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4611A - 介质供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介质供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4611A
CN110784611A CN201910688979.9A CN201910688979A CN110784611A CN 110784611 A CN110784611 A CN 110784611A CN 201910688979 A CN201910688979 A CN 201910688979A CN 110784611 A CN110784611 A CN 1107846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dium
roller pair
conveying roller
feeding
medium fee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8897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84611B (zh
Inventor
矶野正博
福枡恵一郎
右田孝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7846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46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846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46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36Article guides or smoothers, e.g. movable in op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00Controlling article feeding, separating, pile-advancing, or associated apparatus, to take account of incorrect feeding, absence of articles, or presence of faulty articles
    • B65H7/20Controlling associated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004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 B65H9/006Deskewing sheet by abutting against a stop, i.e. producing a buckling of the sheet the stop being formed by forwarding means in stand-b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9/00Registering, e.g. orientating, articles; Devices therefor
    • B65H9/10Pusher and like movable registers; Pusher or gripper devices which move articles into registered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88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to the scanning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567Handling of original or reproduction media, e.g. cutting, separating, stacking
    • H04N1/0057Conveying sheets before or after scanning
    • H04N1/00599Using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N1/00602Feed roll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4Scanning arrangements, i.e. arrangements for the displacement of active reading or reproducing elements relative to the original or reproducing medium, or vice vers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50Surface of the elements in contact with the forwarded or guided material
    • B65H2404/56Flexible surface
    • B65H2404/563Elastic, supple built-up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0Other elements in face contact with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62Transversely-extending bars or tub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gistering Or Overturning Sheets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一种介质供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在为了矫正变形而用摇动引导部件推压介质的鼓起部位的情况下,如果是向定位辊推压鼓起部位的构成,则变形导致的输送慢的一侧的鼓起部位的推压不足,不能适当地矫正变形。本发明涉及介质供送装置,其包括弯曲路径,是在第一输送辊对和第二输送辊对之间形成的介质供送路径,并且是使介质弯曲的同时向下输送的弯曲路径;以及接收部,形成于弯曲路径的弯曲的外侧,并接收弯曲路径中的介质的鼓起部位。第一输送辊对设置于与介质供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介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区域。在上述接收部上设置有向介质供送方向的上游方向推压介质的上述鼓起部位的推压部件。

Description

介质供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送介质的介质供送装置以及具备介质供送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扫描器或打印机等中设置有供送介质的介质供送装置。该介质供送装置例如在扫描器中被称为自动进稿器的简称ADF。
此外,在ADF中,有具备送出介质之后使介质向下弯曲反转的构成的装置。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具备那样的构成的ADF的一例。
在ADF中有仿照定位辊对对介质前端进行变形矫正的情况,此时,在介质中被弯曲反转的部位上形成鼓起。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ADF中,介质中的弯曲反转的部位被称为环,上述鼓起部位被称为突部,通过设置有推压该突部的摇动引导部件,将介质前端推压在定位辊对上而进行仿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8-34544号公报
在介质变形的状态下其前端到达定位辊对时,介质宽度方向上的由于变形而先到达定位辊对的一侧的上述鼓起部位与后到达定位辊对的一侧的上述鼓起部位相比,鼓起的程度变大。
以下,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图9之上的图表示介质D向图的下方输送,而其前端到达定位辊对100前的状态的一例,表示相对于与输送方向平行的直线Lv倾斜的状态,即表示变形的状态。
如果变形导致介质宽度方向上的一侧的前端S1比另一侧的前端S2先到达定位辊对100,则之后的输送导致前端S1侧的鼓起部位H1与前端S2侧的鼓起部位H2相比,鼓起的程度变大。鼓起部位的程度变大严密而言,是指大多数情况下鼓起在输送方向上变大,同时在高度方向上也变大的意思。
如果应用专利文献1记载的摇动引导部件,则摇动引导部件在输送方向的上游具有摇动轴,在图9的例子中成为向定位辊对100推压鼓起部位H1、H2的构成。然而,如果为该构成,则由于变形而先行的一侧的鼓起部位H1被过度推压,而变形导致的输送慢的一侧的鼓起部位H2,即为了进行变形矫正本来需要用力推压的一侧的鼓起部位H2的推压不足,而不能适当地矫正变形。
发明内容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介质供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辊对,向下游供送介质;第二输送辊对,设置于上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下游;介质供送路径,在上述第一输送辊对和上述第二输送辊对之间形成,其为使介质弯曲的同时向下输送的弯曲路径;以及接收部,形成于上述弯曲路径的弯曲的外侧,并接收上述弯曲路径中的介质的鼓起部位,上述第一输送辊对设置于与介质供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介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区域,在上述接收部上设置有向介质供送方向的上游方向推压介质的上述鼓起部位的推压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供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供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的侧剖面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供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4是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供送装置的介质供送路径的一部分扩大的侧剖面图。
图5是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供送装置的介质供送路径的一部分扩大的侧剖面图。
图6是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供送装置的介质供送路径的一部分扩大的俯视图。
图7是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介质供送装置的介质供送路径的一部分扩大的侧剖面图。
图8是示出介质供送时的控制流程的流程图。
图9是将现有技术涉及的介质供送装置的介质供送路径的一部分扩大的俯视图。
图10是将未设推压部件的构成的介质供送路径的一部分扩大的侧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复合机、2…记录单元、3…纸张容纳盒、4…记录部、5…排出盘、6…操作部、7…排出部、10…扫描器、11…扫描器主体、12…介质供送装置、14…原稿台、16…读取部、17…介质送出装置、18…上侧读取部、20…供送盘(介质放置部)、21…拾取辊、22…输送辊、23…分离辊、24…加速驱动辊、25…加速从动辊、26…加速辊对、27…支架、35…定位辊对、36…输送辊对、37…输送辊对、38…排出辊对、39…排出盘、40、41…介质引导部件、42…接收部、43、44…推压部件、45…弹簧、50…控制部、51…CPU、52…程序、53…ROM、54…存储器、57…尺寸检测部、58…第一原稿检测部、59…重叠输送检测部、60…第三电机、61…温湿度检测部、63…第一电机、64…第二电机、65…第三电机、70…外部计算机、P…介质(原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概略性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涉及的介质供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辊对,向下游供送介质;第二输送辊对,设置于上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下游;弯曲路径,是在上述第一输送辊对和上述第二输送辊对之间形成的介质供送路径,使介质弯曲的同时向下输送的;以及接收部,形成于上述弯曲路径的弯曲的外侧,并接收上述弯曲路径中的介质的鼓起部位,上述第一输送辊对设置于与介质供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介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区域,在上述接收部上设置有向介质供送方向的上游方向推压介质的上述鼓起部位的推压部件。
根据本形态,由于在上述弯曲路径上设置有接收介质的鼓起部位的接收部,上述第一输送辊对设置于与介质供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介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区域,因此可以将上述鼓起部位的鼓起部分从上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侧面向输送方向的上游移走,介质变得易于以与上述第一输送辊对的接触部位为支点旋转,即成为易于变形矫正的构成。
然后,由于在上述接收部上设置有向介质供送方向的上游方向推压介质的上述鼓起部位的推压部件,因此介质以与上述第一输送辊对的接触部位为支点旋转,可以良好地矫正变形。
另外,在未设置有上述推压部件的情况下,介质易于粘贴在上述弯曲路径的外侧,由于该粘贴的作用介质变得难以旋转,即难以进行变形矫正,但通过设置有上述推压部件而使该推压部件以从上述壁面剥离介质的方式发挥作用,这样也可以良好地矫正变形。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的特征在于,根据第一形态,上述推压部件是介质供送方向的下游部位被固定且介质供送方向的上游部位推压介质的上述鼓起部位的弹性部件。
根据本形态,由于上述推压部件是介质供送方向的下游部位被固定且介质供送方向的上游部位推压介质的上述鼓起部位的弹性部件,因此可以向介质供送方向的上游方向适当地推压介质的上述鼓起部位。
本发明的第三形态的特征在于,根据第一形态,上述推压部件是在介质供送方向的下游具有摇动轴且从该摇动轴起的介质供送方向的上游部位推压介质的上述鼓起部位的摇动部件。
根据本形态,由于上述推压部件是在介质供送方向的下游具有摇动轴且从该摇动轴起的介质供送方向的上游部位推压介质的上述鼓起部位的摇动部件,因此可以向介质供送方向的上游方向适当地推压介质的上述鼓起部位。
本发明的第四形态的特征在于,根据第一至第三形态的任意一项,上述推压部件设置于上述介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区域。
根据本形态,由于上述推压部件设置于上述介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区域,因此通过上述推压部件来推压介质的力易于均等地作用于上述介质宽度方向的一侧以及另一侧的双方,特别是即使是不确定上述介质宽度方向上明显鼓起的一侧是哪一侧的构成,也可以适当地矫正变形。
本发明的第五形态的特征在于,根据第一至第四形态的任意一项,控制上述第一输送辊对以及上述第二输送辊对的控制装置根据供送条件来切换在使上述第二输送辊对停止的状态下驱动上述第一输送辊对时的该第一输送辊对的驱动量。
根据本形态,由于控制上述第一输送辊对以及上述第二输送辊对的控制装置根据供送条件来切换在使上述第二输送辊对停止的状态下驱动上述第一输送辊对时的该第一输送辊对的驱动量,因此可以根据供送条件进行适当的变形矫正。
本发明的六形态相关的图像读取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读取介质的读取装置和向上述读取装置的介质的读取位置供送介质的第一至第五形态的任意一项相关的上述介质供送装置。
根据本形态,在图像读取装置中可以得到与上述第一至第五形态的任意一项相同的作用效果。
以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地说明。
下面,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一项实施方式相关的介质供送装置,以及具备其的图像读取装置进行说明。作为图像读取装置的一例,举出扫描器10为例。
对各图中所示的X-Y-Z坐标系而言,X方向是装置内输送的介质的宽度方向。另外,Z方向是装置的高度方向以及垂直方向。Y方向是与X方向以及Z方向正交的方向。另外,将-X方向作为装置的前侧,将+X方向侧作为装置背后侧。
如图1所示,扫描器10设置于记录单元2的上部,作为具备记录功能和图像读取功能的双方的复合机1而构成。
如图2所示,扫描器10具备具有能够读取设置于原稿台14的原稿的读取部16的扫描器主体11和向读取部16输送载置于供送盘20的原稿的介质供送装置12。另外,以下将原稿称为介质P。
介质供送装置12以能够切换如图1中的实线所示与扫描器主体11的原稿台14(图2)相对而关闭的姿态和如图1中的点线所示打开原稿台14的姿态的方式构成。更具体而言,介质供送装置12将扫描器主体11的-X侧作为转动支点而相对于扫描器主体11可开闭地连接。
另外,在复合机1的前侧设置有操作部6。在操作部6设置有液晶面板等显示装置。另外,通过对操作部6进行操作,可以对复合机1输入记录单元2中的记录动作,以及扫描器10中的图像读取动作的指示。
另外,复合机1中的记录单元2在下部具备容纳记录纸张的多个纸张容纳盒3。在记录单元2的内部设置有在输送的介质P上进行记录的记录部4,对从纸张容纳盒3输送的纸张执行记录。记录后的纸张从排出部7被排出。复合机1中的排出部7设置于装置高度方向的Z轴方向上的扫描器10和纸张容纳盒3之间。从排出部7排出的记录后的纸张通过排出盘5支承。
在图2中,设置于扫描器主体11的读取部16使用例如CIS方式或CCD方式等的光学式读取部。读取部16设置于原稿台14的下方,在Y轴方向上可移动地构成,可以读取载置于原稿台14的介质。原稿台14例如可以由无色透明的玻璃形成。
在图2所示的介质供送装置12的下表面设置有推压载置于原稿台14的介质P的压板15。如果打开介质供送装置12则原稿台14暴露。原稿台14上载置介质P,在关闭介质供送装置12而通过压板15推压介质P的状态下,可以通过在Y轴方向上移动读取部16来读取介质P的图像。
另外,扫描器10不仅能够进行载置于原稿台14的介质P的读取,也能够进行由介质供送装置12输送的介质P的读取。
参照图2对介质供送装置12进行说明。在图2中,附图标记T所示的点划线表示介质供送装置12中的介质供送路径。介质供送路径T是下述拾取辊21的从拾取位置到排出盘39的路径。
由介质供送装置12输送的介质P如图2所示载置于供送盘20。即,供送盘20是载置供送前的介质P的介质载置部。
介质P从供送盘20通过拾取辊21而被送出。
拾取辊21设置于载置于供送盘20的介质P的+Y侧,即,设置于与介质P的供送方向的前端侧相对的位置。在拾取辊21的供送方向的下游的+Y侧设置有供送辊22。换而言之,拾取辊21相对于供送辊22位于输送方向的上游。
拾取辊21以能够在与介质P接触的接触状态和从介质P离开离开状态之间进行转换的方式构成,通过在接触状态下旋转来向供送辊22拉出介质P。
拾取辊21安装于与供送辊22同轴摇动的支架27。拾取辊21从第一电机63(图3)接收动力而旋转。
供送辊22通过拾取辊21进一步向下游输送拾取的介质P。供送辊22从第一电机63(图3)接收动力而旋转。
在与供送辊22相对的下方配置分离辊23。向分离辊23传达第二电机64(图3)的旋转扭矩,同时通过未图示的扭矩限制器给予规定的旋转阻力。
原稿供送时,从第二电机64(图3)向分离辊23传达使介质P返回上游的反转方向(图2中的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扭矩,但在分离辊23和供送辊22之间不存在介质P的情况下,或者仅存在一张介质P的情况下,分离辊23向通过扭矩限制器的作用与上述旋转扭矩抵抗而在向下游输送介质P的正转方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从动旋转。
与此相对,如果分离辊23和供送辊22之间进入多张重叠的介质P,则分离辊23向通过上述旋转扭矩在使介质P返回上游的反转方向旋转。由此来防止介质P的重叠输送。
接着,在相对于供送辊22以及分离辊23的供送方向的下游设置有具备通过第二电机64(图3)的动力旋转的加速驱动辊24和相对于该加速驱动辊24从动旋转的加速从动辊25而构成,并作为第一输送辊对的加速辊对26。
介质P通过该加速辊对26进一步向下游输送。
图2所示的介质供送路径T在加速辊对26的下游向下弯曲。介质P通过加速辊对26被送向作为第二输送辊对的定位辊对35。定位辊对35具备驱动辊35a和相对于该驱辊35a从动旋转的从动辊35b而构成。另外,定位辊对35、以及定位辊对35的下游配置的各输送辊通过第三电机65(图3)来驱动。
在定位辊对35的下游设置有输送辊对36。介质P在通过定位辊对35以及更下游的输送辊对36在输送路径T输送的期间弯曲反转,被送到介质供送路径T中的读取区域R1。
介质供送路径T的读取区域R1与扫描器主体11相对的一侧由玻璃等无色透明的部件形成,在介质P通过读取区域R1时,读取区域R1中的介质P的下表面通过扫描器主体11侧的读取部16来读取。
另外,图2中的读取部16在与读取区域R1和Y轴方向偏离位置上,但在进行由介质供送装置12输送的介质P的读取时,读取部16移动到与读取区域R1对应的位置。
在介质供送路径T中,在读取区域R1的下游设置有上侧读取部18。上侧读取部18设置于介质供送路径T的上部。由读取部16读取后的介质P通过输送辊对37被送向上侧读取部18。
在介质P通过上侧读取部18的读取区域R2时,读取区域R2中的介质P的上表面通过上侧读取部18来读取。利用读取部16和上侧读取部18可以读取介质P的两面。
由上侧读取部18读取后的介质P通过排出辊对38被排出到排出盘39。排出盘39以接收在倾斜姿态下由排出辊对38排出的介质P的方式构成。
关于扫描器中的控制系统
以下,一边参照图3一边对扫描器10中的控制系统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本发明涉及的扫描器10的控制系统的框图。
在图3中,作为控制装置的控制部50进行包括原稿P的输送控制以及读取控制在内的其他扫描器10的各种控制。向控制部50输入来自操作部6的信号,另外,操作部6的显示、特别是用于实现用户界面(UI)的信号从控制部50发送到操作部6。
控制部50控制第一电机63、第二电机64、第三电机65。如上所述,第一电机63是拾取辊21以及供送辊22的驱动源,第二电机64是分离辊23以及加速驱动辊24的驱动源,第三电机65是定位辊对35以及该定位辊对35下游的输送辊的驱动源。
向控制部50输入来自读取部16以及上侧读取部18的读取数据,另外,用于控制各读取部的信号从控制部50发送到各读取部。
向控制部50输入来自尺寸检测部57、第一原稿检测部58、重叠输送检测部59、第二原稿检测部60、温湿度检测部61这些检测装置的检测信号,基于这些检测信号进行需要的控制。
尺寸检测部57设置于供送盘20,并检测载置于供送盘20的介质P的尺寸。另外,尺寸检测部57由未图示的多个传感器构成,具体而言,具备沿介质供送方向空出间隔配置的多个光学传感器,和沿介质宽度方向空出间隔配置的多个光学传感器而构成。构成尺寸检测部57的光学传感器如果由于载置介质P而被覆盖,则检测信号变化。控制部50根据各光学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的组合来检测载置于供送盘20的介质P的尺寸。
第一原稿检测部58、重叠输送检测部59、第二原稿检测部60这些检测装置的位置例如图4所示。如图4所示,第一原稿检测部58设置于供送辊22以及分离辊23的下游附近。第一原稿检测部58由光学传感器构成,控制部50基于第一原稿检测部58的检测信号的变化来检测原稿P前端以及后端的通过。
重叠输送检测部59设置于第一原稿检测部58的正下游。重叠输送检测部59具备夹持原稿供送路径而相对配置的未图示的超声波发送部以及超声波接收部而成,超声波接收部对控制部50发送表示检测的超声波强度的电信号。如果发生介质P的重叠输送,或介质P的厚度变化,则表示上述超声波的强度的电信号变化,由此,控制部50可以检测介质P的重叠输送的有无或介质P的厚度。
第二原稿检测部60设置于定位辊对35的上游附近。第二原稿检测部60由光学传感器构成,控制部50基于第二原稿检测部60的检测信号的变化来检测原稿P前端以及后端的通过。
温湿度检测部61例如设置于供送盘20来检测温度以及湿度。
返回图3,控制部50具备CPU51、ROM53、存储器54。CPU51根据存储于ROM53的程序52进行各种运算处理来控制扫描器10整体的动作。存储部的一例的存储器54是能够进行读出以及写入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各种控制中需要的数据类存储于存储器54。另外,根据需要,控制部50将规定的数据写入存储器54。
另外,扫描器10以能够与外部计算机70连接的方式构成,信息从外部计算机70向控制部50输入。控制部50基于从外部计算机70发送的信息来进行需要的控制。
接着,一边参照图4以下的图,一边对介质P的变形矫正进行说明。
首先,对基本的介质P的变形矫正方法进行说明。
图4中的附图标记Ta是在介质供送路径T中一边使介质P向下弯曲一边输送的路径区间的一部分,是加速辊对26和定位辊对35之间的区间。附图标记40、41是形成弯曲路径Ta的介质引导部件。其中,介质引导部件41上形成有凹部41a,通过该凹部41a可以接收介质P向外侧鼓起的鼓起部位。以下,将该部位称为接收部42。另外,可以将介质P的鼓起部位称为弯曲部位。
控制部50在通过第一原稿检测部58检测到介质P的前端后,在使定位辊对35停止的状态下,使加速辊对26旋转规定量。由此,介质P如图5所示那样进入接收部42而形成鼓起部位H,由于鼓起部位H的作用,介质P的前端Pf被推压在定位辊对35上,进而矫正变形。鼓起部位H与介质P通过在弯曲路径Ta中前进而弯曲时的弯曲形状不同,是仅在变形矫正时局部性地形成的部位。
以上述是基本的介质P的变形矫正方法。
在此,一边参照图10一边对未设置有下述的推压部件的构成中的技术性课题进行详细说明。介质P的前端由于弯曲路径Ta的弯曲而如图10之上的图所示那样沿外侧的引导部件41而朝向定位辊对35。然后,介质P的前端达到定位辊对35后,在定位辊对35停止的状态下,使加速辊对26旋转规定量。之后,如图10之下的图所示,介质P粘贴在弯曲路径Ta的外侧的引导部件41上。
如此,如果介质P粘贴在引导部件41上,则为了变形矫正而需要的介质P的旋转难以进行。
为了应对这样的课题,在本实施方式中,首先,将加速辊对26设置于如图6所示与介质供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介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区域。
在此,在图6中,根据介质宽度方向的位置,用附图标记H1、H2、H3来区别鼓起部位H。在本实施例中,将鼓起部位H3设为与下述推压部件42重叠的区域,将鼓起部位H1设为从鼓起部位H3起的图的左侧的区域,将鼓起部位H2设为从鼓起部位H3起的图的右侧的区域。以下,在不需要特别地区分鼓起部位H1、H2、H3的情况下,总称为鼓起部位H。
在图6中,在变形矫正时介质P上形成的鼓起部位在介质宽度方向上分为一侧的鼓起部位H1和另一侧的鼓起部位H2,先行到达定位辊对35的介质前端Pf1侧的鼓起部位H1比另一侧的鼓起部位H2鼓起更明显。因此,上述介质P向引导部件41的粘贴也是介质宽度方向上的鼓起部位H1的贴靠比鼓起部位H2的贴靠更明显。
对于这样的现象,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将加速辊对26设置于与介质供送方向交叉的方向的介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区域,因此可以使鼓起部位H1、H2中鼓起特别大的一方的鼓起部位H1的鼓起部分从加速辊对26的侧面向箭头Y1所示的供送方向上游移走。如果可以使鼓起部位H1的鼓起部分从加速辊对26的侧面向供送方向上游移走,则可以消除介质P的向引导部件41的粘贴,或者可以降低粘贴的程度。
然后,实现使鼓起部位H1的鼓起部分从加速辊对26的侧面向供送方向上游移走的功能的是推压部件43。即本实施方式中的接收部42上设置有推压部件43。推压部件43与上侧的介质引导部件41相对而固定下游部位43a,该下游部位43a的上游进入接收部42,并且以可以弹性变形的方式设置。
推压部件43向介质供送方向的上游方向推压介质P的鼓起部位中的中央的鼓起部位H3。从剖面来看,通过推压部件42向图5所示的箭头E方向推压介质P的鼓起部位H3。在该箭头E方向中,包括使鼓起部位H3离开介质引导部件41的方向和向供送方向上游推压鼓起部位H3的方向。
通过推压部件42向离开引导部件41的方向且供送方向上的上游方向推压鼓起部位H3,使鼓起部位H1中的该鼓起部分向图6的箭头Y1方向移走。由此,靠近鼓起部位H1的介质P向引导部件41的粘贴消除,或者其程度降低,介质P用于变形矫正的旋转,即向图6中的箭头r方向的旋转变得容易。由此,输送慢的一侧的介质前端Pf2向定位辊对35如图6的箭头Y2所示那样适当地前进,进而良好地矫正变形。
另外,通过推压部件43推压介质P的鼓起部位H3而结果性地将推压介质P的方向分为图6中的箭头E21、E22、E23所示的方向。箭头E21方向以如上所述向上游方向移走鼓起部位H1的鼓起部分的方式发挥作用。箭头E22、E23方向是将介质P前端抵靠在定位辊对35上的方向,以使介质P粘贴在引导部件41的方式发挥作用,但如上所述通过加速辊对26的配置以及推压部件43的功能,防止向引导部件41的粘贴或者降低其程度。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加速辊对26夹持介质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而设置于对称的位置。加速辊对26设置于介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是指,不仅限于加速辊对26存在于介质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情况,也包括在介质宽度方向上夹持中央位置而设置于两侧的情况。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推压部件42固定于介质供送方向的下游部位,介质供送方向的上游部位有推压介质P的鼓起部位H的弹性部件。作为弹性部件,只要是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件,可以是任何部件,但优选例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片材等与介质P之间的摩擦系数低且不阻碍介质P的旋转的材料。
通过用弹性部件构成推压部件42,可以向介质供送方向的上游方向适当地推压将介质P的鼓起部位H。
另外,推压部件如图7所示可以由摇动部件构成。图7所示的推压部件44在介质供送方向的下游具有摇动轴44a,由从该摇动轴44a起的介质供送方向的上游部位推压介质P的鼓起部位H的摇动部件构成。推压部件44的上游部位是由弹簧45推压的构成。
使用这样的构成可以向介质供送方向的上游方向适当地推压介质P的鼓起部位H。
另外,推压部件不仅可以是摇动的部件,例如也可以是相对于鼓起部位H进退的活塞状部件那样的部件。这样的活塞状部件,例如可以根据控制部50的控制,通过能够切换通电状态和非通电状态的螺线管而相对于鼓起部位H进退。
此时,活塞状部件通常从弯曲路径Ta退避,也可以通过在与形成鼓起部位H相同的时间或者形成鼓起部位H后进出弯曲路径Ta来推压鼓起部位H的方式进行控制。
另外,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推压部件42设置于介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区域。由此,通过推压部件42推压介质P的力易于均等地作用于介质宽度方向的一侧以及另一侧的双方,特别是即使是不确定介质宽度方向上明显鼓起的一侧是哪一侧的构成,也可以适当地矫正变形。
另外,推压部件42设置于介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是指,不仅限于推压部件42存在于介质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情况,也包括在介质宽度方向上夹持中央位置而设置于两侧的情况。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压部件设置于介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区域,但可以形成覆盖介质宽度方向的全部区域的大小。
另外,控制加速辊对26以及定位辊对35的控制部50可以设为根据供送条件来切换在使定位辊对35停止的状态下驱动加速辊对26时的该加速辊对26的驱动量的方式。另外,上述驱动量为了与将介质P的前端抵靠在定位辊对35上时的抵靠量相对应,以下将上述驱动量称为“抵靠量”。
作为供送条件的一例,可以采用加速辊对26导致的介质P的输送速度、介质P的尺寸、介质P的厚度、温湿度这些,抵靠量可以根据这样的供送条件来设定。
在表1中示出与输送速度对应的抵靠量的相加值的一例。另外,在表2中示出与中介质P的尺寸对应的抵靠量的相加值的一例。另外,在表3中示出与温湿度和介质P的厚度对应的抵靠量的相加值的一例。
例如,在输送速度为“高速”的情况下,可以从表1得到相加值“6”,介质P的尺寸为“A5尺寸横”时可以从表2得到相加值“-2”,在“温度T1℃以下湿度超过S1%”的条件下介质P的厚度为“厚”的情况下,可以从表3得到相加值“1”。在这种情况下,抵靠量(mm)可以如以下算出。
抵靠量(mm)=“6”+“-2”+“1”=5(mm)
另外,表2所示的介质P的尺寸是以国际规格的ISO 216划定的A列以及B列的纸张尺寸。
如此,控制加速辊对26以及定位辊对35的控制部50根据供送条件来切换在使定位辊对35停止的状态下驱动加速辊对26时的该加速辊对26的驱动量,即抵靠量,因此可以根据供送条件进行适当地变形矫正。
[表1]
Figure BDA0002147277110000181
[表2]
Figure BDA0002147277110000182
[表3]
Figure BDA0002147277110000191
以下,一边参照图8一边对控制部50执行的供送控制的流程进行说明。
控制部50如果接收到介质供送指令(步骤S11),则获取介质尺寸(步骤S12),获取温湿度(步骤S13),在此基础上开始介质P的供送(步骤S14)。
如果介质P的供送开始、介质P的前端到达重叠输送检测部59,则获取介质厚度(步骤S15),并根据供送条件算出抵靠量(步骤S16)。然后根据得到的抵靠量,将介质前端抵靠在定位辊对35上并进行变形矫正(步骤S17),再继续供送将介质P输送至读取位置进行读取(步骤S18)。
在以上的供送控制中,如上所述通过推压部件43的作用,适当地矫正介质P的变形。

Claims (6)

1.一种介质供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输送辊对,向下游供送介质;
第二输送辊对,设置于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下游;
弯曲路径,是形成在所述第一输送辊对和所述第二输送辊对之间的介质供送路径,并且是使介质弯曲的同时向下输送的弯曲路径;以及
接收部,形成于所述弯曲路径的弯曲的外侧,并接收所述弯曲路径中的介质的鼓起部位,
所述第一输送辊对设置于介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区域,所述介质宽度方向是与介质供送方向交叉的方向,
所述接收部设置有向介质供送方向的上游方向推压介质的所述鼓起部位的推压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供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压部件是介质供送方向的下游部位被固定且介质供送方向的上游部位推压介质的所述鼓起部位的弹性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供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压部件是在介质供送方向的下游具有摇动轴且从所述摇动轴起的介质供送方向的上游部位推压介质的所述鼓起部位的摇动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供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推压部件设置于所述介质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质供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控制所述第一输送辊对以及所述第二输送辊对的控制装置根据供送条件来切换在使所述第二输送辊对停止的状态下驱动所述第一输送辊对时的所述第一输送辊对的驱动量。
6.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读取装置,读取介质;以及
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介质供送装置,向所述读取装置的介质的读取位置供送介质。
CN201910688979.9A 2018-07-31 2019-07-29 介质供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Active CN1107846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44075A JP2020019607A (ja) 2018-07-31 2018-07-31 媒体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18-144075 2018-07-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4611A true CN110784611A (zh) 2020-02-11
CN110784611B CN110784611B (zh) 2021-10-01

Family

ID=692283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88979.9A Active CN110784611B (zh) 2018-07-31 2019-07-29 介质供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39775A1 (zh)
JP (1) JP2020019607A (zh)
CN (1) CN1107846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10001760A (ko) * 2019-06-28 2021-01-06 휴렛-팩커드 디벨롭먼트 컴퍼니, 엘.피. 중송 검출 및 처리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61625A (ja) * 1999-01-08 2000-09-22 Ricoh Co Ltd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CN101445194A (zh) * 2007-11-30 2009-06-03 株式会社理光 薄片材料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888467A (zh) * 2009-05-12 2010-11-1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044366A (zh) * 2013-03-13 2014-09-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压印构件装置以及具备该压印构件装置的打印装置
CN107018263A (zh) * 2015-11-24 2017-08-04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双面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80109685A1 (en) * 2016-10-18 2018-04-19 Conduent Business Servic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gitization of document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86342A (ja) * 1984-10-02 1986-05-01 Canon Inc 給送装置
JPH01226653A (ja) * 1988-03-02 1989-09-11 Canon Inc シートレジスト装置
JPH06100208A (ja) * 1992-09-22 1994-04-12 Fuji Xerox Co Ltd 用紙斜め送り補正制御装置
JPH0834544A (ja) * 1994-07-22 1996-02-06 Fuji Xerox Co Ltd 自動原稿送り装置の原稿整合装置
JPH08157107A (ja) * 1994-11-30 1996-06-18 Toshiba Corp 給紙装置
JP6528715B2 (ja) * 2016-04-19 2019-06-12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原稿シート搬送装置
JP2018090340A (ja) * 2016-11-30 2018-06-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位置補正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61625A (ja) * 1999-01-08 2000-09-22 Ricoh Co Ltd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CN101445194A (zh) * 2007-11-30 2009-06-03 株式会社理光 薄片材料输送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888467A (zh) * 2009-05-12 2010-11-17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044366A (zh) * 2013-03-13 2014-09-17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压印构件装置以及具备该压印构件装置的打印装置
CN107018263A (zh) * 2015-11-24 2017-08-04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双面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180109685A1 (en) * 2016-10-18 2018-04-19 Conduent Business Services, Ll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gitization of document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URITA, KOICHI: "A non-contact and online ink thickness sensor for printing machines using the photoacoustic effect",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凌杰: "数码复印机进纸机构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4611B (zh) 2021-10-01
JP2020019607A (ja) 2020-02-06
US20200039775A1 (en) 2020-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4024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4569434B2 (ja) 画像読取装置
JP6108213B2 (ja) 読取装置
TW201934463A (zh) 媒體饋送裝置及圖像讀取裝置
JP2014150322A5 (zh)
CN111497441B (zh) 记录装置
US11214454B2 (en) Medium feeding device and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CN110784611B (zh) 介质供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JP4211775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US11485596B2 (en) Medium feeding apparatus,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and medium feeding method in medium feeding apparatus
JP4211772B2 (ja) 原稿搬送装置
EP2104325B1 (en) 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 and image reading device
JP2020066527A (ja) 媒体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7148862B2 (ja) 媒体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読取装置
JP2010083600A (ja) 原稿搬送装置、画像読取装置、原稿搬送装置の制御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3875003B2 (ja) 用紙搬送装置
JP2009062190A (ja) 自動原稿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50177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2019182590A (ja)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シート処理装置、並びに画像読取装置
JP5245776B2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2573254B (zh) 介质进给装置及图像读取装置
JP2004210488A (ja) 読取装置
JP2000134409A (ja) 自動原稿搬送装置
JPH1087116A (ja)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CN114338937A (zh) 介质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