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97206A - 接合组件 - Google Patents

接合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97206A
CN110997206A CN201880051155.4A CN201880051155A CN110997206A CN 110997206 A CN110997206 A CN 110997206A CN 201880051155 A CN201880051155 A CN 201880051155A CN 110997206 A CN110997206 A CN 110997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groove
brazing filler
engagement surface
joining
chamfered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511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97206B (zh
Inventor
奥野丽子
荣田壮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Sintered Allo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Sintered Allo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Sintered Alloy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Sintered Alloy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997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7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97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972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8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weld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3/00Specially-profiled edge portions of workpieces for making soldering or welding connections; Filling the seams formed thereby
    • B23K33/004Filling of continuous seams
    • B23K33/006Filling of continuous seams for cylindrical workpie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00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 B23K1/0008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1/00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 B23K1/14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ldering seams
    • B23K1/18Soldering, e.g. brazing, or unsolde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soldering seams circumferential seams, e.g. of shel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33/00Specially-profiled edge portions of workpieces for making soldering or welding connections; Filling the seams formed thereb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1/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1/2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44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using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03/00Joints and connections
    • Y10T403/47Molded joint
    • Y10T403/473Socket or open cup for bonding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Products (AREA)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 Standing Axle, Rod, Or Tube Structures Coupled By Welding, Adhesion, Or Deposition (AREA)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接合组件,其包括:第一构件,其设置有第一接合表面,第一接合表面具有其上布置有钎焊材料的布置部;第二构件,其设置有第二接合表面,第二接合表面钎焊接合至第一构件,并且第二接合表面具有与布置部相对的容纳凹部;引导槽,其形成在第一接合表面或第二接合表面上,并且引导槽从布置部或容纳凹部朝向第一接合表面或第二接合表面的周部边缘延伸;以及倒角部,其沿第一接合表面或第二接合表面的周部边缘形成。引导槽延伸至倒角部。

Description

接合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合组件。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7年8月9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7-154825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描述了一种与通过钎焊接合烧结部件有关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专利公开No.2008-302415。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接合组件包括:
第一构件,其设置有第一接合表面,所述第一接合表面具有布置钎焊填料的布置部;
第二构件,其通过钎焊接合至所述第一构件,并且所述第二构件设置有第二接合表面,所述第二接合表面具有与所述布置部相对的容纳凹部;
引导槽,其形成在所述第一接合表面或所述第二接合表面中,并且所述引导槽从所述布置部或所述容纳凹部朝向所述第一接合表面或所述第二接合表面的边缘延伸;以及
倒角部,其沿所述第一接合表面或所述第二接合表面的所述边缘形成,
其中,所述引导槽与所述倒角部连通。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1的接合组件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1的接合组件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1的接合组件的第二构件的接合表面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实施例1的接合组件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接合部分的截面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粉末冶金制造的烧结体用于各种机械组件,例如汽车组件等。由于烧结体是通过模制和烧结而形成的,因此对其形状有限制。为此,当形成具有通过模制不可能或难以制造的形状的组件时,可以将组件分成多个可模制构件,并且将可模制构件接合以形成为单个组件的接合组件。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通过钎焊获得的接合组件中,期望解决钎焊填料从接合表面的边缘溢出的问题。根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通过封闭设置在接合表面处的引导槽的末端来减少溢出的钎焊填料,但有时无法充分地减少溢出的钎焊填料。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减少从接合表面的边缘溢出的钎焊填料的接合组件。
[本公开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有效地减少从接合表面的边缘溢出的钎焊填料。
[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
在通过钎焊获得的常规接合组件中,通常在第二构件中设置通孔以布置钎焊填料,并且当使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接合时,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重叠的状态下钎焊填料的碎屑从通孔插入。另外,当加热并熔融钎焊填料用于接合时,熔融的钎焊填料的一部分可能仍留在通孔内,并且在通过钎焊接合之后残留的钎焊填料可能保持为粘附在通孔内部的状态。当残留的钎焊填料仍留在通孔内时,残留的钎焊填料可能通过通孔从接合组件脱落,并且可能对使用接合组件的产品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避免由通孔内部残留的钎焊填料从通孔脱落引起的不便,可以想到的是将通孔修改为非贯穿的凹部,并且将钎焊填料布置并容纳在该凹部中。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重叠的状态下,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接合表面彼此粘合,并且由凹部形成的内部空间形成闭合空间。另外,当加热并熔融钎焊填料时,可能发生凹部内部气体的热膨胀,并且可能从熔融的钎焊填料产生气体,从而使凹部的内部压力升高。为此,气体会使熔融的钎焊填料从接合表面的边缘排出并溢出。根据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在接合表面处设置有引导槽,但是由于引导槽的末端是封闭的,因此不能防止在熔融钎焊填料时产生的凹部的内部压力升高,并且由于在某些情况下不能减少由于气体而溢出的钎焊填料,所以不能充分减少溢出的钎焊填料。
本发明人考虑在将容纳钎焊填料的凹部设置在接合组件中时,使设置于接合表面的引导槽的末端成为开口端,从而将该引导槽用作熔融钎焊填料时产生的气体的通道。因此,本发明人认为,这种布置能够减小熔融钎焊填料时凹部的内部压力的升高,并且减少由于气体而溢出的钎焊填料,从而解决了钎焊填料溢出的问题。接下来,将介绍和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接合组件包括:
第一构件,其设置有第一接合表面,第一接合表面具有布置钎焊填料的布置部;
第二构件,其通过钎焊接合至第一构件,并且第二构件设置有第二接合表面,第二接合表面具有与布置部相对的容纳凹部;
引导槽,其形成在第一接合表面或第二接合表面中,并且引导槽从布置部或容纳凹部朝向第一接合表面或第二接合表面的边缘延伸;以及
倒角部,其沿第一接合表面或第二接合表面的边缘形成,
其中,引导槽与倒角部连通。
在上述接合组件中,当通过钎焊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接合时,钎焊填料容纳在第二构件的第二接合表面中设置的容纳凹部中,并且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重叠,以将钎焊填料布置在第一构件的布置部中。另外,通过加热该状态下的钎焊填料使其熔融,使熔融的钎焊填料渗透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接合表面之间,从而通过钎焊接合这些构件。
根据上述接合组件,由于钎焊填料布置并容纳在不是通孔的容纳凹部中,所以即使在通过钎焊接合之后一部分钎焊填料仍留在容纳凹部内,残留的钎焊填料将积聚在容纳凹部中,因此能够防止残留的钎焊填料从接合组件脱落。
根据上述接合组件,由于在第一接合表面或第二接合表面中形成有引导槽,因此熔融的钎焊填料通过该槽渗透到接合表面之间,从而提高了钎焊填料的渗透性。另外,由于引导槽与沿第一接合表面或第二接合表面的边缘形成的倒角部相连通,因此,在加热和熔融钎焊填料时,引导槽的末端部为敞开的。因此,引导槽能够用作熔融钎焊填料时产生的气体的通道。当加热和熔融钎焊填料时,能够减小容纳凹部的内部压力的升高,并且能够减少由于气体而从接合表面的边缘排出并溢出的熔融的钎焊填料,从而消除了因气体而溢出的钎焊填料。另外,根据上述接合组件,沿第一接合表面或第二接合表面的边缘形成倒角部,因此,该倒角部能够用作钎焊填料的容纳部。
更具体地,即使当加热和熔融钎焊填料时熔融的钎焊填料从引导槽的末端部溢出,钎焊填料也将积聚在倒角部处,从而以减少从接合表面的边缘溢出的钎焊填料。因此,上述接合组件能够有效地减少从接合表面的边缘溢出的钎焊填料,并消除钎焊填料溢出的问题。
(2)在上述接合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
第一接合表面包括引导槽,
倒角部沿第二接合表面的边缘形成,并且
引导槽的末端部位于与倒角部重叠的范围内。
通过将引导槽的末端部定位在与倒角部重叠的范围内,当观察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接合部的外观时,引导槽的末端部被倒角部遮盖。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减少钎焊填料的溢出。
(3)在上述接合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
第二接合表面包括引导槽,
倒角部沿第一接合表面的边缘形成,并且
引导槽的末端部位于与倒角部重叠的范围内。
通过将引导槽的末端部定位在与倒角部重叠的范围内,当观察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接合部的外观时,引导槽的末端部被倒角部遮盖。因此,可以更有效地减少钎焊填料的溢出。
(4)在上述接合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
倒角部的深度为0.05mm以上且1.0mm以下,并且宽度为0.1mm以上且1.5mm以下。
当倒角部的深度和宽度满足上述范围时,在加热和熔融钎焊填料时,倒角部能够充分地用作积聚从引导槽的末端部溢出的钎焊填料的部分。当倒角部的深度为0.05mm以上且宽度为0.1mm以上时,可以确保由倒角部形成的空间的容积,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倒角部作为钎焊填料积聚的部分。当倒角部的深度为1.0mm以下时,可以通过表面张力容易地将溢出到倒角部的空间内的钎焊填料保持在该空间内。当倒角部的宽度为1.5mm以下时,可以确保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并减小接合强度的降低。
(5)在上述接合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
引导槽的深度为0.02mm以上且0.2mm以下,宽度为0.2mm以上且1.0mm以下。
当引导槽的深度为0.02mm以上且宽度为0.2mm以上时,可以提高钎焊填料在接合表面之间的渗透性,并且引导槽能够充分地用作熔融钎焊填料时产生的气体的通道。当引导槽的深度为0.2mm以下时,钎焊填料能够容易地通过该槽渗透到接合表面之间,从而能够更容易地获得提高钎焊填料的渗透性的效果。当引导槽的宽度为1.0mm以下时,可以确保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的接触面积,而不会不必要地减小接触面积,并且减少由于通过钎焊接合而导致的接合强度的下降。
(6)在上述接合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
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为烧结体。
烧结体具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并且能够应对复杂的形状(例如齿轮形状等),为此,具有作为烧结体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接合组件能够适当地用于各种机械组件。烧结体的接合组件的示例包括例如用于汽车的行星齿轮架等。另外,由于烧结体包括大量的气孔,因此熔融的钎焊填料也渗透到烧结体的气孔中。因此,当通过钎焊接合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时,熔融的钎焊填料渗透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同时也渗透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接合表面之间,从而牢固地接合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烧结体优选为以铁基粉末(包括铁粉和铁基合金)为主要成分的铁基烧结体。
(7)在上述接合组件的一个实施例中,
第二构件包括柱状桥接部,
第二接合表面设置在桥接部的末端,
第一接合表面包括从布置部呈放射状形成的多个引导槽,
第二接合表面包括沿边缘的倒角部,
引导槽的末端部位于与倒角部重叠的范围内,并且在第二接合表面的边缘与桥接部的边缘之间,并且
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为烧结体。
根据上述接合组件,能够有效地减少从接合表面的边缘溢出的钎焊填料。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细节]
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接合组件的具体示例。在附图中,由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的部件表示相同或相应的部件。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这些示例,而是旨在包括在所提出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修改。
[实施例1]
(接合组件的概述)
参照图1至图4,将对根据实施例1的接合组件1进行说明。接合组件1包括通过钎焊接合的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并且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由铁基烧结体形成。该实施例示出了将接合组件1应用于汽车变速器的行星齿轮架的示例。在图1至图4中示出的根据实施例1的接合组件1的一个特征在于:在第二构件20中设置有容纳凹部22(特别参照图1和图4)。另一个特征是,在第二构件20的第二接合表面25的边缘处形成有倒角部32(特别参照图4)。又一特征在于,在第一构件10的第一接合表面15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引导槽31,并且该至少一个引导槽31与倒角部32相连通(特别参照图3和图4)。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接合组件1的构造。在下面的描述中,如图2和图4所示,将第一构件10的一侧称为下侧,并且将第二构件20的一侧称为上侧。图4中示出的接合部的截面是通过沿上下方向(高度方向)切割接合组件1而获得的纵剖面。
(第一构件)
第一构件10包括如图1和图2所示的环状板,并且第一构件10的一个表面(图2中的上表面)是与第二构件20接合的接合部。另外,如图3所示,与后述的第二构件20的柱状桥接部21的端表面(第二接合表面25)相对的接合部的区域为第一接合表面15(也参照图4)。在图3中,第二构件20的桥接部21的端表面和容纳凹部22的轮廓分别由双点划线表示。如图3所示,布置钎焊填料100的碎屑(在图4中用虚线表示,下文中也称为“钎焊填料碎屑100t”)的布置部12设置在第一构件10的接合部中。另外,引导槽31形成在第一构件10的第一接合表面15处,并且从布置部12朝向第一接合表面15的边缘的位置延伸。在该示例中,如图3所示,布置部12大致设置在第一接合表面15的中央处,4个引导槽31形成为从布置部12的位置呈放射状延伸。
(引导槽)
如图4所示,引导槽31形成用于在通过钎焊接合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时熔融的钎焊填料100的通道,并且通过使钎焊填料100经由引导槽31渗透在第一接合表面15与第二接合表面25(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之间的接合界面)之间,引导槽31具有提高钎焊填料的渗透性的功能。设置至少一个引导槽31就足够了,并且可以适当地设置引导槽31的数量。在设置有多个引导槽31的情况下,多个引导槽31优选呈放射状设置,如图3所示的示例那样。因此,熔融的钎焊填料100能够在遍及第一接合表面15和第二接合表面25上整体均匀地扩散,从而可以提高对接合表面整体的渗透性。然而,当设置过多数量的引导槽31时,第一构件10与第二构件20之间的接触面积(界面面积)减少相应的量,并且可能使钎焊的接合强度下降,为此,例如,该数量优选为例如3以上且8以下。
引导槽31的截面形状(与纵向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并且可以为例如宽度朝向深度方向变窄的圆弧形、矩形、三角形或梯形等。在该示例中,引导槽31的截面形状是圆弧形。
如图3所示,引导槽31具有从布置部12的位置延伸并到达第一接合表面15的边缘的长度,并且引导槽31包括向第一接合表面的边缘的外侧敞开的末端部31e(也参考图4)。更具体地说,如图4所示,引导槽31的末端部31e位于第一接合表面15的边缘的外侧并向边缘的该外侧敞开,以与倒角部32连通。敞开的引导槽31是指未被第二接合表面25封闭的引导槽31。在该示例中,在4个引导槽31中,所有的末端部31e均是敞开的,但是只要至少一个引导槽31的末端部31e敞开就足够了,而其余引导槽31的末端部31e可以位于第一接合表面15的边缘的内侧并且封闭。另外,如图4所示,该示例中的引导槽31的末端部31e的位置在与第二构件20的倒角部32(将在后面描述)重叠的范围内,但是该位置不限于此,末端部31e的位置也可以在倒角部32的外侧。引导槽31的位置在与倒角部32重叠的范围内的末端部31e是指位于第二接合表面25的边缘的外侧且当从相对于第一接合表面15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与倒角部32重叠(被其遮盖)的末端部31e。另外,引导槽31的位于倒角部32外侧的末端部31e是指当从相对于第一接合表面15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从倒角部32突出(露出)的末端部31e。
如图3和图4所示,引导槽31的始端部31s位于第一接合表面15的布置部12处(图3中容纳凹部22的轮廓的内侧),并向由第二构件20的容纳凹部22(将在后面描述)形成的内部空间敞开。因此,如图4所示,在钎焊前的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重叠的状态下(参照图2),容纳凹部22的内部空间经由引导槽31与外部连通。该引导槽31可以用作熔融钎焊填料100时产生的气体的通道。
引导槽31的尺寸例如使得深度为0.02mm以上且0.2mm以下,并且宽度为0.2mm以上且1.0mm以下。当引导槽31的深度为0.02mm以上且宽度为0.2mm以上时,可以提高钎焊填料100在第一接合表面15与第二接合表面25之间的渗透性,并且引导槽31能够充分地用作气体的通道。当引导槽31的深度为0.2mm以下时,钎焊填料100能够容易地通过该槽渗透到第一接合表面15与第二接合表面25之间,并且能够更容易地获得提高渗透性的效果。当引导槽31的宽度为1.0mm以下时,可以确保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之间的接触面积,并减小接合强度的降低。引导槽31的深度优选为0.05mm以上且0.15mm以下,并且引导槽31的宽度优选为0.5mm以上且1.0mm以下。
(第二构件)
第二构件20包括环状板,以及从该板的一个表面(图2中的下表面)突出的柱状桥接部21(如图1和图2所示),并且桥接部21的端表面形成与第一构件10接合的接合部(第二接合表面25)(也参照图4)。如图1所示,形成第二构件20的接合部的桥接部21设置成使得容纳凹部22向第二接合表面25开口,并且容纳凹部22形成在与第一构件的布置部12对应的位置处(参照图3)。
容纳凹部22不是通孔,并且如图4所示,在钎焊之前的状态下,待布置在第一构件10的布置部12的钎焊填料碎屑100t容纳在容纳凹部22中。容纳凹部22形成为能够容纳钎焊所需量的钎焊填料碎屑100t的尺寸。容纳凹部22的形状不受特别限制,并且在该示例中,容纳凹部22的开口具有圆形形状,并且容纳凹部22的内部空间具有圆柱形状。容纳凹部22的尺寸可以根据钎焊填料碎屑100t的尺寸而适当设定,并且例如,容纳凹部22的直径Φ为3mm以上且10mm以下,且深度为3.0mm以上且10.0mm以下。
(倒角部)
如图1和图4所示,在第二构件20的第二接合表面(桥接部21的端表面)的边缘周围形成有倒角部32。如图4所示,倒角部32用作当加热和熔融钎焊填料100时积聚从引导槽31的末端部31e溢出的钎焊填料的部分。倒角部32可具有能够起到积聚钎焊填料的作用的任何尺寸,并且例如倒角部32具有0.05mm以上且1.0mm以下的深度,以及0.1mm以上且1.5mm以下的宽度。当倒角部32的深度为0.05mm以上且宽度为0.1mm以上时,可以确保由倒角部32形成的空间的容积,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倒角部32作为积聚钎焊填料的部分。当倒角部32的深度为1.0mm以下时,可以通过表面张力将溢出到倒角部32的空间内的钎焊填料100容易地保持在该空间内。当倒角部32的宽度为1.5mm以下时,可以确保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之间的接触面积,并减小接合强度的降低。倒角部32的深度优选为0.1mm以上且0.5mm以下,并且倒角部32的宽度优选为0.3mm以上且1.0mm以下。倒角部32的深度(图4中的dc)是指从桥接部21的端表面(第二接合表面25)斜切(切去)的部分沿着垂直方向(上下方向)的长度。倒角部32的宽度(图4中的wc)是指从桥接部21的侧表面朝向端表面斜切的部分的长度。
倒角部32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在图4所示的纵剖面(与第二接合表面25垂直的剖面)中,倒角部32例如优选具有如下的形状:包括平坦表面32f和倾斜表面32b,平坦表面32f与第二接合表面25平行,倾斜表面32b从平坦面32f起与第二接合表面25接合并且倾斜表面32b相对于第二接合表面25具有钝角。倾斜表面32b的倾斜角度(由倾斜表面32b的延伸面和第二接合表面25形成的角度)例如为30°以上且60°以下,并且优选为45°以下。当倒角部32具有这样的形状并且倒角部32被模制时,模具的倒角部形成部分的角度不会变成锐角,并且该部分不容易损坏(chipped)。
可以使用已知的钎焊填料用于钎焊填料100,并且例如,优选使用Ni-Cu-Mn基钎焊填料用于钎焊填料100。当使用Ni-Cu-Mn基钎焊填料时,例如,可以包括诸如Fe、Si、B等的元素作为添加成分。以质量比计的钎焊填料100的特定组成包括这样的组成:(40至43)%Ni-(38至41)%Cu-(14至16)%Mn-(4.5至5.5)%Fe-(1.6至2.0)%Si-(1.3至1.7)%B。通过将Ni-Cu-Mn基钎焊填料形成为圆柱形状而得到钎焊填料碎屑100t。
(制造接合组件的方法)
将描述制造根据实施例1的接合组件1的方法的示例。使用模具对铁粉中混合有铜粉、石墨粉等的铁基基础粉末进行加压模制,以制成具有第一构件10形状的压坯(compact)和具有第二构件20形状的压坯(参照图1)。在加压模制期间,在具有第一构件10形状的压坯中形成引导槽31。在加压模制期间,在具有第二构件20形状的压坯中形成倒角部32和容纳凹部22。将钎焊填料碎屑100t(参照图4)容纳在第二构件20的容纳凹部22中,并且使第一接合表面15(参照图3)和第二接合表面25(桥接部21的端表面)抵接。在第一构件10位于下侧并且第二构件20位于上侧的重叠状态下(参照图2),钎焊填料碎屑100t布置在第一构件10的布置部12处(参照图4)。在该状态下,将第一构件10的压坯和第二构件20的压坯插入到加热炉中并进行烧结,并且同时,加热并熔融钎焊填料碎屑100t,并且熔融的钎焊填料100渗透在第一接合表面15和第二接合表面25之间,以通过钎焊使这些接合表面接合。结果,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分别成为铁基烧结体,并且获得铁基烧结体的接合组件1。
在接合组件1中,当通过钎焊使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接合时,熔融的钎焊填料100的一部分由于毛细管作用而渗透到第一接合表面15和第二接合表面25之间,而其余部分通过引导槽31渗透到第一接合表面15和第二接合表面25之间。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引导槽31从布置部12的位置呈放射状延伸,所以熔融的钎焊填料100能够在遍及第一接合表面15和第二接合表面25上整体均匀地分布。另外,在熔融钎焊填料100时产生的气体经由引导槽31释放到外部,以减小容纳凹部22的内部压力的升高,并减少熔融的钎焊填料100由于气体而从第一接合表面15和第二接合表面25的边缘的排出。此外,由于形成有倒角部32,所以当多余的钎焊填料100从引导槽31的末端部31e溢出时,钎焊填料100积聚在倒角部32上,从而减少了钎焊填料100的溢出。
{操作与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接合组件1能够获得以下效果。
(1)由于在不是通孔的容纳凹部22中布置并容纳钎焊填料碎屑100t,所以即使在通过钎焊接合之后一部分钎焊填料100仍留在容纳凹部22内,残留的钎焊填料100也会积聚在容纳凹部22中。因此,可以防止容纳凹部22内的残留的钎焊填料100从接合组件1脱落,并提高接合组件1的可靠性。
(2)通过在第一接合表面15处形成引导槽31,能够使熔融的钎焊填料100经由该槽渗透到第一接合表面15与第二接合表面25之间,从而提高钎焊填料的渗透性。此外,由于引导槽31的末端部31e敞开,因此引导槽31还能够用作使钎焊填料100熔融时产生的气体的通道。为此,可以减小在加热和熔融钎焊填料碎屑100t时容纳凹部22的内部压力的升高,并可以有效地减少由于气体而溢出的钎焊填料100。
(3)由于在第二接合表面25的边缘上形成有倒角部32,所以能够将倒角部32用作钎焊填料的积聚部,并通过由倒角部32积聚从引导槽31的末端部31e溢出的钎焊填料100,可以进一步减少溢出的钎焊填料100。
(4)形成在第一接合表面15处的引导槽31的末端部31e位于与形成在第二接合表面25的边缘上的倒角部32重叠的范围内。因此,引导槽31的末端部31e被倒角部32遮盖,并且在外观上不容易看到末端部31e。当然,引导槽31的末端部31e可以在容许范围内延伸,并且引导槽31的末端部31e可以位于倒角部32的外侧。在这种情况下,引导槽32从倒角部32露出的末端部31e的长度例如可以设定为0.5mm以下。
[变型例1]
在上述示例中,根据实施例1的接合组件1包括在第一接合表面15处形成的引导槽31。然而,引导槽31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形成在第二接合表面25处,或者可以形成在第一接合表面15和第二接合表面25中的每一表面处。当引导槽31形成在第二接合表面25处时,引导槽31与倒角部32连通。
[变型例2]
在根据实施例1的接头组件1中,可以设置定位部以定位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的接合表面。例如,定位部可以形成为包括台阶部,该台阶部突出成包围变为第一接合表面15(参照图3)的区域,并且该台阶部可以用于定位第二个构件20的桥接部21。可替代地,可以在第一接合表面15和第二接合表面25中的一个上形成突出部,并且可以在第一接合表面15和第二接合表面25中的另一个上形成与突出部接合的凹部,从而通过突出部和凹部的接合来实现定位。
[变型例3]
在根据实施例1的接合组件1中,可以改变第一构件10和第二构件20的接合部的位置,并且例如,可以将接合部设置在桥接部21的中间部处。在这种情况下,桥接部21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二构件20上,而桥接部21的其余部分设置在第一构件10上,从而通过桥接部21的各部分的端表面形成接合表面,并且通过钎焊将这些接合表面接合。根据该构造,也可以在第一接合表面15(桥接部21在第一构件10侧的端表面)上形成倒角部32。
以下附上本发明的优选方面。
[所附项1]
一种接合组件,其包括通过钎焊接合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该接合组件包括:
布置部,其设置在第一构件的接合部上,并且在布置部上布置有钎焊填料;
容纳凹部,其设置在第二构件的接合部中,并构造成容纳布置在布置部上的钎焊填料;以及
至少一个引导槽,其形成在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至少一个的接合表面中,并从布置部的位置朝向接合表面的边缘延伸,
其中,至少一个引导槽具有在接合表面的边缘的一侧敞开的末端部。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接合组件中,根据所附项1的接合组件具有在接合表面的边缘部不设置倒角部的结构。即使根据该构造,引导槽也能够用作在熔融钎焊填料时产生的气体的通道,这是因为引导槽的末端部敞开,并且由此,可以减小容纳凹部的内部压力的升高,并有效地减少由于气体而溢出的钎焊填料。
[接合组件的用途]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接合组件可以适当地用于各种机械组件,例如行星齿轮架等。
附图标记说明
1接合组件
10第一构件
12布置部
15第一接合表面
20第二构件
21桥接部
22容纳凹部
25第二接合表面
31引导槽
31s始端部,31e末端部
32倒角部
32f平坦表面,32b倾斜表面
100钎焊填料
100t钎焊填料碎屑。

Claims (7)

1.一种接合组件,包括:
第一构件,其设置有第一接合表面,所述第一接合表面具有布置钎焊填料的布置部;
第二构件,其通过钎焊接合至所述第一构件,并且所述第二构件设置有第二接合表面,所述第二接合表面具有与所述布置部相对的容纳凹部;
引导槽,其形成在所述第一接合表面或所述第二接合表面中,并且所述引导槽从所述布置部或所述容纳凹部朝向所述第一接合表面或所述第二接合表面的边缘延伸;以及
倒角部,其沿所述第一接合表面或所述第二接合表面的所述边缘形成,
其中,所述引导槽与所述倒角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接合表面包括所述引导槽,
所述倒角沿所述第二接合表面的边缘形成,并且
所述引导槽的末端部位于与所述倒角部重叠的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接合表面包括所述引导槽,
所述倒角部沿所述第一接合表面的边缘形成,并且
所述引导槽的末端部位于与所述倒角部重叠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组件,其中,所述倒角部具有0.05mm以上且1.0mm以下的深度,以及0.1mm以上且1.5mm以下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组件,其中,所述引导槽具有0.02mm以上且0.2mm以下的深度,以及0.2mm以上且1.0mm以下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为烧结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合组件,其中,
所述第二构件包括柱状桥接部,
所述第二接合表面设置在所述桥接部的末端,
所述第一接合表面包括从所述布置部呈放射状形成的多个引导槽,
所述第二接合表面包括沿所述边缘的所述倒角部,
所述引导槽的末端部位于与所述倒角部重叠的范围内,并且在所述第二接合表面的边缘与所述桥接部的边缘之间,并且
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为烧结体。
CN201880051155.4A 2017-08-09 2018-07-23 接合组件 Active CN1109972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54825 2017-08-09
JP2017154825 2017-08-09
PCT/JP2018/027439 WO2019031210A1 (ja) 2017-08-09 2018-07-23 接合部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97206A true CN110997206A (zh) 2020-04-10
CN110997206B CN110997206B (zh) 2021-09-14

Family

ID=65272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51155.4A Active CN110997206B (zh) 2017-08-09 2018-07-23 接合组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460061B2 (zh)
JP (1) JP7049571B2 (zh)
KR (1) KR102414344B1 (zh)
CN (1) CN110997206B (zh)
DE (1) DE112018004071T5 (zh)
WO (1) WO201903121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67061B2 (en) * 2019-04-16 2022-03-08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mponents made of dissimilar metals
JP7170881B2 (ja) * 2019-07-24 2022-11-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09907A (ja) * 1998-10-05 2000-04-1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鑞付け接合焼結部品及び同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1138041A (ja) * 1999-11-09 2001-05-22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焼結金属接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03251457A (ja) * 2002-02-28 2003-09-0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鑞付け接合焼結部品
JP2008290105A (ja) * 2007-05-24 2008-12-04 Sumitomo Denko Shoketsu Gokin Kk 焼結鑞付け接合における接合部からの鑞材溢れ防止部を設けた焼結部品
JP2008302414A (ja) * 2007-06-11 2008-12-18 Sumitomo Denko Shoketsu Gokin Kk 鑞付け接合方法とその方法で鑞付けして製造された焼結部品
JP2008302415A (ja) * 2007-06-11 2008-12-18 Sumitomo Denko Shoketsu Gokin Kk 鑞付け接合方法と鑞付けして製造された焼結部品
CN101618482A (zh) * 2009-07-21 2010-01-06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粉末冶金行星架总成烧结钎焊工艺
CN106604799A (zh) * 2014-08-27 2017-04-26 住友电工烧结合金株式会社 钎焊烧结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324544A (en) * 1964-03-13 1967-06-13 Federal Mogul Bower Bearings Construction and process for uniting sintered powdered metal parts
JPS5928738Y2 (ja) * 1979-02-06 1984-08-18 株式会社ソディック 電極取付装置
JPH1190622A (ja) * 1997-09-18 1999-04-06 Mazda Motor Corp ろう付方法およびそのろう付部品
JP2003251458A (ja) * 2002-02-27 2003-09-09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ろう付け接合焼結体
US20060275607A1 (en) 2005-06-06 2006-12-07 Semih Demir Composite assemblies including powdered metal components
WO2009105658A1 (en) * 2008-02-22 2009-08-27 Gkn Sinter Metals, Llc Brazed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forming a brazed joint therein
US20130336710A1 (en) * 2012-06-14 2013-12-19 Tien-Ming Chou Plastic Unit
DE102013015676A1 (de) * 2013-09-23 2015-03-26 Gkn Sinter Metals Holding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Sinterteils mit höhenpräziser Formteilhöhe sowie Teilesatz aus Sinterfügeteilen
JP6703727B2 (ja) * 2015-03-30 2020-06-03 住友電工焼結合金株式会社 接合部品、および接合部品の製造方法
KR20170087599A (ko) * 2016-01-21 2017-07-31 장준수 자동차용 유성기어 캐리어의 소재, 캐리어 제조방법, 캐리어
JP6643143B2 (ja) 2016-02-29 2020-02-12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主ロープロッド回転防止治具
KR102144308B1 (ko) * 2018-08-30 2020-08-14 주식회사 지원이엔지 강재용 고전단 링앵커
EP3626961B1 (en) * 2018-09-19 2022-08-24 Vitesco Technologies GmbH Method for creating bumps, method for joining components, injector cup and arrangement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09907A (ja) * 1998-10-05 2000-04-18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鑞付け接合焼結部品及び同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1138041A (ja) * 1999-11-09 2001-05-22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焼結金属接合体の製造方法
JP2003251457A (ja) * 2002-02-28 2003-09-0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鑞付け接合焼結部品
JP2008290105A (ja) * 2007-05-24 2008-12-04 Sumitomo Denko Shoketsu Gokin Kk 焼結鑞付け接合における接合部からの鑞材溢れ防止部を設けた焼結部品
JP2008302414A (ja) * 2007-06-11 2008-12-18 Sumitomo Denko Shoketsu Gokin Kk 鑞付け接合方法とその方法で鑞付けして製造された焼結部品
JP2008302415A (ja) * 2007-06-11 2008-12-18 Sumitomo Denko Shoketsu Gokin Kk 鑞付け接合方法と鑞付けして製造された焼結部品
CN101618482A (zh) * 2009-07-21 2010-01-06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粉末冶金行星架总成烧结钎焊工艺
CN106604799A (zh) * 2014-08-27 2017-04-26 住友电工烧结合金株式会社 钎焊烧结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414344B1 (ko) 2022-06-29
US20210033124A1 (en) 2021-02-04
JP7049571B2 (ja) 2022-04-07
US11460061B2 (en) 2022-10-04
CN110997206B (zh) 2021-09-14
KR20200038466A (ko) 2020-04-13
WO2019031210A1 (ja) 2019-02-14
JPWO2019031210A1 (ja) 2020-07-16
DE112018004071T5 (de) 2020-05-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7206B (zh) 接合组件
CN106604799B (zh) 钎焊烧结部件
KR100886111B1 (ko) 분말 금속 스크롤
US20130343826A1 (en) Cutting tool insert with powder metal insert body
CN103367615A (zh) 发光装置用封装成形体及使用了它的发光装置
JP2014093862A (ja) 積層鉄心の樹脂封止方法
KR20180071335A (ko) 회전 절삭날용 소재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3251458A (ja) ろう付け接合焼結体
JP5087449B2 (ja) 複合焼結機械部品の製造方法
JP5239050B2 (ja) 鑞付け接合焼結部品
AU2008202166B2 (en) Formation of scroll components
JP2006326616A (ja) 鑞付け部品とその部品の鑞付け接合方法
JP2008302415A (ja) 鑞付け接合方法と鑞付けして製造された焼結部品
CN112118959B (zh) 粉末成型装置、模具及粉末成型体制作方法
JP2008290105A (ja) 焼結鑞付け接合における接合部からの鑞材溢れ防止部を設けた焼結部品
CN110919118A (zh) 一种焊接面具有空腔的焊接方法
JP4770503B2 (ja) ロウ付け接合構造体およびその接合方法
KR20010096370A (ko) 초경재료와 고속도강의 접합 방법
WO2016143845A1 (ja) 電子部品封止用キャップ
JP5914950B2 (ja) ロウ付け接合部品
JP5033689B2 (ja) セラミックス部材及びセラミックス部材の接続構造
JP5557191B2 (ja) ロウ付け方法及びロウ付け接合部品
JPH03138305A (ja) 板金プレートと焼結部品の接合方法及び接合体
JP2005290523A (ja) 複合焼結機械部品及び粉末成形装置
JP2006198654A (ja) 部品の結合方法およびロウ材と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