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61613B - 容纳单元以及容纳单元的液体量管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容纳单元以及容纳单元的液体量管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61613B CN110461613B CN201880020970.4A CN201880020970A CN110461613B CN 110461613 B CN110461613 B CN 110461613B CN 201880020970 A CN201880020970 A CN 201880020970A CN 110461613 B CN110461613 B CN 11046161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ink
- unit
- detection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用于向液体喷射部供给液体的容纳单元具备: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其用于容纳液体;第一大气连通部,其用于将第一容纳部与大气连通;第二大气连通部,其用于将第二容纳部与大气连通;注入部,其用于向第一容纳部注入液体;供给部,其用于向液体喷射部供给液体;检测部,其用于检测容纳到第二容纳部的液体;以及密封部件,其用于密封第二大气连通部。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经由液体连通部彼此连通,该液体连通部设置在设置状态下的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的铅垂方向的下方部分。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2017年3月27日提出的申请号2017-060599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主张优先权,通过参照将该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的全部的公开内容纳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容纳墨水等液体的容纳单元以及容纳单元的液体量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使用了液体喷射系统,该液体喷射系统具备:液体喷射装置,其具备喷射墨水等的液体喷射部;以及容纳单元,其装入有向液体喷射部供给液体的容器。在这种液体喷射系统中,将墨水余量变少的情况通知使用者并催促容纳单元的更换、墨水的补充。例如,在使用更换式的容纳单元的液体喷射系统中,使从液体喷射部喷射的墨水的累积喷射数存储到设置于容纳单元的存储芯片,基于累积喷射数而判定墨水余量,并通知墨水即将用尽、以及墨水用尽。
在日本特开平10-202900号公报所记载的液体喷射系统(墨水·喷射·印刷·系统)中,存储墨水余量的存储芯片不与容纳单元(容器)一起更换,安装于液体喷射装置(底盘)侧。因此,在进行容纳单元的更换之际,需要使存储于存储芯片的墨水余量(墨水水位)重置。在日本特开平10-202900号公报中,利用重置开关的操作将存储于存储芯片的墨水余量重写成适当的值。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日本特开平10-202900号公报所记载的液体喷射系统中,没有能够检测墨水槽的墨水量的检测部,难以准确地把握墨水量。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鉴于这样的技术问题点而提出能够准确地检测液体量的容纳单元以及容纳单元的液体量管理方法。
[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用于向液体喷射部供给液体的容纳单元。该容纳单元具有: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其用于容纳所述液体;第一大气连通部,其用于将所述第一容纳部与大气连通;第二大气连通部,其用于将所述第二容纳部与大气连通;注入部,其用于向所述第一容纳部注入所述液体;供给部,其用于向所述液体喷射部供给所述液体;检测部,其用于检测容纳到所述第二容纳部的所述液体;以及密封部件,其用于密封所述第二大气连通部,所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经由液体连通部彼此连通,该液体连通部设置在设置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的铅垂方向的下方部分。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容纳单元设置有检测第二容纳部的液体的检测部,因此,能够准确地检测容纳单元的液体量。尤其是,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密封部件密封设置在第二容纳部的第二大气连通部。
因而,在从容纳单元供给液体之际,只要密封第二大气连通部,则在第一容纳部的液面变得比液体连通部低之后,第二容纳部的水位开始下降并且检测部的输出发生变化。因而,能够检测液体量变少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向容纳单元注入(补充)液体之际,只要使第二大气连通部开放并进行注入,则在第一容纳部的液面上升到检测部的检测位置之际检测部的输出发生变化。因而,能够检测与液体的供给时不同的液体量。也就是说,能够使用同一的检测位置(检测高度)的检测部而检测多个液体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期望的是,所述检测部配置于所述设置状态下的所述第二容纳部的铅垂方向的上方。这样的话,能够在第二容纳部的液面极端下降之前检测液体量变少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中,期望的是,所述检测部在所述设置状态下在检测位置处检测所述液体,该检测位置设定在比所述第一容纳部中的液面的基准位置靠铅垂方向的下方的位置。若如此设置,则能够在液面比基准位置低的状态下检测液体,因此,能够防止尽管将液体补充到基准位置液体也未被检测这样的误检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期望的是,所述基准位置是所述第一容纳部中的所述液面的上限位置。若如此设置,则能够检测液面达到上限位置的情况。因而,能够检测液体量成为上限量的情况,因此,能够检测液体向容纳单元的填充完成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期望的是,所述检测位置用作用于在所述液体从所述供给部供给时检测达到所述液体的下限量的情况的检测位置,并且用作用于在所述液体向所述注入部注入时检测达到所述液体的上限量的情况的检测位置。若如此设置,则能够使用同一的检测位置(检测高度)的检测部分别检测达到上限量和下限量的情况。
例如,如上所述,只要在液体的供给时和注入时(补充时)利用密封部件对是否使第二大气连通部开放进行切换,则能够在液体的供给时检测低于下限量的情况,并且能够在液体的注入时检测达到上限量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期望的是,所述检测部具备所述设置状态下的铅垂方向的下端位置不同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若多个电极的铅垂方向的下端位置相同,则有可能产生检测和非检测频繁地反复振荡(chattering)。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下端位置不同,因此,能够抑制振荡。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期望的是,所述密封部件具备:第一密封部,其用于密封所述注入部;以及第二密封部,其用于密封所述第二大气连通部,在所述设置状态下,所述注入部配置于第一容纳部的铅垂方向的上方,所述第二大气连通部配置于所述第二容纳部的铅垂方向的上方。若如此设置,则能够使用一个密封部件、且以同一的动作密封注入部和第二大气连通部这两个部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期望的是,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设置状态下被支撑成能够以一端为中心转动。若如此设置,则能够以设置在一端的支撑轴为支点而使用杠杆原理推压密封部件,因此,能够以简单的操作且可靠地密封。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上述的容纳单元的液体量管理方法。该液体量管理方法的特征在于,利用软件计数器对与容纳于所述容纳单元的液体量相对应的值进行计数,基于所述检测部的输出从表示没有检测出所述液体的输出切换成表示检测出所述液体的输出,将所述软件计数器的计数值重置成初始值。这样,只要检测部检测出液体并自动重置软件计数器,就不存在产生因忘记操作而导致忘记重置软件计数器的可能性,因此,能够将软件计数器的计数值重写成适当的值。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容纳单元的液体喷射系统的俯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以XZ面剖切容纳单元的截面结构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图2的容纳单元中的墨水量的变动的迁移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以XZ面剖切变形例的容纳单元的截面结构的说明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以XZ面剖切参考例的容纳单元的截面结构的说明图。
图6是变形例1的液体喷射系统的俯视图。
图7是变形例2的液体喷射系统的俯视图。
[标号说明]
1:液体喷射系统;2:喷墨打印机;3、3A、3B:墨水容纳单元;4:箱体;5:液体喷射部;6:输送区域;7:排纸部;8:安装部;9、9A、9B:目视确认窗;10:上限标记;11:注入部;12:供给部;20:密封部件;20A:开放位置;20B:密封位置;21:支撑轴;22:转动支撑部;23:臂部;24:第一密封部;25:第二密封部;30:壳体;31:间隔壁;32:第一大气连通部;33:第二大气连通部;34:底壁;35:上壁;36、37:侧壁;38:液体连通部;40:第一容纳部;50:第二容纳部;60:检测部;61:检测用基板;62:触点;63A:第一电极;63B:第二电极;63C:第三电极;103:墨水容纳单元;112:供给部;130:壳体;131:间隔壁;131A:铅垂部分;131B:水平部分;131C:下端部分;138:液体连通部;139:间隔壁;140:第一容纳部;150:第二容纳部;203:墨水容纳单元;230:壳体;240:容纳部;260:检测部;301:液体喷射系统;303A:墨水容纳单元;401:液体喷射系统;403A:墨水容纳单元;H:上限位置;H1:检测位置;L:下限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容纳单元及其液体量管理方法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液体喷射系统)
图1是具备容纳单元的液体喷射系统的俯视图。图1的液体喷射系统1具备喷墨打印机2和墨水容纳单元3。液体喷射系统1利用作为液体的一个例子的墨水对印刷用纸等印刷介质进行印刷。喷墨打印机2是液体喷射装置的一个例子,具备箱体4和容纳于箱体4的印刷机构部。印刷机构部具备:未图示的介质输送机构,其输送印刷用纸等印刷介质;喷墨头等液体喷射部5,其朝向印刷介质喷射墨水;以及未图示的供给管等,其将液体喷射部5和墨水容纳单元3连接。印刷介质被沿着设置在箱体4的内部的输送区域6输送,并被从设置在箱体4的前面的排纸部7排出。
图1所示的XY方向为相互正交的方向。将X方向的一侧以+X方向表示,将另一侧以-X方向表示。另外,将Y方向的一侧以+Y方向表示,将另一侧以-Y方向表示。液体喷射系统1在被使用的状态下设置于由X方向和Y方向规定的水平的平面(XY面)。另外,与XY方向正交的Z方向(参照图2)是铅垂方向。-Z方向是铅垂方向的下方,+Z方向是铅垂方向的上方。
在图1中,Y方向是喷墨打印机2的前后方向,X方向是喷墨打印机2的宽度方向。喷墨打印机2的前面朝向+Y方向。印刷介质被从排纸部7向+Y方向排出。在喷墨打印机2的+X方向的侧面设置有用于安装墨水容纳单元3的安装部8。在图1的例子中,多个墨水容纳单元3沿着前后方向(Y方向)排列而安装于安装部8。多个墨水容纳单元3分别容纳不同的墨水。或者,也可以在多个墨水容纳单元3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容纳有相同的墨水。
安装部8的一部分从喷墨打印机2的箱体4向前方(+Y方向)伸出。墨水容纳单元3具备:墨水容纳单元3A,其安装于从箱体4向前方(+Y方向)伸出的配置区域;以及多个墨水容纳单元3B,其安装于设置在箱体4的侧方(+X方向)的配置区域。也就是说,墨水容纳单元3A配置于喷墨打印机2的前面。
在墨水容纳单元3(3A、3B)中,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注入墨水的注入部11。在安装部8设置有用于目视确认墨水容纳单元3A、3B内的墨水量的目视确认窗9。目视确认窗9具备:目视确认窗9A,其用于确认墨水容纳单元3A内的墨水量;以及目视确认窗9B,其用于确认墨水容纳单元3B内的墨水量。目视确认窗9B设置于安装部8的+X方向的侧面,朝向+X方向。另一方面,目视确认窗9A设置于跨安装部8的+X方向的侧面和前面(+Y方向的面)的角部。目视确认窗9A朝向+X方向和+Y方向这两个方向。
在本说明书中,将安装到安装部8的状态设为墨水容纳单元3(3A、3B)的设置状态。在墨水容纳单元3A、3B上,在设置状态下,在与目视确认窗9A、9B对置的部位设置有表示墨水量的上限位置H(参照图2)的上限标记10。即,在墨水容纳单元3B上,在朝向+X方向的侧面设置有上限标记10。另外,在墨水容纳单元3A上,在朝向+X方向的侧面和前面(朝向+Y方向的面)这两个面设置有上限标记10。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1的配置于喷墨打印机2的前面的墨水容纳单元3A与其他的墨水容纳单元3B不同,面对从喷墨打印机2的前面和侧面的任一方向都能够目视确认的目视确认窗9A。并且,在从喷墨打印机2的前方(+Y方向)能够目视确认的面、以及从侧方(+X方向)能够目视确认的面中任一个都设置有上限标记10。因而,从喷墨打印机2的前面和侧面的任一侧都能够确认墨水量。
另外,墨水容纳单元3A的注入部11配置于前面(+Y方向的面)和+X方向的侧面相交的角部。这是从喷墨打印机2的前方(+Y方向)和侧方(+X方向)的任一方向都能够注入墨水的位置。因而,墨水容纳单元3A从喷墨打印机2的前面和侧面的任一侧都能够进行墨水的补充操作。
(墨水容纳单元)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以XZ面剖切墨水容纳单元3(3A、3B)的截面结构的说明图,表示上述的设置状态。墨水容纳单元3具备用于密封注入部11和随后论述的第二大气连通部33的密封部件20。图2所示的“开放状态”是密封部件20未密封注入部11的状态,“密封状态”表示密封部件20密封着注入部11的状态。墨水容纳单元3(3A、3B)具备:壳体30,其+Y方向或者-Y方向的侧面开口;膜部件,其以封堵该开口的方式通过熔接等固定于壳体30;以及密封部件20,其配置于壳体30的铅垂方向的上方(+Z方向)。
在壳体30的内部形成有由间隔壁31划分的第一容纳部40和第二容纳部50。墨水容纳单元3(3A、3B)具备:第一大气连通部32,其用于将第一容纳部40与大气连通;第二大气连通部33,其用于将第二容纳部50与大气连通;注入部11,其用于向第一容纳部40注入墨水;以及供给部12,其用于向液体喷射部5供给墨水。供给部12设置于设置状态下的壳体30的铅垂方向的下端。在图2的例子中,供给部12设置于第二容纳部50的铅垂方向的下端。此外,供给部12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容纳部40的铅垂方向的下端。
壳体30具备底壁34和上壁35。在设置状态下,底壁34是壳体30的-Z方向(铅垂方向的下方)的面,上壁35是壳体30的+Z方向(铅垂方向的上方)的面。另外,壳体30具备+X方向的侧壁36和-X方向的侧壁37。在壳体30中,+X方向的侧壁36是与目视确认窗9A或者目视确认窗9B对置的部位。因而,在侧壁36形成有表示墨水量的上限位置H的上述的上限标记10。在图2中,示出有在墨水容纳单元3中墨水被注入到以上限标记10表示的上限位置H的初始状态。
划分第一容纳部40和第二容纳部50的间隔壁31从上壁35朝向底壁34在铅垂方向上延伸。第一容纳部40和第二容纳部50经由液体连通部38连通。液体连通部38是设置在间隔壁31的铅垂方向的下端(-Z方向的端部)与底壁34之间的间隙。也就是说,液体连通部38设置于设置状态下的第一容纳部40和第二容纳部50的铅垂方向的下方部分。换言之,液体连通部38设置于设置状态下的第一容纳部40和第二容纳部50的底部,即,距底壁34比距上壁35更近的位置。
第一大气连通部32和注入部11形成于壳体30的上壁35,使第一容纳部40和大气连通。另外,第二大气连通部33形成于壳体30的上壁35,使第二容纳部50和大气连通。另一方面,供给部12形成于壳体30的侧壁37的铅垂方向的下端部分,与第二容纳部50的底部连通。注入部11、第一大气连通部32、以及第二大气连通部33是从上壁35向铅垂方向的上方(+Z方向)突出的筒状部。注入部11、第一大气连通部32、以及第二大气连通部33均向同一方向(铅垂方向的上方:+Z方向)开口。
(检测部)
墨水容纳单元3具备检测容纳到第二容纳部50的墨水的检测部60。检测部60具备:检测用基板61;两处触点62,其设置在检测用基板61上;第一电极63A,其与一个触点62连接;以及第二电极63B,其与另一个触点62连接。使用例如SUS电极作为第一电极63A、第二电极63B。此外,也可以使用其他导电部件。在检测用基板61安装有检测电路,该检测电路根据第一电极63A、第二电极63B与墨水接触的有无来切换通电的有无。检测部60根据当第二容纳部50的水位变化而第一电极63A、第二电极63B与墨水的接触的有无被切换时,切换检测电路的通电的有无来检测墨水量。
检测部60的由第一电极63A进行的墨水的检测位置H1成为与墨水量的上限位置H相对应的高度。具体而言,由第一电极63A进行的墨水的检测位置H1位于比上限位置H靠铅垂方向的下方(-Z方向)仅一定尺寸的位置。由第一电极63A进行的墨水的检测位置H1是第一电极63A的下端位置。因而,第一电极63A的下端位于比上限位置H靠铅垂方向的下方(-Z方向)仅一定尺寸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一电极63A的长度成为在第二容纳部50的水位是上限位置H时第一电极63A与墨水可靠地接触的长度。
另外,检测部60的第一电极63A、第二电极63B的长度不同。具体而言,第二电极63B的下端位于比第一电极63A的下端靠铅垂方向的下方(-Z方向)仅一定尺寸的位置。通过使第一电极63A、第二电极63B的尺寸不同,能够防止在检测部60中产生振荡。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63A、第二电极63B均与墨水接触时的检测部60的输出是表示具有检测位置H1处的墨水的检测的输出,将该输出设为表示墨水“具有余量”的输出。另外,第一电极63A不与墨水接触、第二电极63B与墨水接触时的检测部60的输出是表示没有检测位置H1处的墨水的检测的输出,将该输出设为表示墨水“没有余量”的输出。
(密封部件)
密封部件20被支撑轴21支撑成能够转动。此外,虽然在图2中省略图示,但支撑轴21被壳体30支撑。密封部件20具备:转动支撑部22,其安装于支撑轴21;臂部23,其从转动支撑部22向壳体30的铅垂方向的上方(+Z方向)延伸;以及第一密封部24和第二密封部25,其从臂部23向壳体30侧突出。第一密封部24是能够密封注入部11的形状。另外,第二密封部25是能够密封第二大气连通部33的形状。
如图2所示,在未密封注入部11和第二大气连通部33的开放状态下,密封部件20移动到臂部23以支撑轴21为中心向铅垂方向的上方(+Z方向)转动了的开放位置20A。因而,第一密封部24与注入部11分开,第二密封部25与第二大气连通部33分开。因而,在该状态下能够向注入部11注入补充用的墨水。
另一方面,在密封注入部11和第二大气连通部33的密封状态下,密封部件20成为臂部23以支撑轴21为中心向铅垂方向的下方(-Z方向)转动了的状态。若使密封部件20转动到臂部23与壳体30的上壁35大致平行的密封位置20B,则第一密封部24从铅垂方向的上方密封注入部11,同时第二密封部25从铅垂方向的上方密封第二大气连通部33。也就是说,密封部件20能够以同一的动作密封注入部11和第二大气连通部33这两个部位。
密封部件20对注入部11和第二大气连通部33的密封动作是使臂部23以转动支撑部22为支点转动的动作。因而,通过推压臂部23的顶端,能够以杠杆原理将第一密封部24和第二密封部25推压到注入部11和第二大气连通部33。因而,能够以简单的动作可靠地形成密封状态。
(由检测部进行的墨水量的检测)
图3是表示图2的容纳单元(墨水容纳单元3)中的墨水量的变动的推移图。如上所述,在图2中,示出有在墨水容纳单元3中墨水被注入到以上限标记10表示的上限位置H的初始状态。向墨水容纳单元3的墨水的初始填充以及随后论述的墨水的补充在使密封部件20向开放位置20A移动后进行。若将密封部件20设为开放状态,则墨水容纳单元3的第一容纳部40和第二容纳部50的水位(液面的高度)变得相同。因而,在墨水的使用开始前的初始状态下,第一容纳部40和第二容纳部50的墨水的水位相同,两容纳部的水位均是上限位置H。在第二容纳部50的水位是上限位置H时,检测部60的第一电极63A、第二电极63B的下端均与墨水接触,因此,检测部60的输出成为表示“具有余量”的输出。
如图2的“密封状态”所示,墨水容纳单元3在从供给部12向液体喷射部5供给墨水时,利用密封部件20密封注入部11和第二大气连通部33,对于第一大气连通部32,设为开放的状态。若在密封第二大气连通部33的状态下供给墨水时,则第二容纳部50的水位不变化,仅第一容纳部40的水位逐渐降低。如图3的“供墨”的图所示,在第一容纳部40的水位比液体连通部38的高度靠上的期间,仅第一容纳部40的水位降低,第二容纳部50的水位不变化。因而,第一电极63A、第二电极63B的下端均保持与墨水接触的状态,检测部60的输出保持“具有余量”的状态。
若第一容纳部40的水位降低到液体连通部38的高度,则之后第二容纳部50的水位降低。如图3的“检测到没有余量”所示,若第二容纳部50的水位从第一电极63A的检测位置H1下降,则第一电极63A不与墨水接触。因而,检测部60的输出从表示“具有余量”的输出切换成表示“没有余量”的输出。也就是说,只要将第二容纳部50的水位从第一电极63A的检测位置H1下降时的墨水量设为下限量,就能够基于检测部60的输出检测墨水容纳单元3的墨水量低于下限量的情况。
液体喷射系统1利用喷墨打印机2的控制部监视检测部60的输出,并根据检测部60的输出进行预定的报告处理。例如,在检测到墨水容纳单元3的墨水量低于下限量的情况下,进行灯点亮、向液晶显示部的显示、蜂鸣器的报告等报告动作。另外,也可以进行保留印刷作业的执行、保留印刷作业的接受等处理。
若使用者知晓墨水量低于下限量的情况,则向墨水容纳单元3进行墨水的补充。在该情况下,使用者使密封部件20转动而使注入部11和第二大气连通部33开放,从而向注入部11注入墨水。如图3的“墨水补充”所示,为了墨水的补充,使密封部件20向上方转动而使第二大气连通部33开放,结果墨水容纳单元3的第一容纳部40和第二容纳部50的水位变得相同。即,第二容纳部50内的墨水经由液体连通部38向第一容纳部40移动,因此,两容纳部的水位变得相同。在该状态下,若向注入部11注入墨水,则在第一容纳部40和第二容纳部50的水位相同的状态下,两容纳部的墨水量逐渐增加。
使用者一边从目视确认窗9A或者目视确认窗9B确认墨水容纳单元3内的墨水量,一边进行墨水的补充操作。使用者基于上限标记10确认墨水的液面到达了上限位置H的情况而停止补充。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检测部60的第一电极63A进行的检测位置H1是比上限位置H靠铅垂方向的下方的位置。因而,如图3的“墨水补充完成”所示,在第一容纳部40和第二容纳部50的水位到达了上限位置H时,第一电极63A的下端位于比墨水的液面靠下的位置,第一电极63A与墨水可靠地接触。也就是说,若墨水被补充到上限位置H,则检测部60的输出从“没有余量”切换成“具有余量”。
液体喷射系统1具备用于管理墨水容纳单元3内的墨水量的软件计数器。软件计数器针对多个墨水容纳单元3,分别对与墨水量相对应的值进行计数。喷墨打印机2的控制部基于从液体喷射部5的墨水的喷射量而将软件计数器的计数值相加或者相减。例如,在喷射了墨水的情况下,使喷射数与软件计数器的计数值相加或者相减。喷墨打印机2的控制部在墨水向墨水容纳单元3的补充完成时,基于检测部60的输出将软件计数器的计数值重置成初始值。即,基于检测部60的输出从表示没有检测出墨水的“没有余量”切换成表示检测出墨水的“具有余量”,进行将软件计数器的计数值重置成初始值的控制。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的作用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单元3具备自动检测墨水量的检测部60,在墨水容纳单元3设置有用于配置检测部60的第二容纳部50。并且,成为如下结构:形成有注入部11的第一容纳部40和配置有检测部60的第二容纳部50经由设置在两容纳部的铅垂方向的下端的液体连通部38而连通。另外,设置在第二容纳部50的第二大气连通部33能够利用密封部件20密封。
因而,只要在利用密封部件20密封设置在第二容纳部50的第二大气连通部33的状态下供给墨水,就在第一容纳部40的水位下降到液体连通部38的高度之后,第二容纳部50的水位降低到检测部60的检测位置H1,检测部60的输出切换成“没有余量”。因而,能够检测墨水量成为比下限量少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向墨水容纳单元3补充墨水之际,只要使第二大气连通部33开放而向注入部11注入墨水,就在第一容纳部40和第二容纳部50的水位上升到检测部60的检测位置H1后检测部60的输出切换成“具有余量”。因而,能够检测与墨水的供给时不同的墨水量,能够检测墨水量到达了上限量的情况。因而,能够检测墨水向墨水容纳单元3的填充完成了的情况。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喷射系统1能够基于检测部60的输出自动重置墨水量的计数值。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墨打印机2的控制部利用软件计数器对与墨水容纳单元3的墨水量相对应的值进行计数而进行管理。若检测部60的输出从“没有余量”切换成“具有余量”,则喷墨打印机2的控制部将软件计数器的计数值重置成初始值。这样,只要自动重置软件计数器的计数值,就不会产生由于忘记操作而使软件计数器的计数值未被重置等事态。因而,能够将软件计数器的计数值重写成适当的值。
本实施方式的检测部60配置于墨水容纳单元3的设置状态下的第二容纳部50的铅垂方向的上方。换言之,检测部60设置于设置状态下的第二容纳部50的上壁35侧。具体而言,成为如下结构:检测部60的检测用基板61和两处的触点62配置于第二容纳部50的铅垂方向的上方,第一电极63A、第二电极63B从两处的触点62分别朝向铅垂方向的下方延伸。因而,能够利用第一电极63A、第二电极63B检测墨水的液面,并且能够通过第一电极63A与墨水接触的有无从而检测液面是否相对于检测位置H1降低了。
本实施方式的检测部60在墨水容纳单元3的设置状态下在检测位置H1处检测墨水,该检测位置H1是比作为第一容纳部40中的液面的基准位置的上限位置H靠铅垂方向的下方的位置。因而,能够在液面比上限位置H低的状态下检测墨水,因此,能够防止尽管将墨水补充到上限位置H墨水也未被检测出这样的误检测。
本实施方式的检测部60能够在墨水容纳单元3的设置状态下通过共同的检测位置H1分别检测达到墨水量的上限量和下限量的情况。即,通过利用密封部件20切换是否使第二大气连通部33开放,能够在墨水的供给时检测墨水量低于下限量的情况,并且能够在墨水的注入时检测墨水量达到上限量的情况。也就是说,能够利用两根第一电极63A、第二电极63B分别检测达到上限量和下限量的情况,因此,能够减少电极数。另外,为了检测达到下限量的情况,无需将第一电极63A、第二电极63B的下端伸到墨水容纳单元3的底部,能够缩短第一电极63A、第二电极63B的长度。因而,有利于降低成本。
本实施方式的检测部60在墨水容纳单元3的设置状态下第一电极63A、第二电极63B的铅垂方向的下端位置不同,因此,能够抑制振荡。另外,第二容纳部50被从第一容纳部40划分开,因此,能够抑制由于振动等对墨水的波动的影响,从而能够精度良好地检测墨水量。
在本实施方式的墨水容纳单元3中,在设置状态下由密封部件20密封的注入部11和第二大气连通部33均设置于墨水容纳单元3的顶面。因而,能够使用一个密封部件20、且以同一的动作密封注入部11和第二大气连通部33这两个部位。另外,密封部件20构成为,以设置在设置有第一容纳部40和第二容纳部50的壳体30的支撑轴21为中心转动。因而,以作为转动轴的支撑轴21为支点,使用杠杆的原理而能够推压密封部件20,因此,能够以简单的动作且可靠地密封注入部11和第二大气连通部33。此外,也可以采用使用沿着壳体30的顶面滑动的滑动式的密封部件的结构而替代转动式的密封部件20。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是设想了使用者以手动向墨水容纳单元3注入墨水的实施方式,但也能够基于检测部60的输出自动进行墨水向墨水容纳单元3的注入。在该情况下,能够将上述实施方式的上限位置H设为为了使墨水的注入停止的自动停止位置。
(变形例)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以XZ面剖切变形例的墨水容纳单元103的截面结构的说明图。以下,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不同的结构标注不同的标号并进行说明。变形例的墨水容纳单元103的第二容纳部150的形状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墨水容纳单元103具备壳体130和密封部件(省略图示)。在壳体130中设置有划分第一容纳部140和第二容纳部150的间隔壁131。间隔壁131具备:铅垂部分131A,其从上壁35在铅垂方向上延伸;水平部分131B,其从铅垂部分131A的下端朝向侧壁37水平地延伸;以及下端部分131C,其从水平部分131B的侧壁37侧的端部向铅垂方向的下方延伸。液体连通部138设置于间隔壁131的下端部分131C与底壁34的间隙。
在墨水容纳单元103中,在间隔壁131与侧壁37之间设置有间隔壁139。间隔壁139与壳体130的上壁35相连。供给部112形成于壳体130的上壁35,使墨水从第二容纳部150的底部通过间隔壁131与间隔壁139之间而供给。在从供给部112向液体喷射部5供给墨水时,只要利用密封部件(省略图示)密封注入部11和第二大气连通部33,就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第二容纳部150的水位不变化,仅第一容纳部140的水位逐渐降低。若第一容纳部140的水位变低到液体连通部138的高度,则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第二容纳部50的水位降低,检测部60的输出切换成表示“没有余量”的信号。
变形例的墨水容纳单元103使第一容纳部140扩大到第二容纳部150的下侧,因此,能够削减第二容纳部150的容积。另外,液体连通部138的铅垂方向的高度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而,能够减少“没有余量”被检测之际的第二容纳部150内的墨水余量。
(参考例)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以XZ面剖切参考例的墨水容纳单元203的截面结构的说明图。参考例的墨水容纳单元203具备:容纳部240,其容纳墨水;以及检测部260,其检测容纳到容纳部240的墨水。容纳部240形成于壳体230。检测部260的电极数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极数不同。即,检测部260具备:检测用基板61;三处触点62,其设置在检测用基板61上;以及第一电极63A、第二电极63B、第三电极63C三根电极,其与触点62连接。第一电极63A、第二电极63B以及第三电极63C的长度不同。具体而言,第一电极63A的下端位于检测位置H1,该检测位置H1比表示墨水量的上限量的上限位置H靠铅垂方向的下方仅一定尺寸;第二电极63B的下端位于下限位置L,该下限位置L表示墨水量的下限量。另外,第三电极63C的下端位于比第二电极63B的下端靠铅垂方向的下方仅一定尺寸的位置。
图5的检测部260的由第一电极63A进行的墨水的检测位置H1成为与墨水量的上限量相对应的高度。另外,由第二电极63B进行的墨水的检测位置是与墨水量的下限量相对应的下限位置L。因而,即使在壳体230没有设置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二容纳部50那样的检测室,也能够分别检测达到上限量和下限量这两阶段的墨水量的情况。另外,第二电极63B在墨水量从上限量到下限量变化的期间内与墨水接触的部分的长度变化。因此,第二电极63B所连接的检测电路的电阻值根据与墨水接触的部分的长度的变化而变化。因而,在图5的实施方式中,在墨水量从上限量到下限量变化的期间内,检测部260的输出与墨水量成比例地变化。因而,能够基于检测部260的输出值求出墨水量。
(液体喷射系统的变形例)
图6是变形例1的液体喷射系统301的俯视图,图7是变形例2的液体喷射系统401的俯视图。以下,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不同的结构标注不同的标号并进行说明。图6、图7的液体喷射系统301、401与图1的液体喷射系统1同样,能够从喷墨打印机2的前面侧确认墨水量。另外,能够从喷墨打印机2的前面侧进行向注入部11的墨水的注入操作。因而,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墨水量的确认和墨水的补充操作较容易。
图6的墨水容纳单元303A的墨水容纳单元303A的后端绕到喷墨打印机2的箱体4的侧方。因此,墨水容纳单元303A的容量增大与绕到喷墨打印机2的箱体4的侧方的量相应的量,能够容纳更多的墨水。另外,图6的墨水容纳单元303A与图1的墨水容纳单元3A同样,在前面和+X方向的侧面相交的角部设置有注入部11。因而,从前面和侧面的任一方向都能够注入墨水。另外,目视确认窗9A设置于从喷墨打印机2的前面和侧面的任一侧都能够确认墨水量的位置。另一方面,图7的墨水容纳单元403A在靠喷墨打印机2的排纸部7(-X方向侧)的位置配置有注入部11。这是从喷墨打印机2的前面能够注入墨水的位置。另外,目视确认窗9A形成于安装部8的前面。因而,能够进行从喷墨打印机2的前面的墨水的注入。因而,墨水量的确认和墨水的补充操作较容易。
Claims (6)
1.一种容纳单元,其用于向液体喷射部供给液体,其特征在于,
具有:
第一容纳部和第二容纳部,其用于容纳所述液体;
第一大气连通部,其用于将所述第一容纳部与大气连通;
第二大气连通部,其用于将所述第二容纳部与大气连通;
注入部,其用于向所述第一容纳部注入所述液体;
供给部,其用于向所述液体喷射部供给所述液体;
检测部,其用于检测容纳到所述第二容纳部的所述液体;以及
密封部件,其用于密封所述第二大气连通部,
所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经由液体连通部彼此连通,该液体连通部设置在设置状态下的所述第一容纳部和所述第二容纳部的铅垂方向的下方部分,
所述检测部配置于所述设置状态下的所述第二容纳部的铅垂方向的上方,
当从所述容纳单元向所述液体喷射部供给所述液体时,利用所述密封部件密封所述第二大气连通部,
所述检测部在所述设置状态下在检测位置处检测所述液体,该检测位置设定在比所述第一容纳部中的液面的基准位置靠铅垂方向的下方的位置,
所述检测位置用作用于在所述液体从所述供给部供给时检测达到所述液体的下限量的情况的检测位置,并且用作用于在所述液体向所述注入部注入时检测达到所述液体的上限量的情况的检测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位置是所述第一容纳部中的所述液面的上限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具备所述设置状态下的铅垂方向的下端位置不同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具备:第一密封部,其用于密封所述注入部;以及第二密封部,其用于密封所述第二大气连通部,
在所述设置状态下,所述注入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容纳部的铅垂方向的上方,所述第二大气连通部配置于所述第二容纳部的铅垂方向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纳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件在所述设置状态下被支撑成能够以一端为中心转动。
6.一种容纳单元的液体量管理方法,其是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容纳单元的液体量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软件计数器对与容纳于所述容纳单元的液体量相对应的值进行计数,
基于所述检测部的输出从表示没有检测出所述液体的输出切换成表示检测出所述液体的输出,将所述软件计数器的计数值重置成初始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060599 | 2017-03-27 | ||
JP2017060599A JP6825445B2 (ja) | 2017-03-27 | 2017-03-27 | 収容ユニットおよび収容ユニットの液体量管理方法 |
PCT/JP2018/009523 WO2018180423A1 (ja) | 2017-03-27 | 2018-03-12 | 収容ユニットおよび収容ユニットの液体量管理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61613A CN110461613A (zh) | 2019-11-15 |
CN110461613B true CN110461613B (zh) | 2021-06-22 |
Family
ID=63677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20970.4A Active CN110461613B (zh) | 2017-03-27 | 2018-03-12 | 容纳单元以及容纳单元的液体量管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825445B2 (zh) |
CN (1) | CN110461613B (zh) |
TW (1) | TW201834872A (zh) |
WO (1) | WO201818042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484874B1 (ja) | 2018-08-30 | 2019-03-20 | 三菱重工環境・化学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 ストーカ炉 |
JP7246978B2 (ja) * | 2019-03-15 | 2023-03-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充填方法 |
JP7287049B2 (ja) | 2019-03-27 | 2023-06-06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液体消費装置 |
CN110103591B (zh) * | 2019-06-13 | 2020-03-27 | 杭州旗捷科技有限公司 | 耗材芯片的自动复位方法、耗材芯片 |
JP7306149B2 (ja) * | 2019-08-09 | 2023-07-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収容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1545C (zh) * | 1992-07-24 | 2002-03-27 | 佳能株式会社 | 用于喷墨记录头的墨盒 |
JP3613307B2 (ja) * | 1997-01-24 | 2005-01-26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のインク供給路の気泡排除方法、及びこれに適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JP4510981B2 (ja) * | 2000-02-29 | 2010-07-2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式記録装置 |
JP2005186589A (ja) * | 2003-12-26 | 2005-07-14 | Canon Inc |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保持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の使用方法 |
US20050253906A1 (en) * | 2004-05-11 | 2005-11-17 | Mcgrath Timothy R | Bulk ink feed system for inkjet printer |
JP2007301814A (ja) * | 2006-05-10 | 2007-11-22 | Canon Inc | 記録装置および塗布装置 |
JP5488239B2 (ja) * | 2010-06-17 | 2014-05-1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CN201922646U (zh) * | 2010-11-30 | 2011-08-10 | 珠海纳思达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 墨盒填充装置和墨盒填充组件 |
KR101307546B1 (ko) * | 2013-02-28 | 2013-09-12 | 정현태 | 잉크젯프린터용 잉크공급탱크 |
US9573380B2 (en) * | 2015-03-23 | 2017-02-21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
JP6620533B2 (ja) * | 2015-03-23 | 2019-12-18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消費装置 |
JP6657583B2 (ja) * | 2015-03-31 | 2020-03-04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供給装置および液体消費装置 |
JP6429727B2 (ja) * | 2015-05-29 | 2018-11-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
2017
- 2017-03-27 JP JP2017060599A patent/JP6825445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3-02 TW TW107106990A patent/TW201834872A/zh unknown
- 2018-03-12 CN CN201880020970.4A patent/CN110461613B/zh active Active
- 2018-03-12 WO PCT/JP2018/009523 patent/WO201818042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61613A (zh) | 2019-11-15 |
WO2018180423A1 (ja) | 2018-10-04 |
JP2018161818A (ja) | 2018-10-18 |
TW201834872A (zh) | 2018-10-01 |
JP6825445B2 (ja) | 2021-0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61613B (zh) | 容纳单元以及容纳单元的液体量管理方法 | |
EP1329322B1 (en) |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 |
EP2703167B1 (en) | Storage unit holding member and holding member | |
EP2890564B1 (en) |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 |
JP2015134430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又は溶剤のカートリッジ並びに該カートリッジに含まれるボトル | |
CN111511561B (zh) | 液体消耗系统和递送系统 | |
JP6623666B2 (ja) | 廃液収容体 | |
US12005714B2 (en) | System including a reservoir configured to store liquid and a tank to which the reservoir can be connected | |
JP2010201663A (ja) | 液体供給装置及び液滴噴射装置 | |
JP2019069587A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US10131140B2 (en) | Inkjet typ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storage chamber storing ink and switch portion switching state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torage chamber and atmosphere | |
CN112238680B (zh) | 液体喷出装置 | |
CN111902289A (zh) | 图像记录设备 | |
JP2019177605A (ja) | 液体排出装置 | |
JP2005271303A (ja) |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残量演算方法 | |
US20220379622A1 (en) | Supply unit and liquid discharging apparatus | |
JP2016175377A (ja) | 液体消費装置 | |
JP2015134431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のカートリッジの一部を構成する記録媒体ユニット | |
JP2020026123A (ja) | 液体噴射装置 | |
JP2020111034A (ja) | システム | |
CN115157869B (zh) | 墨水余量监控方法、耗材芯片、耗材容器及电子成像设备 | |
JP2017128050A (ja) | 液体消費装置 | |
US20210016576A1 (en) | Liquid consumption apparatus | |
JP2017154453A (ja) | 液体消費装置 | |
JP2017140852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のインク又は溶剤のカートリッ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