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19552B - 双面胶带 - Google Patents

双面胶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19552B
CN111019552B CN201910851305.6A CN201910851305A CN111019552B CN 111019552 B CN111019552 B CN 111019552B CN 201910851305 A CN201910851305 A CN 201910851305A CN 111019552 B CN111019552 B CN 1110195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ease
double
release liner
adhesiv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5130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19552A (zh
Inventor
丁军义
吉田升
尹浪飞
佐藤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195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195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195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195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4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7/00Presence of polyester
    • C09J2467/006Presence of polyester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83/00Presence of polysiloxane
    • C09J2483/005Presence of polysiloxane in the release coat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胶带,所述双面胶带无论先从哪一侧剥离、都能容易地将剥离衬垫剥离。提供具有基材层、分别在该基材层两面依次层叠的粘合剂层、和分别在该粘合剂层依次层叠的剥离衬垫的双面胶带。上述剥离衬垫的与前述粘合剂层表面接触的表面按JIS Z0237测得的剥离力均在0.01N/50mm以上且低于0.30N/50mm。

Description

双面胶带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9月16日、申请号为201480051400.3、发明名称为“双面胶带”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粘合胶带,具体地,涉及一种能良好地适用于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便携式设备、电子部件的制造(组装)用的双面胶带。
背景技术
近年来,手机、数码相机、PDA(个人数字助理,又称掌上电脑)等便携式设备的小型化不断发展。因此,所搭载的各种电子部件也需要小型化和薄型化。例如,作为便携式设备的代表性例子的手机,其中使用的主要部件都处在薄层化的趋势中。通常,便携式设备的显示部分主要由LCD模块和背光单元构成,为发挥发光、反射、遮光、导光等功能,层叠有各种片状部件。为此,设计出用于组装(接合)这些部件的双面胶带(参见专利文献1)。
如图1所示,代表性的双面胶带的构成是,在基材层11的一个表面形成有粘合剂层12,在另一个表面12’形成有粘合剂层12’。上述双面胶带10中,常见的形态有,粘合剂层12’由剥离衬垫(防粘膜)13保护,并且,以使粘合剂层12与剥离衬13的另一侧表面(与粘合剂层12’相反一侧的表面)接触的方式被卷成卷筒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12-5209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作为上述双面胶带中使用的剥离衬垫13,基于剥离衬垫的剥离操作性等考虑,设置在由基材层11及在其两侧表面形成的粘合剂层12和12’构成的粘合体的一侧表面的剥离衬垫与粘合体一侧表面之间的剥离力(从粘合体上将剥离衬垫剥离所需要的力)与设置在粘合体另一侧表面的剥离衬垫与粘合体另一侧表面之间的剥离力通常是不同的。
将这样的双面胶带用于上述电气、电子部件等被粘体中时,通常在使用时,先将双面胶带中剥离力小的一侧(轻剥离侧)的剥离衬垫剥离,贴在被粘体的任一个部件上,然后将剥离力大的一侧(重剥离侧)的剥离衬垫剥离,贴在另一个部件上。
因此,在使用以往的双面胶带时,需要先(比重剥离侧的剥离衬垫更早地)将轻剥离侧的剥离衬垫剥离,这样,在将剥离衬垫剥离时,需要先确认哪一侧是轻剥离侧。此外,重剥离侧的剥离力与轻剥离侧的剥离力之差〔(重剥离侧的剥离力)-(轻剥离侧的剥离力)〕过小时,有时会有剥离操作性等方面的问题。而若上述剥离力之差过大,则先剥去重剥离侧的剥离衬垫时,有时在轻剥离侧的剥离衬垫与粘合剂层表面之间的界面上会出现“浮起”(出现空隙的现象)以至剥离(所谓的“非期望的被剥离现象”)。而且,由于需要先将轻剥离侧的剥离衬垫剥离,因此,当贴附在双面胶带中各粘合剂层表面(粘合面)上的部件已确定时,将部件贴附在双面胶带上的顺序也由此确定,使用双面胶带时的自由度(选择性)和操作性低。另一方面,在与贴附部件的顺序相对应、在双面胶带的表面设置剥离衬垫(轻剥离衬垫、重剥离衬垫)的情况下,制作双面胶带时的自由度(选择性)和操作性下降。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难以发生上述浮起或非期望的被剥离现象的双面胶带。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从任一侧剥离衬垫剥离,都能够容易地使该剥离衬垫从粘合面上剥离的双面胶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发现,将双面胶带中与粘合剂层接触的2片剥离衬垫的接触面均制成轻剥离型,能够制作上述难以发生浮起或非期望的被剥离现象的双面胶带。此外还发现,这样,在使用胶带时,无论将哪一侧剥离衬垫先剥离,都能够容易地将剥离衬垫剥离,从而能够提高使用时的自由度和操作性。本发明是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完成的。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面胶带,其具有基材层、在基材层两侧分别依次层叠的粘合剂层和在粘合剂层分别依次层叠的剥离衬垫,所述剥离衬垫的与粘合剂层表面接触的接触面按JIS Z0237测得的剥离力均在0.01N/50mm以上且低于0.30N/50mm。
所述剥离衬垫优选在其作为基材的膜或片材的表面上形成有剥离处理层。上述剥离处理层优选为轻剥离型的剥离处理层,代表性地有与上述粘合剂层表面的剥离力为0.01N/50mm以上且低于0.30N/50mm的剥离处理层。
所述剥离衬垫的与粘合剂层表面接触的接触面为按JIS Z0237测得的剥离力优选在0.05N/50mm以上、0.28N/50mm以下,更优选在0.07N/50mm以上、0.25N/50mm以下。
所述粘合剂层的按JIS Z0237测得的180°剥离粘合力优选为2~20N/20mm。
此外,在本发明的双面胶带中,上述粘合剂层的按JIS Z0237测得的对被粘体的保持力优选在5.0mm/hr以下。
此处公开的双面胶带的优选的一个方式中,所述基材层两侧的2片剥离衬垫的与粘合剂层表面的剥离力基本相同。
另外,此处公开的双面胶带的另一个优选的方式中,设置在前述基材层两面的2片剥离衬垫与前述粘合剂层表面的剥离力彼此不同。即,剥离衬垫对于设置在前述基材层的两面的粘合剂层的表面的剥离力彼此不同。在上述方式中,较大一方的剥离力不大于较小一方的剥离力的200%。
所述剥离衬垫优选以聚酯类膜或片材为基材。
此外,所述剥离处理层优选由硅酮系剥离处理剂形成。
在本发明的双面胶带中,由于与粘合剂层的两表面贴合的剥离衬垫的表面(剥离面)均为轻剥离型表面,因此,在将剥离衬垫剥离时不会产生粘合剂层浮起或非期望的被剥离现象。此外,在制造本发明的双面胶带时,无需根据所贴附的部件的顺序来贴附在对应的剥离面,因此,可将剥离衬垫贴附在任意的剥离面的任意一个表面上。这样,就使制造双面胶带时的自由度(选择性)和操作性得到大幅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双面胶带的一个例子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双面胶带的一个例子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双面胶带
11 基材层
12,12’ 粘合剂层
13 剥离衬垫
20 双面胶带
21 基材层
22,22’ 粘合剂层
23,23’ 剥离衬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适宜的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作为特别提到的事项以外的事宜的本发明的实施所需的事宜可以作为基于该领域的现有技术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的设计事项来把握。本发明可以根据本说明书中公开的内容和该领域的技术常识来实施。
本发明的双面胶带的特征在于,具有基材层和在基材层两侧分别依次层叠的粘合剂层和在粘合剂层分别依次层叠的剥离衬垫,所述剥离衬垫的与两粘合剂层表面接触的接触面均为轻剥离型表面。
这样,在本发明的双面胶带中,由于与粘合剂层表面接触的剥离衬垫的表面均为轻剥离型表面,因此,将剥离衬垫从一侧粘合剂层表面剥离时,另一侧的粘合剂层表面与剥离衬垫之间的界面难以出现所谓的“浮起”(与剥离衬垫之间产生空隙)或“非期望的被剥离现象”(在规定的界面无法剥离、而在另一界面却发生了剥离的现象)。
在本说明书中,“轻剥离型”剥离衬垫是指从双面胶带的粘合面将剥离衬垫剥离所需要的力即后述的按JIS Z0237测得的剥离衬垫的180°剥离强度(亦称“剥离力”)在0.01N/50mm以上、小于0.30N/50mm,优选为0.05N/50mm以上、0.28N/50mm以下,更优选为0.07N/50mm以上、0.25N/50mm以下。
下面,结合附图和表,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在下述各实施方式中,以作为支持体的基材层的两面具有粘合剂层的双面胶带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的双面胶带也包括片状产品,即,双面粘合片。
(基材层)
本发明的双面胶带可以具有作为支持体的基材,也可以没有基材。但优选具有基材。对基材无特别限定,但从强度、厚度精度和薄度等角度考虑,可适宜地使用塑料类基材。塑料类基材的材质或素材的例子有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烯烃(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乙烯醇、聚偏氯乙烯、聚氯乙烯、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酸乙烯酯、聚酰胺、聚酰亚胺、纤维素类、氟系树脂、聚醚、聚苯乙烯类树脂(聚苯乙烯等)、聚碳酸酯、聚醚砜等。其中,从价格、刚性的角度考虑,优选聚酯膜、聚烯烃膜,尤其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塑料膜基材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
基材层的厚度可根据双面胶带所要求的强度、柔软性、双面胶带的使用目的等适当选择。在本发明中,从双面胶带的不含剥离衬垫的粘合体的厚度和凹凸顺应性(也称“凹凸吸收性”。是指贴附胶带时容易顺应被粘体凹凸形状的特性)等角度考虑,基材层的厚度优选在40μm以下,更优选在25μm以下。例如,基材层的厚度为15μm以下(进而13μm以下、例如12μm以下)的双面胶带中,可以有效地发挥应用此处公开的技术的意义。基材层的厚度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从处理性等的观点出发,通常设为2μm以上是适宜的,优选设为4μm以上。在优选的一个方式中,可以将基材层的厚度设为4~12μm。。
(粘合剂层)
对形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以下也称“粘合剂组合物”)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聚氨酯系粘合剂、丙烯酸系粘合剂、橡胶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聚酯系粘合剂、聚酰胺系粘合剂、环氧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系粘合剂、氟系粘合剂等公知的粘合剂。粘合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二种以上组合使用。所述粘合剂可以是任一形态,例如可以是乳液型粘合剂、溶剂型粘合剂、热熔融型粘合剂等。
作为此处公开的技术中的粘合剂的优选例,可适宜地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和橡胶系粘合剂。其中,从耐热性、耐候性优异的角度和设计自由度的角度考虑,优选丙烯酸系粘合剂。丙烯酸系粘合剂以丙烯酸系聚合物为主要成分或基础聚合物。此外,作为基础聚合物(粘合剂的基本成分),优选使用以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泛指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的含义)为单体主要成分的聚合物((甲基)丙烯酸C4-12烷基酯系聚合物)。该(甲基)丙烯酸C4-12烷基酯系聚合物可单独使用,也可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所述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酸C4-12烷基酯〕,只要是烷基的碳原子数为4~12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就无特别限定,其例子有(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异戊酯、(甲基)丙烯酸新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庚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一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等。(甲基)丙烯酸C4-12烷基酯可单独使用,也可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甲基)丙烯酸C4-12烷基酯用作单体主要成分,相对于单体成分总量,可占50重量%以上(优选为7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85重量%以上)。若单体成分总量中的(甲基)丙烯酸C4-12烷基酯的比例小于50重量%,则粘合力和保持力会下降,有时难以得到粘合带或粘合片所需的良好的粘合力和保持力。
对单体成分总量中的(甲基)丙烯酸C4-12烷基酯的上限无特别限定,例如,以在98重量%以下、优选98重量%以下(例如在97重量%以下)为佳。
使用上述丙烯酸系基础聚合物时,重均分子量没有特别限定,通常在30万以上、200万以下(优选为60~150万,更优选为70~130万)是优选的。丙烯酸系基础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小于30万时,有时无法发挥粘合剂所需的粘合力,而若大于200万,则由于粘合剂粘度上升,有时会有涂布性不良等问题。
此外,为提高凝聚力等,也可在丙烯酸系粘合剂中添加交联剂。具体地,可使用异氰酸酯化合物、多官能三聚氰胺化合物或多官能环氧化合物等。其中,从比较容易取得粘合力与凝聚力的平衡的角度考虑,优选异氰酸酯化合物。对于异氰酸酯化合物,只要其1个分子中具有至少2个异氰酸酯基,就无特别限定。异氰酸酯化合物的例子有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脂环族多异氰酸酯类、芳香族多异氰酸酯类、芳香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等。
交联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此外,为导入交联剂的交联点等,也可添加交联助剂。作为交联助剂,可以使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多羟基化合物等,作为这样的多羟基化合物,例如有脂肪族多醇、脂环族多醇、芳香族多醇、聚醚多醇、聚酯多醇、聚碳酸酯多醇、聚己内酯多醇、丙烯酸类多醇、聚氨酯多醇等。
交联助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此外,由于丙烯酸系聚合物的极性大,难以粘附在聚烯烃等低极性的被粘体上,因此,可视需要在粘合剂中添加增粘剂。
对增粘剂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松香类、萜烯类、烃类、环氧类、聚酰胺类、弹性体类、酚醛类、酮类等各种增粘树脂。这样的增粘树脂可单独使用,也可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具体地,松香类增粘树脂的例子有脂松香、木松香、浮油松香等未改性松香(生松香);将这些未改性松香通过氢化、歧化、聚合等而进行了改性的改性松香(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其他化学修饰过的松香等);其他各种松香衍生物;等等。上述松香衍生物例如有将未改性松香用醇类进行了酯化的产物(即,松香的酯化物)、将改性松香(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等)用醇类进行了酯化的产物(即,改性松香的酯化物等)等松香酯类;用不饱和脂肪酸将未改性松香或改性松香(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等)进行了改性的不饱和脂肪酸改性松香类;用不饱和脂肪酸将松香酯类进行了改性的不饱和脂肪酸改性松香酯类;将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氢化松香、歧化松香、聚合松香等)、不饱和脂肪酸改性松香类或不饱和脂肪酸改性松香酯类中的羧基进行还原处理而得到的松香醇类;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各种松香衍生物等松香类(尤其是松香酯类)的金属盐;用酸催化剂将苯酚加合在松香类(未改性松香、改性松香、各种松香衍生物等)上进行热聚合而得到的松香酚树脂;等等。
萜烯类增粘树脂的例子有α-蒎烯聚合物、β-蒎烯聚合物、二萜聚合物等萜烯类树脂;这些萜烯树脂经过了改性(酚改性、芳香族改性、氢化改性、烃改性等)的改性萜烯类树脂;等等。上述改性萜烯树脂的例子有萜烯-酚类树脂、苯乙烯改性萜烯类树脂、芳香族改性萜烯类树脂、氢化萜烯类树脂等。
烃类增粘树脂的例子有脂肪族类烃树脂、芳香族类烃树脂、脂肪族类环烃树脂、脂肪族/芳香族类石油树脂(苯乙烯-烯烃类共聚物等)、脂肪族/脂环族类石油树脂、氢化烃树脂、香豆酮类树脂、香豆酮-茚树脂等各种烃类树脂。作为上述脂肪族类烃树脂,例如有选自碳原子数为4~5左右的烯烃和二烯中的一种或多种的脂肪烃的聚合物等。作为上述烯烃,例如有1-丁烯、异丁烯、1-戊烯等。作为上述二烯,例如有丁二烯、1,3-戊二烯、异戊二烯等。作为上述芳香族类烃树脂,例如有碳原子数为8~10左右的含乙烯基芳香族类烃(苯乙烯、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茚、甲基茚等)的聚合物等。作为上述脂肪族类环烃树脂,例如有将所谓的“C4石油馏分”、“C5石油馏分”环化、二聚后使之聚合而成的脂环烃类树脂;环状二烯化合物(环戊二烯、二环戊二烯、亚乙基降冰片烯、二萜等)的聚合物或其氢化物;将芳香族类烃树脂或脂肪族/芳香族类石油树脂的芳香环氢化而成的脂环烃类树脂;等等。
视需要,可在上述粘合剂中添加例如填充剂、阻燃剂、抗老化剂、抗静电剂、软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着色剂(染料、颜料等)、光稳定剂等公知的添加剂等。
本发明的双面胶带由于其粘合剂在涂布后具有优异的初始凝聚力,因此,能够以优异的保持力进行粘接。此外,双面胶带还能够以优异的粘合力粘附在各种被粘体上。
在本发明中,上述粘合剂层的180°剥离粘合力优选为2~20N/20mm,更优选为4~12N/20mm。此处,上述180°剥离粘合力是指,根据JIS Z0237,将不锈钢(SUS304)板作为被粘体,压接于该被粘体后30分钟后在拉伸速度300mm/分钟的条件下测定的180°剥离粘合力。此处公开的双面胶带优选的是,除剥离衬垫以外的粘合体的一个粘合面(1面)和另一个粘合面(2面)均表现出上述180°剥离粘合力。
此外,此处公开的双面胶带的上述粘合剂层的保持力优选为5.0mm/hr以下、更优选为2.0mm/hr以下。此处,上述保持力是指,根据JIS Z0237,将电木板作为被粘体,将双面胶带以20mm×20mm的粘贴面积压接于该被粘体后30分钟后施加500g的载荷并放置1小时,然后测定双面胶带自最初的粘贴位置的偏移距离,从而得到的保持力。粘合体(除剥离衬垫以外的双面胶带)的1面和2面均表现出上述保持力是优选的。
另外,关于此处公开的双面胶带,该双面胶带的粘合剂层表面(粘合面)按JISZ0237测得的对所贴附的被粘体的保持力优选在5.0mm/hr以下,更优选在2.0mm/hr以下。粘合体的1面和2面均表现出上述保持力是优选的。
对上述粘合剂层的厚度(粘合体单侧的粘合剂层厚度)无特别限定,可考虑粘接特性、基材层与形成在其两面的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或凹凸顺应性及操作性而进行适当地选择。优选为1~30μm,更优选为10~25μm,尤其优选为13~20μm。若粘合剂层的厚度小于1μm,则有难以得到良好的粘接性的倾向,而若大于30μm,则双面胶带的厚度大,有时会对用其固定柔性印刷线路基板等而加以制造的产品的薄膜化、小型化不利。粘合剂层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多层。此外,形成在基材层两面的2个粘合剂层的厚度可以基本上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但在多数情况下,选择两者厚度基本上相同。
在本发明中,基材层和形成在其两面的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即,除剥离衬垫以外的粘合体的厚度)在3~80μm的范围内即可,优选为10~60μm,更优选为25~50μm,尤其优选为30~45μm。若粘合体厚度大于80μm,则对用本发明的双面胶带制造的产品(例如,硬盘驱动器等)的薄膜化、小型化不利。而若小于3μm、过于薄时,则有时会出现双面胶带的加工性、操作性和粘接性下降的情况。
形成于基材层的两面的粘合剂层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通常优选将形成于基材层的两面的粘合剂层的厚度设为大致相同的水平。例如,相对于形成于基材层的1面的粘合剂层的厚度,可以将形成于基材层的2面的粘合剂层的厚度设为0.8倍~1.2倍(优选为0.9倍~1.1倍、更优选为0.95倍~1.05倍、代表性地为1.0倍)。
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此处公开的双面胶带可以适宜地以相对于基材层的厚度形成于该基材层的两面(1面和2面)的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大于2倍的方式来实施。相对于基材层的厚度,形成于该基材层的两面的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优选为3倍以上、更优选为4倍以上(例如5倍以上)。由此,通过增大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与基材层厚度的比,可以高水平地兼顾凹凸顺应性和对被粘体的粘合性(例如180°剥离粘合力)。基材层的厚度为15μm以下(例如为13μm以下)的方式中,特别优选采用上述的“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与基材层的厚度的比”。粘合剂层的厚度变大时,剥离衬垫与该粘合剂层的表面的剥离力有变高的倾向,因此,适用此处公开的技术来限定剥离力是特别有意义的。
(剥离衬垫)
对剥离衬垫无特别限定,可从公知的剥离衬垫中适当选择。作为剥离衬垫,可适宜地使用在基材(剥离衬垫用基材)的至少一面形成有剥离涂布层的衬垫。剥离衬垫的基材例如可以是塑料膜、纸、发泡体、金属箔等各种薄片状物等,但通常塑料膜能良好地进行使用。作为上述剥离衬垫基材的塑料膜的素材可以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等聚烯烃、聚氯乙烯等热塑性树脂等,作为优选的剥离衬垫基材,可例示出由聚烯烃类树脂构成的聚烯烃系膜以及由聚酯类树脂构成的聚酯系膜,其原因是,聚烯烃系膜以及聚酯系膜对粘合面的密附性和亲和性良好,且具有优异的柔韧性,因此,即使在各种工序中被歪曲,也不会出现浮起,能良好地保持贴附在粘合面上的状态。此外,剥离衬垫的基材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
作为聚烯烃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α-烯烃共聚物都是合适的,其中,可适宜地使用聚乙烯(尤其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因此,作为上述聚烯烃类剥离衬垫,可适宜地使用聚乙烯类膜或片材(尤其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膜或片材、低密度聚乙烯膜或片材)。
作为聚酯系树脂,可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等。尤其优选PET。因此,可以适宜地使用PET膜的PET系剥离衬垫。
对剥离衬垫的基材厚度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在5~75μm(优选为8~50μm,更优选为12~40μm)的范围内适当选择。若厚度过大,则刚性大,对粘合剂层侧表面的顺应性下降,有时容易出现剥离衬垫的浮起。另外,长条化时卷筒直径变大,有时体积变大。而若厚度小于5μm,则将剥离衬垫剥离时的操作性有时会差。本发明的双面胶带具有2片剥离衬垫时,这2片剥离衬垫的厚度可以基本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此处公开的双面胶带可以优选地以上述2片剥离衬垫的厚度不同的方式来实施。通过使2片当中的1片剥离衬垫的厚度大于另1片,从而能够在剥离该剥离衬垫前提高双面胶带的加工性(例如冲切性)。另外,与增大2片剥离衬垫两者的厚度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双面胶带的总厚度(包括粘合体和2片剥离衬垫的厚度),还能够抑制剥离衬垫的浮起。另外,通过使单侧的剥离衬垫的厚度比另一侧厚,除加工性优异之外,在变得容易制作剥离的起点(拾取性变得良好)方面也优选。基材层的厚度为15μm以下(例如13μm以下)时,通过如上所述地使剥离衬垫的厚度不同而兼顾加工性与其它特性是特别有意义的。
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上述2片剥离衬垫的厚度之差通常低于50μm是适当的,从更好地抑制剥离衬垫的浮起的观点出发,优选为40μm以下、更优选为30μm以下。在优选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可以将上述剥离衬垫的厚度之差设为20μm以下,进而也可以设为15μm以下。另外,2片剥离衬垫的厚度之差的下限大于0即可,但从更好地发挥使厚度不同的效果的观点出发,将上述厚度之差设为3μm以上是适当的,优选为5μm以上、更优选为10μm以上。上述2片剥离衬垫的厚度之差例如可以在基材层的厚度为15μm以下(例如13μm以下)的双面胶带中适宜地采用。
在上述剥离衬垫中,优选用剥离处理剂在基材表面设置剥离处理层。对构成剥离处理层的剥离处理剂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硅酮系剥离处理剂、氟系剥离处理剂、长链烷基系剥离处理剂等。剥离处理剂可单独使用,也可二种以上组合使用。
作为剥离处理剂,从剥离性、成本等角度考虑,硅酮系剥离处理剂是适宜的。硅酮系剥离处理剂可从以多硅氧烷类聚合物为主要成分的公知的多硅氧烷系剥离处理剂(硅酮系剥离处理剂)中适当选择。所述硅酮系剥离处理剂中,可适宜地使用加成反应型多硅氧烷系剥离处理剂。加成反应型多硅氧烷系剥离处理剂可通过加成反应型交联(固化反应)而固化形成剥离性覆膜、显示出有用的剥离特性。这样的硅酮系剥离处理剂例如有日本特开2004-346302号公报、日本特开2004-346303号公报等中举例示出的硅酮系剥离处理剂等。
作为加成反应型多硅氧烷系剥离处理剂,可从公知的加成反应型多硅氧烷系剥离处理剂中适当选择和使用。这样的多硅氧烷系剥离处理剂例如有商品名为“TPR6600”(GE东芝硅树脂公司产品)、商品名为“KS-778”(信越化学公司产品)、商品名为“KS-837”(信越化学公司产品)的市售产品等。
剥离处理层可通过将剥离处理剂涂布在剥离衬垫用基材的规定表面上后再施行用于干燥、固化反应等的加热工序而形成。在用于干燥、固化反应等的加热工序中,可使用公知或惯用的加热方法(例如,使用热风式干燥机的方法等)。此外,剥离处理剂的涂布量要适宜这一点是很重要。若剥离处理剂的涂布量过少,则剥离力大,实用上会有问题,而若过多,则成本上升,经济上不利。剥离处理剂的适宜涂布量(固体成分含量)可根据所用粘合剂的种类等适当选择,例如可以是0.01~5g/m2,优选为0.05~3g/m2,更优选为0.2~1g/m2
对剥离处理层的厚度无特别限定,可在例如0.03~10μm(优选为0.1~5μm,更优选为0.3~2μm)的范围内适当选择。
在本发明的双面胶带中,上述剥离衬垫对粘合剂层表面(粘合面)的在180°剥离试验中的剥离力在0.01N/50mm以上、小于0.30N/50mm,优选为0.05N/50mm以上、0.28N/50mm以下,更优选为0.07N/50mm以上、0.25N/50mm以下。若上述剥离力在0.30N/50mm以上,则由于本发明的双轻剥离型剥离衬垫的结构,有时难以在将剥离衬垫剥离时得到防止浮起出现的效果。而若上述剥离力小于0.01N/50mm,则保护性差,有时容易出现剥离衬垫的浮起。各剥离衬垫的剥离力之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外,如果均小于0.30N/50mm,则剥离衬垫的任一方可以相对地大或小。但以不使大的一方的剥离力大于小的一方的剥离力的200%为宜。例如较大一方的剥离力优选为较小一方的剥离力的150%以下、更优选为125%以下。
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在如上所述具有厚度不同的2片剥离衬垫的方式中,构成为厚度较大的剥离衬垫的剥离力(F1)[N/50mm]高于厚度较小的剥离衬垫的剥离力(F2)[N/50mm]是有利的。如上所述,剥离衬垫的厚度变大时,有时变得容易发生剥离衬垫的浮起。因此,通过构成为F2<F1,对于厚度不同的剥离衬垫中的任意者均能够有效地抑制浮起。例如,可以构成为F1/F2大于1.0且为1.5以下、优选为1.05以上且1.25以下。上述构成例如可以在剥离衬垫的厚度之差为5μm以上且40μm以下(更优选为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的双面胶带中优选地采用。
上述剥离衬垫的基材表面具有剥离处理层时,可通过例如在基材的至少一面(尤其是单面)涂布剥离处理剂、视需要进行干燥或固化、形成剥离处理层而进行制作。
(双面胶带产品)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双面胶带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截面图。
本发明的双面胶带的粘合剂层表面(粘合面)可在使用之前由剥离衬垫保护。双面胶带的各粘合面可如图1所示,由1片其双面均为剥离面的剥离衬垫以卷曲成卷筒状的形式加以保护,但是,通常,为提高使用操作性,如图2所示,在包含基材层21的双面胶带20中,两粘合剂层(22、22’)的粘合面分别由2片剥离衬垫(23、23’)保护。剥离衬垫用作粘合剂层的保护材料,在将双面胶带粘附在被粘体上后会撕去。
此外,在本发明中,对粘合体与剥离衬垫的总厚度无特别限定,但优选在180μm以下。若上述总厚度过大,则由剥离衬垫保护的双面胶带整体的刚性过大,有时在粘合面与剥离衬垫的界面上会有浮起。另外,长条化时卷筒直径变大,有时体积变大,上述总厚度优选为150μm以下、更优选为130μm以下(例如125μm以下、进而120μm以下)。总厚度的下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设为60μm以上。
双面胶带可以是片状物层叠而成的形态,也可以是卷曲成卷筒状的形态。此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双面胶带可以在使用之前,再用日东电工公司生产的商品名“SPV-V”系列这样的表面保护材料等对剥离衬垫的外侧表面进行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公开的事项包括以下技术方案。
(1)一种双面胶带,其是将基材层、在基材层的两面的各粘合剂层和各剥离衬垫依次层叠而成的双面胶带,前述剥离衬垫的与前述粘合剂层表面接触的表面是案JIS Z0237测得的剥离力为0.01N/50mm以上且低于0.30N/50mm的轻剥离型的表面。
(2)根据(1)所述的双面带,其中,前述剥离衬垫具有作为基材的膜或片材的表面形成的轻剥离型的剥离处理层。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双面带,其特征在于,前述剥离衬垫的与前述粘合剂层表面的剥离力在0.05N/50mm以上、0.28N/50mm以下。
(4)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双面带,其特征在于,前述剥离衬垫的与前述粘合剂层表面的剥离力在0.07N/50mm以上、0.25N/50mm以下。
(5)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双面带,其特征在于,前述粘合剂层按JIS Z0237测得的180°剥离粘合力为2~20N/20mm。
(6)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双面带,其特征在于,前述粘合剂层按JIS Z0237测得的对被粘体的保持力在为5.0mm/hr以下。
(7)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前述双面胶带中基材层和在其两面形成的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为3~80μm。
(8)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双面带,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前述基材层的两面的2片剥离衬垫与前述粘合剂层表面的剥离力相同。
(9)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双面带,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前述基材层的两面的2片剥离衬垫与前述粘合剂层表面的剥离力不同,较大一方的剥离力不大于较小一方的剥离力的200%。
(10)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双面带,其特征在于,前述剥离衬垫以聚酯系膜或片材作为基材。
(11)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双面带,其特征在于,前述粘合剂层由丙烯酸系粘合剂形成。
(12)根据上述(2)所述的双面带,其特征在于,前述剥离衬垫的剥离处理层由硅酮系剥离处理剂形成。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下面的描述中,如无特别说明,“份”是指“重量份”。
(聚合物)
以下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使用如下所述地合成的聚合物。
将甲苯68份、丙烯酸2-乙基己酯70份、丙烯酸丁酯30份和丙烯酸3份加入到装有温度计、搅拌器、氮气导入管和回流冷却器的反应器中,用氮气(N2)置换1小时以上。投入偶氮二异丁腈(上海试四赫维化工有限公司产品)作为引发剂,然后将内浴温度升至62℃,维持该温度至反应基本结束,然后,冷却,终止反应。
(增粘树脂)
使用聚合松香季戊四醇酯类的商品名“Pensel D-125”(荒川化学公司产品)作为增粘树脂。
(交联剂)
使用异氰酸酯交联剂类的商品名“Coronate L”(日本聚氨酯工业公司产品)作为交联剂。
实施例1
相对于100份上述聚合物添加3份交联剂,然后添加30份增粘树脂,制备粘合剂溶液。
准备在经过轻剥离处理A(可以与HY-S10(东山薄膜公司产品)同等的处理)的厚25μm的PET膜(轻剥离A#25)。该PET膜的离型面(1面)上涂布上述粘合剂溶液并干燥,形成干燥时的厚度为4μm的粘合剂层。由此,将层叠于基材层的1面的粘合剂层形成在上述PET薄的离型面(1面)上。再在粘合剂层表面叠合作为基材层的2μm厚PET膜的1面。
准备经过轻剥离处理A的厚38μm的PET膜(轻剥离A#38)。该PET膜的离型面(2面)上涂布上述粘合剂溶液并干燥,形成干燥时的厚度为4μm的粘合剂层。由此,将层叠于基材层的2面的粘合剂层形成在上述PET膜的离型面(2面)上。将该2面上的粘合剂层复合在上述PET膜的未层叠有粘合剂层的一侧的表面(2面)上,由此,在基材层的1面和2面上分别层叠粘合剂层,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10μm。
实施例2
除了使层叠在1面和2面的二个粘合剂层的厚度均为13μm、基材层的PET膜的厚度为4μm以外,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30μm。
实施例3
除了使层叠在1面和2面上的二个粘合剂层的厚度均为24μm、基材层的PET膜的厚度为12μm以外,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60μm。
实施例4
除了使层叠在1面和2面上的二个粘合剂层的厚度均为14μm、基材层的PET膜的厚度为23μm以外,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51μm。
实施例5
除了使层叠在1面和2面上的二个粘合剂层的厚度均为21μm、基材层的PET膜的厚度为18μm以外,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60μm。
实施例6
除了使层叠在1面和2面上的二个粘合剂层的厚度均为19μm、基材层的PET膜的厚度为12μm以外,按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50μm。
实施例7
除了使对2面的离型处理改为轻剥离处理B(与HY-US20(东山薄膜公司产品)同等的处理)以外,按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50μm。即,本例中,作为用于形成层叠于基材层的2面的粘合剂层的剥离衬垫,使用进行过上述轻剥离处理B的处理的厚度38μm的PET膜(轻剥离B#38)来代替轻剥离A#38的PET膜。
实施例8
除了使1面的剥离衬垫的基材和2面的剥离衬垫的基材的厚度分别改为38μm和75μm以外,按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50μm。即,本例中,作为用于形成层叠于基材层的1面的粘合剂层的剥离衬垫,使用轻剥离A#38的PET膜,作为用于形成层叠于基材层的2面的粘合剂层的剥离衬垫,使用进行过上述轻剥离处理A的处理的厚度75μm的PET膜(轻剥离A#75)。
实施例9
除了使对2面的离型处理改为轻剥离处理B(与HY-US20(东山薄膜公司产品)同等的处理)以外,按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60μm。即,本例中,作为用于形成层叠于基材层的2面的粘合剂层的剥离衬垫,使用轻剥离B#38的PET膜。
实施例10
实施例8中,使对1面和2面的离型处理改为轻剥离处理B(与HY-US20(东山薄膜公司产品)同等的处理)。即,本例中,作为用于形成层叠于基材层的1面的粘合剂层的剥离衬垫,使用轻剥离B#38的PET膜。另外,作为用于形成层叠于基材层的2面的粘合剂层的剥离衬垫,使用进行过上述轻剥离处理B的处理的厚度75μm的PET膜(轻剥离B#75)。其它方面与实施例8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50μm。
实施例11
除了使层叠在1面和2面上的二个粘合剂层的厚度均为24μm以外,按与实施例8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60μm。
实施例12
除了使1面剥离衬垫的基材厚度改为12μm外,按与实施例6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50μm。即,本例中,作为用于形成层叠于基材层的1面的粘合剂层的剥离衬垫,使用进行过上述轻剥离处理A的处理的厚度12μm的PET膜(轻剥离A#12)。
实施例13
除了使层叠在1面和2面上的二个粘合剂层的厚度均为9μm以外,按与实施例3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30μm。
比较例1
除了使具有2面的剥离衬垫的基材厚度为75μm、对2面的离型处理改为重剥离处理C(与HY-S30(东山薄膜公司产品)同等的处理)以外,按与实施例2相同的方法制得双面胶带,其不含剥离衬垫的厚度为30μm。即,本例中,作为用于形成层叠于基材层的2面的粘合剂层的剥离衬垫,使用进行过上述重剥离处理C的处理的厚度75μm的PET膜(重剥离C#75)。
(评价)
用下述方法测定由实施例和比较例得到的各双面胶带产品的剥离力和剥离性。其结果示于表1。
(剥离力测定方法)
从双面胶带产品中切出宽50mm、长150mm的胶带片,将与要测试剥离力的剥离衬垫相反一面的剥离衬垫剥离后,在粘合剂面贴合25μm厚的PET膜,制得测试样品。
用拉伸试验机按JIS Z 0237对剥离衬垫进行180°剥离试验,测定剥离衬垫的180°剥离粘合力(N/50mm),作为“剥离衬垫的剥离力”。测定在23℃±2℃、50%±5%RH的环境下在剥离角度180°、拉伸速度300mm/分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次数(n数)为3次,算出平均值。
(剥离衬垫的剥离性评价方法)
准备好50mm×300mm大小的双面胶带,对各剥离衬垫以0.3~50m/min的速度进行剥离,此时确认是否有“浮起”现象发生。具体地,在将一侧剥离衬垫剥离时,通过目视确认剥离侧的剥离衬垫与粘合剂层表面(粘合面)之间的界面是否切实地发生剥离、能否容易地将剥离侧的剥离衬垫从双面胶带上剥离开来,另一侧的剥离衬垫(未剥离一侧的剥离衬垫)是否从双面胶带或粘合片的粘合面上浮起,此外,是否存在剥离侧的剥离衬垫与粘合面之间的界面未剥离、而另一侧的剥离衬垫与粘合面之间的界面却发生剥离。
需要说明的是,剥离衬垫的剥离性评价基准如下所述。
○:将一侧剥离衬垫剥离时,剥离容易、且另一侧的剥离衬垫未浮起。
×:另一侧的剥离衬垫浮起
表1
Figure BDA0002197032590000161
Figure BDA0002197032590000171
(结果)
如表1所示,在实施例1~13中,无论先将哪一侧的剥离衬垫剥离,都能够在不发生所谓的“浮起”现象的情况下使要剥离剥离衬垫与粘合剂层之间的表面发生剥离、容易地将要剥离的剥离衬垫从双面胶带上剥去。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对重剥离处理一侧的剥离衬垫进行剥离时,其轻剥离处理一侧的剥离衬垫上出现了所谓的“浮起”现象。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具体例,但这些只不过是例示,并不限定权利要求。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技术包括将以上例示的具体例进行各种变形、变更而得到的方案。

Claims (10)

1.双面胶带,其具有基材层和分别在该基材层两面依次层叠的2个粘合剂层和分别在该2个粘合剂层依次层叠的2片剥离衬垫,
所述2个粘合剂层分别为单层,
所述2片剥离衬垫的与粘合剂层表面接触的表面按JIS Z0237测得的剥离力均在0.05N/50mm以上且低于0.30N/50mm,
所述2片剥离衬垫的厚度不同,该2片剥离衬垫的厚度之差为3μm以上且40μm以下,
所述2片剥离衬垫与所述粘合剂层表面的剥离力彼此不同,较大一方的剥离力不大于较小一方的剥离力的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衬垫具有作为基材的膜或片材的表面上形成的剥离处理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衬垫的与所述粘合剂层表面的剥离力在0.05N/50mm以上、0.28N/50m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衬垫的与所述粘合剂层表面的剥离力在0.07N/50mm以上、0.25N/50m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按JIS Z0237测得的180°剥离粘合力为2~20N/2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按JIS Z0237测得的对电木板的保持力在5.0mm/hr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面胶带中基材层和在其两面形成的粘合剂层的合计厚度为3~8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衬垫以聚酯系膜或片材为基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层由丙烯酸系粘合剂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面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剥离衬垫具有作为基材的膜或片的表面上形成的由硅酮系剥离处理剂形成的剥离处理层。
CN201910851305.6A 2013-09-17 2014-09-16 双面胶带 Active CN1110195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425389X 2013-09-17
CN201310425389.XA CN104449438A (zh) 2013-09-17 2013-09-17 双面胶带
CN201480051400.3A CN105874024B (zh) 2013-09-17 2014-09-16 双面胶带
PCT/CN2014/086627 WO2015039590A1 (zh) 2013-09-17 2014-09-16 双面胶带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1400.3A Division CN105874024B (zh) 2013-09-17 2014-09-16 双面胶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19552A CN111019552A (zh) 2020-04-17
CN111019552B true CN111019552B (zh) 2022-08-12

Family

ID=5268824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25389.XA Pending CN104449438A (zh) 2013-09-17 2013-09-17 双面胶带
CN201910851305.6A Active CN111019552B (zh) 2013-09-17 2014-09-16 双面胶带
CN201480051400.3A Active CN105874024B (zh) 2013-09-17 2014-09-16 双面胶带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425389.XA Pending CN104449438A (zh) 2013-09-17 2013-09-17 双面胶带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51400.3A Active CN105874024B (zh) 2013-09-17 2014-09-16 双面胶带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677644B2 (zh)
KR (1) KR102268365B1 (zh)
CN (3) CN104449438A (zh)
WO (1) WO201503959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641791B1 (ko) * 2015-08-24 2024-03-04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표면 보호 필름을 갖는 광학 부재
US11286405B2 (en) * 2016-12-05 2022-03-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dhesive articles comprising polylactic acid polymer film and method of making
CN106634664A (zh) * 2016-12-26 2017-05-10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一种耐潮湿的随意固定黏贴薄膜
CN107129768A (zh) * 2017-05-12 2017-09-05 东华大学 一种具有延展性和弹性的强弱双面胶
JP7240806B2 (ja) * 2017-10-06 2023-03-16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剥離フィルム付き粘着シート
JP6973050B2 (ja) * 2017-12-26 2021-11-24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着色離型フィルムおよび積層体
CN108735101B (zh) * 2018-05-28 2020-01-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0776840A (zh) * 2019-11-16 2020-02-11 邵阳市祥佳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静电封缄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13136145B (zh) * 2020-01-17 2023-04-07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绝缘树脂片及其使用方法、包含其的印制电路板和应用
WO2022185610A1 (ja) * 2021-03-05 2022-09-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ライナー付き両面粘着シート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77241A (ja) * 2001-12-10 2003-06-27 Fujimori Kogyo Co Ltd 光学用積層体、粘着剤転写テープ、および光学用積層体の製造法
CN101418198A (zh) * 2007-10-22 2009-04-2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用粘合剂组合物、光学薄膜用粘合剂层、其制造方法以及粘合型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1772557A (zh) * 2007-08-24 2010-07-0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硬盘驱动器部件固定用双面粘合片及硬盘驱动器
CN101955738A (zh) * 2009-07-16 2011-01-2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压敏胶粘带
JP2012025813A (ja) * 2010-07-21 2012-02-09 Dic Corp 両面粘着テー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41736A (ja) * 1993-07-30 1995-02-10 New Oji Paper Co Ltd 基材レス両面粘着シート
JP2003181967A (ja) * 2001-12-14 2003-07-03 Nitto Denko Corp 剥離ライナーおよび剥離ライナー付感圧性接着シート
JP5553395B2 (ja) * 2006-06-08 2014-07-16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シリコーン粘着層を含む積層体
JP5305595B2 (ja) * 2007-01-10 2013-10-0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熱接着シート
JP5271008B2 (ja) * 2008-09-02 2013-08-21 帝人デュポンフィ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体
JP5647450B2 (ja) * 2010-07-12 2014-12-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印刷回路基板固定用両面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47576B2 (ja) 2010-08-05 2015-01-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接着テープ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77241A (ja) * 2001-12-10 2003-06-27 Fujimori Kogyo Co Ltd 光学用積層体、粘着剤転写テープ、および光学用積層体の製造法
CN101772557A (zh) * 2007-08-24 2010-07-07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硬盘驱动器部件固定用双面粘合片及硬盘驱动器
CN101418198A (zh) * 2007-10-22 2009-04-29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光学薄膜用粘合剂组合物、光学薄膜用粘合剂层、其制造方法以及粘合型光学薄膜和图像显示装置
CN101955738A (zh) * 2009-07-16 2011-01-26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双面压敏胶粘带
JP2012025813A (ja) * 2010-07-21 2012-02-09 Dic Corp 両面粘着テー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449438A (zh) 2015-03-25
JP2016535151A (ja) 2016-11-10
CN111019552A (zh) 2020-04-17
JP6677644B2 (ja) 2020-04-08
CN105874024B (zh) 2019-09-27
CN105874024A (zh) 2016-08-17
WO2015039590A1 (zh) 2015-03-26
KR20160055867A (ko) 2016-05-18
KR102268365B1 (ko) 2021-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19552B (zh) 双面胶带
JP7268967B2 (ja) 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用粘着剤層、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及び、フレキシブル画像表示装置
JP7171473B2 (ja) 補強フィルム
JP6355874B1 (ja) 粘着シート
JP5820619B2 (ja) 粘着テープ
JP5539630B2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発泡体の固定方法および積層体
JP5607565B2 (ja) 粘着剤、及び粘着シート
WO2012128294A1 (ja) 粘着剤、及び粘着シート
TWI617641B (zh) 感溫性黏著劑
JP5650166B2 (ja) 粘着シート、電子機器部材積層体及び光学部材積層体
JP5647450B2 (ja) フレキシブル印刷回路基板固定用両面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29826A (ja) 粘着剤、及び粘着シート
JP5845591B2 (ja) 剛体貼り合わせ用両面粘着テープ
JP5841867B2 (ja) タッチパネル部材貼付用粘着剤、タッチパネル部材貼付用粘着シート、及びタッチパネル装置
CN115404023A (zh) 层叠片以及剥离薄膜
JP5008900B2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及び粘着剤付着型機能性フィルム
KR20190049521A (ko) 점착 시트
JP2018087334A (ja) 粘着シート、電子機器部材積層体及び光学部材積層体
KR20200079416A (ko) 보호 시트 및 적층체
JP2008024865A (ja) 粘着フィルム、粘着シール及びシール絵本
JP2023164501A (ja) 粘着フィルム
JP2018104485A (ja) 薄型粘着テープ
JP2018053102A (ja) 導電性粘着テープ
JP6282215B2 (ja) 粘着シート、電子機器部材積層体及び光学部材積層体
JP2018083870A (ja) 粘着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