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8322B - 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8322B
CN110498322B CN201910317713.3A CN201910317713A CN110498322B CN 110498322 B CN110498322 B CN 110498322B CN 201910317713 A CN201910317713 A CN 201910317713A CN 110498322 B CN110498322 B CN 1104983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
position adjusting
cage
rope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31771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98322A (zh
Inventor
安井启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4983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83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983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83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06Car frames
    • B66B11/0213Car frames for multi-deck ca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8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7/00Hoistway equipment
    • B66B17/12Counterpoi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28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 B66B5/284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mounted on cars or counterweigh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66B7/023Mounting mean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8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for connection to the cars or cages, e.g. couplings

Abstract

本发明的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是在更换轿厢位置调整绳索时,利用建筑物经由临时承受梁对上轿厢与下轿厢中的至少一个轿厢进行支撑。涉及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该双层轿厢电梯包括:在建筑物的电梯井内配置成可自由升降的外轿厢;在所述外轿厢内互相分离且配置成可自由升降的上轿厢及下轿厢;以及使所述上轿厢与所述下轿厢的间隔可变地进行调整的轿厢位置调整绳索,所述修整作业方法包含如下步骤:利用所述建筑物经由临时承受梁对所述上轿厢与所述下轿厢中的至少一个轿厢的下方进行支撑的第1步骤;以及使所述外轿厢向下方位移,从而从所述上轿厢及所述下轿厢去除作用于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张力的第2步骤。

Description

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在上下方向上配置的轿厢的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大楼的高层化,为了大幅度提高输送能力,设置在上下方向上配置轿厢(乘客轿厢)的双层轿厢电梯。该双层轿厢电梯在上下轿厢间设置有张开的轿厢位置调整用绳索,通过轿厢位置调整用卷扬机驱动该轿厢位置调整用绳索,从而能使得上下轿厢间的间隔可变。
为了使得上下轿厢间的间隔与双层轿厢电梯的层站中相邻的上下层站间的间隔尺寸匹配,对该上下轿厢间的间隔进行调整。也就是说,若下轿厢位于一楼层站的平层位置,则将上下轿厢间的间隔调整成使得上轿厢位于二楼层站的平层位置。
用于使得上下轿厢间的间隔可变的轿厢位置调整用绳索例如由于双层轿厢电梯长年运行劣化而被更换。在更换轿厢位置调整用绳索时,例如提出有如下更换方法:从缓冲台取下配置于各轿厢的下侧与缓冲台之间以在紧急时支撑各轿厢的缓冲器,在一轿厢的下方配置起重装置,在另一轿厢的下方配置起重装置或支撑材料,通过将起重装置顶起,从而顺畅地进行绳索的更换作业。(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8-1257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根据上述现有技术,在上下轿厢的各底面与各缓冲器间的间隙(轿厢下间隙)存在多个的情况下,与最小值的轿厢下间隙相匹配地选定起重装置,对于每个间隙将最优的加高台安装于起重装置下,由于需要提升起重装置的安装高度,因此添加追加加高台的步骤。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更换轿厢位置调整绳索时,利用建筑物经由临时承受梁对上轿厢与下轿厢中的至少一个轿厢进行支撑。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该双层轿厢电梯包括:在建筑物的电梯井内配置成可自由升降的外轿厢;在所述外轿厢内互相分离且配置成可自由升降的上轿厢及下轿厢;以及使所述上轿厢与所述下轿厢的间隔可变地进行调整的轿厢位置调整绳索,修整作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利用所述建筑物经由临时承受梁对所述上轿厢与所述下轿厢中的至少一个轿厢的下方进行支撑的第1步骤;以及使所述外轿厢向下方位移,从而从所述上轿厢及所述下轿厢去除作用于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张力的第2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更换轿厢位置调整绳索时,能利用建筑物经由临时承受梁对上轿厢与下轿厢中的至少一个轿厢进行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所涉及的修整作业方法的双层轿厢电梯的整体结构的概要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层轿厢电梯的外轿厢的结构的纵向剖视图。
图3是表示取下图2的下轿厢下的缓冲器,设置有支撑材料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4是表示在图3的上轿厢下设置有固定于建筑物梁的临时承受梁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图4的上轿厢下设置有固定于建筑物梁的临时承受梁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使图4的外轿厢向下位移,去除轿厢位置调整用绳索的张力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7是表示更换图6的轿厢位置调整用绳索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8是表示图7的新轿厢位置调整用绳索施加有张力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9是表示取下图8的上轿厢下的临时承受梁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10是表示使得图9的上轿厢与下轿厢朝互相接近的方向移动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在图2的上轿厢下,对固定于导轨的支撑材料固定有临时承受梁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代替设置于图4的下轿厢下的支撑材料,利用固定于外轿厢的纵框的临时承受梁支撑下轿厢的状态的纵向剖视图。
图13是表示用于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修整作业方法的作业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利用附图对适用本发明所涉及的修整作业方法的双层轿厢电梯的构造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本发明所涉及的修整作业方法的双层轿厢电梯的整体结构的概要图。
图1中,双层轿厢电梯包括:在大楼等建筑物(未图示)沿着其垂直方向(垂直方向)形成的电梯井1;在电梯井1内升降的外轿厢2;在电梯井1内升降的对重4;一端与外轿厢2连结,另一端与对重4连结的主缆绳3;以及设置于电梯井1上部的机械室5。
外轿厢2和对重4连结在主缆绳3的两端(悬挂),根据主缆绳3的移动在电梯井1内朝互相相反的方向升降。机械室5设有驱动装置6、导向轮7以及控制装置8。
驱动装置6配置于外轿厢2的上方,卷绕有主缆绳3的一部分,驱动主缆绳3以使得外轿厢2与对重4以吊桶式升降。导向轮7配置于对重4上方、靠近驱动装置6的位置,卷绕有主缆绳3。此外,外轿厢2由设置于电梯井1内的一对外轿厢用导轨(未图示)引导,在电梯井1内升降。此外,对重4由设置于电梯井1内的对重用导轨(未图示)引导,在电梯井1内升降。
控制装置8是对双层轿厢电梯的运行进行总控制的装置,为了控制驱动装置6,经由电缆36a与驱动装置6相连接。另外,控制装置8经由电缆36b与控制装置18相连接。控制装置18配置于外轿厢2的上部,经由电缆36b与控制装置8进行信息收发,对外轿厢2内的上轿厢(乘客轿厢)12与下轿厢(乘客轿厢)13的升降进行控制。此外,控制装置8例如由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输入装置、输出装置、通信装置及存储装置的计算机装置构成。另外,控制装置18例如由包括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的计算机装置构成。
上轿厢12是配置于外轿厢2内部的上方区域的内轿厢,下轿厢13是配置于外轿厢2内部的下方区域的内轿厢。上轿厢12与下轿厢13配置成在外轿厢2内部的区域可在上下方向(垂直方向)上位移。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上方楼层f1、f2的电梯厅楼层的间隔设定成比下方楼层f3、f4的电梯厅楼层的间隔要大。例如,若将上方楼层f1、f2的电梯厅楼层的间隔设为H1,将下方楼层f3、f4的电梯厅楼层的间隔设为H2,则H1>H2。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双层轿厢电梯的外轿厢2的结构的概要图。图2中,外轿厢2包括:设置于上部的上梁2a、设置于中间部的中间梁2d、设置于下部的下梁2e以及将上梁2a、中间梁2d及下梁2e连接的一对纵框2b,构成为大致呈长方体形状的框体。
上梁2a的上部载放有轿厢位置调整用卷扬机11。轿厢位置调整用卷扬机11包括轿厢位置调整驱动槽轮11a,通过使轿厢位置调整驱动槽轮11a正转或反转,从而使上轿厢12与下轿厢13在外轿厢2内部朝上下方向位移。
中间梁2d具备缓冲器(缓冲装置)24a,以用于上轿厢12在外轿厢2内下降过多的紧急时刻,从下方支撑上轿厢12,对上轿厢12与中间梁2d的碰撞进行减轻。
下梁2e具备缓冲器(缓冲装置)24b,以用于下轿厢13在外轿厢2内下降过多的紧急时刻,从下方支撑下轿厢13,对下轿厢13与下梁2e的碰撞进行减轻。上述缓冲器24a、24b可使用弹簧、油压缓冲件等。
上轿厢12的下部安装有两个上轿厢滑轮9a、9b。下轿厢13的下部安装有两个下轿厢滑轮10a、10b。上轿厢12与下轿厢13的间隔可通过呈绳索状的多根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来改变。
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两端部固定于外轿厢2,其中间部经由上轿厢下的上轿厢滑轮9a、9b卷绕于轿厢位置调整驱动槽轮11a之后,卷绕于下轿厢下的下轿厢滑轮10a、10b。具体而言,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一端部经由弹性体19安装于上梁2a,中间部卷绕于上轿厢滑轮9a、9b与轿厢位置调整驱动槽轮11a。也就是说,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配置成其一部分从下方对上轿厢12进行支撑(悬挂)。
此外,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卷绕于轿厢位置调整驱动槽轮11a之后,位于下轿厢13下方的中间部卷挂于下轿厢滑轮10a、10b,另一端部经由弹性体19固定于中间梁2d。也就是说,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配置成其一部分从下方对下轿厢13进行支撑(悬挂)。
弹性体19可使用弹簧、橡胶或弹性树脂,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弹簧。
另外,与缓冲器24a、24b相对的上轿厢12与下轿厢13的底面分别设有具有规定以上强度的缓冲器抵接部241a、241b,防止紧急时缓冲器24a与上轿厢12相接触,或者即使缓冲器24b与下轿厢13相接触,也不会互相损伤。
控制装置18按照控制装置8的指示,对轿厢位置调整用卷扬机11进行旋转驱动。轿厢位置调整驱动槽轮11a根据轿厢位置调整用卷扬机11的旋转驱动而旋转。例如,轿厢位置调整驱动槽轮11a在轿厢位置调整用卷扬机11进行正旋转驱动时,进行正旋转,在轿厢位置调整用卷扬机11进行逆旋转驱动时,进行逆旋转。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根据轿厢位置调整驱动槽轮11a的旋转状态而移动。因此,例如在轿厢位置调整驱动槽轮11a进行正旋转时,在外轿厢2内部,上轿厢12与下轿厢13朝向互相分离的方向移动,在轿厢位置调整驱动槽轮11a进行逆旋转时,在外轿厢2内部,上轿厢12与下轿厢13朝向互相靠近的方向移动。也就是说,在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根据轿厢位置调整驱动槽轮11a的旋转状态进行移动的情况下,在外轿厢2的内部,上轿厢12与下轿厢13朝互相相反的方向移动。
此外,在建筑物中,一对建筑物梁1c、1d隔着电梯井1相对配置,各建筑物梁1c、1d固定于建筑物。
接着,本实施方式中的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中,例如参照图3~图12基于图13的流程图对包含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更换方法在内的修整作业方法进行说明。
操作人(未图示)进行图13所示的作业辅助。首先,作为内轿厢分开作业,在轿厢位置调整用卷扬机11基于操作人的操作而进行驱动的情况下,上轿厢12与下轿厢13朝互相分离的方向移动(S1)。之后,通过上轿厢12与下轿厢13的移动,在上轿厢12底部侧与下轿厢13底部侧确保作业空间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操作人从下轿厢下的缓冲台(下梁2e)取下缓冲装置(缓冲器24b)(S2)。
接着,如图3所示,操作人在下轿厢13的底面的缓冲器抵接部241b与下梁2e之间配置支撑材料25,将支撑材料25固定于下轿厢下的缓冲台(下梁2e)(S3)。之后,缓冲器抵接部241b与支撑材料25的前端相接触的情况下,操作人停止轿厢位置调整用卷扬机11的驱动。
接着,如图4、图5所示,操作人将一对临时承受梁100设置于上轿厢下的空间部、即上轿厢12的底部侧与中间梁2d之间,一对临时承受梁100具有将建筑物梁1c与建筑物梁1d相连结的长度,分别将各临时承受梁100的两端侧固定于建筑物梁1c、1d(S4)。此外,外轿厢用导轨50a、50b经由导轨托架51a、51b固定于建筑物。
接着,如图6所示,操作人向主缆绳3使外轿厢2朝下方位移的方向对驱动装置6进行驱动,松开绳索张力(减小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张力)(S5)。
通过驱动装置6的驱动,外轿厢2朝下方位移的情况下,由临时承受梁100对上轿厢12的自重(载重)进行支撑,由支撑材料25对下轿厢13的自重(载重)进行支撑,从上轿厢12与下轿厢13去除作用于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张力。作用于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张力去除后,操作人停止驱动装置6的驱动。
接着,操作人将新旧绳索(轿厢位置调整绳索)连成一根,通过送出绳索,卷绕来更换绳索(S6)。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从弹性体19取下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中位于下轿厢13侧的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绳索端部(1根),将取下的轿厢位置调整绳索(旧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绳索端部与卷绕于退绕筒29的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27的端部相连结,并从弹性体19将位于上轿厢侧的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绳索端部(1根)取下,将取下的轿厢位置调整绳索(旧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绳索端部安装于卷绕筒28。
该状态后,操作人将退绕筒29与卷绕筒28向图中箭头标记的方向驱动,从退绕筒29送出新轿厢位置调整筒绳索27的同时,将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卷绕于卷绕筒28以回收,从而执行新旧绳索(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更换作业。
然后,操作人将从退绕筒29送出的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27的后端部安装于下轿厢侧的弹性体19,将从退绕筒29送出的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27的前端部(退绕起始部位)安装于上轿厢侧的弹性体19。由此,第一根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新旧更换完成。
之后,与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27的根数相应地执行与上述相同的更换作业。
接着,如图8所示,操作人向主缆绳3使外轿厢2朝上方位移的方向对驱动装置6进行驱动,绷紧绳索张力(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27的张力)(S7)。由此,上轿厢12与下轿厢13的底部侧由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27来进行支撑。之后,操作人停止驱动装置6的驱动。
接下来,如图9所示,操作人将从建筑物梁1c、1d取下上轿厢下的临时承受梁100(S8)。
接着,作为内轿厢靠近作业,操作人驱动轿厢位置调整用卷扬机11,使上轿厢12与下轿厢13朝互相靠近的方向移动(S9)。之后,如图10所示,确保下轿厢底部侧的作业空间,在下轿厢13的底面与支撑材料25之间形成有空间部的情况下,操作人停止轿厢位置调整用卷扬机11的驱动,从下梁2e取下下轿厢下的支撑材料25(S10)。之后,操作人将缓冲装置(缓冲器24b)安装于下轿厢下的缓冲台(下梁2e)(S11)。由此,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更换作业完成。
另外,在进行绳索的更换作业(将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更换为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27的更换作业)的情况下,通过采用由临时承受梁100支撑下轿厢13,由支撑材料25支撑上轿厢12的方法,以取代由临时承受梁100支撑上轿厢12,由支撑材料25支撑下轿厢13,也可以获得相同效果。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将临时承受梁100的两端侧固定于建筑物梁1c、1d,但在临时承受梁100的两端侧不易固定于建筑物梁1c、1d的情况下,如图11所示,能将与中间梁2d相交的方向即与建筑物梁1c、1d平行的支撑材料101a、101b固定于导轨托架51a、51b,该导轨托架51a、51b固定于建筑物且支撑外轿厢用导轨50a、50b,将临时承受梁100的两端侧固定于支撑材料101a、101b,由支撑材料101a、101b经由临时承受梁100支撑上轿厢12。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取下支撑下轿厢13的缓冲器24b,取而代之构成为设置支撑材料25,如图12所示,也可以将临时承受梁100的两端侧固定于形成在外轿厢2的一对纵框2b中与下轿厢13的底部侧相对的位置的突起或铰链等(未图示),利用配置于下轿厢下的临时承受梁100对下轿厢13进行支撑。该情况下,能由配置于下轿厢下的临时承受梁100来支撑下轿厢13,而无需取下缓冲器24b。
另外,与图12的示例相反,也可以将临时承受梁100的两端侧固定于形成在外轿厢2的一对纵框2b中与上轿厢12的底部侧相对的位置的突起或铰链等(未图示),利用配置于上轿厢下的临时承受梁100对上轿厢12进行支撑,利用固定于建筑物梁1c、1d的临时承受梁100支撑下轿厢13,采用该结构也能获得相同效果。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更换绳索,即将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更换成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27时,能利用建筑物经由临时承受梁100对上轿厢12与下轿厢13中的至少一个轿厢进行支撑。因此,在更换绳索时,能够将作用于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的张力去除而无需设置起重装置,能顺利地进行绳索更换作业。另外,更换轿厢位置调整绳索17前后的作业步骤无关乎从各轿厢的底面到缓冲器24a、24b为止的间隙,因此能够实现操作步骤的统一化。此外,无需对每个间隙分别准备加高台,也能够降低成本。
此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通过由CPU根据程序来执行处理,也能对驱动装置6、轿厢位置调整用卷扬机11a的驱动进行控制。为了易懂地说明本发明,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并不限定为必须具备说明的全部结构。另外,也可以对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结构添加、删除、替换其他结构。
另外,上述各结构、功能等中的部分或全部可以通过例如设计成集成电路等以硬件的形式来实现。另外,上述各结构、功能等也可以解释为由处理器分别实现各功能的程序,通过执行程序以软件的形式来实现。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表格、文件等的信息可以预先存储在存储器或硬盘、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硬盘)等记录装置、或IC(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卡、SD(Secure Digital:安全数字)存储卡、DVD(Digital VersatileDisc:数字通用光盘)等记录介质。
标号说明
1c、1d···建筑物梁、
2···外轿厢、
9a、9b···上轿厢滑轮、
10a、10b···下轿厢滑轮、
11···轿厢位置调整用卷扬机、
11a···轿厢位置调整驱动槽轮、
12···上轿厢、
13···下轿厢、
17···轿厢位置调整绳索、
24a、24b···缓冲器、
25···支撑材料、
27···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
50a、50b···外轿厢用导轨、
51a、51b···导轨托架、
100···临时承受梁、
101a、101b···支撑材料。

Claims (7)

1.一种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该双层轿厢电梯包括:设在建筑物的电梯井内配置成可自由升降的外轿厢;在所述外轿厢内互相分离且配置成可自由升降的上轿厢及下轿厢;以及使所述上轿厢与所述下轿厢的间隔可变地进行调整的轿厢位置调整绳索,所述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利用所述建筑物经由临时承受梁对所述上轿厢与所述下轿厢中的至少一个轿厢的下方进行支撑的第1步骤;以及
使所述外轿厢向下方位移,从而从所述上轿厢及所述下轿厢去除作用于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张力的第2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步骤中,利用固定于所述外轿厢的支撑材料对所述上轿厢与所述下轿厢中的一个轿厢的下方进行支撑,利用所述临时承受梁对所述上轿厢与所述下轿厢中的另一轿厢的下方进行支撑。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临时承受梁经由固定于所述建筑物的建筑物梁支撑在所述建筑物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临时承受梁经由固定于外轿厢用导轨的支撑材料,支撑在所述建筑物上,该外轿厢用导轨形成于所述建筑物。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两端部固定于所述外轿厢,其中间部经由所述上轿厢下的上轿厢滑轮卷绕于轿厢位置调整用卷扬机的轿厢位置调整驱动槽轮之后,卷绕于所述下轿厢下的下轿厢滑轮,
在所述第1步骤中,驱动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用卷扬机,使所述上轿厢与所述下轿厢朝互相分离的方向移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将连接于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一端的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送出,并卷绕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另一端的第3步骤;以及
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更换为所述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之后,使所述外轿厢向上方位移,从而利用所述上轿厢及所述下轿厢的载重对所述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施加张力的第4步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绳索的两端部固定于所述外轿厢,其中间部经由所述上轿厢下的上轿厢滑轮卷绕于轿厢位置调整用卷扬机的轿厢位置调整驱动槽轮之后,卷绕于所述下轿厢下的下轿厢滑轮,
在所述第4步骤中,驱动所述轿厢位置调整用卷扬机,使所述上轿厢与所述下轿厢朝互相靠近的方向移动。
CN201910317713.3A 2018-05-18 2019-04-19 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 Active CN11049832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6679 2018-05-18
JP2018096679A JP6918745B2 (ja) 2018-05-18 2018-05-18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の改修作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8322A CN110498322A (zh) 2019-11-26
CN110498322B true CN110498322B (zh) 2021-01-08

Family

ID=68585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317713.3A Active CN110498322B (zh) 2018-05-18 2019-04-19 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6918745B2 (zh)
CN (1) CN1104983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07283A (zh) * 2020-12-22 2021-04-27 住友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便于检修的电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83957A2 (en) * 1998-09-01 2000-03-0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Vibration damper for elevator
JP2012188184A (ja) * 2011-03-09 2012-10-04 Hitachi Ltd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並びにそのかご間隔調整方法
CN104671031A (zh) * 2013-11-28 2015-06-0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
CN104925622A (zh) * 2015-06-23 2015-09-23 上海爱登堡电梯(宜昌)有限公司 可调式双层电梯
CN204980732U (zh) * 2015-06-23 2016-01-20 上海爱登堡电梯(宜昌)有限公司 可调式双层电梯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7478A (ja) * 1982-07-21 1984-01-28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タかご室の荷重負荷方法
JPS62105882A (ja) * 1985-11-05 1987-05-16 日立エレベ−タサ−ビス株式会社 エレベ−タ秤装置の検定装置
JP2003238046A (ja) * 2002-02-07 2003-08-27 Hitachi Building Systems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主ロープ交換方法
JP2004099303A (ja) * 2002-09-12 2004-04-02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秤装置の調整方法
JP2005082253A (ja) * 2003-09-04 2005-03-31 Mitsubishi Electric Building Techno Service Co Ltd エレベータ秤装置の試験方法
EP2444352A1 (de) * 2010-10-25 2012-04-25 Inventio AG Aufzuganlage
JP6603626B2 (ja) * 2016-07-20 2019-11-06 株式会社日立ビルシステム かご位置調整ロープの交換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983957A2 (en) * 1998-09-01 2000-03-0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Vibration damper for elevator
JP2012188184A (ja) * 2011-03-09 2012-10-04 Hitachi Ltd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ー並びにそのかご間隔調整方法
CN104671031A (zh) * 2013-11-28 2015-06-03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电梯
CN104925622A (zh) * 2015-06-23 2015-09-23 上海爱登堡电梯(宜昌)有限公司 可调式双层电梯
CN204980732U (zh) * 2015-06-23 2016-01-20 上海爱登堡电梯(宜昌)有限公司 可调式双层电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918745B2 (ja) 2021-08-11
JP2019199359A (ja) 2019-11-21
CN110498322A (zh) 2019-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2901A (zh) 方法和电梯配置
CN108137282A (zh) 用于在建筑物的建筑阶段安装升降机的方法
JP5577275B2 (ja) 床高さ調節機構付きエレベーター
KR20170102306A (ko)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 로핑 구성부
CN102414111A (zh) 在单个井道内包括多个轿厢的电梯系统
JP2006256760A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WO2020035933A1 (ja) 工事用エレベーターの揚程延長技術の適用方法
CN110498322B (zh) 双层轿厢电梯的修整作业方法
KR20120130087A (ko) 이단 승강기 장치
KR20140035485A (ko) 더블-데크 엘리베이터
JPWO2003020628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0344430A (ja) ダブルデッキエレベータ
JP6603626B2 (ja) かご位置調整ロープの交換方法
JP4091326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JP6336225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7455221B2 (ja) 工事用エレベーター及び工事用エレベーターの主ロープの延長方法
EP1717185B1 (en) Elevator
JP2013245033A (ja) 巻上機据付方法
JP5608960B2 (ja)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装置
JP4291131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10054057B (zh) 电梯装置
JP2012184053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EP1724229A1 (en) Elevator apparatus
JP2007168987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16008131A (ja) エレベーター及び既設エレベーターの改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