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20948B - 变压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20948B
CN110520948B CN201780089574.2A CN201780089574A CN110520948B CN 110520948 B CN110520948 B CN 110520948B CN 201780089574 A CN201780089574 A CN 201780089574A CN 110520948 B CN110520948 B CN 11052094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primary
wiring
secondary winding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95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20948A (zh
Inventor
丸山晃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520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0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20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209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01F27/2828Construction of conductive connections, of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01F27/306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47Sheets; Stri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0Fastening or clamping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coils or windings on core, casing, or othe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32Insulating of coils, windings, or parts thereof
    • H01F27/324Insulation between coil and core, between different winding sections, around the coil; Other insulation structures
    • H01F27/325Coil bobbi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4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 component, e.g. f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0Fixed transformer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9/00
    • H01F30/06Fixed transformers not covered by group H01F19/00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 H01F30/10Single-phase transfor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8/00Adaptation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or functions
    • H01F38/08High-leakage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变压器装置具备:变压器(10),具有将第1导体卷绕形成的初级绕组和与初级绕组对置地设置并且是将第2导体卷绕形成的次级绕组;第1布线(21),与初级绕组连接并且被向一侧引出;第2布线(22),与次级绕组连接并且被向与第1布线(21)相同的一侧引出;基材(30),设置在将第1布线(21)和第2布线(22)引出的一侧;初级电路(41),设置于基材(30)并且经由第1布线(21)与初级绕组连接;次级电路(42),设置于基材(30)并且经由第2布线(22)与次级绕组连接。根据该结构,变压器装置实现能够抑制结构上的浪费这样的效果。

Description

变压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对电压进行变压的变压器装置。变压器装置例如具备:变压器,该变压器具有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初级电路,该初级电路经由第1布线与初级绕组连接;以及次级电路,该次级电路经由第2布线与次级绕组连接(例如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729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现有的变压器装置中,利用第1布线和第2布线、初级电路和次级电路的配置,有时会产生结构上的浪费,在这方面存在进一步改进的余地。
因此,本发明鉴于上述内容而创造,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结构上的浪费的变压器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并实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变压器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具有:将第1导体卷绕形成的初级绕组;和与所述初级绕组对置地设置并且是将第2导体卷绕形成的次级绕组;第1布线,所述第1布线与所述初级绕组连接并且被向一侧引出;第2布线,所述第2布线与所述次级绕组连接并且被向与所述第1布线相同的一侧引出;以及基材,所述基材设置在将所述第1布线和所述第2布线引出的一侧。
另外,优选地,在上述变压器装置中,具备:初级电路,所述初级电路设置于所述基材并且经由所述第1布线与所述初级绕组连接;以及次级电路,所述次级电路设置于所述基材并且经由所述第2布线与所述次级绕组连接,所述初级电路和所述次级电路沿着交叉方向排列地设置,所述交叉方向与将所述第1布线和所述第2布线引出的引出方向交叉。
另外,优选地,在上述变压器装置中,所述初级绕组具有无助于变压作用的漏电感,所述漏电感被设置在所述交叉方向上的所述初级电路侧。
另外,优选地,在上述变压器装置中,所述初级绕组通过将平板状且线状的所述第1导体围绕线圈轴线以及位于比所述线圈轴线更靠所述交叉方向上的所述初级电路一侧的漏电感轴线这两个轴线卷绕而形成,所述次级绕组通过将平板状且线状的所述第2导体围绕所述线圈轴线卷绕而形成,所述初级绕组和所述次级绕组沿着线圈轴线方向层叠,所述线圈轴线方向是沿着所述线圈轴线的方向。
另外,优选地,在上述变压器装置中,具备磁性部件,所述初级绕组和所述次级绕组被设置于所述磁性部件,并且所述磁性部件包含磁性材料,所述磁性部件具有壁部,所述壁部围绕所述线圈轴线环状地设置并且将所述初级绕组和所述次级绕组的外周包围,所述壁部具有将所述初级电路和所述次级电路侧开口而成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以所述线圈轴线为中心的开口角度为120°~180°,所述漏电感和所述次级绕组的端子在所述开口部露出。
发明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变压器装置具备: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第1布线,该第1布线与初级绕组连接并且被向一侧引出;以及第2布线,该第2布线与次级绕组连接并且被向与第1布线相同的一侧引出。由此,变压器装置中,与初级绕组连接的第1布线以及与次级绕组连接的第2布线在一侧被引出,因此例如与将变压器设置在通过对基材进行切削而成的切削部分并且将布线从该变压器向两侧引出的情况相比,能够不需要切削部,从而能够抑制抛弃基材。其结果,能够抑制变压器装置在结构上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变压器装置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变压器装置的结构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初级绕组的正面侧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初级绕组的背面侧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次级绕组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第1铁素体的结构例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涉及的变压器装置的结构例的概略图。
图8是示出比较例涉及的变压器装置的结构例的概略图。
符号说明
1 变压器装置
10 变压器
11a 初级绕组
11f 第1导体
11h、11s 漏电感
12e 第2导体
12a 次级绕组
14 磁性部件(铁素体)
14e 壁部
14f 开口部
21 第1布线
22 第2布线
30 基材
41 初级电路
42 次级电路
X 线圈轴线
X1 漏电感轴线
θ 开口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实施方式)。本发明并没有被以下实施方式记载的内容所限定。另外,以下记载的结构要素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要素、实质相同的要素。进而,以下记载的结构能够适当组合。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各种省略、替换或变更。
[实施方式]
说明实施方式涉及的变压器装置1。变压器装置1是对电压进行变压的装置。变压器装置1例如是DC/DC转换器用的薄型的变压器装置,进行降压并输出大电流。如图1和图2所示,变压器装置1具备:变压器10;第1布线21和第2布线22;基材30;以及电路部40,该电路部40具有初级电路41、次级电路42和控制电路43。
此处,线圈轴线方向是沿着线圈轴线X的方向。轴交叉方向是与线圈轴线方向交叉的方向,典型而言,是与线圈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排列方向是变压器10和电路部40进行排列的方向。排列交叉方向是与排列方向交叉的方向,典型而言,是与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
变压器10是对电压进行变压的变压器。变压器10具备初级绕组部11、次级绕组部12、绕线架13以及铁素体14。如图3和图4所示,初级绕组部11具备初级绕组(一次绕组)11a、绝缘性的板状的绝缘板11b以及冷却用通路11c。绝缘板11b为4层基板,由第1层~第4层构成。绝缘板11b中,第1层和第4层构成表层,第2层和第3层构成内层。
初级绕组11a具有:正面侧初级绕组11d,其设置在绝缘板11b的第1层的正面;背面侧初级绕组11e,其设置在绝缘板11b的第4层的背面;以及内层侧初级绕组(未图示),其设置在绝缘板11b的第2层和第3层各自的安装面。正面侧初级绕组11d是平板状且线状的第1导体11f沿着轴交叉方向围绕线圈轴线X和漏电感轴线X1旋涡状地卷绕而形成的线圈。换言之,正面侧初级绕组11d是以第1导体11f围绕线圈轴线X和漏电感轴线X1这两个轴线的方式形成的非圆形的旋涡状的线圈。正面侧初级绕组11d例如可以利用蚀刻而在绝缘板11b的正面以导体图案的形式形成,也可以在绝缘板11b的正面设置通过冲压导体板而形成的导体图案。此处,漏电感轴线X1是在与线圈轴线X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并且相对于线圈轴线X而位于排列交叉方向的初级电路41侧的轴线。
正面侧初级绕组11d具有:有助于变压作用的线圈绕组部11g;无助于变压作用的漏电感11h;卷绕起始侧的端部即卷绕起始端部11i;以及卷绕结束侧的端部即卷绕结束端部11j。线圈绕组部11g为围绕线圈轴线X设置的部分。在从线圈轴线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绕组部11g是与后述的次级绕组(二次绕组)12a重合的部分,并且形成为圆形。漏电感11h是谐振用的电感,是围绕漏电感轴线X1设置的部分。在从线圈轴线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漏电感11h是与次级绕组12a不重合的部分,形成为非圆形。漏电感11h在排列交叉方向(交叉方向)上设置在初级电路41侧。换言之,漏电感11h从线圈绕组部11g沿着排列交叉方向向初级电路41侧突出地设置。正面侧初级绕组11d中,例如第1导体11f从该正面侧初级绕组11d的内侧向外侧沿着轴交叉方向卷绕,卷绕起始端部11i位于正面侧初级绕组11d的外周侧,卷绕结束端部11j位于正面侧初级绕组11d的内周侧。卷绕起始端部11i构成端子11k,在排列方向上位于初级电路41侧。
背面侧初级绕组11e是与正面侧初级绕组11d等同的形状,沿着线圈轴线方向隔着绝缘板11b而层叠于正面侧初级绕组11d。背面侧初级绕组11e是平板状且线状的第1导体11f沿着轴交叉方向围绕线圈轴线X和漏电感轴线X1旋涡状地卷绕而形成的线圈。换言之,背面侧初级绕组11e是以第1导体11f围绕线圈轴线X和漏电感轴线X1这两个轴线的方式形成的非圆形的旋涡状的线圈。背面侧初级绕组11e例如可以利用蚀刻在绝缘板11b的背面以导体图案的形式形成,也可以在绝缘板11b的背面设置通过冲压导体板而形成的导体图案。
背面侧初级绕组11e具有:有助于变压作用的线圈绕组部11r;无助于变压作用的漏电感11s;卷绕起始侧的端部即卷绕起始端部11t;以及卷绕结束侧的端部即卷绕结束端部11u。线圈绕组部11r为围绕线圈轴线X设置的部分。在从线圈轴线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绕组部11r是与次级绕组12a重合的部分,形成为圆形。漏电感11s是围绕漏电感轴线X1设置的部分。在从线圈轴线方向观察的情况下,漏电感11s是与次级绕组12a不重合的部分,形成为非圆形。漏电感11s在排列交叉方向(交叉方向)上设置在初级电路41侧。换言之,漏电感11s从线圈绕组部11r沿着排列交叉方向向初级电路41侧突出地设置。背面侧初级绕组11e中,例如第1导体11f从该背面侧初级绕组11e的内侧向外侧沿着轴交叉方向卷绕,卷绕起始端部11t位于背面侧初级绕组11e的内周侧,卷绕结束端部11u位于背面侧初级绕组11e的外周侧。卷绕结束端部11u构成端子11v,在排列方向上位于初级电路41侧。此处,绝缘板(4层基板)11b的内层与表层通过通孔11m电连接,内层的2层通过冷却用通路11c电连接。换言之,就绝缘板11b而言,第1层的正面侧初级绕组11d与第2层的内层侧初级绕组通过通孔11m电连接,第2层的内层侧初级绕组与第3层的内层侧初级绕组通过冷却用通路11c电连接,第3层的内层侧初级绕组与第4层的背面侧初级绕组11e通过通孔11m电连接。由此,对于初级绕组11a,当正面侧初级绕组11d的端子11k和背面侧初级绕组11e的端子11v被施加交流电压时,电流在初级绕组11a中流动。
冷却用通路11c对初级绕组部11进行冷却。冷却用通路11c例如设置有多个贯通孔11p,该贯通孔11p在金属板11n设置于绝缘板11b的状态下将该金属板11n和绝缘板11b沿着线圈轴线方向贯通。
如图5所示,次级绕组部12具备次级绕组12a和散热板12b。次级绕组12a与初级绕组11a对置地设置。次级绕组12a以少于初级绕组11a的线圈匝数构成。次级绕组12a例如是2匝(2圈)的线圈,具备:上侧次级绕组12c;以及下侧次级绕组12d,其与上侧次级绕组12c在线圈轴线方向层叠。上侧次级绕组12c是平板状且线状的第2导体12e沿着轴交叉方向围绕线圈轴线X卷绕1匝而形成的环状的部件。换言之,上侧次级绕组12c是以第2导体12e围绕线圈轴线X的方式形成的环状的部件。上侧次级绕组12c例如可以通过冲压导体板而形成,也可以将长条状的板状部件卷绕而形成。
上侧次级绕组12c具有:有助于变压作用的线圈绕组部12f;卷绕起始侧的端部即卷绕起始端部12g;以及卷绕结束的端部即卷绕结束端部12h。线圈绕组部12f为围绕线圈轴线X设置的部分。在从线圈轴线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绕组部12f是与初级绕组11a的线圈绕组部11g重合的部分,形成为圆形。上侧次级绕组12c的卷绕起始端部12g构成端子12i,在排列方向上位于次级电路42侧。另外,上侧次级绕组12c的卷绕结束端部12h构成与下侧次级绕组12d连结的连结部12j,在排列方向上位于次级电路42侧。
下侧次级绕组12d是与上侧次级绕组12c等同的形状,沿着线圈轴线方向隔着初级绕组部11而层叠于上侧次级绕组12c。此处,下侧次级绕组12d和上侧次级绕组12c被与初级绕组部11绝缘。例如,在上侧次级绕组12c与初级绕组部11之间,设置有对上侧次级绕组12c和初级绕组部11进行绝缘的片状的上侧绝缘片12k(图2参照)。同样地,在下侧次级绕组12d与初级绕组部11之间,设置有对下侧次级绕组12d和初级绕组部11进行绝缘的片状的下侧绝缘片12m。下侧次级绕组12d是平板状且线状的第2导体12e沿着轴交叉方向围绕线圈轴线X卷绕1匝而形成的环状的部件。换言之,下侧次级绕组12d是以第2导体12e围绕线圈轴线X的方式形成的环状的部件。下侧次级绕组12d例如可以通过冲压导体板而形成,也可以将长条状的板状部件卷绕而形成。
下侧次级绕组12d具有:有助于变压作用的线圈绕组部12n;卷绕起始侧的端部即卷绕起始端部12p;以及卷绕结束的端部即卷绕结束端部12q。线圈绕组部12n为围绕线圈轴线X设置的部分。在从线圈轴线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线圈绕组部12n是与初级绕组11a的线圈绕组部11g重合的部分,并形成为圆形。下侧次级绕组12d的卷绕起始端部12p构成与上侧次级绕组12c连结的连结部12j,在排列方向上位于次级电路42侧。另外,下侧次级绕组12d的卷绕结束端部12q构成端子12r,在排列方向上位于次级电路42侧。
散热板12b具备:上侧散热板12s,其设置在上侧次级绕组12c的线圈绕组部12f;以及下侧散热板12t,其设置在下侧次级绕组12d的线圈绕组部12n。上侧散热板12s形成为板状,从上侧次级绕组12c的线圈绕组部12f的一端沿着排列交叉方向延伸。上侧散热板12s对在上侧次级绕组12c的线圈绕组部12f产生的热进行散热。下侧散热板12t形成为板状,从下侧次级绕组12d的线圈绕组部12n的一端沿着排列交叉方向延伸。下侧散热板12t对在下侧次级绕组12d的线圈绕组部12n产生的热进行散热。
图2示出的绕线架13是对次级绕组12a的线圈绕组部12f、12n进行覆盖的部件。绕线架13具备:上侧绕线架13a,其覆盖上侧次级绕组12c的线圈绕组部12f;以及下侧绕线架13e,其覆盖下侧次级绕组12d的线圈绕组部12n。上侧绕线架13a具备:环状且板状的环状部件13b,其在轴交叉方向延伸;筒状的筒部13c,其从环状部件13b的内侧起在线圈轴线方向上延伸;以及突出部13d,其向环状部件13b的上侧次级绕组12c侧突出。在从线圈轴线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环状部件13b对上侧次级绕组12c的线圈绕组部12f进行覆盖。筒部13c被插通在上侧次级绕组12c的内侧。突出部13d嵌合在上侧次级绕组12c的周向的一侧的端部与另一侧的端部之间。由此,上侧绕线架13a以从线圈轴线方向覆盖上侧次级绕组12c的线圈绕组部12f的状态被装配于该上侧次级绕组12c的线圈绕组部12f。
下侧绕线架13e是与上侧绕线架13a等同的结构,并且具备:环状且板状的环状部件13f,其在轴交叉方向延伸;筒状的筒部13g,其从环状部件13f的内侧起在线圈轴线方向延伸;突出部13h,其向环状部件13f的下侧次级绕组12d侧突出。在从线圈轴线方向观察的情况下,环状部件13f对下侧次级绕组12d的线圈绕组部12n进行覆盖。筒部13g被插通在下侧次级绕组12d的内侧。突出部13h嵌合在下侧次级绕组12d的周向的一侧的端部与另一侧的端部之间。由此,下侧绕线架13e以从线圈轴线方向覆盖下侧次级绕组12d的线圈绕组部12n的状态被装配于该下侧次级绕组12d的线圈绕组部12n。
图2示出的铁素体14是使穿过由初级绕组11a和次级绕组12a产生的磁力(磁通量)并且抑制磁力损失的磁性部件。铁素体14是包含磁性材料的部件,例如是氧化铁与金属的复合氧化物。在铁素体14上设置有初级绕组11a和次级绕组12a,并且铁素体14具备上侧铁素体14a,其设置在上侧次级绕组12c侧;以及下侧铁素体14b,其设置在下侧次级绕组12d侧。如图6所示,上侧铁素体14a具备:扇状且板状的上面部14c,其设置在轴交叉方向;柱状的磁芯14d,其从上面部14c的中央沿着线圈轴线方向向初级绕组11a和次级绕组12a侧延伸并且被插通在该初级绕组11a和次级绕组12a的内侧;壁部14e,其围绕线圈轴线X环状地设置并且将初级绕组11a和次级绕组12a的外周包围。壁部14e具有将后述的初级电路41和次级电路42侧开口而成的开口部14f。磁芯14d被初级绕组11a和次级绕组12a卷绕。就开口部14f而言,例如,以线圈轴线X为中心的开口角度θ为120°~180°,漏电感11h、11s、次级绕组12a的端子12i、12r以及连结部12j从开口部14f露出。开口部14f的开口角度θ可以根据初级绕组11a和次级绕组12a的大小而适当设定。开口部14f的开口角度θ越小,磁力(磁通量)的泄漏越少,噪声得以减轻。尤其是开口部14f的开口角度θ如果大于180°,则磁力的泄漏变大,噪声增加。如此,开口部14f虽然优选减小开口角度θ,但是由于例如次级绕组12a的第2导体12e的粗细由电流等决定,因此现状是将开口角度θ设置为120°~180°。
下侧铁素体14b为扇形且板状的部件,沿着轴交叉方向延伸。下侧铁素体14b与上侧铁素体14a在线圈轴线方向组合。铁素体14利用上侧铁素体14a和下侧铁素体14b而沿着线圈轴线方向夹着初级绕组11a和次级绕组12a。此外,变压器装置1中,多个螺栓51~53被插通并紧固在上侧次级绕组12c的孔部12u、上侧绝缘片12k的孔部12v、初级绕组部11的孔部11w、下侧绝缘片12m的孔部12w以及下侧次级绕组12d的孔部12x,由此各部件被固定。
第1布线21(21a、21b)与初级绕组11a连接并被向排列方向的一侧引出。例如,第1布线21a的一端与正面侧初级绕组11d的端子11k连接,另一端与初级电路41连接。另外,第1布线21b的一端与背面侧初级绕组11e的端子11v连接,另一端与初级电路41连接。
第2布线22(22a~22c)与次级绕组12a连接并被向与第1布线21相同的一侧引出。例如,第2布线22a的一端与上侧次级绕组12c的端子12i连接,另一端与次级电路42连接。另外,第2布线22b的一端与下侧次级绕组12d的端子12r连接,另一端与次级电路42连接。另外,第2布线22c的一端与上侧次级绕组12c和下侧次级绕组12d的连结部(中心抽头)12j连接,另一端与次级电路42连接。
基材30是绝缘性的板状的部件,设置在第1布线21和第2布线22被引出的一侧。基材30沿着排列方向而排列配置在变压器10的一侧。基材30例如形成为矩形状。例如,基材30的短边沿着排列方向,长边沿着排列交叉方向。
初级电路41例如是具有多个开关元件的开关电路,设置在基材30。初级电路41以与初级绕组11a的端子11k、11v在排列方向上对置的方式配置于基材30。初级电路41与未图示的直流电源和初级绕组11a连接,将从该直流电源输出的直流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力,并将转换后的交流电力向初级绕组11a输出。初级电路41沿着排列交叉方向与次级电路42排列地安装在基材30。
次级电路42例如是具有多个开关元件的同步整流电路和平滑电路,设置于基材30。次级电路42以与次级绕组12a的端子12i、12r及连结部(中心抽头)12j在排列方向对置的方式配置于基材30。次级电路42与次级绕组12a和未图示的负载连接,对从次级绕组12a输出的交流电力进行整流,对整流得到的直流电力进行平滑化并向负载输出。如上所述,初级电路41和次级电路42沿着排列交叉方向排列地安装于基材30。
控制电路43是控制初级电路41和次级电路42的电路。控制电路43与初级电路41连接,例如对开关电路的各开关元件进行闭合、断开控制。另外,控制电路43与次级电路42连接,例如对同步整流电路的各开关元件进行闭合、断开控制。
接着,对变压器装置1的工作例进行说明。就该变压器装置1而言,从直流电源向初级电路41输出直流电力,利用初级电路41将该直流电力转换成交流电力,将该交流电力向初级绕组11a输出。然后,就该变压器装置1而言,利用初级绕组11a和次级绕组12a的电磁感应等而向次级侧供给降压后的交流电力,对该交流电力进行整流,对整流后的直流电力进行平滑化并向负载供给。
接着,对实施方式涉及的变压器装置1和比较例涉及的变压器装置100进行比较。如图8所示,比较例涉及的变压器装置100中,基材110形成为“コ”字状,具有切削该基材110而成的切削部111。变压器装置100中,在基材110的切削部111配置变压器120,隔着变压器120而在基材110的一侧配置初级电路131,并且在基材110的另一侧配置次级电路132。然后,变压器装置100中,利用第1布线141将初级绕组121与初级电路131连接,利用第2布线142将次级绕组122与次级电路132连接。变压器装置100中,第1布线141沿着排列交叉方向在变压器120的一侧被引出,第2布线142沿着排列交叉方向在变压器120的另一侧被引出。此外,初级电路131和次级电路132与控制电路133连接。
与此相对,如图7等所示,实施方式涉及的变压器装置1具备:变压器10,该变压器10具有将第1导体11f卷绕而形成的初级绕组11a和与初级绕组11a对置地设置并且是将第2导体12e卷绕而形成的次级绕组12a;第1布线21,该第1布线与初级绕组11a连接并被向一侧引出;第2布线22,该第2布线与次级绕组12a连接并被向与第1布线21相同的一侧引出;基材30,该基材30设置在第1布线21和第2布线22被引出的一侧;初级电路41,该初级电路41设置于基材30并经由第1布线21与初级绕组11a连接;以及次级电路42,该次级电路42设置于基材30并经由第2布线22与次级绕组12a连接。如此,实施方式涉及的变压器装置1中,与初级绕组11a连接的第1布线21以及与次级绕组12a连接的第2布线22被向一侧引出,因此例如与像比较例涉及的变压器装置100这样地将变压器120设置在切削基材110而成的切削部111并且将第1布线141和第2布线142从该变压器120向两侧引出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不需要切削部111,从而能够抑制抛弃基材112。因此,实施方式涉及的变压器装置1能够抑制结构上的浪费,能够抑制制造成本。另外,变压器装置1能够不需要切削部111的加工,因此能够使基材30的加工变得容易。另外,与比较例涉及的变压器装置100相比,变压器装置1能够减少基材30中未形成电路的空闲空间,因此能够抑制大型化。
另外,根据变压器装置1,初级电路41和次级电路42沿着排列交叉方向排列设置,该排列交叉方向与第1布线21和第2布线22被引出的引出方向(排列方向)交叉。由此,变压器装置1中,能够将初级电路41与初级绕组11a对置地配置,能够将次级电路42与次级绕组12a对置地配置。因此,变压器装置1能够使第1布线21和第2布线22的长度相对地缩短。
另外,根据变压器装置1,初级绕组11a具有无助于变压作用的漏电感11h、11s,该漏电感11h、11s设置在交叉方向上的初级电路41侧。由此,变压器装置1能够将漏电感11h、11s兼用作将线圈绕组部11g、11r与端子11k、11v连接的部分的一部分,从而能够简化电路。另外,由于变压器装置1使用漏电感11h、11s,因此基于初级电路41的软开关变得容易,能够使开关效率提高。另外,就漏电感11h、11s而言,由于能够将漏电感11h、11s设置在将初级绕组11a与初级电路41连接的区域E,因此区域E不会成为无效空间,而能够有效利用。另外,变压器装置1中,与代替漏电感11h、11s而追加谐振用电感的情况比较,能够抑制大型化。例如,在追加谐振用电感的情况下,为了使变压器用电感与谐振用电感绝缘而需要隔开一定的间隔,因此可能大型化。
另外,根据变压器装置1,初级绕组11a是平板状且线状的第1导体11f围绕线圈轴线X以及比线圈轴线X位于排列交叉方向的初级电路41侧的漏电感轴线X1这两个轴线卷绕而形成,次级绕组12a是平板状且线状的第2导体12e围绕线圈轴线X卷绕而形成,初级绕组11a和次级绕组12a沿着线圈轴线方向层叠,该线圈轴线方向是沿着线圈轴线X的方向。由此,变压器装置1能够构成具有漏电感11h、11s的薄型的变压器10。
另外,根据变压器装置1,具备设置有初级绕组11a和次级绕组12a的铁素体14,该铁素体14包含磁性材料,铁素体14具有壁部14e,该壁部14e围绕线圈轴线X环状地设置并且将初级绕组11a和次级绕组12a的外周包围,壁部14e具有将初级电路41和次级电路42侧开口而成开口部14f,该开口部14f的以线圈轴线X为中心的开口角度θ为120°~180°,并且供漏电感11h、11s、次级绕组12a的端子12i、12r以及连结部(中心抽头)12j在该开口部14f露出。由此,变压器装置1能够使漏电感11h、11s、次级绕组12a的端子12i、12r以及连结部(中心抽头)12j露出并且抑制开口部14f的开口角度θ。因此,变压器装置1能够抑制初级绕组11a和次级绕组12a的磁力的泄漏,并且能够降低噪声。
[变形例]
接着,说明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对于变压器装置1说明了使薄型的初级绕组11a和次级绕组12a层叠的变压器10,但并不限定于此。变压器装置1例如也可以是使螺旋状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对置而成的变压器。
另外,变压器装置1可以沿着漏电感轴线X1设置泄漏用的磁芯。在该情况下,初级绕组11a以第1导体11f将沿着线圈轴线X的磁芯14d和沿着漏电感轴线X1的泄漏用的磁芯这两个磁芯围绕的方式形成。

Claims (3)

1.一种变压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具有:将第1导体卷绕形成的初级绕组;和与所述初级绕组对置地设置并且是将第2导体卷绕形成的次级绕组;
第1布线,所述第1布线与所述初级绕组连接并且被向一侧引出;
第2布线,所述第2布线与所述次级绕组连接并且被向与所述第1布线相同的一侧引出;以及
基材,所述基材设置在将所述第1布线和所述第2布线引出的一侧,
初级电路,所述初级电路设置于所述基材并且经由所述第1布线与所述初级绕组连接;以及
次级电路,所述次级电路设置于所述基材并且经由所述第2布线与所述次级绕组连接,
所述初级电路和所述次级电路沿着交叉方向排列地设置,所述交叉方向与将所述第1布线和所述第2布线引出的引出方向交叉,
所述初级绕组具有无助于变压作用的漏电感,
所述漏电感被设置在所述交叉方向上的所述初级电路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中,
所述初级绕组通过将平板状且线状的所述第1导体围绕线圈轴线以及位于比所述线圈轴线更靠所述交叉方向上的所述初级电路一侧的漏电感轴线这两个轴线卷绕而形成,
所述次级绕组通过将平板状且线状的所述第2导体围绕所述线圈轴线卷绕而形成,
所述初级绕组和所述次级绕组沿着线圈轴线方向层叠,所述线圈轴线方向是沿着所述线圈轴线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装置,其中,
具备磁性部件,所述初级绕组和所述次级绕组被设置于所述磁性部件,并且所述磁性部件包含磁性材料,
所述磁性部件具有壁部,所述壁部围绕所述线圈轴线环状地设置并且将所述初级绕组和所述次级绕组的外周包围,
所述壁部具有将所述壁部的所述初级电路和所述次级电路侧开口而成的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以所述线圈轴线为中心的开口角度为120°~180°,所述漏电感和所述次级绕组的端子在所述开口部露出。
CN201780089574.2A 2017-05-10 2017-12-28 变压器装置 Active CN1105209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3863 2017-05-10
JP2017093863A JP6882056B2 (ja) 2017-05-10 2017-05-10 トランス装置
PCT/JP2017/047174 WO2018207403A1 (ja) 2017-05-10 2017-12-28 トランス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20948A CN110520948A (zh) 2019-11-29
CN110520948B true CN110520948B (zh) 2023-07-21

Family

ID=641045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9574.2A Active CN110520948B (zh) 2017-05-10 2017-12-28 变压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89417B2 (zh)
JP (1) JP6882056B2 (zh)
CN (1) CN110520948B (zh)
DE (1) DE112017007516T5 (zh)
WO (1) WO20182074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87143B2 (ja) * 2017-10-26 2022-12-12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7342481B2 (ja) 2018-10-09 2023-09-12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テニスボール用接着剤
JP7302236B2 (ja) * 2019-03-29 2023-07-04 Tdk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
JP7441647B2 (ja) 2019-12-27 2024-03-0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コイルユニットのコイル構造及びトランス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62998A (ja) * 2011-09-15 2013-04-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2013099086A (ja) * 2011-10-31 2013-05-20 Cosel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73084B2 (ja) 2002-03-18 2007-09-05 Tdk株式会社 平面トランス、多層基板およ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2005012005A (ja) * 2003-06-19 2005-01-13 Koito Mfg Co Ltd トランス
JP4418208B2 (ja) * 2003-11-06 2010-02-17 ニチコン株式会社 Dc−dcコンバータ装置
CN100521480C (zh) * 2004-10-01 2009-07-29 Nec东金株式会社 可减小尺寸降低外形的ac适配器
JP4735469B2 (ja) * 2005-08-31 2011-07-27 Tdk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4343891B2 (ja) * 2005-10-11 2009-10-14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トランスおよ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
JP4546439B2 (ja) * 2006-10-31 2010-09-1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2トランス型dcdcコンバータの磁気回路
JP4978647B2 (ja) * 2009-03-19 2012-07-18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トランス及び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5785367B2 (ja) * 2010-02-26 2015-09-30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
KR101105536B1 (ko) * 2010-06-04 2012-01-13 전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평면 변압기
JP5632089B2 (ja) 2010-10-29 2014-11-26 クアルコム,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結合寄生共振器を介する無線エネルギー伝達
JP5970164B2 (ja) * 2011-07-26 2016-08-17 新電元工業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モジュール及びdc−dcコンバータ装置
JP2013140859A (ja) 2011-12-29 2013-07-18 Toyota Central R&D Labs Inc 磁束制御装置
JP2017079493A (ja) * 2014-02-20 2017-04-27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Dc−dcコンバータ
JP6227446B2 (ja) * 2014-03-12 2017-11-08 日立オートモティブ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トランス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力変換装置
JP6421484B2 (ja) * 2014-07-28 2018-11-14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コイル部品複合体およびトランス、ならびに電源装置
CN204349802U (zh) * 2014-08-06 2015-05-20 深圳市核达中远通电源技术有限公司 二极管整流高压输入dc/dc半砖电源的pcb结构
US10438739B2 (en) * 2016-05-04 2019-10-08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Transformer with integrated leakage inductan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62998A (ja) * 2011-09-15 2013-04-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JP2013099086A (ja) * 2011-10-31 2013-05-20 Cosel Co Ltd スイッチング電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7007516T5 (de) 2020-01-23
US20200043648A1 (en) 2020-02-06
JP6882056B2 (ja) 2021-06-02
CN110520948A (zh) 2019-11-29
US11189417B2 (en) 2021-11-30
WO2018207403A1 (ja) 2018-11-15
JP2018190883A (ja) 2018-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20948B (zh) 变压器装置
US10218222B2 (en) Non-contact charging module having a wireless charging coil and a magnetic sheet
JP6079225B2 (ja) トランス
EP1717826B1 (en) Transformer
WO2013046533A1 (ja) 平面コイル、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コイルモジュール、受電装置、および非接触式電力伝送装置
US9984817B2 (en) Coil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nd wireless power transmission apparatus
JP5939274B2 (ja) 電源装置
JP6471489B2 (ja) コイル部品用ボビンおよ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JP5445545B2 (ja) 非接触充電モジュール及び非接触充電器と電子機器
CN110914938B (zh) 平面型变压器和dcdc转换器
JP2012064626A (ja) トランス
JP2002353045A (ja) パワートランス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力変換装置
KR101506698B1 (ko) 변압기용 철심 권선 조립체
US20180218826A1 (en) Magnetic core, and choke or transformer having such a magnetic core
JP4386697B2 (ja) 複合コアリアクトルおよび誘導受電回路
US11177066B2 (en) Egg-shaped continuous coils for inductive components
JP2008270347A (ja) トランス
WO2017183518A1 (ja) 絶縁型昇圧コンバータ
JP2019179904A (ja) コイルユニット、ワイヤレス送電装置、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2019169527A (ja) コイルユニット、ワイヤレス送電装置、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及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2019169526A (ja) コイルユニット、ワイヤレス送電装置、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及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JP2019009177A (ja) 磁性被覆コイ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トランス
JP2019016868A (ja) アンテナ装置、コイルアンテナ及び電子機器
JP6179621B2 (ja) コイルユニット、ワイヤレス給電装置、ワイヤレス受電装置およびワイヤレス電力伝送装置
JP2023051528A (ja) コイル部品、送電装置、受電装置、及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