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22926A - 双轴承渔线轮 - Google Patents

双轴承渔线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22926A
CN110622926A CN201910481552.1A CN201910481552A CN110622926A CN 110622926 A CN110622926 A CN 110622926A CN 201910481552 A CN201910481552 A CN 201910481552A CN 110622926 A CN110622926 A CN 1106229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haft support
support portion
shaft
c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8155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22926B (zh
Inventor
大古濑广树
丸冈平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jima Island
Original Assignee
Kojima Islan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jima Island filed Critical Kojima Island
Publication of CN1106229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29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229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29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2Frame details
    • A01K89/01921Frame disassembly featur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2Frame detai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2Frame details
    • A01K89/0193Frame details with bearing featur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轴承渔线轮。双轴承渔线轮(100)具有渔线轮主体(2)、卷线筒轴(3)、操作部件(20)和凸轮机构(30)。渔线轮主体具有框架(6)、设置于框架的一侧方的第2侧罩(7b)和固定于第2侧罩的内侧且支承于框架的轴支承部(10)。卷线筒轴的一端支承于轴支承部。操作部件能够与轴支承部一起沿卷线筒轴的轴向一体地移动,且以能够在轴支承部安装于框架的第1位置和轴支承部远离框架的第2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轴支承部。凸轮机构响应操作部件的转动使轴支承部沿轴向移动,从而使轴支承部相对于框架拆装。根据本发明,在双轴承渔线轮中,能够容易地将罩部件从渔线轮主体的框架拆下。

Description

双轴承渔线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钓鱼用渔线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轴承渔线轮(dual-bearingreel)。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一种双轴承渔线轮,其覆盖渔线轮主体的侧方的罩部件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渔线轮主体的框架(参照专利文献1)。在罩部件上固定有支承卷线筒轴的一端的支承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6-246776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现有技术的双轴承渔线轮中,当从框架上拆下罩部件时,需要在操作转动部件解除框架和支承部件的卡合后,手动地使罩部件向远离框架的方向移动。并且,由于支承部件高精度地嵌合于框架,因此,在使罩部件移动时,必须使罩部件沿卷线筒轴的轴向平行地移动,且需要习惯该操作。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双轴承渔线轮中,能够容易地将罩部件从渔线轮主体的框架拆下。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卷线筒轴、操作部件和凸轮(cam)机构。渔线轮主体具有框架、罩部件和轴支承部,其中,该罩部件设置于框架的一侧方;轴支承部固定于罩部件的内侧且支承于框架。卷线筒轴的一端支承于轴支承部。操作部件能够与轴支承部一起沿卷线筒轴的轴向一体地移动,且以能够在轴支承部安装于框架的第1位置和轴支承部从框架脱离的第2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轴支承部。凸轮机构响应操作部件的转动来使轴支承部沿轴向移动,从而使轴支承部从框架拆装。
该双轴承渔线轮中,由凸轮机构响应操作部件的转动,使轴支承部与操作部件一起沿轴向移动,从而轴支承部拆装于渔线轮主体的框架。据此,例如,即使在轴支承部高精度地嵌合于框架的情况下,仅通过对操作部件进行转动操作,就能够使轴支承部从框架脱离,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罩部件从框架拆下。
优选为,凸轮机构具有一个以上的凸轮和一个以上的凸轮从动件(camfollower),其中,该凸轮设置在框架和所述操作部件的任意一方;该凸轮从动件设置在框架和操作部件的任意另一方且卡合于凸轮。
优选为,凸轮沿周向形成,且具有凸轮槽,其中,该凸轮槽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随着操作部件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使轴支承部向远离所述框架的方向移动,凸轮从动件具有卡合于凸轮槽的突起部。
优选为,操作部件具有操作部,该操作部从框架和罩部件的至少一方沿径向露出,框架和罩部件的至少一方具有引导部,其中,该引导部引导伴随着操作部的转动操作的操作部的移动。在该情况下,由引导部来引导操作部件的操作部的移动,因此,当使操作部件的操作部进行转动操作时,能够防止操作部相对于渔线轮主体倾斜。
优选为,框架具有供轴支承部嵌合的开口部,轴支承部具有嵌合于开口部的嵌合部,还具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安装于轴支承部的嵌合部的外周。在该情况下,能够使轴支承部无晃动地嵌合于框架。
优选为,还具有摆动轴,当操作部件位于第2位置时,该摆动轴将罩部件相对于框架能够摆动地进行支承。在该情况下,当使操作部件从第1位置转动到第2位置而使轴支承部从框架脱离时,罩部件支承于摆动轴,因此能够防止罩部件和轴支承部的下落。
根据本发明,在双轴承渔线轮中,能够容易地将罩部件从渔线轮主体的框架拆下。
附图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承渔线轮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剖视图。
图3是双轴承渔线轮的局部仰视图。
图4是当操作部件位于第1位置时从左侧观察第2侧板的立体图。
图5是当操作部件位于第2位置时从左侧观察第2侧板的立体图。
图6是从径向内侧观察凸轮的图。
图7是表示将罩部件从渔线轮主体拆下时的状态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2:渔线轮主体;3:卷线筒轴;6:框架;6d:开口部;7b:第2侧罩(罩部件的一例);10:轴支承部;10b:嵌合部;20:操作部件;20b:操作部;30:凸轮机构;31:凸轮;31b:凸轮槽;31c:第1倾斜部(倾斜部的一例);32:凸轮从动件;32a:突起部;40:引导部;50:弹性部件;60:摆动轴;100:双轴承渔线轮
具体实施方式
(整体结构)
在下面的说明中,当进行垂钓时,将放出渔线的方向称为前、将其相反方向称为后。另外,左右是指从后方观察双轴承渔线轮100时的左右。另外,将卷线筒轴3(参照图2)延伸的方向称为“轴向”、将与卷线筒轴3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绕卷线筒轴3旋转的方向称为“周向”。
采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双轴承渔线轮100能够将渔线向前方放出。如图1~图3所示,双轴承渔线轮100具有渔线轮主体2、卷线筒轴3、卷线筒4、手柄5、操作部件20和凸轮机构30(参照图5)。另外,优选为,双轴承渔线轮100还具有引导部40、弹性部件50和摆动轴60。
(渔线轮主体2)
渔线轮主体2具有框架6、第1侧罩7a、第2侧罩7b(罩部件的一例)、前罩8、拇指托(ThumbRest)9和轴支承部10。
框架6具有第1侧板6a、第2侧板6b和多个连结部6c。
第1侧板6a被配置在框架6的右侧。第2侧板6b在轴向上与第1侧板6a隔开间隔,且被配置在框架6的左侧。如图2所示,第2侧板6b具有朝轴向开口的圆形的开口部6d。开口部6d上嵌合有轴支承部10的后述的嵌合部10b。多个连结部6c沿轴向延伸,且连结第1侧板6a和第2侧板6b。
第1侧罩7a设置在框架6的右侧方,覆盖框架6的第1侧板6a的右侧方。第2侧罩7b设置在框架6的左侧方,覆盖框架6的第2侧板6b的左侧方。第2侧罩7b通过轴支承部1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渔线轮主体2的框架6。
前罩8被配置在框架6的前部,且被螺纹紧固固定于框架6。拇指托9以覆盖框架6的上部的方式配置,且被螺纹紧固固定于框架6。
如图2所示,轴支承部10被固定于第2侧罩7b的内侧,且支承于框架6。轴支承部10能够和第2侧罩7b一体地移动且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于框架6。轴支承部10通过多个螺钉部件12固定于第2侧罩7b。
轴支承部10为有底筒状的部件,且具有轴承收装部10a、嵌合部10b和转动支承部10c。
轴承收装部10a从轴支承部10的底部沿轴向呈筒状突出而形成。在轴承收装部10a的内部收装有支承卷线筒轴3的一端的轴承14。在轴承收装部10a的径向外侧设置有制动机构15,该制动机构15响应卷线筒4的旋转来制动卷线筒4。
嵌合部10b的外周面为圆筒状,该嵌合部10b嵌合于第2侧板6b的开口部6d。嵌合部10b具有用于安装弹性部件50的安装槽10d。安装槽10d为环状,且向径向内侧凹进而形成。
转动支承部10c为圆筒状,且设置在嵌合部10b的左侧。转动支承部10c在轴向上与第2侧罩7b相邻配置。转动支承部10c以使操作部件20能够转动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承。转动支承部10c的外径形成为比嵌合部10b的外径小。
(卷线筒轴3)
卷线筒轴3在渔线轮主体2中沿轴向延伸,且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渔线轮主体2。如图2所示,卷线筒轴3的一端支承于渔线轮主体2的轴支承部10。详细而言,卷线筒轴3的一端通过配置在轴支承部10的轴承收装部10a的轴承14而支承于渔线轮主体2。卷线筒轴3的另一端通过配置于渔线轮主体2的未图示的轴承而支承于渔线轮主体2。
(卷线筒4)
卷线筒4在第1侧板6a和第2侧板6b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渔线轮主体2。卷线筒4固定于卷线筒轴3,且与卷线筒轴3一体地旋转。
(手柄5)
如图1所示,手柄5在第1侧罩7a侧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渔线轮主体2。手柄5的旋转经由未图示的旋转传递机构被传递给卷线筒4。旋转传递机构的结构与现有技术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操作部件20)
操作部件20能够与轴支承部10沿轴向一体地移动,且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轴支承部10。详细而言,操作部件20被第2侧罩7b和轴支承部10的嵌合部10b夹持而被限制在轴向上的移动。操作部件20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轴支承部10的转动支承部10c。操作部件20的旋转轴心构成为与卷线筒轴3的旋转轴心同心。
操作部件20能够在图4所示的第1位置和图5所示的第2位置之间转动。当操作部件20位于第1位置时,轴支承部10安装于框架6。当操作部件20位于第2位置时,轴支承部10从框架6脱离。
操作部件20具有环状部20a和操作部20b。环状部20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轴支承部10的转动支承部10c。
操作部20b从框架6和第2侧罩7b的至少一方沿径向露出。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操作部20b从框架6和第2侧罩7b的两方朝径向外侧露出。操作部20b为杆状,且从环状部20a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而形成。操作部20b为了在第1位置和第2位置之间对操作部件20进行转动操作而设置。
(凸轮机构30)
凸轮机构30响应操作部件20的转动来使轴支承部10沿轴向移动,从而使轴支承部10从框架6拆装。
凸轮机构30具有一个以上的凸轮31和一个以上的凸轮从动件32,其中,该凸轮31设置在框架6和操作部件20的任意一方,该凸轮从动件32设置在框架6和操作部件20的任意另一方,且卡合于凸轮31。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以上的凸轮31设置于框架6,一个以上的凸轮从动件32设置于操作部件2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31和凸轮从动件32分别设置有2个。
各个凸轮31在周向上隔开间隔,且被螺纹紧固固定于框架6的第2侧板6b。凸轮31呈圆弧状延伸,且被配置为内周与操作部件20的外周相向。
图6为从径向内侧观察凸轮31的图。凸轮31具有第1平坦部31a和凸轮槽31b。第1平坦部31a沿周向平坦地形成在凸轮31的一端。第1平坦部31a的轴向外侧敞开着。
凸轮槽31b沿周向形成。详细而言,凸轮槽31b从第1平坦部31a进一步沿周向延伸,并从内周侧向径向外侧凹进而形成。凸轮槽31b具有第1倾斜部31c(倾斜部的一例)和第2平坦部31d。
第1倾斜部31c以随着操作部件20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而使轴支承部10向远离框架6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倾斜而形成。换言之,第1倾斜部31c以随着操作部件20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而使轴支承部10向接近框架6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倾斜而形成。
第2平坦部31d从第1倾斜部31c进一步沿周向延伸,并沿周向平坦地形成。
凸轮从动件32具有卡合于凸轮31的凸轮槽31b的突起部32a。突起部32a在与操作部件20的操作部20b不同的位置向径向外侧突出而形成。
如图6所示,当操作部件20位于第1位置时,突起部32a卡合于凸轮槽31b的第2平坦部31d。当操作部件20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时,突起部32a从凸轮槽31b的第2平坦部31d通过凸轮槽31b的第1倾斜部31c,移动到凸轮31的第1平坦部31a。另一方面,当操作部件20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时,突起部32a从凸轮31的第1平坦部31a通过凸轮槽31b的第1倾斜部31c,移动到凸轮槽31b的第2平坦部31d。当操作部件20位于第2位置时,突起部32a与凸轮槽31b的卡合被解除。如此,通过突起部32a卡合于凸轮槽31b并沿轴向移动,轴支承部10和设置有突起部32a的操作部件20一起沿轴向移动。
(作用)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双轴承渔线轮100中,通过将操作部件20从第1位置转动操作到第2位置,通过凸轮机构30,轴支承部10与操作部件20一起向远离框架6的方向移动,从而使轴支承部10从框架6脱离。据此,当使轴支承部10从框架6脱离时,不必手动地使轴支承部10沿轴向移动。另外,即使在轴支承部10高精度地嵌合于框架6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使轴支承部10从框架6脱离,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2侧罩7b从框架6拆下。
另外,当将轴支承部10安装于框架6时,将轴支承部10和第2侧罩7b相对于框架6配置在规定的位置,而使操作部件20从第2位置转动到第1位置。据此,通过凸轮机构30,轴支承部10向接近框架6的方向移动,从而使轴支承部10安装于框架6。因此,通过对操作部件20进行转动操作,能够容易地将轴支承部10安装于框架6。
(引导部40)
引导部40设置在框架6和第2侧罩7b的至少一方。引导部40引导伴随着操作部件20的操作部20b的转动操作的操作部20b的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5所示,引导部40形成于框架6的第2侧板6b。引导部40由沿着凸轮31的形状这样的形状构成,在第2侧板6b的开口部6d的下部侧表面沿周向形成。
引导部40具有第2倾斜面40a、第1平坦面40b和第2平坦面40c。第2倾斜面40a与凸轮槽31b的第1倾斜部31c相对应而形成,例如,倾斜角度和周向上的长度形成为,与凸轮槽31b的第1倾斜部31c的倾斜角度和周向上的长度相等。
第2倾斜面40a以随着操作部件20从第1位置向第2位置移动而引导操作部件20的操作部20b向远离卷线筒4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倾斜而形成。换言之,第2倾斜面40a以随着操作部件20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而引导操作部件20的操作部20b向接近卷线筒4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倾斜而形成。
第1平坦面40b从第2倾斜面40a的一端沿周向平坦地延伸,当操作部件20位于第1位置时,第1平坦面40b在轴向上支承操作部件20的操作部20b。
第2平坦面40c从第2倾斜面40a的另一端沿周向平坦地延伸,当操作部件20位于第2位置时,第2平坦面40c在轴向上支承操作部件20的操作部20b。
通过如此设置引导部40,当对操作部件20的操作部20b进行转动操作时,操作部件20的操作部20b被引导部40支承。据此,能够防止当对操作部件20的操作部20b进行转动操作时,操作部20b相对于渔线轮主体2倾斜。
(弹性部件50)
如图2所示,弹性部件50安装于轴支承部10的嵌合部10b的外周。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50安装于轴支承部10的安装槽10d。弹性部件50为由能够弹性变形的树脂等构成的弹性体,例如为O形圈。通过在框架6和轴支承部10之间配置弹性部件50,能够将轴支承部10无晃动地嵌合于框架6的开口部6d。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操作部件20进行转动操作,能够将轴支承部10相对于框架6拆装,因此,即使在设置弹性部件50来使轴支承部10和框架6之间的嵌合变得牢固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使轴支承部10相对于框架6拆装。
(摆动轴60)
如图7所示,当操作部件20位于第2位置时,摆动轴60将第2侧罩7b相对于框架6能够摆动地进行支承。摆动轴60以能够旋转且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于渔线轮主体2。据此,当使操作部件20从第1位置转动到第2位置而使轴支承部10从框架6脱离时,能够防止第2侧罩7b和轴支承部10下落。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尤其是,能够根据需要对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任意组合。
(a)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覆盖渔线轮主体2的左侧方的第2侧罩7b作为罩部件的一例进行了例示,但也可以将覆盖渔线轮主体2的右侧方的第1侧罩7a构成为罩部件。在该情况下,手柄5被配置在第2侧罩7b侧。
(b)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引导部40被设置在框架6上,但引导部40也可以设置在第2侧罩7b,还可以为由框架6和第2侧罩7b两者构成引导部40,以引导操作部件20的操作部20b的移动。

Claims (6)

1.一种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渔线轮主体、卷线筒轴、操作部件和凸轮机构,其中,
所述渔线轮主体具有框架、罩部件和轴支承部,其中,所述罩部件设置于所述框架的一侧方,所述轴支承部固定于所述罩部件的内侧且支承于所述框架;
所述卷线筒轴的一端支承于所述轴支承部;
所述操作部件能够与所述轴支承部一起沿所述卷线筒轴的轴向一体地移动,且以能够在所述轴支承部安装于所述框架的第1位置和所述轴支承部从所述框架脱离的第2位置之间转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轴支承部;
所述凸轮机构响应所述操作部件的转动来使所述轴支承部沿所述轴向移动,从而使所述轴支承部从所述框架拆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凸轮机构具有一个以上的凸轮和一个以上的凸轮从动件,其中,所述凸轮设置于所述框架和所述操作部件的任意一方;所述凸轮从动件设置于所述框架和所述操作部件的任意另一方,且卡合于所述凸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轮沿周向形成,且具有凸轮槽,其中,所述凸轮槽具有倾斜部,该倾斜部随着所述操作部件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移动,使所述轴支承部向远离所述框架的方向移动,
所述凸轮从动件具有卡合于所述凸轮槽的突起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件具有操作部,该操作部从所述框架和所述罩部件的至少一方沿径向露出,
所述框架和所述罩部件的至少一方具有引导部,所述引导部引导伴随着所述操作部的转动操作的所述操作部的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具有供所述轴支承部嵌合的开口部,
所述轴支承部具有嵌合于所述开口部的嵌合部,
所述双轴承渔线轮还具有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安装于所述轴支承部的所述嵌合部的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摆动轴,其中,当所述操作部件位于所述第2位置时,所述摆动轴将所述罩部件相对于所述框架能够摆动地进行支承。
CN201910481552.1A 2018-06-21 2019-06-04 双轴承渔线轮 Active CN11062292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17834A JP7049940B2 (ja) 2018-06-21 2018-06-21 両軸受リール
JP2018-117834 2018-06-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22926A true CN110622926A (zh) 2019-12-31
CN110622926B CN110622926B (zh) 2022-10-28

Family

ID=689687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81552.1A Active CN110622926B (zh) 2018-06-21 2019-06-04 双轴承渔线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588302B2 (zh)
JP (1) JP7049940B2 (zh)
KR (1) KR102611462B1 (zh)
CN (1) CN110622926B (zh)
MY (1) MY196282A (zh)
TW (1) TWI78314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24820B2 (ja) * 2019-12-24 2024-01-30 シマノコンポネンツ マレーシア エスディーエヌ.ビーエッチディー. 釣り用リール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3854A (zh) * 2008-04-02 2008-09-03 宁波羚祐渔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第二煞车装置的钓鱼卷线器
US20150076269A1 (en) * 2013-09-13 2015-03-19 Shimano Inc. Dual-bearing reel
CN106560034A (zh) * 2015-10-06 2017-04-12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渔线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72095Y2 (ja) * 1992-01-28 1998-05-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2000245314A (ja) * 1999-02-25 2000-09-12 Shimano Inc 両軸受リールの遠心制動装置
TW462872B (en) * 1999-07-26 2001-11-11 Shimano Kk Centrifugal braking apparatus of double-bearing reel
JP3747430B2 (ja) * 1999-10-19 2006-02-22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遠心制動装置
JP4313902B2 (ja) * 1999-08-04 2009-08-12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遠心制動装置
JP2006246776A (ja) * 2005-03-10 2006-09-21 Okuma Fishing Tackle Co Ltd 釣り用両軸受リール
KR200426604Y1 (ko) * 2006-04-20 2006-09-19 주식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낚시용 양 베어링형 릴의 사이드 커버 착탈장치
JP5124435B2 (ja) * 2008-12-16 2013-01-23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5350881B2 (ja) * 2009-05-15 2013-11-27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制動装置
JP6166558B2 (ja) * 2013-03-13 2017-07-19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6198537B2 (ja) * 2013-09-13 2017-09-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6227353B2 (ja) * 2013-09-27 2017-11-08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ローラクラッチ及び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6543041B2 (ja) * 2015-02-12 2019-07-10 株式会社シマノ スプール制動装置および魚釣用リール
JP6653582B2 (ja) * 2016-01-19 2020-02-26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53854A (zh) * 2008-04-02 2008-09-03 宁波羚祐渔具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第二煞车装置的钓鱼卷线器
US20150076269A1 (en) * 2013-09-13 2015-03-19 Shimano Inc. Dual-bearing reel
CN106560034A (zh) * 2015-10-06 2017-04-12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渔线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49940B2 (ja) 2022-04-07
KR20190143787A (ko) 2019-12-31
JP2019216668A (ja) 2019-12-26
US10588302B2 (en) 2020-03-17
TW202000021A (zh) 2020-01-01
MY196282A (en) 2023-03-24
CN110622926B (zh) 2022-10-28
US20190387726A1 (en) 2019-12-26
KR102611462B1 (ko) 2023-12-08
TWI783144B (zh) 2022-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66558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JP2014176301A5 (zh)
CN106560034B (zh) 双轴承渔线轮
KR20130084992A (ko) 듀얼 베어링 릴의 스풀 제동 장치 및 듀얼 베어링 릴
CN110622926B (zh) 双轴承渔线轮
CN108338134B (zh)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
US10219501B2 (en) Dual-bearing reel
JP6026870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US10624325B2 (en) Spinning reel
CN109105345B (zh) 双轴承绕线轮
US10588303B2 (en) Dual-bearing reel
US10028495B2 (en) Dual-bearing reel
TWI766087B (zh) 捲線器
CN111374104B (zh) 双轴承渔线轮
KR200174209Y1 (ko) 스풀 착탈 기구를 갖는 베이트 캐스팅 릴
CN110012879B (zh) 双轴承渔线轮
KR20200007636A (ko) 양 베어링 릴
JP3925920B2 (ja) 魚釣用リ−ル
US11241000B2 (en) Dual-bearing reel
JP2019088198A5 (zh)
GB2581871A (en) Spinning reel
JP2019115278A (ja) 両軸受リール
JP2015114418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