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002875B - 车辆用座椅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002875B
CN111002875B CN201910864294.5A CN201910864294A CN111002875B CN 111002875 B CN111002875 B CN 111002875B CN 201910864294 A CN201910864294 A CN 201910864294A CN 111002875 B CN111002875 B CN 1110028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eat
user
state
sea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6429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002875A (zh
Inventor
志贺一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002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028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0028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0028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e.g. dismountable auxiliary sea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02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 B60N2/3004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09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 B60N2/3013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the back-rest being hinged on the vehicle frame
    • B60N2/3015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the back-rest being hinged on the vehicle frame the axis being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back-res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3/00Ambulance aspects of vehicles; Vehicles with special provisions for transpor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r their personal conveyances, e.g.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of, or for loading, wheelchairs
    • A61G3/02Loading or unloading personal conveyances; Facilitating access of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to, or exit from,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22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 B60N2/0244Non-manual adjustments, e.g. with electrical operation with logic circu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02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 B60N2/3004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09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back-rest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2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or particular vehicles
    • B60N2/30Non-dismountable or dismountable seats storable in a non-use position, e.g. foldable spare seats
    • B60N2/3038Cushion movements
    • B60N2/304Cushion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 B60N2/3045Cushion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 B60N2/3047Cushion movements by rotation only about transversal axis the cushion being hinged at the back-res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2Reservations, e.g. for tickets, services or ev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控制装置,其包括控制部,在预先申报了使用者向设置有多个能够切换为使用者可落座的第一状态和使用者难以落座的第二状态的座椅的自动驾驶车辆的乘车的情况下,在所述申报的使用者乘车之前,所述控制部将与所述申报的使用者的乘车人数相同数量的所述座椅向所述第一状态切换。

Description

车辆用座椅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车辆用座椅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适应车辆的共同乘车需要的服务的拼车近年来正在普及,并且也提出了一种促进拼车的技术。例如,在日本特开2018-055538号公报中,记载了如下的技术,即,能够利用第二终端来阅览从第一终端取得的车辆的预定路径,并向第一终端发送包括由第二终端所输入的乘车以及下车的希望地点在内的希望信息,且向第二终端发送由第一终端所输入的希望信息的同意与否的技术。
虽然包含日本特开2018-055538号公报所记载的技术在内的现有的拼车以使用驾驶员所驾驶的车辆为前提,但车辆的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正在进行,将拼车用于搭载了实施自动驾驶的功能的自动驾驶车辆的情况也将成为现实。但是,当在拼车中使用了不存在驾驶员等乘务员的自动驾驶车辆的情况下,例如,在向自动驾驶车辆乘坐时,有可能发生与预先申报的乘车人数相比而较多的人数的使用者乘车等不正当乘车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公开内容提供一种能够对与预先申报的乘车人数相比而较多的人数乘坐自动驾驶车辆中等不正当乘车的情况进行抑制的车辆用座椅控制装置。
本公开内容的第一方式为一种车辆用座椅控制装置,其包括控制部,在预先申报了使用者向设置有多个能够切换为使用者可落座的第一状态和使用者难以落座的第二状态的座椅的自动驾驶车辆的乘车的情况下,在所述申报的使用者乘车之前,所述控制部将与所述申报的使用者的乘车人数相同数量的所述座椅向所述第一状态切换。
在本公开内容的第一方式中,在自动驾驶车辆中设置有多个能够切换为使用者可落座的第一状态和使用者难以落座的第二状态的座椅。而且,在预先申报了使用者向自动驾驶车辆的乘车的情况下,在申报的使用者乘车之前,将与申报的使用者的乘车人数相同数量的座椅向第一状态切换。由此,即使在超过预先申报的乘车人数的使用者欲乘坐自动驾驶车辆的情况下,也能够阻止超过预先申报的乘车人数的使用者落座于座椅上的情况。因此,能够对与预先申报的乘车人数相比而较多的人数乘坐自动驾驶车辆等不正当乘车的情况进行抑制。
本公开内容的第二方式为,在上述第一方式中,还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对存在于所述自动驾驶车辆的车厢内的使用者进行检测,在所述申报的使用者已乘车时,当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使用者的人数的增加量多于所述申报的使用者的乘车人数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自动驾驶车辆的行驶停止。
在本公开内容的第二方式中,当存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车厢内的使用者被检测出且进行了申报的使用者已乘车时,在被检测出的使用者的人数的增加量多于进行了申报的使用者的乘车人数的情况下,使自动驾驶车辆的行驶停止。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对与预先申报的乘车人数相比而较多的人数乘坐自动驾驶车辆等不正当乘车的情况进行抑制。
本公开内容的第三方式为,在上述方式中,在使用者已从所述自动驾驶车辆下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下车的所述使用者所落座的座椅向所述第二状态切换。
在本公开内容的第三方式中,在使用者已从自动驾驶车辆下车的情况下,将下车的使用者所落座的座椅向第二状态切换。由此,也能够对例如未申报乘车的人代替下车后的使用者而乘车并落座于座椅上等不正当乘车的情况进行抑制。
本公开内容的第四方式为,在上述方式中,在所述申报的使用者中包含使用轮椅的使用者的情况下,在所述申报的使用者乘车之前,所述控制部将与使用轮椅的使用者的乘坐位置对应的座椅向所述第二状态切换。
在本公开内容的第四方式中,在使用轮椅的使用者乘车的情况下,由于确保了使用轮椅的使用者的乘坐空间,因此,也能够应对使用轮椅的使用者的乘车。
本公开内容的第五方式为,在上述第四方式中,与使用所述轮椅的使用者的乘坐位置对应的座椅为横向排列配置的多个座椅。
在本公开内容的第五方式中,由于将横向排列配置的多个座椅作为与使用轮椅的使用者的乘坐位置对应的座椅来使用,因此,能够使利用轮椅的使用者易于对乘坐空间进行识别。
本公开内容的第六方式为,在上述第一方式中,在第一使用者落座于第一所述座椅上且在到被设置于所述自动驾驶车辆中的上下车口为止的距离大于第一所述座椅的第二所述座椅上未落座有使用者的状态下,在申报有与所述第一使用者相比先下车的第二使用者的乘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二使用者乘车之前将第二所述座椅切换为第一状态并要求使所述第一使用者向第二所述座椅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二使用者落座于维持着第一状态的第一所述座椅上。
在本公开内容的第六方式中,在与已经落座于第一座椅上的第一使用者相比先下车的第二使用者乘车的情况下,使第一使用者向到上下车口的距离更大的第二座椅移动,以使第二使用者落座于到上下车口的距离较小的第一座椅上。由此,能够提高第二使用者下车时的上下车便利性。
本公开内容的第七方式为,在上述方式中,所述座椅包括座椅靠背部以及坐垫部,所述座椅靠背部被设为能够以被配置于所述座椅靠背部的上端部附近的第一铰链为中心而进行转动,所述坐垫部被设为能够以被配置于所述座椅靠背部的下端部附近的第二铰链为中心而进行转动,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座椅靠背部以所述第一铰链为中心而转动为沿着铅直方向、且所述坐垫部以所述第二铰链为中心而转动为与所述座椅靠背部平行的状态。
在本公开内容的第七个方式中,在第二状态下,座椅靠背部以第一铰链为中心而转动为沿着铅直方向,坐垫部以第二铰链为中心而转动为与座椅靠背部平行。并且,座椅靠背部沿着铅直方向的状态是指,座椅靠背部的长边方向相对于铅直方向而在预定角度以内的状态。另外,坐垫部与座椅靠背部平行的状态是指,坐垫部的长边方向和座椅靠背部的长边方向所成的角度在预定角度以内的状态。由此,切换为第二状态的座椅以占据空间成为最小限度的方式被折叠,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自动驾驶车辆的车内空间。
根据上述方式,本公开内容的车辆用座椅控制装置能够对与预先申报的乘车人数相比而较多的人数乘坐自动驾驶车辆等不正当乘车的情况进行抑制。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的实施例,其中:
图1为例示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拼车系统的概要框图。
图2为表示自动驾驶车辆的概要结构的侧视图。
图3为自动驾驶车辆的主视图。
图4为表示被设置于自动驾驶车辆中的多个座椅的立体图。
图5为表示座椅的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的切换的侧视图。
图6为表示车辆管理信息的一个示例的图表。
图7为表示拼车系统中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示例的顺序图。
图8为表示由服务器执行的车辆/座椅安排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9为使用者一个一个地乘坐自动驾驶车辆的情况下的落座顺序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
图10为用于对产生了已经乘坐在自动驾驶车辆中的使用者的落座位置的变更的情况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1为用于对伴随着使用轮椅的使用者的乘车而产生了已经乘坐在自动驾驶车辆中的使用者的落座位置的变更的情况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12为表示由座椅控制ECU所执行的不正当乘车监控处理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内容的例示性的实施方式的一个示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在图1中,示出了例示性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拼车系统10。拼车系统10包括拼车运用服务器12(以下,简称为服务器12)。服务器12包括CPU12A、存储器12B、对拼车运用程序14进行存储的非易失性的存储部12C、以及经由网络16而进行通信的通信部12D。服务器12通过从存储部12C所读取的拼车运用程序14在存储器12B中被展开并被CPU12A执行,从而实施运用拼车的处理(详细内容将在后文中叙述)。
利用通过服务器12而被运用的拼车的各个使用者分别携带便携终端18。便携终端18只要为具备经由网络16而与服务器12等进行通信的功能的终端即可,具体而言,也可以为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终端等。
另外,拼车系统10包括多台自动驾驶车辆50(以下,称为车辆50),所述自动驾驶车辆50搭载有车载系统20并具备实施自动驾驶的功能。以下,先于车载系统20的说明,而对车辆5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车辆50的外观为,被车顶52B、前壁部52C、侧壁部52D以及后壁部52E所包围的大致长方体形状,且在车辆前方设置有前轮54A,在车辆后方设置有后轮54B。
在车辆50的车辆下方部处设置有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一对侧梁56。该侧梁56具有中央侧梁56A和前侧梁56B,所述中央侧梁56A从前轮54A的车辆后方部向后轮54B的车辆前方部延伸,所述前侧梁56B在从中央侧梁56A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且向车辆上方侧弯曲之后,向车辆前方延伸。另外,侧梁56具有后侧梁56C,所述后侧梁56C在从中央侧梁56A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且向车辆上方侧弯曲之后,向车辆后方延伸。在前侧梁56B上固定有用于对前轮54A进行驱动的驱动单元58,在后侧梁56C上固定有对后轮54B进行支承的后桥(省略图示)。
在车辆50中,设置有收纳驱动单元58的动力单元室60、和通过车厢前壁62而与动力单元室60分隔开的车厢64。在动力单元室60中,除了收纳有驱动单元58之外,还收纳有作为高电压部件的动力单元66。驱动单元58至少使行驶用电机和变速驱动桥单元化。另外,动力单元66至少使升压转换器和逆变器单元化,并经由电源电缆70而与后述的蓄电池68电连接。
与动力单元室60相比靠车辆后方侧处被设为作为大致长方体形状的空间的车厢64。在本例示性的实施方式的车厢64中,通过被设置于车辆前部以及车辆中央部上的平坦的地板面板72而形成有地板面52A。如图1所示,地板面52A位于与前轮54A以及后轮54B的车轴相比靠车辆下方侧。而且,车厢64被形成为,乘员能够在起立姿态下乘车的高度。
在车厢64的地板下方,具体而言,在车辆中央部中的地板面板72的车辆下方侧处,收纳有蓄电池68。蓄电池68被设置于配置在车辆中央部处的一对中央侧梁56A之间。
另外,在车厢64的车辆侧方(车辆宽度方向左侧)的侧壁部52D上,设置有成人的乘员能够步行上下车的侧部上下车口74。该侧部上下车口74通过以能够滑行的方式被固定于车辆前方(也可以为车辆后方)的滑动门74A而被封闭。另外,如图3所示,在侧部上下车口74处,设置有从地板面52A朝向人行道(或车道)并向斜下方延伸的侧部斜面76。侧部斜面76在车辆50行驶的情况下被收纳于设置在地板面板72与蓄电池68之间的间隙中的侧部收纳部(省略图示)内,并且在使用者上下车时,从侧部收纳部28A向车辆侧方被抽出。
另外,在车厢64中,设置有多个使用者可落座的座椅78。即,在本例示性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车厢64的车辆前方侧,以落座后的使用者朝向车辆后方的方式而设置有三个座椅78A、78B、78C。座椅78A~78C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而被排列,并被固定于地板面板72上。另外,在车厢64的车辆后方侧处,以落座后的使用者朝向车辆前方的方式而设置有三个座椅78D、78E、78F。座椅78D~78F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而被排列,并被固定于地板面板72上。
座椅78A包括座椅靠背部80以及坐垫部82。如图5所示,座椅靠背部80被设为,能够以被配置于座椅靠背部的上端部附近的第一铰链84为中心而进行转动。另外,坐垫部82被设为,能够以被配置于座椅靠背部80的下端部附近的第二铰链86为中心而进行转动。座椅78A在座椅靠背部80以及坐垫部82位于图5中用实线所示的位置处的状态(以下,将该状态称为展开状态)下,被设为使用者能够落座。展开状态为第一状态的一个示例。
另外,座椅78A能够从上述的展开状态被切换为如下状态,即,座椅靠背部80以第一铰链84为中心而转动为大致沿着铅直方向、且坐垫部82以第二铰链86为中心而转动为与座椅靠背部80大致平行的状态。以下,将该状态称为折叠状态(也参照图4)。折叠状态为使用者难以落座的状态,且为第二状态的一个示例。
座椅78B~78F被设为与座椅78A相同的结构,并被设为能够切换为前述的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车辆50上,与座椅78A~座椅78F相对应地搭载有座椅致动器(ACT)28(参照图1),座椅ACT28将各个座椅78A~座椅78F独立地切换为展开状态或折叠状态。作为一个示例,图4示出了如下的情况,即,座椅78A被设为折叠状态,座椅78B~座椅78F被设为展开状态的情况。
如图1所示,车辆50的车载系统20包括总线22,在总线22上分别连接有实施互不相同的控制的多个电子控制单元。并且,图1仅示出了车载系统20中的与本公开内容有关的一部分。各个电子控制单元为包含CPU、存储器以及非易失性的存储部的控制单元,以下,称为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在与总线22连接的多个ECU中,包括座椅控制ECU24以及自动驾驶ECU36。
座椅控制ECU24包含CPU24A、存储器24B以及对座椅控制程序26进行存储的非易失性的存储部24C。座椅控制ECU24通过从存储部24C所读取的座椅控制程序26在存储器24B中被展开并通过CPU24A来执行,从而实施对座椅78的状态进行切换,或者对向车辆50的不正当乘车进行监控的处理(详细内容将在后文中叙述)。并且,座椅控制ECU24与服务器12一起为控制部的一个示例。
在座椅控制ECU24上,分别连接有座椅ACT28、车厢内摄像机30、温度传感器32以及带扣开关(SW)34。车厢内摄像机30被设置于车厢64内的顶部上,并对包括座椅78A~座椅78F在内的车厢64内部进行拍摄。并且,虽然在本例示性的实施方式中,作为车厢内摄像机30而应用了能够对是否为立体物进行辨别的立体摄像机,但并未被限定于此。温度传感器32也被设置于车厢64内的顶部上,并以预定的空间分辨能力而对车厢64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带扣SW34被设置于各个座椅78中,并对设置于各个座椅78上的座椅安全带是否被佩带在落座于各个座椅78的使用者上进行检测。并且,车厢内摄像机30以及温度传感器32为检测部的一个示例。
在自动驾驶ECU36上,连接有对车辆50的当前的状况进行检测的传感器组38以及对车辆50的行驶进行控制的ACT组40。在传感器组38中,包括摄像机、雷达、激光雷达(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光探测及测距)或Laser Imaging Detection andRanging(激光成像检测与测距))、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中的多个传感器。并且,摄像机对车辆50的周边进行拍摄,雷达通过电波而对车辆50的与周边的物体之间的距离以及方向进行检测。另外,激光雷达通过激光而对车辆50的与周边的物体之间的距离以及方向进行检测,GPS传感器对车辆50的当前位置进行检测。
另外,在ACT组40中,包括对车辆50的加速/减速进行调节的加速/减速ACT以及对车辆50的转向装置进行驱动的转向ACT。在自动驾驶ECU36中,通过根据由传感器组38检测出的车辆50的当前的状况来对ACT组40的工作进行控制,从而实施车辆50的自动驾驶。并且,在自动驾驶ECU36的存储部中,存储有表示车辆50自此所预定行驶的路径的预定路径,自动驾驶ECU36使车辆50沿着被存储于存储部中的预定路径而进行行驶。
另外,在车载系统20的总线22上,经由网络16而连接有与服务器12等进行通信的通信部42。
接下来,对例示性的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服务器12将图6所示的车辆管理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2C中。车辆管理信息针对每个车辆50而包括车辆ID(IDentification)、当前地点、预定路径、乘车人数、轮椅的乘坐的有无、各座椅78的状态、落座于各座椅78上的使用者的下车地点等信息。并且,预定路径表示车辆50自此所预定行驶的路径。服务器12通过与拼车系统10中所包含的各个车辆50进行通信,从而适当地对被存储于存储部12C中的车辆管理信息进行更新。
在使用者利用拼车的情况下,通过对便携终端18进行操作,从而向服务器12发送包含乘车地点、下车地点、预约人数、轮椅的乘坐的有无在内的预约信息(图7的步骤150)。服务器12在从便携终端18接收到预约信息时,实施车辆/座椅安排处理(图7的步骤152)。关于该车辆/座椅安排处理的详细情况,参照图8来进行说明。
在步骤250中,服务器12从车辆管理信息中对从便携终端18接收到的预约信息中所包含的可乘坐预约人数的车辆50、例如满足座椅总数6-当前的乘坐人数≥预约人数的车辆50进行检索以作为预约候补。并且,在本例示性的实施方式中,将使用轮椅的使用者1人换算为预约人数(或乘坐人数)=4。例如,在接收到的预约信息为预约人数=2且存在轮椅的乘坐的情况下,换算为预约人数=5,并从车辆管理信息中检索出当前的乘车人数为1人以下的车辆50(但是,不存在轮椅的乘坐的车辆50)。
在步骤252中,服务器12从利用步骤250的检索来作为预约候补而提取的车辆50中,选择发送了本次的预约信息的预约者所乘坐的车辆50以作为预约对象的车辆50。具体而言,例如,对车辆50的预定路径进行相互比较,并选择最有可能到达乘车地点的车辆50。另外,例如,也可以选择在预定路径中增加了乘车地点和下车地点时预定路径的距离的增加最小的车辆50。
在步骤254中,服务器12从车辆管理信息中取得表示所选择的车辆50的各座椅78的状态的信息。而且,在步骤256中,服务器12根据在步骤254中取得的信息,而对是否存在已经乘坐于所选择的车辆50中的使用者进行判断。
在车辆50为无人的情况下,即,不存在已经乘坐在车辆50中的使用者的情况下,步骤256的判断被否定,并向步骤258进行转移。在步骤258中,服务器12对本次的预约信息是否成为存在轮椅的乘坐的信息、即在与本次的预约对应的使用者中是否包含使用轮椅的使用者进行判断。
在步骤258的判断被否定的情况下,向步骤260转移。在步骤260中,服务器12根据预定的座椅选择基准而将预约人数量的座椅78选择作为展开对象,并向步骤282转移。座椅选择基准的一个示例如下所示。
(1)优先选择朝前乘坐且车辆宽度方向的左右端的座椅
(2)优先选择距上下车口较近的座椅
例如,在车辆50中使用者一个一个地乘车的情况下,根据上述的座椅选择基准,则按照图9所示的顺序来选择展开对象的座椅78。
即,当在车辆50为无人的状态下最先接收到预约人数=1的预约信息的情况下,根据上述的座椅选择基准,而选择使用者成为朝前乘坐、且距上下车口74较近的座椅78D以作为展开对象。而且,如后文所述,座椅78D被切换为展开状态,且最先的使用者落座于座椅78D上(参照图9的(1))。
另外,当在使用者落座于座椅78D上的状态下,第二个接收到预约人数=1的预约信息的情况下,根据上述的座椅选择基准,而从剩余的座椅78中选择使用者成为朝前乘坐、且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右端的座椅78F以作为展开对象。而且,如后文所述,座椅78F被切换为展开状态,从而第二个使用者落座于座椅78F上(参照图9的(2))。
另外,当在使用者落座于座椅78D、78F上的状态下,第三个接收到预约人数=1的预约信息的情况下,根据上述的座椅选择基准,而从剩余的座椅78中选择距上下车口74较近的座椅78A以作为展开对象。而且,如后文所述,座椅78A被切换为展开状态,从而第三个使用者落座于座椅78A上(参照图9的(3))。
而且,当在使用者落座于座椅78A、78D、78F上的状态下,第四个接收到预约人数=1的预约信息的情况下,根据上述的座椅选择基准,而从剩余的座椅78中选择位于车辆宽度方向的右端的座椅78C以作为展开对象。而且,如后文所述,座椅78C被切换为展开状态,从而第四个使用者落座于座椅78C上(参照图9的(4))。
另外,当在使用者落座于座椅78A、78C、78D、78F中的状态下,第五个接收到预约人数=1的预约信息的情况下,根据上述的座椅选择基准,而从剩余的座椅78中选择使用者成为朝前乘坐的座椅78E以作为展开对象。而且,如后文所述,座椅78E被切换为展开状态,从而第五个使用者落座于座椅78E上(参照图9的(5))。
另外,当在使用者落座于座椅78A、78C、78D、78E、78F上的状态下,第六个接收到预约人数=1的预约信息的情况下,根据上述的座椅选择基准,而选择剩余的座椅78B以作为展开对象。而且,如后文所述,座椅78E被切换为展开状态,从而第六个使用者落座于座椅78B上(参照图9的(6))。
并且,上述的座椅选择基准只不过是一个示例,并未被限定于此。例如,考虑到预约人数为多人的情况,则也可以追加如下的(3)等选择基准:
(3)针对与同一预约对应的多人的使用者,优先选择相邻或相对的多个座椅。
另外,在与本次的预约对应的使用者中包含使用轮椅的使用者的情况下,步骤258的判断被肯定,并向步骤262转移。在步骤262中,服务器12选择与轮椅用空间对应的多个座椅以作为折叠对象,并在预约人数中包含未使用轮椅的使用者的情况下,将用于该使用者的座椅选择为展开对象。
在本例示性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在使用轮椅90的使用者乘车的期间内,将座椅78D、78E设为折叠状态以作为轮椅90的设置用空间,并且,为了确保上下车便利性,也将座椅78A、78B设为折叠状态。因此,在本例示性的实施方式中,座椅78A、78B、78D、78E的四个座椅被设为与图11所示的轮椅用空间92对应的座椅。而且,在与本次的预约对应的使用者中包含使用轮椅90的使用者的情况下,选择座椅78A、78B、78D、78E以作为折叠对象。当实施步骤262的处理时,向步骤282转移。
另一方面,当存在已经乘坐在车辆50上的使用者的情况下,步骤256的判断被肯定,并向步骤264转移。在步骤264中,服务器12对本次的预约信息是否成为存在轮椅的乘坐的信息、即在与本次的预约对应的使用者中是否包含使用轮椅的使用者进行判断。
在步骤264的判断被否定的情况下,向步骤266转移。在步骤266中,服务器12与前述的步骤260同样地根据预定的座椅选择基准而将预约人数量的座椅78选择为展开对象。
在接下来的步骤268中,服务器12取得与本次的预约对应的使用者落座于在步骤266中作为展开对象而被选择的座椅78上的情况下的、每个座椅78的落座者的下车地点。接下来,通过将每个座椅78的下车地点分别与车辆50的预定路径进行比较,从而转换为每个座椅78的落座者的下车顺序,并对每个座椅78的落座者的下车顺序进行相互比较。而且,在接下来的步骤270中,服务器12在与本次的预约对应的使用者落座于作为展开对象而被选择的座椅78上的情况下,对先下车的使用者在从上下车口74进行观察时是否落座于里侧的座椅78进行判断。
在步骤270的判断被否定的情况下,向步骤282转移。另外,在步骤270的判断被肯定的情况下,向步骤272转移。在步骤272中,服务器12以先下车的使用者在从上下车口74进行观察时落座于近前侧的方式对要求落座位置的变更的已乘车的使用者进行选择,并将所选择的使用者的信息以及落座变更目标的座椅78的ID存储在存储部12C中。当实施步骤272的处理时,向步骤282转移。
参照图10,对具体示例进行说明。当在第一个使用者落座于座椅78D上、第二个使用者落座于座椅78F上、第三个使用者落座于座椅78A上的状态下,第四个接收到预约人数=1的预约信息的情况下,如前文所述,选择座椅78C以作为展开对象。在此,在第四个使用者先于第三个使用者下车的情况下,当使第四个使用者落座于展开对象的座椅78C上时,第四个使用者下车时的下车便利性将变差。
在这样的情况下,步骤270的判断被肯定。而且,在步骤272中,以将已乘车的第三个使用者的落座位置变更为在从上下车口74进行观察时的里侧的座椅78C(参照图10的箭头标记A)的方式,作为要求落座位置的变更的已乘车的使用者,而将第三个使用者的信息存储在存储部12C中。另外,落座变更目标的座椅78C的ID也被存储在存储部12C中。另外,使先下车的第四个使用者落座于在从上下车口74进行观察时的近前侧的座椅78A上。
另外,在步骤264被肯定的情况下,向步骤274转移。在步骤274中,服务器12选择与轮椅用空间对应的多个座椅以作为折叠对象,并在预约人数中包括未使用轮椅的使用者的情况下,将用于该使用者的座椅选择为展开对象。在步骤276中,服务器12对车辆50中是否存在落座于轮椅用空间中的已乘车的使用者进行判断。在步骤276的判断被否定的情况下,向步骤282转移。
另外,在步骤276的判断被肯定的情况下,向步骤278转移。在步骤278中,服务器12追加选择处于轮椅用空间92之外且落座于轮椅用空间92中的已乘车的使用者的人数量的座椅78,以作为展开对象。在步骤280中,服务器12为了向落座于轮椅用空间92中的已乘车的使用者要求向轮椅用空间92外的座椅78的落座位置的变更,而将已乘车的使用者的信息以及落座变更目标的座椅78的ID存储在存储部12C中。
参照图11,对具体例进行说明。当在第一个使用者落座于座椅78D上、第二个使用者落座于座椅78F上的状态下,第三个接收到预约人数=1、存在轮椅的乘坐的预约信息的情况下,第一个使用者落座于轮椅用空间92内。在该情况下,轮椅用空间92内的座椅78A、78B、78D、78E作为折叠对象而被选择,轮椅用空间92外的座椅78C作为展开对象而被选择。而且,作为要求落座位置的变更的已乘车的使用者,而将第一个使用者的信息以及作为落座变更目标的座椅78C的ID存储在存储部12C中,以使已乘车的第一个使用者的落座位置变更为轮椅用空间92外的座椅78C(图11的箭头标记B参照)。
在步骤282中,服务器12向预约者所持有的便携终端18发送车辆50的ID、落座的座椅的ID等信息。另外,在步骤284中,服务器12对车辆50发送预约者的乘车地点、乘车人数、轮椅的乘坐的有无、状态变更对象(展开对象/折叠对象)的座椅78的ID等信息,并结束车辆/座席安排处理。
当通过服务器12而实施车辆/座席安排处理时,利用预约者所持有的便携终端18而接收从服务器12所发送的车辆50的ID、落座的座椅的ID等信息(也参照图7的步骤154)。由此,通过例如“车辆ID=x的车辆的座椅ID=y的座椅的预约完毕”等消息经由便携终端18而被通知,从而由预约者来掌握乘坐的车辆50的ID、落座的座椅的ID等信息。并且,可以在各个车辆50的外表面上预先显示各个车辆50的ID,可以在各个座椅78上预先显示各个座椅的ID。
另外,从服务器12被发送的预约者的乘车地点、乘车人数、轮椅的乘坐的有无等信息被车辆50的通信部42接收,并向座椅控制ECU24进行传送。座椅控制ECU24在接收到预约者的乘车地点等信息时,与自动驾驶ECU36进行通信,并在被存储于自动驾驶ECU36的存储部中的预定路径上追加接收到的预约者的乘车地点(也参照图7的步骤156)。
接下来,座椅控制ECU24在车辆50到达预定路径上的下一个停车地点(乘车地点或下车地点)为止而待机(也参照图7的步骤158)。当从自动驾驶ECU36被通知车辆50已经到达预定路径上的乘车地点的情况时,座椅控制ECU24对座椅ACT28进行控制,以使作为展开对象而被通知了ID的座椅78切换为展开状态(也参照图7的步骤160)。而且,在作为展开对象而被通知了ID的座椅78向展开状态的切换完毕时,座椅控制ECU24向服务器12通知座椅78的展开完毕(也参照图7的步骤162)。
当从座椅控制ECU24通知座椅78的展开完毕时,服务器12在更新了车辆管理信息之后,对在本次的乘坐时是否存在需要变更落座位置的已乘车的使用者进行判断(也参照图7的步骤164)。在判断被否定的情况下向预约者要求乘车(后文所述),而在判断被肯定的情况下,向需要变更落座位置的已乘车的使用者所持有的便携终端18发送要求落座变更的信息以及落座变更目标的座椅78的ID(也参照图7的步骤166)。另外,服务器12向车辆50的座椅控制ECU24通知落座变更目标的座椅78的ID,而指示使用者的落座变更的检测。
在该情况下,利用需要变更落座位置的已乘车的使用者所持有的便携终端18,而接收要求落座变更的信息以及落座变更目标的座椅78的ID(也参照图7的步骤168)。由此,例如经由需要变更落座位置的已乘车的使用者所持有的便携终端18,而通知“请向座椅ID=z的座椅移动”等要求落座变更的消息。
需要变更落座位置的已乘车的使用者根据由经由便携终端18而被通知的消息等而产生的要求,实施向被通知的座椅78移动(变更落座位置)的动作(也参照图7的步骤170)。座椅控制ECU24在根据来自服务器12的指示而实施使用者变更落座位置的动作的期间内,根据车厢内摄像机30或温度传感器32的检测结果,而对使用者的动作进行监控(也参照图7的步骤172)。而且,座椅控制ECU24在检测到由使用者实施的落座变更动作的完毕时,对服务器12通知落座变更的完毕(也参照图7的步骤174)。由此,服务器12对车辆管理信息进行更新。
接下来,座椅控制ECU24根据折叠对象的座椅78的ID是否从服务器12被通知,而对是否存在折叠对象的座椅78进行判断。在判断被否定的情况下,直到从服务器12出现指示为止而进行待机,而在判断被肯定的情况下,座椅控制ECU24对座椅ACT28进行控制,以将作为折叠对象而被通知了ID的座椅78切换为折叠状态(也参照图7的步骤178)。而且,在作为折叠对象而被通知了ID的座椅78向折叠状态的切换完毕时,座椅控制ECU24对服务器12通知座椅78的折叠完毕(也参照图7的步骤180)。由此,服务器12对车辆管理信息进行更新。
服务器12通过前述的车辆/座椅安排处理而掌握了由使用者实施的落座变更的有无以及折叠对象的座椅78的有无。因此,服务器12在从车辆50的座椅控制ECU24通知了座椅78的展开完毕之后,当存在由使用者实施的落座变更的情况下,直到从车辆50的座椅控制ECU24通知了落座变更的完毕为止而进行待机。另外,服务器12在具有折叠对象的座椅78的情况下,直到从车辆50的座椅控制ECU24通知了座椅78的折叠完毕为止而进行待机。
服务器12在从车辆50的座椅控制ECU24接收到预定的全部通知时,向预约者所持有的便携终端18发送要求乘车的信息(也参照图7的步骤182)。另外,服务器以如下方式进行指示,即,对车辆50的座椅控制ECU24通知乘车人数等,从而实施对使用者的不正当乘车进行监控的处理。
在预约者所持有的便携终端18中,接收到要求乘车的信息(也参照图7的步骤184),例如“请乘坐车辆ID=x的车辆,并请就坐于座椅ID=y的座椅”等消息经由便携终端18而被通知。由此,预约者掌握了可乘坐车辆50的状况,并乘坐被通知的ID的车辆50,落座于ID的座椅78上,并实施佩带座椅安全带的动作(也参照图7的步骤186)。
另外,车辆50的座椅控制ECU24根据来自服务器12的指示,而在预约者实施上述动作的期间内,实施不正当乘车监控处理(也参照图7的步骤184)。以下,参照图12,对该不正当乘车监控处理进行说明。
在步骤300中,座椅控制ECU24将已乘坐车辆50的使用者的人数与从服务器12被通知的乘车人数相加而得到的值设定为预定人数x。在步骤302中,座椅控制ECU24对于变量i而设定0。在步骤304中,座椅控制ECU24通过车厢内摄像机30而对存在于车辆内部64内的未提取的立体物进行搜索。在步骤306中,座椅控制ECU24通过步骤304的搜索而对是否提取到立体物进行判断。
在步骤306的判断被肯定的情况下,向步骤308转移,在步骤308中,座椅控制ECU24通过温度传感器32而对通过步骤304的搜索而提取到的立体物的温度进行检测。在步骤310中,座椅控制ECU24根据在步骤308中所检测到的温度是否在人的温度范围内,而对通过步骤304的搜索而提取到的立体物是否为人进行判断。在步骤310的判断被否定的情况下,返回至步骤304。
另外,在步骤310的判断被肯定的情况下,向步骤312转移。在步骤312中,为了防止重复提取通过步骤304的搜索而提取到的立体物的情况,座椅控制ECU24对通过步骤304的搜索而提取到的立体物进行标示。在接下来的步骤314中,座椅控制ECU24将变量i增加1。而且,当实施步骤314的处理后,返回至步骤304。
这样,在步骤304~步骤314中,依次对存在于车辆内部64内的人进行搜索,并将其总数存储于变量i。在存在于车辆内部64内的人被全部提取时,步骤306的判断被否定,并向步骤316转移。在步骤316中,座椅控制ECU24对变量i是否在预定人数x以下进行判断(也参照图7的步骤190)。
在步骤316的判断被否定的情况下,由于存在于车辆内部64内的人的总数i多于预定人数x,因此,能够判断为,欲实施不正当乘车。因此,向步骤318转移,在步骤318中,座椅控制ECU24实施警告不正当乘车的处理。作为该警告处理,例如可以举出如下的处理,即,发出警告声,使警告灯点亮或闪烁,向乘坐车辆50的使用者所持有的便携终端18发送对不正当乘车进行警告的信息等。当实施步骤318的处理时,返回至步骤302。因此,在直到存在于车辆内部64内的人的总数i成为预定人数x以下从而步骤316的判断被肯定为止的期间内,持续实施步骤318的警告处理。而且,在该期间内,车辆50被维持在停车的状态。
另外,当存在于车辆内部64内的人的总数i在预定人数x以下的情况下,步骤316的判断被肯定,并向步骤320转移。在步骤320中,座椅控制ECU24根据在步骤312中进行了标示的各个立体物的位置以及形状,而对存在于车辆内部64内的各个使用者是否落座于座椅78中进行检测。在步骤322中,座椅控制ECU24根据步骤320中的落座检测的结果,而对存在于车辆内部64内的全部使用者是否落座于座椅78进行判断。
在车辆内部64内存在未落座于座椅78的使用者的情况下,步骤322的判断被否定,并向步骤324转移。在步骤324中,座椅控制ECU24实施要求落座的处理。作为该落座要求处理,例如可以举出如下的处理,即,发出警告声,使警告灯点亮或闪烁,向预定落座于未落座的座椅78的使用者所持有的便携终端18发送催促落座的信息等。当实施步骤324的处理后,返回至步骤320。因此,直到存在于车辆内部64内的全部使用者落座从而步骤322的判断被肯定为止的期间内,持续实施步骤324的落座要求处理。而且,在该期间内,车辆50被维持在停车的状态。
另外,当存在于车辆内部64内的全部使用者落座于座椅78的情况下,步骤322的判断被肯定,并向步骤326转移。在步骤326中,座椅控制ECU24根据带扣SW34的检测信号,而对存在于车辆内部64内且落座于座椅78上的各个使用者是否佩带了座椅安全带进行检测。在步骤328中,座椅控制ECU24根据步骤326中的座椅安全带佩带检测的结果,而对存在于车辆内部64内且落座于座椅78上的全部使用者是否佩带了座椅安全带进行判断。
在有未佩带座椅安全带的使用者存在于车辆内部64内的情况下,步骤328的判断被否定,并向步骤330转移。在步骤330中,座椅控制ECU24实施要求座椅安全带的佩带的处理。作为该带佩带要求处理,例如也可以列举出如下的处理,即,发出警告声,使警告灯点亮或闪烁,向预定落座于被检测出安全带未佩带的座椅78上的使用者所持有的便携终端18发送催促安全带佩带的信息等。当实施步骤330的处理后,返回至步骤326。因此,直到存在于车辆内部64内的全部使用者佩带座椅安全带从而步骤328的判断被肯定为止的期间内,持续实施步骤330的带佩带要求处理。
另外,当存在于车辆内部64内的全部使用者落座于座椅78上并佩带了座椅安全带的情况下,步骤328的判断被肯定,并向步骤332转移。在步骤332中,座椅控制ECU24向服务器12以及自动驾驶ECU36通知预约者向车辆50乘坐完毕的情况(也参照图7的步骤192),并结束不正当乘车监控处理。由此,服务器12对车辆管理信息进行更新。
在从座椅控制ECU24被通知乘坐完毕时,自动驾驶ECU36使车辆50向预定路径上的下一个停车地点发车(也参照图7的步骤194)。在车辆50行驶的期间内,座椅控制ECU24直到车辆50到达预定路径上的下一个停车地点(乘坐地点或下车地点)为止而进行待机(也参照图7的步骤196)。当从自动驾驶ECU36被通知了车辆50已经到达预定路径上的下车地点的情况时,座椅控制ECU24向服务器12通知已经到达下车地点的情况(也参照图7的步骤198)。
服务器12在从座椅控制ECU24接收到已经到达下车地点的情况时,首先,参照车辆管理信息,而对在已到达的下车地点从车辆50下车的使用者进行确定。而且,向已确定的使用者所持有的便携终端18发送要求下车的信息(也参照图7的步骤200)。另外,服务器向车辆50的座椅控制ECU24通知在已到达的下车地点下车的使用者的人数(下车人数)。
由此,通过利用下车的使用者所持有的便携终端18而接收到要求下车的信息(也参照图7的步骤202),并且经由便携终端18而通知催促下车的消息,从而使用者掌握了车辆已到达事前预约的下车地点的情况。而且,使用者摘下座椅安全带,并实施从车辆50下车的动作(也参照图7的步骤204)。
另外,座椅控制ECU24在从服务器12被通知了下车人数时,在使用者实施下车动作的期间内,根据车厢内摄像机30或温度传感器32的检测结果,而对使用者的动作进行监控(也参照图7的步骤206)。而且,座椅控制ECU24在检测出被通知的下车人数的使用者已下车的情况时,对服务器12通知下车完毕(也参照图7的步骤208)。由此,服务器12对车辆管理信息进行更新。
并且,在从车辆50下车的使用者的人数少于从服务器12被通知的下车人数的情况下,与图12的步骤318同样,也可以实施对不正当乘车进行警告的处理。
服务器12在从座椅控制ECU24通知下车完毕时,参照车辆管理信息,而对从车辆50下车的使用者落座的座椅78的ID进行确定。而且,服务器12将已确定的座椅78的ID作为折叠对象的座椅78的ID而向座椅控制ECU24进行通知(也参照图7的步骤210)。由此,座椅控制ECU24对座椅ACT28进行控制,以将作为折叠对象而被通知了ID的座椅78切换为折叠状态(也参照图7的步骤212)。
这样,在本例示性的实施方式中,在预先申报了使用者向设置有多个可切换为使用者可落座的展开状态和使用者难以落座的折叠状态的座椅78的车辆50乘坐的情况下,在申报的使用者乘坐以前,将与申报的乘坐人数相同数量的座椅78切换为展开状态。由此,能够对与预先申报的乘坐人数的人数相比而较多的人数乘坐车辆50等不正当乘车的情况进行抑制。
另外,在本例示性的实施方式中,存在于车辆50的车厢内的使用者通过车厢内摄像机30以及温度传感器32而被检测出,在进行了申报的使用者乘坐时,在被检测出的使用者的人数的增加量多于进行了申报的使用者的乘车人数的情况下,使车辆50的行驶停止。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对与预先申报的乘车人数相比而较多的人数乘坐车辆50等不正当乘车的情况进行抑制。
另外,在本例示性的实施方式中,在使用者从车辆50下车的情况下,将下车的使用者落座的座椅78切换为折叠状态。由此,也能够对例如未申报乘车的人代替下车后的使用者而乘车并落座于座椅78上等不正当乘车的情况进行抑制。
而且,在本例示性的实施方式中,在申报的使用者中包含使用轮椅的使用者的情况下,在申报的使用者乘坐以前,将与使用轮椅的使用者的乘坐位置对应的座椅78切换为折叠状态。由此,能够确保使用轮椅的使用者的乘坐空间,并且也能够应对使用轮椅的使用者的乘坐。
另外,在本例示性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使用者落座于第一座椅78且在到车辆50的上下车口74的距离大于第一座椅78的第二座椅78上未落座有使用者的状态下,且在申报了与第一使用者相比先下车的第二使用者的乘坐的情况下,实施以下的控制。即,要求在第二使用者乘坐以前将第二座椅78切换为展开状态并使第一使用者向第二座椅78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二使用者落座于维持着展开状态的第一座椅78上。由此,能够提高第二使用者下车时的上下车便利性。
另外,在本例示的实施方式中,座椅78包括座椅靠背部80以及坐垫部82。座椅靠背部80被设为,能够以被配置于座椅靠背部80的上端部附近的第一铰链84为中心而进行转动,坐垫部82被设为,能够以被配置于座椅靠背部80的下端部附近的第二铰链86为中心而进行转动。而且,在座椅78的折叠状态下,座椅靠背部80以第一铰链84为中心而转动为大致沿着铅直方向,且坐垫部82以第二铰链86为中心而转动为大致与座椅靠背部80平行。由此,由于切换为折叠状态的座椅78以占据空间成为最小限度的方式被折叠,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车辆50的车内空间。
并且,在上述内容中,虽然对服务器12和座椅控制ECU24协同动作并作为控制部的一个示例而发挥功能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服务器12和座椅控制ECU24的功能分担并未被限定于上述所说明的方式。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服务器12主要实施与便携终端18之间的通信和预约时的车辆50的选择,剩余的处理(例如切换为展开状态的座椅78的选择等处理)通过座椅控制ECU24来实施。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虽然对车辆50为电动汽车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并未被限定于此。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虽然对各个座椅78沿着车辆宽度方向而被排列有三个的两组座椅列相面对地被配置于车辆50中的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座椅78的数量和配置并未被限定于此。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座椅控制装置,其中,
包括控制部,
在预先申报了使用者向设置有多个能够切换为座椅展开的第一状态和座椅折叠的第二状态的座椅的自动驾驶车辆的乘车的情况下,在所述申报的使用者乘车之前,所述控制部将与所述申报的使用者的乘车人数相同数量的所述座椅向所述第一状态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控制装置,其中,
还包括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对存在于所述自动驾驶车辆的车厢内的使用者进行检测,
在所述申报的使用者已乘车时,当由所述检测部检测出的使用者的人数的增加量多于所述申报的使用者的乘车人数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使所述自动驾驶车辆的行驶停止。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控制装置,其中,
在使用者已从所述自动驾驶车辆下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将下车的所述使用者所落座的座椅向所述第二状态切换。
4.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控制装置,其中,
在所述申报的使用者中包含使用轮椅的使用者的情况下,在所述申报的使用者乘车之前,所述控制部将与轮椅用空间对应的座椅向所述第二状态切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控制装置,其中,
与所述轮椅用空间对应的座椅为横向排列配置的多个座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控制装置,其中,
在第一使用者落座于第一所述座椅上且在到被设置于所述自动驾驶车辆中的上下车口为止的距离大于第一所述座椅的第二所述座椅上未落座有使用者的状态下,在申报有与所述第一使用者相比先下车的第二使用者的乘车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在所述第二使用者乘车之前将第二所述座椅切换为第一状态并要求使所述第一使用者向第二所述座椅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二使用者落座于维持着第一状态的第一所述座椅上。
7.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座椅包括座椅靠背部以及坐垫部,所述座椅靠背部被设为能够以被配置于所述座椅靠背部的上端部附近的第一铰链为中心而进行转动,所述坐垫部被设为能够以被配置于所述座椅靠背部的下端部附近的第二铰链为中心而进行转动,
所述第二状态为,所述座椅靠背部以所述第一铰链为中心而转动为沿着铅直方向、且所述坐垫部以所述第二铰链为中心而转动为与所述座椅靠背部平行的状态。
CN201910864294.5A 2018-10-04 2019-09-12 车辆用座椅控制装置 Active CN1110028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88968 2018-10-04
JP2018188968A JP7139853B2 (ja) 2018-10-04 2018-10-04 車両用シート制御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002875A CN111002875A (zh) 2020-04-14
CN111002875B true CN111002875B (zh) 2022-05-13

Family

ID=700529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64294.5A Active CN111002875B (zh) 2018-10-04 2019-09-12 车辆用座椅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54694B2 (zh)
JP (1) JP7139853B2 (zh)
CN (1) CN11100287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01805B2 (ja) * 2017-04-28 2019-11-06 株式会社Subaru 車両
US11062587B2 (en) * 2017-05-12 2021-07-1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bject detection
JP2019137326A (ja) * 2018-02-14 2019-08-2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システム
US11658830B2 (en) * 2019-09-05 2023-05-2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ystems and method for ridesharing using blockchain
DE102020213003A1 (de) 2020-10-15 2022-04-21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erfahren zum Blockieren von Sitzplätzen in einem Kraftfahrzeug, insbesondere eines autonom fahrenden Kraftfahrzeugs, sowie ein Sitz-Kontrollsystem sowie ein autonomes Kraftfahrzeug zum Ausführen dieses Verfahrens
US11731535B2 (en) * 2020-11-09 2023-08-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ular system capable of adjusting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from a child care arrangement to a second arrangem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5674A (zh) * 2013-11-21 2016-07-06 骑乘组合有限公司 用于在通勤者之间安排共乘的方法和系统
CN106991486A (zh) * 2017-03-21 2017-07-28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app的智能座位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35451A (ja) * 1995-02-23 1996-09-13 Omron Corp 座席検知装置
JP2002007526A (ja) 2000-06-27 2002-01-11 Aisin Seiki Co Ltd 乗車予約システム
JP3829751B2 (ja) 2002-04-12 2006-10-0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乗合タクシー予約・運行システム
JP2004034787A (ja) * 2002-07-01 2004-02-05 Tenryu Ind Co Ltd 乗り物用の複数人掛け座席
US20040113451A1 (en) * 2002-12-06 2004-06-17 Maciej Szymanski Stowable seat assembly
JP2005255307A (ja) * 2004-03-10 2005-09-22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乗降者管理システム
JP5186231B2 (ja) * 2008-02-07 2013-04-17 株式会社ライトレール 着席の割増料金を確実かつ簡易に収受できる座席装置
US20130231965A1 (en) * 2012-03-05 2013-09-05 Oren TOKATLY Transport booking management
MX345580B (es) * 2013-07-23 2017-02-07 Nissan Motor Dispositivo de soporte de conducción de vehículo y método de soporte de conducción de vehículo.
EP2838056A1 (en) * 2013-08-14 2015-02-18 Airbus Operations GmbH Dynamic in flight seat management
JP2018055538A (ja) 2016-09-30 2018-04-0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端末装置、同乗制御方法、同乗者受付方法、同乗依頼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5674A (zh) * 2013-11-21 2016-07-06 骑乘组合有限公司 用于在通勤者之间安排共乘的方法和系统
CN106991486A (zh) * 2017-03-21 2017-07-28 武汉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app的智能座位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08744A1 (en) 2020-04-09
CN111002875A (zh) 2020-04-14
JP2020055488A (ja) 2020-04-09
JP7139853B2 (ja) 2022-09-21
US11554694B2 (en)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02875B (zh) 车辆用座椅控制装置
US11904779B2 (en) Interior camera system for a self driving car
CN109032124A (zh) 车辆控制系统、车辆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US11541781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vehicle safety mechanisms
CN110997418A (zh) 车辆占用管理系统和方法
US1158439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electronic device for vehicle
JP6992019B2 (ja) 乗客支援システム
JPWO2019124534A1 (ja) オンデマンド既定ルート自動走行車両
JP2020160705A (ja) 車両制御装置、車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1746452B (zh) 自主行驶车辆
CN114261406B (zh) 开放型车辆及其运行管理系统
JP6803973B2 (ja)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車両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0650864B (zh) 车辆座椅操作系统和方法
KR101929303B1 (ko) 차량 운전 보조 장치 및 이의 동작 방법
US1189740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moveable cover panel of an autonomous vehicle
JP7111640B2 (ja)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車両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937159B2 (ja) 車両
CN114132174A (zh) 站立式车辆
JP7299466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CN113168773A (zh) 移动体控制设备、移动体控制方法、移动体、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以及程序
CN109658737A (zh) 移动辅助系统和移动辅助方法
JP2012058779A (ja) 駐車場管理システム
JP2023143183A (ja) 駐車位置調整装置および駐車位置調整方法
JP2021167497A (ja) ドア開閉制御装置
JP2023101066A (ja) 車両制御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