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914752A - 遮光叶片、叶片驱动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遮光叶片、叶片驱动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14752A
CN110914752A CN201880047238.6A CN201880047238A CN110914752A CN 110914752 A CN110914752 A CN 110914752A CN 201880047238 A CN201880047238 A CN 201880047238A CN 110914752 A CN110914752 A CN 1109147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blade
magnet
adhesive
ax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72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吉田光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pal Corp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pal Corp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pal Corp,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p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9147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147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2Diaphrag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9/00Exposure-making shutters; Diaphragms
    • G03B9/08Shutters
    • G03B9/10Blade or disc rotating or pivoting about axis normal to its plan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hutters For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Diaphragms For Camer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遮光叶片的一个实施例是摄像装置用的遮光叶片,其包括具有固定面的叶片本体、及通过粘接剂而固定在固定面的磁铁。叶片本体与磁铁中的一个构件具有沿着在一方向上延长的中心轴配置并在轴方向上贯穿一个构件的孔部,且配置在叶片本体与磁铁中的另一个构件的轴方向一侧。另一个构件具有在轴方向上贯穿另一个构件的贯穿孔。贯穿孔的内径比孔部的内径大,沿着轴方向观察,贯穿孔包围孔部的径向外侧,粘接剂具有:第一粘接部,将另一个构件的轴方向一侧的端部之中贯穿孔的周缘部与一个构件的轴方向另一侧的端部粘接;以及第二粘接部,朝贯穿孔的径向内侧露出,将贯穿孔的径向内侧面与一个构件的轴方向另一侧的端部粘接。

Description

遮光叶片、叶片驱动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遮光叶片、叶片驱动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摄像装置用的遮光叶片已为人所知。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利用作为永磁铁的转子使作为遮光叶片的快门叶片旋转的构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777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如上所述的遮光叶片中,可想到使用粘接剂将永磁铁直接固定在遮光叶片的叶片本体。在此情况下,例如在永磁铁及叶片本体的至少一者设置供支撑销插入的孔部,通过支撑销来可旋转地支撑永磁铁及叶片本体。
在采用如上所述的构成的情况下,当将永磁铁与叶片本体固定时,可想到粘接剂进入孔部。若粘接剂进入孔部,则存在永磁铁及叶片本体相对于支撑销的相对旋转被粘接剂阻碍,无法使遮光叶片适宜地运行的情况。因此,存在遮光叶片的良率下降的情况。
鉴于所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遮光叶片、包括此种遮光叶片的叶片驱动装置、以及包括此种遮光叶片或叶片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所述遮光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及通过粘接剂而固定在叶片本体的磁铁,并具有可提升良率的结构。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遮光叶片的一个实施例是摄像装置用的遮光叶片,其包括具有固定面的叶片本体、及通过粘接剂而固定在所述固定面的磁铁,所述叶片本体与所述磁铁中的一个构件具有沿着在一方向上延长的中心轴配置并在轴方向上贯穿所述一个构件的孔部,且配置在所述叶片本体与所述磁铁中的另一个构件的轴方向一侧,所述另一个构件具有在轴方向上贯穿所述另一个构件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内径比所述孔部的内径大,沿着轴方向观察,所述贯穿孔包围所述孔部的径向外侧,所述粘接剂具有:第一粘接部,将所述另一个构件的轴方向一侧的端部之中所述贯穿孔的周缘部与所述一个构件的轴方向另一侧的端部粘接;以及第二粘接部,朝所述贯穿孔的径向内侧露出,将所述贯穿孔的径向内侧面与所述一个构件的轴方向另一侧的端部粘接。
本发明的叶片驱动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所述遮光叶片;支撑销,插入所述孔部,可环绕所述中心轴旋转地支撑所述遮光叶片;以及驱动部,产生穿过所述磁铁的磁场来使所述遮光叶片环绕所述中心轴旋转。
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所述遮光叶片或所述叶片驱动装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而提供如下的遮光叶片、包括此种遮光叶片的叶片驱动装置、以及包括此种遮光叶片或叶片驱动装置的摄像装置,所述遮光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及通过粘接剂而固定在叶片本体的磁铁,并具有可提升良率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的图,且为图1的II-II剖面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遮光叶片的组装顺序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遮光叶片的组装顺序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遮光叶片的另一组装顺序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遮光叶片的组装顺序的一部分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各图中适宜表示的Z轴方向是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方向。将Z轴方向的正侧设为“上侧”,将Z轴方向的负侧设为“下侧”。另外,在各图中适宜表示的中心轴J在Z轴方向,即上下方向上延长。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J的轴方向,即与Z轴方向平行的上下方向仅称为“轴方向”。另外,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径向仅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仅称为“圆周方向”。
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中,轴方向上侧相当于轴方向一侧。下侧相当于轴方向另一侧。另外,上下方向、上侧及下侧只是用于说明各部的相对位置关系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由这些名称所表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第一实施方式>图1及图2中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1搭载在摄像装置。叶片驱动装置1例如为搭载在摄像装置之中红外线相机的快门装置。叶片驱动装置1包括:底板1a、遮光叶片10、支撑销50、以及驱动部60。底板1a支撑遮光叶片10。底板1a具有在轴方向上贯穿底板1a的开口部1b。开口部1b是曝光用的开口部。
本实施方式的遮光叶片10是摄像装置用的遮光叶片,例如为红外线相机的快门叶片。遮光叶片10环绕中心轴J旋转,可切换成图1中由双点划线所示的使开口部1b露出的开状态、及图1中由实线所示的覆盖开口部1b的闭状态。在闭状态下,遮光叶片10遮蔽穿过开口部1b的曝光光。遮光叶片10包括叶片本体20与磁铁30。
叶片本体20与磁铁30中的一个构件配置在叶片本体20与磁铁30中的另一个构件的上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30配置在叶片本体20的上侧。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构件是磁铁30,另一个构件是叶片本体20。
叶片本体20是在径向上延长的板状。如图1所示,叶片本体20具有被支撑部21与叶片部22。被支撑部21的从上侧看到的形状例如为正方形。被支撑部21的上表面为固定面21a。即,叶片本体20具有朝向上侧的固定面21a。固定面21a与轴方向正交。被支撑部21的下表面为被支撑面21b。被支撑面21b与轴方向正交。叶片部22从被支撑部21朝径向外侧延长。叶片部22的从上侧看到的形状例如为在径向上长的长方形。
如图2所示,叶片本体20具有在轴方向上贯穿叶片本体20的贯穿孔21c。在本实施方式中,贯穿孔21c在轴方向上贯穿被支撑部21。贯穿孔21c的与轴方向正交的剖面形状例如为将中心轴J作为中心的圆形。
磁铁30是将中心轴J作为中心的大致圆柱状。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30是单一的构件。磁铁30具有N极与S极作为不同的两个磁极。N极与S极沿着与轴方向正交的规定方向排列配置。例如,磁铁30的比中心轴J更靠近规定方向一侧的部分为N极,磁铁30的比中心轴J更靠近规定方向另一侧的部分为S极。隔着中心轴J而分别配置N极与S极。在叶片本体20的上侧,通过粘接剂40来将磁铁30固定在固定面21a。磁铁30的下表面与固定面21a接触。
如图1所示,磁铁30的从上侧看到的形状是将以中心轴J为中心的圆形之中,在径向上隔着中心轴J的两侧部分切割而成的形状。由此,磁铁30具有一对平坦面30b作为磁铁30的径向外侧面的一部分。一对平坦面30b分别设置在磁铁30的隔着中心轴J的两侧部分。平坦面30b是与径向正交的平坦的面。一对平坦面30b相互平行。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平坦面30b与所述磁铁30的N极和S极排列的规定方向平行。
如图2所示,磁铁30具有沿着在轴方向延长的中心轴J配置的孔部30a。孔部30a从磁铁30的下侧的端部朝上侧凹陷。在本实施方式中,孔部30a在轴方向上贯穿磁铁30。如图1所示,孔部30a的与中心轴J正交的剖面形状是将中心轴J作为中心的圆形。作为叶片本体20的材质,例示:铝等金属、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等树脂。叶片本体20的材质可对应于遮光叶片10的用途而适宜选择。在如本实施方式的遮光叶片10那样为红外线相机用的遮光叶片的情况下,例如可将铝用作叶片本体的材质。另外,在遮光叶片为数码相机用或胶卷相机用的快门叶片的情况下,可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用作叶片本体的材质。
如图2所示,孔部30a的内径D2例如比贯穿孔21c的内径D1小。换言之,贯穿孔21c的内径D1比孔部30a的内径D2大。贯穿孔21c的内径D1对于孔部30a的内径D2的比例如为1.5以上、5以下左右。沿着轴方向观察,孔部30a的整体位于贯穿孔21c的内侧,与贯穿孔21c重叠。即,沿着轴方向观察,贯穿孔21c包围孔部30a的径向外侧。贯穿孔21c与孔部30a连接。
磁铁30通过粘接剂40而固定在固定面21a。由此,经由粘接剂40而将叶片本体20与磁铁30粘接并固定。粘接剂40是未硬化的粘接剂44硬化而成的部分。
粘接剂40具有第一粘接部41、第二粘接部42、以及第三粘接部43。第一粘接部41将叶片本体20的上侧的端部之中贯穿孔21c的周缘部与磁铁30的下侧的端部粘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叶片本体20的上侧的端部为固定面21a。磁铁30的下侧的端部为磁铁30的下表面30c。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粘接部41将磁铁30的下侧的端部的径向外缘部粘接在固定面21a。第一粘接部41将固定面21a与磁铁30的下表面30c的在轴方向上相互相向的部分的整体粘接。第一粘接部41例如为将中心轴J作为中心的圆环状。
第二粘接部42朝贯穿孔21c的径向内侧露出,将贯穿孔21c的径向内侧面与磁铁30的下侧的端部,即下表面30c粘接。第二粘接部42例如为将中心轴J作为中心的圆环状。第二粘接部42是从固定面21a与磁铁30的下表面30c的轴方向之间朝径向内侧露出的部分。
第三粘接部43将磁铁30的径向外侧面与叶片本体20的上侧的端部,即固定面21a粘接。第三粘接部43例如为将中心轴J作为中心的圆环状。第三粘接部43是与磁铁30相比位于径向外侧的部分。即,第三粘接部43是从固定面21a与磁铁30的下表面30c的轴方向之间朝径向外侧露出的部分。
粘接剂40例如为紫外线硬化型的粘接剂。由此,可使未硬化的粘接剂44硬化之前的时间比热硬化型的粘接剂等短。另
外,当使未硬化的粘接剂44硬化时无需进行加热,因此可抑制磁铁30消磁。粘接剂40具有在径向上露出的第二粘接部42及第三粘接部43,因此容易对未硬化的粘接剂44照射紫外线。
如图3所示,组装遮光叶片10的作业者使第一治具F1从下侧支撑叶片本体20。第一治具F1具有在轴方向上贯穿第一治具F1的治具贯穿孔F1a。治具贯穿孔F1a的内径比贯穿孔21c的内径D1大。在沿着轴方向观察治具贯穿孔F1a包围贯穿孔21c的径向外侧的状态下,作业者使被支撑面21b接触第一治具F1的上表面,而使第一治具F1支撑叶片本体20。由此,在轴方向上对叶片本体20进行定位。
继而,作业者在固定面21a的贯穿孔21c的周缘部,遍及一周涂布未硬化的粘接剂44。然后,作业者使在孔部30a插通有第二治具F2的状态的磁铁30从上侧接近叶片本体20。第二治具F2是在轴方向上延长的圆柱状,且嵌合在孔部30a。第二治具F2的轴方向的尺寸比磁铁30的轴方向的尺寸大。通过第二治具F2而在径向上对磁铁30进行定位。
另外,例如也可以将一对平坦面30b按压在治具而在径向上对磁铁30进行定位。在此情况下,平坦面30b与磁铁30的N极和S极排列的规定方向平行,因此利用平坦面30b对磁铁30进行定位,由此可使磁铁30的磁极的方向高精度地对准叶片本体20。
如图4所示,作业者在使孔部30a与贯穿孔21c沿着中心轴J一致的状态下,将磁铁30的下表面30c的径向外缘部经由未硬化的粘接剂44而按压在固定面21a。由此,如图4中由箭头所示,被固定面21a与下表面30c夹住的未硬化的粘接剂44的一部分被朝径向两侧挤出。因此,未硬化的粘接剂44朝贯穿孔21c的径向内侧及磁铁30的径向外侧露出。而且,作业者对未硬化的粘接剂44照射紫外线。由此,未硬化的粘接剂44硬化而变成粘接剂40。因此,可获得具有第一粘接部41、第二粘接部42及第三粘接部43的粘接剂40,而可将磁铁30与叶片本体20固定。作业者在使未硬化的粘接剂44硬化后,从孔部30a中抽出第二治具F2。由此,组装遮光叶片10。另外,作业者也可以在使未硬化的粘接剂44硬化前,从孔部30a中抽出第二治具F2。
当将磁铁30按压在固定面21a时,第二治具F2的下端部穿过贯穿孔21c而配置在比叶片本体20更下侧。第二治具F2的下端部配置在治具贯穿孔F1a的径向内侧。在第二治具F2的外周面与贯穿孔21c的内周面的径向之间设置间隙。由此,可使未硬化的粘接剂44进入所述间隙中,可进一步抑制未硬化的粘接剂44到达孔部30a。
如图2所示,支撑销50是将中心轴J作为中心在轴方向上延长的圆柱状。支撑销50的下端部例如固定在未图示的叶片驱动装置1的框体。支撑销50从叶片本体20的下侧经由贯穿孔21c而插入孔部30a。支撑销50可环绕中心轴J旋转地支撑遮光叶片10。在图2中,支撑销50的上端部例如在轴方向上配置在与磁铁30的上表面相同的位置。当遮光叶片10进行旋转时,孔部30a的内周面例如一边相对于支撑销50的外周面滑动,一边在圆周方向上相对移动。支撑销50的插入贯穿孔21c的部分变成从贯穿孔21c的内周面朝径向内侧分离来配置的状态。
另外,在图2中,将支撑销50设为从孔部30a的下侧插入的构成,但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孔部30a在轴方向上贯穿磁铁30,因此也可以使支撑销50从孔部30a的上侧插入。因此,也可以在已使遮光叶片10的姿势相对于图2中所示的姿势在轴方向上反转的状态下,使支撑销50支撑遮光叶片10。因此,可容易地进行叶片驱动装置1的组装。
驱动部60产生穿过磁铁30的磁场来使遮光叶片10环绕中心轴J旋转。驱动部60具有:在与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隔着磁铁30来配置的一对线圈61、及安装线圈61的未图示的磁轭。
从图1中所示的电源70对线圈61供给电流。由此,在一对线圈61彼此之间产生磁场。通过由线圈61所产生的磁场与由磁铁30所产生的磁场,而在磁铁30中产生使磁铁30环绕中心轴J旋转的磁力。因此,通过驱动部60,可使磁铁30旋转,并可使固定在磁铁30的遮光叶片10环绕中心轴J旋转。由此,可在开状态与闭状态之间切换遮光叶片10。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未对线圈61供给电流的状态下,将遮光叶片10维持成图1中由双点划线所示的开状态。此时,遮光叶片10通过磁铁30的磁力来维持成开状态。另一方面,若对线圈61供给电流,则遮光叶片10环绕中心轴J旋转而变成图1中由实线所示的闭状态。而且,若停止对于线圈61的电流的供给,则遮光叶片10通过磁铁30的磁力而环绕中心轴J反向旋转,再次变成开状态。
另外,在未对线圈61供给电流的状态下,也可以将遮光叶片10维持成闭状态。在此情况下,若对线圈61供给电流,则将遮光叶片10切换成开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贯穿孔21c的内径D1比孔部30a的内径D2大,因此可将贯穿孔21c的径向内缘从孔部30a的径向内缘朝径向外侧分离来配置。由此,当采用所述遮光叶片10的组装方法时,即便未硬化的粘接剂44朝贯穿孔21c的径向内侧露出,也可以抑制已露出的未硬化的粘接剂44到达孔部30a为止。因此,可抑制未硬化的粘接剂44进入孔部30a。由此,可抑制磁铁30相对于支撑销50的相对旋转被阻碍,可获得适宜地运行的遮光叶片10。另外,可抑制支撑销50朝孔部30a的插入被阻碍。
因此,可抑制所制造的遮光叶片10变成不良品,可提升遮光叶片10的良率。另外,可获得适宜地运行的遮光叶片10,由此可获得可靠性优异的叶片驱动装置1。
另外,在如所述那样将第二治具F2插通在孔部30a来组装遮光叶片10的情况下,孔部30a由第二治具F2堵塞。因此,即便在未硬化的粘接剂44到达孔部30a的附近为止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第二治具F2来阻挡未硬化的粘接剂44进入孔部30a。由此,可进一步抑制未硬化的粘接剂44进入孔部30a。另外,即便在未硬化的粘接剂44到达第二治具F2为止并已附着在第二治具F2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二治具F2相对于磁铁30相对地朝下侧移动而从孔部30a中拔出,也可抑制已附着在第二治具F2的未硬化的粘接剂44进入孔部30a,并将多余的粘接剂44连同第二治具F2一起去除。
另外,在贯穿孔21c的内径D1比孔部30a的内径D2大的情况下,固定面21a与磁铁30的下表面30c的在轴方向上相互相向的部分的面积容易变小。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粘接剂40具有第二粘接部42,因此可将贯穿孔21c的径向内侧面与磁铁30的下表面30c粘接,可增大利用粘接剂40将磁铁30与叶片本体20粘接的面积。由此,可使贯穿孔21c的内径D1比孔部30a的内径D2大而抑制未硬化的粘接剂44进入孔部30a,并确保磁铁30与叶片本体20的粘接强度。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粘接剂40具有第三粘接部43,因此可将磁铁30的径向外侧面与固定面21a粘接,可进一步增大利用粘接剂40将磁铁30与叶片本体20粘接的面积。由此,可使贯穿孔21c的内径D1比孔部30a的内径D2大而抑制未硬化的粘接剂44进入孔部30a,并进一步确保磁铁30与叶片本体20的粘接强度。
另外,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粘接剂40具有从固定面21a与磁铁30的下表面30c的轴方向之间朝径向两侧露出的第二粘接部42及第三粘接部43,而容易利用第一粘接部41将固定面21a与磁铁30的下表面30c的在轴方向上相互相向的部分的整体粘接。由此,可抑制将磁铁30粘接在固定面21a的第一粘接部41的量变少。因此,可增大粘接剂40粘接的磁铁30的面积,可将磁铁30牢固地固定在叶片本体20。另外,容易管理将磁铁30与叶片本体20粘接时所涂布的未硬化的粘接剂44的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具有孔部30a的一个构件是磁铁30,具有贯穿孔21c的另一个构件是叶片本体20。因此,可将支撑销50插入孔部30a,而通过支撑销50来直接支撑磁铁30。由此,可通过支撑销50来稳定地支撑遮光叶片10。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将磁铁30与叶片本体20直接固定,因此无需将磁铁30与叶片本体20连结的其他构件。因此,可减少叶片驱动装置1的零件数。另外,容易使叶片驱动装置1小型化。
另外,组装遮光叶片10的作业者也可以使用所述组装方法以外的方法来组装遮光叶片10。例如,作业者也可以使用图5中所示的第三治具F3来组装遮光叶片10。如图5所示,第三治具F3具有叶片本体支撑部F3a与磁铁支撑部F3b。叶片本体支撑部F3a从下侧支撑叶片本体20。叶片本体支撑部F3a的上表面与被支撑面21b接触。
磁铁支撑部F3b从叶片本体支撑部F3a的上表面朝上侧突出。磁铁支撑部F3b例如为将中心轴J作为中心的圆柱状。磁铁支撑部F3b的外径比贯穿孔21c的内径D1小,且比孔部30a的内径D2大。磁铁支撑部F3b配置在贯穿孔21c的径向内侧。在磁铁支撑部F3b的外周面与贯穿孔21c的内周面的径向之间设置间隙。由此,可使未硬化的粘接剂44进入所述间隙,可进一步抑制未硬化的粘接剂44到达孔部30a。磁铁支撑部F3b的上表面从下侧支撑磁铁30的下表面30c。
磁铁支撑部F3b堵塞孔部30a的下侧的开口。由此,可通过磁铁支撑部F3b来阻挡朝贯穿孔21c的径向内侧露出的未硬化的粘接剂44。因此,可进一步抑制未硬化的粘接剂44进入孔部30a。另外,在此方法中,与将第二治具F2插通在孔部30a的情况相比,可将阻挡未硬化的粘接剂44的磁铁支撑部F3b的外周面朝比孔部30a的内周面更靠近径向外侧分离来配置。因此,通过磁铁支撑部F3b,可在离孔部30a远的位置阻挡未硬化的粘接剂44,可进一步抑制未硬化的粘接剂44进入孔部30a。
另外,例如也可以通过组装机器人来组装遮光叶片10。
<第二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遮光叶片110中,叶片本体120配置在磁铁130的上侧。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构件是叶片本体120,另一个构件是磁铁130。叶片本体120具有沿着中心轴J配置的孔部121c。孔部121c从叶片本体120的下侧的端部之中被支撑部121的下表面朝上侧凹陷。孔部121c在轴方向上贯穿叶片本体120。被支撑部121的下表面为固定面121b。固定面121b朝向轴方向中的下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销50插入孔部121c来支撑叶片本体120。更详细而言,支撑销50嵌合在孔部121c来支撑叶片本体120。虽然省略图示,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销50从上侧插入孔部121c。另外,在包括本实施方式的遮光叶片110的叶片驱动装置中,底板1a位于叶片本体120的上侧。即,图6中所示的遮光叶片110的姿势是设置在如下的叶片驱动装置的情况下的姿势,所述叶片驱动装置是相对于Z轴方向的姿势与图1及图2中所示的叶片驱动装置1反转来配置的叶片驱动装置。
磁铁130具有在轴方向上贯穿磁铁130的贯穿孔130a。贯穿孔130a的内径D4比孔部121c的内径D3大。沿着轴方向观察,贯穿孔130a包围孔部121c的径向外侧。
粘接剂140具有第一粘接部141、第二粘接部142、以及第三粘接部143。第一粘接部141将磁铁130的上侧的端部之中贯穿孔130a的周缘部与叶片本体120的下侧的端部粘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130的上侧的端部之中贯穿孔130a的周缘部是磁铁130的上表面130d的整体。叶片本体120的下侧的端部为固定面121b。第一粘接部141将固定面121b与磁铁130的上表面130d的在轴方向上相互相向的部分的整体粘接。
第二粘接部142朝贯穿孔130a的径向内侧露出,将贯穿孔130a的径向内侧面与叶片本体120的下侧的端部,即固定面121b粘接。第二粘接部142是从固定面121b与磁铁130的上表面130d的轴方向之间朝径向内侧露出的部分。
第三粘接部143将磁铁130的径向外侧面与叶片本体120的下侧的端部,即固定面121b粘接。第三粘接部143是与磁铁130相比位于径向外侧的部分。即,第三粘接部143是从固定面121b与磁铁130的上表面130d的轴方向之间朝径向外侧露出的部分。
根据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贯穿孔130a的内径D4比孔部121c的内径D3大,因此可将贯穿孔130a的径向内缘从孔部121c的径向内缘朝径向外侧分离来配置。由此,可抑制未硬化的粘接剂进入孔部121c。因此,可抑制所制造的遮光叶片110变成不良品,可提升遮光叶片110的良率。
在图6中,表示使用第四治具F4来组装遮光叶片110的状态。第四治具F4具有磁铁支撑部F4a与叶片本体支撑部F4b。磁铁支撑部F4a从下侧支撑磁铁130。磁铁支撑部F4a的上表面与作为磁铁130的下表面的被支撑面130c接触。
叶片本体支撑部F4b从磁铁支撑部F4a的上表面朝上侧突出。叶片本体支撑部F4b例如为将中心轴J作为中心的圆柱状。叶片本体支撑部F4b的外径比贯穿孔130a的内径D4小,且比孔部121c的内径D3大。叶片本体支撑部F4b配置在贯穿孔130a的径向内侧。在叶片本体支撑部F4b的外周面与贯穿孔130a的内周面的径向之间设置间隙。由此,可使未硬化的粘接剂44进入所述间隙,可进一步抑制未硬化的粘接剂到达孔部121c。叶片本体支撑部F4b的上表面从下侧支撑作为叶片本体120的下表面的一部分的固定面121b。叶片本体支撑部F4b堵塞孔部121c的下侧的开口。
由此,可通过叶片本体支撑部F4b来阻挡朝贯穿孔130a的径向内侧露出的未硬化的粘接剂。因此,可进一步抑制未硬化的粘接剂进入孔部121c。另外,本实施方式的遮光叶片110也可以采用将与图3及图4中所示的第二治具F2相同的治具插通在叶片本体120的孔部121c的方法来组装。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各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构成。叶片本体只要具有固定面,则并无特别限定。设置在磁铁或叶片本体的孔部也可以不贯穿磁铁或叶片本体。例如,在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将孔部设置在叶片本体的情况下,作为叶片本体,可使用叶片本体的被支撑部的厚度比较大的叶片本体,也可以使用整体的厚度比较大的叶片本体。磁铁也可以将多个磁铁连结来构成。另外,磁铁的形状并无特别限定,可以是六角柱状等多角柱状,也可以是椭圆柱状。粘接剂的种类只要可将叶片本体与磁铁粘接,则并无特别限定。粘接剂也可以是热硬化型的粘接剂。粘接剂也可以不具有与磁铁相比位于径向外侧的部分,即第三粘接部。
当将磁铁与叶片本体固定时,也可以将未硬化的粘接剂涂布在磁铁后,使磁铁接触固定面,而将磁铁与叶片本体固定。另外,也可以将未硬化的粘接剂涂布在磁铁与固定面这两者后,使磁铁接触固定面,而将磁铁与叶片本体固定。另外,也可以使用粘接片(粘着带)来代替粘接剂将叶片本体与磁铁固定。
另外,遮光叶片只要是摄像装置用的遮光叶片,则用途并无特别限定。遮光叶片例如可以是滤光器叶片,也可以是光圈叶片。另外,叶片驱动装置只要包括遮光叶片,则并无特别限定,也可以是光圈装置等。
<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图7中所示的摄像装置2是红外线相机的一例。图8中所示的摄像装置3是数码相机的一例。图9中所示的摄像装置4是具有摄像功能的便携式信息终端的一例。摄像装置4例如为智能手机。
摄像装置2、摄像装置3及摄像装置4分别包括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叶片驱动装置1。在摄像装置2、摄像装置3及摄像装置4中,叶片驱动装置1是内置在各摄像装置的摄像元件。摄像装置2、摄像装置3及摄像装置4分别包括位于叶片驱动装置1的前方的镜头、对摄像图像进行处理的处理电路、以及存储器等。另外,例如作为如摄像装置4那样的智能手机中所包括的摄像元件的叶片驱动装置1也可以是相对于智能手机后安装的摄像元件。
另外,搭载在摄像装置2及摄像装置3的叶片驱动装置也可以是包括所述第二实施方式的遮光叶片110的叶片驱动装置。另外,摄像装置并无特别限定,可以是单镜头反光相机,也可以是智能手机以外的具有摄像功能的便携式信息终端。
以上所说明的各构成可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宜组合。
符号的说明
1:叶片驱动装置
2、3、4:摄像装置
10、110:遮光叶片
20、120:叶片本体
21a、121b:固定面
21c、130a:贯穿孔
30、130:磁铁
30a、121c:孔部
40、44、140:粘接剂
41、141:第一粘接部
42、142:第二粘接部
50:支撑销
60:驱动部
J:中心轴

Claims (6)

1.一种遮光叶片,是摄像装置用的遮光叶片,且包括具有固定面的叶片本体、及通过粘接剂而固定在所述固定面的磁铁,所述叶片本体与所述磁铁中的一个构件具有沿着在一方向上延长的中心轴配置的孔部,且配置在所述叶片本体与所述磁铁中的另一个构件的轴方向一侧,所述另一个构件具有在轴方向上贯穿所述另一个构件的贯穿孔,所述贯穿孔的内径比所述孔部的内径大,沿着轴方向观察,所述贯穿孔包围所述孔部的径向外侧,所述粘接剂具有:第一粘接部,将所述另一个构件的轴方向一侧的端部之中所述贯穿孔的周缘部与所述一个构件的轴方向另一侧的端部粘接;以及第二粘接部,朝所述贯穿孔的径向内侧露出,将所述贯穿孔的径向内侧面与所述一个构件的轴方向另一侧的端部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叶片,其中所述一个构件是所述磁铁,所述另一个构件是所述叶片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遮光叶片,其中所述孔部在轴方向上贯穿所述一个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遮光叶片,其中所述一个构件是所述叶片本体,所述另一个构件是所述磁铁。
5.一种叶片驱动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遮光叶片;支撑销,插入所述孔部,能够环绕所述中心轴旋转地支撑所述遮光叶片;以及驱动部,产生穿过所述磁铁的磁场来使所述遮光叶片环绕所述中心轴旋转。
6.一种摄像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遮光叶片、或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叶片驱动装置。
CN201880047238.6A 2017-07-31 2018-06-19 遮光叶片、叶片驱动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Pending CN1109147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48156 2017-07-31
JP2017-148156 2017-07-31
PCT/JP2018/023296 WO2019026449A1 (ja) 2017-07-31 2018-06-19 遮光羽根、羽根駆動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14752A true CN110914752A (zh) 2020-03-24

Family

ID=65233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7238.6A Pending CN110914752A (zh) 2017-07-31 2018-06-19 遮光叶片、叶片驱动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19026449A1 (zh)
CN (1) CN110914752A (zh)
WO (1) WO2019026449A1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9467A (ja) * 1991-08-02 1993-02-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学部品
CN1256434A (zh) * 1998-12-04 2000-06-1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磁头安装组件
JP2003107309A (ja) * 2001-09-28 2003-04-09 Kyocera Corp 光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US20040212903A1 (en) * 2003-04-24 2004-10-28 Funai Electric Co., Ltd. Object lens unit
CN1701592A (zh) * 2003-04-28 2005-11-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940616A (zh) * 2005-09-30 2007-04-04 富士能株式会社 透镜块、保持其的透镜保持件及使用其的投影机
CN1953295A (zh) * 2005-10-21 2007-04-25 佳能株式会社 驱动装置及光量调节装置
CN101124813A (zh) * 2004-02-20 2008-02-13 弗莱克斯特罗尼克斯美国国际公司 用于数字照相机的集成透镜和芯片组件
US20090120569A1 (en) * 2004-05-31 2009-05-14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xing method, optical component and pickup manufactured by the fixing method
CN101493631A (zh) * 2008-01-24 2009-07-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机械快门及使用该机械快门的相机模组
CN102551641A (zh) * 2010-11-25 2012-07-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内窥镜光学构件用粘接剂
CN203963144U (zh) * 2014-05-26 2014-11-26 常州剑湖金城车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阀以及采用该单向阀的轨道车辆取暖器用电热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258867A (ja) * 2005-03-15 2006-09-2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シャッター羽根
JP5064809B2 (ja) * 2007-01-09 2012-10-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量調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9467A (ja) * 1991-08-02 1993-02-19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光学部品
CN1256434A (zh) * 1998-12-04 2000-06-14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磁头安装组件
JP2003107309A (ja) * 2001-09-28 2003-04-09 Kyocera Corp 光デバイスおよ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US20040212903A1 (en) * 2003-04-24 2004-10-28 Funai Electric Co., Ltd. Object lens unit
CN1701592A (zh) * 2003-04-28 2005-11-23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
CN101124813A (zh) * 2004-02-20 2008-02-13 弗莱克斯特罗尼克斯美国国际公司 用于数字照相机的集成透镜和芯片组件
US20090120569A1 (en) * 2004-05-31 2009-05-14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Fixing method, optical component and pickup manufactured by the fixing method
CN1940616A (zh) * 2005-09-30 2007-04-04 富士能株式会社 透镜块、保持其的透镜保持件及使用其的投影机
CN1953295A (zh) * 2005-10-21 2007-04-25 佳能株式会社 驱动装置及光量调节装置
CN101493631A (zh) * 2008-01-24 2009-07-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机械快门及使用该机械快门的相机模组
CN102551641A (zh) * 2010-11-25 2012-07-11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内窥镜用照明光学系统单元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内窥镜光学构件用粘接剂
CN203963144U (zh) * 2014-05-26 2014-11-26 常州剑湖金城车辆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阀以及采用该单向阀的轨道车辆取暖器用电热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9026449A1 (ja) 2020-09-03
WO2019026449A1 (ja) 2019-0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94162B2 (en) Mechanical shutter and camera module having the same
JP5877206B2 (ja) レンズ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8379337B2 (en) Lens drive device
US6733192B2 (en)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and camera blade driving device
JP2009080217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及びカメラ付き携帯電話
CN109643004B (zh) 相机模块、摄像装置及移动体
JP6685650B2 (ja) 羽根駆動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KR102608087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카메라 모듈, 및 카메라 탑재 장치
KR20170000313A (ko) 카메라 모듈
TWI665509B (zh) 帶抖動修正功能的光學單元及其製造方法
CN110945424A (zh) 遮光叶片、叶片驱动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JP6579316B2 (ja) 羽根駆動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CN110914752A (zh) 遮光叶片、叶片驱动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CN110914753A (zh) 遮光叶片、叶片驱动装置以及摄像装置
US7685698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magnet rotor
JP6785640B2 (ja) 撮像用光学装置
JP2009175050A (ja) 位置検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76451A (ja) シャッター装置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KR20100121230A (ko) 촬상 소자 위치 세팅 방법
JP2023034677A (ja) 光学素子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2014018042A (ja) 電磁駆動装置及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光量調節装置、光学機器
CN110703401A (zh) 透镜驱动装置、照相机装置、电子设备及这些的制造方法
JP2019049672A (ja) 羽根駆動装置、及び羽根駆動装置の組み立て方法
JP2012095393A (ja) マグネットロータ、マグネットロータの製造方法及び電磁駆動装置並びに光量調整装置
JP2010087833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