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56981A - 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及对位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及对位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56981A
CN111056981A CN201911311504.4A CN201911311504A CN111056981A CN 111056981 A CN111056981 A CN 111056981A CN 201911311504 A CN201911311504 A CN 201911311504A CN 111056981 A CN111056981 A CN 1110569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para
ester
hours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115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松鹏
夏光林
黄胜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men Likanyuan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men Likanyuan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men Likanyuan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men Likanyuan Text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31150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05698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0569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569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15/00Preparation of sulfones; Preparation of sulfoxides
    • C07C315/04Preparation of sulfones; Preparation of sulfoxides by reactions not involving the formation of sulfone or sulfoxide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03/00Preparation of esters or amides of sulfuric acids; Preparation of sulfonic acids or of their esters, halides, anhydrides or amides
    • C07C303/02Preparation of esters or amides of sulfuric acids; Preparation of sulfonic acids or of their esters, halides, anhydrides or amides of sulfonic acids or halides thereof
    • C07C303/04Preparation of esters or amides of sulfuric acids; Preparation of sulfonic acids or of their esters, halides, anhydrides or amides of sulfonic acids or halides thereof by substitution of hydrogen atoms by sulfo or halosulfonyl groups
    • C07C303/08Preparation of esters or amides of sulfuric acids; Preparation of sulfonic acids or of their esters, halides, anhydrides or amides of sulfonic acids or halides thereof by substitution of hydrogen atoms by sulfo or halosulfonyl groups by reaction with halogenosulfonic aci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15/00Preparation of sulfones; Preparation of sulf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317/00Sulfones; Sulfoxides
    • C07C317/26Sulfones; Sulfoxides having sulfone or sulfoxide groups and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 C07C317/32Sulfones; Sulfoxides having sulfone or sulfoxide groups and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with sulfone or sulfoxide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 C07C317/34Sulfones; Sulfoxides having sulfone or sulfoxide groups and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with sulfone or sulfoxide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sulfone or sulfoxide groups and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being part of the same non-condensed ring or of a condensed ring system containing that ring
    • C07C317/36Sulfones; Sulfoxides having sulfone or sulfoxide groups and nitrogen atoms, not being part of nitro or nitroso groups, boun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with sulfone or sulfoxide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of the carbon skeleton having sulfone or sulfoxide groups and a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being part of the same non-condensed ring or of a condensed ring system containing that ring with the nitrogen atoms of the amino groups bound to hydrogen atoms or to carbon ato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向磺化反应釜中加入设定量的氯磺酸和乙酰苯胺,并添加氯化亚砜,反应制备得到磺化物;所述乙酰苯胺、氯磺酸及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0.45~0.46:1:0.46~0.47;S2:将所述磺化物进行稀释后抽滤;S3:加入焦亚硝酸盐,并调节稳定的PH值,进行还原反应得到还原液;S4:以磷酸钠作为缓冲剂,加入硫酸和环氧乙烷,进行缩合反应得到缩合产物;S5:将所述缩合产物进行抽滤;S6:在抽滤后的产物中加入硫酸,进行酯化反应;S7:将所述酯化反应后的产物粉碎包装,制备得到所述对位酯。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对位酯。本发明的合成方法,减少了氯磺酸的用量,用氯化亚砜替换部分的氯磺酸,通过配比的优化,使对位酯收率得以提升。

Description

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及对位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对位酯生产工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及对位酯。
背景技术
对位酯,也称“对氨基苯基-β-羟乙基砜硫酸酯”,是生产活性染料的重要中间体,主要用于制造KM或M系列活性染料料。适用于活性翠蓝(KN-G)、活性黑(KN-B)、活性嫩黄(M-5G)、活性金黄(KM-G)、活性艳红(KM-2B、KM-8B)等品种。近年来,我国乙烯砜型活性染料的生产比例逐年大幅上升,已发展成为活性染料中产量最大的一类。在活性染料中,对位酯既具有作为重氮化组分的氨基,又有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染料-纤维共价键的反应性基团,故能大大提高染料的利用率,其经济性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目前对位酯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三类:1、乙酰苯胺路线,2、对硝基氯苯路线,3、硝基苯路线。在以上合成路线中,硝基苯路线收率不高,工业价值不大。对硝基氯苯路线成本低,但目前处于技术探索阶段。乙酰苯胺路线是目前生产对位酯的主要路线。
其中乙酰苯胺路线是制备磺化对位酯较为常用的方法,成熟度高,缺点是污染严重。该方法是以乙酰苯胺为原料,氯磺化步骤必须是平衡反应,为提高收率就必须用大量过量氯磺酸参与反应,产生大量硫酸废水;缩合反应时会产生大量有机副产物,以及过量有机缩合剂(氯乙醇或环氧乙烷),导致废水中有机成分含量高。可见该工艺产生的污染较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减少了氯磺酸的用量,用氯化亚砜替换部分的氯磺酸,通过配比的优化,使对位酯收率得以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向磺化反应釜中加入设定量的氯磺酸和乙酰苯胺,得到磺化物,并添加氯化亚砜,反应制备得到氯磺化物;所述乙酰苯胺、氯磺酸及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0.45~0.46:1:0.46~0.47;
S2:将所述氯磺化物进行稀释后抽滤;
S3:加入焦亚硝酸盐,并调节稳定的pH值,进行还原反应得到还原液;
S4:以磷酸钠作为缓冲剂,向所述还原液中加入硫酸和环氧乙烷,进行缩合反应得到缩合产物;
S5:将所述缩合产物进行抽滤;
S6:在抽滤后的产物中加入硫酸,进行酯化反应;
S7:将所述酯化反应后的产物粉碎包装,制备得到所述对位酯。
进一步地,步骤S1中,包括如下步骤:
S11:向低温磺化锅中加入设定的氯磺酸和乙酰苯胺反应得到磺化物;投料温度控制在25-35℃,投料时间为4~5小时;投料完成后,维持4~5小时,温度控制在25~35℃;
S12:将所述低温磺化锅中制备得到的所述磺化物转入高温磺化锅中进行高温磺化;所述高温磺化的温度为45~48℃,维持1~2小时;
S13:加入氯化亚砜进行反应。
进一步地,步骤S13中,加入氯化亚砜的时间控制在4~5小时,所述氯化亚砜添加完后,维持温度在55~60℃并保持2~3小时,再降温至40~50℃放料。
进一步地,步骤S4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41:将所述还原液打入缩合反应装置中,抽真空,关闭真空阀,充入氮气,锅内压力为正即可,并升温至55~60℃,投入设定量的磷酸钠;
S42:加入环氧乙烷,控制反应温度在45~50℃,加入环氧乙烷的时间控制在3~4小时;
S43:所述环氧乙烷添加完毕后,升温至50℃维持3~4小时,维持完毕取样分析,合格后开循环水降温至25~30℃时放料。
进一步地,还原液:环氧乙烷:磷酸钠的摩尔比,1:0.52~0.53:0.0014。
进一步地,步骤S42中,加环氧乙烷过程中控制pH值在7.5~8之间,步骤S43中,维持过程中,pH始终维持在碱性环境。
进一步地,步骤S6中,向缩合物中缓慢加入硫酸,200-210℃下搅拌8~16分钟,当物料将成干粉时,开始计时维持2~3小时后放料。
进一步地,所述缩合物与硫酸的摩尔比为1:1.03~1.06。
进一步地,所述硫酸为100%硫酸。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对位酯,根据所述的对位酯合成方法制备得到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对位酯合成方法,优化了乙酰苯胺、氯磺酸、氯化亚砜的摩尔比,相比现有技术中对于三者的配比,减少了氯磺酸的用量,用氯化亚砜替换部分的氯磺酸,通过配比的优化,使对位酯收率得以提升。
(2)本发明的对位酯合成方法,对位酯合成方法的缩合反应环节中,加入磷酸钠作为缓冲剂,稳定pH值,抑制环氧乙烷的水解,从而减少环氧乙烷的使用量,降低成本。且通过调整还原产物、环氧乙烷及磷酸盐的摩尔比,进一步提高了收率。
(3)本发明的对位酯合成方法,在氯磺酸基础上添加氯化亚砜,提高了收率(原75%提高到82%),使磺化反应的速率加快,反应平稳,磺化反应效率高,副反应少,环境效果好,以有效的提高磺化反应的收率,减少副广物的产生,进而减少了废水排放量,降低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
(4)本发明的对位酯合成方法,对位酯合成方法的酯化环节中,提高了硫酸的浓度,将现有技术中常用的98%的浓硫酸优化为100%浓硫酸,进而提升了质量和收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如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工艺流程图。从图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对位酯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向磺化反应釜中加入设定量的氯磺酸和乙酰苯胺,反应得到磺化物,并添加氯化亚砜,反应制备得到氯磺化物;
乙酰苯胺、氯磺酸及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0.45~0.46:1:0.46~0.47;
S2:将氯磺化物进行稀释后抽滤;
S3:加入焦亚硝酸盐,并调节稳定的pH值,进行还原反应得到还原液;
S4:以磷酸钠作为缓冲剂,加入硫酸和环氧乙烷,进行缩合反应得到缩合产物;
S5:将缩合产物进行抽滤;
S6:在抽滤后的产物中加入硫酸,进行酯化反应;
S7:将酯化反应后的产物粉碎包装,制备得到对位酯。
具体地,步骤S1中,包括如下步骤:
S11:向低温磺化锅中加入设定的氯磺酸和乙酰苯胺反应得到磺化物;投料温度控制在25-35℃,投料时间为4~5小时;投料完成后,维持4~5小时,温度控制在25~35℃;
S12:将所述低温磺化锅中制备得到的所述磺化物转入高温磺化锅中进行高温磺化;所述高温磺化的温度为45~48℃,维持1~2小时;
S13:加入氯化亚砜进行反应。加入氯化亚砜的时间控制在4~5小时,所述氯化亚砜添加完后,维持温度在55~60℃并保持2~3小时,再降温至40~50℃放料。
步骤S3中,向氯磺化物中加入焦亚硫酸钠,搅拌至焦亚硫酸钠完全溶解后,采用碱液调整pH值保持碱性,优选为7.0~7.5,控制反应温度,优选为31~35℃,反应完毕后,将其转移至缩合反应釜中,进行下一步反应。
进一步地,步骤S4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41:将所述还原液打入缩合反应装置中,抽真空,并升温,投入设定量的磷酸钠;
S42:加入环氧乙烷,控制反应温度在45~50℃,加入环氧乙烷的时间控制在3~4小时;
S43:所述环氧乙烷添加完毕后,升温至50℃维持3~4小时,维持完毕取样分析,合格后开循环水降温至25~30℃时放料。
其中,还原液:环氧乙烷:磷酸钠的摩尔比为1:0.52~0.53:0.0014,更为优选地,还原液:环氧乙烷:磷酸钠的摩尔比为1:0.525:0.0014。步骤S42中,加环氧乙烷过程中控制pH值在7.5~8之间,步骤S43中,维持过程中,pH始终维持在碱性环境。步骤S4中缩合后的产物主要为对-β-羟乙基砜基乙酰苯胺。
本发明对位酯合成方法的缩合反应环节中,加入磷酸钠作为缓冲剂,稳定PH值,抑制环氧乙烷的水解,从而减少环氧乙烷的使用量,降低成本。且通过调整还原产物、环氧乙烷及磷酸盐的摩尔比,从现有的比例1:0.57:0.00.14调整至1:0.52~0.53:0.0014,进一步提高了收率。
进一步地,步骤S6中,向缩合物中缓慢加入硫酸,200-210℃下搅拌8~16分钟,当物料将成干粉时,开始计时维持2~3小时后放料。所述缩合物与硫酸的摩尔比为1:1.03~1.06。所述硫酸为100%硫酸。对位酯合成方法的酯化环节中,提高了硫酸的浓度,将现有技术中常用的98%的浓硫酸优化为100%浓硫酸,进而提升了质量和收率。
本发明对位酯合成方法中,在氯磺酸基础上添加氯化亚砜,提高了收率(原75%提高到82%以上),使磺化反应的速率加快,反应平稳,磺化反应效率高,副反应少,环境效果好,以有效的提高磺化反应的收率,减少副广物的产生,进而减少了废水排放量,降低材料消耗,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了乙酰苯胺、氯磺酸、氯化亚砜的摩尔比,相比现有技术中对于三者的配比,减少了氯磺酸的用量,用氯化亚砜替换部分的氯磺酸,通过配比的优化,使对位酯收率提高了5%左右。
本更好的解释本发明的对位酯合成方法,提供如下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S1:向低温磺化锅中加入设定的氯磺酸100mol和乙酰苯胺45mol反应;投料温度控制在25℃,投料时间为4小时;投料完成后,维持4小时,温度控制在25℃;
将低温磺化锅中制备得到的所述磺化物转入高温磺化锅中进行高温磺化;高温磺化的温度为45℃,维持1小时;
加入46mol氯化亚砜进行反应,加入氯化亚砜的时间控制在4小时,氯化亚砜添加完后,维持温度在55℃并保持2小时,再降温至40℃放料,将磺化物进行稀释后抽滤。
乙酰苯胺、氯磺酸及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0.45:1:0.46。
S2:加入焦亚硝酸盐,并用液碱调节稳定的pH值7.5,进行还原反应得到还原液;
S3:将100mol高温还原液打入缩合锅中,封盖,抽真空(负压为-0.01MPa即可),关闭真空阀,充入氮气,锅内压力为正即可,然后升温至55℃,启动物料循环泵投入0.14mol的磷酸钠;
用氮气冲一下环氧乙烷进料管,防止堵塞。开始加入环氧乙烷52mol,同时打开稀酸进料阀,加环氧乙烷过程中控制pH值在7.5,不允许偏酸或偏碱。温度控制在45℃。加环氧时间为3小时;
环氧乙烷加完后,升温50℃维持3小时,维持过程中pH值始终维持在碱性环境。维持完毕取样分析,合格后开循环水降温至25℃时放料。
还原液:环氧乙烷:磷酸钠的摩尔比为1:0.52:0.0014。
S4:将缩合产物进行抽滤,在抽滤后的产物中加入硫酸,进行酯化反应。投入100mol的缩合离心物料,干粉进完,同时打开油阀进油,油温维持在200℃,搅拌8分钟,再缓慢加入103mol的100%酸,当物料将成干粉时,开始计时维持2小时,然后取样,合格后放料;
缩合物与缩合物:100%硫酸的摩尔比为1:1.03。
S5:将酯化反应后的产物粉碎包装,制备得到对位酯。
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对位酯收率进行测定,得到本实施例的收率为81%。
实施例2
S1:向低温磺化锅中加入设定的氯磺酸100mol和乙酰苯胺45mol反应;投料温度控制在26℃,投料时间为4.2小时;投料完成后,维持4小时,温度控制在27℃;
将低温磺化锅中制备得到的所述磺化物转入高温磺化锅中进行高温磺化;高温磺化的温度为45℃,维持1小时;
加入47mol氯化亚砜进行反应,加入氯化亚砜的时间控制在4.4小时,氯化亚砜添加完后,维持温度在55℃并保持2小时,再降温至40℃放料,将磺化物进行稀释后抽滤。
乙酰苯胺、氯磺酸及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0.45:1:0.47。
S2:加入焦亚硝酸盐,用液碱调节稳定的pH值7.5,进行还原反应得到还原液;
S3:将100mol高温还原液打入缩合锅中,封盖,抽真空(负压为-0.01MPa即可),关闭真空阀,充入氮气,锅内压力为正即可,然后升温至55℃,启动物料循环泵投入0.14mol的磷酸钠;
用氮气冲一下环氧乙烷进料管,防止堵塞。开始加入环氧乙烷52.1mol,同时打开稀酸进料阀,加环氧乙烷过程中控制pH值在7.7,不允许偏酸或偏碱。温度控制在45℃。加环氧时间为3小时;
环氧乙烷加完后,升温50℃维持3小时,维持过程中pH值始终维持在碱性环境。维持完毕取样分析,合格后开循环水降温至25℃时放料。
还原液:环氧乙烷:磷酸钠的摩尔比为1:0.521:0.0014。
S4:将缩合产物进行抽滤,在抽滤后的产物中加入硫酸,进行酯化反应。投入100mol的缩合离心物料,干粉进完,同时打开油阀进油,油温维持在200℃,搅拌10分钟,再缓慢加入104mol的100%酸,当物料将成干粉时,开始计时维持2小时,然后取样,合格后放料;
缩合物与缩合物:100%硫酸的摩尔比为1:1.04。
S5:将酯化反应后的产物粉碎包装,制备得到对位酯。
将实施例2制备得到的对位酯收率进行测定,得到本实施例的收率为82%。
实施例3
S1:向低温磺化锅中加入设定的氯磺酸100mol和乙酰苯胺46mol反应;投料温度控制在28℃,投料时间为4.4小时;投料完成后,维持5小时,温度控制在29℃;
将低温磺化锅中制备得到的所述磺化物转入高温磺化锅中进行高温磺化;高温磺化的温度为45℃,维持1小时;
加入46mol氯化亚砜进行反应,加入氯化亚砜的时间控制在4.4小时,氯化亚砜添加完后,维持温度在57℃并保持2小时,再降温至40℃放料,将磺化物进行稀释后抽滤。
乙酰苯胺、氯磺酸及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0.46:1:0.46。
S2:加入焦亚硝酸盐,并用液碱调节稳定的pH值7.5,进行还原反应得到还原液;
S3:将100mol高温还原液打入缩合锅中,封盖,抽真空(负压为-0.01MPa即可),关闭真空阀,充入氮气,锅内压力为正即可,然后升温至55℃,启动物料循环泵投入0.14mol的磷酸钠;
用氮气冲一下环氧乙烷进料管,防止堵塞。开始加入环氧乙烷52.2mol,同时打开稀酸进料阀,加环氧乙烷过程中控制pH值在7.8,不允许偏酸或偏碱。温度控制在45℃。加环氧时间为3小时;
环氧乙烷加完后,升温50℃维持3小时,维持过程中pH值始终维持在碱性环境。维持完毕取样分析,合格后开循环水降温至25℃时放料。
还原液:环氧乙烷:磷酸钠的摩尔比为1:0.522:0.0014。
S4:将缩合产物进行抽滤,在抽滤后的产物中加入硫酸,进行酯化反应。投入100mol的缩合离心物料,干粉进完,同时打开油阀进油,油温维持在200℃,搅拌10分钟,再缓慢加入104mol的100%酸,当物料将成干粉时,开始计时维持2小时,然后取样,合格后放料;
缩合物与缩合物:100%硫酸的摩尔比为1:1.04。
S5:将酯化反应后的产物粉碎包装,制备得到对位酯。
将实施例3制备得到的对位酯收率进行测定,得到本实施例的收率为85%。
实施例4
S1:向低温磺化锅中加入设定的氯磺酸100mol和乙酰苯胺46mol反应;投料温度控制在30℃,投料时间为4.6小时;投料完成后,维持4小时,温度控制在30℃;
将低温磺化锅中制备得到的所述磺化物转入高温磺化锅中进行高温磺化;高温磺化的温度为46℃,维持1小时;
加入47mol氯化亚砜进行反应,加入氯化亚砜的时间控制在4.4小时,氯化亚砜添加完后,维持温度在60℃并保持2小时,再降温至40℃放料,将磺化物进行稀释后抽滤。
乙酰苯胺、氯磺酸及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0.46:1:0.47。
S2:加入焦亚硝酸盐,并用液碱调节稳定的pH值7.5,进行还原反应得到还原液;
S3:将100mol高温还原液打入缩合锅中,封盖,抽真空(负压为-0.01MPa即可),关闭真空阀,充入氮气,锅内压力为正即可,然后升温至55℃,启动物料循环泵投入0.14mol的磷酸钠;
用氮气冲一下环氧乙烷进料管,防止堵塞。开始加入环氧乙烷52.3mol,同时打开稀酸进料阀,加环氧乙烷过程中控制pH值在8.0,不允许偏酸或偏碱。温度控制在45℃。加环氧时间为3小时;
环氧乙烷加完后,升温50℃维持4小时,维持过程中pH值始终维持在碱性环境。维持完毕取样分析,合格后开循环水降温至28℃时放料。
还原液:环氧乙烷:磷酸钠的摩尔比为1:0.523:0.0014。
S4:将缩合产物进行抽滤,在抽滤后的产物中加入硫酸,进行酯化反应。投入100mol的缩合离心物料,干粉进完,同时打开油阀进油,油温维持在210℃,搅拌10分钟,再缓慢加入105mol的100%酸,当物料将成干粉时,开始计时维持2小时,然后取样,合格后放料;
缩合物与缩合物:100%硫酸的摩尔比为1:1.05。
S5:将酯化反应后的产物粉碎包装,制备得到对位酯。
将实施例4制备得到的对位酯收率进行测定,得到本实施例的收率为84%。
实施例5
S1:向低温磺化锅中加入设定的氯磺酸100mol和乙酰苯胺45.5mol反应;投料温度控制在30℃,投料时间为4.6小时;投料完成后,维持4小时,温度控制在30℃;
将低温磺化锅中制备得到的所述磺化物转入高温磺化锅中进行高温磺化;高温磺化的温度为46℃,维持1小时;
加入46mol氯化亚砜进行反应,加入氯化亚砜的时间控制在4.4小时,氯化亚砜添加完后,维持温度在60℃并保持2小时,再降温至40℃放料,将磺化物进行稀释后抽滤。
乙酰苯胺、氯磺酸及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0.455:1:0.46。
S2:加入焦亚硝酸盐,并用液碱调节稳定的pH值7.5,进行还原反应得到还原液;
S3:将100mol高温还原液打入缩合锅中,封盖,抽真空(负压为-0.01MPa即可),关闭真空阀,充入氮气,锅内压力为正即可,然后升温至55℃,启动物料循环泵投入0.14mol的磷酸钠;
用氮气冲一下环氧乙烷进料管,防止堵塞。开始加入环氧乙烷52.4mol,同时打开稀酸进料阀,加环氧乙烷过程中控制pH值在7.9,不允许偏酸或偏碱。温度控制在45℃。加环氧时间为3小时;
环氧乙烷加完后,升温50℃维持4小时,维持过程中pH值始终维持在碱性环境。维持完毕取样分析,合格后开循环水降温至28℃时放料。
还原液:环氧乙烷:磷酸钠的摩尔比为1:0.524:0.0014。
S4:将缩合产物进行抽滤,在抽滤后的产物中加入硫酸,进行酯化反应。投入100mol的缩合离心物料,干粉进完,同时打开油阀进油,油温维持在210℃,搅拌12分钟,再缓慢加入106mol的100%酸,当物料将成干粉时,开始计时维持2小时,然后取样,合格后放料;
缩合物与缩合物:100%硫酸的摩尔比为1:1.06。
S5:将酯化反应后的产物粉碎包装,制备得到对位酯。
将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对位酯收率进行测定,得到本实施例的收率为87%。
实施例6
S1:向低温磺化锅中加入设定的氯磺酸100mol和乙酰苯胺45.5mol反应;投料温度控制在30℃,投料时间为4.6小时;投料完成后,维持4小时,温度控制在30℃;
将低温磺化锅中制备得到的所述磺化物转入高温磺化锅中进行高温磺化;高温磺化的温度为46℃,维持1小时;
加入47mol氯化亚砜进行反应,加入氯化亚砜的时间控制在4.6小时,氯化亚砜添加完后,维持温度在57℃并保持3小时,再降温至42℃放料,将磺化物进行稀释后抽滤。
乙酰苯胺、氯磺酸及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0.455:1:0.47。
S2:加入焦亚硝酸盐,并用液碱调节稳定的pH值7.5,进行还原反应得到还原液;
S3:将100mol高温还原液打入缩合锅中,封盖,抽真空(负压为-0.01MPa即可),关闭真空阀,充入氮气,锅内压力为正即可,然后升温至55℃,启动物料循环泵投入0.14mol的磷酸钠;
用氮气冲一下环氧乙烷进料管,防止堵塞。开始加入环氧乙烷52.6mol,同时打开稀酸进料阀,加环氧乙烷过程中控制pH值在7.8,不允许偏酸或偏碱。温度控制在50℃。加环氧时间为4小时;
环氧乙烷加完后,升温50℃维持4小时,维持过程中pH值始终维持在碱性环境。维持完毕取样分析,合格后开循环水降温至28℃时放料。
还原液:环氧乙烷:磷酸钠的摩尔比为1:0.526:0.0014。
S4:将缩合产物进行抽滤,在抽滤后的产物中加入硫酸,进行酯化反应。投入100mol的缩合离心物料,干粉进完,同时打开油阀进油,油温维持在210℃,搅拌14分钟,再缓慢加入106mol的100%酸,当物料将成干粉时,开始计时维持2小时,然后取样,合格后放料;
缩合物与缩合物:100%硫酸的摩尔比为1:1.06。
S5:将酯化反应后的产物粉碎包装,制备得到对位酯。
将实施例6制备得到的对位酯收率进行测定,得到本实施例的收率为83%。
实施例7
S1:向低温磺化锅中加入设定的氯磺酸100mol和乙酰苯胺45mol反应;投料温度控制在35℃,投料时间为4.8小时;投料完成后,维持5小时,温度控制在32℃;
将低温磺化锅中制备得到的所述磺化物转入高温磺化锅中进行高温磺化;高温磺化的温度为48℃,维持1小时;
加入46.5mol氯化亚砜进行反应,加入氯化亚砜的时间控制在4.6小时,氯化亚砜添加完后,维持温度在60℃并保持3小时,再降温至45℃放料,将磺化物进行稀释后抽滤。
乙酰苯胺、氯磺酸及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0.45:1:0.465。
S2:加入焦亚硝酸盐,并用液碱调节稳定的pH值7.5,进行还原反应得到还原液;
S3:将100mol高温还原液打入缩合锅中,封盖,抽真空(负压为-0.01MPa即可),关闭真空阀,充入氮气,锅内压力为正即可,然后升温至60℃,启动物料循环泵投入0.14mol的磷酸钠;
用氮气冲一下环氧乙烷进料管,防止堵塞。开始加入环氧乙烷52.8mol,同时打开稀酸进料阀,加环氧乙烷过程中控制pH值在7.8,不允许偏酸或偏碱。温度控制在50℃。加环氧时间为4小时;
环氧乙烷加完后,升温50℃维持3小时,维持过程中pH值始终维持在碱性环境。维持完毕取样分析,合格后开循环水降温至28℃时放料。
还原液:环氧乙烷:磷酸钠的摩尔比为1:0.528:0.0014。
S4:将缩合产物进行抽滤,在抽滤后的产物中加入硫酸,进行酯化反应。投入100mol的缩合离心物料,干粉进完,同时打开油阀进油,油温维持在210℃,搅拌16分钟,再缓慢加入105mol的100%酸,当物料将成干粉时,开始计时维持2小时,然后取样,合格后放料;
缩合物与缩合物:100%硫酸的摩尔比为1:1.05。
S5:将酯化反应后的产物粉碎包装,制备得到对位酯。
将实施例7制备得到的对位酯收率进行测定,得到本实施例的收率为83%。
实施例8
S1:向低温磺化锅中加入设定的氯磺酸100mol和乙酰苯胺46mol反应;投料温度控制在35℃,投料时间为5小时;投料完成后,维持5小时,温度控制在35℃;
将低温磺化锅中制备得到的所述磺化物转入高温磺化锅中进行高温磺化;高温磺化的温度为48℃,维持1小时;
加入46.5mol氯化亚砜进行反应,加入氯化亚砜的时间控制在4.6小时,氯化亚砜添加完后,维持温度在60℃并保持2小时,再降温至50℃放料,将磺化物进行稀释后抽滤。
乙酰苯胺、氯磺酸及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0.46:1:0.465。
S2:加入焦亚硝酸盐,并用液碱调节稳定的pH值7.5,进行还原反应得到还原液;
S3:将100mol高温还原液打入缩合锅中,封盖,抽真空(负压为-0.01MPa即可),关闭真空阀,充入氮气,锅内压力为正即可,然后升温至60℃,启动物料循环泵投入0.14mol的磷酸钠;
用氮气冲一下环氧乙烷进料管,防止堵塞。开始加入环氧乙烷53mol,同时打开稀酸进料阀,加环氧乙烷过程中控制pH值在7.8,不允许偏酸或偏碱。温度控制在50℃。加环氧时间为4小时;
环氧乙烷加完后,升温50℃维持3小时,维持过程中pH值始终维持在碱性环境。维持完毕取样分析,合格后开循环水降温至28℃时放料。
还原液:环氧乙烷:磷酸钠的摩尔比为1:0.53:0.0014。
S4:将缩合产物进行抽滤,在抽滤后的产物中加入硫酸,进行酯化反应。投入100mol的缩合离心物料,干粉进完,同时打开油阀进油,油温维持在210℃,搅拌10分钟,再缓慢加入105mol的100%酸,当物料将成干粉时,开始计时维持2小时,然后取样,合格后放料;
缩合物与缩合物:100%硫酸的摩尔比为1:1.05。
S5:将酯化反应后的产物粉碎包装,制备得到对位酯。
将实施例8制备得到的对位酯收率进行测定,得到本实施例的收率为82%。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向磺化反应釜中加入设定量的氯磺酸和乙酰苯胺,得到磺化物,并添加氯化亚砜,反应制备得到氯磺化物;所述乙酰苯胺、氯磺酸及氯化亚砜的摩尔比为0.45~0.46:1:0.46~0.47;
S2:将所述氯磺化物进行稀释后抽滤;
S3:加入焦亚硝酸盐,并调节稳定的pH值,进行还原反应得到还原液;
S4:以磷酸钠作为缓冲剂,向所述还原液中加入硫酸和环氧乙烷,进行缩合反应得到缩合产物;
S5:将所述缩合产物进行抽滤;
S6:在抽滤后的产物中加入硫酸,进行酯化反应;
S7:将所述酯化反应后的产物粉碎包装,制备得到所述对位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位酯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包括如下步骤:
S11:向低温磺化锅中加入设定的氯磺酸和乙酰苯胺反应得到磺化物;投料温度控制在25-35℃,投料时间为4~5小时;投料完成后,维持4~5小时,温度控制在25~35℃;
S12:将所述低温磺化锅中制备得到的所述磺化物转入高温磺化锅中进行高温磺化;所述高温磺化的温度为45~48℃,维持1~2小时;
S13:加入氯化亚砜进行反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位酯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3中,加入氯化亚砜的时间控制在4~5小时,所述氯化亚砜添加完后,维持温度在55~60℃并保持2~3小时,再降温至40~50℃放料。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对位酯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41:将所述还原液打入缩合反应装置中,抽真空,关闭真空阀,充入氮气,锅内压力为正即可,并升温至55~60℃,投入设定量的磷酸钠;
S42:加入环氧乙烷,控制反应温度在45~50℃,加入环氧乙烷的时间控制在3~4小时;
S43:所述环氧乙烷添加完毕后,升温至50℃维持3~4小时,维持完毕取样分析,合格后开循环水降温至25~30℃时放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位酯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原液:环氧乙烷:磷酸钠的摩尔比,1:0.52~0.53:0.0014。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对位酯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2中,加环氧乙烷过程中控制pH值在7.5~8之间,步骤S43中,维持过程中,pH始终维持在碱性环境。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对位酯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向缩合物中缓慢加入硫酸,200-210℃下搅拌8~16分钟,当物料将成干粉时,开始计时维持2~3小时后放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位酯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合物与硫酸的摩尔比为1:1.03~1.06。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位酯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为100%硫酸。
10.一种对位酯,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对位酯合成方法制备得到。
CN201911311504.4A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及对位酯 Pending CN1110569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1504.4A CN111056981A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及对位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311504.4A CN111056981A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及对位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56981A true CN111056981A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01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11504.4A Pending CN111056981A (zh) 2019-12-18 2019-12-18 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及对位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05698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6961A (zh) * 2021-07-09 2021-11-12 重庆康乐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的制备方法
CN115368281A (zh) * 2022-07-19 2022-11-22 湖北丽康源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pcvs合成工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06363A1 (de) * 1997-07-30 1999-02-11 Aventis Research & Technology Gmbh & Co. Kg Verbesserte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arabase-ester
CN101602698A (zh) * 2008-06-11 2009-12-16 韩朝忠 2,5-二甲氧基对-β-硫酸酯乙基砜苯胺及其制作方法
CN103626684A (zh) * 2013-11-21 2014-03-12 新乡瑞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对氨基苯基-β-羟乙基砜硫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04193657A (zh) * 2014-08-18 2014-12-10 浙江劲光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对-(β-羟乙基砜硫酸酯)苯胺的合成方法
CN104496866A (zh) * 2014-12-15 2015-04-08 绍兴奇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对氨基苯基-β-羟乙基砜硫酸酯的连续磺化工艺
CN107056663A (zh) * 2017-06-08 2017-08-18 新乡市锦源化工有限公司 对位酯的合成方法
CN108383762A (zh) * 2018-03-15 2018-08-10 新乡市锦源化工有限公司 乙酰苯胺路线对位酯绿色合成方法及对位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06363A1 (de) * 1997-07-30 1999-02-11 Aventis Research & Technology Gmbh & Co. Kg Verbesserte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parabase-ester
CN101602698A (zh) * 2008-06-11 2009-12-16 韩朝忠 2,5-二甲氧基对-β-硫酸酯乙基砜苯胺及其制作方法
CN103626684A (zh) * 2013-11-21 2014-03-12 新乡瑞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对氨基苯基-β-羟乙基砜硫酸酯的制备方法
CN104193657A (zh) * 2014-08-18 2014-12-10 浙江劲光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型对-(β-羟乙基砜硫酸酯)苯胺的合成方法
CN104496866A (zh) * 2014-12-15 2015-04-08 绍兴奇彩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对氨基苯基-β-羟乙基砜硫酸酯的连续磺化工艺
CN107056663A (zh) * 2017-06-08 2017-08-18 新乡市锦源化工有限公司 对位酯的合成方法
CN108383762A (zh) * 2018-03-15 2018-08-10 新乡市锦源化工有限公司 乙酰苯胺路线对位酯绿色合成方法及对位酯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珍: "4-氨基苯基-β-羟乙基砜硫酸酯的合成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Ⅰ辑》 *
崔林: "4-氨基苯基-β-羟乙基砜硫酸酯(对位酯)工艺改进研究", 《染料工业》 *
庞世毅 等: "对-β-硫酸酯乙基砜苯胺合成新工艺", 《河南化工》 *
无: "XXXX公司对位酯生产工艺废水处理方案", 《百度文库》 *
无: "年产1000吨对位酯生产线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送审版)", 《盘锦辽东湾新区管理委员会通知公告》 *
无: "泰兴锦汇化工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环保型高档分散染料技改项目及2号地块现有项目实施调整环评报告书修编报告", 《豆丁网》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6961A (zh) * 2021-07-09 2021-11-12 重庆康乐制药有限公司 一种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的制备方法
CN115368281A (zh) * 2022-07-19 2022-11-22 湖北丽康源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pcvs合成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56981A (zh) 一种对位酯合成方法及对位酯
CN1039803A (zh) 制备内烯烃磺酸盐的方法
CN101781172B (zh) 高效率连续合成2-萘酚工艺
CN111018753A (zh) 一种回收利用醋酸的对位酯合成工艺
US2094224A (en) Pyrene 3, 5, 8, 10-tetra-sulphonic acid and derivatives thereof
CN104370780B (zh) 活性基苯磺酰胺乙基砜基羟乙基硫酸酯苯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3205134B (zh) 一种dsd酸三嗪类荧光增白剂的合成方法
CN102311372A (zh) 一种4-β-乙基砜基硫酸酯苯胺-2-磺酸的制备方法
CN101367770B (zh) 一种荧光增白剂的制备方法
CN111170897A (zh) 一种间位酯的制备方法及间位酯
CN111018754A (zh) 一种循环利用氯化氢的对位酯合成工艺
CN105461565A (zh) 一种生产硝基苯乙酮的方法
CN102391163A (zh) 一种染料中间体磺化对位酯的制备方法
CN109534712B (zh) 一种浅黄色萘系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09061B (zh) 一种2-氨基-3,6,8-萘三磺酸的生产工艺
CN110938021A (zh) 一种染料中间体3-(β-羟乙基砜基)苯胺的制备方法
CN112694278A (zh) 一种磺酸聚醚型水泥助磨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31500A (zh) 一种g盐及其副产物r盐的制备方法
CN113717373A (zh) 一种液体染料用超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45362A (zh) 一种羟基新戊腈的制备方法
CN115197107A (zh) 一种高收率、低磺化剂耗量的间位酯氯磺化合成方法
CN111072527A (zh) 一种染料中间体3-(β-羟乙基砜基)-硝基苯的制备方法
CN101525311B (zh) 一种含磺酸基团的二氧化硫脲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88436A (zh) 一种生产焦亚硫酸钠的连续自动工艺
CN110655806A (zh) 一种活性艳橙染料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146, Hanjin Avenue, Shayang Town, Shayang County, Jingmen City, Hubei Province 448200

Applicant after: Hubei Likangyuan Chem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448200 Shayang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ngmen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Jingmen likanyuan Textile Technolo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424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