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18823A - 树脂组合物、树脂成型体及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树脂组合物、树脂成型体及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18823A
CN110418823A CN201880015801.1A CN201880015801A CN110418823A CN 110418823 A CN110418823 A CN 110418823A CN 201880015801 A CN201880015801 A CN 201880015801A CN 110418823 A CN110418823 A CN 1104188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aryl
alkyl
general formula
carbon at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58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大辅
神保良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3523783&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10418823(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188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188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7/02Polyamides derived from omega-amino 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lactams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4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one nitrogen atom in the ring
    • C08K5/3415Five-membered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5/00Manufacture of articles or shaped materials contain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412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one nitrogen atom in the ring
    • C08K5/3415Five-membered rings
    • C08K5/3417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55Bor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101/00Compositions of unspecified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1/00General methods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 D01F1/02Addition of substances to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to the melt
    • D01F1/04Pigment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FCHEMICAL FEATURE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CARBON FILAMENTS
    • D01F6/00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D01F6/88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 D01F6/92Monocomponent artificial filaments or the like of synthetic polymers; Manufacture thereof from mixtures of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as major constituent with other polymers or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of poly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3/00Applications
    • C08L2203/12Applications used for fi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7/00Compositions of polyest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5/00Compositions of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5/04Polyureth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7/00Compositions of polyamide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amide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树脂成型体及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该树脂组合物包含选自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和树脂,相对于树脂组合物的总量,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含量为0.3质量%~5质量%。化合物的符号的详细内容如说明书中所记载。

Description

树脂组合物、树脂成型体及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组合物、树脂成型体及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提出了对利用了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特性、其中吸收红外区域的光的特性、阻挡红外区域的光的特性、吸收近红外区域的光并转换为热量的特性等的各种用途的展开。
例如,提出了一种热射线屏蔽片,其为包含特定结构的酞菁化合物的片材,且通过粘贴于窗玻璃上来抑制室内温度的上升(参考日本特开2014-021421号公报)。并且,提出了一种染色方法,其将纤维浸渍于在金属媒染染料中含有特定的铬含金染料的染浴中,获得红外线反射率为30%以下,且能够在红外线拍摄时防止透射衣服的红外线吸收能力纤维(参考日本特开2009-062652号公报)。而且,提出了一种功能性纤维及保温性布帛,该功能性纤维为含有远红外线放射性微粒的热塑性纤维,且近红外线吸收剂附着于纤维表面上(参考日本特开2015-1018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将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用于各种用途的方面,作为变得重要的特性,具有不可见性和耐热性。近红外线吸收色素为人眼可见的可见区域的吸收量多的色素时,例如,包含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树脂组合物有时根据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添加与否、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含量而树脂组合物的外观发生变化。并且,使用上述树脂组合物制作的树脂成型体的外观也发生变化。因此,树脂组合物中所使用的红外线吸收色素优选可见区域的吸收量小。以下,将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可见区域的吸收量小的特性称为不可见性。
并且,将包含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树脂组合物加工成片材或颗粒时,有时会加热而成型,为了耐受热成型温度,对于树脂组合物中所使用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要求耐热性。
作为公知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可举出花青、酞菁、蒽醌、二亚铵等。但是,花青及二亚铵的不可见性优异,但是耐热性低,若加温至热成型温度,则有时会进行分解。因此,所获得的树脂成型体具有因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分解而有时无法获得所期望的近红外吸收能力的问题。
关于酞菁、蒽醌等,近红外线吸收色素本身的耐热性优异,但是由于具有可见区域的吸收,因此不可见性低。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包含近红外线吸收色素,树脂所具有的色调没有发生变化,且可长时间保持红外线吸收能力,即使在供于加热成型的情况下,红外线吸收能力的下降也得到抑制。
并且,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树脂成型体及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该树脂成型体中,作为基材的树脂的色调没有发生变化,且即使在加热成型之后,红外线吸收能力的下降也得到了抑制。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在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具体方法中包含以下实施方式。
<1>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包含选自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和树脂,相对于树脂组合物的总量,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含量为0.3质量%~5质量%。
[化学式1]
通式(1)中,R1a及R1b分别独立地表示烷基、芳基或杂芳基。
多个R2及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一价的取代基,R2及R3中的至少一者为吸电子基团。R2及R3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多个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芳基、杂芳基、取代硼或金属原子,R4可以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与选自R1a、R1b及R3中的至少一者键合。
<2>根据<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为由下述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2]
通式(3)中,多个R31a及R31b分别独立地表示烷基、芳基或杂芳基。
多个R32表示氢原子或一价的取代基,R32中的至少一者为吸电子基团。多个R6及R7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芳基或杂芳基,R6及R7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多个R8及R9分别独立地表示烷基、烷氧基、芳基或杂芳基。
多个X分别独立地表示氧原子、硫原子、-NR-或CRR’-,R及R’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或芳基。
<3>根据<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树脂包含选自聚酯、聚酰胺及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还包含着色剂。
<5>一种树脂成型体,其使用树脂组合物来制作,该树脂组合物包含选自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和树脂,相对于树脂组合物的总量,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含量为0.3质量%~5质量%。
[化学式3]
通式(1)中,R1a及R1b分别独立地表示烷基、芳基或杂芳基。
多个R2及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一价的取代基,R2及R3中的至少一者为吸电子基团。R2及R3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多个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芳基、杂芳基、取代硼或金属原子,R4可以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与选自R1a、R1b及R3中的至少一者键合。
<6>根据<5>所述的树脂成型体,其为合成纤维。
<7>一种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将选自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和树脂进行混炼而获得树脂混炼物的工序;及将所获得的树脂混炼物进行成型的工序。
[化学式4]
通式(1)中,R1a及R1b分别独立地表示烷基、芳基或杂芳基。
多个R2及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一价的取代基,R2及R3中的至少一者为吸电子基团。R2及R3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多个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芳基、杂芳基、取代硼或金属原子,R4可以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与选自R1a、R1b及R3中的至少一者键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包含近红外线吸收色素,树脂的色调没有发生变化,且可长时间保持红外线吸收能力,即使在供于加热成型的情况下,红外线吸收能力的下降也得到抑制。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能够提供一种树脂成型体及其制造方法,该树脂成型体的树脂的色调没有发生变化,且即使在加热成型之后,红外线吸收能力的下降也得到了抑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树脂成型体及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本说明书中,使用“~”来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将“~”的前后所记载的数值分别作为最小值及最大值而包含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在提及组合物中的各成分的量时,在组合物中存在多个相当于各成分的物质的情况下,只要无特别说明,则是指在组合物中存在的多个成分的总量。
在本说明书中阶段性记载的数值范围内,在1个数值范围内记载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替换为其他阶段性记载的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并且,在本说明书中记载的数值范围内,该数值范围的上限值或下限值可以替换为实施例中所示的值。
本说明书中,优选方式的组合为更优选的方式。
本说明书中的“固体成分”这一术语是指除溶剂以外的成分,除溶剂以外的低分子量成分等液态成分也包含于本说明书中的“固体成分”。
本说明书中,“溶剂”以包含水、有机溶剂及水与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的含义使用。
并且,本说明书中,有时将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这两者或任一个标记为“(甲基)丙烯酸”。
本说明书中,“工序”这一术语不仅包含独立的工序,即使在无法与其他工序明确区分的情况下,只要可实现该工序的预期目的,则也包含于本术语中。
<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为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包含选自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化合物(1))中的至少一种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和树脂,相对于树脂组合物的总量,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含量为0.3质量%~5质量%。
另外,本说明书中,有时将选自化合物(1)中的至少一种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称为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
本说明书中的树脂组合物这一术语以包含将特定近红外线吸收色素混合于树脂中而得的树脂组合物、及通过涂布、浸渍等方法使特定近红外线吸收色素附着于树脂上而得的、包含树脂和特定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树脂组合物的含义使用。
虽然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作用不明确,但是如下推断。
选自化合物(1)中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不具有可见区域中的吸收或吸收非常少,因此肉眼观察下的不可见性为良好。因此,包含特定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树脂组合物成为具有树脂固有的透明性的树脂组合物、或不会损害根据需要倂用的着色剂的色调的树脂组合物。因此,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能够供于根据目的制造具有良好的近红外线吸收能力的各种成型体。
并且,选自化合物(1)中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在近红外区域具有大的吸收,且耐热性优异,因此认为即使在对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施加加热熔融混炼等伴随加热的成型加工的情况下,其也能够保持优异的红外线吸收能力。
因此,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能够用于将基于近红外线检测的防伪作为目的的安全系统、红外线吸收性薄膜、蓄热性合成纤维等各种树脂成型体的形成。
另外,本发明并不受上述推断机构的任何限制。
首先,对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即化合物(1)进行说明。
〔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化合物(1)〕
[化学式5]
通式(1)中,R1a及R1b分别独立地表示烷基、芳基或杂芳基。多个R2及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一价的取代基,R2及R3中的至少一者为吸电子基团。R2及R3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
多个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芳基、杂芳基、取代硼或金属原子,可以与选自R1a、R1b及R3中的至少一个共价键合或配位键合。
通式(1)中,作为由R1a或R1b表示的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30的烷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例如可举出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正辛基、正癸基、正十六烷基、环丙基、环戊基、环己基等。
并且,作为由R1a或R1b表示的芳基,优选为碳原子数6~30的芳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6~12的芳基,例如可举出苯基、邻甲基苯基、对甲基苯基、联苯基、萘基、蒽基、菲基等。
作为由R1a或R1b表示的杂芳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30的杂芳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12的杂芳基。作为杂原子,例如可举出氮原子、氧原子、硫原子。
作为杂芳基,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咪唑基、吡啶基、喹啉基、呋喃基、噻吩基、苯并恶唑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萘并噻唑基、间咔唑基、吖庚因基等。
由R1a及R1b表示的烷基、芳基或杂芳基还可以具有取代基。
作为能够导入到由R1a及R1b表示的烷基、芳基或杂芳基中的取代基,例如可举出烷基、烯基、炔基、芳基、氨基、烷氧基、芳氧基、芳香族杂环氧基、酰基、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酰氧基、酰氨基、烷氧基羰基氨基、芳氧基羰基氨基、磺酰氨基、氨磺酰基、氨基甲酰基、烷硫基、芳硫基、芳香族杂环硫基、磺酰基、亚磺酰基、脲基、磷酸酰胺基、羟基、巯基、卤素原子、氰基、磺基、羧基、硝基、异羟肟酸基、亚磺基、肼基、亚氨基、甲硅烷基等,这些取代基可以进一步被取代。
作为取代基,优选选自烷基、芳基、氨基、烷氧基、芳氧基、芳香族杂环氧基、酰基、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酰氧基、酰氨基、烷氧基羰基氨基、芳氧基羰基氨基、磺酰氨基、烷硫基、芳硫基、芳香族杂环硫基、磺酰基、羟基、巯基、卤素原子、氰基、磺基及羧基中的取代基,更优选选自烷基、芳基、烷氧基、芳氧基、芳香族杂环氧基、酰基、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酰氧基、烷硫基、芳硫基、芳香族杂环硫基、磺酰基、羟基、巯基、卤素原子、氰基、磺基及羧基中的取代基。
另外,取代基中的“碳原子数”是指取代基的“总碳原子数”。
作为烷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30的烷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进一步优选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例如可举出甲基、乙基、异丙基、叔丁基、正辛基、正癸基、正十六烷基、环丙基、环戊基、环己基等。
作为芳基,优选为碳原子数6~30的芳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尤其优选为碳原子数6~12的芳基,例如可举出苯基、对甲基苯基、联苯基、萘基、蒽基、菲基等。
作为氨基,优选为碳原子数0~30的氨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0~20的氨基,尤其优选为碳原子数0~10的氨基,包含烷基氨基、芳基氨基、杂环氨基,例如可举出氨基、甲基氨基、二甲基氨基、二乙基氨基、二苄基氨基、二苯基氨基、二甲苯基氨基等。
作为烷氧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30的烷氧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尤其优选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例如可举出甲氧基、乙氧基、丁氧基、2-乙基己氧基等。
作为芳氧基,优选为碳原子数6~30的芳氧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6~20的芳氧基,尤其优选为碳原子数6~12的芳氧基,例如可举出苯氧基、1-萘氧基、2-萘氧基等。
作为芳香族杂环氧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30,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20,尤其优选为碳原子数1~12,例如可举出吡啶氧基、吡嗪氧基、嘧啶氧基、喹啉氧基等。
作为酰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30的酰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20的酰基,尤其优选为碳原子数1~12的酰基,例如可举出乙酰基、苯甲酰基、甲酰基、新戊酰基等。
作为烷氧基羰基,优选为碳原子数2~30的烷氧基羰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2~20的烷氧基羰基,尤其优选为碳原子数2~12的烷氧基羰基,例如可举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等。
作为芳氧基羰基,优选为碳原子数7~30的芳氧基羰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7~20的芳氧基羰基,尤其优选为碳原子数7~12的芳氧基羰基,例如可举出苯氧基羰基等。
作为酰氧基,优选为碳原子数2~30的酰氧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2~20的酰氧基,尤其优选为碳原子数2~10的酰氧基,例如可举出乙酰氧基、苯甲酰氧基等。
作为酰氨基,优选为碳原子数2~30的酰氨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2~20的酰氨基,尤其优选为碳原子数2~10的酰氨基,例如可举出乙酰氨基、苯甲酰氨基等。
作为烷氧基羰基氨基,优选为碳原子数2~30的烷氧基羰基氨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2~20的烷氧基羰基氨基,尤其优选为碳原子数2~12的烷氧基羰基氨基,例如可举出甲氧基羰基氨基等。
作为芳氧基羰基氨基,优选为碳原子数7~30的芳氧基羰基氨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7~20的芳氧基羰基氨基,尤其优选为碳原子数7~12的芳氧基羰基氨基,例如可举出苯氧基羰基氨基等。
作为磺酰氨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30的磺酰氨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20的磺酰氨基,尤其优选为碳原子数1~12的磺酰氨基,例如可举出甲磺酰氨基、苯磺酰氨基等。
作为烷硫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30的烷硫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20的烷硫基,尤其优选为碳原子数1~12的烷硫基,例如可举出甲硫基、乙硫基等。
作为芳硫基,优选为碳原子数6~30的芳硫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6~20的芳硫基,尤其优选为碳原子数6~12的芳硫基,例如可举出苯硫基等。
作为芳香族杂环硫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30的芳香族杂环硫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20的芳香族杂环硫基,尤其优选为碳原子数1~12的芳香族杂环硫基,例如可举出吡啶硫基、2-苯并咪唑硫基、2-苯并恶唑硫基、2-苯并噻唑硫基等。
作为磺酰基,优选为碳原子数1~30的磺酰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1~20的磺酰基,尤其优选为碳原子数1~12的磺酰基,例如可举出甲磺酰基、甲苯磺酰基等。
作为卤素原子,例如可举出氟原子、氯原子、溴原子及碘原子。
作为其他取代基,可举出羟基、巯基、氰基、磺基、羧基、硝基、异羟肟酸基、亚磺基、肼基、亚氨基等。
这些取代基可以进一步被取代。
多个R2及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一价的取代基。多个R2及R3中的至少一者为吸电子基团。
R2和R3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
作为多个R2及R3所表示的一价的取代基,例如可举出事先所示的作为能够导入到由R1a及R1b表示的烷基、芳基或杂芳基中的取代基而举出的一价的取代基。
作为存在多个的R2及R3内的至少一个的吸电子基团优选表示Hammett的σp值(对位取代基常数值)为0.2以上的吸电子基团。作为吸电子基团,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氰基、酰基、烷氧基羰基、芳氧基羰基、氨磺酰基、亚磺酰基、杂环基等。这些吸电子基团还可以具有取代基。
对哈米特取代基常数σ值进行说明。哈米特法则是为了定量地论述对苯衍生物的反应或平衡带来的取代基的影响而在1935年由L.P.Hammett提出的经验法则,但如今其有效性已被广泛认同。由哈米特法则求出的取代基定数中具有σp值和σm值,这些值能够在许多常规文献中查到。例如,在J.A.Dean编辑、“Lange’s Handbook of Chemistry”第12版、1979年(Mc Graw-Hill)、“化学领域”增刊、122号、96~103页、1979年(南江堂)、Chem.Rev.,1991年、91卷、165~195页等中详述。本发明中的哈米特取代基常数σp值为0.2以上的取代基表示吸电子基团。
作为吸电子基团中的σp值,优选为0.25以上,更优选为0.3以上,尤其优选为0.35以上。
作为吸电子基团的具体例,可举出氰基(0.66)、羧基(-COOH:0.45)、烷氧基羰基(-COOMe:0.45)、芳氧基羰基(-COOPh:0.44)、氨基甲酰基(-CONH2:0.36)、烷基羰基(-COMe:0.50)、芳基羰基(-COPh:0.43)、烷基磺酰基(-SO2Me:0.72)或芳基磺酰基(-SO2Ph:0.68)等。
本说明书中,有时将甲基简称为Me,且将苯基简称为Ph。另外,关于上述吸电子基团中的括号内的值,从Chem.Rev.,1991年、91卷、165~195页摘录出代表性取代基的σp值。
而且,在R2及R3键合而形成环的情况下,形成5元环至7元环(优选为5元环或6元环)的环,作为所形成的环,优选通常在部花蓝色素中用作酸性核,作为其具体例,例如可举出以下物质。
(a)1,3-二羰基核:例如1,3-茚满二酮核、1,3-环己二酮、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1,3-二恶烷-4,6-二酮等。
(b)吡唑啉酮核:例如1-苯基-2-吡唑啉-5-酮、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1-(2-苯并噻唑基)-3-甲基-2-吡唑啉-5-酮等。
(c)异恶唑啉酮核:例如3-苯基-2-异恶唑啉-5-酮、3-甲基-2-异恶唑啉-5-酮等。
(d)羟基吲哚核:例如1-烷基-2,3-二氢-2-羟基吲哚等。
(e)2,4,6-三酮六氢嘧啶核:例如巴比土酸或2-硫巴比土酸及其衍生物等。作为衍生物,例如可举出1-甲基、1-乙基等1-烷基形式、1,3-二甲基、1,3-二乙基、1,3-二丁基等1,3-二烷基形式、1,3-二苯基、1,3-二(对氯苯基)、1,3-二(对乙氧基羰基苯基)等1,3-二芳基形式、1-乙基-3-苯基等1-烷基-1-芳基形式、1,3-二(2-吡啶基)等1,3-二杂环取代形式等。
(f)2-硫-2,4-噻唑烷二酮核:例如绕丹宁及其衍生物等。作为衍生物,例如可举出3-甲基绕丹宁、3-乙基绕丹宁、3-烯丙基绕丹宁等3-烷基绕丹宁、3-苯基绕丹宁等3-芳基绕丹宁、3-(2-吡啶基)绕丹宁等3-杂环取代绕丹宁等。
(g)2-硫-2,4-恶唑烷二酮(2-硫-2,4-(3H,5H)-恶唑二酮核:例如3-乙基-2-硫-2,4-恶唑烷二酮等。
(h)硫茚酮核:例如3(2H)-硫茚酮-1,1-二氧化物等。
(i)2-硫-2,5-硫唑烷二酮核:例如3-乙基-2-硫-2,5-噻唑烷二酮等。
(j)2,4-硫唑烷二酮核:例如2,4-噻唑烷二酮、3-乙基-2,4-噻唑烷二酮、3-苯基-2,4-噻唑烷二酮等。
(k)噻唑啉-4-酮核:例如4-噻唑啉酮、2-乙基-4-噻唑啉酮等。
(l)4-噻唑烷酮核:例如2-乙基巯基-5-噻唑啉-4-酮、2-烷基苯基氨基-5-噻唑啉-4-酮等。
(m)2,4-咪唑烷二酮(乙内酰脲)核:例如2,4-咪唑烷二酮、3-乙基-2,4-咪唑烷二酮等。
(n)2-硫-2,4-咪唑烷二酮(2-硫乙内酰脲)核:例如2-硫-2,4-咪唑烷二酮、3-乙基-2-硫-2,4-咪唑烷二酮等。
(o)咪唑啉-5-酮核:例如2-丙基巯基-2-咪唑啉-5-酮等。
(p)3,5-吡唑烷二酮核:例如1,2-二苯基-3,5-吡唑烷二酮、1,2-二甲基-3,5-吡唑烷二酮等。
(q)苯并噻吩-3-酮核:例如苯并噻吩-3-酮、氧苯并噻吩-3-酮、二氧苯并噻吩-3-酮等。
(r)茚满酮核:例如1-茚满酮、3-苯基-1-茚满酮、3-甲基-1-茚满酮、3,3-二苯基-1-茚满酮、3,3-二甲基-1-茚满酮等。
另外,虽然无法规定形成环时的R2及R3的σp值,但是在本发明中,假设环的部分结构分别取代多个R2及R3来定义环形成时的σp值。例如,在R2和R3形成1,3-茚满二酮环的情况下,认为苯甲酰基分别取代R2及R3
作为R2及R3键合而形成的环,优选1,3-二羰基核、吡唑啉酮核、2,4,6-三酮六氢嘧啶核(还包含硫酮形式)、2-硫-2,4-噻唑烷二酮核、2-硫-2,4-恶唑烷二酮核、2-硫-2,5-噻唑烷二酮核、2,4-噻唑烷二酮核、2,4-咪唑烷二酮核、2-硫-2,4-咪唑烷二酮核、2-咪唑啉-5-酮核、3,5-吡唑烷二酮核、苯并噻吩-3-酮核或茚满酮核,进一步优选1,3-二羰基核、2,4,6-三酮六氢嘧啶核(还包含硫酮形式)、3,5-吡唑烷二酮核、苯并噻吩-3-酮核或茚满酮核。
R3尤其优选杂环。
通式(1)中的2个R2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并且,2个R3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由R4表示的烷基、芳基或杂芳基与R1a及R1b中说明的取代基含义相同,优选范围也相同。由R4表示的取代硼的取代基与关于R2及R3在上面叙述的取代基含义相同,优选烷基、芳基或杂芳基。并且,由R4表示的金属原子优选过渡金属、镁、铝、钙、钡、锌或锡,更优选铝、锌、锡、钒、铁、钴、镍、铜、钯、铱或铂,尤其优选铝、锌、钒、铁、铜、钯、铱或铂。
R4可以与选自R1a、R1b及R3中的至少一个共价键合或配位键合。
通式(1)中的2个R4可以彼此相同,也可以彼此不同。
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优选由下述通式(2)、通式(3)及通式(4)中的任一个表示的化合物,其中,优选由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6]
通式(2)中,Z1a及Z1b分别独立地表示形成芳环或杂芳环的原子团。R5a及R5b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4~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羰基、羧基、碳原子数1~20的氨基甲酰基、卤素原子或氰基中的任一个,R5a或R5b与Z1a或Z1b可以键合而形成稠环。多个R22及R23分别独立地表示氰基、碳原子数1~6的酰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羰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芳基亚磺酰基或碳原子数3~20的含氮杂芳基,或者R22及R23键合而表示环状酸性核。
多个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4~20的杂芳基、金属原子、或者作为取代基而具有卤素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4~20的杂芳基的取代硼,且可以与R23具有共价键或配位键。并且,该化合物还可以具有取代基。
[化学式7]
通式(3)中,R31a及R31b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多个R32分别独立地表示氰基、碳原子数1~6的酰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羰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芳基亚磺酰基或碳原子数3~10的含氮杂芳基。多个R6及R7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6~1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4~10的杂芳基。R6及R7可以键合而形成环,作为所形成的环,是碳原子数5~10的脂环、碳原子数6~10的芳环或碳原子数3~10的杂芳环。多个R8及R9分别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1~10的烷氧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3~10的杂芳基。
多个X分别独立地表示氧原子、硫原子、-NR-、-CRR’-,R及R’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6~10的芳基。
通式(3)中,R31a及R31b与通式(1)中的R1a及R1b中说明的例子含义相同,优选范围也相同。优选R31a及R31b相同。
R32与通式(1)中的R2的例子含义相同,优选范围也相同。
R6及R7与通式(1)中的R2及R3的取代基的例子含义相同,优选范围也相同。并且,R6及R7可以键合而形成环,作为所形成的环,是碳原子数5~10的脂环、碳原子数6~10的芳环或碳原子数3~10的杂芳环,作为优选例,可举出苯环、萘环、吡啶环等。
由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中,通过R6及R7相互键合而形成具有取代基的5元含氮杂环,且将5元含氮杂环设为硼络合物,导入R6及R7所取代的5元含氮杂环,进一步设为硼络合物,由此能够实现兼顾高坚牢性、高不可见性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
R8及R9与通式(1)中的R2及R3的取代基的例子含义相同,优选范围也相同。
在X表示-NR-、-CRR’-的情况下,R及R’分别独立地优选氢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苯基。
作为通式(3)中的R31a、R31b、R32、R6、R7、R8、R9及X的优选的组合,是如下情况:R31a及R31b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苯环或吡啶环,R32为氰基或烷氧基羰基,R6及R7键合而形成苯环、吡啶环、吡嗪环或嘧啶环,R8及R9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1~6的烷基、苯基或萘基,X为氧原子、硫原子、-NR-或-CRR’-,R及R’分别独立地为氢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基或苯基。作为尤其优选的组合,是如下情况:R31a及R31b均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苯环,R32为氰基,R6及R7键合而形成苯环或吡啶环,R8及R9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1~6的烷基、苯基或萘基,X为氧原子或硫原子。
[化学式8]
通式(4)中,R41a及R41b表示彼此不同的基团,且表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多个R42分别独立地表示氰基、碳原子数1~6的酰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羰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芳基亚磺酰基或碳原子数3~10的含氮杂芳基。多个Z2分别独立地表示与-C=N-键合而形成含氮杂5元环或6元环的原子团,作为含氮杂环,表示吡唑环、噻唑环、恶唑环、咪唑环、恶二唑环、噻二唑环、三唑环、吡啶环、哒嗪环、嘧啶环、吡嗪环、它们的苯并稠环或萘并稠环或这些稠环的复合物。多个R4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4~20的杂芳基、金属原子、或者具有卤素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4~20的杂芳基作为取代基的取代硼,且可以与Z2所形成的含氮杂环具有共价键或配位键。并且,该化合物还可以具有取代基。
对通式(2)进行说明。
通式(2)中,Z1a及Z1b分别独立地表示形成芳环或杂芳环的原子团。所形成的芳环或杂芳环与通式(1)中的作为R2及R3的取代基说明的芳基或杂芳基含义相同,优选范围也相同。优选Z1a及Z1b相同。
R5a及R5b与通式(1)中的R2及R3中说明的例子含义相同,优选范围也相同。优选R5a及R5b相同。
R5a或R5b与Z1a或Z1b可以键合而形成稠环,作为该稠环,可举出萘环、喹啉环等。
通过将由R5a或R5b表示的基团导入到Z1a或Z1b所形成的芳环或杂芳环中,能够大幅提高不可见性。
多个R22及R23与通式(1)中的R2及R3中说明的例子含义相同,优选范围也相同。R4与通式(1)中的R4含义相同,优选范围也相同。R4可以与R23具有共价键或配位键。
由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还可以具有取代基,作为能够导入的取代基,与R2及R3的取代基含义相同,优选范围也相同。
作为通式(2)中的Z1a、Z1b、R5a、R5b、R22、R23及R4的优选的组合,是如下情况:Z1a及Z1b分别独立地形成苯环或吡啶环,R5a及R5b分别独立地为烷基、烷氧基、卤素原子或氰基,R22及R23分别独立地为杂环基、氰基、酰基、烷氧基羰基、或R22及R23键合而得的环状酸性核,R4为氢原子、取代硼、过渡金属原子、镁、铝、钙、钡、锌或锡。作为尤其优选的组合,是如下情况:Z1a及Z1b一起形成苯环,R5a及R5b均为烷基、卤素原子或氰基,R22及R23分别独立地为含氮杂环基与氰基或烷氧基羰基的组合、或R22及R23键合而得的环状酸性核,R4为氢原子、取代硼、铝、锌、钒、铁、铜、钯、铱或铂。
对通式(4)进行说明。
通式(4)中,R41a及R41b与通式(1)中的R1a及R1b中说明的例子含义相同,优选范围也相同。但是,R41a及R41b表示彼此不同的基团。
R42与通式(1)中的R2的例子含义相同,优选范围也相同。
Z2表示与-C=N-键合而形成含氮杂5元环或6元环的原子团,作为含氮杂环,表示吡唑环、噻唑环、恶唑环、咪唑环、恶二唑环、噻二唑环、三唑环、吡啶环、哒嗪环、嘧啶环、吡嗪环、它们的苯并稠环或萘并稠环或这些稠环的复合物。
R4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4~20的杂芳基、金属原子、或者具有卤素原子、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或碳原子数4~20的杂芳基作为取代基的取代硼,且可以与Z2所形成的含氮杂环具有共价键或配位键。
通过将彼此不同的由R41a及R41b表示的基团导入到由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中,且导入Z2与-C=N-键合而形成的含氮杂5元环或6元环,能够赋予高坚牢性、高不可见性、优异的分散性及高有机溶剂溶解性。
作为通式(4)中的R41a、R41b、R42、Z2及R44的优选的组合,是如下情况:R41a及R41b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苯环或吡啶环,R42为氰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芳基亚磺酰基或烷氧基羰基,Z2与-C=N-键合而形成噻唑环、恶唑环、咪唑环、噻二唑环、三唑环、吡啶环、嘧啶环、吡嗪环或它们的苯并稠环或萘并稠环,R44为氢原子、取代硼、过渡金属原子、镁、铝、钙、钡、锌或锡。作为尤其优选的组合,是如下情况:R41a及R41b分别独立地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或苯环,R42为氰基,Z2与-C=N-键合而形成噻唑环、恶唑环、咪唑环、三唑环、吡啶环、嘧啶环或它们的苯并稠环或萘并稠环,R44为氢原子、取代硼(作为取代基,碳原子数1~10的烷基、苯环、吡啶环或噻吩环)、铝、锌、钒、铁、铜、钯、铱或铂。
关于在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用作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由上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由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由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及由通式(4)表示的化合物,详细记载于日本特开2009-263614号公报中,在上述公报中记载的化合物可优选用作本发明中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并且,作为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及作为其优选方式的由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例如可举出在日本特开2009-263614号公报中记载的化合物、以下所示的结构的化合物。但是,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具体例并不限定于这些记载。
[化学式9]
[化学式10]
[化学式11]
(树脂)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包含树脂。
对于树脂组合物能够包含的树脂,只要能够包含已叙述的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来制备树脂组合物,则并无特别限制。在本发明中,树脂包含一般的合成树脂。树脂中,从能够容易地进行成型的观点出发,优选热塑性树脂。
作为热塑性树脂的例子,可举出聚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氨酯、聚碳酸酯、醋酸纤维素、聚丙烯酸、聚缩醛、聚丙烯、聚乙烯、聚砜、聚酰亚胺、聚烯烃等。
关于树脂组合物所含的树脂,可根据树脂组合物的用途而适当地选择,若为具有适于树脂组合物的用途的强度、透明性等所期望的特性的树脂,则能够无限制地使用。
其中,从加工性、通用性、耐久性及成本的观点出发,树脂组合物优选包含选自聚酯、聚氨酯、聚酰胺、聚烯烃、聚苯乙烯及聚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包含选自聚酯、聚酰胺及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聚酯,优选通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或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缩聚而获得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通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丁二醇的缩聚而获得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尤其,从制造稳定性及制造成本的观点出发,更优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并且,作为聚酯,可以选择使用作为环境适应性优异的生物降解性树脂的聚乳酸。
作为聚乳酸,可举出一般的聚L乳酸及聚D乳酸,而且,混合聚L乳酸及聚D乳酸而获得的立体复合物等也有用于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
聚酯可以使用市售品。
作为聚酯的市售品,可举出作为多元醇-多元羧酸型酯树聚脂的MitsuiChemicals,Inc.制造的“MITSUI PET(商品名称)”系列(例如,商品编号:MITSUI J125)、TOYOBO CO.,LTD.制造的“VYLON”系列等。
作为选自聚乳酸树脂及包含聚乳酸的共聚树脂中的聚酯,可举出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Zhejiang Hisun Biomaterials Co.,Ltd)制造的结晶性聚乳酸树脂(“REVODE(注册商标)”系列,L体/D体比=100/0~85/5,例如,商品编号:REVODE101)、Mitsui Chemicals,Inc.制造的作为聚乳酸树脂的将植物淀粉进行乳酸发酵而制造的“LACEA(注册商标)”系列等。
作为聚酰胺,优选使用六亚甲基二胺和己二酸获得的尼龙(注册商标)66、将ε-己内酰胺进行开环聚合而获得的尼龙6等,尤其,从成本的方面出发,优选尼龙6。
聚酰胺可以使用市售品。
作为聚酰胺的市售品,可举出TORAY INDUSTRIES,INC.制造的作为尼龙6、尼龙66的“AMILAN(注册商标)”系列(例如,商品编号:CM1017)、Asahi Kasei Corporation制造的作为聚酰胺66树脂的“Leona(注册商标)”系列及TEIJIN LIMITED.的“n-尼龙”或“n,m-尼龙”系列等。
聚氨酯为使异氰酸酯与多元醇进行反应而获得的共聚物。
作为异氰酸酯成分,能够将芳香族二异氰酸酯、脂肪族二异氰酸酯及脂环族二异氰酸酯单独或它们的混合物、例如2,4-甲苯二异氰酸酯、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1,6-己烷二异氰酸酯、1,4-环己烷二异氰酸酯等用作主要成分。并且,在作为上述主要成分的异氰酸酯成分中,可以根据需要倂用3官能以上的聚异氰酸酯。
作为多元醇成分,可以使用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作为聚醚多元醇,例如,能够使用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等。作为聚酯多元醇,例如,能够使用乙二醇、丙二醇等二醇与己二酸、癸二酸等2盐酸的反应产物、己内酯等开环聚合物。
聚烯烃为将乙烯基、丙烯基、丁烯基及戊烯基等均聚物、或它们的共聚物作为主要成分的树脂。
作为聚烯烃,例如可举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聚丁烯、聚-3-甲基-1-丁烯共聚物、聚-4-甲基-1-戊烯共聚物等。
聚烯烃中,优选低廉且加工性优异,广泛用于各种工业组件、家用电器等的聚丙烯及聚乙烯。
聚烯烃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市售的包含聚烯烃的聚烯烃系树脂,可举出PrimePolymer Co.,Ltd.制造的聚丙烯系树脂“Prime Polypro”、“Polyfine”、“Prime TPO”各系列(例如,商品编号:J-700GP、J-966HP)、Prime Polymer Co.,Ltd.制造的各种聚乙烯树脂“HI-ZEX”、“NEO-ZEX”、“ULTZEX”、“MORETEC”、“EVOLUE”各系列(例如,高密度聚乙烯树脂,商品编号:2200J)及TOSOH CORPORATION制造的低密度聚乙烯“Petrocene”系列(例如,商品编号:Petrocene190)等。
聚碳酸酯通常为使二元酚与碳酸酯前体进行反应而制造的树脂。作为二元酚,可举出2,2-双(4-羟基苯基)丙烷(以下,简称为双酚A)、四甲基双酚A、四溴双酚A、双(4-羟基苯基)-对异丙基苯、氢醌、间苯二酚、4,4’-二羟基苯酚、双(4-羟基苯基)甲烷,双(4-羟基苯基)醚、双(4-羟基苯基)砜、双(4-羟基苯基)亚砜、双(4-羟基苯基)酮、1,1-双(4-羟基苯基)乙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等。作为碳酸酯前体,可举出光气;碳酸二苯酯等碳酸二芳酯、卤代甲酸酯、二元酚的二卤代甲酸酯等二卤代甲酸酯等。
作为在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能够用作聚碳酸酯的市售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可举出Idemitsu Kosan Co.,Ltd.制造的“TAFL0N”系列、TEIJIN LIMITED.制造的“PANLITE”系列等。
关于聚苯乙烯系树脂,例如,可举出聚苯乙烯、聚(对甲基苯乙烯)、聚(间甲基苯乙烯)、聚(对叔丁基苯乙烯)、聚(对氯苯乙烯)、聚(间氯苯乙烯)、聚(对氟苯乙烯)、氢化聚苯乙烯及包含这些结构单元的共聚物等。
这些聚苯乙烯系树脂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来使用。
作为市售的聚苯乙烯系树脂,可举出PS Japan Corporation.制造的“PSJ-聚苯乙烯”系列(例如,商品编号:H8672)、TOYO STYRENE Co.,Ltd制造的“TOYO STYROL”系列等。
作为树脂,也能够使用市售的树脂,还能够使用利用市售的树脂的前体单体形成的树脂。
并且,树脂组合物可以仅含有1种树脂,也可以含有2种以上。但是,在含有2种以上的树脂的情况下,从相溶性及成型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SP值近似的树脂彼此。
〔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对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并无特别限制。例如,由于含有特定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因此可以将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直接混入成为树脂原料的母粒、树脂颗粒中,进行混合并熔融成型而获得树脂组合物,也可以通过涂布、浸渍等方法使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附着于树脂上而获得树脂组合物。
其中,从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难以从树脂表面脱离,且红外线吸收能力的耐久性及持续性优异的方面出发,优选将特定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直接混入树脂中,进行混炼并熔融成型而获得的树脂组合物。
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优选在形成树脂成型体的阶段,与树脂进行混合,并使其均匀地分散之后形成成型体。另外,作为混合,可举出将树脂和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进行加热混炼的方法、将树脂、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及溶剂进行搅拌混合的方法等。
相对于树脂组合物总量,树脂组合物中的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的含量为0.3质量%~5质量%,优选为0.4质量%~4.5质量%。
若树脂组合物中的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的含量为5质量%以下,则可抑制当使用树脂组合物形成树脂成型体时在成型体中产生裂纹、或者当形成线状成型体时发生断线。并且,通过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的含量为0.3质量%以上,能够表达基于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的所期望的红外线吸收能力。
〔其他成分〕
在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加入树脂及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只要不损害本发明的效果,则能够含有各种添加剂。
(着色剂)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能够含有着色剂。
通过包含着色剂,能够对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及由树脂组合物制作的树脂成型体赋予所期望的色相。
作为着色剂,可举出染料化合物、颜料化合物及其分散物。着色剂可以是无机化合物,也可以是有机化合物。
作为着色剂,可以使用颜料。
对能够用作着色剂的颜料进行说明。
作为黑色颜料,例如可举出苯胺黑、蒽醌黑、苝黑等有机黑色颜料;炭黑、灯黑、石墨、富勒烯、碳纳米管、磁铁矿、铁-钛复合氧化物、氧化钴、二氧化锰、硫化锌、铜-铬复合氧化物、锡-锑复合氧化物、钛-钒-锑复合氧化物、钴-镍复合氧化物、锰-铁复合氧化物、铁-钴-铬复合氧化物、铜-铬复合氧化物、铁-钴复合氧化物、铬-铁-镍复合氧化物、二硫化钼、低阶氧化钛、氮化钛、氧化铬等无机黑色颜料。
彩色颜料是指除黑色以外的色相的着色颜料,优选红色颜料、黄色颜料、橙色颜料、紫色颜料、蓝色颜料、绿色颜料、褐色颜料等颜料。
作为红色颜料,例如可举出萘酚系颜料、偶氮系颜料、喹吖啶酮系颜料、蒽醌系颜料、苝系颜料、二酮吡咯并吡咯颜料等。
作为黄色颜料,例如可举出偶氮系颜料、蒽醌系颜料、异吲哚啉酮系颜料、喹酞酮系颜料、苯并咪唑酮系颜料等有机颜料;钛-镍-锑复合氧化物、锌―铁复合氧化物等无机颜料。
作为橙色颜料,例如可举出萘酚系颜料、偶氮系颜料、苯并咪唑酮系颜料、喹吖啶酮系颜料、二酮吡咯并吡咯系颜料等。
作为紫色颜料,例如可举出偶氮系颜料、罗丹明系颜料、咔唑系颜料、苝系颜料、喹吖啶酮系颜料等。
作为蓝色颜料,例如可举出酞菁系颜料等有机颜料;钴-铝复合氧化物、钴-铝-铬复合氧化物、群青蓝等无机颜料。
作为绿色颜料,例如可举出酞菁系颜料、偶氮系颜料等有机颜料;铬氧化物、钴-铬-铝复合氧化物、钴-镍-锌复合氧化物等无机颜料。
作为褐色颜料,可举出偶氮系颜料、苯并咪唑酮系颜料等有机颜料;铁氧化物、钛-铬-锑复合氧化物等无机颜料。
树脂组合物中所使用的颜料的平均一次粒径优选为0.01μm~5μm,进一步优选为0.01μm~3μm。
颜料的平均一次粒径为对遵照JIS Z8901-2006“试验用粉体及试验用粒子”5.4.4.粒径分布(c)显微镜法,且利用透射型电子显微镜(JEOL Ltd.制造)将通过喷粉法准备的试样放大至5万~100万倍左右观察的图像(20~50个左右)的粒子进行观察而计算出的当量圆直径的相加平均值。
作为着色剂,可以使用染料。
对能够用作着色剂的染料进行说明。
染料优选酸性染料、直接染料、碱性染料、成盐染料、油溶性染料、分散染料、反应染料、媒染染料、还原染料、硫化染料等。
作为酸性染料,例如可举出蒽醌系酸性染料、酞菁系酸性染料、喹啉系酸性染料、吖嗪系酸性染料、靛蓝系酸性染料、呫吨系酸性染料、三苯基甲烷系酸性染料等。
作为直接染料,例如可举出偶氮系直接染料、噻唑系直接染料、蒽醌系直接染料、恶嗪系直接染料、酞菁系直接染料等。
作为碱性染料,例如可举出偶氮系碱性染料、吖嗪系碱性染料、吖啶系碱性染料、次甲基系碱性染料、噻唑系碱性染料、噻嗪系碱性染料、恶嗪系碱性染料、蒽醌系碱性染料、呫吨系碱性染料、三芳甲烷系碱性染料等。
作为油溶性染料,例如可举出蒽醌系油溶性染料、酞菁系油溶性染料、喹啉系油溶性染料、吖嗪系油溶性染料、靛蓝系油溶性染料、次甲基系油溶性染料、偶氮系油溶性染料、氨基酮系油溶性染料、呫吨系油溶性染料、三苯基甲烷系油溶性染料等。
作为分散染料,例如可举出蒽醌系分散染料、喹啉系分散染料、靛蓝系分散染料、喹酞酮系分散染料、次甲基系分散染料、偶氮系分散染料、氨基酮系分散染料、呫吨系分散染料等。
并且,能够使用上述酸性染料与阳离子性化合物的成盐体、上述碱性染料与阴离子性化合物的成盐体、或酸性染料与碱性染料的成盐体等成盐染料。
在树脂组合物包含着色剂的情况下,着色剂可以仅包含1种,也可以包含2种以上。
作为使用着色剂时的含量,相对于树脂组合物总量,优选为0.0001质量%~20质量%,更优选为0.001质量%~10质量%。
(无机填充材料)
为了根据需要而进一步提高耐冲击性、抗菌性、阻气性、导电性、磁性、压电性、减振性、隔音性、滑动性、电磁波吸收性、阻燃性、脱水性、除臭性、防粘连性、吸油性、吸水性、成型性等中的任一个,在树脂组合物中还能够掺合无机填充材料。
关于无机填充材料,例如,可举出碳纤维、玻璃纤维、玻璃片、沸石、云母、石墨、金属粉末、铁素体、氧化铝、钛酸钡、钛酸钾、硫酸钡、特富龙(注册商标)粉末、滑石、木炭粉、碳纳米管(CNT)、碳微线圈(CMC)、氧化锑、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水滑石、氧化钙、二氧化硅、碳酸钙等。无机填充材料优选以不会降低树脂成型体的透明性的程度的量进行掺合。
并且,关于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例如,能够适当地选择并掺合流平剂、颜料分散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粘度改性剂、耐光稳定剂、耐热稳定剂、金属钝化剂、过氧化物分解剂、加工稳定剂、成核剂、结晶促进剂、结晶延迟剂、防凝胶化剂、填充剂、增强剂、增塑剂、润滑剂、阻燃剂、防锈剂、荧光性增白剂、流动性改性剂、防静电剂等公知的添加剂。
〔树脂成型体〕
本发明的树脂成型体为使用树脂组合物来制作的树脂组合物的固化体的树脂成型体,该树脂组合物包含选自已叙述的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和树脂,相对于树脂组合物的总量,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含量为0.3质量%~5质量%。
对于树脂成型体的形状、用途,并无特别限制。能够采用与通常的树脂成型体相同的形态。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能够加工成各种树脂成型体。
作为树脂成型体的方式,具体而言,例如可举出用于树脂薄膜;合成纤维;瓶、化妆品用容器、食品用容器等树脂制容器;树脂板;透镜;墨粉;以一般装饰品为首的各种家用电器、电子设备等外部组件;内部材料、外部材料等住宅建筑材料组件;航空机、车辆等的内部和外部组件;等各种用途的树脂成型体的方式。
而且,作为树脂成型体,能够举出可用作已叙述的各种树脂成型体的原料的树脂颗粒或粒状树脂等。
其中,本发明的树脂成型体中,树脂所具有的色调没有发生变化,且可长时间保持红外线吸收能力,经加热成型的树脂成型体保持良好的红外线吸收能力,由此在用于树脂薄膜、合成纤维等的情况下,可获得红外线吸收性树脂薄膜、红外线吸收性合成树脂,可以说效果显著。
并且,本发明的树脂成型体还能够优选应用于作为供于加热成型的树脂原料的树脂颗粒或树脂粒子等。
对于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并无特别限制,能够适当地应用公知的树脂的成型方法。
作为一例,可举出如下制造方法,其以规定的含量混合作为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的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树脂片,根据需要,加入其它任意成分,通过混合或熔融混炼等,获得树脂组合物,并通过任意方法将所获得的树脂组合物进行成型。
其中,优选应用在以下叙述的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将选自已叙述的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和树脂进行混炼而获得树脂混炼物的工序;及将所获得的树脂混炼物进行成型的工序。
(将选自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和树脂进行混炼而获得树脂混炼物的工序)
以规定的含量混合作为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的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和树脂片(选自尼龙6、聚酯等中的树脂片),根据需要,加入其它任意成分,并通过熔融混炼,能够获得树脂混炼物。
可以首先将所获得的树脂混炼物制作成颗粒状、粉体状、粒状、珠状等形状,而作为包含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和树脂的固态树脂组合物。
对于混炼,例如,能够使用班伯里混合机、双螺杆挤出机、单螺杆挤出机、转子型双螺杆混炼机、捏合机等公知的装置。
(将所获得的树脂混炼物进行成型的工序)
使所获得的固态树脂组合物熔融,使用熔融挤出机,进行熔融混炼而获得树脂混炼物,并使所获得的树脂混炼物从熔融挤出机通过齿轮泵、过滤器,然后,能够根据需要制造各种成型体。
另外,将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和树脂片投入到熔融挤出机中,进行熔融而制备树脂混炼物,接着,进行成型,可以不经由固态树脂组合物而将熔融树脂混炼物进行成型。
例如,在形成作为树脂成型体的树脂薄膜的情况下,将熔融混炼物经由模具挤出到冷却辊上,并使其冷却固化,由此能够获得未拉伸的树脂薄膜。
作为形成树脂薄膜时能够使用的薄膜成型,可举出T型模具薄膜成型、吹胀成型、压延成型等。
并且,通过使熔融混炼物从熔融挤出机通过齿轮泵、过滤器之后,从开有多个细孔的喷嘴(喷丝板)挤出成纤维状来进行纺丝,而能够获得合成纤维。
(其他制造方法)
作为用于获得将固态树脂组合物作为原料的树脂成型体的成型方法,除了上述薄膜的形成、合成树脂的纺丝以外,还能够应用注射成型、真空成型、挤出成型、吹塑成型(双轴拉伸吹塑成型、直接吹塑成型等)、旋转成型等各种成型方法。
其中,作为制造树脂成型体时能够应用的成型方法,优选注射成型、薄膜成型、吹塑成型等成型方法。
将树脂组合物应用于不经由形成树脂混炼物的成型法时的树脂组合物的混合中,能够使用公知的混合装置、例如滚筒、分散机、捏合机、辊磨机、超级混合机、亨舍尔混合机、纵向造粒机、高速混合机、毛皮机制机(Fur matrix)、球磨机、钢磨机、砂磨机、振动磨机、超微磨碎机等装置。
对于如此获得的含有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和树脂的树脂成型体,能够期待应用于利用了在肉眼看不到的红外区域具有吸收的特征的真伪判定用途。除此以外,利用近红外吸收色素所具有的光热转换性,考虑应用于蓄热、保温效果高的丝线、纤维。
而且,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的不可见性优异,因此所获得的树脂成型体在不损害树脂固有的透明性的情况下还包含着色剂时,能够不损害着色剂的色调而获得外观设计性优异的成型体、色相良好的成型体、合成纤维等。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及印相物更具体地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这些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原料。
〔着色剂〕
(颜料)
(C-1):黑色无机颜料(炭黑C.I.Pigment Black(颜料黑)7,平均一次粒径:0.024μm)
(C-2):蓝色有机颜料(β型酞菁蓝C.I.Pigment Blue(颜料蓝)15:3,平均一次粒径:0.1μm)
(C-3):红色有机颜料(喹吖啶酮系红C.I.Pigment Red(颜料红)122,平均一次粒径:0.12μm)
(C-4):黄色有机颜料(双偶氮系黄C.I.Pigment Yellow(颜料黄)180,平均一次粒径:0.23μm)
(C-5):蓝色无机颜料(群青蓝C.I.Pigment Blue 29,平均一次粒径:2μm)
(C-6):金色珠光颜料(粒径为5μm~25μm,氧化钛涂覆量为48%)
〔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
从在已叙述的化合物(1)中公开的示例化合物中选择使用,并利用化合物编号表示。
〔比较红外线吸收色素〕
(D-1):Kayasorb(注册商标)IRG-023(二亚铵系色素,Nippon Kayaku Co.,Ltd.制造)
(D-2):FDN-004(酞菁,YAMADA CHEMICAL CO.,LTD.制造)
(实施例1)
使用固有粘度为0.78dl/g的聚酯片、已叙述的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A-4),以表1中所记载的含量,投入到直径为50mm的双螺杆混炼机中,以280℃进行熔融混炼并进行了挤出。
使所挤出的熔融体(熔体)通过齿轮泵及过滤器(孔径为20μm)之后,从模具挤出到20℃的冷却辊上,从而获得了未拉伸薄膜(有时称为无定形薄膜)。另外,利用静电施加法使所挤出的熔体密合于冷却辊上,并进行冷却而形成了未拉伸薄膜。
接着,对挤出到冷却辊上并进行了固化的未拉伸薄膜,逐次实施双轴拉伸,从而获得了作为树脂成型体的厚度为200μm的聚酯薄膜。
<拉伸方法>
(a)纵向拉伸
使未拉伸薄膜在圆周速度不同的2对夹持辊之间通过,并沿纵向(传送方向)进行了拉伸。另外,将预热温度设为90℃、将拉伸温度设为90℃、将拉伸倍率设为3.5倍、将拉伸速度设为3000%/秒而实施了拉伸。
(b)横向拉伸
对于经纵向拉伸的薄膜,利用拉幅机在下述条件下进行了横向拉伸。
<条件>
·预热温度:100℃
·拉伸温度:110℃
·拉伸倍率:4.2倍
·拉伸速度:70%/秒
-热固定及热松弛-
接着,在下述条件下,对完成纵向拉伸及横向拉伸之后的拉伸薄膜进行了热固定。而且,热固定之后,缩小拉幅机宽度并在下述条件下进行了热松弛。
<热固定条件>
·热固定温度:198℃
·热固定时间:2秒
<热松弛条件>
·热松弛温度:195℃
·热松弛率:5%
〔实施例2~实施例9、比较例1~比较例6〕
实施例1中,如表1所记载那样变更了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的种类、含量、所使用的树脂。并且,根据需要,追加作为添加剂的着色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薄膜。
(实施例10)
作为树脂,以表2中所记载的含量混合作为聚酰胺的固有粘度为3.05dl/g的尼龙6片、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A-13及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A-27,并投入到直径为50mm的双螺杆混炼机中,以280℃进行熔融并进行了挤出。使所挤出的熔融体(熔体)通过齿轮泵及过滤器(孔径为20μm)之后,从模具挤出到20℃的冷却辊上,从而获得了未拉伸(无定形)薄膜。
另外,利用静电施加法使所挤出的熔体密合于冷却辊上,而形成了薄膜。
接着,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对挤出到冷却辊上并进行了固化的未拉伸薄膜逐次实施双轴拉伸,从而获得了作为树脂成型体的、厚度为180μm的聚酰胺(尼龙6)薄膜。
〔实施例11~实施例19、比较例7~比较例12〕
实施例1中,如表2所记载那样,变更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的种类、含量、所使用的树脂,并且,根据需要,追加作为添加剂的着色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式制作了薄膜。
(实施例20)
实施例10中,如表2所记载那样,变更2种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的种类、含量、所使用的树脂,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10相同的方式制作了薄膜。
〔树脂成型体的评价〕
通过以下方法,对所获得的作为树脂成型体的薄膜进行了评价。
另外,评价各项目时,与各自对应的实施例、比较例中,未添加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除此以外,以与实施例相同的步骤制作基准薄膜E-1~E-40(对应于实施例1~
实施例40)、E-40~E-48(对应于比较例1~比较例8),并求出相对于不含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各薄膜的变化量。
(1.色调变化)
使用色度计MCPD-1000(Otsuka Electronics Co.,Ltd.制造),测定与实施例及比较例的各薄膜对应的基准薄膜E-1~E-46的ΔEab值,并根据下述基准进行了评价。
ΔEab值越小,由含有红外线吸收色素引起的薄膜的颜色变化量越少,表示树脂成型体中所含的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的不可见性越优异。以下评价基准中,若为等级A及等级B,则判断为色调变化得到抑制,且在实际使用上具有充分的红外线吸收色素的不可见性。将结果一并记载于下述表1~表2中。
另外,ΔEab值为基于CIE(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国际照明委员会))1976(L*,a*,b*)空间表色系,并根据以下色差公式求出的值(日本色彩学会编新编色彩科学手册(1985年)p.266)。
ΔEab={(ΔL*)2+(Δa*)2+(Δb*)2}1/2
A:ΔEab值<3
B:3≤ΔEab值<20
C:20≤ΔEab值
(2.红外线吸收量变化)
关于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薄膜,使用分光光度计UV-3100(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测定730nm-1200nm的近红外区域中的极大吸收波长的吸光度,对与实施例及比较例对应的基准薄膜E-1~E-48进行测定,并评价了相对于基准薄膜的变化率。吸光度差越大,则表示越残留有红外线吸收色素。以下评价基准中,若为等级A及等级B,则判断为在实际使用上充分的红外线吸收色素的残留量。将结果一并记载于下述表1~表2中。
A:变化率>5%
B:0.1%<变化率≤5%
C:变化率<0.1%
(3.蓄热性)
在23℃、45%RH的环境下,在发泡苯乙烯制试样台上设置作为试样的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薄膜,且在该试样与试样台之间插入了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接着,利用Panasonic Corporation制造的照相用灯“PRF-500WB”,从距离试样表面(树脂薄膜表面)上方30cm处对试样表面照射10分钟,并利用已叙述的热电偶温度传感器测定了温度。以相同的方式,测定与实施例及比较例的薄膜对应的各基准薄膜的温度,并求出两者的温度之差。
温度越高,则表示由红外线吸收色素引起的蓄热性即红外线吸收能力越良好。
将结果一并记载于下述表1~表2中。
[表1]
[表2]
根据表1~表2的结果明确可知,通过使用以本发明中规定的量含有作为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的树脂组合物,可不损害树脂的色调或树脂中所含的着色剂所具有的色调而获得保持了红外线吸收能力的实施例1~实施例20的树脂成型体。
另一方面,使用了除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以外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比较例1~比较例4、比较例7~比较例10的树脂成型体中,色调变化、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耐热性差。
并且,已知:即使含有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其含量也不满足本发明中规定的范围的比较例5及比较例11的树脂成型体中,由红外线吸收能力引起的蓄热性低,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的含量比本发明中规定的范围多的比较例6及比较例12的树脂成型体中,色调变化差。
并且,根据上述结果已知,进行加热熔融,并进行混炼而获得的树脂成型体即树脂薄膜具有红外线吸收能力,由此特定红外线吸收色素为具有如即使在高温下也能够耐受的耐热性的稳定的红外线吸收剂色素。
于2017年3月15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7-050488的公开内容通过参考而被编入本说明书中。
本说明书中所记载的所有文献、专利申请及技术标准与各文献、专利申请及技术标准通过参考而被具体且分别记载的情况相同程度地,通过参考而被编入本说明书中。

Claims (7)

1.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包含选自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和树脂,
相对于树脂组合物的总量,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含量为0.3质量%~5质量%,
[化学式1]
通式(1)中,R1a及R1b分别独立地表示烷基、芳基或杂芳基,
多个R2及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一价的取代基,R2及R3中的至少一者为吸电子基团,R2及R3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多个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芳基、杂芳基、取代硼或金属原子,R4可以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与选自R1a、R1b及R3中的至少一者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
由所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为由下述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2]
通式(3)中,多个R31a及R31b分别独立地表示烷基、芳基或杂芳基,
多个R32表示氢原子或一价的取代基,R32中的至少一者为吸电子基团,多个R6及R7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芳基或杂芳基,R6及R7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多个R8及R9分别独立地表示烷基、烷氧基、芳基或杂芳基,
多个X分别独立地表示氧原子、硫原子、-NR-或CRR’-,R及R’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或芳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
所述树脂包含选自聚酯、聚酰胺及聚氨酯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还包含着色剂。
5.一种树脂成型体,其使用树脂组合物来制作,该树脂组合物包含选自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和树脂,相对于树脂组合物的总量,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含量为0.3质量%~5质量%,
[化学式3]
通式(1)中,R1a及R1b分别独立地表示烷基、芳基或杂芳基,
多个R2及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一价的取代基,R2及R3中的至少一者为吸电子基团,R2及R3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多个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芳基、杂芳基、取代硼或金属原子,R4可以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与选自R1a、R1b及R3中的至少一者键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树脂成型体,其为合成纤维。
7.一种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其包括:
将选自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和树脂进行混炼而获得树脂混炼物的工序;及
将所获得的树脂混炼物进行成型的工序,
[化学式4]
通式(1)中,R1a及R1b分别独立地表示烷基、芳基或杂芳基,
多个R2及R3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一价的取代基,R2及R3中的至少一者为吸电子基团,R2及R3可以相互键合而形成环,多个R4分别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烷基、芳基、杂芳基、取代硼或金属原子,R4可以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与选自R1a、R1b及R3中的至少一者键合。
CN201880015801.1A 2017-03-15 2018-03-12 树脂组合物、树脂成型体及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04188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0488 2017-03-15
JP2017050488 2017-03-15
PCT/JP2018/009558 WO2018168789A1 (ja) 2017-03-15 2018-03-12 樹脂組成物、樹脂成形体及び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18823A true CN110418823A (zh) 2019-11-05

Family

ID=63523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5801.1A Pending CN110418823A (zh) 2017-03-15 2018-03-12 树脂组合物、树脂成型体及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180633B2 (zh)
JP (1) JP6703184B2 (zh)
CN (1) CN110418823A (zh)
WO (1) WO2018168789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6493A (zh) * 2022-03-15 2022-06-2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近红外发射荧光染料吡咯并吡咯菁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107966A1 (en) * 2022-11-16 2024-05-23 Ubiquitous Energy, Inc. Transparent photovoltaic devices including vacuum deposited photoactive metal and metalloid complexes derived from diketopyrrolopyrrole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3771A (zh) * 2005-04-28 2008-04-16 株式会社Api 含有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粘合剂
CN102224204A (zh) * 2008-12-25 2011-10-19 株式会社艾迪科 使用了花青化合物的近红外线吸收材料及花青化合物
JP2014240371A (ja) * 2013-06-12 2014-12-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化合物、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光発電装置
CN104662453A (zh) * 2012-09-28 2015-05-2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红外线截止膜、红外线截止夹层玻璃和红外线截止部件
WO2015166873A1 (ja) * 2014-05-01 2015-11-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赤外線センサ、近赤外線吸収組成物、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化合物、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5308124A (zh) * 2013-06-12 2016-02-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硬化性组合物、硬化膜、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照相机模块及照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
WO2016031810A1 (ja) * 2014-08-26 2016-03-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組成物、硬化膜、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赤外線センサ、化合物
TW201609991A (zh) * 2014-09-04 2016-03-16 Fujifilm Corp 組成物、組成物的製造方法、硬化性組成物、硬化膜、近紅外線截止濾波器、固體攝像元件、紅外線感測器及照相機模組
WO2016158819A1 (ja) * 2015-03-31 2016-10-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および固体撮像素子
WO2017018004A1 (ja) * 2015-07-30 2017-02-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体、固体撮像素子、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キ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78809A (ja) 1998-12-18 2000-06-27 Descente Ltd 赤外線吸収衣服
JP2003155641A (ja) 2001-11-13 2003-05-30 Unitica Fibers Ltd 赤外線吸収繊維からなる布帛
JP2009062652A (ja) 2007-09-07 2009-03-26 Asakura Senpu Kk 赤外線吸収能繊維及び赤外線吸収能付与染色方法
JP6024048B2 (ja) 2012-07-23 2016-11-09 山田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熱線遮蔽材料
WO2015022977A1 (ja) 2013-08-13 2015-02-19 Dic株式会社 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US20160271273A1 (en) 2013-10-17 2016-09-22 Dic Corporation Resin composition and molded article
JP2015101815A (ja) 2013-11-27 2015-06-04 ユニチカトレー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機能性繊維およびこの繊維により構成される保温性布帛
JP6612965B2 (ja) * 2016-02-26 2019-11-27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組成物、硬化性組成物、硬化膜、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赤外線透過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赤外線センサ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6849314B2 (ja) * 2016-03-30 2021-03-2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組成物、膜、光学フィルタ、積層体、固体撮像素子、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赤外線センサ
TW201815985A (zh) * 2016-09-20 2018-05-01 日商富士軟片股份有限公司 近紅外線吸收有機顏料、顏料分散液、硬化性組成物、膜、近紅外線截止濾波器、積層體、固體攝像元件、圖像顯示裝置及紅外線感測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3771A (zh) * 2005-04-28 2008-04-16 株式会社Api 含有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粘合剂
CN102224204A (zh) * 2008-12-25 2011-10-19 株式会社艾迪科 使用了花青化合物的近红外线吸收材料及花青化合物
CN104662453A (zh) * 2012-09-28 2015-05-2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红外线截止膜、红外线截止夹层玻璃和红外线截止部件
JP2014240371A (ja) * 2013-06-12 2014-12-2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化合物、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光発電装置
CN105308124A (zh) * 2013-06-12 2016-02-03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硬化性组合物、硬化膜、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照相机模块及照相机模块的制造方法
WO2015166873A1 (ja) * 2014-05-01 2015-11-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赤外線センサ、近赤外線吸収組成物、感光性樹脂組成物、化合物、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WO2016031810A1 (ja) * 2014-08-26 2016-03-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組成物、硬化膜、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赤外線センサ、化合物
TW201609991A (zh) * 2014-09-04 2016-03-16 Fujifilm Corp 組成物、組成物的製造方法、硬化性組成物、硬化膜、近紅外線截止濾波器、固體攝像元件、紅外線感測器及照相機模組
WO2016158819A1 (ja) * 2015-03-31 2016-10-0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および固体撮像素子
WO2017018004A1 (ja) * 2015-07-30 2017-02-0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積層体、固体撮像素子、積層体の製造方法、キット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丁彤等编写: "《中国化工产品大全 中》", 31 October 1994,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上海吴泾化工厂编: "《利用硫酸污泥制填塑材料》", 30 June 1975, 上海人民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56493A (zh) * 2022-03-15 2022-06-24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近红外发射荧光染料吡咯并吡咯菁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4656493B (zh) * 2022-03-15 2023-11-28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近红外发射荧光染料吡咯并吡咯菁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8168789A1 (ja) 2019-11-07
WO2018168789A1 (ja) 2018-09-20
US20200002504A1 (en) 2020-01-02
US11180633B2 (en) 2021-11-23
JP6703184B2 (ja) 2020-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0871B (zh) 颜料增效剂
CN101981095B (zh) 树脂成型体和聚合物膜
CN112272602B (zh) 制备着色聚合物组合物的方法
CN110418823A (zh) 树脂组合物、树脂成型体及树脂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US20230121009A1 (en) Cellulose-reinforced polypropylene resin composite material,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use thereof
CN102950950A (zh) 装饰片材及模内成型方法
CA2483899C (en) Masterbatch pellet mixture
Pfaff Colorants in plastic applications
JP2007191608A (ja) 着色樹脂組成物
WO2000024580A1 (en) Thermoplastic article which exhibits angular metamerism
US6288162B2 (en) Continuous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mer based pigment preparations
US20030212172A1 (en) Novel single compound toners for use in polyesters
CN106349510A (zh) 一种具有高强度和硬度的塑料母粒
CN101679764B (zh) 具有改进的颜色的低尘添加剂与颜料掺合物
JP6797298B2 (ja) 樹脂混練物の樹脂成形体及び樹脂混練物の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H08120115A (ja)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US6835333B2 (en) Combinations for use as toners in polyesters
JP2006298983A (ja) 粒状有彩色樹脂組成物
KR20010078090A (ko) 3원 안료 조성물
JP7187497B2 (ja) 分散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記録物及び化合物
JP2008214396A (ja) 重合体結合抗菌剤およびその使用
JP6934961B2 (ja) 色素含有組成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記録物及び化合物
CN116640382B (zh) 一种免喷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4116914A1 (ja) 塗料組成物
JP2006009035A (ja) 金属光沢を有する成形品用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