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76003B - 隔热绝热基板 - Google Patents

隔热绝热基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76003B
CN110476003B CN201880023135.6A CN201880023135A CN110476003B CN 110476003 B CN110476003 B CN 110476003B CN 201880023135 A CN201880023135 A CN 201880023135A CN 110476003 B CN110476003 B CN 1104760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rotective
cation
protective film
b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31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76003A (zh
Inventor
渡边圣彦
岛崎雄太
渡边太一
山本祐辅
绀谷友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0594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817316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760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60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760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760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4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7/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 C03C17/34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hav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s
    • C03C17/36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hav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s at least one coating being a metal
    • C03C17/3602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hav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s at least one coating being a metal the metal being present as a layer
    • C03C17/3647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hav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s at least one coating being a metal the metal being present as a layer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metals, silver being more than 5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3/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properties or particular surface features, e.g. particular surface coatings; Layered produc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ingle 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2Mechanic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7Thermal propert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4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release li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0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9/08Means for preventing radiation, e.g. with metal foi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3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thermal properties
    • B32B2307/304Insul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7/00Coatings on glass
    • C03C2217/70Properties of coatings
    • C03C2217/78Coatings specially designed to be durable, e.g. scratch-resista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8/00Methods for coating glass
    • C03C2218/30Aspects of methods for coating glass not covered above
    • C03C2218/32After-treatment
    • C03C2218/328Partly or completely removing a 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2218/00Methods for coating glass
    • C03C2218/30Aspects of methods for coating glass not covered above
    • C03C2218/355Temporary coa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ly on one side of the carrier, e.g. sing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0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the adhesive being pressure-sensitive, i.e. tacky at temperatures inferior to 30°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21/00Presence of unspecified rubber
    • C09J2421/006Presence of unspecified rubber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C09J2433/006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75/00Presence of polyurethane
    • C09J2475/006Presence of polyurethane in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83/00Presence of polysiloxane
    • C09J2483/006Presence of polysiloxane in the substrate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仅保护薄膜的表面上的耐擦伤性优异、而且保护薄膜剥离后的最外层的耐擦伤性也优异的隔热绝热基板。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包含透明基板层和红外线反射层,在该红外线反射层的与该透明基板层相反一侧具备保护顶涂层,在该保护顶涂层的与该红外线反射层相反一侧的表面具备保护薄膜,在温度23±1℃、湿度50±5%RH的环境下的该保护薄膜相对于该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为0.01N/50mm~0.40N/50mm,在温度80±1℃的环境下保管10天后的该保护薄膜相对于该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为0.01N/50mm~1.0N/50mm。

Description

隔热绝热基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热绝热基板。
背景技术
隔热绝热基板是兼具隔热功能和绝热功能的基板。这种隔热绝热基板例如在贴附于窗户玻璃的情况下、或者与窗户玻璃一体化的形态的情况下,通过红外线反射功能,能够抑制太阳辐射热(近红外线)从室外到室内的流入和暖气热(远红外线)从室内到室外的流出,能够实现全年的室内的舒适性的提高和节能效果的提高。
作为这种隔热绝热基板,近年来,提出了包含基材层和红外线反射层的隔热绝热薄膜(专利文献1、2)。红外线反射层例如具有在金属层的两侧具备金属氧化物层的构成,能够兼顾由近红外线的反射带来的隔热性提高和由远红外线的反射带来的绝热性提高。
隔热绝热基板例如存在如下问题:在窗户玻璃上的贴附作业等中,有时会划擦最表面,这种划擦成为主要原因而造成擦伤。
因此,着眼于在隔热绝热基板的最表面侧设置保护薄膜。如果采用耐擦伤性优异的保护薄膜作为这种保护薄膜,则可以抑制以来自保护薄膜的表面上的划擦作为主要原因的擦伤。
然而,保护薄膜例如在将隔热绝热基板施工于建筑物内外等后,最终剥离,该保护薄膜的下方的层(保护薄膜所贴附的层)成为最外层。对于这种最外层(保护薄膜的下方的层),也存在日常使用中的划擦成为主要原因而造成擦伤的问题,强烈要求耐擦伤性优异。
因此,本发明人等对这种保护薄膜剥离后的最外层(保护薄膜的下方的层)的耐擦伤性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发现,保护薄膜在各种条件下的剥离力的大小会影响保护薄膜剥离后的最外层(保护薄膜的下方的层)的耐擦伤性,得知通过采用在各种条件下具有合适的剥离力的保护薄膜,不仅能够提高保护薄膜的表面上的耐擦伤性,而且能够提高保护薄膜剥离后的最外层(保护薄膜的下方的层)的耐擦伤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938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940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不仅保护薄膜的表面上的耐擦伤性优异、而且保护薄膜剥离后的最外层的耐擦伤性也优异的隔热绝热基板。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为
包含透明基板层和红外线反射层的隔热绝热基板,
在该红外线反射层的与该透明基板层相反一侧具备保护顶涂层,
在该保护顶涂层的与该红外线反射层相反一侧的表面具备保护薄膜,
在温度23±1℃、湿度50±5%RH的环境下的该保护薄膜相对于该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为0.01N/50mm~0.40N/50mm,
在温度80±1℃的环境下保管10天后的该保护薄膜相对于该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为0.01N/50mm~1.0N/50m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透明基板层为透明薄膜,在温度23±1℃、湿度50±5%RH的环境下的上述保护薄膜相对于上述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为0.01N/50mm~0.14N/50m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透明基板层为透明薄膜,在温度23±1℃、湿度50±5%RH的环境下的上述保护薄膜相对于上述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为0.03N/50mm~0.10N/50m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透明基板层为透明薄膜,在温度80±1℃的环境下保管10天后的上述保护薄膜相对于上述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为0.01N/50mm~0.30N/50m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透明基板层为透明薄膜,在温度80±1℃的环境下保管10天后的上述保护薄膜相对于上述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为0.08N/50mm~0.16N/50m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设在温度50±1℃的环境下保管20天后将上述保护薄膜从上述保护顶涂层的表面剥离后的该保护顶涂层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为α度,设在该保管前在温度23±1℃、湿度50±5%RH的环境下将该保护薄膜从该保护顶涂层的表面剥离后的该保护顶涂层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为β度时,(α-β)为-15~+9。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α-β)为-1~+9。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设在温度23±1℃、湿度50±5%RH的环境下的标准基板的保护顶涂层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为γ度,设经过如下处理后的在湿度50±5%RH的环境下的标准基板的该保护顶涂层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为β’度时,(β’-γ)为-15~+3,所述处理为:在室温下将前述保护薄膜贴附于该标准基板并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后,将该保护薄膜从该保护顶涂层的表面剥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β’-γ)为-9~+1。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保护薄膜包含基材薄膜和粘合剂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构成上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由粘合剂组合物形成,该粘合剂组合物含有基础聚合物。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基础聚合物为选自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橡胶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中的至少1种。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为由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形成的氨基甲酸酯类树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为由含有氨基甲酸酯预聚物(C)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形成的氨基甲酸酯类树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保护顶涂层的厚度为5nm~500n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保护薄膜的厚度为10μm~150μm。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不仅保护薄膜的表面上的耐擦伤性优异、而且保护薄膜剥离后的最外层的耐擦伤性也优异的隔热绝热基板。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的使用形态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隔热绝热基板的概要》
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包含透明基板层和红外线反射层,在该红外线反射层的与该透明基板层相反一侧具备保护顶涂层,在该保护顶涂层的与该红外线反射层相反一侧的表面具备保护薄膜。通过具有这种构成,可以使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的耐擦伤性优异。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剖视图。图1中,隔热绝热基板100具备透明基板层10、红外线反射层20、保护顶涂层40和保护薄膜70。
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可以根据需要而分别在透明基板层的与红外线反射层相反一侧、透明基板层与红外线反射层之间、红外线反射层与保护顶涂层之间、保护薄膜70的与保护顶涂层相反一侧具备任意的合适的其他层。这种其他层可以是1层,也可以是2层以上。此外,这种其他层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剖视图。图2中,隔热绝热基板100具备透明基板层10、底涂层60、红外线反射层20、保护顶涂层40和保护薄膜70。图2中,红外线反射层20由第一金属氧化物层22a、金属层21、第二金属氧化物层22b的3层形成。
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可以在透明基板层的与红外线反射层相反一侧具备粘合剂层。进而,可以在这种粘合剂层的表面具备隔离薄膜。
在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中,在温度23±1℃、湿度50±5%RH的环境下的保护薄膜相对于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优选为0.01N/50mm~0.40N/50mm,更优选为0.01N/50mm~0.35N/50mm,进一步优选为0.01N/50mm~0.30N/50mm,特别优选为0.01N/50mm~0.25N/50mm,最优选为0.01N/50mm~0.22N/50mm。如果这种180度剥离力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作业性良好且容易地将擦伤抑制优异的保护薄膜剥离,并且可以使保护薄膜剥离后的保护顶涂层的耐擦伤性也优异。如果这种180度剥离力过低,则存在在制成卷体时产生保护薄膜浮起等不良情况之虞。如果这种180度剥离力过高,则存在在剥离保护薄膜时保护顶涂层破裂之虞。
在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中,在透明基板层为透明薄膜的情况下,在温度23±1℃、湿度50±5%RH的环境下的保护薄膜相对于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优选为0.01N/50mm~0.14N/50mm,更优选为0.01N/50mm~0.13N/50mm,进一步优选为0.02N/50mm~0.12N/50mm,特别优选为0.02N/50mm~0.11N/50mm,最优选为0.03N/50mm~0.10N/50mm。如果这种180度剥离力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作业性良好且容易地将擦伤抑制优异的保护薄膜剥离,并且可以使保护薄膜剥离后的保护顶涂层的耐擦伤性也优异。如果这种180度剥离力过低,则存在在制成卷体时产生保护薄膜浮起等不良情况之虞。如果这种180度剥离力过高,则存在在剥离保护薄膜时保护顶涂层等破裂之虞。
作为上述保护薄膜相对于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的测定条件的温度(23±1℃)优选为23±0.8℃,更优选为23±0.5℃,进一步优选为23±0.2℃,特别优选为23℃。
作为上述保护薄膜相对于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的测定条件的湿度(50±5%RH)优选为50±4%RH,更优选为50±3%RH,进一步优选为50±2%RH,特别优选为50±1%RH,最优选为50%RH。
在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中,在温度50±1℃的环境下保管20天后的保护薄膜相对于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优选为0.01N/50mm~0.40N/50mm,更优选为0.01N/50mm~0.35N/50mm,进一步优选为0.01N/50mm~0.30N/50mm,特别优选为0.01N/50mm~0.25N/50mm,最优选为0.01N/50mm~0.22N/50mm。如果这种180度剥离力在上述范围内,则即使在经过规定时间后也能够作业性良好且容易地将擦伤抑制优异的保护薄膜剥离,并且可以使保护薄膜剥离后的保护顶涂层的耐擦伤性也优异。如果这种180度剥离力过低,则存在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在制成卷体时产生保护薄膜浮起等不良情况之虞。如果这种180度剥离力过高,则存在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在剥离保护薄膜时保护顶涂层破裂之虞。
在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中,在透明基板层为透明薄膜的情况下,在温度50±1℃的环境下保管20天后的保护薄膜相对于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优选为0.01N/50mm~0.14N/50mm,更优选为0.01N/50mm~0.13N/50mm,进一步优选为0.02N/50mm~0.12N/50mm,特别优选为0.02N/50mm~0.11N/50mm,最优选为0.03N/50mm~0.10N/50mm。如果这种180度剥离力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作业性良好且容易地将擦伤抑制优异的保护薄膜剥离,并且可以使保护薄膜剥离后的保护顶涂层的耐擦伤性也优异。如果这种180度剥离力过低,则存在在制成卷体时产生保护薄膜浮起等不良情况之虞。如果这种180度剥离力过高,则存在在剥离保护薄膜时保护顶涂层破裂之虞。
作为上述保护薄膜相对于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的测定条件的温度(50±1℃)优选为50±0.8℃,更优选为50±0.5℃,进一步优选为50±0.2℃,特别优选为50℃。
在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中,在温度80±1℃的环境下保管10天后的保护薄膜相对于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优选为0.01N/50mm~1.0N/50mm,更优选为0.01N/50mm~0.98N/50mm,进一步优选为0.01N/50mm~0.80N/50mm,进一步优选为0.01N/50mm~0.60N/50mm,进一步优选为0.01N/50mm~0.40N/50mm,进一步优选为0.01N/50mm~0.35N/50mm,进一步优选为0.01N/50mm~0.30N/50mm,特别优选为0.01N/50mm~0.25N/50mm,最优选为0.01N/50mm~0.20N/50mm。如果这种180度剥离力在上述范围内,则即使在经过规定时间后也能够作业性良好且容易地将擦伤抑制优异的保护薄膜剥离,并且可以使保护薄膜剥离后的保护顶涂层的耐擦伤性也优异。如果这种180度剥离力过低,则存在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在制成卷体时产生保护薄膜浮起等不良情况之虞。如果这种180度剥离力过高,则存在在经过规定时间后在剥离保护薄膜时保护顶涂层破裂之虞。
在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中,在透明基板层为透明薄膜的情况下,在温度80±1℃的环境下保管10天后的保护薄膜相对于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优选为0.01N/50mm~0.40/50mm,更优选为0.03N/50mm~0.25N/50mm,进一步优选为0.05N/50mm~0.20N/50mm,特别优选为0.07N/50mm~0.18N/50mm,最优选为0.08N/50mm~0.16N/50mm。如果这种180度剥离力在上述范围内,则能够作业性良好且容易地将擦伤抑制优异的保护薄膜剥离,并且可以使保护薄膜剥离后的保护顶涂层的耐擦伤性也优异。如果这种180度剥离力过低,则存在在制成卷体时产生保护薄膜浮起等不良情况之虞。如果这种180度剥离力过高,则存在在剥离保护薄膜时保护顶涂层破裂之虞。
作为上述保护薄膜相对于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的测定条件的温度(80±1℃)优选为80±0.8℃,更优选为80±0.5℃,进一步优选为80±0.2℃,特别优选为80℃。
在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中,设在温度50±1℃的环境下保管20天后将保护薄膜从保护顶涂层的表面剥离后的该保护顶涂层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为α度,设在该保管前在温度23±1℃、湿度50±5%RH的环境下将该保护薄膜从该保护顶涂层的表面剥离后的该保护顶涂层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为β度时,(α-β)优选为-15~+9,更优选为-7~+9,进一步优选为-1~+9。如果(α-β)在上述范围内,则即使预先将保护薄膜粘贴了规定时间,也可以使剥离后的保护顶涂层的特性的不均减少。此外,如果(α-β)在上述范围内,则即使预先将保护薄膜粘贴了规定时间,也能够作业性良好且容易地将擦伤抑制优异的保护薄膜剥离,并且可以使保护薄膜剥离后的保护顶涂层的耐擦伤性也优异。如果(α-β)偏离上述范围,则存在在剥离后的保护顶涂层中指纹擦拭性降低之虞、容易滴落因结露等而形成的水滴之虞。此外,如果(α-β)偏离上述范围,则存在保护薄膜剥离后的保护顶涂层的耐擦伤性降低之虞。
在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中,设在温度23±1℃、湿度50±5%RH的环境下的标准基板的保护顶涂层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为γ度,设在室温下将前述保护薄膜贴附于该标准基板并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后,将该保护薄膜从该保护顶涂层的表面剥离,在湿度50±5%RH的环境下的标准基板的该保护顶涂层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为β’度时,(β’-γ)优选为-15~+3,更优选为-13~+3,进一步优选为-11~+2,特别优选为-10~+2,最优选为-9~+1。如果(β’-γ)在上述范围内,则即使预先将保护薄膜粘贴了规定时间,也可以使剥离后的保护顶涂层的特性的不均减少。此外,如果(β’-γ)在上述范围内,则即使预先将保护薄膜粘贴了规定时间,也能够作业性良好且容易地将擦伤抑制优异的保护薄膜剥离,并且可以使保护薄膜剥离后的保护顶涂层的耐擦伤性也优异。如果(β’-γ)偏离上述范围,则在剥离后的保护顶涂层中,存在指纹擦拭性降低之虞、容易滴落因结露等而形成的水滴之虞。此外,如果(β’-γ)偏离上述范围,则存在保护薄膜剥离后的保护顶涂层的耐擦伤性降低之虞。需要说明的是,标准基板是后述的制造例1中制造的标准基板。
作为上述水接触角的测定条件的温度(50±1℃)优选为50±0.8℃,更优选为50±0.5℃,进一步优选为50±0.2℃,特别优选为50℃。
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优选为透明板状构件或透明薄膜。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的可见光透射率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30%~85%,进一步优选为45%~80%,特别优选为55%~80%,最优选为55%~75%。需要说明的是,可见光透射率根据JIS-A5759-2008(建筑窗户玻璃用薄膜)进行测定。
《2.透明基板层》
透明基板层优选为透明板状构件、透明薄膜或它们的复合体。作为透明板状构件,例如可列举出玻璃、亚克力板、聚碳酸酯板等。透明薄膜优选为挠性的透明薄膜。透明基板层的可见光透射率优选为80%以上,更优选为8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8%以上,特别优选为90%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可见光透射率根据JIS-A5759-2008(建筑窗户玻璃用薄膜)进行测定。
对于透明基板层的厚度,在透明基板层为透明板状构件的情况下,优选为1mm~60mm,更优选为2mm~30mm,进一步优选为2mm~24mm,特别优选为3mm~18mm,最优选为3mm~12mm。
对于透明基板层的厚度,在透明基板层为透明薄膜的情况下,优选为5μm~500μm,更优选为10μm~300μm,进一步优选为20μm~200μm,特别优选为30μm~100μm。
在透明基板层为透明薄膜的情况下,作为构成透明基板层的材料,例如可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醚醚酮(PEEK)、聚碳酸酯(PC)等,从耐热性优异等角度来看,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
《3.保护顶涂层》
在红外线反射层的与透明基板层相反一侧具备保护顶涂层。保护顶涂层优选为贴附保护薄膜的层。
保护顶涂层优选为通过涂布形成的层。基于涂布的保护顶涂层的形成例如可列举出通过使如后所述的有机树脂或者有机树脂的固化性单体、低聚物和酯化合物溶解于溶剂制备溶液,将该溶液涂布在顶涂层上,将溶剂干燥后,通过紫外线、电子射线等的照射、热能的赋予使其固化,从而形成。
保护顶涂层优选具有高的可见光的透射率。
保护顶涂层优选远红外线的吸收小。如果在保护顶涂层中远红外线的吸收小,则室内的远红外线会被红外线反射层反射回室内,因此可以提高绝热效果。作为减小由保护顶涂层产生的远红外线吸收量的方法,可列举出使用远红外线的吸收率小的材料作为保护顶涂层的材料的方法、减小保护顶涂层的厚度的方法等。另一方面,如果在保护顶涂层中远红外线的吸收大,则室内的远红外线会被保护顶涂层吸收,通过热传导向外部散热而不被红外线反射层反射,因此存在绝热性降低之虞。
保护顶涂层从减小远红外线吸收量的角度来看,其厚度优选为500nm以下,更优选为3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0nm以下,特别优选为120nm以下,最优选为100nm以下。如果保护顶涂层的光学膜厚(折射率与物理膜厚的乘积)与可见光的波长范围重合,则由于界面处的多重反射干扰,有时会产生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的表面看起来呈彩虹图案的“虹彩现象”。由于常规树脂的折射率为1.5左右,因此从抑制虹彩现象的角度来看,保护顶涂层的厚度也进一步优选为200nm以下。
保护顶涂层从赋予其机械强度和化学强度并且提高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的耐久性的角度来看,其厚度优选为5nm以上,更优选为15n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nm以上,特别优选为50nm以上。
作为保护顶涂层的材料,优选可见光透射率高、机械强度和化学强度优异的材料。作为保护顶涂层的材料,例如可列举出有机树脂、无机材料、有机成分与无机成分进行化学结合而得的有机无机混杂材料等。有机树脂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无机材料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有机无机混杂材料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作为有机树脂,例如可列举出活性光线固化型或者热固化型的有机树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氟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氨基甲酸酯类树脂、酯类树脂、环氧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等。在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方面,作为有机树脂,优选为丙烯酸类树脂。
作为无机材料,例如可列举出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塞隆(SiAlON)等。
作为保护顶涂层,优选列举出由含有有机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层、由含有有机无机混杂材料的组合物形成的树脂层,更优选列举出由含有有机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层。
保护顶涂层优选含有配位键合型材料。作为配位键合型材料,如果为可以与其他化合物形成配位键的材料,则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的合适的配位键合型材料。配位键合型材料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通过使保护顶涂层含有配位键合型材料,例如在其他层直接与该保护顶涂层层叠的情况下,在这2层之间表现配位键合性的结合力从而可以提高密合性。特别是在其他层含有金属氧化物的情况下,保护顶涂层中的酸性基团可以与其他层中的金属氧化物表现出配位键合性高的亲和力。此外,通过提高其他层与保护顶涂层的密合性可以提高强度,因此可以提高红外线反射层的耐久性。
作为配位键合型材料,优选为具有拥有孤立电子对的基团的化合物,作为该拥有孤立电子对的基团,例如可列举出具有磷原子、硫原子、氧原子、氮原子等配位原子的基团,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磷酸基、硫酸基、硫醇基、羧基、氨基等。
作为配位键合型材料,优选列举出在同一分子中具有酸性基团和聚合性官能团的酯化合物。
作为在同一分子中具有酸性基团和聚合性官能团的酯化合物,可列举出磷酸、硫酸、草酸、丁二酸、邻苯二甲酸、富马酸、马来酸等多元酸与在分子中具有烯属不饱和基团、硅烷醇基、环氧基等聚合性官能团和羟基的化合物的酯。需要说明的是,这种酯化合物可以为二酯、三酯等多元酯,优选多元酸中的至少1个酸性基团未被酯化。
从提高保护顶涂层的机械强度和化学强度的角度来看,在同一分子中具有酸性基团和聚合性官能团的酯化合物优选含有(甲基)丙烯酰基作为聚合性官能团。在同一分子中具有酸性基团和聚合性官能团的酯化合物可以在分子中具有多个聚合性官能团。作为在同一分子中具有酸性基团和聚合性官能团的酯化合物,优选列举出通式(A)所示的磷酸单酯化合物或磷酸二酯化合物。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将磷酸单酯和磷酸二酯并用。作为在同一分子中具有酸性基团和聚合性官能团的酯化合物,如果采用通式(A)所示的磷酸单酯化合物或磷酸二酯化合物,则磷酸羟基由于与金属氧化物的亲和性优异,因此在其他层直接与保护顶涂层层叠且该其他层含有金属氧化物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提高这2层之间的密合性。
Figure BDA0002221448420000121
通式(A)中,X表示氢原子或甲基,(Y)表示-OCO(CH2)5-基。n为0或1,p为1或2。
保护顶涂层中的配位键合型材料的含有比率优选为1重量%~20重量,更优选为1.5重量%~17.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2重量%~15重量%,特别优选为2.5重量%~12.5重量%。如果保护顶涂层中的配位键合型材料的含有比率过小,则存在无法充分获得强度、密合性的提高效果之虞。如果保护顶涂层中的配位键合型材料的含有比率过大,则存在保护顶涂层形成时的固化速度减小、硬度降低之虞或保护顶涂层表面的滑动性降低、耐擦伤性降低之虞。
在使用有机树脂或者有机无机混杂材料作为保护顶涂层的材料的情况下,优选导入交联结构。通过形成交联结构,从而保护顶涂层的机械强度和化学强度提高,对红外线反射层的保护功能增大。这种交联结构当中,优选导入来源于在同一分子中具有酸性基团和聚合性官能团的酯化合物的交联结构。
《4.底涂层》
在透明基板层的红外线反射层侧的表面上可以具备底涂层。通过在透明基板层的表面上具备底涂层,可以提高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的机械强度,并且可以提高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的耐擦伤性。
底涂层的厚度优选为0.2μm~5μm,更优选为0.2μm~3μm,进一步优选为0.5μm~3μm,特别优选为1μm~2μm。如果底涂层的厚度在上述范围内,则可以提高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的机械强度,并且可以进一步提高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的耐擦伤性。
底涂层优选为固化型树脂的固化被膜,例如可以通过在透明基板层上附设任意的合适的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的固化被膜的方式来形成。作为这种固化型树脂,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酸类紫外线固化型树脂、有机硅类紫外线固化型树脂等。
为了密合性提高等,可以对底涂层的表面(与透明基板层相反一侧)进行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火焰处理、臭氧处理、底涂处理、辉光处理、皂化处理、利用偶联剂的处理等表面改性处理。
《5.防反射层》
在透明基板层与红外线反射层之间可以具备防反射层。通过具备防反射层,可以提高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的透明性。
防反射层的厚度优选为30nm以下,更优选为1nm~30nm,进一步优选为1nm~20nm,特别优选为1nm~15nm。
作为防反射层的制膜方法,可以采用任意的合适的方法。作为这种制膜方法,例如可列举出基于溅射法、真空蒸镀法、CVD法、电子射线蒸镀法等干法的制膜方法。作为防反射层的制膜方法,优选为基于直流溅射法的制膜方法。在采用基于直流溅射法的制膜方法的情况下,如果使用具备多个制膜室的卷取式溅射装置,则可以以一次形成这多个层。因此,不仅可以大幅提高防反射层的生产率,甚至可以大幅提高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的生产率。
《6.红外线反射层》
红外线反射层如果为能够兼顾由近红外线的反射带来的隔热性提高和由远红外线的反射带来的绝热性提高的层,则可以采用任意的合适的层。
红外线反射层的一个实施方式依次具备第一金属氧化物层、金属层、第二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金属氧化物层和第二金属氧化物层直接层叠于金属层。在该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氧化物层和第二金属氧化物层可以分别为多层。红外线反射层由第一金属氧化物层、金属层、第二金属氧化物层构成,依次具备第一金属氧化物层、金属层、第二金属氧化物层。这种红外线反射层的一个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引用日本特开2016-93892号公报、日本特开2016-94012号公报等记载的实施方式。
金属层具有红外线反射的中心的作用。从无需增加层叠数即可提高可见光透射率和近红外线反射率的角度来看,金属层优选为以银作为主要成分的银合金层或以金作为主要成分的金合金层。例如,由于银具有高的自由电子密度,因此能够实现近红外线/远红外线高的反射率。因此,即使在构成红外线反射层的层的层叠数少的情况下,也能够兼顾由近红外线的反射带来的隔热性提高和由远红外线的反射带来的绝热性提高。
在金属层为以银作为主要成分的银合金层的情况下,金属层中的银的含有比率优选为85重量%~99.9重量%,更优选为90重量%~99.8重量%,进一步优选为95重量%~99.7重量%,特别优选为97重量%~99.6重量%。金属层中的银的含有比率越高,越能够提高透射率和反射率的波长选择性,提高可见光透射率。另一方面,银在暴露于存在水分、氧、氯等的环境下的情况下、照射紫外光、可见光的情况下,有时会产生氧化、腐蚀等劣化。因此,为了提高耐久性,金属层优选为含有除银以外的金属的银合金层,具体而言,如上所述,优选金属层中的银的含有比率为99.9重量%以下。
在金属层为以银作为主要成分的银合金层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为了提高耐久性,金属层优选含有除银以外的金属。金属层中的除银以外的金属的含有比率优选为0.1重量%~15重量%,更优选为0.2重量%~1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3重量%~5重量%,特别优选为0.4重量%~3重量%。作为除银以外的金属,例如可列举出钯(Pd)、金(Au)、铜(Cu)、铋(Bi)、锗(Ge)、镓(Ga)等,从能够赋予高的耐久性的角度来看,优选钯(Pd)。
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金属氧化物层和第二金属氧化物层)是为了控制与金属层的界面处的可见光的反射量、兼顾高的可见光透射率与高的红外线反射率等而设置的。金属氧化物层还可以作为用于防止金属层的劣化的保护层发挥作用。从提高红外线反射层中的反射和透过的波长选择性的角度来看,金属氧化物层对可见光的折射率优选为1.5以上,更优选为1.6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7以上。
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金属氧化物层和第二金属氧化物层)优选含有Ti、Zr、Hf、Nb、Zn、Al、Ga、In、Tl、Sn等金属的氧化物、或者这些金属的复合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层更优选包含含有氧化锌的复合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层优选为非晶质。在金属氧化物层为含有氧化锌的非晶质层的情况下,金属氧化物层自身的耐久性提高,并且作为对金属层的保护层的作用增大,因此可以抑制金属层的劣化。
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金属氧化物层和第二金属氧化物层)特别优选为含有氧化锌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该情况下,对于金属氧化物层中(第一金属氧化物层和第二金属氧化物层各自中)的氧化锌的含有比例,相对于金属氧化物的总和100重量份,优选为3重量份以上,更优选为5重量份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重量份以上。如果氧化锌的含有比例在上述范围内,则存在金属氧化物层容易形成非晶质层、耐久性提高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氧化锌的含有比例过大,则存在耐久性降低或可见光透射率降低之虞。因此,对于金属氧化物层中的氧化锌的含有比例,相对于金属氧化物的总和100重量份,优选为60重量份以下,更优选为50重量份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重量份以下。
作为含有氧化锌的复合金属氧化物,从可以满足可见光透射率、折射率、耐久性这全部的角度来看,优选铟-锌复合氧化物(IZO)、锌-锡复合氧化物(ZTO)、铟-锡-锌复合氧化物(ITZO)。这些复合氧化物可以进一步含有Al、Ga等金属、这些金属的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金属氧化物层和第二金属氧化物层)为了提高耐擦伤性等,可以制成多层。
在金属氧化物层为多层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包括下述的金属氧化物层(X)。
即,金属氧化物层(X)为周期表第13族或第14族的1种以上构成主要成分的氧化物或氮化物、氧化氮化物、非氧化氮化物,含有周期表第3族或第4族的1种以上成分。金属氧化物层(X)更优选为第14族的1种以上构成主要成分的氧化物或氮化物、氮氧化物、非氮化物或非氧化物,含有周期表第3族或第4族的1种以上成分。金属氧化物层(X)进一步优选含有选自含有Si和Zr的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含有Si和Y的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含有Si和Ti的氧化物或氮氧化物中的至少1种。金属氧化物层(X)特别优选含有选自含有Si和Zr的氧化物、含有Si和Y的氧化物、含有Si和Ti的氧化物中的至少1种。
第14族的元素由于最外层电子为4个而不易形成离子。第13元素由于最外层电子为3个而不易形成阴离子。因此认为氮化物、氮氧化物、非氮化物或非氧化物的硬度提高。
周期表第3族或第4族的元素的添加通过主要成分元素的晶体致密化、分子结构的最密化等来增加强度、提高耐腐蚀性、耐热性。
周期表第3族或第4族的元素的添加量在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方面,优选为0.01原子%~49.9原子%,更优选为0.05原子%~40.0原子%,进一步优选为0.1原子%~40.0原子%,特别优选为0.5原子%~35.0原子%。在周期表第3族或第4族的元素的添加量少的情况下,由于不会均匀地在基体整体插入元素,因此存在无法表现本发明的效果之虞。另一方面,在周期表第3族或第4族的元素的添加量过多的情况下,与主要成分的相容性变差,存在无法表现本发明的效果之虞。相容性可以通过相图确认。
金属层和金属氧化物层(第一金属氧化物层和第二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可以考虑材料的折射率等来适当设定,以使红外线反射层透过可见光并选择性地反射近红外线。金属层的厚度优选为5nm~50nm,更优选为5nm~25nm,进一步优选为10nm~18nm。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第一金属氧化物层和第二金属氧化物层的各自的厚度)优选为1nm~80nm,更优选为1nm~50nm,进一步优选为1nm~30nm,特别优选为2nm~25nm。本发明的隔热绝热薄膜优选地可以提高机械强度,因此可以使金属氧化物层的厚度(第一金属氧化物层和第二金属氧化物层的各自的厚度)比现有产品水平更薄。
作为金属层和金属氧化物层的制膜方法,可以采用任意的合适的方法。作为这种制膜方法,例如可列举出基于溅射法、真空蒸镀法、CVD法、电子射线蒸镀法等干法的制膜方法。作为金属层和金属氧化物层的制膜方法,优选为基于直流溅射法的制膜方法。在采用基于直流溅射法的制膜方法的情况下,如果使用具备多个制膜室的卷取式溅射装置,则可以以一次形成这多个层。因此,不仅可以大幅提高红外线反射层的生产率,甚至可以大幅提高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的生产率。此外,进行直流溅射的靶可以为了赋予导电性而添加有导电性的杂质,也可以使一部分为还原性。因此,有时会混入杂质或层的组成与化学计量组成不同,但只要发挥本发明的效果就没有问题。
作为红外线反射层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引用日本特开2014-30910号公报记载的基材层的实施方式。
《7.保护薄膜》
在保护顶涂层的与红外线反射层相反一侧的表面具备保护薄膜。
保护薄膜的厚度优选为10μm~150μm,更优选为25μm~100μm,进一步优选为30μm~75μm,特别优选为35μm~65μm,最优选为35μm~50μm。
保护薄膜优选包含基材薄膜和粘合剂层。
保护薄膜可以通过任意的合适的方法来制造。作为这种制造方法,例如可以根据下述任意的合适的制造方法来进行:
(1)将粘合剂层的形成材料的溶液、热熔融液涂布在基材薄膜上的方法;
(2)将在隔离体上涂布粘合剂层的形成材料的溶液、热熔融液而形成的粘合剂层转移到基材薄膜上的方法;
(3)将粘合剂层的形成材料挤出到基材薄膜上进行形成涂布的方法;
(4)以双层或多层挤出基材薄膜和粘合剂层的方法;
(5)在基材薄膜上对粘合剂层进行单层层压的方法或与层压层一起对粘合剂层进行双层层压的方法;
(6)对粘合剂层和薄膜、层压层等基材薄膜形成材料进行双层或多层层压的方法;等等。
作为涂布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辊涂布法、逗点涂布法、模涂布法、逆转涂布法、丝网法、凹版涂布法等。
<7-1.基材薄膜>
基材薄膜可以仅为1层,也可以为2层以上。基材薄膜可以是经过拉伸的。
基材薄膜的厚度优选为4μm~450μm,更优选为8μm~400μm,进一步优选为12μm~350μm,特别优选为16μm~250μm。
对于基材薄膜的不附设粘合剂层的面,为了形成容易退卷的卷绕体等,例如可以在基材薄膜中添加脂肪酸酰胺、聚乙烯亚胺、长链烷基类添加剂等进行脱模处理,或设置由有机硅类、长链烷基类、氟类等的任意的合适的剥离剂形成的涂层。
作为基材薄膜的材料,可以根据用途而采用任意的合适的材料。例如可列举出塑料、纸、金属薄膜、无纺布等。优选为塑料。即,基材薄膜优选为塑料薄膜。基材薄膜可以由1种材料构成,也可以由2种以上材料构成。例如可以由2种以上塑料构成。
作为上述塑料,例如可列举出聚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等。作为聚酯类树脂,例如可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作为聚烯烃类树脂,例如可列举出烯烃单体的均聚物、烯烃单体的共聚物等。作为聚烯烃类树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均聚丙烯;以乙烯成分作为共聚成分的嵌段类、无规类、接枝类等的丙烯类共聚物;Reactor-TPO;低密度、高密度、线性低密度、超低密度等的烯属聚合物;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丁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等烯属共聚物;等等。
基材薄膜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任意的合适的添加剂。作为可以在基材薄膜中含有的添加剂,例如可列举出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抗静电剂、填充剂、颜料等。可以在基材薄膜中含有的添加剂的种类、数、量可以根据目的而恰当设定。特别是在基材薄膜的材料为塑料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劣化等,优选含有上述添加剂中的几种。从耐候性提高等角度来看,作为添加剂,特别优选列举出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填充剂。
作为抗氧化剂,可以采用任意的合适的抗氧化剂。作为这种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酚类抗氧化剂、磷类加工热稳定剂、内酯类加工热稳定剂、硫类耐热稳定剂、苯酚-磷类抗氧化剂等。抗氧化剂的含有比率相对于基材薄膜的基础树脂(在基材薄膜为共混物的情况下,该共混物为基础树脂),优选为1重量%以下,更优选为0.5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重量%~0.2重量%。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以采用任意的合适的紫外线吸收剂。作为这种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列举出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等。紫外线吸收剂的含有比率相对于形成基材薄膜的基础树脂(在基材薄膜为共混物的情况下,该共混物为基础树脂),优选为2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重量%~0.5重量%。
作为光稳定剂,可以采用任意的合适的光稳定剂。作为这种光稳定剂,例如可列举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苯甲酸酯类光稳定剂等。光稳定剂的含有比率相对于形成基材薄膜的基础树脂(在基材薄膜为共混物的情况下,该共混物为基础树脂),优选为2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重量%~0.5重量%。
作为填充剂,可以采用任意的合适的填充剂。作为这种填充剂,例如可列举出无机类填充剂等。作为无机类填充剂,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炭黑、氧化钛、氧化锌等。填充剂的含有比率相对于形成基材薄膜的基础树脂(在基材薄膜为共混物的情况下,该共混物为基础树脂),优选为2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01重量%~10重量%。
进而,作为添加剂,为了赋予抗静电性,也优选列举出表面活性剂、无机盐、多元醇、金属化合物、碳等无机类、低分子量类和高分子量类抗静电剂。特别是从污染、维持粘合性的角度来看,优选高分子量类抗静电剂、碳。
<7-2.粘合剂层>
粘合剂层可以通过任意的合适的制造方法来制造。作为这种制造方法,例如可列举出将作为粘合剂层的形成材料的组合物涂布在基材薄膜上从而在基材薄膜上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作为这种涂布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出辊涂布、凹版涂布、逆转涂布、辊刷、喷雾涂布、气刀涂布法、利用模涂布机等的挤出涂布等。
粘合剂层的厚度优选为1μm~150μm,更优选为2μm~140μm,进一步优选为3μm~130μm,进一步优选为4μm~120μm,进一步优选为5μm~100μm,进一步优选为10μm~80μm,特别优选为20μm~60μm,最优选为30μm~60μm。
粘合剂层由粘合剂构成。粘合剂由粘合剂组合物形成。
粘合剂组合物优选含有基础聚合物。
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含有有机硅类添加剂和/或氟类添加剂。在基础聚合物为后述的丙烯酸类树脂的情况下,优选含有有机硅类添加剂。
对于粘合剂组合物中的有机硅类添加剂和/或氟类添加剂的含量,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按有机硅类添加剂与氟类添加剂的总量计,优选为0.01重量份~50重量份,更优选为0.02重量份~2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25重量份~1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0.03重量份~5重量份,最优选为0.05重量份~3重量份。
<7-2-1.基础聚合物>
基础聚合物优选为选自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橡胶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中的至少1种。基础聚合物在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方面,更优选为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进一步优选为氨基甲酸酯类树脂。
[7-2-1-1.氨基甲酸酯类树脂]
作为氨基甲酸酯类树脂,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的合适的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作为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优选为由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形成的氨基甲酸酯类树脂或由含有氨基甲酸酯预聚物(C)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形成的氨基甲酸酯类树脂。通过采用上述这种树脂作为氨基甲酸酯类树脂,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
氨基甲酸酯类树脂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任意的合适的成分。作为这种成分,例如可列举出除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以外的树脂成分、增粘剂、无机填充剂、有机填充剂、金属粉、颜料、箔状物、软化剂、防老剂、导电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防腐蚀剂、耐热稳定剂、阻聚剂、润滑剂、溶剂、催化剂等。
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优选含有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等劣化抑制剂。通过氨基甲酸酯类树脂含有劣化抑制剂,即使在贴接于被粘物上后在加温状态下保存,也不容易在被粘物上产生残胶等,可以使残胶防止性优异。劣化抑制剂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作为劣化抑制剂,特别优选为抗氧化剂。
作为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自由基链抑制剂、过氧化物分解剂等。
作为自由基链抑制剂,例如可列举出酚类抗氧化剂、胺类抗氧化剂等。
作为过氧化物分解剂,例如可列举出硫类抗氧化剂、磷类抗氧化剂等。
作为酚类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单酚类抗氧化剂、双酚类抗氧化剂、高分子型酚类抗氧化剂等。
作为单酚类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2,6-二叔丁基对甲酚、丁基化羟基茴香醚、2,6-二叔丁基-4-乙基苯酚、硬脂基-β-(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等。
作为双酚类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2,2’-亚甲基双(4-乙基-6-叔丁基苯酚)、4,4’-硫代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4,4’-亚丁基双(3-甲基-6-叔丁基苯酚)、3,9-双[1,1-二甲基-2-[β-(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等。
作为高分子型酚类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1,1,3-三(2-甲基-4-羟基-5-叔丁基苯基)丁烷、1,3,5-三甲基-2,4,6-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苯、四-[亚甲基-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酯]甲烷、双[3,3’-双(4’-羟基-3’-叔丁基苯基)丁酸]二醇酯、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均三嗪-2,4,6-(1H,3H,5H)三酮、生育酚等。
作为硫类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3,3’-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3,3’-硫代二丙酸二肉豆蔻酯、3,3’-硫代二丙酸二硬脂酯等。
作为磷类抗氧化剂,例如可列举出:亚磷酸三苯酯、二苯基异癸基亚磷酸酯、苯基二异癸基亚磷酸酯等。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列举出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水杨酸类紫外线吸收剂、草酰苯胺类紫外线吸收剂、氰基丙烯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等。
作为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列举出:2,4-二羟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辛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十二烷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2-羟基-4-甲氧基-5-磺基二苯甲酮、双(2-甲氧基-4-羟基-5-苯甲酰基苯基)甲烷等。
作为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列举出: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5’-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叔丁基-5’-甲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5-氯苯并三唑、2-(2’-羟基-3’,5’-二叔戊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4’-辛氧基苯基)苯并三唑、2-[2’-羟基-3’-(3”,4”,5”,6”,-四氢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2,2’亚甲基双[4-(1,1,3,3-四甲基丁基)-6-(2H-苯并三唑-2-基)苯酚]、2-(2’-羟基-5’-甲基丙烯酰氧基苯基)-2H-苯并三唑等。
作为水杨酸类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列举出:水杨酸苯酯、对叔丁基苯基水杨酸酯、对辛基苯基水杨酸酯等。
作为氰基丙烯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例如可列举出:2-乙基己基-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酯、乙基-2-氰基-3,3’-二苯基丙烯酸酯等。
作为光稳定剂,例如可列举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紫外线稳定剂等。
作为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例如可列举出:双(2,2,6,6-四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甲基-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等。
作为紫外线稳定剂,例如可列举出:双(辛基苯基)硫化镍、[2,2’-硫代双(4-叔辛基苯酚)]正丁胺镍盐、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磷酸单乙镍配合物、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苯甲酸酯型的猝灭剂等。
(7-2-1-1-1.由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形成的氨基甲酸酯类树脂)
由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形成的氨基甲酸酯类树脂具体优选为使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固化而得的氨基甲酸酯类树脂。
多元醇(A)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作为多元醇(A),例如优选列举出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蓖麻油类多元醇。作为多元醇(A),更优选为聚醚多元醇。
作为聚酯多元醇,例如可以通过多元醇成分与酸成分的酯化反应来得到。
作为多元醇成分,例如可列举出:乙二醇、二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2,4-二乙基-1,5-戊二醇、1,2-己二醇、1,6-己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2-甲基-1,8-辛二醇、1,8-癸二醇、十八烷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己三醇、聚丙二醇等。作为酸成分,例如可列举出:丁二酸、甲基丁二酸、己二酸、庚二酸、壬二酸、癸二酸、1,12-十二烷二酸、1,14-十四烷二酸、二聚酸、2-甲基-1,4-环己烷二甲酸、2-乙基-1,4-环己烷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1,4-萘二甲酸、4,4’-联苯二甲酸、它们的酸酐等。
作为聚醚多元醇,例如可列举出:通过以水、低分子多元醇(丙二醇、乙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双酚类(双酚A等)、二羟基苯(邻苯二酚、间苯二酚、氢醌等)等作为引发剂,对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等环氧烷进行加成聚合而得的聚醚多元醇。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等。
作为聚己内酯多元醇,例如可列举出通过ε-己内酯、σ-戊内酯等环状酯单体的开环聚合而得的己内酯类聚酯二醇等。
作为聚碳酸酯多元醇,例如可列举出:使上述多元醇成分与光气进行缩聚反应而得的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多元醇成分与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丙酯、碳酸二异丙酯、碳酸二丁酯、碳酸乙丁酯、碳酸亚乙酯、碳酸亚丙酯、碳酸二苯酯、碳酸二苄酯等碳酸二酯类进行酯交换缩合而得的聚碳酸酯多元醇;并用2种以上的上述多元醇成分而得的共聚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种聚碳酸酯多元醇与含羧基化合物进行酯化反应而得的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种聚碳酸酯多元醇与含羟基化合物进行醚化反应而得的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种聚碳酸酯多元醇与酯化合物进行酯交换反应而得的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种聚碳酸酯多元醇与含羟基化合物进行酯交换反应而得的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种聚碳酸酯多元醇与二羧酸化合物进行缩聚反应而得的聚酯类聚碳酸酯多元醇;使上述各种聚碳酸酯多元醇与环氧烷进行共聚而得的共聚聚醚类聚碳酸酯多元醇;等等。
作为蓖麻油类多元醇,例如可列举出使蓖麻油脂肪酸与上述多元醇成分反应而得的蓖麻油类多元醇。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使蓖麻油脂肪酸与聚丙二醇反应而得的蓖麻油类多元醇。
多元醇(A)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300~100000,更优选为400~75000,进一步优选为450~50000,特别优选为500~30000,最优选为750~25000。通过将多元醇(A)的数均分子量Mn调节至上述范围内,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
作为多元醇(A),优选含有具有3个OH基的数均分子量Mn为300~100000的多元醇(A1)。多元醇(A1)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多元醇(A)中的多元醇(A1)的含有比率优选为5重量%以上,更优选为25重量%~10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50重量%~100重量%,特别优选为70重量%~100重量%,最优选为90重量%~100重量%。通过将多元醇(A)中的多元醇(A1)的含有比率调节至上述范围内,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
多元醇(A1)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400~80000,更优选为500~60000,进一步优选为600~40000,进一步优选为700~30000,特别优选为800~20000,最优选为900~15000。通过将多元醇(A1)的数均分子量Mn调节至上述范围内,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
多元醇(A1)有时会含有数均分子量Mn小于3000的多元醇(A1a)。多元醇(A1)中的多元醇(A1a)的含有比率优选为0重量%~50重量%,更优选为0重量%~3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重量%~20重量%,特别优选为0重量%~10重量%,最优选为0重量%~5重量%。通过将多元醇(A1)中的多元醇(A1a)的含有比率调节至上述范围内,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
多元醇(A)可以含有具有4个以上OH基的数均分子量Mn为20000以下的多元醇(A2)。多元醇(A2)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多元醇(A2)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100~20000,更优选为150~10000,进一步优选为200~7500,特别优选为300~6000,最优选为300~5000。如果多元醇(A2)的数均分子量Mn偏离上述范围内,则特别是存在粘合力的经时上升性升高之虞,存在无法表现本发明的效果之虞。作为多元醇(A2),优选列举出具有4个OH基的多元醇(四元醇)、具有5个OH基的多元醇(五元醇)、具有6个OH基的多元醇(六元醇)。
多元醇(A)中的多元醇(A2)的含有比率优选为7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6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30重量%以下。在多元醇(A)中,将作为多元醇(A2)的具有4个OH基的多元醇(四元醇)、具有5个OH基的多元醇(五元醇)、具有6个OH基的多元醇(六元醇)中的至少1种调节至上述范围,由此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
对于多元醇(A2),其中的具有4个以上OH基的数均分子量Mn为20000以下的多元醇的含有比率相对于多元醇(A)整体,优选小于70重量%,更优选为60重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40重量%以下,最优选为30重量%以下。通过将多元醇(A2)中的具有4个以上OH基的数均分子量Mn为20000以下的多元醇的含有比率调节至上述范围,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
作为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的多元醇(A1)的组成的一个实施方式(记为实施方式A),可列举出:数均分子量Mn为300以上且小于2000的多元醇/数均分子量Mn为2000以上且小于5000的多元醇/数均分子量Mn为5000以上且100000以下的多元醇=0.1~10/3~50/45~95(重量比)的组成。该组成比优选为0.3~8/4~40/60~95(重量比),更优选为0.5~5/5~30/70~90(重量比)。
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可以采用可以在氨基甲酸酯化反应中使用的任意的合适的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这种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例如可列举出多官能脂肪族类异氰酸酯化合物、多官能脂环族类异氰酸酯、多官能芳香族类异氰酸酯化合物等。
作为多官能脂肪族类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三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2-亚丙基二异氰酸酯、1,3-亚丁基二异氰酸酯、十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多官能脂环族类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1,3-环戊烯二异氰酸酯、1,3-环己烷二异氰酸酯、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氢化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氢化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氢化甲苯二异氰酸酯、氢化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多官能芳香族类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亚苯基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2,2’-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甲苯胺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醚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二异氰酸酯、1,5-萘二异氰酸酯、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还可列举出上述这种各种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的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与水反应而得的缩二脲体、具有异氰脲酸酯环的三聚体等。还可以将它们并用。
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中的、NCO基与OH基的当量比按NCO基/OH基计,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0.1~3.0,进一步优选为0.2~2.5,特别优选为0.3~2.25,最优选为0.5~2.0。通过将NCO基/OH基的当量比调节至上述范围内,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
对于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含有比率,相对于多元醇(A),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优选为1.0重量%~30重量%,更优选为1.5重量%~27重量%,进一步优选为2.0重量%~25重量%,特别优选为2.3重量%~23重量%,最优选为2.5重量%~20重量%。通过将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含有比率调节至上述范围内,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
聚氨酯类树脂具体优选使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固化来形成。
作为使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固化形成氨基甲酸酯类树脂的方法,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使用本体聚合、溶液聚合等的氨基甲酸酯化反应方法等任意的合适的方法。
为了使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固化,优选使用催化剂。作为这种催化剂,例如可列举出有机金属类化合物、叔胺化合物等。
作为有机金属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铁类化合物、锡类化合物、钛类化合物、锆类化合物、铅类化合物、钴类化合物、锌类化合物等。这些当中,在反应速度和粘合剂层的适用期方面,优选铁类化合物、锡类化合物。
作为铁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乙酰丙酮铁、2-乙基己酸铁等。
作为锡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二丁基二氯化锡、二丁基氧化锡、二丁基二溴化锡、马来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二乙酸二丁基锡、二丁基硫化锡、三丁基甲氧基锡、乙酸三丁基锡、三乙基乙氧基锡、三丁基乙氧基锡、二辛基氧化锡、二月桂酸二辛基锡、三丁基氯化锡、三氯乙酸三丁基锡、2-乙基己酸锡等。
作为钛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二丁基二氯化钛、钛酸四丁酯、丁氧基三氯化钛等。
作为锆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环烷酸锆、乙酰丙酮锆等。
作为铅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油酸铅、2-乙基己酸铅、苯甲酸铅、环烷酸铅等。
作为钴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2-乙基己酸钴、苯甲酸钴等。
作为锌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环烷酸锌、2-乙基己酸锌等。
作为叔胺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三乙胺、三乙二胺、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烯-7等。
催化剂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此外,可以将催化剂与交联延迟剂等并用。催化剂的量相对于多元醇(A)优选为0.005重量%~1.00重量%,更优选为0.01重量%~0.75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1重量%~0.50重量%,特别优选为0.01重量%~0.20重量%。通过将催化剂的量调节至上述范围内,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
在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中,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任意的合适的其他成分。作为这种其他成分,例如可列举出除聚氨酯类树脂以外的树脂成分、增粘剂、无机填充剂、有机填充剂、金属粉、颜料、箔状物、软化剂、防老剂、导电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防腐蚀剂、耐热稳定剂、阻聚剂、润滑剂、溶剂、催化剂等。
(7-2-1-1-2.由含有氨基甲酸酯预聚物(C)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形成的氨基甲酸酯类树脂)
由含有氨基甲酸酯预聚物(C)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形成的氨基甲酸酯类树脂只要为使用所谓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作为原料而得的氨基甲酸酯类树脂,则可以采用任意的合适的氨基甲酸酯类树脂。
由含有氨基甲酸酯预聚物(C)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形成的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例如可列举出由含有作为氨基甲酸酯预聚物(C)的聚氨酯多元醇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形成的氨基甲酸酯类树脂。氨基甲酸酯预聚物(C)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作为氨基甲酸酯预聚物(C)的聚氨酯多元醇优选为使聚酯多元醇(a1)或聚醚多元醇(a2)各自单独或以(a1)和(a2)的混合物在催化剂存在下或无催化剂下与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3)反应而得的物质。
作为聚酯多元醇(a1),可以使用任意的合适的聚酯多元醇。作为这种聚酯多元醇(a1),例如可列举出使酸成分与二醇成分反应而得的聚酯多元醇。作为酸成分,例如可列举出:对苯二甲酸、己二酸、壬二酸、癸二酸、邻苯二甲酸酐、间苯二甲酸、偏苯三酸等。作为二醇成分,例如可列举出: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丁二醇、1,6-己二醇、3-甲基-1,5-戊二醇、3,3’-二羟甲基庚烷、聚氧乙二醇、聚氧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丁基乙基戊二醇,作为多元醇成分,可列举出: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作为聚酯多元醇(a1),除此之外还可列举出使聚己内酯、聚(β-甲基-γ-戊内酯)、聚戊内酯等内酯类开环聚合而得的聚酯多元醇等。
作为聚酯多元醇(a1)的分子量,可使用低分子量至高分子量。作为聚酯多元醇(a1)的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优选为100~100000。数均分子量小于100时,存在反应性提高、容易发生凝胶化之虞。如果数均分子量超过100000,则存在反应性降低、进而聚氨酯多元醇自身的内聚力变小之虞。聚酯多元醇(a1)的用量在构成聚氨酯多元醇的多元醇中优选为0摩尔%~90摩尔%。
作为聚醚多元醇(a2),可以使用任意的合适的聚醚多元醇。作为这种聚醚多元醇(a2),例如可列举出:通过使用水、丙二醇、乙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等低分子量多元醇作为引发剂,使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四氢呋喃等氧杂环丙烷化合物聚合而得到的聚醚多元醇。作为这种聚醚多元醇(a2),具体而言,例如可列举出聚丙二醇、聚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等官能团数为2以上的聚醚多元醇。
作为聚醚多元醇(a2)的分子量,可使用低分子量至高分子量。作为聚醚多元醇(a2)的分子量,数均分子量优选为100~100000。数均分子量小于100时,存在反应性提高、容易发生凝胶化之虞。如果数均分子量超过100000,则存在反应性降低、进而聚氨酯多元醇自身的内聚力变小之虞。聚醚多元醇(a2)的用量在构成聚氨酯多元醇的多元醇中优选为0摩尔%~90摩尔%。
聚醚多元醇(a2)可以根据需要而将其一部分置换成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丁基乙基戊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等二醇类、亚乙基二胺、N-氨基乙基乙醇胺、异佛尔酮二胺、苯二甲基二胺等多胺类等来并用。
作为聚醚多元醇(a2),可以仅使用2官能性的聚醚多元醇,也可以一部分或全部使用数均分子量为100~100000并且1分子中具有至少3个以上羟基的聚醚多元醇。作为聚醚多元醇(a2),一部分或全部使用数均分子量为100~100000并且1分子中具有至少3个以上羟基的聚醚多元醇时,可以使粘合力与再剥离性的平衡变良好。在这种聚醚多元醇中,数均分子量小于100时,存在反应性提高、容易发生凝胶化之虞。此外,在这种聚醚多元醇中,如果数均分子量超过100000,则存在反应性降低、进而聚氨酯多元醇自身的内聚力变小之虞。这种聚醚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更优选为100~10000。
作为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3),可以使用任意的合适的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这种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3),例如可列举出芳香族多异氰酸酯、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芳香脂肪族多异氰酸酯、脂环族多异氰酸酯等。
作为芳香族多异氰酸酯,例如可列举出:1,3-亚苯基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二异氰酸酯、1,4-亚苯基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4,4’-甲苯胺二异氰酸酯、2,4,6-三异氰酸酯甲苯、1,3,5-三异氰酸酯苯、联茴香胺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醚二异氰酸酯、4,4’,4”-三苯基甲烷三异氰酸酯等。
作为脂肪族多异氰酸酯,例如可列举出:三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四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五亚甲基二异氰酸酯、1,2-丙烯二异氰酸酯、2,3-亚丁基二异氰酸酯、1,3-亚丁基二异氰酸酯、十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2,4,4-三甲基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芳香脂肪族多异氰酸酯,例如可列举出:ω,ω’-二异氰酸酯-1,3-二甲基苯、ω,ω’-二异氰酸酯-1,4-二甲基苯、ω,ω’-二异氰酸酯-1,4-二乙基苯、1,4-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1,3-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等。
作为脂环族多异氰酸酯,例如可列举出:3-异氰酸根合甲基-3,5,5-三甲基环己基异氰酸酯、1,3-环戊烷二异氰酸酯、1,3-环己烷二异氰酸酯、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2,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甲基-2,6-环己烷二异氰酸酯、4,4’-亚甲基双(环己基异氰酸酯)、1,4-双(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1,4-双(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等。
作为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3),还可以并用三羟甲基丙烷加合物、与水反应而得的缩二脲体、具有异氰脲酸酯环的三聚体等。
作为可以在得到聚氨酯多元醇时使用的催化剂,可以使用任意的合适的催化剂。作为这种催化剂,例如可列举出叔胺类化合物、有机金属类化合物等。
作为叔胺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三乙胺、三乙二胺、1,8-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碳烯-7(DBU)等。
作为有机金属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锡类化合物、非锡类化合物等。
作为锡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二丁基二氯化锡、二丁基氧化锡、二丁基二溴化锡、二马来酸二丁基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二乙酸二丁基锡、二丁基硫化锡、三丁基硫化锡、三丁基氧化锡、乙酸三丁基锡、三乙基乙氧基锡、三丁基乙氧基锡、二辛基氧化锡、三丁基氯化锡、三氯乙酸三丁基锡、2-乙基己酸锡等。
作为非锡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二丁基二氯化钛、钛酸四丁酯、丁氧基三氯化钛等钛类化合物;油酸铅、2-乙基己酸铅、苯甲酸铅、环烷酸铅等铅类化合物;2-乙基己酸铁、乙酰丙酮铁等铁类化合物;苯甲酸钴、2-乙基己酸钴等钴类化合物;环烷酸锌、2-乙基己酸锌等锌类化合物;环烷酸锆等锆类化合物;等等。
在得到聚氨酯多元醇时使用催化剂的情况下,在存在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这2种多元醇的体系中,由于其反应性不同,因此如果是单独的催化剂体系,则容易产生发生凝胶化或反应溶液变浑浊的问题。因此,通过在得到聚氨酯多元醇时使用2种催化剂,从而易于控制反应速度、催化剂的选择性等,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作为这2种催化剂的组合,例如可列举出叔胺/有机金属类、锡类/非锡类、锡类/锡类,优选为锡类/锡类,更优选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与2-乙基己酸锡的组合。对于其配混比,按重量比计,2-乙基己酸锡/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优选小于1,更优选为0.2~0.6。配混比为1以上时,存在因催化剂活性的平衡而容易发生凝胶化之虞。
在得到聚氨酯多元醇时使用催化剂的情况下,催化剂的用量相对于聚酯多元醇(a1)、聚醚多元醇(a2)和有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a3)的总量优选为0.01~1.0重量%。
在得到聚氨酯多元醇时使用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温度优选小于100℃,更优选为85℃~95℃。如果达到100℃以上,则存在难以控制反应速度、交联结构之虞,存在难以得到具有规定分子量的聚氨酯多元醇之虞。
在得到聚氨酯多元醇时,可以不使用催化剂。该情况下,反应温度优选为100℃以上,更优选为110℃以上。此外,在无催化剂下得到聚氨酯多元醇时,优选反应3小时以上。
作为得到聚氨酯多元醇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出:1)将全部量的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催化剂、有机多异氰酸酯投加到烧瓶中的方法,2)将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催化剂投加到烧瓶中并滴加有机多异氰酸酯的添加的方法。作为得到聚氨酯多元醇的方法,在控制反应方面,优选2)的方法。
在得到聚氨酯多元醇时,可以使用任意的合适的溶剂。作为这种溶剂,例如可列举出甲乙酮、醋酸乙酯、甲苯、二甲苯、丙酮等。这些溶剂当中,优选为甲苯。
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可以引用前述的物质。
在含有氨基甲酸酯预聚物(C)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中,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任意的合适的其他成分。作为这种其他成分,例如可列举出除聚氨酯类树脂以外的树脂成分、增粘剂、无机填充剂、有机填充剂、金属粉、颜料、箔状物、软化剂、防老剂、导电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防腐蚀剂、耐热稳定剂、阻聚剂、润滑剂、溶剂、催化剂等。
作为制造由含有氨基甲酸酯预聚物(C)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形成的聚氨酯类树脂的方法,只要为使用所谓的“氨基甲酸酯预聚物”作为原料来制造聚氨酯类树脂的方法,则可以采用任意的合适的制造方法。
氨基甲酸酯预聚物(C)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3000~1000000。
氨基甲酸酯预聚物(C)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中的、NCO基与OH基的当量比按NCO基/OH基计,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0.01~3.0,进一步优选为0.02~2.5,特别优选为0.03~2.25,最优选为0.05~2.0。通过将NCO基/OH基的当量比调节至上述范围内,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
对于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含有比率,相对于氨基甲酸酯预聚物(C),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优选为0.01重量%~30重量%,更优选为0.03重量%~2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05重量%~15重量%,特别优选为0.075重量%~10重量%,最优选为0.1重量%~8重量%。通过将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含有比率调节至上述范围内,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
[7-2-1-2.丙烯酸类树脂]
作为丙烯酸类树脂,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例如日本特开2013-241606号公报、日本特开2015-28134号公报等记载的公知的丙烯酸类粘合剂等任意的合适的丙烯酸类粘合剂。
在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方面,作为丙烯酸类树脂,优选含有由含有50~99.9重量%的具有碳数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单体组合物(a)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具有碳数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单体组合物(a)中的具有碳数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含有比率更优选为60重量%~99重量%,进一步优选为70重量%~98重量%,特别优选为80重量%~97重量%。
作为具有碳数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具体例子,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仲丁酯、(甲基)丙烯酸叔丁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等。
在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方面,作为具有碳数1~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优选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甲基)丙烯酸异壬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异癸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三烷基酯、(甲基)丙烯酸正十四烷基酯等具有碳数6~14的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
在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方面,单体组合物(a)优选含有含羟基(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作为含羟基(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例如可列举出:(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甲基)丙烯酸4-羟丁酯、(甲基)丙烯酸6-羟己酯、(甲基)丙烯酸8-羟辛酯、(甲基)丙烯酸10-羟癸酯、(甲基)丙烯酸12-羟基月桂酯、丙烯酸(4-羟甲基环己基)甲酯、N-羟甲基(甲基)丙烯酰胺、乙烯醇、烯丙醇、2-羟乙基乙烯基醚、4-羟丁基乙烯基醚、二乙二醇单乙烯基醚等。含羟基(甲基)丙烯酸类单体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对于单体组合物(a)中的含羟基(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的含有比率,在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方面,优选为1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重量%~13重量%,进一步优选为2重量%~11重量%,最优选为3.5重量%~10重量%。
单体组合物(a)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任意的合适的其他单体成分。其他单体成分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对于单体组合物(a)中的其他单体成分的含有比率,在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方面,优选为0重量%~40重量%,更优选为0重量%~3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0重量%~20重量%,特别优选为0重量%~10重量%。
作为这种其他单体成分,例如可列举出含羧基(甲基)丙烯酸类单体((甲基)丙烯酸等)、含氰基单体、乙烯基酯单体、芳香族乙烯基单体等内聚力/耐热性提高成分、含酰胺基单体、含酰亚胺基单体、含氨基单体、含环氧基单体、N-丙烯酰吗啉、乙烯基醚单体等。
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重均分子量(Mw),在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方面,优选为10万~500万,更优选为20万~400万,进一步优选为30万~300万,特别优选为40万~100万。需要说明的是,重均分子量(Mw)例如可以通过GPC(渗透凝胶色谱)测定而得到。
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在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方面,优选为0℃以下,更优选为-10℃以下。
作为(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制造方法,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的合适的制造方法。作为这种制造方法,例如可列举出溶液聚合、乳液聚合、本体聚合、悬浮聚合等。
对于丙烯酸类树脂中的(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的含有比率,在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方面,优选为50重量%~99重量%,更优选为60重量%~98重量%,进一步优选为70重量%~97重量%,特别优选为80重量%~96重量%。
在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方面,丙烯酸类树脂优选含有交联剂。交联剂的量相对于(甲基)丙烯酸类聚合物(A)100重量份(固体成分)优选为0.90重量份~10重量份,更优选为1重量份~8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2重量份~6重量份,特别优选为2重量份~5重量份。
作为交联剂,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的合适的交联剂。作为这种交联剂,在可以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方面,优选列举出3官能异氰酸酯交联剂(化合物)、2官能异氰酸酯交联剂(化合物)。
作为3官能异氰酸酯交联剂(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三羟甲基丙烷/甲苯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加成物、三羟甲基丙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三聚体加成物、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体、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缩二脲改性体、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脲基甲酸酯改性体、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脲二酮改性体等。作为市售品,例如可列举出:CORONATE L、CORONATE HL、CORONATE HX(以上为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TAKENATED165N、TAKENATE D178N(以上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造),Desmodur N3400(Sumika BayerUrethane Co.,Ltd.制造)等。3官能异氰酸酯交联剂(化合物)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作为2官能异氰酸酯交联剂(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三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亚丁基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二聚酸二异氰酸酯等脂肪族多异氰酸酯类;亚环戊基二异氰酸酯、亚环己基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等脂肪族异氰酸酯类;2,4-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XDI)、1,3-双(异氰酸根合甲基)苯等芳香族异氰酸酯类;1,3-双(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等脂环族异氰酸酯类;等等。作为市售品,例如可列举出:TAKENATE 500、TAKENATE 600(以上为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造),MILLIONATE MT、CORONATE T(以上为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2官能异氰酸酯交联剂(化合物)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丙烯酸类树脂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任意的合适的成分。作为这种成分,例如可列举出除丙烯酸类树脂以外的树脂成分、增粘剂、无机填充剂、有机填充剂、金属粉、颜料、箔状物、软化剂、防老剂、导电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防腐蚀剂、耐热稳定剂、阻聚剂、润滑剂、溶剂、催化剂等。
[7-2-1-3.橡胶类树脂]
作为橡胶类树脂,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例如日本特开2015-74771号公报等记载的公知的橡胶类粘合剂等任意的合适的橡胶类粘合剂。这些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橡胶类树脂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任意的合适的成分。作为这种成分,例如可列举出除橡胶类树脂以外的树脂成分、增粘剂、无机填充剂、有机填充剂、金属粉、颜料、箔状物、软化剂、防老剂、导电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防腐蚀剂、耐热稳定剂、阻聚剂、润滑剂、溶剂、催化剂等。
[7-2-1-4.有机硅类树脂]
作为有机硅类粘合剂,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例如日本特开2014-47280号公报等记载的公知的有机硅类粘合剂等任意的合适的有机硅类粘合剂。这些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有机硅类树脂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任意的合适的成分。作为这种成分,例如可列举出除有机硅类树脂以外的树脂成分、增粘剂、无机填充剂、有机填充剂、金属粉、颜料、箔状物、软化剂、防老剂、导电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防腐蚀剂、耐热稳定剂、阻聚剂、润滑剂、溶剂、催化剂等。
<7-2-2.有机硅类添加剂>
有机硅类添加剂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的合适的有机硅类添加剂。作为这种有机硅类添加剂,优选列举出选自含硅氧烷键的化合物、含羟基的有机硅类化合物、含交联性官能团的有机硅类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
有机硅类添加剂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作为含硅氧烷键的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在聚有机硅氧烷骨架(聚二甲基硅氧烷等)的主链或侧链导入了聚醚基的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在聚有机硅氧烷骨架的主链或侧链导入了聚酯基的聚酯改性聚有机硅氧烷、在聚有机硅氧烷骨架的主链或侧链导入了有机化合物的有机化合物导入聚有机硅氧烷、在(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中导入了聚有机硅氧烷的有机硅改性(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在有机化合物中导入了聚有机硅氧烷的有机硅改性有机化合物、使有机化合物与有机硅化合物共聚而得的含有机硅的有机化合物等。作为这种含硅氧烷键聚合物,作为市售品,例如可列举出:商品名“LE-302”(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造),BYK Japan KK制造的BYK系列的流平剂(“BYK-300”、“BYK-301/302”、“BYK-306”、“BYK-307”、“BYK-310”、“BYK-315”、“BYK-313”、“BYK-320”、“BYK-322”、“BYK-323”、“BYK-325”、“BYK-330”、“BYK-331”、“BYK-333”、“BYK-337”、“BYK-341”、“BYK-344”、“BYK-345/346”、“BYK-347”、“BYK-348”、“BYK-349”、“BYK-370”、“BYK-375”、“BYK-377”、“BYK-378”、“BYK-UV3500”、“BYK-UV3510”、“BYK-UV3570”、“BYK-3550”、“BYK-SILCLEAN3700”、“BYK-SILCLEAN3720”等),Algin Chemie公司制造的AC系列的流平剂(“AC FS180”、“AC FS360”、“AC S20”等),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POLYFLOW系列的流平剂(“POLYFLOW KL-400X”、“POLYFLOW KL-400HF”、“POLYFLOW KL-401”、“POLYFLOW KL-402”、“POLYFLOW KL-403”、“POLYFLOW KL-404”等),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KP系列的流平剂(“KP-323”、“KP-326”、“KP-341”、“KP-104”、“KP-110”、“KP-112”等),信越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X22系列、KF系列等,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的流平剂(“LP-7001”、“LP-7002”、“8032ADDITIVE”、“57ADDITIVE”、“L-7604”、“FZ-2110”、“FZ-2105”、“67ADDITIVE”、“8618ADDITIVE”、“3ADDITIVE”、“56ADDITIVE”等)等。
作为含羟基的有机硅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在聚有机硅氧烷骨架(聚二甲基硅氧烷等)的主链或侧链导入了聚醚基的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在聚有机硅氧烷骨架的主链或侧链导入了聚酯基的聚酯改性聚有机硅氧烷、在聚有机硅氧烷骨架的主链或侧链导入了有机化合物的有机化合物导入聚有机硅氧烷、在(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中导入了聚有机硅氧烷的有机硅改性(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在有机化合物中导入了聚有机硅氧烷的有机硅改性有机化合物、使有机化合物与有机硅化合物共聚而得的含有机硅的有机化合物等。在它们中,羟基可以是聚有机硅氧烷骨架所具有,也可以是聚醚基、聚酯基、(甲基)丙烯酰基、有机化合物所具有。作为这种含羟基的有机硅,作为市售品,例如可列举出:商品名“X-22-4015”、“X-22-4039”、“KF6000”、“KF6001”、“KF6002”、“KF6003”、“X-22-170BX”、“X-22-170DX”、“X-22-176DX”、“X-22-176F”(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BYK Japan KK制造的“BYK-370”、“BYK-SILCLEAN3700”、“BYK-SILCLEAN3720”等。
作为含交联性官能团的有机硅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在聚有机硅氧烷骨架(聚二甲基硅氧烷等)的主链或侧链导入了聚醚基的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在聚有机硅氧烷骨架的主链或侧链导入了聚酯基的聚酯改性聚有机硅氧烷、在聚有机硅氧烷骨架的主链或侧链导入了有机化合物的有机化合物导入聚有机硅氧烷、在(甲基)丙烯酸类树脂中导入了聚有机硅氧烷的有机硅改性(甲基)丙烯酸类树脂、在有机化合物中导入了聚有机硅氧烷的有机硅改性有机化合物、使有机化合物与有机硅化合物共聚而得的含有机硅的有机化合物等。在它们中,交联性官能团可以是聚有机硅氧烷骨架所具有,也可以是聚醚基、聚酯基、(甲基)丙烯酰基、有机化合物所具有。作为交联性官能团,可列举出氨基、环氧基、巯基、羧基、异氰酸酯基、甲基丙烯酸酯基等。作为这种含异氰酸酯基的有机硅,作为市售品,例如可列举出:Dow Corning Toray Co.,Ltd.制造的“BY16-855”、“SF8413”、“BY16-839”、“SF8421”、“BY16-750”、“BY16-880”、“BY16-152C”,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KF-868”、“KF-865”、“KF-864”、“KF-859”、“KF-393”、“KF-860”、“KF-880”、“KF-8004”、“KF-8002”、“KF-8005”、“KF-867”、“KF-8021”、“KF-869”、“KF-861”、“X-22-343”、“KF-101”、“X-22-2000”、“X-22-4741”、“KF-1002”、“KF-2001”、“X-22-3701E”、“X-22-164”、“X-22-164A”、“X-22-164B”、“X-22-164AS”、“X-22-2445”等。
<7-2-3.氟类添加剂>
氟类添加剂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的合适的氟类添加剂。作为这种氟类添加剂,优选列举出选自含氟化合物、含羟基的氟类化合物、含交联性官能团的氟类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
氟类添加剂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作为含氟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具有氟脂肪族烃骨架的化合物、使有机化合物与氟化合物共聚而得的含氟有机化合物、含有有机化合物的含氟化合物等。作为氟脂肪族烃骨架,例如可列举出:氟甲烷、氟乙烷、氟丙烷、氟异丙烷、氟丁烷、氟异丁烷、氟叔丁烷、氟戊烷、氟己烷等氟C1-C10烷烃等。作为这种含氟化合物,作为市售品,例如可列举出:AGCSeimi Chemical Co.,Ltd.制造的SURFLON系列的流平剂(“S-242”、“S-243”、“S-420”、“S-611”、“S-651”、“S-386”等),BYK Japan KK制造的BYK系列的流平剂(“BYK-340”等),AlginChemie公司制造的AC系列的流平剂(“AC 110a”、“AC 100a”等),DIC株式会社制造的MEGAFAC系列的流平剂(“MEGAFAC F-114”、“MEGAFAC F-410”、“MEGAFAC F-444”、“MEGAFACEXP TP-2066”、“MEGAFAC F-430”、“MEGAFAC F-472SF”、“MEGAFAC F-477”、“MEGAFAC F-552”、“MEGAFAC F-553”、“MEGAFAC F-554”、“MEGAFAC F-555”、“MEGAFAC R-94”、“MEGAFACRS-72-K”、“MEGAFAC RS-75”、“MEGAFAC F-556”、“MEGAFAC EXP TF-1367”、“MEGAFAC EXPTF-1437”、“MEGAFAC F-558”、“MEGAFAC EXP TF-1537”等),Sumitomo 3M Limited制造的FC系列的流平剂(“FC-4430”、“FC-4432”等),Neos Co.,Ltd.制造的FTERGENT系列的流平剂(“FTERGENT 100”、“FTERGENT 100C”、“FTERGENT 110”、“FTERGENT 150”、“FTERGENT150CH”、“FTERGENT A-K”、“FTERGENT 501”、“FTERGENT 250”、“FTERGENT 251”、“FTERGENT222F”、“FTERGENT 208G”、“FTERGENT 300”、“FTERGENT 310”、“FTERGENT 400SW”等),北村化学产业株式会社制造的PF系列的流平剂(“PF-136A”、“PF-156A”、“PF-151N”、“PF-636”、“PF-6320”、“PF-656”、“PF-6520”、“PF-651”、“PF-652”、“PF-3320”等)等。
作为含羟基的氟类化合物,例如可以使用现有公知的树脂,例如可列举出国际公开WO94/06870小册子、日本特开平8-12921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72569号公报、日本特开平4-275379号公报、国际公开WO97/11130小册子、国际公开WO96/26254小册子等记载的含羟基的氟树脂。作为其他含羟基的氟树脂,例如可列举出日本特开平8-231919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265731号公报、日本特开平10-204374号公报、日本特开平8-12922号公报等记载的氟烯烃共聚物等。除此之外可列举出含羟基化合物与具有氟化的烷基的化合物的共聚物、使含羟基化合物与含氟化合物共聚而得的含氟有机化合物、含有含羟基的有机化合物的含氟化合物等。作为这种含羟基的氟类化合物,作为市售品,例如可列举出:商品名“LUMIFLON”(旭硝子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CEFRAL COAT”(Central Glass Co.,Ltd.制造),商品名“ZAFLON”(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ZEFFLE”(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MEGAFAC F-571”、“FLUONATE”(DIC株式会社制造)等。
作为含交联性官能团的氟类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全氟辛酸等这种具有氟化的烷基的羧酸化合物、含交联性官能团化合物与具有氟化的烷基的化合物的共聚物、使含交联性官能团化合物与含氟化合物共聚而得的含氟有机化合物、含有含交联性官能团化合物的含氟化合物等。作为这种含交联性官能团的氟类化合物,作为市售品,例如可列举出:商品名“MEGAFAC F-570”、“MEGAFAC RS-55”、“MEGAFAC RS-56”、“MEGAFAC RS-72-K”、“MEGAFAC RS-75”、“MEGAFAC RS-76-E”、“MEGAFAC RS-76-NS”、“MEGAFAC RS-78”、“MEGAFACRS-90”(DIC株式会社制造)等。
<7-2-4.其他成分>
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任意的合适的其他成分。作为这种其他成分,例如可列举出其他树脂成分、增粘剂、无机填充剂、有机填充剂、金属粉、颜料、箔状物、软化剂、防老剂、导电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光稳定剂、表面润滑剂、流平剂、防腐蚀剂、耐热稳定剂、阻聚剂、润滑剂、溶剂、催化剂等。
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含有脂肪酸酯。脂肪酸酯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脂肪酸酯的数均分子量Mn优选为100~800,更优选为150~500,进一步优选为200~480,特别优选为200~400,最优选为250~350。通过将脂肪酸酯的数均分子量Mn调节至上述范围内,可以提高粘合剂层的润湿性。
作为脂肪酸酯,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的合适的脂肪酸酯。作为这种脂肪酸酯,例如可列举出:聚氧乙烯双酚A月桂酸酯、硬脂酸丁酯、棕榈酸2-乙基己酯、硬脂酸2-乙基己酯、二十二烷酸单甘油酯、2-乙基己酸鲸蜡酯、肉豆蔻酸异丙酯、棕榈酸异丙酯、异硬脂酸胆固醇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椰子油脂肪酸甲酯、月桂酸甲酯、油酸甲酯、硬脂酸甲酯、肉豆蔻酸肉豆蔻酯、肉豆蔻酸辛基十二烷基酯、季戊四醇单油酸酯、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棕榈酸酯、硬脂酸硬脂酯、硬脂酸异十三烷基酯、2-乙基己酸三甘油酯、月桂酸丁酯、油酸辛酯等。
在粘合剂组合物含有脂肪酸酯的情况下,脂肪酸酯的含有比例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为1重量份~50重量份,更优选为1.5重量份~4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2重量份~4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2.5重量份~35重量份,最优选为3重量份~30重量份。
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包含含有氟有机阴离子的离子性液体。通过使粘合剂组合物包含含有氟有机阴离子的离子性液体,能够提供抗静电性非常优异的粘合剂组合物。这种离子性液体可以仅为1种,也可以为2种以上。
在本发明中,离子性液体是指在25℃下呈液态的熔融盐(离子性化合物)。
作为离子性液体,只要为含有氟有机阴离子的离子性液体,则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的合适的离子性液体。作为这种离子性液体,优选为由氟有机阴离子和鎓阳离子构成的离子性液体。通过采用由氟有机阴离子和鎓阳离子构成的离子性液体作为离子性液体,从而能够提供抗静电性极其优异的粘合剂组合物。
作为可以构成离子性液体的鎓阳离子,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的合适的鎓阳离子。作为这种鎓阳离子,优选为选自含氮鎓阳离子、含硫鎓阳离子、含磷鎓阳离子中的至少1种。通过选择这些鎓阳离子,能够提供抗静电性极其优异的粘合剂组合物。
作为可以构成离子性液体的鎓阳离子,优选为选自具有通式(1)~(5)所示的结构的阳离子中的至少1种。
Figure BDA0002221448420000431
在通式(1)中,Ra表示碳数4~20的烃基,可以含有杂原子;Rb和Rc相同或不同,表示氢或碳数1~16的烃基,可以含有杂原子。其中,在氮原子含有双键的情况下,无Rc。
在通式(2)中,Rd表示碳数2~20的烃基,可以含有杂原子;Re、Rf和Rg相同或不同,表示氢或碳数1~16的烃基,可以含有杂原子。
在通式(3)中,Rh表示碳数2~20的烃基,可以含有杂原子;Ri、Rj和Rk相同或不同,表示氢或碳数1~16的烃基,可以含有杂原子。
在通式(4)中,Z表示氮原子、硫原子或磷原子;Rl、Rm、Rn和Ro相同或不同,表示碳数1~20的烃基,可以含有杂原子。其中,在Z为硫原子的情况下,无Ro。
在通式(5)中,X表示Li原子、Na原子或K原子。
作为通式(1)所示的阳离子,例如可列举出吡啶鎓阳离子、吡咯烷鎓阳离子、哌啶鎓阳离子、具有吡咯啉骨架的阳离子、具有吡咯骨架的阳离子等。
作为通式(1)所示的阳离子的具体例子,例如可列举出:1-乙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吡啶鎓阳离子、1-己基吡啶鎓阳离子、1-乙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己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4-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辛基-4-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3,4-二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1-二甲基吡咯烷鎓阳离子等吡啶鎓阳离子;1-乙基-1-甲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丁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戊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己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庚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丙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丁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戊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己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庚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1-二丙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丙基-1-丁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1-二丁基吡咯烷鎓阳离子等吡咯烷鎓阳离子;1-丙基哌啶鎓阳离子、1-戊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乙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丙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丁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戊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己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庚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丙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丁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戊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己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庚基哌啶鎓阳离子、1-丙基-1-丁基哌啶鎓阳离子、1,1-二甲基哌啶鎓阳离子、1,1-二丙基哌啶鎓阳离子、1,1-二丁基哌啶鎓阳离子等哌啶鎓阳离子;2-甲基-1-吡咯啉阳离子;1-乙基-2-苯基吲哚阳离子;1,2-二甲基吲哚阳离子;1-乙基咔唑阳离子;等等。
这些当中,在可以更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方面,优选列举出:1-乙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吡啶鎓阳离子、1-己基吡啶鎓阳离子、1-乙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己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4-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辛基-4-甲基吡啶鎓阳离子等吡啶鎓阳离子;1-乙基-1-甲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丁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戊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己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庚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丙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丁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戊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己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乙基-1-庚基吡咯烷鎓阳离子等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乙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丙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丁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戊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己基哌啶鎓阳离子、1-甲基-1-庚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丙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丁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戊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己基哌啶鎓阳离子、1-乙基-1-庚基哌啶鎓阳离子、1-丙基-1-丁基哌啶鎓阳离子等哌啶鎓阳离子;等等,更优选为1-己基吡啶鎓阳离子、1-乙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丁基-3-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辛基-4-甲基吡啶鎓阳离子、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阳离子、1-甲基-1-丙基哌啶鎓阳离子。
作为通式(2)所示的阳离子,例如可列举出咪唑鎓阳离子、四氢嘧啶鎓阳离子、二氢嘧啶鎓阳离子等。
作为通式(2)所示的阳离子的具体例子,例如可列举出:1,3-二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3-二乙基咪唑鎓阳离子、1-乙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丁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己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辛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癸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2-二甲基-3-丙基咪唑鎓阳离子、1-乙基-2,3-二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丁基-2,3-二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己基-2,3-二甲基咪唑鎓阳离子等咪唑鎓阳离子;1,3-二甲基-1,4,5,6-四氢嘧啶鎓阳离子、1,2,3-三甲基-1,4,5,6-四氢嘧啶鎓阳离子、1,2,3,4-四甲基-1,4,5,6-四氢嘧啶鎓阳离子、1,2,3,5-四甲基-1,4,5,6-四氢嘧啶鎓阳离子等四氢嘧啶鎓阳离子;1,3-二甲基-1,4-二氢嘧啶鎓阳离子、1,3-二甲基-1,6-二氢嘧啶鎓阳离子、1,2,3-三甲基-1,4-二氢嘧啶鎓阳离子、1,2,3-三甲基-1,6-二氢嘧啶鎓阳离子、1,2,3,4-四甲基-1,4-二氢嘧啶鎓阳离子、1,2,3,4-四甲基-1,6-二氢嘧啶鎓阳离子等二氢嘧啶鎓阳离子;等等。
这些当中,在可以更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方面,优选为1,3-二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3-二乙基咪唑鎓阳离子、1-乙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丁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己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辛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癸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等咪唑鎓阳离子,更优选为1-乙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1-己基-3-甲基咪唑鎓阳离子。
作为通式(3)所示的阳离子,例如可列举出吡唑鎓阳离子、吡唑啉鎓阳离子(pyrazolinium cation)等。
作为通式(3)所示的阳离子的具体例子,例如可列举出:1-甲基吡唑鎓阳离子、3-甲基吡唑鎓阳离子、1-乙基-2-甲基吡唑啉鎓阳离子、1-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阳离子、1-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阳离子、1-丁基-2,3,5-三甲基吡唑鎓阳离子等吡唑鎓阳离子;1-乙基-2,3,5-三甲基吡唑啉鎓阳离子、1-丙基-2,3,5-三甲基吡唑啉鎓阳离子、1-丁基-2,3,5-三甲基吡唑啉鎓阳离子等吡唑啉鎓阳离子;等等。
作为通式(4)所示的阳离子,例如可列举出四烷基铵阳离子、三烷基锍阳离子、四烷基鏻阳离子、将上述烷基的一部分置换为烯基、烷氧基、还有环氧基的烷基等。
作为通式(4)所示的阳离子的具体例子,例如可列举出:四甲基铵阳离子、四乙基铵阳离子、四丁基铵阳离子、四戊基铵阳离子、四己基铵阳离子、四庚基铵阳离子、三乙基甲基铵阳离子、三丁基乙基铵阳离子、三甲基丙基铵阳离子、三甲基癸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铵阳离子、缩水甘油基三甲基铵阳离子、三甲基锍阳离子、三乙基锍阳离子、三丁基锍阳离子、三己基锍阳离子、二乙基甲基锍阳离子、二丁基乙基锍阳离子、二甲基癸基锍阳离子、四甲基鏻阳离子、四乙基鏻阳离子、四丁基鏻阳离子、四己基鏻阳离子、四辛基鏻阳离子、三乙基甲基鏻阳离子、三丁基乙基鏻阳离子、三甲基癸基鏻阳离子、二烯丙基二甲基铵阳离子等。
这些当中,在可以更进一步表现本发明的效果方面,优选列举出:三乙基甲基铵阳离子、三丁基乙基铵阳离子、三甲基癸基铵阳离子、二乙基甲基锍阳离子、二丁基乙基锍阳离子、二甲基癸基锍阳离子、三乙基甲基鏻阳离子、三丁基乙基鏻阳离子、三甲基癸基鏻阳离子等非对称的四烷基铵阳离子、三烷基锍阳离子、四烷基鏻阳离子,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铵阳离子、缩水甘油基三甲基铵阳离子、二烯丙基二甲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丙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丁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戊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己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庚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乙基-N-壬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N-二丙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丙基-N-丁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丙基-N-戊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丙基-N-己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丙基-N-庚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丁基-N-己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丁基-N-庚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戊基-N-己基铵阳离子、N,N-二甲基-N,N-二己基铵阳离子、三甲基庚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甲基-N-丙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甲基-N-戊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甲基-N-庚基铵阳离子、N,N-二乙基-N-丙基-N-戊基铵阳离子、三乙基丙基铵阳离子、三乙基戊基铵阳离子、三乙基庚基铵阳离子、N,N-二丙基-N-甲基-N-乙基铵阳离子、N,N-二丙基-N-甲基-N-戊基铵阳离子、N,N-二丙基-N-丁基-N-己基铵阳离子、N,N-二丙基-N,N-二己基铵阳离子、N,N-二丁基-N-甲基-N-戊基铵阳离子、N,N-二丁基-N-甲基-N-己基铵阳离子、三辛基甲基铵阳离子、N-甲基-N-乙基-N-丙基-N-戊基铵阳离子等,更优选为三甲基丙基铵阳离子。
作为可以构成离子性液体的氟有机阴离子,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的合适的氟有机阴离子。这种氟有机阴离子可以完全氟化(全氟化),也可以部分氟化。
作为这种氟有机阴离子,例如可列举出:氟化的芳基磺酸盐、全氟烷磺酸盐、双(氟磺酰基)酰亚胺、双(全氟烷磺酰基)酰亚胺、氰基全氟烷磺酰基酰胺、双(氰基)全氟烷磺酰基甲基化物、氰基-双(全氟烷磺酰基)甲基化物、三(全氟烷磺酰基)甲基化物、三氟乙酸盐、全氟烷基化物、三(全氟烷磺酰基)甲基化物、(全氟烷磺酰基)三氟乙酰胺等。
这些氟有机阴离子当中,更优选为全氟烷基磺酸盐、双(氟磺酰基)酰亚胺、双(全氟烷磺酰基)酰亚胺,更具体而言,例如为三氟甲磺酸盐、五氟乙磺酸盐、七氟丙磺酸盐、九氟丁磺酸盐、双(氟磺酰基)酰亚胺、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
作为离子性液体的具体例子,可以从上述阳离子成分与上述阴离子成分的组合中适当选择使用。作为这种离子性液体的具体例子,例如可列举出:1-己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3-甲基吡啶鎓三氟甲磺酸盐、1-乙基-3-甲基吡啶鎓五氟乙磺酸盐、1-乙基-3-甲基吡啶鎓七氟丙磺酸盐、1-乙基-3-甲基吡啶鎓九氟丁磺酸盐、1-丁基-3-甲基吡啶鎓三氟甲磺酸盐、1-丁基-3-甲基吡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丁基-3-甲基吡啶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辛基-4-甲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1-二甲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丁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戊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己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庚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丙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丁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戊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己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庚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1-二丙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丙基-1-丁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1-二丁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丙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戊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1-二甲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乙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哌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丁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戊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己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庚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丙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丁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戊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己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庚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1-二丙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丙基-1-丁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1-二丁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1-二甲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乙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丁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戊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己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庚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丙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丁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戊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己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庚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1-二丙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丙基-1-丁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1-二丁基吡咯烷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丙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戊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1-二甲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乙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丁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戊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己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庚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丙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丁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戊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己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1-庚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1-二丙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丙基-1-丁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1-二丁基哌啶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乙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七氟丁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磺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七氟丙磺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鎓九氟丁磺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三(三氟甲磺酰基)甲基化物、1-丁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乙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鎓七氟丁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磺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鎓全氟丁磺酸盐、1-丁基-3-甲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己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磺酸盐、1-己基-3-甲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2-二甲基-3-丙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丁基-2,3,5-三甲基吡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丁基-2,3,5-三甲基吡唑鎓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三氟甲磺酰基)三氟乙酰胺、1-丙基-2,3,5-三甲基吡唑鎓(三氟甲磺酰基)三氟乙酰胺、1-丁基-2,3,5-三甲基吡唑鎓(三氟甲磺酰基)三氟乙酰胺、三甲基丙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乙基-N-丙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乙基-N-丁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乙基-N-戊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乙基-N-己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乙基-N-庚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乙基-N-壬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N-二丙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丙基-N-丁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丙基-N-戊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丙基-N-己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丙基-N-庚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丁基-N-己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丁基-N-庚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戊基-N-己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甲基-N,N-二己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三甲基庚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乙基-N-甲基-N-丙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乙基-N-甲基-N-戊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乙基-N-甲基-N,N-庚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乙基-N-丙基-N-戊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三乙基丙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三乙基戊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三乙基庚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丙基-N-甲基-N-乙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丙基-N-甲基-N-戊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丙基-N-丁基-N-己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丙基-N,N-二己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丁基-N-甲基-N-戊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丁基-N-甲基-N-己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三辛基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甲基-N-乙基-N-丙基-N-戊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丁基吡啶鎓(三氟甲磺酰基)三氟乙酰胺、1-丁基-3-甲基吡啶鎓(三氟甲磺酰基)三氟乙酰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磺酰基)三氟乙酰胺、四己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二烯丙基二甲基铵三氟甲磺酸盐、二烯丙基二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二烯丙基二甲基铵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铵三氟甲磺酸盐、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N,N-二乙基-N-甲基-N-(2-甲氧基乙基)铵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缩水甘油基三甲基铵三氟甲磺酸盐、缩水甘油基三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缩水甘油基三甲基铵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二烯丙基二甲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二烯丙基二甲基双(五氟乙磺酰基)酰亚胺、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锂、双(氟磺酰基)酰亚胺锂等。
这些离子性液体当中,更优选为1-己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3-甲基吡啶鎓三氟甲磺酸盐、1-乙基-3-甲基吡啶鎓五氟乙磺酸盐、1-乙基-3-甲基吡啶鎓七氟丙磺酸盐、1-乙基-3-甲基吡啶鎓九氟丁磺酸盐、1-丁基-3-甲基吡啶鎓三氟甲磺酸盐、1-丁基-3-甲基吡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辛基-4-甲基吡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吡咯烷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哌啶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甲基-1-丙基哌啶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三氟甲磺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鎓七氟丙磺酸盐、1-乙基-3-甲基咪唑鎓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1-乙基-3-甲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1-己基-3-甲基咪唑鎓双(氟磺酰基)酰亚胺、三甲基丙基铵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锂、双(氟磺酰基)酰亚胺锂。
离子性液体可以使用市售的物质,也可以如下所述地合成。作为离子性液体的合成方法,只要可得到目标的离子性液体则没有特别限定,一般可使用如文献《离子性液体-开发的最前线与未来-》(株式会社CMC出版发行)中记载的卤化物法、氢氧化物法、酸酯法、络合物形成法以及中和法等。
以下对于卤化物法、氢氧化物法、酸酯法、络合物形成法以及中和法,以含氮鎓盐为例,示出其合成方法,而其他含硫鎓盐、含磷鎓盐等其他离子性液体也可以通过同样的方法得到。
卤化物法为通过如反应式(1)~(3)所示的反应来进行的方法。首先使叔胺与卤化烷基反应,得到卤化物(反应式(1),作为卤素,使用氯、溴、碘)。
使所得卤化物与具有目标离子性液体的阴离子结构(A-)的酸(HA)或者盐(MA,M为铵、锂、钠、钾等与目标阴离子形成盐的阳离子)反应,可得到目标离子性液体(R4NA)。
(1)R3N+RX→R4NX(X:Cl,Br.I)
(2)R4NX+HA→R4NA+HX
(3)R4NX+MA→R4NA+MX(M:NH4,Li,Na,K,Ag等)
氢氧化物法为通过如反应式(4)~(8)所示的反应来进行的方法。首先对卤化物(R4NX)进行离子交换膜法电解(反应式(4))、OH型离子交换树脂法(反应式(5))或与氧化银(Ag2O)的反应(反应式(6)),得到氢氧化物(R4NOH)(作为卤素,使用氯、溴、碘)。
通过对所得氢氧化物与上述卤化法同样使用反应式(7)~(8)的反应,可得到目标的离子性液体(R4NA)。
(4)R4NX+H2O→R4NOH+1/2H2+1/2X2(X:Cl,Br,I)
(5)R4NX+P-OH→R4NOH+P-X(P-OH:OH型离子交换树脂)
(6)R4NX+1/2Ag2O+1/2H2O→R4NOH+AgX
(7)R4NOH+HA→R4NA+H2O
(8)R4NOH+MA→R4NA+MOH(M:NH4,Li,Na,K,Ag等)
酸酯法为通过如反应式(9)~(11)所示的反应来进行的方法。首先使叔胺(R3N)与酸酯反应得到酸酯物(反应式(9)(作为酸酯,使用硫酸、亚硫酸、磷酸、亚磷酸、碳酸等无机酸的酯、甲磺酸、甲基膦酸、甲酸等有机酸的酯等)。
通过对所得酸酯物与上述卤化法同样使用反应式(10)~(11)的反应,可得到目标的离子性液体(R4NA)。此外,通过使用三氟甲磺酸甲酯、三氟乙酸甲酯等作为酸酯,也可以直接得到离子性液体。
(9)R3N+ROY→R4NOY
Figure BDA0002221448420000531
(10)R4NOY+HA→R4NA+HOY
Figure BDA0002221448420000532
(11)R4NOY+MA→R4NA+MOY(M:NH4,Li,Na,K,Ag等)
中和法为通过如反应式(12)所示的反应来进行的方法。可以通过使叔胺与CF3COOH、CF3SO3H、(CF3SO2)2NH、(CF3SO2)3CH、(C2F5SO2)2NH等有机酸反应来得到。
(12)R3N+HZ-R3HN+Z-
[HZ:CF3COOH,CF3SO3H,(CF3SO2)2NH,(CF3SO2)3CH,(C2F5SO2)2NH等有机酸]
上述反应式(1)~(12)中记载的R表示氢或碳数1~20的烃基,可以含有杂原子。
作为离子性液体的配混量,由于会根据所使用的聚合物与离子性液体的相容性而变化,因此无法一概而定,一般而言,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为0.001重量份~50重量份,更优选为0.01重量份~4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1重量份~3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0.01重量份~20重量份,最优选为0.01重量份~10重量份。通过将离子性液体的配混量调节至上述范围内,能够提供抗静电性非常优异的粘合剂组合物。如果离子性液体的上述配混量小于0.01重量份,则存在无法获得充分的抗静电特性之虞。如果离子性液体的上述配混量超过50重量份,则存在对被粘物的污染增加的倾向。
粘合剂组合物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含有改性硅油。通过使粘合剂组合物含有改性硅油,可以表现抗静电特性的效果。特别是通过与离子性液体并用,可以更进一步有效表现抗静电特性的效果。
在粘合剂组合物含有改性硅油的情况下,对于其含有比例,相对于基础聚合物100重量份,优选为0.001重量份~50重量份,更优选为0.005重量份~40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07重量份~30重量份,特别优选为0.008重量份~20重量份,最优选为0.01重量份~10重量份。通过将改性硅油的含有比例调节至上述范围内,可以更进一步有效表现抗静电特性的效果。
作为改性硅油,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的合适的改性硅油。作为这种改性硅油,例如可列举出可购自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的改性硅油。
作为改性硅油,优选为聚醚改性硅油。通过采用聚醚改性硅油,可以更进一步有效表现抗静电特性的效果。
作为聚醚改性硅油,可列举出侧链型的聚醚改性硅油、两末端型的聚醚改性硅油等。这些当中,在可以充分且进一步有效地表现抗静电特性的效果方面,优选两末端型的聚醚改性硅油。
《8.其他构成构件》
可以在透明基板层的与红外线反射层相反一侧具备粘接剂层。粘接剂层例如可以用于与窗户玻璃等的粘贴。
作为粘接剂层,优选可见光透射率高、与透明基板层的折射率差小的层。作为粘接剂层的材料,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采用任意的合适的材料。作为这种材料,例如可列举出丙烯酸类粘合剂(丙烯酸类压敏粘接剂)。丙烯酸类粘合剂(丙烯酸类压敏粘接剂)由于光学透明性优异,显示适度的润湿性、内聚性和粘接性,耐候性、耐热性等优异,因此适宜作为粘接剂层的材料。
作为粘接剂层,优选可见光的透射率高且紫外线透射率小的层。通过减小粘接剂层的紫外线透射率,可以抑制由阳光等的紫外线导致的红外线反射层的劣化。从减小粘接剂层的紫外线透射率的角度来看,粘接剂层优选含有紫外线吸收剂。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使用含有紫外线吸收剂的透明基板层等,也可以抑制由来自屋外的紫外线导致的红外线反射层的劣化。
对于粘接剂层的露出面,为了防止露出面的污染等,优选在直至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供于实用为止的期间临时粘合并覆盖隔离体。通过这种隔离体,在通例的操作状态下,可以防止粘接剂层的露出面的因与外部的接触而导致的污染。
《9.隔热绝热基板的用途》
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可以用于建筑物、交通工具等的窗户、装植物等的透明箱盒、冷冻或冷藏的展示柜等,可以具有提高冷暖气效果、防止急剧的温度变化的作用。
图3是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的使用形态的一个例子的剖视图。在该使用形态中,对于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100,透明基板层10侧借助任意合适的粘接剂层80粘贴配置在建筑物、汽车的窗户1000的室内侧。如图3示意性所示,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100使来自屋外的可见光(VIS)透过并将其导入室内,并且由红外线反射层20将来自屋外的近红外线(NIR)反射。由于通过近红外线反射抑制由阳光等引起的来自室外的热量向室内的流入(发挥隔热效果),因此能够提高例如夏季的冷气效率。进而,由于红外线反射层20将由取暖器90辐射出的室内的远红外线(FIR)反射,因此发挥隔热效果,能够提高冬季的取暖效率。此外,由于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100通过具备红外线反射层20来减小可见光的反射率,因此在用于展示柜、展示橱窗等的情况下,能够不降低商品等的可视性地赋予隔热性和绝热性。
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例如如日本特开2013-61370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也可以嵌入框体等来使用。这种形态由于不需要设置粘接剂层,因此不会产生由粘接剂层导致的远红外线的吸收。因此,作为透明基板层,例如使用C=C键、C=O键、C-O键、芳香族环等官能团的含量少的材料(例如环状聚烯烃),由此能够由红外线反射层将来自透明基板层侧的远红外线反射,能够赋予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的两面侧以绝热性。这种构成例如对于冷藏展示柜、冷冻展示柜等特别有用。
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在透明基板层为例如透明板状构件(例如玻璃、亚克力板、聚碳酸酯板等)、该透明板状构件与透明薄膜的复合体的情况下,能够直接应用于例如建筑物、汽车的窗户等。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本发明不受这些实施例的任何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等中的试验和评价方法如下。需要说明的是,在记载为“份”时,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表示“重量份”,在记载为“%”时,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表示“重量%”。
<各层的膜厚>
对于金属氧化物层、金属层的膜厚,使用聚焦离子束加工观察装置(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制造、产品名“FB-2100”),通过聚焦离子束(FIB)法加工试样,通过场发射型透射电子显微镜(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制造、产品名“HF-2000”)观察其剖面来求出。
对于保护顶涂层、底涂层的膜厚,使用瞬时多通道测光系统(大塚电子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MCPD3000”),根据使光从测定对象侧入射时的可见光的反射率的干涉图案,通过计算来求出。
对于保护薄膜的膜厚,通过使用测定端子的直径为20mm的1/100直读式厚度计测定试样的厚度来求出。
<测定用的隔热绝热基板(A)的制造>
对于测定用的隔热绝热基板(A),作为保护薄膜采用切成50mm×100mm者,作为贴附保护薄膜的构件(通过贴附保护薄膜而构成隔热绝热基板)采用切成100mm×100mm者,将保护薄膜轻轻贴附于保护顶涂层,然后,使用5kg辊从保护薄膜上方以每分钟约2m的速度进行单程压接来制造。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已经贴附有保护薄膜的状态的隔热绝热基板,将该隔热绝热基板切成50mm×100mm作为测定用的隔热绝热基板(A)。
<测定用的隔热绝热基板(B)的制造>
对于测定用的隔热绝热基板(B),使保护薄膜的尺寸与贴附保护薄膜的构件(通过贴附保护薄膜而构成隔热绝热基板)的尺寸相同,将保护薄膜轻轻贴附于保护顶涂层,然后,使用5kg辊从保护薄膜上方以每分钟约2m的速度进行单程压接来制造。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已经贴附有保护薄膜的状态的隔热绝热基板,将该隔热绝热基板切成50mm×100mm作为测定用的隔热绝热基板(B)。
<在温度23±1℃、湿度50±5%RH的环境下的保护薄膜相对于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保管前180度剥离力)>
将测定用的隔热绝热基板(A)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后,将保护薄膜的短边侧的闲置部分(idle portion)折回180度,剥离约10mm后(即以宽度50mm剥离约10mm后)、将隔热绝热基板的除保护薄膜以外的部分夹于下部卡盘,将保护薄膜的闲置部分夹于上部卡盘。折回的保护薄膜注意与贴附保护薄膜的面平行,在23±1℃、50±5%RH气氛下以每分钟300mm的速度连续剥离,读取力的平均值。需要说明的是,实际测定时的温度、湿度的实测值为温度23℃、湿度50%RH。
<在温度50±1℃的环境下保管20天后的保护薄膜相对于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
将测定用的隔热绝热基板(A)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后,进一步在温度50±1℃的环境下保管20天,然后,将保护薄膜的短边侧的闲置部分折回180度,剥离约10mm后(即以宽度50mm剥离约10mm后),将隔热绝热基板的除保护薄膜以外的部分夹于下部卡盘,将保护薄膜的闲置部分夹于上部卡盘。折回的保护薄膜注意与贴附保护薄膜的面平行,在23±1℃、50±5%RH气氛下以每分钟300mm的速度连续剥离,读取力的平均值。需要说明的是,实际测定时的温度、湿度的实测值为温度23℃、湿度50%RH。
<在温度80±1℃的环境下保管10天后的保护薄膜相对于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
将测定用的隔热绝热基板(A)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后,进一步在温度80±1℃的环境下保管10天,然后,将保护薄膜的短边侧的闲置部分折回180度,剥离约10mm后(即以宽度50mm剥离约10mm后),将隔热绝热基板的除保护薄膜以外的部分夹于下部卡盘,将保护薄膜的闲置部分夹于上部卡盘。折回的保护薄膜注意与贴附保护薄膜的面平行,在23±1℃、50±5%RH气氛下以每分钟300mm的速度连续剥离,读取力的平均值。需要说明的是,实际测定时的温度、湿度的实测值为温度23℃、湿度50%RH。
<钢丝棉(SW)耐擦伤性试验>
将测定用的隔热绝热基板(B)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后,使用将其透明基板层侧的面借助厚度25μm的粘合剂层(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HJ-9150W”)粘贴于厚度1.3mm的玻璃板而成者作为试样。使用10连式笔试验机,一边用钢丝棉(Bonstar公司制造、#0000)施加1000g的载荷,一边将玻璃板上的隔热绝热基板(B)的保护薄膜的表面擦10个来回。以目视评价试验后对试样的刮伤、剥离的有无,按照以下评价标准进行评价。需要说明的是,实际试验时的温度、湿度的实测值为温度23℃、湿度50%RH。
〇:在表面未看到刮伤,未发生剥离。
△:在表面看到少许刮伤,但未发生剥离。
×:在表面看到大量刮伤、剥离。
<保护顶涂层的棉布耐擦伤性试验(保管前棉布耐擦伤性试验)>
将测定用的隔热绝热基板(B)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后,在23±1℃、50±5%RH气氛下将保护薄膜从保护顶涂层的表面剥离。使用将隔热绝热基板(B)的透明基板层侧的面借助厚度25μm的粘合剂层(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HJ-9150W”)粘贴于铝板而成者作为试样。使用学振磨耗试验机(Gakushin abrasion tester),一边用试验用棉布(金巾3号)施加500g的载荷,一边将铝板上的隔热绝热基板(B)的保护顶涂层的表面擦1000个来回。以目视评价试验后对试样的刮伤、剥离的有无,按照以下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测定进行5次,对其平均进行评价。需要说明的是,使用学振磨耗试验机的试验时的温度、湿度的实测值为温度23℃、湿度50%RH。
◎:擦2000个来回后,在表面未看到刮伤。
○:擦1000个来回后,在表面未看到刮伤。
△:擦1000个来回后,在表面看到少许刮伤。
×:擦1000个来回后,在表面看到大量刮伤。
<在温度80±1℃的环境下保管10天后的保护顶涂层的棉布耐擦伤性试验>
将测定用的隔热绝热基板(B)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后,进一步在温度80±1℃的环境下保管10天,然后,将保护薄膜从保护顶涂层的表面剥离。用浸有乙醇的布轻轻擦拭该表面后,使用将隔热绝热基板(B)的透明基板层侧的面借助厚度25μm的粘合剂层(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HJ-9150W”)粘贴于铝板而成者作为试样。使用学振磨耗试验机,一边用试验用棉布(金巾3号)施加500g的载荷,一边将铝板上的隔热绝热基板(B)的保护顶涂层的表面擦1000个来回。以目视评价试验后对试样的刮伤、剥离的有无,按照以下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测定进行5次,对其平均进行评价。需要说明的是,使用学振磨耗试验机的试验时的温度、湿度的实测值为温度23℃、湿度50%RH。
◎:擦2000个来回后,在表面未看到刮伤。
○:擦1000个来回后,在表面未看到刮伤。
△:擦1000个来回后,在表面看到少许刮伤。
×:擦1000个来回后,在表面看到大量刮伤。
<在温度50±1℃的环境下保管20天后的保护顶涂层的棉布耐擦伤性试验>
将测定用的隔热绝热基板(B)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后,进一步在温度50±1℃的环境下保管20天,然后,将保护薄膜从保护顶涂层的表面剥离。使用将隔热绝热薄膜(B)的透明基板层侧的面借助厚度25μm的粘合剂层(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造、产品名“HJ-9150W”)粘贴于铝板而成者作为试样。使用学振磨耗试验机,一边用试验用棉布(金巾3号)施加500g的载荷,一边将铝板上的隔热绝热基板(B)的保护顶涂层的表面擦1000个来回。以目视评价试验后对试样的刮伤、剥离的有无,按照以下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测定进行5次,对其平均进行评价。需要说明的是,使用学振磨耗试验机的试验时的温度、湿度的实测值为温度23℃、湿度50%RH。
◎:擦2000个来回后,在表面未看到刮伤。
○:擦1000个来回后,在表面未看到刮伤。
△:擦1000个来回后,在表面看到少许刮伤。
×:擦1000个来回后,在表面看到大量刮伤。
<水接触角α的测定>
将测定用的隔热绝热基板(B)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后,进一步在温度50±1℃的环境下保管20天,然后,将保护薄膜从保护顶涂层的表面剥离。
使用接触角仪(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CA-X型”),在温度23±1℃、湿度50±5%RH的环境下,在保护顶涂层的表面滴加2μL蒸馏水,在滴加10秒后测定液滴的接触角。将测定3次得到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水接触角α。需要说明的是,实际测定水接触角时的温度、湿度的实测值为温度23℃、湿度50%RH。
<水接触角β的测定>
将测定用的隔热绝热基板(B)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后,将保护薄膜从保护顶涂层的表面剥离。
使用接触角仪(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CA-X型”),在温度23±1℃、湿度50±5%RH环境下,在保护顶涂层的表面滴加2μL蒸馏水,在滴加10秒后测定液滴的接触角。将测定3次得到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水接触角β。需要说明的是,实际测定水接触角时的温度、湿度的实测值为温度23℃、湿度50%RH。
<水接触角β’的测定>
在室温下将保护薄膜贴附于按照后述的制作方法制作的标准基板,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后,将保护薄膜从保护顶涂层的表面剥离。
使用接触角仪(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CA-X型”),在温度23±1℃、湿度50±5%RH环境下,在保护顶涂层的表面滴加2μL蒸馏水,在滴加10秒后测定液滴的接触角。将测定3次得到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水接触角β’。需要说明的是,实际测定水接触角时的温度、湿度的实测值为温度23℃、湿度50%RH。
<水接触角γ的测定>
将按照后述的制作方法制作的标准基板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
使用接触角仪(协和界面科学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CA-X型”),在温度23±1℃、湿度50±5%RH环境下,在保护顶涂层的表面滴加2μL蒸馏水,在滴加10秒后测定液滴的接触角。将测定3次得到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水接触角γ。需要说明的是,实际测定水接触角时的温度、湿度的实测值为温度23℃、湿度50%RH。
[制造例1]:标准基板的制作
(在透明基板层上的底涂层的形成)
在厚度3mm的浮法玻璃(松浪硝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可见光透射率91%)的一侧的面以2μm的厚度形成丙烯酸类紫外线固化型硬涂层(JSR株式会社制造、Z7540)。详细而言,通过凹版涂布机涂布上述硬涂层的溶液,在80℃下干燥后,通过超高压汞灯照射累积光量300mJ/cm2的紫外线,进行固化,在透明基板层上形成底涂层。
(第一金属氧化物层、金属层、第二金属氧化物层的形成)
使用卷取式溅射装置,通过直流磁控溅射法在形成于上述透明基板层上的底涂层上依次形成膜厚10nm的锌-锡复合氧化物(ZTO)层、膜厚16nm的Ag-Pd合金层、膜厚10nm的锌-锡复合氧化物(ZTO)层,在上述底涂层上依次形成第一金属氧化物层、金属层、第二金属氧化物层。
ZTO层的形成使用将氧化锌、氧化锡和金属锌粉末按8.5:83:8.5的重量比烧结而得的靶,在电力密度:2.67W/cm2、工艺压力:0.4Pa的条件下进行溅射。此时,将溅射制膜室中的气体导入量调节成Ar:O2为98:2(体积比)。
Ag-Pd合金层的形成使用按96.4:3.6的重量比含有银:钯的金属靶。
(保护顶涂层的形成)
在上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层上以60nm的膜厚形成由具有配位键合型材料的氟类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形成的保护顶涂层。详细而言,相对于氟类硬涂树脂溶液(JSR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JUA204”)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添加磷酸酯化合物(日本化药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KAYAMER PM-21”)5重量份,使用旋转涂布机进行涂布,在100℃下干燥1分钟后,在氮气气氛下通过超高压汞灯照射累积光量400mJ/cm2的紫外线,进行固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磷酸酯化合物为分子中具有1个丙烯酰基的磷酸单酯化合物(在上述通式(1)中,X为甲基、n=0、p=1的化合物)与分子中具有2个丙烯酰基的磷酸二酯化合物(在上述通式(1)中,X为甲基、n=0、p=2的化合物)的混合物。
(标准基板)
如上所述,得到具有透明基板层(厚度3mm)/底涂层(厚度2μm)/第一金属氧化物层(厚度10nm)/金属层(厚度16nm)/第二金属氧化物层(厚度10nm)/保护顶涂层(厚度60nm)的构成的标准基板。
[实施例1]
(在透明基板层上的底涂层的形成)
在厚度3mm的浮法玻璃(松浪硝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可见光透射率91%)的一侧的面以2μm的厚度形成丙烯酸类紫外线固化型硬涂层(JSR株式会社制造、Z7540)。详细而言,通过凹版涂布机涂布上述硬涂层的溶液,在80℃下干燥后,通过超高压汞灯照射累积光量300mJ/cm2的紫外线,进行固化,在透明基板层上形成底涂层。
(第一金属氧化物层、金属层、第二金属氧化物层的形成)
使用卷取式溅射装置,通过直流磁控溅射法在形成于上述透明基板层上的底涂层上依次形成膜厚10nm的锌-锡复合氧化物(ZTO)层、膜厚16nm的Ag-Pd合金层、膜厚10nm的锌-锡复合氧化物(ZTO)层,在上述底涂层上依次形成第一金属氧化物层、金属层、第二金属氧化物层。
ZTO层的形成使用将氧化锌、氧化锡和金属锌粉末按8.5:83:8.5的重量比烧结而得的靶,在电力密度:2.67W/cm2、工艺压力:0.4Pa的条件下进行溅射。此时,将溅射制膜室中的气体导入量调节成Ar:O2为98:2(体积比)。
Ag-Pd合金层的形成使用按96.4:3.6的重量比含有银:钯的金属靶。
(保护顶涂层的形成)
在上述第二金属氧化物层上以60nm的膜厚形成由具有配位键合型材料的氟类紫外线固化型树脂形成的表面保护层。详细而言,相对于氟类硬涂树脂溶液(JSR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JUA204”)的固体成分100重量份,添加磷酸酯化合物(日本化药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KAYAMER PM-21”)5重量份,使用旋转涂布机进行涂布,在100℃下干燥1分钟后,在氮气气氛下通过超高压汞灯照射累积光量400mJ/cm2的紫外线,进行固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磷酸酯化合物为分子中具有1个丙烯酰基的磷酸单酯化合物(在上述通式(1)中,X为甲基、n=0、p=1的化合物)与分子中具有2个丙烯酰基的磷酸二酯化合物(在上述通式(1)中,X为甲基、n=0、p=2的化合物)的混合物。
(保护薄膜的形成)
加入作为多元醇(A)的、属于具有3个OH基的多元醇的PREMINOL S3011(旭硝子株式会社制造、Mn=10000)85重量份、属于具有3个OH基的多元醇的SANNIX GP-3000(三洋化成株式会社制造、Mn=3000)13重量份、属于具有3个OH基的多元醇的SANNIX GP-1000(三洋化成株式会社制造、Mn=1000)2重量份、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属于多官能脂环族类异氰酸酯化合物的CORONATE HX(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18重量份、催化剂(日本化学产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ナーセム第2鉄)0.1重量份、作为脂肪酸酯的肉豆蔻酸异丙酯(花王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EXCEPARL IPM、Mn=270):20重量份、1-乙基-3-甲基咪唑鎓双(氟甲磺酰基)酰亚胺(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AS110)1.5重量份、两末端型的聚醚改性硅油(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KF-6004)0.02重量份、含硅氧烷键聚合物(共荣社化学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LE-302)0.25重量份、作为稀释溶剂的醋酸乙酯,进行混合搅拌,制造粘合剂组合物(1)。
用浸渍辊(fountain roll)将所得粘合剂组合物(1)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12μm的方式涂布于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Lumirror S10”(厚度38μm、东丽株式会社制造),在干燥温度130℃、干燥时间30秒的条件下固化并干燥。如此,在基材上制得粘合剂层。接着,在粘合剂层的表面粘贴对一侧的面实施了有机硅处理的厚度25μm的由聚酯树脂形成的基材(隔离体)的有机硅处理面,得到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1)。将所得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1)贴附在保护顶涂层的表面上,将隔离体剥离。
(隔热绝热基板)
如上所述,得到具有透明基板层(厚度3mm)/底涂层(厚度2μm)/第一金属氧化物层(厚度10nm)/金属层(厚度16nm)/第二金属氧化物层(厚度10nm)/保护顶涂层(厚度60nm)/保护薄膜(厚度50μm)的构成的隔热绝热基板(1)。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2]
加入实施例1记载的多元醇(A)100重量份、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属于多官能脂环族类异氰酸酯化合物的CORONATE HX(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18重量份、催化剂(日本化学产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ナーセム第2鉄)0.1重量份、含羟基的有机硅(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X-22-4015)0.25重量份、作为稀释溶剂的醋酸乙酯,进行混合搅拌,制造粘合剂组合物(2),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得到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2)。
代替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1),使用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2),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得到隔热绝热基板(2)。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3]
配混作为氨基甲酸酯预聚物(C)的“CYABINE SH-109”(固体成分54%、含脂肪酸酯、TOYO INK CO.,LTD.制造)100重量份、作为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属于多官能脂环族类异氰酸酯化合物的CORONATE HX(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3.6重量份、作为稀释溶剂的甲苯,用分散器搅拌,制造粘合剂组合物(3),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得到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3)。
代替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1),使用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3),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得到隔热绝热基板(3)。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4]
代替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1),使用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4)(Rasta Banana Co.,Ltd.制造、防指纹·防反射·液晶保护薄膜、型号:T666501SH、保护薄膜部分的厚度=150μm),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得到隔热绝热基板(4)。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5]
(丙烯酸类低聚物的制备)
向具备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凝器、滴液漏斗的4口烧瓶投入甲苯10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二环戊酯(DCPMA)(商品名:FA-513M、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60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MMA)40重量份和作为链转移剂的巯基乙酸甲酯3.5重量份。接着,在70℃下、氮气气氛下搅拌1小时后,投入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0.2重量份,在70℃下反应2小时,接着在80℃下反应4小时后,在90℃下反应1小时,得到丙烯酸类低聚物。所得丙烯酸类低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4000,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44℃。
(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的制备)
向具备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凝器的四口烧瓶投加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100重量份、丙烯酸4-羟丁酯(4HBA)10重量份、丙烯酸(AA)0.02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0.2重量份、醋酸乙酯157重量份,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5℃附近进行6小时的聚合反应,制备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40重量%)。所得丙烯酸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54万、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67℃。
(丙烯酸类粘合剂溶液的制备)
用醋酸乙酯将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40重量%)稀释至20重量%,向该溶液500重量份(固体成分100重量份)加入用醋酸乙酯将作为有机硅成分的具有氧亚烷基链的有机聚硅氧烷(KF-353、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稀释至10%而得的溶液2重量份(固体成分0.2重量份)、作为属于抗静电剂的碱金属盐(离子性化合物)的用醋酸乙酯将双(三氟甲磺酰基)酰亚胺锂(LiN(CF3SO2)2:LiTFSI、东京化成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稀释至1%而得的溶液15重量份(固体成分0.15重量份)、作为交联剂的属于3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体(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CORONATE HX)3.5重量份(固体成分3.5重量份)、属于2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的1,3-双(异氰酸根合甲基)环己烷(三井化学株式会社制造、TAKENATE 600)0.3重量份(固体成分0.3重量份)、作为交联催化剂的二月桂酸二丁基锡(1重量%醋酸乙酯溶液)2重量份(固体成分0.02重量份)、上述丙烯酸类低聚物0.5重量份,进行混合搅拌,制备丙烯酸类粘合剂溶液。
(抗静电处理薄膜的制作)
用包含水30重量份和甲醇70重量份的混合溶剂对抗静电剂(SOLVEX INC.制造、MICROSOLVER RMd-142、以氧化锡和聚酯树脂作为主要成分)10重量份进行稀释,由此制备抗静电剂溶液。使用迈耶棒(Meyer bar)将所得抗静电剂溶液涂布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厚度:38μm)上,通过在130℃下干燥1分钟来去除溶剂,形成抗静电层(厚度:0.2μm),制作抗静电处理薄膜。
(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的制作)
将上述丙烯酸类粘合剂溶液涂布在上述抗静电处理薄膜的与抗静电处理面相反一面,在130℃下加热2分钟,形成厚度15μm的粘合剂层。接着,在粘合剂层的表面粘贴对单面实施了有机硅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厚度25μm)的有机硅处理面,制作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5)。
(隔热绝热基板(5)的制作)
代替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1),使用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5),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得到隔热绝热基板(5)。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6]
(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制备)
向具备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凝器的四口烧瓶投加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100重量份、丙烯酸2-羟乙酯(HEA、东亚合成株式会社制造、ACRYCS HEA)4重量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二异丁腈(和光纯药株式会社制造、AIBN)0.2重量份、醋酸乙酯(昭和电工株式会社制造、醋酸乙酯)205重量份,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63℃附近进行约4小时的聚合反应,制备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约35重量%)。该丙烯酸类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Mw)为65万,Tg为-68.3℃。
(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的制备)
用醋酸乙酯将上述丙烯酸类聚合物溶液(约35重量%)稀释至29重量%,相对于该溶液的丙烯酸类聚合物100重量份(固体成分),加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的异氰脲酸酯体(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CORONATE HX)4重量份、作为锡类催化剂的月桂酸二辛基锡(Tokyo Fine Chemical Co.,Ltd.制造、EMBILIZER OL-1)0.015重量份、作为交联延迟剂的乙酰丙酮3重量份,保持在25℃附近进行约1分钟的混合搅拌,制备丙烯酸类粘合剂组合物,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得到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6)。
代替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1),使用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6),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得到隔热绝热基板(6)。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7]
代替CORONATE HX,添加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CORONATE L 4重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6同样进行,得到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7)。
代替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1),使用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7),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得到隔热绝热基板(7)。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8]
代替CORONATE HX,添加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CORONATE L 3.5重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6同样进行,得到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8)。
代替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1),使用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8),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得到隔热绝热基板(8)。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9]
作为透明基板层,代替玻璃板,使用厚度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基材(东丽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Lumirror U48”、可见光透射率93%),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得到隔热绝热基板(9)。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0]
作为透明基板层,代替玻璃板,使用厚度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基材(东丽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Lumirror U48”、可见光透射率93%),除此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进行,得到隔热绝热基板(10)。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1]
作为透明基板层,代替玻璃板,使用厚度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基材(东丽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Lumirror U48”、可见光透射率93%),除此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进行,得到隔热绝热基板(11)。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2]
作为透明基板层,代替玻璃板,使用厚度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基材(东丽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Lumirror U48”、可见光透射率93%),除此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进行,得到隔热绝热基板(12)。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3]
作为透明基板层,代替玻璃板,使用厚度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基材(东丽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Lumirror U48”、可见光透射率93%),除此之外与实施例5同样进行,得到隔热绝热基板(13)。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4]
作为透明基板层,代替玻璃板,使用厚度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基材(东丽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Lumirror U48”、可见光透射率93%),除此之外与实施例6同样进行,得到隔热绝热基板(14)。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5]
作为透明基板层,代替玻璃板,使用厚度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基材(东丽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Lumirror U48”、可见光透射率93%),除此之外与实施例7同样进行,得到隔热绝热基板(15)。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6]
作为透明基板层,代替玻璃板,使用厚度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基材(东丽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Lumirror U48”、可见光透射率93%),除此之外与实施例8同样进行,得到隔热绝热基板(16)。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7]
代替CORONATE HX,添加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CORONATE L 0.80重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6同样进行,得到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17)。
代替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1),使用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17),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得到隔热绝热基板(17)。
结果示于表1。
[实施例18]
作为透明基板层,代替玻璃板,使用厚度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基材(东丽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Lumirror U48”、可见光透射率93%),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7同样进行,得到隔热绝热基板(18)。
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1]
代替CORONATE HX,添加日本聚氨酯工业株式会社制造CORONATE L 0.25重量份,除此之外与实施例6同样进行,得到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C1)。
代替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1),使用带隔离体的保护薄膜(C1),除此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得到隔热绝热基板(C1)。
结果示于表1。
[比较例2]
作为透明基板层,代替玻璃板,使用厚度50μm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基材(东丽株式会社制造、商品名“Lumirror U48”、可见光透射率93%),除此之外与比较例1同样进行,得到隔热绝热基板(C2)。
结果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2221448420000721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隔热绝热基板可以用于例如建筑物、交通工具等的窗户、装植物等的透明箱盒、冷冻或冷藏的展示柜等。
附图标记说明
10 透明基板层
20 红外线反射层
21 金属层
22a 第一金属氧化物层
22b 第二金属氧化物层
40 保护顶涂层
60 底涂层
70 保护薄膜
80 粘接剂层
90 取暖器
100 隔热绝热基板
1000 窗户

Claims (12)

1.一种隔热绝热基板,
所述隔热绝热基板包含透明基板层和红外线反射层,
在该红外线反射层的与该透明基板层相反一侧具备保护顶涂层,
在该保护顶涂层的与该红外线反射层相反一侧的表面具备保护薄膜,
该保护顶涂层的材料为选自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塞隆(SiAlON)的至少一种,
该保护薄膜包含基材薄膜和粘合剂层,
该基材薄膜的材料为选自塑料、纸、金属薄膜、无纺布的至少一种,
构成所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由粘合剂组合物形成,该粘合剂组合物含有基础聚合物,
该基础聚合物为选自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橡胶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中的至少一种,
在温度23±1℃、湿度50±5%RH的环境下的该保护薄膜相对于该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为0.01N/50mm~0.40N/50mm,
在温度80±1℃的环境下保管10天后的该保护薄膜相对于该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为0.01N/50mm~1.0N/50mm,
设在温度50±1℃的环境下保管20天后将所述保护薄膜从所述保护顶涂层的表面剥离后的该保护顶涂层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为α度,设在该保管前在温度23±1℃、湿度50±5%RH的环境下将该保护薄膜从该保护顶涂层的表面剥离后的该保护顶涂层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为β度时,(α-β)为-15~+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绝热基板,其中,所述透明基板层为透明薄膜,在温度23±1℃、湿度50±5%RH的环境下的所述保护薄膜相对于所述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为0.01N/50mm~0.14N/5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绝热基板,其中,所述透明基板层为透明薄膜,在温度23±1℃、湿度50±5%RH的环境下的所述保护薄膜相对于所述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为0.03N/50mm~0.10N/50m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绝热基板,其中,所述透明基板层为透明薄膜,在温度80±1℃的环境下保管10天后的所述保护薄膜相对于所述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为0.01N/50mm~0.30N/5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隔热绝热基板,其中,所述透明基板层为透明薄膜,在温度80±1℃的环境下保管10天后的所述保护薄膜相对于所述保护顶涂层的180度剥离力为0.08N/50mm~0.16N/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绝热基板,其中,所述(α-β)为-1~+9。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绝热基板,其中,设在温度23±1℃、湿度50±5%RH的环境下的标准基板的保护顶涂层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为γ度,设经过如下处理后的在湿度50±5%RH的环境下的标准基板的该保护顶涂层的表面的水接触角为β’度时,(β’-γ)为-15~+3,所述处理为:在室温下将所述保护薄膜贴附于该标准基板并在室温下放置24小时后,将该保护薄膜从该保护顶涂层的表面剥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隔热绝热基板,其中,所述(β’-γ)为-9~+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绝热基板,其中,所述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为由含有多元醇(A)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形成的氨基甲酸酯类树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绝热基板,其中,所述氨基甲酸酯类树脂为由含有氨基甲酸酯预聚物(C)和多官能异氰酸酯化合物(B)的组合物形成的氨基甲酸酯类树脂。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绝热基板,其中,所述保护顶涂层的厚度为5nm~500nm。
12.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隔热绝热基板,其中,所述保护薄膜的厚度为10μm~150μm。
CN201880023135.6A 2017-03-30 2018-03-28 隔热绝热基板 Active CN11047600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66616 2017-03-30
JP2017-066616 2017-03-30
JP2018-059495 2018-03-27
JP2018059495A JP2018173167A (ja) 2017-03-30 2018-03-27 遮熱断熱基板
PCT/JP2018/012648 WO2018181427A1 (ja) 2017-03-30 2018-03-28 遮熱断熱基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76003A CN110476003A (zh) 2019-11-19
CN110476003B true CN110476003B (zh) 2022-04-22

Family

ID=63676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3135.6A Active CN110476003B (zh) 2017-03-30 2018-03-28 隔热绝热基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76003B (zh)
WO (1) WO201818142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57714B2 (ja) * 2018-05-10 2022-04-20 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透明遮熱断熱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GB201917626D0 (en) * 2019-12-03 2020-01-15 Asymptote Ltd Bung for insulating a container and cooling method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34876A (ja) * 1999-05-28 2000-12-05 Teijin Ltd 熱線反射機能を有する積層体
CN102632650A (zh) * 2011-02-10 2012-08-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自卷绕性粘合片及切断体的制造方法
CN106256864A (zh) * 2015-06-19 2016-12-2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表面保护薄膜
CN106479387A (zh) * 2015-08-24 2017-03-0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表面保护膜的光学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91845B2 (ja) 1991-02-28 2004-11-24 旭硝子株式会社 塗料組成物
GB2277095B (en) 1992-09-24 1997-04-16 Kansai Paint Co Ltd Topcoating composition and film-forming process by use of the same
JPH0812921A (ja) 1993-07-14 1996-01-16 Asahi Glass Co Ltd 塗料用樹脂組成物
JPH0812922A (ja) 1993-07-14 1996-01-16 Asahi Glass Co Ltd 屋外物品表面を処理する方法
WO1996026254A1 (fr) 1995-02-20 1996-08-29 Daikin Industries, Ltd. Agent antifouling et composition de revetement non aqueuse contenant cet agent
JPH08231919A (ja) 1995-02-24 1996-09-10 Central Glass Co Ltd フッ素樹脂塗料用組成物
EP0852251B1 (en) 1995-09-22 2003-05-28 Daikin Industries, Limited Stain-proofing agent for preventing adherence of stain and composition for paints
JPH10265731A (ja) 1997-03-25 1998-10-06 Toagosei Co Ltd フッ素塗料用組成物
JP3581776B2 (ja) 1997-07-25 2004-10-27 関西ペイント株式会社 耐汚れ性に優れた塗膜形成方法
JPH10204374A (ja) 1998-02-24 1998-08-04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上塗り塗料用組成物
JP2002173650A (ja) * 2000-12-04 2002-06-21 Hitachi Chem Co Ltd 光学シート保護用粘着フィルム
US20050210921A1 (en) * 2004-03-29 2005-09-29 Guardian Industries Corp. Method of making coated glass article, and intermediate product used in same
JP2006182795A (ja) * 2004-12-24 2006-07-13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ポリウレタン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シート又は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2009120820A (ja) * 2007-10-24 2009-06-04 Asahi Glass Co Ltd 電子部品用粘着シート
JP2011053535A (ja) * 2009-09-03 2011-03-17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の保管方法
EP2554615A1 (en) 2011-08-05 2013-02-06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s,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layers, an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s
JP5868084B2 (ja) 2011-09-12 2016-02-2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赤外線反射フィルム
JP2014019777A (ja) * 2012-07-18 2014-02-03 Nitto Denko Corp 表面保護シート
JP2014030910A (ja) 2012-08-01 2014-02-20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ハードコートを有するウィンドウフィルム
JP2014047280A (ja) 2012-08-31 2014-03-17 Nitto Denko Corp 表面保護用シート
JP6381950B2 (ja) 2013-06-25 2018-08-2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表面保護フィルム、及び、光学部材
JP6092034B2 (ja) * 2013-07-30 2017-03-0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および光学部材
JP2015074771A (ja) 2013-10-11 2015-04-20 出光ユニテック株式会社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JP2016093892A (ja) * 2014-11-12 2016-05-26 東レ株式会社 積層体
JP6163196B2 (ja) 2015-12-16 2017-07-12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赤外線反射フィル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34876A (ja) * 1999-05-28 2000-12-05 Teijin Ltd 熱線反射機能を有する積層体
CN102632650A (zh) * 2011-02-10 2012-08-15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自卷绕性粘合片及切断体的制造方法
CN106256864A (zh) * 2015-06-19 2016-12-2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表面保护薄膜
CN106479387A (zh) * 2015-08-24 2017-03-08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带表面保护膜的光学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81427A1 (ja) 2018-10-04
CN110476003A (zh) 2019-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48168B2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CN110616048B (zh) 表面保护膜
KR20150058003A (ko) 우레탄계 점착제 및 이 점착제를 사용한 표면 보호 필름
KR102475546B1 (ko) 표면 보호 필름
TWI676661B (zh) 附表面保護膜之被黏著體
CN110476003B (zh) 隔热绝热基板
CN114605931A (zh) 表面保护膜
US20210114360A1 (en) Heat-shielding heat insulating substrate
JP7067573B2 (ja) 粘着剤、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積層体およ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TW202200739A (zh) 附黏著劑層之膜
JP7132371B2 (ja) 粘着剤層付フィルム
WO2022138114A1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WO2022138113A1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WO2022138179A1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TWI837139B (zh) 表面保護膜
JP2023004299A (ja) 表面保護フィルム
KR20210116471A (ko) 표면 보호 필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