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34114B - 钓竿及竿体 - Google Patents

钓竿及竿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34114B
CN110934114B CN201910899863.XA CN201910899863A CN110934114B CN 110934114 B CN110934114 B CN 110934114B CN 201910899863 A CN201910899863 A CN 201910899863A CN 110934114 B CN110934114 B CN 1109341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rod body
layer
prepreg
longitudinal fi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9986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34114A (zh
Inventor
谷口一真
神纳芳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109341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41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341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341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7/00Fishing ro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00Layered products having a general shape other than plane
    • B32B1/08Tubular products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韧性、抗扭性、且能够轻量化的钓竿及竿体。本发明的钓竿具备实心状的竿体,该竿体的竿胚(10)具备: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实心体(30),其具有竿胚(10)全长的长度;筒状的主层(31),其由形成于该实心体(30)的外侧全长的片材状的预浸料形成;及交叉带层(32),其形成于该主层(31)的外侧全长,并由两个带状预浸料分别隔开间隔地卷绕为螺旋状且以彼此交叉的方式卷绕而成,主层(31)遍及竿胚(10)的全长而具有强化纤维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的纵纤维层,竿胚(10)的后端部的纵纤维层的卷绕数比竿胚(10)的前端部的纵纤维层的卷绕数多。

Description

钓竿及竿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实心状的竿体的钓竿及竿体。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针对下述专利文献1那样在实心棒状体的外侧设置X状螺旋体的构成进行了各种探讨,提出作为实心棒状体与X状螺旋体之间的中间层,设置将带状的预浸料紧密卷绕而成的紧密接触螺旋体。这种长杆对于黄鳍金枪鱼等大型鱼类特别有效。然而,重量容易变大,因此重新探讨在维持实心棒状体的韧性与X状螺旋体的抗扭性的同时,适合于轻量化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17-12724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韧性、抗扭性、且可轻质化的钓竿及竿体。
本发明所涉及的钓竿具备实心状的竿体,该竿体的竿胚具备: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实心体,其具有竿胚全长的长度;筒状的主层,其由形成于该实心体的外侧全长的片材状的预浸料形成;及交叉带层,其形成于该主层的外侧全长,由两个带状预浸料分别隔开间隔地卷绕为螺旋状且以彼此交叉的方式卷绕,主层遍及竿胚的全长而具有强化纤维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的纵纤维层,竿胚的后端部的纵纤维层的预浸料的卷绕数比竿胚的前端部的纵纤维层的预浸料的卷绕数多。
将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的强化纤维称为纵向纤维。上述钓竿的实心状竿体的竿胚的主层遍及竿胚的全长而具有由纵向纤维的预浸料(纵纤维预浸料)形成的纵纤维层。并且,竿胚的后端部的纵纤维层的预浸料的卷绕数比竿胚的前端部的纵纤维层的预浸料的卷绕数多,因此利用纵纤维层能够容易地确保竿胚的弯曲强度,且实心体的锥度不会过大,能够使实心体变细。
尤其是,优选地,纵纤维层是由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构成,该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由强化纤维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的多个片材状的纵纤维预浸料分别卷绕形成,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的各后端部位于竿胚的后端部,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的各前端部设为越靠外侧的纵纤维预浸料层越位于前侧,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中位于最外侧的最外的纵纤维预浸料层遍及竿胚的全长而形成。像这样,利用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构成纵纤维层,能够容易地使纵纤维层的后端部的卷绕数比前端部的卷绕数多。并且,越是靠外侧的纵纤维预浸料层的前端部越位于前侧,因此,利用外侧的纵纤维预浸料层,能够进一步抑制内侧的纵纤维预浸料层的前端部的剥离。
进而,实心体优选具有:前部,其以规定的锥度向后侧扩径;和后部,其以比该前部的锥度小的锥度向后侧扩径或者直径固定。通过使实心体的后部的锥度小于前部的锥度,能够使实心体轻量化。并且,利用主层能够设定竿体的调性,尤其是利用主层能够容易地设定竿体的后部的调性。此外,通过在最外的纵纤维预浸料层的内侧设置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能够使竿胚的后部的锥度逐渐接近前部的锥度。因此,能够将具有主层全长的长度的纵纤维预浸料美观地卷绕。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钓竿具备:实心状的第一竿体,其在前端部具有梢尖部,在后端部具有凸侧接合部;和中空状的第二竿体,其在前端部具有供第一竿体的凸侧接合部装卸自由地插入的凹侧接合部,在后端部具有竿尾部,第一竿体的竿胚具备: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实心体,其具有竿胚全长的长度;筒状的主层,其由形成于该实心体的外侧全长的片材状的预浸料形成;及交叉带层,其形成于该主层的外侧全长,并由两个带状预浸料分别隔开间隔地卷绕为螺旋状且以彼此交叉的方式卷绕,主层遍及竿胚的全长而具有强化纤维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的纵纤维层,竿胚的后端部的纵纤维层的预浸料的卷绕数比竿胚的前端部的纵纤维层的预浸料的卷绕数多。
该结构的钓竿由前侧的第一竿体及后侧的第二竿体这两个竿体构成。并且,通过将前侧的第一竿体设为实心状能够获得具有韧性的调性,且通过将后侧的第二竿体设为中空状,能够防止钓竿过重,从而能够实现轻量化。
尤其是,优选地,凸侧接合部由第一竿体的竿胚的后端部规定长度区域构成,在凸侧接合部,在交叉带层的外侧设置有由辅助预浸料形成的辅助层。通过在交叉带层上设置辅助层,并研磨该辅助层,从而能够容易地调整凸侧接合部的外周面的尺寸。因此,能够将凸侧接合部牢固地插入并固定于凹侧接合部。
此外,优选地,第一竿体具备钓竿的全部钓线引导件,第二竿体具备轮座。通过第一竿体能够给手边附近带来具有韧性的调性,从而能够获得接近一体竿的调性。而且,通过将具备轮座的第二竿体设为中空状,能够使钓竿轻量化。进而,由于第一竿体具备全部钓线引导件,例如,也能够将其他规格的第一竿体安装于第二竿体来进行使用。即,能够适当地组合第一竿体与第二竿体进行使用。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钓竿的竿体是实心状的竿体,竿体的竿胚具备: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实心体,其具有竿胚全长的长度;筒状的主层,其由形成于该实心体的外侧全长的片材状的预浸料形成;及交叉带层,其形成于该主层的外侧全长,并由两个带状预浸料分别隔开间隔地卷绕为螺旋状且以彼此交叉的方式卷绕,主层遍及竿胚的全长而具有强化纤维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的纵纤维层,竿胚的后端部的纵纤维层的预浸料的卷绕数比竿胚的前端部的纵纤维层的预浸料的卷绕数多。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利用实心体能够确保具有韧性的调性,利用遍及主层全长的纵纤维层能够确保弯曲强度。并且,通过使纵纤维层的后端部的预浸料的卷绕数增加,即使不过度增大实心体的锥度,也能够使实心体变细,能够使竿体轻量化,利用交叉带层能够确保抗扭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钓竿的分离状态的正视图;
图2是表示该钓竿的连结状态的正视图;
图3是表示该钓竿的第一竿体的竿胚的正视图;
图4是表示该竿胚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5是表示该竿胚的制造工序的正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钓竿的第一竿体的竿胚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钓竿的第一竿体的竿胚的制造工序的正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钓竿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钓竿及竿体。本实施方式的钓竿是安装未图示的渔线轮进行使用的钓竿。渔线轮可以是双轴承渔线轮或单轴承渔线轮,也可以是纺车式渔线轮,本实施方式中适合安装双轴承渔线轮进行使用。在使用状态下双轴承渔线轮通常位于钓竿的上侧。钓竿具备多个钓线引导件3。钓线引导件3是所谓的外导引式,位于竿胚的外侧。在使用双轴承渔线轮的情况下,通常在使用状态下钓线引导件3位于钓竿的上侧。另外,钓线引导件3在本实施方式中全部是粘接并固定于竿胚的固定导引件,但也可以包括能够相对于竿胚滑动且利用摩擦阻力而固定于规定位置的活动导引件(移动导引件)。钓竿可以用于各种对象鱼和用途,尤其适合垂钓。
图1及图2中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钓竿整体。钓竿的结构为任意,可以是一体竿、振出竿,本实施方式是两个插节的结构。本实施方式的钓竿由构成钓竿的前部的第一竿体1、和构成钓竿的后部的第二竿体2这两个竿体构成。图1表示将第一竿体1与第二竿体2分离的状态,图2表示将第一竿体1与第二竿体2相互连结而接合的状态。
第一竿体1为实心状,第二竿体2为中空状。第一竿体1具备实心状的竿胚10,第二竿体2具备中空状的竿胚20。第一竿体1占据钓竿全长中的大部分长度,构成钓竿的主要部。第一竿体1具有钓竿全长中至少超过一半的长度。即,第一竿体1比第二竿体2长。第一竿体1在前端部具有钓竿的梢尖部,在后端部具有用于与第二竿体2接合的凸侧接合部11。第二竿体2在前端部具有用于与第一竿体1接合的凹侧接合部21,在后端部具有钓竿的竿尾部。第一竿体1的凸侧接合部11装卸自由地插入第二竿体2的凹侧接合部21。第一竿体1与第二竿体2之间的接合方式为插节。因此,利用凸侧接合部11的外周面与凹侧接合部21的内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第一竿体1接合于第二竿体2的前侧。但,接合方式也可以有多种。
第一竿体1具备钓竿的全部钓线引导件3。因此,第二竿体2不具备钓线引导件3。第二竿体2在其前端部附近具备轮座4。双轴承渔线轮安装于该轮座4。轮座4的结构任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下表面具有扳机5。轮座4为筒状,且直接粘接并固定于第二竿体2的竿胚20的外侧或者经由筒状间隔件粘接并固定于第二竿体2的竿胚20的外侧。此外,轮座4是所谓的前锁定结构的轮座4,在前侧具备移动罩6及用于使移动罩6移动的螺母7。在图1那样的分离状态下,可以从第二竿体2的前端部在前侧取下螺母7及移动罩6。
第二竿体2在轮座4的后侧具备抓握部22、23。抓握部22、23例如由泡沫EVA或软木等抓握材料构成,并且粘接并固定于竿胚20的外侧。抓握部22、23设置于前后两个位置处,具有前侧的第一抓握部22和后侧的第二抓握部23。第一抓握部22位于轮座4正后方。第二抓握部23与第一抓握部22隔开并位于第一抓握部22的后侧,并位于第二竿体2的后端部。另外,抓握部22、23也可以只有一个。第二竿体2的凹侧接合部21由竿胚20的前端部的规定长度区域构成。凹侧接合部21大部分位于轮座4的内侧。因此,第一竿体1在轮座4的内侧接合于第二竿体2。第二竿体2的竿胚20通过将预浸料卷绕于芯棒而形成。
图3中示出了第一竿体1的竿胚10整体,图4中示出了该竿胚10的局部立体图,图5中示出了竿胚10的结构及其制造工序的概略。如图4所示,竿胚10具备:实心体30;筒状的主层31,其覆盖实心体30的外侧;交叉带层32,其作为外层而形成于该主层31的外侧;及涂装层34,其如双点划线所示形成于交叉带层32的外侧。
<实心体30>
实心体30为纤维强化树脂制,其强化纤维例如使用玻璃纤维或碳纤维,优选使用碳纤维。实心体30的强化纤维沿着实心体30的中心线的方向,是所谓的纵向纤维。实心体30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为直径从前端部向后端部逐渐变大的锥形状,其锥度例如为2/1000~5/1000左右。实心体30的锥度遍及全长并固定,但也可以不固定。实心体30具有与竿胚10的全长对应的长度。
<主层31>
主层31为筒状,并遍及实心体30的全长而形成。因此,主层31遍及竿胚10的全长而形成。实心体30的全长被主层31覆盖,主层31的前端部位于实心体30的前端部30a,主层31的后端部位于实心体30的后端部30b。主层31的厚度是从前端部向后端部逐渐变厚。主层31由预浸料41、42、43形成。主层31遍及主层31的全长、即遍及竿胚10的全长而具有强化纤维为纵向纤维的纵纤维层。纵纤维层由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构成,该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由强化纤维为纵向纤维的多个纵纤维预浸料而形成。
主层31的后端部的预浸料41、42、43的总层数(整体卷绕数)比主层31的前端部的预浸料41、42、43的总层数多。主层31的前端部的预浸料41、42、43的总层数例如为1层(一圈),主层31的后端部的预浸料41、42、43的总层数为2层以上,例如2层~6层。
具体来说,如图5所示,主层31由三个片材状的预浸料41、42、43构成。另外,在图5中为了简化预浸料41、42、43而图示为三角形状,但各前端部41a、42a、43a优选具有规定的宽度而非尖锐。预浸料41、42、43的前端部41a、42a、43a分别具有能够相当于1层程度的宽度尺寸(周向尺寸)。多个预浸料41、42、43分别逐个地单独卷绕。因此,主层31具有将多个预浸料41、42、43分别单独地卷绕而形成的多个预浸料层。构成主层31的预浸料41、42、43的个数、大小、形状、配置等为任意,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三个预浸料41、42、43构成主层31。
构成主层31的预浸料41、42、43中,越靠内侧则在实心体30的中心线方向上的长度越短,越靠外侧则在实心体30的中心线方向上的长度越长,并向前侧延伸。主层31包括:第一预浸料层,其位于最内侧,由第一预浸料41形成;第二预浸料层,其位于第一预浸料层的外侧,并由第二预浸料42形成;及第三预浸料层,其位于第二预浸料层的外侧,并由第三预浸料43形成。第三预浸料层是主层31的最外的预浸料层。
各预浸料41、42、43的后端部41b、42b、43b相互对齐而位于实心体30的后端部30b。在各预浸料41、42、43的前端部41a、42a、43a中,越靠外侧者则越位于前侧。第一预浸料41的长度最短,第二预浸料42比第一预浸料41长,第三预浸料43比第二预浸料42长。第三预浸料43具有与实心体30的全长对应的长度。第二预浸料42的前端部42a位于比第一预浸料41的前端部41a更靠前侧处。第三预浸料43的前端部43a位于比第二预浸料42的前端部42a更靠前侧处,且位于实心体30的前端部30a。像这样,作为主层31的最外的预浸料层的第三预浸料层的后端部位于实心体30的后端部30b,其前端部位于实心体30的前端部30a。
第一预浸料41及第二预浸料42的强化纤维例如为碳纤维,且为纵向纤维。因此,第一预浸料41与第二预浸料42均为纵纤维预浸料,由第一预浸料41形成的第一预浸料层及由第二预浸料42形成的第二预浸料层均为纵纤维预浸料层。
第三预浸料43是由第一片材51与第二片材52层叠而成的层叠片材。第一片材51与第二片材52为同一形状。第一片材51的强化纤维为纵向纤维,第一片材51为纵纤维预浸料。第一片材51的强化纤维优选为碳纤维。第二片材52的强化纤维由纺布形成,第二片材52为纺布预浸料。纺布是由沿着第一竿体1的中心线方向的纵向纤维、与沿着第一竿体1的周向的横向纤维相互纵横编织而成。纺布的强化纤维优选为玻璃纤维。作为层叠片材的第三预浸料43可以以第一片材51作为外侧的方式进行卷绕,也可以以第二片材52作为外侧的方式进行卷绕,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片材51作为外侧的方式进行卷绕。因此,主层31的外周面、即主层31的最外侧表面整体由第三预浸料43的第一片材51形成,主层31的最外侧表面遍及全长地由纵纤维预浸料层35构成。由作为层叠片材的第三预浸料43形成的第三预浸料层是由纵纤维预浸料层35(参照图4)与纺布预浸料层36(参照图6)层叠而成的结构,其中,该纵纤维预浸料层35由第一片材51形成,该纺布预浸料层36由第二片材52形成。此外,主层31中除了第二片材52以外的部分的强化纤维全部为纵向纤维,且优选全部为碳纤维。因此,主层31中,除了由第二片材52形成的纺布预浸料层36以外的部分全部为纵纤维预浸料层,该纵纤维预浸料层由纵向纤维为强化纤维的纵纤维预浸料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一预浸料层、第二预浸料层、及第三预浸料层中的纵纤维预浸料层35构成主层31的纵纤维层。
另外,各预浸料41、42、43的卷绕数为任意,优选为一圈(1层)以上,更优选为超过一圈的卷绕数,可以是两圈(2层)、或三圈(3层)。优选地,全长中至少后部为超过一圈的卷绕数。预浸料41、42、43的前端部41a、42a、43a的卷绕数分别为1层以上,预浸料41、42、43的后端部41b、42b、43b的卷绕数分别与前端部41a、42a、43a的卷绕数相同或更多,可分别设为2层以上。因此,在由三个预浸料41、42、43构成的本实施方式中,主层31的后端部的总卷绕数优选为3层以上,特别优选为6层以上。
<交叉带层32>
交叉带层32遍及主层31的外周面的全长而形成。交叉带层32将主层31压向实心体30,将主层31的外周面的纵向纤维压向内侧。交叉带层32遍及竿胚10的全长而形成。如图4的放大立体图所示,交叉带层32是通过将第一带状预浸料61及第二带状预浸料62分别隔开间隔地卷绕为螺旋状且以彼此交叉的方式卷绕而形成。
第一带状预浸料61不重合地隔开间隔并在实心体30的外周面卷绕为螺旋状。第一带状预浸料61的间距为任意,相邻的第一带状预浸料61彼此的间隔为任意,例如相邻的第一带状预浸料61彼此的间隔大于第一带状预浸料61的宽度。
第二带状预浸料62卷绕于第一带状预浸料61的外侧。第一带状预浸料61与第二带状预浸料62的相对于实心体30的中心线方向的导程角互为反方向。第一带状预浸料61与第二带状预浸料62合在一起呈X状。各自的导程角相对于实心体30的中心线例如为45度。如图4所示,主层31的强化纤维纺布的交叉方向与交叉带层32的交叉方向彼此不同,具有相互倾斜的关系。第二带状预浸料62的间距与第一带状预浸料61的间距大致相同。在第一带状预浸料61及第二带状预浸料62中,其强化纤维沿着各预浸料61、62的长度方向而不中断地连续。强化纤维例如为碳纤维。
另外,强化纤维彼此之间含浸有合成树脂。因此,实心体30、主层31、交叉带层32中除了强化纤维外也存在合成树脂。含浸的合成树脂的种类可以有多种,实心体30的合成树脂与预浸料41、42、43的合成树脂互不相同。预浸料41、42、43的合成树脂与第一带状预浸料61及第二带状预浸料62的合成树脂可以彼此相同。实心体30的合成树脂例如可以是不饱和聚酯树脂。预浸料41、42、43的合成树脂、第一带状预浸料61及第二带状预浸料62的合成树脂例如可以是环氧树脂。
<凸侧接合部11>
凸侧接合部11由竿胚10的后端部规定长度区域构成。凸侧接合部11的长度为任意,例如为数十毫米左右。在竿胚10的后端部规定长度区域卷绕有辅助预浸料70而形成有辅助层33。辅助预浸料70卷绕于交叉带层32的外侧,辅助层33覆盖交叉带层32的外侧。辅助预浸料70的宽度与凸侧接合部11的长度对应。因此,辅助层33仅形成于竿胚10的全长中的凸侧接合部11。在竿胚10的全长中的卷绕有辅助预浸料70的区域形成凸侧接合部11。辅助层33的外周面经研磨而形成规定的外径,由此形成凸侧接合部11的外周面,凸侧接合部11能够牢固地插入并固定于凹侧接合部21。另外,交叉带层32的一部分也可以从辅助层33的表面露出。
<涂装层34>
涂装层34优选形成于竿胚10的整个外周面,但也可以仅形成于一部分。也可以在凸侧接合部11以外的所有区域形成涂装层34。通过在交叉带层32上设置涂装层34能够使竿胚10的表面光滑。另外,也可以省略涂装层34。
以上方式构成的钓竿包括前侧的实心状的第一竿体1及后侧的中空状的第二竿体2这两个竿体。由于前侧的第一竿体1为实心状,因此能够获得具有韧性的调性。此外,由于后侧的第二竿体2为中空状,从而可防止钓竿过重,钓竿既具有韧性也能轻量化。
尤其是,第一竿体1构成钓竿的主要部分,在该第一竿体1上设置钓竿的全部钓线引导件3,因此,棒部或其附近都能够容易获得具有韧性的调性。能够获得接近所谓的一体竿的调性。进而,第一竿体1具备全部钓线引导件3,因此,例如也可以将其他规格的第一竿体1安装于第二竿体2来进行使用。即,能够适当地组合第一竿体1与第二竿体2进行使用。而且,由于具备轮座4、第一抓握部22、及第二抓握部23的第二竿体2为中空状,因此,相比一体竿,能够使钓竿轻量化。第二竿体2的凹侧接合部21位于筒状的轮座4的内侧,因此振动从第一竿体1的凸侧接合部11经由第二竿体2的凹侧接合部21及轮座4然后传递到手上。此外,由于第一竿体1延伸到握持轮座4的手的前侧的位置,因此手边附近也能获得较大的弯曲调性。
此外,钓竿的主要部分、即具有超过钓竿一半的长度的第一竿体1中,在实心体30的外侧全长形成有主层31,因此利用主层31能够确保弯曲强度,能够将实心体30变细且轻量化。尤其是,实心体30的强化纤维为纵向纤维,且主层31的强化纤维除了纺布外全部为纵向纤维,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第一竿体1的竿胚10的弯曲强度。此外,实心体30的强化纤维与主层31的除纺布外的强化纤维均设为碳纤维,从而能够获得有韧性且有张力的调性。
进而,第二预浸料42的前端部42a比第一预浸料41的前端部41a更位于前侧处,第三预浸料43的前端部43a比第二预浸料42的前端部42a更位于前侧处,因此当第一竿体1大幅弯曲时,利用第二预浸料层来防止第一预浸料层的前端部剥离,利用第三预浸料层来防止第二预浸料层的前端部剥离。并且,通过像这样越外侧的预浸料则越向前侧且形成地越长,从而能够不增大实心体30的锥度而容易地确保第一竿体1的从中间部至后端部的弯曲强度。
并且,作为主层31的最外的预浸料层的第三预浸料层覆盖实心体30的全长,因此能够防止实心体30露出,还能够防止主层31的前端部从实心体30剥离。进而,通过主层31覆盖实心体30的全长,从而能够获得平滑的弯曲曲线。尤其是,第三预浸料层的纵纤维预浸料层35覆盖实心体30的全长,因此能够获得平滑的弯曲曲线,能够确保竿胚10的弯曲强度。此外,主层31的纵纤维层遍及全长而形成,纵纤维层的后端部的卷绕数多于前端部的卷绕数,为2层以上,因此能够将实心体30变细且轻量化,而且能够确保必要的弯曲强度。利用将多个纵纤维预浸料独立卷绕而形成的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来构成主层31的纵纤维层,容易将主层31的后端部的纵纤维层的卷绕数设置为多的卷绕数,利用主层31能够容易地确保强度,且可实现轻量化。但,主层31的纵纤维层也可以由一个纵纤维预浸料形成。
在第一竿体1中,纺布预浸料层36像绷带一样遍及主层31的全长而形成,因此能够抑制主层31的纵向纤维彼此之间的龟裂。在作为主层31的最外层的第三预浸料层上形成有纺布预浸料层36,因此,利用纺布预浸料层36能够有效地抑制第一竿体1弯曲时易于在外周面附近产生的龟裂。尤其是,纺布的强化纤维是沿着第一竿体1的中心线的方向及第一竿体1的周向,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纵向纤维间产生龟裂。并且,交叉带层32遍及全长地向内侧用力按压纵纤维预浸料层35及纺布预浸料层36,因此纺布预浸料层36抑制龟裂产生的效果提高。
此外,通过卷绕作为层叠片材的第三预浸料43而形成纵纤维预浸料层35及纺布预浸料层36,因此,可以容易地遍及主层全长而卷绕强化纤维纺布。此外,通过使用层叠片材,能够使纺布预浸料层36邻接纵纤维预浸料层35,从而能够利用邻接的纺布预浸料层36来抑制在纵纤维预浸料层35产生龟裂。而且,层叠片材的至少后部卷绕超过一圈,卷绕数为2层以上时,2层以上的纺布预浸料层36能抑制龟裂向内侧扩展。
进而,由于在主层31的外侧遍及全长地形成有交叉带层32,因此也能够确保第一竿体1的抗扭强度。并且,在凸侧接合部11中在交叉带层32的外侧设置有辅助层33,因此通过研磨辅助层33,能够容易地调整凸侧接合部11的外周面的尺寸。因此,即使交叉带层32形成至第一竿体1的后端部,也能将凸侧接合部11牢固地插入并固定于凹侧接合部2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第一片材51作为外侧的方式卷绕第三预浸料43,但也可以如图6所示,以第二片材52作为外侧的方式卷绕第三预浸料43。在此情况下,主层31的外周面、即最外侧表面整体由第二片材52形成,主层31的外周面由纺布预浸料层36构成。若将主层31的外周面设置为纺布预浸料层36,则其内侧的纵纤维预浸料层35被纺布预浸料层36覆盖,由此防止纵向纤维向外部露出。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实心体30的锥度遍及全长且固定,但也可以是实心体30的锥度变化的结构。例如,如图7所示,实心体30也可以具备以规定的锥度向后侧扩径的前部80、和直径固定的后部81。通过将实心体30的后部81设为直径固定的直线形状,能够将实心体30轻量化,从而能够将第一竿体1进一步轻量化。并且,利用主层31能够调整竿胚10的后部的锥度,从而能够容易地设定第一竿体1的调性、尤其是第一竿体1的后部的调性。
在图7的结构中,主层31包括:由第一预浸料41形成的第一预浸料层;由第二预浸料42形成的第二预浸料层;由第三预浸料43形成的第三预浸料层;及由第四预浸料44形成的第四预浸料层。第一预浸料41、第二预浸料42及第三预浸料43是纵纤维预浸料,第一预浸料层、第二预浸料层及第三预浸料层是纵纤维预浸料层。第四预浸料44是层叠片材,第四预浸料层为主层31的最外的预浸料层。第四预浸料层是由纵纤维预浸料层与纺布预浸料层的层叠构造,其中,该纵纤维预浸料层由第一片材51形成,该纺布预浸料层由第二片材52形成。在该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预浸料层、第二预浸料层、第三预浸料层、及第四预浸料层的纵纤维预浸料层来构成主层31的纵纤维层。
第四预浸料层具有遍及实心体30的全长的长度。第一预浸料41的前端部41a位于实心体30的前部80与后部81的交界部82附近,详细来说,位于比交界部82略微靠后侧。第二预浸料42的前端部42a位于比交界部82更前侧处。第三预浸料43的前端部43a位于比第二预浸料42的前端部42a更前侧处。像这样,作为最内侧的预浸料的第一预浸料41的前端部41a位于交界部82附近,其外侧的第二预浸料42的前端部42a位于比交界部82更前侧处,由此可容易将第一竿体1的竿胚10的后部81设为锥形状。此外,越靠外侧的预浸料则其越长且其前端部越位于前侧处,由此可以使竿胚10的后部的锥度逐渐接近前部的锥度,从而可以将第四预浸料44美观地卷绕。另外,实心体30的后部81也可以并非直线形状,实心体30的后部81也可以是以比前部80的锥度小的锥度向后侧扩径的锥形状。
另外,由层叠片材形成最外的预浸料层中的纵纤维预浸料层及纺布预浸料层,但也可以分别单独地由单层预浸料形成遍及主层31全长的纵纤维预浸料层及纺布预浸料层。在此情况下,优选地,遍及主层31全长的纵纤维预浸料层及纺布预浸料层相互邻接。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中,由竿胚10的后端部规定长度区域构成第一竿体1的凸侧接合部11,但如图8所示,也可以由安装于竿胚10的后端部的套圈90构成第一竿体1的凸侧接合部11。图8表示将凸侧接合部11设置为套圈90的结构的一例。在第一竿体1的竿胚10的后端部规定长度区域安装有套圈90。套圈90为前端开口、后端封口的筒状,安装并固定于竿胚10的外侧。套圈90的后端部成为第一竿体1的后端部。套圈90的前部的外侧设置有连结用的螺母91。在连结用的螺母91的前侧安装有抓握部92。将第一竿体1连结于第二竿体2时,将套圈90插入第二竿体2的凹侧接合部21,将套圈90的卡合槽90a卡合于设置于凹侧接合部21的内部的未图示的卡合销。然后,使连结用的螺母91螺合于第二竿体2的前端部的外螺纹部93,从而使第一竿体1接近并固定于第二竿体2。另外,第二竿体2的前端部的外螺纹部93也可以形成于例如轮座4。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钓竿的全部钓线引导件3设置于第一竿体1,第二竿体2不具备钓线引导件3,但是,例如也可以在第二竿体2设置一个或多个钓线引导件3。此外,第一竿体1与第二竿体2的长度也可以大致相同。插节数也可以是三根以上。
此外,主层31遍及实心体30的全长而形成,但主层31也可以不形成于实心体30的前端部30a、后端部30b。实心体30的全长中,也可以不在凸侧接合部11形成主层31而是在除凸侧接合部11以外的长度部分形成主层31。交叉带层32也可以不设置于主层31的外周面全长。例如,可以为在凸侧接合部11上不形成交叉带层32的结构,也可以在除凸侧接合部11以外的主层31的全长形成交叉带层32。
附图说明:
1 第一竿体
2 第二竿体
3 钓线引导件
4 轮座
5 扳机
6 移动罩
7 螺母
10 第一竿体的竿胚
11 凸侧接合部
20 第二竿体的竿胚
21 凹侧接合部
22 第一抓握部
23 第二抓握部
30 实心体
30a 前端部
30b 后端部
31 主层
32 交叉带层
33 辅助层
34 涂装层
35 纵纤维预浸料层
36 纺布预浸料层
41 第一预浸料
41a 前端部
41b 后端部
42 第二预浸料
42a 前端部
42b 后端部
43 第三预浸料
43a 前端部
43b 后端部
44 第四预浸料
44a 前端部
44b 后端部
51 第一片材
52 第二片材
61 第一带状预浸料
62 第二带状预浸料
70 辅助预浸料
80 实心体的前部
81 实心体的后部
82 交界部
90 套圈
90a 卡合槽
91 连结用的螺母
92 抓握部
93 外螺纹部。

Claims (6)

1.一种钓竿,其具备实心状的竿体,
该竿体的竿胚具备:
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实心体,其具有竿胚全长的长度;
筒状的主层,其形成于该实心体的外侧全长;及
交叉带层,其形成于该主层的外侧全长,由两个带状预浸料分别隔开间隔地卷绕为螺旋状且以彼此交叉的方式卷绕而成;
主层具有多个预浸料层,多个预浸料层是由多个片材状的预浸料分别卷绕而成的,多个预浸料层包括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由将强化纤维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的多个片材状的纵纤维预浸料分别卷绕形成,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的各后端部位于竿胚的后端部,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中位于最外侧的最外的纵纤维预浸料层遍及竿胚的全长而形成,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的各前端部设为越靠外侧的纵纤维预浸料层越位于前侧,竿胚的后端部的纵纤维预浸料的卷绕数比竿胚的前端部的纵纤维预浸料的卷绕数多;
所述多个预浸料层中的最外的预浸料层是由强化纤维沿着所述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的第一片材与强化纤维纺布构成的第二片材层叠而成的层叠片材卷绕而成,且所述强化纤维纺布的交叉方向与所述交叉带层的交叉方向彼此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其中,
实心体具有:前部,其以规定的锥度向后侧扩径;及后部,其以比该前部的锥度小的锥度向后侧扩径或者直径固定。
3.一种钓竿,其具备:
实心状的第一竿体,其在前端部具有梢尖部,在后端部具有凸侧接合部;和
中空状的第二竿体,其在前端部具有供第一竿体的凸侧接合部装卸自由地插入的凹侧接合部,在后端部具有竿尾部,
第一竿体的竿胚具备: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实心体,其具有竿胚全长的长度;筒状的主层,其形成于该实心体的外侧全长;及交叉带层,其形成于该主层的外侧全长,并由两个带状预浸料分别隔开间隔地卷绕为螺旋状且以彼此交叉的方式卷绕,
主层具有多个预浸料层,多个预浸料层是由多个片材状的预浸料分别卷绕而成的,多个预浸料层包括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由将强化纤维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的多个片材状的纵纤维预浸料分别卷绕形成,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的各后端部位于竿胚的后端部,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中位于最外侧的最外的纵纤维预浸料层遍及竿胚的全长而形成,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的各前端部设为越靠外侧的纵纤维预浸料层越位于前侧,竿胚的后端部的纵纤维预浸料的卷绕数比竿胚的前端部的纵纤维预浸料的卷绕数多;
所述多个预浸料层中的最外的预浸料层是由强化纤维沿着所述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的第一片材与强化纤维纺布构成的第二片材层叠而成的层叠片材卷绕而成,且所述强化纤维纺布的交叉方向与所述交叉带层的交叉方向彼此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竿,其中,
凸侧接合部由第一竿体的竿胚的后端部规定长度区域构成,在凸侧接合部,在交叉带层的外侧设置有由辅助预浸料形成的辅助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钓竿,其中,
第一竿体具备钓竿的全部钓线引导件,第二竿体具备轮座。
6.一种钓竿的竿体,其为实心状的竿体,竿体的竿胚具备: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实心体,其具有竿胚全长的长度;筒状的主层,其形成于该实心体的外侧全长;及交叉带层,其形成于该主层的外侧全长,并由两个带状预浸料分别隔开间隔地卷绕为螺旋状且以彼此交叉的方式卷绕,
主层具有多个预浸料层,多个预浸料层是由多个片材状的预浸料分别卷绕而成的,多个预浸料层包括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由将强化纤维沿着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的多个片材状的纵纤维预浸料分别卷绕形成,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的各后端部位于竿胚的后端部,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中位于最外侧的最外的纵纤维预浸料层遍及竿胚的全长而形成,多个纵纤维预浸料层的各前端部设为越靠外侧的纵纤维预浸料层越位于前侧,竿胚的后端部的纵纤维预浸料的卷绕数比竿胚的前端部的纵纤维预浸料的卷绕数多;
所述多个预浸料层中的最外的预浸料层是由强化纤维沿着所述竿体的中心线方向的第一片材与强化纤维纺布构成的第二片材层叠而成的层叠片材卷绕而成,且所述强化纤维纺布的交叉方向与所述交叉带层的交叉方向彼此不同。
CN201910899863.XA 2018-09-21 2019-09-23 钓竿及竿体 Active CN1109341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77550A JP7138524B2 (ja) 2018-09-21 2018-09-21 釣竿及び竿体
JP2018-177550 2018-09-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4114A CN110934114A (zh) 2020-03-31
CN110934114B true CN110934114B (zh) 2023-04-07

Family

ID=698991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99863.XA Active CN110934114B (zh) 2018-09-21 2019-09-23 钓竿及竿体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38524B2 (zh)
KR (1) KR20200034610A (zh)
CN (1) CN1109341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1975A (zh) * 2020-05-06 2020-08-14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碳纤维棒材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48558A (en) * 1996-11-30 2000-11-21 Daiwa Seiko, Inc. Fishing rod
JP3511562B2 (ja) * 1996-11-30 2004-03-29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釣 竿
JP3515891B2 (ja) * 1997-11-27 2004-04-05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釣 竿
JP2000236781A (ja) * 1998-12-25 2000-09-05 Ryobi Ltd 釣竿の竿体、中通し釣竿及び中通し釣竿の製造方法
JP2001037379A (ja) 1999-07-30 2001-02-13 Daiwa Seiko Inc 釣 竿
JP3748350B2 (ja) 1999-11-17 2006-02-22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釣竿
JP4784968B2 (ja) * 2005-03-11 2011-10-05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竿用の竿体
WO2010150421A1 (ja) * 2009-06-23 2010-12-29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竿用竿体及び釣り竿
JP5424488B2 (ja) * 2010-03-26 2014-02-26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釣竿
JP6396835B2 (ja) * 2015-03-24 2018-09-26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釣竿
CN205492186U (zh) * 2015-12-15 2016-08-24 李纯逸 一种新型钓竿
JP6607497B2 (ja) 2016-01-20 2019-11-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長尺ロッド
JP6784512B2 (ja) 2016-05-18 2020-11-11 株式会社シマノ 穂先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34114A (zh) 2020-03-31
JP2020043844A (ja) 2020-03-26
JP7138524B2 (ja) 2022-09-16
KR20200034610A (ko) 2020-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34115B (zh) 钓竿及竿体
EP3520610B1 (en) Fishing rod
US6148558A (en) Fishing rod
CN110934114B (zh) 钓竿及竿体
EP3306118B1 (en) Hybrid metallic/composite joint with enhanced performance
TWI451839B (zh)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rod-like base member having a rod-like tip rod and a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rod-like rod-front member in a tip rod of a fishing rod
JP4641888B2 (ja) 穂先竿
JP2007020498A (ja) 穂先竿
JP6433331B2 (ja) 釣竿及び穂先竿
JP5171607B2 (ja) 釣り用スプ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1190185A (ja) 釣竿の穂先
CN110604105B (zh) 梢尖竿及钓竿、以及钓竿用实心体及其制造方法
JP4311534B2 (ja) 穂先竿
CN115334877A (zh) 钓竿用卷线器座、钓竿用把手部件以及钓竿
JP7272978B2 (ja) 釣竿
JP7198727B2 (ja) 釣竿
JP5112284B2 (ja) 釣り用スプール
US20220378028A1 (en) Fishing rod
JP6095309B2 (ja) 並継竿
JP7111646B2 (ja) 釣竿
JP2002101790A (ja) 竿体の嵌合構造
JP2023135759A (ja) 継合部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釣竿
KR20230029501A (ko) 초릿대 잡이장대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낚싯대
CN115915929A (zh) 钓竿用卷线器座、钓竿用手柄部件以及钓竿
JP2023023418A (ja) ブランク及び玉の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