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4290B - 液体喷出头、及使用其的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出头、及使用其的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4290B
CN110494290B CN201880021223.2A CN201880021223A CN110494290B CN 110494290 B CN110494290 B CN 110494290B CN 201880021223 A CN201880021223 A CN 201880021223A CN 110494290 B CN110494290 B CN 1104942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path
pressurizing chamber
common
liquid
ejection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122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94290A (zh
Inventor
川村宽之
池内涉
焦轶飞
金子勇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ocer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ocer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ocera Corp filed Critical Kyocera Corp
Priority to CN20221045618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88932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94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42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942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42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4032Structure of the pressure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09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nger type, chamber walls consisting integral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016Structure of bubble jet print heads
    • B41J2/14145Structure of the manifo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14209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of finger type, chamber walls consisting integrally of piezoelectric material
    • B41J2002/14225Finger type piezoelectric element on only one side of the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201Structure of print heads with piezoelectric elements
    • B41J2002/14306Flow passage between manifold and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338Multiple pressure elements per ink chamb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19Manifol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002/14459Matrix arrangement of the pressure chamb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12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with ink circulating through the whole print 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202/00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or thermal heads
    • B41J2202/01Embodiments of or processes related to ink-jet heads
    • B41J2202/21Line printing

Abstract

本公开的液体喷出头(2)包括:流路构件(4),所述流路构件(4)具有与多个喷出孔(8)分别相连的多个加压室(10)、与多个加压室(10)公用地连接的第一共用流路(20)、及与所述多个加压室(10)公用地连接的第二共用流路(22);以及对多个加压室(10)分别进行加压的多个加压部(50),所述液体喷出头(2)的特征在于,第一共用流路(20)在第1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两端部朝着流路构件(4)的外部开口,第二共用流路(22)在所述第1方向上延伸,并且在两端部朝着流路构件(4)的外部开口。

Description

液体喷出头、及使用其的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液体喷出头、及使用其的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印刷用头,例如公知通过将液体喷出至记录介质上而进行各种印刷的液体喷出头。在液体喷出头中,例如二维扩展地配置多个将液体喷出的喷出孔。从各喷出孔被喷出的液体排列并着落,由此对记录介质进行印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431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液体喷出头,包括:
流路构件,具有多个加压室、与所述多个加压室公用地连接的第一共用流路及与所述多个加压室公用地连接的第二共用流路;和
加压部,对所述加压室进行加压,
所述液体喷出头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共用流路在第1方向延伸,并且在两端部朝着所述流路构件的外部开口,
所述第二共用流路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并且在两端部朝着所述流路构件的外部开口。
再有,本公开的液体喷出头,包括:
流路构件,具有多个加压室、与所述多个加压室公用地连接的第一共用流路及与所述多个加压室公用地连接的第二共用流路;和
加压部,对所述加压室进行加压,
所述液体喷出头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共用流路及所述第二共用流路沿着第1方向配置,
所述多个加压室沿着所述第一共用流路及所述第二共用流路配置,
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从相对于配置有所述多个加压室的配置范围而处于所述第1方向之外的位置、及相对于所述配置范围而处于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3方向之外的位置供给液体,
所述第二共用流路在相对于所述配置范围而处于所述第1方向之外的位置、及相对于所述配置范围而处于所述第3方向之外的位置回收所述液体。
本公开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出头;和
向所述液体喷出头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罐,
所述液体供给罐所收纳的液体的粘度为5mPa·s以上且15mPa·s以下。
还有,本公开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所述液体喷出头;和
向所述液体喷出头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罐,
所述液体供给罐具有对液体进行搅拌的搅拌部。
再者,本公开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液体喷出头、摄像部和控制部,
所述摄像部对所述液体喷出头喷出的液体、或所述液体着落于记录介质而形成的图像进行摄像,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数据,对送至所述液体喷出头的印刷数据施加变更。
另外,本公开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所述液体喷出头、收纳有所述液体喷出头的头室和控制部,
该控制部对所述头室内的温度、湿度及气压之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控制。
此外,本公开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出头;和
使记录介质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出头而相对地移动的可动部。
本公开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液体喷出头包括:
流路构件,具有多个加压室、与所述多个加压室公用地连接的第一共用流路及与所述多个加压室公用地连接的第二共用流路;和
加压部,对所述加压室进行加压,
所述第一共用流路及所述第二共用流路沿着第1方向配置,
所述多个加压室沿着所述第一共用流路及所述第二共用流路配置,
对所述液体喷出头,
从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中的配置有所述多个加压室的配置范围的所述第1方向的外侧、及所述配置范围的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3方向的外侧双方供给液体,
通过对所述加压部进行驱动,从而喷出所述液体的一部分,
从所述第二共用流路中的所述配置范围的所述第1方向的外侧、及所述配置范围的所述第3方向的外侧双方回收未喷出的所述液体。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包括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的侧视图,(b)是俯视图。
图2的(a)是图1的液体喷出头的主要部位即头主体的俯视图,(b)是从(a)中将第二流路构件刨除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b)的一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4是图2的(b)的一部分的放大俯视图。
图5的(a)是头主体的示意性的部分纵剖视图,(b)是头主体的其他部分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的(a)是包括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喷出头2的记录装置即彩色喷墨打印机1(以下有时简称为打印机)的概略性侧视图,图1的(b)是概略性俯视图。打印机1包括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头2和相对于液体喷出头2使记录介质相对地移动的可动部。在打印机1中,可动部是输送辊82A、82B、82C、82D等各辊或驱动这些辊的马达等。可动部将作为记录介质的印刷用纸P从输送辊82A向输送辊82B、输送辊82C输送。控制部88基于图像或文字等的数据即印刷数据等,控制液体喷出头2,使液体朝着印刷用纸P喷出,使液滴着落在印刷用纸P上,以对印刷用纸P进行印刷等记录。
在本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出头2相对于打印机1而被固定,打印机1成为所谓的行式打印机。作为记录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可列举所谓的串行打印机,即:使液体喷出头2在与印刷用纸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几乎正交的方向上往复等移动,在其中途交替地进行喷出液滴的动作和印刷用纸P的输送。在串行打印机中,可动部包括:搭载了液体喷出头2的托架;及使托架在与印刷用纸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往复的马达。可动部也可以包括输送印刷用纸P的辊和对该辊进行驱动的马达等。
四个平板状的头搭载框架70(以下有时简称为框架)被固定于打印机1,以使得与印刷用纸P几乎平行。在各框架70没置有未图示的五个孔,五个液体喷出头2被搭载于各个孔的部分。搭载于一个框架70的五个液体喷出头2构成一个头群72。打印机1具有四个头群72,搭载合计20个液体喷出头2。
被搭载在框架70的液体喷出头2变成喷出液体的部位面对印刷用纸P。液体喷出头2与印刷用纸P之间的距离例如设为0.5~20mm程度。
20个液体喷出头2既可以与控制部88直接相连,也可以在其间经由分配印刷数据的分配部来连接。分配部例如也可以将从控制部88送来的印刷数据分配给20个液体喷出头2。再有,例如也可以各分配部使用与四个头群72对应的四个分配部,从控制部88将被送到四个分配部的印刷数据分配给对应的头群72内的五个液体喷出头2。液体喷出头2具有在从图1的(a)的跟前朝向里面的方向、图1的(b)的上下方向上细长的长条形状。在一个头群72内,三个液体喷出头2沿着与印刷用纸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几乎正交的方向排列,另外两个液体喷出头2在沿着输送方向而偏离开的位置处,分别一个一个地排列于三个液体喷出头2之间。如果采取其他表现,那么在一个头群72中,液体喷出头2以锯齿状配置。液体喷出头2配置成:各液体喷出头2能印刷的范围在印刷用纸P的宽度方向、即与印刷用纸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相连,亦或端部重复,在印刷用纸P的宽度方向上无间隙的印刷成为可能。
四个头群72沿着印刷用纸P的输送方向配置。从未图示的液体供给罐向各液体喷出头2供给液体、例如墨。使得向属于一个头群72的液体喷出头2供给相同颜色的墨,在四个头群72可印刷4色的墨。从各头群72喷出的墨的颜色,例如是品红(M)、黄色(Y)、青色(C)及黑色(K)。如果能利用控制部88控制上述那样的墨并进行印刷,那么可印刷彩色图像。
搭载于打印机1的液体喷出头2的个数如果以单色来印刷一个液体喷出头2能印刷的范围,那么也可以是一个。头群72所包含的液体喷出头2的个数或头群72的个数能够根据进行印刷的对象或印刷条件而适宜地变更。例如,为了进行更多色的印刷,也可以增加头群72的个数。还有,如果配置多个以同色进行印刷的头群72,在输送方向上交替地进行印刷,那么即便使用相同性能的液体喷出头2,也能提升输送速度。由此,能够增大每单位时间的印刷面积。再者,也可以准备多个以同色进行印刷的头群72,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错开配置,以提高印刷用纸P的宽度方向的分辨率。
进而,除了印刷有颜色的墨以外,为了进行印刷用纸P的表面处理,也可以利用液体喷出头2将涂布剂等的液体一样地进行印刷,亦或图案化后进行印刷。作为涂布剂,例如在作为记录介质而使用液体难以浸入的材质的情况下,可使用形成液体接受层的材料,以便液体容易定影。此外,作为涂布剂,在作为记录介质而使用液体容易浸入的材质的情况下,可使用形成液体浸透抑制层的材料,以使得液体的渗出过度增大、或与相邻地着落的其他液体无法非常混合。涂布剂除了用液体喷出头2进行印刷以外,也可以用控制部88控制的涂敷部75一样地进行涂敷。
打印机1对作为记录介质的印刷用纸P进行印刷。印刷用纸P呈被卷绕在供纸辊80A的状态,从供纸辊80A被送出的印刷用纸P通过搭载于框架70的液体喷出头2的下侧,然后通过两个输送辊82C之间,最终由回收辊80B回收。在进行印刷之际,通过使输送辊82C旋转,从而印刷用纸P以恒定速度被输送,由液体喷出头2进行印刷。
接着,关于打印机1的详细,按照印刷用纸P被输送的顺序进行说明。从供纸辊80A被送出的印刷用纸P通过两个输送辊82A之间后,通过涂敷部75之下。涂敷部75将上述的涂布剂涂敷于印刷用纸P。
印刷用纸P接着进入容纳了搭载有液体喷出头2的框架7的头室74。头室74在印刷用纸P出入的部分等的一部分中与外部相连,但是大致与外部隔离的空间。头室74根据需要,通过控制部88等来控制温度、湿度、及气压等的控制因素。在头室74中,与设置有打印机1的外部相比较,可以减少干扰的影响,因此能使上述的控制因素的变动范围比外部更窄。
在头室74配置了五个输送辊82B,印刷用纸P在输送辊82B之上被输送。五个输送辊82B从侧面观察时,配置成:朝着配置有框架70的方向,中央变凸。由此,在五个输送辊82B之上被输送的印刷用纸P,从侧面观察时呈圆弧状,通过对印刷用纸P施加张力,从而各输送辊82B间的印刷用纸P伸展成平面状。在两个输送辊82B之间,配置有一个框架70。将设置各框架70的角度一点一点地改变,以使得与在其下被输送的印刷用纸P平行。
从头室74被向外面送出的印刷用纸P,通过两个输送辊82C之间,通过干燥部76之中,通过两个输送辊82D之间而被回收辊80B回收。印刷用纸P的输送速度,例如被设为100~200m/分。各辊既可以由控制部88控制,也可以通过人以手动进行操作。
通过用干燥部76进行干燥,从而在回收辊80B中,可难以引起重叠地被卷绕的印刷用纸P彼此粘接、或未干燥的液体摩擦。为了高速地进行印刷,需要干燥也快速地进行。为了加快干燥,在干燥部76中,既可以通过多种干燥方式轮流进行干燥,也可以同时采用多种干燥方式进行干燥。作为这种时候所使用的干燥方式,例如有温风的喷射、红外线的照射、向加热过的辊的接触等。在红外线的照射的情况下,也可以直射特定的频率范围的红外线,以使得减少对印刷用纸P的损坏、同时能加快干燥。在使印刷用纸P与加热过的辊接触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使印刷用纸P沿着辊的圆筒面输送,从而延长热传递的时间。可输送的范围,可以是1/4周以上,还可以是1/2周以上。在印刷UV固化墨等的情况下,也可以取代干燥部76,亦或在干燥部76追加配置UV照射光源。UV照射光源也可以配置于各框架70之间。
通过摄像部77对回收辊80B能回收地使所印刷的液体干燥亦或固化而得的印刷用纸P进行摄像,以确认印刷状态。印刷状态的确认,既可以印刷测试图案来进行,也可以印刷进行印刷目的的印刷数据来进行。摄像既可以一边输送印刷用纸P、即对印刷用纸P的其他部分进行印刷一边来进行,也可以停止输送后进行。
被拍摄到的摄像数据由控制部88来评价无法印刷、或者没有印刷精度差的部分。具体地说,评价:没有由于液滴未被喷出而未能印刷的像素,亦或被喷出的液体的喷出量、喷出速度及喷出方向从目标偏离开,或者液体在飞翔中受到气体的流动等的影响而使着落位置偏离开,或者着落后的像素的扩展未缩小、或未增大。
控制部88也可以在检测到摄像数据有已设定的阈值以上的偏差等的情况下,通知其结果。再有,如果是印刷中,那么也可以停止印刷,或者并不重新开始预定重新开始的印刷。
还有,控制部88也可以改变印刷数据,以便补偿摄像数据中所检测到的偏差,使得基于改变后的印刷数据使液滴从液体喷出头2喷出。具体地说,控制部88在存在未被印刷的像素的情况下,也可以针对原始的印刷数据,生成增加了着落在该像素的周围的液体的量的印刷数据,利用该改变后的印刷数据来驱动液体喷出头2。同样地,在像素的浓度较浓、或像素的大小较大的情况下,只要生成减少了着落于该像素的周围的液体的量的印刷数据即可。在着落位置在某一方向偏离的情况下,只要生成减少着落于偏离开的方向的液体的量并增加了着落于与偏离开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液体的量的印刷数据即可。改变印刷数据的范围,也可以不只是与被检测到偏差的像素相邻的像素,在比其还宽的范围内进行改变。
打印机1也可以具备清洗液体喷出头2的清洗部。清洗部例如进行擦拭或加盖后进行清洁。擦拭例如利用有柔软性的刷子,擦拭液体被喷出的部位的面、例如后述的喷嘴面4-2,由此除去附着于该面的液体。加盖的清洁,例如如下所述地进行。覆盖间隙,以使得覆盖被液体喷出的部位、例如后述的喷嘴面4-2(将此称为加盖),由此利用喷嘴面4-2与间隙,几乎被密闭而形成空间。这种状态下,通过反复进行液体的喷出,从而将堵塞于喷出孔8的、粘度相比于标准状态升高的液体或异物等除去。通过进行加盖,从而清洁中的液体能够难以向打印机1飞散,液体难以附着于印刷用纸P或辊等的输送机构。也可以进一步擦拭结束了清洁的喷嘴面4-2。擦拭或加盖的清洁,既可以利用被安装于打印机1的刷子、或人手动操作盖帽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控制部88自动进行。
记录介质除了印刷用纸P以外,也可以是辊状的布等。再者,打印机1也可以取代直接输送印刷用纸P的方式,而直接输送输送皮带,将记录介质放置于输送皮带来输送。如此一来,可将单张处理纸或被裁断的布、木材、瓦片等当做记录介质。进而,也可以使得从液体喷出头2喷出包括导电性粒子的液体,来印刷电子设备的布线图案等。再者,也可以使液体喷出头2朝着反应容器等喷出规定量的液体的化学药剂或将化学药剂包括在内的液体,使之进行反应等,来制作化学药品。
另外,也可以在打印机1安装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控制部88根据从来自各传感器的信息得知的打印机1各部的状态,来控制打印机1的各部。例如在液体喷出头2的温度、向液体喷出头2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罐的液体的温度、液体供给罐的液体施加于液体喷出头2的压力等对所喷出的液体的喷出特性即喷出量或喷出速度等造成影响的情况等下,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改变使液体喷出的驱动信号。
接下来,对本公开的一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出头2进行说明。图2的(a)是表示图1所示出的液体喷出头2的主要部位即头主体2a的俯视图。图2的(b)是从头主体2a将第二流路构件6刨除的状态的俯视图。图3是图2的(b)的单点划线的范围的头主体2a的放大俯视图。图4是图3的单点划线的范围的头主体2a的放大俯视图。在图4中,在将图左右分开的中央的双点划线的左侧,省略第二独立流路14地进行描绘,在双点划线的右侧,省略第一独立流路12、独立电极44及连接电极46地进行描绘。
图5的(a)是头主体2a的示意性的部分纵剖视图。在图5的(a)中,为了容易理解流路相连的状态,实际上将未存在于一个纵剖面的流路描绘成存在于一个纵剖面。具体地说,自板4g而上,是沿着图4示出的弯曲的线i-i的剖面,在板4h而下是沿着图4示出的弯曲的线ii-ii的剖面。
图5的(b)是头主体2a的其他部分的纵剖视图。其中,图5的(b)中,也描绘在图2的(a)未被描绘的信号传递部60。再有,在图5的(b)中,虽然描了第二流路构件6的内部的流路,但省略了第一流路构件4的内部的流路。
此外,在图2~4中,为了容易理解附图,以实线描绘处于其他部件的下方且应该以虚线描绘的流路等。液体喷出头2除了头主体2a以外,也可以包括金属制的壳体、驱动器IC、布线基板等。还有,头主体2a包括第一流路构件4、向第一流路构件4供给液体的第二流路构件6和组装入作为加压部的位移元件50的压电促动器基板40。头主体2a具有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平板形状,有时将该方向称为长度方向。再者,第二流路构件6起到支承头主体2a的构造的支承构件的作用,头主体2a在第二流路构件6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各自被固定于框架70。
构成头主体2a的第一流路构件4具有平板状的形状,其厚度为0.5~2mm程度。在第一流路构件4的一个面即加压室面4-1,加压室10在平面方向上排列多个地配置。在第一流路构件4的、与加压室面4-1相反的面即喷出孔面4-2,喷出液体的喷出孔8在平面方向上排列多个地配置。喷出孔8分别与加压室10相连。以下,设为加压室面4-1相对于喷出孔面4-2位于上方而进行说明。
在第一流路构件4,多个第一共用流路20及多个第二共用流路22配置成沿着第1方向延伸。以下,有时将第一共用流路20与第二共用流路22合在一起而称为共用流路。第一共用流路20与第二共用流路22重叠配置。将第一共用流路20及第二共用流路22排列的方向、即与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需要说明的是,第1方向是和头主体2a的长度方向相同的方向。再有,将与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设为第3方向,将第2方向的相反的方向设为第4方向。
沿着第一共用流路20及第二共用流路22的两侧,排列着与第一共用流路20及第二共用流路22相连的加压室10,单侧各2行,构成合计4行加压室行11A。在第2方向上依序将与第一共用流路20及第二共用流路22相连的4行加压室行11A称为第一加压室行11A1、第二加压室行11A2、第三加压室行11A3、第四加压室行11A4。将属于第一加压室行11A1的加压室10称为第一加压室,第二~4加压室也以同样的含义来使用。
第一共用流路20和排列于其两侧的4行加压室10,经由第一独立流路12而相连。第二共用流路22和排列于其两侧的4行加压室10,经由第二独立流路14而相连。
根据以上那样的结构,在第一流路构件4中,被供给至第一共用流路20的液体,流入沿着第一共用流路20排列的加压室10,一部分液体从喷出孔8被喷出,另一部分液体流入与第一共用流路20重叠地配置的第二共用流路22,从第一流路构件4被向外部喷出。
第一共用流路20配置为重叠于第二共用流路之上。第一共用流路20在第一独立流路相连的范围的外侧,利用配置于第1方向的端部及第3方向的两个端部的开口20b,朝着第一流路构件4的外部开口。第二共用流路22在第二独立流路相连的范围的外侧并且比第一共用流路20的开口20b更靠外侧的位置,利用配置于第1方向的端部及第3方向的两个端部的开口22b而朝着第一流路构件4的外部开口。配置于下侧的第二共用流路22的开口22b被配置在配置于上侧的第一共用流路20的开口20b的外侧,由此空间效率优化。
从开口20a向第一共用流路20的第1方向侧,从开口20a向第3方向侧,供给几乎同量的液体,并朝着第一共用流路20的中央流动。在来自与一个第一共用流路20及第二共用流路22相连的喷出孔8的液体的喷出量与场所无关地几乎恒定的情况下,第一共用流路20的流动随着朝向中央而减缓,几乎在中央处变为0(零)。第二共用流路22中的流动与之相反,几乎在中央处变为0(零),随着朝向外侧,流动加快。
在液体喷出头2中,记录各种各样的数据,因此来自与一个第一共用流路20及第二共用流路22相连的喷出孔8的液体的喷出量取得各种各样的分布。在来自第1方向侧的喷出孔8的喷出量较多的情况下,流动变为0(零)的场所成为比中央更靠第1方向侧的位置。反之,在来自第3方向侧的喷出孔8的喷出量较多的情况下,流动变为0(零)的场所成为比中央更靠第3方向侧的位置。这样,喷出的分布根据所记录的数据而变化,由此流动变成0(零)的场所移动。由此,在某一瞬间,即便流动变成0(零)而有液体滞留,由于喷出的分布发生变化,故该场所处的滞留也被消除,因此可难以引起相同的场所处液体持续滞留导致的、颜料的沉淀或液体的固定附着等。
与第一共用流路20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施加于第一共用流路20侧的部分的压力,因压力损失的影响,而根据第一独立流路12相连于第一共用流路20的位置(主要是第1方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施加于与第二共用流路22相连的第二独立流路14侧的部分的压力,因压力损失的影响,而根据第二独立流路14相连于第二共用流路22的位置(主要是第1方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如果使一个喷出孔8中的液体的压力几乎为0(零),那么上述的压力变化对称地变化,因此全部的喷出孔8中能够使液体的压力几乎为0(零)。
上述那样的结构中,如果液体的粘度设为5mPa·s以上且15mPa·s以下,那么能更加难以引起液体的滞留。进而,如果在供给所喷出的液体的液体供给罐设置可搅拌液体的搅拌部,那么被供给到液体喷出头2的液体的性状是稳定的,因此能更加难以引起液体的滞留。
在以上的说明中,设为第一共用流路20的开口20b配置于第1方向的端部及第3方向的端部,但只要两个开口20b相对于配置有加压室10的加压室配置范围16而言,配置于第1方向的外侧及第3方向的外侧即可。同样,只要第二共用流路22的两个开口22b相对于配置有加压室10的加压室配置范围16而言,配置于第1方向的外侧及第3方向的外侧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加压室配置范围16在俯视时是将加压室10全部包含在内那样的凸多边形的范围。
再有,只要第一共用流路20的两个开口20b相对于与该第一共用流路20相连的加压室10所连接的连接范围而言,配置于第1方向的外侧及第3方向的外侧即可。需要说明的是,加压室10所连接的连接范围,具体地说,指的是在第一共用流路20中,将加压室10与第一共用流路20连结的流路即第一独立流路12的第一共用流路20侧的连接部被配置的范围。只要第二共用流路22的两个开口22b相对于与该第二共用流路22相连的加压室10所连接的连接范围而言,配置于第1方向的外侧及第3方向的外侧即可。第一共用流路20的下侧的面成为挡板28A。挡板28A的与面对于第一共用流路20的面相反侧的面,面对于挡板室29。对于挡板室29而言,当有空气等的气体进入,其体积会根据从第一共用流路20施加的压力而变化。挡板28A能够根据挡板室29的体积变化而振动,通过其振动衰减而能够使第一共用流路20所产生的压力变动衰减。通过设置挡板28A,从而能够减小第一共用流路20中的液体的谐振等的压力变动。
第二共用流路22的上侧的面成为挡板28B。挡板28B的与面对于第二共用流路22的面相反侧的面,面对于挡板室29。和第一共用流路的情况同样,通过设置挡板28B,从而能够减小第二共用流路22中的液体的谐振等的压力变动。通过设置一个挡板室29,从而能够使挡板28A及挡板28B双方作为挡板发挥功能,因此能提高第一流路构件4的空间利用效率,能减小头主体2a。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共用流路20及第二共用流路22分别为8条。与各共用流路相连的加压室10,在共用流路的单侧没置两行,两侧合在一起而构成4行加压室行11A。因此,加压室行11A整体而言有32行。
将与一个第一共用流路20及一个第二共用流路22相连的4行加压室行11A在第2方向依序称为第一加压室行11A1、第二加压室行11A2、第三加压室行11A3及第四加压室行11A4。再者,将各自所属的加压室10依序称为第一~第四加压室。
喷出孔8与各加压室行11A对应,构成喷出孔行9A,喷出孔行9A整体而言有32行。在各喷出孔行9A中,喷出孔8以50dpi(约25.4mm/50)的间隔配置。由于有32行喷出孔行且相互偏离地配置,从而整体来说以1600dpi的间隔配置喷出孔8。
更具体地说,在图3中,若将喷出孔8朝与第1方向正交的方向投影,那么在虚拟直线R的范围内投影32个喷出孔8,在虚拟直线R内各喷出孔8以1200dpi的间隔排列。由此,如果在与虚拟直线R正交的方向上输送印刷用纸P并进行印刷,那么能以120dpi的分辨率进行印刷。
第二流路构件6具有:与第一流路构件4的加压室面4-1接合并向第一共用流路20供给液体的第一整合流路24;以及回收第二共用流路22的液体的第二整合流路26。第二流路构件6的厚度比第一流路构件4厚,为5~30mm程度。
第二流路构件6在第一流路构件4的加压室面4-1中的未连接压电促动器基板40的区域被接合。更具体地说,接合成将压电促动器基板40包围。这样一来,能抑制喷出的液体的一部分变成雾霭而附着于压电促动器基板40。再者,由于在外周将第一流路构件4固定,故能抑制第一流路构件4伴随着位移元件50的驱动而振动,产生谐振等。
在第一整合流路24的第3方向的端部配置有朝着第二流路构件6的上表面开口的开口24b。第一整合流路24在中途分支为两个,一方与第3方向侧的第一共用流路20的开口20b相连,另一方与第1方向侧的第一共用流路20的开口20b相连。在第二整合流路26的第1方向的端部配置有朝着第二流路构件6的上表面开口的开口26b。第二整合流路26在中途分支为两个,一方与第1方向侧的第二共用流路22的开口22b相连,另一方与第3方向侧的第一共用流路22的开口22b相连。在进行印刷的情况下,从外部向第一整合流路24的开口24b供给液体,从第二整合流路26的开口26b回收未喷出的液体。
需要说明的是,所回收的液体,既可以返回向液体喷出头2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罐,也可以存留于液体回收罐。液体回收罐所存留的液体,根据需要,经过过滤器,或者进行粘度调整等,能够使用于印刷。
再者,在第二流路构件6,配置将第二流路构件6上下贯通的贯通孔6a。传递驱动压电促动器基板40的驱动信号的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等的信号传递部穿通贯通孔6a。
通过将第一整合流路24配置在不同于第一流路构件4的、比第一流路构件4厚的第二流路构件6,从而能够增大第一整合流路24的剖面积,由此能减小第一整合流路24与第一共用流路20相连的位置差造成的压力损失之差。优选第一整合流路24的流路电阻为第一共用流路20的1/100以下。在此,第一整合流路24的流路电阻,更准确的是指在第一整合流路24之中与第一共用流路20相连的范围的流路电阻。
通过将第二整合流路26配置在不同于第一流路构件4的、比第一流路构件4厚的第二流路构件6,从而能够增大第二整合流路26的剖面积,由此能减小第二整合流路26与第二共用流路22相连的位置差造成的压力损失之差。优选第二整合流路26的流路电阻为第二共用流路22的1/100以下。在此,第二整合流路26的流路电阻,更准确的是指第二整合流路26之中与第一整合流路24相连的范围的流路电阻。
采取以下构造:将第一整合流路24配置于第二流路构件6的短边方向的一端,将第二整合流路26配置于第二流路构件6的短边方向的另一端,使得各个流路朝向第一流路构件4侧,并分别与第一共用流路20及第二共用流路22相连结。通过采取上述那样的构造,从而能够增大第一整合流路24及第二整合流路26的剖面积,减小流路电阻。另外通过采取上述那样的构造,从而用第二流路构件6来固定第一流路构件4的外周,因此能提高刚性。进而,通过采取上述那样的构造,从而能够设置信号传递部60穿通的贯通孔6a。
在第二流路构件6的下表面,配置成为第一整合流路24的槽和成为第二整合流路26的槽。对于第二流路构件6的成为第一整合流路22的槽而言,下表面的一部分被流路构件4的上表面堵住,下表面的其他部分与配置于流路构件4的上表面的第一共用流路20的开口20a相连,由此成为第一整合流路22。对于第二流路构件6的成为第二整合流路26的槽而言,下表面的一部分被流路构件4的上表面堵住,下表面的其他部分与配置于流路构件4的上表面的第二共用流路22的开口22a相连,由此成为第二整合流路26。
也可以在第一整合流路24及第二整合流路26设置挡板,使得相对于液体的喷出量的变动来说液体的供给、亦或喷出稳定。此外,也可以通过在第一整合流路24及第二整合流路26的内部、或在第一共用流路20亦或第二共用流路22之间设置过滤器,从而异物或气泡难以进入第一流路构件4。
配置成:在第一流路构件4的上表面即加压室面4-1,接合包括位移元件50的压电促动器基板40,各位移元件50位于加压室10上。压电促动器基板40占有与通过加压室10而形成的加压室群几乎相同的形状的区域。再有,各加压室10的开口通过压电促动器基板40被接合于流路构件4的加压室面4-1而被闭塞。压电促动器基板40是在与头主体2a相同的方向较长的长方形。还有,在压电促动器基板40,连接着用于向各位移元件50供给信号的FPC等的信号传递部60。在第二流路构件6的中央,存在上下贯通的贯通孔6a,信号传递部60通过贯通孔6a并与控制部88电连接。信号传递部60呈沿短边方向延伸的形状,以使得从压电促动器基板40的一个长边的端朝向另一长边的端,配置于信号传递部的布线沿着短边方向延伸,并排列在长度方向上,如果这样的话,能增大布线间的距离。
在压电促动器基板40的上表面中的与各加压室10对置的位置,分别配置有独立电极44。
流路构件4具有多个板被层叠而成的层叠构造。在流路构件4的加压室面4-1侧配置板4a,从板4a而下,依序层叠着板4b~4l。需要说明的是,有时将形成有成为加压室10的侧壁的孔的板4a称为空腔板4a,将形成有成为共用流路的侧壁的孔的板4e、f、i、j称为歧管板4e、f、i、j,将喷出孔8开口的板4l称为喷嘴板4l。在各板形成多个孔或槽。孔或槽,例如可用金属制作各板,通过蚀刻来形成。各板的厚度为10~300μm程度,由此可提高形成的孔的形成精度。各板对位后被层叠成:这些孔相互连通而构成第一共用流路20等的流路。
加压室主体10a在平板状的流路构件4的加压室面4-1开口,并接合有压电促动器基板40。另外,在加压室面4-1,开口向第一共用流路20供给液体的开口20a、及从第二共用流路22回收液体的开口24a。喷出孔8朝着流路构件4的与加压室面4-1相反侧的面即喷出孔面4-2开口。
作为喷出液体的构造,有加压室10与喷出孔8。加压室10由面对于位移元件50的加压室主体10a和剖面积比加压室主体10a小的下降器(descender)10b构成。加压室主体10a构成为:用压电促动器基板40堵住形成于空腔板4a的孔的上侧,用板4b堵住下侧的下降器10b以外的部分。下降器10b构成为:与形成于板4b~k的孔重叠,进而,用喷嘴板4l堵住下侧的喷出孔8以外的部分。下降器10b的上侧与加压室主体10a相连。
第一独立流路12相连于加压室主体10a,第一独立流路12与第一共用流路20相连。第一独立流路12包括:将板4b贯通的圆形状的孔;在板4c的平面方向延伸的细长的贯通槽;以及将板4d贯通的圆形状的孔。
第二独立流路14相连于下降器10b,第二独立流路14与第二共用流路22相连。第二独立流路14包括第一部位14a和第二部位14b,第一部位1a包括从板4k的成为部分流路10b的圆形状的孔开始相连的、沿平面方向延伸的细长的贯通槽、和将板4j贯通的圆形状的孔,第二部位14b是将板4i贯通,且与成为第二共用流路22的贯通槽相连的矩形状的孔。第二部位14b和从其他一个下降器10b开始相连的第二独立流路14共享,两个第二独立流路14的第一部位14a在板4i的第二部位14b集中在一起后,与第二共用流路22相连。
第一共用流路20构成为:与在板4e、f形成的孔重叠,进而用板4d将上侧堵住,用板4g将下侧堵住。第二共用流路22构成为:与在板4i、j形成的孔重叠,进而用板4h将上侧堵住,用板4k将下侧堵住。
若针对液体的流动进行总结的话,则被供给至第一整合流路24的液体依序通过第一共用流路20及第一独立流路12后进入加压室1,一部分液体被从喷出孔8喷出。未被喷出的液体通过第二独立流路14而进入了第二共用流路22后,进入第二整合流路26,被向头主体2a的外部喷出。
压电促动器基板40具有由作为压电体的两张压电陶瓷层40a、40b构成的层叠构造。这些压电陶瓷层40a、40b分别具有20μm程度的厚度。即,压电促动器基板40的从压电陶瓷层40a的上表面到压电陶瓷层40b的下表面为止的厚度为40μm程度。压电陶瓷层40a与压电陶瓷层40b的厚度之比为3∶7~7∶3,优选为4∶6~6∶4。压电陶瓷层40a、40b的任一层都横跨多个加压室10地延伸。这些压电陶瓷层40a、40b例如具有强介电性,由钛锆酸铅(PZT)系、NaNbO3系、BaTiO3系、(BiNa)NbO3系、BiNaNb5O15系等的陶瓷材料构成。
压电陶瓷层40b并未成为被接下来所说明的电极等夹持的构造。即,压电陶瓷层40b即便向位移元件50施加驱动信号,实质上也不会自发性地进行压电变形,压电陶瓷层40b作为振动板而运动。因此,压电陶瓷层40b能够改变为无压电性的其他陶瓷或金属板。再者,也可以在压电陶瓷层40b之下层叠金属板,激昂压电陶瓷层40b及该金属板双方作为振动板。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构造的情况下,该金属板也能够视为第一流路构件4的一部分。另外,在这种结构的情况下,由于压电陶瓷层40b未与液体直接接触,故能提高压电促动器基板40的可靠性。
压电促动器基板40具有由Ag-Pd系等的金属材料构成的共用电极42及由Au系等的金属材料构成的独立电极44。共用电极42的厚度为2μm程度,独立电极44的厚度为1μm程度。
独立电极44分别配置于压电促动器基板40的上表面中的与各加压室10对置的位置。独立电极44包括具有平面形状比加压室主体10a小一圈且与加压室主体10a几乎相似的形状的独立电极主体44a、以及从独立电极主体44a引出的引出电极44b。在引出电极44b的一端的、被引出到与加压室10对置的区域外的部分,形成有连接电极46。连接电极46例如是将银粒子等的导电性粒子包括在内的导电性树脂,以5~200μm程度的厚度形成。此外,连接电极46与在信号传递部设置的电极电接合。
详细后述,但从控制部88通过信号传递部向独立电极44供给驱动信号。与印刷介质P的输送速度同步地以恒定的周期供给驱动信号。
共用电极42在压电陶瓷层40a与压电陶瓷层40b之间的区域,遍及面方向的几乎整面地形成。即,共用电极42延伸,以使得覆盖与压电促动器基板40对置的区域内的全部加压室10。共用电极42经由将压电陶瓷层40a贯通而形成的贯通导体,与形成于压电陶瓷层40a上避开独立电极44所构成的电极群的位置的共用电极用表面电极(未图示)相连。再者,共用电极42经由共用电极用表面电极而被接地,由此被保持为接地电位。共用电极用表面电极和独立电极44同样地,直接亦或间接地与控制部88连接。
压电陶瓷层40a的被独立电极44与共用电极42夹持的部分在厚度方向上被极化,由此成为若向独立电极44施加电压就会位移的、地貌(uni-morphology)构造的位移元件50。更具体地说,在将独立电极44设为和共用电极42不同的电位并针对压电陶瓷层40a在其极化方向施加了电场时,被施加了该电场的部分作为因压电效应而畸变的活性部动作。在该结构中,若通过控制部88将独立电极44相对于共用电极42设为正或者负的规定电位,以使得电场与极化变成相同方向,则压电陶瓷层40a的被电极夹持的部分(活性部)在面方向上收缩。另一方面,由于非活性层的压电陶瓷层40b未受到电场的影响,故不会自发性地收缩而是限制活性部的变形。其结果是,在压电陶瓷层40a与压电陶瓷层40b之间,朝极化方向的变形产生差异,压电陶瓷层40b向加压室10侧变成凸地进行变形(地貌变形)。
接着,对液体的喷出动作进行说明。根据通过来自控制部88的控制而经由驱动器IC等而被供给至独立电极44的驱动信号,位移元件50被驱动(位移)。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能够利用各种各样的驱动信号使液体喷出,但在此对所谓的推挽驱动方法进行说明。
预先使独立电极44成为比共用电极42高的电位(以下,称为高电位),每当有喷出请求时就将独立电极44设为与共用电极42暂时相同的电位(以下,称为低电位),然后在规定的定时再次设为高电位。由此,在独立电极44变成低电位的定时,压电陶瓷层40a、40b恢复为原始的(平缓的)形状(起始),加压室10的容积与初始状态(两电极的电位不同的状态)相比较,有所增加。由此,对加压室10内的液体提供负压。如此,加压室10内的液体以固有振动周期开始振动。具体地说,最初,加压室10的体积开始增加,负压逐渐地缩小。接下来加压室10的体积达到最大,压力几乎变为零。接下来加压室10的体积开始减少,压力升高。然后,在压力几乎变成最大的定时,使独立电极44为高电位。如此,最初施加的振动和接下来施加的振动叠加,更大的压力施加于液体。该压力在下降器内传播,使液体从喷出孔8喷出。
换句话说,通过向独立电极44供给以高电位作为基准且恒定期间内设为低电位的脉冲的驱动信号,从而能喷出液滴。该脉冲宽度若设为加压室10的液体的固有振动周期的一半时间即AL(Acoustic Length),则在原理上来说,能使液体的喷出速度及喷出量最大。对于加压室10的液体的固有振动周期而言,虽然液体的物性、加压室10的形状的影响较大,但除此以外,也会受到来自压电促动器基板40的物性、与加压室10相连的流路的特性的影响。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压室主体10a的平面形状为圆形状,具有无限的旋转对称性。作为加压室主体10a的平面形状,可以是3旋转对称以上的旋转对称形状。再有,第一独立流路12的加压室主体10a侧的开口相对于加压室主体10的面积重心而配置于下降器10b的加压室主体10a侧的开口的相反侧。在此相反侧,更详细的是指所成的角度为135度以上。
在第二、第三加压室中,下降器10b的加压室主体10a侧的开口相对于第一共用流路20及第一共用流路22而言,配置得距离加压室主体10a的面积重心更远。由此,可扩大第一共用流路20及第二共用流路22的宽度,使流动的液体的流量增加。
第一独立流路12是使压力波反射的部分,需要提高流路电阻,因此设为细长的形状。
对于第一加压室而言,下降器10b及第一独立流路12的相连的位置成为相对于第二加压室旋转了90度的位置。可是,加压室主体10a具有90度的旋转对称性,加压室主体10a的外形呈和无旋转地平行移动后的情况相同的状态。由此,加压室主体10a的刚性之差减少,喷出特性难以产生差异。
第一独立流路12从加压室主体10a开始在第一共用流路20及第二共用流路22存在的方向上延伸。与第一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和与第三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朝着彼此延伸。第一加压室的与第一独立流路12相连的位置,成为相对于第二加压室旋转了90度的位置,由此与未将与第一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的位置旋转的情况相比,能更靠第二加压室侧地配置。由此,与第一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和与第三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可配置为在第2方向上未重叠。
与第四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和与第二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朝着彼此延伸。第四加压室的与第一独立流路12相连的位置,成为相比于第三加压室而旋转了90度的位置,由此使得与第四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的位置能够与未进行旋转的情况相比更靠第四加压室侧地配置。由此,与第四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和与第二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可配置为在第2方向上未重叠。
关于该状态,以其他表现进行说明。与第一~第四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一部分和第一共用流路20及第二共用流路22重叠。对于第1方向而言,与第一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及与第三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的组、和与第二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及与第四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的组交替地被配置。与第一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的第一共用流路20侧的开口和与第三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的第一共用流路20侧的开口,由于第一及第三加压室成为上述那样的结构,故在第2方向上可分开配置。同样地,与第二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的第一共用流路20侧的开口和与第四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的第一共用流路20侧的开口,由于第二及第四加压室成为上述那样的结构,故在第2方向上可分开配置。由此,可使得与第一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和与第三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在第1方向上,配置于几乎相同的位置。同样,可使得与第二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和与第四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在第1方向上,配置于几乎相同的位置。由此,如最初所记载的那样,对于第1方向而言,可交替地配置与第一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及与第三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的组、和与第二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及与第四加压室相连的第一独立流路12的组。
-符号说明-
1···彩色喷墨打印机
2···液体喷出头
2a···头主体
4···(第一)流路构件
4a~l···板
4-1···加压室面
4-2···喷出孔面
6···第二流路构件
6a···(第二流路构件的)贯通孔
8···喷出孔
9A···喷出孔行
10···加压室
10a···加压室主体
10b···部分流路
11A···加压室行
12···第一独立流路
14···第二独立流路
14a···(第二独立流路的)第一部位
14b···(第二独立流路的)第二部位
16···加压室配置区域
20···第一共用流路(共用供给流路)
20a···第一共用流路主体
20b···(第一共用流路)开口
22···第二共用流路(共用喷出流路)
22a···第二共用流路主体
22b···(第二共用流路的)开口
24···第一整合流路
24a···第一整合流路主体
24b···(第一整合流路的)开口
26···第二整合流路
26a···第二整合流路主体
26b···(第二整合流路的)开口
40···压电促动器基板
40a···压电陶瓷层
40b···压电陶瓷层(振动板)
42···共用电极
44···独立电极
44a···独立电极主体
44b···引出电极
46···连接电极
50···位移元件(加压部)
70···头搭载框架
72···头群
80A···供纸辊
80B···回收辊
82A~D···输送辊
88···控制部
P···印刷用纸。

Claims (14)

1.一种液体喷出头,包括:
流路构件,具有多个加压室、与所述多个加压室公用地连接的第一共用流路及与所述多个加压室公用地连接的第二共用流路;和
加压部,对所述加压室进行加压,
所述液体喷出头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共用流路在第1方向延伸,并且在两端部朝着所述流路构件的外部开口,
所述第二共用流路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并且在两端部朝着所述流路构件的外部开口,
若将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
所述第一共用流路沿着所述第2方向而被配置多个,在各个所述第一共用流路的两端分别设置的开口被配置为形成沿着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第一列以及第二列这两列,
所述第二共用流路沿着所述第2方向而被配置多个,在各个所述第二共用流路的两端分别设置的开口被配置为形成沿着所述第2方向延伸的第三列以及第四列这两列,
所述液体喷出头具有:第一整合流路,所述第一整合流路具有沿着所述第一列而被设置并分别连接于属于所述第一列的开口的第一部分、沿着所述第二列而被设置并分别连接于属于所述第二列的开口的第二部分,
所述液体喷出头具有:第二整合流路,所述第二整合流路具有沿着所述第三列而被设置并分别连接于属于所述第三列的开口的第三部分、沿着所述第四列而被设置并分别连接于属于所述第四列的开口的第四部分。
2.一种液体喷出头,包括:
流路构件,具有多个喷出孔、与该多个喷出孔分别连结的多个加压室、与所述多个加压室公用地连接的第一共用流路及与所述多个加压室公用地连接的第二共用流路;和
加压部,对所述加压室进行加压,
所述液体喷出头的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出头具有配置有所述多个喷出孔的喷出孔面,
所述第一共用流路及所述第二共用流路沿着第1方向配置,
所述多个加压室沿着所述第一共用流路及所述第二共用流路配置,
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从位于配置有所述多个加压室的配置范围之外的所述第1方向的端部、及位于所述配置范围之外的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3方向的端部供给液体,
所述第二共用流路在位于所述配置范围之外的所述第1方向的端部、及位于所述配置范围之外的所述第3方向的端部回收所述液体,
所述液体喷出头具有:将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与所述加压室连接的第一独立流路、和将所述第二共用流路与所述加压室连接的第二独立流路,
所述第二独立流路具有:与所述第二共用流路连接的部分即A部分、与所述加压室连接的部分即B部分,
将第2方向的相反的方向设为第4方向,
若将与所述喷出孔面垂直的方向设为第5方向,则所述A部分的在所述第5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对置的两个内面间的距离比所述B部分的在所述第5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对置的两个内面间的距离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室包括面对于所述加压部的加压室主体、和将该加压室主体与喷出孔相连结的部分流路,
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与所述加压室主体相连,所述第二共用流路与所述部分流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与所述第二共用流路被重叠地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与所述第二共用流路重叠的位置配置挡板室,该挡板室的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侧及所述第二共用流路侧双方成为挡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共用流路的第1方向侧的开口相比于所述第一共用流路的所述第1方向侧的开口,被配置于更靠所述第1方向的位置,
所述第二共用流路的与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3方向侧的开口相比于所述第一共用流路的所述第3方向侧的开口,被配置于更靠所述第3方向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压室包括面对于所述加压部的加压室主体、和将该加压室主体与喷出孔相连结的部分流路,
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与所述加压室主体经由第一独立流路而相连,该第一独立流路的所述加压室主体侧的开口相对于所述加压室主体的面积重心而言,配置于所述部分流路的所述加压室主体侧的开口的相反侧,
所述加压室主体的平面形状具有3次以上的旋转对称性,并且配置为相互几乎不旋转的状态,
沿着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与该第一共用流路相连的所述加压室在该第一共用流路的单侧排列两行,由此在两侧排列构成4行加压室行,
在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方向即第2方向上将所述4行加压室行依序设为第一加压室行、第二加压室行、第三加压室行及第四加压室行时,
在所述第二加压室行、所述第三加压室行中,所述部分流路的所述加压室主体侧的开口相对于所述第一共用流路而言,比该加压室主体的面积重心更远地配置,
所述第一独立流路的所述加压室主体侧的开口相对于所述第一加压室行、所述第四加压室行中的所述加压室主体的面积重心的相对位置,是比所述第一独立流路的所述加压室主体侧的开口相对于所述第二加压室行、所述第三加压室行中的所述加压室主体的面积重心的相对位置更从所述第一共用流路分离的位置,
所述第一加压室行所对应的所述第一独立流路和所述第三加压室行所对应的所述第一独立流路,朝着彼此延伸,并且在所述第2方向上并未重叠,
所述第二加压室行所对应的所述第一独立流路和所述第四加压室行所对应的所述第一独立流路,朝着彼此延伸,并且在所述第2方向上并未重叠。
8.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和
向所述液体喷出头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罐,
所述液体供给罐所收纳的液体的粘度为5mPa·s以上且15mPa·s以下。
9.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和
向所述液体喷出头供给液体的液体供给罐,
所述液体供给罐中具有对液体进行搅拌的搅拌部。
10.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
摄像部;和
控制部,
所述摄像部对所述液体喷出头喷出的液体、或所述液体着落于记录介质而形成的图像进行摄像,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摄像部拍摄到的数据,对送至所述液体喷出头的印刷数据施加变更。
1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
收纳有所述液体喷出头的头室;和
控制部,
该控制部对所述头室内的温度、湿度及气压之中的至少一者进行控制。
12.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出头;和
使记录介质的位置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出头而相对地移动的可动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可动部能使所述记录介质以100m/分以上的速度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出头而相对地移动。
14.一种记录方法,是使用了液体喷出头的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体喷出头包括:
流路构件,具有多个喷出孔、与该多个喷出孔分别连结的多个加压室、与所述多个加压室公用地连接的第一共用流路及与所述多个加压室公用地连接的第二共用流路;和
加压部,对所述加压室进行加压,
所述液体喷出头具有配置有所述多个喷出孔的喷出孔面,
所述第一共用流路及所述第二共用流路沿着第1方向配置,
所述多个加压室沿着所述第一共用流路及所述第二共用流路配置,
对所述液体喷出头,
从位于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中的配置有所述多个加压室的配置范围之外的所述第1方向的端部、及位于所述配置范围之外的所述第1方向相反的方向即第3方向的端部双方供给液体,
通过对所述加压部进行驱动,从而喷出所述液体的一部分,
从位于所述第二共用流路中的所述配置范围之外的所述第1方向的端部、及位于所述配置范围之外的所述第3方向的端部双方回收未喷出的所述液体,
所述液体喷出头具有:将所述第一共用流路与所述加压室连接的第一独立流路、和将所述第二共用流路与所述加压室连接的第二独立流路,
所述第二独立流路具有:与所述第二共用流路连接的部分即A部分、与所述加压室连接的部分即B部分,
将第2方向的相反的方向设为第4方向,
若将与所述喷出孔面垂直的方向设为第5方向,则所述A部分的在所述第5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对置的两个内面间的距离比所述B部分的在所述第5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对置的两个内面间的距离大。
CN201880021223.2A 2017-03-29 2018-03-29 液体喷出头、及使用其的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Active CN1104942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56181.3A CN114889328B (zh) 2017-03-29 2018-03-29 液体喷出头、及使用其的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65413 2017-03-29
JP2017065413 2017-03-29
PCT/JP2018/013296 WO2018181733A1 (ja) 2017-03-29 2018-03-29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ならびに記録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56181.3A Division CN114889328B (zh) 2017-03-29 2018-03-29 液体喷出头、及使用其的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4290A CN110494290A (zh) 2019-11-22
CN110494290B true CN110494290B (zh) 2022-05-17

Family

ID=63677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1223.2A Active CN110494290B (zh) 2017-03-29 2018-03-29 液体喷出头、及使用其的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192362B2 (zh)
EP (1) EP3590717B1 (zh)
JP (2) JPWO2018181733A1 (zh)
CN (1) CN110494290B (zh)
WO (1) WO20181817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76282B2 (ja) 2018-08-06 2022-11-22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7298147B2 (ja) * 2018-12-18 2023-06-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7166201B2 (ja) * 2019-02-28 2022-11-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記録装置
JP7216194B2 (ja) * 2019-03-29 2023-01-31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JP7298247B2 (ja) * 2019-04-01 2023-06-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7287065B2 (ja) 2019-04-01 2023-06-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
JP7306024B2 (ja) * 2019-04-01 2023-07-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2022088987A (ja) 2020-12-03 2022-06-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とそ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809787B2 (ja) * 2001-06-26 2006-08-1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ヘッド
JP2005231038A (ja) * 2004-01-20 2005-09-02 Brother Ind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
JP4478927B2 (ja) * 2004-03-10 2010-06-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
US7712885B2 (en) 2005-10-31 2010-05-11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Liquid-droplet jetting apparatus
JP2007216418A (ja) * 2006-02-14 2007-08-30 Fujifilm Corp 活性エネルギー硬化型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4872649B2 (ja) * 2006-12-18 2012-02-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滴吐出装置
JP5003282B2 (ja) * 2007-05-23 2012-08-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200456B2 (ja) 2007-09-03 2013-06-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JP4968040B2 (ja) 2007-12-17 2012-07-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ユニット、液滴吐出ヘッド、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WO2009157262A1 (ja) * 2008-06-23 2009-12-30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4777411B2 (ja) 2008-12-26 2011-09-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インク組成物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8272717B2 (en) * 2010-03-29 2012-09-25 Fujifilm Corporation Jetting device with reduced crosstalk
JP5699532B2 (ja) * 2010-10-22 2015-04-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印字方法
JP5598380B2 (ja) * 2011-02-28 2014-10-0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JP2012206093A (ja) * 2011-03-30 2012-10-25 Toray Eng Co Ltd 塗布方法および塗布装置
WO2013002263A1 (ja) * 2011-06-28 2013-01-03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5866931B2 (ja) * 2011-09-29 2016-02-24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JP5615307B2 (ja) 2012-02-14 2014-10-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US8770722B2 (en) * 2012-03-28 2014-07-08 Eastman Kodak Company Functional liquid deposition using continuous liquid
JP5902535B2 (ja) * 2012-03-30 2016-04-13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WO2014034892A1 (ja) * 2012-08-30 2014-03-06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5673709B2 (ja) 2013-03-06 2015-02-18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画像形成装置
US9272514B2 (en) * 2014-04-24 2016-03-01 Ricoh Company, Ltd. Inkjet head that circulates ink
WO2015199181A1 (ja) * 2014-06-27 2015-12-30 京セラ株式会社 流路部材、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WO2016031920A1 (ja) * 2014-08-28 2016-03-03 京セラ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JP6518417B2 (ja) * 2014-09-01 2019-05-22 東芝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循環装置
JP7016208B2 (ja) 2014-12-27 2022-02-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ユニット、液体を吐出する装置
CN107107618B (zh) * 2015-01-16 2018-12-04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喷墨头以及喷墨记录装置
CN107107617B (zh) * 2015-03-23 2019-11-29 京瓷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头以及记录装置
JP6519259B2 (ja) * 2015-03-24 2019-05-2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ヘッドユニット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JP6728732B2 (ja) * 2015-03-26 2020-07-2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642993B2 (ja) * 2015-07-24 2020-02-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ヘッド、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の吸引方法
JP2017144704A (ja) 2016-02-19 2017-08-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用基板、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吐出装置
US20170282544A1 (en) * 2016-03-31 2017-10-05 Xerox Corporation Single jet recirculation in an inkjet print hea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81733A1 (ja) 2018-10-04
CN114889328A (zh) 2022-08-12
EP3590717B1 (en) 2022-07-27
EP3590717A1 (en) 2020-01-08
US20200031124A1 (en) 2020-01-30
JP7319343B2 (ja) 2023-08-01
JPWO2018181733A1 (ja) 2020-01-23
US11192362B2 (en) 2021-12-07
JP2022024119A (ja) 2022-02-08
EP3590717A4 (en) 2020-04-01
CN110494290A (zh) 2019-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94290B (zh) 液体喷出头、及使用其的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CN111163940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JP7036637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CN110997332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该液体喷出头的记录装置
JPWO2018181024A1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CN111918773B (zh) 液体喷出头以及使用其的记录装置
WO2020189695A1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記録装置
JP6560115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2015150881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2015150882A (ja) 流路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液体吐出ヘッド、ならびに記録装置
CN114889328B (zh) 液体喷出头、及使用其的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JP2017094691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7401181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ならびに液体吐出ヘッドの製造方法
JP6616056B1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記録装置
JP2020157659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6181531B2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2015085623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JP2018167438A (ja) 液体吐出ヘッド、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記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