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7680A - 一种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率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率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37680A CN110637680A CN201810676287.8A CN201810676287A CN110637680A CN 110637680 A CN110637680 A CN 110637680A CN 201810676287 A CN201810676287 A CN 201810676287A CN 110637680 A CN110637680 A CN 11063768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ulture
- germination
- bottle
- layer
- st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40—Cultivation of spaw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40—Bio-organic fraction processing; Production of fertilisers from the organic fraction of waste or refus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retreatment Of Seeds And Plants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率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培养料的制备;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培养。本发明获得的红托竹荪栽培原种萌发效果好、污染率低,而且培养料的配方简单,操作容易。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率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方法简单,生产周期短,准确性高,能快速识别带有霉菌、老化不萌发菌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率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贵州红托竹荪的产业快速发展,菌种质量的控制愈见重要;但在实际的红托竹荪的连续的生产过程中红托竹荪原始母种接种在常用的原种培养基上后极容易感染绿霉、黄霉、毛霉等霉菌,而且感染后菌瓶如果不及时发现,红托竹荪的菌种会在1-2天内将感染的霉菌覆盖,感染霉菌的原种瓶被覆盖后极难从感官上进行判断,目前行业内红托竹荪的污染率超过35%,其中绝大多数为带有霉菌的红托竹荪原种接种后造成;同时目前传统原种培养基生产的红托竹荪原种的萌发率极低,菌种退化现象严重,实际统计在原种中约有10%-30%原种接种后不萌发。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率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率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料的制备:按重量百分比称取95-97%松木鲜木屑、0.5-1.5%氯霉素,然后加水混匀,将含水率调节到50-58%,即得培养料A;按重量百分比称取75-80%发酵过的软杂木屑、20-25%麸皮,加水混匀,将含水率调节到50-58%,即得培养料B;
(2)培养基的制备:选取600-700ml的透明玻璃瓶作培养瓶,向培养瓶中装入三层培养料,从下往上,第一层为180-220g培养料B,第二层为45-55g培养料A,第三层为30-40g培养料B,盖好瓶盖,灭菌,冷却,即培养基;
(3)接种:在无菌操作台中挑取3-5mm×3-5mm红托竹荪菌块接种到培养基中,即得菌种瓶;
(4)培养:将菌种瓶放置在22-26℃℃培养箱中培养,培养4-6天,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根据生长情况选种。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1),松木鲜木屑的颗粒度≤2mm。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1),发酵过的软杂木屑颗粒度≤6mm。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2),第一层培养料的厚度为7-9cm,第二层培养料的厚度为3-5cm,第三层培养料的厚度为1-2cm。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2),灭菌时温度为120-125℃,时间为70-90min。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3),接种深度为8-12cm。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4),选种为:
菌种瓶放置20-30℃下培养4-6天,当菌丝穿透第三层培养料未发生变色时,则该瓶菌种合格,可作为栽培原种使用;
菌种瓶放置22-26℃下培养4-6天,当菌丝穿透第三层培养料发生变色时,则该瓶菌种含有霉菌,不可作为栽培原种使用;
菌种瓶放置22-26℃下培养4-6天,当菌丝无法穿透第三层培养料时,则该瓶菌种退化萌发率极低,不可作为栽培原种使用。
本发明使用两种培养料来培育菌种,发酵过的软杂木屑、麸皮组成的培养料B为红托竹荪菌种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让红托竹荪能够快速生长起来;鲜松木细木屑、氯霉素组成的培养料A为霉菌变色显示带和细菌隔离带,如果菌种中带有绿霉、黄霉或毛霉会使培养料A变成对应的绿色、黄色或浅白色,而且鲜松木屑中的单宁类物质使得竹荪菌丝无法浓密生长从而无法覆盖掉变色区域,氯霉素具有杀菌的作用,能够抑制霉菌的生长,隔离细菌,同时培养料A作为不适生长培养料能够对菌种菌丝起到挑选和复壮的作用,淘汰掉弱势菌丝;通过两种培养料的共同作用,就可培育出脱霉、高萌发率的栽培原种。本发明获得的红托竹荪栽培原种萌发效果好、污染率低,而且培养料的配方简单,操作容易。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率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方法简单,生产周期短,准确性高,能快速识别带有霉菌、老化不萌发菌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核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率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料的制备:按重量百分比称取95%松木鲜木屑、0.5%氯霉素,然后加水混匀,将含水率调节到50%,即得培养料A;按重量百分比称取75%发酵过的软杂木屑、20%麸皮,加水混匀,将含水率调节到50%,即得培养料B;
(2)培养基的制备:选取600ml的透明玻璃瓶作培养瓶,向培养瓶中装入三层培养料,从下往上,第一层为180g培养料B,第二层为45g培养料A,第三层为30g培养料B,盖好瓶盖,灭菌,冷却,即培养基;
(3)接种:在无菌操作台中挑取3mm×3mm红托竹荪菌块接种到培养基中,即得菌种瓶;
(4)培养:将菌种瓶放置在22℃培养箱中培养,培6天,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根据生长情况选种。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1),松木鲜木屑的颗粒度≤2mm。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1),发酵过的软杂木屑颗粒度≤6mm。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2),第一层培养料的厚度为7cm,第二层培养料的厚度为3cm,第三层培养料的厚度为1cm。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2),灭菌时温度为120℃,时间为90min。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3),接种深度为8cm。
实施例2
一种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率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料的制备:按重量百分比称取96%松木鲜木屑、0.8%氯霉素,然后加水混匀,将含水率调节到56%,即得培养料A;按重量百分比称取78%发酵过的软杂木屑、24%麸皮,加水混匀,将含水率调节到55%,即得培养料B;
(2)培养基的制备:选取650ml的透明玻璃瓶作培养瓶,向培养瓶中装入三层培养料,从下往上,第一层为200g培养料B,第二层为40g培养料A,第三层为35g培养料B,盖好瓶盖,灭菌,冷却,即培养基;
(3)接种:在无菌操作台中挑取4mm×4mm红托竹荪菌块接种到培养基中,即得菌种瓶;
(4)培养:将菌种瓶放置在25℃培养箱中培养,培养5天,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根据生长情况选种。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1),松木鲜木屑的颗粒度≤2mm。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1),发酵过的软杂木屑颗粒度≤6mm。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2),第一层培养料的厚度为8cm,第二层培养料的厚度为4cm,第三层培养料的厚度为1.5cm。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2),灭菌时温度为121℃,时间为80min。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3),接种深度为9cm。
实施例3
一种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率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料的制备:按重量百分比称取97%松木鲜木屑、1.5%氯霉素,然后加水混匀,将含水率调节到58%,即得培养料A;按重量百分比称取80%发酵过的软杂木屑、25%麸皮,加水混匀,将含水率调节到58%,即得培养料B;
(2)培养基的制备:选取700ml的透明玻璃瓶作培养瓶,向培养瓶中装入三层培养料,从下往上,第一层为220g培养料B,第二层为55g培养料A,第三层为40g培养料B,盖好瓶盖,灭菌,冷却,即培养基;
(3)接种:在无菌操作台中挑取5mm×5mm红托竹荪菌块接种到培养基中,即得菌种瓶;
(4)培养:将菌种瓶放置在26℃培养箱中培养,培养4天,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根据生长情况选种。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1),松木鲜木屑的颗粒度≤2mm。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1),发酵过的软杂木屑颗粒度≤6mm。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2),第一层培养料的厚度为9cm,第二层培养料的厚度为5cm,第三层培养料的厚度为2cm。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2),灭菌时温度为125℃,时间为70min。
进一步,所述的步骤(3),接种深度为12cm。
统计实施例1-3的结种情况和生长情况,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从表中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能够获得90%以上的栽培原种,菌种的污染率低。
在此有必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和试验例仅限于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和理解,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作出的非突出实质性特征和显著进步的发明创造,仍然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畴。
Claims (7)
1.一种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率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料的制备:按重量百分比称取95-97%松木鲜木屑、0.5-1.5%氯霉素,然后加水混匀,将含水率调节到50-58%,即得培养料A;按重量百分比称取75-80%发酵过的软杂木屑、20-25%麸皮,加水混匀,将含水率调节到50-58%,即得培养料B;
(2)培养基的制备:选取600-700ml的透明玻璃瓶作培养瓶,向培养瓶中装入三层培养料,从下往上,第一层为180-220g培养料B,第二层为45-55g培养料A,第三层为30-40g培养料B,盖好瓶盖,灭菌,冷却,即培养基;
(3)接种:在无菌操作台中挑3-5mm×3-5mm红托竹荪菌块接种到培养基中,即得菌种瓶;
(4)培养:将菌种瓶放置在22-26℃培养箱中培养,培养4-6天,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根据生长情况选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率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松木鲜木屑的颗粒度≤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率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发酵过的软杂木屑颗粒度≤6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率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所述的步骤(2),其特征在于,第一层培养料的厚度为7-9cm,第二层培养料的厚度为3-5cm,第三层培养料的厚度为1-2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率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灭菌时温度为120-125℃,时间为70-90min。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率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接种深度为8-12c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率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选种为:
菌种瓶放置22-26℃下培养4-6天,当菌丝穿透第三层培养料未发生变色时,则该瓶菌种合格,可作为栽培原种使用;
菌种瓶放置22-26℃下培养4-6天,当菌丝穿透第三层培养料发生变色时,则该瓶菌种含有霉菌,不可作为栽培原种使用;
菌种瓶放置22-26℃下培养4-6天,当菌丝无法穿透1号培养料时,则该瓶菌种退化萌发率极低,不可作为栽培原种使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76287.8A CN110637680B (zh) | 2018-06-27 | 2018-06-27 | 一种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率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76287.8A CN110637680B (zh) | 2018-06-27 | 2018-06-27 | 一种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率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37680A true CN110637680A (zh) | 2020-01-03 |
CN110637680B CN110637680B (zh) | 2023-08-18 |
Family
ID=68989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676287.8A Active CN110637680B (zh) | 2018-06-27 | 2018-06-27 | 一种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率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637680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52531A (zh) * | 2022-08-11 | 2022-10-11 | 贵州美味鲜竹荪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红托竹荪玻璃瓶母种的生产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27701A (zh) * | 2009-08-14 | 2010-01-20 | 郑杰辉 | 一种蛹虫草菌种选育方法 |
CN102726216A (zh) * | 2012-07-17 | 2012-10-17 | 杨毅 | 培育蛹虫草抗退化菌种的方法 |
CN102907258A (zh) * | 2012-11-13 | 2013-02-06 | 四川省青川县川珍实业有限公司 | 食用菌菌种的脱毒方法 |
CN104230519A (zh) * | 2014-08-03 | 2014-12-24 | 青岛锐志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质的制备方法 |
CN104488557A (zh) * | 2014-12-26 | 2015-04-08 | 青岛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食用菌菌种提纯复壮的方法 |
CN106134769A (zh) * | 2016-07-20 | 2016-11-23 | 贵州师范大学 | 一种美味牛肝菌原种的制作方法 |
-
2018
- 2018-06-27 CN CN201810676287.8A patent/CN11063768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27701A (zh) * | 2009-08-14 | 2010-01-20 | 郑杰辉 | 一种蛹虫草菌种选育方法 |
CN102726216A (zh) * | 2012-07-17 | 2012-10-17 | 杨毅 | 培育蛹虫草抗退化菌种的方法 |
CN102907258A (zh) * | 2012-11-13 | 2013-02-06 | 四川省青川县川珍实业有限公司 | 食用菌菌种的脱毒方法 |
CN104230519A (zh) * | 2014-08-03 | 2014-12-24 | 青岛锐志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一种食用菌培养基质的制备方法 |
CN104488557A (zh) * | 2014-12-26 | 2015-04-08 | 青岛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食用菌菌种提纯复壮的方法 |
CN106134769A (zh) * | 2016-07-20 | 2016-11-23 | 贵州师范大学 | 一种美味牛肝菌原种的制作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莫天砚等,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152531A (zh) * | 2022-08-11 | 2022-10-11 | 贵州美味鲜竹荪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红托竹荪玻璃瓶母种的生产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37680B (zh) | 2023-08-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72104B (zh) | 一种桑黄栽培的制作方法 | |
CN109983951B (zh) | 一种生物质育苗盘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9197381B (zh) | 一种固体菌种液化种植海鲜菇的方法 | |
CN110249912B (zh) | 一种桑黄工厂化瓶栽的方法 | |
CN102783356A (zh) | 一种将食用菌固体菌种转化为液体菌种的方法 | |
KR20160034101A (ko) | 흰목이 버섯 재배용 배지 및 흰목이 버섯 재배방법 | |
CN110637680A (zh) | 一种红托竹荪脱霉、高萌发率栽培原种的生产方法 | |
CN105519345B (zh) | 天麻有性繁殖用棉籽壳为主料制作萌发菌生产种的方法 | |
CN101182471B (zh) | 蛹虫草的一种高效培育方法 | |
CN110438197B (zh) | 携带稻瘟病菌的大麦粒在稻瘟病杀菌剂筛选中的应用 | |
CN108812063B (zh) | 一种采用合成基质制作双孢蘑菇栽培种的方法 | |
CN109971653B (zh) | 一种金针菇退化菌种的快速复壮方法 | |
CN1944625B (zh) | 虫草饮品用大米固态发酵的蛹虫草菌丝培育方法 | |
CN102835253B (zh) | 一种应用液体菌种工厂化生产真姬菇的优化工艺 | |
CN109906872A (zh) | 一种灵芝菌种制作方法 | |
CN110115199B (zh) | 一种用桉木屑制作云耳菌种的方法 | |
KR102183105B1 (ko) | 미세기공이 형성된 버섯 배양용 봉지를 이용한 버섯의 제조방법 | |
CN106754402A (zh) | 灵芝菌种制作方法 | |
CN108157060B (zh) | 一种猴头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以及猴头菇的栽培方法 | |
CN103340090B (zh) | 利用白壤土作过滤层制作蘑菇麦粒栽培种的方法 | |
CN110839482A (zh) | 一种双孢蘑菇颗粒原种的培养基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25790C (zh) | 新型菌种制作工艺 | |
CN114451215A (zh) | 一种可减少发芽数量的金针菇栽培方法 | |
CN114303786A (zh) | 一种半固体蜜环菌菌种的制作方法 | |
CN110972808B (zh) | 一种工业化瓶栽二孢拟奥德蘑的培育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