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74104B - 双轴承渔线轮 - Google Patents

双轴承渔线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74104B
CN111374104B CN201911253487.3A CN201911253487A CN111374104B CN 111374104 B CN111374104 B CN 111374104B CN 201911253487 A CN201911253487 A CN 201911253487A CN 111374104 B CN111374104 B CN 1113741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 member
dual
side plate
engaged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534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74104A (zh
Inventor
莫哈末·沙姆斯·约翰·宾·伊斯梅尔
阿布·苏必亚·宾·阿罕默德
白哈骐·宾·萨布图
黄淇湶
马何德·索鲁里·纳滋瑞·宾·马斯塔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Components Malaysia Sdn Bh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Components Malaysia Sdn Bh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Components Malaysia Sdn Bhd filed Critical Shimano Components Malaysia Sdn Bhd
Publication of CN1113741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41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741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741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2Brake devices for reels
    • A01K89/033Brake devices for 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for reels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 A01K89/0192Frame detail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轴承渔线轮。双轴承渔线轮(1)具有渔线轮主体(3)和拆装机构(11)。拆装机构(11)具有第1侧罩(15)、支承部件(31)和锁定部件(33)。支承部件(31)被设置于第1侧板(21)。锁定部件(33)构成为能相对于支承部件(31)摆动。拆装机构(11)利用支承部件(31)和锁定部件(33)来允许或限制第1侧罩(15)相对于第1侧板(21)的转动。在此,在锁定部件(33)被配置在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在对第1侧罩(15)进行转动操作时,被卡合部(35)被卡合部(40)按压以限制锁定部件(33)从限制位置向允许位置摆动。据此,能够使拆装机构在限制位置切实发挥作用。

Description

双轴承渔线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轴承渔线轮(dual-bearing reel)。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的双轴承渔线轮中公开有一种拆装机构(参照专利文献1)。该拆装机构具有支承部件和锁定部件。支承部件被固定于第1侧板。锁定部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支承部件和第1侧板。拆装机构利用支承部件和锁定部件来允许或限制第1侧罩相对于第1侧板的转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公报特许616655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现有技术的双轴承渔线轮中,在锁定部件被配置在限制位置的状态下,第1侧罩的转动被限制(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0)。在该状态下存在如下担忧:当用户向第1侧罩的转动方向按压第1侧罩时,通过第1侧罩的突起部按压锁定部件的卡合槽的按压力,锁定部件从限制位置(图10中的位置)向允许位置(专利文献1的图11中的位置)转动。
即,尽管拆装机构对第1侧罩的转动进行限制,但存在拆装机构允许第1侧罩转动的担忧。特别是在第1侧罩的突起部被从摆动中心偏心配置的情况下(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13),存在该影响增大的担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拆装机构在限制位置切实发挥作用的双轴承渔线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和拆装机构。渔线轮主体具有:具有侧板的框架;和覆盖侧板的侧罩。拆装机构具有:拆装操作部、第1锁定部件和第2锁定部件。在对侧板进行侧罩的拆装时,拆装操作部被操作。拆装操作部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侧板转动。
第1锁定部件被设置于侧板。第2锁定部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1锁定部件摆动。拆装机构利用第1锁定部件和第2锁定部件来允许或限制拆装操作部相对于侧板的转动。
在此,拆装操作部具有向侧板突出的第1突出部。第2锁定部件在允许位置和限制位置之间摆动,其中,所述允许位置用于允许拆装操作部的转动;所述限制位置限制拆装操作部的转动。第2锁定部件具有第1凹部和卡合部。在第1凹部卡合有第1突出部。卡合部在与第1凹部不同的位置卡合于第1锁定部件。
第1锁定部件具有第2凹部和被卡合部。第2凹部朝拆装操作部的转动方向开口。在第2凹部上配置有第1凹部。在第2锁定部件被配置在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在对拆装操作部进行转动操作时,被卡合部由卡合部按压,以限制第2锁定部件从所述限制位置向允许位置摆动。
在本双轴承渔线轮中,拆装机构利用第1锁定部件和第2锁定部件来允许或限制拆装操作部相对于侧板的转动。在第2锁定部件被配置在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在对拆装操作部进行转动操作时,第2锁定部件的卡合部对第1锁定部件的被卡合部进行按压,以限制第2锁定部件从上述限制位置向允许位置进行摆动。
根据该结构,在第2锁定部件被配置在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即使拆装操作部被转动操作,也能够将第2锁定部件切实保持在限制位置。即,在本双轴承渔线轮中,能够使拆装机构在限制位置切实发挥作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中,优选为,第2锁定部件的摆动方向具有第1摆动方向和第2摆动方向。第1摆动方向为第2锁定部件绕摆动中心从允许位置向限制位置摆动的摆动方向。第2摆动方向为第2锁定部件绕摆动中心从限制位置向允许位置摆动的摆动方向。
在第2锁定部件被配置在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在对拆装操作部进行转动操作时,通过第2锁定部件的卡合部向上述第1摆动方向按压第1锁定部件的按压力,来限制第2锁定部件从限制位置向允许位置摆动。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拆装机构在限制位置更切实发挥作用。
在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中,优选为,第2锁定部件的卡合部是向拆装操作部突出的第2突出部。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2锁定部件的卡合部容易地卡合于第1锁定部件的被卡合部。
在本发明另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中,优选为,第2锁定部件的摆动中心被配置在与拆装操作部的转动中心不同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第2锁定部件容易地限制拆装操作部的转动。
在本发明另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中,优选为,被卡合部是沿着第2锁定部件的摆动方向延伸的长孔。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2锁定部件的卡合部容易地卡合于第1锁定部件的被卡合部,并且能够使第2锁定部件容易地摆动。
在本发明另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中,优选为,第1凹部被配置在被卡合部与第2凹部的开口之间。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限制第2锁定部件从上述限制位置向允许位置摆动的按压力从第2锁定部件的卡合部有效合理地作用于第1锁定部件的被卡合部。
在本发明另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中,优选为,被卡合部具有第1端部和第2端部。在该情况下,在第2锁定部件被配置在限制位置时,卡合部卡合于第1端部。第2端部在第2锁定部件从限制位置向允许位置摆动的摆动方向上被设置在与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在第2锁定部件被配置在允许位置的情况下,卡合部卡合于第2端部。
第1端部与拆装操作部的转动中心之间的第1距离比第2端部与拆装操作部的转动中心之间的第2距离长。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限制第2锁定部件从上述限制位置向允许位置摆动的按压力从第2锁定部件的卡合部有效合理地作用于第1锁定部件的被卡合部。
在本发明另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中,优选为,第2锁定部件的摆动中心与拆装操作部的转动中心之间的第3距离比第1距离短且比第2距离长。
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限制第2锁定部件从上述限制位置向允许位置的摆动的按压力从第2锁定部件的卡合部更有效合理地作用于第1锁定部件的被卡合部。
在本发明另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中,优选为,在第2锁定部件的卡合部卡合于被卡合部的第1端部的状态下,第2锁定部件的第1凹部的开口与第1锁定部件的第2凹部的内周面相向配置。在该情况下,在第2锁定部件的卡合部卡合于被卡合部的第2端部的状态下,第2锁定部件的第1凹部的开口与第1锁定部件的第2凹部的开口相向配置。
根据该结构,在第2锁定部件被配置在限制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将第2锁定部件切实保持在限制位置。另外,在第2锁定部件被配置在允许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容易地转动操作拆装操作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双轴承渔线轮中,能够使拆装机构在限制位置切实发挥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的双轴承渔线轮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下方观察双轴承渔线轮的图。
图3是将第1侧罩从双轴承渔线轮拆下后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框架和拆装机构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5A是拆装机构的放大立体图。
图5B是锁定部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6A是锁定部件位于允许位置的情况下的拆装机构的侧视图。
图6B是锁定部件位于限制位置的情况下的拆装机构的侧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支承部件的被卡合部的形成位置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作用于拆装机构的力的图。
图9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拆装机构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双轴承渔线轮; 3:渔线轮主体;5:手柄;7:卷线筒;9:卷线筒轴;11:拆装机构;13:框架;15:第1侧罩;15a:第1突出部;17:第2侧罩;19:轴支承部;19a:有底筒状部;19b:轴承收装部;19c:安装部;19d:卡口突起;20:轴承;21:第1侧板;21a:开口部;21b:孔部;21c:孔部;22a:卡口槽;23:第2侧板;25:连结部;25a:钓竿安装部;31:支承部件;31a:螺栓;32:第1主体部;32a:缘部;33:锁定部件;34:第1凹部;34a:第1开口;34b:第1内周面;35:被卡合部;35a:第1端部;35b:第2端部;35c:内周面;36:固定部;37:第2主体部;38:旋钮部;39:第2突出部;40:卡合部;41:第2凹部;41a:第2开口;41b:第2内周面;42:卡口结构;43:第3突出部;C1:转动中心;C2:摆动中心;F1:第1主按压力;F2:第2主按压力;f1:第1分力;f2:第2分力;f3:第3分力;f4:第4分力;J1:第1突出部的轴心;J2:第3突出部的轴心;L1:第1距离;L2:第2距离;L3:第3距离;R:转动方向;RP:摆动方向;RP1:第1摆动方向;RP2:第2摆动方向;X:卷线筒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1具有渔线轮主体3和拆装机构11。详细而言,双轴承渔线轮1具有渔线轮主体3、手柄5、卷线筒7、卷线筒轴9(参照图3)和拆装机构11(参照图2和图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卷线筒轴9的轴心X(卷线筒轴心X)延伸的方向定义为“轴向”。将从卷线筒轴心X远离的径向定义为“径向”。将绕卷线筒轴心X的周向定义为“周向”。
<渔线轮主体>
如图1所示,渔线轮主体3具有框架13和第1侧罩15(侧罩和拆装操作部一例)。渔线轮主体3还具有第2侧罩17和轴支承部19(参照图3)。
详细而言,渔线轮主体3具有框架13、第1侧罩15、第2侧罩17和轴支承部19。此外,也可以将第1侧罩15和轴支承部19理解为拆装操作部的一例。
如图4所示,框架13具有第1侧板21(侧板的一例)、第2侧板23和多个连结部25。
如图3和图4所示,第1侧板21具有开口部21a。在第1侧板2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轴支承部19的被安装部,例如,设置有构成卡口结构42(在后面进行叙述)的多个卡口槽22a。第2侧板23与第1侧板21隔开规定的间隔而相向配置。
如图4所示,多个连结部25连结第1侧板21和第2侧板23。多个连结部25与第1侧板21和第2侧板23形成为一体。在多个连结部25中的任一个连结部25上,例如在下侧的连结部25上一体形成有用于安装钓竿的钓竿安装部25a。
如图1和图2所示,第1侧罩15覆盖第1侧板21的外侧。第1侧罩15以能够相对于第2侧板23转动的方式被安装于第2侧板23。第2侧罩17覆盖第2侧板23的外侧。第2侧罩17通过固定机构、例如螺钉部件被固定于第2侧板23。
如图3所示,轴支承部19对卷线筒轴9进行支承。轴支承部19通过卡口结构42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第1侧板21。
轴支承部19具有有底筒状部19a、轴承收装部19b和被安装于第1侧板21的安装部19c。有底筒状部19a形成为有底筒状。
轴承收装部19b被设置于有底筒状部19a的底部,例如被设置于底部的中央部。轴承收装部19b形成为直径比有底筒状部19a小的筒状。在轴承收装部19b的内周部收装有轴承20。轴承20对卷线筒轴9的一端进行支承。
安装部19c被设置于有底筒状部19a的外周面。安装部19c通过固定机构、例如螺钉部件被固定于第1侧罩15。在有底筒状部19a的外周面设置有构成卡口结构42的多个卡口突起19d(在后面进行叙述)。即,在轴支承部19被固定于第1侧罩15的状态下,轴支承部19经由卡口结构42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第1侧板21。
<手柄、卷线筒和卷线筒轴>
如图1和图2所示,手柄5被配置在渔线轮主体3的侧方。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手柄5被配置于第2侧罩17的侧方的情况下的例子,但手柄5也可以被配置在第1侧罩15的侧方。手柄5以与驱动轴(未图示)一体旋转的方式被安装于驱动轴。
在卷线筒7上卷绕有渔线。卷线筒7通过第1侧板21的开口部21a(参照图4)被配置在第1侧板21和第2侧板23之间。卷线筒7经由卷线筒轴9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安装于渔线轮主体3。卷线筒7的旋转中心与卷线筒轴9的轴心为同芯。
卷线筒7以能够与卷线筒轴9一体旋转的方式被安装于卷线筒轴9。卷线筒轴9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安装于渔线轮主体3。由于将卷线筒轴支承于渔线轮主体3的方式与现有技术实质上相同,因此,在此简单地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卷线筒轴9的一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轴支承部19。卷线筒轴9的另一端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第2侧罩17。卷线筒轴9的大致中央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第2侧板23。
<拆装机构>
如图4所示,拆装机构11具有第1侧罩15(参照图1和图2)、支承部件31(第1锁定部件的一例)和锁定部件33(第2锁定部件的一例)。拆装机构11利用支承部件31和锁定部件33来允许或限制第1侧罩15相对于第1侧板21的转动。
拆装机构11还具有卡口结构42(参照图3)。拆装机构11利用卡口结构42使第1侧罩15相对于第1侧板21转动。另外,拆装机构11利用卡口结构42使第1侧罩15定位于第1侧板21。
(第1侧罩)
在将第1侧罩15相对于第1侧板21拆装时,第1侧罩15被操作。第1侧罩15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1侧板21拆装。第1侧罩15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1侧板21转动。
详细而言,如上所述,第1侧罩15通过轴支承部19以相对于第1侧板21能够转动且能够拆装的方式被安装于第1侧板21。第1侧罩15的转动中心C1被定义在卷线筒轴心X上。
第1侧罩15具有向第1侧板21突出的第1突出部15a(参照图3和图4)。第1突出部15a从第1侧罩15的内表面向第1侧板21突出。第1突出部15a例如形成为圆柱状。
如图5A所示,第1突出部15a与锁定部件33的第2凹部41(在后面进行叙述)卡合。详细而言,第1突出部15a以第1突出部15a的轴心J1与锁定部件33的摆动中心C2成为同芯的方式卡合于锁定部件33的第2凹部41。第1突出部15a作为限制第1侧罩15的转动的限制轴被使用。
(支承部件)
如图4所示,支承部件31被设置于第1侧板21。支承部件31通过固定机构、例如螺栓31a被固定于第1侧板21。支承部件31以使锁定部件33能够摆动的方式对其进行支承。
如图5A所示,支承部件31具有第1凹部34(技术方案中的第2凹部的一例)和被卡合部35。详细而言,支承部件31具有第1主体部32、第1凹部34、被卡合部35和固定部36。
第1主体部32实质上形成为板状。第1凹部34被设置于第1主体部32。例如,第1凹部34通过从第1主体部32的缘部32a凹进而形成。
如图6A所示,第1凹部34向第1侧罩15的转动方向R开口。详细而言,在支承部件31被固定于第1侧板21的状态下,第1凹部34向第1侧罩15的转动方向R开口。在第1凹部34上配置有锁定部件33的第2凹部41。
第1凹部34具有第1开口34a和第1内周面34b。第1开口34a被设置在第1主体部32的缘部32a和第1内周面34b之间。第1开口34a形成为能够将第1突出部15a向第1侧罩15的转动方向R引导。第1内周面34b的底部由实质上为圆弧状的平面形成。第1内周面34b的底部和第1开口34a之间的部分实质上形成为平面状。
如图6A和图6B所示,在被卡合部35上卡合有锁定部件33的卡合部40。被卡合部35被卡合部40按压。被卡合部35是沿锁定部件33的摆动方向RP延伸的长孔。
在此,摆动方向RP具有第1摆动方向RP1和第2摆动方向RP2。第1摆动方向RP1是锁定部件33绕摆动中心C2从允许位置向限制位置摆动的摆动方向RP。第2摆动方向RP2是锁定部件33绕摆动中心C2从限制位置向允许位置摆动的摆动方向RP。
在此,将圆弧状的第1凹部34(第1内周面34b)的中心定义为锁定部件33的摆动中心C2。此外,也可以将锁定部件33的第2突出部39(在后面进行叙述)的轴心定义为锁定部件33的摆动中心C2。另外,还可以将锁定部件33的第3突出部43(在后面进行叙述)的轴心J2定义为锁定部件33的摆动中心C2。
如图5A所示,被卡合部35(长孔)具有第1端部35a和第2端部35b,其中,所述第2端部35b被设置于在摆动方向RP上与第1端部35a相反的相反侧。
第1端部35a是被卡合部35的一端部。例如,在锁定部件33被配置于允许位置的情况下(参照图6A),锁定部件33的卡合部40被配置于第2端部35b。
第2端部35b是被卡合部35的另一端部。例如,在锁定部件33被配置于限制位置的情况下(参照图6B),锁定部件33的卡合部40被配置在第1端部35a。
如图7所示,第1端部35a和第1侧罩15的转动中心C1之间的第1距离L1比第2端部35b和第1侧罩15的转动中心C1之间的第2距离L2长。即,第1端部35a和第2端部35b以第1距离L1比第2距离L2长的方式被设置于第1主体部32。
锁定部件33的摆动中心C2与第1侧罩15的转动中心C1之间的第3距离L3比第1距离L1短,且比第2距离L2长。即,第1端部35a和第2端部35b以第1距离L1比第3距离L3长、且第2距离L2比第3距离L3短的方式被设置于第1主体部32。
第1端部35a和第2端部35b之间的部分从第1端部35a(或第2端部35b)向第2端部35b(或第1端部35a)沿第2摆动方向RP2(或第1摆动方向RP1)延伸。
固定部36是将锁定部件33固定于第2侧板23的部分。在固定部36上将上述螺栓31a(参照图3)拧入第1侧板21,据此,支承部件31被固定于第2侧板23的外侧表面。
(锁定部件)
锁定部件33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支承部件31摆动。锁定部件33的摆动中心C2被配置在与第1侧罩15的转动中心C1不同的位置。锁定部件33在允许第1侧罩15的转动的允许位置(参照图6A)、和限制第1侧罩15的转动的限制位置(参照图6B)之间摆动。
例如,如图6A所示,在锁定部件33被配置于允许位置的状态下,当锁定部件33向第1摆动方向RP1摆动时,锁定部件33的姿态从第1姿态变更为第2姿态。另外,如图6B所示,在锁定部件33被配置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当锁定部件33向第2摆动方向RP2摆动时,锁定部件33的姿态从第2姿态变更为第1姿态。
如图5A和图5B所示,锁定部件33具有第2凹部41(技术方案中的第1凹部34的一例)和卡合部40。详细而言,锁定部件33具有:第2主体部37、旋钮部38、第2突出部39、第3突出部43和卡合部40,其中,第2突出部39包括第2凹部41。
-第2主体部和旋钮部-
如图5A和图5B所示,第2主体部37被配置在支承部件31和第1侧板21之间。旋钮部38是在使锁定部件33摆动时被操作的部分。旋钮部38被设置在第2主体部37。旋钮部38从第2主体部37突出。旋钮部38经由孔部21c(参照图2)被配置在第1侧罩15和第1侧板21的外侧,其中,孔部21c被设置于第1侧罩15和第1侧板21之间。据此,能够在渔线轮主体3的外侧操作旋钮部38。
-第2突出部-
图5A所示,第2突出部39从第2主体部37突出,实质上形成为圆柱状。第2突出部39被配置于第1凹部34。第2突出部39例如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配置于第1凹部34。在第2突出部39相对于第1凹部34摆动的情况下,第2突出部39的外周面沿第1内周面34b滑动。
第2凹部41被设置于第2突出部39。第2凹部41例如通过从第2突出部39的外周面凹进而形成。
第2凹部41被配置于支承部件31的第1凹部34。详细而言,在第2突出部39被配置于第1凹部34的状态下,第2凹部41被配置在第1凹部34的内侧。在该状态下,第2凹部41被配置于被卡合部35(长孔)和第1凹部34的第1开口34a之间。
在第2凹部41上卡合有第1突出部15a。在锁定部件33被配置在允许位置的状态下,允许第1突出部15a从第2凹部41脱离(参照图6A)。在锁定部件33被配置于限制位置的状态下,限制第1突出部15a从第2凹部41脱离(参照图6B)。
第2凹部41具有第2开口41a和第2内周面41b。第2开口41a被设置在第2突出部39的外周面和第2凹部41的第2内周面41b之间。第2内周面41b的底部实质上由圆弧状的平面形成。第2内周面41b的底部和第2开口41a之间的部分实质上形成为平面状。
-第3突出部-
如图5B所示,第3突出部43从第2主体部37突出,实质上形成为圆柱状。第3突出部43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被配置在孔部21b(参照图4),所述孔部21b被设置于第1侧板21。第3突出部43作为锁定部件33的摆动轴被使用。
在图5B中,第3突出部43的轴心由“J2”表示。第3突出部43的轴心J2与第1突出部15a的轴心J1和锁定部件33的摆动中心C2为同芯。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2突出部39和第3突出部43作为锁定部件33的摆动轴被使用的情况的例子,但也可以仅将第2突出部39和第3突出部43的任一方作为锁定部件33的摆动轴使用。
-卡合部-
如图5A所示,卡合部40在与第2凹部41不同的位置卡合于支承部件31。详细而言,卡合部40卡合于被卡合部35,所述被卡合部35被设置在与第1凹部34不同的位置。
卡合部40是向第1侧罩15突出的突出部(技术方案中的第2突出部的一例)。卡合部40从第2主体部37突出。例如,卡合部40从第2主体部37向第1侧罩15突出。卡合部40例如形成为圆柱状。
卡合部40卡合于支承部件31的被卡合部35(长孔)。例如,如图6B所示,在锁定部件33被配置在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卡合部40被配置在被卡合部35的第1端部35a。在该状态下,第2凹部41的第2开口41a与第1凹部34的第1内周面34b相向配置。
在此,在锁定部件33向第2摆动方向RP2摆动的情况下,卡合部40沿被卡合部35移动而被配置在被卡合部35的第2端部35b上(参照图6A)。据此,第2凹部41的第2开口41a与第1凹部34的第1开口34a相向配置。即,锁定部件33被配置在允许位置。
此外,在锁定部件33向第1摆动方向RP1移动的情况下,除了摆动方向RP不同这一点之外,与锁定部件33向第2摆动方向RP2移动的情况实质上相同,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在此,如图8所示,在锁定部件33被配置在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在转动操作第1侧罩15时,卡合部40按压被卡合部35,以限制锁定部件33从限制位置向允许位置摆动。
详细而言,在锁定部件33被配置在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在第1侧罩15被向转动方向R转动操作时,产生卡合部40向第1摆动方向RP1按压被卡合部35的按压力(后述的第3分力f3)。通过该按压力能够限制锁定部件33从限制位置向允许位置摆动。
具体而言,在锁定部件33被配置在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卡合部40卡合于被卡合部35的第1端部35a。在该状态下,第2凹部41的第2开口41a与第1凹部34的第1内周面34b相向配置。
在此,在第1侧罩15被转动操作的情况下,第1突出部15a按压第2凹部41的第2内周面41b。在该情况下,产生第1突出部15a按压第2凹部41的第1主按压力F1。另外,卡合部40按压被卡合部35的第1端部35a侧的内周面35c。在该情况下,产生卡合部40按压被卡合部35的第2主按压力F2。
第1主按压力F1被分解为第1分力f1和第2分力f2。第1分力f1为朝向第2摆动方向RP2的分力。第2分力f2为朝向远离摆动中心C2的径向上的分力。
另一方面,第2主按压力F2被分解为第3分力f3和第4分力f4。第3分力f3为朝向第1摆动方向RP1的分力。该第3分力f3与卡合部40向第1摆动方向RP1按压被卡合部35的按压力相对应。第4分力f4是朝向摆动中心C2的分力。
这样,如图8所示,在锁定部件33被配置在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在第1侧罩15被向转动方向R转动操作时,由于第3分力f3以减小第1分力f1的方式进行作用,因此,锁定部件33从限制位置向允许位置的摆动被限制。
另外,在锁定部件33被配置在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在第1侧罩15被转动操作时,第4分力f4被从支承部件31经由被卡合部35传递到第1侧板21。即,由于第4分力f4被第1侧板21负担,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较,第1突出部15a按压第2凹部41的第2分力f2变小。
(卡口结构)
如图3所示,卡口结构42分别被设置在第1侧板21和轴支承部19上。详细而言,卡口结构42由第1侧板21中的多个卡口槽22a和轴支承部19的卡口突起19d构成。由于卡口结构42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相同,因此,在此简单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多个卡口槽22a分别在开口部21a的附近,在周向上隔开间隔而形成在第1侧板21的外侧表面。卡口突起19d分别在轴支承部19的周向上隔开间隔而形成于轴支承部19的外周面。
各卡口突起19d相对于各卡口槽22a的卡合或卡合解除通过第1侧罩15的转动、即被固定于第1侧罩15的轴支承部19的转动实现。
各卡口突起19d被配置于各卡口槽22a的第1状态(图3中的卡合状态)为轴支承部19被安装于第1侧板21的状态。即,在该第1状态中,第1侧罩15通过轴支承部19被定位于第1侧板21。
各卡口突起19d被配置于在周向上相邻的卡口槽22a之间的第2状态(卡合解除状态)为能够将轴支承部19从第1侧板21拆下的状态。即,在该第2状态中,第1侧罩15能够从第1侧板21拆下。
<总结>
(1)在本双轴承渔线轮1中,拆装机构11利用支承部件31和锁定部件33来允许或限制第1侧罩15相对于第1侧板21的转动。在锁定部件33被配置在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在第1侧罩15被转动操作时,锁定部件33的卡合部40按压支承部件31的被卡合部35,以如上述那样限制锁定部件33从限制位置向允许位置摆动。
根据该结构,在锁定部件33被配置在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即使第1侧罩15被转动操作,也能够将锁定部件33切实保持在限制位置。即,在本双轴承渔线轮1中,能够使拆装机构11在限制位置切实发挥作用。
(2)在双轴承渔线轮1中,在锁定部件33被配置在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在第1侧罩15被转动操作时,通过锁定部件33的卡合部40向上述第1摆动方向RP1按压支承部件31的按压力(第3分力f3),限制锁定部件33从限制位置向允许位置摆动。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拆装机构11在限制位置更切实发挥作用。
(3)在双轴承渔线轮1中,锁定部件33的卡合部40是向第1侧罩15突出的突出部。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锁定部件33的卡合部40容易地卡合于支承部件31的被卡合部35。
(4)在本双轴承渔线轮1中,锁定部件33的摆动中心C2被配置在与第1侧罩15的转动中心C1不同的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锁定部件33容易地限制第1侧罩15的转动。
(5)在本双轴承渔线轮1中,被卡合部35是沿锁定部件33的摆动方向RP延伸的长孔。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锁定部件33的卡合部40容易地卡合于支承部件31的被卡合部35,并且能够容易地使锁定部件33摆动。
(6)在本双轴承渔线轮1中,锁定部件33的第2凹部41被配置在支承部件31的被卡合部35与支承部件31的第1凹部34的第1开口34a之间。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限制锁定部件33从上述限制位置向允许位置摆动的按压力从锁定部件33的卡合部40有效合理地作用于被卡合部35。
(7)在本双轴承渔线轮1中,第1端部35a与第1侧罩15的转动中心C1之间的第1距离L1比第2端部35b与第1侧罩15的转动中心C1之间的第2距离L2长。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限制锁定部件33从上述限制位置向允许位置摆动的按压力从锁定部件33的卡合部40有效合理地作用于支承部件31的被卡合部35。
(8)在本双轴承渔线轮1中,锁定部件33的摆动中心C2与第1侧罩15的转动中心C1之间的第3距离L3比第1距离L1短且比第2距离L2长。根据该结构,能够使限制锁定部件33从上述限制位置向允许位置摆动的按压力从锁定部件33的卡合部40更有效合理地作用于支承部件31的被卡合部35。
(9)在本双轴承渔线轮1中,在锁定部件33的卡合部40卡合于支承部件31的被卡合部35的第1端部35a的状态下,锁定部件33的第2凹部41的第2开口41a与支承部件31的第1凹部34的第1内周面34b相向配置。另外,在锁定部件33的卡合部40卡合于被卡合部35的第2端部35b的状态下,锁定部件33的第2凹部41的第2开口41a与支承部件31的第1凹部34的第1开口34a相向配置。
根据该结构,在锁定部件33被配置在限制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将锁定部件33切实保持在限制位置。另外,在锁定部件33被配置在允许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容易地转动操作第1侧罩15。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特别是,能够根据需要任意组合本说明书所记载的实施方式。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锁定部件33为杆式的情况下的例子,但锁定部件33也可以为拨盘式。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1突出部15a的轴心J1与锁定部件33的摆动中心C2为同芯的情况下的例子。如图9所示,也可以代替于此,使第1突出部15a的轴心J1从锁定部件33的摆动中心C2偏心。即使这样构成,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Claims (9)

1.一种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渔线轮主体和拆装机构,其中,
所述渔线轮主体具有:
具有侧板的框架;和
覆盖所述侧板的侧罩,
所述拆装机构具有:
拆装操作部,其构成为在对所述侧板进行所述侧罩的拆装时被操作且能相对于所述侧板转动;
第1锁定部件,其被设置于所述侧板;和
第2锁定部件,其构成为能相对于所述第1锁定部件摆动,
所述拆装机构利用所述第1锁定部件和所述第2锁定部件来允许或限制所述拆装操作部相对于所述侧板的转动,
所述拆装操作部具有向所述侧板突出的第1突出部,
所述第2锁定部件在允许位置和限制位置之间摆动,且具有第1凹部和卡合部,其中,所述允许位置用于允许所述拆装操作部的转动;所述限制位置限制所述拆装操作部的转动;所述第1凹部用于所述第1突出部卡合;所述卡合部在与所述第1凹部不同的位置卡合于所述第1锁定部件,
所述第1锁定部件具有第2凹部和被卡合部,其中,所述第2凹部朝所述拆装操作部的转动方向开口且用于配置所述第1凹部;在所述第2锁定部件被配置在所述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在对所述拆装操作部进行转动操作时,所述被卡合部被所述卡合部按压以限制所述第2锁定部件从所述限制位置向所述允许位置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锁定部件的摆动方向具有第1摆动方向和第2摆动方向,其中,所述第1摆动方向为所述第2锁定部件绕摆动中心从所述允许位置向所述限制位置摆动的方向;所述第2摆动方向为所述第2锁定部件绕所述摆动中心从所述限制位置向所述允许位置摆动的方向,
在所述第2锁定部件被配置在所述限制位置的状态下,在对所述拆装操作部进行转动操作时,通过所述卡合部向所述第1摆动方向按压所述被卡合部的按压力,来限制所述第2锁定部件从所述限制位置向所述允许位置摆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合部是向所述拆装操作部突出的第2突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锁定部件的摆动中心被配置在与所述拆装操作部的转动中心不同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卡合部是沿着所述第2锁定部件的摆动方向延伸的长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凹部被配置在所述被卡合部与所述第2凹部的开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卡合部具有第1端部和第2端部,其中,
所述第1端部在所述第2锁定部件被配置在所述限制位置的情况下用于所述卡合部进行卡合;
所述第2端部在所述第2锁定部件从所述限制位置向所述允许位置摆动的摆动方向上被设置在与所述第1端部相反的一侧,且在所述第2锁定部件被配置在所述允许位置的情况下用于所述卡合部进行卡合,
所述第1端部与所述拆装操作部的转动中心之间的第1距离比所述第2端部与所述拆装操作部的转动中心之间的第2距离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锁定部件的摆动中心与所述拆装操作部的转动中心之间的第3距离比所述第1距离短且比所述第2距离长。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第1端部的状态下,所述第1凹部的开口与所述第2凹部的内周面相向配置,
在所述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第2端部的状态下,所述第1凹部的开口与所述第2凹部的开口相向配置。
CN201911253487.3A 2018-12-25 2019-12-09 双轴承渔线轮 Active CN11137410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41176 2018-12-25
JP2018241176A JP7202877B2 (ja) 2018-12-25 2018-12-25 両軸受リー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74104A CN111374104A (zh) 2020-07-07
CN111374104B true CN111374104B (zh) 2022-08-26

Family

ID=71099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53487.3A Active CN111374104B (zh) 2018-12-25 2019-12-09 双轴承渔线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856536B2 (zh)
JP (1) JP7202877B2 (zh)
KR (1) KR20200080125A (zh)
CN (1) CN111374104B (zh)
MY (1) MY197482A (zh)
TW (1) TWI8251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77922S (zh) * 2020-09-09 2021-01-25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3884A (ja) * 1999-10-05 2001-04-17 Shimano Inc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JP2004298008A (ja) * 2003-03-28 2004-10-28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CN101371653A (zh) * 2007-08-20 2009-02-25 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限公司 双轴承渔线轮的抛饵控制机构
JP2010142121A (ja) * 2008-12-16 2010-07-01 Shimano Inc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JP2012105593A (ja) * 2010-11-17 2012-06-07 Globeride Inc 魚釣用リール
CN103988819A (zh) * 2013-02-18 2014-08-20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渔线轮的小齿轮以及具有该小齿轮的双轴承渔线轮
CN104041470A (zh) * 2013-03-13 2014-09-17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渔线轮
JP2014212739A (ja) * 2013-04-26 2014-11-17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WO2017126113A1 (ja) * 2016-01-22 2017-07-27 株式会社パトライト 取付具
CN207561205U (zh) * 2017-12-06 2018-07-03 肖武艳 一种侧盖防脱落渔线轮
JP2018174791A (ja) * 2017-04-12 2018-11-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0134420Y1 (ko) * 1996-06-11 1998-12-15 정종오 양베어링 릴의 커버 착탈장치
US5839682A (en) * 1996-07-12 1998-11-24 Zebco Corporation Fishing reel with removable side cover assembly
JPH10210902A (ja) * 1997-01-29 1998-08-11 Shimano Inc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US6032894A (en) * 1998-05-14 2000-03-07 Johnson Worldwide Assoicates, Inc. Cartridge spool system for bait cast fishing reel
SG116585A1 (en) * 2004-04-13 2005-11-28 Shimabno Inc Reel unit for dual-bearing reel.
SG123680A1 (en) * 2004-12-27 2006-07-26 Shimano Kk Drag control member attachment structure
JP6072422B2 (ja) * 2012-03-12 2017-02-01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JP5736004B2 (ja) * 2012-06-05 2015-06-17 株式会社ドヨ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クィックオープニングサイドカバーを備えた釣り用リール
JP6198539B2 (ja) * 2013-09-13 2017-09-20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けリール
KR101781030B1 (ko) * 2015-03-16 2017-09-25 유한책임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은폐형 라인스토퍼를 구비한 낚시릴
KR101887510B1 (ko) * 2015-06-18 2018-08-10 주식회사 코커스 베이트 캐스팅 릴의 커버 착탈장치
JP6691343B2 (ja) * 2016-10-31 2020-04-28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両軸受型リール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03884A (ja) * 1999-10-05 2001-04-17 Shimano Inc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JP2004298008A (ja) * 2003-03-28 2004-10-28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CN101371653A (zh) * 2007-08-20 2009-02-25 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限公司 双轴承渔线轮的抛饵控制机构
JP2010142121A (ja) * 2008-12-16 2010-07-01 Shimano Inc 両軸受リールのリール本体
JP2012105593A (ja) * 2010-11-17 2012-06-07 Globeride Inc 魚釣用リール
CN103988819A (zh) * 2013-02-18 2014-08-20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渔线轮的小齿轮以及具有该小齿轮的双轴承渔线轮
CN104041470A (zh) * 2013-03-13 2014-09-17 株式会社岛野 双轴承渔线轮
JP2014212739A (ja) * 2013-04-26 2014-11-17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WO2017126113A1 (ja) * 2016-01-22 2017-07-27 株式会社パトライト 取付具
JP2018174791A (ja) * 2017-04-12 2018-11-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CN207561205U (zh) * 2017-12-06 2018-07-03 肖武艳 一种侧盖防脱落渔线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渔线轮的设计与维护;柘温民;《钓鱼》;20140831;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96586A1 (en) 2020-06-25
US10856536B2 (en) 2020-12-08
JP2020099289A (ja) 2020-07-02
KR20200080125A (ko) 2020-07-06
TW202025908A (zh) 2020-07-16
MY197482A (en) 2023-06-19
JP7202877B2 (ja) 2023-01-12
TWI825197B (zh) 2023-12-11
CN111374104A (zh) 2020-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66558B2 (ja) 両軸受リール
KR102278087B1 (ko) 양 베어링 릴
JP2014176301A5 (zh)
CN111374104B (zh) 双轴承渔线轮
KR20100069574A (ko) 듀얼 베어링 릴
WO2014045933A1 (ja) 乗物用ラッチ装置
KR102278088B1 (ko) 양 베어링 릴
KR102278090B1 (ko) 양 베어링 릴
KR20050001347A (ko) 양 베어링 릴
TWI755516B (zh) 雙軸承捲線器
JP4913836B2 (ja) 釣り用リール駆動装置
JP2020099289A5 (zh)
CN110622926B (zh) 双轴承渔线轮
JP5427166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CN110012879B (zh) 双轴承渔线轮
JP2006281753A (ja) サーマルプリンタにおけるヘッド着脱機構
JP2003230336A (ja) 両軸受型リール
JP2019004865A (ja) 両軸受リール
KR100987100B1 (ko) 낚시용 릴의 나사 조작 구조
JP6438870B2 (ja) 魚釣用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2005009196A (ja) 手摺ブラケット
JP6717761B2 (ja) 両軸受型リール
JP3073420U (ja) 魚釣用リール
KR20220002521U (ko) 사물함용 매립형 다이얼 자물쇠의 조립구조
JP5049927B2 (ja) 魚釣用リ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