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83701A - 一种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83701A
CN110483701A CN201910795697.9A CN201910795697A CN110483701A CN 110483701 A CN110483701 A CN 110483701A CN 201910795697 A CN201910795697 A CN 201910795697A CN 110483701 A CN110483701 A CN 110483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displacement agent
viscosity
oil
oil displa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569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83701B (zh
Inventor
施雷庭
晋清磊
谌茂
叶仲斌
陈洪
赵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west Petroleum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79569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837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83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83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83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837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83/0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mers modified by after-treatm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 C08F283/06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ethers, polyoxymethylenes or polyacetals
    • C08F283/065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polymers provided for in subclass C08G on to polyethers, polyoxymethylenes or polyacetals on to unsaturated polyethers, polyoxymethylenes or polyac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8/00Compositions for drilling of boreholes or wells;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boreholes or wells, e.g. for completion or for remedial operations
    • C09K8/52Compositions for preventing, limiting or eliminating depositions, e.g. for cleaning
    • C09K8/524Compositions for preventing, limiting or eliminating depositions, e.g. for cleaning organic depositions, e.g. paraffins or asphalt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8/00Compositions for drilling of boreholes or wells; Compositions for treating boreholes or wells, e.g. for completion or for remedial operations
    • C09K8/58Compositions for 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i.e. for improving the mobility of the oil, e.g. displacing fluids
    • C09K8/584Compositions for enhanced recovery methods for obtaining hydrocarbons, i.e. for improving the mobility of the oil, e.g. displacing fluid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fic surfactan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Detergent Compositions (AREA)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降粘驱油剂是由0.01%~1.0%的功能化骨架单体、10%~20%的丙烯酰胺、10%~20%的丙烯酸、40%~50%的非离子功能单体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以及20%~25%的阴离子单体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基磺酸钠共聚而成的聚合物。本降粘驱油剂的水相增粘能力较强,且抗剪切性能良好,使其具有控制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的功能;同时该降粘驱油剂与稠油混合乳化性能较强,普通稠油乳化降粘率在80%以上且易于破乳,实现降粘和驱油一剂多用的功效。本发明制备降粘驱油剂的原料来源广泛,制备过程简便,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一种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开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耗量的增加,可供开采的常规石油含量减少,导致当今世界常规石油资源生产供应紧张,而稠油资源却蕴藏丰富,在世界油气资源中占有比例大,是石油资源生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常规原油,稠油中胶质、沥青质含量高,轻质组分含量低,造成稠油粘度高、密度大、流变性差。按照我国稠油分类标准,在油层条件下粘度为50~1000mPa·s的原油为普通稠油。对于普通稠油油藏而言,一般先进行水驱开发,但由于普通稠油和水的粘度差较大,水油流度比高,加上储层的严重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了油水运动的差异性,导致水驱波及范围有限,采收率较低。
为了提高普通稠油油藏的水驱波及范围,经常后续进行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化学驱即在水中加入化学药剂,集中于降低稠油粘度和增加驱替液的粘度,降低水油流度比。常规化学驱的手段如:表面活性剂驱,虽然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形成水包油乳状液,可大幅度降低稠油粘度90%以上,但只能在强剪切力下,才能形成水包油乳状液;碱驱时,碱与稠油中的酸性物质反应,产生原位表面活性剂,形成乳液,但易在近井地带和生产系统中结垢严重,堵塞孔隙;开展稠油油藏聚合物驱矿场试验,提高驱替液的粘度、降低水油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相比于整个油藏,动用的范围有限,原因是聚合物与稠油中的胶质和沥青质相互作用较弱,仍存在界面张力。复合驱综合了表面活性剂、碱以及聚合物的优点,有一定的效果,但易在地层中发生色谱分离现象,很难发挥协同效应。因此,如何让降低原油粘度和增加驱替液的粘度同时发挥作用,控制水油流度比,进一步提高普通稠油油藏的水驱开采效果,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目前,将不同性能的功能单体按照适当的比例合成水溶性聚合物稠油降粘驱油剂成为发展的趋势之一。通过在常规的聚丙烯酰胺分子链上引入特殊的功能单体或官能团,增强聚合物与稠油的亲和性,使其剥离、分散和携带高粘度稠油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分子内或分子间的烷基长链或苯基疏水基团相互作用,产生空间位阻,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稠油分散体系,进一步达到降低稠油粘度的目的。再者,由于聚合物本身大的分子量和在水溶液中的空间结构,对水相具有一定的增粘性能,可进一步扩大驱替液的波及体积,启动更多的原油。
但是,现有的聚合物稠油降粘驱油剂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专利文献CN103450868 A公开了一种抗温耐盐型水溶性两亲聚合物复合稠油降粘剂,其中组分A为非离子聚醚丙烯酸酯等四元共聚而成的两亲聚合物;但该发明所用原料较多,步骤繁琐,后续破乳较为麻烦,且共聚物的水溶液粘度较高,注入性和传播性差。CN 104140507 A公开了一种含超长疏水长链改性的丙烯酰胺水溶性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分子链上引入了两性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N,N-二甲基丙磺酸盐和疏水单体二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甲基丙烯酸酯,该聚合物具有一定的降粘能力,但该聚合物溶解性差,稠油降粘效果有限。CN107325293 A公布了一种苯乙烯-马来酸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降粘剂具有分散沥青质、增强胶质稳定沥青质的功能,可以有效降低稠油粘度;但该降粘剂合成过程使用的溶剂甲苯或二甲苯有害,且合成时间长,步骤繁琐,工艺复杂,不利于工业化。CN 107446563 A公开了一种稠油活化剂的应用,其采用丙烯酰胺、丙烯酸和三种功能单体共聚而成;该降粘剂既可以作为驱替剂,又可以作为降粘剂使用。但该降粘剂需在低温(2~6℃)下反应,且所使用的的功能单体改性时间为12~48h,合成时间较长,步骤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针对普通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现有聚合物稠油降粘剂溶解性差、合成步骤繁琐的问题,提供一种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这种降粘剂水溶性较强,能快速在水中分散,对稠油具有一定乳化、分散能力,降粘效果良好;同时能够增加一定的驱替液粘度,降低水油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提供一种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由丙烯酰胺、丙烯酸、阴离子功能单体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基磺酸钠、功能化的骨架单体聚酰胺-胺以及非离子功能单体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马来酸单酯共聚而成。该降粘驱油剂的分子结构式如下:
式中:R为2.0代聚酰胺-胺;n取值9~20;a、b、c、d、e为结构单元数的质量百分数,a为0.01~5.0%,b为10~30%,c为40~60%,d为10~30%,e为20~40%;总质量分数为100%。
优选的是,a为0.01~1.0%,b为10~20%,c为40~50%,d为10~20%,e为20~25%。
上述的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S1、采用顺丁烯二酸酐对2.0代聚酰胺-胺末端进行改性,得到功能化的骨架单体聚酰胺-胺。
S2、采用顺丁烯二酸酐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进行反应,得到改性的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即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马来酸单酯。
S3、常温条件下,将丙烯酰胺、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基磺酸钠、功能化的骨架单体聚酰胺-胺以及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马来酸单酯加入盛装有去离子水的反应容器中,搅拌溶解,抽真空去除反应溶液中溶解气体。其中,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如下:功能化的骨架单体聚酰胺-胺0.01~1.0%、丙烯酰胺10~20%、丙烯酸10~20%、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马来酸单酯40~50%、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基磺酸钠20~25%,共计100%。反应溶液中丙烯酰胺、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基磺酸钠、功能化的骨架单体聚酰胺-胺以及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马来酸单酯的总质量百分浓度为20~25%。
S4、采用氢氧化钠调节溶液pH值为7.0~9.0,然后在35~50℃水浴和搅拌速率250r/min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30min后,滴加引发剂,然后停止通气,继续水浴加热搅拌3~5h,得到凝胶状产物,干燥,粉碎,即为降粘驱油剂。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或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中的一种,引发剂用量是反应单体总质量的0.01~0.0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
(1)本发明所使用的改性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基磺酸钠,不仅易于乳化稠油,而且单体分子链末端的苯环和烷基可以与稠油中的沥青质、胶质进行相似相溶,拆散稠油中的沥青质、胶质的堆叠,增加与稠油的亲和性。同时在降粘剂分子链中引入支化骨架单体聚酰胺-胺,使得分子链抗剪切能力更强,粘度保留率更高,水相增粘能力较强,使得合成的降粘驱油剂,既具有驱替功能,又具有稠油降粘能力,实现一剂多用的功效。而现有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基磺酸钠和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虽然具有显著的稠油降粘效果,常作为降粘剂使用,但是功能单一,不具有水相(驱替液)增粘的效果。
(2)本发明所使用的单体均易溶于水,为水溶液自由基聚合反应,可一步进行聚合,合成步骤简单。且本发明所使用的单体聚酰胺-胺、丙烯酰胺、丙烯酸、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和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基磺酸钠均为工业产品,来源广泛,成本低。
(3)试验测试可知,本发明的降粘驱油剂的水相增粘能力较强,且抗剪切性能良好,使其具有控制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的功能;在质量浓度为500~2000mg/L时,表观粘度范围在30~165mPa·s之间,经过机械剪切后,粘度在18mPa·s以上,粘度保留率在50~80%。同时该降粘驱油剂与原油混合分散、乳化性能较强,65℃下粘度为250mPa·s的稠油;稠油乳化降粘率在80%以上,且易于破乳;与相同粘度的HPAM进行室内岩心驱替实验,最终采收率高于HPAM的采收率5.5%,而注入平稳压力低于HPAM 0.07MPa,达到了降低原油粘度和提高采收率的目的,实现降粘和驱油一剂多用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改性后的骨架单体聚酰胺-胺的红外光谱图。
图2是本发明的改性后的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的红外光谱图。
图3是本发明合成的稠油降粘驱油剂红外光谱图。
图4是本发明的稠油降粘驱油剂剪切前后的粘浓曲线图。
图5是本发明的稠油降粘驱油剂溶液渗流特征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S1、骨架单体2.0代聚酰胺-胺的功能化改性
将8.00g的2.0代聚酰胺-胺单体与4.38g的顺丁烯二酸酐,依次溶于30g的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将体系置于冰水浴(10℃以下)中,同时通氮气保护40min,搅拌条件溶解完全;在常温避光条件下反应7~8h,即得到棕色透明的改性后功能化骨架单体的溶液;将该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氯仿溶液中,可析出浅黄色的粉末状物质,即为较为纯净的功能化骨架单体改性聚酰胺-胺。反应方程式(1)如下:
将制备的改性后的聚酰胺-胺单体粉末与溴化钾混合,测得的红外光谱图如图1所示。可以得到:3400cm-1为仲酰胺N-H伸缩振动吸收峰,3069cm-1为仲酰胺N-H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2941cm-1为-CH2-伸缩振动吸收峰,1774cm-1为羧酸(游离)C=O伸缩振动吸收峰,1654cm-1为仲酰胺C=O伸缩振动吸收峰,烯键C=C伸缩振动吸收峰也在此处,1403cm-1为羧酸O-H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与甲基亚甲基面内弯曲振动吸收峰相重叠,1198cm-1为羧酸C-O伸缩振动吸收峰,1029cm-1为骨架叔胺C-N伸缩振动吸收峰,954cm-1为烯氢=C-H面外弯曲振动吸收峰。由于存在仲酰胺N-H基团,并且存在烯键C=C伸缩振动吸收峰,证明对聚酰胺-胺的改性成功,合成了2.0代功能化骨架单体聚酰胺-胺。
S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的改性
将经脱水处理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与顺丁烯二酸酐按摩尔比1:1.1的比例加入三口烧瓶中,再选择对甲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同时加入阻聚剂对苯二酚,对甲苯磺酸和对苯二酚的加量分别是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和顺丁烯二酸酐总质量的2.0%、0.1%,控制反应温度为90℃,反应4h,生成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马来酸单酯。反应方程式(2)如下:
式(2)中:n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中聚氧乙烯链节数9~20。
将制备的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马来酸单酯与溴化钾混合,测得的红外光谱图如图2所示。可以得到:2870cm-1为-CH2-的对称振动吸收峰,1730cm-1为羰基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609cm-1为烯键C=C伸缩振动吸收峰也在此处,1510cm-1为苯环上的C=C伸缩振动吸收峰,1129cm-1为醚键上C-O伸缩振动吸收峰。由于存在烯键C=C伸缩振动吸收峰,证明顺丁烯二酸酐对辛基酚聚氧乙烯醚改性成功。
S3、将一定量的去离子水加入反应容器中,在常温(20~25℃)的条件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质量百分比0.14%的2.0代功能化骨架单体聚酰胺-胺、13.80%的丙烯酰胺、14.0%的丙烯酸、48.21%的功能单体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马来酸单酯(n为10)以及23.85%的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基磺酸钠单体(单体总量为100%),混合搅拌均匀,配制成五种单体总质量百分浓度为20%的反应溶液,然后抽真空10min,去除反应溶液中溶解气体。
S4、向反应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为9.0,然后在35℃水浴和250r/min的搅拌速率下,边搅拌边通氮气除氧30min;然后缓慢滴加占单体总质量0.04%的过硫酸铵溶液,继续搅拌40min后,缓慢滴加占单体总质量0.02%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停止通氮气,继续搅拌聚合反应4h;最后,将反应生成的产物干燥后、粉碎处置,得到稠油降粘驱油剂,记为样品1,备用。
将制备的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样品1粉末与溴化钾混合,测得的红外光谱图如图3所示。图3中,3422cm-1处的吸收峰是对应伯胺基中N-H伸缩振动谱峰;3089cm-1是仲酰胺基中N-H的面内弯曲振动峰;2949cm-1、2847cm-1和1324cm-1三处吸收峰对应于分子链上亚甲基CH2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和对称伸缩振动;1734cm-1处是羰基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641cm-1处是酰胺基中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562cm-1处的吸收峰是苯环C=C双键伸缩振动吸收峰与酰胺基的C-N伸缩振动吸收峰的重叠;1192cm-1处为磺酸根S=O伸缩振动吸收峰,1114cm-1处为醚键C-O伸缩振动吸收峰;1036cm-1处为磺酸根S-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这些特征峰的存在,证明各单体进行了聚合反应,生成了目标产物。
实施例2
一种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S1和S2同实施例1。
S3、将一定量的去离子水至于反应容器中,在常温(20~25℃)的条件下,向反应容器中加入质量百分比0.29%的2.0代功能化骨架单体聚酰胺-胺、16.82%的丙烯酰胺、17.05%的丙烯酸、44.05%的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马来酸单酯(n为20)以及21.79%的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基磺酸钠单体(单体总量为100%),混合搅拌均匀,配制成五种单体总质量百分浓度为25%的反应溶液,然后抽真空10min,去除溶液中溶解气体。
S4、向反应溶液中加入碳酸钠调节溶液的pH值为8.0,然后在50℃水浴和250r/min的搅拌速率下,通惰性气体氮气进行保护60min;然后缓慢滴加单体总量0.04%的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溶液,然后停止通氮气,继续水浴加热搅拌4h;最后将反应生成的产物干燥、粉碎,得到稠油降粘驱油剂,记为样品2,备用。
性能测试:
将实施例1和2制备的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样品1和样品2进行基本性能测试。
(1)溶解性能
根据SY/T 5862-2008《驱油用聚合物技术要求》,准确称取1.0000g的样品,称取199.00g标准盐水于400mL夹套烧杯中,夹套烧杯与恒温水浴相连,水浴温度保持(20±1)℃。调整立式搅拌器的速度至(400±20)r/min,使水形成漩涡,在1min内缓慢而均匀地将试样撒入漩涡壁中,继续搅拌2h,得到质量分数为0.5%的母液;用玻璃棒挑起母液,用肉眼观察溶液是否均匀;若溶液中无未溶解好的胶团或颗粒,则判断溶解速度小于或等于2.0h。
样品1和样品2配制的母液,溶液均无未溶解好的胶团或颗粒,则判断两种降粘剂溶解速度均小于或等于2.0h。
(2)增粘性能
用某油田混注水,总矿化度9374mg/L(其中Ca2+276.2mg/L、Mg2+158.7mg/L),配制成500~2000mg/L的降粘驱油剂溶液;使用吴茵搅拌器,在1档剪切20s条件下,对各个质量浓度的降粘驱油剂溶液进行机械剪切,模拟近井地带剪切;然后使用Brookfield粘度计,在65℃下,测量剪切前和剪切后的降粘驱油剂溶液粘度;获得降粘驱油剂剪切前后,质量浓度与粘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同时计算各个浓度剪切后的粘度保留率,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样品1和样品2,在质量浓度为500~2000mg/L时,表观粘度范围在30~165mPa·s之间,经过机械剪切后,粘度均在18mPa·s以上,粘度保留率在50~80%之间,这表明降粘驱油剂样品1和样品2的水相增粘能力较强,且抗剪切性能良好。
由此说明,本发明驱油剂能够增加水相(驱替液)的粘度,但粘度增加不会很大,保证注入性。经过机械剪切,主要是模拟聚合物在近井地带的剪切,使得聚合物粘度损失,粘度降低,但不会太低,水相增粘能力好,抗剪切性能良好。
(3)降粘性能
选取某油田的脱水原油作为降粘评价实验用油,65℃下原油粘度为250mPa·s。首先,用某油田混注水(总矿化度9374mg/L、其中Ca2+276.2mg/L、Mg2+158.7mg/L)配制质量浓度为1000mg/L和1500mg/L的降粘驱油剂水溶液,然后使用吴茵搅拌器,在1档剪切20s条件下剪切;然后,将待测稠油与降粘驱油剂溶液按照油水重量比1:1的比例混合,在65℃的烘箱中恒温30min,然后在恒温条件下,250r/min机械搅拌2min后,立即使用Brookfield粘度计测定制备的稠油乳液,测得65℃时的粘度。
降粘驱油剂的降粘率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式中:f—降粘率,%;μ0—65℃时稠油油样的粘度,mPa·s;μ—加入样品溶液后65℃下的稠油乳液粘度,mPa·s。
计算不同浓度的降粘驱油剂降粘率如表1所示。
(4)乳液稳定性
将上述降粘性能测试中制备得到的稠油乳液(总量100mL),立即移入洁净干燥的量筒中,然后放置于65℃的水浴锅中,每隔10min观察一次,测定析出水的体积V(mL);根据乳状液析出水的体积越小,乳状液越稳定的原则,判断降粘驱油剂的破乳性能。测得的析水体积见表1。
表1降粘驱油剂样品的降粘评价效果和乳液稳定性评价结果
由上表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对原油具有降粘效果;65℃下原油粘度分别为250mPa·s,乳化降粘率均在80%以上,降粘效果良好,且易于破乳。
(5)降粘驱油剂的驱油性能
为了详细考察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的注入性和传播性,同时反映降粘驱油剂溶液在多孔介质中与稠油的相互作用,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因此用上述降粘效果最好的降粘驱油剂样品1与部分水解的聚丙酰胺(HPAM)进行室内岩心驱替的对比实验。
实验步骤:
首先,将两个气测渗透率相近的人造岩心(尺寸:φ2.5cm×7cm),饱和某油田混注水(总矿化度9374mg/L,其中Ca2+276.2mg/L、Mg2+158.7mg/L),然后放入岩心夹持器中,施加3MPa围压,置于65℃的恒温烘箱中,然后用0.1mL/min的流速进行饱和稠油(65℃下原油粘度为250mPa·s),计算含油饱和度。
第1组实验:用0.1mL/min的流速,以配制和剪切完的HPAM溶液驱替岩心中的油,用10mL的试管接液,当岩心出口端不再出油后,停止驱替,记录和计算HPAM溶液注入压力和采收率随注入倍数(PV)的变化如图5所示。
第2组实验:用0.1mL/min的流速,以配制和剪切完的样品1溶液驱替岩心中的油,用10mL的试管接液,当岩心出口端不再油后,停止驱替,记录和计算样品1溶液注入压力和采收率随注入倍数(PV)的变化如图5所示。
两组室内驱替实验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对比如表2所示。
表2驱替实验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
由上表可知:在相同实验条件下,HPAM通过其流度控制作用,其最终采收率为28.3%,平稳压力在0.25MPa;而降粘驱油剂样品1的驱油效果更好,最终采收率为33.8%,平稳压力在0.18MPa。对比表明:降粘驱油剂样品1在岩心驱替实验中的,不仅增加了驱替液粘度,降低了水油流度比,而且对原油具有乳化降粘能力,使得原油粘度降低,达到采收率升高5.5%和注入平稳压力降低0.07MPa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水溶性较强,能快速在水中分散,对稠油具有一定乳化、分散能力,降粘效果良好;同时能够增加一定的驱替液粘度,降低水油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即具有原油降粘和水相(驱替液)增粘的双重功效,实现降粘和驱油一剂多用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其特征在于,该降粘驱油剂的分子结构式如下:
式中:R为2.0代聚酰胺-胺;n取值9~20;a、b、c、d、e为结构单元数的质量百分数,a为0.01~5.0%,b为10~30%,c为40~60%,d为10~30%,e为20~40%,总质量分数为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其特征在于,a为0.01~1.0%,b为10~20%,c为40~50%,d为10~20%,e为20~2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其特征在于,由单体丙烯酰胺、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基磺酸钠、2.0代聚酰胺-胺以及改性的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共聚而成。
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1、采用顺丁烯二酸酐对2.0代聚酰胺-胺末端进行改性;
S2、采用顺丁烯二酸酐对辛基酚聚氧乙烯醚进行改性反应,得到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马来酸单酯;
S3、将丙烯酰胺、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基磺酸钠、改性聚酰胺-胺以及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马来酸单酯加入盛装有去离子水的反应容器中,搅拌溶解,抽真空去除反应溶液中溶解气体;
S4、调节溶液pH值为7.0~9.0,然后在35~50℃水浴和搅拌条件下,通入惰性气体30min后,滴加引发剂,然后停止通气,继续水浴加热搅拌3~5h,得到凝胶状产物,干燥,粉碎,即为降粘驱油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如下:改性聚酰胺-胺0.01~1.0%、丙烯酰胺10~20%、丙烯酸10~20%、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马来酸单酯40~50%、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基磺酸钠20~25%,共计100%。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反应溶液中丙烯酰胺、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十四烷基磺酸钠、改性聚酰胺-胺以及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马来酸单酯的总质量百分浓度为20~2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或偶氮二异丙基咪唑啉盐酸盐中的一种,引发剂用量是反应单体总质量的0.01~0.06%。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采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搅拌速率250r/min。
CN201910795697.9A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4837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5697.9A CN110483701B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5697.9A CN110483701B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83701A true CN110483701A (zh) 2019-11-22
CN110483701B CN110483701B (zh) 2022-04-15

Family

ID=68554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5697.9A Active CN110483701B (zh) 2019-08-27 2019-08-27 一种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83701B (zh)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5407A (zh) * 2020-02-26 2020-05-29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用于制备两亲性微嵌段共聚物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808594A (zh) * 2020-07-10 2020-10-2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油田用高分子聚合物驱油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01100A (zh) * 2021-04-12 2021-08-03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原位破乳功能型缔合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37265A (zh) * 2021-07-29 2021-09-03 山东德仕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低张力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73828A (zh) * 2021-10-25 2021-12-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稠油用粘弹性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31482A (zh) * 2021-10-20 2021-12-24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叔胺基团的co2响应增粘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81052A (zh) * 2021-11-01 2022-01-04 宁波锋成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支化改性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稠油降粘剂中的应用
CN114426635A (zh) * 2020-10-14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稠油仿水驱开发的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78906A (zh) * 2020-10-26 2022-05-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丙烯酰胺基对称支化聚合物型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064019A (zh) * 2021-10-29 2023-05-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943558A (zh) * 2023-07-21 2023-10-27 大庆亿莱检验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纳米驱油剂的制备工艺
CN117285708A (zh) * 2023-11-24 2023-12-26 西南石油大学 沥青质分散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9367A (zh) * 2014-03-20 2014-06-1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枝化疏水缔合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65574A (zh) * 2017-06-15 2017-11-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普通稠油油藏的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52505A (zh) * 2018-06-21 2018-11-0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疏水改性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9367A (zh) * 2014-03-20 2014-06-1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枝化疏水缔合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65574A (zh) * 2017-06-15 2017-11-2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普通稠油油藏的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52505A (zh) * 2018-06-21 2018-11-06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疏水改性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桂张良等: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P(AM-co-OPMA)的合成与表征", 《高分子学报》 *
江立鼎: "新一族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的合成及其水溶液的流变性能",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I辑》 *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05407A (zh) * 2020-02-26 2020-05-29 东北石油大学 一种用于制备两亲性微嵌段共聚物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1808594A (zh) * 2020-07-10 2020-10-2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油田用高分子聚合物驱油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08594B (zh) * 2020-07-10 2022-11-1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油田用高分子聚合物驱油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26635B (zh) * 2020-10-14 2023-08-04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稠油仿水驱开发的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26635A (zh) * 2020-10-14 2022-05-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稠油仿水驱开发的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78906A (zh) * 2020-10-26 2022-05-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丙烯酰胺基对称支化聚合物型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01100B (zh) * 2021-04-12 2022-11-04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原位破乳功能型缔合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01100A (zh) * 2021-04-12 2021-08-03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原位破乳功能型缔合聚合物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37265A (zh) * 2021-07-29 2021-09-03 山东德仕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低张力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31482A (zh) * 2021-10-20 2021-12-24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叔胺基团的co2响应增粘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31482B (zh) * 2021-10-20 2023-03-14 四川大学 一种基于叔胺基团的co2响应增粘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773828B (zh) * 2021-10-25 2023-03-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稠油用粘弹性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73828A (zh) * 2021-10-25 2021-12-10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稠油用粘弹性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6064019A (zh) * 2021-10-29 2023-05-05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驱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881052A (zh) * 2021-11-01 2022-01-04 宁波锋成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支化改性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稠油降粘剂中的应用
WO2023070947A1 (zh) * 2021-11-01 2023-05-04 宁波锋成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支化改性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稠油降粘剂中的应用
CN113881052B (zh) * 2021-11-01 2023-05-12 宁波锋成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超支化改性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稠油降粘剂中的应用
CN116943558A (zh) * 2023-07-21 2023-10-27 大庆亿莱检验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纳米驱油剂的制备工艺
CN116943558B (zh) * 2023-07-21 2024-02-02 大庆亿莱检验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纳米驱油剂的制备工艺
CN117285708A (zh) * 2023-11-24 2023-12-26 西南石油大学 沥青质分散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85708B (zh) * 2023-11-24 2024-01-30 西南石油大学 沥青质分散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83701B (zh) 2022-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83701A (zh) 一种水溶性超支化稠油降粘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US9562185B2 (en) High-temperature resistant nano composite mining additive for mining heavy oil and super heavy oil and preparation process thereof
CN110483687A (zh) 压裂液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09518B (zh) 用于低渗透油藏的驱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91012B (zh) 一种水溶性超支化聚合物稠油降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329420A (zh) 低张力聚合物微球调驱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646776B (zh)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83273B (zh) 一种稠油活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45301A (zh) 一种清洁压裂液增稠剂及其制备方法
EP2738191B1 (en) Amphiphilic macromolecule and use
CA2842704A1 (en) Amphiphilic macromolecule and use thereof
CN104357039A (zh) 一种聚合物微球乳液驱油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93947B (zh) 酸化缓速剂、其制备方法及缓速酸
CN101781386A (zh) 一种两亲高分子驱油剂的制备方法
CN106832112B (zh) 一种自分散型水溶性阳离子型稠油降粘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18858B (zh) 一种用于常规稠油油藏的降黏-驱油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60002A (zh) 页岩气压裂用减阻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30065B (zh) 一种用于提高高温驱油聚合物长期稳定性的纳米复合物
CN110511330B (zh) 一种含长碳链的聚合物型表面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484827A (zh) 一种在压裂中同时具有减阻及增稠性能且溶解迅速的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55044B (zh) 一种高温高盐非均质性油藏双重调驱体系及其应用
CN105646775B (zh) 一种疏水缔合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i et al.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branched functional polymer for heavy oil recovery
CN109207135B (zh) 一种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CN109762105A (zh) 一种开采石油用乳化分散增稠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