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88819A - 双轴承渔线轮的小齿轮以及具有该小齿轮的双轴承渔线轮 - Google Patents

双轴承渔线轮的小齿轮以及具有该小齿轮的双轴承渔线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88819A
CN103988819A CN201410031014.XA CN201410031014A CN103988819A CN 103988819 A CN103988819 A CN 103988819A CN 201410031014 A CN201410031014 A CN 201410031014A CN 103988819 A CN103988819 A CN 1039888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pinion
support
spool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03101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生田刚
新妻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3988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888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9/00Reels
    • A01K89/015Reels with a rotary drum, i.e. with a rotating spool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轴承渔线轮的小齿轮以及具有该小齿轮的双轴承渔线轮,目的在于,不会导致轴承的尺寸的变大以及小齿轮的强度的降低,使该小齿轮顺利地沿轴向移动。小齿轮与驱动齿轮相啮合,该驱动齿轮用于将以能转动的方式设置在双轴承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上的手柄的转动力传递给卷线筒。小齿轮通过与卷线筒轴连接或解除连接,能够作为离合器机构发挥作用。小齿轮具有第1支承部、齿轮部、缩颈部、镀膜。第1支承部设置在小齿轮的一端上,通过轴承,以能够转动且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第2凸起部上。齿轮部能与驱动齿轮相啮合。缩颈部配置在第1支承部和齿轮部之间,外径小于第1支承部和齿轮部的外径。镀膜至少在第1支承部的外周面上形成。

Description

双轴承渔线轮的小齿轮以及具有该小齿轮的双轴承渔线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向前方放出渔线的双轴承渔线轮以及该双轴承渔线轮的小齿轮。
背景技术
在双轴承渔线轮上设置有离合器机构,该离合器机构在将手柄的转动力传递给卷线筒的连接状态和该传递解除时的连接解除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离合器机构具有:离合器销,其设置在卷线筒轴上;小齿轮,其呈筒状且具有与离合器销相卡合的槽部。小齿轮沿卷线筒轴方向移动时,作为离合器机构发挥作用,另外,小齿轮还作为转动传动机构发挥作用,即,该小齿轮和与手柄联动转动的驱动齿轮相啮合,从而使卷线筒转动。小齿轮以能够转动且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卷线筒轴的外周侧上。人们公知:该小齿轮被轴承支承,从而使卷线筒的卷绕性能得到提高(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现有的双轴承渔线轮中,于配置在小齿轮的两端的轴承和该小齿轮之间设置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筒状的轴环。因此,这会减小离合器操作时小齿轮沿轴向移动时而产生的滑动阻力,从而能够减轻离合器操作时的操作力。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82027号
在现有的轴环配置在轴承和小齿轮之间的双轴承渔线轮中,由于设置有轴环,因而需要扩大轴承的内径或者减小小齿轮的外径。当扩大轴承的内径时,会导致轴承的尺寸变大。另外,当减小小齿轮的外径时,会导致该小齿轮的强度降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会导致轴承尺寸的变大以及小齿轮的强度降低,使通过轴承支承在渔线轮主体上的小齿轮能顺利地沿轴向移动。
本发明所涉及的双轴承渔线轮的小齿轮能够与驱动齿轮相啮合,该驱动齿轮用于将以能转动的方式设置在双轴承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上的手柄的转动力传递给卷线筒。小齿轮通过沿卷线筒轴方向移动而能够与卷线筒轴连接或解除连接,从而可以作为离合器机构发挥作用。该小齿轮具有第1支承部、齿轮部、离合器控制部、镀膜。第1支承部设置在小齿轮的一端上,通过第1轴承以能够转动且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渔线轮主体上。齿轮部与第1支承部隔开一定间隔而配置,能与驱动齿轮相啮合。离合器控制部配置在第1支承部和齿轮部之间,外径小于第1支承部和齿轮部。镀膜至少在第1支承部的外周面上形成。
在该小齿轮中,在通过第1轴承以能够转动且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渔线轮主体上的第1支承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镀膜。由于该镀膜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机械加工面的粗糙度,因而能够减小第1轴承的内周面和第1支承部的滑动阻力。这里,不需使用用于减小滑动阻力的轴环等部件,便能够减小轴承和第1支承部的滑动阻力。从而不会导致轴承的尺寸变大以及小齿轮的强度的降低,而且能够使通过轴承支承在渔线轮主体上的小齿轮顺利地沿轴向移动。
小齿轮还可以具有第2支承部,该第2支承部隔着齿轮部配置在小齿轮的与离合器控制部相反一侧的另一端上,通过第2轴承部以能转动且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渔线轮主体上。镀膜还在第2支承部的外周面上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小齿轮以能够转动且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由其两端支承在渔线轮主体上,因而不仅使该小齿轮不容易发生倾斜,还使其转动传动效率得到提高。另外,由于在第2支承部上也形成有镀膜,因而,即使小齿轮由其两端支承在渔线轮主体上,也不会增加该小齿轮的滑动阻力,能够进一步使其顺利地沿轴向移动。
第1支承部可以具有与设置在卷线筒轴上的离合器部相卡合的离合器卡合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配置在接近卷线筒一端侧的第1支承部上设置有离合器卡合部,因而容易构成离合器机构。
离合器卡合部可以具有与离合器部相卡合的卡合槽。镀膜还在该卡合槽上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与离合器部相卡合的卡合槽上形成有镀膜,因而这不仅使离合器部和卡合槽的滑动阻力变小,还使离合器机构在连接状态和连接解除状态之间顺利地进行切换。
齿轮部可以在镀膜形成后通过切齿加工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对齿轮部上后形成的部分在切齿加工之前进行电镀处理,因而,不用遮盖齿轮部,便能够容易地进行如下无电解电镀处理:将切齿加工之前的齿轮部浸入电镀槽中进行电镀处理。从而容易使镀膜的膜厚保持一定。
离合器控制部的外径D1可以大于第2支承部的外径D2。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配置在与驱动齿轮相啮合的齿轮部和与卷线筒轴相连接的离合器卡合部之间的离合器控制部的外径D1大于第2支承部的外径D2,因而不仅能够提高小齿轮的刚性,还能够提高小齿轮的转动传动效率。
镀膜可以为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够得到因镀膜而形成的表面粗糙度小的外周面,还能够通过氟树脂使滑动阻力进一步减小。另外,通过进行氟树脂电镀处理,不仅可以提高小齿轮的耐腐蚀性,还不容易使海水中的盐分附着在小齿轮的表面和第1轴承之间。
双轴承渔线轮为用于向前方放出渔线的渔线轮。双轴承渔线轮具有渔线轮主体、手柄、卷线用的卷线筒、卷线筒轴、转动传动机构、离合器控制机构、第1轴承、第2轴承。手柄以能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渔线轮主体的侧部。卷线筒以能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渔线轮主体上。卷线筒轴设置在卷线筒上。转动传动机构具有能与手柄联动转动的驱动齿轮和上述记载的小齿轮。转动传动机构用于将手柄的转动力传递给卷线筒。离合器控制机构可以对手柄和卷线筒的连接状态进行控制,使手柄和卷线筒处于相连接的连接状态或使手柄和卷线筒处于解除连接的状态。第1轴承设置在渔线轮主体上,用于支承第1支承部转动且使其能沿轴向移动。第2轴承设置在渔线轮主体上,用于支承第2支承部转动且使其能沿轴向移动。
采用该双轴承渔线轮,能够得到由上述小齿轮所引起的作用效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不需使用用于减小滑动阻力的轴环等部件,便能够减小轴承和第1支承部的滑动阻力。从而不会导致轴承尺寸的变大以及小齿轮的强度降低,能够使通过轴承支承在渔线轮主体上的小齿轮顺利地沿轴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轴承渔线轮的后视图。
图2是表示从双轴承渔线轮的手柄侧来看时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沿图2中的切割线III-III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沿图2中的切割线IV-IV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沿图2中的切割线V-V剖切而成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包括转动传动机构和离合器机构的分解结构的分解结构图。
图7是表示小齿轮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小齿轮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镀膜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渔线轮主体;2:手柄;12:卷线筒;13:离合器机构;31:驱动齿轮;32:小齿轮;32a:第1支承部;32b:齿轮部;32c:缩颈部;32d:第2支承部;32e:镀膜;32f:卡合槽;32g:离合器卡合部;38a:轴承;38b:轴承;90: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采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双轴承渔线轮100为抛饵用的水滴型小型渔线轮。该双轴承渔线轮100具有:渔线轮主体1;卷线筒转动用手柄2,其配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侧方;曳力调整用的星型曳力操作柄3,其配置在比手柄2靠近渔线轮主体1一侧。另外,双轴承渔线轮100具有卷线用的卷线筒12、卷线筒轴16、转动传动机构18、离合器机构13、曳力机构21。
【渔线轮主体】
如图1、图3、图4、图5及图6所示,渔线轮主体1具有框架5、用于罩住框架5的两侧的第1侧罩6a及第2侧罩6b。另外,渔线轮主体1还具有:前罩8a,其用于罩住框架5的前方;轴支承部8b,其被螺钉等固定在第1侧罩6a上。
框架5具有:第1侧板7a,其位于与手柄2相反的一侧;第2侧板7b,其位于手柄2一侧,且与第1侧板7a面对配置;多个连接部7c,其用于连接第1侧板7a和第2侧板7b。在第1侧板7a上形成有能供卷线筒12穿过的开口7d。在该开口7d上安装有轴支承部8b,该轴支承部8b能从开口7d上拆下来。上侧的连接部7c作为拇指托使用,下侧的连接部7c与钓竿安装部7e一体形成。
卷线用的卷线筒12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渔线轮主体1的第1侧板7a和第2侧板7b之间。如图6所示,在第2侧板7b上形成有第1凸起部7f和第2凸起部7g,该第1凸起部7f和第2凸起部7g分别具有通孔。第1凸起部7f用于支承与手柄2相连接的后述驱动轴30的基端转动。第2凸起部7g用于支承小齿轮32转动且使其沿轴向移动。
如图4所示,第1侧罩6a通过轴支承部8b以能拆下来的方式安装在第1侧板7a上。如图6所示,第2侧罩6b具有第3凸起部6c和第4凸起部6d。第3凸起部6c用于支承驱动轴30转动。第4凸起部6d用于支承固定卷线筒12的卷线筒轴16和小齿轮32。
如图4所示,轴支承部8b为有底筒状部件。在轴支承部8b的内周部形成有筒状的轴承收装部8c。该轴承收装部8c将支承卷线筒轴16的一端的轴承24a收装在其内部。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在第1侧板7a和第2侧板7b之间配置有:卷线筒12;卷绕机构15,其用于将渔线均匀地卷绕在卷线筒12内;离合器操作部件17,其为由拇指控制卷线筒放线时的拇指接触的部位。离合器操作部件17围绕卷线筒轴16摆动,用于使离合器机构13在(使手柄2和卷线筒12的)连接状态和该状态被解除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离合器操作部件17在图2中由实线所示的离合器接通位置和由双点划线所示的离合器断开位置之间摇摆。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在第2侧板7b和第2侧罩6b之间配置有转动传动机构18、离合机构13、离合器控制机构19、曳力机构21、抛饵控制机构22。转动传动机构18用于将手柄2的转动力传递给卷线筒12和卷线机构15。离合器控制机构19用于根据离合器操作部件17的操作,使离合器机构13与卷线筒轴16相卡合以及使该卡合状态解除,且对该离合器13进行控制。如图6所示,离合器机构19为公知的结构,即,具有离合器拔叉39、离合器凸轮44及离合器片45。抛饵控制机构22为用于调整卷线筒12转动时的阻力的制动机构。还有,在第1侧板7a和第1侧罩6a之间配置有通过离心力来控制卷线筒12的卷线筒制动机构23。该卷线筒制动机构23用于抑制抛投时炒粉(卷线筒转动过快引发的乱线、炸线)现象的产生。
【卷线筒和卷线筒轴】
如图4所示,卷线筒12具有:卷线主体部12a,其呈筒状,且在其外周上卷绕渔线;左右一对凸缘部12b;凸起部12c。凸缘部12b以分别向径向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卷线主体部12a的两端且与该卷线主体部12a形成一体。凸起部12c通过压入卷线筒轴16中等适当的固定方式被固定在卷线筒轴16上。从而使卷线筒12以能与卷线筒轴16一起转动的方式与之相连接。
如图4和图5所示,卷线筒轴16贯穿第2侧板7b向第2侧罩6b的外侧延伸。卷线筒轴16的一端被收装在轴支承部8b的轴承收装部8c内的轴承24a支承且能转动。另外,卷线筒轴16的另一端在设置在第2侧罩6b上的第4凸起部6d内被轴承24b支承且能转动。这样使卷线筒轴16在2个位置上被轴承支承在渔线轮主体1上。
卷线筒轴16贯穿第2侧板7b的第2凸起部7g。在该贯穿部分上固定有构成离合器机构13的离合器销20。该离合器销20为构成离合器机构13的离合器部的一个例子。离合器销20沿径向贯穿卷线筒轴16,其两端从卷线筒轴16向径向突出。卷线筒轴16的供离合器销20贯穿的销贯穿部16a与卷线筒轴16的固定卷线筒12的部分一样,形成较大的直径。
【转动传动机构】
如图3所示,转动传动机构18具有:驱动轴30,其与手柄2相连接且能与之一起转动;驱动齿轮31,其安装在驱动轴30上;小齿轮32(参照图4、图5及图6),其与驱动齿轮31相啮合;第1齿轮33,其与驱动轴30相连接且与之一起转动;第2齿轮34,其与第1齿轮33相啮合。该第2齿轮34用于使卷线机构15根据手柄2的转动左右往复移动。
驱动轴30例如由不锈钢合金制成,如图3和图6所示,具有大直径的凸缘部30a。驱动轴30被轴承43和单向离合器40支承在渔线轮主体1上且能转动,该轴承43安装在第2侧板7b的第1凸起部7f上,该单向离合器40安装在第2侧罩6b的第3凸起部6c上。驱动轴30通过转子型的单向离合器40能只向卷线方向转动。在该驱动轴30上安装有能与之一起转动的作为接收曳力机构21的曳力的曳力接收部件的棘轮36。棘轮36配置在驱动齿轮31和凸缘部30a之间。该棘轮36既作为曳力接收部件发挥作用,又作为使离合器机构13从离合器接通状态回复到离合器断开状态的离合器回复机构发挥作用。还有,该棘轮36还作为与单向离合器40并列配置的爪式单向离合器发挥作用。
如图3所示,在驱动轴30上安装有能够转动的驱动齿轮31和能与该驱动轴30一起转动的曳力机构21的曳力板37。另外,驱动轴30与星型曳力操作柄3的曳力螺母3a相旋合。在驱动轴30的顶端安装有能与之一起转动的手柄2和用于将手柄2固定在驱动轴30上的螺母53。在驱动轴30的基端安装有能与之一起转动的第1齿轮33。如图5所示,第2齿轮34与卷线机构15的螺杆轴15a相连接且能一起转动。
如图4、图6及图7所示,小齿轮32例如为由不锈钢合金或黄铜合金等金属制成的部件,且为具有卷线筒轴16穿过中心的带台阶的通孔32h的筒状部件。小齿轮32的两端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渔线轮主体1上。具体来讲,小齿轮32的一端被轴承38a支承在第2侧板7b的第2凸起部7g上且能转动,而其另一端被轴承38b支承在第2侧罩6b的第4凸起部6d上且能转动。轴承38a为第1轴承的一个例子。轴承38b为第2轴承的一个例子。这样,由于小齿轮32由其两端支承在渔线轮主体1上,因而使小齿轮32不容易发生倾斜,且不会与卷线筒轴16接触。从而不容易使卷线筒12在自由转动时的转动速度减慢。
小齿轮32被轴承38a和38b支承在渔线轮主体1上且能沿卷线筒轴方向移动。如图6、图7及图8所示,小齿轮32具有第1支承部32a、齿轮部32b、缩颈部32c、第2支承部32d、镀膜32e。该缩颈部32c为离合器控制部的一个例子。
第1支承部32a设置在小齿轮32的一端上,通过轴承38a以能够转动且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第2侧板7b的第2凸起部7g上。第1支承部32a具有离合器卡合部32g,该离合器卡合部32g具有多个与离合器销20相卡合的卡合槽32f。该卡合槽32f沿径向形成。卡合槽32f例如以沿径向呈90度相交的方式设置有2个。
齿轮部32b与第1支承部32a隔开一定间隔而配置,且能与驱动齿轮31相啮合。在除小齿轮32的齿轮部32b以外的各部加工结束后,堵住通孔32h,形成镀膜32e,之后,经过切齿等适当的机械加工,从而形成该齿轮部32b。因此,这使得在齿轮部32b上不会形成镀膜32e。
缩颈部32c配置在第1支承部32a和齿轮部32b之间。缩颈部32c的外径D1小于第1支承部32a的直径。但是,该缩颈部32c的外径D1大于第2支承部32d的外径D2(D1>D2)。这样,由于配置在与驱动齿轮31相啮合的齿轮部32b和与卷线筒轴16相连接的离合器卡合部32g之间的缩颈部32c的外径D1大于第2支承部32d的外径D2,因而不仅能够提高小齿轮32的刚性,还能够提高小齿轮32的转动传动效率。
缩颈部32c与构成离合器控制机构19的离合器拔叉39相卡合。当离合器操作部件17位于由图2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离合器断开位置上时,该离合器拔叉39配置在图4中所示的断开位置上。另外,当离合器操作部件17位于由图2中的实线所示的离合器接通位置上时,该离合器拔叉39和小齿轮32一起向图5所示的接通位置移动,该接通位置比图4所示断开位置靠近卷线筒12的一侧(图5纸面的左侧)。因此,这就使离合器销20与卡合槽32f相卡合,从而使离合器机构13处于离合器接通状态。由此,离合器机构13由离合器销20和小齿轮32构成。另外,离合器拔叉39被一对螺旋弹簧35(参照图6)向接通位置施力。
这样,小齿轮32构成转动传动机构18,与手柄2联动转动,并将该手柄2的转动力传递给卷线筒12,另外,该小齿轮32根据离合器操作部件17的操作,沿卷线筒轴16方向往复移动。缩颈部32c的外径D1大于第2支承部32b的外径D2。因此,这不仅能够提高小齿轮32的刚性,还不容易使该小齿轮32发生扭转变形。从而提高该小齿轮32的转动传动效率。
第2支承部32d配置在小齿轮32的另一端上。该第2支承部32d通过轴承38b支承在第2侧罩6b的第4凸起部6d上,能够转动且能沿轴向移动。轴承38b在第4凸起部6d内,与支承卷线筒轴16的轴承24b一起夹持垫片42而配置。
如图7和图8所示,镀膜32e至少在第1支承部32a的外周面上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图7中的粗线和图8中的点所示,镀膜32e除在第1支承部32a的外周面上形成外,还在缩颈部32c、第2支承部32d及卡合槽32f上形成。如图9所示,镀膜32e为含有氟树脂的非电解镀镍膜90。该含有氟树脂的非电解镀镍膜90为如下复合镀膜:通过将氟树脂的微粒子实际均匀地分散在镀镍溶液内,发生共析反应而形成。用于含有氟树脂的非电解镀镍膜90的氟树脂从由如下物质构成的集合中选择:聚四氟乙烯(PTFE)、聚三氟氯乙烯(PCTFE)、聚偏氟乙烯(PVDF)、聚氟乙烯(PVF)、全氟烷基氟树脂(PFA)、氟化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及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ECTFE)。优选氟树脂为聚四氟乙烯(PTFE)。另外,在图9中,由点示意性表示氟树脂。含有氟树脂的非电解镀镍膜90的膜厚例如在2μm~20μm的范围内,优选在5μm~15μm的范围内。氟树脂的共析量例如为镀镍溶液整体重量的1.5%~10%。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小齿轮32中,通过对筒状的金属材料进行机械加工,除齿轮部32b的切齿外,形成包括离合器卡合部32g的第1支承部32a、缩颈部32c、第2支承部32d及通孔32h。另外,堵住通孔32h,将材料浸入到镀槽内,进行非电解镀处理。当该非电解镀处理结束时,对齿轮部32b进行切齿加工。
【曳力机构】
当离合器机构13处于离合器接通状态时,曳力机构21通过驱动齿轮31对卷线筒12的向渔线放出方向的转动进行制动。曳力机构21通过星型曳力操作柄3来调整曳力。如图3和图6所示,曳力机构21通过单向离合器40的内环40a来传递手柄2的转动力和星型曳力操作柄3的推压力。曳力机构21具有:曳力板(参照图3),其与内环40a相连接且能与之一起转动;棘轮36。在曳力板37和驱动齿轮31之间安装有毛毡制或石墨制的第1曳力垫圈40a,在驱动齿轮31和棘轮36之间安装有毛毡制或石墨制的第2曳力垫圈40b,以在曳力机构动作时,使驱动齿轮31顺利地滑动。
【抛饵控制机构】
如图4和图5所示,抛饵控制机构22具有第1摩擦板51a、第2摩擦板51b、制动帽52。第1摩擦板51a和第2摩擦板51b以夹持卷线筒轴16的两端的方式配置。制动帽52用于调节第1摩擦板51a和第2摩擦板51b对卷线筒轴16的夹持力。第1摩擦板51a配置在制动帽52内。该制动帽52与第4凸起部6d的外周面相旋合。第2摩擦板51b安装在轴支承部8b内。
【卷线筒制动装置】
如图5所示,卷线筒制动装置23具有转动部件62、多个(例如6个)制动片64、制动鼓66、移动机构68。卷线筒制动装置23安装在卷线筒轴16和轴支承部8b上。多个制动片64以弹性的方式卡合在转动部件62上且能从其上拆下来,并且能够摆动。制动鼓66配置在制动片64的径向上的内侧,其外周面与摆动的制动片64相接触。移动机构68能够使制动片64和制动鼓66沿卷线筒轴16的轴向相对移动,且能够对这两者进行定位。
转动部件62例如由聚酰胺树脂、聚缩醛树脂等合成树脂制成,且大致呈圆形。该转动部件62被压入固定在卷线筒轴16上,由该卷线筒轴16定位在轴向上。另外,转动部件62固定在卷线筒轴16上,与卷线筒12的转动联动而转动。当卷线筒12转动时,制动片64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以摆动轴63c为中心沿图5所示的逆时针方向摆动。另外,通过制动片64和制动鼓66的摩擦,使卷线筒12被制动。由于此时的制动力受位于接触位置的制动片64的中心位置和摆动角度的影响,所以,由移动机构68调整制动鼓66的位置,能够调整该制动力。另外,通过使操作部件60转动,能够调整制动鼓66的位置。
在像这样构成的双轴承渔线轮100的小齿轮32中,在第1支承部32a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镀膜90,如上所述,该第1支承部32a通过轴承38a以能够转动且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渔线轮主体1的第2侧板7b的第2凸起部7g上。由于该镀膜90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机械加工面的粗糙度,因而能够减小轴承38a的内周面和第1支承部32a的滑动阻力。这里,不需使用用于减小轴环等的滑动阻力的部件,便能够减小轴承38a的内周面和第1支承部32a的滑动阻力。从而不会导致轴承38a的尺寸变大以及小齿轮32的强度的降低,而且能够使通过轴承38a支承在渔线轮主体1上的小齿轮32顺利地沿轴向移动。
【特征】
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如下叙述。
(A)双轴承渔线轮100的小齿轮32与用于将手柄2的转动力传递给卷线筒12的驱动齿轮31相啮合,该手柄2设置在双轴承渔线轮100的渔线轮主体1上且能够转动。小齿轮32通过沿卷线筒轴方向移动而作为离合器机构13发挥作用。该小齿轮32具有第1支承部32a、齿轮部32b、缩颈部32c、镀膜部32e。第1支承部32a设置在小齿轮32的一端上,通过轴承38a以能够转动且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渔线轮主体1上。齿轮部32b与第1支承部32a隔开一定间隔配置,且能与驱动齿轮31相啮合。缩颈部32c配置在第1支承部32a和齿轮部32b之间,且外径小于第1支承部32a和齿轮部32b的外径。镀膜32e至少在第1支承部32a的外周面上形成。
在该小齿轮32中,在通过轴承38a以能够转动且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渔线轮主体1上的第1支承部32a的外周面上形成有镀膜32e。由于该镀膜32e的表面粗糙度小于机械加工面的粗糙度,因而能够减小轴承38a的内周面和支承部32a的滑动阻力。这里,不需使用用于减小滑动阻力的轴环等部件,便能够减小轴承38a的内周面和第1支承部32a的滑动阻力。从而不会导致轴承38a的尺寸变大以及小齿轮32的强度的降低,而且可以使通过轴承38a支承在渔线轮主体1上的小齿轮32顺利地沿轴向移动。
(B)小齿轮32还可以具有第2支承部32d,该第2支承部32d隔着齿轮部32b配置在小齿轮32的与缩颈部32c相反一侧的另一端上,通过轴承部38b以能转动且能够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渔线轮主体1上。镀膜32e还在第2支承部32d的外周面上形成。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小齿轮32以能够转动且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由其两端支承在渔线轮主体1上,因而不仅使该小齿轮32不容易发生倾斜,还使其转动传动效率得到提高。另外,由于在第2支承部32d上也形成有镀膜32e,因而,即使小齿轮32由其两端支承在渔线轮主体1上,也不会增加该小齿轮32的滑动阻力,能够进一步使其顺利地沿轴向移动。
(C)第1支承部32a具有与设置在卷线筒轴16上的离合器销20相卡合的离合器卡合部32g。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配置在接近卷线筒12的一端侧的第1支承部32a上设置有离合器卡合部32g,因而容易构成离合器机构13。
(D)离合器卡合部32g可以具有与离合器销20相卡合的卡合槽32f。镀膜32e还在该卡合槽32f上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与离合器销20相卡合的卡合槽32f上也形成有镀膜32e,因而这不仅使离合器销20和卡合槽32f的滑动阻力变小,还使离合器机构在连接状态和连接解除状态之间的切换顺利地进行切换。
(E)齿轮部32b可以在镀膜32e形成后通过切齿加工而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对齿轮部32b上后形成的部分在切齿加工之前进行电镀处理,因而,不用遮盖齿轮部32b,便能够容易地进行如下无电解电镀处理:将切齿加工之前的齿轮部32b浸入电镀槽中进行电镀处理。从而容易使镀膜32e的膜厚保持一定。
(F)缩颈部32c的外径D1可以大于第2支承部32d的外径D2。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配置在与驱动齿轮31相啮合的齿轮部32b和与卷线筒轴16相连接的离合器卡合部32f之间的缩颈部32c的外径D1大于第2支承部32d的外径D2,因而不仅能够提高小齿轮32的刚性,还能够提高小齿轮32的转动传动效率。
(G)镀膜32e可以为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能够得到因镀膜32e而形成的表面粗糙度小的外周面,还能够由氟树脂使滑动阻力进一步减小。另外,通过进行氟树脂电镀处理,不仅能够提高小齿轮32的耐腐蚀性,还不容易使海水中的盐分附着在小齿轮32的表面和轴承38a之间。
(H)双轴承渔线轮100为用于向前方放出渔线的渔线轮。双轴承渔线轮100具有渔线轮主体1、手柄2、卷线用的卷线筒12、卷线筒轴16、转动传动机构18、离合器机构13、轴承38a、轴承38b。手柄2以能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渔线轮主体1的侧部。卷线筒12以能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渔线轮主体1上。卷线筒轴16设置在卷线筒12上。转动传动机构18具有能与手柄2联动转动的驱动齿轮31和上述记载的小齿轮32。转动传动机构18用于将手柄2的转动力传递给卷线筒12。离合器机构13可以在使手柄2和卷线筒12相连接的连接状态和手柄2和使卷线筒12的连接解除状态之间切换。轴承38a设置在渔线轮主体1上,用于支承第1支承部32a转动且使其能沿轴向移动。轴承38b设置在渔线轮主体1上,用于支承第2支承部32b转动且使其能沿轴向移动。
【其他实施方式】
上面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对其进行各种变更。尤其是,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发明书中所记载的多个实施方式及变形例进行任意组合。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作为第1轴承的轴承38a和作为第2轴承的轴承38b的这2个轴承,使小齿轮32以能够转动且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渔线轮主体1上,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仅由1个轴承使小齿轮以能够转动且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渔线轮主体1上的结构。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缩颈部(离合器控制部)32c的外径大于第2支承部32d的外径,但是,缩颈部(离合器控制部)32c的外径可以小于第2支承部32d的外径。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驱动齿轮31以能转动的方式安装在驱动轴30上,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驱动齿轮和驱动轴能一起转动的双轴承渔线轮。
(d)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电镀处理时堵住通孔32h,但是,可以在通孔32h上形成镀膜。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在不设置第2轴承,通孔32h可能与卷线筒轴相接触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小齿轮32的滑动性能。
(e)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例示了通过使氟树脂分散,产生共析反应而生成的复合镀膜,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可以为如下复合镀膜,即,通过对氟树脂进行热处理,使其与析出呈颗粒状的镍磷合金(Ni-P)的多孔涂层进行合成,从而形成复合镀膜。在这种情况下,复合镀膜的形成成本增加,但是,该复合镀膜的硬度得到提高。另外,本实施方式中的镀膜可以为含有氟树脂的其他镀镍膜。
(f)由金属制成离合器拔叉和离合器凸轮等,另外,可以对这些部件实施含有氟树脂的电镀处理。在这种情况下,离合器拔叉和离合器凸轮的形状和方式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任何形状和方式。
(g)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水滴型双轴承渔线轮为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设置在圆形的双轴承渔线轮、电动渔线轮及单轴承渔线轮上的小齿轮。

Claims (8)

1.一种双轴承渔线轮的小齿轮,该小齿轮能够与驱动齿轮相啮合并能够与卷线筒轴连接或解除连接,该驱动齿轮用于将以能转动方式设置在双轴承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上的手柄的转动力传递给卷线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齿轮具有:
第1支承部,其设置在所述小齿轮的一端上,该第1支承部通过第1轴承以能够转动且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
齿轮部,其与所述第1支承部隔开一定间隔而配置,且能与所述驱动齿轮相啮合;
离合器控制部,其配置在所述第1支承部和所述齿轮部之间,外径小于所述第1支承部和所述齿轮部的外径;
镀膜,其至少在所述第1支承部的外周面上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的小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齿轮还具有第2支承部,
所述第2支承部隔着所述齿轮部配置在所述小齿轮的位于与所述离合器控制部相反一侧的另一端上,所述第2支承部通过第2轴承以能够转动且能沿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
所述镀膜还在所述第2支承部的外周面上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的小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支承部具有离合器卡合部,所述离合器卡合部与设置在所述卷线筒轴上的离合器部相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的小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器卡合部具有与所述离合器部相卡合的卡合槽,所述镀膜还在所述卡合槽上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的小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部在所述镀膜形成后通过切齿加工而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的小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离合器控制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2支承部的外径。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轴承渔线轮的小齿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镀膜为含有氟树脂的无电解镀镍膜。
8.一种双轴承渔线轮,用于向前方放出渔线,其特征在于,具有:
渔线轮主体;
手柄,其以能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的侧部;
卷线用的卷线筒,其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
卷线筒轴,其设置在所述卷线筒上;
转动传动机构,其具有能与所述手柄联动转动的驱动齿轮和权利要求3~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小齿轮,用于将所述手柄的转动力传递给所述卷线筒;
离合器控制机构,其能够对所述手柄和所述卷线筒的连接状态进行控制,使所述手柄和所述卷线筒处于相连接的连接状态或处于解除连接的连接解除状态;
第1轴承,其设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用于支承所述第1支承部转动且使其能沿轴向移动;
第2轴承,其设置在所述渔线轮主体上,用于支承所述第2支承部转动且使其能沿轴向移动。
CN201410031014.XA 2013-02-18 2014-01-22 双轴承渔线轮的小齿轮以及具有该小齿轮的双轴承渔线轮 Pending CN10398881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28804 2013-02-18
JP2013028804A JP2014155470A (ja) 2013-02-18 2013-02-18 両軸受リールのピニオンギア及びそれを備えた両軸受リー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88819A true CN103988819A (zh) 2014-08-20

Family

ID=51303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31014.XA Pending CN103988819A (zh) 2013-02-18 2014-01-22 双轴承渔线轮的小齿轮以及具有该小齿轮的双轴承渔线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07750B2 (zh)
JP (1) JP2014155470A (zh)
KR (1) KR20140103847A (zh)
CN (1) CN103988819A (zh)
MY (1) MY177816A (zh)
TW (1) TWI589225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82486A (zh) * 2017-04-26 2018-11-13 株式会社岛野 钓具用卷线器的齿轮机构
CN109221043A (zh) * 2018-09-21 2019-01-18 曾小明 一种无泄力渔线轮
CN111374104A (zh) * 2018-12-25 2020-07-07 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限公司 双轴承渔线轮
CN111903630A (zh) * 2019-05-08 2020-11-10 广州辉悦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渔轮
CN112425575A (zh) * 2019-08-26 2021-03-02 株式会社岛野 马达控制装置
CN107410235B (zh) * 2016-05-18 2021-09-17 株式会社岛野 纺车式渔线轮的旋转传递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89609B2 (ja) * 2013-12-27 2018-09-12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のピニオンギア及び両軸受リール
JP6284497B2 (ja) * 2015-03-24 2018-02-28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両軸受型リール
JP6804831B2 (ja) * 2015-07-14 2020-12-23 グローブライド株式会社 両軸受型リール
CN108569048A (zh) * 2017-03-13 2018-09-2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传动组件及应用该传动组件的打印机
CN111601504B (zh) * 2018-01-05 2022-08-26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鱼用转环
KR102127299B1 (ko) * 2018-09-07 2020-06-26 유한책임회사 도요엔지니어링 전위 부식 방지용 부싱을 구비한 낚시 릴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7940A (ja) * 1995-12-28 1997-07-11 Tochigi Fuji Ind Co Ltd 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US5855330A (en) * 1996-09-11 1999-01-05 Daiwa Seiko, Inc. Double bearing type reel for fishing
JP2002078434A (ja) * 2000-09-06 2002-03-19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JP2009082027A (ja) * 2007-09-28 2009-04-23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ル
CN102652506A (zh) * 2011-03-04 2012-09-05 株式会社岛野 钓鱼用渔线轮、及其卷线筒和卷线筒轴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48246A (en) * 1992-07-15 1994-09-20 Zebco Corporation Line guide for bait cast reel
US5875986A (en) * 1994-09-08 1999-03-02 Daiwa Seiko, Inc. Fishing reel of double bearing type having improved fishline releasing characteristic
US5904310A (en) * 1996-11-08 1999-05-18 Daiwa Seiko, Inc. Double bearing type of a fishing reel having a rotatable and slidable clutch member supported by a bearing
US6270028B1 (en) * 2000-05-05 2001-08-07 Brunswick Corporation Baitcast fishing reel with spool free mechanism
JP3961757B2 (ja) * 2000-09-29 2007-08-22 株式会社シマノ 釣り用リールの部品支持構造
JP2002345373A (ja) * 2001-05-25 2002-12-03 Shimano Inc 釣り用リールの部品組立体
US7374118B2 (en) * 2002-10-18 2008-05-20 Daiwa Seiko, Inc. Fishing reel
US7150423B2 (en) * 2003-09-12 2006-12-19 Shimano Inc. Reel unit for a dual bearing reel
JP2006238727A (ja) * 2005-03-01 2006-09-14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ル
JP2007159427A (ja) * 2005-12-09 2007-06-28 Shimano Inc 釣り用部品
US7798439B2 (en) * 2008-04-08 2010-09-21 Daiwa Seiko, Inc. Fishing reel
JP5124435B2 (ja) * 2008-12-16 2013-01-23 株式会社シマノ 両軸受リー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177940A (ja) * 1995-12-28 1997-07-11 Tochigi Fuji Ind Co Ltd 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US5855330A (en) * 1996-09-11 1999-01-05 Daiwa Seiko, Inc. Double bearing type reel for fishing
JP2002078434A (ja) * 2000-09-06 2002-03-19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ール
JP2009082027A (ja) * 2007-09-28 2009-04-23 Daiwa Seiko Inc 魚釣用リ−ル
CN102652506A (zh) * 2011-03-04 2012-09-05 株式会社岛野 钓鱼用渔线轮、及其卷线筒和卷线筒轴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杨义雄: "《热处理108招秘诀》", 30 June 1991, 世界图书出版社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10235B (zh) * 2016-05-18 2021-09-17 株式会社岛野 纺车式渔线轮的旋转传递机构
CN108782486A (zh) * 2017-04-26 2018-11-13 株式会社岛野 钓具用卷线器的齿轮机构
CN108782486B (zh) * 2017-04-26 2022-07-05 株式会社岛野 钓具用卷线器的齿轮机构
CN109221043A (zh) * 2018-09-21 2019-01-18 曾小明 一种无泄力渔线轮
CN109221043B (zh) * 2018-09-21 2020-12-22 曾小明 一种无泄力渔线轮
CN111374104A (zh) * 2018-12-25 2020-07-07 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限公司 双轴承渔线轮
CN111374104B (zh) * 2018-12-25 2022-08-26 株式会社岛野马来西亚配件厂有限公司 双轴承渔线轮
CN111903630A (zh) * 2019-05-08 2020-11-10 广州辉悦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渔轮
CN112425575A (zh) * 2019-08-26 2021-03-02 株式会社岛野 马达控制装置
CN112425575B (zh) * 2019-08-26 2023-09-19 株式会社岛野 马达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89225B (zh) 2017-07-01
KR20140103847A (ko) 2014-08-27
TW201436713A (zh) 2014-10-01
US9307750B2 (en) 2016-04-12
MY177816A (en) 2020-09-23
JP2014155470A (ja) 2014-08-28
US20140231570A1 (en) 2014-08-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8819A (zh) 双轴承渔线轮的小齿轮以及具有该小齿轮的双轴承渔线轮
CN104737997B (zh) 双轴承渔线轮的小齿轮以及双轴承渔线轮
KR100532196B1 (ko) 부품 조립체
JP2014155470A5 (zh)
CN103210891B (zh) 双轴承绕线轮的卷筒制动装置以及双轴承绕线轮
US8678308B2 (en) Dual-bearing reel drag sound producing device
CN104509504A (zh) 双轴承渔线轮
CN103081875B (zh) 钓鱼用渔线轮的渔线轮主体与钓鱼用渔线轮
JP2007189982A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ギア部品装着構造
JP2015126703A5 (zh)
JP2003319742A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回転支持構造
CN104106553A (zh) 线辊以及使用该线辊的钓线引导机构
JP2015065961A5 (zh)
CN101467525A (zh) 双轴承渔线轮的卷线筒制动装置
JP4392627B1 (ja) 釣り用電動リール
JP3695869B2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JP2005253477A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の往復移動装置
JP2011036179A (ja) 釣り用電動リール
JP2000041548A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JP4314594B1 (ja) 釣り用電動リール
JP3480799B2 (ja) スピニングリール
JP5396360B2 (ja) 魚釣り用リールのスプール
JP2020048491A (ja) 両軸受型リール及び両軸受型リール用のスプール
JP2000106800A (ja) 釣り用リールの軸受
JP2001299164A (ja) 両軸受リールのスプール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