胎圈部件载放于对所述胎圈外护胶的侧面进行支承的支承面上,来进行冷却的工序;以及
使用已冷却的所述胎圈部件,来成型生胎的工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被挤压成型的所述胎圈外护胶的高度为80m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被挤压成型的所述胎圈外护胶的前端部的角度为16.0°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胎圈部件的冷却工序中,使用:能够在收纳有胎圈部件的状态下进行上下层叠的收纳保持器,
所述收纳保持器具备:圆板状的载置部,其具备所述支承面;多个凸部,其设置在所述载置部的内周侧与外周侧之中的至少一方的周向上;以及凹部,其设置在所述凸部的背面侧,且能够供在收纳保持器层叠时处于下层的收纳保持器的凸部嵌入,
以处于上层的收纳保持器的凸部、与处于下层的收纳保持器的凸部在周向上错开的方式,来对多个收纳保持器进行层叠,由此在上层与下层的收纳保持器的载置部之间形成出:能够对所述胎圈部件进行收纳的间隙,而且,以使处于上层的收纳保持器与处于下层的收纳保持器的凸部彼此一致而将凸部嵌入于凹部的状态,来对多个收纳保持器进行层叠,由此将上层与下层的收纳保持器的载置部之间的间隙形成得狭窄,
在对所述胎圈部件进行冷却的工序中,在将所述胎圈部件收纳于通过以错开所述凸部的方式进行层叠而形成的所述间隙的状态下,来进行冷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对所述生胎进行硫化成型的工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对所述生胎进行硫化成型的工序。
CN201910805196.4A 2018-10-26 2019-08-29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以及胎圈部件的收纳保持器 Active CN1110985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02068 2018-10-26
JP2018202068A JP7154947B2 (ja) 2018-10-26 2018-10-26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ビード部材の収納ホルダ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98537A CN111098537A (zh) 2020-05-05
CN111098537B true CN111098537B (zh) 2021-09-07

Family

ID=703280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05196.4A Active CN111098537B (zh) 2018-10-26 2019-08-29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以及胎圈部件的收纳保持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30307A1 (zh)
JP (1) JP7154947B2 (zh)
CN (1) CN1110985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26143B2 (ja) 2019-12-11 2023-08-15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TWI783628B (zh) * 2021-08-13 2022-11-11 特耐橡膠工業有限公司 翻轉加工機
JP2023092027A (ja) * 2021-12-21 2023-07-03 Toyo Tire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15848070B (zh) * 2023-02-23 2023-06-02 广饶县计量测试检定所(广饶县产品质量检验所、广饶县橡胶轮胎产品与材料质量检验中心) 提升圈部性能的轮胎圈部、轮胎及检验方法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5626A (en) * 1986-12-19 1991-04-09 Bridgestone Corp. Pneumatic radial tire having a folded belt including a polyvinyl alcohol cords
JP2000158921A (ja) * 1998-11-20 2000-06-13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6138732A (en) * 1998-02-27 2000-10-3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s with run flat reinforcing strip rubber
JP2003191346A (ja) * 2001-12-26 2003-07-08 Fuji Seiko Kk タイヤ成形におけるビードの供給装置、ビード供給用台車及びビード供給方法
JP2004043093A (ja) * 2002-07-11 2004-02-12 Bridgestone Corp フィラー付きビードの収納方法および収納ホルダー並びに該収納ホルダーの搬送装置
JP2007283652A (ja) * 2006-04-18 2007-11-01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ビードセパレータ及びその搬送用台車
JP2009012218A (ja) * 2007-07-02 2009-01-22 Bridgestone Corp ビードセット装置及びタイヤ成型装置
CN101402306A (zh) * 2007-10-04 2009-04-08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充气轮胎
KR20100038522A (ko) * 2008-10-06 2010-04-15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타이어 제조용 비드에의 에이펙스 부착방법
CN201520166U (zh) * 2009-07-01 2010-07-07 山东豪克国际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子午线轮胎
CN201980267U (zh) * 2010-11-24 2011-09-21 固铂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未硫化轮胎胎胚运输存储车
JP2011213041A (ja) * 2010-04-01 2011-10-27 Bridgestone Corp スティフナー付きビードの良否判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2922954A (zh) * 2011-08-08 2013-02-13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子午线轮胎
JP2015058564A (ja) * 2013-09-17 2015-03-30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05501001A (zh) * 2014-10-14 2016-04-20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预形成的三角胶芯/胎圈复合材料及具有该材料的轮胎
CN205238607U (zh) * 2015-12-30 2016-05-18 桂林锦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钢三角胶自动热贴合卧式成型机
JP2016129972A (ja) * 2015-01-14 2016-07-2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ビードワイヤーとその製造方法、ビードコア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6186683U (zh) * 2016-10-20 2017-05-24 建大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胎面温度均匀型轮胎
CN107009654A (zh) * 2017-05-25 2017-08-04 萨驰华辰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钢圈存储机构及钢圈抓取装置
JP2017202611A (ja) * 2016-05-11 2017-11-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07474327A (zh) * 2017-08-10 2017-12-15 袁晓明 轮胎三角胶、三角胶胎圈复合体的快速、自动化制备工艺
CN206870767U (zh) * 2017-04-24 2018-01-12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生热高性能轮胎胎圈结构
CN108608813A (zh) * 2014-09-04 2018-10-0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80558A (ja) * 1997-12-24 1999-07-06 Fuji Seiko Kk 物品防着用スペーサ
JP4491963B2 (ja) 2000-12-19 2010-06-30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円環状ゴム状弾性部材の成形方法及びその成形装置
JP4928391B2 (ja) * 2007-09-04 2012-05-0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重荷重用タイヤ
JP5136217B2 (ja) * 2008-05-29 2013-02-0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ビード部材の供給装置
NL2001903C (nl) 2008-08-21 2010-03-10 Vmi Holland Bv Werkwijze voor het overbrengen en plaatsen van hielsamenstellen voor banden, inrichting voor het uitvoeren van een dergelijke werkwijze en spacer te gebruiken in een dergelijke werkwijze en/of inrichting.
CN101407115A (zh) * 2008-11-28 2009-04-15 昊华南方(桂林)橡胶有限责任公司 子午线巨胎三角胶的预弯方法
IT1402569B1 (it) * 2010-11-12 2013-09-13 Pirelli Metodo per controllare la gestione di strutture anulari di ancoraggio in un processo ed un impianto per confezionare pneumatici per ruote di veicoli
JP2012139929A (ja) * 2010-12-29 2012-07-26 Sumitomo Rubber Ind Ltd 生タイヤ成形装置および生タイヤ成形方法
JP5973695B2 (ja) * 2011-03-07 2016-08-2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02229248B (zh) * 2011-05-04 2013-06-05 天津赛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角胶热贴生产线
JP6028359B2 (ja) * 2012-03-23 2016-11-16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US8955571B2 (en) * 2012-12-12 2015-02-17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nd holding a bead core-apex subassembly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nd transporting the bead core-apex subassembly
JP6668916B2 (ja) * 2016-04-26 2020-03-18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
AU2017228601B2 (en) * 2016-09-25 2023-03-23 The Goodyear Tire & Rubber Company Heavy duty tyre
CN107719029A (zh) * 2016-12-10 2018-02-23 赛轮金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负载性能的全钢无内胎子午线轮胎及其制造方法
CN206733647U (zh) * 2017-04-27 2017-12-12 杭州朝阳橡胶有限公司 一种胎圈整理装置
CN107283887A (zh) * 2017-08-02 2017-10-24 合肥万力轮胎有限公司 胎圈芯一体化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CN207224990U (zh) * 2017-09-07 2018-04-13 特拓(青岛)轮胎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胶芯的子午线轮胎

Patent Citation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05626A (en) * 1986-12-19 1991-04-09 Bridgestone Corp. Pneumatic radial tire having a folded belt including a polyvinyl alcohol cords
US6138732A (en) * 1998-02-27 2000-10-3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Pneumatic tires with run flat reinforcing strip rubber
JP2000158921A (ja) * 1998-11-20 2000-06-13 Bridgestone Corp 空気入りタイヤ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191346A (ja) * 2001-12-26 2003-07-08 Fuji Seiko Kk タイヤ成形におけるビードの供給装置、ビード供給用台車及びビード供給方法
JP2004043093A (ja) * 2002-07-11 2004-02-12 Bridgestone Corp フィラー付きビードの収納方法および収納ホルダー並びに該収納ホルダーの搬送装置
JP2007283652A (ja) * 2006-04-18 2007-11-01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ビードセパレータ及びその搬送用台車
JP2009012218A (ja) * 2007-07-02 2009-01-22 Bridgestone Corp ビードセット装置及びタイヤ成型装置
CN101402306A (zh) * 2007-10-04 2009-04-08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充气轮胎
KR20100038522A (ko) * 2008-10-06 2010-04-15 금호타이어 주식회사 타이어 제조용 비드에의 에이펙스 부착방법
CN201520166U (zh) * 2009-07-01 2010-07-07 山东豪克国际橡胶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子午线轮胎
JP2011213041A (ja) * 2010-04-01 2011-10-27 Bridgestone Corp スティフナー付きビードの良否判定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1980267U (zh) * 2010-11-24 2011-09-21 固铂成山(山东)轮胎有限公司 一种未硫化轮胎胎胚运输存储车
CN102922954A (zh) * 2011-08-08 2013-02-13 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子午线轮胎
JP2015058564A (ja) * 2013-09-17 2015-03-30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108608813A (zh) * 2014-09-04 2018-10-02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充气轮胎
CN105501001A (zh) * 2014-10-14 2016-04-20 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预形成的三角胶芯/胎圈复合材料及具有该材料的轮胎
JP2016129972A (ja) * 2015-01-14 2016-07-21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ビードワイヤーとその製造方法、ビードコア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空気入りタイヤ
CN205238607U (zh) * 2015-12-30 2016-05-18 桂林锦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钢三角胶自动热贴合卧式成型机
JP2017202611A (ja) * 2016-05-11 2017-11-1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CN206186683U (zh) * 2016-10-20 2017-05-24 建大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胎面温度均匀型轮胎
CN206870767U (zh) * 2017-04-24 2018-01-12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低生热高性能轮胎胎圈结构
CN107009654A (zh) * 2017-05-25 2017-08-04 萨驰华辰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钢圈存储机构及钢圈抓取装置
CN107474327A (zh) * 2017-08-10 2017-12-15 袁晓明 轮胎三角胶、三角胶胎圈复合体的快速、自动化制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30307A1 (en) 2020-04-30
JP7154947B2 (ja) 2022-10-18
CN111098537A (zh) 2020-05-05
JP2020066213A (ja) 2020-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98537B (zh) 充气轮胎的制造方法以及胎圈部件的收纳保持器
JP2002347135A (ja) 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6109703B2 (ja) タイヤビード部材及び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5016088B2 (ja) タイヤ製造方法
JP6027116B2 (ja) 台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4263755B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647548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9269424A (ja) 更生タイ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8235622A1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619643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08254400A (ja)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及び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3266704B2 (ja) タイヤ用ビード
JP2008093952A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5177258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成形方法および成形装置
JP5000276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4952925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加硫成形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7326143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6484107B2 (ja) 生タイヤの形成方法
JP5632715B2 (ja) 生カバー成形装置
JP6136131B2 (ja) 更生タイヤ
US20210122127A1 (en) Tire manufacturing method
JP487893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2019119107A (ja) タイヤ成形装置
JP6536204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JP5767509B2 (ja) 空気入りタイヤ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