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21602A - 电梯系统以及便携式终端 - Google Patents

电梯系统以及便携式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21602A
CN110621602A CN201780090033.1A CN201780090033A CN110621602A CN 110621602 A CN110621602 A CN 110621602A CN 201780090033 A CN201780090033 A CN 201780090033A CN 110621602 A CN110621602 A CN 110621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ute
unit
path
boarding
determin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00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21602B (zh
Inventor
铃木直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Corp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621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1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21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1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46Adaptations of 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1/468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02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 B66B1/06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 B66B1/14Control systems without regulation, i.e. without retroactive action electric with devices, e.g. push-buttons, for indirect control of mov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00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in general
    • B66B1/34Details, e.g. call counting devices, data transmission from car to control system, devices giving information to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15Control system configuration and the 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66B1/3446Data transmission or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control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3/00Applications of devices for indicating or signall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levators
    • B66B3/02Position or depth indic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26Taking into account the distribution of elevator cars within the elevator system, e.g. to prevent clustering of elevator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20Detail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llocation of a call to an elevator car
    • B66B2201/231Sequential evaluation of plurality of criteria
    • B66B2201/232Sequential evaluation of plurality of criteria where the time needed for a passenger to arrive at the allocated elevator car from where the call is made is taken into accou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6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2201/4607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6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2201/4607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 B66B2201/4615Wherein the destination is registered before boar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6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2201/4607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 B66B2201/4653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wherein the call is registered using portable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201/00Aspects of control systems of elevators
    • B66B2201/40Details of the change of control mode
    • B66B2201/46Switches or switchgear
    • B66B2201/4607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 B66B2201/4684Call registering systems for preventing accidental or deliberate mis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 Indicating And Signalling Devic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便携式终端(7)具有加速度传感器(8)以及方向传感器(9)。此外,便携式终端(7)具备路径确定部(11)、计算部(13)、判定部(14)以及通信部(16)。计算部(13)根据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来计算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的特征量。通信部(16)在由判定部(14)判定为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是乘梯路径时,向通信装置(6)发送呼梯信息。

Description

电梯系统以及便携式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系统以及便携式终端。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电梯系统。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系统具备从便携式终端接收信息的接收装置。接收装置从多个通信区域对接收强度不同的信息进行接收。根据接收装置接收到的信息来登记用于使用者的呼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264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系统中,当增大通信区域时,接收装置会接收到从不使用电梯的人的便携式终端发送的信息。因此,存在进行无用的呼梯登记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发生无用的呼梯登记的情况并且能够自动登记用于使用者的呼梯的电梯系统。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这样的系统所使用的便携式终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系统具备:便携式终端,其具有加速度传感器以及方向传感器;通信装置,其与便携式终端进行无线通信;以及登记单元,其根据通信装置接收到的来自便携式终端的呼梯信息来登记呼梯。加速度传感器检测便携式终端的加速度。方向传感器检测水平面上的特定方向。便携式终端具备:路径确定单元,其根据由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加速度以及由方向传感器检测出的方向中的至少一方来确定便携式终端在水平面上所移动的路径;第1计算单元,其根据由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来计算由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的特征量;第1判定单元,其根据由第1计算单元计算出的特征量来判定由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是否是供搭乘轿厢的乘梯路径;以及通信单元,其在由第1判定单元判定为由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是乘梯路径时,向通信装置发送呼梯信息。
本发明的便携式终端具备:加速度传感器,其检测加速度;方向传感器,其检测水平面上的特定方向;路径确定单元,其根据由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加速度以及由方向传感器检测出的方向中的至少一方来确定在水平面上所移动的路径;第1计算单元,其根据由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来计算由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的特征量;第1判定单元,其根据由第1计算单元计算出的特征量来判定由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是否是供搭乘轿厢的乘梯路径;以及通信单元,其在由第1判定单元判定为由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是乘梯路径时,无线发送用于请求呼梯登记的呼梯信息。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电梯系统具备便携式终端、通信装置以及登记单元。便携式终端具备路径确定单元、第1计算单元、第1判定单元以及通信单元。第1计算单元根据由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来计算由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的特征量。第1判定单元根据由第1计算单元计算出的特征量来判定由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是否是供搭乘轿厢的乘梯路径。如果是本发明的电梯系统,则能够防止发生无用的呼梯登记的情况,并且能够自动登记用于使用者的呼梯。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系统的示例的图。
图2是示出便携式终端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应用了图1所示的电梯系统的楼宇的示例的平面图。
图4是示出路径确定部所确定的路径的示例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计算部的功能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计算部的功能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计算部的功能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计算部的功能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判定部的功能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判定部的功能的图。
图11是示出组群管理装置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显示器的显示例的图。
图13是示出应用了图1所示的电梯系统的楼宇的另一例的平面图。
图14是示出显示器的另一显示例的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系统的示例的图。
图16是示出便携式终端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图17是用于说明条件创建部的功能的图。
图18是用于说明条件创建部的功能的图。
图19是示出组群管理装置的硬件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20是示出便携式终端的硬件结构的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适当简化或省略重复的说明。在各个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或相当的部分。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系统的示例的图。组群管理装置1将设置于楼宇等的多台电梯装置作为一个组群进行管理。图1示出组群管理装置1管理3台电梯装置的示例。可以由组群管理装置1管理两台电梯装置,也可以由组群管理装置1管理4台以上的电梯装置。在以下内容中,在对特定的电梯装置进行说明的情况下,标注字符A~C,以将该电梯装置与其它电梯装置区分开。
由组群管理装置1管理的各电梯装置具备轿厢2、曳引机3以及控制装置4。例如,电梯装置A具备轿厢2A、曳引机3A以及控制装置4A。轿厢2在井道中上下移动。轿厢2具备用于驱动门的门电机5。门电机5由控制装置4控制。轿厢2由曳引机3来驱动。曳引机3由控制装置4控制。控制装置4根据从组群管理装置1接收的响应指令来控制各设备。
组群管理装置1经由通信装置6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例如,通信装置6与便携式终端7进行无线通信。通信装置6与组群管理装置1电连接。
便携式终端7是使用者携带的终端。便携式终端7例如是智能手机。便携式终端7也可以是本系统专用的终端。便携式终端7例如具备加速度传感器8、方向传感器9、存储部10、路径确定部11、接收部12、计算部13、判定部14、呼梯生成部15以及通信部16。
加速度传感器8检测便携式终端7的加速度。加速度传感器8例如检测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以及铅直方向的加速度。加速度传感器8检测例如x轴方向的加速度以及y轴方向的加速度作为水平方向的加速度。加速度传感器8检测z轴方向的加速度作为铅直方向的加速度。x轴、y轴以及z轴彼此垂直。
方向传感器9检测水平面上的特定方向。方向传感器9检测例如北方向。也可以使用利用了磁性的电子罗盘作为方向传感器9。
路径确定部11确定便携式终端7在水平面上所移动的路径。路径确定部11根据由加速度传感器8检测出的加速度和由方向传感器9检测出的方向来确定移动路径。例如,路径确定部11通过分别对由加速度传感器8检测出的x轴方向的加速度以及y轴方向的加速度进行积分来运算出便携式终端7的水平方向的移动量。路径确定部11根据通过运算得到的该移动量和由方向传感器9检测出的方向来确定移动路径。路径确定部11根据由加速度传感器8检测出的加速度以及由方向传感器9检测出的方向中的至少一方来确定移动路径。
图1示出本系统具备发送装置27的示例。发送装置27向预定的发送区域无线发送开始信息。发送装置27也可以使用Bluetooth(蓝牙;注册商标)Low Energy(低能耗;BLE)的无线方式。接收部12接收从发送装置27发送的开始信息。如果在发送装置27的发送区域中存在便携式终端7,则来自发送装置27的开始信息被接收部12接收。
计算部13计算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的特征量。计算部13将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分割为多个要素。计算部13根据分割后的各要素计算特征量。
判定部14判定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是否是乘梯路径。乘梯路径是使用者为了搭乘轿厢2而经过的路径。用于判定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是乘梯路径的第1判定条件被预先存储在存储部10中。判定部14根据由计算部13计算出的特征量进行判定。
呼梯生成部15生成用于请求层站目的地呼梯登记的呼梯信息。呼梯信息中包含乘梯楼层的信息和目的地楼层的信息。乘梯楼层是使用者搭乘轿厢2的楼层。目的地楼层是使用者从轿厢2下梯的楼层。呼梯生成部15在由判定部14判定为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是乘梯路径时生成呼梯信息。
通信部16与通信装置6进行通信。通信部16在由判定部14判定为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是乘梯路径时,向通信装置6无线发送由呼梯生成部15生成的呼梯信息。作为通信部16与通信装置6之间的通信,例如使用无线LAN。作为通信部16与通信装置6之间的通信,还可以使用3G或4G等公共移动电话线路和互联网线路。
通信装置6在从便携式终端7接收到呼梯信息时,将接收到的呼梯信息发送给组群管理装置1。
以下,也参照图2至图12,对本电梯系统的功能以及动作详细地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便携式终端7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图3是示出应用了图1所示的电梯系统的楼宇的示例的平面图。
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电梯装置A~C面向通道T1。通道T2通往通道T1。由通道T1和通道T2形成T字路。发送装置27设置于通道T2的壁。图3示出发送装置27设置在远离层站的位置的示例。发送装置27也可以设置于层站的壁。发送装置27的发送区域被设定为,当持有便携式终端7的使用者横穿发送装置27的前方时,便携式终端7接收开始信息。
在便携式终端7中,判定是否由接收部12接收到来自发送装置27的开始信息(S101)。发送装置27以规定的周期发送开始信息。当持有便携式终端7的使用者经过发送装置27的前方时,从发送装置27发送的开始信息被接收部12接收。
当接收部12接收到开始信息时,路径确定部11开始用于确定便携式终端7在水平面上所移动的路径的处理(S102)。例如,当接收部12接收到开始信息时,开始由加速度传感器8进行的加速度的检测和由方向传感器9进行的方向的检测。当接收部12接收到开始信息时,路径确定部11从加速度传感器8取得加速度的信息。当接收部12接收到开始信息时,路径确定部11从方向传感器9取得方向的信息。路径确定部11根据由加速度传感器8检测出的加速度和由方向传感器9检测出的方向来确定便携式终端7的移动路径。图4是示出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的示例的图。在图4中,用标号K示出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
计算部13计算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的特征量(S103)。图5至图8是用于说明计算部13的功能的图。如图5和图6所示,计算部13将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K分割为多个要素。图5和图6示出将路径K分割为要素k1、要素k2以及要素k3的示例。作为一例,图6分别用直线矢量示出要素k1、要素k2以及要素k3。要素k1是最接近乘梯位置J的要素。要素k2是次于要素k1接近乘梯位置J的要素。要素k3是距乘梯位置J最远的要素。乘梯位置J是预先设定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将乘梯位置J设定在电梯装置C的层站门的中央位置的示例。乘梯位置J不限于图5等所示的示例。
计算部13计算出与距离相关的第1指标和与角度相关的第2指标作为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的特征量。在以下内容中,第1指标也表述为距离R。第2指标也表述为角度θ。例如,通过式1计算距离R。通过式2计算角度θ。
[式1]
在式1以及式2中,N是要素数。如果是图5所示的示例,则N=3。Ri是要素的距离。θi是要素的角度。例如,如图6所示,要素k1的距离R1是要素k1的终点与乘梯位置J之间的距离。要素k1的角度θ1是要素k1的矢量与连接要素k1的终点以及乘梯位置J的矢量所成的角度。如图7所示,要素k2的距离R2是要素k2的终点与乘梯位置J之间的距离。要素k2的角度θ2是要素k2的矢量与连接要素k2的终点以及乘梯位置J的矢量所成的角度。如图8所示,要素k3的距离R3是要素k3的终点与乘梯位置J之间的距离。要素k3的角度θ3是要素k3的矢量与连接要素k3的终点以及乘梯位置J的矢量所成的角度。li以及mi是系数。系数li被设定为例如i的值越小则为越大的值,以使得接近乘梯位置J的要素优先。同样,系数mi被设定为i的值越小则为越大的值。
当由计算部13计算出特征量时,判定部14判定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是否是乘梯路径(S104)。判定部14例如也可以使用下述非专利文献中记载的判定方法。
「鈴木直彦、林健太郎、岩田雅史、石岡卓也、笹川耕一,「RFIDとステレオカメラを用いた個人動態認証システムの開発」,ユキビタスコンピューティングシステム研究会,情報処理学会,2004年9月,2004-UBI-6」
图9和图10是用于说明判定部14的功能的图。图3所示的路径KA是在通道T2中向通道T1侧直行后、在通道T1中向左拐弯的路径。图9示出便携式终端7如路径KA那样进行了移动时的指标(R,θ)的时间变化。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随着时间的经过,距离R以及角度θ接近0。例如,关于指标(R,θ),当式3或式4成立时,判定部14判定为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是乘梯路径。
[式2]
图3所示的路径KB是在通道T2中向通道T1侧直行后、在通道T1中向右拐弯的路径。图10示出便携式终端7如路径KB那样进行了移动时的指标(R,θ)的时间变化。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在式3或式4成立之前,距离R以及角度θ逐渐变为较大的值。在图10所示的示例中,判定部14不判定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是乘梯路径。
判定部14如果在S104中未能将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判定为乘梯路径,则判定用于确定路径的处理从在S102中开始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S105)。直到在S104或S105中判定为“是”为止,反复进行S102至S105所示的处理。用于确定路径的处理从在S102中开始起在没有被判定部14判定为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是乘梯路径的情况下经过了规定时间时,处理结束。
当用于确定路径的处理从在S102中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之前在S104中判定为“是”时,呼梯生成部15生成呼梯信息(S106)。如上所述,呼梯信息包含乘梯楼层信息和目的地楼层信息。乘梯楼层被设定为设置有发送装置27的楼层。在轿厢2停靠的多个楼层设置有发送装置27的情况下,各发送装置27发送包含用于确定设置楼层的信号在内的开始信息。例如,设置在1层的发送装置27发送包含1层的楼层代码的开始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呼梯生成部15根据从发送装置27接收到的开始信息来设定乘梯楼层。
目的地楼层信息例如预先存储在存储部10中。呼梯生成部15也可以根据过去的使用数据来设定目的地楼层。例如,呼梯生成部15将使用频度最高的楼层设定为目的地楼层。在对使用频度进行学习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与乘梯楼层的组合。在这种情况下,呼梯生成部15将从当前的乘梯楼层起的使用的频度最高的楼层设定为目的地楼层。
通信部16无线发送由呼梯生成部15生成的呼梯信息(S107)。
图11是示出组群管理装置1的动作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组群管理装置1具备登记部28、分配部29以及指令部30。在组群管理装置1中,判定是否从通信装置6接收到呼梯信息(S201)。通信装置6在从便携式终端7接收到呼梯信息时,将接收到的呼梯信息发送给组群管理装置1。登记部28根据通信装置6接收到的呼梯信息登记层站目的地呼梯(S202)。分配部29决定要对在S202中登记的层站目的地呼梯分配的轿厢2(S203)。
当分配部29决定了分配轿厢时,指令部30向控制装置4发送用于使分配轿厢响应层站目的地呼梯的响应指令(S204)。例如,如果分配轿厢是轿厢2A,则指令部30向控制装置4A发送响应指令。控制装置4根据从指令部30接收到的响应指令来控制曳引机3以及门电机5等。
图1示出便携式终端7还具备显示控制部17和显示器25的示例。显示控制部17控制显示器25。在便携式终端7具备显示器25的情况下,当分配部29决定了分配轿厢时,使得从通信装置6向便携式终端7发送该分配轿厢的信息(S205)。
在便携式终端7中,当在S107中将呼梯信息发送给通信装置6时,判定是否从通信装置6接收到分配轿厢信息作为该呼梯信息的响应(S108)。在S205中从通信装置6发送的分配轿厢的信息被通信部16接收。显示控制部17使显示器25显示通信部16接收到的分配轿厢信息(S109)。使用者通过观看显示器25,能够容易地掌握可以搭乘哪个轿厢2。
图12是示出显示器25的显示例的图。例如,如果分配轿厢是轿厢2A,则显示控制部17使显示器25显示表示分配轿厢是轿厢2A的“A”。显示控制部17也可以使显示器25显示由组群管理装置1登记的层站目的地呼梯的信息。例如,如果乘梯楼层是1层,目的地层是8层,则显示控制部17使显示器25显示“登记了1F→8F”这样的消息。
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示例中,由判定部14判定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是否是乘梯路径。当由判定部14判定为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是乘梯路径时,向通信装置6发送由呼梯生成部15生成的呼梯信息。因此,能够自动登记用于使用者的呼梯。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示例中,便携式终端7在水平面上所移动的路径是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的。由计算部13计算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的特征量。判定部14根据计算部13计算出的特征量进行上述判定。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判别要搭乘轿厢2的使用者,从而能够防止发生无用的呼梯登记的情况。
以下,对本系统能够采用的其它功能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便携式终端7也可以还具备选择部18。在便携式终端7具备选择部18的情况下,特征量的计算所需的多个设定值被预先存储在存储部10中。例如,多个坐标作为乘梯位置J被存储在存储部10中。选择部18从存储在存储部10中的多个设定值中选择一个设定值。计算部13使用由选择部18选择出的设定值来计算特征量。
在便携式终端7具备选择部18的情况下,乘梯路径的判定所需的多个第1判定条件被预先存储在存储部10中。选择部18从存储在存储部10中的多个第1判定条件中选择一个第1判定条件。判定部14根据由计算部13计算出的特征量和由选择部18选择出的第1判定条件,判定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是否是乘梯路径。
例如,根据楼宇的不同,存在在一部分楼层前往层站的方式不同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使用适当的乘梯位置J计算特征量。此外,期望根据前往层站的方式来改变第1判定条件。例如,当在轿厢2停靠的多个楼层设置有发送装置27的情况下,各发送装置27无线发送包含用于确定设置楼层的信号在内的开始信息。选择部18根据接收部12接收到的开始信息来选择与发送装置27的设置楼层对应的设定值和第1判定条件。
图13是示出应用了图1所示的电梯系统的楼宇的另一例的平面图。图13示出不仅能够从通道T2、还能够从通道T3前往层站的示例。通道T3通往通道T1。由通道T1和通道T3形成T字路。在图13所示的示例中,发送装置27a设置于通道T2的壁。发送装置27a的发送区域被设定为,当持有便携式终端7的使用者横穿发送装置27a的前方时,便携式终端7接收开始信息。同样,发送装置27b设置于通道T3的壁。发送装置27b的发送区域被设定为,当持有便携式终端7的使用者横穿发送装置27b的前方时,便携式终端7接收开始信息。
图13所示的路径KA1与图3所示的路径KA相同。图13所示的路径KB1与图3所示的路径KB相同。图13所示的路径KA2是在通道T3中向通道T1侧直行后、在通道T1中向右拐弯的路径。图13所示的路径KB2是在通道T3中向通道T1侧直行后、在通道T1中向左拐弯的路径。在图13所示的示例中,在便携式终端7如路径KA1那样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需要由判定部14来判定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为乘梯路径。同样,在便携式终端7如路径KA2那样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需要由判定部14来判定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为乘梯路径。
在同一楼层设置有多个发送装置27的情况下,便携式终端7也可以具备选择部18。在这种情况下,各发送装置27无线发送包含用于确定设置位置的信号的开始信息。例如,各发送装置27发送包含用于确定本机的代码的开始信息。选择部18根据接收部12接收到的开始信息来选择与发送装置27的设置位置对应的设定值和第1判定条件。
如图1所示,便携式终端7也可以还具备判定部19。判定部19判定便携式终端7是否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判定部19根据由加速度传感器8检测出的铅直方向的加速度进行判定。例如,在轿厢2从某个楼层移动至其它楼层的情况下,轿厢2在加速之后变为恒速,然后减速。轿厢2加速时的加速度是恒定的,多为0.3m/s2~1.0m/s2的值。此外,当轿厢2加速时的加速度变为某个值时,该值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这样的举动在轿厢2减速时也同样。例如,在由加速度传感器8检测出的铅直方向的加速度进入某个范围且该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时,判定部19判定为便携式终端7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即,判定部19判定为在移动中的轿厢2中存在便携式终端7。
使用者很少会在刚从轿厢2下来之后就沿着由判定部14判定为乘梯路径的路径行进。因此,在由判定部19判定为便携式终端7位于移动中的轿厢2中时,在之后的规定时间内,判定部14不判定为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是乘梯路径。由此,能够防止在组群管理装置1中层站目的地呼梯被误登记的情况。
另外,在由加速度传感器8检测出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以及铅直方向的加速度这双方的变化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准确地确定便携式终端7在水平面上所移动的路径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路径确定部11也可以不实施路径的确定。或者,判定部14也可以不判定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是否是乘梯路径。
如图1所示,组群管理装置1也可以还具备时刻设定部31。时刻设定部31设定用于使分配轿厢在乘梯楼层开门待机的时刻。
如上所述,距离R1是要素k1的终点与乘梯位置J之间的距离。因此,如果预先设定使用者的步行速度,则能够计算出截止到持有便携式终端7的使用者到达乘梯位置J为止的时间。步行速度例如被设定为1.0m/s~1.2m/s的值。步行速度预先存储在存储部10中。计算部13使用存储在存储部10中的步行速度来计算截止到使用者到达乘梯位置J为止的第1到达时间。呼梯生成部15在由判定部14判定为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是乘梯路径时,除了生成乘梯楼层信息以及目的地楼层信息外,还生成包含由计算部13计算出的第1到达时间的信息的呼梯信息。通信部16无线发送由呼梯生成部15生成的呼梯信息。
在组群管理装置1中,分配部29决定针对层站目的地呼梯的分配轿厢。当分配部29决定了分配轿厢时,时刻设定部31计算截止到该分配轿厢到达乘梯楼层为止的第2到达时间。如果第1到达时间比第2到达时间长,则时刻设定部31将当前的时刻加上第1到达时间得到的时刻设定为乘梯预定时刻。当由时刻设定部31设定了乘梯预定时刻时,指令部30向控制装置4发送用于使分配轿厢在乘梯楼层开门待机直到乘梯预定时刻的响应指令。由此,当分配轿厢到达乘梯楼层时,开门待机直到成为乘梯预定时刻。如果组群管理装置1具备时刻设定部31,则能够防止使用者的延误乘梯。另外,在对相同的分配轿厢分配了相同的乘梯楼层以及相同的移动方向的多个层站目的地呼梯的情况下,时刻设定部31只要将最长的第1到达时间加上当前时刻而得到的时刻设定为乘梯预定时刻即可。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当接收部12从发送装置27接收到开始信息时路径确定部11开始用于确定路径的处理的示例进行了说明。如果是该示例,则能够明确路径的起点,从而能够正确地确定路径。但是,这只是一例。路径确定部11也可以根据其它条件来开始用于确定路径的处理。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便携式终端7还具备输入装置26。使用者从输入装置26输入信息。例如,使用者从输入装置26输入开始信息。输入装置26例如是具有触点的机械式的按钮。输入装置26也可以是触摸面板式的按钮。从输入装置26输入信息的方法不限于这些示例。当从输入装置26输入开始信息时,路径确定部11也可以在S102中开始用于确定路径的处理。
也可以是,当由加速度传感器8检测出特定的加速度模式时,路径确定部11在S102中开始用于确定路径的处理。例如,在由加速度传感器8连续检测出规定值以上的加速度的情况下,路径确定部11开始上述处理。如果是该示例,则使用者在想使用电梯装置时,通过使便携式终端7振动,能够向组群管理装置1发送呼梯信息。
也可以是,当进行了基于无线IC卡的认证时,路径确定部11在S102中开始用于确定路径的处理。也可以将无线IC卡的功能搭载于便携式终端7。无线IC卡也可以与便携式终端7分开地由使用者持有。在便携式终端7搭载有无线IC卡功能的情况下,使用者将便携式终端7在读卡器或安全门等处刷读。在便携式终端7搭载有无线IC卡功能的情况下,作为通信方式,例如采用作为近距离无线通信方式的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当接收部12从发送装置27接收到开始信息时、路径确定部11始终开始用于确定路径的处理的示例进行了说明。这只是一例。也可以仅在特定的时间使自动登记呼梯的功能有效。也可以仅在特定的楼层或特定的层站使自动登记呼梯的功能有效。在自动登记功能不是有效的情况下,使用者可以从便携式终端7手动输入目的地楼层。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显示控制部17使显示器25显示分配轿厢的信息的示例进行了说明。显示控制部17也可以使显示器25显示其它信息。图14是示出显示器25的另一显示例的图。当通信部16从通信装置6接收到分配轿厢的信息时,显示控制部17使显示器25显示用于同意以及取消呼梯登记的方法。当进行了旨在同意呼梯登记的操作时,通信部16向通信装置6发送用于确定呼梯登记的信息、即确定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在通信装置6接收到确定信息之后,组群管理装置1的指令部30向控制装置4发送响应指令。另一方面,当进行了旨在取消呼梯登记的操作时,通信部16向通信装置6发送用于取消呼梯的信息、即取消信息。当通信装置6从便携式终端7接收到取消信息时,在组群管理装置1中,在S202中登记的层站目的地呼梯被取消。
例如,当通信部16从通信装置6接收到分配轿厢的信息时,显示控制部17使显示器25显示同意(OK)按钮25a和取消按钮25b。当同意按钮25a被按下时,通信部16向通信装置6发送确定信息。当取消按钮25b被按下时,通信部16向通信装置6发送取消信息。在取消按钮25b被按下的情况下,显示控制部17也可以使显示器25显示用于手动发送呼梯信息的引导等。如果是该示例,则能够防止轿厢2响应不必要的呼梯的情况。此外,在呼梯被错误地登记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地取消呼梯。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计算部13计算距离R和角度θ作为路径的特征量的示例进行了说明。即,计算部13使用各要素上的点的位置和乘梯位置来计算距离R。计算部13使用表示各要素的矢量和连接各要素上的点的位置以及乘梯位置的矢量来计算角度θ。如果是该示例,则能够提高判定部14的判定精度。但是,这只是一例。计算部13也可以仅计算距离R作为路径的特征量。计算部13也可以仅计算角度θ作为路径的特征量。作为另一例,计算部13也可以计算角度θ的变化率作为路径的特征量。计算部13还可以计算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作为路径的特征量。另外,计算部13在仅计算距离R的情况下,只要知道路径的最终地点即可,不需要确定路径整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计算部13根据多个要素计算特征量的示例进行了说明。这只是一例。计算部13也可以仅根据最新的要素来计算特征量。计算部13也可以不分割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而是直接使用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来计算特征量。
实施方式2.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系统具备创建第1判定条件的功能的示例进行说明。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电梯系统的示例的图。图15仅示出为了创建第1判定条件所需的功能。便携式终端7还具备例如路径记录部20、乘梯路径确定部21、计算部22以及条件创建部23。另外,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电梯系统具备全部实施方式1中公开的设备以及功能。在图15所示的示例中,省略了为了自动登记层站目的地呼梯所需的设备以及功能的一部分。
如上所述,加速度传感器8检测便携式终端7的加速度。方向传感器9检测水平面上的特定方向。接收部12接收从发送装置27发送的开始信息。判定部19判定便携式终端7是否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
路径记录部20记录便携式终端7在水平面上所移动的路径。路径记录部20根据由加速度传感器8检测出的加速度和由方向传感器9检测出的方向来记录移动路径。例如,路径记录部20通过分别对由加速度传感器8检测出的x轴方向的加速度以及y轴方向的加速度进行积分来运算便携式终端7的水平方向的移动量。路径记录部20根据通过运算得到的该移动量和由方向传感器9检测出的方向来记录移动路径。路径记录部20根据由加速度传感器8检测出的加速度以及由方向传感器9检测出的方向中的至少一方来记录移动路径。
图15示出本系统具备发送装置27的示例。如上所述,发送装置27向预定的发送区域无线发送开始信息。如果在发送装置27的发送区域中存在便携式终端7,则来自发送装置27的开始信息被接收部12接收。
当由判定部19判定为便携式终端7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时,乘梯路径确定部21将刚刚由路径记录部20记录的路径确定为乘梯路径。由乘梯路径确定部21确定为乘梯路径的路径被存储在存储部10中。
计算部22计算由乘梯路径确定部21确定为乘梯路径的路径的特征量。计算部22将由乘梯路径确定部21确定为乘梯路径的路径分割为多个要素。计算部22根据分割后的各要素计算特征量。
条件创建部23创建用于判定部14判定为是乘梯路径的第1判定条件。条件创建部23根据由计算部22计算出的特征量创建第1判定条件。条件创建部23将创建的第1判定条件存储在存储部10中。判定部14根据由条件创建部23创建的第1判定条件进行图2的S104所示的判定。
以下,也参照图16至图18,对本电梯系统的功能以及动作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6是示出便携式终端7的动作例的流程图。
在便携式终端7中,判定是否由接收部12接收到来自发送装置27的开始信息(S301)。当持有便携式终端7的使用者经过发送装置27的前方时,从发送装置27发送的开始信息被接收部12接收。
当接收部12接收到开始信息时,路径记录部20开始用于记录便携式终端7在水平面上所移动的路径的处理(S302)。例如,当接收部12接收到开始信息时,开始由加速度传感器8进行的加速度的检测和由方向传感器9进行的方向的检测。当接收部12接收到开始信息时,路径记录部20从加速度传感器8取得加速度的信息。当接收部12接收到开始信息时,路径记录部20从方向传感器9取得方向的信息。路径记录部20根据由加速度传感器8检测出的加速度和由方向传感器9检测出的方向来确定便携式终端7的移动路径并记录所确定的路径。
当接收部12接收到开始信息时,判定部19判定便携式终端7是否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S303)。判定部19根据由加速度传感器8检测出的铅直方向的加速度进行判定。如上所述,在轿厢2从某个楼层移动至其它楼层的情况下,轿厢2在加速之后变为恒速,然后减速。轿厢2加速时的加速度是恒定的,多为0.3m/s2~1.0m/s2的值。此外,当轿厢2加速时的加速度变为某个值时,该值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变化。这样的举动在轿厢2减速时也同样。例如,在由加速度传感器8检测出的铅直方向的加速度进入某个范围且该状态持续规定时间时,判定部19判定为便携式终端7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即,判定部19判定为在移动中的轿厢2中存在便携式终端7。
当由判定部19判定为便携式终端7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时,乘梯路径确定部21将刚刚由路径记录部20记录的路径确定为乘梯路径(S304)。乘梯路径确定部21将确定为乘梯路径的路径存储在存储部10中(S305)。
如果没有由判定部19判定为便携式终端7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则乘梯路径确定部21判定用于记录路径的处理从在S302中开始起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S306)。反复进行S302、S303以及S306所示的处理,直到在S303或者S306中判定为“是”为止。如果即使从在S302中路径记录部20开始路径的记录起经过了规定时间,在S303中也未能判定为“是”,则乘梯路径确定部21将刚刚由路径记录部20记录的路径确定为非乘梯路径(S307)。非乘梯路径是不乘坐轿厢2的使用者经过的路径。乘梯路径确定部21将确定为非乘梯路径的路径存储在存储部10中(S308)。
计算部22计算作为乘梯路径存储在存储部10中的路径的特征量。同样,计算部22计算作为非乘梯路径存储在存储部10中的路径的特征量(S309)。计算部22计算特征量的方法例如与计算部13计算特征量的方法相同。例如,计算部22将作为乘梯路径存储在存储部10中的路径分割为多个要素。计算部22根据分割后的各要素计算路径的特征量。例如,计算部22计算与距离相关的第1指标和与角度相关的第2指标作为乘梯路径的特征量。同样,计算部22将作为非乘梯路径存储在存储部10中的路径分割为多个要素。计算部22根据分割后的各要素计算路径的特征量。例如,计算部22计算与距离相关的第1指标和与角度相关的第2指标作为非乘梯路径的特征量。
条件创建部23根据由计算部22计算出的特征量创建第1判定条件(S310)。例如,条件创建部23创建式3以及式4所示的第1判定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条件创建部23根据由计算部22计算出的特征量来决定Ra、Rb以及θa的各值。
图17和图18是用于说明条件创建部23的功能的图。图17是示出乘梯路径的特征量的时间变化的图。条件创建部23以使得示出乘梯路径的特征量的时间变化的直线从外侧进入用于判定部14判定为乘梯路径的区域的方式来设定第1判定条件。图18是示出非乘梯路径的特征量的时间变化的图。条件创建部23以使得示出非乘梯路径的特征量的时间变化的直线不会进入用于判定部14判定为乘梯路径的区域的方式来设定第1判定条件。
另外,条件创建部23也可以以使得用于判定部14判定为乘梯路径的区域的面积为最大的方式来创建第1判定条件。条件创建部23也可以以使得距离R优先于角度θ的方式来创建第1判定条件。条件创建部23也可以以使得角度θ优先于距离R的方式来创建第1判定条件。条件创建部23也可以以使得判定部14的判定误差在规定值以下的方式来创建第1判定条件。例如,条件创建部23以使得判定部14的判定误差在5%以下的方式来创建第1判定条件。条件创建部23将所创建的第1判定条件存储在存储部10中(S311)。
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示例中,由计算部22计算由乘梯路径确定部21确定为乘梯路径的路径的特征量。条件创建部23根据由计算部22计算出的特征量来创建第1判定条件。因此,不需要预先设定各楼层的地图信息以及发送装置27的位置信息等。可以仅利用发送装置27和便携式终端7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创建第1判定条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所示的示例中,当由判定部19判定为便携式终端7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时,将刚刚由路径记录部20记录的路径确定为乘梯路径。因此,能够正确地进行乘梯路径的确定。
以下,对本系统能够采用的其它功能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便携式终端7也可以还具备移动时间学习部24。移动时间学习部24学习从由条件创建部23创建的第1判定条件成立的位置起到使用者到达乘梯位置J为止的第1到达时间。移动时间学习部24将学习结果存储在例如存储部10中。在这种情况下,呼梯生成部15在由判定部14判定为由路径确定部11确定出的路径是乘梯路径时,生成包含存储在存储部10中的第1到达时间的信息的呼梯信息。通信部16无线发送由呼梯生成部15生成的呼梯信息。
在楼宇的多个楼层设置有发送装置27的情况下,条件创建部23也可以按照设置有发送装置27的每个楼层创建第1判定条件。例如,在轿厢2停靠的多个楼层设置有发送装置27的情况下,各发送装置27无线发送包含用于确定设置楼层的信号的开始信息。例如,设置在1层的发送装置27发送包含1层的楼层代码的开始信息。
在水平面上的多个位置设置有发送装置27的情况下,条件创建部23也可以按照设置有发送装置27的每个位置创建第1判定条件。例如,在楼宇的同一楼层设置有多个发送装置27的情况下,条件创建部23按照发送装置27的每个设置位置创建第1判定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各发送装置27无线发送包含用于确定设置位置的信号的开始信息。例如,各发送装置27发送包含用于确定本机的代码的开始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便携式终端7具备为了创建第1判定条件所需的功能的示例进行了说明。这只是一例。也可以将路径记录部20、乘梯路径确定部21、计算部22以及条件创建部23的一部分或全部设置在作为与便携式终端7分开的装置的服务器中。该服务器也可以具备相当于存储部10的功能以及相当于判定部19的功能。该服务器也可以具备移动时间学习部24。
例如,便携式终端7具备乘梯路径确定部21。服务器具备计算部22以及条件创建部23。乘梯路径确定部21将确定为乘梯路径的路径存储在服务器所具备的存储部中。乘梯路径确定部21将确定为非乘梯路径的路径存储在服务器所具备的存储部中。条件创建部23将所创建的第1判定条件的信息发送给便携式终端7。由此,将由条件创建部23创建的第1判定条件存储在便携式终端7的存储部10中。
在该示例中,服务器也可以从多个便携式终端7取得路径的信息。条件创建部23也可以按照每个便携式终端7创建第1判定条件。条件创建部23也可以创建多个便携式终端7共同的第1判定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当某个移动条件成立时由判定部19判定为便携式终端7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的示例进行了说明。判定部19也可以在其它移动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式终端7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例如,判定部19也可以在便携式终端7在铅直方向上移动了规定距离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式终端7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判定部19也可以在便携式终端7的铅直方向上的速度变化了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式终端7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判定部19也可以在上述三个移动条件中的两个成立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式终端7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判定部19也可以在上述三个移动条件全部成立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式终端7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判定部19的该判定方法也可以适用于实施方式1所示的示例。通过采用这些示例,能够更准确地判定使用者利用轿厢2移动的情况。
刚刚从轿厢2下来不久的使用者很少会沿着作为用于确定乘梯路径或非乘梯路径的样本的有效路径行进。因此,路径记录部20在由判定部19判定为便携式终端7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时,在之后的规定时间内,也可以不进行路径的记录。此外,路径记录部20在由判定部19判定为便携式终端7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时,也可以不进行路径的记录,直到便携式终端7脱离特定的范围。所述特定的范围例如是根据距乘梯位置J的距离来设定的。由此,使用者能够将刚刚从轿厢2下来不久后沿着行进的路径从乘梯路径以及非乘梯路径中排除出去,从而能够创建精度较高的第1判定条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当某个确定条件成立时、乘梯路径确定部21在S306中确定为非乘梯路径的示例进行了说明。在其它确定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乘梯路径确定部21也可以将刚刚由路径记录部20记录的路径确定为非乘梯路径。例如,也可以是,在即使路径记录部20记录了规定距离的路径,也没有被判定部19判定为便携式终端7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乘梯路径确定部21进行非乘梯路径的确定。也可以是,在由判定部19判定为便携式终端7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之前检测出离开乘梯位置J的方向上的移动的情况下,乘梯路径确定部21进行非乘梯路径的确定。也可以是,在上述三个确定条件中的两个成立的情况下,乘梯路径确定部21进行非乘梯路径的确定。也可以是,乘梯路径确定部21在上述三个移动条件全部成立的情况下,进行非乘梯路径的确定。另外,乘梯路径确定部21也可以仅进行乘梯路径的确定。但是,乘梯路径确定部21通过确定乘梯路径以及非乘梯路径双方,能够创建精度较高的第1判定条件。
在实施方式1和2中,对本电梯系统具备组群管理装置1的示例进行了说明。本系统也可以仅具备1台电梯装置。在这种情况下,该电梯装置的控制装置4具备登记部28、指令部30以及时刻设定部31。
标号28~31所示的各部表示组群管理装置1所具有的功能。图19是示出组群管理装置1的硬件结构的示例的图。作为硬件资源,组群管理装置1例如具备包含处理器32和存储器33的处理电路。组群管理装置1通过由处理器32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3中的程序来实现标号28~31所示的各部的功能。
标号10~24所示的各部表示便携式终端7所具有的功能。图20是示出便携式终端7的硬件结构的示例的图。作为硬件资源,便携式终端7例如具备包含处理器34和存储器35的处理电路。存储部10所具有的功能是通过存储器35来实现的。便携式终端7通过由处理器34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5中的程序来实现标号11~24所示的各部的功能。
处理器32和34也被称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装置、处理装置、运算装置、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或DSP。作为存储器33和35,也可以采用半导体存储器、磁盘、软盘、光盘、压密盘、迷你盘或DVD。能够采用的半导体存储器包括RAM、ROM、闪存、EPROM以及EEPROM等。
也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组群管理装置1所具有的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还可以通过硬件来实现便携式终端7所具有的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实现组群管理装置1的功能以及便携式终端7的功能的硬件,也可以采用单一电路、复合电路、编程处理器、并行编程处理器、ASIC、FPGA、或者它们的组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适用于自动登记呼梯的电梯系统。
标号说明
1:组群管理装置;2:轿厢;3:曳引机;4:控制装置;5:门电机;6:通信装置;7:便携式终端;8:加速度传感器;9:方向传感器;10:存储部;11:路径确定部;12:接收部;13:计算部;14:判定部;15:呼梯生成部;16:通信部;17:显示控制部;18:选择部;19:判定部;20:路径记录部;21:乘梯路径确定部;22:计算部;23:条件创建部;24:移动时间学习部;25:显示器;25a:同意按钮;25b:取消按钮;26:输入装置;27:发送装置;28:登记部;29:分配部;30:指令部;31:时刻设定部;32:处理器;33:存储器;34:处理器;35:存储器。

Claims (30)

1.一种电梯系统,其中,所述电梯系统具备:
便携式终端,其具有加速度传感器以及方向传感器;
通信装置,其与所述便携式终端进行无线通信;以及
登记单元,其根据所述通信装置接收到的来自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呼梯信息来登记呼梯,
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所述便携式终端的加速度,
所述方向传感器检测水平面上的特定方向,
所述便携式终端具备:
路径确定单元,其根据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加速度以及由所述方向传感器检测出的方向中的至少一方来确定所述便携式终端在水平面上所移动的路径;
第1计算单元,其根据由所述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来计算由所述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的特征量;
第1判定单元,其根据由所述第1计算单元计算出的特征量来判定由所述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是否是供搭乘轿厢的乘梯路径;以及
通信单元,其在由所述第1判定单元判定为由所述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是乘梯路径时,向所述通信装置发送呼梯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第1计算单元计算与距离相关的第1指标和与角度相关的第2指标作为由所述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的特征量,
所述第1指标是使用各要素上的点的位置和乘梯位置计算出的,
所述第2指标是使用表示各要素的矢量和连接各要素上的点的位置以及所述乘梯位置的矢量计算出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电梯系统还具备无线发送开始信息的发送装置,
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具备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开始信息的接收单元,
所述路径确定单元在所述接收单元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到开始信息时,开始用于确定路径的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电梯系统具备多个所述发送装置,
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具备选择单元,所述选择单元根据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开始信息,从多个第1判定条件中选择一个第1判定条件,
所述第1判定单元根据由所述第1计算单元计算出的特征量和由所述选择单元选择出的第1判定条件来判定由所述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是否是乘梯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发送装置各自对包含用于确定设置楼层的信号的开始信息进行无线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发送装置各自对包含用于确定设置位置的信号的开始信息进行无线发送。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具备供使用者输入开始信息的输入装置,
所述路径确定单元在从所述输入装置输入了开始信息时,开始用于确定路径的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路径确定单元在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特定的加速度模式时,开始用于确定路径的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电梯系统还具备分配单元,该分配单元决定针对所述登记单元所登记的呼梯的分配轿厢,
所述分配单元在决定了分配轿厢时,使从所述通信装置向所述便携式终端发送该分配轿厢的信息,
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具备:
显示器;以及
显示控制单元,其在所述通信单元从所述通信装置接收到分配轿厢的信息作为呼梯信息的响应时,使所述显示器显示该分配轿厢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在所述通信单元从所述通信装置接收到分配轿厢的信息时,使所述显示器显示用于取消呼梯登记的方法,
当进行了用于取消呼梯登记的操作时,所述通信单元向所述通信装置发送取消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电梯系统还具备:
分配单元,其决定针对所述登记单元登记的呼梯的分配轿厢;
时刻设定单元,其设定用于使所述分配单元决定出的分配轿厢在乘梯楼层开门待机的时刻;以及
指令单元,其发送用于使分配轿厢直到所述时刻设定单元所设定的时刻为止在乘梯楼层开门待机的响应指令。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具备第2判定单元,所述第2判定单元根据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加速度来判定所述便携式终端是否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
所述第1判定单元在由所述第2判定单元判定为所述便携式终端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时,在之后的规定时间内,不判定为由所述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是乘梯路径。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所述电梯系统还具备:
路径记录单元,其根据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加速度以及由所述方向传感器检测出的方向中的至少一方来记录所述便携式终端在水平面上所移动的路径;
第2判定单元,其根据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加速度来判定所述便携式终端是否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
乘梯路径确定单元,其在由所述第2判定单元判定为所述便携式终端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时,将刚刚由所述路径记录单元记录的路径确定为乘梯路径;
第2计算单元,其根据由所述乘梯路径确定单元确定为乘梯路径的路径来计算被确定为乘梯路径的路径的特征量;以及
条件创建单元,其根据由所述第2计算单元计算出的特征量来创建供所述第1判定单元进行判定所使用的第1判定条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路径记录单元、所述第2判定单元、所述乘梯路径确定单元、所述第2计算单元以及所述条件创建单元设置于所述便携式终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所述电梯系统还具备无线发送开始信息的发送装置,
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具备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开始信息的接收单元,
所述路径确定单元在所述接收单元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到开始信息时,开始用于记录路径的处理。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在多个楼层设置有所述发送装置,
所述发送装置各自对包含用于确定设置楼层的信号的开始信息进行无线发送,
所述条件创建单元按照设置有所述发送装置的每个楼层创建第1判定条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在多个位置设置有所述发送装置,
所述发送装置各自对包含用于确定设置位置的信号的开始信息进行无线发送,
所述条件创建单元按照设置有所述发送装置的每个位置创建第1判定条件。
18.根据权利要求13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当第1确定条件、第2确定条件以及第3确定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成立时,所述乘梯路径确定单元将刚刚由所述路径记录单元记录的路径确定为非乘梯路径,
所述第1确定条件在即使从所述路径记录单元开始路径的记录起经过了规定时间也没有被所述第2判定单元判定为所述便携式终端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成立,
所述第2确定条件在即使所述路径记录单元记录了规定距离的路径也没有被所述第2判定单元判定为所述便携式终端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的情况下成立,
所述第3确定条件在由所述第2判定单元判定为所述便携式终端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之前检测出离开乘梯位置的方向上的移动的情况下成立,
所述第2计算单元将由所述乘梯路径确定单元确定为非乘梯路径的路径分割为多个要素,根据分割后的各要素计算被确定为非乘梯路径的路径的特征量,
所述条件创建单元根据被确定为乘梯路径的路径的特征量和被确定为非乘梯路径的路径的特征量双方来创建第1判定条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3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当第1移动条件、第2移动条件以及第3移动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成立时,所述第2判定单元判定为所述便携式终端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
所述第1移动条件在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铅直方向的加速度进入设定范围且该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成立,
所述第2移动条件在所述便携式终端在铅直方向上移动了规定距离的情况下成立,
所述第3移动条件在所述便携式终端(7)的铅直方向上的速度变化了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成立。
20.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当由所述第2判定单元判定为所述便携式终端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时,所述路径记录单元在之后的规定时间内不进行路径的记录。
21.根据权利要求13至1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系统,其中,
当由所述第2判定单元判定为所述便携式终端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时,直到所述便携式终端脱离特定的范围为止,所述路径记录单元不进行路径的记录。
22.一种便携式终端,其中,所述便携式终端具备:
加速度传感器,其检测加速度;
方向传感器,其检测水平面上的特定方向;
路径确定单元,其根据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加速度以及由所述方向传感器检测出的方向中的至少一方来确定在水平面上所移动的路径;
第1计算单元,其根据由所述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来计算由所述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的特征量;
第1判定单元,其根据由所述第1计算单元计算出的特征量来判定由所述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是否是供搭乘轿厢的乘梯路径;以及
通信单元,其在由所述第1判定单元判定为由所述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是乘梯路径时,无线发送用于请求呼梯登记的呼梯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
所述第1计算单元计算与距离相关的第1指标和与角度相关的第2指标作为由所述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的特征量,
所述第1指标是使用各要素上的点的位置和乘梯位置计算出的,
所述第2指标是使用表示各要素的矢量和连接各要素上的点的位置以及所述乘梯位置的矢量计算出的。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
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具备从发送装置接收开始信息的接收单元,
所述路径确定单元在所述接收单元从所述发送装置接收到开始信息时,开始用于确定路径的处理。
25.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
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具备供使用者输入开始信息的输入装置,
所述路径确定单元在从所述输入装置输入了开始信息时,开始用于确定路径的处理。
26.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
所述路径确定单元在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特定的加速度模式时,开始用于确定路径的处理。
27.根据权利要求22至2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具备:
显示器;以及
显示控制单元,其在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到分配轿厢的信息作为呼梯信息的响应时,使所述显示器显示该分配轿厢的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
所述显示控制单元在所述通信单元接收到分配轿厢的信息时,使所述显示器显示用于取消呼梯登记的方法,
当进行了用于取消呼梯登记的操作时,所述通信单元发送取消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22至2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
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具备第2判定单元,所述第2判定单元根据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加速度来判定是否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
当由所述第2判定单元判定为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时,所述第1判定单元在之后的规定时间内,不判定为由所述路径确定单元确定出的路径是乘梯路径。
30.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便携式终端,其中,所述便携式终端还具备:
路径记录单元,其根据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加速度以及由所述方向传感器检测出的方向中的至少一方来记录在水平面上所移动的路径;
第2判定单元,其根据由所述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出的加速度来判定是否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
乘梯路径确定单元,其在由所述第2判定单元判定为以特定的移动模式在铅直方向上进行了移动时,将刚刚由所述路径记录单元记录的路径确定为乘梯路径;
第2计算单元,其根据由所述乘梯路径确定单元确定为乘梯路径的路径来计算被确定为乘梯路径的路径的特征量;以及
条件创建单元,其根据由所述第2计算单元计算出的特征量来创建供所述第1判定单元进行判定所使用的第1判定条件。
CN201780090033.1A 2017-05-16 2017-05-16 电梯系统 Active CN1106216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8384 WO2018211593A1 (ja) 2017-05-16 2017-05-16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及び携帯端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21602A true CN110621602A (zh) 2019-12-27
CN110621602B CN110621602B (zh) 2021-10-29

Family

ID=64273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0033.1A Active CN110621602B (zh) 2017-05-16 2017-05-16 电梯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62537A1 (zh)
JP (1) JP6780776B2 (zh)
KR (1) KR102338688B1 (zh)
CN (1) CN110621602B (zh)
DE (1) DE112017007556T5 (zh)
WO (1) WO201821159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47085B2 (en) * 2017-11-30 2021-03-16 Otis Elevator Company Sequence triggering for automatic calls and multi-segment elevator trips
US10947086B2 (en) * 2017-11-30 2021-03-16 Otis Elevator Company Sequence triggering for automatic calls and multi segment elevator trips
US10367932B1 (en) * 2018-04-05 2019-07-30 Polaris Wireless, Inc. Calibration of measurement bias of a barometric sensor in a wireless terminal
JP6939823B2 (ja) * 2019-01-30 2021-09-22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利用システム、記憶装置、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41608A (ja) * 2004-07-22 2006-02-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移動無線通信装置
JP2009001383A (ja) * 2007-06-21 2009-01-08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押しボタン故障検出装置
CN102616614A (zh) * 2011-01-31 2012-08-0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综合群管理系统
US20140045479A1 (en) * 2012-08-07 2014-02-13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3863911A (zh) * 2012-12-17 2014-06-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在电梯门厅进行目的地楼层预约方式的电梯群管理系统
CN104276462A (zh) * 2013-07-08 2015-01-1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系统
JP2015132629A (ja) * 2015-04-20 2015-07-23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と自律航法演算法
CN105366458A (zh) * 2014-08-08 2016-03-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呼梯登记系统
CN106365001A (zh) * 2015-07-22 2017-02-01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升降机的轿厢呼叫系统以及便携信息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26473A (ja) 2002-02-01 2003-08-1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ー制御システム
EP2238065B1 (de) * 2008-01-17 2016-03-30 Inventio AG Verfahren zur zuteilung von rufen einer aufzugsanlage sowie aufzugsanlage mit einer zuteilung von rufen nach diesem verfahren
FI120534B (fi) * 2008-04-02 2009-11-30 Kone Corp Hissijärjestelmä
WO2009132696A1 (de) * 2008-04-29 2009-11-05 Inventio Ag Verfahren zur führung eines passagiers in einem gebäude
JP5691173B2 (ja) * 2010-01-04 2015-04-01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US10683190B2 (en) * 2014-12-15 2020-06-16 Otis Elevator Company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for implementing actions based on user device detection
CN108290703B (zh) * 2015-11-27 2020-04-2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系统
JP6542701B2 (ja) * 2016-03-28 2019-07-10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ー装置の制御方法
JP6592602B2 (ja) * 2016-06-21 2019-10-16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41608A (ja) * 2004-07-22 2006-02-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移動無線通信装置
JP2009001383A (ja) * 2007-06-21 2009-01-08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ーの押しボタン故障検出装置
CN102616614A (zh) * 2011-01-31 2012-08-01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综合群管理系统
US20140045479A1 (en) * 2012-08-07 2014-02-13 Fujitsu Limited Communication contro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3863911A (zh) * 2012-12-17 2014-06-18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在电梯门厅进行目的地楼层预约方式的电梯群管理系统
CN104276462A (zh) * 2013-07-08 2015-01-14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系统
CN105366458A (zh) * 2014-08-08 2016-03-02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的呼梯登记系统
JP2015132629A (ja) * 2015-04-20 2015-07-23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と自律航法演算法
CN106365001A (zh) * 2015-07-22 2017-02-01 株式会社日立大厦系统 升降机的轿厢呼叫系统以及便携信息终端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焱: "粒子群-模拟退火混合算法在群控电梯中的应用",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211593A1 (ja) 2018-11-22
JPWO2018211593A1 (ja) 2019-11-07
CN110621602B (zh) 2021-10-29
US20200062537A1 (en) 2020-02-27
DE112017007556T5 (de) 2020-01-30
KR102338688B1 (ko) 2021-12-14
JP6780776B2 (ja) 2020-11-04
KR20190134757A (ko) 2019-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21602B (zh) 电梯系统
JP6452846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JP5560307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US8446249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ccess to an area
JP6425630B2 (ja) 昇降機のかご呼びシステム及び携帯情報端末
EP3454291B1 (en) Vehicle allocation system and vehicle allocation control server
JP2016037366A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呼び登録システム
EP2953879B1 (en) Peripheral equipment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 card reader
JP6089908B2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行先登録システム
JP5740511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KR20100005096A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CN110203782A (zh) 用于阻断和过滤错误自动电梯呼叫的方法
KR20180137549A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및 카 호출 추정 방법
JP5013328B2 (ja) エレベータの呼び登録システム
CN112020685A (zh) 机器人引导系统
KR20130010394A (ko) 버스정보 안내시스템
JP6443586B1 (ja) エレベーターの制御装置
WO2019198231A1 (ja) 移動体端末及び現在位置補正システム
CN110400397B (zh) 用于进行轨迹预测以实现使用移动装置的无缝访问的系统和方法
JP2016108106A (ja) ゲート装置及びエレベータの群管理システム
CN115196452B (zh) 位置管理装置、便携式终端以及位置管理系统
KR101660278B1 (ko) 무선주파수 위치기반 엘리베이터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US20240025699A1 (en) Elevator controller, elevator system, storage medium, and mobile terminal
JP2022137956A (ja) 移動体の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エレベーター
CN112585648A (zh) 基于无缝访问的室内定位和认知服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